发布时间:2023-03-21 17:09: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士学位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记者 王 原 报道
本报济南讯 为建立和完善我省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我省日前根据《山东省博士学位论文公示实施办法》,对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期间,在我省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予以公示(公示网址:山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育信息网xwb.sdpec.edu.cn),公示期为两个月。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发现公示论文存在剽窃、作假或论文(成果)的主要研究结论不能成立等严重问题,以书面方式向省学位办提出异议,省学位办对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予以保密。省学位办将根据异议情况向有关学位授予单位进行反馈,学位授予单位要及时进行处理,如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学位条例规定的情况,经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及时撤销相关学位。
1.1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的培养主要突出科教结合,通过学科前沿课程及实践课程的学习,着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把握学术前沿的能力;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是与行业紧密结合,突出职业导向,考核及评价与行业资格标准尽可能无缝对接,着力提高研究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专业知识应用的职业能力。总之,在素质结构方面,两者是科学家与实干家的区别,从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方面来说,是开展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
1.2学习要求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应遵循课程学习与科研并重的原则,要求掌握本学科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相关专业外文资料,熟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承担本学科的科研、教学(或)临床工作,具有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学位论文要求的科研工作的同时,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一定时间的专业技能实践,以增强实践能力;专业学位硕士应遵循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硕士研究生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应基本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达到执业中药(药)师注册申请的专业技术要求;能胜任药物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药品注册、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注重加强专业技能的实践及训练,同时亦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一定的科研工作,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任职能力考核,任职能力考核内容须与行业资格标准衔接。
1.3培养方法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实行研究生处、二级学院、学位点共同管理,导师(导师组)全面负责的模式,课程学习所占比例较专业硕士大;专业学位硕士坚持与实践和应用结合,采用“校-企合作”、“政、校、行、企”合作的“双导师制”培养方式,理论课程教育在校内完成,实践环节到产业部门实施,所选的课题要注重实用性、创新性及服务于社会的实际需求。学分方面学术学位以课程学分和学术活动学分为主,专业学位以课程学分和实践能力学分为主。设置课程学术学位应根据学科内在逻辑来设置,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者之间的课程结构体现层次性、衔接性和递进式,形成一种纵向深化为主的知识结构,而专业学位应符合专业人士的职业需求,进行多元化综合性教育,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等人文教育。
1.4论文选题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多立足本专业研究领域进行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具有创造性、理论性,提出新发现、新方法、新理论,解决新问题;而专业硕士主要从事应用性研究,具有创新性、实用性,侧重实践探索的创新,应紧密结合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对中药产业领域中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订、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在现场实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对策和研究课题,论文能够体现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1.5就业方向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多继续攻读博士,或到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中药学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而专业学位硕士多到生产企业、市场营销部门、医院临床药学部、药房以及医药公司从事技术、产品开发、管理与销售、质控监管等工作。
2中药学学术学位硕士及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分析
2.1两种培养类型的意义
中药学学术学位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仅是两种不同培养方向的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种重要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种强调学术研究,一种强调应用实践,没有优劣之分。认为专业学位硕士文凭“含金量”不如学术学位硕士,或者认为学术学位硕士不能获得高薪资工作而不如专业学位硕士的观点,都有失偏颇。中药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传承和发展既需要教学科研人才,也需要从事药物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两种培养方式需要并行共举,不能相互取代。
2.2目前存在的不足
学术学位硕士的培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目前多为单一导师指导研究生,导师知识和精力有限,培养模式缺乏多样性,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僵化,缺乏灵活性,学术交流的范围较小,研究生课题研究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了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属于新设学位类型,起步较晚,社会认可度较低,培养机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和生源不足,没有成体系的培养模式可供借鉴,从招生选拔的方式到整个培养过程皆因未能走出学术型研究生模式而遭诟病,课程设置多参考学术型硕士的课程设置,课程的应用性及实践性不强,不符合培养需要,部分课程缺乏相应的教材,仅有学术型的教材或授课教师的讲义或提纲,容易造成教学内容和专业实践的偏离。另外作为职业指向性较强的学位类别,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必须与执业中药(药)师资格证书制度紧密联系,目前的准入制度还不健全,更缺乏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2.3改进方向
对于学术学位硕士,应改变目前单一的导师制度,改为导师小组指导研究生,既有利于扩大信息渠道、扩充知识面,更好地进行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又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此外,增强学术学位硕士的实践能力,灵活设计教学方法,扩大学术交流范围,给予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提高创新的积极性。对于专业学位硕士,应加大宣传力度,认识到设置专业学位是出于中药学学科本身的发展需要,也是适应国内外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办学机构应各方配合,确保物资经费、师资配备,做好专业学位的相关工作,要充分借鉴国外药学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先驱院校的经验,立足中药学学科发展现状,突出自身特色,以产学研结合打造中药学专业学位主要培养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充分体现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培养规格之间的差异,即使同一门课程也应名同而实异。最后,还需要社会各界推动,实现专业学位硕士学历或学位与国家执业中药(药)师资格的挂钩,推进国际中药职业标准化资格认定。
3结语
论文摘要:高校教师在教学质女保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教学质1保津的主体之一。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教师可能呈现不同的角色定位,高校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定位及课堂策略都将直接决定着课堂授课的质1,意义深远。教学材并的开发、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甘教育过程的指导、正确评价学生发展、注重由单纯的书本知识复制者转变为创造力的浚发者子方面无提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课堂教学高教师教学质
虽然延续了几百年的由捷克大教育家垮美纽斯首创的课堂教学一直被视作是最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但随着信息化对教育整体面貌和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推动教育信息化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的教学活动将会越来越普遍,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对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建立在多煤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网络教学,在理论、观念上都还缺少足够的认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能呈现不同的角色定位,它可能与传统教师角色完全不同,因此如何正确地进行定位无疑将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在新形式条件下教师如何促进高校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教育的信自、化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效果,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在教师如何进行定位并开展教学活动方面提出了以下儿方面初浅的认识:
1注重教学材料开发与学习资源建设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得的各种有关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上报刊、数据库、多媒体电子图书等。这些外部条件为学生主动探索并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基础,但Internet不能为学生提供学生正式学习所需的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材料,另一方面教师也常把传统的教学资源制作方法和观念用于现代教育资源建设,不利于为学生建设和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建构主义式的学习。因此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以现代的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基本理论依据,遵循以“学”为中心进行设计建设。
2建立伙伴型的民主师生关系
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与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广泛摄取知识与锻炼思维的机会,因而他们完全可能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本学科领域领先教师。教师和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处在同一层次、同一起跑线上,都需要努力学习。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权威地位逐渐化解,取而代之的是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共同的学习中,学生以记忆和接受力占优势,教师以经验、理解力见长,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互补,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变传统的填灌为教育过程的指导
在信息技术构建的教学环境下,传统教育赋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垄断者的地位遭受教育信息化的严重冲击。教学过程应该转变为一个复杂的、由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参与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填灌知识的过程。具体说来,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导向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以使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自觉学习,同时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分析得到的资料并有效地利用它们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信息的丰富性和网络的交互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师从“讲台上面的哲人”转变为“学生身旁的指导者”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再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诱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者、激发者。现代信息技术为培养、激发学习动机提供了便利。
4正确评价学生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能够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和表现,给予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评价,包括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诸方面做出相应的评价,并给出相关的解决办法或者一定的指导意见,用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学习,那么就能够有效的使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习和钻研的良好习惯。以长期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达到最终期望的目标。
5由单纯的书本知识复制者转变为创造力的激发者
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教师在备课之前要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把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解决简单的英语问题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有勇气和信心去探究更难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用学习获得的成就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兴趣的指引下对英语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保持活跃,达到对知识深入理解的目的。要增加教学环节的趣味性,教师除了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还要运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来使教学富有情趣,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掌握英语知识。例如,在教学AskingtheWay时,我打破了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创设出问路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掌握问路的句型,并不断改变到达的地点,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运用学到的句型,并自由在课堂上移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他们在对知识的积极运用中掌握了如何问路,并提高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促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全面提高。
二、注重“以人为本”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知识的讲解都是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和主观性被教师所忽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发展转变。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性,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得对知识的更深理解,并在具体的情境中对知识进行运用,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对知识探究过程中发挥创造精神,获得较高的英语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Whatisyourhobby时,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运动进行导入,采用谈话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Doyoulikesports?Doyoulikeplayingbas-ketball?Doyouenjoyplayingfootball?IlikewatchingTV.Iaminterestedinplayingcom-putergames…”通过谈话的方式进行新课的导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职高英语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和学生站在同等的高度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他们的英语实际能力,使教学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在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时,教师主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创设情境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例如,学习Shopping时,教师一开始可以在讲台边上布置一间文具店,“店铺”里有书包、直尺、钢笔、书和橡皮擦等。首先,由教师和英语成绩稍好的学生进行训练:A:CanIhelpyou?B:Iwanttobuyabook.A:Howmuchisit?B:Itisonsale.It’stenyuan.其他学生认真听并跟说。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使学生能放松下来,并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理解。然后让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一位是“customer”顾客,一位是“salesgirl”营业员,在表演过程中尽管表达不是非常流利,但表演非常逼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起到了导入新课的效果。同时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师生形成良好的关系,促进英语教学的进行。
三、总结
(一)选题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当病人突出心脏病、脑溢血、低血糖、癫痫病等突发性疾病时,病人的生命安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进了急救业务的发展和常用急救知识的普及。但是在国内,整个急救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很多隐患可能在病人突发症病后影响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个心脏病人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发病倒在路过该怎么办?打电话?如果附近没有公共电话呢?找人帮忙?一旦被非专业人员错误处理,导致延误治疗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车送医院?资料表明,当病人心跳停止后 5-10min脑细胞就开始死亡。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让专业急敌人员尽快到场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我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使得病人因突然发病而跌倒到医生赶到救治的过程得到尽快的简化呢?
我在专利局查阅有关资料之后,发现国内目前尚没有此类产品的设计。一个类似创意的设计是:在一个瓶子内设置两个金属接点,瓶子内部灌一些水银。当人站立时,水银集中在一个接点处,电路断开。当人倒地时,瓶子的倾斜使水银同时接触到2个接点,电路被触发,瓶子内置的警报器发出警报,示意求助。这个设计显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过身体倾斜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报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状况,必然会出现很高的误报率。
(2)它无非是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别人注意,却并没有使整个过程简化,所以对于提高救护效率不会起到实质影响。
结合我自己的设想和现有设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体系:当病人倒地之后,用一个监测装置感知病人诸如血压、脉搏等生理状况并进行数值分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旦确定病人已经发病,就发出无线电信号给最近的急救站,急救站通过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调度急救人员。
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几乎到了要放弃的地步。但是,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启发下,有一天,灵感幸运地光顾了我的大脑声光求助,有线、无线电话报警都是成熟的技术,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能判断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与突然发病而跌倒的智能开关装置。
一旦这个设计能够实现,将会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发性疾病的危险性;其次,它会使急救行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运营模式,也会促进相关产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广;另外,它可以使众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轻松、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将非常可观。
(二)研究方案
1.纵观整个设计思路,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阶段:到医院进一步收集有关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病摔倒时候的具体生理反应的资料,比如倒地姿势,血压、脉搏的变化状况等。这一阶段的关键任务就是要通过资料分析抓住普通状况下摔倒和因病倒地的不同。而资料估计将以心电图和血压数值的收集为重点。
第二阶段:选择适当的方式接收所需的生理信号。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传感器以接收相对微弱的生理信号。估计这一阶段要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性能的传感器和如何分布传感器,以达到最理想的试验效果。
第三阶段:设计分析电路。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要通过逻辑电路对传感器接收的电信号进行分析以判断使用者身体状况是否正常。主要难点就在于如何找到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匹配实验数据和如何把模型通过电路实现。目前主要有两大实施方案:一是通过逻辑电路进行信号运算、识别;二是使用单片机编程识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第一种方案的好处是处理问题直接,但当需要处理的信号相当复杂时,依靠单片机编程就显得比较合适。选取哪种方案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四阶段:把以上各阶段结果整合到一起,完成成品。
整个工程将主要由周庆林老师和周伟老师指导完成。大体时间安排如下:
xx年12月15日-xx年1月15日 资料积累
xx年1月15日-6月1日 模型完成
xx年6月1日-8月 整个系统检测、完善
预期研究成果
师: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
大家能分别举一个例子吗?
生1: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生2:同分子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生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师:大家说得很全面。请大家分别说出这三种类型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生4: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值大。如>。
生5: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较小的分数值大。如>。
生6: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要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如和,=,=,因为<,所以<。
师:那么,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些方法的呢?
生7: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包含分数单位的个数多,所以分子大的分数值大。
生8: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少,那么其中一份表示的分数值就大。
(有部分学生呈似懂非懂态。)
生8: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有同样多的一袋糖,平均分给5个人吃和平均分给6个人吃,当然是分给5个人时每人得到的糖多。
(学生纷纷点头微笑,教师表扬了生8,并准备进行小结。)
生9: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再比较,有时也可以先约分,再比较。如和,因为>,所以>。
生10: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或约分再比较。如和,因为比单位“1”少,而比单位“1”少,因为>,所以<。
(师生共同为他鼓掌。)
生11: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还可以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如和,=,=,因为<,所以<。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为之鼓掌。)
师:刚才三位同学提出了比较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的独特方法,你们觉得这些方法,哪种最简便?
生12:能约分的,先约分再比较,显得简便。
生13:有些分数不能先约分再比较。我认为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显得简便。如和,化成是和,比通分成和,数目显得小,因此来得简便。
生14;既然先化成同分子的显得简便,那么为什么课本上都讲先通分,再比较呢?
……
从上面的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出学生学得相当主动积极,不仅课堂参与程度高,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反思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我认为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在“交流”中学习
从上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在自身的数学学习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
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在分数大小比较时积累的感性经验表述出来,使大家具体、清晰地区分比较分数大小的不同类型和多种方法,尤其是有几位学生还提出了与书本上介绍的方法不相同,却也十分科学的方法。如课本中对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一般采用通分的方法,而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分别提出了先约分再比较,先把分子化为相同再比较以及联系分数意义逆向思考来比较等富有创造性的方法。
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清了知识的结构,而且提出了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碰撞,激活思维,促进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知识链”比“知识山”更重要
让学生把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进行系统整理,通过分类、举例、转化、比较、联系、探究等活动,将课本中结构严谨的规则转化成与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相适应的,便于学生长久储存和随时提取的知识。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于分数大小比较的各种类型、方法及其来源,不再是堆积而成的“知识山”,而是井然有序的“知识链”。知识只有形成“链”,才能发挥整体功能。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头脑中不断形成有层次的、条理化的“知识链”,大大提高知识的检索、提高效率。今后学生遇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就能充分利用头脑中的“知识链”,并以“如果……(具备分数大小比较的某种条件),那么……(就采取何种方法)”的产生式.精确灵活地进行比较。
数学知识是按一定的关系和一定的模式构成的对事物结构的认识。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不断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过程中,要适时进行整理,促使学生及时形成一个个“知识链”,再把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知识链进行组织、抽象、概括和分类,使之成为一个层次结构网络。
三、引导的艺术
上面的教学,教师没有一讲到底、一练到底,也没有随意地、无目的地让学生讨论,而是精心设计四个层次的问题:
1.比较分数大小时常遇到哪几种类型?
2.比较分数大小各采用怎样的方法?
3.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是怎样得来的?
4.你在比较分数大小时有哪些更好的方法?
二、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责任。过去的数学教学在学生眼里,就是老师的事,课堂是教师的,学生只负责接受,充当知识的存储器。现在,教师就要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他们明白,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比如,当我们上课需要实物模型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准备这些模型也是他们自己的事,老师会与他们合作一起准备,那样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学生毕竟是个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要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所需要的“资源”。比如,为学生提供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向学生介绍电视中与数学相关的栏目,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交流;向学生提供数学课外书籍等等。
四、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课堂上每位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后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那样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意义的数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课堂上,我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成绩,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当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辩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时,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六、教师参与学习。课堂上,我们真正抛开“师道尊严”走下神坛,和学生一道学习,教师和学生一样,再也不是绝对权威,学生也允许教师出错,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因为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时代,教师更不是万能的了。因此,师生共同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各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因此,课堂上,我们教师在彻底转变角色的同时,也特别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课堂上,教师总是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反映,注重学生的“全人”发展。2、借助笔谈从学生眼中审视自己,让自己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去教育学生。3、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就可以在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愉快学习。4、为学生提供交流发展的空间,并允许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异口异声。5、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进一步为学生拓宽自主学习的空间,以提高教学效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课程改革的征途上,我们要勇做弄潮儿,不断的去探索,去创新。
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60名2012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名,女58名,年龄为23至25岁。所有学生均参加实验考核。
2.方法
(1)分组。将学生随机分为两个团队,每队30名,学生自行选出一名总指挥来负责整个实验的组织。再将每个团队分成4组,分别是现场、院前、院内急救,以及重症监护,每组7-8名,并选出一名小组长来负责,小组成员共同查阅、收集资料。每个团队的总指挥及组长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病例进行编写,并制定处理方案。完成病例编写后,组员进行讨论,并交由老师进行角色分配、练习、实施、总结汇报。同时,选派4-5名教师对每个团队进行临床指导。(2)安排时间。体验式课程安排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一个月,学生此时已完成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所有课程。教师在第三年开学时,将体验式教学的设计及相关要求详细告知学生,并让学生自行到医院对整个的急救流程进行观察,再查阅文献,设计出病例。学生在设计病例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知识与急救技术,并通过设置情境、角色扮演等完成此项探究性实验。(3)体验式教学的内容。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危急重症、内科、外科等护理学科及基础护理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方面,会使用简易呼吸器与心电监护仪,会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熟练掌握外伤止血、包扎、搬运,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静脉输液、吸氧等操作。(4)总结汇报。结束实验后,以团队为单位写一份实验报告,并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发展绘制相应的概念图。
3.效果评价
采用学校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对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巩固,急救意识增强、急救技能提升等项目,且每个项目均设有帮助很大、较大帮助、不确定及极少帮助4个选项。共发放6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二、结果
超过92%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方式在理论知识巩固,急救技能、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方面,具有比较大或非常大的帮助。
三、结论
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掌握和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意义。
1.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急救的综合能力。体验式教学主要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并通过合理的优化和演练,学生的急救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同时,增加了对ENSS知识,对急危重症救护技术的训练。通过本研究的实践表明,学生的急救意识和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有了很大提高。
2.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素质。体验式教学整个流程需要将EMSS进行完整的演练,其中需要涉及到较多的内容,其操作比较复杂,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人员比较多,其教学场所比较广,学生在整个实验的设计、准备、演练以及反思的环节中,需要进行反复的讨论和修改,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以便更好的完成实验任务。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扮演到不同的角色,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体验式教学主要是以团队式的方式进行的,考核的形式也是采用团队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共同的努力,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团结合作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