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档案法论文

档案法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1 17:09: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档案法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档案法论文

第1篇

一、当前有关的档案保护法规及新型载体档案的特点

我国档案保护技术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重在基础设施和基本保护条件的改善。国家档案局于1986年颁发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根据我国的经济情况提出了库房设计的要求对档案的保护从安全、温湿度控制、光照等方面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1987年又颁发了《档案库房技术管理暂行规定》,为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提出了可操作的、较具体的要求。

二、各种新型载体档案的管理、利用及保护

新型载体档案因其载体制成材料各异化学稳定程度不同在保管过程中应针对其特点尽量按类别做到分库保存统一管理。

不同载体的保管方法有许多相同的方面防光、防尘、防水、防霉、防虫、防潮、防盗是其共同性根据其特性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库房内一般应配备强制通风设备与空调设备使其处于适宜的温湿度和空气洁净度中各种不同载体的存贮应配备专门柜架例如影片通常使用金属柜架录音和录像材料应使用木制柜架和非磁性材料制成的柜架再就是各类新型载体档案应定期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需要修复或需要进行其他保护性处理。

下面介绍几种特殊载体档案的一般保护技术供大家参考

1照相底片底片是一种化学感光材料极易引起化学变化和自毁它又属于胶质材料极易起火熔化和变质其保护条件要求较高。通常应配备空调设备控制温度并给予附加的防潮措施如放置中性吸湿剂。

2照片照片档案的保护应着重于抑制霉菌的生长可调节库内环境的pH值添加必要的防霉剂。

3缩微片保管环境需有适宜的温湿度且不含有害气体。缩微片中最常用的银盐胶片的最佳环境温度不含硫化氢、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以防缩微品发生粘连、霉变、发脆、变硬、图象失真和乳胶层脱落等变质损坏现象。另外要选择适当的保管器具和存放位置。为减少其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常选用密封较好的金属容器存放并把盖子处用胶带密封。存放缩微品的柜架要求距地面15米以上以免潮湿和浸水。不常用的胶片最好立站以免挤压变形或磨损。使用中避免污染和刮伤图象表面拿胶卷时手不要触及药膜只能拿胶卷的上下边缘。缩微片连续阅读不能超过规定时间以免设备过热胶片受热易发脆变形。保存中胶卷不应卷得过紧不能加橡皮筋缠绕,不同种类的胶片应分开保管以避免产生化学反应等。

4磁带磁带的保护应注意避免灰尘的侵蚀要远离磁性物体防止磁带消磁对于长期存放不用的磁带要定期绕动防止磁带粘连与生霉。录制孔应打开以防误操作抹掉信息。

5软磁盘软磁盘需防磁、防折、防潮。不能直接用硬笔在磁盘上写标签不能触摸数据读写区磁盘保存中要立放防止挤压变形写保护口置于写保护状态。

6光盘光盘的保护应着重预防划伤预防受热、受挤压变形和老化。其信号稳定性方面比磁盘好得多但由于其数据密度比磁盘也大许多倍要求定位准确度更高尤其数据光盘一旦划伤或变形将可能导致整张盘的数据无法读出。光盘在使用中不能用手直接触摸数据面放置时数据面朝上平放以免弄脏或划伤用完后及时放回保护套或盒中保存中要放在保护套或盒中立放。光盘若被弄脏用无腐蚀性的清洁剂清洗干净还可正常使用。

由于新型载体档案的自身特点为安全的保护和利用它们,应专门建立新型载体档案的借阅利用制度并严格审批手续。磁性载体文件应一式两份归档应将其中一份作为保存件不得外借。利用率高的档案应另制做复制件利用中使用复制件妥善保存原件。录像片也应另归档一套可供借阅的备份片。

三、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和维护

第2篇

各区县党委、政府,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不断加大投入,将档案馆库建设纳入地区发展规划,档案事业专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市属单位的领导,为档案工作解决工作用房,配备必需的设施设备,有效地保障了区县档案局馆和市属单位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形式多样,积极开展《处分规定》的宣传教育工作

各区县档案局(馆)和市属单位采取召开会议、组织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制发或转发文件、发放宣传材料或宣传视频、张贴宣传挂图以及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等不同形式,在本地区、本单位、本系统开展《处分规定》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公职人员贯彻落实《处分规定》的意识全面增强。部分区县档案局要求所属各单位把对《处分规定》的学习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并作为干部普法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部分市属单位将《处分规定》的内容及相关文件电子版,加载到单位内网上供大家学习,为每一位同志能够及时学习、贯彻《处分规定》精神创造了条件。

三、采取措施,依法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一)各区县档案局围绕《处分规定》及时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各区县档案局围绕《处分规定》精神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工作,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强对相关单位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效地杜绝了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同时要求执法人员明确检查标准,严格检查程序、规范检查行为。大兴区档案局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评分结果纳入全区绩效考核体系,真正树立了档案执法主体和权威的地位,有力提高了区属各单位依法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

(二)各区县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

进一步深化一是各区县档案馆的安全管理设施设备齐全完备,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并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了档案实体及信息的安全;二是按计划做好档案接收、征集和政府公开信息的接收工作,馆藏资源不断丰富;三是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有序开展,档案管理公共服务能力全面增强。此外,区县档案馆信息化工作发展较快,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率已很高,为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提供保障。

(三)市属单位依法管理档案工作水平有所提升

第3篇

[关键词]档案;行政执法;问题

档案行政执法是维护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巩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发展的基础,是保护人类活动真实历史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重要依据的举措。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是为了不断提高人们的档案意识,加强档案法制建设,防止档案违法行为。档案事业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何加强档案行政执法,使档案事业得以健康发展,这是广大档案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为此,笔者在这里就档案行政执法谈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档案行政执法主要存在的问题

1987年国家颁布实施《档案法》,全国各地档案行政部门开展各项执法检查活动,对依法管理档案和发展档案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体上看,档案行政执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近年来在开展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以玉林市为例,从2002年至2006年,共开展三次全市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其中,市人大办公室和市档案局联合开展一次;市法制办和市档案局联合开展一次;另一次是由市档案局组织各县(市)区档案局交叉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全市档案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按规定归档和移交档案

按规定,各单位当年成形的文件资料应在次年6月份归档完毕;对国家规定的应立卷归档资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按照国家规定各有关单位归档整理好的档案在本单位保管满10年后,定期向本地方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档案馆移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从玉林市开展的三次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中发现,少部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违反《档案法》的规定,应归档的档案资料不能及时整理归档,有长期不建立档案和不开展档案工作的行为。市直机关有2%的单位文件资料长期不整理归档,档案行政部门每次检查都向这几家单位发限制整改通知书,而这些单位总是应付了事;县直机关有5%的单位档案和档案工作长期处于不整理归档和无人管理的状态;不移交档案、不按规定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的市直机关单位占10%,县机关单位占20%。

(二)档案文件资料收集不齐全

在检查中,不难看出,应归档文件资料收集不齐全,即立档单位在自己开展职能职责范围的工作中形成了的文件资料没有按规定收集齐全整理归档。这种情况的存在是普遍的,如全市市县两级机关单位,应归档的文件资料能收集95%以上进行整理归档的单位占10%;能收集到90%以上进行归档整理占30%;能收集到80%以上的占80%;有相当部分单位存在着历年积存下来应归档而零散的和领导手上掌握的文件资料收集不起来归档的现象。特别是专门档案没有收集整理归档,如声像档案、实物档案、基建图纸等。档案文件资料收集不齐全,这样发展下去,将造成地方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欠缺的后果,将严重漏失应进馆的档案。

(三)档案保管条件差。安全隐患多

一些单位、部门档案保管无专室,保管条件与“三铁八防”的要求相关很远,严重威胁着档案的安全;档案乱堆乱放,档案尘埃满地。虽然大部分单位有档案室,但多是与杂物混在一起,有的甚至屋顶漏雨。

(四)档案工作得不到重视、管理混乱

一直以来,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缺乏全面的认识,不了解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功能、作用、性质、地位及内涵;有关领导和部门也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不够重视。经检查,发现还有一些单位没有把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或目标管理责任制,也没有建立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也没有专职或兼职档案员,谁都可以随便直接利用档案。

(五)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低

由于档案人员变换频繁,一些单位领导往往不考虑档案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随便安排人员来应付工作,致使许多档案工作人员没有经过岗前培训,没有业务基础知识,这就使得档案工作人员素质与新时期档案工作要求很不相适应。

(六)档案事业经费投入少。不按规定列入财政预算

部分县(市)区政府及少数机关、事业单位没有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也没有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如在检查中,发现博白县档案馆已经连续好几年没有列入县财政的经费预算,办公经费都由档案馆(局)自己解决,档案馆建设没人关心、过问,这就严重影响了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档案行政执法的主要因素

从检查得到的结果看,玉林市档案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反映了行政执法工作仍处于弱势阶段,与国家档案事业发展要求不协调。档案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表面上的因素,也有内在的根源。笔者认为,长期影响着档案行政执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档案和档案工作意识淡薄、档案法制观念不强。是档案工作得不到明确落实的关键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缺乏全面的认识。尽管档案部门积极、努力地通过媒体、板报、标语等各种形式向社会宣传了《档案法》,但大多数单位领导认为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与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能工作无关,只是档案行政部门的事。由于有这种因素的存在,导致了许多国家工作人员对档案和档案工作一知半解或全然不知。

(二)档案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变换频繁。是影响档案工作正常开展的直接因素

在开展的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中有这样的情况,即多数机关、事业单位都是配备兼职档案员。这些兼职档案员在单位兼职事务太多,缺乏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档案业务基础知识差、档案业务水平偏低,导致了归档不按时、所整理的档案归档质量不符合要求,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和工作正常开展。(三)档案工作监督指导力度不够,执法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是影响档案业务建设和执法不力的主要因素

从近年的几次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来看,如果档案工作监督指导不力,那么档案业务建设将很难开展。尤其是对于多数单位档案业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即使已在检查中明确指出并下发整改通知书,但由于档案行政部门人员过少,过后无人抓监督、抓落实,也就无法追究责任。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档案部门监督力度不够,有指导、无监督。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很好实施,使得在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中,执法人员只能是看在眼里,明白在心里,监督整改措施不了了之,最终仍然未能督促受检单位如期整改,直接影响档案法制建设的前进步伐。

(四)档案工作得不到重视,档案工作人员干劲不足,是影响档案工作的消极因素

档案工作是一项既要投入,而眼前经济利益又不明显的工作。这往往导致相关领导对档案工作存在着偏见,即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实际工作中,档案人员工作做得不少,领导就是看不见,在档案工作方面的投入,总是得不到相关领导的支持,这就大大打击了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造成档案工作人员有消极心理,干劲不足,成为影响档案工作欠活力的因素。

三、解决档案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办法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切实解决当前档案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确保档案事业步入法制轨道,使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相应的办法。

(一)加强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指导作用

档案行政执法是否得到落实,就看档案执法监督指导起不起作用。要建立行政执法监督指导系统,充分发挥人大、权力执行机关和政府法制部门的主导作用,实行多层次、多方位、严而有序、相互制约的有效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指导体系,加强监督权;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各部门档案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限期整改。这样,不但能保证各单位、各部门负责规范本单位的档案管理,而且还能对所属单位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好监督指导作用,才能确保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档案行政执法监督和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是贯彻实施《档案法》的必要措施和主要手段。各机关、各部门在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中必须明确相关的职责、范围、权利、义务、方式,建立和完善档案执法制度和执法程序,保障档案执法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还要建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各有关机关和部门既要相互监督,又要相互支持配合,确保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促进档案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严肃档案执法。依法依规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工作条例》既然赋予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权,就应该从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统一性来维护和确保档案工作应有的法律、法规地位,坚决贯彻实施《档案法》《档案工作条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档案法律法规的尊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依法依规治理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档案事业法制化建设和健康发展。

(四)加强档案工作领导。依法依规把档案事业发展列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切实加强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目标管理,列入领导工作议事日程,还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依法依规治理档案工作,切实解决档案工作中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实际问题,确保档案工作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五)加强培训。提高档案执法人员素质

第4篇

1.1社会档案意识不强。所谓的档案意识就是指公众对档案本身、档案利用价值、工作人员的性质以及工作方式等方面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包括人们对档案工作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观点和看法。但是,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社会档案意识明显不够。很多公众只是简单地对档案管理法律法规进行了解和认识,严重地忽视了自身作为权利的使用者这一方面,因此,有些群众还没有完全了解到自己所拥有的基本利益,更谈不上对自己所拥有的权利进行执行,所以说,档案法律法规从某种程度上还具有缺陷。长此以往,群众在利用档案时,如果自身权利受到了严重地侵犯,很难进行维护。群众社会档案意识不强是档案开放利用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改善,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让公众全面地了解档案管理。在利用档案信息的过程中,公众还应该遵守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提升档案开放利用的高效性。

1.2法制建设滞后性较强。近年来,社会体制改革在不断加快,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也迈入了新的阶段,档案管理体系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从档案管理工作上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进行的重点。但是,不得不说我国的法制建设还存在着严重的落后现象,有些法律几乎没有得到过修改,和现如今社会发展的现状完全不相符。这势必会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尤其是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有些学者对档案的法制建设工作在不断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修改法律的行为并没有得到落实。有些地区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法制建设的内容并没有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所以说,档案管理工作中法制建设的滞后性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另外,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基本得到了普及,电子档案形式比较常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也应该得到保障。因此,为了提升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加强档案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要。

1.3档案人员素质不高。档案人员是进行档案管理的主体,掌管了档案从收集、整理、分类、鉴定和提供利用的全部过程,也就是说档案的命运都在其手中掌握。但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影响,以往我国档案部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调配多注重政治素质,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素质,而且档案管理队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偏低,这直接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在档案开放利用法制建设进程中,急需加强档案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从知识水平、信息意识和分析判断能力上充实和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

2改善档案开放利用法制建设的解决对策

2.1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人们对法的深刻领悟和衷心拥护是档案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最主要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的工作力度,增加宣传途径,全方位开展相关法律常识的宣传,才能为公民树立良好的档案意识。首先,通过广播、电视、讲座、报纸等尽可能多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全面彻底的普法宣传,使每一个公民能够时时刻刻接受普法教育,建立起维护自身档案利用权和公共信息知情权等权利的法律意识。第二,大力加强对相关法律宣传方式的创新工作,通过增强内容和形式等措施吸引公众的关注,提高他们对档案信息的兴趣和求知欲。以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技艺性、生活性、悬疑性等方式将相关的内容介绍给普通民众,通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相关的咨询途径及时获取公众的立法意见和建议。

2.2健全和完善档案开放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随着我国民主和法治的进程加快,公民权利意识和公众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在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充分参考人民的意见并接受他们的监督,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在实际的国家管理工作中,人民有权利积极参与并进行管理,而实现对的管理及监督的前提条件是公民享有知情权,只有知情以后才能真正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所谓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公民有权利作为最大的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拥有者获取政府等部门的有关决策、政务以及涉及到自身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信息。

2.3加强档案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当前,随着政府信息逐渐向公众而开发,对于档案人员的素质修养以及管理能力都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其自身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能知识,还要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加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始终保持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保护国家的机密信息,全面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加强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从而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档案人员还要熟练的使用计算机系统,将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以此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建设高素质的档案队伍,全心全意的为人们服务,逐步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促进档案开放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3结论

第5篇

(一)方便受众查阅,使其事业单位的工作清晰化、系统化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信息,是企业稳步和谐发展的基础。因此,在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发展中,都比较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通过档案管理部门对信息资源的统一收集和管理,将加快对档案相关信息的查询速度,促进企业或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工作具有条理化和系统化,从而使高层人员的管理工作更为方便。

(二)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档案管理作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促进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环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区域文明的建设都来自于日常的档案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档案管理越系统化、合理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值以及国家事业单位的决策就会越准确、规范。目前,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依法管理并监督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确保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新时代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档案管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工作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对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在新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将以信息化做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在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档案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档案文件的备案都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完成。这不但可以节省档案信息收集与鉴别时所花费的时间,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档案资料的安全性能。除此之外,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仅可以使受众无国界、无区域界线、无障碍的查询档案资料,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而且能为企业或事业单位的重要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根据,从而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二)档案管理向一体化方向发展档案管理的一体化是指对档案管理各个阶段的一个整合,它取消了档案管理中的各个独立环节,更好的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档案的收集备案阶段、档案的使用阶段、档案的保存阶段、档案的长期保存阶段。这四个阶段中前两个阶段档案是以文件的形式而存在,后两个阶段才是现实意义上的档案资料。由于文件和档案的管理方法和标准有所差异,所以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重视,档案管理逐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明确档案管理一体化的流程和操作,对文件及档案管理进行整合,以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档案管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新时期下,档案管理的作用逐渐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其工作重心也由管理保存向服务大众的方向转变。档案管理的数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丰富的,从国家公务信息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从学术研究到事业单位的发展,档案的作用贯穿于人们生活以及生产工作的始终。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将向多元化服务发展,向不同的社会群体提供其所需要的档案信息查询服务,从而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档案信息的查询方面,除了纸质档案的查询方式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档案资料查询服务,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们的档案查询需要。

三、结束语

第6篇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来设计的,其宗旨是“以人为本”。人是关键要素,首先要服务好人,才能做好管理工作。“以人为本”是指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承认人是一种资源,一种特殊的和重要的资源,而且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竞争中是决定性的资源。通过开发人的潜能使之发挥到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一理念将会贯穿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个过程。而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恰恰是将静止的人事档案变换为动态的激励手段,让员工能够感受到组织对他的关注、关心和承认。

作为人才信息缩影的人事档案,是各类人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人才在德、能、勤、绩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若对人事档案重视,能认真研究,注重科学管理,可以较全面地、历史地再现各类人才的面貌、特点以及专长,作为考察和了解人才的重要依据;有助于企业根据每个人才的不同特点,合理的使用人才;有助于从人事档案中探索人才成长规律,更好的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开发人才资源,以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广泛需求;可以及时地为企业和部门推荐优秀人才,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种人才扬长避短,充分在企业发展建设中发挥聪明才智,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人事档案不齐全,或者间断甚至有片面性,那就不能反映某个人的真实情况,就会直接影响到人才的正确合理使用,影响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如果对人事档案不重视,不加强管理,致使人事档案管理水平低,服务方式被动单一,就不能使人才档案信息得到及时使用,同样会影响或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企业人事档案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密切,在企业竞争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是企业竞争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级人才市场的诞生,使得各种层次、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人才交流日益增多,科技人员、高校教师、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为企业人才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人事档案对于新单位领导掌握应聘者的基本情况,正确使用新的人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事档案的建立,是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产物。一些资金雄厚、实力强大的名牌外企、合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我国境内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时,非常重视人事档案的利用。因为一个跨越国界寻找经济合作,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现代企业,深谙管理出效益的经商之道,而人才又是管理的关键因素。对一名优秀的企业人才的要求,不只局限于其工作能力上,其品行、背景、以往的工作实绩诸要素,都是考察的条件。通过出示个人的人事档案,就可以以此为凭,增加聘用企业对聘员的信任程度和认可程度。而国内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聘用,也是如此。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实施以来,企业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聘用制,使单位与个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了聘用关系。一份翔实、完整的个人人事档案,既是企业选用人才和人才日后晋升提拔的重要参证,也是择业人员量己之才选择行业、部门的“谋士”,双方的“知己知彼”,能扼制某些企业和个人盲目选人、择业的“自”,更利于“人才与用人单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活动的主体”这一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

同时,由于人事档案能够比较全面、准确的反映人才各方面的情况,所以企业能够从人事档案中了解本单位人才的数量、文化程度、专业素质等方面的数据,便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人事档案进行统计分析,进而作出准确的人才预测,制定出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

三、为企业人才需求预测提供参考

第7篇

关键词:档案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档案馆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淡薄,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目前,基层档案馆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仍然比较淡薄,许多档案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直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受其制约。在人员的引进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档案馆经常成为上级领导安排门路人员的收容所。结果,人员素质偏低,工作质量上不去。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档案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同时,对人力资源管理也缺乏足够的重视,管理上“重物轻人”认为档案馆的发展是靠资金投入,看重规模、设备和馆藏,轻视对人力资源的研究;看重经费投入,轻视人力方面的投入:看重拥有人力,轻视人力的利用。

1.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规范:普遍来看,档案馆极少有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规划。不太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不能正确运用能级对应的管理原则,即根据人的能力,把人才放到相应的岗位上去。普遍存在着能级不分、职级岗位错位、管理失衡和聘任制有名无实等错误现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竞争上岗和激励机制,缺乏规范化的人力资源培养、稳定和业绩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再加上工资分配上的大锅饭与分配不公并存,很难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1.3档案馆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与其他部门相比,档案馆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而福利待遇和地位却得不到提高,与此同时还一味强调发扬默默奉献和甘为人梯的精神。在馆员的晋升、评职、业务深造等方面,不按个人能力和论资排辈的一些做法也挫伤了许多人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了对档案馆事业的归属感和主动进取的精神。在这样的“清水衙门”里,档案馆人才的价值与其贡献是背离的,因此,很多档案馆员选择了“跳槽”。总之,在目前的档案馆中,一方面是档案馆人力资源缺乏,业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现有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当,又造成很大的浪费。追根究底,传统的档案馆人事管理是其症结。

1.4内外环境的不利影响:从内部看,档案馆人力资源管理落后,封闭保守,致使工作人员和一些领导始终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中,知识得不到充分尊重,才能得不到发挥,使其养成安于现状的惰性,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从外部环境看,在人们心目中,档案馆工作人员的作用不大,地位不高,形象欠佳,这大大挫伤了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对档案馆缺乏认识,对档案、情报、信息利用意识淡薄。有些领导对档案馆很少问津,也鲜见他们到档案馆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综合这些来自内外部的不利影响,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档案馆队伍士气不高,思想不稳定,从而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档案馆实施的必要性

2.1人力资源管理是档案馆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现代档案馆对文献资源的管理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管理手段转变到以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技术为主。档案馆员作为知识和智力的载体,在档案馆的生存和发展中成为首要因素,高素质、高层次的创新型知识人才和专家成为档案馆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发展档案馆事业,必须依靠广大档案馆员的积极参与和发挥他们的聪明智慧,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档案馆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中心,把馆员作为档案馆的主体,把人力资源作为档案馆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依据;关心馆员个人的发展,把馆员个人的发展和档案馆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馆员个人的专长、能力和知识结构,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为其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馆员的学习和教育培训等提高自身发展的措施提供各种帮助。2.2人力资源管理是档案馆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档案馆的核心岗位,如采访、编目、咨询、系统维护等业务部门的工作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特点,一般都由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从事。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些技术人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成就需求、尊重需求及求知需求。因此,单位领导应该充分重视他们的作用,尊重他们的价值,尽量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以此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此外,鉴于档案馆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模式逐步以简单的借换转向信息化、专业化、专门化,图书馆的专业人才、专门人才和知识专家将承担起图书馆发展规划的参与者、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者、知识的创造者这些角色。为了使他们适应这些职能要求,胜任这些任务,需要有意识、有计划的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在职教育等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从事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各种技能,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档案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2.3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档案馆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档案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用户知识和信息需求向多样化、个性化、专门化方向发展,致使档案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为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和信息资源服务,极力满足用户的需求。档案馆将真正实行“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服务理念,一切服务工作都将围绕用户的需求主动来开展,能否抓住用户将决定档案馆的发展命脉。把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落实到档案馆的具体工作中,便要求档案馆以用户为根本,以用户为中心,研究用户的知识结构、知识信息的需求动向和他们需求的针对性、特色性,全面了解用户需求,并对此做出快速积极的反应,实现档案馆的真正价值。

2.4人力资源管理是保证档案馆其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需要,除去人力资源这一首要的能动性要素外,文献、资金、设备、技术等其他资源特别是知识和信息资源能否得到用户充分利用、发挥其价值,以及档案馆的整体效益能否得到提高等,最终也都将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有效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促进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充分结合,将极大地提高档案馆知识的利用率,从而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

三、档案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模式

目前我国档案馆还没有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国内外现有的档案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国家设立的标准准入制度作为人员管理的依据。如档案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等。

(2)突出对专业对口部门服务的资格认证制度。如档案馆学科馆员制度等。

(3)各单位自行制订的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制度。如奖惩激励制度等。

(4)通过行政手段设立相关的档案馆人员编制政策来达到提高馆员素质的目的。如定岗定编等。

参考文献:

1.韩伟之、郑宇豪、金琦:档案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0年

2.李龙燕;档案馆人员优化问题浅议[J].云南档案,2000(1)

第8篇

由于档案馆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即它不仅有保存和积累国家档案财富的功能,还有向社会传播档案信息、承担宣传教育,为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方面服务的功能。为社会服务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问题。由此,引发了笔者对新时期更好地发挥国家综合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几点思考。

一、集中优势力量,加强综合档案馆的建设

传统管理模式上追求档案馆小而全的观念,造成布局不合理,投资分散的现象,使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尽管基层档案工作者付出了很多辛劳,却难以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也很难长久立足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