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1 17:09: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案例驱动法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国际国内形式更加纷繁复杂,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搞好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教学与改革,以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经济与社会管理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手段,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挑战,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以及创新则是关键。统计学属于方法论科学,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掌握研究经济管理问题的数量分析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任务驱动法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首先分析目前统计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基于任务驱动的统计教学改革思路及实践途径,并对任务驱动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操作模式及效果进行总结,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二、统计学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在众多财经类学子眼中,统计学是一门枯燥、繁琐难学的课程,这样的第一印象往往对学生学习产生严重的负面心理影响。在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大部分老师仍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纷繁复杂的计算中;课堂教学中仍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对“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还不够;在教学手段上,虽然也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多数教师仅仅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示能够在传统的黑板上也能展示的教学内容而已,没有用计算机的思维来设计统计教学内容;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甚至不少的老师根本就没有在课堂中使用统计软件来演示,如EXCEL、SPSS、SAS以及EVIEWS等的使用,不少学生学完了这门课程,不但不会使用上述统计软件,甚至都不能熟练的使用计算器上的一些较为复杂的功能,如求平均,方差、标准差等等,没有让学生体验到统计分析的乐趣与解决问题后的。
(二)课时偏少,教学目标过窄
统计学课程的课时安排一般是54个学时,由于学时过少,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训练两者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往往是理论讲解完了,整个学期也快结束了,然后又忙绿于期末考试的复习;而一旦真正把实训展开,又发现不够时间来完成整个内容体系的讲解,即使老师加快讲课速度完成了讲解,学生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消化和吸收这些内容。由于课时不够的客观原因以及自己安排思路的主观原因,很多老师对于大部分统计学课程都只采用理论讲授的形式,没有开设相应的实验课或安排课外实践,教学目标仍定位于课程学习考核的层面上,过于注重原理方法的掌握,很少培养学生应用统计软件来解决具体问题,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考核。
(三)教材内容落后,理论与应用脱节
目前统计学的教材可以说不少,但是你挑来挑去就是找不出一本称心如意的。统计学教材的内容大部分还沿用了统计学专业的一些术语,一些基本概念比较抽象难懂,如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假设检验等,没有根据专业以及学科来进行细化和改编成简单易懂的表达。教材中来自实际应用中的统计分析案例较少,教材的侧重点仍是对统计指标和统计制度的解释内容较多,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目前出版的多数教材缺乏创新,与统计软件应用结合不够,统计理论滞后于统计实践,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有些新出版的教材甚至只把原统计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和调整,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们将来毕业后工作中真正需要的统计知识与技能,与实际应用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三、教改思路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对于经济管理类的本专科学生而言,重点应该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上,任何实际操作都是在一定理论概念指导下进行的,而这正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础:构建主义[1]。从任务驱动法的理论基础可知,构建统计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首先是要构建一个共同的活动任务,也就是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根据任务驱动法的核心——如何完成任务,来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统计学的最终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下面笔者将从教学目标、教材编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探索统计学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目标
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提高统计教学质量和克服目前统计教学存在问题的关键。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统计学的教学目标首先要突出对学生的统计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满足本专业需要放在首位[2]。通过统计学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第一层次,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统计思维能力,能完全读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了解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数据搜集、整理、分析、解释能力;第二层次,培养学生将统计方法与计算机软件应用相结合的能力,特别是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咨询,具有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能力,为进行生产、流通、服务、商贸、技术管理以及决策服务。
(二)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材编写与教学内容改革
1.教材编写改革
教材的质量与更新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材建设应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编写和更新。对于经济管理类的本专科学生而言,内容的选择应以实用和够用为根本原则,删减掉过多的公式推导以及与实际工作中意义不大的内容,加大统计方法与相关统计软件的应用结合,如果是专科学生,侧重于统计方法在EXCEL中的运用,如果是本科,可增加统计方法在SPSS/SAS/EVIEWS等软件上面的实现。授课的重点内容应集中在教会学生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特别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操作上。
2.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任务驱动法的原理可推出,统计学的整个教学应分为两大部分:统计应用功能,以及由此而必须具备的统计基础理论知识。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是要转变教学重点以及课时结构安排:要从传统的教学生掌握统计学理论转向以统计软件使用和分析为重点,从传统的安排大量课时来讲解理论内容转向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实训。对于老师而言,实际上这要比单纯的讲解理论要容易的多,当然前提是老师要能熟练的运用这些统计软件,能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和解惑,同时,我们发现,在实训中,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比单纯的听理论要高的多,甚至部分在其他课堂上表现不怎么好的学生在实训课上却有着不凡的表现,比如,善于发现问题,对同一问题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等。
(三)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经管类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专门的统计专业人员,更不是统计学家,而是使其掌握利用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技能,因此,教学方式改革主要体现在突出实行项目组参与、实施案例教学和强化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等方面。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构建基于任务驱动法的统计学教学模式,见图1。
图1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统计学教学模式
1.按教学目标设计任务
任务的设计尤为重要,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效果。任务的设计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在教材编制的时候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统一精心设计,将整个统计学体系内容设计成细分的任务模块;二是如果教材中没有这一部分,那么就只能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再逐个设计任务。
2.模拟情景提出细分任务
设计任务完成后,就要细化落实到课堂上来,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近似真实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下,教师根据大纲对各模块的知识要求,为各模块创设具体任务。例如在笔者的教学中,将统计学教学任务设计为四大模块: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与整理、统计分析与统计应用,部分任务如:①某某学校消费习惯调查;②南京市鼓楼区私家车消费情况调查;③某某学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④南京市房地产价格预测分析;⑤1980-2011年南京市区民收入情况分析与预测等。在此基础上把每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再进行细化,成为学生容易掌握和解决的小任务,例如:在第一模块统计设计中,要求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可以按表1方式列出细化任务和相关知识点。
表1 设计调查方案及相关知识点
3.师生互动,分析任务
细化好任务后,教师在后面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分析和引导的作用[3]。首先是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分析,关键点在于任务分析要循序渐进,由粗到细、逐步求精;另一方面是在学生讨论中如果他们自己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教师可以提示其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学生在对该任务进行分析,会发现一系列需要分别独立或者依次可以完成的子任务,并找出哪些要用到的旧知识,哪些需要新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头脑风暴的作用逐渐显现,看法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不断的被修正与完善,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们解决问题正确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形成过程。
4.自主协作,完成任务
此阶段是任务驱动法的重点过程,焦点在于“如何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团队通过自己探索和互助协作展开探究活动,围绕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尝试性探索,完成对任务的理解、目标知识的应用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此时,教师起着向导、助手或教学活动主持人的作用,引导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每个小组设小组组长,遇到问题大家讨论解决,小组中有专门记录整个解决过程与方法的成员,有问题的时候及时反馈给教师,并在任务完成后保存完整的实训记录,以供后面在课堂上交流。
5.反馈交流,效果评价
在任务完成后,要严格执行交流评价这一过程,一方面可以对每个小组起到监督促进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交流,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笔者所教的班级在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所指定的一名成员将该小组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制作成PPT,并在交流会上做探讨,尤其是总结完成任务后的感受,在他们交流完后教师进行点评,点评时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创新点,尤其是鼓励其创新性以及拓展性思维,同时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交流,能够增强学生们主动去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四、结论
统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很多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却没有体验到它的这一特征,责任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教师,只要我们适当引导以及付出更多的努力,完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除了上述改革思路之外,还要注意:在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及激发其求知欲,要善于提高课堂以及实训的趣味性及探索性,如制作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PPT课件、采用简单易懂的课堂语言、模拟逼真的商务情景、善于利用统计学软件的科学性、多利用案例教学、多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采用网络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手段、要注意课堂的互动以及案例尽量能与学生生活相关,或者当前社会的热点等学生感兴趣的事件等等。另外要注意考核方式的转变,加大平时考核力度,调整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等,比如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4],学生在实训中就会付出更多的努力,自我学习的意识会更强,在完成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的时候,也重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30.
[2]张丽英.财经类本科函授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统计教育,2007(01):32-33.
[3]Hand,David J.Modern statistics:the myth and the magic[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Theory,2009:172.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5400)
摘要:中职应用文地位重要,但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研究成果也较单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从教学现状出发找对策的研究;从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角度的研究;从教学实用性与专业针对性角度的研究;从多元化评价方式角度的研究;从写作兴趣培养角度的研究;从网络信息技术在应用文写作互动教学模式中运用角度的研究等。对中职应用文教学模式的整体性研究还不多见,缺乏从理论构架、模式设想、实际操作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水平、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的完整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中职;应用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89-03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作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软肋——应用文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处在动皮毛而不动筋骨的状况,认为增加一些视频、一些案例就完成了改革,没有充分理解应用文写作能力对于中职生就业后在岗位后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应用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在于通过应用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并转化为今后岗位需求的写作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及运用能力。应用文教学历经多年实践,其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运用,然而,时代的变迁、教学对象的变化、教育目标的改革,都对应用文教学提出了全面而具体的优化要求——应用文教学要与时俱进。目前针对中职应用文教学模式的研究还较为单薄,不成体系,不利于中职应用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梳理现状可以有效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应用文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教学现状出发找对策的研究
何玉梅在《中职应用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分析了学生、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并提出提高应用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施策略:(1)充分认识应用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2)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3)更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动起来;(4)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项目教学法、角色体验模拟法、挫折演示教学法、填补空白教学法等。她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重点寻求应用文教学课堂的开放,在教学内容上开放,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开放,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和探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在教学空间上开放,教学不再局限在课室,应由课内向课处延伸,向社会延伸,向网络延伸。曲蕾在《试论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一文中,也从目前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从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角度的研究
刘群秀在《教、学、做一体化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一文中从三个方面提出可供操作的方法:(1)出示任务,明确目标。(2)创设情境,展开任务:创设情境;角色讨论;明确理论;小组讨论;着手写作;小组点评;全班点评。(3)归纳总结,完善习作。陈超英在《中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一文中,针对“教师机械地教,学生被动地学”提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进行了研究。王凯在硕士论文《中职应用文教学中的操作性模式研究》中,针对中职应用文“教学大纲不统一,教材、学时各自为政,缺乏规范、师生重视不够”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提出“操作性模式”:把公文写作教学放入创设性情境中,按照不同文种一定的固有结构模式,通过严格规范的课堂及生活写作训练,鼓励学生动手写、在写中学,最终构建以增强中职学生应用写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范志云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出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适合于高职应用文写作课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此文虽然是针对高职学生,但对于中职教学也大有启发。以上种种研究均强调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注重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周维维在硕士论文《图式理论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以图式理论为指导,首先分析了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总目标,并结合中职学生的起点能力,确立了教学目标序列,把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学习结果定义为广义的应用文文体图式习得。这一图式既表征应用文写作的陈述性知识,也同时表征应用文写作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此基础上,依据认知心理学家关于促进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习得的过程和条件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四种有效促进应用文文体图式习得的教学方法:文体教学法、范例分析法、深度仿写法和绘制图式法。最后进行实验验证,探讨了通过应用文文体图式习得提高中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可行性。
从教学实用性与专业针对性角度的研究
刘曼华在《职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探新》一文中提出,要创新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构建行动导向教学平台。一要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在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中应融合创业教育,引入现代职场模拟情境,使学生在创业和公司运营过程中选择应用文文种,并解决相关问题,改变传统单向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应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吐故纳新,处理好应用文传统内容与现代职场内容的关系,渗透现代职场应用文写作的观点、概念和方法,为现代应用文写作教学适当地提供现代职场场景窗口和职场延伸发展的接口,以拓展课程内涵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同时获得现代职场知识。二要创立模拟公司业务运营模块的教学模式。该文将应用文写作课程分为公司组建、公司形象设计、公司运营交流和创业活动总结等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各有特色,注重以活动带动教学,即为了模拟公司的运营活动,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按模块选择教学文种,改变教学内容,并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模块建设,模块化的、比较完整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平台需要不断努力,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三要营造校园应用文写作文化氛围。同时,他还提出应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评价模式。
合肥经济管理学校网站上的《我校应用文模块化教学改革》一文提出了模块化教学模式,即模块内部构成:案例导入——选用一些生活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例子作为模块的导入;知识梳理——对模块内的几种相近的应用文体加以比较;基本模式——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每种应用文体的基本架构及该模块所列应用文体必须遵守的格式;例文参照——选择有时代特征、适合中职学生专业特点的典范应用文,作为学生临摹、观照的对象,加深学生对应用文体的感性认识;模块集训——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本模块的应用文体进行集中训练。此模式有生活案例,有知识构架,有示范,有训练,是目前较好的教学模式。
从写作兴趣培养角度的研究
陈啸峰在硕士论文《试论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有效教学》中,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一般的学习规律,提出应以积极归因、赏识教育、成功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动机,以案例教学、教师“下水作文”、学生“伙伴作文”三种示范性写作展现应用文有效教学的具体方式,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生活化为策略,推动有效教学的深入,并对应用文写作传统讲授方式提出了知识简明化、讲授条理化、有意义教学、形式生动形象、注重时间管理五种最显实效的策略。上述四个方面的策略较为全面地提出了解决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方案。孙成环、申荣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需突出应用文训练》一文中提出,中职应用文教学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做到四个讲清,通过情境教学法、例文分析法、讲读结合、讲导结合、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从多元化评价方式角度的研究
王晓红在《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探究》一文中,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应用文教学及评价中的一些问题:(1)加强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深入研究教材,依据专业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3)精心选择案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写作场景。(4)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习作。(5)优化教学评价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在《浅谈关于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探究》一文中也提出应根据学校特点,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刘曼华在《职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探新》一文中,提出真实性学生评价模式,认为将评价直接与学习的具体过程相关联,能够直接考量具体学习行为,改变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局面,考核形式也灵活多样,既有笔试,也有实训式考核,既有基础知识考核,也有应用能力考核,既有理论考核,也有实践考核,既有单独考核,也有团体合作考核,评价也不再是孤立的数字显示,还可以是可向教育者和公众展示的可观测的学习成果,如活动展示等。但文章未能从更具体的方面论述,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从其他角度的研究
史立群在《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应用文写作互动教学模式中的运用》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谈论了网络信息交流技术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自学模式中的运用。刘斌在《谈谈提高中职应用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种模式》一文中提出了导生授课模式。陈佳佳在《浅谈 PBL 学习模式在职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出PBL 学习,即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 basedle arning)。这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力,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模式,如重庆女子职业高级中学的“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动员、诊断、能力训练、鉴定和反思,等等。
综上所述,中职应用文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而明确地针对中职应用文教学模式的整体性研究还不多见,主要是针对操作型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尚缺乏从理论构架、模式设想、实际操作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水平、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的完整而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何玉梅.中职应用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94.
[2]曲蕾.试论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1):100.
[3]刘群秀.教、学、做一体化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J].职业,2013(1):31.
[4]陈超英.中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语文学刊,2012(5):121.
[5]王凯.中职应用文教学中的操作性模式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6]范志云.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118-120.
[7]周维维.图式理论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1.
[8]刘曼华.职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2011(5):116-117.
[9]合肥经济管理学校.我校应用文模块化教学改革[EB/OL].http://gxsmjx.com/article/Wide-reform-1564.htm.
[10]陈啸峰.试论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有效教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11]孙成环,申荣.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需突出应用文训练[J].中等职业教育,2011(10):36-37.
[12]王晓红.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2(35):12-14.
[13]史立群.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应用文写作互动教学模式中的运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98-99.
[14]刘斌.谈谈提高中职应用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种模式[J].科教文汇,2009(7下旬):90.
如何设计课堂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具体实施中,需要由教师提出本次课程的任务,学生在分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实现任务的思路。老师需要讲解实现工作任务所需知识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最后教师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将课程教学内容进程与相应的任务联系起来。如在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课程开始前,学生需要组成5-6人一组的任务小组,选取一家国内或国外的跨国公司作为整个学期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内容是:随着课程内容的进行,各组需要对本组选取的跨国公司各相关方面做出分析和研判,最终形成对该跨国公司战略、投资、运营、研发、人力资源等一系列综合内容的理论和实际分析结论。由此加深和提高学生对跨国公司全面的认识,锻炼学生分析企业实际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任务的完成将对学生学年论文的完成和即将面临毕业、找工作有所助益,由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具体实施“任务法”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布置任务前,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金融机构或咨询机构工作人员,需要对选择的跨国公司进行全面分析并在学期末做出最终投资或咨询决策。而课程的最终成绩中,任务完成情况将占40%。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根据任务的需求主动学习。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在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并区别对待
对基本内容,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系统学习,考察和学习前人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对重点内容,在学生自学和结合完成任务的需要的基础上,以任务小组学生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对难点内容,则可将各任务小组面临的问题综合后组织学生一起讨论研究,教师也参与其中。如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学习中,在讲授了5种主要的投资理论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和对比分析理论的差异性并自主学习后面的有关发展中国家及新出现的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之后针对所选跨国公司最近的一次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给出本组的理论解释和分析依据。如此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设计的针对性
虽然学期整体任务较为庞大,但具体实施时可将任务分解为对应的章节内容,由此减少因任务大、知识点多带来的困难。此外,考虑到学生兴趣、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可以要求对任务中小组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小任务,如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投资策略等进行深入分析,而对其他内容相对简洁。但需要提醒学生,任务内容上的相互关联性和完整性。
二、学习方法的应用
任务小组的组建使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期间教师可应用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游戏法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促进教学,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知识协作,以上教学方法在此不加以赘述。此外,教师还可应用一定知识管理工具和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团队知识协作。
(一)利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知识管理
思维导图将学习、思考、记忆的内容以“地图”的形式记录,有利于大脑的扩散思维。利用人们学习、阅读和记忆的规律,使用软件可以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各级主题的关系和隶属以层级图的形式将逻辑与想象展现出来。教师应利用高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熟悉、逻辑性强的特点,辅导学生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之后以小组的形式,对剩余章节的知识结构绘制思维导图,这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系统、框架形成整体认识。
(二)网络及网络通讯工具的应用
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在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中,小组成员同样可在网络中组建小组,实时适地的进行学习分享和讨论。而教师除了可加入讨论组外,还可以微信、博客以及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由此极大改善以前大学上完课老师就走的现象。
三、评价考核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计算机课程
0 引言
目前,高校很多毕业设计仍停留在纯理论的“开发”上,很少有人完成实物的。这就把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与生产实践完全脱离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国外高校早就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应用于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而我国现行高校仍以传统的“注入式”理论讲解的教学方法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作用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把学生看作是外部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1]。教学中也大量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针对部分知识内容进行,对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课题在教学上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整合传统教学法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点,改善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意在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本文试图构建高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体系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探求高等院校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的一些共同范式。教学研究成果可以为高校相关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有意的借鉴。
1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思想
“任务驱动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教学模式[2]。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教师把新知识的传授隐含于每一个任务中,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任务驱动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信息类的教学中被普遍采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3]。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着重在方法运用、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三个层面上,包括任务和项目设计、教学组织和实施、学生学习效果考核等。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和谐互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在于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还要包含将要学习的所有知识点,同时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
下面以计算机课程教学为例,来说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1 确定任务 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学习任务。选取的任务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
2.2 分析任务 教师还要对任务进行分析,在任务提出后,为了能让学生找到任务中的知识点,找到完成任务的突破口,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任务中的问题。并讲解与任务有关的理论知识,为完成任务做好知识的储备。
2.3 结果示范 由教师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由于选取的任务一般带有趣味性,所以运行的结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足够的好奇心,从而充满求知欲。此时,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很浓的兴趣。在教师演示结果的过程中,对于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可以先写错代码,使运行出现问题,以引起学生注意。
2.4 完成任务 给学生布置任务,下发任务单。接到任务后,学生采用分组协作形式,以组为单位(2~3人),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收集相关知识,确定算法思路,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指导点评,对学生加以适时的、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通过提问、观察、交谈,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进行探索。通过分组协作形式,学生可以借助他人帮助来完成任务,更好地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5 运行结果 完成任务后,在计算机上运行程序结果。此时如果程序出现错误,没有正确运行,教师要进行指导,和学生一起排除错误。
2.6 教学评价 最后教师根据小组或个人实验表现,给予总结评价。可以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即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看重结果、不管过程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不仅看结果,还看过程。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如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专业技能、学习态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作为评价的依据。同时,每个参与者也是评价者,在教师进行点评的同时,学生自己也参与评价,把评价变成一种交流,同时也使得评价过程更加透明。将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一起作为学生的总成绩。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结果的评分标准。使评分更加公平、公正。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通过在计算机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我体会到任务式教学法的运用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整体编程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可以发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符合计算机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求知欲,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在高校有关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气氛明显活跃起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 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课程教学中将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应该看到,她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也必将面临众多的问题,如何构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体系模型仍然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相信经过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定会被有效地运用于高校教育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王卫东.用新课程理念审视任务驱动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
[2]亢宗等.在计算机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孙玉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模块化教学 任务驱动法
一、引言
21世纪初,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革命浪潮的冲击。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并对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能否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应用技能,已成为信息社会衡量一个人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为了培养出新型实用型人才,各高职院校在非计算机专业都必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利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关系到后续的各专业课程提供计算机操作能力知识,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仿真实训,自动控制等课程的学习,也关系到毕业论文的排版能力等。
二、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现状
高职阶段的学生是一群刚刚摆脱父母管制的青春期少年,他们对于大千世界有无限的猜想和向往。高职学生在认知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概括与归纳能力,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较强。我在对我院09级刚入校的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调查后,了解到他们对计算机应用问题的表现是:对计算机有浓厚的兴趣。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认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种很先进的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对自己的学习、就业,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好处,并对计算机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计算机就是一种游戏机,学习过程应该是轻松、有趣而刺激的。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一部分学生感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过于简单而不用心学,一部分学生感觉学习的内容枯燥无味(如指法及打字练习),学习兴趣也慢慢地降下来,一些学习自觉性与自律能力原本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不高。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接触电脑较少,有的虽在初、高中学过信息技术的课程,但由于设备、师资等原因,基础薄弱,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二)教师现状
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而来的,很多教师还采用传统的较严格的教学方法。教师的问题主要表现是:(1)教师的教学较严格,学生存在逆反心理;(2)教师缺乏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对软件操作流程来讲解操作方法;(3)教师上课的趣味性不高;(4)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对教学内容深浅把握不当,使得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基础差的同学消化不了;(5)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部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关于最新信息技术的有关问题不能给予解答。
(三)教学效果现状
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欠缺,“会做不会用”。很多学生在学了以后,对课堂上教授过的软件使用方法只有一个松散、模糊的印象,过了一段时间后很容易遗忘。学生不能灵活地使用这些软件来完成一项指定的任务,只会做老师讲过的题,不能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应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教、学、做、考”合一、任务驱动法与分层教学方法。
采用“教、学、做、考”合一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即教师在讲完基本理论知识后,再进行演示,然后布置学生对《试题汇编》[1](劳动部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用教材)中的中级题进行具体操作。学生通过学与做的过程,可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以实际任务作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围绕任务的完成而展开。问题型、操作任务型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在一种有意义的问题与任务的情境中完成。例如以教材[2]第四章中表格的制作为案例,教师通过多媒体和机房电子教室进行教学,既能实现边讲边练、先讲后练、先练后讲(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又能实时掌控学生机的状态,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常见错误,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并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对掌握得又好又快的学生辅导《试题汇编》高级内容)。教师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除了加深知识的理解、运用外,还要帮助其他同学掌握知识,进而实现全体同学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充分发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以第四章中表格的制作为案例:
(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因为本课程讲授的内容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和直感性,可以利用各种设备,如多媒体投影仪、多媒体教室进行演示,使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学内容,更容易接受。同时力求讲解的内容要联系实际,讲清每一步操作的目的与方法,在一部分内容演示完后,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及时得到巩固,以验证所学的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机房内电子教室教学:机房电子教室进行教学,既能实现边讲边练、先讲后练、先练后讲(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又能实时掌控学生机的状态,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常见错误,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完成操作任务后通过电子教室将作业传送到教师机上,这样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实时考核。
四、结语
通过实施“教、学、做、考”合一、任务驱动法与分层教学方法,我院09级学生劳动部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证(OSTA)的通过率和平均成绩比往年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学习针对性强,实验效果好,学习感觉不吃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学生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办公软件应用模块《办公应用(Windows平台)操作员级试题汇编》[Z].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5.
[2]欧阳广.计算机应用基础[Z].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韩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三维动画;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杨宏艳(1972-),女,湖南常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钟艳如(1966-),女,江西宜春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广西桂林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1C0032)、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1JGB048)、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0105951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人才培养模式专项(项目编号:JGZ20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改革项目“《游戏开发》课堂教学模式”(项目编号:JGZ2011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63-02
数字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的科学与艺术高低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数字媒体包括了图像、文字以及音频和视频等各种形式;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采用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发的数字化过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三维动画类课程包括“三维造型与动画技术”和“动画设计II”。“三维造型与动画技术”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二下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主要是系统学习三维实体造型与动画技术(Maya),主要学习 Maya的基本操作和NURBS、Polygons、Subdivision三种建模方式,熟悉三维造型与动画技术的流程,包括建模、灯光与摄像机、材质与贴图、渲染和动力学、角色设定和动画等过程。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实体造型设计的方法。“动画设计II”是“三维造型与动画技术”课程的延续,是学生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限选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学习动画的原理,掌握角色动画中的基本规律,包括柔软物体动画;重点掌握人体关节动画、人体骨骼动画、权重调节和高级骨骼设置及高级骨骼的相关知识、动画规律及技巧。由浅入深,逐步训练学生对该动画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运用该软件进行三维设计的能力、表达技巧,掌握正确的三维动画设计方法,并提高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创造力、表现力与判断力。
目前,国内有关计算机三维动画类课程,多采用传统知识传授模式进行教学。与之相关的教材也多为按知识传授型模式划分章节。教师在课堂上以讲授为主,重概念,以知识为目标,学生学习无兴趣,不知如何着手。对于软件操作类课程,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后练习与实践,而课程时间有限。如何根据现有的授课条件,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里既按要求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又能掌握正确的要领进行课后拓展延伸。为此根据目前教学现状和学生需求,针对三维动画类课程教学提出了采用项目驱动,单元设计的教学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积极的促进和示范作用。
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三维动画类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考核方式,结合反思性教学进行课程改革的构想与实践研究,以期为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及特征
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更加重视认识主体自身的知识背景以及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是个体的意义建构过程,学生所获得知识的途径并不是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依附于外界的帮助,运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新旧经验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等一系列作用。
任务驱动法主张将知识包含到具体的任务当中,以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学生为主体,在此动机驱动下,学生积极分析、讨论和分解任务,以此来确定任务主要涉及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类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在设置好的任务情境中,搜集、获取和加工相应的资源,通过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的形式,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完成任务,获取知识,实现意义建构。教师作为主导者,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以实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彻底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法实施流程可以简单概括为:创设情境、呈现学习任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师进行监控并提供辅导、学生完成任务,教师给予客观评价,最终实现对学习内容的同化或顺应。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案例
1.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三维造型与动画技术”课程的延续。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动画的基本原理,掌握时间、节奏和空间幅度的概念,动画模块中的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以及人体关节的活动范围等;了解人体骨骼设置,包括骨骼创建、骨骼装配、权重调节以及高级骨骼设置;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角色动画设计的方法,并提高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创造力、表现力与判断力。课程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学会了该课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自由表达。
2.任务分析
本课程是学生在接触3D建模的基础上,学习3D动画的,初期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本课程由于理论和实验相辅,匹配开课,能够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迅速在实验课程里得到实践和应用,理论实验结合较紧密;学生及时消化理论知识,实验课程得以动手,能够迅速掌握基本操作,学生有作品完成,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绝大部分同学在动画方面掌握了角色动画的基本方法,从骨骼搭建、约束、蒙皮到动画设定、角色表情动画等能很好地掌握基本方法。
3.任务实施
本课程由于学习实践有一定的难度,故以小组形式组织,小组长负责,组员有分工合作,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学习期间有个汇报展示,将学生平时布置的作业及实验案例进行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点评、提问,教学相长。期末考核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考核方式,由学生根据指定范围进行选题,以小组长负责制,让学生完成一个30s~60s之间的动画,学生能够综合从3D建模到动画的知识,完成有一定复杂度和难度的DV动画作品。各小组以小项目形式完成期末考核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务实施具体步骤分如下:
(1)示范任务。选取优秀的案例作品或者历届学生中完成较好的作品作为学生完成任务的典型参照物,通过集体演示及分析,剖析该作品是如何完成任务并满足任务需求及完成的方法,分析任务完成的技术亮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破解项目完成的基本技术路线,依照“支架式教学法”的原则,在学生学习的“最邻近活动区”内(即学生跳起来能够得到的范围内),由学生根据整体思路进行自主的探究、讨论及实施完成。
(2)分组实施。学生分组,每组6名同学,自由组合,先确定小组分组数,将各小组组长姓名空缺,采取自愿的原则,鼓励有能力又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同学主动担当组长,由其主动在黑板各分组组长名单后填上自己的姓名;再根据确定每组6人的规则,各组员和组长进行双向选择进行各自组队,完成分组工作;根据老师提供的选题范围,在不重复的情况下,各个小组长抽签顺序确定选题。
(3)存盘交付。每小组合作项目后需要提交最终报告包括:一个项目报告(按毕业设计要求的简化小论文);完成的三维动画作品(mpeg2格式);答辩汇报演示ppt。
4.任务评价
三维动画课程依托软件操作为主,传统的笔试很难测试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强调严格平时教学过程,淡化笔试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小组合作的任务驱动项目考核的办法。最后根据小组完成的作品,集中两个课时的结课作品汇报展示,根据教师设计的评分依据及各项评价指标给出相应的分值权重,各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参与汇报评分。要求各小组展示内容包括:项目文档word;作品展示;小组答辩;各评委评分(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加权平均。根据得分情况,得出本组的基本成绩。组长可以根据组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态度和成效、对小组的贡献、对项目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项目成果等方面进行组间5分的调整。
三、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模式提倡反思性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在多元、客观、开放的评价过程中,根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与教过程的合理性、学与教策略的有效性等方面即时生成的信息主动反思,不断调节学与教的行为,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的“学会教学”相统一的发展性评价方式。
结合反思性评价,在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07级、2008级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该教学模式的运用与传统教学加笔试考核的方式相比有如下优点:
1.极大地调动和提高了学生参与项目开发的积极性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选题,基于任务驱动的形式下,围绕所学知识积极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推进所学知识,化知识为能力,摆脱了考试指挥棒下不可避免的死记硬背的束缚,能够积极有效地针对问题积极开展研究,给出问题的合理解决办法,组间通过讨论、质疑、论证,寻求最优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考核方式,学生实际上是完成了一个小规模的毕业设计,他们不仅锻炼了书面文档的编写和表达,汇报材料要求的完备性、可读性和可理解性、文档格式的编辑和规范,而且在项目汇报展示阶段,通过ppt展示的师生之间的质疑和答辩,已经基本拥有熟练的驾驭答辩技巧,有效地锻炼并克服了他们在公共场合发言怯场缺点。有的小组汇报时,两名同学一起,一个播放ppt,一个进行展示汇报和讲解,分工合作明确,小组配合得当,小组成员集体荣誉感强,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协商的精髓,使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这是传统闭卷考试所无法考查和实现的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培养的考核。
3.为学生后续深入、持续的学习拓展课程纵深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在使用和操作的相应步骤中学习掌握基本方法,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完成教师的项目任务后得到启示,并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深入学习的积极性。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反思性教学是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效果,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间,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进行考查,有效避免了学生学习“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和“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
四、结论
对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尝试和改进的过程。以三维动画类课程为例,采用非闭卷考试方式,以项目驱动进行案例教学,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增强建模意识。以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方式进行期末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小组合作的协作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集体荣誉感,教学效果良好。因此,选取适当的教学科目,结合相应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策略,积极探索和拓展任务驱动的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主战场,必将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开拓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数字媒体时代的三维动画变革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2]朱相鸣,邱磊.计算机三维设计(3ds max)项目驱动教学法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8,22(4):72-74.
[3]赵传江.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1,9(1):
83-86.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问题;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3-010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3.049 [本刊网址]http:∥
一、引言
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生活必需的一种通用工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上已广泛使用,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各种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计算机的实际动手能力也越来越高,学会使用计算机已成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研究与探索新形势下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因而为了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提高学生与自己本专业的知识结构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从而不断地提高大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不同,大部分学生以应试为主
目前计算机等级一、二级证书仍然是许多高校作为发放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社会上一些企事业单位也把计算机等级证书作为选拔录用人才的硬件条件之一,这样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在校学对学习计算机的目的盲目地变成了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而且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只是一味地操作和考试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或者经常都是根据往年的考试习题库反复地做进行大量的重复操作练习,很多内容并没有完全真正地理解。因而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在他们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仍然是连最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都不懂,都要重新再去摸索、学习,如果学生不能把在学校学到的操作技巧灵活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那么即使他们拥有了计算机等级证书,其实也是没有多大的意义。这些说明了目前高校对计算机的基础教育还是远远不能达到实际社会的需求。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在高校中,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大都是采用结合多媒体的理论授课和机房上机操作实践相结合。近年来,教师们课堂上都是采用PPT来演示课堂教学,但也还只是处在“演示”阶段,仍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在理论授课过程或上机实践中,有些教师也是一味地追求考试的及格率,而学生为了能拿到计算机等级证书,也只能是按部就班,使得教学只能围绕着考试转,虽然学生的过级率不低,学生的计算机成绩也很高,但学生实际的计算机水平却不高,一到毕业的时候,大家对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设置或者是做份求职简历都头大,这种教学方式其实根本无法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不会得到相应地提高。
(三)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目前大多高校仍是采用省里统一的无纸化考试系统,由于考试系统本身也会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采用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培养出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不能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一)既要以考证为中心,又要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将课堂教学变为“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能主动得去获取、应用知识并能够解决实际学习问题的活动,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可以借鉴最新的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来指导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讲授知识点,让学生在以后的专业课程中能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完善知识体系结构。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方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案例教学法,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在实际地教学过程中不是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而要从实际的例子人手,在讲解的过程中将相关的理论知识点结合进去。当然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案例要选择的合理,才能极大地发挥出案例教学的作用。通过收集大量的教学经验,分析认为案例的选择有以下几个条件:1.要密切地围绕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基本知识,并能及时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2.最好要来源于实际生活,让学生们能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能达到积极主动的参与的学习效果。3.要有针对性,每学期末教师就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相应教学案例。4.所选的案例最好是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查阅才能找到的。因而我们教师在设计案例时,要仔细不断地推敲不同专业的知识点,为学生构造适合他们本专业的案例,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案例来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协作精神。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它是通过几项任务,通过教师的引导,并在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的教学过程。
为了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可通过布置具体的任务,灵活地将学习的知识点隐含在每一个任务当中,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去完成,将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最好能鼓励大家能互相合作,一同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专业特点,注重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来设计不同的基础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各个非计算机专业都会有符合他们专业要求的计算机课程内容,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利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把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同等对待的弊端,还能让不同的专业班级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极大地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和他们的专业课程能更好地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要搭建一个交互式教学交流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要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网络平台,让学生能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或者兴趣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学习,可以与同学、教师共同探讨学习生活问题,逐步创建并形成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可形成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和学习的气氛。
(五)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当前省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等级考核仍是以省里上机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这门课的最终成绩,这样教师为了学生的通过率,只能一味地应试教育,而学生也为了能够顺利地拿到等级证书也一味地死记硬背。因而为了进一步提高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和促进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对当前计算机的教学考核手段的改革也是至关重要,如果学生的期末成绩不再是由省统考的上机考试最终的成绩来决定计算机等级证书,能由上机成绩、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三者间进行有机结合,其中笔试成绩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上机成绩则以省考的统一成绩为主,平时成绩是平常对学生的要求,比如出勤率、课堂的学习主动性及课后下达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来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励学生们进行大胆地创新和追求较全面的知识。
关键词:推销技术 项目教学法 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86-02
1 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推销技术既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更是一门核心课。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对此门课程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教学改革来看,基本上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教学过程,绝大部分还是采用的以讲授教学方法为主,无法实现真正的突破。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学习兴趣不浓,实操能力较弱,达不到企业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对培养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的新型专业化营销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推销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学资源匮乏,教材选用不当
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加快了世界一体化进程,各高职院校也应与世界经济接轨,重新整合教学资源,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中《推销技术》教材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合理编排,体现高职特色,突出职业特点。许多原有的教材跟本科高校无差异,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特性,不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理论知识内容丰富繁杂,技术方法应用较少;无法将推销技术技巧知识与市场营销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加上教材内容陈旧、案例过时。甚至一味的照搬国外教材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需要,教学资源匮乏。
2.2 教学方法陈旧,缺乏灵活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在《推销技术》教学中主要还是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灌输、填鸭让学生被动机械的接受知识,不利于技能人才的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然而有些教师甚至用到的是一些过时的案例,脱离了当前市场营销活动,没有做到深入的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推销技术知识和市场营销学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浓,很多时候是应付完成的态度,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技能的目的。
2.3 考核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在传统的课程考核中,大多数教师采取“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期末成绩比重大,平时成绩比重小,这样的模式,使很大一部分同学只注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考前开始突击内容知识,考试一结束又把知识还给了老师。加上大多数是以卷面形式出现,技能应用开始很少,W生通过死记硬背勉强记住理论,收到的效果甚微,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这种考核模式务必将学生引进了一种误区,即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因此,若要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必须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一手抓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手抓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4 实训设施欠缺,实践安排不合理
目前多数高职学校现有实训设施设备陈旧,大量欠缺,仅满足于教师课堂教学教具,学生实践所用甚少,无法提高动手能力,更不能满足企业、社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加上实践师资队伍薄弱,很多都是学校毕业进学校工作,没有相关的企业实战经验,欠缺实践能力。然而外聘实训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却表现出理论知识的匮乏。
3 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3.1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说教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受到限制,想转变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导,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转变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辅以案例教学,分解复杂的学习内容,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另外,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角度出发。学生组建团队,根据情景布置任务,适当设置讨论环节,增加课堂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2 改变陈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在“推销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以项目教学法为主、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的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查找大量与项目任务相关的案例资料,找到符合营销实践的经典案例,让学生进行熟悉,分析处理案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项目任务完成为基准的驱动法,需要完成项目任务,总结经验得失。在采用角色扮演法时,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场景角色,并进行角色互换,一方面扮演推销员、一方面扮演顾客,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判断对方的心理、模拟各自的态度场景,换位思考分析面临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顾客,把握顾客心理的能力。另外,有些教学部分内容也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活跃了学生的思想。
3.3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结合该校 “一高一强”的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考核的方式方法上,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以适应学校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考核形式推行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别的考核制度改革,强化学生课外学习,增加论文、项目实训、作业、课堂实训、作品、调查报告、实践教学、社会调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课堂表现等在成绩考核中的比重,提高专业基本能力与综合素质。
4 教学效果评价
在高职《推销技术》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不仅调动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推动了教学革新,体现了“以能力为本”现代职业教育特征,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5 不足与改进之处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参与项目任务时,建立的模拟公司大多数都依赖于教室进行,缺乏企业经验和实地调研经验,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任务中,有少数学生比较被动,自觉性不强,不积极参与,不配合小组完成工作任务,团队协作意识不强。当然,学生在进行项目任务设计时候,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很多时候需要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其中有一些项目任务只有部分学生参与,无法达到全面的教学目标和效果。教学改革不仅仅对学生有所要求,同时,对专业教师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仅照搬书本,不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新与调整,不结合新的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教学改革效果依然不明显。
参考文献
[1] 周健.高职现代推销技术课程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探索[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2(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