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1 17:09: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生科技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摘 要: 目前我国高校生物双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问题、双语师资问题、双语教材问题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为增强生物双语教学效果,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双语师资培训,加强双语教材建设和改善双语教学环境等措施上给予强化和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间交流的频繁,目前急需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参与竞争,复合型人才一般被认为是既懂专业又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人。而目前我国高校在外语和专业课的学习上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学生往往能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却不能真正看懂专业文章;能在听力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却无法用英语交流。推行双语教学能有效地避免这种“应试哑巴英语”,在更广的学科领域、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大英语实践,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双语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竞争力及提高综合素质”[1]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在高科技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生物科学对医学和农学及其生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涉及领域广泛。不可否认在生物知识、生物进展及生物教学等方面国外要领先很多,而这些相关信息多数直接来自原版杂志、原版教科书,因此,生物学科本身的发展呼唤双语教学。
1.在生物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中推进得较快,铺开的力度较大,而真正具备开展有效的双语教学条件的高校并不多,因此双语教学在各高校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
1.1学生问题
实施双语教学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问题,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接受能力将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所以双语教学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语言能力方面。我国虽然长期开展英语教学,学生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由于一直以考试为指挥棒,过于注重笔头而忽视听力和口语,致使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一直不高。国内大多数高校生物双语教学采用的是国外原版教材,这些教材内容丰富、新颖,阅读量大,能提供该领域最新的专业知识,但对于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这些大量涌现而又完全陌生的信息恰恰成为他们阅读和理解的障碍。加之高校普遍以大班授课为主,教师很难兼顾程度参差不齐的所有学生,因此双语教学会影响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仅不能促进专业学习,反而成为专业学习的阻碍。因此,对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很有帮助,但对部分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反而会影响专业的学习。
1.2双语师资问题
双语教师是推动双语教学的关键,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专业课教学当中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外文板书、外文讲授,因此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外语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
双语师资短缺是高校推进双语教学的最大瓶颈[2]。目前我国高校中进行生物双语教学的教师一般都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这些双语教师绝大多数没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他们的英语能力并不全面,通常在词汇和阅读方面能力较强,但听力、口语方面却相对薄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仅来自媒体或有限的阅读。在对某高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3],当问及“你对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否满意”,仅有18.09%的学生表示“满意”,61.17%的学生表示“还可以”,而表示不满意的学生有20.74%。在“你认为给你们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一项,11.7%的学生回答的是“加强专业素养”,29.26%的学生回答的是“提高口语”。
1.3双语教材问题
由于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与媒介,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因此实施双语教育的国家普遍重视双语教材的选择与开发,他们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有理论性、可行性、针对性、系统性、易读性、真实性、文化性、规范性、教育性与趣味性[4]。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生物学科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多是原版进口教材,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无法满足生物学科双语教学的要求[5]。第一,引进的教材费用太高。原版教材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语言地道、专业术语表述准确、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国外该学科专业的研究现状,缺点是花费昂贵,使师生难以承受。另外,学生往往会为避免由于英语水平问题带来的理解上的偏差,需要购置相应的中文教材,这样就更增加学生学习的经济负担。笫二,引进教材的适用性问题。由于中西文化在文化底蕴、背景及思维表达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差异使学生在对引进教材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
1.4课程设置问题
建立完整的双语课程框架指导双语教学朝向规范、统一、明晰的体系方面发展是双语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何时、哪些科目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最为合适是我国高校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英语在和生物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就达到理想的程度。因此,双语教学在生物学课程安排上,应注意其延续性,使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双语课程的数量也应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但目前多数高校按照《大纲》精神是从三年级才开始开设双语课程,而且学时不多,因此,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依然很少,而从语言的学习规律方面来看,语言环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直接影响,课时数量不够会导致双语教学的实效大打折扣。此外,课程设置应该具有连贯性,课程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平稳,不能有过大的跨度,而目前我国高校由于师资方面的原因难以综合考虑到课程的各个方面。
2.改进生物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生物双语教学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之前,要清楚、生动地提出生物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生物双语课程开始阶段可以先给班级的学生发一些有关生物方面的外文资料,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并且把主要内容以书面形式用中文表达出来。以此为契机,教师可以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引出来,这样,学生首先在情感上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便于以后双语教学的开展。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双语教学的“度”,过于简单的知识和英语对学生没有挑战性,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过于难的知识,学生力不能及,会打消学生学习双语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习动机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英语水平,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并且做到在用英语讲授内容的时候难易适中,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听得懂学得会。按照这一思路,在进行生物双语教学时首先根据学生英语测试水平进行分班。对于学生英语水平较好的班级,在授课时可以以稍微高于50%的英文比例进行[6]。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稍差的班级,在授课时可以采用30%—50%的英文比例,适当放慢语速,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在用英语讲完后适当用中文作补充。至于部分外语水平过低的学生,我认为可以不必接受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毕竟不能以损伤学科教学为前提,对于这部分学生,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只能妨碍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2.2加强双语师资培训
高校生物双语师资的培训,应该以培养为主,辅以引进。培养包括双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双语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指对双语教学感兴趣的人员进行的就业之前的正规的教育。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是指对各学校在岗双语教师进行的双语教学的技能培训。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对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1)校本培训。由于不同高校开设的生物双语课程各不相同,教师自身水平及面对的教学对象之间差异相对较大,实施以双语教师任职学校或该地区层次相当的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的校本培训会是比较符合现阶段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现状的一种方式。这种培训首先要注重教师自身的双语教学实践和经验,并且要注重双语教师的自我反思。所以校本培训首先要有针对性,譬如教师所欠缺的是英语语言能力,培训就重点强化双语教师听、说、读、写等方面;欠缺的是教学技巧,培训就重点介绍演示各种课堂教学策略、手段等,总之,培训者的讲座要和被训者的经验和实践密切结合。(2)出国培训。选派优秀的双语教师直接去国外接受生物双语教育培训是有效而快捷的方式。这种培训不仅能直接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师的英语语言水平与语言教学技能技巧,而且能使双语教师习得国外教师先进的双语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开拓视野,了解多元文化。
2.3加强生物双语教材建设
高校生物双语教材在选用或编写时要紧扣教学大纲,教材的语言要采用纯正地道的英语来讲授和表达生物学知识,对于较难理解的部分可以多用短句和简单句,用清晰的形式对知识点加以表达。教材的内容通常要包括:学习目标和本章概要;专栏形式的阅读材料;每章结尾的复习材料,如关键术语表、小结、复习题等。书中还可以加入大量经过仔细挑选和设计的图表,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内容的了解。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在系统讲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保证其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原汁原味,因而可由国内外学者合作编写中国版的双语教材。
2.4改善生物双语教学环境
只在生物课堂上加强口语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利用好校园环境。如提供各种教育活动的时间、场地等,如语音室、多功能活动室、录像室、制作室、运动室、模拟社区、模拟超市等,保证学生双语环境下的活动时间,创设一个教师与学生平等融洽的心理环境等。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播放英语节目,开设英语交流与活动区域,邀请同校的外籍学生一起举办英语角,举办各种趣味英语竞赛、英文歌曲演唱比赛并采取多种奖励手段,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建一个全方位的双语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校园生活中、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使用英语。
参考文献:
[1]李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23.
[2]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袁长青,范正华.对我国高校推行双语教学模式阶段性成果评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9).
[4]赵慧.双语教学纵横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学科学不能纸上谈兵,需要亲身实践。因此,全美国有300多家机构(包括大学和科研院所)向高中生提供见习机会。纽约科学院是其中的一家,它每年举办为期8周的见习活动,坚持了很多年。参与见习的资格是需要经过竞争才能获得的,由活动的组织者对申请者进行面试。对于家境贫寒的高中生,还给以免交见习费的待遇。入选的学生,每人配一位辅导员,这些学生将跟着辅导员在实验室中工作与生活,当他们的科研小助手。
2000年,纽约科学院对1994至1999年间参与过暑期见习活动的555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填写了问卷。50%的学生回答说,参与见习影响了他们的职业生涯选择。75%的学生说,见习经历影响了他们的专业选择。80%以上的学生说,以前他们对科研过程一无所知,现在有感性认识了。这些见习学生后来有三分之二选择了理工科。不过,难以判断的是,有多少人是本来就对理工科有明显兴趣所以才积极报名参加实习的,有多少人是在实习之后才对理工科发生了更大兴趣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约80%的学生都非常珍视这段见习经历,因为他们学到了一些技能,锻炼了论文写作能力与写报告的能力,对科研环境的性质有了真切的认识。
“科学节”是另一类非正式教育类活动。在科学节中,初中生和高中生做一些小项目,请专家们来评审裁判。纽约科学院搞了30年的“科学技术展示会”,展出中小学生的优秀项目成果。该展览的获奖者往往有机会参加英特尔科学天才奖评选(其前身是著名的威斯汀豪斯科学天才奖)和国际青少年创新大赛,使中学生参加展示会的热情越来越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约每次有500人参加,2002年时则有近900人参加。
关键词 高中生 三级跳 运动损伤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本研究通过对廊坊市高中生三级跳远的常见损伤现状及致伤因素的调查分析,对廊坊市高中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存在的运动损伤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更好的建设性建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对廊坊市第八中学中学、廊坊市第二中学等180名高中生以及6名教练员为调查对象,以高中生运动损伤的情况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和中国中文期刊网,查找相关乡镇学校体育的书籍、期刊等。
(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以廊坊市高中生三级跳远的基本信息,运动损伤的发病率、分布、原因等与运动损伤相关的因素进行问卷设计,发放《廊坊市高中生三级跳损伤状况调查问卷》的运动员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60份,回收率为89%。其中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达81%。为论文的有效开展提供积极的条件。
(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的问卷进行核查、分类,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利用软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4)逻辑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比较、归纳进行综合分析,对廊坊市高中生三级跳远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廊坊市高中生三级跳远运动损伤的现状分析
在130名调查对象中,发生损伤的次数共计50次。踝关节共受伤17次,占总比率的34%;腰背部共受伤14次,占总比率的28%;膝关节共受伤10次,占总比率的20%;肘关节共受伤5次,占总比率的10%;腕关节共受伤2次,占总比率的4%;足趾关节共受伤1次,占总比率的2%;颈部共受伤1次,占总比率的2%。
调查表明:廊坊市高中生三级跳远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主要分布在踝关节、腰背和膝关节,其次还有肘关节、腕关节等部位。运动损伤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就成为他们日常训练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3.2廊坊市高中生三级跳远运动损伤的致伤因素分析
为了全面分析、探讨廊坊市高中生三级跳远在三级跳运动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调查的主要内容为:生理因素、技术因素、训练因素、心理因素等。原因调查问卷采用打分的形式,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损伤因素对运动损伤的影响程度重要性的排序结果。
调查表明:问卷中按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准备活动不充分、旧伤病未痊愈、局部负担过重、技术动作不规范、柔韧性不足、身体过度疲劳、运动负荷过大、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场地器材等原因。因此运动员应该和教练多进行沟通,相互了解训练情况,减少他们在训练中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恢复时间及措施安排不合理、技术要领不正确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损伤,来加强训练效果,保证每次训练的质量。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损伤部位主要分布在踝关节、膝关节、腰背部位。常见的损伤类型有肌肉损伤和软骨损伤等,不同的损伤类型对运动员继续训练或比赛所带来的影响不同。
运动损伤部位、损伤类型的特点明显,在训练期的不同训练阶段发生的损伤不同,运动员常见损伤主要发生在技术训练、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素质训练三个阶段。
忽视旧伤、伤病没有痊愈的影响,带伤训练;运动负荷过大,造成局部承受的负担过大;体能训练不够全面;技术动作不到位;场地、器材等条件须进一步完善。
4.2建议
加强全面的体能训练,采用科学、先进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在训练中注意技术训练、身体训练及心理训练的科学组合,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强化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务监督,遵循科学的训练时间。在比赛中,注意力一定要集中,避免突况,造成二次损伤。结合三级跳远项目的特点,加强加强受伤后调节性训练,高度重视训练或比赛时的准备活动,提高准备活动的质量。
教练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运动本身的特点,对个性心理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
一、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兴趣,指导自主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学习理念,通过广泛地自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兴趣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从而在广泛地阅读文学作品中逐渐培养起对高中语文的兴趣。高中生由于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因此对文学作品的选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因此教师在推荐学生阅读书籍时要注意选择的多样化,给学生推荐关于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各方面的书籍,以满足学生对各种文学作品的兴趣。兴趣调动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高中语文阅读。教师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首先要向学生明确阅读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义。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学生从书中主人公身上汲取正能量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例如:高中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可以学习从书中主人公保尔身上学习他永不放弃,不畏病魔的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从而对自己人生路上的挫折和挑战有积极的认识。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白了阅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后,便会对阅读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去自主阅读,自主学习高中语文。因此,教师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学习意识。
二、改善高中生阅读评价机制,推动自主学习
随着年龄的增大,高中生的自尊心越来越强,他们期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可。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高中生对教师的需求更加倾向于教师能够足够的尊重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对自己提出的观点和建议教师可以认可自己。高中生对于自尊认可的需求来源于高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此同时,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高中生成绩的好坏与教师对学生的认可程度和评价机制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高中教师要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让学生从心底里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改善,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例如:教师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前,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列好学习任务:①通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中心思想;②阅读朱自清的相关书籍,了解他的作品特点和人物经历;③挑选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诵,为在课堂上展开比赛做好充足的准备;④自主完成课后习题。然后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教师要改变在语文课堂上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导者,推进着课堂的顺利开展,教师所做的是指导学生,并对学生的课前准备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按照课前布置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轮流展示课下自主学习的学习成果,学生讲完后,教师要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并将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好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另外,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也可以在课下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教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需要与学生沟通,师生沟通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积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支持。例如:有些学生的家庭作业做得有些不完美,教师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在课堂上批评指责学生,而应该课下找那些同学到自己的办公室私聊,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春风化雨般的教导,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三、丰富多媒体阅读教学作用,落实自主学习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走入课堂,高中生阅读材料来源渠道也日益多样化。学生自主阅读可以去学校的图书馆也可以去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同时,学生在课下也可以利用家中的网络搜索阅读资料来自主学习语文,提高文学素养。高中语文知识点多而且内容复杂难以理解,高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或许会遇到重重阻碍,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解决学习上遇到的拦路虎。例如:教师课上讲完《我的地坛》后,学生对史铁生的写作风格不了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网络上查阅史铁生的文学作品,然后找到每篇文章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的共性,加强对史铁生写作风格的掌握。网络以其快捷的速度和强大信息量,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需求。
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既要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又要能关心社会问题,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现代科技社会中的问题,如何才能两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初探,让我在这两者中不再纠结。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通过课前预习基础资料和相关信息收集,在课堂上达成资料的交流和汇总,进一步解决课前提出相关案例中的问题,同时落实了知识技能的掌握。
现以《细胞分化》为例,介绍让STS教育理念真正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本节《细胞分化》内容安排在《细胞增殖》之后,体现了生命活动的规律。其重点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环节――细胞分化,以及与细胞分化相对的细胞的全能性。这些内容都是和现代的生物发展前沿密切联系的,也是和生活社会相关联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对“细胞分化”、克隆羊的形成都有初步的认识,在本册书第三章对细胞核的功能的探究实验中明确了细胞核的功能,也了解了核移植的操作。在第五章的一些实验探究中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该节课中,学生应该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对“白血病”的病因和治疗的探究,获得对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的深刻理解和对探究方法的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2.翻转课堂教学法
3.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细胞分化、干细胞和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等”新名称;
2.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实例、探究生活及科学中的问题;
3.学会搜集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汇总整理知识;
4.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5.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乐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课前预习完成相关的名词解释: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
2.小组合作搜集资料――白血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发放合作小组学习过程记录表)
二、课堂
1.科学探究“白血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案”
在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提醒大家回顾这个探究的流程,提示可以按照这个一般方法来进行其他的探究。
2.学以致用
案例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细胞呈镰刀型,运输氧气能力低。该病在我国广东的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略),你分析可以有哪些方法来治疗该疾病?
案例2:濒危植物红杉,(具体作用略)如何来保护呢?
(提示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实际应用。)
通过案例2完成植物细胞分化、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更多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提醒学生充分应用书本提供的资料。教师通过观察引导来协助探究。)
3.小结
学生分组小结,理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教师建议学生要注重概念与应用案例一起整理。)
4.课后拓展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帮助科学家探究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方法吗?
(可以写成论文、科学探究流程图等形式)
【教后反思】
1.在教学研讨中,有人质疑课前的预习会不会占用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
其实课前的预习任务中名词解释,通过10分钟不到的看书就可以完成,预习任务2白血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可将“成因”与“治疗方法”分开去检索相关资料,不到5分钟就可以完成,因此对每个学生最多只需要1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
当他们在这预习中感到困惑时,也就获得了去学习探究的动力,这正是“翻转课堂”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求知的渴望进入课堂,这样的课堂必然收获多多。
2.这一节的知识对高中生来说,理解难度不大,在分组讨论交流时,相关的概念“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等都已经被当成熟悉的知识来应用,他们在分析白血病病因、讨论治疗方案时,已经涉及到把癌变、衰老等内容。因此,《细胞的生命历程》整个一章中,给学生一课时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都先进行简要的预习(布置预习学案),再来完成这些案例探究,知识体系学习,就更具有完整性,也能让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能对细胞的了解更全面。
3.翻转课堂教学带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思考表达的机会,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掌握的这些资料和信息,教师也一样要知道,高科技的前沿的信息量要充足,这也真正是教学相长吧。
关键词:主题式;高中化学;课堂应用
近几年,科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开化学的贡献,古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见化学在学习中的重要程度。随着网络和媒体对于高考状元等的报道,很多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更加重视。当代,为了让学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高中化学的教学仍然存在应试教育、单一化教学、题海战术等一系列不好的现象。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多教育方面专家提出利用主题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化学方面的教学。本文就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应用探析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和分析。
1当代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
1.1课堂教学目的过于功利化:在当代教学环境中,虽然素质教育很重要,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家长和老师只在乎学生的期末期中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以及课堂质量的提高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其认为成绩才是硬道理,能考上好的大学才是对学生有用的教育。这就导致老师只顾着学生的成绩,一直采用单一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缺乏重视。很多教师只是看重课堂上大量的知识传输,而不是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下布置大量的作业,对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采用题海战术,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化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为了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就要对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2对主题式教学模式不予重视:很多教师在高中化学的教学的过程中对化学主题式教学不加重视,很多教师只是上课的时候按时间上课,在课堂上讲解一些课本上的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很少应用主题式情景进行教学,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化学应用相关题目的时候缺乏兴趣,对该部分内容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摆正心态,不要对化学主题式情景教学不加重视,现在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实力,学会对化学问题进行探究对其以后各个方面的发展都用很大的作用。主题式教学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在日程生活中解决问题,面对困难时的思维运算能力,进而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具体应用方式
2.1采用主题式互动教学的教学方式: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自己在三寸讲台上讲个没完,还要顾及学生的想法和看法,在讲课的间隙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利用主题式教学将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情景融为一体,更多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看法。教师可以采用主题式游戏情景的教学模式,然后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融合到游戏中去,利用游戏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使课本上枯燥的化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既学到相应的化学知识,又能够对化学解题方法产生新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进行相应的提高。例如:在高中的课堂上,教给学生酸碱验证实验时,鼓励高中生参与其中,积极表达自我观点,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让高中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策略做出相应的表达,每个人对这个检验方式,以及检验物质的认识想法都是不同,在交流的过程中每种想法进行碰撞和重组,进而帮助学生产生新的更加有效的对于酸碱识别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高效的解题方法,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积极表达自己的疑问和与其他同学不同的观点,进而对高中要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有效引导,培养其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2开展一些化学知识相关的活动:课下或者周末不要让学生一直呆在家里面,他们在家无非就是玩电脑,打游戏。课余时间老师联系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社团,举办关于化学知识相关的课外活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外活动对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增加一些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把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练习和回顾,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高中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化学学习能力。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关于化学知识的活动,比如说有关化学结构的撕名牌游戏。规则是在两个人身上,分别贴上这个有机物的化学式,另一个人身上贴结构式,其中一个人率先把另一个撕掉则获得胜利。这种游戏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对学过的东西进行回顾和复习,加深这部分知识的印象,进而提升化学成绩。
3总结
高中化学课堂应以发展其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应建造活跃的课堂,利用主题式的教学,增加一些师生互动的环节,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方式和技巧,培养其主动学习化学的好习惯。以学生为主体利用主题式教学,端正教师的教学方法,鼓励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利用游戏等多媒体设施为学生的学习课堂增加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新时代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作者:周璐璐 单位:长春希望高中
参考文献:
[1]赖丽萍,吴伟丽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期刊论文]-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4)
中学生校园社团是学生自发形成的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和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可以作为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成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1 生物学科社团发展的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校园文化的深入发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生物学科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且与生活联系密切,在高中校园发展生物学科性社团,借力社团活动,对改变生物学科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完善教育教学生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 生物学科社团活动的开展及作用
将生物学科从书本、课堂延伸至教室之外,甚至是校园之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展社团活动,从而融合知识、技能、情感,形成高中生所具备的核心素养。
2.1 实验类社团活动的开展及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课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课程的规划及条件的限制等因素,实验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因此教师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开展实验内容。教师可具体开展下列两类活动:① 教材实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内容非常多,如:有机物的鉴定、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叶绿体的观察等,② 创新实验:以教材实验为基础,对原有的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甚至提出新的课题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交流。例如,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探究生长素对桂花枝条扦插的影响,探究低温处理对菠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重复教材实验既让学生巩固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让学生领悟到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动的创新实验,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学会比较、分析、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直到撰写科技小论文。通过上述实验活动的开展,学生理解了科学概念,锻炼了实践能力,更是形成了科学态度,养成了理性思维的习惯,获得了独立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2.2 调查类社团活动的开展及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还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学生近距离地观察生命现象,用生物学知识认知生命、解释生命,从而热爱生命。调查类活动可以包括下列两种类型: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如校园植物的认知、分类与分布,校园周边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水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的比较等;②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如城市河流的污染调查,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等。
调查类活动的趣味性强,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在调查研究中,学生根据调查内容设计调查方式和路线,既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又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学生在观察有趣的生命现象的同时,体会到生命的神奇,在较好的理解了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的相适应,物质与能量的平衡,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平衡,在生命系统中人是主体又是客体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生态和生命观念,以及人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如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
2.3 实践类社团活动的开展及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体现了生命科学的价值。教师可开展如下一些活动:① 标本制作: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标本室,并给他们介绍标本制作的技术,引导学生制作简易的动植物标本,如植物叶片标本、蝴蝶标本、昆虫标本,还可以制作鸟类标本等。② 模型制作:模型可以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本质具体化,可在社团的学生中开展模型制作比赛,如动植物细胞模型的制作、DNA分子模型的制作等;③ 种植养殖:组织社团学生建立校园生物园,如种植花卉、蔬菜、果树,培养蘑菇,养殖小白鼠、观赏鱼和家鸽等,制作生态缸和小型的生态系统,还可以探索蔬菜的无土栽培技术、植物的嫁接技术和鱼类的繁育技术等。
一个生物科学工作者应具备独立、熟练的动手能力。在这些实践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和生物体亲密接触,学生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解释生命现象,发现生命规律,热爱生命个体,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生命观念。
2.4 科普类社团活动的开展和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应自然科学的本质。科学最终又要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因此,开展一些科学普及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可开展以下两类活动:① 科普宣传:利用节假日,面向学校师生,或深入到校园周边的社区进行环保知识和健康知识宣传,如城市水污染调查的图片,艾滋病、乙肝、流感等疾病的传播途径图片,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有效预防等知识宣传;② 科技创作:借助学校的科技节及市级科技活动等平台,鼓励学生进行生物学相关的作品创作,如制作水污染处理的浮床,无土栽培蔬菜的简易装置,家庭生活污水的多级利用装置等。
在这些科普活动中,学生成了科学的传播者,唤起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以及环保意识,从而更好地爱护我们的身体和保护生存的环境。另外,学生通过调查搜集资料,动手参与制作,既锻炼了科学技能,又培养了科学素养,提高了社会责任感。
在深化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校园学生社团建设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团发展必然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学术化的道路。因此,建立生物学科性社团可行且有必要,生物社团必将开辟生物学科教学的新模式。科学地开展社团活动不仅有助于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有助于培养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W能力的生物学研究人才。
参考文献:
[1] 谭永平.中学生物学课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教育价值[J].生物学教学,2016(5):20-22.
[2] 蒋桂林.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5(10):9-10.
论文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当前中小学生及家长职业价值观的表现与特点。方法:采用白编的家长期望调查问卷调查了父母对孩子未来职业的期望及对孩子选择职业首先考虑的因素,学生个人情况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将来从事的工作职业的期望及选择职业时考虑的要素。结果:中小学生和家长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及考虑因素有不同的特点,但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与父母的选择越来越接近,由理想化转向更加现实和功利。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是实践主体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客体重要性的认识。它体现出一个人把什么样的事物看得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看法和态度。价值观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一种内心尺度。当前对价值观的研究有对终极性价值观的测量,对经济的、理论的、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宗教的六种基本价值观的相对强度、生活方式问卷,也有针对具体的价值观如塞普尔的职业价值观调查等。中小学生对职业的理想在生活和学习中起着指引和导向的作用,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心理测量的方法调查内江市城镇中小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的价值观及选择职业时考虑的因素,了解当前青少年职业价值观的倾向及表现特点。在中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因素是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通过传递自己的期望及价值观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了解家长的职业价值观对重视家长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施加一定的影响是有利的,同时也可为中小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供心理科学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在内江市城镇有代表性的中学与小学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选取了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学生被试663名及其家长(即这663名学生的长)。
调查工具:通过自编的家长期望调查问卷了解当前家长对子女在学业、职业方面的期望,以及家长对孩子选择职业首先考虑的因素。通过学生个人情况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将来从事的工作职业的期望及选择职业时考虑的要素。
调查方法:由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负责施测,在个月之内对研究对象进行班为单位的团体测验。(对家长的测试在召开家长会时实施)然后用SPSS10.0的软件包对测试材料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除家长调查问卷有78份没有交回外,共得到663份学生问卷和585个家长的有效测验材料。
(一)中小学生父母对孩子将来职业的期望
调查发现(见表1),小学生父母对孩子将来职业的选择集中在前三位的是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大学教授、设计师,然后是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初中生父母对孩子将来职业的选择集中在前三位的是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医生,然后是设计师和教育工作者;高中生父母对孩子将来职业的选择集中在前三位的是政府官员、企事业中的职员、教育工作者,然后是医生和设计师。由此可见,大部分的父母还是希望孩子将来从事比较稳定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的职业。选择率较低的职业基本上集中在工人、农民、服务人员、护理人员,这些职业都属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
(二)中小学生家长对孩子选择职业的考虑因素
通过调查中小学生父母对孩子职业选择时的考虑因素(见表2),小学生父母对孩子将来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的顺序是施展才能、符合兴趣、社会贡献、国家需要、职业收入、舒适安全、职业名声;初中生父母对孩子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的顺序是施展才能、社会贡献、符合兴趣、职业收人、国家需要、舒适安全、职业名声;高中生父母对孩子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的顺序是职业收人、符合兴趣、施展才能、舒适安全、国家需要、社会贡献、职业名声。
由此看出,在考虑孩子职业选择的期望因素时,初中生和小学生的父母都认为施展才能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然后是符合兴趣和社会贡献,而高中生父母也考虑符合兴趣和施展才能,但把职业收人放在首先考虑的因素。
(三)中小学生对将来职业的期望
调查发现(见表3),小学生对将来职业的选择集中在前三位的是大学教授、其他和演员,初中生对将来职业的选择集中在前三位的是企事业中的职员、设计师、其他然后是演员,高中生对将来职业的选择集中在前三位的是企事业中的职员、演员、政府官员和记者。
(四)中小学生选择职业的考虑因素
通过调查中小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的考虑因素(见表4),小学生对将来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的顺序是社会贡献、国家需要、符合兴趣、职业收人、施展才能、舒适安全、职业名声;初中生对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顺序是符合兴趣、施展才能、职业收人、社会贡献、舒适安全、国家需要、职业名声;高中生对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顺序是符合兴趣、职业收人、施展才能、舒适安全、社会贡献、国家需要、职业名声。
由此看出,在考虑职业选择因素时,小学生把社会贡献、国家需要、符合兴趣放在较前面的位置,初中生和高中生把符合兴趣和施展才能放在较前面的位置,而且职业收入这一考虑因素的地位开始上升。
(五)中小学生及家长职业价值观比较
1.中小学生及家长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特点
首先,大部分父母对孩子未来职业的选择倾向是较一致的,但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中,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具有非常不同的特点。大部分父母的选择倾向是较一致的,他们希望孩子将来从事比较稳定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的职业。小学生父母对孩子将来职业的选择集中在前三位的是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大学教授、设计师,然后是专家和科技工作者;中学生父母对孩子将来职业的选择集中在前三位的是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医生,然后是设计师和教育工作者;高中生父母对孩子将来职业的选择集中在前三位的是政府官员、企事业中的职员、教育工作者,然后是医生和设计师。可见,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对孩子未来选择的职业倾向体现出较为共同的取向,其中,对孩子将来能成为政府官员是最看重的,这也体现了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但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中,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具有非常不同的特点,小学生对将来职业的选择集中在前三位的是大学教授、其他和演员,初中生对将来职业的选择集中在前三位的是企事业中的职员、设计师、其他然后是演员,高中生对将来职业的选择集中在前三位的是企事业中的职员、演员、政府官员和记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职业的选择有不同的取向,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别。
其次,中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对其未来青睐的职业不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与家长对其未来的职业选择有不同的特点。在家长群体中9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对孩子未来选择的职业倾向体现出较为共同的取向,对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医生等职业的选择比较热衷,其中,对孩子将来能成为政府官员是最青睐的。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较热衷的职业是演员,小学生和初中生有较多地选择了其他,一方面这可能是由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对于一些职业的种类所属概括性不强造成的,他们会在其他一栏里面写上具体的职业,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代学生追求个性化的特点,如对于探险家、野外工作者等的选择。
最后,家长和中小学生的相同点在于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选择率较低的职业基本上集中在工人、农民、服务人员、护理人员,这些职业都属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而且,随着年龄层次的增加,在职业选择方面,学生和家长的职业价值观越来越趋于接近,由理想化转向更加现实和功利。
2.中小学生及家长对未来职业选择考虑因素体现了不同的特点
从选择职业考虑的因素来看,小学生父母对孩子将来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的顺序是施展才能、符合兴趣、社会贡献、国家需要、职业收入、舒适安全、职业名声。初中生父母对孩子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的顺序是施展才能、社会贡献、符合兴趣、职业收入、国家需要、舒适安全、职业名声。高中生父母对孩子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的顺序是职业收入、符合兴趣、施展才能、舒适安全、国家需要、社会贡献、职业名声。在选择职业的考虑因素上,初中生和小学生的父母都认为施展才能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然后是符合兴趣和社会贡献,而高中生父母也考虑符合兴趣和施展才能,但把职业收入放在首先考虑的因素。
小学生对将来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的顺序是:社会贡献、国家需要、符合兴趣、职业收入、施展才能、舒适安全、职业名声;初中生对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顺序:符合兴趣、施展才能、职业收入、社会贡献、舒适安全、国家需要、职业名声;高中生对职业选择的期望因素顺序:符合兴趣、职业收入、施展才能、舒适安全、社会贡献、国家需要、职业名声。小学生在将来的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上不同于初中生和高中生,更多地考虑社会贡献和国家需要,其次是符合兴趣,而初中生和高中生更多地考虑符合兴趣,也考虑施展才能和职业收入。从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来看,中小学生和家长考虑的因素存在着差别,但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与父母的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越来越趋于接近,呈现出和职业选择价值观相似的趋势。
在职业选择和考虑因素上,可以看出孩子和父母的选择存在着差别,但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在职业价值观上与父母的选择越来越趋于接近,也越来越具体和实际。其中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进一步增加,因此,受社会的影响;另一部分原因更可能是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家长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其实质是家长的价值取向对孩子的社会化的影响,也即家长把内化了的社会文化传递给孩子。儿童的社会知识、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同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化的目标也是首先通过父母传递给儿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