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双语阅读论文

双语阅读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1 17:09: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双语阅读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双语阅读论文

第1篇

1 双语教学的含义及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学科教育中交互使用本族与与外语甚至完全使用外语进行教学活动,以满足学习者的工具型学习动机和融合型学习动机[4]。

双语教学的实施有很多种类型,最为常见有三种模式:(1)沉浸式,在学校使用一种与学生母语不同的语言进行教学;(2)保持式,学生进入学校时以其母语进行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3)过渡式,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者全部使用其母语进行教学,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5]。

2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外语水平较低,难以真正掌握专业知识,限制双语教学的实施和推广。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制度使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为应付考试、升学、过四六级,很少为培养阅读和交流能力而学,导致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下降。同时,由于生活环境、文化等差异,学生缺乏相应的英语思维能力,在客观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发展[6]。

2.2 师资水平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开展。在目前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同时具备专业素质与外语能力的教师十分缺乏。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虽然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但外语水平可能较差;而一些年轻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外语功底,却又缺乏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因此,真正符合双语教学要求的师资十分有限。

2.3 教材的选择问题。对于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必须考虑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阅读英文原版对于刚接触专业英语的学生来说,会面临既不懂英文又也不懂专业的困境,且由于教学理念不同,也将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因而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酌情考虑。

2.4 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价措施。从各高校的情况来看,一般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基本都是本学科骨干教师,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英语水平为同行中的佼佼者。然而他们的教学水平如何评估,却成为一个问题。缺乏专业的教学评估,就无法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进行改革,因此,需要建立符合双语教学规律和特点的评价机制[7]。

3 材料科学双语教学实践

针对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我校材料学科双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我院教师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双语教学改革,促进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3.1 合理选择教材

由于本科生正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全面学习,对专业知识的深度了解不够,且接触英文资料的机会较少。因此,在对教材进行筛选时,选择便于学生学习的双语教材,而非全英文教材,同时首选行业资深学者所著作的书籍,因而对专业知识的覆盖度较全面。我校材料学科选择的教材是华中科技大学张军教授主编的《材料专业英语译写教程》。该教材涵盖专业术语、常见词汇短语、短句翻译、长句分析、段落解析、科技论文赏析以及科技论文写作练习。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级深入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先适应后接受双语教学。

3.2 以英语水平高的教授开设材料学双语教学课程

在我校的材料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师都具有国外留学经历,并且都是本校教授。他们在国外经历过系统的专业能力培训,也亲自感受过国外的教学理念和人文环境。在专业水平上,是本学科教师行列中的权威,而其英语水平,亦是同行中的佼佼者。因此,由他们开设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和精准的英文表达都能较好的进行。

3.3 建立互动式的课堂

3.3.1 授课方式

采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重点和难点更容易突出。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将授课内容编入Power Point(PPT)内,在课堂上进行有序的、逐渐深入式的教学。

3.3.2 课堂互动

督促学生开口和动手,让学生对专业英语有直观理解能力。将专业词汇编入短句中,以课堂小测验的形式,要求学生随堂口头翻译;或让学生走上讲台,以板书的形式进行翻译,教师从旁指导。

3.3.3 课后习作

对于刚开始接触专业英语的学生,熟知专业术语是基石,而看懂科技论文和学会写作是最终目的。因此,在每次课后都必须布置一定内容的课后练习,由简入繁,从记忆单词到习作,使学生逐步掌握看科技论文的要领和写作技巧。

3.4 建立教学效果评估体系

3.4.1 开放式教学效果评估

我校开设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堂录像、课程PPT、学生作业等上传到网络平台,该平台对学生和教师开放。本院的材料学双语教学改革中,教师对课堂实况进行录像,以便课后对教师和学生的表现进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教学录像可供全校教师观摩,在必要时,可以向专家提供教学资源,由专家鉴定,并提出修改意见。

3.4.2 考试

考试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学习环节,教师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其内容来自于书本和科技论文,但并非课堂讲授内容,考察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专业英语的灵活运用能力。专业词汇是必须要求掌握的知识,因此全部为汉译英,要求学生能够书写出专业词汇。长短句是写作的另一个关键,学生必须掌握分析句子的技巧和习作能力;命题作文灵活多样,其内容一般包括日常内容和专业内容,考察学生对日常用语和专业英语的掌握程度。

第2篇

中外合作办学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双语教学障碍性因素分析

1.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制约双语教学效果提高的关键因素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双语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对于双语教学的兴趣度、欢迎程度和课堂参与度并不高,实际能听懂双语课的学生比例较低,双语教学目标和现实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2.现有高校高质量的双语教师人才紧缺,来源单一

双语教师结构严重失衡,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从事双语教学(管理)的任课教师工作经历绝大部分为2~3年左右,缺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存在矛盾是纪较大的教师专业水平高,但英语水平又欠缺,青年教师英语水平可以,但专业水平亟待提高,上述矛盾也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双语教学带来了障碍。

3.在双语教学中如何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双语教材尤其是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的双语教材严重缺乏,各高校自编自选教材存在教学上的随意性和语言表达上的偏差,容易形成思维和语言表达之间的差距。

4.在双语教学教师中英文比例的掌握上存在把“双语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现象

从教学方式和技巧上分析,在双语教学教师中英文比例的掌握上存在把“双语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现象,没有搞清楚双语教学的本质。双语教学不是英语所占比例越高越好,而是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外语基础等因素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绝不能是非语言学科上成了外语教学的辅助课,不能简单将双语教学理解为“外语+专业”教学模式。

二、与大学英语教学内涵式深层次整合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内涵式整合的总体思路主要是:以思维方式的转变为起点,系统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赋予双语教学更多的专业内涵,融合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的界限;以专业基础课为起点,实施学科式双语教学。

1.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可以开设相关融合专业英语知识的衔接课程

除原有授课计划、课程内容外,在口语、听说、写作和阅读训练中引入相关专业知识内容,加强英语学习和专业初步融合,使低年级学生加强对双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个阶段以英语基础学习为主。

2.按教学计划正式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展专业英语授课

由双语教师讲授完全专业背景下的英语学习,侧重对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的讲授和学习。然后逐步过渡到教授专业文章的阅读和写作训练的培养,使学生达到用英语进行专业文章阅读和专业英语写作的能力。这个阶段逐步过渡到双语教学,专业和英语双管齐下。

3.从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

此阶段,学生已经有一定英语和专业词汇、术语的基础,在找个基础上再由双语教师讲授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理解和吸收、消化能力就大有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应该更加明显。三个阶段中,其中第一步是打基础、激发兴趣;第二步是关键,因为大学低年级是形成实用性英语学习观念和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黄金时期。

三、对策和建议

1.更新教师教学思想和观念,形成教师共同体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双语教学具体来说双语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教学必须实行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另外一方面,加强教师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形成教师共同体,作为共同体的一部分,教师们分享他们在教学和课程开发方面的成功与失败。在这样一种学习型的团体里面,教师们在交流中学习,共同进步,就双语教学的一些认识达成共识,并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注重双语学习过程的支持

双语型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但是由于学习者对不同的学习方式可能具有不同的适应程度,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学习者提供学习方法方面的支持,也就是说教学活动不仅是让学习者掌握某些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学习者对学习方法的不断学习和反思。这要求双语教师掌握必要的网络教育技术,学会网络教学的组织策划与方法指导。

3.加强对双语教师的培训

首先,学校、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双语教师培训工作,落实到行动中,给予强有力的经费支持才能使双语教学真正出效果,而且要加强培训效果的考核和监督。其次,要开展多重形式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不能只靠在职培训一种途径。如在培训形式上可以采取外派培训、校本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等形式相结合,时间上可以采取长、短期培训相结合,还可以采取教师进修和学历提高培训等。

4.双语课程的整合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和加强学生对双语教学模式的认识

根据国外双语教学经验,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沉浸式、过渡式和维持母语教学方法三种。如维持母语教学方法就适合第一阶段为主和第二阶段为辅,即适合于学生汉语水平处于低层次的教学活动。双语过渡式教学模式则适合学生汉语水平处于中等层次的教学活动,而沉浸式适合于教师和学生汉语水平都比较高的教学活动。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不能完全一刀切,而是需要根据学生基础、英语水平、课程设置、开设时间等多种影响因素,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曹东云.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ISD视野\[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第3篇

    相对于其他药学专业而言,由于无机化学涉及范围广泛,以及与药物化学、医用化学、有机化学息息相关等特点,决定了无机化学教学的特殊性。诸如在讲解原子结构中波函数的图形、分子结构中原子轨道的杂化及成键等重点内容时,过去简单的照本宣科式教育根本无法让学生建立起结构的立体观及成键机理的整体观,严重影响后续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在对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的讲解中,对于晶体场理论的发生机理,没有形象的演示,同学们很难完整地理解。因此,如何将抽象的形象、机理进行简单、直接地表述,一直困扰着无机化学教学人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递如此新颖众多的内容及进展信息,而将网络多媒体应用到无机化学的课程,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图像和影音视频,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网络多媒体结合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优势

    2.1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网络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地融为一体,能够大大丰富信息的表现力。因为多媒体课件可以节省教师课堂板书时间,避免因书写笔误给学生带来的困惑,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从而使教师有更多时间讲解重点、难点,也可以讲授一些扩展学生知识面的相关知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另外,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们即使对课堂的内容尚未完全理解,也可以复制教师的课件,用电脑、平板电脑及手机等电子产品在课后温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很多无机化学的原理就算用汉语讲解也很费时费力,课程本身抽象难懂,更不用说英语讲解了。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点,使用图片及动画、视频等辅助手段,既形象生动,又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例如:在讲解稀溶液的依数性时,对于溶液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和渗透压的讲解,可以借助于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几种实验现象,以加深记忆和理解;而对于比较抽象的原子轨道的杂化及成键等重点内容的讲解则可以借助动画来演示过程,便于学生理解。课后学生普遍反映印象深刻,容易理解。另外节选一些英文原版教学片于课件中,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2.2在有限的课时内辅助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双语教学后,由于此门课程的计划学时往往并没有增加,在原本中文授课的课时内实现英文讲授,会使教师和学生感觉到课时不足而导致不能充分理解。此外,授课还会受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学生的听力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双语教学和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多媒体的直观展现可以对教师的英语表达起到辅助作用,有利于学生听懂,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不仅如此,实施双语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在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第4篇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作为全国较为有名的独立学院,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建立实用而高效的教学模式的原则,开设了体现“涉外”特色的商务英语课程。现将我院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适合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1. 中英文双语教学

全英教学和双语教学,这两种模式都可以用于商务英语课程的讲授,但是有一定区别。根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朱文忠副教授的定义,“全英教学是指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教育教学论文,包括讲授、板书、教学软件、实验报告、讨论、作业、案例分析、考试、答疑等,但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重点术语、重要理论概念等,可以辅之以汉语翻译或解释。”在实际教学中,全英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都非常高,即使教师能够坚持在讲授、板书、讨论等环节使用英语授课,除少数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无法听懂授课内容,只是较为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双语教学采用英语和汉语结合的形式,使用英语讲解课文,在分析难的专业术语和补充背景知识的时候采用汉语补充说明,这种简单、实用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丰富商务方面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灵活设置课程

目前我院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有商务英语入门、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翻译、公关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等。总的开课原则是,入门、听说、写作、阅读等基础课程,在低年级阶段开设教育教学论文,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商务英语基础,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日后的进阶课程做准备。谈判、翻译、公关英语和国际贸易实务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目的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商务知识,开拓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在商务环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实际授课中,采用小班上课,40人左右的班级规模是比较合适的,达到了开课成本和教学效果上的平衡。在课时安排方面,每周可以安排4个课时,一是能够加深印象;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其他的商务英语课程。

3. 选用合适的教材

在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教材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学习效果的好坏。从教学实践看,国外原版教材虽然权威性、实效性占优,语言也更地道,但是难度偏大,关注的也大多是外国情况教育教学论文,涉及到中国具体实际的内容很少或几乎没有,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使用。中英文对照版本教材提供了课文对应的中文翻译,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长句和段落结构,但是其难度过低,英语占的比例偏少,更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选用。以英文为主带有中文注释的混编教材难度适中,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英语,又对一些较难的术语进行适当注释,适当降低了难度,受到学生的广泛青睐。目前我院主要采用外研社拓展系列商务英语教材,包括《商务英语入门》、《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谈判》和《商务英语翻译》,难度适中,既能使学生学习丰富的商务知识,又能让他们熟悉商务方面的各种英语表达,提高商务英语水平。

4. 优化软硬件设施

优秀的师资团队不仅可以改进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院在安排教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专业因素教育教学论文,选拔能够熟练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并且有一定实际商务工作经验的教师参与教学。为了加强商务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每年定期招聘专业过硬、英语突出的复合型教师,同时选派本院优秀教师继续深造,以适应现代商务英语教学的要求。未来我院计划投资建设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真实的办公和贸易环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熟悉各种业务流程,从而真正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相信通过提高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力,一定能够打造独具特色的商务英语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朱文忠.对商务英语专业全英教学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05,(S1).

[2]林添湖.试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第5篇

关键词:生物科学;双语教学;国际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04-03

生物科学是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学科之一,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21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在高校,生命科学的教学与研究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顺应国际化发展。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师及科研人员,均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教学研究水平。所谓双语教学,即是通过两种语言的结合,通常是将英语与汉语相结合,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就是讲解。加强和推广双语教学是高校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培养具有高水平、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与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接轨,迫切需要进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现已渗透到生物科学各个学科,包括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动物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本文将阐述双语教学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并探讨生物科学双语教学的模式,最后,对生物科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对生物科学双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案和教学形式进行了完善和创新。

一、生物科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双语教学是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国际化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举足轻重,只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能够推动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都在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大学国际化是将国际的、多元的文化融入到中国大学现有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中去,与国际一流大学的教学科研水平接轨。在高校国际化发展进程大力推动的背景下,国际化渗透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各大高校力图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理念、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学生等方式,来提高自身国际化的效率、水平和层次。由此可见,加强和推广双语教学是高校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

2.生物科学教学和科研迫切需要双语教学。随着生物科学不断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该学科已进入到不断完善的新阶段。现代生物科学在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粮食与食品安全、生态安全、新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各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生存、人类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息息相关[5-7]。培养生物科学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与现代科技、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然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科学专业在教学和科研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其中,英语水平成为了限制该专业领域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因素之一。双语教学促使教师和学生将中英文相结合,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更高效的使用英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双语教学,生物科学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和迅速地了解国际教学和研究动态,时刻保持研究领域的国际化嗅觉,紧跟国际化发展步伐,从而提高该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3.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和高素质教师的有效手段。通过双语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科研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也有利于开拓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师及科研人员的国际化视野,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因此,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提高师资力量,与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接轨,均需要进行双语教学。从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已设立国家级生物学理科基地班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班。基地班和国际班的设立,为生物学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支撑体系。同时,联合国际班中外双方的教学力量,为培养具有高水平、国际化视野的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了优势。在此情形下,部分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成为了提高教育改革、应对国际竞争、培养扎实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复合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生物科学双语教学模式

1.中英文授课相结合。与普通的中文授课和全英文式授课不同,双语教学以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普通课程类似,双语课教学主要以教师讲台授课为主,但授课的多媒体课件均为英文,上课内容以全英文展示。为避免学生不能及时跟进英文课件的内容,老师将个别生疏的或者专业的词汇或关键概念列出,并附上中文注解,从而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双语教学教师主要通过英文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同时辅以中文解说,帮助同学们掌握课堂知识。最终,教师通过亦中亦英的教学方式来创造一种双语的教学环境,既能保证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又能提高学生们的英语理解和应用能力。

2.引用英文教材和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无法离开教材,双语教学既需要优秀的中文教材也需要引进优秀的英文教材。仅靠教师课堂上的英文课件或者英文阐释,尚不足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要真正体现并实现双语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外教学资源,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让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领域专业知识。引进并介绍给学生一本优秀的原版英文教材便是前提之一。此外,双语教学不仅需要将教学信息以英文形式进行传授,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并掌握知识内容,需要将中英文教材相结合。通过中英文教材作为参考,可以使班级内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从而达到较好的双语教学效果。同时,双语教学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参考图书以及生动有趣的教学电影、动画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和加强双语课程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3.重视多媒体资源。双语教学注重利用多媒体资源,放映教学图片、电影或动画等。我们从国外有关学校引进了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图片、教学电影,这些图片均是彩色的英文图片,制作精美、色彩鲜艳,教学电影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或者复杂的生物动态变化过程呈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高度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相应知识的了解和记忆,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生物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学生在生物科学专业英语的听力、阅读等方面得到培养[9]。

4.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双语教学主要以老师课堂讲解为主,由于教学内容繁杂,学生在课堂上常常很难长时间保持新鲜感,集中注意力,使得课堂教学质量降低。加上课时数少,学习时间紧,学生们课后复习以死记硬背为主,没有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不能真正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生物科学专业注重理论结合实践,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因此,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需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包括学生自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个别章节以专题讨论形式开展,增加实验课程、野外实习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双语教学的老师鼓励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制作展示课件、轮流进行课程内容讲解和比赛、撰写简单的科研论文。课程中途安排学生走上讲台,用英文呈现自己的PPT,并用英文对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讨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英文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了解学科发展方向、研究热点,拓展学生国际化研究视野,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5.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卷面作答的形式。考核形式单一,且易导致学生以应试为目的进行学习,限制学生自主性和科研能力的发展。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逐步改变学生以应试为目的的复习方式,也是双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多元化、灵活的考核形式才能遵循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另需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实践能力。将卷面考试与实验考试、题目作答与课堂论文以及自学成绩相结合,以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进行考核,从而避免传统的、单一的、机械式的考核方式。双语教学课程的成绩评定除了期末考试以外,平时成绩以专题讨论、PPT讲解、论文撰写、随堂测验以及课题考勤等形式进行平时学习的考核,目的在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在文献资料查阅、论文撰写、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为将来学生继续深造或就业奠定基础。另外,期末考试使用双语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即部分试题为中文,部分试题为英文。鼓励学生用英文答题,进行英文答题的学生可给予适当的加分鼓励。

三、生物科学双语教学发展方向

双语教学顺应高校国际化建设发展趋势,只有经过不懈努力的探索和创新,总结经验、勇于实践,才能不断完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对生物科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1.培养具有较高学科专业英语水平的学生。通过双语教学,与国际上生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接轨,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促使人才培养国际化,全面提高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科学素养,开拓学生国际化的视野,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出国深造或者进行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2.实现部分课程的全英文授课。生物科学专业部分高年级的学生将选择继续从事科研事业,部分学生将出国深造,成为国际化人才。随着生物科学双语教学逐步开展并完善,培养具备生物科学领域竞争力和国际化素质的学生将成为其主要目标。针对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议对其进行课程体系的改善以及教学质量的测评,在已有双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双语课程的教学,并逐步实现高年级、部分具备条件的双语课程的全英文授课,尤其是一些国际合作课程、国家重点课程以及具备较好前期基础的双语课程,从而满足生物科学教学的国际化需求,与国际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接轨。

参考文献:

[1]李春茂,巫跃凤,刘玉.中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进展研究[D].高校教育管理,2007,1(5):70-76.

[2]周密,丁仕潮.高校国际化战略:框架和路径研究[D].中国高教研究,2011,(9):16-19.

[3]蒋玉婷.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高校国际化带来的新挑战及其思考[D].教育论丛,2010,(2):163-164.

[4]韩立新,于诗卉.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思考[D].教育科学,2013,6(29):35-41.

[5]黄国琼.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6]何白玉.生命科学教育的哲学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邓立红.中美四所研究型大学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第6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地方高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236-03

高校双语教学,是指在高校中运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增加,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迫切需要专业扎实、外语流畅的复合型人才。为应对社会的人才需求,许多高校纷纷开设双语课程,尤其是在研究生培养中大力开展双语教学。然而受多种因素制约,高校双语教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地方高校,在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特殊困难。下文中笔者拟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一、地方高校研究生双语教学的现状调查

为了解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笔者对北京市属高校北方工业大学国际法学专业研究生进行了关于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研究生对双语教学的基本态度和需求。

(一)关于双语课程的认识

对于双语课程的开设,80%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20%的学生认为“必要”。而对于选择双语课程的主要目的,在调查问卷中排位比较靠前的几个理由分别是:提高外文专业文献阅读水平、提高外语听说水平、获得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等。

对于双语专业课,50%的学生认为专业内容更重要,30%的学生认为英美法思维更重要,只有20%的学生认为语言更重要。而对于学习双语课程最大的困难,60%的学生认为最大困难在于专业内容难,40%的学生认为是语言基础弱。

(二)关于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

对于双语课程的授课模式,有90%的同学选择了“教师讲授与同学发言讨论相结合”,其中多数同学希望教师讲授比例占50%~60%,同学发言讨论所占比例约40%~50%。另外,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同学们普遍认为在课堂行进行英文的presentation有一定必要或非常必要,可以锻炼提高自身能力,90%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在课堂行进行英文案例讨论。

(三)关于双语课程授课中的教学语言

对于课堂上教师讲课或组织讨论时使用英文的比例,40%的学生选择“学期初以中文为主,逐渐增加英文比例,最后过渡到全英文”,30%的学生希望“以英文为主,必要时运用中文解释”,20%的学生选择“中文和英文穿插结合”,10%的学生希望能“一遍中文再一遍英文”,无人选择“全英文授课”或“以中文为主”。

对于任课教师的口语,40%的学生希望“最好能有纯正的英音或美音”,30%的学生希望“可以有口音,但发音要清晰,语速可以适当放慢”,30%的学生认为“语音和语速都不重要,能听懂就行。”对于双语任课教师的素质,学生最关注的首先是教学环节设计合理(100%),其次是教学内容深度适中,安排得当(90%)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强(80%)、能提供适当的辅助阅读材料(80%),而对于课件制作等能力相对不太看重(20%)。

(四)关于双语课程的教材选择

对于双语课程所采用的教材,40%的学生希望使用国外原版教材,30%的学生希望选择中英双语对照教材,另外30%的学生则选择经节选、编辑过的国外原版教材。

虽然囿于条件,仅对一所北京市属高校的国际法学专业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但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研究生对于双语课程的认识:在研究生阶段开设双语课程的必要性获得了充分认可,而选择双语课程的目的更多在于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而非提升语言水平;对于教学模式的选择,目前学生显然并不满足传统的教师单方向灌输,而普遍希望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同时课堂上有讨论和互动,包括学生进行presentation和案例讨论;对于授课语言,虽然对英文比例的选择略有差别,学生还是希望能切实做到双语并用,而非纯英文或以中文为主。对于任课教师的语言能力,多数学生还是希望表达清晰,易于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追求语音语调的优美地道;对于教材,多数学生希望能使用原版或经编辑的原版教材,以期直接接触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

虽然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但毋庸置疑,授课对象对课程的期待和要求,是教师确定授课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参考。上述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了学生对双语课程任课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的努力方向。

二、地方高校研究生双语教学的困境分析

虽然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设双语课程,但双语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也一直是近年来教改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关于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与现存问题,已有很多文章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仅讨论对于地方高校开设双语课程而言最大的困难――师资。

双语课程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与配合,而其中教师的作用尤为关键,教师的资质和能力决定了课程的最终效果。笔者理解的双语教学是用两种语言(多数是指中英双语)来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首要教学目的,而两种语言的运用是工具和手段,以此扩展专业词汇量,提高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最终提升思维能力,二者的次序不宜倒置。因此在教师的选任上,优先考虑的是专业而非语言能力。正由于此种考虑,非专业的外教与外语专业的中国教师均非最佳选择,而母语为英语的本专业教师一来稀缺,二来教师不懂中文,纯英文授课环境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对地方高校尤其非重点高校而言,确非现实选择。较为理想的人选,是在国外留学或者工作多年,熟悉专业知识同时使用英文表达基本无障碍的任课教师。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师资较为稀缺,在地方高校的师资队伍中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在地方高校讲授双语课程的教师,多数虽已取得本专业的博士学位,但并没有在国外长期学习或工作的经验,英文文献的阅读或许并无大碍,但用英文准确、流畅地表达专业内容依然难度很大。为了将专业内容讲述清楚,只能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借助中文表达,实际教学语言中的中文比例往往超过50%,由此师生均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中文依赖,从而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开设双语课程的初衷。在课堂教学环节英文输入不足,直接影响学生浸润式英文语境的形成以及有效英文输出。笔者认为,师资力量薄弱,双语课程教师的英文表达能力有所欠缺,教学中英文输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

很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也都意识到这一问题,大家提出的解决方案通常是加强师资培训,包括在国内的培训以及一段时间的国外培训。国内为期一周至数周不等双语教学培训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通常并不立竿见影;能去国外学习交流一段时间,语言能力固通常会得到快速提升,但此种机会较为难得,目前还无法在众多双语任课教师中大规模推广。

对此困境,笔者认为,一方面,任课教师应大力加强自我培训和提升,充分利用英语学习资源与软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进行语音语调矫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双语教学思维拓展与模式创新来增加学生的有效英文输入。

三、地方高校研究生双语教学的模式创新

虽然近年来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一直是教改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也不断出现,但对教学研究大多集中在课堂,最多扩展至课前与课后。笔者建议,为解决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而进行的教学模式创新,除其他学者建议的应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互动,以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新教育技术等建议之外,还应考虑突破课堂教学环节,将专业课双语教学与研究生英语教学相衔接,将课堂教学与学术实践活动相衔接,将课程学习与社团活动相衔接,从而打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社团活动几大模块,形成全方位多维立体教学模式,运用其他资源弥补双语课堂英文输入的不足。

(一)专业课双语教学与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对接

研究生阶段除开设专业课程外,通常还会开设研究生英语、专业英语等语言类课程,如笔者所从事的法学专业会开设法律英语。如果双语专业课的任课教师能与研究生英语教师、专业英语教师联合进行教改研究,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对接与互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语言类课程的英文输入弥补专业课英文输入的不足,同时以专业课的内容充实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双方均会因此而受益。

(二)课堂教学与学术实践的对接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除需完成培养计划中列明的专业课取得学分之外,还需要完成一定的学术实践活动。与双语课程密切相关的学术实践活动很多,如:

1.读书会。各院系通常有不同专业的老师组织各自专业的读书会,带领研究生共同研读经典名著,其中也包括英文原著,即使不是双语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也能增加相关专业知识的英文输入。

2.论文工作坊。以笔者所在的文法学院法律系为例,有教师组织了论文工作坊,选定研究生若干选题后会组织阅读中英文文献、中英文案例等材料,最终完成相关选题的论文,其中也有专业英文的输入。

3.案例工作坊。这是笔者组织的一个案例研讨小组,选择国际法领域WTO、ICSID经典英文案例,带领研究生一起阅读英文资料,包括各参加方提交的法律文件以及专家、仲裁员做出的报告或裁决,一些案例直接与国际法双语课程相关,直接呼应课堂教学内容。

4.专业性英文竞赛。以法学专业为例,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模拟商事仲裁庭竞赛、Jessup(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大赛等专业性比赛,在准备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英文资料阅读与写作,以赛促学,效果良好。

5.英文学术讲座。研究生参加英文学术讲座可以直接增加专业英文的输入,可以将参与英文学术讲座作为评定双语课程平时成绩的考量因素之一,从而将双语课程的教学与英文学术讲座实现对接,利用开放性的课外学术资源丰富学生的英文输入。

(三)课程学习与社团活动的对接

目前各高校均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除常见的英语角、英语协会外,还有英文演讲比赛、英文戏剧大赛等活动。双语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以组织鼓励双语课堂的学生参加上述社团或比赛,在活动过程中增加英文输入。笔者为国际法研究生开设《国际贸易法》双语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就有该课堂的学生在本校申请设立了TED NCUT,并于近期组织首次英文演讲分享。通过上述活动,可以增加英文学习的趣味性与互动性,从而促进双语课程的教学。

综上所述,双语课程中的英文输入环节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环节本身,拓展至语言类课程、学术实践活动及社团活动,经过任课教师的努力与协调,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社团活动几大模块的互动与对接,创设全方位多维立体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渠道增加英文的有效输入,为学生创设的更好浸润式英文环境,弥补地方高校双语课程师资力量的不足,促进双语教学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金柱,刘艳芳.高校双语教材的现状分析[J].华章,2013,(01).

[2]侯丽红.试析激励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华章,2012,(36).

[3]王伦,孙静艺.高校双语教学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国外双语教学的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67-168.

[4]李璐.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基于审计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2,(23):226-227.

[5]王光大.试论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实施效果及改进策略[J].中国轻工教育,2011,(03):45-46,74.

[6]赵德荣.双语教学在教育国际化中发挥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1,(02):32.

[7]李明哲,徐亚兰,高志英.高校理科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图论基础》课程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08):135-136.

[8]洪必纲.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的教师激励研究[J].硅谷,2009,(10):101-102.

[9]方莹.论高校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06-109.

[10]袁利平.教育国际化的真实内涵及其现实检视[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82-87.

Research on Innov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for Postgraduates in Local Colleges

WU Li-j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44,China)

第7篇

关键字:双语教学;材料科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双语教育在很多国家受到重视, 特别是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一些移民国家。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对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迅速增加。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无疑是提高我国专业人才英语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近年来在重庆理工大学也开展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但双语教学中第二语言的介入,对于一直以汉语母语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很大的冲击,为探索双语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教学特点,解决双语交叉的矛盾,并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为此对《材料科学基础》进行双语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介绍给大家,以供同行参考与共勉。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双语教学不是外语教学,而是学科教学。双语教学的做法是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融学科教学与外语教学为一体,为外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外语教学是力求解决学生的语言基本问题, 如发音、常用的单词、语法、句式等, 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理想的学科英语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英语并使用英语,但现实中往往被各种考试所左右,如中学会考、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GRE等;而双语教学是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使用外语进行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和理论,通过应用外语而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外语。

语教学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 通过在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习得外语。一方面, 双语教学对外语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 外语学习为双语教学创造条件。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用外语授课, 而是强调在用外语进行课堂教学时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二、目前我校进行双语教学的基础条件

1. 我国作为非双语国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根据目前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的英语与专业知识水平不可能所有的学科都使用双语教学,大部分学校只对专业的一些基础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首先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要在课堂上使用英语,所以要求教师不但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教育素质,就目前我国对双语教师的培养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理工专业课教师多数具备很强的某一学科执教能力,但由于长期接受以读、写为主的英语学习和训练,口语交流的能力较弱,发音往往也不够标准,教师的外语水平有限是制约双语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

2.学生基础较差,人数众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在此时具有了一定的外语基础和专业知识,但是其听力较差,如果不提前预习的话,在听课过程中仍然比较困难。由于在上课过程中,两个合班的同学达到70人左右,人数众多,在课堂上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大大降低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3.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内容繁多时间短,汉语教学一般需要80学时,而双语教学基本只有32学时,“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突出了晶体学、热力学及动力学的主线, 重点讲授晶体学基础、固体材料的结构、晶体的塑性变形、晶体中的缺陷、材料热力学、相图、固体中的扩散、凝固与结晶、回复与再结晶、固体相变等内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广,理论和概念集中,存在许多抽象化模型,虽然学生已经提前一学期进行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但对许多理论和概念仍然模糊和难以理解。

4. 我校在大二上学期开始讲授材料科学基础,使学生在开始学习双语课程前对基础理论和专业词汇有充分的认识,对目前的学习双语课程中减少了对理论的理解,有更充分的精力和时间对英文表达和科技文章的描述进行学习。采用William D. Callister, Jr.编写的“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筛选其中的章节,并有三位老师相继讲解,期望把最为熟悉的内容讲授给学生。

三、双语教学的实践及效果

1.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多样的特点,是现代教学推荐使用的手段之一。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用PowerPoint将课堂的主要内容以全部英文的形式演示给学生,并且配备了与原版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使学生从视觉听觉多角度来获取知识信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书写板书的时间,这样有更多的精力对学生讲解知识点以及解答难点。对于教学过程中避免大量的应用英语讲授使学生产生畏惧甚至厌烦心理,尽量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英语汉语使用比例上,循序渐进并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实现分工合作,查找英语资料,并讲述,使双语教学实现更好的师生互动。

2.教学内容的增选。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以备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工作所需,针对学生毕业设计中的毕业论文英语写作差的问题,在双语教学大纲中就增加了英文摘要写作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任何双语教学教材中都是没有的。教师在上课时为学生提供了2篇英文论文以及有英文摘要的中文论文,给学生讲解写作要点和基本方法,特别是关于关键词的选择等,让学生阅读论文后再仔细体会摘要的写法。同时也教学生一些英译汉的技巧,为学生毕业设计时英译汉和写英文摘要打下基础。

3.每次授课之初给出本课内容所涉及到的生词,并对每个词的具体含义做初步解释,扫清学生在听课和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词汇障碍。课堂上教师用英文对专业术语及复杂句子进行分析,较浅显的内容用英文讲授,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增加中文讲解。整个过程的重点放在讲授专业知识上,而不是放在外语的句型分析上。学生学完每个章节,要从起初由教师用外语进行总结,逐渐过渡到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进行随机检查。

4.作业与考试。作业和考试是带有强制性的一种学习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个环节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为使用了原版英文教材授课,所以在作业的布置中,所有的作业题目都是采用英文来命题,学生在答题时可以自由选择语言,英语和汉语均可。 教师鼓励用英文来答题,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严格要求英文使用的正确性,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一种严谨的学习作风。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一律使用英语加以纠正,作业的评语也采用英文,给学生以示范。 在考试中,除了汉译英和英译汉之外的所有题目都是用英文来命题和解答。中期考试采用了闭卷形式, 考试之前也没有任何通知,主要考察学生平时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 期末考试采用了开卷, 但由于命题非常灵活,在教材中难以找到现成的答案,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筛选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学习和领会该门课程的重点,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下转第31页)

(上接第57页)

四.总结和展望

今后我们将在“材料科学基础” 等课程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摸索, 及时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并且将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加快授课的进度,又能提高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根据目前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建议:1)在上课之前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考试摸底,并结合学生本身的志愿,选择不同的快慢班。这样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2)倡导个性化研究, 切实解决双语教学实践问题。我国地区差异较大,特别是教师水平差异显著,推行统一模式的双语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提倡个性化研究,立足于学校层面,探索具有本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多种多样的双语教学形式,切实解决双语教学实践问题,是我国双语教学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吕平,万小梅,工程材料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高等建筑教育[J],2010(1),74-75

[2] 郝斌、刘大成等,“材料概论”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展望,唐山学院学报[J],2008(2),106-108

[3] 钟赤锋,徐敏等.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 北京大学学报[J],2007(5):230-231

第8篇

【关键词】双语班学生;文言诗文学习 ;学习指导模式;分层自我评价的标准

我们双语班的学生,使用汉语文授课,汉语阅读水平的高下可以说最直接地影响着他们四年学习的成绩结果。要搞好双语班语文教学,是一件很难办到又必须办到的事。要想办到必须研究学情,因势利导,才会有出路。我根据双语班教学实践,和对升入我校双语班学生的了解,以突破难点来带动整个汉语文教学。

由于学情,教育环境等原因的差异,文言诗文教学一直视双语班语文教学中的至难点。在进入我校双语班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文言诗文 ,到我校学习文言诗文是零起步,双语班汉语文文言教学任务还是很重的,因此我就此增大了学生阅读古典诗文和背诵文言诗文的数量。增加教学任务,不增加教学时间问题就出来了,如何解决问题,我依据双语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对学生文言诗文学习指导的实践中,我探索出“读音――解题――读义――解意――拓展”的五步课堂学习指导模式和相关自我评价的标准,在推进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的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首要解决畏难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文言文简直和天书一样难懂.因此普遍存在着畏难甚至厌恶的心理.打消他们的这种心理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使用各种方式让他们明白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我们的思想文化与古人文化息息相关,而要了解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尤其是更好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更好的表达,非有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不成;明确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联,提高古汉语水平也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只要掌握规律和方法文言诗文是可以学好的。

2. 阅读文言诗文的六步学习模式及学生分层自我评价的量化标准

2.1 读音。

(1)读音的重要性: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会其思想感情,加强对文章的理解。文言诗文的风格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豪迈奔放,有的静穆闲适,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深沉凝重。它们都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因此,诵读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能读出文章的语气、语调和节奏,表达出文章和作品内在的情感的过程。

双语班学生普通话的四声不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在课堂别重视朗读这一程序。

(2)读音步骤:

① 教师范读。教师范读可以帮学生正音正字,同时利用自己的情感打动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曹刿论战》这一课为例,其中有些生字如“刿”字,比较生僻。

② 学生诵读。学生通过齐读或个别朗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诵读。教师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语音、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的问题给以纠正。如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学生在朗读时总容易想当然地读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这两句停顿不同,表现为对词义的理解不同,断句出现偏差,所表现的语句理解就会大相径庭。

③ 听朗读录音。双语班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了解、要通过语气语调体现出来是很难做到的。而让学生模仿朗读录音充分地调动目、耳、口、心,做到目观其文,耳闻其音,口诵其声,心通其意,真正做到“口而诵,心而惟”的境界。如辛弃疾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诗人复杂心绪的低缓的语气表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一战获胜,功成名就,诗人的豪气在高昂的语调中体现;“可怜白发生!”这几句读出英雄功业未成发先白的悲壮伤感。这样前后无论是文意上的对比还是感情上的落差都很容易体会出来,对文章的主旨也就很容易把握。

分层评价的量化标准

所有学生达到基本能力标准:能准确拼写文中的字词,能准确把握文中的语音,重音,停顿,节奏。

汉语基础较好学生发展能力标准:诵读的语气,语调,节奏能传达出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

2.2 解题。

(1)写作背景介绍。

知人必先论世,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先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同作者有关的材料做一些介绍,让学生对作品产生的时代和作者的概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扫除时代隔膜,使学生在读义时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对于几乎完全没有汉语背景的双语班学生来说这一步介绍尤其显得不可缺少.在教师详细的背景介绍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难度从心理上也就降低了。

比如《曹刿论战》这一课对于双语班学生属于较难的文章,因此我在讲这一课时对相关的知识介绍得非常仔细。从齐鲁两国纠纷“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到齐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争位,学生非常感兴趣,听得非常认真,对课文的思想感情也就有了准确的把握。对曹刿这个充满爱国之心而且具有卓越军事指挥才能的人的喜爱来接受这篇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2)相关古代文化常识介绍

仍以《曹刿论战》这一课为例,其间涉及到的文化常识比如古代的祭祀,齐鲁的地理位置和现在的地区分布等等,学生同样非常的感兴趣。

分层评价的量化标准

所有学生基本能力标准:是否掌握了作家作者的相关知识,包括概括为“名,时,地,作评”五个方面的内容;是否掌握了作品的相关知识,包括概括“作者,内容,体例,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

汉语基础较好学生发展能力标准:能否在课外延伸阅读相关作家作者的作品,收集相关资料。

2.3 读义。

就是在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对文章进行翻译的过程。在这一步要做到夯实基础,字字落实,人人有得,为以后的厚积薄发做好准备。

翻译步骤:字、句、段、篇,忠实原文,不违原意;弄清语序,辨析词义,前后联系,理清难句。

翻译检测:教师点拔;自译;互译。

分层评价的量化标准

所有学生基本能力标准:在掌握相关实词,虚词和句式的基础上做到翻译的“信、达”即准确和通顺。

汉语基础较好学生发展能力标准:在“信、达”的基础上,认真地斟酌词语,努力向“雅”的高度攀登。

2.4 解意。

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切磋、探讨、交流的过程。对于刚接触文言诗文的双语班学生,翻译不等于理解。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为例,我抛出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月色的句子,并试着说一下自己的赏析。汉语班学生重在赏析,而双语班的学生重在明白这句为什么是写月色的。要给同学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这句为什么是写月色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其次赏析这句话的写作手法。

赏析作品的立意、写作手法、语言风格,因为学生的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他们的见解往往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互相交流,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交流的习惯。首先,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要营造一种“茶馆”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思维高度活跃;鼓励学生“质疑”。其次,针对重难点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仍以《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为例,就品味苏轼夜游承天寺复杂的心境这一点,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强求一致的讨论,最后也能达到理解“闲人”苏轼,既有被置闲之悲,又有得闲之喜;有傲视尘俗的自豪,又有启人深思之理趣。

由此我深深的感到学生的潜力是老师无法预料的,如果我们老师能够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支点,他们又何尝不能给我们许多惊喜呢!

分层评价的量化标准

所有学生基本能力标准:能基本把握文章的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立意等。

汉语基础较好学生发展能力标准:能准确理解文章的重难点。

2.5 拓展。

我在进行文言诗文教学时,有意识的以课文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重点,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的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学习文言文时,如果仅就文论文,学生很难摆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感。有了这些文章做参照系,学生就容易与作者建立心理沟通,从而进入立体的艺术境界,审美活动也能最终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这样,天长日久,学生便会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概念,信息网络,便于记忆,便于提取,也便于创造。

如在教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便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与之对照阅读,并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写出自己的见解,并将他们的论文推荐给校刊发表,在锻炼了能力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好的文章的余韵应该是不止于文章本身的,正如一颗小石头如果投进了水中央,它所产生的震荡会不断的持续下去一样,好的文章在学生心里所产生的反应也应该如此。

分层评价的量化标准

所有学生基本能力标准:在教师授完新课后,能够读懂教师的选取内容相近的难度相当的文章。

汉语基础较好学生发展能力标准:能分析,理解教师的选取内容相近的难度相当的文章,迁移所学的知识,拓展知识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