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

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1 17:09: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080-02

引言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列出了有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划,互联网金融正从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者逐步过渡为金融体系的参与者和合作者。“互联网+”是从工业时代的创新1.0到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指以互联网为主,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一整套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扩散,本质在于传统行业的数据化和在线化。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实际运用的一种形式,凭借其快捷便利、准入门槛低等优势迅速崛起,使大众拥有更加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方式,无抵押贷款、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等多种商业模式不断发展完善。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阐述。需求方面,由于传统金融机构高门槛高手续费,导致了处于长尾理论尾巴上的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或中低收入者长期被排斥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之外,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因其方便快捷、透明度高、成本低,恰好满足了中小理财投资者的需求。供给方面,信息通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迅速发展,刺激了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提高了金融效率,丰富了金融生态。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以下六种商业运作模式:一是第三方支付,目前常见的第三方支付有中国银联、支付宝,财付通、快钱支付、易宝支付、拉卡拉等。二是众筹,主要有京东众筹、众筹网、点名时间等,据国内金融市场研究资料显示,从平台的影响力和可靠度方面排名,众筹网综合第一,京东众筹位列第二。三是P2P网贷,常见P2P平台有陆金所、拍拍贷、人人贷、宜信等。四是大金融数据,主要有两类,以阿里小额信贷为典型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京东金融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五是信息化金融机构,主要有三类,分别是以“融E购”为代表的金融电商模式、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务电子化模式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六是互联网金融门户,常见的有网贷之家、融360、91金融超市、大童网、安贷客等。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

(一)对存款业务的影响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中的基础业务,是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途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范围逐步扩大,本质上具有商业银行存款方面的特点,因而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造成极大的冲击。互联网基金因其明显高于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收益率,吸引了大量商业银行储户的闲置资金,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形成分流。以余额宝为例,2013年6月上线,是目前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2014年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一度高达6.76%,最近也一直维持在2.4%左右,远高于银行活期储蓄。

(二)对贷款业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具有复杂的征信体系、烦琐的审批过程和较高的手续费用,这也会导致信用记录不完备的小微企业获取贷款十分困难。互联网信贷模式则利用海量的大数据资源细分目标客户,分析客户贷款需求和还款能力,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互联网融资的出现分流了对商业银行融资服务的需求,给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带来一定的挑战。互联网融资包含三种主要模式:P2P网贷、众筹融资和电商小贷。以中低端理财市场为主要业务目标的P2P网贷公司,不受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要求,低门槛,低成本,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三年来,网贷运营平台数量增长迅速,从2013年的800家上涨到2015年的2 595家,网贷成交量自2013年的1 058亿上涨到2015年的9 823亿元,增长幅度高达828.45%。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冲击也一定会不断加大。

(三)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银行卡、、担保、承诺、交易、咨询等。互联网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化改革,使得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从而更加重视中间业务的盈利性,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打破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垄断格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第三方支付被广泛采用,因其价格较低,操作便捷,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中间业务有被替代的可能性。在支付结算业务方面,如支付宝、财付通等既可为个人客户提供信用卡免费跨行还款等资金支付服务,也可为企业客户提供大额收付款、一对多批量付款等资金结算服务。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支付结算功能涉及网络支付、转账、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等多个领域。

三、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分析对比

(一)商业银行的优势

1.资金和客户资源丰富。传统商业银行依靠几十年来的稳健运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对其顺利开展业务起到了基础性作用,这是近几年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一时无法超越的。尽管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加快,但是自身经济资本实力依然无法与商业银行相抗衡。

2.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商业银行拥有更专业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和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切实履行着稳健经营的理念,确保了客户资金安全性,比互联网金融具有更好的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优势。互联网金融目前的发展仍缺乏规范性和自控力,例如P2P跑路的事件屡见不鲜,整体的风险水平较高,资金安全保障不完善,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违约可能性极大。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1.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商业银行传统主流业务往往需要较高的信用水平和较高的交易费用,重心放在需求曲线的头部,即资金力量雄厚的大企业上,因而中小企业难以及时获得所需的资金和服务。而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搜索技术,成本较低,效率较高,整合跨地域的分散资源,能满足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者的金融需求,实现长尾效应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2.信息处理分析能力高效。互联网金融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记录和分析客户消费与商户经营的数据信息,掌握了客户的消费意愿、财产状况、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获取了一些个人或机构没有完全披露的信息。而这一信息采集和分析过程,又在互联网上完成,发挥了大数据强大的整合分析能力,从而省去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降低了资金成本,这是传统商业银行无法高效低廉实现的。

四、我国商业银行应对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各具有不同的优势和资源,商业银行想要得到长足发展,下一步就需要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借鉴互联网金融成功发展的经验,将互联网技术同传统金融业务相结合,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调整商业银行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提高客户黏度和忠诚度,突破发展瓶颈。如百度与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开展合作,涉及联名信用卡、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金融支付等多个领域,这是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的典例,较好地整合了双方资源。

(二)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互联网金融通过获取的客户需求信息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自身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弱化了商业银行原有的代销产品经营模式。银行若想要在扭转因互联网金融导致的客户大量流失的局面,就需要依据客户的需求与体验感受开发特色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可通过细分市场,构建客户相关行为数据库,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高度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及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同时,开展网络营销,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降低成本费用,保证利润来源。

(三)加强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育

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在“互联网+”时代下,商业银行面对拥有高端人才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要积极转变发展策略,进行金融创新。在这方面,除了积极引进具备金融营销知识与互联网应用技能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外,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还要定期对银行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避免员工知识结构单一化。只有培育出一支既懂银行金融业务、又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商业银行真正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宜,张峰.商业银行业务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95-299.

[2] 王亚辉.“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问题研究――以济源市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12):65-69.

[3] 黄曼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 四川银监局课题组,王筠权,王国成,金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J].西南金融,2013,(12):3-5.

[5] 胡娅妮.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 杜国强.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分析

一、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通过从金融中介的理论出发,引入管理学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并以国内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指标框架为标准,从理论到案例,对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遴选甑别,并给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当坚持的优势和改进的不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商业银行业务建设理论,提升实效性,实现对商业银行业务和信贷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理论素材。

实践意义:本文试图激发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的“鲶鱼效应”,促进商业银行的升级转型,强化商业银行作为实体经济催化剂的功能,使其在信息化和市场化的改革发展中健康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商业银行转变观念,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创新产品种类,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研究中,多是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技术创新方面的影响。

在国外研究方面,约瑟夫熊彼特早在年就系统性地分析了创新的概念。他认广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与对策研究为,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建立起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的组合。该学着指出,创新包含多种形式,诸如如引入新的工艺方法以及新的技术手段、以及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产品或服务等各种方面。

在信息技术和金融理念都领先全球的美国,互联网金融最先获得发展,而后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流行。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国外的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也日益丰富。在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方面,Thomas Schoberth (2006)等论述了社交网络对于电子商务的积极作用,建议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在线服务时考虑社交网络的影响;Sally Mckechnie(2006)等分析了互联网为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分销渠道的优势;Xin Ding(2007)等研究了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方案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险分析方面,Rui Zhu(2012)等分析了人们借助社交网络进行金融活动的风险;LeeJ.-E.R(2012)等研究了网络购物过程中运用金融支付的风险;Gujun Yan(2013)针对互联网金融融资,提出了对应的监管办法。在互联网与商业银行方面,Mingchi Lee(2009)运用模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网上银行存在的风险点;Dexiang Wu(2010)比较了英、美两国各家大型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的服务质量;Kuo Lane Chen(2012)等研究了银行规模的大小与网上银行的策略的相关关系;Jyh-Shen Chiou(2012)等阐述了网上金融服务和银行实体网点的辩证关系。

三、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研究以谢平为代表,他首次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方式。他从三个角度对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阐述,第一个角度是支付方式;第二个角度是信息处理;第三个角度是资源配置。陈明昭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集中主要发展模式,并具体阐述了各种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李博,董亮具体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三种主要模式,并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宫小林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分别是客户渠道、融资、定价以及金融脱媒。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不可能动摇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和经营方式,长期来看,银行应该借助互联网进行创新、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研究以陈一稀为代表,他从价值基础、商业逻辑、财务模型等方面研究了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征。然后按照四种创新方式,如支付方式创新、渠道创新、投融资方式创新和金融机构创新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赵昊燕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特点,其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对策。

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做了较多研究,但由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直接数据难以获得,因此研究停留在定性研究上,尚无实证研究文献。袁博,李永刚,张逸龙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去中介化”、“全智能化”和互补共赢”,并指出商业银行应立足自身优势和条件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冲击。赵南岳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深入研究其对在支付结算领域、金融产品销售领域、物理网点设置以及服务方式变革等方面对银行业产生的冲击。邱峰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使得商业银行的中介角色逐渐弱化,中间业务受到冲击,并造成客户资源流失,收入来源受到影响,但作者认为由于互联网金融自身存在诸多问题,以及银行业在中国的特殊地位,互联网金融无法撼动银行的地位,两者应该加强合作,实现互利互赢。包爱民在分析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传统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措施,然后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建议。周华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和表现形式,然后分析了其对传统金融业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理财;余额宝;法律监管

一、互联网金融理财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含义与特点

自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开始,互联网金融理财就开启了振兴之路,各种金融理财创新模式竞相发展,中国进入全民理财时代。理财,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的财产和债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务的保值、增值。互联网金融理财其实就是金融理财与互联网的结合,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实现金融消费者的理财目的。目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众多,涉足货币基金、保险、借贷等多种领域,截止2014年7月,互联网理财产品用户规模达到6383万,使用率为10.1%。

互联网金融理财有如此规模是因为其具有传统金融理财所不具备的特点,以余额宝等宝类产品为例。第一,手续简单、操作方便。余额宝是支付宝公司推出的,与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对接的余额增值服务,已有支付宝账户的用户只要将账户内资金转存至余额宝内,就意味着购买了增利宝货币基金进行投资,就可获得基金增值收益。第二,投资门槛低、实现零散化理财。余额宝转入单笔最低金额为1元,即其对接的货币基金的销售起点是1元,有别于以前传统基金1000元甚至更高的认购金额,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投资门槛,调动其理财积极性,广泛吸收了社会零散资金。第三,当天结算、收益透明度高。收益当天结算,对于用户来说,在手机上打开操作界面就可以随时关注账户收益情况。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理财相比传统金融理财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风险,除了理财的市场盈亏风险之外,还有其本身特有的风险。

1.网络技术安全与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建立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其理财平台的管理运行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一旦网络技术出现问题,导致系统瘫痪,不仅影响产品信誉,严重地还会损及用户利益,发生纠纷。同样,由于互联网金融理财操作简单,一旦系统安全出现问题,极可能出现用户资金丢失、被盗的情况,甚至会导致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损及用户权益。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是指资产能以一个合理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以余额宝为例,其收益率越高,资金赎回的比率就越低,其流动性就越好。而余额宝初期产品讲求的是“T+0”即时赎回,即账户资金能随时消费和转出,而账户内资金实际已投资于货币基金,这就使支付宝公司要用自有资金或客户备付金先行垫付赎回资金,而2010年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支付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因此,一旦出现用户扎堆赎回或巨额赎回资金的情况,余额宝的流动性就可能出现问题。虽然,支付宝公司针对余额宝用户又推出新的定期理财产品以吸引客户分流资金,但这种流动性风险依然存在。

3.法律风险。还是以余额宝为例,在其推出之初,大肆宣传“保本保底”高收益,资金被盗全额补偿等等,但却没有对余额宝的运行做出详细说明,也没有任何的风险提示。虽然在后期余额宝撤回“保本保底”的宣传承诺,也做出风险提示,但提示字句过小颜色过浅,并不足以引起警示,再加上相关法律的缺失,一旦发生纠纷,影响及后果难以估计。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法律监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互联网金融整个领域及其各个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监管问题,对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监管也是如此。

(一)监管主体不一,监管权责不明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0年起就相继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等法规,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规范等进行管理,也就是说支付宝公司的支付业务是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而余额宝是与货币基金对接的余额增值服务,应是由证监会进行监管。这意味着支付宝公司依据业务的不同,接受不同监管主体的监管,但是,由于余额宝账户中的资金可以自由消费、流转,如果没有对监管主体的监管权责依照具体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很可能出现监管空白或重叠的情况。甚至由于对理财机构的资金流转等监管不严,还会给犯罪分子以可趁之机,使其利用互联网理财的隐匿性和便利性从事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

(二)平台定位不明,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

支付宝公司在《余额宝服务协议》中作出特别提示“本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仅向投资者提供资金支付渠道,并非为理财产品购买协议的参与方,不对理财产品购买协议的协议方的任何口头、书面陈述或者向支付宝网上传的线上信息之真实性、合法性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或对此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本公司亦无义务参与与理财产品协议交易资金划转及支付环节之外的任何赔偿、纠纷处理等活动。”也就是说,支付宝公司仅将自身定位为支付平台,并不参与实际交易。但有人认为,支付宝公司在此交易中充当委托人的角色,即用户将资金置于支付宝账户中由支付宝公司进行管理,支付宝公司选定基金管理公司与其合作,再由基金管理公司对用户资金进行投资。到底支付宝公司在基金交易过程中应如何定位,其是否如其单方的服务协议说明的那样不承担任何责任?另外,余额宝推出一年多来,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过多起用户信息被盗、资金被盗刷事件,暴露出他们对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技术安全不过关等一系列问题。

(三)信息披露不充分,风险提示不足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以及其他义务人的信息披露义务做出了相关规定,保证投资人能够按基金合同约定的时间及方式查阅或复制公开披露的信息资料。披露内容包括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托管协议、定期报告、重大事件报告、资产与份额净值、申购与赎回价格、基金发行与运作信息披露等等,而余额宝只在开通界面上设有小字的介绍链接,用户需要点击若干链接之后才能了解部分信息资料,甚至在开通账户之后在余额宝界面也不能查找到相关信息,难以充分保障用户的知情权。此外,宝类产品大多仅在界面下方显示一行“货币基金不等同于银行存款,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浅色小字作为提示,既没有更加详细的说明,也不足引起用户的重视。

三、完善互联网金融理财法律监管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理财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对其监管应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之内,除此之外,针对具体问题还要作出特殊的监管规制。

(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一般规制

1.完善互联网金融立法,构建体系化监管制度。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必须制定专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完善互联网金融立法,依据明确的监管法律确定监管的原则和规范,确定监管主体及其职责范围,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从国际上看,各国对不同的互联网金融类别实行不同的监管,例如,美国对第三方支付实行功能性监管,实行较为严苛的监管方式,相反,欧盟国家对第三方支付实行机构监管,实行比较宽松的监管方式。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国情和市场发展需要,选择妥适的监管路径,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2.强化监管重点,鼓励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要做到主次分明,将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放在首位,以此为中心加强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强化市场准入和信息公开制度,建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同时,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创新对促进金融业和市场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要在审慎监管的同时,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这其实也是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的特殊要求,要求我们建立的监管机制,既要灵活规定不限制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又要能将未来出现的创新发展纳入监管范围之中,使互联网金融能健康积极发展。

3.重视行业自律管理,加强各部门协作及国际交流。互联网金融监管必须依托已成立的互联网金融协会进行自律管理,通过联合设立专门互联网金融网站,分门别类地列出相关互联网企业的机构设置和信用等级,开设通报板块和投诉专栏,对违规企业公开通报,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将投诉结果予以公开,以此来约束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行为。由于网络的隐匿性,互联网金融很有可能成为投机者和犯罪分子进行不法活动的工具。因此,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必须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仅是监管部门之间,还包括与其他政府部门、司法部门的协作,同时,由于网络的即时性和跨地域性,还必须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做到统一监管、共同打击犯罪。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监管的具体规制

1.明确机构定位,注重审查工作。首先要明确互联网金融理财机构在互联网理财过程中充当的角色,对此不应由机构自身声明或外界推测决定,而应由监管机构在考查相关交易信息、综合各方情况的基础上做出认定,确定相关机构的权利义务。并在此基础上,审查互联网理财机构的宣传信息和服务协议,如果发现有夸大宣传、规避风险提示或避重就轻推脱责任等情况,就要责令相关机构予以改正,作出相应处罚。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模式;传统金融模式;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5日

一、互联网金融概况

目前,最新的金融模式属于互联网金融,它可以通过网络支付、云计算、网络聊天工具和搜索软件等各种互联网软件进行筹备资金、信息传播和钱财支付等各种业务。从多方位角度来看,第三方支付包括互联网金融但不限制、审核信誉评价、金融电子商务跟金融中介等多种模式。从各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主要靠互联网的资金交易和资金流通。

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最先开始于美国,是外国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士以自身多年从业经验结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而总结并加以运用的一个项目。最早的互联网金融被认为只是传统的金融进行互联网化,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的涉猎范围不断地扩展,人们对其的理解也越来越深。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实行的相对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在短期内有了很大提升。在短时间内便占领了相当比例的市场份额。主流观点在目前情况下,可以分为四种模式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分配,非银行金融部门的小额信誉贷款平台、P2P网络贷款平台、第三方交易支付平台和资金融筹平台。在以上列出的几种模式下,很多公司加入互联网金融。可是,互联网金融在不断地发展,法律支持却跟不上,这使目前发展中的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互联网金融发展在我国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特征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混合型概念,它将金融和信息技术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在响应世界大环境变化的同时推动了世界经济稳步快捷的发展。然而又因为它是一个新出的还并不是非常稳定的概念,因此存在着严重影响甚至抑制其发展的风险。首先,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因为互联网金融不是双方面对面进行交易而是依靠网络和软件创造出来的交易中介而进行网络金融交易,因此其虚拟性容易被人破解,影响其安全系数;其次,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性,由于互联网金融交易的金额涉及范围较大,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建立可以帮助小型企业和相对来说的穷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帮助小企业和个人解决暂时性的金融问题。另外,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也会填补传统金融未曾涉及的领域,使社会内部以前对金融行业有异议的人对金融行业有所改善。但是,这样的情况会使金融内部风险增加,会给相对的大型企业带来风险,给金融内部的稳定性带来了威胁和问题,影响了交易内部的和谐;最后,互联网金融由于科技方面的创新和进步,与传统金融相比带来了很多技术上的风险和问题。

由于互联网金融存在以上风险,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金融无论是对社会、投资者自身还是金融行业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在认识和应用互联网金融系统时应该保持辩证的思维看问题,在看到它具有迅速扩张的特点的同时也应注意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极有可能在绚烂一时之后迅速消失;应该看到互联网金融本身就包含了优缺点,给社会带来了正面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风险。作为金融业的从业人员应该结合实际去看待问题,应对已有的理论进行拓展,更重要的是不应该因为互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就止步不前不再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模式不同点对比

(一)参与角色。在传统金融模式当中,其参与角色主要分为三个类别:投资方、商业银行和融资方。商业银行作为除股票等直接投资方式外所有金融活动中的主要金融中介,扮演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角色。而互联网金融模式却改变了这样的经济格局,同时加速了金融脱媒的步伐。商业银行不再作为包揽大量融资市场的霸主而存在。投资方可以完全实现与融资方的直接资金对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双方的各项投融资成本,也提高了资金流动的效率,从而迫使商业银行转型。

(二)信息获取。在传统的金融模式当中,金融机构在收集投资企业及银行客户的金融数据时,往往需要花费较高的信息成本。在收集信息后,需要将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和研究,通常这个过程也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同时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还更加容易滋生信贷风险。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使得金融数据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极大地降低了市场数据的不对称性。客户在互联网上进行资金交易的同时,就已经自动生成了海量数据。而搜索引擎能够将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筛选和归类,从而提高大数据在后期的分析处理效率和存储的稳定性。

(三)支付方式。传统的金融模式主要以实物货币、票据及信用卡的方式实现资金交易融通。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当中,移动支付功能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一方面解决了小额资金线下交易不便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交易欺诈风险,同时也使得人们在享受服务时更加具有自主性和随意性。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下的传统金融模式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在传统金融模式当中,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托于银行贷款。商业银行也不断推出各种创新的贷款产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风险也在不断上升,尤其在经济低迷时期,不良信贷不断累积,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提高了贷款的门槛。中小企业信用程度相对较低,资金链较为单一,所以在银行贷款审核难以通过,这就使得很多中小企业面临贷款融资难的问题。

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却大大缓解了这个问题。进一步促进了民间融资规范化的步伐。P2P网贷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它的出现完善了传统金融机构存在的不足,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大大降低了金融活动交易的成本。同时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通过对提出贷款申请的企业进行审核,在专门网站上进行投资项目公开化筛选,并设立专属投资的交易平台。

(二)动摇了传统金融的客户基础。传统金融多年来的发展使它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任何经济行为的开展,客户都是最核心的要素,是金融机构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但是传统金融模式因为二八定律的影响损害了大部分客户的权益。在这个定律下,银行只需为20%的客户服务便可获得80%的收益。而其余80%的客户却在为银行收益做贡献的同时只能享受着低端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极大地动摇了这部分客户的思想,如果持续下去,将对银行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通过对互联网理财产品和网络支付的数据进行分析,到2016年6月为止,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用户数量达到了1.01亿人,与2015年相比多了1,113万人,用户使用这些平台的效率为14.3%,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1.3%。互联网理财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理财产品的品种越来越多,用户的数量也逐渐上升。另一方面,到2016年6月为止,我国每年平均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数量达到了4.55亿人,与2015年底相比增加了3,857万人,增长率为9.3%,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概率从60.5%上升到64.1%。手机支付用户的使用量增长快速,据统计达到4.24亿人,半年内的增长率为18.7%,用户通过手机进行网上支付的使用率从57.7%升高到了64.7%。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互联网金融导致了传统金融客户的流失。

(三)打破了传统金融的管理制度。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在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我国传统金融的管理制度当中,对于各项业务分类明确,如商业银行业务要与投资银行业务分开管理,同时对于存款及贷款利率的上限和下限都有一定的控制和要求。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这些限制逐渐被放宽要求。在我国,也逐渐放开了对于银行利率的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削弱了广大客户对于实体银行网点的依赖程度。银行同时利用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使得很多业务的开展减少了限制,其管理体制得到了进步,同时也使得其服务更加高效、方便和快捷。

五、传统金融模式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策略

(一)借鉴互联优势,构建新型模式。传统金融应着力于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进行新型业务的开发。同时,应当在此基础上升级原有的系统,改善原有的结构体制,将传统金融和互联金融进行有机结合,构建新型模型。一方面传统金融要构建新型的服务模式。在传统金融中,服务主要依靠人工,而互联网则主要依托于智能化,因此传统金融应当结合智能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将智能化自助服务与更加亲切的人工服务相结合,给予客户更好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传统金融要借鉴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改进现有产品,并创造出更加贴合客户需求的新型产品,这里的产品主要指理财和信贷产品。以理财产品为例,2015年互联网理财的使用率已超过40%,这证明现有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是非常受到市场欢迎的。但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的互联网理财因为缺乏足够的管制,仍然具有较大的风险。传统金融应当借鉴互联网理财的设计优化点,同时结合固有的风险防范体系,设计出更加完善的产品。

(二)依托网络资源,提供差异化服务。就目前的形式来看,互联网金融对于客户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对于传统金融来说,未来最大的客户资源将来源于互联网用户。在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大多数客户属于中小客户,即二八定律中80%的客户。尽管这部分客户的净值看起来并不比那20%的客户高,但其数量之庞大对于传统金融整体收益情况的影响仍然不容小觑。相反的,剩余的20%的大客户需要拥有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互联网金融却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在深化客户服务方面应当提出创新的理念,形成稳固的客户关系。要加强对于一般客户的关注力度,注重这一部分客户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积少成多,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真正实现差异化服务。

(三)借助实体网点,提升客户体验。实体网点是传统金融代代流传下来而互联网金融又不具备的一项独特优势。首先,传统金融应当将实体网点的形象新颖化,实现外观和服务上的双重突破。在大厅内对客户进行分流处理,减少柜台服务的盗浚加大普及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力度;其次,要突显实体网点的功能性,实现网点业务综合化,尽可能提升服务效率。这就要求传统金融银行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精简业务流程,同时以开放式营销的模式增加对客户的吸引力和客户粘性。

(四)整合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互联网金融有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功能,因此具备信息收集和整合的优势。目前,互联网金融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客户的支付习惯和信用历史进行探究。传统金融同样需要这些数据。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应当利用互联网金融,建立有效的信息体系,从而实现收益多元化,实现信息共享,逐步构建数据驱动型的金融机构。

六、结语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相比较传统金融具有高层次影响,这属于新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所以,应该将传统金融模式与现有优势相结合,借用先进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模式进行整改和资源整合,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得到双赢的结果,提升了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钱志新.产业金融[J].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2]谢平.迎接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机遇和挑战[J].21世纪经济报道,2012.9.3.

[3]周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11.

[4]丁安华.金融脱媒:动了谁的奶酪?[J].股市动态分析,2013.6.

[5]李博.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

[6]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9.

[7]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

[8]张庆,王越.互联网金融模式解析[J].企业管理,2014.3.

[9]李婧华.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竞合关系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金融实务,2013.5.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风险预警

一、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概述

所谓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迅猛的发展,具体体现在用户数量和资金规模上。央行数据显示,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较快,移动支付业务保持高位增长;2013年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新华网的报道显示,互联网理财产品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发展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例如互联网理财领域的“余额宝”,截止到2014年2月,其客户数已超过6 000万人,资金规模已超过2 500亿元。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和管理弱等特点,并在国家支持互联网创新的背景下,得到迅速的发展。

“高效共享”、“平等自由”、“信任尊重”的互联网精神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进而形成以点对点,网格化共享互联,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金融体系。虽然成熟可靠的互联网技术为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但是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体系与传统金融的监管体系相比,在合法性、规范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尚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将会产生诸多不确定的金融风险,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繁荣稳定。要控制金融风险,需有完善的金融预警机制作为保障。所谓金融预警机制主要是指各种反映金融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的组织形式,指标体系和预警方法等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并且以经济金融统计资料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是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判断和识别金融风险,是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核心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结合收集的历史数据,结合数学指标、统计模型、数据挖掘等模型、算法判断和识别金融风险,是当今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中的研究热点。传统的金融风险预警方法主要有三大类:景气指数法、指标体系评分法和模型法。景气指数法,通过综合许多经济因素为一个或一组景气指数来经济动态走向;指标体系评分法,通过筛选指标、编制指标体系、给与指标赋分来给出金融安全状态的较为完整的评价;模型法,通过将与金融危机发生的相关因素纳入统计模型进行检验来预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爆炸式增长的客户数据是一个亟待开发的资源,数据中所蕴藏的无限信息金矿若以先进的分析技术加以利用,将之转换为极其有价值的洞察力,能够帮助金融企业执行实时风险管理,成为金融企业的强大保护盾,保证金融企业的正常运营。数据是下一个“Intel Inside”,未来属于将数据转换成产品的公司和人们。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预警体系的建立,应根植于互联网中的大数据,结合传统的金融风险分析方法,利用统计、计算机、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手段,从数据的海洋中甄别、判断互联网金融中潜在的风险;并且还能通过数据掌握客户动态,企业经营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

二、 互联网金融中的数据及特点

1. 互联网金融的数据。与互联网电子商务一样,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信息化的形式,离不开参与互联网金融活动的企业、客户,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或产品。与传统金融活动相比,互联网金融活动更容易收集、整理、存储用户信息、用户交易数据、服务或产品信息,甚至还能存储用户在交易过程中对互联网平台的使用情况、操作行为,以及沟通、留言等信息。从互联网金融数据的构成形式来看,主要包括: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用户操作及行为数据、金融服务或产品供给情况,以及文本数据(包括:电子邮件,即时聊天,以及留言等)。

(1)用户数据。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为保障用户在交易过程中的金融安全,保证日常金融活动的顺利进行,金融企业针对用户信息的管理工作是十分严格的。通常情况下,用户的基本信息会被收录和存储到企业信息系统之中。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用户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用户规模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规模,还间接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前景。

(2)交易数据。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向电子信息化方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活动离不开用户交易。互联网金融企业为用户交易提供了互联网平台媒介及相关金融服务。为保证交易安全,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便于回溯和取证,系统会记录用户通过互联网平台交易的过程。长期积累的交易数据不仅可以用来分析用户的交易偏好,也可用来侦测用户的异常交易行为,为防止交易风险提供依据。

(3)用户操作行为数据。互联网金融平台不仅是互联网交易的媒介,也承载着传递信息,宣传金融服务的作用。与传统金融不同,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感知客户的感受,发现客户的异常行为。因此,为了提升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服务质量,了解客户的操作行为习惯,通常会记录客户的操作行为。

(4)文本数据。作为信息传递的平台,互联网中存在大量的评价,留言,沟通交流信息,这些信息体现了民众的舆论动向。金融运行的基础为信用与预期,这种特征使其更容易受社会信用与预期舆情的影响。金融舆情能够通过一定的作用机理对互联网金融运行产生现实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关注和应对小的金融舆情,则有可能酿成大的金融危机事件。

(5)其他数据。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外部因素会影响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行,例如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物价水平,进出口、行业发展状况等都会对互联网金融产生影响。为保证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正常运行,应该全面,细致的整理和收集相关的数据。

2. 互联网金融数据的特点。与大数据一样,互联网金融数据具有规模性(Volume)、多样性(Variety)和高速性(Velocity)等三大特点。三大特点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当今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新局面。

(1)规模性。所谓规模性指的是,互联网金融数据的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无法通过当前主流的分析工具来及时处理。互联网金融数据的规模体现在用户规模增大、交易规模增大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的门槛较低,效率较高,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更具有广泛性、规模性,更加平民化导致互联网金融用户规模较大。另一方面,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加之互联网企业的平台、用户、以及大数据优势,互联网金融的用户规模、交易规模很容易迅速提升。

(2)多样性。所谓多样性指的是,互联网金融数据的数据类型,除了有结构化的数据以外,还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例如文本数据。此外,还体现为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多样性,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在线支付、还贷借贷、理财、保险等服务,丰富了互联网金融的形式。常见的互联网金融活动包括:B2B电商金融、B2C电商金融、网销基金(网络理财)、网销保险、银行电商、P2P网贷、网络支付、众筹融资、虚拟货币等。

(3)高速性。所谓高速性指的是,互联网金融数据的到达与处理必须及时高效,不允许较长的延迟,不及时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宣传,互联网用户的响应速度提高,加之用户规模较大,数据的增长速度呈指数增加。

可见,要从大数据中识别、发现互联网金融中潜在的风险,需要有处理大数据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的能力。要应对互联网金融中的大数据问题,需要建立完备科学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目前大数据主要的处理模式可以分为流处理和批处理两种,其中批处理是先存储后处理,而流处理则是直接处理。不论以哪种方式处理数据,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都要从数据出发,识别、发现、预警、监控、预测互联网金融中潜在的风险。

三、 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1. 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设计原则。

(1)系统性原则。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体系是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测、预测、预警的系统,是一个大的体系,必须涵盖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全过程。必须考虑到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的每个参与者,包括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提供者,中介机构、用户,以及政府、监管机构等;还须考虑各种交易行为,甚至民众舆论动向。同时,还需兼顾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经济指标、行业发展情况等。

(2)时效性原则。由于互联网金融数据具有高速、变化的特点,说明实时处理分析的重要性,目的就是实时防范和减少金融风险,及时识别、判断金融风险,及时对风险进行预测和响应,在时间上要连续,在内容上要连贯和可比。

(3)可操作性原则。在数据的收集、管理时,要有利于风险的识别、判断、预测;在系统的构建时,要结合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简单、可靠、易行;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选取的指标、统计方法、相关判别准则要易于分析、有利于操作,不仅能快速的识别、判断、预测风险,做出预警,还能辨别风险的源头。

(4)科学性。设计过程中应尽量考虑采用可量化的指标,同时也要设置一定的定性指标,以进一步系统地反映定量指标所不能表征的金融风险。对于定性指标也要给出准确的判断标准,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的误导,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5)弹性原则。系统的设计应兼容既有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系统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保证系统中功能、模块应能独立运行,功能各异,相互补充,避免冗余。

2. 以数据为中心的系统的层级。

(1)数据管理层。数据作为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整个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企业在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预警系统过程中,必须健全为企业服务的数据管理机制,建立与企业规模相匹配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职责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提供方便、可靠的数据操纵接口,以便其他层级用户的使用。数据中心管理数据时,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安全性;并兼顾可靠性,保证数据中心正常运营,为风险的预警提供数据支持平台。

(2)数据整合层。要从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海洋中实现金融风险的预警,必须对金融风险有透彻的定义和认识。从金融风险的定义出发,确定分析需求,对数据进行重新整合,提取与之对应的分析数据。数据整合是保证分析结果可靠性、准确性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说数据是预警体系的基础,那么需求则是预警体系的灵魂。数据提取层的任务包括:风险的定义、分析需求的确定、数据的整合与提取。

(3)数据分析层。数据分析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控制的实施手段。全面的数据分析系统,应包括现行的指标体系、统计模型,及人工智能方法;同时兼顾与企业相适应的相关指标体系、统计模型等方法。数据分析层的功能应包括:风险识别、判断,风险预警,风险监控,自动上报、信号系统,风险预测,风险评级等功能。

(4)数据解释层。来自数据分析层中的每一次预警、每一个报告,都须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以及企业外部经济运行环境,行业背景来进行解读。目的是更系统的评估风险,评价风险的可靠性,风险的危害程度,产生的根源,可采取的控制手段,弥补数据分析层的不足,为企业决策管理者提供更完整的决策依据,从而减少企业为规避风险所产生的损益。数据解释层应健全风险响应机制,建立风险应急小组,为及时处理风险提供依据。

结合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设计原则,从系统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弹性来看,预警体系涵盖了以数据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的各个环节,即数据的收集、数据提取、数据分析和数据解释;各层级紧紧相扣,又相互独立,为企业风险控制管理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数据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加快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企业管理水平,降低因企业管理缺陷导致的内部风险;统筹兼顾、持续改进,降低企业管理经验成本。

四、 结论与机制实施建议

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的目的是,预防或降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变化或其他原因使资金、财产、信誉遭受损失。本文介绍了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入手,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及特点,说明了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系统层级。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和减少金融风险带来的损失,也能帮助企业提高、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基于大数据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作为保障互联网金融正常运行的工具,在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的时代背景下,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科学、体系的考核评价机制。数据作为风险预警机制的核心,一旦离开操作数据的“人”,将毫无用处。因此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建立科学、体系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保证系统顺利实施。考核机制应从数据的角度出发,以建立全面、可靠、弹性、实时、安全的数据体系为目标,对参与者在体系建设中的效能进行评估,量化参与者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奖励为体系建设做出贡献的参与者。

(2)要注意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由易到难,逐步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不是简单地借用传统金融风险系统,或者新系统的重新开发,而是在传统金融风险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建立与大数据为中心的风险预警系统,本质是传统金融行业向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转变。实施的过程中,企业要做系统的评估,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稳步建设以数据为中心的金融风险体系。同时,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实践,有条件的创新,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3)制定科学规范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实施、操作程序。为保证系统实施、操作的规范性,应制定科学、规范的程序。在预警系统实施的过程中,应以数据为中心,制定明确的系统实施计划,包括确定系统实施的进度、参与者、目标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同时要制定系统使用的行为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参与者的权责、业务范围、数据权限等;制定风险分析、上报、反馈和监测机制,保证及时发现风险,且得到及时响应。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以及投资者,参与者的监督。监管部门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互联网金融参与者的财产安全;加快相关政策的出台,明确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范围,建立有效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奖励金融创新,加大金融投机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政府监管水平,保障互联网金融市场有序健康的发展;加强舆论监督和舆论导向,弥补政府监管不足。企业应公开披露相关数据,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参与者的外部监管作用,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萍.金融舆情监测分析运用及政府策略.中国国情国力,2012,(8):26-28.

2. 董小君.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 胡辉.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研究.江苏大学学位论文,2008.

4. 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1):146-169.

5. 李国杰.大数据研究的科学价值.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8(9):8-15.

6. 刘静如.大数据:金融企业的盾与金――浅谈风险管理与消费智能.中国金融电脑,2012,(9):83-83.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高维联合模型的重复测量与生存时间资料联合评价的扩展研究”(项目号:13XNH190)。

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网点转型

1互联网金融的含义及特征

1.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支付、信息中介和资金融通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第三方支付公司、新兴小贷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是三种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1.2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互联网企业已不满足于传统的IT业务,也不满足于为金融机构输送数据和提供技术服务的层面上,而是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将数年来在实际中累积下来的丰富数据信息进行总结、分析,与金融业务进行应用结合,创新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相结合的一个全新领域。

依托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互联网金融目前发展迅速的领域主要有支付、交易中介和融资等功能,突出运用了搜索引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会化网络和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

1.3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

按照业务模式分类,互联网金融目前的三种主要形式为传统金融业务在线化、以电子商务等平台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和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金融形式。

2商业银行面临的压力与挑战――银行面临金融中介角色弱化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传统金融业务往来中扮演着金融中介的角色。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担当金融中介的角色,主要源于商业银行的两个功能:

2.1资金清算中介功能。

银行是货币流通的媒介,银行间搭建起的清算、支付系统,能够完成银行与客户、银行与同业间的清算,同时能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

2.2信息中介的功能

银行通过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收集客户信息,经过处理,能够将储蓄者与资金短缺者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加以综合运用,从而缓解了两者之间天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然而,互联网技术冲击了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地位。商业银行作为支付环节的中介,主要是依赖于在债权债务清偿活动中人们在空间上的分离和在时间上的不匹配,但自 2011年 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业务许可证》)到 2013年 10月,已有超过 250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业务涉及货币兑换、互联网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以及银行卡收单等多种类型。

第三方支付模式打破了商业银行对于线下支付的垄断,商业银行的垄断收益将被持续分流。目前第三方支付模式已经成为电子商务领域运用最广泛的支付模式。例如“充值”业务,通过支付平台将该账户中的资金划转到收款人的账户中,完成支付。

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功能越来越重要,将银行支付结算功能弱化,甚至是撇除掉了。第三方支付涉及的客户数量越来越多,交易量也越来越大,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2年的第三方支付交易量已达到 2.16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 99%。同时,互联网金融公司新技术频出,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快捷支付产品,该产品无需登录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即可完成支付,完全撇除了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支付功能。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恐慌。

3商业银行的有效应对策略

3.1加快推进营业网点战略转型

3.1.1重新规划并实施网点功能定位

互联网金融在经营范围上逐渐向传统商业银行靠拢。近年来,商业银行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冲击,网点业务分流较快,简易销售类产品以及传统结算的交易量显著下降。商业银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进网点功能定位步伐,实现营业网点业务的升级,简而言之,就是商业银行要实现主要网点经营策略的改进,将功能定位为为中心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服务,同时,商业银行要逐步向下设机构推动低效网点转型工程。

3.1.2逐步升级为投资理财顾问中心

商业银行要逐渐转变经营重点,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投资理财意见,建立起投资理财顾问中心,为顾客提供私密性、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在为顾客提供理财意见的同时,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将会大幅度提升,从而便于商业银行充分挖掘顾客价值,提高营业网点的市场竞争力。而要顺利建成投资理财顾问中心,商业银行就要加强网店经营的专业化、规范化,提升团队综合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

(1)网点经营范围的综合化。投资理财顾问中心的经营范围较广,除了传统业务以外,还兼营理财规划、外汇、小企业贷款、个人贷款、理财以及存汇业务等,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营销团队的专业化。产品经理、市场经理以及客户经理等共同构成了专业化的客户营销团队。商业银行要加快推进客户服务客户经理负责制,客户经理主要负责向客户提供小额贷款、产品销售以及理财规划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具备理财和营销等专业技能。市场经理具备过硬的营销技能,但是理财技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客户经理主要负责挖掘客户,转岗员工或者新员工在经过系统培训以后即可担任。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能以后,就可升任客户经理。营销技能获得大幅提升以后,即可升任支行市场经理。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是为客户提供理财咨询,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营销团队各部门间的职责互不干扰,但又是紧密联系的整体。

(3)人力资源的规划重组。要实现营销团队的专业化,拓宽投资理财顾问中心的营业范围,商业银行就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要在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冲击下取得生存和发展,就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而要有效储备人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快培养专业化的营销团队队员;其次,吸纳网点的优秀人才,壮大投资理财顾问中心人才储备;最后,为人才提供优厚条件。

3.1.3低效网点的转型

商业银行在实施低效网点转型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离行式自助银行、“自助 +理财”以及网点撤销为主,减少因拆迁重建而增加的费用,释放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商业银行的网点战略转型。

3.2推进营业网点线上线下联动战略

3.2.1线上线下联动营销

商业银行要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充分发挥营业网点的资金和客户优势,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营销。在营业网点宣传、演示和推介互联网金融产品,让客户更加充分的了解移动金融产品。以互联网金融客户端的形式向顾客全方位的展示营业网点各项信息,让客户对营业网点充满兴趣,进而吸引更多的金融客户。

3.2.2线上线下联动业务办理

商业银行要积极开拓新的业务范围,增加预约业务、业务预填等,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开展差异化服务。让客户感受到优质的服务,提升营业网点效率,增加客户忠诚度。同时,有利于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合理安排时间和人员配置,实现了营业网点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拓展了网点服务功能,提升了网点的市场竞争力。

3.2.3线上线下客户服务互动

商业银行要充分挖掘移动终端以及互联网终端的优势,为中高端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线上线下互动服务。专属客户经理和客户代表是客户服务资源的主要类型,客户代表会在24小时内为中高端客户提供业务受理、服务咨询等业务。专属客户经理的客户群指向更加个性化,它能在营业时间内为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客户服务互动。

3.3拓展移动金融落地,提升客户忠诚度

3.3.1在营业网点内推广移动支付设备

营业网点要加快推进使用环境建设,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移动金融落地展示,让客户了解其便利;营业网点要发行并推广NFC设备终端、异形IC卡以及非接触IC卡等在线支付设备,让客户享受到快捷的移动支付设备。同时,移动网点应全面配备非接触及接触IC卡读卡器,为客户提供良好的IC卡使用环境,让客户感受到移动支付设备的优势。

3.3.2推进移动金融落地商业应用

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布放快速、使用方便、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商业银行要在建立营业网点的基础上,推广非接触式IC卡,加强与自动售货机、酒店、电影院以及便利店等经营主体的互通。移动金融落地应用的推广,为商业银行移动支付设备的综合应用奠定了基础。而且,移动金融落地商业应用的全面开展,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抢占客户资源,加强与关联商户的合作,还能进一步提升顾客的忠诚度,挖掘客户资源。

4总结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冲击下,商业银行营业网点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要加快网点战略转型,削弱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提升营业网点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商业银行的全面转型。同时,推广并实施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联动战略,提升营业网点服务水平和效率。此外,移动金融落地战略的全面开展,有助于增加商业银行的结算手续费用,提高客户忠诚度,为营业网点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3).

[2]刘俊峰.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应对建议.中国金融电脑,2014(1).

[3]梁尔政.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竞争力提升研究.时代金融,2014(2).

第7篇

有关国民经济论文范文一:经济信息管理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联性

摘要:总之,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注重经济信息的有效管理,并实现各部门、各机构的信息共享和流通,才能真正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各种需求,最终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信息管理;国民经济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剧,对经济信息的利用情况和管理水平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满足各种类型的客户的需求,以在充分利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促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一、经济信息管理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联性

根据经济信息的相关特点和国民经济的建设情况来看,经济信息的使用对象主要有团体用户和个体用户两种,在与经济建设相关联的情况下,必须对经济信息的个体使用者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经济信息的对象进行划分。例如:将职业作为划分标准,经济信息的使用对象主要包括专家、经济学学者等,在充分发挥团体部门各种职能作用的情况下,将国家经济建设作为重要支持,以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刚从恒指,促进经济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最终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经济信息种类比较多、管理手段多种多样,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的情况下,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的选用也需要相对应的类型,才能更好的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上述机构主要可以分为公共信息服务部门、商业性经济信息机构两种,而商业性经济信息机构比较看重盈利,公共信息服务部门主要是在于公众服务,如图书馆、档案馆等。因此,根据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的研究资料可知,在某些情况下,商业性经济信息机构也可以看作是公共信息服务部门。通常情况下,上述两种类型的机构可以比较广泛的搜集和储存各种信息,并通过编目、分类、机读目录和题录等形式来管理经济信息,以满足各行业的发展需求。由此可见,上述两种机构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信息传播媒介,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整理、收集、传递等,从而发挥经济信息在经济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二、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和加强国民经济建设的措施

1.注重全民信息意识的不断增强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民众的经济信息意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实力、文化素质等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注重全面信息意识的不断增强,有效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并真正落实全民信息意识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实现经济信息有限管理。与此同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信息服务行业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新兴媒介的情况下,充分展示出经济信息的重要性,最终帮助民众合理运用各种经济信息,从而达到增强全面经济信息意识的目的。

2.注重法律机制的有效完善

在不断加强经济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注重法律机制的有效完善,是解决信息立法问题的重要保障,以推动经济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真正优化经济信息产业的发展环境。因此,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中,法律机制的不断完善,可以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产业法的情况下,实现全国信息产业机构的统筹规划,并推动法律机制的规范化、统一化发展,从而有效解决信息垄断、信息封锁等方面的问题,以真正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经济信息管理有序化发展。

3.不断推进行政界线集中化管理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各种经济信息的有效分配和共享,是经济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在推动国民经济建设上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民经济建设的真正实现,与经济信息管理有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有效实施各种经济信息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实践过程中,打破行政界线采取集中化管理模式,通过各种机构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才能真正实现各种经济信息的分类和职能划分,最终促进各部门联系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在同一个机构、同一个部门实现经济信息的有效共享,并促进各部门的协调和联系,增强不同机制之间的信任和互动,才能真正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最终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服务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注重经济信息的有效管理,并实现各部门、各机构的信息共享和流通,才能真正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各种需求,最终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加强国民经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福利经济学分析李稻葵;徐欣;江红平;经济研究2012-09-20

2、农民工低工资率与国民福利损失的经济学分析对经典劳动供给理论的拓展聂丹;财经研究2007-10-03

有关国民经济论文范文二:互联网金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摘要:综上,借助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契机,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重点依托互联网技术,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深入释放市场活力、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实现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国民经济

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国民经济的主要影响

(一)衍生出依托互联网的新经济形态

由于互联网自身具备的高效便捷的通信能力和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产生了一批依托互联网庞大的消费群体而形成的全新的经济形态,这一类经济形态被称为互联网经济。狭义的互联网经济主要由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即时通讯、网络游戏四大核心产业构成。其中以电子商务产业中的阿里巴巴集团发展态势最为迅猛,其创立初时资产总规模仅为1亿元人民币,此后依靠电子商务迅速扩张,2014年在美国上市时净资产总额估值已超2300亿美元。

(二)传统产业的营销模式得到了革新

美国著名学者波拉特早在1977年就准确的预见传统产业在遭遇互联网经济所产生的变革,并创造性的将社会产业部门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果不其然,当下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与其他传统产业实现融合和渗透,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间的边界已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也是互联网经济另一个重要特征信息高度渗透性。以汽车电子产业、光学电子产业为例,两大产业充分融合了信息服务和基础制造,实难再以单一的产业结构学说来进行清晰划分。

二、国民经济立足于互联网金融下的发展前景

创新不仅是技术成长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过去,为了提高国家的技术水平,我们采取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当前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没有自主创新为支撑,即使用市场也换不到核心技术,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也难提高。须知,单纯地依靠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和技术移植绝不会成长为一个有强大竞争力的国家。所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共同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一)将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互联网经济带领我国走进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先导、以农业为基础、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为重点的全面产业格局。在此环境下,国民经济发展不仅要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比如,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对信息程度大、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予以政策扶植和资金鼓励,对于产能相对落后的僵尸企业提供兼并和信息化改造指导。加快推进第三代移动通讯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水平上的重要作用,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比如新型工业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带动工业化,运用工业化提升互联网技术水平,推动传统工业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耗费少、环境污染小的道路。

(二)将直线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

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产品的出口能力正逐步被削弱。经济学家认为,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的第三驾马车就是净出口,因此,依托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了提高国内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突破口之一。由此,企业可利用自动化设计和生产系统(CAD、CAM)来提高企业劳动生存率和产品质量;或借助管理信息系统(MIS)来综合分析经营管理水平,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或采取业务处理系统(TPS、EDP)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又或是运用经理信息系统(EIS)向企业所有者及最高层管理者提供全面的企业管理信息,集合多元信息技术合力共同推进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三)将加快市场经济活动释放速度

互联网经济下的社会消费需求被直观的反映到了网络之中,但民间投资和国外投资却仍然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正是市场活力被压抑的结果。可见,政府仍需继续深化行政体制的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比如,逐步试行取消行政审批流程,下放行政审批权力,稳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重点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积极扩大营改增试点,为民间创业和企业发展松绑;放宽存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间融资机构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试点,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进一步加快各自贸区金融自由化改革步伐,深入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国内投资吸引力。

三、结语

综上,借助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契机,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重点依托互联网技术,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深入释放市场活力、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实现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在新的发展阶段和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我们必须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有所思考,不断提高认识,有效应对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

参考文献

第8篇

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大数据的演进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网速的大幅提升,数据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快速获取、处理、分析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从而实现信息再价值化,对大数据的利用将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大数据因其巨大的商业价值正在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变革的新引擎。

近日,专业第三方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研究机构与国内最大媒体服务平台——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正式推出“中国电商大数据网”(100ec.cn/zt/bd/ ),国内覆盖最全的电商领域大数据应用一科技平台。

据(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美国已有20%、30%的网络展示是通过大数据来售卖的,而目前中国还比较少,只有3%到4%,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数据营销市场是大力可为的,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

“中国电商大数据网”频道主要分为研究应用篇、企业应用篇、行业应用篇、会议篇、大数据书籍五个板块,其中涵盖了关于大数据的相关PPT、报告、分析、案例、盘点、实战、信息图、研报、论文等资讯均被收录于“中国电商大数据网”,并开通了主任曹磊对于电商大数据的课程预约通道(100ec.cn/zt/expert_caolei/),其课程名为《大数据时代的思维与典型行业应用案例》,除此之外,还重点监测了阿里巴巴、菜鸟网络、京东、大众点评、百度、腾讯等企业在电商大数据方面的实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