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1 17:09: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本科英语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英语毕业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科院在毕业论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存在几个方面的不协调,主要是在管理、评价、导师和学生四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学校制定的工作条例和制度是不全面、不细致的,执行过程中也不严格、不规范和难以落实。也就是说学校在指导教学方面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教师仅仅凭借自己的感觉教导学生。管理方面主要的问题有三:一是缺少明确的毕业论文管理条例来体现英语的专业特点;二是毕业论文管理机构不健全,成员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三是没有行之有益有效的质量监控程序。
(二)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需要论文评价体系,用以解决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论文答辩和质量要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评价主体是关于学生的学历、职称、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方面学生的答案参差不齐,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也很难确定。评价标准是关于评价论文时的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导致评价者很难用细致科学合理的量化角度评价论文,致使评价者的评价结果还是真正的公平公正,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层次和水平。还有教师出于种种考虑,勉强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过度宽容和迁就,这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和错误暗示,会让学生有不用努力学习,通过抄袭就可以顺利通过的侥幸心理。
(三)导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是大多数学生一生中第一次接触学术研究工作,对每个学生都有重大的意义,使得教师对毕业生关于毕业论文方面的指导尤为重要。但是教师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方面投入的精力少,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毕业论文的教育工作。其次,大多数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学校缺乏专门用于毕业论文指导的经费和师资,主要是学校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学缺少重视,投入极少。最后,指导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观念陈旧乏味,教师难以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创新趣味的理念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过程过度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介绍和讲解,但是缺少对个案的分析或实践的开展,导致很多学生表面上理解和吸收了知识,但是在毕业论文进行研究时,依然不知所措。
(四)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方面的问题很多。第一,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第二,基础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等应具备的掌握的不扎实。第三,缺乏对选题的科学领域的深入了解,没有正解认识和理解题目的要求。第四,学生难以独立高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五,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低,只求能够通过,而且学生没有探索知识的欲望,往往思想陈旧,缺乏创新能力。每部第六,学生的感性认识强,但是缺乏理性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总结。学生在选题时太过盲目,随大流,有的学生摇摆不定,常常更换自己的选题,有的学生太草率,没有经过研究和思考,有的学生选择的题目与自己的专业无关,或者题目太大,给人的感觉是不知所云。
二、撰写英语毕业论文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
加强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严谨性和规范性,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防止抄袭行为的出现,教学生认真做事、诚信做人。
加强指导教师的自身认识,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培养,真正领会英语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教学生撰写论文的同时教他们诚信做人。
(二)加强对毕业论各个环节的指导教育
调整论文撰写辅导的时间和形式。以往是在第七学期开学举行毕业论文讲座,但是论文是在十二月份开始撰写,相隔时间较长,难有实际效果,不过是走过场,内容太多,学生收效甚微。因此,学校作出了调整,把撰写过程分为收集资料、选定题目、撰写报告、规范格式、参考文献和文献综述这六个部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撰写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论文质量。
(三)加强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督
建立一个健全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监控学生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教师论文指导的质量。主要是在论文准备阶段、论文写作过程、论文写作中期和论文评估体系这四个方面的监控管理。
(四)加强外文书籍的资料建设
英语论文离不开参考文献,外文的参考文献对学生的写作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学校应该为学生建立外文图书资源库,加强资料室方面的投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要从思想上重视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加强对学生在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写作技巧,加强有关部门对撰写论文的各环节的监控管理,以及加强外文书籍资料产投入,来保证学生能够写出有深度有新意有质量的英语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盛国强,周永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04):42-45.
步入职业岗位的专业化技术人才是应用性本科院校应当培养出的人才,与一般的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更侧重在实用性方面。在对实用性人才培养上需要各个学科认识到应用性本科院校的教育实质,从而向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社会需求的日益高涨使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被提出,应用性本科教育实际上是就业教育,而目前出现的“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模式就是与应用性本科教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很有的要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分析可知,其重要性可分为两方面,第一,我们训练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特定的职业岗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所强调的就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教育。对于英语学科来说,重要在于要求我们高职大学毕业生毕业后能够熟练的应对以后与英语相关的工作。第二,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在英语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流使学生感受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感觉,逐渐累积知识从而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早日就业,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综合职业竞争力。
二、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性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
大部分应用性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内容都是对高中知识的延续,即多以英语语言知识教学为主,缺乏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语言技能训练。英语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所需能力不适应,这也是我国当前应用性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的一大问题,在应用性本科教育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应当围绕专业技术需求进行教学才是根本。教学内容体系必须以工作项目为导向进行设计,以提高学生职业英语能力为基础,建立起全面化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针对不同专业选用不同的英语教材来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课程内容体系大致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强调学生英语基础交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把握,从而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为出发点,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开设不同的英语课程,如计算机英语、汽修英语、旅游英语和酒店英语等等。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与专业技能水平。
(二)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
现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依旧处于应付考试的为目的的阶段,英语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一般是使用的词汇、语法、翻译教学方法。此外,教师和教学设施短缺、合班授课等导致英语教师难以全方面的兼顾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而个人或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以目前形势来看很难实现。这是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教学方法迫在眉睫。改革英语教学首先可从教学形式的改革入手,强化英语与网络多媒体教学形式相结合,注重课堂内容的拓展,支持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以推进英语教学更全面的实施。此外,高校还可利用网络将教师、企业、学生联系在一起,全方位实现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性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其次,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理念,围绕一个特定的语言交流在教学项目,设计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与学生专业有关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来,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产生成绩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引导学生在课后积极、主动的寻找英语资料,共同完成小型项目,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独立思考、与人交往、应变能力等,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最后,组织丰富的课外英语学习活动,如:模拟商务合同建立合作关系、产品目录、口头自我介绍等等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除了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还应该突出应用。改革重点在两个方面:计算机原理的教学和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以“利用计算机”和“解决问题”这两点为主线展开。当代计算机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可以多角度使用,它可以像汽车一样,通过简单操作来驾驭;也可以像数学原理或公式一样,需要懂得原理才能深度使用。对计算机多层次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首先应该定位于肩负历史和时代使命,不能只将计算机作为低层次工具开展教学。面对“利用计算机”的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该从计算机原理角度组织教学内容,这种定位并非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而是真正将大学计算机回归到大学数学、大学英语同样基础性地位的过程。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进一步展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强大能力,就涉及到如何抽象问题的计算特性,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是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2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2.1课程设置的调整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是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必修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内的课程体系有很大不同,应用型大学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为后续专业课提供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术,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是当前热点问题,同时由于学生进校时的个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学生进校后应进行一次摸查,对确实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其他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分类教学是指在学指导的前提下,基于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不同专业进行的,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素材、教学过程和教学实验等。可以通过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培养计划的缜密分析,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访谈沟通,特别是学生进入大三、大四后对计算机科学的依赖,将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分为社科人文类、理工类、经管教育类、大农类等4类,针对不同类别的专业重点强调某些内容,这是面向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所以分类教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不仅体现在课程讲授,也要体现在实验教学环节中。
2.2理论课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它是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师一定要主动的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的死板与枯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现在都使用多媒体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设计好自己的课件,课件要丰富多彩,同时在内容组织上要合理生动,有吸引力,笔者认为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以讲授和演示为主,而对于文字处理与文档编排、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报告处理与幻灯片制作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应采用渐进式案例教学,每一部分内容设置两个案例,让问题复杂程度从简到难,从基础到综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多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总之,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导向,以培养目标为驱动,以渐进式案例教学为线索,以服务专业应用为目标,在高度浓缩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3实验课教学改革
在理论课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就更为重要。实验应注重对已有知识的验证,突出对未理解未掌握知识的再学习以及对知识体系的探索,通过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应用型本科教学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2.3.1对于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实验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组装一下,最后让学生去设计一个方案———配置一台具体的计算机。
2.3.2文字处理与文档编排、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报告处理与幻灯片制作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则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和掌握理论课所学的内容。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是让学生使用实验平台,每个部分内容都有一定的练习题,这些是必须提交的,学生是必须完成的,同时每次实验都设计了思考题和实验相关知识,配置了综合学习与拓展学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向更深层次拓展。
2.3.3针对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同时配备一些虚拟实验,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做,这些虚拟实验兼顾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训练,考虑到与现行教学内容的关联,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培养基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计算意识,在有限的学时内将计算机科学的本质以及专业知识以有效的手段展示给学生,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技术途径。这部分实验可由学生课后自主完成。
3结语
导师制是书院教育的精髓,其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一直以来都是欧美诸多一流大学培养学生的重要教育形式。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被誉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本科生导师制指在本科教育阶段引入导师制,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在大学四年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和心理疏导,从而促使教学与教育结合、教育与管理挂钩,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本科生导师制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将单纯的教学活动提升到教育的高度,这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导师需对学生实施教学和思想的教导、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引导,并对学生的疑问提供解答。
二、本科生导师介入下的英专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探究
1.模式设计和内容。本科生导师制作p为辅导员和专业课任课教师工作的延伸和拓展,重视师生间的人际互动,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挖掘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本科生四年的大学生涯里,导师通过跟踪式的指导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引导,密切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极大关怀。将本科生导师制融入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让本科生导师兼任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使得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成为本科生导师四年导师生涯中的一个自然终结环节,对提高论文指导成效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在具体的教学模式实施环节里,我们拟通过本科生导师介入式的英专毕业论文指导实践达到如下教学目标:唤醒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元认知意识,激发其论文写作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特长、知识面和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将论文选题和自身职业发展相结合,增强其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步骤、有侧重的教学实践,加深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保障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和提高论文的总体质量;通过个性化指导,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术规范性、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
关键词:纽马克文本功能理论 ;科技英语;信息型文本;呼唤功能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体裁和文本
Genre(体裁)一词源于法语,起先主要是指文学领域的文学类型。genre是“随着时代改变而不同的一组构成性约定和规范,是作者和读者之间形成的未明示的合约。这些规范使得某一文学文本的创作成为可能,尽管作者遵循也可以违背通行的文类约定”[1]。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扩大,体裁发展到用于语言学和翻译学界。语言学中,指按照约定俗成的形式表达的文本。体裁对于翻译来说是重要概念,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分析源语文本的文类属性,并用目标语中相应的文类进行转换。genre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语篇的规约性。
德国翻译学者在论述文本类型的时候,很少使用genre这一术语,而是使用text一词,认为text的内涵和外延要广一些,text汉语中有“篇章”、“文本”、“语篇”、“话语”等不同译名。
二、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将语言功能和翻译结合起来, 文本功能理论中,文本类型为text category。根据 Karl Bühler的语言功能学说,在莱斯的“信息型”、“表达型”和“祈使型”三类文本类型基础之上,将各类文本体裁划分为 “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 informative text) 和 “呼唤型文本”
针对三种不同功能的文本,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这两种翻译方法,用于他的文本分类体系中。语义翻译是一种侧重源语的翻译方法:与直译相比,更注重上下文,尽量保留源语的语法、词法特点,更多考虑原作的美学价值。[2]语义翻译法一般用于表达型文本, 而交际翻译法用于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语义翻译往往容易造成超额翻译(over-translation),目标文本使用的词汇多于源语文本,译文显得不流畅。而交际翻译侧重目标语,不仅强调准确传达原文的语境意义,其内容和形式更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不同于意译,交际翻译注重原作的交际意图。交际翻译侧重效果,译文更加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习惯,容易造成欠额翻译(under-translation)即在目标文本中或增加细节,或进行宽泛化处理。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翻译的文本往往比原文差,因为翻译中有所失,而交际翻译的文本可能比原文更好,因为语义的丢失可以从译文的力量与清晰中得到补偿。[2]
三、科技文本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策略
纽马克根据文本类型提出不同的翻译方法对应用性很强的科技英语文本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传统观点认为,科技文本单纯属于“信息型”文本,就是传达科技信息,语言风格往往定格为机械、保守。但随着科技文本的读者群体扩大,科技文本更趋向于自然、生动,充满激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的方向改变。这一转变离不开文本的呼唤型功能,纽马克指出,很少有文章是只有一种功能的,大部分文章是以一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两种。[3]使我们意识到功能不同的文本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没有固定模式。这为译者了解科技英语具体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提供了依据。
无论科技英语的信息型功能还是呼唤型功能,按照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都应采取交际翻译的策略。正确的翻译方法应该首先明确原文的主题思想,弄清文体风格,以便在译文中尽量体现这种风格,更重要的是弄清原文整体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其连贯通顺,易为读者所接受。广义上科技文体泛指一切论及或谈及科学、技术的书面语和口语,包括:广义上科技文体一般包括:1)科技著述、论文、报告、科技实验报告和方案等;2)各类科技情报和文字资料;3)科技使用手册的结构描述和操作规程;4)有关科技问题的会谈、会议和交谈的用语;5)有关科技的影片和录像等有声资料的解说词等。科技文体的主要特征有:1)语言规范化、程式化;2)内容跨度大、复杂化;3)陈述客观、专业性强。[4]
下面将从词汇、句法对科技语言的特点加以分析。
1.在词汇方面,科技语言有别于日常用语,准确、简洁,并有限定的意义。科技语言强调语言的客观性、准确性和严密性,注重逻辑的连贯和表达的明晰。
科技专业术语是科技文本中必然包含的部分,科技人员大量使用科技专业术语相互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相对其它词汇,科技专业术语在整篇文章中所占的比率较少,却是译者翻译科技文本的关键。这类词会反复出现,具有专业性强、词义精确、含义比较固定的特点。一些科技词汇词义单一、固定为纯科技词汇,如quantum(量子)、pneumonia(肺炎)、polyurethane(聚氨酯)等。这些科技词汇主要来自外来语和某些构词法新造的词,拼写较长、词汇生僻、晦涩。英语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多义词,在不同语境、研究领域具有不同含义,为半专业词汇。这些词既有非专业的普通含义,也有专业含义。如work在物理和力学著作中就可能是“功”,pavement在公路修筑的文章里意思为“铺垫层”而不是“人行道”等。
另外,传统构词法通过合成法、混成法、词缀法、缩略法形成新的科技词汇,合成法如dew-point(露点),混成法如telax=teleprinter+exchange(电传),词缀法如carbon(碳),electro (电)等,缩略法如DC是direct current的首字母组合而成的。这些科技专业词汇词义比较稳定。
2.在句法方面,为体现客观性,科技英语一般采用现在时态、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以及各种复合句,尤其是定语从句。
(1)一般现在时。 因科技英语句子较长、句型变化较少,且结构较为复杂,这是科技翻译需要特别注意的。英语必须通过语法手段明确表明时态,而中文缺乏“时间性”,所以通常借助来强调时间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科技文体因为内容多是一些科学原理和技术知识,多用一般现在时态。
(2)被动语态在科技文体中十分普遍。纽马克的对科技文本提出的交际翻译策略,更多的关注读者理解和接受。在翻译时,汉语表达习惯以“人”为中心,这个中心可以使作者,也可以是读者。翻译时既可以将英语的被动句翻译为形式上主动而意义上被动的汉语句子,也可以翻译为汉语的完全主动句。例如:
a.This product has been inspected before delivery and is in full conformity with our standard.
本产品出厂前经检查,完全符合标准。
b.The exhaust valve is opened at abou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air inlet ports are opened.
排气阀差不多在进气口开启的同时开启。
(3)名词化结构。主要指能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抽象名词。翻译时要适当利用名词转换动词的翻译技巧,不能死译。
例如:The heat loss can be considerably reduced by the use of firebricks round the walls of the furnace.
死译:通过炉壁附近耐火砖的使用,热耗可以被大大地降低。
建议:加热炉炉壁采用耐火砖可以大大降低热耗。
翻译时,将抽象名词use,灵活处理更符合目标语的表达,表达流畅,易于理解。
另外,在句子翻译过程中,衔接和连贯至关重要。科技英语中有些句子按源语译成汉语后, 译文会感觉语义不完整。根据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策略,译文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添枝加叶” ,按照汉语的修辞习惯稍做润色, 从而使译文结构匀称, 语意贯通, 逻辑严谨且毫无累赘之感。
例如: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as warned that the heart death in increasing rapidly in almost every developing nation.
译文:世界卫生组织警告 , 在几乎每一个发展中国家, 因患心脏病而死亡的人数都在迅速增加。 通过加译两处,逻辑关系明了,使原文的内含语义更好的传递给读者,信息更完整。
在处理不同的科技文本翻译时,信息功能文本强调的是“真实性”和语言外部的现实,信息准确真实,语言通俗易懂是译文追求的目标,因而这类文本更多地采用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策略。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本,其核心是“号召读者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译者大多会用“阐释”的方法来处理这类文本,译文中,“作者的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效果和读者的情感呼应,即读者效应,多采用归化翻译方法。
四、结语
事实上,尽管科技语言翻译以信息准确忠实为第一要义,并不意味着译文生搬硬套,语言表达同样要注重得体,注重译文的可读性。随着科技英语与读者的互动加强,一些科技文本不仅要做到客观、准确,也要生动有趣。科技英语中主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是一大变化。以美国《科学》(Science)和英国的《自然》(nature)等国际知名刊物征稿要求中明确尽量采用主动语态写作。统计显示主动语态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于被动语态,人称主语第一、二人称的使用日益普遍。因此,科技工作者应根据科技界语言的变化,在弄清原文语言Y构和原文实质含义基础上,灵活运用交际翻译策略,恰当地表达源语信息。
参考文献:
[1]Abrams,H.M.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Z].Beijing: 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2]Newmark,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顾雪梁,李同良.应用英语翻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伍锋,何庆机.应用文体翻译: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6]王平.科技翻译中的修辞处理[J].中国科技翻译,2011(5):5-9.
[7]范武邱.科技翻译研究近些年相对停滞的原因探析[J].上海翻译,2012.(1):34-38.
作者简介:丁 杰(1980-),女,回族,黑龙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语文学研究。
关键词: 英语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质量监控体系 构建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这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一次综合性的应用,而且是高校本科教学实践的重要一环。目前由于高校的大幅扩招,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这对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人数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了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的质量下滑。因此,规范论文的撰写,对论文的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并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从而形成一套强而有效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各高校目前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在教师和学生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忽视现象,并且没有制度的保障,致使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和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流于形式,这不仅影响了整体的教学管理,而且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一个关键阶段,因此强化毕业实践环节,搞好毕业论文工作对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与毕业生的业务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多数到外资企业、国企、私企做外贸业务或者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深厚的文学功底、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交际能力,所以我们必须非常重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
二、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的建立
1.科学安排毕业论文选题。
第一,选题是高质量地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关键,好的选题是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前提和保证。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工作时,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英语专业分为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学、翻译、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等六大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论文方向及论文题目,然后找相关的教师商量。选题时,要求把一人一题作为学生选题的首要原则;第二,要求选题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毕业论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第三,要求选题能达到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提高综合素质。第四,要求选题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研究价值,具有现实意义和开拓性和创新性,选题由指导老师审定后,由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相关的操作。学生只有对选题有了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专心致志地去收集资料、废寝忘食地刻苦钻研,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自定研究课题,经教师审核并报系(教研室)讨论确定。为此,我们要求指导老师认真做好选题、审题工作。
2.限制教师指导学生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外国语学院毕业论文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挑选工作负责、科研素质高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通过查看了各老师的科研档案,考虑了他们的研究方向、专长与学生的衔接点,然后把他们的研究范围分为了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学等四个大方向,从中挑选了讲师职称以上的优秀教师作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要求讲师最多指导3人,(副)教授最多指导7人。
3.实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制度。
开题环节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在准备开题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以便对整个毕业论文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对所要涉及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对整个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有一个全局的考虑;另外,通过准备开题报告,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贯穿起来,对于缺少的知识点通过自学来弥补,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论文中期检查时,我们不但检查学生是否按工作安排完成了论文的初稿及其修改工作,更以开题论证小组的班底,组成了中期检查小组,检查学生的论文初稿是否达到开题报告和写作提纲所提出的要求,如没有达标,还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以弥补指导老师个人意见之不足。
4.经常开展阶段性检查,做到及时双向反馈。
在毕业论文工作中,经常开展阶段性检查是了解、掌握毕业论文工作状态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工作前期,着重检查工作计划制定、课题安排、选题审查、指导老师到岗情况、任务书填写等工作的落实和进展情况;中期重点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毕业论文工作进展、学生与指导老师的见面次数、教师指导情况及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后期检查主要是根据毕业论文的要求,检查学生课题任务及论文撰写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论文进行成果验收及评价,检查答辩资格审查和答辩组织情况等。各个阶段的检查均有书面的检查记录。在院(系)一级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及时地向学校教管理部门报告、反馈;教学管理部门在阶段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做到了及时地与院系进行沟通、反馈。双向反馈机制的建立,保证了反馈渠道的信息畅通,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
5.坚持三稿修改制。
我们要求学生必须三易其稿才能定稿,教师的修改任务特别繁重,尤其体现在对初稿的审核和修改上,在确定学生论文的框架之后,我们要求指导老师对所指导学生的论文初稿进行通篇审核,提出全面客观的修改意见,并给出一些非常具体的修改实例。因为学生是用英文撰写论文,学生们在定义概念、提出论点、展开论述时有许多表达不清楚、不准确的地方,老师在进行初稿审查和修改时都必须尽可能地给他们指出并作修改。
6.坚持论文答辩制度,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必须尽可能客观、公平、公正,客观、公平、公正的成绩不但是对本届已做毕业论文的学生的劳动成果的一个肯定,更是鼓励下届学生认真、诚实地去完成毕业论文的一个巨大动力。我们采用了指导老师的成绩与评语在答辩之前就与学生见面,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又提醒了他们论文中还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他们在论文答辩中有较好的表现,也有利于论文的进一步完善。
三、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的应用
1.事前监控的作用。
对毕业论文实施事前监控可以查看学生理论课及实践环节的成绩是否达到要求,严把“入口关”,达不到要求的不准进入。在职称、科研、实践经验、工作量、历史评价等方面考查指导教师的资格以安排适宜的工作量,同时也作为学生选择教师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选题方面通过对历届毕业设计(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检索,避免同题、低水平重复题目的出现,有效遏制抄袭的不良风气,节省学生收集资料的时间,激励他们开展创新研究。开题时促使学生尽快熟悉课题,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对选题不当者进行调整。
2.事中监控的作用。
事中监控是指对毕业(论文)正式实施的情况进行监控,属于过程性监控,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重点。包括毕业生态度监控及指导老师态度监控,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来对指导老师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控。毕业(论文)进展监控分别在毕业(论文)实施过程的前期、中期、后期对毕业(论文)进行监控,看是否按照既定的进度实施。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性监控: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熟悉和了解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要求,并提供各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样本。毕业(论文)答辩前监控: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对全校5%―10%的毕业(论文)进行盲评,由校内外专家按照评分标准进行严格评审,不合格的不准参加答辩,必须在修改或重做后方可申请答辩。毕业(论文)答辩过程监控:由教务处统一安排,督导组、学院答辩委员会成员等到各答辩现场进行检查和指导,发现违规行为及时采取措施。
3.事后监控的作用。
事后监控是指对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环节结束后的情况进行监控,属于评价性监控,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合格监控和毕业设计(论文)优秀评比。对较差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认真评审,不合格的退回重做,作延迟毕业处理。
总之,继续开展毕业设计全程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和质量保证体系,使学校的毕业设计质量再上新的台阶,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冀满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白忠喜,朱小芳等.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全的举措[J].中国大学教育,2005,(8).
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60-02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必要环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张纪英,2006)。本文以新疆塔里木大学为例,对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新疆塔里木大学英语专业四年级民汉族学生共134人,其中民族学生70人,汉族学生64人为调查对象。同时选取10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进行访谈。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法:对随机抽取的50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分析,其中民汉学生各25名。分析的内容涉及论文写作结构;写作技巧;文献资料的编写与引用等。除此之外,为了把握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动态,本研究搜集并整理168篇论文题目。
2.问卷调查法:问卷涉及四部分内容,包括有关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要求和课程安排;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过程;有关学生对其毕业论文写作的反馈与评价。问卷发放134份,收回130份,回收率为97%。
3.访谈法: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所在学校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有无具体规定;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否符合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与规定;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这些的问题的建议等,并对整个访谈整个过程进行笔录。
三、结果与分析
1.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现状。①毕业论文结构松散且不完整,通过对所搜集的50名学生的论文分析发现:尽管所收集到的论文都包含开头、主体与结尾,但论文的结构仍显松散且不完整。首先,就论文结构的完整性而言。塔里木大学英语专业大多数毕业生的论文缺少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的陈述,除前言和结论之外,大多数论文仅有两部分内容,其中民族学生毕业论文所占比例为98%,汉族学生毕业论文占80%以上。其次,论文结构显松散。在对50名毕业生论文的分析中发现,有18名汉族学生、22名民族学生,即分别为72%的汉族毕业生的论文和88%的民族毕业生的论文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与具有说服力的观点。②论文选题分布不均衡,本研究搜集并整理塔里木大学两届毕业生168篇论文题目,研究发现:尽管英语专业学生有以上五个研究领域可供选择,但学生的选题较为集中,选题分布在每一个研究领域显得很不均衡。比如民族学生论文选题较多集中在语言和应用研究方面,分别占比例为33.7%和45.7%。其次分别是翻译、国际与文学研究,其中文学领域的选题最少,仅占2.2%;汉族学生论文选题多集中于应用研究,占44.7%。其次是国际与文学研究领域,分别18.4%与18.4%,比例相当。最后是语言与翻译研究,尤其是翻译研究最少,仅占5.2%。③写作文体不正式,首先,民汉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口语化措辞、表达以及省略形式的使用比较普遍。例如:“Discourse analysis has a lot of methods.”。而且,通过对50名民汉民汉毕业生论文的分析发现,主观性表述与非正式表达较为普遍,例如,“The author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data from 40 English major students...”,“下面我把文章的写作思路简单陈述一下.....”等。除此之外,论文中出现歧视色彩的语言,尤其是性别歧视。例如,“As a student learns to read more critically,he usually...”,④忽视写作方法和技巧,研究发现,三分之一的学生不遵循大小写规范。如“Brief analysis on Gatsby’s idealism in The Great Gatsby”,“The Functions of brand names”等。其次是斜体的使用。研究发现,汉族学生经常在斜体使用上犯错误,比如一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直接引用原著的某些内容时不使其斜体。而且,在提到书名、期刊名、剧本名等,汉族学生不会对其斜体或下划线,一些学生甚或直接用书名号代替,比如“in the drama《Hamlet》”。与此同时,论文中存在诸多语法和拼写错误,比如汉族学生经常会把“born”写成“borne”,“knowledgeable”写成“knowledgable”,“由于缺少真时的语言环境”等。语法错误的例子更不计其数,如“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the table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s Japan,to realized the difference of diet concept,diet culture,and from this to discover...”;“本文主要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听力现状,调查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旨在帮助这些学生消除听力障碍,提高听力水平”等。⑤文献资料的编写与引用不正确,毕业论文在引用和编写文献资料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一些学生在列举附加的参考文献很随意。按照论文写作规定,“如果参考文献中包括英语与汉语两种,则应将英文作者和中文作者分开排列。一般将英文作者(也可将中文作者)排在前面,并按其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中文作者按姓氏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张纪英,2006)。其二,参考文献中出现拼写错误,比如作者姓名、期刊或书籍的名称。譬如Scollon,R&L.Philip.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as the Confluence of Discourse and Techology[M]. 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2004.其三,一些学生文内引用文献时不标注出处。其四,还有一些学生在参考文献编写时不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常出现中文输入法状态的“,”与“。”等。
2.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影响因素。①论文写作指导与监督不力,据调查,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把论文写作范式、结构与选题作为指导的重点,在论文的语言、具体的论文范文的讲解与文献资料的编写方面给予的关注较少。同时,据了解,大多数学生把希望寄托于指导老师,然而由于指导老师数量有限,教学任务繁重,因此对论文写作进行系统的指导与监督无法得到保证。②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有限,网络、图书馆与数据库成为民汉学生论文写作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中占民族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34%、28%与25%;占汉族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34.4%、26.8%与24.1%。除此之外,民汉学生中分别有1.5%的民族学生与2.6%的汉族学生自己购买可供参考书籍。少量学生选择向指导老师与同学借阅资料,其中民族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3%与2.5%;汉族学生占比例分别为1.6%与1.6%。③学生英语水平有限、且写作态度消极,据调查,约33.3%的民汉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对检测四年大学学习质量有重要作用,51.6%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是反映其专业学习整体水平的重要方式。12.9%的学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很有必要,2.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撰写毕业论文。整体而言,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约六分之一,即17.7%的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持有消极态度。④写作策略运用不恰当,据调查,民族学生中31.4%的学生是认真且独立撰写并完成论文写作;48.5%的学生借用网络或数据库的相关内容并进行相应的改述;2%的学生选择网上复制相关内容并粘贴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毕业论文;汉族学生中56.2%的学生通过翻译、总结等方式改述相关文献资料撰写论文;40.6%的学生认真且独立撰写并完成论文写作;3%的学生从网上复制并粘贴形成毕业论文;其中民汉学生中均无找人。⑤论文写作投入精力不够、文字编辑能力不够熟练,毕业论文写作一般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学期,这也正是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准备研究生考试的阶段。调查显示,民汉学生中分别有约48.6%的学生与50%的学生把毕业论文写不好归结于时间和精力不足。除此之外,据调查,31.5&的学生认为他们不熟悉文字处理软件,从而给他们在论文的编辑的上带来了很多困难,诸如论文分页、目录编辑、全角输入和半角输入转化不熟练导致的标点符号错误等。
通过分析民汉学生的毕业论文发现,民汉学生毕业论文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这个意义重大的教学环节却并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没能朝着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目标迈进,相反却是步履蹒跚,现状堪忧,毕业论文整体质量在走下坡路。因此,提高我校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师范英语本科生 专业素质 社会需求
1.引言
师范英语本科生是未来的英语教师,也有文献称之为“职前教师”(pre-service teacher),师范院校的外语院系承担着培养未来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随着中学英语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师范英语本科生的专业素质和培养方式逐渐受到英语学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师范英语院系应该严肃审视和改进师范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师范院系的英语教育应该如何实施,师范英语本科生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2.新形势下师范英语本科生专业素质的内涵
师范英语本科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这一问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答案,其专业素质要求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断提高。在我国传统英语教学阶段(1978-1990),英语作为主要课程在中学阶段普遍开设,中学英语教师的需求量很大,而对其专业素质要求相应降低,只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语音、语法和英语词汇量。这一阶段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基本定格为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对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没有明确要求,因为当时的社会仅需要具有一定读写能力的英语人才。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21世纪,社会要求英语毕业生是既懂语言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师范英语教育是英语和教育的复合型专业,在师范英语本科生成为正式英语教师之前,他们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涉及英语语言和教育两个大的方面。
师范英语本科生专业素质是指师范英语本科生为以后从事英语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各种专业能力的总称。田式国(2000)认为,外语教师应具备政治思想和人格心理素质、现代教育理论和外语教育学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学科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学习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六个方面[1]。张正东、李少伶(2003)提出,在职英语教师的发展包括英语教学信念、教育专业精神、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和教育技能四个方面的发展[2]。笔者认为,师范英语本科生是未来的英语教师,其英语专业素质必须涵盖以下三个方面,并有所侧重。
2.1英语教学理念和师德。
英语教学理念即对英语教育教学所持有的观念,包括对英语学习者特征和学习性质的观念、英语教学特点和英语学科价值的观念等。英语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和制约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师德即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人格楷模。教师必须拥有健康的个性心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这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成长。教学理念和师德属于意识层面的内容,可以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熏陶而形成。师范英语本科生通过四年的师范教育,应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形成热爱教育,关爱学生,成为学生表率的思想情怀。
2.2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知识,包括从事英语教学所需要的百科知识,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英语语言理论和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等知识;与英语教学相关的语言技能,是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首先,师范英语本科生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时政、历史地理、文化习俗、科普等有所了解。其次,要具有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如正确的语音、语法知识和跨文化知识,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理论知识如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用学和语言习得理论,把握对英语教学产生主要影响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基本原理、英语教学流派和方法,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风格。再次,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技能,包括英语和汉语基本技能。良好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可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语言输入,有利于创设语言使用的情境。良好的汉语功底和表达能力有助于中西文化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目的语言。师范英语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在英语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2.3英语教育技能。
包括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材处理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协调师生关系的能力,以及改进课堂教学的反思和行动研究能力。在知识海量增加、信息传递快速的当今时代,具有鉴别、筛选和整合利用网络英语课程资源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师范英语本科生来说,由于真实课堂实践的不足,英语教育技能方面可能相对薄弱,但通过课堂学习、见习和实习等环节的训练,应该具备初步的教育技能。
3.师范英语本科生专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1师范英语本科生的培养缺乏具体明确的目标。
师范英语专业是英语专业的一个方向。长期以来,师范英语教育和英语类其他专业方向共同接受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指导。《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3]这是一个英语专业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规范所有英语专业的设置无疑是科学的。但是,各校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办学实际,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以体现自己的专业特色[4]。
3.2现有课程设置存在弊端。
由于种种原因,课程设置中存在语言技能课程分得过细、师范教育课程通才化设置、教学实践有待加强等问题,
3.2.1师范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分得过细
在语言技能课程设置方面,低年级除了开设专门的语音、语法课之外,英语听说读写还分成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四门课程,其中听力、口语、阅读持续四个学期的教学。有的学校还同时或先后开设英语视听说课。笔者认为,这样将听说读写人为分割,不符合语言使用的实际。
在课堂活动或现实生活中,一个任务的完成需要多种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5]22。同样,有人说话就有人听,除非自言自语,听和说多半相辅相成,这就要求语言教学也必须遵循这一事实。布罗斯纳等人(Brosnan et al)指出,成人(学习者)要能看出他们在课堂上所做的和课外需要做的之间的直接联系[5]58。其意即,课堂语言教学要和课堂外的语言使用相关联。任何一门语言都是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如果课堂教学和课外运用脱节,势必影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王初明(2006)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单独听的情况是不多的,要么视听,要么听说,要么视听说同时进行。听总是发生在一定的语境里,如此方能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6]事实上,英语听力教学都是在语音室进行的,学生戴着耳机输入的都是纯音频信息,听完后完成听力理解题。“对着不会提供反馈的机器,听者不得不依靠大脑中的内部语境帮助理解,若相关的外语语境知识欠缺,不仅听懂困难,而且容易感到厌倦疲劳,致使学习兴趣下降”[6]。这样的听力训练不但交际语境缺失,而且训练方式和客观实际的语言使用相差甚远。
关于写的问题,除了书信、邀请等之类的应用文写作,大多数情况下,听、读和写也是相互联系的。人们往往在听到或阅读到某一现象、内容之后,有感而发,产生写作的冲动,或针砭时弊,或抒发心中的感受,抑或文学批评,等等。如果在学生阅读语篇信息、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结合阅读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学生会觉得有内容可写,写作兴趣会得到激发。
3.2.2师范英语教育课程通才化设置
根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师范英语方向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时间内,要求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英语阅读、综合英语、听力、语音、口语、语法、写作、翻译等;英语专业必选课,包括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高级英语、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英美报刊阅读、教学法、第二外语等;专业选修课,包括英语词汇学、英语修辞学、高级翻译(笔译和口译)、高级听力、文学批评赏析、文学导论、英美文学名篇赏析等。有的院系师范英语教育增加了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等必选课及青少年心理学、英语教材设计与分析、英语测试等选修课[7]。大多数师范院系只开设英语教学法和教育学基础课程,另加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由此可以看出,师范生不但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还要学习师范英语教育课程。这对于那些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不但增加了课业负担,而且所开设的师范教育课程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3.3教学实践有待加强。
教育实践包括讲课练习、见习和实习等环节。由于教育类课程所占的比例偏少,教学法课程的课时不足,学生在大学课堂登台练习的机会相对较少。
见习和实习是学生体验真实课堂的很好机会,学生能够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加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了解,同时实习经历也会影响学生对是否从事教师工作的选择。有的高校由于师范生人数多,教学实习基地不足,只能联系一些教学条件差、学生基础和师资力量都很薄弱的中小学校,安排学生去实习。由于“中学指导教师自身不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难以帮助实习生巩固理论学习的成效。而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其大学指导教师的关注,导致学生得出‘学的跟用的不一样’的判断”[7]。不愉快的实习经历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学工作的厌恶和恐惧,形成对教师职业的消极心理。
4.关于培养师范英语本科生专业素质的建议
4.1制定师范英语教育培养目标。
师范英语教育培养的是英语+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显然,师范英语专业应该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因为缺乏本方向的教学大纲,师范英语教育就没有明确的定位,游离于英语语言文学和英语教育之间,“限于课时及师生的传统观念,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边缘化”[8]。而培养通用人才仍然是师范院校的主要目标[9]。因此,师范英语教育的地位难以彰显,师范英语教育的特色不够突出。同时,师范英语类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也不同程度地被削弱。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学得不精通。”
师范英语教育是师范院校的特色,要旗帜鲜明地突出师范英语教育的特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英语教育人才,师范院校必须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评价等方面制定具体、可测量的标准。
4.2改革已有语言技能课程设置,增加内容教学。
Anderson and Lynch(1988,参见Nunan 1989)[5]23-27将听力理解区分为交互性的听和非交互性的听。交互性的听指听者有机会和说话者进行交互,非交互性的听指单向的信息传递,听广播或演讲等。对于交互性的听,最好和口语包括对话与独白相结合。Brown and Yule(1983,参见Nunan 1989)[5]23-27指出,正常人都具有口语交际能力,但是独白的能力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在教学中,训练简单的日常会话能力是不够的,还要训练学生就某一现象或事物用一段长而连贯的独白发表自己的观点。
听和读属于语言输入,而说和写属于语言输出。根据输入和输出假设,输入是基础和前提,输出是目的。只有输入没有输出,输入的语言信息就难以内化,学生学到的将是一堆僵死的知识;仅有输出没有输入,输出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做到输入和输出有机结合,才会达到理想的语言学习效果。
由此,对于语言技能类课程,不妨将听力和口语合并,开设英语(视)听说;将阅读和写作合并,开设英语读写,在阅读材料中增加经典文学名著选段、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及学术等内容的教学;单独开设语音和语法课,并增加课时,而且要加强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保证每一个师范生都过好语音和语法关。
4.3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前面提到的教育教学课程的边缘化,源于学校、教师、学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使得实践环节的教学难以取得实效。加上相当一部分师范英语专业学生不打算从事教师职业,英语教学课程成了这部分学生的负担和包袱,课堂上“甲课做乙事”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认为,让所有学生都上英语教育类课程,统一参加英语教育实习,但其中又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这是对英语教育资源的浪费。管理者应该采取区别措施(如只有明确了毕业后要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才选择上英语教学课程,否则,他可以选择其他课程),保证那些立志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能有充分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在此基础上,再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首先,应该增加英语教学课程的课时,这样才有时间给大多数学生课堂教学练习的机会。其次,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到教学基础好的学校见习和实习。教学条件和基础好的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对先进,可以为实习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他们强化在课堂所学到的先进理论知识。最后,大学指导教师要尽量多地和实习学生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时间允许的话,多去实习学校,实地指导。
参考文献:
[1]田式国.外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山东教育,2000,(21).
[2]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师的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3]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吴亚欣.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5]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Beijing:The People’ Education Press,2000.
[6]王初明.从补缺假说看外语听说读写[J].外语学刊,2006(1).
[7]康艳,程晓堂.从新手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看师范毕业生的专业发展[J].山东外语教学,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