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1 17:09: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国教育现状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

第1篇

参考文献:

[1]杨明珠.幼小衔接阶段父母的教育策略[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陈英利.浅谈幼儿园的幼小衔接问题[J].读写算,2014(6):56.编辑孙玲娟

[3]焦胜会.浅谈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都市家教月刊,2014(2):218.

[4]王尚文.论语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124.

[5]陈怡妹.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6,02:130.

[6]孙丽娜.浅谈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6:29-30.

[7]李欣.探析幼小衔接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4,13:212.

[8]毛芬芬.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学苑教育,2016(4).

[9]陈莉.幼小衔接联动机制的构建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6(Z1)

[10]于丽群.幼小衔接现状的思考及有效途径的探究[J].教育革新,2012(1).

[11]杨.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J].教育学文摘,2013(1).

参考文献:

[1]王妮妮.幼小衔接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12:147-148

[2]王燕.幼小衔接教育研究[J].中国知网.2015(05)

[3]潘珍如.对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0(08)

[4]王佳婧.小学一年级语文教育幼小衔接问题调查与教育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3.

[5]谢桦.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对策——基于厦门市湖里区幼小銜接现状开展的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6]董小清.语文教学幼小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平顶山市W区的Y幼儿园和L小学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5.

[7]郝卫江.关于幼小衔接你的理解正确吗?[N].中国妇女报.2016-05-26(B02)

第2篇

一、教育装备人才现状与需求

2012年3月,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为了准备《中国教育装备行业蓝皮书(2012版)》的编撰而进行数据收集工作,从而向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的各个省市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的部分问题是用于了解各省市一级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现状的。据不完全统计,在职称方面,各省市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平均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总人数的22.30%,中级职称人员占35.81%,初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占41.89%。在学历方面,平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占6.01%,本科学历人员占49.73%,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占44.26%。从职称结构上看,感觉还是基本合理的,但是如果从学历结构上看,就显得学历层次过低了。进一步还了解到,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工作经历也显得与教育装备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所学专业较为复杂,其中管理学与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人员所占比例稍微多一些;在工作经历方面,从事过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占有一定比例但数量不多。在全部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教育装备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的如凤毛麟角。一方面是教育装备事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是教育装备人才缺乏的现状,教育装备人才培养问题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

目前,教育装备的人才需求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研发方面的人才;(2)管理方面的人才;(3)理论方面的人才。教育装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教育,所以这3个方面的人才首先应该在教育教学上具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不懂教育教学是不具备成为教育装备人才基本条件的。若从学历层次考虑,一般地讲,研发方面的人才应该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管理方面的人才应该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而理论方面人才应该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

能够培养教育装备人才的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十分全面而且复杂;除了要懂得教育教学以外,他们应该懂得装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制造,尤其应该具有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设计制造经历,即应具有理科与工科的知识背景。同时,他们还要具备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化管理(如项目管理、运筹学等)的理论与方法。另外,还要对一些交叉学科的知识有所掌握,如教育传播学、人机工程学、教育技术学等。当然,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应该在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具有研究造诣。之所以要对教育装备人才提出这样高的要求,是由教育装备的本质决定的,因为教育装备的作用对象是宇宙间最为复杂的人的头脑、人的心智(详见《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2012年11期《教育装备的作用对象以及主客体关系》一文)。

二、教育装备学科建设历史与经验

2002年7月,首都师范大学开始建立教育技术系,并于当年9月份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入学,专业为教育技术学,共计1个班31名学生。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年初,北京市各高校开始申报新专业,教育技术系也开始考虑建设新专业问题。2002年年底,教育技术系聘请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为新建专业进行策划。在祝智庭教授的建议下,教育技术系决定申报两个新专业:教育装备技术专业和教育软件工程专业。其中教育装备技术的名称为祝智庭教授所起,并提议逐步建立教育装备学学科体系。2003年9月份教育技术系招收2003级本科生78名,教育装备技术专业和教育软件工程专业各一个班,每班学生39名。自此,全国第一个教育装备本科学科(3级学科)正式建立起来,专业定位为教育装备设计、开发、生产管理人才培养方面。

教育装备技术本科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为:“面向21世纪,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在教育技术领域从事教育教学装备的设计、开发、管理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其中包括各种教育设备开发公司、各种教学仪器公司、各大专院校条装处、政府机关设备管理部门。”确定的培养规格为:“(1)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和职业道德。(2)系统掌握教育装备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掌握计算机、电子电气、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具有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能从事与职业有关的科研工作。(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4)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在课程设置方面,为了体现知识的教育性与交叉性,同时还开设了教育学基础、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设计、实验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于2002年开始申报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003年获国家学位办批准,9月份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共分为3个研究方向:教育装备研究方向、智能教学系统研究方向、远程教育研究方向。2003年招收研究生总数22人,其中教育装备研究方向研究生共有6名,该方向研究生专业定位为教育装备管理人才培养方面。除了上述学术学位研究生以外,2003年由首都师范大学统一招收的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共计30人,他们的课程设置中有相当部分内容属于教育装备学。

研究生学段的教育不同于本科生,他们不是以完成规定课程为主,而是在学习期间主要学会问题研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中需要训练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2003年秋季入学的教育装备方向研究生,在2004年7月的“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和该方向教师一起有12人分获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如图1所示)。其中,研究生的《教育装备管理浅析》一文荣获一等奖,《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体制初探》和《电力线通信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获得二等奖,《教育装备的发展特点分析》和《教育装备技术再认识》获得三等奖。

图1 教育装备方向师生获奖证书

三、教育装备理论发展历史与趋势

2003年到2009年期间是教育装备学科建立、建设、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内教育装备理论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到2009年则达到了该时期发展的顶峰。其特点是人们开始注重方法论的研究,大量属于教育装备管理方法的文章和著作涌现出来,主要表现在评价方法、测量方法、预测技术等方面。除此之外,这个时期还有很多专题会议出现,期刊文章水平也大幅提升。

国内外主要期刊上发表的教育装备相关文章在这段时期(2003年至2009年)内的总数已经达到2万多篇。从2003年全年正式发表1173篇发展到2009年全年正式发表7637篇,提高了近6倍,图2反映了这个时期教育装备期刊论文年发表量的趋势情况。除了数量以外,论文质量也大幅提升,相关文章开始在国内外一些重要刊物上发表,其中各种重要索引期刊文章的发表数量见表1。

表2开列了从2003年至2009年教育装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情况。从论文题目上可以看出,这段时期内教育装备理论研究关注的重点是科学管理与政府采购问题。

四、教育装备学科发展建议与预测

从2003年全国第一个教育装备专业建立起,至今教育装备的理论发展已经历了11个年头,在认识论、方法论、道德论、历史观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发展方向与模式还存在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教育装备技术本科专业已于2008年开始停止招生,该专业停办;但是硕士研究生层次的该专业仍然保留。通过对上述专业创办和经营经历总结,为我国高校教育装备学科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由于教育装备人才知识结构的全面性与复杂性,在本科生阶段开办教育装备专业是不合适的,建议从研究生阶段再开设本专业。

(2)教育装备硕士研究生专业招收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理工科背景,这对今后理解教育装备的工作原理和研发过程都是十分有利的。研究生阶段以学习科学管理理论为主,特别是在管理科学方法上的研究应加以重视。建议由师范院校开设该研究生专业,并为在读研究生提供教育教学实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具有教学经历,懂得教学。

(3)如果能够进一步开设教育装备博士研究生专业,则该专业应该重点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所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应该具有理工科的本科背景,管理学的硕士背景,这对于成为真正的教育装备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3-0008-01

2016年学会工作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强化“提高教育质量”、“立德树人”为重点,在上级学会领导下,秉承“学术立会,服务为本”的办会宗旨,坚持“务实、高效、规范、服务”的作风,为教育大局服务,为广大会员服务。2016工作计划如下:

一、专题学术研究

1.启动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项课题研究,加强专项课题申报、立项、结题及成果推广等过程管理;

2.召开第八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3.与首都体育学院联合召开第12届亚洲幼儿体育科学大会;

4.举办第四届休闲体育北京论坛。

二、承办委托项目

5.组织修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调研;

6.制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7.组织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论文申报、评审,召开论文报告会;

8.组织中小学健康教育课教案评选活动。

三、研讨培训活动

9.召开体育教研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工作研讨会;

10.举办教育部命名“第一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校长论坛;

11.召开中小学特级体育教师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研讨会;

12.举办中小学学校卫生保健所所长培训班;

13.召开十城市“大数据下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发展研讨会”;

14.举办十四城市中小学室内体育课教学评比展示活动;

18.召开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中小学体育教师研讨会;

19.举办高等院校硕士生导师培训班;

20.召开《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学科建设研讨会;

21.召开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

22.召开休闲体育教学资源与教学规范研讨会;

23.召开霍英东体育思想研讨会;

24.举办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科研研修班;

25.举办普通高校体育部主任业务管理规范培训班;

26.举办民族民间优质体育课教学评选观摩展示活动;

27.召开游泳特色课程开展及器材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研讨会;

28.召开学校体育卫生器材装备展示研讨会;

29.举办学校体育场馆设计、开发及运营培训班。

四、推进合作项目

30.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合作,组织武术课教学标准研讨;

31.与中国学生营养健康促进会等联合办中小学健康教育知识网络竞赛;

32.组织编写“肯德基校园班级三人篮球赛”教师读本;

33.开展“肯德基校园班级三人篮球赛”地区联赛和全国总决赛;

35.与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大课堂;

36.组织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校园健身跑步活动。

五、加强内部建设

37.发展会员,服务会员,提高对会员的管理服务水平;

38.加强内部建设,完善工作机构,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印发学会通讯;

第4篇

关键词:教师均衡流动;研究状况;实际状况;对策

一、教师均衡流动的概念和意义

1.教师均衡流动的概念

教师均衡流动是借鉴国外经验的本土化产物,为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满足教师个体发展需要,促进教育公平,由政府、教育部门或学校举办的教师合理化流动活动。首先,它是由政府、教育部门或学校举办,教师为执行主体;其次,它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和满足教师个体发展需求为目标,再次,相对稳定的时期有利于教师均衡流动活动的发展进行。

2.教师均衡流动的意义

2.1教师均衡流动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

教师流动是教师个体追求工作效率最优化,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性决策。有学者认为:人最大限度的潜能发挥,需其工作岗位与自身志向、兴趣符合度高的条件方能人尽其才。

2.2教师均衡流动是优化师资结构的重要手段

教师流动是学校师资队伍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一方面可以使学校有选择地挑选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一方面可以加快教师间的竞争机制,使教师自身在优胜劣汰中积极主动学习,组建合理优化的教师队伍。

2.3教师均衡流动是增强学校活力的重要保障

学校是开放、包容、积极的,而不是一个孤立、静止、封闭的地方。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均衡的教师流动状态,使得学校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功能和活力得到及时的补给。

二、我国教师均衡流动意向的研究状况

1.论文类

随着教育均衡理念的深入,师资均衡是制约教育公平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利用中国知网(CNKI),以“教师流动”、“教师流失”、“教师交流”为题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文献检索。情况统计如下:

从上表看出,关于教师合理流动的期刊类论文和学位论文曾上升趋势,人们对教师合理流动问题的关注度逐步提高。

2.著作类

2005年至2010年,教师均衡流动进入教育研究者的视野中。我国第一本以“教师流动”为题名的学术专著是彭小虎编著的《社会变迁与教师流动》。

除专著外,部分教育类著作直接或间接地论述了教师合理化流动。如孙远航、郭文哿主编著的《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编著的《区域教育探索》(第五辑)和李、秦元芳编著的《教育管理学》等。

3.教师均衡流动的理论基础

经文献整理,关于教师流动的理论基础多是借用其他领域理论,如社会学的“社会流动理论”;经济学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中,苏文静认为“人才的流动是人力资源调整与配置的过程,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环节;心理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彭礼等认为:“从需要出发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是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

三、我国教师均衡流动意向的实际状况

要保证各地的教师质量合格同时数量足够,了解教师流动现状是趋向均衡的前提条件。本文在综合参考已有调查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认为我国教师流动在流动趋势、主体、渠道等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1.流动的趋势

我国教育的师资配置方面,出现了“单向上位流动”现象,目前教师流动呈整体上升趋势,但流动比例仍相对较低且盲目无序、单一失衡。

2.流动的主体

蔡明兰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地域群体、年龄群体、性别群体、职称群体教师对推行“定期流动制”持不同意愿与态度;祝平分析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调出数量和比例上高居首位;城市流动教师多为初中和小学教师,高中教师流动相对较低。”

3.流动的渠道

教师内部流动形式主要有工作调动、支教等,一般表现为教师合理流动;教师外部流动则不然,通过考公务员或转业等方式离开教师岗位,打扰到正常教学秩序,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四、促进教师均衡流动的基本对策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流动问题发展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构建一个规范有效、有序、均衡流动的良好机制。

研究者普遍认为,当前我国教师流动失衡无序的态势,这背后既有历史性原因,也有制度性原因,前者需要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逐步加以解决,而后者主要是靠政府在公共政策制订及制度安排上来改善;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只有内外部力量即学校、政府、社会及教师本人共同施力形成合力,才能解决问题。

学校树立人本主义管理理念,切实减轻教师压力和负担,提高教师生活水准;政府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社会应树立人性的教师观,关心教师的真实生活,宽容对待教师职业;教师自身也应积极主动提高自身觉悟,真心实意为中国教育事业作贡献。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才能真正让中国教育更好,才能促使教师的均衡流动。

参考文献:

[1] 陈美娇.浅谈我国教师均衡流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才智(中旬),2012(5):336.

[2] 张天雪,邓旭.《教师流动问题研究的文本检视》[J].《集美大学学报》2011.4(12):13-16.

[3] 陈阳.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制度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第5篇

农村幼儿教育转岗教师国培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而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更是制约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2011年10月5日,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沧州师范学院承担了河北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力求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一、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

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专职教师数量较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低。按照幼儿园每个班“两教一保”的配备标准,教职工与幼儿应达到1︰7的比例,我市应配备幼儿教师26901名,而教师实际配备数量为12236名,缺编14000多人,在实际配备的教师中只有7458名为在编人员,剩余的4778名教师都是外聘人员。

为使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我们深入农村,走进幼儿园,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以及实地查看等形式,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年龄结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其情况如下:

第一,年龄老化。从调查中发现,20岁以下的为“0”;20~30岁的占17.2%,30~40岁占44.8%,40岁以上的占37.9%。其中,有的幼儿园教师全部都在40岁以上。

第二,教师待遇低造成师资匮乏。以某乡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园包括一名园长在内共10名教师,170多名幼儿,平均一名老师教20~30个孩子。

第三,教学内容单一。调查中了解到,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形同虚设,平时就是“唱个儿歌、跳个舞、认认字、算算数”。

第四,科研水平低。大部分的老师没有“搞课题”“写论文”的习惯,觉得没有能力、没有时间,更是没有资格,一位老师说道:“因为我们是代课的,没有资格评职称,也就不再写论文”,没有形成搞科研的风气。

第五,保育知识缺乏。我们调查了8所幼儿园,每个班都没有专职的幼儿保育员,都存在着“重教轻保”,缺乏科学的保育观念。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调整、修改了培训教学方案,做好针对性培训。

二、“国培”的任务及内容设计

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要具有针对性,逐步完善培训体系,加大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刘明远在2011年10月28日《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培训内容可侧重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展望”“学前儿童的学习与评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环境与资源”等若干课程模块;也可分专题、分阶段进行,如“怎样有效设计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与学前教育未来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发展”等,并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剖析、现场考察、交流研讨等方式,具体组织实施并严格考核。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的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以及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应用理论、专业技能培训、跟岗实践四大模块进行设计和实施。具体培训内容设计包括:

1.精心设计,认真谋划。为确保培训效果,我们针对培训对象的需求制定、修改培训方案,并按要求遴选学员参训,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形成合力。

2.创新模式,确保实效。培训中,将集中培训、幼儿园考察、后期指导和网上学习等多种模式结合起来,力求做到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网上学习相结合、院校集中研修与幼儿园跟岗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既生动、有效,又符合学员实际的多样化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资源共享,确保质量。培训中选拔一批幼教专家和一线优秀幼儿骨干教师组成专家团队,既先进创新、又实际实用,充分利用各种优质资源,突出农村特色,促进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共建共享,确保培训质量。

三、转岗教师培训需注意的问题

1.面向农村,避免城市化。当前,由于教育政策和主流教育潜在地带有更多的“城市取向”,农村幼儿教育“城市化”倾向严重,使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和家长片面地认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和城市教育水平看齐,一味模仿城里人,不惜本钱给孩子买各种很贵的洋玩具,不让孩子接触土、泥,在室内玩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在野外的时间越来越少,这必将影响孩子对土地、对自然的感情。农村幼儿教师对自己失去了本应该具备的教育信心,更加地把“教育的希望”寄托于外出学习,独立地思考和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也随之降低。

2.面向幼儿,避免小学化。2011年9月5日,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陕西西安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表示,要提高保教质量,要防止“小学化”倾向。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严禁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严禁进行违反幼儿身心健康的技能强化训练,要坚持以游戏为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不得乱编、乱发幼儿教辅材料,防止形成幼儿学习负担,加重家长经济负担,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因此,转岗教师培训应该以师德建设为首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优化内容,创新多种培训形式,并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不断提高转岗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经培训合格后,还要继续给予持续关注、跟踪督促,尽量为转岗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观摩、锻炼的条件和机会,并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幼儿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生活性必须回归儿童世界,贴近儿童生活。因此,我们应建立德、智、体、美、劳并重的教育理念,调动综合艺术的手段,全方位开发儿童的潜能,指导孩子在愉快的生活氛围中成长,寓教于乐。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和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农村转岗教师面对的是“农民的娃娃”,他们生在农村,农村的本土资源恰好又贴近幼儿生活,我们只有充分挖掘贴近幼儿的本土资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掌握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来开启幼儿教育的明天。

参考文献:

第6篇

对于快速发展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来说,十五年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基层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职能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建、配、管、用”,增加至“建、配、管、用、研、培、考、效”;从“器物性装备”到“技术性装备”[1];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基层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快速适应,以期达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

区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立脚点在学校,因此,如何服务学校是各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无论工作职责与内容如何发展,各个学校的“数字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始终是区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三大重点。这“三大校园”建设的实质正是“教育信息化”“图书装备”“实验装备”等三大教育技术装备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近年来,镇海区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发展中寻求转型的过程,也是主要围绕这三大校园建设展开的,并逐渐形成了区域推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四点思路。

1 弱化采购操作,强化规划指导

县级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主要工作是什么?人们的第一印象是设施设备采购。教育设施设备采购的确是各级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但是,随着我国政府采购的不断发展,教育设备的政府采购正在改变着原有的教学仪器的供配模式。2004—2007年,宁波市镇海区教育技术装备的政府采购工作根据镇海区财政局有关要求,实施了四年的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积累了教学设施设备的部门集中政府采购工作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8年,根据镇海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改革要求,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工作职能从教育技术管理部门统一到了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工作形式再次发生了转变,并在某种程度上,直接促进了教育技术管理部门从器物型装备向技术型装备的转型[3]。

想要改变基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的形象,就要从采购环节入手。政府采购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学设备政府采购交由专业的政府采购操作机构,这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也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转型的内在需要。如此,县级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可以更多地担负起指导学校做好教育技术的装备规划与建设,做好年度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经费的合理使用与分配的职责。

2 注重树立典型,工作由点到面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很多工作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工作主题也逐渐从“推进应用”走向“融合创新”,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一个好的办法就是“树立典型、由点到面”。例如“数字校园”建设方面,镇海区出现了骆驼中心学校、镇海区骆驼中学两个典型起到了引领区内小学、初中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作用,在镇海区中心学校、镇海区立人中学等一批学校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3 适时搭建平台,组织交流研讨

做好基层教育技术装备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学校、教师搭建各种各样的交流展示平台,推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可持续发展。

以镇海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俗称“电子书包”)实验项目为例,2010年10月—2012年8月,镇海区共组织了7项区域层面上的主题活动。这些区域性的活动既有学习培训,又有研讨活动;既有课程观摩,又有高峰论坛。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师的实践,区域性数字化教与学的实验活动不断走向深入。对于参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班的教师与学生来说,经常性地关注他们,能激发教师与学生参与实验项目的自豪感与使命感,从而更有利于区域数字化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4]。

4 注重积累提炼,提升专业水平

工作日记 坚持不懈记工作笔记,记工作笔记除了有利于日事日清,还可以更详细地做好每个月的工作小结,有利于总结经验,提升水平。

每月工作小结与下月主要工作 每月工作小结与下月主要工作,每个单位(部门)基本都在做。但是,把这项内容公开,就会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镇海区教育局教育条件装备站的“每月工作小结与下月主要工作”在镇海区教育系统各单位中的公开记录应该是最早的,现在在网上(镇海教育信息网)可查到的,是2005年1月开始的数据。把月工作计划与小结公开,对工作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监督作用。

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 注重平时积累,到一定阶段进行总结、提炼,将其进行系列化的跟踪、对比研究,这或许就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课题素材。教育技术快速地发展,需要更多的研究精力投入,有了课题和论文,可以减少职业倦怠,增强职业的成就感。

区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一项有生命力的教育事业,需要广大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默默付出。以上“四点思路”只是个人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不足之处请予以批评、斧正。

参考文献

[1]尹恩德.教育装备管理要找准定位:宁波市镇海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组织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3):57-61.

[2]尹恩德.教育技术工作的再认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6):17-19.

第7篇

>> 案例式教学在独立学院本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论独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绩效评估的研究与实践 独立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体系研究 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完善 首都体育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独立学院本科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在线营销模拟在商学院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高校文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对策 独立学院本科“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研究 影响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探析 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本科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口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提高独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本科《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本科教学质量”场域中的独立学院教学督导理论与实践研究 卫生事业管理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8-02-02/2016-09-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 2016-06-03/2016-09-08.

[3]安 立.2016湖北高考361478人报名 连续八年下降[EB/OL].http:///local/2016-04/28/c_128941618.htm,2016-04-28/2016-09-08.

[4]别敦荣.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6]湖北省教育厅.2014年湖北省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武汉:湖北省教育厅,2015.

[7]吴先敏.浅析独立学院外聘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J].科教导刊,2011,(5).

[8]蔡玉峰,龚光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1).

[9]甘德安,肖静.独立学院之命运(第一版)[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

[10]刘文锴. 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6,(9).

[11]龙 飞.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H)对我国新建本科高校转型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5.

[12]冯理政.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特色的分析与研究[D].重庆:华东师范大学,2010.

[13]魏慧敏,闫志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推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第8篇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高校图书馆 人性化管理

一、中外合作办学

根据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5制定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是“外国法人组织、个人及有关国际组织同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举办以招收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机构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作为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外合作办学对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加快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促进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加中国教育供给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外合作办学应当与国内大学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是学费高于国内公立大学,而且要从教育质量和形式上更优于国内的大学,培养出更优秀更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这样不但能使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目标得以实现,更加会使学校在未来的高校竞争中获得人才与名誉的双盈。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就是强化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图书馆的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要件。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实行人性化管理是实现高校图书馆国际合作化及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虽然中外合作办法是外国法人组织、个人及有关国际组织同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举办以招收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机构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但多数学校的管理仍是以本土化管理理念为主。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现状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读者的要求很不相适应。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落后的管理理念模糊了图书馆“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核心”的管理主旨,对人的关注、人的个性化需求满足是任何组织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问题。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合理需求,始终是图书馆管理的主旨。

2.呆滞的管理机制抑制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目标的实现,图书馆管理体制存在结构性缺陷,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传统的封闭型管理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没有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行机制,一切活动都围绕经费、馆舍、馆藏等图书馆内在要素和传统的业务项目。

3.僵硬的管理方式制约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贯彻。当前高校图书馆基本上是采用以物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制度为准绳的“硬”管理方法,对馆员和读者大都采用“管”、“卡”、“压”等僵硬的管理方法,忽视柔性的以人为本的“软”管理,影响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的发挥,也不利于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实现人性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1.树立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经营观念。经营观念能否更新决定人性化经营的成败。必须彻底改变长期以来“重藏轻用”的倾向,营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根据每个馆员个性特征、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差异,安排适合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切实提高馆员的地位和待遇,注重馆员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充分发挥职工的才智。

2.注重复合型馆员队伍的建设。建筑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构成了现代化图书馆的三大资源。对现有职员采取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在培育馆员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上,着重丰富馆员的现代图书资料的收集、分析、管理与传递能力;重点吸收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充实与提高现有图书馆职员的素质水平,使高校图书馆职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网络技能有较大的提高。

3.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使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但如果予以充分的激励,则可以使其发挥出80%―90%的能力。所以,“人性化管理”的关键在于激励机制的建立,既要有人文关怀,又要有严厉制度,惩罚分明。

4.深化“读者第一”的机制。著名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提出:“图书是为一切人而存在的”,“给读者所有的书”,“节省读者的时间”。我们要科学地设置工作流程,对文献采集、分类编目、书刊借阅、信息检索,以及参考咨询等各个工作环节制订具体的岗位职责,延长开放时间,提高服务意识。

5.强化对读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重视新生的图书馆技能培训,以及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检索与利用、国内外资料原始文献检索的介绍,让大学生掌握从现代图书馆获得更多的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开展网上服务,加强与读者的及时沟通。改变图书馆封闭式运作的传统做法,在图书馆web站点设立意见箱,个性化定制服务和虚拟社区,及时反馈广大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现有图书馆全开架自助式服务的基础上,把本馆书目信息到网上,开展网上预约图书、推荐新书目等业务,购置自助借还书机,避免读者借还书排长队的现象,为读者节约借还书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柯平.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大学图书馆[J].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2]桑晓东.论图书馆管理中的规章制度建设[J].图书馆建设,2004,(3).

[3]崔丽娟.我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J].图书馆建设,2004,(2).

[4]张霞.市场经济中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化改革.山西省科技情报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