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1 17:09: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商管理硕士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彭焕新的成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创业的初期使用“放大镜”,从细微处发现商机;创业遇到瓶颈时使用“望远镜”,看到远期的市场;创业辉煌时使用“显微镜”,明察秋毫,紧紧把握商机。这样,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使用“放大镜”寻商机,放弃年薪20万元回家种红薯
今年36岁的彭焕新,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白沙乡的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被保送到省城的一所大学读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长沙县一所中学教书。由于家庭负担太重,教师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就无法改变家庭的窘况,于是彭焕新决定外出打工。
他辞职去了海南,先是做家教,后来在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行政部做秘书的工作。3个月后,他不仅顺利通过了试用期,还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1999年年初,他从普通职员晋升为办公室主任。2001年,他又被调入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电子商务。
做电子商务的那段时间对彭焕新来说是个转折点。他不仅荣升为副总经理,还于2002年报名参加了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并一举考上了广西大学商学院的MBA。这个结果,让同事们大吃一惊。因为,平时他和大家一样上班,甚至还要为公司的事情加班。对此,彭焕新幽默地说:“挤时间‘苦啃’,不然MBA说啥也砸不到咱。”
就这样,他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攻读硕士学位。3年后,他顺利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4年,他又升职为监事会监事和董事会秘书,年薪高达20万元。然而,年薪20万元并不是他的终极目标,他的脑海中一直有个梦想――自己创业,为家乡的老百姓造福。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的一天,彭焕新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浙江大学的农业专家从2000多个红薯品种中精选出一种“迷你”红薯进行大面积种植。这类“迷你” 红薯不仅有红、黄、白、紫、黑等多种颜色,还因为个小,口味香甜,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非常受欢迎,其市场价格比普通红薯高出10多倍。他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投资机会。和爱人商量后,他决定辞职回家种红薯。当他向董事长递交辞呈时,董事长大为不解。的确,一个农家孩子能跳出农门,拥有一份年薪20万元的体面工作,已经非常幸运了,可他却要主动放弃,复归农门种红薯,这的确让人不解。但这正是彭焕新使用“放大镜”,搜寻、定位商机后,果断作出的决定。
使用“望远镜”看市场,风雨过后天不生路我开路
2007年1月,彭焕新回到老家长沙县,开始了他的“红薯之旅”。他首先找到了金井镇沙田村支部书记易海龙,希望村支书能出面发动全村村民都来种红薯。起初,易支书听说彭焕新放弃20万元年薪是为了回来种红薯,几乎不敢相信。然而,当彭焕新向他介绍完这种“迷你”红薯的与众不同和发展前景后,他决定支持彭焕新回乡创业。
发动大会一开始,村民们就哈哈大笑起来。他们说,没听说过谁种红薯发财的。在农村,红薯主要用来喂猪,谁还吃那玩意儿。虽然彭焕新反复解释,但老百姓还是认为“迷你”红薯换不来金子。最后,不欢而散。
在村支书的建议下,彭焕新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先从自己下手。2007年3月,彭焕新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了“长沙沃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正式开始规范化运作。
在易支书的帮助下,彭焕新在沙田村租下50亩土地,取名“沃园精品香薯种植基地”。然后,他又赶到浙江大学,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从浙江购进了6吨种薯。看着彭焕新把一车车的种薯往田里拉,有人看笑话,有人为他捏把汗。彭焕新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必须要干出个样来,变红薯为“金薯”。看到所有的红薯都被安置进种植基地的大棚后,彭焕新心里乐开了花。
然而,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了。2008年年初,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风雪冰冻灾害突然席卷湖南。在漫长的等待中,彭焕新和他的种薯终于熬过了长达一个月的冰冻暴雪天气。2008年一开春,彭焕新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些“迷你”红薯种进地里育苗。可是,一个半月过去了,彭焕新发现发芽率竟然还不到10%。他赶紧打电话邀请专家来基地查看。经过对不发芽的种薯进行检测,专家当场得出结论:不发芽的都是被冻死的,概率在85%到90%。专家还说,像这种种薯,一般是放在地窖里先储藏起来,为的就是避开自然环境的伤害。当时,彭焕新觉得把种薯放进大棚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况且,他也根本没考虑到会有这样恶劣的天气。
彭焕新真想放弃,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回来就是为了实现创业梦想,遭受一点点打击就放弃,那不是创业的心态。后经多方筹备种源,彭焕新自家50亩的种苗有保证了。他心想:这种红薯一年能种两季,如果下半年种植亩数扩大的话,损失就能补上不少。
3个月后,收获的季节到了。彭焕新的种植基地里比唱大戏、赶年会还热闹。远近的村民们纷纷赶来,看看彭焕新种植的“迷你”红薯到底啥模样。这一看,还真让村民动了心:有紫皮紫心的,有黄皮黄心的,有红皮黄心的,还有白皮红心的,甚至还有黑皮红心的,个头不大,但产量不低。更让村民惊讶的是,这红薯还真能散发出香味,很远就闻到一股清香。
一些村民悄悄地把红薯往衣兜里装,后来“拿”红薯的人越来越多,工人们就赶紧报告了彭焕新。谁知,彭焕新不但不恼火,反而高兴地说:“乡亲们喜欢吃,就让他们拿吧。”
很快,一些乡亲就找到彭焕新,表示自己也要种这种红薯,希望彭焕新卖给自己种薯。而那些准备夏天就开始种的村民,则直接跑到彭焕新的基地里去剪新鲜的薯茎做种苗。
为了让村民吃上“定心丸”,也为了更好地调动大家的种植积极性,彭焕新与他们签订了购销协议,让“望远镜”效应发挥作用。协议规定,由彭焕新注册的“长沙沃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红薯种植协会,凡是种植的农户都自动成为协会会员,公司负责收购标准为50克~150克的红薯。凡种植出来的红薯合格率在80%以上的种植户,将参与年底销售利润的分红。
使用“显微镜”做营销,红薯成“金薯”的故事成就创富传奇
就在彭焕新为农户都参与种植而高兴的时候,营销的问题也扑面而来。彭焕新深知,机会就要如同使用“显微镜”那样去寻找和发现。
2008年6月的一天,一位远房亲戚再次找到彭焕新,希望拿些红薯叶回家。原来,这位亲戚半个月前来彭焕新家做客,在吃了两天的红薯大餐后(如香炒红薯叶、清蒸香薯、排骨薯汤、鸡蛋薯饼等),一直治不好的便秘竟然不治而愈了。医生告诉他,是红薯叶帮的大忙。于是,他准备多拿些回去,让全家人饱饱口福。
这件小事引起了彭焕新的注意。自己何不开个红薯宴农庄,全方位开发红薯的价值呢?红薯叶有“蔬菜皇后”之称,不仅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症等保健功能,经常食用还能预防便秘、延缓衰老。想到做到。彭焕新的香薯宴农庄自开业以来,生意一直火爆。
开了个好头的彭焕新对于自己的营销思路信心百倍。下一步,他准备进军超市。经过调研,彭焕新选定了一家在湖南有100多家连锁店的超市。经过洽谈,超市负责人许先生来到了彭焕新的种植基地,进一步商定价格。综合国内市场行情,彭焕新报出了每公斤9.6元的价格。但就是这样的价格,许先生也没有立即表态就离开了。彭焕新心里很不踏实,因为这已经是底价了。就在他顾虑重重的时候,许先生回复了,表示愿意接受这个价格,但有一个附加条件,即彭焕新的红薯只能在许先生负责的这家连锁超市销售。2008年8月10日,“迷你”香薯顺利进入这家超市。仅一个月的时间,彭焕新通过这家超市就销售了50吨。后来,他的“迷你”红薯还被贴上了“沃园香薯”的商标卖到了深圳、上海等地各大商超。
虽然公司业务量越来越大,可彭焕新并没有高枕无忧,相反,更加大了他的忧患意识。只要一有空,他就会去基地查看红薯的种植情况,甚至亲自检查装箱的货物,确保每一个红薯从质量到品相都能达标。彭焕新说:“每箱红薯在出货前,如发现有缺口和烂斑的,哪怕只有一个,我们也要把它拿出来,因为我们卖的不仅是红薯,更是健康和信任。”彭焕新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他的企业没有理由做不好。
关键词:星巴克;文化营销策略;品牌定位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近日,央视的一则关于星巴克在中国暴利营销的报道将星巴克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报道称:一杯中杯星巴克(354毫升)拿铁咖啡在北京的售价为27元,这一价格比美国售价贵三分之一,比印度售价贵一倍。而且据上海咖啡专业委员会会长王振东的解释,一杯中杯拿铁的物料成本为:1.6元的咖啡豆、2元的奶精、1元的纸杯等一次性用品,整个物料成本不足5元,由此推算星巴克存在“暴利”。星巴克存在暴利吗?为此我们来探究一下。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商品的价格不是完全由它的制造成本来决定的,商品的价格更依赖于供求关系。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低,反之,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商品价格就会较高。况且商品的成本也不仅仅局限于制造成本,我们还需要考虑店面的租赁费、仓储费、物流费、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等,这样的大成本计算出来的一杯咖啡的价格要远远高于5元。这里我们还没有考虑品牌的附加值。如果把这些因素全部加总起来,一杯星巴克咖啡的价格也就接近30元了。星巴克咖啡的价格虽高,但它并没有形成垄断,消费者有完全的自主消费权,如果嫌价格高可以不消费,毕竟咖啡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且你还可以选择更为便宜的咖啡店或者是超市的速溶咖啡。消费者之所以愿意选择高价的星巴克是因为他们来这里消费的不仅仅是一杯咖啡,带给他们更多的是对星巴克文化的欣赏。为什么星巴克咖啡高价但却依然有众多的消费者?这归功于其成功的营销策略,本文就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下星巴克独特的文化营销策略。
一、独特的品牌定位
星巴克将自己定位于独立于家庭、工作室以外的“第三空间”,它的目标市场是享受生活、崇尚知识、积极努力工作的时尚城市白领,而不是天天柴米油盐酱醋的普通消费大众。星巴克希望给予消费者的是一个轻松、和谐、舒适的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完全放松自己,将办公室的尔虞我诈,家庭的琐事都抛之脑后,真正的将自己释放。人们经常听到的“我不是在星巴克,就是在去往星巴克的路上”这句颇具小资情调的话足以体现现代白领一族对星巴克的热爱。星巴克已然代表着身份、地位,代表着有格调的小资生活。星巴克认为他们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们对咖啡的体验,力图做到让每一位来到星巴克的顾客都能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报酬。所以一杯制造成本为5元的咖啡售价为27元,对于城市白领一族来说并不是暴利。来星巴克不单纯的是喝咖啡,人们更多是享受这里独特的格调和氛围。
二、保证优质的原材料
一般产品在品牌价值的创造上大都是依赖于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因此大都企业在产品的广告费上都是高额投入。比如宝洁公司旗下的 Pampers 品牌,一年要投入 3000 多万美元的广告费。而星巴克的广告费用20年只有2000万美元,平均一年不到100万美元。那么星巴克是靠什么手段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的哪?星巴克的副总裁安妮·麦克格尼格尔一语道破天机,她说,星巴克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独一无二的最好的咖啡,通过人们的口碑来让更多的人认识星巴克,认知星巴克。为了保证咖啡的质量,星巴克对原料的选取,工艺流程的管理都甚为苛刻。星巴克有专门的原料采购系统,每一颗咖啡豆都是采用的极品,对于咖啡豆的颜色、形状都要由专家进行品评,并在西雅图进行烘焙。品评专家每年要品评十万杯以上的咖啡,以保证端给顾客的每一杯星巴克咖啡都是优质的。
三、提供高价值的附加服务
星巴克除了提供高品质的咖啡外,还有很多附加服务也使消费者驻足。星巴克通过与网络公司合作,为消费者提供了无线网络服务。在星巴克你可以一边品评着诱人的咖啡,一边上网聊天娱乐或者办公。走进星巴克,你眼中看到的是高雅古朴的原木家具,耳边萦绕着美国乡村音乐,鼻尖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气。此外店内还会安装音乐试听设备,用来供顾客试听歌曲。消费者还可以在店里的数据库中选择喜欢的歌曲或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对音乐进行编辑和收录,做成有个性的光盘带回家。
四、坚持直营销售模式
在渠道的扩张方式上,面对加盟连锁店分担费用这一诱人方式下,星巴克依然坚持直营模式。直营是指由公司总部直接经营、投资、管理各个零售点的经营形态。在直营模式下可以保证每个连锁店都由总公司统一管理,以控制品质标准。每个店的员工都是由总部统一训练,以确保百分之百的美国星巴克血统。这样做虽然初期投入的资本较大,但是由总部统一培训出来的职员的专业素质高,建立了同业中最专业的形象,使得星巴克品牌的扩张也更加有力。星巴克进入中国初期,由于中国对外资零售业的法律限制,使其最初进入中国不得不采取授予国内企业权并占据一定股份的方式,随着中国法律对外资零售业的全面放开,星巴克已经开始逐渐通过回购股份和独资的方式来实现在华直营。
加盟店只能复制星巴克的外表,不能复制星巴克独特的价值观和相应的管理体制。星巴克特别强调同顾客进行交流, 咖啡生需能够预感顾客的需求,在耐心解释咖啡的不同口感、香味的同时,要大胆地与顾客进行眼神接触。为此每一个咖啡生都要接受24小时培训,包括客户服务、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等。
五、占据有竞争优势的分销渠道
在分销渠道的选择上,星巴克采取的策略是在最繁华的黄金路段密集发展。星巴克在店面选址上基本是选择在大城市市中心区、繁华的商业路段或交通枢纽等。好的位置不仅给星巴克带来了较大的客流量,还带来的显著的广告效应。同时这种繁华地段的店址属于稀缺资源,可以给新进入者造成了较高的壁垒和障碍。星巴克还打破了方圆多少米不能重复开店的商业常规,在一个地区会集中开设多家门店,这样不仅给顾客提供更好的便利性,而且密集的占据空间使得竞争对手难以介入,以更好地应对竞争。
六、让员工成为你的合伙人
星巴克的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认为,“每个员工都是品牌的形象代言人”, 他认为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伙伴关系”。他说:“如果说有一种令我在星巴克感到最自豪的成就,那就是我们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中间建立起的这种信任和自信的关系。”在星巴克,员工得到的福利待遇要远远高于同行业。1988年,星巴克是第一家为临时工提供完善医疗保健的私营企业。1991年,星巴克对内部员工实施了“咖啡豆股票”的激励机制。每个星巴克员工(包括兼职员工)都拥有公司的股票,让员工成为公司的主人,把每个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总体利益联系起来。从公司的CEO到每一个员工在每个财政年度内,都必须为星巴克工作500个小时,这样才能保证在派发股票时仍能在星巴克工作。
星巴克知道品牌的扩大和尊重员工同样重要。星巴克进入市场从不依靠广告,而是依赖于员工的口碑宣传。星巴克营业收入的85%是来自与消费者面对面接触的门市,员工与消费者每一次互动,是品牌印象最大决定因素。为此星巴克把一般公司投入在广告上的高额费用都用于员工的培训和福利。董事长舒尔兹坚持员工利益第一位,尊重员工所做出的贡献,将会带来一流的顾客服务水平,自然会给公司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星巴克的员工跳槽率仅为 60%,远远低于快餐行业钟点工的 140%到 300%的跳槽率。
综上所述,星巴克正是依靠自己独特的文化营销策略来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即使价格略高,依然有众多的忠实顾客,这正是星巴克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思.星巴克的品牌经济分析.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9.
[2]查星茹.星巴克品牌策略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06.
[3]贾灿.星巴克的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叶莹.星巴克在中国传播咖啡文化[J].国际人才交流,2006(1).
关键词:员工 个性化 激励
目前许多高星级旅游饭店没有以真实的调查和科学的需要分析做为基础,也没有结合饭店自身的特点和当地的情况来制定激励政策和措施,激励措施针对性不强,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对员工的需要作出想当然的揣测,所以激励政策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比方说饭店有意奖励甲员工,若不征求甲员工的意见,便决定送他一台ipad3,不料甲员工刚好买了一台,甲领奖品的时候没有表现出特别兴奋,就出现了激励不到位的现象,造成了物力、人力、财力的浪费。人力资源管理者应事先了解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的需求,根据员工不同的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制不同的奖励方式和内容,对员工进行结构性分析,采取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激励。比如可以开出一个奖励“菜单”让员工在菜单内按奖励等级自由选择,员工能得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就可以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这样才有可能使这项奖励对该员工是具有有吸引力的,才能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一、对不同职位级别员工采取不同激励措施
1.对一级、二级员工的激励。饭店的一级员工一般包括正、副总经理和各部门总监,二级员工指的是部门经理,是饭店管理的决策层,属于高层管理者。饭店高层管理者大多数已介入中年,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较高的情商和较广的人脉关系,心智成熟,事业有成。这部分人的生存和安全需要和社交与归属需要均已得到基本满足,他们的需要已进入更高层次,他们对成就和权力的需求表现得更为强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报酬不在乎,金钱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复杂,他们将物质激励视为其成就和个人能力高低的象征。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物质激励首先是给予较高额工资并随着层级的上升加薪,其次还应该分配一定的股权、退休养老金、带薪假期、补贴(如出差旅行时的头等舱、高级俱乐部的会员资格等,有助于显示他们的地位)、按一定比例给予利润分成,把他们的利益紧紧地跟饭店的利益绑在一起,避免短期行为。另外,这部分人追求完美的人生,对他们仅仅用物质进行激励是远远不够的,要更加注重精神激励。组织不要过多地束缚他们的手脚,而应给他们更多的责任、更多的自和控制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施展才能的机会,及时肯定和宣传他们的业绩,并给予较高的荣誉。
2.对三级、四级员工的激励。饭店的三级员工包括部门副经理和分部门经理,四级员工是部门主管,属于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处在饭店职位级别链条中的中间环节,是饭店的核心员工。他们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饭店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各饭店争夺的重点。他们的收入相比基层员工来说比较可观,需求层次也相对较高,他们希望追求更高的职位,通过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同事和亲朋好友面前赢得面子,成功的欲望很强。饭店对他们的激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实行业绩导向的薪酬制度,并与他们一起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看到只要有能力就有充分的提升机会。
3.对五级员工的激励。五级员工是饭店的基层员工即一线员工。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出席“‘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时发表了讲话,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今年百度花100万美元重奖10名基层员工的新闻就引发了众多行业对基层员工的激励进行反思。饭店的五级员工大部分是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基层员工,在员工队伍中占的比例最高,他们与一级员工同等重要。五级员工是服务的主体,饭店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与他们的工作有直接的联系,饭店不应忽视对他们的激励。目前饭店的五级员工大多比较年轻化,并且趋势越来越明显。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这一代人对未来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工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更具有可塑性,有许多人刚刚走出校门步入职场,需要管理者给予更多的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对于其他级别的员工,他们的薪酬较低,低层次的需要还未得到满足,薪酬福利是影响他们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针对这些特点,对他们的激励应主要放在物质激励和职业培训上。目前北海旅游饭店管理人员的工资在同行中是比较高低,而五级员工的薪酬福利略高于北海市同行的平均水平,作为一个五星级酒店的标准来说还是没有太高的竞争力,一些四星级酒店开出的薪酬比该饭店的要高。
二、对不同年龄段员工采取不同激励措施
1.年龄30岁以下的员工。俗称“85后”和“90后”,他们是五级基层员工的主力军。这两代人出生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不少父母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与财富四处打拼,将孩子交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老人对孙辈之爱往往容易陷入溺爱的泥沼,一切以孩子快乐为标准,从不指责孩子的过错,往往导致这两代人自私任性、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就算跟父母一起生活的由于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而受到特别优待,许多家长尽量满足孩子的大量物质需求而忽略了对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他们心理既脆弱又敏感,渴望的是平等、透明的管理制度,命令式、指责式的谈话对他们很难起作用,开放、民主的企业文化对他们更有吸引力。“421”模式的家庭成长环境决定了80后和90后希望拥有更多的私人时间和空间,在饭店调研期间很多年轻员工抱怨他们希望能真正实行每天8小时工作制,而饭店安排加班却是家常便饭,有时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这让他们无法接受。他们个性张扬,多才多艺,饭店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个性与才华的平台,比如根据员工不同的兴趣爱好建设社团,定期组织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向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以增进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快乐指数,同时又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同时,应注意对他们进行调整心态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2.年龄30岁至40岁的员工。他们当中有许多是三级或四级员工,是饭店的中层管理者。他们一般受过高等文化教育,语言表达能力突出,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他们有些自命不凡,虽然收入不算很高,但想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愿望特别强烈,需求层次很高。因此对这一类人要偏重于文化或精神方面的激励。
3.年龄40岁以上的老员工。他们当中有些人已晋升为饭店的高层或中层管理者,还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员工已经不多。这部分人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工作责任心较强。吃苦耐劳,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人到中年还乐意在一线岗位工作,对家庭更富有责任心,他们是饭店难得的忠实员工,对他们要偏重于物质激励。
综上所述,饭店管理者应该从职位级别、文化程度以及年龄结构等角度对员工进行结构性分析,为员工量身定做合适的激励制度,对员工采取个性化的激励措施,才能提高激励的效果。
(廖文娟,讲师,工商管理硕士。)
参考文献
[1]田晓华.对饭店核心员工进行的激励管理[J].饭店现代化,2007(7)
[2]郑雪艳.中国劳动密集型型企业90后员工激励研究[硕士论文].武汉科技大学,2010-10-30
关键词:英源外来词 历时发展 流行动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具有实用效益、居于优势地位的英语与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情感、体现着独特的审美情趣、代表着鲜明的文化特色的汉语间的竞争与冲突,已经并将继续成为现代汉语研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这不仅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碰撞与融合,更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与另一种思维方式的碰撞与融合,而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莫过于汉语中的英源外来词。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发展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从英源外来词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其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高峰时期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深刻地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通过这一独特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化潮流的走向、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心理的转变。
语言与社会共变,通过对当前英源外来词流行的动因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审视当前的社会现状、深入探索社会生活的奥秘、深刻体会我们所处的时代,也将有助于我们更为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对待英源外来词这一语言文化现象。
一、英源外来词的含义
英源外来词有两层含义,一它是外来词;二它来自于英语。
首先,就外来词而言,它指的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语。关于外来词的定义及范围,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从流通现实和应用实际出发,我们赞同采用宽泛的外来词的界定范围。[1]这里,我们着重强调的一点是意译词、仿译词均属于外来词。
其次,英源外来词来源于英语。进入21世纪,英语作为人类有史以来传播速度最快的语言正在向世界各个角落渗透。著名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托教授曾指出“一种语言获得国际性语言地位,主要取决于母语民族的政治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该地位的保持则主要靠其经济实力”[2]。时至今日,英语以惊人的速度和力度渗透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语言地位中独占鳌头,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美国、英国为首的英语国家的经济地位。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英语主要指流通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的英语。
二、英源外来词发展的两大
汉语与英语的语言接触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上半叶,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英源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次。
(一)英源外来词发展的第一次
第一次发生在晚清至“”前后。当时中国发生了剧烈的社会历史变革,西学东渐的局面逐渐形成,大量英源外来词被迅速地吸收到汉语中来,形成了英源外来词引进的第一次。
清朝晚期,一部分西方传教士在译著传经时将当时西方的科学文化介绍到中国来,汉语从这些宗教和科学著作中吸收了不少英源外来词。
1842年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沉睡的古老中国的大门,使有识之士认识到振兴中华、发展国力的重要性。在“师夷长技以治夷”思想的统领下,中华有志之士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这一时期的英源外来词涵盖了西方技术、政治、经济、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如:
自1868年开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变了封建落后的面貌,逐渐全面超过了近代中国。这时,由于日本对“西学”的翻译和介绍远胜于中国、大量中国学生留学日本、中日“同文”等诸多原因,使译自日文的西方书籍在后迅速超过原来的译自中文的西文书籍,这一时期英语对于汉语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日源外来词实现的。
1919年“”爆发后,在爱国青年高喊着的“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中,代表着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的英源外来词被大量被引入到现代汉语词汇中。如:
这一时期英源外来词呈现出以下典型特点:
1.英源外来词的来源渠道单一。这一时期的英源外来词主要通过当时的西方外交使节、早期的西方传教士以及受西方科学技术、政治、文化、思想等影响较深的翻译者、学英语的知识分子传入,而且后者起了主要作用。
2.涉及面由最初的科技、工业、政治领域向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渗透。这是与最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与后全盘接受西方思想的转变相辅相成的。
3.多音节的英源音译词占了绝对优势[3]。
经历了,国门被迫打开后,在“师夷长技以治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指导下,为了尽快地学习和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新兴工业、振兴国力,汉语对英语词汇的吸收主要采用了“拿来主义”,因此,这一阶段的英源外来词主要以多音节音译词为主。
4.传播和流通渠道有限
由于本阶段我国尚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后相对开放,但从总体上来看,整个社会仍然比较封闭,加之学习和掌握英语的人较少,因此,英源外来词的传播和使用者往往仅限于翻译者及学习外语的知识分子。
(二)英源外来词发展的第二次
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对外开放至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范围的扩大、速度的加快,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空前频繁地交流,英源外来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影响范围进入到现代汉语,形成了英源外来词引进的第二次。
在这一时期英源外来词呈现出以下典型特点:
1.英源外来词来源渠道多样化、流通传播领域广
改革开放初期英源外来词主要是通过粤方言被间接引进汉语词汇系统的。如,贴士(tips)、三文鱼(salmon)、奶昔(milkshake)[4]。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使珠江三角洲经济得到优先发展,“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粤方言的市场价值也随之提高,加之港台文化的推波助澜,粤方言很快成为强势方言。但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家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中国沿海和内陆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减少,加之通讯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英源外来词从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领域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报刊书籍、广播电视到网络平台,比比皆是,无处不在。
2.英源外来词传播速度快、使用频率高
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各国间交往的日益便捷使东西方国家语言上的交流更加频繁,英源外来词传播速度得到空前提高。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英源外来词获得了更加快捷、高效的传播使用平台,而广播、电视、书籍报刊等传统新闻媒介则大大提高了英源外来词的使用频率。如“out”“GDP”“NBA”“hold住”等均是在各种新闻媒体、广告短片、娱乐节目中首次出现并得到广泛使用的。
3.英源外来词融入方式呈现多样化
新时期英源外来词作为异域文化使者在与现代汉语、中华传统文化碰撞、融合过程中呈现出灵活多变的形式。目前,英源外来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子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英源音译词:包括纯音译词、兼表意的音译词、加类名的音译词三种形式。如:纯音译词——耐克(Nike)、厄尔尼诺(El Nino);兼表意的音译词——托福(TOEFL)、雪碧(sprite);加类名的音译词——保龄球=bowling+球、太妃糖=toffee+糖。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英源音译词由于具有浓郁的英语词汇色彩,因而在今天的商业销售领域普遍成为招徕顾客的杀手锏。如肯德基、凯迪拉克、摩托罗拉等。
(2)英源意译词:包括纯意译词、仿译词。如:纯意译词——链接(link)、附件(attachment);仿译词——峰会(summit meeting)、蓝牙(blue tooth)。
英源意译词承载了浓厚的汉民族固有的语言文化因素,其英语词汇色彩几乎被湮没。
(3)音译兼意译词:如:因特网(internet)、呼啦圈(Hula—hoop)等。
音译兼意译词既能传递出英语原词的韵味,又能满足汉民族的心理文化需求,是英源外来词的一种理想存在形式。
(4)英语字母词:包括英汉混合字母词、缩略英文字母词、英语原形字母词以及含符号、数字的英语字母词四种形式。如:英汉混合字母词——AA制、ATM机;缩略英文字母词?——BBS、VIP;英语原形字母词——Flash、party;含符号、数字的英语字母词——MP3、R&D。
这些英语字母词形式简约,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英语字母词呈现递增趋势并且由科技领域逐渐向日常生活渗透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许多英文科技术语字母词也随即进入汉语词汇,它们用起来经济简约,如GDP、SARS、IC卡等,很快便得到了广泛传播,占据了英源外来词的绝大多数[5]。
这些不断增加的英语字母词不仅流通于科技领域,并且渗透到文化领域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如“out了”“hold住”“pk”“iphone”等英语字母词广泛流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英语字母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展现了在悠久的华夏文明被西方文明超越之时,人们逐渐放下民族优越感,面对西方文化更加积极、务实的心态。
5.同义异形的英源外来词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后,两个甚至更多的英源外来词对应同一个意义的情况呈现递增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先后采用不同的引入方式,而且两种方式势均力敌,同时并存造成的。如:披萨——意大利馅饼、麦克风——话筒、出租车——的士、工商管理硕士——MBA、飞碟——UFO等。这种现象恰恰适应了现代人交际交流的需要,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反映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人们丰富的社会语言生活。
6.呈现出一批能产性较强的英源类词缀
在对英源外来词吸收过程中,有的英源外来词语素被作为汉语类词缀使用,它们在构词中词义未完全虚化,构词位置趋于稳定,呈现出较强的能产性。如:
吧——bar:话吧、陶吧、吧台、吧女
秀——show:婚纱秀、生活秀、秀吧、秀场
这些英源类词缀派生出来的新词语虽代表不同事物,但又有纷繁复杂的联系,体现了中华民族高超的形象思维及联想综合能力。
此外,一部分英源外来词呈现出“回流”现象,一些呈现出消亡之势的音译外来词,又重新回到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如安琪儿(angel)、麦克风(microphone)。更有个别英源外来词在日常口语交际中呈现出即将被其英语原形词取代的趋势,如copy(复制)、party(聚会)。这种情况随着人们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呈现有增无减之势。
(三)英源外来词两次发展的对比分析
英源外来词的两次发展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社会变革的两个发展阶段在汉语词汇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同时英源外来词的发展变化又完美地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化潮流的走向、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心理的转变。
1.英源外来词传播流通的渠道方面
第一次时期,代表西方事物的英源外来词主要是由当时的翻译家或学习英语的少量知识分子、外交使节、传教士传入中国,普通民众知之甚少,许多词语用字也较生僻。而改革开放后进入汉语的英源外来词通过电视、广播、书籍、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绝大部分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使用。
究其原因,与的“被迫无奈”不同的是今天的改革开放是主动与世界接触。随着人们英语普及程度的大大提高,以美国为首的英语国家的经济强势使其语言文化的渗透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为其传播流通提供了有利环境,而科技的发展促使传媒手段的多样化是个很重要的物质基础。
2.英源外来词传播流通的领域方面
两次所吸收的英源外来词均在科学技术领域占据了很大比重,这主要是由于科技交流在国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又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此外,科技领域内行业用语的更新速度快也是其原因之一。
与第一次相比,第二次比较鲜明的不同点是英源外来词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渗透到当今的经济文化生活领域中。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高度发达的经济提升了英语及西方文化的市场价值,使其成为其他民族外来语言、外来文化的主要来源,对于正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来说自然也在其影响之列。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也表明,“外来语”更多是“先进”“中心”向“落后”“边缘”渗透,逆向流动的很少。因此,可以说英源外来词在如此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得以传播流通是当今时展的需要。
3.英源外来词传播流通的形式方面
与第一次时期音译词占较大比重相比,第二次时期英源外来词存在形式更加多样化,如出现了仿译词、音译兼表意词、音译加注词、字母词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次中出现的许多音译词,由于其音译形式冗长并且容易让人费解,在第二次时期这些词的大部分都被意译形式所取代。如德律风——电话、梵婀玲——小提琴、开麦拉——照相机、盘尼西林——青霉素等。这无疑是英源外来词汉化或本土化的一次胜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人在新时期对西方外来文化更加从容的接纳心态。
此外一部分音译词,如音译兼表意词即使采用音译形式也出现兼表意的成分。如:雪碧(Spribe)给人一种“清爽似雪,晶莹如碧”的感觉;托福(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寄托了国人趋吉避祸的感情和心理倾向。这种兼表意的音译词体现了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固守,对外来文化包容性、适应性的接受过程。
而英语字母词的大量使用显现了人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积极入世、开放务实的心态。
4.英源外来词传播流通的速度方面
第二次时期,随着人们英语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化声像传媒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出于与世界接轨的需要等使得英源外来词的传播流通速度空前提高,这是第一次时期无法比拟的。
当然,英源外来词在当今浩浩荡荡的世界经济大潮中潮水般涌来,对于现代汉语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从容地面对现实、在保持文化自信、自尊的同时采取宽容的态度接纳它们。
5.英源外来词再造新词的能力方面
第一次时期英源外来词再造新词能力几乎无从谈起,但在改革开放后引进的英源外来词中部分构词语素逐渐显现较强的构词能力,派生出大量新词。如“吧”“门”“秀”“的”“软”“硬”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几乎每天都有新事物、新现象产生,而采用这些英源外来语素派生造词更方便、快捷、多产,迎合了时代需要。如既有“软件、硬件”便有“软环境、硬环境”“软实力、硬实力”“软资源、硬资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英源外来词在融入现代汉语词汇的同时,也从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改变了人们几千年来悠闲的文化精神生活追求,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业文明物质成果的的诱惑和鼓舞下,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快乐人生,转而过着更加忙碌、紧张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也是人们在汉语与英语、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频繁的交流与剧烈的文化冲突与碰撞中在社会文化生活上展现出的深刻变化。
三、英源外来词流行的社会语言学动因
1.英源外来词的流行是中英语言接触、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必然结果。
社会因素决定了语言接触的深度[6],如足够的语言接触时间、接触强度、语言使用者积极的语言态度、广泛的双语制等均是合适的社会因素;同时接触强度越强,借用的成分、层次也就越多、越高。[7]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现阶段中英语言的接触正处于较强、较深的接触阶段,英源外来词流行于现代汉语是其必然结果。
2.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开放性及语言表达的缺位是英源外来词流行的内在动因。
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汉语也不例外。现代汉语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社会变革中,汉民族语言文化与英语及其西方文化在相互融合与碰撞中交流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当代表西方文化中新鲜观念、新鲜事物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与之对应时,新的英源外来词便得以在现代汉语中流行。因此,跨文化交际中语言表达的缺位是英源外来词流行的内在动因。
3.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为英源外来词的流行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科技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互联网运用的日益广泛,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要求语言运用更加注重效率。而英源外来词中大量的音译词、字母词恰恰迎合了国际化的特点,提高了语言交际效率,因此被广泛应用,并大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4.英语的全球化传播及市场价值的不断提高是英源外来词流行的巨大推手。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英语国家强大的政治、经济、科技优势,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已经使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使其具有了其他语种无可匹敌的市场价值。英语水平的高低不仅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择业机会、事业成败甚至成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保障。因此,当前我国英语教学不断从学校向社会扩展,人们对英语的认读、理解、接受和使用能力逐步提高,这大大推动了英源外来词的流行。
5.宽松的社会语言文化环境滋长了英源外来词的流行。
语言文字的应用与社会语言环境、社会语言态度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日益繁荣、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我国当前的语言政策肯定和鼓励语言多样性与文化多元化发展,整个社会语言文化环境比较宽松。这种开放宽容的语言态度、多元化的社会语言文化环境滋长了英源外来词的流行。
6.大众对西方文化认同感的不断增强加速了英源外来词的流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增多,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中,人们对于外来的新事物、新概念逐渐由理解到接受,对外来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增强。人们开放的思想、认同的心态加速了英源外来词的流行。
四、余论
丰富多彩的英源外来词的流行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必然结果,与汉语言词汇系统的自身特点有关,还受汉民族的语用文化心理及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等诸多社会因素影响,而社会信息化、英语国际化、全球网络化更加快了其传播流通速度。对待这些形式多样的英源外来词,尤其是大量存在的音译词、英语字母词,我们既不能丢掉自我、盲目崇拜,也不能固步自封、盲目排斥,在坚持客观的发展规律的同时,应该在提高汉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基础上,本着自信、宽容的心态发展汉民族语言文化,对待英源外来词和西方文化。
注释:
[1]张德鑫:《第三次浪潮——外来语引进和规范刍议》,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第3期。
[2]贺芸,庄成余:《论英语全球化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3][4]王浩:《现代汉语中的英源外来词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5]邓秀芬:《浅论粤方言中的外来词》,文学界,2012年,第3期。
[6]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