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资源建设论文

资源建设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17:35: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资源建设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资源建设论文

第1篇

经营节约是节约型企业建设的前提。投资和经营决策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一旦投资和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失误,会导致能源资源的巨大浪费。中国石油要按照事前节约和全流程节约的要求,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投资和经营决策体制,不断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国家的需要调整企业的战略思路,保持经营方向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二、加强内部管理,实现管理节约

管理节约是节约型企业建设的基础。

1.建立全面的旨在促进节约型企业建设的PD-CA循环,如图1所示。PDCA,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是质量管理的成熟做法。这种做法的主要思路是全面、全时的动态管理,而不是简单地在一个较长的阶段开始时定下规划和目标,在这个阶段末期进行评估。如果只是确定一个较长期的目标,而中间阶段疏于总结、调整和反思,则最终的实际效果很难保证。所以要引入PDCA循环,在全员、全部门、全流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修订目标,提出对策,使节约型企业的建设始终向前推进。

2.改善内部管理,推动精细管理,夯实一线基础管理水平,提高各工艺环节的要素利用效率,进一步节约能源、水、土地、资金和其他各种原材料。

3.建立健全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的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和业绩考核机制。生产经营考核体系不仅要注重产出,还要注重对投入的各种资源节约的考核;相应的,收入分配也要体现建设节约型企业的要求。通过激励性措施和限制性措施的共同影响,提高基层单位节约能源资源节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节约”为“我要节约”。

4.要确立科学、合理和可行的衡量节约的标准体系。赶上或者超过国际同行能源资源节约消耗的先进水平,是企业的长远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不断超越企业自身的能源资源节约消耗水平。可以说企业自身的历史水平和国际同行的先进水平,这两个标准之间是短期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把国际先进水平作为短期目标不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也不实事求是。但是,长期局限于企业自身的标准上,也不利于节约型企业建设的不断深化。所以,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超越自身水平,提高各个时期短期标准的水平,最终逼近国际同行的先进水平。

三、推动技术进步,提升技术能力,实现技术节约

技术节约是节约型企业建设的根本。

1.不断优化各环节的工艺技术水平,提高要素生产率,降低消耗。

2.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综合生产效率。

3.重点提高炼化环节的产出率,以及开采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损耗,降低自身能耗。

4.整合和强化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和培训力量,优化研发项目的决策机制,使研发投入更加紧密地贴合一线生产经营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一线操作员工的技术水平。中国石油要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不仅是未来的重要业务方向,也是中国石油自身推进节约型企业并带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为此要高度重视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四、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实现结构节约

结构节约是节约型企业建设的关键。中国石油是大型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炼化企业,产品种类多。而且中国石油生产经营的地域布局广阔,不仅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有开采和加工企业,还在许多其他国家有开采和加工企业。由于市场上产品的供需形势不断变化,且各地的变化互不同步,所以,必须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以及区域布局结构,增加市场需要的、价格相对较高的产品的生产,降低市场不需要的、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的生产,以便用同样的生产成本和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在市场旺盛区域扩大生产,在市场萎缩区域缩小生产,优化生产运输能力在开采地、加工地以及最终销售地之间的配置。另外,中国石油还分为上市的股份公司部分和未上市的部分,两者的业务侧重点不同,只有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保证中国石油作为一个整体的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五、借助外部力量节约能源和资源

借助外部力量是节约型企业建设的保障。能源和资源的需求管理,是促进节约的重要途径。而专业化的节能公司在这方面有技术专长。中国石油的生产和后勤环节需要消耗大量电力,因此,聘请专业化的节能公司规划、设计和实施非核心环节的电力供应,既节约电力消耗,又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服务业的发展,我国服务保障能力迅速提高,社会化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也今非昔比。中国石油有大量的服务环节,这些环节当中有些是核心的,有些是非核心的和次要的。利用市场外包非核心的和次要的服务环节甚至一些核心的服务环节,有利于中国石油集中精力抓好主要的生产经营环节,提高核心竞争力,并节约总成本。

六、延伸生产者责任,设计制造全流程节约型产品,引导社会形成节约型消费行为,更好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2篇

1.1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从狭义的土地资源安全定义出发,选取城镇建设用地安全状况和粮食安全状况两方面作为综合研究对象.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安全指数可由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指数、建设用地开发潜力指数、建设用地承载压力指数及建设用地集约度指数4个指标计算;粮食安全指数可由耕地安全指数、灌溉保证率指数、营养物质生产指数和耕地集约度4个指标计算.具体的指标意义及算法说明见表1.数据表明,(1)可开发利用面积:根据文献[17],用扣除掉已建设用地面积和基本农田面积的适宜建设用地面积(符合一定地形、地质及地貌的用地,标准见表2)来表征,其中基本农田面积用耕地面积乘以系数α表示,α取值范围为0.8~1.(2)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基准[9]1135:依据《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2011)中规定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确定可开发利用建设用地的人口承载能力为0.95~1.17万人/km2.出于计算方便性的考虑,本研究以1万人/km2作为城镇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的标准.(3)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根据文献[22],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食物自给水平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条件下,为了满足每个人正常生活的食物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1.2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本文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各个选取指标的权重,根据确定的权重可以分别计算出建设用地安全指数和耕地安全指数.而对于建设用地安全指数权重和粮食安全指数权重的确定,本文使用研究区域城镇化率表示建设用地安全指数的权重,非城镇化率表示粮食安全指数的权重[9]1135.定义研究区域城镇化率为D,那么土地资源安全指数的评价模型为。

1.3土地资源安全等级与评价标准借鉴前人在生态安全评价的等级划分方法和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等级划分方法[17]1124,结合福州市的实际情况,将土地资源安全划分为5个等级:极不安全、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和安全.土地资源安全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见表3,土地资源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见表4.

1.4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赋权法的权重确定方法,进行各指标权重的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5.在各评价指标中,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指数和建设用地承载压力指数为负向指标,其它指标都为正向指标.

2评价结果分析

2.1建设用地安全评价使用福州市30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图、1∶50万福建省地质图及福州市2012年统计年鉴等数据和资料,分别计算出福州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开发潜力、承载压力以及建设用地集约度4个指标的指数,再利用表5提供的权重值计算福州市建设用地安全指数.在计算过程中,福州市基本农田保护率α采用80%.福州市2012年建设用地安全评价图见图1.福州市各区县中,建设用地安全指数以安全状态(包括安全和较安全)为主,处于安全状态的区县有5个,占国土面积的60.20%.其余县区建设用地处于不安全状态(包括不安全和极不安全)的有4个,占国土面积的39.79%,其中市区(包括仓山区、台江区、晋安区、鼓楼区和马尾区)处于极不安全状态。

2.2粮食安全评价使用福州市2012年统计年鉴提供的粮食产量、播种面积数据及农业投入额等数据,分别计算出福州市耕地安全、灌溉保证率、营养物质生产指数及耕地集约度4个指标的指数.在计算粮食安全指数时,公式中的粮食自给率β取100%,人均食物需求量rG按400kg/年粮食计算;营养物质生产指数选取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蔬菜、牛奶、禽蛋及水产品8类食物.福州市各区县中,粮食安全指数以临界安全状态为主,包括3个区县,占国土面积的45.07%;处于不安全状态的区县有4个,占国土面积的38.21%,其中市区(包括仓山区、台江区、晋安区、鼓楼区和马尾区)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粮食安全处于安全状态的有2个区县,占国土面积的16.71%.

2.3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利用福州市2012年各个行政区县的城镇化率,计算出各个行政区县的建设用地安全指数与粮食安全指数的动态权重,结合公式(2)计算出各个行政区县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福州市2012年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结果见表6.

3结论

第3篇

在组织网络信息技术的时候,为了更加合理及有效,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与特点。与此同时,满足客服的具体需求,提供方便的查询模式,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管理,化零为整,做到合理与优化,使得用户更好开发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具体而言有以下两个趋势:自然语言的集合是指将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相结合,充分显示出信息中的文献、作者、文章摘要及提示时候所需要的言语,如:文章的关键词、文章名称及正文。就自然语言而言,与通过主题检索或者代码检索的人工语言不同,自然语言在检索方面,一般进行自动搜索,着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作难度有所降低,加快索引速度。由于文献标语是进行直接使用的,其一致性较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无规范、难以在短时间形成相对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隐含性,极其容易出现词义不清楚的局面,相关文献难以进行集中,容易出现漏洞,所以一般进行检索时将两者进行结合使用。

如果对搜索引擎功能进行改善,这将推动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提高用户的办事效率,提高我国民众对于本国搜索引擎的高度关注和运用。当前,我国引擎是第三代,以“技术驱动”为基础理论,更加满足用户对于网络信息资源在技术角度方面的要求,做到服务大众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能型的技术信息模式,使得搜索更加便利和广阔。这两种技术引擎搜索的特点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模式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会发明更加完善的引擎搜索。有效抑制发展政策的倾斜,平衡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针对各个地区不同的特色与特点,及时关注各个地区对于信息资源的具体需求之间的区别。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时,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达到最终的需求和预期的目标。在发达地区,网络信息技术及相关资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以往相关信息建设过程中,因为发达地区的优势条件较为凸显,使得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和平穷地区在网络信息资源处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不同,而且在此过程中,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发展较为缓慢。所以为了解决该问题,政府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投资,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农业图书情报学刊:管理服务第9期关于一些较为平穷的地方,对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加快其更加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同一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明及教育发展模式较为一样,所以用户基本需求基本相同,最终形成一定的”文化圈“,在进行网络技术信息整合的时候,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在政府有效引导的同时将逐步引进市场化体制目前信息资源建设仍然主要依靠政府的扶持,而我国国情决定了政府在信息资源建设中投入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那么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在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建设之初,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数据库资源,都可以采取面向市场公开招标的方式,通过投标公司的竞标,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在管理环节中,同样可以引进市场化体制,某些信息机构虽然是公益性的,但是对于一些本机构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的特色、稀缺资源的信息资源,可以视情况合理收取适当的信息费用,一来鼓励信息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二来能够缓解该机构在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紧张问题,有望形成良性循环,客观上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另外可根据信息机构的具体情况,推行托管、和承包等经营方式,既创造社会效益,又创造经济效益。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网络信息资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关于其具体建设、管理及水平对于其合理性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与作用,但是伴随着技术的前进,问题也随着产生,课题也相继出现,无论是问题还是课题都是对于技术在建设及管理方面的考研,所以对于它发展方向的预测和规范,才能使网络信息环境产生有序的发展模式,整合资源。

作者:阎文亮单位:河北地质职工大学

第4篇

关键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国家新一轮医改政策的出台,势必对现有的医疗体制模式进行新的改进,而医院是一种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急救为一体的综合型的公益性机构,担负着对人民群众“救死扶伤”的责任。因此,面对新一轮的医改形势,医院应该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医疗绩效原则,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充分发挥和利用人力资源的效能,建立人力资源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对医院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行政后勤人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是医院工作的管理者,是医院的后勤保障,也是医院卫生产业化的主体。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的保障系统,保障又不能仅限于满足医院正常的工作需要,而更重要的应该是适应医院发展潜在的需要。因此,医院管理人员应该思考如何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比例关系和合理的智力结构、建立动态发展和人员流动原则,医院人力资源的编设一经核编定岗,应保持相对稳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编配,必须在人力资源流动中才能实现;实行医疗绩效原则,建立较为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充分发挥和利用人力资源的效能,建立人力资源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医院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也是医院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归根到底都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管理,都是要求医院人力资源进行定编、定岗、定员,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是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前提与基础。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科学技术,作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既要懂一定的医学专业技术,又要懂适合医院发展的管理知识。现有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还留有很重的计划经济痕迹,仍然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和手工管理阶段,现要把人力资源提高到作为医院的战略性资源层面,来通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合理规划人力资源,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改革。把传统人事管理的以人员管理为主的模式转到现代人力资本和资源管理与开发上来,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起适应单位特点、符合岗位要求的“三定”方案,确保人力资源得到最适合的岗位、职务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关联是非常紧密的,因此建立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迫在眉睫,实现山西省医疗卫生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目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突破,建设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通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来建立全省医院员工的人员档案管理、日常管理、人员招聘、绩效考核、培训、工资、保险、退休、调动等功能,从而对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实现全省范围内各医院人力资源的统计、汇总工作,用以指导各大医院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加大医院用工的规范管理力度,合理配置各医院人力资源情况,建立全省医院员工电子档案,加强劳务收入、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培训技能等基础管理工作,改变目前传统的医院用工管理模式,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总体素质的提高。系统需要建立以下功能模块:组织机构管理、人员信息管理、劳动合同管理、收入管理、保险福利管理、培训与技能管理、报表统计管理、即时文件管理等功能模块。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包括各市卫生局、医院的人事科等管理机构。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将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够从繁冗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应对自如。

实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后,可达到以下3个方面的目的:

(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医院员工招聘、员工档案管理、劳务收入及保险福利等日常事务,需要占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手工操作的错误率。

(2)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统一人力资源数据结构标准。从医院员工进入医院开始到员工离职或退休,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需涵盖从岗位、绩效、薪酬、社保,到培训与技能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模块,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业务流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集成化。

第5篇

1.1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的

1.1.1整合推广示范建设成果

我国高职院校由于服务与地方经济的特点,根据行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广与整合了区域内专业建设典型行业、优势院校以及企业优势的教学资源,辐射区域由于借助了网络平台,已经覆盖全国,带动了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解决非示范性院校欠缺社会资源,发展空间不足以及师资薄弱等一系列问题。

1.1.2提升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为专业教学提供系统、全面、先进的行业资讯、教学资源、实训资源也是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目的,只有不断更新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与研究文/王峰与完善教学资源库,才能使其用途有保障,在资源平台上展示最前沿的专业教学资源。并且不仅仅是校内的学生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受益对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社会服务能力还能通过分享在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平台上,以使社会从业人员也能够查询信息、专业学习以及资料下载等,帮助物流行业从业人员提高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因此,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以使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提升。

1.1.3顺应区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振兴物流业提出了诸多改革举措,鼓励发达地区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加快向现代物流服务转型;引导中西部地区改善物流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促进区域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都给物流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将会出现大量精通纳税、报关、物流技术以及外语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我国的高职院校近年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学结合工作虽然有一些成绩的获得,但还没有深度的校企融合、改革专业教学,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合作还过于浅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应适应经济的发展,建设校企合作共享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1.2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1.2.1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教学多样化

目前的高职院校一般都在教室安装有投影仪,建有宽带校园网,有些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电脑,专业课教学资源库能够为学校的科研服务、专业教学改变单一的上课形式,避免重复备课相同内容,较少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便于对学校信息硬件的更好利用,使教学更加多样化。

1.2.2有利于推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建设专业教学资源科这项系统工程非常复杂,有较大的工作量,专业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分工协作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他们还要一线了解情况、与行业专家交流以及手机信息与数据等。经过以上过程的历练,就可以将专业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理论知识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专业实践经验全面的提高。其次,一个专业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源都被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了整合,有许多丰富的、大量的以及先进的教学资源包含在里面,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共享性,专业教师就能够掌握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最先进的专业技术、了解行业动态,从而改善教学方法,全面扩充专业教师的知识面,将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在促进进一步提升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将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整体提高。

1.2.3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应用与建设,能够推动学校教学理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改革,将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途径与方法深刻挖掘,在不断更新组合教学内容的同时,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全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新其观念,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引导型”、“研究型”的转变,帮助学生更容易与社会接轨。

2、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的研究

2.1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2.1.1制定物流管理专业标准库,培养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新模式

对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在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下,以装卸搬运、货代、公司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以及流通加工等流程为载体,将职业岗位的标准相融合,对本专业应具备的素质、能力以及知识进行分析,探索新的订单驱动模式,将不仅具有竞争优势与区域特征、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还符合人才的个性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出来。

2.1.2使教师充分认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的完成,是需要众多专业教师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但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意义,片面的把教学资源库当做可有可无,认为教学资源库并不能帮助其更好的上课与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并且,一些教师有着较大的工作量,不仅有教学任务,还有社会实践、科研与教学管理等一系列任务,还要分担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繁重任务,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另外,一些专业教师,尤其是老年教师,对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还没有掌握,不懂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知识,因此,也就无法指导学生自主使用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学习。所以,对于专业教师的培训各院校都要积极的加强,将教师的教育观念努力改善,使其对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认真完成好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的研究,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建设进度科学安排,协调与激励工作认真做好,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2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几个问题

2.2.1校企合作共建资源库学校热情很高,企业反映冷淡

在现实中,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学校辅助教学中的运用较多,但在服务于企业方面并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在企业中,其追求的是最大的效益,而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并不能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对此并没有什么兴趣。

2.2.2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以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遵照国家要求,要有可操作性、系统性与教育性。建设与应用标准应该有助于教师工作效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上课的益处应该让师生都感受到,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与教师参与,并且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不断更新。

2.2.3专业资源库建设资金不到位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开发经费由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共同负担,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一些院校资源库的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资金并没有到位,并且向物流企业筹集资金也有很大的难度,从而导致学校资源库建设缺乏资金,影响物流专业资源库的建设。

2.3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对策

2.3.1调动行业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从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上来看,多家物流单位都愿意与学校合作,一同建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但有着企业还是积极性不够,因此,这就需要学校以及政府出面,出台一些激励性的措施,引导和刺激企业加入校企共建的大流,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互动、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2.3.2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群与职业岗位的要求是,原则是“实践、实用、实际”按照体验与认知、技能考证与岗位实训、生产顶岗实习与综合模拟实训这三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特点体现“分岗位、多方向、重操作”,指导课程与校内实践技能课程由联合办学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有机的结合学生专业实战与专业模拟、技能鉴定与实践训练、综合训练与学生岗位训练。同步进行物流业务处理能力训练与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训练,将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技术应用、职业通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形成个人发展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并进的局面,从而实践递进式的教学体系。

2.3.3政府应加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

对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政府要一方面在地方政策上支持与引导,不仅仅在文件与口头上支持,还应该出台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行性的相应政策,牵起校企合作共建资源库的桥梁。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要支持经费。对于隶属政府的地方性官办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政府应概予经费支持,对资源库建设的正常运行从资金上给予保障。

3、结语

第6篇

依托网络资源,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师生英语学习互动与交流,这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从课堂教学模式向网络平台教学模式转换的重要内容。然而,实践表明大多数学生不知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英语网络平台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建立大学英语网络平台体系不仅是培养复合型人才重要手段,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英语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大学英语;体系建设

一、引言

随着中国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教育部于2004年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作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目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已贯穿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为英语交际实践提供的教学手段也是丰富多彩、日益先进。不仅如此,为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国内大学英语教学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在不同地区及不同院校中出现了不同的大学英语教学体制与教学模式,培养精通外语技能、通晓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各大专院校办学理念。但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并不令人十分满意。一方面,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许多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授课时数一再压缩,尤其是听说课更是被压缩到平均每周一节课(50分钟),而且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听说课最终会被取消,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将由统一的课堂授课模式转为分散的学生自我修炼模式。另一方面,虽然在现代网络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各院校都已建有并已开通各自的访问网站,但由于学校在网上英语平台体系建设方面意识的缺失,无法实现师生英语互动,除每周极为有限的课堂教学外,师生间便再也没有见面或联系的机会和场合,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急需网络学习模式的加入与补充。网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的自主学习。学习者自行、主动利用网络,运用元认知知识和能力,调控个人动机和行为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这一定义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可以根据语言水平和学习特点,依托网络平台,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从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中挑选合适的学习内容,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一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要求其有效地发挥学习自主性。但是,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面对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学生无从着手,无法判断信息来源是否可靠、是否权威,无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刘金侠(2009)认为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教师合理、正确地指导、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将教学模式的改变和教师职能的转换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教师不介入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不依托网络资源构筑大学英语导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相关理论阐释

众所周知,认知科学的学习观与自主外语学习理论是开展网络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关注的是“如何教”,教师们的中心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而认知科学的学习观则更多地关注学习行为本身,认为教师是学习过程的施助者、监督者、咨询者、组织者,而不是单纯知识的灌输者与传授者。认知科学的学习观认为学生是知识建构全过程的主体,他们应该主动地进行信息加工、意义建构;教师的职责则是引导、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主管理学习过程的目的。自主性理念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欧洲提出。Holec(1981:3)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具备“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Little(1991:4)认为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方面(刘欣2013)。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计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即元认知策略的应用能力。

三、大学英语网络平台自主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

网络环境中的评价体系是教师在信息网络环境中不断学习先进网络技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管理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是学生调整激发主动学习欲望、建构学习策略、选择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探索网络环境中的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一)网络师生同步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

网络环境中动态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和指导,因此,网络辅助评价体系特别重视并体现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互动的过程性评价。网络环境中的异步教学将教师和学生置于最新的信息资源之中,教师在网络中需要特别熟悉网络科技的特点,学会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工具向学生布置作业、收集并分享资料、监控学生学习进度并参与问题讨论,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分析、反馈,据此调整教学进度与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网络评价过程的互动,在此过程中,不仅教师需对学生做出评价,学生也对授课教师做出主观评价,这样的师生互评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

(二)网络平台辅评价体系的建立

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突出特征是班大,人多,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不齐。网络平台辅助异步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会大大增加教师工作量。如果每个教师都做详细的教学记录,并对每次活动都以传统方式记分造册,不仅会耗时耗力,而且统计效果也无法做到准确无误。为此,开发建立一套科学的网络平台辅助系统评价方式将会缓解广大教师在评价体系中的无益烦琐,而且该评价体系会做到更为科学化、更为人性化。网络辅助平台体系不完全等同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英语网络辅助型评价平台建立与运行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基础,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档案,还要花一定的时间在班级层网络中收集问题、做出反馈和进行指导,参与评价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不再仅为监控者,而是指导者和参与者,并全程跟踪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

(三)有效采纳慕课等先进的评价体系

大学英语网络平台自主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还要合理利用慕课评价体系,充分学习精英教育模式。目前,全球最受欢迎的慕课网站宣称:“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允许任何人学习世界专家的课程来扰乱传统教育和实现民主化教育。”学生可以通过免费注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四、英语网络平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听说方面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的许多英语广播电台、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都建有英文网站,如BeijingReview、ChinaDaily、CRI以及CCTV9等等。美国之音VOA和英国BBC的特别英语节目都可以在一些网站的下载中心免费下载,这就为广大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大量国内外新闻广播音频、视频以及文稿资料。这些紧跟时代的英语听力材料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非常有学习和实用价值的学习材料,教师可以利用网站上的图片、声像、影视等实用性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可以通过记述故事、听写新闻来提高听力水平。同时,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可以边听边看字幕提示或下载与语音文件配套的英语文本文档,进行反复练习,在欣赏故事情节和了解国内国际要闻中提高英语水平。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聊天室和MSN等网络社交工具进行网上会话,从而避免了面对面交流带来心理压力,同时可以结识英语国家的朋友,和一些英语国家的人们进行在线交流,从中学到地道的语音、语调,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不同地域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二)在读写方面的应用

众所周知,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最需要的是丰富、多样和及时的信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传统上,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依靠各种英语教材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一些对英语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有可能会阅读一些英文报纸、杂志或小说,用英语写写作文,他们接触英语最多的时间也是在英语课堂上。但在丰富的英语网络平台上,英语网络资源的特性,使它成为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极有帮助的教学平台和学生练习平台,成为广大师生交流的桥梁。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直接阅读大量的英文材料,阅读资源包罗万象、用之不竭。丰富的英语网络平台资源,一方面拓展了学生接触英语的视野,拓展了教材、教参的讲授内容,使英语学习更具情趣,丰富多彩,具体生动,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留言板、BBS、E-mail、聊天室等网络服务平台,在网上练习写作,利用教学平台的信息共享特性和论坛交互功能进行英语写作的讲评、例文示范等,这有利于写作提高环节的练习。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老师示范性的评讲等环节对于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非常重要。有了英语网络平台资源,学生便可通过BBS发表作文,并可任意浏览同学的作文,发帖对别人的作文进行讨论、点评、打分。英语教师也可选出质量不同的作文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评议,并给出理由,并与自己的作文内容进行比较,从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加以纠正,在线学生通过接触更多的写作信息资源,从而使英语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五、结束语

基于网络为外语教学打开了一扇大门,促进了远程教育的发展。网络平台的设计关系着网络教学优势的发挥,用先进的技术和积极的心态推进网络外语教学平台的发展,是每一个网络管理人员的责任,也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学习平台是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创设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的重要步骤。健全的网络学习平台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学习内容,还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通过基础知识夯实和表达技巧训练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针对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结合大学生英语学习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大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应该包括课外辅导、互动交流、课程学习、考试训练等模块,各个模块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为学生构建一个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

作者:李云川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金侠.网络教学环境中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J].外语学刊,2009(4).

[2]刘欣.论网络依托型ESP教学模式对学习自主性的影响[J].外语学刊,2013(2).

[3]熊苏春.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语言学习焦虑与学习策略使用之关系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06).

[4]郑伟,沈丛,杜光明.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建设———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第7篇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应从“面上”开展水资源论证,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承载能力,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间的关系,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中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和事物,降低或消除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良影响。在相关论证导则、技术导则和规划环评条例等技术指导下,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总体目标和原则的合理性、水资源条件的制约性、用水格局的完善性、配置方案的协调性、水环境保护的可实现性和补偿补救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详细的论证分析。《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525-2011),强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水资源总体论证应从工程概况、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取水水源论证、取水和退水影响分析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分析,建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设方案。

2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为缓解绥阳县中心城区近期城市生活用水严重缺水问题,拟在绥阳县洋川镇团山村的石梁河上游修建团山水库。水库坝址距绥阳县城17k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4.7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22万m3;水库校核(P=0.2%)洪水位918.62m,设计(P=2.0%)洪水位917.41m,正常蓄水位915.00m,死水位886.00m;水库总库容721万m3,正常蓄水位库容571万m3,死库容30万m3,兴利库容541万m3,库容系数58.7%,属多年调节水库。

2.2分析范围及论证范围

团山水库分析范围为石梁河全流域(流域面积239km2)及受水区绥阳县中心城区退水所涉及的洋川河全流域(流域面积126km2),共计365km2;取水水源论证范围为石梁河团山水库坝址以上流域(流域面积14.7km2);取水影响论证河段为团山水库库区河段(河长约2.84km,库区面积约0.42km2)、团山水库坝址至石梁河河口区间河段(河长25.3km),共计河长28.1km;退水影响范围主要为洋川河绥阳县城污水处理厂退水口至下游河口区间长9.7km河段。

2.3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分析范围内主要河流有团山水库所在河流石梁河、工程受水区绥阳县中心城区退水所涉及的洋川河。石梁河系芙蓉江右岸一级支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全流域面积239km2,主河道全长32.2km,主河道加权平均坡降为11.9‰,流域形状系数0.231,多年平均径流量15000万m3。洋川河系洛安江左岸一级支流,全流域面积126km2,河长28.9km,主河道平均比降11.8‰,流域形状系数0.151,多年平均径流量7900万m3。分析范围内已建成灌溉水库工程2处,小型引水灌溉工程42处,提水灌溉工程30处。灌溉面积22182亩(其中水田20339亩,旱地1843亩)。分析范围内水资源总量22900万m3,现状开发利用水量1786万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7.80%;耗水量1079万m3,占水资源总量的4.7%。分析范围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一般,水资源具有一定开发利用潜力,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条件和必要对石梁河水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2.4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城市生活用水方面:绥阳县城市生活用水量预测主要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采用分类预测法进行预测,远期规划水平年(2030年)采用180L/(人•d);供水管网损失10%;未预见水量按10%考虑;水厂自用水量按总用水量的5%计。由于县城工业用水单独考虑,故上述所取定额符合一般城市生活用水规律。农田灌溉用水方面:根据当地灌溉习惯结合现状灌溉渠系实际情况,下游农田灌溉P=80%保证率灌溉用水定额水稻取320m3/亩、玉米56.4m3/亩、辣椒45.9m3/亩、油菜59.3m3/亩基本合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方面:绥阳县现状用水量1.787亿m3,2015用水指标1.812亿m3、2020用水指标1.985亿m3、2030用水指标2.041亿m3,分别比现状增加0.025亿m3、0.198亿m3和0.254亿m3,团山水库供水量仅0.0599亿m3,而且主要是用于绥阳县城生活用水,符合《遵义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指标方案》对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2.5取水水源论证

团山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4.7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22万m3,经长系列调节计算,团山水库坝址处流域水资源量可满足团山水库设计供水量599万m3/a(P=95%城市供水588万m3/a、P=80%农田灌溉用水10.8万m3/a)的要求。至规划水平年(2030年)上游流域内用水较现状增加耗水量仅占来水量的0.03%。因此,团山水库工程取水在水资源量方面是可靠的。根据坝址河段水样水质检测结果,现状水质能满足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和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取水口以上流域内无工矿企业,主要污染源为少量农田灌溉用水退水,农村生活用水基本无退水,今后水质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取水口以上流域今后将划为水源地保护区,农田灌溉用水退水量将进一步削减,同时严禁新设排污口等活动,取水水源水质可得到保障并有改善的可能。取水口河段具备成库建坝的地形地质条件,同时取水口的设置也能够满足水库泥沙淤积需求和取水量的需求,且坝址下游农田灌溉用水今后由团山水库生态放水管一并下放,管道尺寸满足放水要求,取水口设置合理可行。

2.6取水和退水影响分析

团山水库取水对区域水资源量虽有一定影响,但按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0%(0.029m3/s)下放生态流量,对区域水资源及下游河道的生态影响较小。水库下游有农田灌溉工程,灌溉设计流量为0.021m3/s,下游灌溉用水量由生态放水管统一下放,对下游农田灌溉取水影响不大。同时,建议在初蓄期积极引导灌区群众进行适度水改旱,尽可能减少灌溉用水量,确保水库尽早正常蓄水,正常发挥效益。团山水库工程在建设期其污废水按退水处理方案处理达标后排入石梁河,坝址河段枯季情况下接纳排放的污废水后悬浮物(SS)、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均小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要求。施工期对河道水功能区造成一定影响,但该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运行期影响较大的绥阳县中心城区城市用水退水。退水影响的洋川河属“洛安江绥阳遵义县保留区”,由于纳污河流洋川河退水口来水量较大,只要对城市用水产生的污废水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A标准”后排放,退水对水功能区的影响较小,加之影响河段无其他用水户取水,故绥阳县中心城区城市用水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不大。

2.7水资源保护措施

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对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达标排放,严禁将污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作好水土保持工作,对弃渣进行妥善处理,对项目施工造成的地表恢复植被。对水库大坝、泵站及库尾河段进行水质监测,遇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并报告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停止供水并采取措施即时解决。水库蓄水前,必须对淹没区进行库底清理,以免蓄水后淹没区内植物腐烂、农厕中粪便等造成二次污染。水库管理站修建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污水经处理后用于浇灌农田和绿地,生活垃圾拟与当地生活垃圾一同处理。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植树种草、对库区25°以上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坡改梯等水保工程,缓解库内泥沙淤积,逐步恢复库区库周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水库自身运行年限。合理安排水库蓄水计划,通过下泄一定流量等措施来减小水库蓄水和运行对下游河段生态环境和农田灌溉的影响。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水库在运行过程中,实施水资源保护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实施工作。配合涉及县、乡、村对负责范围内水资源保护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搞好工程水资源保护工作。

3结论

第8篇

教育资源共享是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1998年,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CALIS);1999年9月,教育部《关于成立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和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的通知》;2005年6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建设管理办法》以加强基础教育平台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保障平台建设规范、有序进行;2008年1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关于印发《师范教育司200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指出启动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计划。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教师专业教育精品课程教材资源库。

二、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建设

(一)因特网教育资源

资源是整个社会正常有序运转的必需,是构成各种系统的必要条件。教育资源作为构成教育系统的基本因素,是指教育系统中支持整个教育过程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和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从广义上来讲,教育资源通常包括物质资源(即教育系统中运用的各种设备、媒体、器材、工具等),人力资源(即教育系统中的教学科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教学支持人员及学生等),信息资源(是指在教育系统中传递的各种信息,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及伴随教学内容产生的其他信息)。用技术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教育活动都是信息传递活动,教育的过程就是信息交互的过程。因此信息资源是教育系统的最根本的资源。

随着网络的兴起,尤其是Internet(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和应用普及,基于网络的教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话题,因特网教育资源(Internet教育资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为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不同于以往以书籍、报刊、磁带、磁盘、胶片、广播、电视等为物质载体的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一种以网络为承载、传输媒介的新型的信息资源,这种信息资源主要是在Internet上获取的,所以也将基于网络的教育信息资源称为Internet教育资源。Internet教育资源是网络的必然产物。

(二)获取因特网教育资源的方式

Internet是将全球数百万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的一组网络。用户若要访问网上的各种信息资源必须通过浏览器来实现。目前用于浏览网上信息资源的浏览器有很多,而所使用的浏览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网络浏览的效果。好的浏览器应具有如下特点:(1)能阅读超媒体文件;(2)具有字符格式化功能;(3)支持多种形式的Internet信息服务形式,如:WWW,Gopher,FTP,Telnet,WAIS等;(4)能访问历史记录;(5)具有书签功能;(6)能发送E-mal];(7)能阅读新闻,发表文章;(8)具有安全保密功能。

在众多浏览器中,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和NetscapeNavigator这两种浏览器使用较广泛。这两种浏览器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浏览效果,支持多种HTMI.格式和丰富的网络文件类型,并且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可支持FTP,Gopher,E-mail,Usenet等多種服务形式。

(三)因特网教育资源的分布

Internet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条件。教育信息是对教育系统中各种活动的运动属性、状况、特征与功能的客观描述。教育信息是对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真实反映。Internet教育信息是指Internet上可用于教育过程的、在教育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其中既包括为学习者提供的能够形成新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习惯、行为的学习内容,也包括在传递学习内容中生成的其他信息,如相关教育的理论信息、经验信息以及控制信息、反馈信息、管理信息等,也包括世界各国及不同地区开展教育活动的各种消息以及指导、保障教育系统顺利进行的各种政策、法规,还包括与教育、教学等有关的娱乐、商业信息内容。因此教育科研工作者、各层次的学习者和教育者、各级政府部门决策人员均可以通过Internet便捷地获取各类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学经验、教育理论、教育动态、教育指导、教育统计资料等教育信息。

由于教育系统涉及多领域内容,因此与教育相关的学术、科研、政府及各种组织机构的信息都可以归纳为Internet教育资源。Internet教育资源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国的教育科研网上,涵盖了以.edu为域名类的所有资源,并在.com,.gov中也有分布。Internet作为遍及世界186个国家,连接13多万个计算机网络、1600多万台计算机主机、600多个大型图书馆、400个学术文献库、100多万个信息源的信息网络,其信息资源的地理分布异常广泛,Internet教育资源也涉及到世界各地的与Internet相联的主机,但就其分布而言主要是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作为发达国家,网络环境优越,而且在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办学条件、教学资源等方面发展得比较充分,另一方面也与这些国家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特点有关,这就避免了像其他非英语国家网上信息时的双语种或多语种版本的多重建设。有数据表明,截止到2000年1月,全球已注册的.com,.org,.net和.edu的域名已达10008475个,还有3344305个以国家或地区为最高域名(如.cn,.hk,.uk,.au,.ca等)。在这约13350000个域名中,按地域划分美国占50%德国占8.6%,英国占8.5%,加拿大、韩国、法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目前为国际域名分布的前10位。

我国的网络建设与开发正在兴起阶段,目前我国上网的计算机为350万台,其中专线上网的计算机为4l万台,拨号上网的计算机为309万台。我国WWW站点约15153个。我国已建立了包括负责所有大学联网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域名.edu.cn),中国科学院负责的各科研机构联网(域名.ac,cn)在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完成了教育科研网络信息的初建阶段。我国国际线路的总容量为351H,连接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其分布情况为:中国科技网(CSTNET)IOM、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291M、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8H、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22M、中国联通互联网(UNIVET)20M。

三、高校应用的共享机制建设

(一)网络环境建设

教育城域网的网络环境按其应用功能可分为四类:一是用于办公,如教师备课、文件上传下达等;二是用于通讯,以网站为代表,融合了BLDG等技术;三是用于資源管理,现实情况是地方高校建设时,往往买了资源库,却没有本地资源进入,只能靠所购买资源库一年一两次更新,无法与教学形成互动;四是用于视频教学,真实记录课堂教学全过程,并对此进行录播、直播和刻录输出,实现资源共享,教学评估,教师培训。其中的视频教学网络环境又细分为三大类:一是公开课视频会议;二飞精品课程录播;三是远程教学评估。

(二)教学平台建设

什么是教学平台?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已无法适应当前大信息量的教学内容需求,虽然各地方高校纷纷建立多媒体教室,但是独立的多媒体教室,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仍然不能摆脱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学习模式。为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创造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的环境。

地方高校可利用传媒与通信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活动。主要有开路电视远程教育系统,Internet教育系统,以卫星传输为主、互联网传输为辅的教育系统,双向HFC有线电视网络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多种形式。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是指支持教学的相关资源,大致分为教材、支持系统和环境,甚至涵盖一切有助于教学活动的任何事物。教学资源库通常具有下图所示的结构。其中,教学资源数据库是教学资源库的核心。它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媒体素材库及索引库,在此基础上,还有积件库、课件库、题库、案例库及相应的索引库,最上层是网络课程库和索引库。

(四)网络课件开发

网络课件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制作课件的技术水平,还取决于教学内容的质量、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学习方法的合理运用、学习策略的具体实施等因素。同时,开发网络课件需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美学和各专业学科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最好进行合作开发,以提高开发速度和开发质量。

(五)多媒体课件开发

目前,教育正在走向信息化、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成为教育教学的支撑技术。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正在改变着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势必带来教学内容、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对于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学内容是用多媒体信息来表达的。各种媒体信息都必须是为了表现某一个知识点的内容,为达到某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而设计、选择的。各个知识点之间应建立一定的联系,以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知识结构体系。

(六)精品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