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体育工作论文

体育工作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17:36: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体育工作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体育工作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公共体育课的合作探究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挥,为了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这种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应注意敞到:明确学习目的任务,激发学习动力;自由体验、合作探究与有效指导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共享集体资源与正确评价强化积极的行为动作。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是教育部特别提出高校的培养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然而作为公共体育课这条理想的途径却鲜为人知。尤其是学生对公体课态度更是消极,总认为可有可无。这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关键因素是教师。如果公体课能让学生感受到有价值,并充满乐趣,就一定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1明确目的任务,激发合作探究的动力

课堂的目的任务就是本次课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价值就是学这种内容有什么实际用途,它可以提高人的那些素质,发展那些能力等。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自然就能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完成学习的任务,容易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以定向训练为例,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合作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首先在于合作小组是否优化组合。所以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结合学生的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男女搭配等诸多因素,以学生自愿为原则,把学生组建成多个小组。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由1人任小组长,也可轮流任小组长。各组间不能有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2)提前向学生下达任务。这一步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教师在向学生下达任务时,不应是简单地传递信息,应是一个调动学生兴趣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小组讨论问题的意义、目的和要求。笔者观察,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与教师事前调动水平关联度较高。如果教师在下达任务时充分阐明被讨论问题的意义并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就高。因为,学生对有意义的工作充满着强烈的完成动机,能够“主动”挖掘内在潜能。相反,如果教师仅向学生简单传递信息、如同日常布置作业一样,学生对所要完成的问题就不太重视,当然,也不会产生多高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向学生提出的任务不但有近期的,也应有远期的。如本次定向训练主要是提高速度素质,下次还要提高灵敏素质、耐性、观察力等,这些素质训练不但有助于学生体育达标,而且终身有益。(3)注意随时向小组提出当前合作探究的问题。思维的不断深入是由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设计出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功能问题,并能随时向学生提出。所以这些问题一般应符合3个特征:一是问题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二是问题的争议性,被争议的问题不应只有唯一的答案,应通过广泛而激烈的观点交锋,让学生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三是问题的兴趣性,被探究的问题应能够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是学生知识和能力所及的问题。

2自由体验、合作探究与有效指导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身体素质达到全面发展,有时不得不将某些项目甚至手段一成不变地运用于学生的训练中,这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枯燥、单调的感觉,甚至有时会使一些耐力较差的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和练习方法的多样化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必要的。

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要让学生领悟到动作的要领和发现练习的多种方式方法,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水平,体验是最好的老师。在以往的体育课中,往往是教师先示范动作,让学生观察,最后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这是一直“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为了让学生产生“我要学”,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学会学习。

其次,注意营造氛围。心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要真正给学生以信任,尊重他们的人格,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于是,教师要巡视各组,给以鼓励。

第三,常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问,让他们去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最终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还要提出探究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教师还要通过表达方式的变异、理解角度的变更、思考方法的变迁等来提供多形态的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从而促进内容的深化,理解的深入,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

第四,具体练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练习效果、能力提高与教师对学生练习方法的指导有密切关系。所以在让学生自由练习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是必要的。为了提高练习的效果,通常根据不同的内容有以下几种方法。(1)结对练习。实施时学生结成两人一组,每个学生交替作为观察者和练习者,一起共同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教师向学生讲解和示范动作,然后检查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再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对;在每对学生中一人练习动作,另一人提供激励和反馈;当其中一个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完成动作后,转化成激励者或帮助者,另一学生变成练习者;两人都能完成动作后,他们就加入到小组另一对中,每个学生继续练习。如果所有成员练习是正确的,小组开始学习和练习下一动作。它适用于学习走、跑和跳等基本动作。(2)模块练习法。在这种方法中,每个学生有责任学习和练习一定比例的内容,然后向其他组员传授所掌握的内容。在模块法中具有强烈的相互依赖性,每个学生需要依靠其他人获得信息。实施中教师安排易于分解的、多组成的教学内容给小规模组的学生;每个小组成员有责任学习和练习自己被安排的一个部分,然后每个小组成员传授他所安排的内容,最后整个小组一起练习,完成学习任务。它适合教授创造性的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技战术。(3)协同练习法。它强渊在挑战性、包容性活动中,学生一起努力获得成功。具体实施为:教师讲解和示范动作,并检查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理解,或者通过问题解决式提问教授动作,然后阐明和示范必需的社会技能,并强调这些技能是小组取得成功的关键,进一步明确只有所有小组成员发挥了作用,学生个人才能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教师强调了这些导向成功的技能和行为后,学生参加活动。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难度较大的动作内容。(4)学习团队。给予学生承担领导者以及其他角色的机会,并使用协作技能达到小组的目标。特别应该需要的是要对学生的角色进行安排,如安排为记录者、激励者、教练和设备管理者,这样便于小组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先讲解和示范选择的技能或者战术,然后将学生分组;教师描述表现结果和需要达到的身体、社会和认知技能目标,而通常这些结果和技能都被列在给记录者的任务清单里;在执行任务前教师给每组的成员安排不同的角色,练习时学生履行各自角色的职责。为了能提供给所有学生体验每个角色的机会,在下一次任务时可以转换角色;学生的表现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使用任务清单加以评价;在课结束时,分配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在技能和战术实践巾的体验,以及教师激励他们制定下一次课的目标。它适用于运动技能以及战术的学习。

第五,引导学生心理练习。心理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而且也可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以及技能形成的有效性。所以笔者不但指导全班学生一起练习,还让各小组也练习。在课堂上通常是要求学生在具体练习前进行,也作为作业布置学生回去练习。

3通过共享集体资源、正确评价强化积极的行为动作

第2篇

论文摘要:当前中学德育中存在着内容与学生实际脱节、基本途径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德育的效果等突出问题。应把握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强化中学教学中的德育管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性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

近年来,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种种口号,组织了大量的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学德育的整体实际效果,与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付出的辛勤劳动比较,可以说是很不相称的,中学德育实效性差已经成为中学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

一、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严重脱节

由于中学德育目标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层次性,导致德育内容的空泛化和缺少预见性,与中学生德育的可接受性脱节。其表现有:(1)德育内容役有根据中学生不同阶段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形成层次。长期以来德育内容“上下一般粗”,往往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把中学生目前难以达到的要求硬要他们努力去达到,而对中学生达到这些高要求、高目标的基础,如做人的基本道理,爱父母、爱师长、做文明公民等等,又役有稳定的教育内容,以致脚疼医脚,头痛医头,教育者和学生都难以接受。例如,在每年学习雷锋活动中,中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助人为乐”的教育,其效果并不佳。因为很多教师并没有思考过“助人为乐”,包含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助人”,是帮助别人的意思,“为乐”,是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的意思。显然,这是道德领域里的最高境界,它涉及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有没有人能做到?有!雷锋。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只能是努力的方向。如果降低一点,变为“乐于助人”,即愿意帮助别人,高兴帮助别人。达到这一要求也不易,现实中有不少人做不到。如果再降低点,变为“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每个人作为社会人存在,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每个人又都有义务帮助别人。现实生括中还有最低层次的要求,即“不妨碍别人”。你可以不帮助别人,但你不应该妨碍别人,以上道德要求和内容被分成四个层次,对学生的教育首先要从最低的层次开始。(2)德育内容与德育目的不一致。中学德育课普遍存在知行脱节,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学会做人,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思想行为不沽边,其结果是德育课成了学生考高中、考大学捞总分的工具和敲门砖。许多中学的德育活动追求形式,不讲实效,丢掉了很多传统有效的教育形式,而动不动就是什么“知识竞赛”,“讲演比赛”。班级、学校为了拿名次,丢掉某项括动对全班、全校学生的教育,由班级、年级、学校挑选一些学生组成代表队集中排练,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一场竞赛、比赛结束,消耗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是绝大多数学生不仅没有受到教育,甚至连该竞赛、比赛的内容为何物还不知道。

2、中学德育基本途径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各科教学中,通常又把政治课作为直接德育途径,把其他学科作为间接德育途径,然而,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首先看政治课的状况。中学的德育目标和要求,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层次性,德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存在简单重复和严重脱节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回答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因此收效甚微。中学的政治课又常常论为纯粹的知识教育课甚至应试教育课。课堂上教师并不往重思想道德上的系统训练和理由的阐述,尤其忽视道德行为能力的训练,常常灌输一些枯操的理论,令学生记忆背诵,把政治课上成了纯知识课。

其次看各科教学中的德育状况。中学长期忽视这条德育的基本途径,尽管也有这方面的要求,但各地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各科教师并役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责任,“教学即传授知识”,在许多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即使有些教师注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却存在生硬结合,常常将德育与知识传授分割开来进行,拖上一条“光明的尾巴”,给人一种画蛇添足之感。不仅收不到德育的实效,反而引起负效果,让学生反感。

3、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较大程度地抵消了学校德育影响的效果

中学生在学校一般接受的是正面的,正统的德育影响,这种教育好比在他们心灵上抹上一层“玫瑰色”。另一方面,学生们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家庭生活中的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先进与落后、规范与不规范等矛盾冲突的影响,必须会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困惑,中学教育工作者经常抱怨:现在的社会环境太差,学校德育工作辛辛苦苦,抵挡不住社会消极面的影响。过去我们的工作是6十1=O”,即学校教育6天,家庭、社会影响1天,就把学校教育给抵消了。现在改为双休日,则是“5十2<O”,社会上,不健康的书摊,“三室一厅”那么多,我们就更不好办了。这些抱怨一方面反映了目前学校德育工作软弱无力,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家庭消极影响巨大。在一项问卷调查中,认为社会环境对自己影响不太好的学生高达68.4%,认为当前社会风气好的学生仅有1.3%。当前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我国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市场经济对学校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例如用经济规律代替教育规律,把经济领域中的价值法则与教育过程中人的价值混为一谈,使教育过程掺入“拜金主义”和雇佣思想。(2)社会风气、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出来。社会和家庭中的“拉关系、走后门”,腐败、赌博、体罚子女、伤害儿童,吸毒等等消极因素交织在一起,在青少年心灵上投下一层阴影。(3)音像书刊、舞厅、电游网吧等社会文化娱乐环境中存在的“病菌”,对中学生的灵魂产生一定程度的侵袭。

二、解决当前中学德育问题的对策

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的确不少。不过,虽然我们困难重重、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笔者认为,要想解决上述突出问题,改进中学德育工作,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1、系统研究和把握当代中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

在改革开放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成长的一代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和生括的环境与以往几代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的思想必然呈现新的状况。研究和把握当代中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出发点,也是进行德育改革,提高实效的重要依据。(1)当代中学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在家庭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动指南;在学校对教师的崇敬感减弱;在集体生括中,由被动追随转向主动参与;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独立行为又较弱,与较强的独立意识形成巨大的反差。由于他们生活条件较好,倍受父母疼爱,缺乏艰苦的锻炼,在遇到挫折时,往往又表现出很强的软弱性和依赖性。与前几代学生相比,他们的意志力更为脆弱。(2)求真求是的观念增强,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是当代中学生另一明显的思想特点。是否合乎实际,是他们判断是非的一个重要标准。他们不盲从,更相信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体验,对学校教育持有分析和怀疑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又表现出社会理想淡漠,往重个人发展和现实利益,出现唯我主义和个人奋斗的苗头。(3)当代中学生生括在一种比较宽松的政治生活气氛中;他们的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敢想敢说,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求新求异,易于接受新观点。但是,他们对社会又缺乏全面了解,易受各种观念左右,思想观念较为混乱,人生价值、道德取向上失去明确的统一导向,出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

2、加强中学教学中的德育管理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中学加强教学中德育管理的主要措施有:(1)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变德育的自然掺透为自觉实施。育人意识,首先是个教育思想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师,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括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师要成为名符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能只教书不育人。(2)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的能力。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必须具备三方面条件:第一,占有丰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知识贫乏既谈不上教好书,也谈不上育人。第二,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思想道德修养和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能力。第三,掌握寓德育于教学中的规律,具有有机渗透德育的能力。(3)深入教学,深入课堂,抓好指导和评价。中学管理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参加备课、听课、评课,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每学科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德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改进方法,提高实效;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搞好评价工作,促进学校教学中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3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文体活动;功能;作用

一、调节精神的功能

1、娱乐休息的功能。娱乐的含义是娱怀取乐,它是煤炭企业群众文化活动本质属性的突出体现,从娱乐中休息,往往是人们自觉参与文化活动的第一需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休息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积极性休息和消极性休息。积极性休息表现的就是人们主动参与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而得到的休息。

2、情感宣泄的功能。人类情感是十分丰富的,起伏变化的,它需要平衡,如果某种情感量的积聚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使心理失态,精神紊乱以至崩溃。就是说喜、怒、哀、乐的情感它会像流水一样阻塞甚至膨胀,所以说,它需要抑制,更需要释放。文化活动就能在调节这种心理平衡方面发挥其宣泄的效能。

3、审美功能。煤炭企业文化活动美的功能首先是员工群众在活动中能感受到美的愉悦和心灵的愉悦,它是来自内在和外在的相统一,是客体的美与主体的美的享受相撞击后的和谐。煤炭企业人参与文化审美活动,不仅使精神得到调剂,而且还会使生活方式得到改善,思想得到升华。

二、宣传教育作用

1、传播功能。煤炭企业群众文化活动首先是信息传播的媒体和载体,各种各样的活动云集了众多的参与者,而参与者置身其中每个人都是信息源,况且人们之间感情交流非常便利,即许多人们感兴趣的信息,都会在群体中传播,所以,这种群众媒体的自发性和扩散性通过活动的载体表现就是一种宣传作用。

2、陶冶性情的功能。文化活动的最大魅力,就是娱乐性。而多种多样的娱乐形式能够改善多种多样人们的性情和修养。而参加文化活动,富有吸引力和美感的活动,令心情相对放松和开心的活动,势必会对陶冶性情、改善自我有潜移默化的促动。在煤炭企业,尤以矿工家属们通过街头活动的参与性实践,不管其作用大小但陶冶性情的功能非常显而易见。

3、规范行为的功能。文化活动的规范行为功能最初是不自觉的,因为人们参与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开心、娱乐、高兴,是调剂精神生活,而在不自觉的审美、欣赏、参与、实践与置身其中的活动氛围中,特别是从蕴含着先进思想的文化活动内容中,人们往往是渐渐地由无意识而有意识地得到教育,受到道德、法律、政策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而也就不自觉地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三、普及知识作用

1、传授交流功能。这是由文化的承传性决定的。它蕴含着一代代人积累的大量的社会生活知识、经验、技能,通过参与者的感受、吸收和发展,又通过活动的方式传给下一代,代代相传形成一个容量十分丰富的知识经验承载,这是其传授的功能。而煤炭企业群众文化活动又总是娱乐和传播作用紧密相连的,所以在人们交往交流参与过程中,很便于获取知识和经验、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可以这么说,煤炭企业群众文化活动是煤炭企业人传递知识的一个特殊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要素。

2、社会教育功能。由于文化活动信息含量丰富,方式业余、灵活通俗以及形式多样,又为煤炭企业员工群众所喜闻乐见;特别是绘画、音乐、戏曲、文学创作、游艺活动、健身活动都可以是知识的载体;而车间、区队、井口、广场、街道、茶余饭后、劳动间隙,随时随地都会开展文化活动,活动场所就是课堂,不论男女老幼,不论文化层次,谁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受到教育,所以,它在自由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里,通过娱乐的形式把已有的最新的成果作为传递内容,并把参与者的品德、思想、技能作为实施教育的过程,既补充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也为人们接受教育提供了机会,进而对提高生产力和人们的素质均产生着强烈的影响。

3、乐中求智功能。心理学告诉人们,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方面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感知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能力等);创造能力。人类有巨大的潜能,开发智力的途径多种多样。文化活动同样不例外,它能以娱乐的手段帮助人们开发智力。因为形形的文化活动中,蕴含着太多太多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所以,人们能在身心愉悦的同时,促进思维活跃,激发智力潜能,得到人生哲理的启迪。它还使人变得聪明,会使人更加热爱生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团结凝聚作用

1、内聚的功能是通过富有一致性的活动,能够把团结协作、友爱、积极上进的情绪逐步渗透到人们的交流和行为中。如煤炭企业人最喜爱的拔河赛,它所体现的就是一种整体优势和良好的团队感受,它促使人们围绕着一个目标作向心运动,促使个体凝聚于群体之中形成命运共同体,焕发团结意识,在对外的竞争中形成一致的力量和强大的优势。

2、沟通的功能是人与人之间认识、了解、熟悉的过程,也是改变、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在煤炭企业文化群众活动乃至任何群体文化活动中,这种沟通往往是在一致的活动中展开的,而且通过沟通能和谐地相处,从而达到互相理解,互相认同,提升人的素养,形成融洽的氛围。

3、吸引的功能是在煤炭企业群众文化活动所具有的娱乐性、普及知识性、审美作用、团结意识、激励情感、改善自我生活、改变自身价值前提下而具有的效力。它的外在形式是活动的丰富、红火、好看、热闹与身心所受到的震动和陶冶,它的内在形式是对人的生命质量的改变和对美好愿景,美好生活追求向往的呈现。

4、激励的功能是煤炭企业群众文化活动的本质特征及其功能作用的具体显示,它是一种驱动力,是一种隐性作用,但却是无以抗拒的积极的催人奋进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邱龙.试述文体活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8,(S1)

[2]王景亮.对打造企业文化亲合力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9,(04)

[3]南洁,苏婵娟,王淑琴.长庆采气三厂企业文化建设探索[J].石油政工研究,2010,(03)

第4篇

关键词:水工环 发展 建议

1 水工环地质研究现状概述

(1)水文地质研究现状:在最近几十年里,水文地质学发展迅速。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到模型与模拟研究,再到成果展示的数字化,使水文地质工作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研究的新阶段。野外探测和室内测试技术的提高,现代科学的新理论与水文地质学的结合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水文地质领域的应用,都极大地促进了水文地质学的发展。

(2)工程地质研究现状: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20年代从地质学中脱胎而出的,经过近90年的发展,而今已成为一门理论基础坚实、研究内容丰富、与工程建设及人类环境密切相关、且具有各分支学科、应用性很强的地学学科。在大量吸取国外先进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同时,创立了自己新的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地质学理论体系。

(3)环境地质研究现状: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自然灾害危害的不断加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如今,环境地质工作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且环境地质工作肩负着保卫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很多国家已经把工作部署整体上向环境地质转移

2 水工环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水工环地质工作一直处在国家、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沿,但是仍需“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目前,在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中尚存在如下亟待改进和加强之处:

(1)大调查队伍不健全:为了适应地质工作由资源型向资源+环境型转变,中国地调局机关成立了水工环部,极大加强了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管理能力。老一代地质工作者仍然是地质大调查的主力,而目前尚未培养出足够多的具有较高战略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中青年骨干队伍。

(2)国家层次的地调项目不够:目前水工环大调查项目几乎涉及各个领域,覆盖全国,但是,由于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因此,像“4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鄂尔多斯周缘地下水”,“长江中下游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等反映国家意志,具有较强公益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项目不多。应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水工环地质工作全面规划,使有限的资金产生更大效益。

(3)成果转化亟待加强:“长江中下游水患区地质环境调查”、“黄河中下游地质环境调查”、“首都圈地区环境地质与水文地质调查”、“塔里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勘查”等许多项目已在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果,应该尽快将水工环地质调查成果推向社会,力争参与到这些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建设计划中去。

3 水工环工作的建议

(1)工作部署原则:水工环地质大调查工作部署原则,总体上必须以副总理提出的“一个根本转变,两个更加”作为开展工作的战略方针,以寿嘉华副部长提出的“四个定位,五个提升,九个部署”为工作重点,它要:①更加主动地为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水工环地质工作是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诞生的,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而迅速成长壮大。②全面提升调查水平,更加代表国家意志。③应具超前意识,并服务于全过程。因此,应该及早开展以生态环境地质为主题的三峡库区地质调查,重点了解库区第四纪地质与库岸变迁、移民迁建区人工开挖与地质灾害、25°以上斜坡地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

(2)加快战略和规划的制定;以水工环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尽快完善我国水工环地质调查规划,真正体现国家意志,并以此作为编制实施计划和项目申请立项的依据,通过数年的努力,真正使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4 需要建立一个发展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实现水工环科技的现代化”。什么是“现代化”?说法很多,国内外有不少种说法。水与土是水工环研究对象,是基础。水工环的现代化要以为人类进步服务为目的,要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适应。从发展角度来看,水工环工作,在认识上要有几个重大转变:

(1)从点的认识向区域转变――是认识在空间上的拓宽;

(2)要从浅部向深部转变――从地球层圈角度看问题;

(3)要从静态认识向动态认识转变――时间上的连续;

(4)要从对现在转向未来――从发展上来看问题。要广纳、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成就,并使之转化成为水工环的理论发展的驱动力。问题就在于缺乏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现代化理论基础。

5 水工环科技发展规划中应考虑的主要领域

(1)我国自然区域性水工环问题,即与区域发展建设有关的水工环科技问题的研究。我国特有的区域,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西北干旱区、华北大平原、西南岩溶区等等,既有不同的区域性水、工、环问题,又是我国独特的自然区域,这些区域性问题的系统研究,可以使我国水、工、环科技工作在国际上独树一帜。

(2)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方面,是我国国计民生、长久的根本大计,是中国人民生存的根基。

(3)我国陆地水资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利用、动态变化趋势

(4)陆缘地下水与海洋相互作用及其环境问题。

(5)自然、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监测的系统工作。

(6)自然、地质灾害的形成、发展机理的地学研究。

(7)现代探测、测试、分析等技术和实验模拟技术的提高和发展。

(8)有害固体废弃物和有害污染水造成的环境问题。

(9)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10)大陆水循环、演化问题。

(11)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12)经济技术活动产生的化学过程形成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

参考文献:

[1]汪俊清.国土资源 水工环地质勘查.宁夏年鉴,2004:215

[2]戚莓.地质新疆水工环地质信息中心成立.新疆年鉴,1998:249

[3]项怀顺.地质矿产 水工环地质勘查.安徽年鉴,1993:167-168

[4]项怀顺.安徽省地质矿产工作 水工环地质勘查.中国地质矿产年鉴,1993:238-239

[5]宋华.矿产资源管理 水工环地质勘查.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00:359

第5篇

[关键词]文秘工作:文书档案:管理: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C93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57-01

前言

文秘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专业性和实践性。档案管理是文秘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二者同时也是行政管理工作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也是文秘工作的一部分。做好文秘工作是搞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将来和现在都十分重要。

1.文秘工作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关系

这两种工作是有一定联系的,并且又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在日常的工作任务中,文秘工作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有所不同。但这两种工作的主体都是公文,公文出自文秘工作中,而档案的形成也是从公文中提取的。文书档案就是公文的续集,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两种工作又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想把档案的工作做全面,就必须从对公文的严格要求做起,公文处理是档案工作的基石,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文书档案的好坏,所以说文秘工作是促成这两种工作走向一体化的关键所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档案的管理工作正向着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发展。这种管理模式是从这两种工作的大局出发,在公文的生成、制发、归档、管理等工作中全部使用电脑的管理系统。这就要求各个相关部门对档案的录入和输出都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这样就方便了管理,减少了许多重复工作,节约了时间、财力、人力,使这两种工作更加规范,从而满足现代化的要求。

2.文秘工作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文种使用不清,公文格式、附件不规范

公文是非常规范的一种文体,我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规范对其制发、使用等环节进行了规范,起到了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文质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工作人员分不清公文的“请示”和“报告”这两种不同文种。在许多时候混用这两种公文,影响公文的受理和本身作用的发挥。再者就是许多公文附件在制发的过程中,没有在正文中对附件进行标识,出现多个附件时没有对附件进行编号。还有就是在公文的格式上也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公文的受理、传递、规范化和管理等工作。

2.2 版记不全面,办理程序不规范

版记是文书部门和文书档案部门相互衔接,,顺利实现“文档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标识。而在文秘工作中常常不重视,有主题词无抄送抄发单位,不标明印发部门和时间等,文件主题词选用不准确,把公文标题隔断就作为主题词。公文的办理程序常常是有越级行文,越级签发,有校对无复核,不登记就印发等现象,直接影响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2.3 归档资料不完整、编号不规范

在传统的归档工作中,一般都是将公文原稿或者修改稿同最终稿进行装订存档。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使用电脑进行存档工作,这使得存档工作一般只有定稿,缺少原稿、修改稿,造成归档资料不完整。还有就是一些公文因为没有及时登记出现漏编、错编甚至重编的现象,造成公文编号不规范。

2.4 用纸不达标,装订不规范

公文用纸很少注意克度要求, 因纸张质量差和耐折度低,保存时间不长便开始发黄。纸型大小不规范,即使是同一型号的纸,有时大小也不一致。印刷装订中,有掉页、漏页、压字、钉脚不齐等问题,影响到公文的严肃性、美观性和文书档案的完整性。

2.5 材料字迹不清晰、存档资料不全面

许多记录资料字迹不清楚,不方便长时间保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工作人员为了一时方便,将自己唯一的资料交给上级,导致部门内部资料减少。

2.6 移交资料不及时

因为日常的公文及其他工作任务比较繁忙,导致移交资料不及时,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

3.实现文秘工作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一体化的措施

3.1 强化文档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

为避免文秘工作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确保档案管理质量,必须提高这两个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在完成本部门工作任务后多了解另一个部门的工作,提高自身工作意识,为实现这两种工作向着一体化发展打下基础,使文档一体化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3.2 强化全过程管理工作

1)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2)要严格遵循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公文格式、行文规则、收发程序、公文管理要求及公文归档的规定。

3)要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组织机构 ,建立一支优秀的工作队伍。

4)要建立细化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按照规范程序办理公文。

5)要依靠先进的装备和技术。要与单位的现代化发展同步,配置性能优良的设备和工具适应档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强化其操作的熟练性和规范化。

3.3 加强标准化建设

“文档一体化”必须依靠文书、档案工作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没有统一的标准,“文档一体化”的综合管理网络就很难建立起来,“文档一体化”软件也不可能具有通用性。为此,统一标准、强化标准,并且以一定的手段促使各级文书档案部门实行标准,这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工作中应特别加强的一项工作。不仅如此,“文档一体化”建设不应只限制在传统的文书档案部门,还应扩展到各种职能部门产生的各种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领域,从而使各类文件管理系统都能与档案管理系统通过接口紧密衔接,充分发挥“一体化”数据共享优势。

3.4 强化文秘部门文书立卷工作

文书立卷是文书处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条理化、系统化和安全保管文件的必要措施,也是文件运转处理的终点与归宿。文书立卷是《档案法》早已明确的一个基本制度,《办法》也规定公文办理完毕后, 由文秘部门或专职人员及时整理、立卷、归档。文书立卷是文秘工作的最后环节,也是档案工作的开始环节,是二者真正意义上的衔接点。各职能部门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应由文秘人员或专职人员集中统一保管,并根据立卷的原则和方法,在档案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由文书立卷,使文件的立卷工作日常化。文书立卷的关键是要有计划地做好平时积累,并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这样既方便平时查阅,又有利于年终立卷,并能保证文件材料的完整性。

3.5 加强公文的标准化建设

要想实现这两种工作的一体化,就必须注重日常工作的标准化。这会使公文使用、归档、管理等环节更加便捷,不存在标准不一样的麻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文秘工作和文书档案管理两者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且二者还是行政管理工作中较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又密不可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文秘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提高文秘工作者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实践工作中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离不开文秘工作的,如果没有文秘在前期阶段地准备工作那幺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也是无法顺利进行的;有效地将文书、档案实施一体化管理是推动办公自动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余红梅.如何做好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衔接[J].陕西档案,2007(5).

第6篇

一、存在的问题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其思想现状具体表现为:厌学心理严重,由于中职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后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无心继续求学白控能力差,烦躁、易冲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往往因一时控制不了自己而做出一些鲁莽、无知甚至违法的事;对就业信心不足,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疑问和困惑。因此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却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轻视德育工作的教育。目前我国产业经济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机械加工、电子产品、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稳步增长,这为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追求学生的就业安置效果,尤其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把专业技术的学习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学校把理论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培养摆在了首位,把育人问题摆在了次要位置,因而使学校德育工作流于形式,难以适应当前中职生思想的发展变化。二是学校德育机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德育工作是一项带有整体性、全面性的教育工作,很难在短期看到效果。目前学校受评审机制和自身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把学生就业安置作为硬件,凡是利于学生技能教育、就业安置等方面的机构人员、经费、队伍建设均比较齐全,而涉及德育方面的人员配置、设施、经费很少,多数学校在德育制度建设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工作思路不清,制度不完善,活动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三是部分教师法制观淡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原因分析

㈠客观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长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家长的工作或家庭中的不幸、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等因素,给学生提供了不良榜样和示范作用,产生了不良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目前一些不健康甚至是腐朽有害的产品在市场上流行,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利主义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些中职生,尤其是中职生经常出入娱乐性网吧,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出现了狭义、偏见、嫉妒、暴躁、孤独、抑郁、固执、攻击等不良个性的心理特征,经常逃学、旷课,甚至一部分中职生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诈或偷盗,做一些违纪违法的事情。二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恰当。由于中职教育一味追求学生就业率,部分教师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与关爱,只注重形式上的管理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将管理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认为管理和教育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种手段,加上教育方法上的单一,如惩罚、工作粗心或放任自流,或对待学生不公正,处理问题偏袒等,使部分中职生产生消极对抗情绪。

㈢主观原因 一是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对具体行为准则以及执行它的意义的认识。只有认识了行动的意义,才能自觉地产生相应的正确行为。根据我们对不良行为中职生的调查,往往是由于道德上的无知、道德观念薄弱,缺乏对道德行为的正确判断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不良诱因直接引发的。二是道德意志力薄弱。学生的道德意志力薄弱表现在他们不能坚持用正确的道德动机战胜错误的道德动机,被一时错误动机所支配,产生不良道德行为。同时表现在不能始终履行道德义务,常因偶然的诱因而使个人的欲望膨胀,感情冲动,产生不道德行为。三是道德情感狭隘偏私。道德情感是一个人运用~定的道德标准衡量或评价自己行动产生的情绪体验。据调查,品德不良学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他们一般是重感情,讲义气,爱报打不平,但是非观念模糊,缺乏真正的正义感。四是不合理的行为习惯。不合理的行为习惯是以不合道德要求的行动方式满足个人欲望,并在多次侥幸得逞的情况下形成的。这些不合理行为习惯一经形成,常常使学生不知不觉地采取类似的行动;这种行为习惯的维持和所产生的舒适的情绪体验,又加强了类似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要防微杜渐,阻止不合理习惯的形成。

三、对策

一(强化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用符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理论来武装学生,结合德育课教学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增强学生的明辨力。一方面要注重用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利用每年的传统节日以及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形式,对学生开展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还要用时代精神感召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由于形势的需要,责、权、利各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适应形势,以时代精神去感召每一个学生,是职业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如雷锋精神,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曾鼓舞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

㈢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 学校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特别是职业观和就业观,坚持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择业意识、创业意识。我们的德育课不能停留在原有政治课抽象的说教上,而应该是真正对学生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理论思想,对他们就业有帮助、创业有促进作用的观念与事例,让学生背。行行出状元的意识,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信心,从而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期间应有组织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活动,帮助他们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将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㈢进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生道德观念是道德情感和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有些学生的错误言行、不道德行为,往往出自缺乏必要的是非观念或是由于道德的无知所造成的,所以要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他们明辩是非曲直,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把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㈣用优良的校风熏陶学生 校风是学校精神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优良的校风中要力求“三风”并重。一是严抓干风。抓干风主要是抓各级管理干部,设立明确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使干部以身作则,做老师和学生的表率,使学生言谈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二是实抓教风。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由于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好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要从教师的语言、仪表、工作方法入手,凡要学生做到的,教师不仅要做到,而且层次要高。要组织教师进行师德规范学习,爱岗敬业,使他们以高昂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朴素大方的仪表,严谨勤奋的教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在耳濡目染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会使学校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恒抓学风。要坚持不断地教育学生勤奋学习、热爱专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可以通过增加奖学金、评选三好学生、减免优秀学生就读费用、聘请优秀毕业生返校谈体会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业务的信心及追求上进的积极性。

伍)用校园文化活动启迪学生 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做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

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根据中职生年龄特点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以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重点进行诚实守信、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克服困难等正确信念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㈦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配合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抓好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一、二年级以职业意识启蒙、树立职业理想为重点,三、四年级以职业意识强化、职业理想确立、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为重点,在顶岗就业实习前以端正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修正发展目标为重点,引导学生挖掘自身各方面潜力,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懂得珍惜在校生活,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养成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需具有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㈧维护、发展好学生个性 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创造条件发展人的个性、特长,以学生发展为本。中职教育应针对个性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第7篇

一、档案利用工作中的信息伦理问题分析

1、档案信息真实性

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就是档案中内容与相关的社会活动的吻合度,要保证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必须要对其内容进行鉴定,鉴定内容不仅包括内容的真实性,也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档案,其本质特征就是记录性与原始性,一旦原始性遭受到破坏, 那么档案也会失去了其应有的社会意义与社会作用,从这一层面而言,档案的真实性也是档案最为重要的原则,在档案利用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意识到不同类型档案的价值,认真遵循档案真实性与原始性的的原则,保证档案的性质可以得到全面的体现。

2、档案信息安全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各个方面中,网络环境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虚拟性,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在网络环境之中,人们普遍存在着责任感缺失的情况,很多机构难以辨识行为主体的身份,这就导致档案信息伦理问题随之产生。网络系统本身就有着一定的漏洞, 现阶段的防护措施是难以从根本上保障信息安全的,其中,对信息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便是黑客的攻击,黑一旦掌握了编程语言,就可以利用档案的漏洞来获取信息的访问权限,进入数据库中窃取到重要的信息,这就给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档案信息隐私权

档案信息的隐私权即档案管理机构中档案所有人不愿意让他人知晓的信息,档案工作人员在查询档案时,必须要进行登记,并需要肩负对档案内容保密的义务,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档案所有人的隐私信息常常会受到侵犯。在信息时代,档案部门大多建立好了自己的网站,并利用网络来管理档案信息,但是,网络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就会对档案所有人的隐私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考虑到这一因素,在档案的利用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尊重档案所有人的隐私权。

二、解决档案利用工作中信息伦理问题的对策

上文对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综合的阐述。分析出目前档案信息伦理问题中主要存在的弊端,要想全面的解决。必须从根本上治理。并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档案信息伦理管理问题的有法所依。在加强档案管理问题中的伦理问题是现代建设管理中的当务之急。为此下文对具体的解决对策详细阐述。

1、 强化公民信息伦理教育

培育档案工作者和档案信息利用者的自律精神,提高其对自身行为的约束能力通过信息伦理教育, 可以培育档案工作者和档案信息利用者的自律精神, 从而充分发挥伦理道德的协调与调解功能。同时,还应加强档案信息道德主体的自身修养,提高其对自身行为的约束能力,明确其有所为有所不能为的行为准则。 档案工作者和档案信息利用者应该在了解其信息行为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评估,并适时调控自己的行为。作为档案工作者和档案信息利用者, 如果能够在档案利用工作中自觉贯彻“自律”精神,按照伦理道德规范办事,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充实并丰富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内容,保证档案信息利用的公平与公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档案信息伦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充实并完善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内容,即: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严守机密;律己厚人,公正服务。也就是说,档案工作者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档案信息为所有合法的档案利用者服务,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耐心地向不懂网络技术的档案利用者介绍网上利用档案所需的具体步骤,并谨慎地行使自己的管理权,在档案利用工作中自觉地约束自己,严防以权谋私,热情耐心地对待每位档案利用者,绝不允许“近水楼台先得月”。

3、采取切实措施

档案工作者与档案利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档案利用工作中,为了保证档案信息利用的公平与公正,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消除档案工作者与档案利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首先,要加强有关档案价值、作用及利用效果的宣传,使人们知道档案是什么, 档案与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档案有哪些方面的作用,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给公民带来哪些好处, 从而唤起人们对档案的重视,激发人们利用档案的愿望与热情,引导更多的人利用档案。 其次,要加强有关档案利用工作的宣传,宣传怎样利用档案,如何使用检索工具,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从而引导人们用好档案。

第8篇

关键词:就业指导;问题;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及其技术正在迅速成为拓展教育时空、提升教育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开展就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服务也成为高校指导就业工作的重要渠道。基于网络技术的固有优势和就业指导的本质要求以及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逐渐将网络求职作为择业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同时,用网络为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也在迅速发展,但在这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若干薄弱环节,如何实施和发展网络就业指导,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全程、全面、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已成为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就业指导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1.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都设置了就业指导机构,多数开有就业指导课。但由于师资力量投入不足,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是以相关就业信息以及学生就业手续办理为主。作为学校就业工作实施的主管部门,其工作方式没有突破传统模式。部分学校没有专职就业指导老师,缺少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的教学队伍。上课的主要是学校就业处的老师和工作人员,且没有对这些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教育;在教学安排时,由于师资和课时问题、扩招人数的增多、学校多方面资源紧缺等原因,使得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稳定,特别是网络化就业指导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改变现状,提高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水平是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1)就业网站的指导、服务功能需要加强

目前,多数就业指导网站提供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除了各种政策法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毕业生求职信息等内容外,就是简单的文章罗列,毕业生需要和想要的内容很少。要想了解更多的内容,多数毕业生们还是选择网络引擎搜索。另外,就业指导网站的有些栏目设置缺少吸引力,内容过时,互动性、联通性比较差,使用不方便,没能真正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专门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测评、个性化设置、就业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相关辅导内容涉及不多。

(2)对网站信息的监控有待改进

就业信息网上毕业生或用人单位自己填写并相关信息,对毕业生而言,部分毕业生任意更改对自己就业不利的相关资料,如改表现、提高成绩等,一些不确实的信息;对用人单位而言,也“善意”夸大自身实力。这些不良行为的后果直接引发就业矛盾以及人们对网上招聘信息信任度的降低。可见,如何有效合理利用网络开展就业指导,还有广阔的开发空间。

(3)网络化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整合效力不够

目前,许多就业网站由于没有网络化实施的有效方案,不能实现与教育管理部门、各级高校的信息共享和整合,就业信息的、就业数据的统计和学生就业管理等工作还未摆脱传统方式。高校与社会机构对于就业指导的网络资源整合效力不够,高校、政府相关各职能部门各摆各的谱,各唱各的调。由于信息不联通,常常出现“有人无业就,有业无人就”和“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职位,求人者找不到有用的人才”的两难局面。

二、就业指导工作网络化的建议和对策

1.提高就业指导人员信息素养

就业指导人员应具备较敏锐的信息意识,具有较强的信息敏感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快速地提取、利用就业信息资料。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毕业生人数比较集中,受时间、专业、场地、生源地限制,如果没有大量的准确的人才需求信息,就业工作势必受到影响。

就业指导人员要掌握信息知识,积极学习各类新信息知识和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对信息的发展具有适应性,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就业指导人员要具有运用信息的能力,应对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归纳和总结,以保证信息的全面、及时和准确,并及时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和。同时能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求职要求对各类信息进行筛选,学习对学习、生活、就业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2.相关就业指导网站的建设

在校级就业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综合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双方需求,设计出结构明朗、内容丰富、便于访问和浏览的网站主页。

(1)增强网站对学生就业的指导功能

大学生就业指导网是否具有指导性,是否具有一定的服务功能,是影响高校利用网络对大学生实施就业指导的又一重要因素,也是决定网上就业指导工作生命力的关键。增强就业指导网站的指导功能,特别要注重网站的互动功能,开设“论坛”、“在线答疑”等栏目,一方面能够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动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互通,促进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依托网站建立相关的培训与测评机制,为大学生提供满足近期职业发展需求和阶段性职业规划设计的相关服务。

(2)注重网站的就业服务功能

就业指导网站面对的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两方的服务需求,可以通过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数据库,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网上双向选择,同时确保双方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健全网络视频面试功能,节约资源,提高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交换频率,达到网络就业的效果。同时,就业指导人员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QQ、飞信等就业信息,实现快捷的就业服务。

(3)就业指导相关各级机构的网络资源整合有待加强

目前,由国家到地方,各级就业网站的建立基本完成。按照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中的本科院校在2007年就要基本完成网站的建设,2008年要求专科学校也要完成学校就业网站的建设。现在,由政府相关部门(教育部、人事部、发改委等)共同发起组建的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也于2009年11月20日正式启动。它让毕业生的信息交流更为方便,使毕业生的就业管理工作更为及时高效。

大学生有效就业,是一项多头绪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更是关系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建立网络化就业指导的模式,构建并完善就业信息平台,通过信息交互,为毕业生提供多渠道、多方位的就业信息。高校相互间的就业信息源要实现开放、联合和共享,这样才会使更多的用人单位登录网站,使毕业生就业受益。高校就业指导网站与地方主管部门共建网络化就业指导平台,整合资源,构建开放的就业信息体系,从而使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与毕业生之间实现立体化的信息交互。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高校之间、高校与地方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之间有序联合,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