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5 09:20: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物业管理创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国外先进物业管理企业的进入,中国未来物业管理行业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物业管理企业如何良性发展,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上有所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物业管理企业的计划
创新管理计划是由企业的高、中层管理者制定的,它将企业战略中具有广泛性的目标和政策转变为确定的目标和政策,并且规定了达到各种目标的确切时间。管理计划的创新要围绕战略目标进行。物业管理企业的高、中层管理者在制定具有创新性的计划时,应当普遍听取物业管理企业一线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他们是物业管理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和接触者,只有他们最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
二、物业管理企业的组织
创新物业管理企业的组织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场管理的革命。首先要创造一种创新的舆论氛围,使企业的员工充分熟悉组织创新的紧迫性与重要意义;其次,要明确创新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使大家对组织创新的困难有个比较清醒的熟悉,从而做好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预备;再次,要明确创新的有利条件与有利时机,做好宣传工作,以增强对创新成功的信心,发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组织创新;最后要明确组织创新的目的、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等,以保证组织创新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平稳性。
三、物业管理企业的控制创新第一,人员配备控制
人员配备控制创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员工进行选择,二是对员工进行培训。
对员工的选择主要包括任用谁、提升谁和调动谁的问题。例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劳动力市场发展变化的猜测,以及组织机构业务发展的要求,向企业管理层提出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发展规划,包括组织内部人员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动趋势,让企业管理层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对员工的培训,既包括技术和业务方面的练习,又包括员工行为和态度方面的练习,物业管理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创新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培训机构创新。物业管理企业的培训机构一般分两类:外部培训机构和内部培训机构。外部机构包括专业培训企业、大学以及跨企业的合作(即派本企业的员工到其它企业挂职锻炼等);内部培训机构则包括专门的培训实体,或由人力资源部履行其职责。一般来讲,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规模较小的企业,当培训内容比较专业,或者参加培训的人员较少,缺乏规模经济效益时,可以求助于外部咨询机构。
2. 培训对象及方式的创新。根据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同,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普通职员培训,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一般而言,高层管理人员应以灌输理念能力为主,参训人数不宜太多,采用短期而密集的方式,运用讨论学习的方法;对于中层人员,应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练习和引导,参训规模可以适当扩大,延长培训时间,采用演讲、讨论及报告等方式,利用互动机会增加学习效果;对于普通职员的培训,需要加强其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大班制‘的方式执行,长期性的延伸教育,适当运用模拟等方法,充实员工的基本理念,加强实务操作。
第二,信息沟通渠道的控制。
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决策者正确、及时地把握与企业运作相关的各种信息,增强物业管理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与业主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外部沟通是指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的信息传递,物业管理企业与开发商、设备供给商、服务供给商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物业管理企业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园林、水电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的沟通。比较新奇的沟通手段有建立网络平台、举行各种与业主的联谊会等。
内部沟通是指企业内部在运作、管理上的信息传递。内部沟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水平沟通和垂直沟通。水平沟通是指信息在平行的职能部门之间、同级的管理者之间以及基层员工之间的传递。垂直沟通是企业内部具有上下级关系的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员工之间、上级员工与下级员工之间的信息传递。垂直沟通按信息传递顺序可分为向下沟通和向上沟通。在内部沟通方面,一些外资企业走得比较靠前,如将微软的办公平台系统和专业物业管理系统软件引入物业管理企业,大大简化了沟通手续、提高了沟通效率、节约了沟通成本。
四、物业管理企业的激励创新第一,目标激励
员工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希望所在企业能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并引导他们围绕这个目标去工作,最终达到和实现。因此,物业管理企业一定要有一个详尽的发展计划,并规定每年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创全国优秀物业管理大厦(小区),还是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只有目标明确,员工才有奋斗方向和工作动力。
第二,奖励激励。
员工工作的目的主要是获[FS:PAGE]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基础,物质奖励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公平分配原则。对企业的优秀员工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用奖励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福利激励。
福利可为员工解除工作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现在的企业一般都会为员工购买养老、医疗等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还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实行年终双薪、带薪休假、生日礼品、伙食补助等更丰富的形式来提高员工的福利,就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第四,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单位重要领导的工作能力和人格力量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作为物业管理企业的领导层和主要管理人员,一定要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来影响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五,荣誉激励。
人的需要和追求是分层次的,当基本的工作需求和物质利益得到满足后,他们往往渴望得到各种荣誉。因此,对工作成绩优异、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员工,企业要将他们晋升到高级工作岗位,使工作岗位与他们的工作能力相一致;对工作突出、遵守企业管理规定、受到用户称赞的员工授予“优秀服务标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将其主要事迹在有关报刊和宣传栏中大力宣传;对素质高、品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可派出考察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说明中国人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希望我国的物业管理人也具有创新精神,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特色的物业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 杨锡怀,《 企业战略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现代物业管理的特点分析
我国物业管理是伴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诞生的,它是一种与现代化房地产综合开发方式相配套,与产权多元化格局相衔接的综合性管理。物业管理具有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市场化等四个基本特点。
1.社会化。
物业的所有权、使用权与物业的经营管理权相分离是物业管理社会化的必要前提,现代化大生产的专业分Tgt]是实现物业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条件。物业管理的社会化是指物业管理将原来分散的社会服务分工汇集在一起统一进行管理。对于物业使用者而言,物业管理犹如为业主找到了一个“总管家”: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则犹如找到了一个“总”。业主只需根据物业管理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按时缴纳管理费和服务费,就可以获得周到的服务,既方便业主又便于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社会化程度。
2.专业化。
物业管理是由专业的机构一物业管理公司对物业实施统一管理的。它将有关物业的各专业管理都纳入企业业务范畴之内,通过设置分专业管理部门从事相应的管理业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有些物业管理企业也开始将一些专业管理、服务业务以经济合同的方式转包给相应的专业经营或服务公司。这种转向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
3.企业化。
物业管理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按照国家颁布的企业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运作,不受任何干扰,政、事、企完全分离。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必须依照物业管理市场的运行规则参与市场竞争,依靠自己的经营能力和优质的服务在物业管理市场上争取自己的位置和拓展业务,用管理的业绩去赢得商业信誉。
4.市场化。
物业管理公司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行有偿服务,按照谁享用、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来分担物业管理费用。作为经济实体的物业管理公司,是否实现利润是衡量其管理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实现利润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经营素质,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做法,实行管理招投标制,以优质的服务和合理的收费,在物业管理市场争取位置、扩展业务。
二、现阶段我国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业管理权责不明晰。
物业管理权责不明晰,过多不应该承担的风险和责任施加在了物业管理企业身上。为了提高房屋销售业绩或接到项目管理权,有的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企业甚至把物业管理说成了“包治百病”,从而造成广大业主错误的把一些应由社区承担的社会保障职能、应由政府行政部门承担的社会治安职能、应由开发商承担的建设质量与保修责任、应由水、电、气以及公交等公用事业企业承担的经营管理职能都误以为是物业管理的事情。并且一旦发生问题,业主都会找到物业管理企业身上追究责任。物业管理服务活动涉及多个相关主体,其中包括业主、物业管理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公用事业单位以及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等。相互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各方认识也存在差异,责任界定也不明确,使得在对一些涉及相关主体利益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
2.市场机制尚待健全。
现代服务业中物业管理己经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但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成长于市场经济时期的新兴行业,不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和交易双方导致各种矛盾和纠纷,引来众多社会关注和争议。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行业发展会受到不规范市场化运作的严重影响。物业管理市场缺乏活力,需要必要的监督和竞争,健全的竞争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招投标的标准化和透明度还不够,违法违规现象依然存在。因为缺少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必然导致物业管理企业管理水平低下,运作不规范,而业主也不满意此种不合格的物业管理,业主参与自治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此外,由于必要监管机制体制的缺失,造成了物业管理市场的持续混乱。
3.优化物业管理收费制度。
一般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费包括:“(1)服务、管理人员的工资和按相应规定抽取的福利费;(2)公共设备、设施日常维修、运行及保养费用;(3)清洁卫生费用;(4)绿化管理费用:(5)办公费:(6)保安费;(7)固定资产折旧费:(8)税费”。目前物业管理行业中,听到最多的是物业管理收费困难的抱怨。资金回笼困难无疑是影响物业管理企业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严重制约了物业管理行业扩大再发展的进程。而业主为了证明自己不交物业管理费合理,则举出诸多理由来证明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从本质上讲,物业管理费收缴率低的直接后果是欠费业主侵害了付费业主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干扰了物业管理企业正常工作的开展,进而降低了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形成了恶性循环。虽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出台各种考核措施,但都是针对物业管理企业进行制度上的规范,对于业主的违法行为,尚无有效的制约措施。
三、促进物业管理发展的几点建议
1.改革物业管理改制。在物业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主动改革,增加动力。创建社会化、专业化的品牌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引入竞争机制。业主是物业的真正主人,业主大会直接选聘物业公司,而不是由政府和开发商指派,从而为物业管理企业带来竞争压力,淘汰一批分散的素质低的小企业,促进服务质量高、收费合理的物业管理公司。形成规模化的经营管理,促进品牌物业管理公司的产生,促进物业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使物业管理公司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而如何适应新时期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如何使企业在逆境中得到发展,这是摆在每一个物业管理企业面前的难题。银川众一物业公司面对物业市场困难,从连年亏损到扭亏为盈,从要由集团公司扶持到自负盈亏,通过观念创新、经营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四个方面,加强管理内部管理,创新外部服务,走出了自己的创新之路,摆脱了亏损的帽子,使企业得到发展。
一、从培养学习型企业入手,实现观念创新
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无形服务,物业管理企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行业,它的性质就形成了必须依靠全体员工来做好服好,就是需要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使企业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银川众一物业公司采取多种方式创造学习型企业,通过一系统活动,使全体员工善于学习,通过学习改变观念,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业主提供满意服务,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
一是,为员工创造学习的条件,培养员工学习习惯。通过送出培训、外聘老师、内部讲课、经验交流、观看视频、开展“五二一”活动(每年读5本书、提2条合理化建议、记1本读书笔记)、知识竞赛等多方式开展学习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其具备本岗位所需知识,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二是,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自学。采用提高职称、学历津贴,报销学费等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公司各项专业职称执有率逐年增多,员工平均学历也得到提高。随着员工素质的提高,公司物业服务质量及业主满意率也在逐年提升。
三是,在员工中树立榜样形象,利用榜样力量调动员工积极性,对某一个阶段工作中好的做法、好的事情和先进个人进行推广,使全员树立为业主服务的意识;同时加强内部经验交流,开各种形式的现场交流会,让基层员工在现场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不足的地方进行总结,做到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从而有效改变了基层员工的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
二、从开展创收、成本控制入手,实现经营创新
在今天物业服务市场面临重重困境的情况下,物业公司只能充分利用物业企业特点实行成本控制、开展多种经营等方式,达到创收增效的目的。
一是,从开展多种经营入手,增加公司经济增涨点。在对外拓展物业项目的基础上,银川众一物业公司利用自身及物业项目特点,开展多种经营,承揽绿化工程、电梯安装及维保、维修工程等业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根据成本会计的成本递减原理,随着物业管理面积的增大,物业管理企业的一部分管理费用会被摊薄,综合成本就会降低。因此物业公司盈利的另一个方式就是扩大物业管理面积,实现有效管理,规模经营,摊薄成本。银川众一集团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充分号召全体员工利用身边的一切关系寻找好的、盈利项目,成立项目开发小组,逐年增大物业管理面积,从而逐步实现盈利。
三是,从成本控制入手,向管理要效益。采取核定项目物业能耗定额,根据物业项目不同,从能耗节约方面出发,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节约项目能耗,从而从管理上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
四是,充分把握政府惠民政策,争取得到政府支持。2012年,银川市政府进行旧房改造工程,银川众一集团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抓住机会,申请了旧房改造,即改善了业主居住环境,又节省了旧小区物业维修费用;还有,公司充分利用国家对小型微型企业税务政策,申请发票工本费全免权,直接降低财务成本支出。
五是,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办事效率,节约办公经费。公司建立了网络联系系统,利用物业管理软件、企业QQ群建立公司内部联系,有效节约办公费支出,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从制度建设入手,实现管理创新
物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不仅是对物的管理、对人的服务,其实质是通过有效管理,来协调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一个人物结合的优良环境。银川众一集团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从制度建设入手,实现管理创新。
一是,从内部管理入手,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实行定岗定编,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决不安排两个人去做,从而节约用工成本。
二是,在运行ISO9000质量体系的基础上,以客户满意度和服务质量为依据,从制度建设入手,按照“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服务规范化”的要求,根据客观变化不断完善和修改各项管理制度,如建立有高效的投诉、回访处理机制,对业主的投诉及时受理、及时处理、及时办结、及时回复,从而提升了业主满意率。
三是,实行精细管理,通过制度规范化、服务精细化,达到“五心服务”目标;推行星级员工评选,树立榜样形象,从而引导全体员工由原来的“做好”提升到“做精”。推行首问追究制,在为业主服务的过程中,认真抓好第一关,将问题处理在萌芽阶段,等等新的方式、新的举措,来促进物业服务环境得到优化。
四是,以控制成本、开源节流,提高小区管理服务水平为原则,实行了目标责任管理,每年与各服务中心签订《目标责任书》,从经济指标到管理指标都做到量化,实行定额管理,按项目记帐,增强了服务中心成本意识,在绿化用水、庭院照明、公共设施维修等方面采取了一定措施,服务中心管理水平逐年提高。同时拟定了《采购管理办法》,将部分服务耗材采购权下放各服务中心,一方面缩短采购时间,提高服务及时率;另一方面严格采购单价审核,督促服务中心加强成本意识,最大限度减少浪费。
五是,银川众一物业公司利用物业管理软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公司网络联系系统,制定《计算机管理办法》,一方面有效节约办公费的支出,另一方面加强了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及资产管理力度。
1
服务是物业管理的主要功能,是物业管理的产品,推进物业管理服务创新,是提高服务满意度的必由之路。银川众一物业公司从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在规范和提高服务质量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技能,实现服务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营造安定和谐的服务环境。物业管理行业要做到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在服务中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环境氛围。银川众一物业公司在注重高质量、高水平服务的同时,把“感情投资”作为提高物业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多种形式的业主沟通,建立起互惠互利、和睦共处的关系、增强业主对居住区的归属感。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物业服务最终的顾客是业主,业主的满意才是衡量物业服务工作的最终标准,银川众一物业公司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贯穿到物业服务的全过程中,建立了“业主服务满意体系”,开展业主满意度调查,以诚恳、守信、积极的态度,满足业主的需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企业物业管理是近年来企业“新增”的管理部分,在我国的很长的一段时间,企业几乎没有涉及到企业的物业管理,但是随着我国商业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物业管理逐渐提到企业管理的日程当中,逐渐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些年的企业物流管理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1]。然后受到其他因素层次的限制,企业物业管理部门的经营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理念落后,模式单一
管理理念落后,工作方式单一随着公司体制的深入改革,尤其是近年来“三集五大”的推进,使得公司员工对后勤物业管理有了全新的要求[2]。以往,公司后勤物业管理主要作为后勤福利服务部门,只需要满足员工的基本工作需求,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公司自身的发展,员工们在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上正在向理想型转变。就目前公司的后勤物业管理而言,部分后勤物业的管理理念还沿袭传统的管理理念,没有能够充分顾及到员工的实际需求,思维死板,工作方式不够灵活,导致员工对其工作内容有所厌倦,不断增长公司需要与物业管理公司落后的服务层次之间的矛盾,以及物业公司与公司的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员工的工作思维,这对公司的组织构建和物业管理是不利的[3]。
2.物业管理人员以及专业管理层次较低
物业管理人才匮乏。因为不少公司把物业公司当作后勤服务部门,甚至当作公司安置退休职工的地方,物业在人员配置和专业物业管理人才培养上投入的精力不够,造成人员素质水平有限,缺乏基本的物业管理专业的知识,导致物业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建筑设计、房地产、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在公司改革后,公司物业公司的人员问题更加明显。
3.物业管理体制缺乏活力
目前国内有许多公司对企业的物流进行专项的管理,成立了专门的企业机构,将物业公司从后勤服务部门变为了经营实体,但因为受到公司自身体制的限制,不少物业管理公司并没有真正走向市场,达到市场化的要求,且拘泥于传统的固有模式,导致其工作形式依旧非常单一,在机制和经营机制上缺乏活力,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进而在服务内容、社会化管理、专业化分工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物业作用的有效发挥,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4]。
二、企业物业管理创新策略与发展途径
1.强化管理人员的物业管理意识
物业公司要摒弃原有的传统僵化的理念,认识到强化企业后勤物业服务意识是促进后勤物业管理机制改进、丰富后勤物业管理方式和提高后勤物业服务层次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后勤物业管理部门应转变观念,明确自身的服务对象,充分把握工作规律,并以此为导向积极开展后勤物业管理工作。另外,还应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了解员工的基本要求,在工作的内容、方式上充分体现出为员工服务的核心和本质。通过实际行动,促使后勤物业管理人员从思想上对服务意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和强化,从而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充分落实服务项目,提高服务层次[5]。在服务方式方面,应根据业主和企业的需求,关注业主的情感空间,优化企业的文化建设,破除落后的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方式,向“融入”式服务转变。在物业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将发展理念、奋斗目标、企业文化等方面融入物业管理中,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
2.强化专人专管,实行专业化管理
企业物业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提高后勤物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是提高后勤物业服务质量的必要措施,因此,要强化内部管理,利用考核评价方式强化对企业物业管理的内部监管。物业公司不仅要创建月度考核评价和年度考核评价机制,还要创建健全各项规章机制,重新调整内部组织部门,补充和调整部分重要岗位人员,尽快修订物业缺陷管理办法、绩效管理机制和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并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机制管人和绩效激励。②积极引进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为后勤物业管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要定期培训原有的工作人员,并将学习结果与工作绩效挂钩。③强化与其他企业后勤物业管理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等,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层次。
3.创新管理模式
企业的发展方向应该紧紧围绕市场的发展。在管理模式上就应该时刻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是很难适应现在多变复杂的市场的。因此想要做好企业物业的管理就必须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使物业管理企业在公司的支持下,创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独立核算的企业,并积极与市场相融合,不断整合各种生产资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规划。
4.提高服务质量,实施质量管理系统
现阶段很多的物业管理公司对于管理还不够重视。对物业管理的品牌效应和质量管理系统建立都不完善。要想提高企业的实力和运作的效率,做好物业的管理已成为重要环节,这就需要企业明确定位,科学规划,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以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另外,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创建工作、岗位和技术等一系列指标,开展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等。
三、结论
(一)服务要求更高
物业管理就是由相关的组织实施对建筑物的设备设施、场所以及场地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等管理活动。公共建筑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供全民使用和受惠最大的服务工程。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不仅涵盖了住宅小区、办公楼宇等其他种类物业的管理内容,服务核心还很大程度围绕着公共服务的满足,直接关联政府和城市的整体形象,有着与众不同的更高要求。相比较于其它类型基本上以经营盈利为基础的物业管理,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具有更加明确的服务公众的意识要求,提供的服务必定带有公共建筑公益的属性烙印,并存在和附带一定程度的公益内容。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当地城市的市民,还包括前往该建筑的来自任何地区和国家的使用者,场所都是公众聚集场所,内部人流密集集中,因此,公共建筑物业管理面对的服务人群范围更加广泛,安全性要求更高。除了需要考虑常规因素外,还要着重关注治安安全、消防安全、设备智能化控制等因素。各方面更高的服务要求都将对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笔者所在的温州科技馆就是市级内部安全保卫、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治安安全和消防安全管理是物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公安局和公安消防局较之普通商业建筑给予了更多的日常监督管理和督查力度。同时,本馆也是卫生文明城市检查的重点对象,隔三差五迎接各种检查和考核评比。
(二)社会影响力巨大
公共建筑通常作为本地的城市名片,具有比较大的社会关注度,且在全国行业中很大程度代表了本城市的公众形象。对于来该城市生活、旅游、贸易的人们,公共建筑无疑也是外来人口认识该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其环境卫生、秩序维护、设备设施情况等直接体现物业服务质量的感官体验,事关城市的声誉和形象,顺理成章成为外来人口判断该城市价值的依据之一。因此对于本地人来说,公共建筑物业服务的质量好坏关系到他们日常社会生活的便捷性和使用公共服务的舒适性,而对于外来人口来说,是对城市进行认识定位的重要参考条件。综上所述,公共建筑物业管理服务毫无疑问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如笔者单位温州科技馆是本地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荣登本地小学地方课程课本封面,运营一直受到群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各类公益活动更是经常成为本地焦点。
(三)受体制条件限制更多
公共建筑一般都是由公共财政或公益机构出资进行建设修建和运营维护,目前国家对于经济建设和国家财政资金使用的程序性和法规性限制比较严格,因此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从运作方式的选择、项目的实施、经费的使用、人员的配备等事项,往往需要经过招投标等大量繁多的流程审批和批复手续,且在我国,公共建筑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财政、人事、公安、消防、纪委、审计、卫生、文化、安监、工商、旅游、行政执法、街道等管理要求都各不相同,甚至有部分存在互相矛盾或不合理的规定,各方关系错综复杂,又必须力求面面俱到,因此在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实施过程中,受体制条件限制更多。如我馆的大型技改或建设项目都必须提前一年事先报批,财政落实资金后,经过发改委立项审批,再经住建委平台通过招投标程序进行实施,整个过程往往需要跨年度。
二、当前我国公共建筑物业管理现状
(一)物业管理法律不健全
2015年的《物业管理条例》是由2003年颁布并在2007年修订实施的,是国家级物业管理行政法规,其他行政法规主要以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物业管理法规和规章为主。实际生活中凡涉及物业管理的法律关系,其实是综合由宪法、民法、经济法等各部门法律中有关物业管理活动及物业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约束。更没有对物业管理中如公共建筑、商业、工业各个分类类型做出区分和具体规范规定,物业管理服务的操作实施指导性和约束性明显不足。公共建筑物业管理法律并不够健全和完善,物业管理服务操作缺乏依据和规范要求。
(二)权利职责划分不明确
公共建筑物业管理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管理,管理过程中的权利、职责应当进行明确划分,然而,当前我国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在权利职责方面的划分并不合理化,物业管理公司、技术服务公司、业主企业、政府部门以及人民群众等的权利、职责区分存在交叉,彼此之间职能分配并不清晰,这给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带来一定的困扰和难题。
(三)服务质量不佳
我国公共建筑物业管理服务市场发展起步较晚,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对应的物业管理市场体制和法律法规尚不规范健全,进而不能在市场经营的过程中对相关公司行为形成明显的约束力,物业管理服务公司水平良莠不齐。相关业务管理标准化和模块化程度不足,管理方式普遍不够专业细致,应提供的服务和权利义务不够规范,进而物业管理服务水平难以提升。
(四)专业人才短缺且待遇低
公共建筑物业管理看似简单,实则管理事务极其复杂,系统性规范性极强,不同的公共建筑物业管理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也各不相同,而具备公共建筑物业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较少,从业人员社会认可程度低。另外,随着我国物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物业管理设备的不断更新升级,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相关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却明显偏低,社会地位不高,有能力且专业知识强的人才不愿意长期从事该行业,也使得公共建筑物业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人员流动性较大,且使得物业管理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和安全隐患。本馆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普遍薪酬略低于其他商业建筑同工种人员,常年员工流动率接近四分之一,如何保持队伍稳定、招聘人才和留住人才成了普遍制约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推进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发展的相关措施
(一)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政策和公共资金的支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作为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消耗、人员薪酬、场馆设备的更新和技术升级需要大量政府资金的支持,千方百计努力争取政府层面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必不可少。可靠到位的物业管理对于维护公共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直接影响着公共建筑的稳定运行,关联着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定团结,所以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对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运作进行法律约束,并以法律形式约定对于公共建筑物业管理财政资金的支持保障力度、相关权责利的清晰划分,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法可依,并指导公共建筑物业管理的规范运行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物业管理监督体系
在公共建筑对外运营的过程中,物业管理人员的服务就与公共建筑的服务形象具有直接的关联性。想要保证物业管理正常高效的进行,进行严格的监管非常关键,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非常必要。必须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以有效强化对公共建筑物业管理服务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物业管理服务不到位的缺陷,督促协调解决改善,及时发现处理物业管理过程中违法违纪问题,形成明显的客观约束力,推动物业管理公司服务质量的优化发展,进而提升公共建筑形象。
(三)融入总体,注重人文环境的塑造与维护
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不单单要满足平安稳定、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等基本要求,还要体现社会责任感,必须注重对人文环境的塑造和维护,融入当地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体现文明风范和道德精神风貌,努力成为集中体现本地城市文化底蕴的展示窗口。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必须着重对我国传统的谦虚礼让、尊老爱幼等社交礼仪以及风俗文化进行发扬与继承,例如设置老幼优先窗口、母婴室、盲文说明、残障人士专用通道和设施等,为更多人提供更舒心的服务。在公共建筑物业管理中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创新探讨
(一)创新管理方针
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往往强调服务第一的管理方针,但在新时代的复杂情况下,使用者对于服务的口味和认知趋于多样化,难免众口难调,而一旦出了安全责任事故,所有的服务成绩和绩效都会归零,所以,应更加重视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方针,突出安全责任前置于服务之前。对于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任务来说,安全是头等重点工作,安全因素是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工作开展的必备前置条件,强化公共安全秩序维护,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氛围,是对国家、人民和社会的负责。
(二)创新运营体制公共建筑物业管理的运作受制于公共财政体制,往往又客观存在员工流动大影响服务质量的问题,可以创新运营体制,由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公共建筑的上一级资产管理机构统一成立公共物业管
理服务单位,或者分区域统筹安排临近的公共建筑组建成立物业管理联合体公司,有助于物业管理公司发挥规模效应和服务标准的统一,没有特殊技能要求的用工适当倾斜于同样部分依赖公共财政的低保户和残疾人,可以更有效利用财政资金,有效解决人员流动过大的问题。
(三)创新服务模式
1.提供主动式、人性化、合理化服务。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主要管理对象虽然是建筑、设备、环境,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人进行服务,所以在物业管理过程中需要处处讲究以人为本,为用户提供人性化、合理化的服务。首先是服务态度要主动,升级传统服务模式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模式,从被动的状态的召之即来,到主动地维修、检查或者是服务,能很大的提升用户感受;其次是服务要齐全,要对传统物业管理服务项目从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和改进,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全面、完善的服务。比如环境卫生可以拓展至公共建筑使用者的个人卫生,在停车场附带增加对用户车辆的洗护等等;还有就是提高服务的技能,为用户提供靠谱专业的服务,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不能仅仅局限于岗位技能和文明礼仪培训,除了对物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熟悉掌握外,还必须进行服务理念和客户心理满足方面的专业培训,从而对应用户的各种需求,都能够提供设身处地的相应解决方案,以实现人性化以及合理化的服务。2.建立流程化、模块化、标准化事务管理服务模式,并整合形成规模化整体发展。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业务内容按服务的性质和提供的方式可分为: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和委托性的特约服务三大类。必须针对每一类型服务建立标准服务流程,尽量采用模块化的管理方式,制定员工行为准则和服务规范,建立相应的服务管理制度和岗位工作标准。在流程化、模块化、标准化事务管理基础上,可以进行合理高效的智能化整合,形成规模化整体发展,在统一的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安排和控制下,总体协调事务,集中解决出现的问题,统筹安排各个物业管理进程,可以实现各类管理事务的无缝对接和人员物资的综合利用,能够使每个环节都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有效避免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的细碎繁杂没有条理、顾此失彼的缺陷。
(四)创新应用新技术
物业管理相关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日新月异,必须得到及时的创新应用,如物联网、智能化技术等。在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成本的控制,做到节能降耗减排。首先是要推动对物业管理的对象设备、建筑与工具的节能低碳环保、物联网改造,如电梯和空调系统的环保改造,可以让电梯在无人时自动减速,空调根据人流量和天气状况自动调温等等,有效减少能源浪费和设备磨损。然后是对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智能化技术的创新改进应用,缩小管理层级,削减冗员,简化管理流程,采用质量管理控制手段,可依托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管理系统智能化,可有效提高物业管理的工作效率。最后,建立成本控制管理计划,将各种材料和能源的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有效控制管理成本的支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等新观念的深入创新应用,对推动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重大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尚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阻碍了物业管理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推进公共建筑物业管理的发展和创新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强调安全第一的管理方针,创新运营体制,建立流程化、模块化、标准化事务管理服务模式,提供主动式、人性化、合理化服务,积极应用物联网、智能化、节能环保等新技术,推动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创新进步,保证公共建筑高效的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作者:陈雄 单位:温州科技馆
参考文献:
[1]蒋浩.对物业管理精细化服务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0(8):104-105
[2]郑文博,孔凡文.略谈低碳物业管理的发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55-56
[3]王筝.我国物业管理模式转变及其动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12)
[4]张金娟.关于物业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J].城市问题,2012(10)
关键词:冶炼企业 财务管理 创新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冶炼企业得到了较好发展,整体收益不断增加,给冶炼企业提高自身的整体竞争力创造了条件。虽然我国的冶炼企业在整体上获得了一定发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冶炼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较大问题,资金流通过程存在着不规范性,最终给冶炼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极大不利。因此,亚联企业必须注重财务管理,并从多方面对其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促进冶炼企业更好发展。
一、冶炼企业创新财务管理的意义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冶炼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企业内部的资金流通量也在不断增加,而财务管理决定着资金的合理配置,也对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冶炼企业必须注重财务管理,并从多方面对财务管理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冶炼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很多也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注重对财务情况进行管理,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展的需求,也不能较好满足行业进步的需要,因此,冶炼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从而对冶炼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较好创新,在这种管理环境下,不仅能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较好促进工作人员规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财务管理效果。在创新的财务管理下,企业各项工作都趋于现代化和智能化,规范性也更强,从而有效提高冶炼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将成为时展的潮流,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会发生较大改变,趋于信息竞争与科技竞争。如果冶炼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创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依旧采用传统的运作模式进行财务管理,不仅会对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很容易导致企业的经济情况出现问题,最终给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极大不利。因此,冶炼企业必须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顺应时展的潮流,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并完善相应的工作规范,这样才能对资金进行合理配置,保障企业各项工作正常运作,从而增强企业的经营能力。
受人为因素及市场环境的影响,冶炼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极易遭受外部因素的破坏,不仅给企业各项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极大不利,而且对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并进行创新成为冶炼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对企业中的各种资金情况进行了解并记录,根据企业各项工作的需求对资金进行合理配置,所以冶炼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并根据行业需求及社会需要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提高冶炼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从而更好进行发展。
二、冶炼企业创新财务管理的方法
(一)加强成本审核
受人为因素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冶炼企业管理人员并不注重财务管理,相关的数据审核也没有落实,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问题,不仅对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严重影响,而且给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带来了极大不利。因此,冶炼企业必须加强成本审核,确保相关数据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这就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冶炼企业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成本审核部门,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成本审核规范,要求审核人员对企业各项工作的成本情况进行准确了解,并对财务管理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由于每项工作的资金使用情况存在差异,审核人员必须细化审核内容,扩大审核的范围,并进行如实记录,与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从而取得良好的审核效果。
(二)完善相关制度
冶炼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一般会设置一定的管理方法,用以规范财务管理,保障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随着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冶炼企业现存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没有顺应时展的需要,难以保障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不利。因此,冶炼企业必须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的监管,这样才能更好保障企业正常运作。冶炼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对财务工作的相关数据进行定期审核,落实资金日报表制度,从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三)提高人员素质
在冶炼企业中,很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对相关资金数据进行私自修改,并没有完全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致使冶炼企业中财务管理的相关数据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最终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不利。因此,对财务管理进行创新势在必行。冶炼企业必须对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从而对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从多方面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落实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从而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让其能够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冶炼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促进企业发展,冶炼企业必须注重财务管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受人为因素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冶炼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较大问题,给冶炼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的创新,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在企业层面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联系自身特点,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企业如何通过加强和创新财务管理,促进企业在改革调整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上海电气集团为例,阐述创新财务管理,促进工业企业去产能稳增长。
上海电气集团是一家综合性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集团,主要产业板块有高效清洁能源、新能源、工业装备和现代服务业。上海电气集团处于竞争性领域,在新常态下行业的产能过剩对其造成重大影响,产品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同时设备利用率严重不足,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公司意识到,开展以去产能为主的结构性改革,不仅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需要,而且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盈利能力的需要。在这一改革中创新运用财务管理尤为重要。
一、更新财务管理理念,重新审视投资项目和生产能力,促进企业去产能
在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中,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或企业投资者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无论采用哪种“最大化”都局限于企业自身,忽略了社会价值和企业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如果每企业都各自为政,就很可能破坏社会经济环境,使“供给”失衡、“生态”失衡。只有当企业追求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一致时,才是真正的价值创造。反之,脱离社会价值,就不可能提升企业价值。产能过剩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企业不顾市场总需求,盲目投资、盲目扩能是其重要因素。在新常态下,利用现代财务管理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投资项目和生产能力,是企业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必要举措。
1.重新审视投资项目
本世纪初期,在以投资拉动经济作为加速发展经济主要手段的背景下,各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这些投资项目究竟是否达到可行性分析的目标,是否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后劲值得商榷。
上海电气集团以新经济发展理念和新财务管理理念,对近十年规划以来的投资项目进行梳理和重新评估。发现有近70%的投资项目未能达到可行性分析的目标,有30%以上的投资资金不但没有得到回报,反而成了企业的“包袱”,相关企业陷入亏损状态,成为新的“出血点”。
如对下属S重型机器厂投入数十亿资金进行热加工扩能改造,从冶炼、铸造、锻造到热处理全面建造新产能,在冶炼环节添置大型“电渣重融”设施、在铸造环节扩大生产场地、在锻造环节新造1.65万吨油压机(已有万吨水压机)及相应的机械操作手、在热处理环节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原本打算以“极端加工能力”在行业内建立竞争优势,并改善大型锻件依赖进口的局面,但却没有充分考虑到,同行业其他重工企业及专业热加工企业也在投资。当S重型机器厂的投资完成后,市场对大型铸锻件的旺盛需求变成了供大于求,产品价格急剧下降,加之大型锻件的技术攻关滞后,报废品损失严重,企业陷入亏损。如对T输配电公司投入数亿资金建设大型变压器生产基地,当生产基地建成后,市场同样出现大型变压器供过于求的状况,漂亮的厂房设备成了摆设。
上海电气集团进一步以S重型机器厂为例分析了投资项目失败的原因:一是未充分考虑社会同类产品的产能,在“投资竞赛”中,不仅造成竞争各方的“多败俱伤”,而且造成企业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二是缺乏“重技术、轻资产”的指导思想,没有把重点放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而是急于资产投资。如果引导S重型机器厂以研制大型锻件为重点,以外协和适当添置关键设备解决生产瓶颈,尽快形成核心技术和工艺手段,不仅能抢占市场、填补空白,而且还能节约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三是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在地处市区的S重型机器厂大量投资热加工产能,即使能取得一时的企业经济效益,但是付出了污染环境的沉重代价,破坏生产力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新常态下企业不能消极等待国家宏观调控“去产能”,而要看准方向主动“去产能”。上海电气集团对S重型机器厂的产能进行大幅度调整,在热加工产品中仅保留技术含量高并与业内核电设备等产品相配套的大型锻件;在冷加工产品中仅保留与电站设备相配套的研磨设备,其他生产能力和相应人员进行妥善处置。对A输配电设备公司的大型变压器生产基地停止使用,归集团统一规划,以备今后市区优质企业动迁或发展新产业使用。
2.重新审视生产能力
产能过剩不仅体现在新增投资所形成的产能中,而在原有传统产业的产能中也会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形成“过剩”。同样需要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进行分析判断。
上海电气集团是由原上海市机电工业局管辖企业重组改制而成,早期有数千家企业、涉足数百个行业,在前一轮国企改革中已调整收缩为数百家企业,集中于“四大业务板块”的发展。但是在工业装备板块中,仍保留了当时市场需求还比较旺盛的产业及相关企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少生产能力已落后于需求,出现了供过于求的产能过剩。如印刷机械设备,曾经是市场的抢手货,而随着数码印刷、电子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市场需求逐步下降。财务部门会同业务部门,全面分析了集团内印刷设备企业的财务状况变化、全国印刷设备的生产能力、市场对印刷品的需求。认为虽然目前新媒体还不能完全替代纸质读物、数码印刷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印刷,但大型印刷设备的产能已经过剩,应及时退出。企业可避免在“夕阳产业”中打价格战,影响经济效益;对社会而言可促进环保型的新媒体发展。集团管理层和董事会采纳了上述分析结果和建议措施,关闭了从印刷机到切纸机、折边机、烫印机等所有工厂,并关闭之前为发展印刷机械而收购的国外Q印机公司(平面印刷机)和G印机公司(轮转印刷机),妥善处理了这些企业的资产负债和人员安置。
上海电气集团经过全面审视,还着手对纺织机械、冶金矿山机械、普通机床、液压气动设备等产业的产能进行处置。
二、完善财务管理内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结构调整
传统财务管理以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股利分配为主要内容。新常态下,应进一步从合理配置资源出发,筹集、配置资金,推动优势产业创新自主技术、产品更新换代、发展节能环保型产品,大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对“僵尸企业”停止输血,资金用于安置职工和处理遗留债务。
1.支持技术研发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之源,技术研发是技术创新的主要环节,在资源配置上首先要支持技术研发。
上海电气集团在新常态下,不仅技术研发费用逐年增加,而且还完善了由集团科研管理部统一领导、以集团中央研究院为核心、以各产业集团(二级企业)研发中心为配套的科研体系。在科研管理部的立项管理下,中央研究院侧重共性项目、重要项目的技术研究,各产业集团(二级企业)研发中心侧重本产业个性的技术研发、注重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改变过去重复立项和单纯追求研发费用占比,忽视研发效果的状况。在财务管理上,加大研发费用集中投入的力度,加强研发项目的绩效考核,促进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科研成果形成。
2.支持产品升级
产品升级换代和扩大产品系列是企业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在资源配置上要给予积极支持。上海电气集团不但支持电站设备企业开发和生产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的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而且响应国家能源政策发展列入《中国制造2015》的重型燃气轮机。为加快取得自主技术,收购了意大利A能源公司40%股权,吸取A能源公司重型燃气轮机技术优势,发展自主技术的重型燃气轮机。在I集收购资金中,财务方面充分考虑资本结构、筹资成本、汇率风险等因素,在最佳时机窗口以A级国际评级发行了X亿美元境外债,创亚洲A级企业发行票息最低的记录,有力支持了对A能源公司的股权收购。目前上海电气的重型燃气轮机已销往广东江门等发电厂。
3.支持新产业发展
作为综合性的工业企业,在“去产能”的同时还需培育和发展新产业。在资源配置上,经过充分论证,择优支持,既积极推动新产业发展,又防止产生新的产能过剩。
上海电气集团的风力发电设备是近年来发展的新产业,但也面临风电设备市场供过于求状况。在市场“洗牌”过程中,必然取决于产品的竞争能力,优胜劣汰。上海电气究竟应主动退出市场,还是提升竞争优势、做强风电设备。集团财务部门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对风电设备市场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并选取行业领先的两家风电企业作为对比企业,从市场、产品、技术、行业上下游、商业模式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提出上海电气风电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措施建议。分析报告认为,风电是环保能源,风电设备存在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上海电气的风电设备具有较好的研发和制造基础,起步产品的功率已达2.0兆瓦,并涉足海上风电设备,应该发挥自身优势,走差异化道路,研制大功率风电设备(过剩产能集中于1.5兆瓦的小功率风电设备,大功率设备可以节约风场占地面积)和海上风电设备(用于沿海滩涂风场,水深约10米)及拓展风电工程总承包,并可对风电设备业务补充配置相应资源。集团管理层和董事会采纳了分析报告的意见,对风电公司进行适量增资,并提出加快新产品研制和降本增效的具体要求。目前上海电气已研制成功4.0兆瓦以上的风电设备和大功率的海上风电设备,迎合了市场需求。承建的滨海一期25台4.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响水近海37台4.0兆瓦风电项目已并网发电。近期又承接了江苏盐城滨海北区风电100台4.0兆瓦海上风电设备项目。同时与西门子公司合作,研制了目前国际领先的6.0兆瓦海上风电设备,进一步增加了用户的选择范围。上海电气的风电设备业务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年销售收入已逼近百亿元,经济效益逐年提升。
上海电气对环保业务也逐步投入,使废水处理、垃圾焚烧、垃圾发电、多生物质发电(树叶、秸秆、甘蔗等)的产品研发、设备销售和工程项目大幅增加。
4.妥善处置“僵尸企业”
上海有一部分企业,在第一轮国企改革中考虑到其在所处行业中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尚有一定利润,能提供相应就业岗位,而被保留下来。在新常态下,这些企业技术落后、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进一步暴露,出现了趋势性亏损,资金严重紧缺。
对这部分企业是不断输血,保持稳定,还是尽快加以处置。上海电气采取了“救人不救厂”的原则,对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对职工进行妥善安排。在资金配置上,不再对“僵尸企业”输血,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职工安排给予资金支持,坚持善待职工。具体操作中既做到公平公正又对困难职工加以照顾,通过培训提供职工再就业的技能和机会。
通过对“僵尸企业”的处置,集团减少了亏损企业户数和亏损金额,并减少了资源的无效占用,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
三、拓展财务管理方法,积极开展提质增效,促进企业稳步增长
传统财务管理的方法工具,偏重于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评价。在新形势下,需要将财务与业务相结合,扩大分析范围,创新管理方法,在财务数据中发现问题,在业务源头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并充分运用信息化系统,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稳定的可持续增长。上海电气在努力拓展财务管理方法、开展提质增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运用“大数据分析法”降低采购成本
上海电气从事的装备制造业,具有“料重工轻”的特征,有些大型装备的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80%。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是上海电气降本增效的重点。虽然上海电气长期以来重视材料采购降本,并列入对下属各企业的绩效考核,但由于缺乏全面可靠的数据分析,难以准确衡量各企业的材料降本效果,并难以找出影响材料成本的具体原因,采取有针对性降本措施。
上海电气利用ERP系统中积累的多年采购记录开展“大数据”分析。首先在机床厂、风电公司、电机厂三家企业进行试点,这三家企业3年来的采购记录分别为16万条、11万条和126万条,涉及物料编码分别为3.9万个、0.5万个和9.4万个。从采购单价、采购频次、供应商、采购员四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在采购单价维度,反映3年来降价、持平、涨价的物料个数和物料名称。如发现某企业有113个物料连年涨价,这可以提示管理者研究,是否能采用替代材料,如有不能采用替代材料的是否能与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锁定采购价格。在采购频次维度,反映每种物料的采购次数,发现某企业有39.47%的物料3年来仅采购1次,这可以提示管理者研究,如何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零部件通用化,减少单次采购容易造成的库存积压。在供应商维度,反映各种物料分别在哪家供应商采购,发现某企业有同一物料在多家供应商采购的情况,这可以提示管理者研究,能否采取集中采购以提高议价能力。在采购员维度,反映每个采购员的采购行为,发现有采购员明显在材料价格高的供应商处采购,可以提示管理者加强对采购员的管理。在三家企业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大数据”分析系统,引入各种物料的各年市场平均价格,得出剔除市场价格变动因素的实际采购降本金额和实际采购降本率。然后将这一分析方法推广到集团内各企业,在集团层面可以看到各企业的分析数据。
“大数据分析法”在材料采购领域应用后,在集团层面和企业层面分别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材料降本措施;有可靠依据的材料采购降本绩效考核,进一步调动各级经营者深入挖潜的积极性。上海电气的总体年采购降本率达到4%,极大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增效。
2.开展基于信息化的目标成本管理
上海电气大力推进基于信息化的目标成本管理,在各产业集团和各直管企业,成立由领导牵头,由财务、设计、工艺、采购、制造、营销和信息化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目标成本领导小组,协调各方力量,从产品市场价格和目标利润出发,倒逼成本,制定各项成本目标。并以信息系统为载体,随时对照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及时采取对策措施,实现目标成本。如电站集团,在实行对下属企业一体化领导的基础上,由集团统一实施目标成本管理。一是以10%以上的利润率(不同产品有所不同)为目标,依据上年同类产品实际成本和当前产品价格计算成本差额,制定降本目标。二是以设计降本为龙头,在以成套电站设备销售为主的情况下,对机(汽轮机)、电(发电机、电动机)、炉(锅炉)、辅(电站辅机)进行统一优化设计,改变过去由各厂独立设计所留有的多余功能,不但降低了产品成本,而且增强了成套发电设备的协调性,在设计阶段达到降本目标。三是设计部门根据优化产品设计后各类产品所需材料确定BOM数据,导入ERP;采购部门根据BOM表和材料降本目标测定材料成本,导入ERP;工艺部门优化工时定额,导入ERP;财务部门制定各类费用控制目标,并经综合平衡,导入相关数据,系统生成完整的目标成本。四是在目标成本共享系统中,自动比对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五是召开目标成本管理专题会议,事中分析研究实际偏离目标的原因和对策,事后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下一年度的目标成本管理。六是将目标成本管理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电站集团多年坚持目标成本管理,累计比预算成本降低数亿元。如海立股份公司,在目标成本管理中推出新一代H型无外壳节能空调压缩机,并加强全过程管控,不仅降低了各类成本,而且以产品“小、强、韧、静”的特色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3.建立专项管控系统控制经济运行质量
上海电气在信息化系统和财务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下,针对提高经济质量的重点难点,建立全面预算管控、应收账款管控、资金票据管控、风险预警等专项管控系统。如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是影响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老大难”问题。虽有各种外部因素,但加强企业内部管控仍是重中之重。
一、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的可行性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创业创新具有天生的优势,他们能够掌握从资金筹措到市场运营以及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等一系列的知识,这就为创业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懂财务,会管理,精核算,以后创业会少走不少弯路。而且目前我国的创业环境也比较乐观,政府对创业提供资金和法律支持,各地对大学生创业也提供不同的优惠政策。
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1.整合教学计划,将创业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在原有的创业课程的基础上,可以相应的增加一门创业指导课程,让学生掌握创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问题,创业者应具有的素质,创业需要具备的条件等等,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并且在创业课程中渗透专业课程,将与创业相关的财务及管理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以案例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使学生不仅懂得资金的筹集、使用、控制等,也学会规避风险以及市场管理。为创业提供技术支持。2.转变教学方式,增加创业色彩首先,扩大ERP课程的开设专业,只要是经济类的专业都应该开设这个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各种角色,增加创业经验。其次,增加成功者教育,即让学生多倾听成功人士的讲座,让他们懂得创业的艰辛和取得成果的甜蜜。再次,让学生进行模拟创业,首先,让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以后,给学生发放创业基金,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创业,既提高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3.激励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形成社团,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在参加创业大赛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和指挥协调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合作性等奠定基础。成立学生社团,形成固定的模式,让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形成自主创业的梯队,也为学生交流创造平台。这样在全校财务管理专业当中形成良好的循环,教师只起到指导的作用即可,学生成为这个社团的主要活动者,组织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更好的学到知识,而且能让学生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4.增加创业实践在原有的创业基地的基础上,加大学校和社会合作的力度,形成学校、社区、企业全方位、互动式创业生态系统,学校加大和社会企业合作范围,与创业培训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以及其他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机构合作,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成立创业和管理咨询机构,不断丰富教学和实践案例。5.改革考试方法积极推进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学生创业主体、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准绳,以激发学生潜力为目标,进行真正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改革,解决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尤其是教学效果的评价问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全面改革期末一张试卷的考核方法,注重过程化教育,考核要体现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较为全面和动态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综上所述,民办高校要转型为应用型技术大学还仍然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做好校企合作,创立创业园,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仅需要学校师生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陈锐 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