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计算机论文

高校计算机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17:36: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计算机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校计算机论文

第1篇

一、民办高校会计核算内涵

民办高校区别于公立高校,利用的是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的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等面向社会所举办的高等学校和其他的教育机构,有专科与本科之分。会计核算也被称为会计反映,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反应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是一种事后核算,其主要内容包括记账、算账与报账。在会计工作中,做好会计的核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有助于保障会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使用者需求。

二、民办高校会计核算现状

目前我国并没有对民办高校的会计核算有任何的具体规定,民办高校采取何种的会计制度也是民办高校自己决定。民办高校的出现,是高等教育的办学机制和模式的一种探索与创新,会计核算关系到民办高校各项人员的利益,如果会计信息出现差错,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各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都不相同,造成会计核算的框架构成与实施方法都非常的不同。会计核算包括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等。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民办高校的会计核算的质量有待提高,常出现的问题包括负债、接受投资出现问题、财务报告问题、基本建设出现问题、发展基金提取问题、低值易耗品核算问题等等。民办高校在应该执行哪一种会计核算制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参照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高等学校的会计制度、依据民办高校具备的公益性与产业性双重性质单独定制的一套民办高校会计制度。

三、民办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完善。当前民办高校大多采用的会计核算制度都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二者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民办高校的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的基础,核算的方式非常的简单,却存在一定的问题,收付实现制不能够对跨期收入和费用正确反映。一是民办高校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的原则,就会造成民办高校年初的收入非常的高,而平常收入就相对而言比较低,因为高校是要在年初收取学生的学费的。二是采用收付实现制,如果出现学生欠费的行为,会计核算却无法做出账务的处理,影响了学校的资产,造成了没有办法收回的坏账。三是在高校中,会购置一些学校需要的建设器材,资金的支出会变成跨年度。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就不能合理进行分摊,对于资本性的支出与收益性的支出无法辨别,不能准确地反映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四是账面上存在很大的波动,导致会计报表的不合理,从而无法准确反映年度收入与支出情况,学校就失去了分配年度结余的依据。

2.缺少完整的基建核算。在民办高校中,基建项目都是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部分民办高校采用的是《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在预算会计体系中,基建会计是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基建会计和预算会计是分开进行核算的。民办高校会依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对账务核算进行处理,造成贷款资金与利息的偿还方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有的学校将贷款利息作为了财务费用的当期支出,有的计入了基建工程的成本,还有的学校在基建会计中直接对借款进行核算,这样就造成基建会计与预算会计无法正确地反应基建工程实际的成本,使学校资产与负债情况出现混乱,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3.基本报表不完善。民办高校在资金来源上,主要是收取学生的学费,而不像公立学校由政府进行一定的拨款,民办高校更加注重学校的盈利情况与偿债能力。现在实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有对基本报表的规定,基本报表反应的是预算收支的结余情况,服务于预算管理的统计数据,由资产负债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收入支出表、收支情况说明书等组成。当前制度下,报表无法提供货币资金使用情况的准确信息,无法给出利益相关者想要的信息。当前基本报表没有现金流量表,学校向银行的贷款就无法每季度向银行编报现金流量表,不利于实施监督制度,不利于分析会计的核算状况。

4.会计信息存在问题。由于民办高校的账务处理与会计核算没有一定的标准,就会造成民办高校的自主决策权在无形中被放大,缺少对民办高校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考量,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甚至出现舞弊的现象。在会计制度上,民办高校的统一性不强,造成经济活动的信息可比性差,横向的可比性最为严重。

5.资金和成本的核算存在问题。在《高等教育会计制度》中,规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与处理账务时是不计提折旧的。就是说只是考虑资产的原值,对于损耗与折旧情况并不加以考虑。这样就造成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与净值不能如实地反映,可能出现资产总额与净资产的虚增现象,会造成民办高校出现账实不符、资产总量被人为地夸大等现象,年底结余也会出现不正常的波动。在民办高校的支出中,如果不计入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就会造成教育成本的核算不准确,直接影响利润结算,导致对出资者的回报计算缺乏科学性和正确性。

6.适用法律与会计制度存在缺陷。以上民办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缺少针对性的会计制度与适用法律。民办高校缺少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缺乏一定的规法与标准。由于总是自主地选择会计制度,使各民办高校的会计核算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四、完善民办高校会计核算的对策

1.实行分类核算方式。民办高校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营利性民办高校、二是非营利民办高校。针对这两种类型的民办高校,需要采用分类核算的方式。前者以盈利为最终的目的,以办学的结余与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剩余作为经济回报,经济回报归投资者与举办者所有;后者是不以营利为最终的目的,学校会自行处理办学的结余与盈利,出资人也不可对结余进行分配,民办高校掌握资产的所有权。

2.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民办高校需要对成本的收入实行全面的核算,必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有助于科学的核算成本。权责发生制打破了以已经实际收到的收入与已经实际支出的费用为基础的情况,规定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已经发生为基础,对收入与费用进行一定的归属期划分,有助于全面真实地反应收支情况,弥补收付实现制的不足,实现财务管理更好地发展,财务管理的绩效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权责发生制一般用于民办高校的利息核算,比如学费的收取、金融借款融资、附属单位的缴款等。适当的设置会计科目,可以使民办高校的收支情况能够有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会计科目的设置可以参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3.完善基建会计核算原则。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中,总是将基建业务和基本业务分开进行会计核算,导致对民办高校的经济资源反映不够全面。实现一体化原则,将基建业务和基本业务结合起来一起进行核算,就能够解决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将二者合并结算可以采用的方法一是在民办高校制度中,将借款作为一般业务进行核算,要对基建项目工程进行价值核算,在基建项目工程中实施一定的科目设置,核算其相关的所有费用;二是竣工结算前后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在竣工决算之前,费用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在竣工决算之后,计入当期的支出或者费用;三是将基建报表与高校财务报表合并编制,保证全面的反应基本建设工程财务的状况。

4.资产管理真实,成本核算合理。首先,对固定资产采用计提折旧。民办高校将固定资产实行计提折旧,能够真实反应净资产,有助于对教育成本的计算,符合权责发生制,使成本核算得到加强,促使办学的成本更加的合理化。固定资产是重要的物质资源,其未来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必须对固定资产采用计提折旧,真实反应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和净资产。其次,依据民办高校实际发展状况制定成本核算方法。民办高校成本核算方法的制定符合会计核算的客观需要,有助于实现民办高校财务运行的绩效管理与考核评价的实施。具体的方式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高校活动的成本范围、项目、计算方法、费用的支取分配等进行合理的规定,将民办高校活动资源的消耗状况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来。

第2篇

1.1研究对象

由于本人为2012级化学化工学院学生讲授计算机基础课,因此以化学化工学院4个自然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2班为PBL+CBS班,研究对象为55人;3、4班为LBL(传统教学)班,研究对象为60人。两组同学在性别、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这两个班,都由我本人授课,所采用的教材都是由郭瑾、梁皎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及参考资料都相同,授课学时均为26学时,实验学时也均为26学时。考试形式也一样,均为上机考试。

1.2.1PBL+CBS班由2012级1、2班共55人组成的应用PBL+CBS的新教学班,我们首先制定出一个教学的流程。学生和老师共同遵照这个流程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

(1)提出案例案例的设计应该以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为依托,案例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既要使学生对设计的案例有所了解,又要使所设计的案例覆盖面不要太广。这样不仅能保证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避免学生在搜集资料时花费太多的时间。综合上述原则,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案例设计中,我们选择了“第四章常用办公软件”来进行案例设计。本章节的主要内容为常用办公软件word2003的编辑、排版、图文混排以及表格等其他应用;excel2003工作表的内容输入、编辑、格式化、图表操作、数据库操作及数据保护;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的制作、编辑、格式化、动画效果等。针对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我们选择1个案例来进行问题设计:案例1,合并邮件。新建两个如下的word文档,一个是空白的成绩通知单,一个是学生成绩表。我们如何来制作属于每个人的成绩通知单,并分别打印出来。

(2)进行教学分组并讨论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同学分成了5组,每组11人,并确定了每组的组长。带着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这两个文档都利用了word的表格功能,结合前面学习的绘制和编辑表格我们能完成两个文档的创建,但是对于将两个表格利用合并邮件的方法进行合并,原来并未涉及。如何顺利完成,每个小组都按照自己的计划分组完成。

(3)搜集资料找寻答案在明确了案例的问题和任务后,有的小组利用网络上的搜索引擎去查找具体的操作方法;有的小组去拜访自己的学长;有的小组查找相关的工具书;有的小组通过自主探索,根据本章节的所学知识和对word软件的运用,找出解决办法。利用课后时间,基本每个小组都形成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并安排每组的组长做分组汇报。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完成了知识的积累。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解决及分组汇报每组由选出来的组长做主要陈述,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再由其他组同学及老师提出问题。最终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进行集中讲述,由问题导入新课,在新课中引入同学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使同学对新知识有个形象的认识,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1.2.2LBL班传统的LBL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填鸭式"的方法,主要注重知识的讲授,老师以课件形式,直接以上述的案例讲授邮件合并的操作方法,在学生不明所以的情况下,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不太注重师生的互动,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虽然学生感觉当时听懂了,但是一到实验课上还是不会做,知识点容易遗忘。针对于其他内容,由2012级3、4班共60人组成的LBL传统教学班,仍按照教学大纲的相关教学目的和内容以及教学日历的进度要求,进行认真备课,突出重点,详细讲授。同时,仍然安排每周一次的实验课,规律有序地进行到学期末。

1.2.3PBL+CBS教学模式的评价总结

(1)成绩评估使用公共课教研室统一购买的上机考试软件,在题库中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将每个章节要求掌握、理解和了解的相关内容,编辑成选择、填空、汉字录入、windows操作、word操作、excel操作、powerpoint操作和网络操作的若干题目。在期末考试中由考生随机抽取试题组卷进行考试,卷面100分,时间为90分钟。考试完成由服务器自动评分。通过测评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来衡量PBL+CBS组和LBL组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比见表4。PBL+CBS班80~100分的有35人,占63.63%;LBL班80~100分的有30人,占50%。由此可见,PBL+CBS班成绩高于LBL班。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PBL+CBS的教学方法较LBL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

(2)学生反馈在考试结束后,对PBL+CBS班学生发放"关于对PBL+CBS教学法的评价调查问卷",发放55份,回收55份,回收率100%。调查表明有90%的人认可这种学习方式,95%的人比以前学习成绩大有提高,87%的人认为自己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协作性有所提高。从对学生学习的观察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了解到,采用PBL+CBS学习法后,学生学习的热情得到了很大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都进一步加深了。

2讨论

第3篇

传统的高职院校的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与社会、与企业需要联系并不紧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方面具有非常繁重的教学任务,以至于在教学方法上一直采用机械式重复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之下,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演示和讲授,学生们只是进行反复的上机操作,枯燥并且不利于学生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教学方法与当前计算机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实际操作并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存在很大弊端,已经与当前计算机的发展水平严重脱节,与教学实践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学生在理论课上不积极,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相反,学生对上机实际操作却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跟课堂脱节,所以导致学生们上机实际操作的目的性不强,很难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在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对教学设计和技术进行分析,一贯地采用灌输法,沿用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方式,学生学习兴趣大减,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也大减。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式单一,固守传统,缺乏适应学生和时代的机房演示、模拟业务以及实际案例操作等先进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设置不适合当前计算机发展的要求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水平的提升而做相应的调整,而是仍然以简单的日常办公软件的应用和基本操作作为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并没有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计算机的更新换代水平相适应,而是逐渐与社会发展相脱节,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方面,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仅仅以教授学生了解计算机相关知识为目的,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很好地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之中,甚至有些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基础技能都不能很好地掌握,甚至不能正确理解。另外,由于很多中小学校在教学中已经普及了一些计算机相关的课程,高中教学时也对学生的计算机技能进行过相应的能力检验,所以,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在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中并未考虑这些因素,仍然沿用传统教材,甚至有些教材的内容与学生之前掌握的基础知识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有些学生对于教材所列内容已经掌握,有些学生却不太熟悉,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但是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却没有考虑这一问题,缺乏因材施教,而是让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进行同样的课程学习,导致学生有的吃不饱,有的没得吃。

(三)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大部分中小学都已经普及了计算机教学,社会培训机构也设有许多计算机辅导班,这些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有一定的帮助。因此高职院校中许多学生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就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使用技能。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所设置的教学内容的限制,学生缺乏实习和实际操作的机会等原因,在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中,学生还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一些专业排版之类的操作等。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应该是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或高级技工,因此,学校的上机操作条件是否完善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熟练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丰富的操作经验,毕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就很难发挥自身优势,更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四)当前教学考核方式还不完善当前,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考核中,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考核方式,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考核方式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仍然是以教学内容为主,以笔试和机考为主,沿用传统的客观题和主观题,缺乏创新。第二,考试的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检测,而忽视了计算机学科的实际操作性,对于学科的技术性也没有达到考核的目的,考试形式非常单一。第三,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结果来看,当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考核仍然侧重成绩,即考试的分数,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很好地了解到学生掌握计算机学科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不利于学生对于计算机学科的深入探究。

二、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对策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适应当前计算机水平发展情况

首先,增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课程。教学方法要适应当前计算机发展水平,适应社会和企业对员工计算机技能的要求,适应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要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学习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加教学实验课程,结合理论课程的进度,合理安排学生到机房进行上机实际操作和练习。在选修课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一些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热情,开阔学生视野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鼓励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例如,可以采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案例教学方法。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断被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所替代,多媒体的应用应该不断被引用。比如教师在讲授操作演示课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基本理论课程融入其中,让学生们在演示过程中更加容易接受,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兴趣,转变思维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再次,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分级教学方法。由于学生计算机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人员更应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平划分层次,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比如可以设置免修班、提高班、基础班等,不同班级所讲课程内容和讲课方式不同,但是终极目标都是让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相关的一些知识,在已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达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人才培养计划。当然,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小组竞赛法、成果激励法、开放作业法、软件引导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

(二)不断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设置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也不尽相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要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就要增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面向的是各个企业,因此学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要增加企业相关内容,与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模拟实际操作环境,增加实训教师队伍,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不适用于所有专业,一些专业必须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没有体现在教学目标当中。针对这种情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人员应当重视该课程的实际应用性,同时根据学生专业讲授对应的计算机知识,传授适合的操作技能,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实际应用。例如,教师在应用基础课教学工作中可以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选修模块两部分,基础模块中可以设置操作系统、OFFICE操作、网络基础等,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些知识;在选修模块中可以设置程序设计、Autocad制图、flash设计等,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根据个人能力和爱好通过等级测评对选修内容进行探索研究。

(三)不断提高教师水平,健全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是以学生就业为目标,计算机教学要鼓励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中不断增加与就业相关的教学实践内容,不断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和应用的能力。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变化,为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时刻关注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定期参加培训,加强自身学习。同时也应积极参加大专院校、社团的学术报告会,加强学术研讨,多与计算机行业各种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夯实计算机应用的一个“用”字。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要首先增强自身技术水平,增强自身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队伍要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更是一门交叉学科,只有不同专业、不同技术水平的教师共同探讨才能共同提高。

三、结束语

第4篇

(一)课程教学目标模糊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定位模糊且摇摆不定。有的高校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不分专业整齐划一的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有的高校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还要强调学生应具有在本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前一种目标定位,是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共同选择,不分专业整齐划一的课程目标使得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与课程教学方法选择相对固化,课程质量监控与效果评价也容易操作,教学组织与管理也较为容易,课程建设和开发的成本不高,但课程教学实施效果一般,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能够调动起来。后一种目标定位,是一种相对理想的状态,能够很好的贯彻落实注重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操作起来较为困难,课程建设的时间长,成本高,而且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其一发而动全身,很多高校没有这样的勇气。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过程中,对于课程目标定位模糊且摇摆不定,使得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停步不前,课程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实验教学条件薄弱

高等院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践性与应用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环节《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落实课程目标,确保课程实施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然而,现阶段因整齐划一的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一方面,使得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只能在公共机房上机简单操作完成,这些简单的操作完成也更多的是固化僵硬的知识与简单操作步骤的枯燥记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来讲看上去都是都是很难实现的。

二、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主要思路

(一)更新课程教学理念

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如若有所突破,首先应该更新课程教学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专业学生目标就业岗位需求与兴趣特长出发,因材施教、改革创新、育人为本的新型课程教学理念。唯有如此,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才能实现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教学。唯有如此,高校才能够在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上有所作为。

(二)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引领,是确定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取教材、安排课程考核、组织实施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依据。高校应以培养适应信息时代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举办人民满意教育,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具有在本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的合格人才为己任,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不受传统思维定势与教材束缚,通识性与专业性有机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重。这样的目标是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第5篇

1.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当今社会中计算机已经得到广泛普及,但是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仍然无法普及计算技术,这些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技术仍然很陌生。如果高校对学生使用统一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有些学生就会不适应计算机教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没有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现逃课现象。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很多内容和操作方法不理解,失去学习兴趣,同样不爱学习。这样的教学进度不能按照原本的教学计划进行,更加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兴趣是影响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从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课程来说,学校主要开设计算机软硬件课程,这些知识以理论为主,比较枯燥,让原本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更加失去学习兴趣,计算机课程就变成一个难度较高的课程。这些枯燥的理论课程和网络游戏相比必然逊色很多,因此很多学生对计算机教学产生了厌学情绪,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能力都没有提高。

3.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此外,有些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有些陈腐,课堂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等等,都是当前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内容。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外加近几年院校扩招,知识计算机教师无法依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因材施教,导致教师要花费大量精神为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恶补”,学生没有充分时间进行上机操作。

4.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队伍逐渐成年轻化趋势发展。很多计算机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尽管这些学生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但是这些教师没有教学经验,又过于年轻的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是不合理的。年轻教师虽然可以为计算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但是这样的年轻队伍没有成熟的教学经验,教学方式过于理论化,将自己在校园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带入教学当中。因此,教师忽略了高职院校的学生个性差异,降低教学效率。

二、加强计算机教学改革

1.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才是教学主体,只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整体实现计算机教学改革。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计算机的理论知识非常抽象,如果无法让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兴趣,就无法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切实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师资力量始终是教学的薄弱环节,这要求高职院校应当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培养“双师型”师资团队成为高校培养教师的首要目标。目前学校教师招聘情况来看,非常注重招聘高学历人才,但是,他们忽略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本质,应该培养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在招聘和培养教师的时候,应该注重选择“双师型”人才,确保这些新鲜的血液能够驾驭高职院校学生的课堂,同时具有高水准的“实战能力”,做好教师技能培训工作,从而更好的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3.淡化理论考试,增加上机考试考试形式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操作性较强的试题采取单人单机的形式,并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期末成绩。单人单机时由学生抽题取几个题目,然后选择一个进行操作,从学生的操作中教师能了解到学生上机的熟练程度也能了解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工作量大,但实际效果很好。

第6篇

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得特别快,而成人高校教学的特点却是发展缓慢。综合这两者各自的特点可以看出:即使在学习的初期是处在同一进度上,等到学习结束的时候成人高校所学的内容就已经落后了。而现在的局面是不仅在学习初期就已经落后了,在学习结束的时候往往被先进的科技拉开的距离已经越来越大了。综合以上的几个问题可以发现,我国在成人计算机教育的问题上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2对于成人高校计算机教育优化的几点建议

对于目前我国成人高校的计算机教育,笔者有这样几点建议,希望在计算机教育改革上能起到一点作用。

2.1教材改革事实上国内并不缺乏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的先进教材,只不过在课程设置上没有重视起来,或者是选择了某个先进课程之后不思进取,这样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太快,没过几年,本来还算先进的课程已经跟不上潮流的发展了。对于教材方面,笔者建议根据发展趋势,选定本年度的教材,并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每年针对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材。在基础知识方面,虽然知识更新速度并不是非常快,但是每年对于知识点的细节方面都有所改进,那就希望校方在教材的选择上选择最新版本的,并且每年都进行更换,不要出现一本教材用很多年的情况。

2.2提高选课自由度成人教育应该与高职教育一样为社会培养专业性较强的人才,而目前成人教育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太过宽泛,学生在学习后属于“样样通、样样松”。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除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外,将所有方向的专业课程归类,供学生选修,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具专业性的教学,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

2.3教学设施的更新虽然部分成人高校存在教学经费不足的情况,但是对于实验室所使用电脑的定期更换还是十分有必要的。至少要在基本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再去完成相关部门要求的硬件设施配置。建议成人高校在教学设施上适当增加资金的投入,适时改善教学设施,只有高投入才会在人才培养上有高回报。

2.4降低理论教学的比重计算机科学属于更注重实践类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偏重理论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在学习之后变成书呆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优化课程结构,加大实践课的比重。当然,实践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需要高质量实验室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扎实、实用,使学生真正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5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在多媒体教学上,不能仅仅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软件照搬到教学幻灯片上。因为这种做法只是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从文字转变成幻灯片而已,但学生需要的是更多的实际操作演示,是将抽象的内容变为形象,将平面的转变为立体,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教学的内容,让多媒体教学真正名副其实。

2.6网络教学与学分制结合成人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便是学生不能脱产学习,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压力较大,很多人想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但是一旦离岗,就会导致失业,这就使得学习失去意义,所以网络教学和学分制能够更好地整合学生的零散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保证学习进度。

2.7实施层次性教学在学生中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摸底考试或问卷调查,而后进行分班教学。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学习课程可侧重应用技巧、常见问题处理方法、语言编程技巧、电子商务应用等;对基础知识掌握较薄弱的学生,其课程设计应侧重Windows基础及应用、Internet常用方法及技巧、编程语言基础、Office应用、电子商务基础等。另外,针对专升本学员更应该分层次教学,因为专升本学员的计算机专业基础差别很大,其中部分学员刚刚大专毕业尚未工作,有时间有精力,他们希望学习更专业的相关知识,对这些学员学校可以采取跟随普教班级半脱产学习的形式。

2.8学业考核方式多样化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专业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知识点记忆为辅,故在教学考核中应以考核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同时辅以考核知识点的理解。另外应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对教学重点和考核重点进行调整,保证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归根结底,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一方面需要学校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能跟得上潮流,另一方面需要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只有这两者的结合,才能使我国的计算机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家、为信息产业输送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

3总结

第7篇

(一)缺乏优秀的专业师资团队

其实,高职院校的在老师的录取上就不是很严格,其师资的学历以及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有很多老师都是浑水摸鱼,根本无法胜任这一职业。高职院校的很多老师都是兼职教学的,有的老师兼任教学科或者后勤科等行政职位,这些职位大多工作繁杂负担重,使得老师根本无心去研究机械专业计算机的制造课程的提升。更有甚者,有的老师甚至外出经商,只是将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兼职来做,根本无心深入研究。试问,这样的师资团队怎么能够胜任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计算机制造课程的改革工作,这样的师资团队,怎么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计算机制造的课程质量。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在新课标的教学方案中,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题,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中,老师还是一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讲课方式,一味的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讲解给学生,他们根本无心去理解学生的感受,不去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一味的提升老师的主导地位,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提高学生在机械专业计算机制造课程上的理解毫无帮助。或许有些老师会采用多媒体进行讲解课程,但是他们的课件也只是简单的图文结合,虽然看似脱离了对板书的死搬硬照,但实际上还是脱离不开对书本的依赖,而且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毫无帮助。

(三)动手实践的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都会出现这种状况,他们虽然在机械专业计算机制造课程上做了很多功夫和努力,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对机械专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计算机制造的实践课程中去,即使他们有很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但是由于实践能力的缺乏,所以,还是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计算机制造的优秀的学生。

(四)教材内容落后

现在,有许多高职院校的教科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发到时展的要求,有很多高职院校的教科书都是直接从本科或者专科院校中照搬过来的,他们不能够切实根据本校学生的真正需求编写一套时代特色的教科书,而且他们的教材也不能够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内容非常陈旧落后,根本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教学,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制造教学的发展要求。

二、提高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计算机制造课程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院校师资团队的建设

高职院校要想高效进行机械专业计算机制造课程的改革,首先最重要的加强其师资团队的建设。首先,高职院校应该高薪聘请有资历有能力的老师进行任教,严格杜绝没有能力的老师鱼龙混珠,影响院校的教学工作。其次,对于在校的高职教师,学校一定要重视其的进修发展,学校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训,并让有资历的老师出国进修,有效提升自身的资历能力,然后以个体带动整体来发展计算机制造的课程改革。

(二)改革教学方式

老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定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在进行讲课时,不再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勇于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多采取一些有效的有活气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提升学生对于机械专业计算机制造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效的学习计算机制造的相关专业知识。

(三)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

社会越来越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而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也是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而不是理论性人才,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应该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在教学方案中,一定要大量的增多对实践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三、结束语

第8篇

1.1事后维修重于事前检查

目前,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过程中,事后的维修工作往往重于事前的检查工作,而这不但严重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也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消耗。计算机机房设备的应用频率非常高,往往每天持续工作很长时间的,导致计算机损耗比较严重,计算机故障问题时有发生。然而,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缺乏对事前检查的重视,计算机日常检查工作不够到位,往往是计算机故障之后才开始维修,什么零部件坏了换什么,这不但耽误了学生的学习工作,也使得维修成本居高不下。

1.2管理和沟通问题严重

本文就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展开分析和论述,指出当前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优化对策,希望对相关方面的研究予以补充和丰富。摘要计算机机房是向学生开放、帮助学生开展相关计算机技能和知识学习的场所,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并且注重对学生行为的管理,以避免对计算机设备的破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目前多数计算机机房在管理和沟通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管理人员由于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沟通方法,无法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工作,并且当学生出现违规操作、如下载非法程序、使用携带病毒的个人U盘时,管理人员无法及时的制止,导致计算机受到病毒侵害,最终导致计算机故障的产生。

1.3软件更新与冲突

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对应软件的支持,如PS、CAD、DreamWeaver等等,都是学生日常应用的主要软件,这些软件都应该进行适时的更新,以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然而,许多高校计算机房管理人员缺乏对软件方面的足够重视,许多软件长期没有更新,导致软件无法使用,或者软件更新效果低下,软件和硬件、软件和系统存在冲突问题,最终影响到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1.4管理员自身素质问题

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定期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维修和软件操作知识,以更好地开展相关管理工作。但目前由于高校缺乏对计算机机房管理工作的重视,部分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素质低下,责任意识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工作敷衍了事,对学生的指导也缺乏耐心,久而久之造成计算机机房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到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的优化策略

2.1加强设备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首先,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必须要明确设备检查的重要性,加强对事前检查的关注力度,以防患于未然。计算机机房设备日工作时间较长,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应该规定对应的检查周期,如三天一次、一周一次对计算机开展检查工作,观察计算机的运行状况,检查计算机程序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硬件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以确保正常使用,并且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2重视管理人员教育和培训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高校必须要重视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帮助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定期了解和掌握相关计算机操作和维修知识,并且帮助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沟通和交流技巧,以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和学生之间开展良好沟通和交流,避免相关冲突的发生。同时,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意识,明确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培养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以确保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更好地适应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工作。

2.3做好软件维护和更新工作

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必须要有计算机软件的协调和配合,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除了重视对硬件设备故障的排除,还应该加强对软件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定期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了解和检查,按照计算机设备型号以及系统型号开展软件的更新工作,以避免不兼容和冲突的问题发生。同时,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必须要懂得如何排除软件故障,并且做好计算机的杀毒工作,安装杀毒软件,做好计算机内部垃圾文件的清理工作,以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降低计算机的病发风险。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