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化学农药论文

化学农药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17:36: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学农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化学农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农药,污染,健康,环境保护

 

一、农药污染途径

农药的污染途径众多,但农药之所以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后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基本特性,如:农药的理化特性,包括:农药的溶解性、降解性、附着性、渗透性和内吸性等。

1、直接污染

顾名思义,直接污染就是农药的有害部分直接作用于受污染体。农药直接作用于蔬菜瓜果等可食作物的表面,经过长期的生长过程侵入其内部,在进入食物链,就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2、间接污染

所谓间接污染,就是说作物的食用部分并非农药的直接受体,而是农药经由土壤中的水分养料进入作物体内并富集,从而形成农药残留。

3、违规用药

农民为减小作物受病害、虫害等灾害的影响,不仅会违规交叉使用蔬菜上禁用的高毒农药,例如: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而且还会频繁用药或增高用药量,这些都是造成农药污染的主要途径。

二、农药污染的危害

1、农药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资料对减轻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但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农药在对作物实施保护的同时会才六在作物体内,通过食物链而危害人体健康。科技论文。具体而言,农药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三条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中毒。尤其是有机磷农药,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某些高效农药,会引起急性中毒,严重者会引发生命危险。

2、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得到了重视。农药多是以液体喷洒使用的,在喷洒中或使用后,农药中的拥堵成分会随水分一起蒸发到空气中,从而对大气造成影响,如果污染物的含量超过本底值,并达到一定数值就称为污染。如果污染物浓度超过卫生标准或生物标准,就视之为污染或严重污染。而一旦达到污染或严重污染,就势必会对人体健康、其他生物健康及整个生态平衡造成威胁。

3、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

水体中农药的来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向水体直接施用农药;含有农药成分的雨水落入水体;植物或土壤粘附的农药,经水冲刷或溶解进入水体;生产农药的工业废水或含有农药的生活污水等进入水体等。农药的使用时刻都危害着水环境及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会破坏水生态平衡。科技论文。如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等一些世界著名河流的河水中都检测到严重的农药超标问题。

4、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中的农药来源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农药直接进入土壤,如除草剂的施用;第二种是防治病虫害喷撒农田的各类农药。第三种是随着大气沉降,灌溉水和植物残体。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深入土壤之中的农药会随着养料和水分进入作物体内;另外还会对土壤微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

三、农药污染危害与环境保护措施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造成了农药使用品种多、用量大的局面。然而,可有人知晓,对作物所使用的农药中70%~80%直接渗透到自然环境中,并对土壤、水甚至是人们一心想要保护的农产品造成污染,从而进入生物链,对所有生物和人类健康都产生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性。

尽管我国从实施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来,在病虫害防治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离完全控制化学农药对环境污染的目标还有很远。植保是我们不能放弃的,如何才能使植保的功能兼顾持续增产、人畜安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多方面。采取相对有效的防治措施,充分发挥自然抑制的作用,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下,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都达到相对平衡的程度。

1、建立有害生物防治新思想体系

摈弃传统的以农药抑制作物病虫害的思想观念,由新的、更合理的方法取代。比如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作用物来调节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以生物多样性来保护生物,使有害生物的在种族密度保持在经济效益所允许的受害范围以内。科技论文。从持续农业观念看,这种方法是十分可行的。不过从技术上看还有待研究与推广。

2、研究开发有害生物监测新技术

要在植物病原体常规监测方法中的孢子捕捉、诱饵植株利用、血清学鉴定基础上开展病原物分子监测技术的研究,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监测病原物的种、小种的遗传组成的消长变化规律,为病害长期、超长期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对害虫的监测也可利用现代遗传标记技术(RFLP’RAPD等)监测害虫种群迁移规律。对于杂草应充分考虑到杂草群落演替规律,分析农作物——杂草、杂草——杂草间的竞争关系,另外还应考虑使用选择性除草剂给杂草群落造成的影响,对杂草的生态控制进行研究。

3、 建立有害生物的超长期预测和宏观控制

为适应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预测、预报应对有害生物的消长变化做出科学的判断,也就是要对有害生物消长动态实施数年乃至十年的超长期预测。要在更人的时空尺度内进行,其理论依据不单单只是与有害生物种群消长密切相关的气候因子,亦包括种植结构、环保要求、植保政策以及国家为实现农业生产持久稳定发展所制定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 冯雨峰,闾振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原因及其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1

[2]邹喜乐,论农药对环境的危害[J].湖南农机,2007-07

[3] 刘英东,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的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1

[4] 海浪,大协作致力降低农药污染[J].山东农药信息,2010-02

[5] 刘世友,农药污染现状与环境保护措施[J].河北化工,2010-01

第2篇

论文摘要 总结了北方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要点,如生产条件的选择,进行细化栽培,推广应用病虫害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慎用化学防治技术,以及合理施肥,以期指导北方地区蔬菜无公害生产。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总称。现根据北方地区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践经验,将其生产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生产条件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选择在远离工厂、医院等污染源3 000m以外,水质、大气、土壤无污染的地域,能有山、河隔离带更为理想。农田灌溉水、土壤、大气、生活饮用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基地面积应大于5hm2,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基地选定后还应合理规划,完善排灌设施,健全田间道路网络,培肥土壤等,创造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生态环境。

2 细化栽培

细化栽培技术就是要根据蔬菜病虫无害化治理的要求,研究蔬菜生长发育的规律、环境调控与产量形成规律,研究无土栽培、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及这些技术的应用与病虫消长的关系;研究不同科蔬菜之间轮作技术、茬口安排技术、清洁田园技术和引种试验推广抗病虫品种技术的综合,因地制宜制定(设计)出一套适合当地不同类型菜地和不同蔬菜品种的生产技术规范,供基地生产应用。

3 强化应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

随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不断演进,保护、利用天敌,苏云金杆菌、Bt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农药、爱比菌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的应用,灯光诱杀、气味诱杀,利用害虫对颜色趋性进行诱杀及防虫网、特种性能膜防病虫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已日益受到重视,部分已直接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今后要充分应用已有的技术成果,进一步开发、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力争扩大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面。

4 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优化蔬菜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农药药效,既控制病虫的为害,又可防止农药在蔬菜产品上的超标残留。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绝对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2)加强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蔬菜病虫种类繁多,发生复杂,要抓住主要病虫和病虫发生的主要时期开展测报,一般害虫的低龄阶段和病害的发生初期为防治适期。

(3)对症下药。据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记载,我国有蔬菜病害1 133种、蔬菜虫害334种,但各地主栽的蔬菜种类和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并不很多,防治前一定要确诊后对症下药。

(4)讲究施药技术。实施化学防治时必须把农药施用到目标物上才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的发生、发展,才能保护蔬菜的正常生长,若施药“脱靶“就会降低防治效果和造成环境污染。

(5)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剂型、使用次数、使用方式和依法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5 施肥措施

(1)重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充足的有机肥,能不断供给蔬菜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有利于蔬菜品质的提高。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要加入发酵剂经过高温堆积发酵,使其充分腐熟方可施入菜田。发酵时将新鲜的粪污装入塑料袋中堆放或装入缸中,加入热水封口,在15℃以上的环境湿度下自然发酵。农作物秸秆加入速腐剂可直接还田,但将其粉碎后,堆腐发酵效果更好。堆腐的方法是每100kg粉碎的秸秆加入速腐剂1~2kg,堆垛后,表面用泥封严,一般20d左右成肥。

(2)重施基肥,少施追肥。实践证明,在相同基肥条件下,追肥用量越大,绿色蔬菜生产要施足基肥,控制追肥,一般施用纯氮225kg/hm2,2/3作基肥,1/3作追肥,深施。

(3)重视化肥的科学施用。一是禁止施用硝态氮肥。二是控制化肥用量,一般施氮量应控制在纯氮2 250kg/hm2以内。三是要深施、早施。一般氨态氮肥施于6cm以下土层,尿素施于l0cm以下土层。早施有利于作物早发快长,延长肥效,减少硝酸盐积累。实践证明,尿素施用前经过一定处理,还可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肥效,减少污染。处理方法为:取1份尿素,8~10份干湿适中的田土,混拌均匀后堆放于干爽的室内,下铺上盖塑料薄膜,堆闷7~10d即可做穴施追肥。四是要与有机肥、微生物肥配合施用。

(4)施肥因地、因苗、因季节而异。不同的地质,不同的苗情,不同的季节施肥种类,施肥方法要有所不同,低肥菜地,可施氮肥和有机肥以培肥地力。蔬菜苗期施氮肥利于蔬菜早发快长。夏秋季节气温高,硝酸盐还原酶活性高,不利于硝酸盐积累,可适量施用氮肥。

第3篇

论文关键词:黄瓜,病害,公害,防治,配药

 

黄瓜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是造成黄瓜减产的主要病害。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应尽量使用无公害农药。在多年种植黄瓜的实践中,农业科技工作者摸索出一些无公害农药的配制方法,通过使用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向瓜农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

一、尿糖液

黄瓜生长中后期,如果肥力差、长势弱,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黄瓜植株体内汁液的氮糖浓度比值如下降到2以下,就容易发生霜霉病。如果把汁液浓度比值提高到2.2以上,则可预防霜霉病的发生。据我在实践中测定,抗病品种含糖量高,而感病品种含糖量低。所以,也有人把霜霉病称为“低糖”病。于是,通过补充营养,可达到防治的目的。我的配制方法是:用尿素0.2公斤+糖(白糖、红糖均可)0.5公斤+水50公斤。在生长盛期,每隔5天喷1次,连续喷4~5次,防效达90%左右。一般于早上喷,喷在叶背面,并可用在感染病品种上。

二、糖酒醋M酵素法

糖酒醋农药可防治黄瓜的多种病虫害,还可以防治果树的灰星病、黑星病。制作方法简单、效果好。本人的制作方法是:将EM生物菌剂原液、红糖、白酒(30℃以上)、醋、水按1∶1∶1∶1∶10的比例配料混合,将混合液放入聚乙烯塑料容器里,将盖子盖紧,放入常温的室内发酵。确认溶液温度不超过40℃,数天后,发酵液会产生气体,容器会鼓起来,这时需松动盖子,放出气体,然后再立即盖紧。第1次气体产生后每3天左右需放1次气体,若气体不再产生,表明发酵已完成,可闻到刺激性醋味。发酵时间夏天大约15天,冬天20~30天。常温下密封保存期限为2~3月。若醋的气味消失,表明已经失效。防治病虫液的标准稀释倍数是1000倍液,如喷洒后效果不明显,可逐渐将稀释倍数提高到50~200倍,嫩叶、幼苗不要低于800倍液。叶子两面、幼嫩茎叶秆都要喷到。使用配制液最基本的目的是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所以应及早使用,若病虫害大量发生时再使用,效果就不理想了。

第4篇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 抑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Q9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化学农药可以防治植物病虫害,抑制杂草繁衍,对促进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几十年来,在世界人口成倍增长的情况下,农药为保证人类的食品供应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在化学农药大量使用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物农药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或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1]。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生物农药的一种,在自然界中,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存在于侵染期线虫肠道内,随线虫侵入寄主昆虫而进人昆虫血腔,在血腔内迅速繁殖,从而降低寄主的免疫能力,分泌毒素并杀死寄主,为线虫的繁殖提供必需的营养。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随线虫侵入寄主昆虫血腔并导致昆虫因败血症而死亡。线虫一共生细菌复合体具有杀虫能力强、杀虫谱广、无抗药性等特点,能有效的防治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此外,共生细菌还产生杀虫蛋白、抑菌物质、抗癌物质、胞外酶、胞内晶体蛋白、色素及荧光素等多类有生物活性次生代谢产物[2]。

目前已证明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杀虫、抑菌、抗肿瘤和杀线虫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在农药和医药卫生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特别是一些具有抗真菌和杀线虫活性的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在农业上有较好的商业潜力。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这一生理代谢特征已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研究的热点[3]。

1.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菌的发现及应用

由线虫引起的昆虫疾病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很远。Aldrovandi发现了被线虫寄生致死的蝗虫。我国早在12世纪,江苏《高邮州志》就有记载:"庆元一年(1196)飞蝗抱草死,每一蝗有一蛆,食其脑"。被认为是被索科线虫(Mermitidae)寄生所致。人们真正开始利用线虫防治昆虫的研究是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到了70~80年代是研究昆虫病原线虫的高峰,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针对斯氏线虫科和异小秆线虫科两个科进行的。这两个科的线虫分别带有与之互惠共生可借助于其杀死昆虫寄主的细菌异杆菌属Xenorhabdus和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4,5]。

2.昆虫病原线虫与共生菌的关系。

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是昆虫的重要天敌类群之一,现已发现3000种以上的昆虫被线虫寄生,被寄生昆虫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生殖力减退、畸形或死亡。鉴于昆虫病原线虫寄主范围广,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主动搜寻寄主并迅速灭杀寄主昆虫,有的甚至能在48h内致死寄主昆虫。对土栖性、水栖性和钻蛀性害虫特别有效,对非目标生物和环境安全无毒,线虫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达数月,可与大部分农药(杀线虫剂除外)和其它生物制剂混用,使用方便,可浇灌也可喷雾等优点,其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兼性厌氧杆菌,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硝酸还原阴性,具有二型现象。其长约2-10μm,宽约0.3-2μm,在对数生长期的后段通常产生原生质包涵体。周生鞭毛,鞭毛长度在15-50μm之间,菌体可以在0.6-1.2%半固体琼脂中以鞭毛运动最适生长温度为28℃,部分菌株可以在40℃生长。可以发酵葡萄糖产酸,利用其它碳源发酵的能力较弱。对肠杆菌科大部分的分类指标呈阴性反应。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寄生于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内的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属肠杆菌科,包括致病杆菌(Xenorhabdus)和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2个属,分别与斯氏线虫(Steinernema)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共生。斯氏线虫和异小杆线虫的生活史及携带共生菌的形式明显不同,斯氏线虫在寄主体内第一代是雌雄异体,其共生菌Xenorhabdus存在于线虫肠道内的一个囊状结构内(vesicles):异小杆线虫在寄主体内第一代是雌雄异体,其共生菌Photorhabdus则直接存在于线虫肠道内。处于侵染期的昆虫病原线虫在土壤中寻获昆虫寄主并通过体表或自然开口进入昆虫体内,线虫到达昆虫血腔后释放出携带于肠道内的共生细菌并分泌出一些物质来保护共生细菌免受寄主昆虫免疫系统的攻击。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一方面可直接满足线虫繁殖发育所需;另一方面共生菌可产生大量抑菌物质,抑制其他杂菌的污染,为线虫的生长发育繁殖提供理想的环境[6]。

3.共生菌的活性研究进展

1937年Bovien首先发现了线虫与细菌的共生关系。Dutky提出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假设,直到1981年Paul才从共生菌Xenorhabdus spp.中分离鉴定出几种抑菌化合物。对共生菌产生的抑菌物质的化学本质及其生物活性已有较为详细的阐述。对共生菌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是从Photorahbdus中分离出具有杀虫活性的大分子毒素。然而,许多具有抑菌、杀虫和杀线虫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在线虫和共生菌的共生体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共生菌产生的抑菌物质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细菌、真菌(包括人类致病菌)和酵母菌具有抑制作用,并对多种药物产生抗性的一些人类致病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也具有抗肿瘤活性,在医药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一些具有抗真菌和杀线虫活性的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在农业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3.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抑菌作用

异杆菌属是一类与斯氏属的昆虫病原线虫特异共生的细菌,这类细菌能产生丰富多样的抗菌物质其中有些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从共生菌中开发农用抗生素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细菌、真菌和酵母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特别对植物疫霉菌有特异拮抗性。到目前为止,已从致病杆菌Xenorhabdus和光杆菌Photorhabdus共生菌中分离鉴定出30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抑菌物质的产生。共生菌不同种或同种不同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是不相同的。据报道,共生菌产生的抑菌物质有6种类型:(1)二硫吡咯类抑菌物,从共生菌X.nematophilus和X.spp的Q1菌株中分离得到。该类抑菌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差些。在不同的共生菌菌株中分离得到的该类抑菌物结构也不尽相同。(2)水溶性的苯并芘类,又称为异香豆素,从X.nematophilus的ALL菌株及X.spp的Q1菌株中分离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抑菌物。

参 考 文 献

[1]李晓宇,郭付振.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 2005(5):82-84.

[2]王立霞. Xenorhabdus bovienii A54菌株杀虫物质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0.17-19.

[3]韩日畴,何向阳,曹莉,等. 利用吸附性物质储存昆虫病原线虫[J]. 昆虫天敌,2000,22(2):49-53

[4]韩日畴,李丽英,庞雄飞. 昆虫病原线虫固体培养系统中主要培养参数的优化[J]. 昆虫天敌,1997,19(2):75-83.

第5篇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烟草,害虫,杀虫剂

 

植物源农药是指利用植物根、茎、叶、种子等部分粗加工或提取其活性成分加工成的制剂,用于防治植物的病、虫、草害等。由于该类农药具有在环境中生物降解快、对人畜及非靶标生物毒性低、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所以该类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当前农药和植保界研究的热点。

1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与传统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以下优点:有效成分为天然物质,对环境无污染;组分多元化,使害虫较难产生抗药性;对有益生物安全;可以大量种植,而且开发费用也较低。植物源农药是新型高效、无残留、无公害的“绿色农药”,按照化学成分主要分为生物碱、萜烯类、黄酮类、精油类等。植物源农药可以分别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其中间接利用是当前国外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的重点,也是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的方向。

2 植物源农药在烟草害虫上的研究应用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据调查我国烟草害虫有200多种,主要是烟蚜、烟青虫、地老虎、斜纹夜蛾等。论文大全。目前化学防治仍是烟草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长期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使得许多害虫已经产生了抗性;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植物源农药由于有许多优点,在烟草害虫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对植物源杀虫剂防治烟草害虫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到楝科、菊科、豆科等植物。

2.1 楝科

楝科植物杀虫剂应用较早,其中印楝、川楝和苦楝是该科中的主要杀虫植物。苦楝和川楝是我国主要的楝科植物,两者的有效成分均为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川楝素。论文大全。研究发现,川楝素对昆虫活性主要有拒食、胃毒及一定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柑橘螨类等多种害虫。印楝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杀虫植物,Morgan等于1968年分离得到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印楝素,是柠檬素类化合物,属四环三萜类物质,对昆虫具有强烈的拒食、胃毒、触杀以及抑制生长发育作用。在印楝素剂量达到0.1mg/L时就表现出比较好的活性,且对人畜无害。鉴于其对环境和人畜的安全性,美国、印度及其他一些国家都在进行印楝制剂开发。在我国戴建青等报道,印楝素乳油对斜纹夜蛾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主要表现在对幼虫的拒食作用、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和一定的毒杀活性,以及对成虫产卵的忌避作用,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印楝素乳油对斜纹夜蛾种群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2.2 菊科

菊科中的除虫菊是众所周知的杀虫植物,早在19世纪中叶即由西亚引入欧洲、美洲及日本。论文大全。我国云南省等地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从国外引种栽培。该类植物的有效杀虫成分是除虫菊酯I、Ⅱ,瓜菊酯I、Ⅱ、Ⅱ和茉莉菊酯I、lI等6个成分组成。虽然应用多年,但昆虫产生抗性较小,因而除虫菊的开发又成为天然农药开发的一个热点。而且有效杀虫成分除虫菊素具有在哺乳动物体内不会蓄积残留、在环境中易降解、杀虫谱广、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因此被公认为最理想的杀虫剂。王永等报道,2.5%除虫菊素乳油对烟蚜的田问防治率为96.4%~99.2%,适宜稀释倍数为l000-1200倍,持效期在7d左右。

2.3 豆科

豆科植物中主要是苦参,苦参碱是苦参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是一种天然植物杀虫剂,它能引起害虫神经中枢麻痹,进而致虫体蛋白质凝固,堵死虫体气孔,使害虫窒息而死,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李锡宏等报道,苦参碱对烟草烟青虫和烟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对烟叶进行正反两面喷施0.3% 苦参碱水剂2000倍液1d后,烟青虫平均虫口减退率为53%~67%,烟蚜平均虫口减退率为75%~99%,药后5d,烟青虫平均虫口减退率为80%以上,烟蚜平均虫口减退率则在90%以上。

3 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在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果,但是在烟草上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活性物质的毒理学方面的研究甚少、开发的植物资源和产品比较单一以及推广和适用的范围较小等。目前,国内已开发出数十种农药品种,涉及植物源活性物质近40种复配成分,随着植物源农药的优越性逐渐被人们认识,一些学者和单位把研究重点转向这一方面,加之生物、信息、分离鉴定和仪器分析等技术的发展应用,只要可以仔细地设计并周密地考虑到植物的筛选过程,今后植物源农药研究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前景是乐观的。今后在药物的研究开发上应加强对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研究与活性成分结构分析,尽快开发出低毒、低残留、药物稳定、防效显著的复合型植物源农药,同时进一步完善植物源农药的剂型加工工艺与使用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1]戴建青,黄志伟,杜家纬.印楝素乳油对斜纹夜蛾的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效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6):1095-1098.

[2]史卫国,除之明,黄清臻等。植物源农药的进展[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7(3):33-35.

[3]张雁冰,艾国民,刘宏民等。植物源农药的研制及其开发现状[J].河南农业科学,2005(5):30-32.

[4]邱明华.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开发现状和产业化发展[J].世界农药,2002,24(6):22-24.

[5]李锡宏,陈明,郭利,等.0.3%苦参碱水剂对烟青虫和烟蚜的防治效果试验[J].湖北值保,2007(6):22-24.

第6篇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植物保护,前景展望

 

农药对于病虫草害的防治、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农药作为一种对生物和环境有毒的化学物质,在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对环境生态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农药在植物保护方面的作用,同时规避其负面影响,积极开发新的农药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1. 微生物农药及其特点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1]。而利用微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有害生物的农药即为微生物农药。活体微生物农药目前市场上主要有Bt杀虫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力宝(假单胞杆菌)、亚宝(枯草杆菌)、增产菌(蜡状芽孢杆菌)。其中Bt杀虫剂是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杀虫剂。微生物代谢农药也有井岗霉素、阿维菌素、双丙氨磷、赤霉素、梅岭霉素等,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中,井岗霉素使用较为广泛。相对于其他农药,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特点:(一)专一性强,这时其显著特点,其微生物或代谢产物都针对某些特殊的病原作为防治对象,这使得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副作用减少。(二)环境安全。微生物农药中的活体或微生物本身存在于自然中,它通过代谢,参与能量与物质循环,不会引起生物富集现象,对环境和食物安全影响小。(三)开发途径和种类多,研发余地大。微生物类生物农药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经基因重组后利用,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另外,自然界中植物、昆虫、微生物彼此之间及各类群之内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而且微生物本身种类繁多,这使得其开发余地大。

2. 微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作用根据用途和防治对象的不同,微生物农药可分为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和生长调节剂等。

2.1 微生物杀虫剂它分为以下几种:(一)细菌杀虫剂。其机理是利用胃毒作用,昆虫摄入制剂后,通过肠细胞吸收,进人体腔和血液,使之得败血症导致全身中毒死亡[2]。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就是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它被应用于防治农业、林业和贮藏的害虫,在植物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其对于鳞翅目枯草杆菌、洋葱球茎病假单胞菌、放射性土壤杆菌、丁香假单胞菌、灰绿链霉菌、荧光假单胞菌等都有较好的防患效果。(二)真菌杀虫剂,它以分生孢子附着于昆虫的皮肤,分生孢子吸水后萌发而长出芽管或形成附着孢,侵人昆虫体内,菌丝体在虫体内不断繁殖,造成病理变化和物理损害,最后导致昆虫死亡[2]。真菌杀虫剂种类繁多,如白僵菌属、绿僵菌属、被毛孢属、蟪霉属、轮枝拟青霉属、棒孢霉属等。(三)昆虫病毒杀虫剂。。它是以昆虫作为宿主并在宿主种群中流行传播的一类病毒,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且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侵入昆虫后,核酸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病毒颗粒复制,产生大量的病毒粒子,促使宿主细胞破裂,导致昆虫死亡[2]。目前应用最多的是NPV(核形多角体病毒)、CPV(质形多角体病毒)、GV(颗粒体病毒),其中NPV主要用于农业和林业等害虫的防治,GV主要用于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及黄地老虎等。(四)微孢子杀虫剂。作为原生动物,它经宿主口或卵、皮肤感染,并在其中增殖,使宿主死亡。在植物保护方面,它主要用于林业防治,对于鳞翅目、直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和蜉蝣目的多种昆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五)、线虫杀虫剂,这是国际上新兴的生物杀虫剂。尽管线虫是多细胞真核生物,并不属于微生物范畴。但线虫作用于昆虫的机制和微生物杀虫剂相似。食虫的线虫通过自然伤口穿透虫体,然后和致病杆菌属或光杆状菌属的细菌共生。这些细菌能很快得以释放毒素的方式杀死寄主。在植物保护方面,线虫多用于田间,防治小菜蛾、桃小食心虫、地老虎、蝇蛆、天牛等害虫。

2.2 微生物杀菌剂微生物杀菌剂是一类控制植物病原菌的制剂,主要有农用抗生素、细菌杀菌剂、真菌杀菌剂和病毒杀菌剂等类型。微生物杀菌剂主要抑制病原菌能量产生、干扰生物合成和破坏细胞结构。内吸性强、毒性低,有的兼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3]。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一)细菌杀菌剂。细菌对营养要求低,并有易在植物表面定殖的特点,且其数量众多,繁殖速度快,便于人工培养,因此在植物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用作生物杀菌剂的拮抗细菌主要有枯草杆菌、洋葱球茎病假单胞菌、放射形土壤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假单孢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等。在植物保护方面,细菌杀菌剂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功,如沈阳农业大学生物农药工程中心利用拮抗木霉和拮抗细菌混合发酵制成粉剂,成功地防治了保护地蔬菜和甜瓜的苗期病害,用地衣芽孢杆菌来防治黄瓜及烟草炭疽病菌,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甘蓝黑腐病,用假单孢菌防治水稻纹枯病等。(二)真菌杀菌剂。该类杀菌剂直接穿透寄主体壁和持续控制的独特方式对于防治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地下害虫和蛀干害虫有着其他生物杀虫剂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木霉和粘帚霉。木霉菌已被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棉花枯萎病,花生、甜椒、茉莉等的白绢病,蔬菜猝倒病、枯萎病、立枯病等病害;淡紫拟青霉用于防治香蕉穿孔线虫病、马铃薯金线虫病。他们在保护植物,特别是农作物方面有重要作用。(三)农用抗生素。它是由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低浓度时可抑制或杀灭作物的病、虫、草害及调节作物生长发育。而且它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而不污染环境,其对人畜安全,选择性高,发展前景看好。具有杀虫性能的农用抗生素以阿维菌素及其衍生产品甲氨基阿维菌苯甲酸盐、伊维菌素等为代表,他们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农作物上,如蔬菜、果树、小麦、棉花等。

2.3 微生物除草剂为了减少杂草堆农作物的影响,除草剂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多。目前除草剂主要有两类:(一)活体微生物除草剂,它是由杂草病原菌的繁殖体和适宜的助剂组成的微生物制剂。其作用方式是孢子、菌丝等直接穿透寄主表皮,进入寄主组织、产生毒素,使杂草发病并逐步蔓延,最终导致杂草枯萎、死亡。开发成功的有用于防治水稻、麦类等作物菌期杂草的盘长孢状刺盘孢,用于防除柑橘杂草的棕榈疫霉菌等真菌除草剂,用于防治草坪内的杂草早熟禾及剪股颖的黑腐病菌等。(二)农用抗生素除草剂,即通过将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抑制某些杂草的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加工成可以直接使用的形态。。常用的有用于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双丙氨磷,还有硫代乳酸霉素、浅蓝菌素、丁香霉素等。(三)

3.微生物农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相对于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安全、环保,但是成本高、见效慢,这也是当前微生物农药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微生物农药的市场份额和的及其在植物保护方面的作用应该越来越大。。原因在于:(一)随着世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在国际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中,将面对苛刻的农药残留标准。这使得我国必须通过创新、开发、使用新型的安全农药,替代污染较大的化学农药,适应入世后对农产品特别的高标准和新要求。同时这也是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等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二)微生物农药本身具有较大的市场驱动力。目前我国微生物农药市场只占据20%左右,化学农业仍然占据了大部分江山[4]。随着微生物农药的见效期的缩短、技术能力的提升、国家扶植以及生产成本低下降,必然会成为市场首选。总之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环境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加强、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克服等因素,都要求我们开发出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农药并大面积应用,特别是微生物农药,因此微生物农药的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1]袁兵兵,张海青,陈静.微生物农药研究进展[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10,24(1).

[2]董培芬.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

[3]许丽娟,刘冬华.我国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8,12.

[4]邱德文.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J].植物保护,2009,33(5).

第7篇

[论文关键词] 梨黑星病菌 培养基质 苦皮藤

[论文摘要] 用18种培养基对梨黑星病菌进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用PDA、改进PDA及PSA培养较易分离成功,在改进PDA+L′中营养生长速率最大,20℃下培养20 d菌落直径可达12 mm,并产生分生孢子。药效测定试验表明,10.0μg/mL的70%代森锰锌或5%杀菌清水剂及5.0μg/mL的植物制剂20%苦皮藤水浸液,对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很高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100%,100%和78.71%。

梨黑星病(Venturia prinaAderh)是我国南北梨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和品种布局的变化,常导致梨黑星病大流行。梨黑星病不仅危害叶片、叶柄、嫩枝和果实,而且常引起叶片早期脱落、果实畸形,造成品质和产量下降,严重影响树势和梨业生产。而该菌目前分离培养较困难,人工培养下生长缓慢,对研究该菌的生理生化特点、侵染发病规律、室内外药效试验等带来不便。为此,作者等尝试筛选适宜于该菌分离和生长的培养基及有效的杀菌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病原菌 分别采自陕西杨陵、彬县、乾县果园。

1.1.2 供试培养基 先后共试用了18种固定配方与改良配方培养基,其配方如下:(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2)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3)梨叶浸汁麦芽浸膏培养基(LY);(4)梨果浸汁麦芽浸膏培养基(LG);(5)PDA+梨果汁培养基(PDA+G);(6)甘氨酸等微量元素琼脂培养基(A);(7)PSA+梨果汁培养基(PSA+G);(8)PSA+梨块培养基(PSA+L);(9)PDA+熟梨块培养基(PDA +L′);(10)PSA+胡萝卜块培养基(PSA+H);(11)PDA+熟胡萝卜块培养基(PDA+H′);(12)木糖培养基(MD);(13)多种培养液(PB、PDB);(14)燕麦片琼脂培养基(Y);(15)V8琼脂培养基(V8);(16)麦芽膏琼脂培养基(M);(17)牛肉浸膏琼脂培养基(N);(18)琼脂培养基(Q)。其中,PB、PDB为液体培养基,其余均为固体培养基。

1.1.3 供试药剂 70%代森锰锌、5%杀菌清水剂和12.5%烯唑醇均为市售,植物制剂20%苦皮藤水浸液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病菌分离 在上述17种固体培养基上,分别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1,2]对所采病叶进行分离,每种培养基分3皿,每皿内放材料9块(单孢挑9个),于10,15,20,25,30℃5种温度下培养,选择最适温度,并将分离物进行活体定点接种。

1.2.2 病菌在不同基质上生长速率测定 将分离物制成φ=4 mm的菌饼,接入上述18种培养基,每处理重复3次,20℃下黑暗培养,观察菌丝生长情况。

1.2.3 药效测定 用孢子萌发法[1,2]测定70%代森锰锌、5%杀菌清水剂、12.5%烯唑醇、植物制剂20%苦皮藤水浸液对梨黑星病菌的抑制作用。4种药剂均设置0.625,1.25,2.5,5.0和10.0μg/mL 5个浓度,以清水为对照,置20~23℃下培养12 h。萌发百分率及抑制率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离基质筛选

各种培养基上的分离结果表明,在PDA+G、PSA、PDA、PSA+G、PSA+L、PSA+H、PDA+L′培养基上,以组织分离法可获得梨黑星病菌。单孢分离仅在PDA+G、PSA、PDA培养基上见到极少菌落,在LY、LG培养基上采用组织分离法所获病菌生长极弱,在V8、Y、M、A、LG、LY、N等其余供试培养基上病菌生长缓慢,且易被杂菌污染。将所得分离物接种于杨陵果园的梨树叶片上,15 d观察到产生的分生孢子,证明分离成功。比较5种不同的温度处理在PDA培养基上对梨黑星病菌生长的影响(表1),结果表明,梨黑星病菌分离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15℃以下及超过25℃时,生长缓慢。

转贴于

2.2 病菌在不同培养基质上的生长情况比较

培养基质比较试验结果(表2)表明,梨黑星病菌在PDA+L′上生长最快,一般20 d菌落直径可达12 mm,在PDA+H′、PSA及A上次之,G上生长最慢。由于在其余培养基上生长极为缓慢,故未再列表赘述。

2.3 药效测定

表3表明,70%代森锰锌10.0μg/mL和5%杀菌清水剂10.0μg/mL,对梨黑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高达100%,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农药。植物制剂20%苦皮藤水浸液5. 0μg/mL抑制率也可达78.71%,这说明该植物制剂在防治梨黑星病中有很大潜力。

3 讨论

用17种培养基对梨黑星病菌进行分离的结果表明,PDA、改进PDA及PSA较易分离成功,组织分离法的成功率高于单孢分离法。其成功率的高低还与所采材料的新鲜程度关系密切,试验表明,如果在发病初期采褪绿斑或是刚产生微薄霉层的标本,随采随分成功率可达90%以上,反之,成功率很低。据有关资料报道,分离时采用麦芽琼脂培养基成功率最高[3],进入夏季不宜用单孢分离法。本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分离过程中消毒时间掌握好,将pH值调节到适宜于该菌生长的偏酸环境中,一般在该菌发生时间(4~10月)[4]采集的标本用上述PDA+G、PSA、PDA、PSA+G、PSA+L、PAS+H、PHA+L′等培养基进行组织分离均可获得成功,而且很少有污染,20℃下7~10 d菌落直径可达3~4 mm,并产生少量分生孢子。本试验中也采用黑光灯照射,意在诱导产孢[5],但发现其对该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产孢效果却不理想。另外,利用无糖PB或降低糖含量的PDB进行培养,菌丝生长也较快,10 d菌落直径可达9~10 mm(用十字交叉法,从瓶底测量其菌落直径[1,2])。说明该菌在无糖或少糖条件下,有利于营养生长。虽然已有资料研究出了产孢方法[6],但产孢量仍很少,室内药效试验还有赖于田间发病后采集的标本。其分离物的产孢机理、培养时需黑光还是黑暗、或是散光、以及基质营养等条件,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药效测定试验中,10.0μg/mL 70%代森锰锌和10.0μg/mL 5%杀菌清水剂对梨黑星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均高达100%。植物制剂20%苦皮藤水浸液5.0μg/mL抑制率也达78.71%,虽低于试验中的化学农药,但其低毒、低残留、对环境无污染,且成本低,在杀菌剂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果将该试剂的浓度加大是否也能达到与化学制剂相同或近似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证实。

[参考文献]

[1]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 孙广宇,宗兆锋.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 曲俭绪.梨黑星病菌培养基的比较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9(2):179-180.

[4] 李建荣,石万成,文纯友,等.梨黑星病发生规律初步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18(6):511-514.

第8篇

论文摘要 蔬菜病虫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复杂,危害猖獗,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蔬菜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

蔬菜种类多,栽培制度复杂,作物营养条件好,病虫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复杂,危害猖獗,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据调查,黄山区10种主栽蔬菜中有40余种主要病虫害,绝大多数病虫害为害造成蔬菜减产5%以上,一般年份损失10%~30%,流行年份减产50%~70%。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把化学农药使用量压低到最低限度,把蔬菜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目的。

1农业防治

1.1选用抗病、专用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不同的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差异很大,根据不同的气候重点防治对象,有针对性地引进良种。由于抗性品种的表现因地而异,应用时需对其抗性和丰产性能综合评价,因地制宜选用品种;同时掌握新品种的栽培特性,充分发挥其抗性和丰产的综合性能。并注意品种的抗性变化,一旦抗性丧失,要及时更新品种。

1.2应用“三新”技术培育无病虫壮苗

一是苗棚内应避免混栽,防止原有病虫侵染幼苗。二是更新传统育苗方法。应用育苗盘育苗,降低苗期病害的发生,提高秧苗素质。三是做好种子消毒。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种子消毒方式。温汤浸种有消毒、增加种皮透性和加速种子吸胀的作用,早春茄果类和瓜类育苗采用此方法较好。化学消毒:用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15 min,捞出洗净,有钝化和杀灭病毒的效果,在反季节辣椒、茄子、番茄和迟熟辣椒上使用,能明显抑制病毒病发生;白菜类育苗常用多菌灵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0.3%。四是苗床消毒。在育苗床土上用敌克松或苗菌敌等消毒以防止立枯病的发生。五是加强苗期管理,注意增光、保温和通风降湿,及时间苗定位,保证幼苗齐、匀、壮。六是发现病虫,及时拔除病苗并进行处理。

1.3针对栽培特点,配套良好的耕作制度

定植前铲除田边杂草,在蔬菜生长季节要结合整枝及时拔除病株,摘掉病叶;蔬菜收获后,清理田间残株、败叶和杂草,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不给病虫生活的寄主,这些都是防止病虫害传播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病原菌和昆虫在土壤中的残留与寄居,使得蔬菜作物在连作条件下的病虫害发生更加严重。因此,可根据不同病原菌和昆虫对寄主作物种类的选择性,通过建立良好的耕作制度有效控制病虫害,如在不同科、属作物之间进行轮作。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不仅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且可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恶化害虫的食料条件,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一项基本措施,或实行水旱轮作效果更佳。同时利用作物之间的化学他感作用原理,进行间作和套作,对于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可改善蔬菜生态条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1.4强根固本,增强蔬菜机体抗性

根是作物之本,只有根生长健康,才能吸收更多更全面的营养,使植株生长强壮,整个蔬菜机体抗性增强。要想根生长健康,必须创造适合蔬菜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一是消灭土壤病原菌和虫卵。菜地大田土壤和苗床床土,常常会因病原菌和虫卵的残留而成为病虫害潜伏的场所,特别是对于土壤传播性病害更是如此。对土壤进行处理,杀死部分病原菌和虫卵是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方法为深翻与晒土,可促进病残株、虫原物如菌核、卵蛹、落叶在土下腐烂,并能使潜伏在病残体或土中的病虫原物加速死亡,减少田间病源和虫口基数。二是清沟沥水,降低地下水位。蔬菜根系对水分要求较严,特别是大棚蔬菜生产,高的地下水位,不仅土壤湿度大,而且影响大棚湿度的控制,冬天还影响大棚内的温度,极易引发各种病害。三是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土壤耕作层不能少于30cm,否则不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长;要增施有机肥,如马来大壮有机无机肥、农丰田有机肥,这2种肥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还有多种微生物菌,对调节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非常有利,最终使植株生长快、长势强、病虫害少、产量高、不易早衰。但农家肥和有机肥必须腐熟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病菌带入农田。 转贴于

1.5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的田间管理能创造一种适合于作物生长发育且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是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改善菜田内小气候,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如控制温度、湿度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期、改善田间小气候和设施内的环境调节措施,创造一种既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又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繁衍的环境。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调整播种期可以使作物的发病盛期与病虫原物侵染的高发期错开,达到避开病虫为害的目的。如为控制病毒病的发生,秋延茄果类蔬菜育苗不能早于7月15日;又如白菜苔软腐病的危害程度与播种期有显着关系,适当迟播可减轻危害程度。茄子、番茄适当的稀植,可以使植株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还能提高品质。田间管理得当不仅可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而且还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及受害后的补偿能力。推广深沟窄畦、高畦,雨停畦干,避免田间积水,可减轻病害发生。合理密植辣椒,在高温季节到来前封行,避免土壤曝晒,利于根系发育,病毒病明显减轻。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提早定植适龄番茄,可提前番茄生育期,减轻病毒病、青枯病为害。通过以上农业措施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物理因子和机械作用对病虫的生长发育等进行干扰,减轻或避免其对作物的危害。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一是高温闷棚。夏季高温,利用7~8月的高温对土壤深翻闷棚,每隔10~15d翻耕1次,可有效地杀灭病原菌和虫卵。每年在越山蔬菜基地大力推广春菜结束后,进行高温闷棚。二是利用银灰膜防治蚜虫和病毒病。三是机械阻隔。大棚覆盖不仅用于高效的蔬菜生产,还可用于5~8月的小白菜生产,可减少雨水的冲刷,减轻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发生,有效解决伏缺问题。

3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之间的相克性进行防治或应用天然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些化学成分,有效抑制病原菌和害虫的活动,如苦参碱防治菜青虫、豆野螟等,菜丰宁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