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铁论文

高铁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17:36: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铁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铁论文

第1篇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受很多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根据其形成的原因和裂缝的深度将混凝土裂缝分成三个类别,分别是深层裂缝、浅表裂缝以及通透裂缝,其中通透裂缝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先发生浅表裂缝,后经过一些环境、温度等变化的影响,使得浅表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从而使得整块混凝土的裂缝贯穿始终,进而形成通透裂缝。如果高铁工程施工中发生通透裂缝,其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危害是非常巨大的;而对于深层裂缝,虽然其混凝土裂缝深度比较大,但是还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补救或者修补,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对于浅表裂缝,一般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其深度一般比较浅,可以较为容易地修正,从而使得浅表裂缝带来的损失和危害最低。大体积混凝土极易产生裂缝,也使得裂缝成为不可避免的一种风险,而在实际施工中,很多裂缝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有针对缝隙宽度而言的,也有针对缝隙深度进行考究的,这就使得施工部门不得不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对策进行解决问题,保障高铁桥梁工程的顺利施工和竣工,保障工程质量。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2.1水泥水化热原因

水泥水化热一直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多的热量,再加上大体积混凝土的面积和厚度都比较大,从而使得这种热量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扩散,使得内部的温度不断升高,当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产生较大的温差时,由于力的作用,使得大面积混凝土受力的变化而产生变形,进而形成缝隙,这种缝隙的宽窄与深浅将直接影响建筑的施工进度与质量安全,所以,尽可能的控制好温差问题,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可靠。

2.2环境温度变化原因

我国是多气候环境地区,所以在建筑施工中难免遇到环境与温度的变化,而这恰恰是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再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往往比较高,这时,如果遭遇外界环境温度骤降或者温度相对较低,这就会形成明显的温度差异,产生温差力,从而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由此可见,高铁桥梁施工时,选择合适的环境和温度是控制裂缝产生的主要措施,只有保障内外温度平衡或者差异较小,才能降低裂缝的发生概率,从而保证混凝土正常使用。

2.3混凝土收缩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过大,所以在水化过程中会造成水分的蒸发,而蒸发水分的量决定着大体积混凝土的性质是否稳定,也就是说,如果水泥与水的搅拌过程中蒸发的水量过大,超过了混凝土自身的配合比例,就会造成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收缩,如果收缩力过大,就会产生裂缝,进而使得大体积混凝土性质不稳定,如果缝隙过大,还会影响正常施工,所以,充分重视水泥水化过程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

3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

3.1对材料和工艺的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对于原材料的要求也比较高,尤其对于材料中所掺其他原料的比例要求更为严格,必须按照实际施工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掺配,从而使混凝土的性质更加稳定,更加符合高铁桥梁的工程要求;同时,对于混凝土浇筑的工艺也要合理控制,制定健全稳定的实施工艺,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进行分段分层的浇灌,从而保证混凝土分布更加均匀,所受的外界因素影响较低,从而保证大体积混凝土不易产生裂缝,从而减少了经济方面的损失,提高了工程质量。

3.2合理规划施工、降低环境温度的影响

在施工时,要充分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在混凝土配合完成后,要在合理的温度范围之内进行施工操作,尽可能地将混凝土控制在适当的温度中,从而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减少缝隙的发生,在浇筑完成后,对于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也尽量延长,同时,也要注意一些细小缝隙的问题,对于小的浅层的裂缝做到及时修补,将风险降到最低,从而确保整体的混凝土浇筑成功,性质稳定,促进高铁桥梁施工更加顺利。

3.3提高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减少裂缝产生

高铁桥梁施工时也要注意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在施工中适当地构建钢筋结构,是保证混凝土稳定的主要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裂缝的发生,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隙能力,提高其稳定性;同时,对于易发生裂缝的地带或者施工路段,要做好一些减缓裂隙的施工操作,从而在发生裂缝时,可以让裂缝得到缓冲,不至于对大体积混凝土带来较为严重的危害,利用完善的施工方案,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操作更为严谨和实效,从而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竣工,保障工程质量。

4总结

第2篇

大风对高速铁路接触网正馈线架空线路带来的危害,一般根据线路风速等气象资料采取系列防风措施,以确保线路安全运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隧道口或大风区段采用加强绝缘子强度“V”悬挂,防止架空线路上翻和风偏碰撞肩架等接地导电体。(2)加长悬挂肩架长度,确保架空正馈线与肩架、接触网支柱等带电体的绝缘距离。

(3)减小跨距,可减小大风造成的导线风偏过大,防止绝缘距离不够造成的放电、接地短路故障。增大支柱容量,避免抗弯矩不够造成支柱折断。

2正馈线防风技术探讨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大风区段风速高,百里风区最大风速达60m/s,局部区段大于8级风天数超过200d。根据大风监测数据显示,大风区段线路北侧风速在挡风墙与北侧接触网支柱间形成扰流区,扰流区风力将加大10%左右,严重时形成风的激励。风的激励引起接触网正馈线大幅度、高频振荡,即大风引起架空线路舞动。因此,解决大风区段接触网正馈线防风灾害技术问题对高速铁路安全运行非常重要。

2.1提高正馈线线路防风灾能力

(1)正馈线导线、肩架等金具根据线路最大风速风荷载计算,并参照兰新铁路等线路运营情况提高选用标准。导线采用LBGJ300-25绞线,悬垂线夹采用抗疲劳吸能线夹,合金预绞丝防止悬挂点磨损。

(2)绝缘子采用“V”形悬挂,增加悬挂点绝缘子重量,防止大风灾害使绝缘子和导线上翻造成绝缘距离不够、接地短路等故障;“V”形悬挂使导线悬挂点位置相对固定,导线风偏摆动量小。

(3)下锚处接续连接线采用柱式支持绝缘子及绝缘子顶部压板式线夹固定,并有效解决下锚处接续连接跳线在最大风摆动量下的与下锚绝缘子和支柱间绝缘距离。

2.2在大风灾害严重区段选用电缆

大风灾害严重区段,短距离可采用电缆敷设方式避免大风造成的线路损害。但是接触网正馈线电压27.5kV,电压等级高,电缆径路需与信号和电力电缆保持一定距离,投资高,运营维护比较困难,长距离电缆线路存在容性电流,需增加补偿装置。

2.3特别严重区段选择合理走向和路径

大风舞动特别严重区段,正馈线最好选择合理走向和路径,尽可能避免横穿风口等特殊地形区,避免线路走向与舞动频发季节的主要风向相垂直。

2.4缩短正馈线锚段长度以减小大风灾害事故适当缩短正馈线锚段长度、加大张力减小预留弛度,可减小大风灾害引起的正馈线舞动、接地短路、断线等故障,缩短事故抢修时间。

2.5改进连接件的抗磨损性能

(1)今年大风期,乌鲁木齐供电处供电段检修开通运营一年的兰新铁路时,发现正馈线绝缘子“V”形悬挂处三孔联板与连接线夹连接孔以及连接螺栓严重磨损。分析三孔联板连接孔和连接螺栓磨损情况,发现主要是连接孔间隙较大,大风长时间侵袭时造成导线和线夹晃动,间隙处放电烧坏和晃动磨损造成。

(2)在风季,用一般钢材加厚改进型联板和用耐磨性能好的钢材(含Si、Mn、Cr等合金的40Cr)改进型联板在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百里风区同一锚段进行对比试验,时间2个月,每组各10套。对比分析:第一组三孔联板连接孔与导线固定线夹和连接螺栓仍然出现了较严重的磨损情况,且都是从中心位置向南方向磨损。根据磨损情况分析,造成的原因是连接处间隙较大、大风长期、阶段性的侵袭,导致连接螺栓在三孔联板连接孔内不停晃动造成磨损,随着间隙不断加大,磨损越来越严重。第二组40Cr材质连接螺栓和连接孔滑动轴套三孔联板与导线固定线夹磨损正常。

(3)根据故障和试验情况分析,大风长期侵袭造成连接部位长期处于抖动磨损状态是磨损严重的主要原因,连接处间隙较大、连接件耐磨性能不足是另一原因。

(4)通过对材质耐磨及强度等性能对比分析,并根据国内耐磨钢材生产情况,选用含Si、Mn、Cr等合金的40Cr材质的钢材生产高强耐磨连接螺栓和连接处滑动轴套,同时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生产精度,减小连接件间的间隙。耐磨材料改进型三孔联板和连接线夹通过了疲劳试验,经受了大风期的检验,在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大风区段推广运用。

3结语

第3篇

关键字:高速铁路;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

。怎样才能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鉴于目前交通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货物运输需求将扩大二倍),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必须发展高速铁路运输。

一、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

1.占地少。对于运送相等数量的旅客,高速铁路所需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仅是公路所需要面积的25%。

2.节约能耗。高速动车组单位能耗不及波音747飞机的3%,私人汽车能耗的20%。高速铁路是惟一使用电力的运输方式,并且它能利用可更新的能源,如核电、太阳能或水利发电。而其他运输方式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和消耗将进一步加剧能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3.污染轻、排放低。公路和航空运输不仅产生大气污染而且通过释放二氧化碳加剧了全球温室效应。据欧美各主要城市检测数据,城市中各类主要废气40%—90%来自汽车尾气。由于高速铁路是电力牵引,对大气不会造成污染,基本不会排放有害气体。同时,高速铁路相对公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产生较小的噪声。若为把机场噪声效果降到高速铁路噪声的等级,就必须更加远离机场跑道几百米。

4.安全。自1964年日本开通新干线,已安全输送旅客超过5O多亿人次,从未发生行车死亡事故。

5.旅行舒适。铁路旅客列车运行平稳、空间较大、设施齐全,旅客不必固定在座位上,可以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活动方式,享受高品质的旅行服务。

6.交通顺畅。铁路有自己的运行线路,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基本不受其他运输方式的干扰,运行速度快,对解决时间较集中、客流量特别大的运送非常有效。国内外一些大城市还通过建设地下铁路、城市轻轨及地区快速铁路来解决城市交通的道路拥挤。

二、中国国情适合发展高速铁路

1.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的交通运输结构,要选择对生活危害最少、消耗自然资源最小、运输效益最大的交通方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铁路运输面临艰巨任务,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铁路,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中已做出客运要高速、货运要重载的决策。交通运输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从土地资源利用来看,因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亩,减少、消除过度的或不当的土地利用,节约建设用地非常重要。发展高速铁路能使土地资源利用既充分又合理。从能源方面来看,我国石油资源比较紧张,公路和航空运输耗油量大,采用高速电气化铁路,能耗大幅度降低。从环境方面来看,高速电气化铁路基本上消除了粉尘、油烟和其他废气污染,噪声比高速公路低5—10dB。

2.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我国铁路技术发展严重滞后,列车速度一直处在较低水平,铁路运输能力远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路网整体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主要干线、部分地区限制型运输矛盾突出,季节性运能十分紧张而且还在不断加剧。尽管铁路采用强力措施,实现以6%的世界铁路营业里程,完成世界铁路四分之一的运输工作量,运输密度为世界之最,但列车速度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使铁路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发挥铁路在陆上运输中的骨干作用,降低运输成本,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具有大量客流的大通道发展高速铁路是一条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具有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我国政府于1994年底就开始对京沪高速铁路进行前期研究,拟建电气化双轨高速铁路,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使之与既有京沪铁路实现客货分流,该项工程预计5年完成,2010年投入运营。年客运能力可达1.2亿人次以上,南下年货运能力达1.2亿吨以上,京沪的旅行时间由目前的14h缩短到6h,将从根本上解决运输能力不足,旅客滞留,货物堵塞问题,同时还可降低运输成本,适应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3.发展高速铁路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高速铁路是当代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与创新,是新技术在铁路上的集中体现。它涉及电子、信息、材料、能源、环保等一系列新技术,特别是高速行车技术集中反映了铁路运输组织、机车车辆、工程工务、通信等方面的技术成就。高速铁路技术在国际上已趋于成熟,但我国现有技术基础和工业水平与之相比尚存在差距。因此,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努力挖掘潜力,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提高高速铁路运输系统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建设高速铁路不仅将推动铁路科技进步,也有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应注重以下问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应注重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推行国际先进高速铁路管理体系,加强技术监督管理,促进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企业保护环境,谋求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统一。另一方面是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发明与应用,采取技术措施,减少铁路建设和运输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具体到选线设计、建设和运营之中,可以归纳为:①科学规划铁路网的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既有铁路设施的运输能力。②在选线和线路设计方案时,选择周围环境敏感性最小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优的路线方案。③在铁路建设施工期间,应减少施工土方,节约用地,注意水土保持。运营期间应坚持清洁生产,最大限度降低对铁路沿线的污染。④在高速铁路建设的前中后期实施可持续运输评价,促进环境与交通运输发展体系自我调节的可持续能力。

四、展望

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绿色铁路”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理念指导下,高速铁路技术快速发展,高速铁路运输能力大、速度快、占地少、安全、舒适、节能、减排、环保、经济效益高等优势更加突出。发展高速铁路已是当今世界铁路发展的共同趋势,现代化高速铁路的发展在2l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将继续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京沪高铁、沧州旅游产业、

京沪高铁的开通,使沧州与北京、上海这些高铁沿线城市的距离大大缩短,如何依托京沪高铁使沧州的经济,尤其是使沧州旅游产业更上一个台阶,成为沧州经济的新增长点,已经成为全体沧州人共同关注的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

铁路在沿线经济发展、文化旅游方面是否起到推动作用,国内外有着很多这方面的研究。

在国外,著名美国学者福格尔就19世纪铁路是否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进行了研究,虽然其设计模型存在诸多问题,并指出作用不显著,但其数据能够说明铁路对经济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根据其计算,1890年美国铁路运输农产品产生的社会节约量为2.14x108美元,相当于该年度国民生产总值的1.8%。这就说明如果不用铁路而改为水运,则运输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因而反证了铁路对经济的推动。

在国内,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欧国立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他认为铁路在促进城市化进程、满足旅客交通需求方面贡献巨大,尤其是自从实行“黄金周”、“小长假”以来,更是让许多人依靠铁路来满足旅游出行需求,即促进了旅游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

高铁对沧州旅游文化的推动作用

(一)高铁的建成改变了沧州人的出游方式和模式

由于高铁的时速达到300公里/小时,从沧州到北京也只需1小时左右,大大缩短了旅途的时间。高铁沿线的区域旅游进入了同城时代。这使得京津沧周围的一日游成为可能;并且价钱合适,时间自由,这是京沪高铁在建成前难以想象的。

(二)京沪高铁为沧州走出去,提供更加便利的平台

京沪高铁建成后,除了缩短沧州与高铁沿线城市之间的旅行时间,更使沧州借高铁向外界展现自己的旅游资源,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台。

由于沧州位于京津南大门,地理位置和文化习俗较近,所以京津两地旅游资源在得到有效开发后,使得沧州的旅游资源的优势被上述两地的光辉掩盖下去,造成京津等消费能力强的城市游客对沧州了解很不充分。但随着沧州加入到由7城市组成的京沪高铁旅游联盟之中,通过积极参与推介活动,从而有助于带动沧州旅游产业的提升。在引入外界游客进入沧州的同时,也可以让沧州的资源通过这一优质的平台推广出去,这同样是在高铁建成前难以办到的。

(三)京沪高铁为沧州旅游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

京沪高铁沿线的很多城市除了是经济发展水平高、旅游产业发达之外,其当地居民也具有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节假日出行常态化等特点。高铁的建成,再加上城市联盟之间的合作,沧州也将成为上述地区居民假期出行的目的地之一,只要沧州本地旅游产业根据上述地区的游客需求,设计出独特项目组合,相信沧州的旅游业会得到巨大的发展,也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三、函待解决的问题及分析

(一)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缺乏竞争优势

沧州是一座历史悠久、充满文化魅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早在北魏熙平2年(公元517年)就已设置州治。在文化资源方面,像汉博士毛苌,他虽然不是《诗经》的作者,但正是通过他在沧州开始设馆讲授《诗经》,使得这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堪称瑰宝的经典名作,得到了更好地传播;此外,还有著名的历史遗迹有:已经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清真北大寺、著名的沧州铁狮子;自然资源方面,有渤海湾重要的湿地等等。但我们这些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无法满足高铁开通后旅游市场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传统文化的科学挖掘程度低,在这方面不如南京:南京针对京杭大运河所做的旅游产业的开发,就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历史文化元素在运河周围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并结合了现代旅游元素,在重现秦淮两岸曾经繁荣风貌的同时,也带动了南京旅游产业的发展。其次,没有考虑到旅游产业内容不是只有历史的,还有现代的;这一方面做到比较好的有德州:其通过对太阳能城的旅游战略目标确立,充分整合其现有资源再加强宣传,使得以了解光能产业为目的的企业环保旅游,成为其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二)旅游产业运营管理水平较低

旅游产业要想得到发展关键是,要有专业的人才,通过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而沧州旅游产业的现状除了相关资源有待开发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旅游产业的运营管理还处于一种较低水平,使得现有的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营销水平滞后旅游业发展

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下,信息的传播路径、数量和速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果在众多同质化产品中,让你的产品得到顾客认可,就必须有科学的营销模式来推动。而沧州的旅游产品在营销上,存在三个特点:首先,传统式营销,简单来说,就是被动营销,认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模式;其次,盲目的重复,看到有些产品营销成功,不考虑本地实际,盲目效仿;再次,新的媒介利用程度低。

因此,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只有通过有效地营销手段,使得沧州的旅游产品进入到旅游市场的主渠道,并得到顾客的认可,方能推动沧州旅游产业借高铁的开通取得大发展。例如,这几年沧州市一直努力在做的”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主场回归沧州的活动,和推动“沧州国际武术节”变成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大武术盛会的活动,都是资源质量不高的旅游文化产品,但在产品的营销推广上,还是十分滞后,目标客户获得产品信息来源主要还是在传统媒体为主、获得产品的内容还不是十分清晰,这都是营销水平滞后的表现。

旅游产业集约化、品牌化水平较低

纵观旅游产业发达地区的发展规律,可以看出:如果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只是松散的发展,没有进行有效地集约化整合,产业成规模,并形成在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这类资源衍生出来的产品,是无法在国内旅游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脱颖而出的。沧州目前之所以旅游产业还不能成为沧州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之一,究其原因就是其旅游产业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整合。像沧州著名小吃――羊肠汤、河间驴肉火烧等等这些带有浓郁沧州本地特色的食品,无论是从营养价值还是历史内涵都是大有文章可做,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却是这些食品全国遍地开花,但却没有叫得响的品牌,这不得不说是有些遗憾。反观北京“全聚德”烤鸭也是北京名吃,但做烤鸭却不是只有“全聚德”一家,其就是通过自身努力再加上政府引导,“全聚德”已发展成为北京烤鸭的代名词,其企业已成为中国的上市公司,其“全聚德”的品牌也被国家工商总局确定为“驰名商标”, 以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塑造品牌形象,以连锁经营的方式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对产业链条的控制,使得全聚德这一全国品牌,走上了规模化、现代化和连锁化经营道路,目前也作为亚洲唯一的餐饮业代表,进入亚洲500强品牌企业。按照全聚德模式,沧州的旅游产品也许无法达到它的发展水平,但走上大发展并建立自己的旅游产业品牌并不是无法实现的。

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旅游产业的营销和集约化的发展这两方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因素却是人的因素。应该说,这些年沧州旅游产业也取得快速的发展。目前,截止到2010年,沧州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达到了4万余人,但按照现在沧州市这几年旅游业发展程度来看,符合“一城、三带、十二个精品旅游区”的发展格局所需的专业人才还远不足以达到要求,有必要从现有人才的培养和外界人才的引入下功夫。

以吴桥杂技大世界为例,作为沧州市4A级国家旅游景区,为了确保“吴桥杂技”在国际杂技艺术界的地位,将以吴桥杂技大世界为核心,构建成旅游、杂技交流、培训和道具发展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则其周边必然涉及到表演场馆、住宿酒店、道具销售商铺,交通设施等诸多配套设施,这些设施如果要想发挥集约化的整体运营,没有专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是难做到协调一致的。

此外,沧州针对京沪高体带来的旅游行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整体的配套设施不健全,旅游资源的范围的拓展(如工业游)等等在此不再详述。

四、针对上述问题的建议

京沪高铁的开通对沧州本地的旅游产业而言,其实是把双刃剑,如果沧州针对高铁特点和外地游客的需求设计出合理旅游产品,相信外地游客通过高铁来沧州进而带动沧州旅游产业发展是件好事情;但如果前面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吸引不了外地游客,则高铁就变成沧州本地客户外流到其他城市的不利局面。因此,沧州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谋划。

(一)、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推动产业大发展

相对于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组成的七城旅游联盟而言,沧州要想在其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能拿出自己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吸引通过乘高铁来沧的游客,以目前推出的旅游产品品质而言是困难的。这是有原因的,首先,游客对产品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以北京为例,2010年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0070美元,消费能力强,出游率很高,再加上高铁通车后,完全可以满足“一日游”类产品的特点,但北京游客由于接触的旅游信息来源广泛,出行经验十分丰富,则他们对选择旅游产品的标准也是很高的。如果沧州在旅游产品品质较差,吸引力不够强,宣传不到位,则很难形成大量稳定高质量的北京客户;其次,旅游产品正常运作需要多部门协作完成,沧州旅游产业在这方面还是有欠缺的。

加强行业集约化

沧州的旅游产业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完成集约化建设,组建几个有实力的产业集团,才能保证我们的旅游产品,从最初产品设计研发,到后边市场推广以及客户反馈,都有资金有实力作保证,才能保证我们有推出好产品的可能。

从营销入手,政府主导,完成品牌的创建

按照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品牌产品最终被顾客选择,大多数情况是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在客户头脑中的感觉,而不全是本身的质量和价格。而对于旅游文化类产品,多数产品是符合这样的条件。因而,正确的营销策略有助于产品完成品牌化的建设。目前我国的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偏低,恶性竞争和产品复制的情况十分严重,已经把整个行业的旅游产品供给情况,从短缺变成相对过剩,旅游市场已经变成买方市场,产品能否被顾客认同并采购,顾客有最终决定权。因此,只有以把产品做好为基础,加上正确的营销策略,把产品做成品牌,才能保证顾客有采购的可能。以国内酒店业为例,国内的品牌酒店在收益方面遵循着著名的“二八定律”:百分之二十的国际品牌酒店,获得了国内品牌酒店中百分之八十的利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沧州旅游行业必须加强品牌建设,才能有顾客光临,才能促进沧州旅游产业的发展。

同时,结合旅游产品本身涉及多个行业,以及对经济多角度、多层面的拉动作用,因此这类产品的品牌营销有必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推进,才能更好地完成旅游文化产品的品牌化建设。

(二)加强人才体系建设

只有人才在行业中发挥到位,产业中各个环节才能串起来运转,成为一个动态的整体。这里提到的人才,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本地人员的培养;另一类是外来人才的参与。

本地人才的培养形式,就是让本地的有经验的从业人员,到大专院校或者有实力的公司去参观学习以及深造,使得了解沧州情况的本土化人才能够短时间成长起来。

在外来人才的参与方面,主要涉及到形式可以分为三类:A、就是从大中专院校招纳毕业生,或从外地引入专才到沧州发展;B、主要是引入有经验的外来公司,采用或独资或控股等多种经营模式,整体提升沧州市旅游产业管理水平;C、是发达地区的一些咨询或智囊机构,通过他们对我们的实地考察,针对我们的实际情况和客户端需求,设计出符合我们产业发展特点的规划或者是建议。

(三)以京沪高铁为主轴,加强产业差异化培育

京沪高铁给我们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沧州同北京、天津和济南等地的距离缩短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差异化为目标,做好有特色的地方旅游,培育适合采用高铁作为交通工具的旅游产业,把客人引进来。

五、结束语

应该说,高铁的开通确实给沧州的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而其中尤其以旅游业的影响更为明显。通过本文的讨论,目的就是吸引更多针对沧州旅游产业借高铁上台阶的思考,并最终通过把有利于沧州旅游产业发展的观念和措施应用到实践中去,使得沧州的旅游经济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造福于沧州。

参考文献:

欧国立、姚影《重新认识福格尔关于铁路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 长安大学学报,2008.3

《沧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地铁电视广告传播路径

1地铁电视的媒介特质

1.1“移动性”,随时填补信息空缺

地铁电视是以地铁乘客为受众目标的移动电视。首要特征是变传统电视的固定性为移动性,扩大传播范围,将大部分受众在路途中的时间利用起来,让大众在乘坐地铁时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广播电视及各类信息。与传统电视相比,地铁电视最大的优势在于支持移动接收,移动收视方式与传统电视收视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优势互补,便携接收和移动接收,地铁电视通过无线局域传输和光纤通讯等高科技手段,在高速移动的状态下仍可以保持画面的高度清晰,实现边走边看,使电视拓展竞争空间新开发了一个“注意力资源”。

1.2“环境封闭,频道唯一”的强效广告媒体

在地铁环境当中,地铁电视具有空间封闭、强迫收视、频道固定等特点。这种环境特质就最大程度地降低受众分心干其他事情的能性,使受众群得以保证。

地铁电视具有频道唯一的传播特性,这使得收看具有一定强迫性。这种强制性传播方式,对于某些预设好的内容(比如广告)来说,具有很好的传播效果。这种垄断性传播决定地铁电视无可比拟的广告优势,能够避免广告信息流失,有利于广告信息的到达率,使广告的传播效果更佳.

1.3传统电视媒体与户外媒体结合的‘旧间视频媒体”

电视传播时空细分可以分为夜间传统家庭电视和日间户外移动电视两种模式。传统电视媒体的黄金时段都是集中在晚间,日间收视率低,因此,‘旧间收视”的优势就是地铁电视从传统电视市场的细分中获得市场份额。

日间地铁电视是将传统电视媒体内容丰富性、高收视率和户外媒体的直接接触目标人群效应性进行完美结合的产物,传播效果弥补传统媒体所触达不到的空白。一方面它具有传统电视媒体声画结合形式,具有丰富表现形式及较强的创意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地铁电视又具备户外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就是带有强制性的传播。这就使得地铁电视跳出与传统电视、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户内媒介抢夺受众在家里的注意力的残酷竞争,独辟蹊径地将无聊的等待转换为无限商机。

1.4达率高,牲价高的新兴媒体

根据对全国地铁乘客的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在地铁环境中,地铁电视到达率96%以上,最高达到10000,乘客明确表示喜欢这种媒体,平均留意观看为74写,最高达到9700,而同环境中其他媒体留意观看平均为1600,最高只有3300,愿意接受地铁电视上播放广告的人数超过5000,这样的高接触频率和受众喜爱度使地铁电视成为企业和广告商不可多得的广告媒体。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地铁电视的广告传播所耗费的成本却要低廉。根据广州地铁电视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其地铁电视广告的千人成本平均仅为14.35元,而传统电视的千人成本为20.64元,杂志为20.80元,报纸为13.28元,相差显著。

2地铁电视受众特征探析

2.1人数众多,且曾增长态势

广州地铁是广州市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快捷、定时、无堵等特性受到广州市民特别是上班族们的青睐。目前广州已有四条地铁线,人流量每天平均10。万,到2008年,随着地铁五、六号线开通,每天将有超过200万人次选择地铁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到201。年,广州地铁将建成九条地铁线路网络,每天客流量预计超过300万,约占广州市常住人口的400a,

2.2受众群体结构稳定,整体消费能力高于其他媒介

地铁电视受众群具有年轻、高学历、高收人的特点。来自CTR数据解释地铁媒体广告价格上涨,广告主应增大投人,其原因:地铁人群以公司白领、政府机关干部、私营企业主等为主体;地铁人群年龄跨度主要集中在18岁到45岁,其中26至35岁占据最大比例;地铁人群大专以上学历占71%,其中硕士学历占地铁总体人群2.800;地铁人群拥有较高的收人,白领占到41%,2000元以上的收人人群占地铁总体人群6700,收人3000元以上的人群占地铁总体人群的36%;地铁人群大多又有固定的乘坐习惯,较高的乘坐频次,使地铁电视的整体受众质量高于其他媒体,是一种优质媒体。

2.3不同时间段受众结构不同,收视心理及习惯不同

一天不同时间段,了解需求特征对节目制作与广告投放有很大帮助。上午7:00-9:00和下午17:30-19;00分别为早高峰期、晚高峰期,中午11:30-12:30和下午13:00-14:00为次高峰期,其余时间为非高峰期。高峰期的人群多为中、青、少年,非高峰期老年人为主要比例,人口流动特征决定地铁电视不同的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节目及广告策略,以达到节目、广告传播、人口特征最大化广告的效果,不同时段的受众具有不同的收视心理,上午7;00^8;30的时段,受众群体希望得到资讯信息,了解最新时事动态,这时段应接受一些快节奏的节目与广告;而下午17:3019:00,辛苦工作下班,应播放愉悦的节目和广告形式。

2.4地铁受众群体收看地铁电视时间较长

受众群体与媒体接触时间上,一人接触传统电视时间,一天可能有两三个小时,但电视频道非常多,平均接触一个频道广告可能几分钟;一人一天接触报纸的时间,一般一天不会超过二十分钟;人们接触楼宇电视的时间,一天很难超过两分钟。而地铁乘客接触地铁电视的时间相对而言就比较长,据笔者跟车调查结果:乘客在地铁车厢内逗留平均时间为30分钟,且主要受众群体为固定上班族,一周乘坐地铁平均次数达n次,一周平均在车厢内停留时间大约为5小时。而每次乘坐地铁,目标群体大都用一半以上的时间去观看地铁移动电视内容,受众群体每周收看地铁电视的平均时间为2.5小时,和传统媒体及楼宇电视相比,地铁移动电视和受众接触的时间更长。

3地铁电视广告传播路径分析

3.1依据不同时段地铁人流特点。进行针对性广告投放

地铁人流的数量和质量依据工作日和双休日、白天和晚上等因素有明显差异。地铁电视应依据不同类型乘客乘坐时段的差异,在广告播出的时段安排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在学生上学放学的时间就可以播放学习用品等的广告;在上班族上下班的时间就可以重点针对上班族推介房地产等广告,以最大化广告传播效果。

3.2针对特定线路与区域,制定特色广告

地铁不同线路和站点集中的受众群体不一样。以广州地铁为例,地铁4号线由于通过大学城南和大学城北两站,线路的后半段乘客就以学生为主;地铁1,3号线附近拥有众多的写字楼,乘客以公司白领为主;地铁2号线的海珠广场、公元前等为广州商业繁华地段,乘客以喜好时尚、消费主动性较强的人群为主。因此地铁电视可针对各条线路乘客的主要构成进行有选择性的广告信息传递,更容易带动目标消费群体前往消费现场的即时购买行为。

3.3重构广告时间长度与播放频率

地铁电视广告有分散性和间歇性特点,常常随着乘客上下车而中断,每条地铁线路有不同站点,每站运行时间大概只有2-3分钟,地铁乘客上下车的频率高,地铁电视的收视效果难以保证。家庭电视广告的时长以10秒、15秒和30秒居多,因此,地铁电视广告时间和频度都要重构。一让更多乘客成为地铁电视的广告受众群体,地铁电视的广告应适当缩减广告时长,有利于提高乘客对广告信息的完整接触率。二应合理增加广告播出频次,这样有助于强化人们的记忆,也能让乘车时间较短的乘客成为广告信息的接受者,以转变更多广告信息的受众群体,而提高地铁电视的广告覆盖率。

3.4丰富节目,开展全新广告表达体系

地铁电视广告要获得更强传播效果和更好美誉度,要根据地铁电视传播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广告的创意。第一,制作合适的电视广告,地铁电视受众群体流动性强,就应该制作适合在流动中观看的节目内容和形式。第二,媒介形式决定广告创意,依据地铁电视的媒介特点发展一套全新的广告表达体系。为满足受众在乘车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广告信息应该缓解车厢内的紧张、疲劳的环境情绪,就需要减少广告中说服性内容,多采用轻松愉快的表达方式。地铁电视可通过全新的电视广告杂志的形式,分时段分板块,针对不同受众的需要对广告信息进行选择,使单位受众接受的广告信息由多变少,降低受众的信息挑选成本;通过分类整理制作行业专刊,使广告由无序变为有序,无结构变为有结构;还可以通过不同栏目主持人的归纳和分析,深度挖掘和发现广告与受众需求的关联,帮助用户获取广告信息中的有用价值。

3.5适当增加公益广告,提高载体美誉度

通常受众不会主动收看广告的,而对媒介的好感却能够自然而然地转嫁到广告和品牌身上。为提高广告传播效果,在竞争激烈的媒介市场,适当增加优秀公益广告的播出对于提升媒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地铁电视公益广告的播放,尤其是与出行人群、市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公益广告,能够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地铁电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降低商业信息进人乘客心智的门槛,有助于提高地铁媒介的竞争力。

第6篇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日新月异,轻轨,高铁,地铁,动车组等新型交通工具已经建成了庞大的网络,并不断发展。以地铁为例,截止到2011年底,中国内地的14个城市拥有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共54条,总长1688km,广州位居全国地铁总长度第2名,已经获批在建的城市包括西安等20个。目前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总计76条(段),总长约1600公里。在上述领域,传统的广告技术,包括树立在站台两侧的户外广告,其效果都不理想。因为地铁是高速移动的,而竖立在车体外站台两侧的灯箱,广告牌,广告语,电子屏幕等,是静止的,乘客乘坐上述的交通工具时,户外广告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广告的内容。

另一方面,乘客坐在地铁上时,隧道漆黑一片,车外缺少可以看到的稳定的画面,即使有照明,车外也没有什么可以看到的内容,旅客只能沉闷的在车厢里等待到站。根据有关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建设规模将达到2580公里左右,总投资12350亿元左右。预计至2020年,我国大陆将有40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总里程7000公里左右。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线,高速快捷,客流量高,广告市场价值巨大,按照2012年5月的市场数据,仅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平面广告媒体经营项目10年经营权,就拍出了7.05亿元,可以测算出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线广告市场巨大。如果能研究出适合地铁隧道等的新型广告技术,并实施产品化,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开创出车体外动态广告新的经济增长领域。

2.解决方案

本文采用的的技术,原理如同电影院里播放电影一样,一格一格的胶片是不动的,但是每一格的图像是不同的,放映机以合适的帧频播放(大约每秒12帧图片),观众眼前就产生了清晰稳定的动态电影效果。利用这一动画技术的原理,采用数码印刷技术,根据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结合图片的尺寸和图案内容变化,沿地铁隧道线制作一幅幅经过处理的图片,利用人们眼睛的视觉残留作用,把交通工具转化成播放器,从而使乘客眼前的图像广告产生运动的效果,并且清晰稳定。要完成上述的工作,需要采取以下的步骤:

①广告设计。根据客户的需要,设计出将来需要呈现的动态图像广告内容。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先录像或者拍摄好广告内容,然后利用软件进行分解,使之成为一个一个独立的图片。也可以直接绘制出一系列内容有机连续结合的图片。在广告内容的选择中,要注意结合本技术的特点,内容精确简短,要点突出,不适宜过长的广告内容。

②图片分解。实际测算轻轨地铁的运行速度,并寻找其速度稳定的运行区域,为动态画面提供数据支持,然后利用软件进行分解,举例如软件kmplayer,这实际是一款播放器,打开广告影片后找到起始位置,按ctrl+G键连续捕捉,可以方便的设定帧数,开始捕捉后开始播放就行了,另外保存时建议用bmp格式。或者在kmplayer播放器中,这个播放器点右键里有将视频转化为图片,可以设置一秒转化为12帧还是24帧。这样,图片分解工作就完成了,制作出了符合人眼视觉残留原理的图像。

③数码印刷。将分解制成的图片,根据广告安装的大小尺寸,设置正确的分别率,采用数码印刷的方式印制完成,然后把这些图像按先后顺序及正确的间隔距离,悬挂在灯箱或光柱显示器外面,通过印刷品背后的灯光照射使图片在黑暗的地铁隧道中能够被明亮的看到。为什么要采用数码印刷的方式,因为批量少,属于个性化印刷的范畴。数码印刷的发展,为较大幅面,色彩逼真的图文印刷提供了技术可能。这样的广告制作,形式新颖,具有相当长的宣传时间,影响大,受众面广,宣传效果好;本技术由于是针对地铁隧道内,不用考虑防风雨等因素,只着重从使用方便、节能环保方面考虑,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有效的优点;使地铁广告在利用性、经济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上有显著提高。可以借鉴的另一种方法是,首先根据需要拍摄广告内容,然后把拍摄的广告内容通过相关的软件分解成固定帧频的连贯性图像,并将这些图像拼接成连续画面,接着通过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将画面显示于LED显示屏,不再采用数码印刷的方式,而是将LED显示屏作为图像最终的显示终端。以上两种方法各有优劣,都需要在实践中改进。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是对现有地铁隧道广告技术的重要改进。

3.结论

第7篇

高速铁路有着特殊的移动通信场景,导致网络覆盖的难度大大增加,主要具有以下5个特点:①运行速度快,导致出现多普勒频移现象。多普勒效应是指接收到的信号的波长因信号源和接收机的相对运动而变化。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设备的移动速度越快,多普勒频移出现的次数越多,基站接收信号的性能也越差。②车体穿透损耗程度大,无线覆盖能力较低。高速列车采用密闭式厢体设计,车体损耗较大,高铁列车车厢的穿透损耗可达24dB,这对基站的发射功率和接受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切换频繁。终端的高速移动导致穿越切换区的时间变短,切换难度增大。当穿越切换区的时间小于系统处理时间时,会因切换无法完成而导致掉话和脱网,进而影响了用户的通信服务体验。④线状覆盖区域。⑤多覆盖场景。高铁沿线场景复杂,高速铁路组网技术需要满足大多数场景的要求。

2组网和解决方案

2.1覆盖分析

2.1.1专网覆盖目前,高铁2G和3G网络覆盖均逐渐采用专网进行,LTE对高速铁路的覆盖也建议采用专网组网的形式,通过设置参数和频率,使专网与公网分离,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高铁区域的覆盖要求。专网沿线可采用链型邻区设计,不与公网切换,以保证用户在高速移动时可切换和重选,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2.1.2站址选择高速铁路车体由金属钢板或高分子合成材料构成,穿透损耗较大。为了降低车体穿透损耗,运营商在选择建设基站时应该尽量使基站靠近铁路,建议基站与铁路的垂直距离在50~200m之间。

2.1.3站间距选择为了确保高质量的网络覆盖,FDD-LTE下行电平强度控制在-100dBm左右。经综合考虑,高铁FDD-LTE站间距的选择为:在F频段、平均站高25m的情况下,非边界小区站间距应在1km左右为宜;边界小区站点存在重叠覆盖区,站间距在600m左右为宜。目前,2G和3G线网的站间距主要集中在500~1000m之间,可满足FDD-LTE网络站间距建设的需求。在满足覆盖需求的情况下,可考虑共址建设,以减少工程投资。

2.1.4链路预算分析FDD-LTE(F频段)的下行覆盖无线链路后发现,链路预算必须满足以下4个前提:①高铁隧道覆盖以其他覆盖场景考虑,本文中暂不作讨论。高铁沿线通常位于城市郊区地带,环境较为开阔,基站与列车呈直视径传输,应综合考虑地形、地物等的影响,场景模型应选用农村模型。②F频段车体穿透损耗设置为24dB。③天线配置。基站侧采用2T4R、UE侧采用1T2R;基站侧天线增益为18dBi、UE侧为0dBi。④功率配置。基站侧RRU发射功率为43dBm(考虑双模场景,预留20W功率给TD-SCDMA)、终端侧功率为23dBm。下行覆盖目标(-105dBm)覆盖的估算值如表2所示。

2.2多普勒频移终端高速运动时,从基站发向终端的信号和终端发向基站的信号均会产生多普勒频移。在列车靠近基站时,波长变短,频率增大;列车远离基站时,波长变长,频率减小。频偏大小与载波大小、运动速度成正比,而频偏会导致信号畸变,进而影响接收质量。当频偏到达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信号完全无法接收的情况。基于频偏带来的影响,目前,主流的解决办法是通过一定的算法,快速测算因高速所带来的频率偏移,并进行频偏补偿,改善无线链路的稳定性,从而明显提高解调性能。

2.3小区合并技术小区合并技术是指将多个单通道RRU接入同一个BBU,并设置为同一逻辑。小区采用单通道小区合并技术后,可对上行链路进行数据合并,进而提高了接收增益;对于下行链路,可在所选择的天线上发送用户下行数据,这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提高了用户接收下行数据的质量,并降低了其余天线的负荷。对于高速铁路覆盖而言,小区合并的主要作用是延长单小区的覆盖范围,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切换次数。

2.4车载直放设备可在高铁车厢内部署FDD-LTE车载直放站设备和外置车载天线发射和接收信号。车载天线可选用高增益天线,以改善车载台与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机载台将接收到的FDD-LTE信号解调、放大后,传输至部署在车厢内的FDD-LTE室内微基站或WiFi信号转发器。这样可避免车体带来的巨大穿透损耗,保证车厢内部信号的强度,改善无线通信环境,为车厢内的用户提供良好的无线通信环境,从而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3结束语

第8篇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招贴设计思想,而广告招贴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本文论述了传统美学观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体现。

在我国,广告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矛与盾”的口头广告—“韩非子”中所描述的‘悬帜甚高”中的“望子”,两宋时期伴随着印刷雕版而产生的‘传单”等都可以看作是广告的雏形形态,都是我国广告历史久远的例证。然而,广告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发挥其巨大作用却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招贴广告艺术,可以说是引进的。招贴画(post)是广告艺术中比较大众化的一种体裁,用来完成一定的宣传鼓动任务,或是为报导、广告、劝喻、教育等目的服务。在我国用于公益或文化宣传的招贴,称公益或文化招贴或简称宣传画;用于商品,则称商品广告招贴或商品宣传画。而这一切,在国外某些国家通称广告画,或商品广告、文化广告、艺术广告、公用广告。

广告在世界各国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都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传播手段的革新,无不对广告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886年出现于巴黎街头的多色印刷的版面画是近代招贴的开始时期,那么我国招贴的产生则以本世纪20年代和三四十年代出现在沿海城市的月份牌广告和路牌广告为标志。wwW.133229.cOm它们虽然带着一定的半殖民地色彩,但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人到千家万户,因此,应该说是我国招贴广告的发展与开端。

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招贴艺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苏联、捷克特别是波兰招贴的影响,在原有基础上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所提高,近2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洞开,也借鉴了美国、日本、欧洲等西方国家的招贴艺术手法。可以说,作为招贴艺术,中国的广告设计工作者吸收和借鉴了不少国外同行的经验和做法。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招贴艺术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招贴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榴’,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人。正因为这样,作为外来的招贴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招贴艺术。下面,就从这个角度进行一定的剖析。

首先,招贴画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宣传画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以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例如,构思上的“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精炼,构图上‘针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硫可走马,密切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招贴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棣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在国际‘冰”主题招贴艺术展中,‘冰—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形象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极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韵,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前面说过,招贴画属于“瞬间艺术”。好的招贴要做到既要让人“一目了然”,还要做到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招贴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招贴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当然,至今也还有要求艺术叙述一切的观众,向招贴画提出多幅画的要求,正像雕塑提出连环画的要求,向快板提出多幕的要求一样不现实。“以少胜多”和“由此及彼”是艺术技巧的标志,特别是招贴艺术,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是从一切侧面来再现现实。任何形象都不过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招贴画中常常有充满画面的颜面特写,一双手,一双眼,一个动态,一个表情,只要是选择最富于代表性的现象,而且着重它的某些特征,它就能构成“言简意赅”的好作品。尽管构图简单,却要求表现出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观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达到了情景交融,能牵动人的某种情思,某种体验,某种联想。清代一位学者说过,一幅画“与其令人爱,不如使人思”。好的招贴画要能引人人胜,唤起人的联想,引起人的美好愿望,表现意境,就要有手段,我们称之为“意匠”。“匠”字在艺术家心目中有贬意,如“匠气”。但也有褒意,如“匠心独运”,就是人家没有想到的,你想到了。“意匠”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加工的特殊手段,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艺术成就的高低。唐代诗人杜甫说的“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艺术意境的产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费苦心。“意匠”具体说来就是选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强调形象的特征)、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项用恰当的技法),而这一切恰恰是我国招贴设计者构思时的主要手段。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硫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种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在我国的招贴画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人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经指出:‘各种艺术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奠定了传统西方艺术的‘模仿”。中国艺术家则是有选择、有重点,以“不似之似”、‘脱形写神”为艺术追求的胜境,在中国画中经常表现对象时,背景不着一笔。传统京剧舞台除了简单的一桌一椅,别无他物。观众欣赏画,主要不是欣赏艺术家画的什么,而是主要欣赏通过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欣赏的着眼点在于笔墨、章法、气韵、意境,正如同观众欣赏传统京剧,主要是欣赏演员的技艺和‘唱、念、做、打”的功夫。中国传统艺术,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不少规范化的程式,这些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又多变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是积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艺术家随着时代的要求,赋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这种程式化的处理在我国招贴画的装饰性形象处理上,也常得到应用,显示了夺目的光彩。

我们从来不曾用如实的描写、逼真的再现要求过中国传统艺术,没有人指责某些山水画不符合焦点透视的原则,也没人批评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模式,因为我们对自已的传统艺术有一个固定的观念,懂得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价值。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人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齐白石提出的‘咋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说法和石涛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说法是相通的。联系他的作品和实践可知,他主张的“不似”正是为了“似”,‘不似”其实是在“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决不是“似是而非”,而是使形象更有概括性,利用了欣赏者相应的联想作用。再看我们的一些招贴画,就“似与不似”的观点来考察,就形象的简明与富于概括这一点来衡量,很多形象显然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某些概括的形象显然与素材有很大的差别,由复杂到单纯,由繁杂到简洁,必须承认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提高。作品的魅力,决不只是以外形的逼真为转移,有时候,欣赏者不是简单地接受宣传,同时也是探索、发现和补充,从而得到欣赏的乐趣,正因为欣赏者有所探索,有所发现和创造,作品的主题才能产生深人的影响。这种特点正符合了招贴艺术的要求。靳棣强招贴作品‘金、木、水、火、土”招贴图形形象设计,也充分显示了这种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萦绕着极其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精神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