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多媒体课件论文

多媒体课件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17:37: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多媒体课件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多媒体课件论文

第1篇

1.1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

Flash软件不仅可以完成一般图像处理软件对位图的处理,还可以实现对矢量图的处理功能。由于位图记录的是图像上的相关点的位置颜色,其以像素为设计单位,因此对位图的处理一般会影响图像的质量,比如对位图的放大会使得图片变得模糊,从而图像处理效果不能让人满意。矢量图则不然,它是以线段和角度为单位,因此对矢量图的处理不同于对位图的处理,在进行放大或缩小时,不会改变图像本身的清晰度,从而在图像处理的过程中保证图像的质量不受损失,这对于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说,Flash技术的这一优势极为重要。

1.2支持多种格式文件

Flash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针对多种格式文件进行处理,这极大地扩展了其功能,同时使得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更加具有灵活性。使用过Flash软件的用户就知道,在导入文件时,Flash软件可以支持20多种文件类型,图像文件不仅可以处理JPEG格式,GIF格式,还可以处理BMP格式以及WMF格式,声音文件不仅可以处理WAV格式文件还可以处理MP3格式的文件。基于多素材处理的强大功能,使得用户在处理这些文件时使用更加简洁高效。同时在处理完相关文件时还可以保存为用户需要的各种格式文件。

1.3输出文件占用较小存储空间

由于Flash在动画制作过程中主要是以关键帧和过渡帧为单位的,因此在生成SWF格式文件时所占空间极小,这种小容量文件的一大特点就是在网络和下载过程中速度快,以极高的效率在互联网进行下载播放。利用这一特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适合在远程教学中使用。

1.4强大的交互功能

现在的教学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教师在一般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经常使用的Word,PowerPoint等Office软件缺少的就是交互作用。与之相比,Flash拥有更大的人机交互功能。由于其具有丰富的函数和命令,因此可以实现诸如图像、声音、文字等内容的交互融合,使得用Flash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实现很强的交互功能。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这一功能极其重要。

2基于Flash的多媒体课件设计

2.1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方法

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选择的主要有四种方法,它们分别是幻灯片法、模板法、场景法和影片法。首先介绍幻灯片法,顾名思义,其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原理和PowerPoint大致相同,在新建中选择创建幻灯片演示文稿即可,然后就和制作PowerPoint课件一样就可以了。其次是模板法,由于Flash软件中嵌入了多种可供选择的课件模板,因此使用者在制作课件中根据模板填充相关教学内容即可,至于演示内容之间的交互方式,都已经在模板中设计好了,因此不用去单独设计,但是由于Flash软件中的模板相对于PowerPoint来说有些少,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很多时候可能找不到需要的模板,因此这一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接着是场景法,这要求多媒体课件制作人员首先需要将要实现的内容根据场景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场景设计不同的多媒体课件内容,然后再通过Flash软件中的goto命令实现不同场景之间的交互,从而形成一个完成的多媒体课件。最后是影片法,这种方法同样需要课件制作人员首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分成几个不同的Flash影片。但不同的是所有的内容同属于一个场景,需要交互的是不同的Flash影片。这种方法使得各个影片之间的交互更加简洁,同时使用界面也更加友好。但是就设计而言,要比场景法麻烦一些。

2.2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教学目标,根据目标来确定多媒体课件涵盖的内容以及设计风格,尽量使得多媒体课件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就是根据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求准备相应的设计素材,包括声音、文字、图像等不同的素材。图像素材的获取可以通过互联网络下载、屏幕截图或者扫描拍照的方式获得。声音素材一般需要教师自己将相关教学内容录音,对于其他不需要教师讲解的声音素材也可以从相关渠道下载。视频素材可以通过截取需要的视频片段的方式来得到。动画素材可以自己根据需要制作也可以下载现成的导入,总之,多媒体素材的准备要服务于教学过程的需要。接着就可以确定课件的相关模块并进行流程设计了,具体流程如下图:流程图设计好之后,就正式进入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了。首先是片头的制作和设计,片头一般可以用图片和声音结合的形式,根据教学主题的要求,设计成一个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就是多媒体课件内容的制作和设计,这就要求明确教学目的是什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来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一般一堂形式丰富的教学应该包括基本理论的讲解,根据理论设计的相关多媒体内容的展示以及最后的学堂测试。理论讲解是基础,要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背后的基本原理,掌握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一般使用Flash制作相关文字和图片,通过教师的讲解就可以完成此部分内容。接着就是教学课件的展示,在这里不光要有文字的部分,还需要相关的视频材料,这样能够使得抽象的知识更具体,同时教学形式也趋于活泼,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便于学生很快地掌握相关的学习知识。最后的课堂测验部分可以通过Flash灵活的习题相关模块的设计来完成,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课件的片头和主体内容设计完成之后,就需要一个片尾来结束整堂课的内容,片尾的设计可以使用图片背景、文字和动画内容。在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Flash软件的强大功能,尽量使用矢量图像,导入的声音、音视频文件尽量提前压缩至最小,以避免最终设计的Flash文件过大而不易于。同时多使用渐变效果提高Flas的层次性和动感。在设计动画的过程中尽量将不同动作的时间点相隔开来,以免执行的时候产生混乱。在利用Flash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给后续的修改工作留有余地,以提高课件的可用性。可以通过预览的方式对制作完成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最后的检查工作,保证多媒体课件的播放效果,在预览过程中做好记录工作以便最后对课件的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修改。确定课件制作无误之后就可以根据需要的格式对文件进行保存并了。

3利用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的注意事项

Flash课件由于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的巨大优势,在未来的课件制作中必将被广泛应用。如今Flash软件应用比赛在各高校陆续开展起来,极大地普及了Flash软件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应用,但是在使用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以使得Flash软件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首先,要明确的是通过Flash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其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不能为了制作一些动画效果而忽视了教学的需求。同时在使用Flash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文字的打消,图像的颜色搭配,背景音乐的设计上都要服务于教学工作。不能使得课件的文字难以看清,课件的背景音乐过于聒噪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图像颜色过于相似而难以辨别,只有这样才能发挥Flash软件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寓教于乐。

4结语

第2篇

我国提出了21世纪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但如果课程教学方式不够新颖的话很难培养出国家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由于教育技术方向专业课的专任教师少,一个教师平均一个学期要担任两到三门的专业课教学,教学压力大,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局限在传统教学,教学重点均放到了学生的技能掌握方面,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二、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模式研究

(一)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在上述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对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方向)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合理化,包括专业设置时间和课程设置方式等。具体规划如下:1、在第一年的时候就应该进行专业方向的分配,使学生早日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基础课程,应将其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为《教育影视制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3、《多媒体课件制作》、《电脑组装与维护》这两门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强化学生的课件制作能力和维修电脑能力;4、《教育影视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开设,培养学生开发教育资源能力;5、安排课程的时候还应考虑到设备的数量情况,只有硬件资源得到保证,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二)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学不断创新,用技术可以变革创新,笔者认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适合用于高职高专的技能课教学。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教、学、做”是实现推进深层次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融‘教学做’为一体”主要内涵体现在“做中学”与“学中做”两个层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静态教学模式,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的氛围,在项目或任务(或案例)的完成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使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素养养成有效地融为一体,内化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开展“教、学、做”情境一体化的教学效果;本课程组在2014年的时候进行了“教、学、做”情境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作为说明。(1)采用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师范类生的专业基础课,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结合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本课程学时安排为34课时,其中理论课时16个课时,实践课时为18个课时。本课程根据学生们的现有水平,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对实践课时做出了合理的安排,可以让学生们循序渐进学到更多的相关技术,以及懂得如何使用这些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2)技术融入教学,化“静”为“动”。考虑到学生的迁移能力比较弱,在课件制作单元中结合经典的课程来教学生做课件的技巧,可以很好实现动静结合,化抽象为形象。例如可以结合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般教师开展这个活动课的时候是这样上的:在开始的时候一边引导小朋友看绘本,说出里面的内容,一边生动向幼儿描述里面的故事,最后以一个游戏来结束。(有些老师可能还会做一些玩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做一个简单的长火车和用纸来画几个动物)。笔者认为根据幼儿的游戏天性,教师可以将这个绘本故事用PPT做成一个小动画,里面可以将各种动物声音设置悬念,将故事以动态形式出现。

三、结论

第3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多媒体把抽象转化为直观。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钱表示出来,以体现垂直平分线和用平分线的特点;又比如,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关系时,可以把三角函数值和角的关系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设计成因果互动的形式;学生在理解圆中角的相互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

2.运用多媒体体现数学的严密性。

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可以通过多媒体很好地体现,我们可以用Powerpoint将每一步推理过程预设动作,通过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一步一步地将推理过程在幻灯片中演示出来,这不仅能很好地体现推理的全过程,而且为每一步推理过程的讲解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与在黑板上进行数学推理相比是一个进步。

3.运用多媒体可以表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初中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表现形式的限制,没有时间和条件把应用的细节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预先选择好的应用场景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详尽地表现出来,通过演示,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取大量的数学应用事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运用多媒体更好的训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每一位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交互性,让计算机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能及时正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里要注意的是,对课件交互性的设计,一定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否则,将影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5.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由于多媒体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把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像、表格)等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培养创新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及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完成这样的设置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多媒体利用其具有的独到的优势,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置身于现实。

7.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概念。

初中数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知识点很多,这里仅举一例,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制作成动画,突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这一量变是如何引起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从而让学生领会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动画的演示过程中,还强化了学生对点与圆、点到直线的距离、圆和直线位置关系等数学概念的理解。

8.运用多媒体可以建立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实际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身就已经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紧密地融为一体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可以自然地将信息技术中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数学的学习中。如通过课件的画面、声音,学生还可以受到美术、音乐方面的熏陶。因此,以多媒体为媒介可以很好地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制作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初中一年级有理数运算的训练课中,学生算对时给出一个笑睑动画,算错时给出一个哭脸动画,并要求学生重新计算。初二时,我们的课件设计就应该着重逐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在设计课件中加入演示几何分析证明过程。初三时,利用课件制作图表等手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所学知识的能力,如在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小结时,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将有关知识综合起来。

2.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包括具备准确而迅速的运算能力、正确的空间观念、运用数学方法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利用多媒体本身的特点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在运算能力的培养方面,利用计算机迅速而准确地运算,使学生的运算在计算机的引导下得到提高烟过多媒体图片或动画演示,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各种几何体是如何从实际生活中抽象而来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空间观念;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注意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离不开计算机的,如果我们在课件设计时,脱离了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就会导致学生因计算机知识的障碍而不能完成相应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制作初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步骤

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要素,可以说没有课件就没有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以课件制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必要步骤。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模式,根据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要求把教材所包括的概念、定理和例题等内容分成许多步骤,这些步骤可以按照初中数学的逻辑顺序排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来安排。要注意课件的教学性、科学性、交互性、集成性、诊断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呈现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提供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创建多种学习途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设计过程可遵循下述策略。

1.课件目标分析。

课件目标分析要完成的任务是需求分析,即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课件的任务不外乎是完成一种数学的教学和训练,所以在确定所设计课件的目标时,应对教学目的、教学用途和教学环境提出明确的要求。主要包括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目的分析。

2.教学设计

要使制作的课件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是课件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定课件设计的基本策略与课件的结构,选择课件的教学模式和课件使用的媒体。教学设计的主要步骤是:①教学单元的划分;②确定课件的设计策略(常用的设计策略有:面向问题设计策略、基于学习程序的设计策略、基于学习理论的课件设计策略、面向学习者特性的课件设计策略);③课件结构设计(常用的课件结构有帧型结构、生成型结构、数据库型结构和智能型结构);④教学模式的选择主要包括新概念的引入、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模式往往也可以同时应用于同一个课件中。

3.课件系统分析

如何将教学内容在计算机上灵活多样的加以表达,通过课件系统设计使教学内容与课件表现形式有机的统一,从而发挥计算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优势,这些就是课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此外还包括总体风格设计、封面设计、屏幕界面设计、交互方式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超文本结构设计等。

4.教学单元的设计

教学单元的设计是在将总体内容划分成大的“教学块”之后,再对每一块内容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知识单元的划分、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确定等,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脚本的编写,它包括知识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模式的选择、知识点表示的媒体选择及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确定和表现顺序的安排。

5.脚本设计

脚本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直接依据,规范的脚本对于保证课件质量水平,提高课件开发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一个好的脚本应该体现课件设计的教学思想,使得计算机课件在技巧的实现和功能的具备上符合教学的目的和需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脚本有文字说明和图片两种类型。脚本设计通常包括编号(或文件名)、屏幕内容设计、跳转关系设计、解说配音设计和呈现说明。

6.课件制作的实现

课件制作的实现分为素材准备制作和整体课件的制作两个阶段。根据脚本的要求,必须对课件所需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处理和制作,可以在现有的素材库中选取,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自行制作根据脚本的要求,使用相应的课件开放工具,完成整体课件的制作。开发课件使用的工具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编程语言、课件著作工具和积件系统。编程语言可以开发出具有一定智能。运行速度快的课件,具有开发灵活、功能强大等优质,但由于编程语言没有广泛集成多媒体的特征,而且对开发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要求较高,因此,不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课件著作工具是指用来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象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编辑工具,具有制作方便、设计简便和可靠性强的特点,但在结构上受统一限制的影响,导致课件的教学模式和因材施教的灵活性受到局限。积件系统是创作人员利用现有的积件库,不需要编程,只要按照脚本的要求从积件库中选取所需的积件,或制作新的积件,其具有方便快捷、效率高的特点,但需要教师必须具备充实的积件库用前已有积件系统面布了。

第4篇

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意义首先在于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多媒体课件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通过图形、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综合方式,把枯燥的地理知识变的生动,同时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地理课堂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靠老师讲解和板书,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多媒体课件可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教学直观、形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便于掌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最后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的呈现。多媒体课件通过过程演示和动画模拟,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可以使学生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原则

多媒体课件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两点点:

(1)运用多媒体课件要有针对性。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教学直观、形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便于掌握,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适合[2]。所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要有针对性,如可选择需要动态展示的抽象内容等知识点。

(2)坚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只是地理教学的一种手段,并且不是唯一的手段,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避免出现教师成多媒体课件解说员的现象。

三、多媒体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选择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

认知学习理论己证明了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裎据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按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条件,选择诸如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图像等不同信息载体的组台。例如:“台风”一节的教学,假如放一段台风的实况录象。并结合大量的图片,那么学生就可以从感觉、听觉、触觉、知觉、视觉等全方位体验台风这种自然现象,由一种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使一种很抽象的自然现象轻而易举的化解为形象、直观、生动的地理现象。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而且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多媒体辅助教学反映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活动的交互方式,包括对教学括动的顺序、阶段的安排、确定师生的角色和关系,以及如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映等[3]。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容量大,拓展知识面广,学生记忆牢靠,巩固性强。

(二)导入多媒体课件教学

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采用的导入方法也不相同。在平常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引用了不同的导入方法。例如,《东南亚》一节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辨别这是一幅我们学过的世界政区图的哪一个区域,从而导人新课;《北方地区》的教学,可以展示一组景色迷人的北方风光图片,与此同时朗读动人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配上优美、动听的《蒙古人》的民歌.立刻烘托出浓郁的北方气息,创设出愉悦、轻松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的感受到一种学习的氛匿,进入探索、渴求知识的状态。《黄河》一节内容采用的导课方式与众不同.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我们将怎样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和一段录像,看的过程中留心观察,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探入理解。这种导课方式是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三)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地理教学中的空间性、理论性知识往往是学生看不清、听不清、摸不着,感知不深、想象不到、理解不透的事物和现象。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器进行分析、学习,从而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观念,快速、系统的掌握知识[5]。例如:地形的形成,由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内力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外力,共同构造而成。如喜马拉雅山脉。当岩层不能承受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时,岩体就会破裂,沿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的错位、位移,这叫做断层。这些自然现象空闻性强、理论性强,往往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通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经过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突出地理科学的区域性、综合性,是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学科知识渗透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就要重点突出地理学的基本特征——区域性.重视由于空间位置不同引起的各个大洲、国家、地区、地方和地点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现象及其互相联系的差异,同时还要突出地理学研究从内容到方法的本质特征——综合性。例如,《法国》一课的教学中可利用媒体首先讲述了法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地形,由三面临海的地形引人到气候.正因为它有优越的地形条件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其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成为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高度发达的农业为工业提供了原料,反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选一节内容利用多媒体充分反映出法国教学的区域性与综合性的鲜明特色。

(四)多媒体课堂总结

第5篇

计组装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一个重要任务。由于计组装教学涉及一些硬件的知识,使得对于学生来说产生一定的陌生感,造成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到不少障碍,多媒体化教学可通过多媒体,来展现其生动性和形象性,把学生原来觉得难懂陌生的东西变得逼真且亲近,并通过视听感觉进行亲身体验。由此,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加强学生对计组装中软硬件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将感性知识与理性思维相结合,动态认识与静态思考相结合,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软、硬件知识,达到最大限度地、全面地掌握计组装的教学内容。

二、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情景教学以开阔视野

计组装教学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多媒体课件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从而形象地再现计组装知识中的事件、实物,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强烈地激发了其学习兴趣。一来能增加对软硬件的可知性,减短了自己与计算机的距离,从而构建了良好的教学情景,达到启发思维与促进理解的功效。计组装教学需要更多的动态展现,以营造出课堂的教学气氛,并结合网络、软件等技术共同完成课堂的教学。多媒体方法表现力丰富,信息表现力强,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也丰富了学生动态学习的视野,从而实现学生持久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2]。

三、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方法

(一)教学资料与多媒体媒体相结合

在计组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教学资料进行整理,再结合多媒体上收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转化成教学内容,并承载于多媒体载体中,通过课堂上对多媒体内容的展示或播放,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归纳等方式对历史事实进行认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教学资料内容理顺好,再融入到多媒体信息中而活化成一系列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计组装知识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料是计组装课堂的内容,多媒体媒体是课堂的形式表现,通过多媒体媒体展现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思维习惯和认知结构[3]。

(二)多媒体视听化与教材浏览化相结合

当前很多计组装教学素材,对计组装课程进行了很好的展现,尽管计算机硬件更新换代很快,但仍有诸多硬原理相通之处,加之视听素材鲜活独特的艺术表现,通过直观强烈的声光影效果把书本知识展现得多资多彩,并从视觉、听觉方面充分揪住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计组装课堂教学导入的较佳方法,是通过播放与计组装教学息息相关的短视频,以对书本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解释。影片的播放,能最快速的抓住学生视线,并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

(三)学生主动性与教师主导性相结合

在计组装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由于大中学里计组装已不是主要科目,因此有些学生对计组装课程学习可能会产生误区,对学科学习缺乏主动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的形成,需要教师主导性的参与。因此老师应该发挥自身主导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多媒体信息,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优势,充分展示计算机、网络等资料,围绕计算机的发展谈谈未来的变化等,先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进而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心理,促进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四、结论

第6篇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隐性文化 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Latent Culture in Multimedia Courseware

YU Wenjuan, ZhengNing

(Educational Science School,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As the important content for education transfer, Latent Culture have people's attention more and more. An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Multimedia courseware also have the adored by people. This paper tries to combine them together. First, to find the Latent Culture and it’s role for education in Multimedia courseware, analysis the Latent Culture’s construction, to achieve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and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multimedia courseware; latent culture; construction

1 隐性文化概述

在文化系统中,显性文化是有意识的,经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按照一定计划进行的,它构成了高校教育中的主要部分。除了显性文化,隐性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它是作为长期积淀所形成的集体性的价值取向,是通过长期的、隐蔽的熏陶濡染,作用于人的潜意识,具有暗示性和隐蔽性。

在教育过程中,隐性文化的传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言行或者周围的事物来对学习者的思想、价值观等产生影响,如班主任工作。另一种是教师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将所要传递的某种知识隐藏于教学活动中,学习者通过习得某种专业技能而对隐含其中的知识有所了解,如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等。

2 构建多媒体课件隐性文化的作用

在多媒体课件中,课件的制作者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体现出自己的隐性知识,包括他的语境、经验、印象、感悟、直觉、习惯等等,只有将教育者的隐性知识贯穿于整个课件中,才使得多媒体课件体现出它的灵魂。另外,从长远来看,隐性知识的价值最终要通过与显性知识的转化来实现,首先教师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进行组合,并以各种形式授予学生,然后学生对其进行内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随后伴随着学生的各种社会化的活动,将这种文化推向大众并得到广泛认可,并以文字等显性文化的形式进行记录与传播,完成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已趋于广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量过大、不切实际、过分依赖于课件而使教学缺乏互动性等,而这些都是从知识的组织形式上来分析问题,并没有意识到多媒体课件也应该存在“灵魂”,而这个“灵魂”是与课件制作者,或者说是教育者紧密联系的。

3 多媒体隐性文化的建构

3.1 图文中的隐性文化

图文是文化的载体之一。现代语言哲学的研究发现,任何图画、文字以及其他各种表意符号,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之后,都隐含着形形的文化意识形态。应用到多媒体课件中,我们要注意到课件中各种图文的选择,包括课件的标志、背景音乐、各个章节的语言表述等等,必须符合课件内容。比如说语文教学中文言文课件的制作,它的图片选择最好是带有古典气息的,具有中国元素的图片,必要的地方可配以民族音乐为背景音乐,营造一个极具中国文化的氛围,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沉浸其中,体会古典文化的韵味。

3.2 美学中的隐性文化

人类把握世界的概念体系是纷繁复杂的,从概念框架的层次来看,总体分为三个层次,即常识性质的概念框架、科学性质的概念框架和哲学性质的概念框架,人们如何描述和理解世界,人们怎样理解和规范自己,取决于人们所占有和使用的概念框架的不同性质及其所达到的不同水平。基于此,对“美”的理解也各有千秋,常识之“美”就是“美的,不丑的”,科学之“美”是“思想的合乎逻辑”,哲学之“美”则是“是”与“应当”的统一。如何将“美”运用到多媒体课件中,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开始。

首先是常识之“美”。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运用色彩、字体、字号、音乐、图片、文字等等来创造出一种形式美,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的享受,向学习者传递形式美的各种细节,陶冶学习者的常识之“美”。

其次是科学之“美”。这里就牵涉到多媒体的结构、功能等问题,分别从多媒体课件的空间性、思维的逻辑性、知识的表征等方面出发,虽然它主要是显性知识的组(下转第25页)(上接第17页)织问题,但是从思维的角度来说,结构良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很大帮助,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哲学之“美”。哲学是批判与反思的智慧,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中,要以哲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不管是课件所表达的知识内容还是对课件本身的理解,都要从批判与反思的角度来看待,培养创新精神,而不是对知识的墨守成规。

3.3 语言中的隐性文化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第一个完整的语用学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言即行,说话就是做事”。奥斯汀认为,当一个人说话时,他实际上完成了如下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指“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它大体与传统意义上的“意指”相同,即发出语音、说出单词、句子等;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如传递信息、发出命令等;言后行为指说话带来的后果,例如通过言语活动,听话人受到了警告或听从了规劝等。言语行为理论表明,一个交际中的话语至少传递了两个层面的意义:由发话行为所表达的命题意义和行事行为所表达的言外之意。前者是由话语的特定词汇和句法结构表达的字面意义,后者是体现说话人真正交际意图而又没有明说的隐含意义。

语言现象决不可能处于真空中,它总是出现于一定的社会语境,语境可以分为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话语语境主要对语篇显性连贯的解读起一定作用,如上下指代、词汇重复等;而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则与语篇的隐性连贯紧密相关。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语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首先从话语语境来说,要形成学习者自己的理解,就必须对课件的内涵以及教育者的语言风格、教育习惯、思想理念等等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很好的理解课件内容,而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就得到了很好的传递,课件中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凝聚其中,这种形式的多媒体课件在语言教学的应用中更为有利,如语文等。

由于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主要与语篇的隐性连贯紧密相关,所以要理解课件中的知识,还需要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建构,即在已有经验与新信息之间进行建构。在学习多媒体课件内容的过程中,大量的隐含于课件背后的知识经验也都进行了一个建构的过程,都将内化于学习者知识结构之中。比如说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就不能仅仅从字面上来考虑,首先我们就必须对“月亮”在汉语言文化中的渊源有所了解。

参考文献

[1]钟红英.隐性知识特性及表现形式的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5(3).

[2]刘儒德.多媒体学习的影响因素[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总第249期).

[3]郑玉玮,崔磊.多媒体学习中表征构建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1)(总第189期).

第7篇

1食品科学实践教学目标

食品科学实践教学包括六个环节,分别是社会实习、社会调查、平时作业、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其中重点是平时作业、实验教学、社会调查和毕业设计。各个环节在食品科学课程中的教学目的和手段均不同(见表1)。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的基础性,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在毕业设计的最后阶段还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1实践环节设置方式设置目的平时作业教师布置巩固课堂知识实验教学开设实验课验证和巩固所学课程知识,培训基本实践技能社会调查开设教学实习环节学生将课堂知识点对号入座,培养主动观察、分析、综合运用食品包装知识的能力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食品包装问题的能力(1)基础性方面。在食品科学课程实验中,让学生动手实验,深化巩固课本基础知识,在学生自己摸索过程中,达到教学培养目标。如对食品材料的鉴别、食品包装原理实验和食品技术应用的实验。(2)实验积极性,不仅是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包括提高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实践教学充满信心,将热情贯穿于实践教学每个环节,带动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调查,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3)学生毕业阶段的系统性。毕业设计是对学生食品科学学习结果的验收。教师应当重视毕业设计中阶段性知识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整理升华平时所学的食品科学知识,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调查。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整合与实践。(4)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食品科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交叉学科,新技术、新成果不断产生。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把学科前沿知识,结合生活生产需要融入学习中。事实证明,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基础上开展的食品科学调查,效果明显。学生通过查询跨学科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学习效果超越了课堂教学。

2多媒体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2.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在以往的食品科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借助静态图片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学生凭揣摩和想象理解机械原理和内部结构。对于较难理解的内容,学生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打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示机械操作的原理和食品生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简单明了,将单调枯燥的学科知识直观形象地传递给学生[1]。例如:讲解生物的屠宰过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屠宰过程视频播放给学生,展现生猪击晕、脱毛、劈半等过程。这种反映生产实际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减轻了教师备课的压力。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不断向教师提出问题,师生高效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2.2适应实践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食品科学课堂教学信息量较大,教师如果按照板书画图加讲解的方式授课,课堂教学效率太低,无法在规定学时内完成课程教学。而课本囊括的内容有限,学生需要了解更多食品科学的实践知识才能适应目前食品科学市场的需求。如在饼干生产教学中,要讲清楚如何在一条生产线上进行全自动化生产,教学信息量非常大。为节省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将饼干生产中各个环节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并结合视频进行讲解。在学生到食品生产企业实习之前,开展这样的实践教学,效果更好,针对性更强。

2.3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的结合,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主动投入食品科学课程学习中[2]。教师通过多媒体对学生开展启发式教学,在学生不懂不会之处,师生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在心中留下疑问,启发他们在课下进行二次思考,加深了课堂实验的效果,巩固了所学知识。

2.4有助于学生实践创新专业性强是食品科学学科的一个特点,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探索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是本学科真正魅力所在[3]。学生的实践是创新的实践,这些新的知识,课本上没有,也没有具体成型的教学资料,但是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这些新理论散落在社会各方面的碎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启发学生开展食品科学知识创新实践研究。

3食品科学多媒体教学的实现

(1)从实践角度理解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同时,教师要从学科特点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思考。教师要处理好传统教材与现代食品科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更要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要注意知识的逐步传授和新知识的发展。例如:在“关于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调查中”,要求计算好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类、脂肪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在6个学时的教学中,如果不对学科知识划分重点,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都讲解,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新的教学思维指导下,我们从学生实践的角度对本节内容重新编写。学生毕业后,本节课中广泛运用的知识点是水分和蛋白质类的测定方法。在对分析方法进行重点讲解之后,我们给学生播放食物分析过程的视频。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后,引导学生从实践角度对知识进行区分,然后讲解分析实验中的采样、检测等具体问题。在教学中,我们配以课堂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生动教学,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2)精心制作课堂多媒体课件。笔者以“凯氏定氮法”检测食物中的蛋白质为例,介绍食品科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将检测过程拍摄下来,剪辑好多媒体教学素材。拍摄之前,我们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实验方法的可操作性,二是配套仪器是否与单个实验相同。拍摄时,要有关键点,如蒸馏倒吸和碱化终点、滴定终点等重点问题,要注意对比变化,便于学生从多媒体素材中快速抓住学习重点。多媒体教学的重点是有效传播知识,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进行细致认真的思考,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知识结构进行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要对实验器材、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延伸[4],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动态思考。同时,要注意课堂之外趣味知识的补充,如行业发展前景等。

(3)提高课堂内容的实践性。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保留和发展传统教学中的有益手段,把实验的思考方法教给学生,培养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开展,如对比、系统分析和实例解剖讲解、定性和定量实验法等。在学生学习实验原理时,教师要从实验方法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调动学生开展食品科学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实践思维。

(4)其他注意问题。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但教育过程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在某些情况下,板书教学更简单,更易于学生理解。开展多媒体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直观展示知识,避免繁复冗长的表达。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多媒体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量,但在长时间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后,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跟不上教师授课速度。为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4结束语

第8篇

一、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小学语文的课堂当中,为孩子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是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作为主体的,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依靠老师的“填鸭式”方法来进行,即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座位上被动地听,导致课堂氛围比较乏味且教学内容很有限。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当中将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在讲解某一课程时,可以通过播放幻灯片等方式将文章中的内容展现出来,使课程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听课的兴趣。

二、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学习的效果得到强化,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在对课程进行讲解之前,可以鼓励小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事先进行课程预习,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培养小学生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筛选、整合的能力,在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进行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小学生的知识面。另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减少了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内容的时间,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展示更多的内容。

三、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课程内容来设置一些相关的情景模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讨论,让小学生通过对多媒体展现的丰富内容发表看法的方式来尽情释放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当下新课标的内容中,明确提出要积极促进多媒体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机融合,提倡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从而培养小学生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达成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目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迎合了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极强的好奇心,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为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