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17:37: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重点建设工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

第1篇

工程投资估算编制要有依据,要尽可能细致、全面。要全面应用变电站通用造价模块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例如方案一:变电站工程选址在普通坚土,厂房和基础开挖都采用直接开挖的方式;方案二:变电站站址选在失陷性黄土层,主厂房和设备基础就不能采用直接大开挖的方式施工,而需要结合地质条件采用强夯后换填三级灰土的方式施工。方案二在投资上比方案一要高出200万元左右。因此,在变电站站址的选择、建设规模的确定等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对建站外部条件、所区占地、土石方工程量、地基处理方案、拆迁工程等进行分析,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最优的建设方案,合理控制投资估算,同时也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当项目完成可研阶段后,就进入了设计阶段。设计单位设计能力直接决定了设计的质量。目前的变电站设计都采用智能变电站设计理念,更趋向于自动化技术,先进的技术、合理的设计能使项目建设缩短工期、节省投资,提高长远效益。建设单位应积极参与设计的全过程,抓住控制与管理的重点。严格审核设计质量,明确设计功能,不仅能合理控制投资,还会提高项目建成后的使用功效。

2.1抓住源头,优化设计方案变电站工程设计始终贯彻“两型一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这一主线,大力推广“三通一标”(通用设计、通用造价、通用设备和标准化工艺),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选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特别要对总平面布置、设备选型、地基处理等方面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通过方案优化,节约大量资金。例如某110千伏变电站工程设计采用通用紧凑型智能变电站。普通110千伏变电站需要占地15亩左右,而目前的紧凑变电站占地只需要9亩。不仅如此,智能紧凑变电站目前大都采用GIS组合电气设备,户外一次电气设备只有变压器、GIS组合电气、电容器等主设备,不但节省了占地,而且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了工期,节省了大量投资。

2.2实行限额设计,严把审核关限额设计是是造价控制的有效手段。设计阶段应按照可行性研究阶段审定的技术原则、工程量和设备材质标准为依据进行限额设计,对一个110千伏变电站来说,分解到土建工程、电气工程、调试工程等,通过层层分解,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和管理,同时也可实现对设计深度和技经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对可行性研究阶段不易确定的某些工程量,可参照设计规范和通用设计或类似已建工程的实物工程量确定。对于一个110千伏变电站来说,投资在3000万左右,很难不发生设计变更,特别是土建施工,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设计审批流程,严把校核关,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实现变电站造价的有效预控。

2.3树立考核激励机制,引导设计增强投资节约意识树立考核激励机制是管控设计的重要手段,从前期签订的设计合同中予以明确考核激励的条款,在结算中再根据激励考核的条款进行结算,保证了对设计全过程的管控。建设单位要引导设计增强造价控制的意识,把投资效益作为激励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对设计单位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而节省了投资,可约定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如因设计原因引起投资控制不力,在扣减设计费的基础上,还应给予经济惩罚。

3项目招标阶段

工程招投标是在选择技术竞争为前提的情况下,以合理的造价来择优选择施工企业的一种机制,是降低变电站建设造价的有效途径,为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提供了依据。

3.1固化清单标准格式,坚持工程量清单招标目前,电力系统内普遍采用工程量清单模式进行招标,有助于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设计单位工程量清单招标实行“量”和“价”分离,综合单价不能调整,工程量可根据实际变更,淡化了标底的作用,从根本上杜绝了过去招标价以批准概算或预算下浮的模式,使得招标的结果更趋向于合理、公正。施工招标中应尽可能采用施工图招标,更接近实际,使中标价更接近实际造价,减少因招标文件原因而导致的施工方费用变化较大。

3.2加强横向对比,合理制定投标控制价投标控制价是投标价的上限,也是建设单位控制造价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目前变电站都是通用设计,变电站建设规模相近,可以通过横向对比的方式,进行土建工程、电气安装工程、调试工程的单项造价对比,结合一下当前市场设备、材料的价格,确定一个合理的控制价,使项目造价控制在预期的范围以内。

第2篇

关键词:变电站;土建设计;相关问题;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a good construction design for substation for efficient operation, a great benefi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construction design of several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n order to design a better overall consideration.

Keywords: substation; civil engineering; problem;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 TM7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变电站土建设计是顺应发展的标志,因此,下面本文就首先通过选址进行分析探讨。

二、变电站建设的选址

变电站因其独特的属性,因此在建设选址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选址应考虑进出线便于架空或埋设,同时不要靠近负荷中心且满足线路与电气进出线的需求,此外,应保证与矿企或城乡规划相协调;选址尽量少占用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土地,注意节约。

变电站不能选在空气及环境受污染的地方,或者应处在空气环境污染的上风侧为宜,同时应靠近公路,保证交通运输便利。

变电站选址应尽量避免地址结构不稳定或山区风口等处,同时应尽量避免与政府资源开发或重要文物墓葬等项目上;同时,如果当地容易发生洪水或者内涝,则应考虑变电站应该高于50年一遇的水位之上,并采取与当地企业相应的防洪标准,以防自然灾害的发生。

变电站选址应充分考虑方便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尽可能避免与临近设施和周围环境造成相互影响。

变电站区域布置

变电站的区域布置应根据总平面布置的规程要求,并且注意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变电站布置的总体规划应当与当地政府的的城镇规划保持一致,同时为了满足各方面需求,尽量规划在就近具有生活用水、消防及给排水、文教和交通等设施的地方;而且,应充分对变电站的生活及用水区、防洪及交通道路、终端塔位及进出线走廊、出线杆及给排水设施等进行统筹安排,实现科学、合理的布置。变电站内的建筑物及电器设备应当保证合理紧凑,实现土地节约利用,而且,应考虑对主要建筑物进行平行自然等高的布置。如果所选址地区地形高差比较大,可采用错层或台阶布置,同时,应当注意对坡面的处理,保证变电站的安全。

比如像主控室等主要的建筑物应当布置在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的地方,尽量避免噪声影响比较严重的路段且减少电缆的长度。同时应对主控室的朝向进行充分的考虑,尽量避免西晒。对于屋外配电装置的平面布置,应注意屋外的各级配电装置与出线方向和地形进行组合,减少线路交叉跨越的现象。

变电场地的处理

变电站场地的硬化应从多方面考虑,为了保证经济性和可靠性,应当选择水泥混凝土材料。实际施工中应当首先将素土进行夯实,然后按照一般的灰土比做垫层,同时在施工中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进行督查,保证施工质量可靠,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及规划进行施工。此外,为了使变电站有一个比较良好的环境,应当对场地进行绿化,出于经济性的考虑,宜在路边布设经济型的绿篱。

变电站内主要建筑的设计

变电站内主要建筑设计应首先从安全考虑,包括满足靠近主变侧留门窗的防火,同时,配电室与主控室应设置足够事故或火灾时的疏散。其次,配电室及主控室在使用性方面应当进行下面几方面的考虑:

应保证值班人员值班的场所与主控室保持比较近的距离,同时又能方面值班人员的生活。

2.根据主控室的设计要求进行相关的设计,并进行合理的选材,不仅如此,还应对主控室的美观进行考虑,为值班工作人员更好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考虑。比如在主控室内设置照明光带,采用轻型美观的塑钢门窗及设置暖通空调等。总之,设计人员在对变电站室内进行设计的同时,应当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多方面综合的考虑,力求将对变电站室内进行优秀的设计。

六、主建筑结构的抗震施工

变电站主建筑结构设计采取的一些抗震的有效措施:

包括变电站的场地地质结构和地基的地形是影响其主建筑物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变电站选址时应特别地注意该地区是否位于地震带的断裂带附近,如果是,则应当考虑重现进行选址,以免给变电站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地基处理时也应当非常注意,应保证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协同进行工作,这样,对于提高上层结构的稳固比较有利。

主建筑物的结构形状设计是其抗震能力最为关键的一环,保证受力结构的合理能够有效的抵御地震带来的破坏,从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减少建筑物的受损程度;而且,在设计结构形状时,设计人员应当根据变电站的需要,对结构进行有效、合理的布局,使建筑物满足需求的同时,具有比较优秀的抗变形能力及强度等,在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有预防措施,以免部分结构的破坏造成整个建筑物无法使用。

施工整个过程除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的一些因素之外,都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设计图纸进行,相关单位可以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监理人员的的工作重点应该集中在变电站关键建筑及关键环节的施工上面,严格依照监理制度规定保证施工质量。

总结

变电站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项目,对于保证部分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及生产发展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变电站建筑设计人员应当提高认识,从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而且,建设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工艺图纸进行施工,努力提高变电站建筑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医科大学;交叉学科;建设;独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从概念上讲,学科交叉逐渐形成一批交叉学科。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科学领域的进步,交叉学科正在逐步向综合科学发展。在医科大学中,独立学科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理想的高度,要想在今后获得更大的突破,应该独立设置医科大学交叉学科,而不是仅仅作为单一的课程来对待。本研究主要对独立设置医科大学交叉学科建设展开分析,现做如下综述。

一、独立设置医科大学交叉学科建设方案

(一)交叉学科的形式

就交叉学科本身而言,其独立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医科大学的研究水平,并且扩大医学领域的研究范围,输送更多的人才。基于现实需要的考虑,交叉学科的形式可分为3个层次:核心学科、紧密层学科、外延层学科。核心学科作为我国的重点培养项目,必须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的学科。以分子生物学为例,该学科主要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在医科大学中,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大分子(核算、蛋白质)的结构、功能以及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分子生物学在现代医学中,突出表现为对人体神经活动的机理探索,对癌的发生研究等等[1]。紧密层学科主要是由核心学科的内涵联系紧密的若干学科组成,该形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并自主探究其中的联系。外延层学科主要是核心学科与紧密层学科联系松散的外周学科。

(二)交叉学科的内容

独立设置医科大学交叉学科,应从多方面入手,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医学学科的内部,应向多种学科进行拓展,深入研究,将各个领域的相关联系摸清楚,为将来的医学发展和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研究认为,交叉学科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医学与自然学科的融合。以细胞生物学为例,该项交叉学科体现在显微、亚显微、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主要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各种生命规律[2]。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细胞生物学有利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并且在发现新物种和探究古老物种方面,都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细胞生物学还能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特别是染色体,这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各种先天疾病的治愈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第二,医学内部学科之间的融合。交叉学科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当代医学的发展,将医学内部学科进行融合,不仅健全了交叉学科的研究体系,同时可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治疗中,提高治疗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第三,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以生态学为例,该项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属于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典型结合。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除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3]。

二、独立设置医科大学交叉学科建设成效

(一)通过实施重点建设工程,学科层次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现实工作中,独立设置医科大学交叉学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最终的成果却是被社会广泛关注的。从我国的情况来分析,通过实施重点建设工程,学科层次和水平获得了全面提升,我国的医疗水平和技术也有较大前进。例如,2003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以来,积极致力于医学与诸多学科的融合。学校特设了Med-X基金,以此为纽带,通过项目合作,实现了两校技术平台和科技资源的共享,大幅提升了科研实力,拓宽了科研领域。“环境化学污染物致机体损伤及其防御的基础研究”项目,是复旦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联合申报成功的2002年“973计划”项目[4]。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之所以选择复旦作为合作伙伴,就是因为看中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与医学院结合后的研发实力居于国内前列。枫林校区宋后燕教授的分子医学实验室就是在两校合并后,得到科技资源的支持,成功建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二)通过扶持新兴交叉学科,学科专业覆盖面进一步拓宽

除了上述的成效外,我国还通过扶持新兴的交叉学科,促使学科专业覆盖面有了更大的拓宽。以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为例,该学校的新型交叉学科――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研究,属于一种全新的研究领域。近五年来,在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研究方向,负责863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重点攻关课题3项,获部、省级等各类奖50余项,专利10项(其中有2项为美国发明专利)。发表相关研究论文累计达700余篇,综述性文章100余篇,编写各类专著、教科书和参考书20余部,其中主编的《物理药学》、《靶向给药制剂》属填补国内空白的专著。主编的《药物化学》等教材为全国规划教材。

三、总结

独立设置医科大学交叉学科在理论上、实践中都获得了非常大的积极成果,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独立设置医科大学交叉学科,提高各方面的工作水平,促进医疗技术的提升,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廷奇.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1,06(05):73-77

[2]陈君,彭成华,赵智涛,夏旭.独立医科大学多科性发展的实践与策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4(03):42-44

第4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 精品课程 优化 建设

中图分类: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2)02-0156—03

众所周知,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课程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课程建设的水平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时代特征对高校的课程建设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于培养我国建设人才的重要阵地的高等教育而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然要求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脚踏实地地抓好高等教育中的课程建设这项基本功,不断打造适应时展的精品课程。

一、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评估

自2001年开始,面对社会上因为高校扩招对高校教学质量下滑的担忧,国家教育部先后多次下发相关文件,提出教授上讲台、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等要求。这可以说是精品课程的前奏。2003年,国家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启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随后,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国各教育单位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这一工作受到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重视,相关实践与理论研究工作也随即展开。从我国提出并启动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来看,毫无疑问,有关部门是希望精品课程的建设成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前进步伐。

1.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经过五六年的建设,我国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和成效。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方面,出现了一批精品课程。在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教育部计划在2003--2007选拔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实际上,这一目标已经实现。仅2008年就评选国家级精品课程650门,其中本科课程400门,高职高专课程200门,网络教育课程50门。2007年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2006--2010年再遴选3000门课程进行重点建设。这些精品课程的出现起到了示范作用,都—定程度地促进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促使大家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参与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中来。

2.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在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方面,涌现了一些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知网中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检索,其中,已有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文章多达1269篇,其中2008年就有467篇。这些研究从多角度,在多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作出了研究。一是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主要对精品课程建设内涵、意义、问题和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二是根据某一具体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做出了个案研究,这是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者主要的方式是结合自己承担的课程建设的实际,分析了课程建设的思路、经验和具体做法。三是针对高职高专的特殊需求开展了关于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这些研究者结合高职学校的特点和课程特点,论述了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特点、必要性和具体的做法。

第5篇

【关键词】工程监理; 项目管理

中国建筑业原先没有“项目管理”一说,随着许多境外项目管理公司进驻中国之后把“项目管理”的概念引入了中国建筑市场;而项目管理服务又一直让人与本地的“监理”服务混淆不清。

一、工程监理

监理是业主、承包商之外独立的第三方,他接受业主的委托,根据业主需要监督工程项目,但主要是施工阶段。聘请监理是国家的强制要求。监理的中心任务是协助业主实现建设工程的总目标,即控制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和成本三大目标,但通常以控制工程质量为主,包括使用材料的质量和施工质量等。

监理比较注重项目的微观事项,如检测现场质量并看它是否符合规范、文件和手续等要求。

二、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公司作为业主的延伸,站在业主的一方,代业主管理项目的各个方面,从施工前的设计、招标,再到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公司的核心目标是帮助业主通过管理工期、成本、安全和质量等项目的各个方面而实现交付成功。

项目管理相对于监理而言比较宏观,它更注重项目的规划、管理、控制方法等。

三、二者在强制性方面的区别

国家强制性推行监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86号)《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第二条,下列建设工程必须实行监理: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公用事业工程;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成片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工程;利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组织贷款、援助资金的工程;国家规定必须实行监理的其他工程,如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学校、影剧院、体育场馆项目等。

而项目管理是由业主根据需要而选择的一种交付方式,没有任何硬性规定。

四、二者在管理范围方面的区别

传统意义上的监理是指施工监理,一般只在施工阶段介入,直到竣工。其主要职责是监督项目的质量与进度,包括:施工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工程开工申请、工程材料与半成品质量检验、隐蔽工程分项(部)工程质量验收、技术复核、单位工程与单项工程中间验收、技术经济签证、设计变更处理、现场协调会及会议纪要签发、施工备忘录签发、施工现场紧急情况处理、工程款支付签审、工程索赔签审等。

项目管理公司代业主管理项目的各个阶段,从项目最初的设计到施工阶段,直到整个项目全部结束,其职责包括:(一)施工前期:对项目的范围和总体状况达成一致后准备项目任务书;为业主所选用的设计顾问建立标准并对其进行管理,包括准备专业服务协议等;准备成本规划和预算评估,并在整个项目中报告成本控制方案;准备整体规划进度;就价值工程和项目可建性等事宜向业主提出建议,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价值;管理设计进程;与相关政府部门联络协商;制定采购战略,管理总承包商的招标过程,与业主协商并推荐合适人选,并准备商业文档;整合设计文档,编入合同。(二)施工阶段:在施工期间监督和管理总包商和顾问;控制成本、时间、质量和安全,制定补救规划,并为整个项目期间的会议准备常规项目报告;控制进度,以符合目标日期;准备项目会议和报告;项目竣工管理。

另外,一些项目管理公司会根据特定的业主或项目提供进一步的管理服务,比如:准备商业评估,就项目财政进行协商等。

五、当前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差距原因

国家推行工程监理制,其本意就是推行工程项目管理,也就是对业主委托的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策划、管理、监督工作。但是,有部分监理企业承担了些工程项目管理业务,也是不全面,不系统的。大多数监理企业距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相差很远。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原因:

(1)监理企业定位及政策不符合推行监理制度的初衷。监理制度的推行本意是改革原有建设管理模式,推行现代化的管理项目理制,在计划经济影响仍十分顽固的情况下,项目业主不肯将投资、进度、合同管理放权给监理人,既然法规规定必须请监理,只有质量管理一项了。由此形成了对质量工作“政府监督、社会监理”的定式。

(2)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目前的监理单位很难全面涉足真正的项目管理。资质管理规定使监理企业无所适从,没有业绩不增项,没有资质不准越级。如:一个大型工程项目要涉及各种资质:设计监理,招投标,造价咨询,审价、设备制造监理,采购招标,加上前期工程咨询资质等,只能有一项资质承接一业监理,跨行业往往行不通,所以监理企业真是很难跨入真正的工程项目管理单位。

(3)工程监理企业自身建设不具备承担工程项目管理的条件。目前监理企业良莠不齐,形式各异。有挂靠的,有出资质的,有低价抢业务的,也有视监理工程为儿戏的,等等。因而,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公司承担全过程管理不放心。凡大型工业项目,业主方都要织一套班子来控制工程进度和投资,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智能人才进监理公司无法发挥作用。尽管有些监理企业承担了部分工程项目管理业务,也基本上局限于施工队伍的“三控、二管、一协调”,大都不承担前期科研和采购工作,与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有差距。

(4)多数监理企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乏适合项目管理的人才,尤其是经济、商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足。监理行业缺乏项目经理,双语人才,市场调研人才,方案设计和审查专家,经济评价和投资估算人才,融资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和熟悉国际惯例的能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人才。

六、工程监理如何走向国际化的项目管理

(1)高水平的建设监理公司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成为项目管理公司。建设部在2003年2月以建令[2003]30号文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文中指出: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变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以及规范市场管理的需要,是有关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加快和国际接轨的需要,是贯彻“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我国的建设监理公司本身的定位就应该是为业主方服务的项目管理公司。

(2)建设监理公司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才能发展成为项目管理公司。应努力完善人才建设,这就要求公司在人才建设上下大功夫,公司应制定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计划:一方面下决心培育本公司人才,按照对人才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的要求,着重在人才的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要培育本公司的骨干,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要多方引进人才,为了迎接设计/建造及 EPC交钥匙这一类大型项目的管理,首先要引进一些既有设计能力又懂管理的人才,同时要引进一些有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或国际工程承包经验的人才。外语水平的提高也十分重要。

(3)争取在国内的外资项目上与外国项目管理公司或咨询公司合作进行项目管理。要重视主动开拓市场,加大对业主方的宣传力度。向业主方介绍项目管理的内容、过程,委托项目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本公司的实力。要主动开拓市场而不能坐等招标,因为业主方可能常常提不出项目管理招标的内容。

(4)主动建立资料信息库。做好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对一个公司的要求是很高的,应落实专人收集研究以下各个方面的资料并建立一个信息库:•国际上各类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及其管理的内容;国际上各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有关合同范本;国际上各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有关项目:管理软件资料;其他公司有关项目管理的文件、资料、经验总结; 有关项目管理的各种专著和论文。

七、结论

积极推行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的重要措施;是监理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管理方式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监理企业只有向全面型的项目管理企业进行转轨,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第6篇

关键词:绿色农业,科学发展观,发展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与此同时,针对国家在中部崛起思路中提出的“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的建议,湖南正抢抓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而发展绿色农业正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沿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此,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做精做大绿色品牌,才能使湖南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经济强省的转变。

1.绿色农业的含义及特点

绿色农业是指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形态与模式。具体地说绿色农业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原则,从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及其长久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农业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条中,以绿色科技创新为依托,并结合传统农业精华技术,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农产品产业。其基本内容包括生物的多样性,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保持人、环境、自然与经济的和谐统一,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各类农产品三个方面。打造绿色农业,不仅要着眼于自身,更要将农业融于社会的整个领域,贯穿于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

绿色农业强调四个良性循环:一是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利用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种养模式,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生产。二是农业产业的良性循环。科技论文。农业产业内部协调,结构合理,布局有序;农业与相关产业尤其与环保产业协调。三是农业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农业生产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备,农田沟、路、渠、林配套,用地养地结合,稳产高产的标准农田比重大,综合生产能力强;对土地等要素占用合理;污染少,对环境损害轻或不构成破坏,且农村水体、大气、土地都要符合环保要求。科技论文。四是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要求农业人口结构趋于合理,素质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充分,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增加;农村贫困消除,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第三产业和社会化服务业发达;农民居住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消费健康。因此,绿色农业具有4个鲜明的特征:开放性、持续性、高效性、标准化。

2.湖南推进绿色农业进展情况

2.1形成了鲜明的绿色农业区

一是以长株潭为核心的都市绿色农业区。主要开展城郊结合的环保、观光休闲型农业,妥善处理城市垃圾等废弃物,建立节能减排的高效型设施农业。二是环洞庭湖绿色农业区。着重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合理利用湖区水资源,实现粮、油、麻、渔等农产品优质、高效生产。三是涟邵中部丘陵盆地区。利用该区地势平缓、排水良好、光照充足和交通、城镇、劳动力之便利,大兴油茶、烤烟、猪牛生态养殖,建立了种、养、运一体化流程。四是大湘西绿色农业区。该区自然环境相对洁净,建立了柑橘、有机名茶、猕猴桃、百合、鲜食玉米、无公害草食畜禽产品等名优特色农产品带。五是大湘南绿色农业区。主要以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为重点,开展烤烟、黄花菜、临武鸭、东江鱼等品牌优质农产品种植(养殖),建立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和高效利用的绿色农业。

2.2农业示范县建设初见成效

全省已建成长沙、慈利、南县、浏阳4个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县和桃源、冷水滩、沅江、衡山、邵东、新化6个省级绿色农业示范县,基本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化、工程模式化和生态效益化,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2.3绿色农业技术与复合模式研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在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农业专家研究并探索出了适合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技术,如丘岗资源保护性开垦利用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一批实用技术,建立了丘陵区茶园生态系统优化技术体系和生猪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体系,构建了适应湖南绿色农业区新的发展方向。

虽然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湖南绿色农业建设仍旧突出,表现为:农业资源供给不足,农业增长过度依赖农用化学物品的大量投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态结构脆弱,农业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绿色农业建设机制不完善、体系不健全等。

3.湖南绿色农业发展对策

湖南作为农业大省,选择绿色农业模式,才能做到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生产和保护相结合,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相结合。目前,对湖南而言,绿色农业还刚刚起步。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引导,还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

3.1要加大对绿色农业的宣传力度,让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要加大绿色农业投资力度和示范区建设的力度,围绕湖南的农业优势产业如水稻、柑橘、生猪、茶叶、水产等,确定重点项目集中攻关。要注意解决从常规农业向绿色农业转换过程中的一些瓶颈性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在绿色农业立项、产品开发、产品营销、信贷、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农民和企业建设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开拓绿色食品市场。

3.2以实施农业标准化为重点,加大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推广

要依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用绿色农业的生态意识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用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标准生产现代农产品。科技论文。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结合农业信息网络、农技电波入户、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科技下乡等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标准的宣传、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绿色生产意识。同时发挥典型示范的推动作用,选择生态环境好、无污染的标准化生产基地,率先向绿色农业转换。

3.3注重调研,做好区划

“十一五”时期,是湖南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种养业绿色食品基地。各地要在原有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基础上,采用GIS等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做好绿色农业资源调查,建立绿色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库,对农产品原产地自然条件(土壤、大气、水等)进行科学检测,对产地社会经济条件、耕作习惯、区域优势进行调查,在综合分析、科学研究与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各地绿色农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3.4扶持一批重点产品和龙头企业。

要选择一批质量好、市场潜力大、产品特色突出、附加值高的重点产品和项目,从各方面予以扶持,使生产要素向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集中,扶持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的关键是要在项目、资金、技术、政策环境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在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起点、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对基础好、发展潜力大、资源环境有优势的地区优先安排。依托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通过优惠政策扶持,新建或改建一批大中型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吸引湖南一些名牌企业加入开发绿色农业的行列。

3.5做精品牌,做大市场。

绿色食品是在优良的产地环境,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装备手段生产出来的产品,其品质是一流的。因此,必须大力培育绿色优质品牌,靠优质品牌打开市场,带动产业,增加企业和农民的收入。要坚持质量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加强对“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确保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维护绿色食品的精品形象。要充分利用绿色食品的竞争优势,加快绿色产品开发,打造一批绿色食品品牌,开拓国际市场;要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绿色食品企业发展成为外向型企业,同时还要引进国外大公司来湖南投资绿色农业,建立外向型的绿色食品出口创汇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展示展销、物流配送、超市服务、连锁经营、电子交易、网上销售等现代营销手段,创新营销方式,拓展营销领域,开辟新的市场。

参考文献:

[1]王秋跃,田艳丽.构建“两型”社会背景下绿色农业发展对策探讨[J].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

[2]李祺,刘凌峰. 促进湖南生态农业发展建设农业生态文明[J].农业科技管理,2008,(12).

[3]周洁.关于山西绿色农业发展的思考[J].山西农经,2009(1).

[4]唐安来,蔡雪芳,郑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J].当代江西,2008(5).

第7篇

论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整改方案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的重点建设工程,近几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有80%的高职院校拥有校园网,开始向数字化校园发展的高职院校约占总数的10%。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我国高职院校运行效率和办学效益,发展趋势是可喜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不少管理上的漏洞阻碍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加强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科学管理及其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育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都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与校园网的建设都已比较健全。据调查,部分高职校的教师办公室联网率已达到90%,学生宿舍联网率已达到60%,教室联网率达到40%,安装有固定投影设备教室的平均比例也达到20%。在师生计算机装备方面,教师每人拥有1台计算机的平均比例已达到35%,2—5人拥有1台的平均比例则达到48%;在学生中,平均2—5人拥有1台计算机的比例为35%,6—10人拥有1台的比例为20%。这些情况说明,被调查高职院校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条件,但信息化建设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教育观念的落后使信息化不能快速发展。

一是部分人对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并缺少相应的组织机构以及配套的政策,使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二是部分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应用还未普及,部分教师已习惯了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不愿意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改变教育方式。思想观念上的这些问题,在某些程度上制约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信息技术没有纳入到日常教学工作。

当前,部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检索资源、制作演示类课件等,对于“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等方面仍然比较少,缺乏日常工作的实践应用。

3.校园管理工作方式落后。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人工进行,使管理信息的采集和整理比较困难。

4.信息技术被过于依赖。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神化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认为只有信息化教学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认识上的偏差使其在教学上热衷于追求教学手段的先进和便捷,而全盘否定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信息化发展成为一种时髦,夸大了物质技术对人的教化所起的作用,并非实质性地应用,信息化没有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魅力。

5.在校园网的应用上,仅局限于基本的信息交流和学校管理,忽视了校园网的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

有许多教师和学生对校园网的应用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认为:校园网只是用于教学管理和信息交流,他们不是教或学计算机专业的,除能够收E-Mail外,校园网的其它应用和他们无关。他们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方式、方法与模式的挑战,没有意识到校园网的应用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6.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这一问题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少高职院校缺少相应的信息技术人员,有的学校虽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但其业务素质不适应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需要。

7.忽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高职院校管理、监测工作量化程度普遍较低,在管理和决策活动中,人为判断决定多,以客观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少。

(2)高职院校主管部门在开展宏观调控、专家评价,以及高职院校制定发展规划或自我评价时,三者之间缺乏可以作为共同依据的规范化的信息资料。

(3)高职院校信息管理档案不规范。

(4)有些信息采集标准和编码标准不一致,造成各高职院校、各部门之间数据不能共享与交换。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整改方案

1.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高职院校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化、管理科学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以达到教学科研现代化。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以及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数字化校园将是今后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必然,实施数字化校园主要有以下好处。

(1)资源共享

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资源;实现知识实时更新,并吸收各地最优秀的资源成果,使资源共享。

(2)实时交流

网络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讯交流,充分利用其功能,实现方便的实现信息数据传输与互动交流。

(3)教学现代化

利用资源,利用网络技术,使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带来的好处,进行互动式教学,降低工作强度。

(4)管理系统化

实现学校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档案管理等电子化管理,实现电子自动化办公,实现信息安全。

2.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

(1)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

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全体人员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效,决定了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程度。因此,做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培训工作,已成为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

(2)建立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

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成为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对传统的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如远程教育、协作型的互动学习、探究型的自主学习等。

第8篇

一、资产建设全过程分环节实施风险评估,筛选审计工作切入重点

在资产建设全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应实施风险评估,根据调查编制《风险评估情况表》,对存在高风险的工程建设领域进行辨识,并在审计过程中加以运用。通过评估了解和确立相应的审计风险,实施相应的审计策略和审计工作方法。在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应当突出对重大投资决策、重要时间节点、关键控制环节、重点建设项目和存在重大风险领域的审计。经过梳理形成资产建设全过程管理的13个环节,加以评价控制。要注重兼顾工作效率及效益性,通过筛选审计工作切入点,合理地配置审计资源、安排审计时间。做到详略得当,高风险的项目和环节重点审计,其中包括立项审查、概算审核、初设会审、施工抽检、招标监督、决算审计和审计评估等环节。

二、总分析审计策略的针对性,构建资产建设全过程分环节操作体系

审计应及时跟进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评价和咨询作用,不断优化工程管理阶段性成果,并且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构建规范的分环节操作体系。审计运用的具体主要内容见表1。对重点项目事先进行风险评估,动态优化项目库存量运用风险评估调查结果,动态地开展工程项目库优化工作。在公司相关的管理层、执行层和实施层分三个层面开展风险调查。公司管理层指公司领导,也是项目建设中的决策者。对这个层面主要评估项目建设的需求性和导向性;执行层指专业管理部室,在这个层面主要评估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和规范性;实施层则是指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单位,对此层面主要评估潜在受托单位的供货和承建的质量及完成能力。要依据风险评估调查结果,并结合公司的当前情况,以及前期各项工程项目的完成和运营实际,联系中短期发展计划,动态地不断优化公司工程项目库,并拟定相应项目审计计划,跟踪做出审计评价。落实资产建设关键节点的审计监督,实施分层规范管理对确定的建设过程关键节点进行现场监督,监督分为自检、专业检查和审计抽检三个层面执行。每到关键节点,首先由施工单位自行检验,结合工程签证单或隐蔽工程记录单进行全面检查,并形成自检结果表。第二层面的专业检查则由工程监理和公司专业管理部室负责,审定工作记录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专业意见。审计部门负责抽检,主要审查工作记录单的合理性及规范性。公司制定的《工程项目审计管理办法》,其中专门规定了重大隐蔽工程施工前就必须及时通知审计部门开展现场勘验,从而在制度层面保障审计工作有效开展。审计部门也要积极作为,充分发挥监督和鉴证的作用。

三、验证资产建设过程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两级管控开展测试

审计结论的形成需要确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所以该环节是审计运用的关键节点,直接影响到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根据审计运用操作体系要求,首先要实施符合性测试,即按照一定比例抽取测试样本进行验证,以了解各个阶段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通过运用观察、询问、审查和穿行测试这四种方法测试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执行有效。对符合性测试阶段所形成测试工作底稿,要进行综合评分,低于预定标准分的,视为不满足符合性测试要求,则需开展进一步的实质性测试,切实核实管控效力。主审要依据测试和审计情况,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报告,按照“三级复核”后下发审计意见书,达到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工程质量,节约工程资金,保障项目经济运维,发挥资产效益的审计目的。整改落实促进资产建设全过程管理,评估优化实现项目阶梯提升被审计单位要按照审计报告所提出的管理不足和问题,逐项梳理排查,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及时整改落实,并改进相应的管理要求,建立长效机制,为下一个环节规范化管理打下基础,同时被审计单位要将整改情况反馈审计部门,形成闭环管理,巩固该环节的审计成果。大型单体资产进入运维期后要实施修理费成本和运行成本分项核算,并跟进审计。分析成本费用之间比例的合理性,关注项目投运后发生修理的最短周期,以作为评价资产项目建设质量依据之一。审计部门在资产项目运维期满一年后进行审计评估,包含建设完成情况评估、财务指标评估、营销业务评估、生产能力评估四大方面,形成评估报告,为以后科学决策工程项目筹建提供依据,这样环环相扣、逐项推进,总体优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四、资产建设全过程管理的审计运用的实施效果

近年来,安徽省巢湖供电公司积极探索电网资产建设全过程管理的审计运用,制订审计方案、深入现场、分阶段实施跟踪审计,扩展了审计范围,形成了应用闭环,取得了良好的审计效果。

(一)增强国家专项工程的规范性,充分履行社会责任

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家更加注重电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保障和与民生密切相关电力工程,加大了投资力度。电网资产项目的建设规模大、数量多、时间长。特别在特高压工程和农网完善、改造升级等国家重点专项工程资产建设全过程管理中进行审计运用,在过程中分环节审计监督,及时纠偏扶正,改善管理,促进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专项工程建设管理过程更加规范透明、加速施工进度、提升建设质量,充分发挥了审计的作用。巢湖供电公司多个资产建设项目获得安徽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红旗奖,审计运用管理成效显著,充分履行社会责任,被评为安徽省电力公司2012年度审计管理先进单位和巢湖市内部审计先进单位。

(二)完善审计流程实现监督前置,大幅提升管理效益

实施了全过程分环节的审计评价,制定规范化的管理目标,将审计的监督职能与咨询职能合力并用,把以前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促进审计工作融入工程建设业务流程中,促使公司相继出台了《电网资产建设审计管理办法》、《农网改造工程管理流程》、《废旧物资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明确了在过程管理中审计的职责及权限,与管理部门齐力共同推进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工程审计的作用也由传统的造价控制转变为包括规范管理行为在内的整体提升,将单一的审价效益转化为综合管理效益。

(三)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强化了全寿命周期管理

通过有效的审计运用,巢湖供电公司也取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2011年和2012年经过决算审计就直接节约工程投资962万元和1279万元。通过合同审计和设计招标环节的审计,促进节约工程投资1637万元。准确核实公司资产价值,及时转资投运发挥资产作用,确保资产管理账、卡、物一致,同时加强运营维护期的修理费工程管理,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使用标准成本作业模板,有效控制运维期维修成本,不但进一步强化了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也充分体现了审计在电网资产构建中的经济效益。

(四)不断总结提炼管理创新,丰富完善审计工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