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2 17:37: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自主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角色的正确定位至关重要。在“自主学习”教学法中,教师首先是一个引导者。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说过:“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他指出了学生学习的本质,强调的是“主体性学习”,即自主学习。传统的生物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把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解脱出来,实现自主学习。
二、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能对人的行动产生动力;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力量。一个人只有对学习产生内在驱动力,才具备赶超社会发展知识更新的动力。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秉承新课程理念中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积极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指导驱动下激发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中切忌尖刻批评,适当适度的赞赏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使学生感受到自学的成就感。
(一)利用诗词谚语激发兴趣
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稳态”一章中讲到环境中生态因子对生物体的作用时,笔者借用了白居易的一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学生反应迅速,一致认为是温度的影响。这首诗是他们学过的,引此一句即可使学生对于温度这一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印象深刻。
(二)从自身体验出发激发兴趣
例如,教学“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一节,先讲病毒结构,再讲侵染过程,最后补充了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措施。由于涉及自身健康,学生听得认真且不时补充一些问题。将课堂内容和学生关注的自身健康相联系,势必会拨动学生头脑中的“欲”念,学生从内心生成这种“想知道”,使学生对于相关内容更易理解接受。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要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注重与生活现实联系。只有当生物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生物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因此,生物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例,提出有关生物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还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正确的指导。
三、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才能充满自信地学习,提出有创建性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每个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在小组内意见统一后,每个小组推举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阐述,进行全班交流。这样不仅能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和沟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反思意识和判断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之间互助合作的精神。
四、把讲台让给学生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求学欲激发出来。”现在的学生表现欲比较强,那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把整个过程表达出来。这样他们必须精神集中提前做好准备,既有成就感又能增加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并不是每一节内容都适合由学生来讲授,我会在课时不紧的情况下安排内容较浅显的部分由学生自己讲述。提前通知所讲章节,印发导学案让学生课下预习。上课时留十分钟为学生解疑。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对所要讲述的内容准备得很充分,有的甚至自行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由谁来讲都是临时决定的,我只在学生出现原则性错误时予以提点。讲述方式多样学生自由选择。每个上讲台的学生讲完后台下的学生要对其讲述内容和方式进行评述。因大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经常出现PK场面。有时是男生和女生竞争上台;有时是台上与台下探讨;有时是组与组之间的激辩。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走上讲台给他们一个展示的空间你会看到一个活跃的、自主学习的课堂。
一、创设地理情境,主动参与真切体验
“地理情境”是认知、逻辑、行为、情感、经验、社会状态和历史积淀等要素协同作用,形成的复合型教学环境,是教学行为产生的具体场景和行为展开的背景氛围。情境可以分为两类:真实情境,指能够亲临实地进行考察和体验的客观存在的地理教学环境;虚拟情境,指借助主观意识或其它技术手段进行重新建构的、对真实情境进行模拟的地理教学环境。指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自主体验比较容易操作,也能较好地达到预期效果。比如,针对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教学过程中进行“调查家乡一片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讨这片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如果这片土地让你来规划开发,你将作何打算?为什么?”等活动,实现学生视野的有效拓展。“虚拟情境”的创设受到各种外在条件的制约,有一定的难度,但内容更为丰富,应用范围更广,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调动更充分,自主体验的参与度和深厚度都能够得到强化。例如,我在必修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一内容的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借助自我投射的情感参与,在虚拟的故事情境中体会某自然要素的变化,探究这一变化所引发的连锁反应,生动而真切;必修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模拟设计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方案,简述设计理由;选修三“旅游地理”,由学生自己担任“导游”,开展一次体验性的导游活动等。这些都是通过地理虚拟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原理、现象和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扎实掌握。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着意渗透自主体验
课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把握不好会使学生陷入孤立压抑的焦虑状态,特别是对于抽象、复杂的概念性和程序性知识,如何突破有限的课堂空间,使地理教学贴近生活,使地理课堂走向开放,让学生在一种生动、活波和愉悦的状态中积极主动的学习,享受学习的成功与幸福。“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导入的重视。别具匠心的生动导入,能够以先声夺人的气势聚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以贴近生活的内容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体验动机,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对森林资源进行教学时,我展示漫画“小鸟的悲哀”:森林被砍伐殆尽,小鸟无巢可栖,只好孤独凄楚地站在伐木工肩头的斧子上,可怜而无奈地对伐木工说———“请把我也带走吧!”这一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进入漫画所构建的悲凉凄惨的情境,在情感强烈参与的体验中思考森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思考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的破坏和影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进入学习状态。推动课堂进程的问题设置也应该匠心独运地进行情境设计,为学生的自主体验提供机会。比如,选修二“海洋地理”中洋流形成的讲解,我选取一个透明度极好的茶杯,放好茶叶并冲好水,等杯中的茶水状态稳定后,顺着茶杯沿用嘴轻轻吹风,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关注杯中茶水的运动状态,研究茶叶的漂浮轨迹。这种微小的实验是一种自主参与的体验探究,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更加生动地阐述风海流和上升补偿流的形成与性质,这种“具体而微”的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在自主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宏观现象,生动而实效。另外,一个开放的、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产生体验欲望的结尾也至关重要。高中地理教学有很多路径可以实现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与践行,能够完成还课堂给学生的历史性转变,真正实现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新发现,而自主体验作为一种凸显学生主动参与性、自主学习性和情感体验性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对学生作为情感张扬的生命个体的尊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生命活力,促使学生将地理知识和社会生活中亲身体验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地理教学注入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完成对高中地理教学路径的有益拓展。
作者:何伟民 单位:吴江中学
比如《电工基础》教材的开头一、两章的很多内容是初中物理中学过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毕竟是职校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别很大。所以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再比如电子设计课是利用Excel软件和电子知识设计PCB板的过程。因为有些技巧和方法与电脑的操作技巧相通,所以一些电脑操作基础较好的同学学得就又快又轻松,而一些平时不大碰电脑的同学学得则很吃力。如此,如果直接大班上课,电脑操作基础好的同学理解和掌握的速度较快,能很快完成老师布置的反馈任务。而基础较差的同学一遍下来有的还没听懂,更别说完成反馈任务了,而且有些学生不太好意思请教老师,所以此时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自主合作学习。将动手能力强的和学得较慢的结合成小组,互帮互学。这样既能提高学得好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提高课堂效率。
2在实验操作中课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电工电子专业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强的一线操作工,所以实践教学离不开实验操作。通过实验,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做准备。但是职校生基础差异很大,动手操作的能力差别也很大。有些学生因为初中学校实验条件好,所以动手能力较强,而更多同学一到实验室就紧张。所以最好的实验方案就是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和动手能力弱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让会做的教不会的,通过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实验。这样做既可以有效调动学优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协助学困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班级中同学间融洽的关系。笔者在电工的实验课上和电子技能训练课上都进行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结果发现效果很好,尤其是电子技能训练课。一段时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后,大部分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一些主动性强的学生自信心得到了增强,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自主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2.1有些学生并未真正做到“合作”
他们的合作仅仅停留在就老师给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或在书上找答案如学习新知识时,一部分学生仅以获得新概念为目标,并最终以在书上画下该概念作为合作学习的目标。结果是学生看起来学习得很努力,实际学习效果却很低。因为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没有达到使每个学生都善于思考和热爱思考的目的,也做不到对知识的理解,更别说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了。
2.2课堂纪律容易混乱,降低了课堂效率自主合作学习
打乱了原来的座位方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聊天的环境,一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因此容易放纵自己,所以课堂秩序混乱,喧闹声很大,满教室里都是嗡嗡声,每个人都在张嘴说,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更有学生借此机会说闲话,做与教学无关的事等。结果看起来课堂热热闹闹,实际学习效果却是很低。而在机房学习时因不能调整座位,学生为了互相指教又只好下位,课堂秩序就更混乱,效率更低。
2.3合作学习容易拉大
学优生一般不等其他学生发言,先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有时学优生没有耐心等待学困生慢慢思考,急不可耐地直接把结果告诉了学困生。所以很多时候学困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只能当一个“听众”,把他人的思维作为自己的思维,没有自己思考的过程。这就造成了学优生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而学困生反而更加失去了自我思考过程。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反思这些现象,究其原因,教师为自主合作学习所设计的问题不够好,选择的知识内容缺乏合作性;教师对自主合作学习课堂的组织不够到位,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参与情况监管不够,导致课堂纪律松散;教师对自主合作学习效果的考查机制设计有欠缺,只是了解了最终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而没有考查所有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掌握情况。针对反思的问题,笔者采取了如下改进措施: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新知识的问题设计得更加灵活。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入繁,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能跟上,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不再单纯提问概念,还需提问对概念的理解,有时甚至设计一些理解性的习题。加强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在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人人有问题,人人有活干,才可以避免讲闲话的机会。采用时间控制法,即在活动开始前就明确活动结束的时间,并规定先完成的先举手,先举手的有优先回答得分权。且一个班举手的小组达到四分之三及以上时即停止合作学习活动。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时,加大巡视力度,并在活动前申明“讲闲话的一经发现全组批评,甚至扣全组所有组员的分数”以此激励组中所有学员互相监督,不讲闲话。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对小组进行考核评分时,被考核的人由教师随机点,答对了全组加分,否则不予加分。而不是由各组自己选出掌握的较好的同学来回答,以此促进组内所有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同时在巡视过程中不时提问那些学困生,从而提醒组中其他成员关注这部分学生,督促学优生努力帮助学困生。
3结语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题中之意。传统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授课形式单一,偏重于对重点段落的标识与背诵。学生或许对某个概念、某个段落背诵如流,但对知识点的理解却陷入混沌。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主合作思考空间,在启发学生思维基础上,鼓励他们在尝试探究过程当中自我发现、自我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终身学习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是实现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更主要是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将会时刻提醒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是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标准,与成绩相比,能力对于个体终身发展影响更大。初中政治课堂上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初中政治教师要在掌握学生身心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生动形象的引入方式。
这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生动的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在开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上节课的问题来开始新的授课,或者先播放本节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游戏拉回课堂。
2、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
媒体教学是政治学科的重要教学方式,图片和音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多媒体教学通过相关的案例展示,提高了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激发学生课下主动去搜集相关资料的兴趣。
3、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
政治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培养学生思想情操和政治素养的一门课程,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能够把生硬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比如讲述法律中的案例,能够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违法的,被侵犯权利时该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既能够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又能够进行最直接的情感交流。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学习的主体或者说是课堂的主体终究是学生。教师应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搭建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插入生活实例让同学们讨论,在学期设置几场辩论赛或者让学生分组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兴趣,建立主人翁意识。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1、重视预习与复习,建立知识体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列出预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这个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督促学生按时复习,温故知新,按时复习也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避免造成知识堆积。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建立知识体系。初中政治课程章与章、节与节的联系非常紧密,清晰的逻辑、简单明了的知识框架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学习的重点和政治学习的规律,提高政治学习的质量。
2、扩大阅读面,加强知识联系。
课本对学生的素养教育是不够的,学生道德水平和思想领悟很大程度需要其他学科以及课外知识补充。政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通过看报、看杂志等形式来补充课本不足。其他学科与政治在某些方面具有相通性、互补性,建立学科间联系便于学生更完整掌握知识点,深刻领会知识内涵与外延。
3、勤学习多思考,剖析知识重点与难点。
学生思考提问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深化和延伸,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给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提问的勇气。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的指导,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衬托出知识重点与难点。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巩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提出问题,预设情境,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能使学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要有兴趣与好奇心。问题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已有知识,并富有情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有关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
例如:在我的《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正方形,从摆1个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棒,到连着摆2个、3个正方形所需的火柴棒的实际操作。来诱发他们对摆50个、100个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棒的思考。师生就会很自然的转到学习知识上来。再如用袁隆平的科学水稻和“神舟”三号宇宙飞船这些跟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情提出问题。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了数学学科中存在的一些规律,还在学习的同时掌握了社会知识。数学中渗透了语文,政治思想的教育。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能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思维状态。能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盎然,提高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延拓创新,创设情境,增长自主学习的精神。
新课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学生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究数学奥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学习。当然,这也离不开老师上课时的精心策划和指导。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各方面,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去发现一些与数学有联系的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编辑一些问题。从问题中找出规律。
如:我在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习题课的过程中,从资料上选取了这样一道应用题:
(*)一列快车长180m,时速为72km,一列慢车长220m,时速为48km,问:
(1)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2)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快车从追上慢车车尾开始到刚好与慢车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双动态的典型应用题,一般来说学生是很难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的。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事先并没有直接给出原题(*),而是将(*)中的题目条件变改,出示给学生的是下题:()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一座桥长220m,火车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桥需要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动静态的应用题,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作出示意图分析、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的。
我要求学生将()中的条件“一座桥长220m”任意更换为其它条件,提示他们最好改变为动态的事物,重新自编应用题(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我将学生自编的应用题收集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一山洞长220m,火车从车头进洞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洞需要多少时间?
第二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另一列火车长220m,时速为akm,(这里由于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时速,故用akm代),问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
第三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另一列火车长220m,时速为akm,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快车前,快车从车头与慢车车尾相接到刚好与慢车车头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更有优秀的学生,在第二、三类题中增加“两车距离bkm”的条件,第一类题与()当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第二、三类题则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
这个过程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其中渗透了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始终在愉快,兴奋的过程中努力自主的思考、揣摩。
我要求学生自己解答以上自编的问题,他们都能准确的给出解答过程,并都能清楚的说出分析问题的步骤。此时,学生兴趣特别浓,结束之后,我告诉学生,事实上,我本来想要出示的原题正是第二、三类的综合应用题。学生此时情绪更高,我便顺水推舟,启发学生今后遇到问题时,不仅要会解答,更重要的是要在解答过后善于总结,发现新的问题,因为我们在书本上遇见的常是一些较实际问题简单的问题,而实际问题往往又正好是这些问题的延拓。
三、开放题材,联系实际,拓宽自主学习的世界。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课前安排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比吗?让学生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和脚底长度比?身高与两臂平伸的长度比?脚底长度与身高比?并引导学生想想在生活中的用处……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开放题,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探索新知识。
自主的学习能力就是学生开始主动地去尝试着学习新的知识,这主要是靠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根据自己的思考,形成的一种能力.学生只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会表现出很强的上进心和探究精神.高中物理新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要不断地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抛弃传统的旧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新.物理是一门比较接近实际的自然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放在生活当中,学会自主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二、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自主学习,更多的是一种兴趣的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学生要具有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主动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品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自主学习就是一种乐知的学习过程.学生主动要求去学习,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创造适合课堂教学的情境,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思想动机,让学生在教学情境当中,发现自己感兴趣好奇的问题,并产生解答问题、解除疑惑的动力.这样教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外,也要时刻记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合理地制定教学的目标,要将教学目标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教师要按照教学的具体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电源电动势及电路的路端电压的不同测量方法.在进行教学准备时,教师要准备几个电源和不同的闭合电路,尽可能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动手操作来理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这样才是真正将自主学习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四、勇于创新,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个人掌控课堂的一切,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很少会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只是课堂上的配角,在学生的心目中,自己的学习就是为了教师而学的.又因为高中生的心理原因,有时,教师越是要求他们学习,他们就越是不想去学习,教师越是想让他们认真完成任务,他们就越是应付性地做一些工作.这样的教学是很难取得想象中的教学效果的.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旁边做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热爱学习,并以学习知识、获得知识为自己的乐趣.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尝试着去做课堂的主人,从而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的心理,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非常重要.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的同时,将知识贯穿到其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然后学生怀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师的引导,去发现实验中的规律,再将自己的理解和课本上的总结进行比对,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教学,学生就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认识物理学科中的一些思想和规律,学习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五、结语
农村学生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差;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差而学习动机强,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但学习目标低等,有的学生忙于农活,学习时间少,有的学生家里做生意,家长无暇管理等,这些因素都是影响农村学生学习的因素.面对这些因素,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将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习动机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为他们量身定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练习作业等,这样学生就会有一定的学习动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组,针对他们不同的学习因素,设计不同的探索目标.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求证全等三角形各原理,这类学生本身就是对学习很感兴趣的,因此会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对于中等生,教师只需要给他们布置几道题目,并用精神奖励,如加分等方式,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并让他们试着背诵原理内容,并暗示学生会组织比赛,这样就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二、创设“问题-研究”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析问题,并与周边同学一起探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时间,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讲“认识三角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这样一个游戏:给学生一些木棍,让学生用这些木棍组合成不同形状的支架,然后用这些支架拖运一些重物,看谁设计的支架承重最大.当学生发现某同学用木棍搭成的三角形承重最大时,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个形状承重最大,最终会得到三角形是最稳当的形状这一结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还能让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基础更牢固.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没有学生选择三角形作为自己支架的形状时,教师就应找一些不知何处下手或者已经做完的同学,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支架进行创新,从而让他们做出三角形的支架,以保证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因地制宜,发挥农村独特教育环境
近几年,江苏农村发展非常迅速,各方面条件都有很大的提升,加上农村自身存在的一些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农村空气好、树木多、活动空间大等.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些优势,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发挥农村的这些独特的环境优势,让学生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统计图的选用”时,教师可以让班级同学回家对家里的庄稼进行统计,如某同学家今年共收获粮食20吨,其中大麦多少吨、玉米多少吨等.再对去年、前年的收获总吨数和各粮食品种分别生产出的吨数进行统计,然后让学生用表格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分析近几年家里庄稼收获的数量.通过对比或计算的方式简单分析一下近几年家庭庄稼丰收情况以及从表格中能看到哪些问题,如今年该同学家庭玉米比去年收获多,而去年大麦比今年收获多等,利用这些数据,还可以让学生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今年大麦施肥不及时等.这样的方式,不仅引导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还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问题,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式.
四、结语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对未知世界的积极探究与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传统教学时,师生处于教与学的对立面上,教师与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传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对等的,没有师生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是在对教师的畏惧与恐慌下展开的消极认知行为。长此以往,学生不想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是一味地接受,将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的火花湮没。要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就必须要建立和谐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愉悦而民主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与动机,实现学生快乐而主动的探究。在平时,教师要俯下身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展开平等对话,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规律以及兴趣爱好等,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与心理动态,与学生交朋友,展开心与心的对话,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近,自然可以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发言,体现教学的民主性,营造创新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在自主探究中将产生的不同见解与看法发表出来,才能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展现学生的个性,这样的探究活动才能有深度,取得成功。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推动着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探究。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富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带入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成为可能。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探究的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提出趣味性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如收集生物学家的真理发现过程中的小插曲来引出问题,这样可以避免直接提出的枯燥性,更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2.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探究是建立在学生主体思考的基础之上,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教师要善于创设富有开放性的问题,以将学生从教材的固定模式中解脱出来,引导展开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与思维,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性地运用,这样更能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探究的广度,更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成为探究的主人,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
3.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通过疑惑陷阱来引发学生的不同观点与见解,并就此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碰撞出创新与思维的火花,这样才能让学生透过表象达到对知识本质性理解,规律性认知。
三、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手段,是探索未知的研究方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剥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权利,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与定理,提高学生实验技能,还要重视学生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引导学生以实验为手段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走进生物殿堂。教师要由重结果转为重过程,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实验。要突出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主体性,教师不要做过多干涉,而是要以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身份来引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提出各种猜想,并依此来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中不断验证,通过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来完成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全程参与到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中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第一手感性资料,利于学生上升为理性认知。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实施多元激励性评价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非常需要来自他人的肯定与鼓励。因此,教师要实施多元激励性评价机制,不能单纯地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而是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等。当学生基于自身基础有进步时要给予学生必要的表扬与鼓励,当学生失败甚至是退步时,也不因此而盲目地否定学生,而是要坚信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取得成功,教师要运用适度适量的批评来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不足,并运用语言激励、情感激励等手段给予学生巨大的精神鼓励与心理支持,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以更大的探究热情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