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2 17:37: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教学论文语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文本的情感。因为在学生朗读时,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就能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每篇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选择好训练的“点”,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方法,要因文而异、因情而异且因人而异。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也要讲求一个“精”字,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要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或者一些重要的段落精心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目标更加明确,品悟起来也会更加充分,在朗读中切实提高自己品悟语言的能力。
二、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朗读如果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不够的,需要教师精心引导,让学生细心品味课文中的语言,让学生在朗读中养成好习惯,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大意。学生的悟在于教师的巧妙、适时的引导。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加以点拨和引导。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小鹿的玫瑰花》这篇文章时,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问学生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为什么没有白栽呢?很多学生的回答却是因为玫瑰花很美。这显然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够准确造成的。对此,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马上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先让学生去读,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一些描写玫瑰花很美的句子,然后再让他们有感情地去朗读微风、黄莺的话,并展开自己的合理想象,想象一下微风、黄莺当时还会说些什么话,还有一些其他的动物,它们又会说些什么话。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分角色进行朗读,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各自的角色当中,从小动物的角度去感受玫瑰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乐趣”的大道理,这种感受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领悟得到的,不是靠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得到的。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读中体悟
学习语文知识时,想象是领悟人物情感的前提,而领悟情感能够深化学生对情境的感知。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对于能揭示情境的一些词句,如描写神态、动作的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再现,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中体悟情感。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地让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让学生从语言中去揣摩、判断当时人物的内心动机和想法,然后再让学生在每一句话的提示语中添加一些自己内心活动的词语来辅助自己去理解课文内容。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小学语文素质化教学应当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对象的研究。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和行为习惯的个体,教学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发展差异,组织与之匹配的教学活动。笔者在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检测,通过检测来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这对教学针对性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发展差异,设置了不同类型的目标,将教学目标设置为ABC三个层级,每一个层级分别对应不同基础能力的学生,从优秀生到学困生都可以寻找到匹配的目标体系,接下来在分层目标体系的引领下开展差异性教学。从教学目标任务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提问难度的确定、作业量的多少、作业难度的高低,以及考试考核的分别组织等等,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以满足学生差异性的量体裁衣教学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他们提高学习自信心。
二、小学语文素质化教学应当发挥现代手段功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因为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单纯进行口头讲解,无法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和加深理解的目标,教师应当在提高教学生动形象程度方面下大功夫。实践证明,丰富的课堂信息和灵活的演示手段,是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成效的有效促进手段,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笔者在教学中坚持自主设计教学课件与运用成品课件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学课件与语文教学设计的融合水平,在补充教学信息、提高演示效果方面彰显其功能。小学语文教材中较为典型的景物描写以及科技类说明文难度较大,学生缺乏直观理解,一旦思维走进死胡同,理解的难度非常之大。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补充景观资料、科技背景信息,给学生增加形象的感知,枯燥的文字变成了图文并茂的生动教材,无论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理解效果,相对于单纯口头说教都会得到显著提高。笔者在现代化手段运用中侧重于体现精炼原则,既保证教学的生动效果,同时也降低教学时间的占用,使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为主导的格局不发生变化。
三、小学语文素质化教学应当增强学生参与效果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他们在学习中的参与积极性一点也不低于其他阶段的学生。他们渴望发言,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渴望在教学中融入进去,这样的特点为自主课堂的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广大教师要重视自主课堂建设,提高学生参与度,让语文教学素质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笔者在这一方面重视了学习载体和学习线索设置,在学习载体方面把学生编成合作小组进行探究,让一个人的思考和大家的讨论结合起来,让个人的观点和集体的思维融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探究的生动效果。另外,在学习载体的设置上侧重于将教学重点难点提炼出来,设计出引人入胜、启迪思维的思考题,让学生学习有线索有载体,大家既要深入思考,同时也积极讨论,有效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效果。实践证明,提高学生参与性的自主课堂建设是适应当前新课改要求的有效措施,既能够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也活跃了教学氛围,使语文教学向着高效深入的方向发展。
四、小学语文素质化教学应当融入情感促进因素
首先,情感在教学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有了积极的情感作为基础,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将会更深。小学素质化课堂建设应当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小学生在学习中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教师表扬的话语可以在学生内心产生涟漪,甚至是波涛,对其他学生也具有鲜明的导向引领作用。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都会积极运用鼓励手法,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好门槛原则,对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时,要尽可能体现差异,重点是对中后位置的学生多鼓励,降低表扬的标准门槛,让学生能够多获得一些鼓励和表扬的机会,多一些内心的积极情感体验。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友爱,营造浓厚的集体氛围,鼓励学生相互之间探讨交流,尤其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基础,掌握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氛围也能够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1.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改变了以往单一枯燥的文字与语言传递信息的方式,以直观的画面、形象的图片、动听的音乐等来传递教学信息,所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多彩的世界。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新鲜的刺激与冲击,这使得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更能激起小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将对多媒体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制作精美的幻灯片,在课上逐一播放给学生,有图片、有视频,再配以动听的背景音乐,这样更能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如临其境,置身于优美的桂林山水之中,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与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构建开放化课堂教学。以往的教学视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教材展开,照本宣科,机械教学,教学完全局限在教材内。教学资源单一、教学程序固化,教学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之中。现代教学倡导生活即教育的教学观,新课改更加关注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明确提出要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实施生活化教学,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大语文课堂。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素材,如图片、图像、音频、视频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说只要是大自然中存在的我们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所特有的功能直观而立体地展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改变以往教学信息的单一性与封闭性,而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而宽广的学习平台,将教学与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这更加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大量形象认知,进而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积极的探究活动。
3.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小学生正处于初级认知阶段,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刚刚开始系统化学习,同时又受到自身生活阅历与认知水平等的局限性,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内容往往难以理解。多媒体可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地深入文本,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达到对文本的真正理解与全面掌握。古诗虽然只简短的几十字,但是却能勾勒出一幅幅直观的画面与生动的场景,传达着诗人的喜怒哀乐。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一直以来古诗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有了多媒体,我们就可以将古诗所描绘的场景与意境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展现出来,带领学生横跨历史,步入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之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又如一些历史题材的文章,由于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多媒体可以将那段历史真实地再现出来,带给学生直观感受,这样更利于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结合特定的社会环境来展开思考,从而达到对文本的真正理解。
二、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的使用要适度。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优点在于它能把比较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事物。它的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但并不是任何课型、任何知识点都通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握一个很好的度的话,变成每节课都用多媒体、每个问题都用多媒体展示,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会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切记不能把课堂变成由传统的“满堂人灌”变身为现代教学的“满堂电灌”。而是合理适度地运用,在最为需要的时候运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多媒体辅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活跃、更有效。
2.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往往都是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操作,而学生只是在简单、机械di伴随着教师的讲解而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始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学生能参与的要尽量让学生进行操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进行“表演”,将学生排除在教学之外,成为教学的附属。
在不断地鼓励和引导之下,实现学生对于阅读的领悟。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集体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性的融入阅读学习之中,通过集体的互相协助学习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成长。教师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活跃课堂的氛围。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结合起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活跃课堂氛围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对于教学方式创新就要是小组教学的展开。小组教学又称为小组合作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将课堂上的学生分为独立的几个小组,针对同一个问题每个小组来合作完成,小组的成为都要为这个问题来进行努力,在不断地综合各个小组成员的意见之后,每个小组将各自的成果向大家展现,这种教学方式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开展和实践。比如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课外阅读书的评选活动中,教师将整个课堂上的学生分成小组,小组结合各位组员的阅读书推荐篇目,老师进行课堂评选的过程中,提出小组对于阅读评选过程中的意见,这样保证了学生观点的真实完整展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我表现的能力得到很多的提高。
2.教学技巧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技巧性。第一、鼓励性。小学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的教学提升学生基本的阅读文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勇于发言,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氛围的激励中,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保证教学的质量。第二、合作性。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学生间分工明确的合作化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开手让小组完成合作学习。但是又不能够完全放开,小学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独立的完成小组的活动,教师要给小组合作学习留足活动的自由性能够,但是在小组组织的过程中提供帮助,促进小组合作教学的实现。
3.活动组织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活动组织就是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不管是知识的讨论还是实践的操作,都是以小组的成员为单位实现的。小组的成员主要是教师的分组或者是以学生座位前后相邻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顺畅的完成。但是调查发现,很多的合作学习分成的小组在学习中主要是聊天,浪费了小组合作教学的机会,所以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在小组中选择负责人作为小组的组长。在教师布置任务的过程中,小组组长给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最后大家实现观点的总结,这样保证了小组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促进了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开展和实践。活动组织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呈现多样化的方式,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小组合作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提升学习。
三、结语
关键词:语文 古诗文 教学
古诗词是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呢?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祖先们沉重的生活;它抒情真挚、感人肺腑,道不能道之景,抒难抒之情;它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引人遥看“西岭千秋雪”,注目“万里送秋雁”,听得“十里蛙鸣”,闻到“十里荷香”。故而,古诗词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地位
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简称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新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就有70首。可见在背诵优秀诗文总量上是相当大的,而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让儿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中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而在第三学段中则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凑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见,小学的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提高了,内容也趋向丰富,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1、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段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强调要有一个对古诗文阅读记诵的“过程”。
2、循序渐进的原则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必须考虑不同级段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即实质上讲的是语文教学中的“度”的把握问题。新课程标准对于1-6年级不同级段学习的内容和份量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这些要求和标准,体现明显的层次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3、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则
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历来都有精读、细学、扎扎实实地学,字、词、句、段、篇全不放过,全要深刻理解、细细琢磨的主张。这样做,虽然从理论上来看,能够练就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但在实践上又往往行不通。一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你多顾了“此”,必然将会失去“彼”,如果全面开花,处处追求齐全与完美,其结果可能是什么都追求不到,或者是得了芝麻,丢了西瓜。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很大的弊端是过于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整与完美,其结果却是完而不美……语文教学要敢于残缺、善于残缺,唯其残缺,才可能求得更大意义上的完整与完美。这句话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辩证法。
优秀的古诗,与语文材中其它方面的内容本来就有着很大的差异,古诗的精髓在于它的优美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这恰恰又需要人们在诵读之时去整体感知和把握大意,因此,整体感知和把握大意,是古诗教学应遵循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4)、科学评价、激励为主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背诵诗文的数量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记忆力好的同学,背得要快些,记诵得数量要多一些;记忆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数量要少些。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正确对待,要承认差异,个别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教师也要予以表扬,予以鼓励。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了诵读诗文时音调、节奏、情感方面的要求,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也要灵活掌握其标准。对待读得不理想同学,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并且还要表扬他“读得很认真”或“很有感情”等等,以此激发其诵读诗文的兴趣和信心。
1、整合资源,把握基点。
①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改变传统“逐环教学”“逐首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②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2、反复吟诵,直意抒情。
让古诗词教学弥散醉人的芬芳,’教学中就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的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人佳境,读出层次。
3、启发想象,人境悟情。
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要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情要靠“象”去显。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
(一)树立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抓住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要努力将阅读教学的认知目标与教学目标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等,要努力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以及技能的整合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地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实现阅读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往往较为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影响了教学效率。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模式。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双基”的训练,即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训练[2]。其次,教师还要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段落大意等进行“精讲”,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注重讲练的结合,例如要带领学生进行语句的扩展以及句子仿写练习,从而使得学生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而且,为了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还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开放性学习等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合作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交流[3]。然而,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学生自主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对其给予指导,告诉学生应该自学哪些内容,例如文章的体裁与背景等等。要为学生传授科学的自学方法,例如如何细致地分析文章内容,如何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适当地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沟通,要彼此交换个人的理解与想法,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活跃阅读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结语
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注意力难于集中,缺乏持久耐力,语文教师导入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学生才能形成长久的阅读兴趣。而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生成有效教学情境,通过情境能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图片制造一个美妙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求知兴趣。例如,在讲授《黄山奇石》一文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呈现一幅《黄山飞来石》的图片,学生一定会被图片吸引住。教师可借此提问:“你们谁知道这块石头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地方的?”这样导入,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转移到图片上来。他们一边看图,一边讨论、猜测,在争辩的过程中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可以说,这样艺术性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佳境。
2以游戏教学创设生动情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那么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来促使学生获取阅读知识。在阅读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并在“动”的过程中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角色扮演(编演课本剧)等游戏化形式,参与创设阅读情境。通过游戏教学,能够有效促使学生与课文中人物交流和沟通,使语文阅读文本内容快速有效的形成表象,而且能深入的理解作品人物心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情境,将自我角色对象化,获得主观感知的愉悦,使其对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产生亲切感,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心理。如在讲授《小英雄雨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安排学生扮演雨来、李大叔、鬼子军官、鬼子、村民,要求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表演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更深刻的体验课文的思想内涵,而且在表演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以朗读手段营造良好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学生感知阅读文本内容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体验文本的音韵、情感魅力的重要方式。相对于无声的文字,有声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对课文中描绘的意境、主人公的情感或者作者的创作思想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朗读能够使学生的精神集中在课文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更好地品位文本中蕴含的感情,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的修养和情操。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对文本的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有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桂林山水》充满了对山水景色的喜爱之情,那种如诗如画境界通过文字得以展现。学生在朗读时如果能够融入感情,就能够体会到桂林“甲天下”的秀美景色,同时也能读出作者那种热爱生活的人生趣味,培养起学生较强的审美情操和艺术气质。
4以多媒体方式创设有效情境
多媒体由于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运用于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在关键处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变抽象的语文知识为直观认识,让学生从生活过渡到语文学习过程中,为知识构建奠定坚实基础。如在讲授《鲸》这一教学内容时,要引导学生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单凭文字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而借助多媒体呈现鲸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观察中进入文本阅读,辅以问题,学生的认知面得到了拓展,观看中了解了更多关于鲸的知识,阅读也就更轻松了。又如在《月光曲》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月光曲》的音乐片段,学生欣赏后让学生抒发感慨,顺势引入盲姑娘,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中,同时也为阅读中的联想奠定了基础。
5以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或心理感受,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对于学生错误的理解和看法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和纠正,而不是轻易的指责。通过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从而相互沟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语文教师除了利用课上、课下和同学面对面的交流之外,还可让学生写小文章谈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给老师提建议、指错误等形式来加强师生交流沟通。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和力,从而因为喜欢语文教师而喜欢语文这门课,达到利用师生和谐关系来使情境创设得以顺利进行,并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效果。
在实践中,老师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导学单”、“导航单”、“活动单”等方式,为孩子们制定了“合作学习”的内容。其中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设计的内容必须紧扣文本,具有必要性、可探性、激励性和趣味性,减少随意性。学生自己能学懂的,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无需安排合作学习;独立解决有困难的,学生最想表现的,容易引起歧义的,“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可以即时安排合作学习。“相异构想数越多的问题越适合合作学习。”《秦兵马俑》一文语言优美,描写入神,条理清晰。笔者抓住兵马俑个性鲜明、神态栩栩如生的特点,将第3~10自然段,放手给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在比较宽裕的时间里,要求各小组用“说、读、演、画”的不同形式尽情讨论发挥,老师则从旁参与、引导。笔者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顿时被调动起来。之后,根植于小组合作探究的全班汇报展示,学生择其所爱,大胆表现,显得十分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注入了丰富的情感。这样的合作学习设计,既激发了孩子求知的欲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发散了思维,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当众表演能力,丰富了情感。
二、巧妙设计和安排合作学习的梯度
形式在课内,功夫在课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尽量做足“功课”,包括充分占有与文本有关的大量资料,细心遴选文中需要合作学习的“点”,提前考虑每个“点”合作学习需要的“序”和达到的“度”,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撞击的“火花”,如何通过“二度合作”将课文学习引向深入等等。备课充分了,才可能让一堂课宝贵的时间产生最大的效益。笔者曾有幸观摩了一堂古诗词《村居》的合作教学尝试,执教者整堂课设计了“初见村居、走进村居、亲近村居”三个合作学习的“点”,让学生从小组自学诗词,读通诗词,提出困惑,从畅谈对村居的第一感觉开始,接着在小组中通过集体反复诵读讨论,厘清幽美的环境、人物的关系及各自特点,继而让学生与词中的人物“零距离”接触,感悟人物内心。这三个“合作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水到渠成,学生始终兴趣盎然,最后全班孩子的感情都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一个“醉”字自然脱口而出。当叫孩子扮作辛弃疾面对“村居”吟诵这首词时,让观摩者油然有了身临其境之感,也不禁被感染了。可见,课前这位老师对本文合作学习的考虑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三、努力具备指导合作学习的良好素养
有人说,“合作学习让我觉得课难教了”。是的,它无疑向习惯于传统教学、局限于固有经验的我们提出了挑战。在当今信息社会,世界距离、古今距离变近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多了,独立自学的能力变强了,他们已不满足于教师的“老生常谈”,不满足于老师当“传道者”,更希望老师是一个学习道路上的引航者,是共同探究真知的朋友。因此,教师的知识量储备、角色转换、学会平等和尊重、学会倾听、培养教学机敏乃至加强人格修养等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合作学习”时,教师如何巡回组织指导,迅速掌握“合作信息”,在学生踊跃展示时,如何把握契机,运用教学机智,相机点拨,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进取的积极心态,都是值得认真对待,深入思考,不断学习提升的。“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的教育思想真正转变了,素质提高了,指导“合作学习”才会越来越有创意,越来越得心应手,越来越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