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2 17:37: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微企业融资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一,信用风险。典当行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时,便为信用风险提供了一条可传播通道,使得小微企业与典当行之间形成了一种博弈关系,且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信用风险的传播便得以实现。第二,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绝当物品销路不畅通、绝当物品出售的价格风险。除此之外,典当行业很容易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例如利率政策的调整,尤其是下调利率,会使得典当行的放款利率贷款门槛降低,尽管如此,这对于不具竞争力的典当业而言,无疑会来带一定程度的冲击。第三,操作风险。主要包括:典当行经营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从业人员素质能力较差造成的风险、具体业务操作风险,如审当环节的鉴定风险、验当环节中的估价风险、当物保管风险、转当(倒贷)的风险等。第四,流动性风险。典当行的流动性风险指典当行办理业务过程中产生的绝当物品是否有销路以及典当期限长短带来的风险问题。
2典当行小微企业融资的VAR金融风险管理方法
2.1典当行的VAR金融风险方法适用
2.1.1典当行VAR的基本模型与参数典当行VAR描述的是在市场正常波动下,典当行的某项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合可能面临的最大损失。其统计内涵为:典当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和持有期限内,处于风险状态的价值。VAR=预期收益/损失-在一定置信水平下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H:c)=E(V)-V*=V-(1+u)-V(1+R*)=V(u-R*)=-σαV其中:V:风险敞口的市场价值;R:持有期H内的收益;u:预期收益;R*:置信水平c下的最小收益率;坠:置信水平临界值;σ:标准差。典当行金融资产或者资产组合的VAR模型参数包括:第一,持有期H。考察典当行在哪一段时间内的持有资产的最大损失值。持有期的确定应依据典当行所持有的资产的特点确定。第二,置信水平坠。置信水映了金融机构对待风险的容忍程度。典当行选择的置信区间越大,说明其风险容忍程度越小,希望能得到把握性较大的预测结果。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对于银行业置信水平的相关要求,典当行的置信水平可以确定为99%。第三,观察期间。又称数据窗口,考察给定持有期限回报的波动性与关联性的整体时间长度。参考巴塞尔委员会对于银行业观察期间的相关要求,典当行的观察期间可以确定为1年。
2.1.2典当行VAR测度的计算方法VAR的计算方法包括:方差-协方差法、历史模拟法与蒙特卡罗法。这三类方法各有优缺点。历史模拟法概念直观、计算简单、实施容易,容易被监管当局和风险管理者接受;历史模拟法需要大量日回报历史数据的支持,而且一般都是短期预测。不仅如此,历史模拟法属于全值估计方法,能够处理市场的大幅波动、非线性等情形,容易捕捉风险。对于典当行而言,其质押品可以在其交易市场获得相关的日价格数据,例如黄金价格、房地产价格等,其典当行VAR计算一般短期分析即可。
2.1.3典当行VAR模型的计算第一,建立映射关系,即将金融资产或者资产组合头寸的价值表示为投资收益率的函数。第二,数学建模,即利用投资收益率的历史数据,利用统计方法模拟投资收益率的分布特征与动态变化。第三,计算VAR数值。结合映射关系估算投资组合的价值变化及分布特征。
2.2典当行的VAR金融风险管理的应用
2.2.1计量经济资本以优化资本配置作为发放贷款机构的典当行,同样应该具有经济资本。当典当行配置的应对风险的实际资本不小于经济资本时,我们可以说该典当行具有利用资本应对风险的能力。经济资本覆盖的范围应涵盖典当业务所有的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合理的经济资本配置需要典当行在各级别、各部门、各营业部前后台与各项业务之间合理分配,以实现经济资本的有效流动性。
2.2.2实施风险限额管理以实现风险可控性基于VAR计量的风险限额综合反映了典当行的风险容忍程度。VAR限额属于金融风险的事前管理,体现了典当行对于金融风险的实时动态管理,也体现了风险与收益的综合管理。典当行构建风险限额管理主要目的是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与自身面临的金融风险之间构建一个长效稳态机制,达到能够充分吸收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作用,进而实现风险资本与风险额度的匹配。
3基于VAR的典当行小微企业融资金融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3.1构建基于VAR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
3.1.1构建金融风险预警信息采集数据库宏观方面:主要收集对典当行未来经营发展影响密切,能阐述经济形势的各类经济指标,包括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增长率、各类金融相关政策,利率汇率变化浮动、反映价格水平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反映当前经济状况的通货膨胀率等;中观方面:及时收集作为竞争对手的典当行业贷款条件与政策及同行业公司的新型业务与危机动态;微观方面:典当行风险预警系统对微观信息方面的收集要求更是重中之重。包括申请贷款企业全面的考察和自身管理制度的评价与完善。
3.1.2设置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典当行的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特点,设定典当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第一部分,流动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抵押贷款率、资本风险比率、绝当率、典当资金周转率等。第二部分,信用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抵押贷款率、利息回收率、当金损失率。第三部分,市场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GDP增长率、利率敏感比率、CPI指数;第四部分,操作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典当资金运用率、当金息费率等。
3.1.3设定金融风险指标的阀值在Kaminsky,Lizondo,Reinhart模型中,预警阀值是指金融指标达到可诱发金融危机时的数值,并在无警点增减一定程度后取得的。作出错误警报的概率与未作出警报而出现危机的概率两者相等时的概率作为阀值是在具体操作中确定阀值的方法。对于常用指标已有国际公认的通用风险预警阀值作为参考依据,例如经常项目逆差与GDP的比率的通用风险预警阀值为5%;相对通货膨胀率的通用风险预警阀值为2%;金融机构基本充足率的通用风险预警阀值为8%;资产价格泡沫度的通用风险预警阀值为20%;在对典当行的风险预警阀值确定时,主要依据平稳运行时典当行的各项数值指标进行提取参照。
3.2建立基于VAR理念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典当行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机构,积极引入外部董事制度或独立董事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员工激励惩罚机制,完善企业内部薪酬制度,将绩效与风险、绩效与薪酬有效结合,激发员工工作的最大热情;其次,典当行应不断提升现代风险管理意识与风险管理能力,针对不同的风险控制点,建立基于VAR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金融风险的预防、风险的规避。第三,典当行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对于容易产生风险的经济事项,加强重点监督,严控重大VAR金融风险。第四,典当行不断建设VAR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并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发挥企业文化的软作用,不断激发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此同时,典当行还应当充分的利用内部的人力资源,加强企业内部创新管理,构建学习型组织。
3.3开展业务创新,降低典当行金融风险
3.3.1贷款置换积极寻求与商业银行合作针对小微企业开展创新金融服务。在与银行合作过程中,贷款置换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典当行为银行贷款提供质权或者抵押权的担保。在这种情况下,典当行可以通过此类贷款置换积极拓展自身业务空间,实现业务多元化经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从小微企业角度而言,贷款置换可以帮助小微企业较快的获得所需资金,还可以提高小微企业在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从商业银行角度而言,贷款置换可以帮助商业银行稳定其小微企业客户资源,分散自身的中小企业风险暴露;从典当行角度而言,贷款置换有助于典当行发挥自身灵活多变的操作方式,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并把握新经济形势的大好机遇。
3.3.2开办特色典当只要有短期融资需求,典当业务就有市场空间。典当行小微企业客户结构复杂。抓住目标客户的资金需求特点,开展积极的创新,需要典当行与一些金融机构或者非银行机构开展积极合作。例如典当行与拍卖公司合作,开展竞拍典当融资,使得贷款购买拍卖房产变得可行,也从中拓宽典当行的业务空间。
4结论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融资
1.做好微小企业融资对我国经济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影响有着独特作用
“微小企业”区别于中小企业,按照银监会的关注,中国的小企业一般是指营业额在3000万元以下、人数100人以下的企业。全国共计6000万左右的微小企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 以上,提供了75%左右的就业机会,并且创造了50%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微小企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我国经济中最活跃,最有生机的力量,对我国经济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影响有着独特作用,是推动我国微观经济全面复苏和宏观经济进一步趋好的基础力量。
微小企业的发展,是我们克服金融危机影响,推动产业结构实现升级的基础。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表现的更加突出,而微小企业往往是结构调整的先导。这主要得益于它的突出优势,一是由于微小企业面临交易规模小、次数多,交易成本大等易受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风险,激励它们有较大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动力。同时,它们创新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二是微小企业的通过强化市场的竞争程度而不断提高着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三是微小企业的大量发展强化了社会收入的均等化趋势,促进了社会分配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四是微小企业的大量发展弥补了大中型企业产品种类单调的缺陷,使商品种类和特色更加丰富,满足了不同层次人们的消费需求,在促进了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同时,也影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
同时,微小企业的发展,也是发展和稳定宏观经济,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基本力量。我国要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离不开微小企业的发展。其次,微小企业通过分散整个社会总资本而促进经济增长。再次,微小企业的发展,是克服金融危机影响,恢复我国出口增长的基本力量。最后微小企业是稳定物价水平,减轻金融危机的冲击的重要力量。
微小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融资难。我国要很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高速健康的经济增长,需要微小企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解决微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对微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和独特优势的认识,强化政府责任,改善微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商业可持续原则,探索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突破技术瓶颈,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银企双赢,促进经济发展。
2.银行信贷是解决微小企业融资的基本途径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经指出,目前众多的融资工具之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银行贷款。这一判断,既基于微小企业的基本特点,又立足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也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富有效率的选择,为现有环境下解决微小企业融资指明了方向。分析如下:
微小企业规模小,机构简单,经营灵活,且无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资金需求方面看,微小企业往往需求的不是长期资金,而是流动资金。在资本市场融资流动资金,成本大,收益小,是银行贷款成为一个低成本的理性选择。由于微小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往往需要的是一种可靠的,大量的,持续的资金供给,这种特点的金融产品只有通过银行贷款才能获得,而民间融资的不可靠性,地下活动偏好性,资金来源有限性,远远满足不了微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从微小企业的信息特点看,微小企业的各方面信息不具有“公开性”,与要求公开信息的债权股票融资相比,银行的私募性质正好满足了微小企业对自身信息的保密性要求。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对微小企业而言,银行信贷是其主流选择。
从长期发展角度看,微小企业贷款和其他贷款一样属于商业银行的常规产品。它既非慈善事业,也不是一种短期财务援助,它是商业银行的一项盈利资产。就银行而言,在对微小企业贷款中,有获得成长的巨大空间。面对国内和外资金融机构的双重竞争压力,商业银行必须创新商业生态,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关注微小企业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微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优化贷款结构,在避免贷款过于向大客户集中的风险的同时,又能使银行的闲置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增加银行的收益。同时微小企业信贷是迄今为止大多数银行尚未开展的金融服务,充分开发微小企业信贷市场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可有效扩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并通过交叉销售,在吸纳存款上争取更多微小企业的支持,以此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
金融危机以来,政府和社会更加关注微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出台了许多对微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和引导政策,但今年一季度的信贷流向明显表明银行在实际信贷过程中的不同选择由此,认真分析银行微小企业信贷的商业收益便显得尤为重要。国际上从事微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实践表明,微小企业银行贷款的偿付率超过了98%,在部分转型国家更是高达99.8%,贷款逾期率为1%-3%,贷款核销率小于0.3%。孟加拉乡村银行为成千上万的穷人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服务,在贷款不需要担保的情况下,保持99%的还款率,始终盈利,其总裁尤努斯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些充分说明了微小企业贷款的优良性,银行信贷不同选择主要是存在着技术瓶颈和其他体制机制问题。
3.微小企业信贷的技术瓶颈是信息不对称
在微小企业信贷中,信息不对称是其主要问题。与银行相比,微小企业占有信息优势,掌握着更多、更真实的企业内部信息,而银行了解微小企业信息渠道有限,处于弱势,集中表现在对包括微小企业经营能力和企业本身信息的不对称。处于信息劣势的银行,为消除信息不对称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只能根据所掌握的中小企业总体的平均信息来设定贷款条件,而不是根据个体的风险程度来确定,由此“逆向选择”和 “道德风险”同时存在。
关键词:普惠金融 融资服务平台 小微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253-02
一、当前实体普惠金融机构在破解小微企业融Y约束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受到的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普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力度的加强,截至2015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的贷款余额达到了23.4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90%,同比增长了13.3%。从该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与不断完善。然而,当前实体普惠金融机构尚无法完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产品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匹配度不够。小微企业对资金具有频率较高、需求较急、时效性强等一系列特点,这就导致了其对实体普惠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需要专业化、特色化的极高要求。当前普惠金融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一定量的有效融资,但其融资服务的针对性仍旧欠缺,容易造成普惠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小微企业需求不匹配,小微企业无法获得所需服务的问题。
2.实体普惠金融机构难以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悖论。在传统融资方式中,融资利率、抵押品与担保费用三个条件因素相互影响使得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为资产规模较小、无有效抵押品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因此金融市场很容易出现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小微企业融资的悖论无法有效破解,形成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资金的恶性循环。当前实体普惠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过程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实体普惠金融机构愿意以低门槛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二是实体普惠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时更倾向于先控制自身风险。当第一种情况出现时,小微企业可以以极少的代价获得所需融资,但普惠金融因此承担了更多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使得普惠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性不强,普惠金融无法成为一种长期有效的融资方式。而第二种情况意味着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无法有效降低、融资问题得不到很好缓解,这样都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悖论难以解决。
二、融资服务平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优势分析
由于实体普惠金融机构无法有效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融资服务平台作为一种创新型金融的融资方式,为我国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有效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难题。当前我国融资服务平台的模式主要以平台所担任的角色及担保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在众多融资服务平台中,以经过一次由“第三方担保”向“去担保”转型的陆金所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接下来笔者将以陆金所为例,分析陆金所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难题的成功做法。陆金所是为借款人和投资者提供信息中介和投融资服务为目的,其累计贷款余额已达到1233逾亿元。其运行模式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陆金所成功地引入平安集团公司旗下的担保公司,对陆金所的平台项目提供担保服务,并实行“一对一”的对接模式,而不做资金池和期限错配,实现有效地降低投资者风险的效果。同时,当借款人逾期80天未还款,平安担保公司将会把此情况上报给央行征信系统,借款人的不良信用记录将被备案,这一模式提高了借款人的违约成本,有效控制了信用违约风险。2014年以后,因为相关政策限制,平安担保公司的担保金额远超了10倍杠杆限制,使得其无法再继续为陆金所进行担保,而伴随着陆金所推出了“稳赢-变现通”项目,陆金所逐渐进入了去担保化时代。这意味着相关项目,陆金所不再提供担保,但与此同时也加速了借贷双方的对接速度。为了与去担保化相匹配,陆金所改变了“一对一”的模式,转变为分散投资,即投资者可以将资金分散投入不同的项目,以最小化自身风险。陆金所也开始建立借款人审核及评级机制。通过分析陆金所,发现融资服务平台优势如下:
1.有效解决平台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小微企业的融资寻找时间。在小微企业申请融资过程当中,小微企业与提供融资资金的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而融资服务平台的出现意味着我国金融服务开始走向大数据时代。融资服务平台通过有效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能够很好地匹配借贷双方,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融资门槛。陆金所等融资服务平台作为中介机构存在,承担了帮助借贷双方寻找资本对手方的职能,减少了融资寻找的时间,使资本能够更快速有效地循环起来,满足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急的要求,推动了小微企业的更好发展。
2.提高了融资服务的针对性。融资服务平台在对借贷双方进行对接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微企业选择与其企业发展状况及融资需求特点相匹配的借款方,且其产品的多样化、定制化也为小微企业融资带来更好的选择。
3.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在普惠金融融资过程中存在的融资悖论,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实体普惠金融机构大多作为融资提供者,而使得其不得不在控制自身风险及帮助小微企业以低成本获得所需融资这两个选项中进行权衡,导致了融资悖论的产生。而融资服务平台作为除借贷方之外的第三方存在,其内涵为中介方,盈利来源于服务费,其在帮助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过程中并不需要牺牲自身利益,融资悖论自然不再存在。与此同时普惠金融的服务成本也相应降低,其可持续发展性也得到增强。
三、融资服务平台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信息安全问题。融资服务平台在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同时,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导致融资服务平台难以有效保障小微企业的信息安全。说明融资服务平台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过程中应注意信息安全问题。因为融资服务平台为了控制信用风险,平台会尽可能多及详细的收集小微企业的真实信息,这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真实信息泄露、信息被打包出售、个人账户被盗等W络信息安全案件层出不穷,这就要求融资服务平台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要加强平台自身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构建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切实保护小微企业的信息安全。
2.风险控制问题。能否良好控制风险是融资服务平台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传统融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来源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信任危机。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利用大数据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仍旧不可避免有部分小微企业存在伪造信息、卷款而逃等行为。当这些行为出现时,融资服务平台形象会遭受重大乃至毁灭性的打击,在融资服务平台兴起初期,因此没落或者倒闭的平台不胜枚举。因而,融资服务平台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过程中,应建立有效、严谨的风险控制体系,在审核小微企业信息时,应切实落实小微企业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以保证融资服务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难题。
四、结论
本文分析了以陆金所为例的融资服务平台的运行模式,并分析融资服务平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独特优势。融资服务平台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以金融中介形式有针对性地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所需的融资资金。融资服务平台从借款人转变为中介人,在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也给予了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同时,融资服务平台能够以低成本地针对性、多样化的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解决了实体普惠金融机构难以解决的问题。当然,在利用融资服务平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过程中要注意信息安全问题和风险控制问题。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普惠金融有效降低湖南省农户融资门槛研究”(15YBA194);湖南省教育厅项目“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作用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16C079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项目“湖南省农村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GLX17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普惠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G)SCX1610);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普惠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SCX1610)。]
参考文献:
[1] 曹佳琪,罗荷花.普惠金融缓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分析[J].经济论坛,2016(11)
[2] 黄子健,王.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与信用资本: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悖论[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1)
[3] 熊泉.P2P网贷去担保化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 罗荷花,李明贤.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6)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关键词:广东省中小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困境;制度安排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1-0079-03
引言
英国的麦克米伦是正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第一人,他在1931年提出了“麦克米伦缺口”,自此各国政府都试图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欧美和亚洲各国都把中小微企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合理配置资源、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美国把中小企业称为“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日本政府认为中小企业构成了日本经济的基础。在新加坡,中小微企业被视为国家的“命根子”,为国民创造了70%的就业岗位。这些发达国家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完善的融资环境和融资制度。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曾在2013年表示,广东省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省增加值总量的51%,税收收入占全省89%,中小企业在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我国中小企业一直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在此背景下,2015年9月1日,在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中央财政将出资150亿元,用以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因此,广东省应该在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制度背景下,为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制度支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影响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有很多,但制度因其特殊性在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各种制度因素影响着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尤其对“幼稚产业”来说更是如此,制度安排最终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大小和发展进程。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府通过法律法规、财政货币政策、金融体制、民间融资体系等制度安排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体制。基于此,广东省地方政府可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安排的成功经验,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理论概述
制度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制度创新是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在已有的制度下,当潜在的获利机会不能被充分利用时,就面临制度变迁的时机,成功的制度变迁通过产权的重新安排来降低交易成本、组织成本和生产成本,诺斯以美国为例验证成功的制度变迁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按照制度变迁的主体分类,可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个人或群体,在有获利机会时自发形成的主动的制度变迁。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国家的代表就是政府(地方政府)。作为权利机构,政府(地方政府)在提供强制性制度变迁时,可利用强制力和“暴力潜能”等方面的优势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推进制度变迁,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但这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政府(地方政府)在实施垄断地位、提供制度供给时,应该是明智的、理性的,能够带来帕累托改进,能让资源得到更优配置。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的常态,由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导致银行谨慎对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出现“慎贷”“惜贷”,甚至“不贷”现象,使得优质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导致整个信贷市场资金配置不合理,这在理论研究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都得到广泛的认同。即使银行提供贷款,也需要有相应的抵押物,而中小企业缺乏优质抵押物,金融机构经常因抵押物不符合要求而拒绝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广东省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狭窄已达成共识,因此,现阶段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制度供给主体很难自我形成,即便形成,也需要漫长的时间。而对中小企业发展来说,只是一味等待的话,时间成本过高,而且很可能错过中小企业发展的黄金阶段,导致机会成本过高。鉴于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和解决该问题的迫切性,要强调强制性制度供给的创造,通过地方政府的强制力和“暴力潜能”来尽量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而不是等待诱致性制度变迁主体的自然出现。回顾我国二十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在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业监管的体系下,我国的融资制度变迁大都采用了政府(地方政府)提供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因此,广东省地方政府可以利用政府公信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若有了政府的信誉担保,国有商业银行或者私有银行才会向“幼稚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正是“银行―政府―企业”这样的契约关系可以降低潜在的风险,政府(地方政府)以信誉资本承担了风险的转移成本,节约交易成本。政府提供制度供给的主要目的是为减少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的障碍,从而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形成,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同时,政府购买是宏观调控中重要的财政政策之一,政府采购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各国政府最常采用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式之一,广东省地方政府也可逐步建立这一制度,在政府购买中可给中小企业划出一定的比例,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需要明确的是,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其提供的制度安排是对市场失灵的弥补,是通过政府的信誉,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补充和担保,降低风险成本,政府是市场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取而代之。
二、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安排的国际比较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环境、制度体系等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通过制度安排给中小企业提供宽松的融资环境。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后,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影响到很多政府制度的实施,许多国家都认识到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纷纷制定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及发展进行大力扶持。
(一)以立法的形式制定各种扶持制度
美国国会在1953年通过了《小企业法案》,该法案确定了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政府对小企业的基本政策及管理措施,同时,美国还通过了《联邦政府采购法》《小企业创新法》和《机会均等法》等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日本政府自1949年以来,先后制定了30多部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1963年的《中小企业基本法》被称为中小企业宪法,日本政府又陆续制定了《中小企业现代化资金扶持法》《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新加坡政府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没有相关的法律,但制定了很多方案、计划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如《小企业融资方案》《小企业技术协助方案》等,并在2000年制定了《新加坡中小企业21世纪十年发展计划》,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另外,新加坡政府还采取鼓励大企业承包和订购中小型企业的零部件产品的措施,协助中小企业发展。
(二)建立政策性银行或信用担保机构
美国政府认为“保障个人独立经营的机会可导致国家的繁荣”,小企业被认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同时又是社会就业和技术革新的主体,近年出现的耐克、英特尔、微软等全球知名企业都是由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因此,美国政府制定了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美国设立中小企业管理局(SBA)为符合规定条件的小型企业提供高达90%的贷款,同时,“美国进出口银行”也向小型出口企业提供信用及风险担保。日本政府在1953年由政府全额出资设立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提供再担保服务。日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民间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风险共担,担保与再担保相结合的信用担保体系。新加坡政府的经济发展局于1976年通过“小型工业资助计划”,对中小企业给予优惠的信贷政策,由政府划拨出固定的资金款项给参与计划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再由他们低息贷给中小企业。新加坡政府为大量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仅在2009年国际金融风暴时,就为14 252宗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涉及贷款金额高达60亿新元。
(三)实行税收优惠
根据美国税务法规定的“S类”股份公司,股东人数不超过35人的中小企业可以不缴纳公司营业税,仅由股东私人业主和合伙企业的股东按“流经原则”缴纳个人所得税。美国政府通过“S”公司的形式,基本上免掉了企业所得税。日本在税法上对中小企业实行特别措施,明确规定减少中小企业的法人税率,还推出了“天使税制”,对符合条件的风险企业在投资时和获利时给予税收优惠。新加坡只有企业利得税,分红免税,企业盈利的第一个10万新元三年内免征,并根据每年国内外的形势,政府还会为企业提供不同折扣。新加坡政府为小微企业相关优惠政策审批大开“绿色通道”,力求让小微企业用最简洁的程序获得最多优惠。据《联合早报》2014年11月5日报道,由于新加坡政府积极提供援助、津贴和税务上的优惠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被评为2013―2014年最亲中小企业的国家。
三、完善制度安排是破解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
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采取各种制度支持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广东省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学习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加大地方政府制度供给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
(一)完善法律法规,确保中小企业地位
我国已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对中小企业专门立法,初步构建了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但该法案存在立法层阶过低,法律规定较为笼统,现实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为了能在融资方面给予广东省中小企业更多的法律法规支持,建议广东省地方政府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善的中小企业管理和服务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金融支持与税收政策上将中小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置于公平竞争的地位,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为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尽快构建信用担保体系或再担保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通行做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资本一般来自政府补贴和金融机构分担的资金。广东省地方政府也应从宏观调控出发,借鉴国外经验,由财政出资设立政策性的贷款担保机构,并可考虑探索建立由地方政府出资的支持本地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公司以及再担保机构,为担保贷款提供再保险,尽量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目前,广东省的担保体系在再担保机制领域仍然是空白,对于经济发展高速的广东省来说是十分滞后的,而且缺乏再担保机制的担保体系功能会因此被大大削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广东省要大力发展中小商业银行,鼓励广东省内的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由专人办理此类业务,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三)进一步落实税收优惠
“小微企业”是中小企业主要组成部分,自2012年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范围,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但目前,由于“小微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投资少、分布分散、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真实、财务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导致国家税收政策不能很好落实。因此,广东省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保证国家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在增值税方面,落实国家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也可以财政贴息的办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力度,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完善的制度安排。
结束语
广东省地方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借鉴了国外政府对中小企业提供的制度安排,印发了大量地“意见”“通知”,如《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意见》(粤府[2012]17号)《印发广东省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2012]52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粤府[2012]98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的若干意见》(粤府[2015]66号)等,通过这些文件可以传递出一个强信号,就是广东省政府确实想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制度安排,但怎样才能让制度安排落到实处,是未来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224-330.
[2] 柯武刚,史曼飞.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4-32.
[3]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9).
[4] 张华宾.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制度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20).
[5] 张雪梅.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性缺陷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 孟辉.广东省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Financial Predicament for Medium-sized
and small Enterpris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FU Hua-ying1,2
(1.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526061,China;
2.Zhaoqing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Xijiang river,Zhaoqing 526061,China)
摘要:本文从筹资者、金融机构两个角度出发,运用资本结构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小微企业信贷理论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选择进行了分析。资本结构理论以及新优序融资理论主要侧重于定量研究;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则更侧重于动态定性分析,从动态的角度解释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最优融资源;麦克米伦缺口、信贷配给说和关系贷款说则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理论 融资选择
近年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商业银行信贷融资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而言,仍然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外部融资方式,在所有外部融资中所占比例最高。目前,小微企业融资信贷的理论较为分散,尚未形成一个体系学科,而且目前专注于研究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理论的文章较少。本文综合运用资本结构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小微企业信贷理论对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问题进行梳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资本结构的MM理论及其延伸理论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本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从理论溯源上来看,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运用微观定量的方法来研究企业的融资决策。
(一)MM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研究的起点是1958年,学者莫迪利阿尼Modigliani和米勒Merton 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该文基于完美资本市场的假设条件,来说明资本结构(企业长期融资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按照是否考虑企业所得税,MM理论分为“无税MM理论”和“有税MM理论”。
1.无税MM理论。
命题I: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无论企业是否有负债,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价值无关。在这种情况下,说明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与其资本结构无关,仅取决于企业的经营风险。这个结论就是著名的“资本结构无关论”。其表达式为:
VL=EBIT/K=VU=EBIT/K
式中,VL为有负债企业的价值;VU为无负债企业的价值;EBIT为企业永续的预期收益;K为有负债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K为既定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
命题II: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随财务杠杆的提高而增加,即企业权益资本成本随负债程度的增大而增加,其表达式为:
K=K+风险溢价=K+(D/E)×(K-K)
式中,K为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K为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Kd为税前债务资本成本;D为有负债企业的债务市场价值;E为其权益市场价值。
2.有税MM理论。基于考虑企业所得税条件下的MM理论,最显著的特征是说明债务利息抵税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命题I:有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具有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债务利息抵税收益的现值。由于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扣除,形成了抵税收益,相当于增加了企业的价值。其表达式为:
VL=VU+T×D=VU+PV(利息抵税)
式中,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D为企业的负债数量,T×D又称杠杆权益。
命题II: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与以市值计算的负债与权益关系成比例的风险报酬。其表达式为:
K=K+风险报酬=K+(K-K)(1-T)(D/E)
1977年,Merton Miller进一步提出了同时考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资本结构模型,他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会降低无负债公司的价值。其表达式为:
VL=VU+[1-(1-T)(1-TS)/(1-TD)]D
式中,Ts为个人所得税税率;TD为债券所得税。
(二)资本结构的其他理论。MM理论的观点与当时理论界的主流观点相矛盾。因此,该理论一经发表就受到了激烈的批判。虽然该理论的一系列基础假设在现实中难以成立,但是它颠覆了原有理论研究的惯性思维,为分析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此后,理论界学者在MM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放宽假设,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大量研究。
1.权衡理论。权衡理论通过放宽MM理论完全信息以外的的各种假定,考虑在财务困境成本、税收、成本分别存在或共同存在等条件下,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企业市场价值。该观点对MM理论的修正意义在于,指出负债为企业带来利息抵税收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陷入财务困境的成本。
Robichek(1967)、Mayers(1984)、Kraus(1973)、Rubinmstein(1973)、Scott(1976)等人都对权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考虑了财务困境成本现值和成本现值的影响后,其表达式扩展为:
VL=VU+T×D-FPV(预期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
1984年,Bradley提出了“静态权衡模型”的标准表达,包括考虑税收优惠的破产成本权衡模型,并涵盖债务的成本观点和非违约状态中非债务矛盾的潜在损失。Kane和Schwartz是最初考虑“动态权衡模型”的学者。在2006年,Frank和Goyal代表性地阐述了“动态权衡模型”的中心思想。权衡理论有助于解释一些企业债务的难解之迷,如为什么有的企业负债比例很低而不充分利用负债抵税收益?为什么不同行业间企业权益杠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2.理论。1976年,Jensen和Meckling提出了理论。在资本结构的决策中,不完全契约、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关系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将影响投资项目的选择,引起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的问题,导致发生债务成本。由企业债务引发的成本和收益的变动,最终都会反映在企业价值上。理论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认可,因为它充分论证了单一依靠债权融资或者股权融资是行不通的,合理的资本结构应该是两者的合理搭配。在综合考虑了企业负债的成本和收益后,资本结构的权益模型可以扩展为:
VL=VU+T×D-FPV(财务困境成本现值)+ FPV(债务成本)- FPV(债务收益)
3.优序融资理论。1984年,Mayers提出了优序融资理论,最早将信息不对称理论与融资结构联系起来,改变了过去主要从税收、破产成本角度出发的研究视角。该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和被投资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采用股权方式融资的企业通常都会被公众认为发展前景不佳。因而,每增发一次新股都可能造成企业股票价格的下降。从而推断出企业筹资时对不同筹资方式选择的顺序偏好:当企业存在融资需求时,首先选择内源融资,其次选择交易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最后选择股权融资。优序融资理论解释了当企业内部现金流无法满足净经营性长期资产总投资的资金需求的时候,更倾向于债务融资而不是股权融资。但该理论只是考虑了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行为的影响,来解释企业筹资时对不同筹资方式选择的顺序偏好,并不能解释现实生活中所有的资本结构规律。
4.其他延伸理论。近年,资本结构理论得到了不断发展充实,更多的影响因素被陆续添加进来,代表性的包括信号传递理论、激励理论、控制权理论、市场时机理论等。同时资本结构的研究更多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包括行为经济学、法学、信息学等。一些关于企业融资的创新理论陆续被提出来,如马尔科姆・贝克、约书亚・科沃尔和杰里米・斯坦(2007)提出了投资者行为惯性理论,并且实证分析了这种惯性如何影响企业的融资方式。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理论界有了更多的共识,即从长期角度来看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更符合实际情况。艾拉・凯汉和谢里丹・蒂特曼(2007)提出,“通过研究企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数据(包括现金流、投资数量和股票价格的变化)与公司资本结构变化的相互关系”,并发现“这些数据的变化与权衡理论所预言的资本结构目标相吻合”。
二、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资本结构理论
以MM理论为代表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侧重于定量研究,而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资本结构研究则更侧重于动态定性分析,从动态的角度解释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最优融资来源。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的动态轨迹。从企业融资的角度,可以把企业的成长过程分为几个阶段。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逐步形成三个阶段、四阶段、五阶段、六阶段、十阶段等不同的观点。比如一种四阶段说将企业划分成种子期、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1970年,Weston和Brigham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融资来源的变化,提出了企业金融生命周期的假设,将资本结构、销售额和利润等作为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主要因素,将企业金融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见表1)。
三、小微企业信贷理论
目前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商业银行是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提供者。很多学者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此展开研究,形成了包括麦克米伦缺口、金融抑制、信贷配给说和关系贷款说在内的一系列理论。
(一)麦克米伦缺口。1931 年,麦克米伦成立的“金融产业委员会”在向英国国会提交的《麦克米伦报告》中提出,在英国的金融制度中存在着小企业融资壁垒:小企业即使可以提供担保,也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在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和银行的贷款供给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缺口,后来该缺口被命名为“麦克米伦缺口”。随后,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受到了学者的长期关注,英国学者Ray和Hutchinson认为,产生缺口的原因分为两种:一是由资金的可得性问题导致的资金缺口;二是由融资成本过高导致的资金缺口。赵江和冯宗宪指出还存在第三个原因,融资时限造成的融资约束。
(二)金融抑制。实证研究表明,世界各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麦克米伦缺口”问题。Mckinnon发现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缺口尤为明显。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通常不够完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府把廉价的信贷资金通过正规的金融体系配给给政府希望优先发展的部门。这导致很大一部分企业无法从正规的金融系统获取融资,这部分企业只能依赖内部融资或从非正规途径的民间金融市场获取外源性融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金融压抑”。
(三)信贷配给。众多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从微观层面上看,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金融机构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安德鲁・维斯(1981)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中指出,由于借贷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很难从千差万别的各类贷款申请中有效分辨哪些借款人确实有能力及时偿还借款,哪些借款申请人有违约风险,哪些借款人届时根本没有还款能力,这就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为了降低风险,银行会把利率降低到均衡利率以下,鼓励资信高的企业进入,将资信低的企业限制在外,这种现象被称为“信贷配给”。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通过一定的“信贷配给”制度来实现竞争情况下的均衡状态。
从上述分析可以推断出:由于市场上各种类型的借款者的资质情况各不相同,当信息不对称情况存在时,必然有一部分借款人因为信息不能有效传递,而导致金融机构的不认同,无法从金融结构获得借款,尽管他们可能仍然能达到金融机构的放款要求、甚至愿意承担更高的资金成本,这种现象被称为“界定现象”。所以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提出贷款需求时,对小微企业持审慎态度,甚至不得不放弃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的正常信贷需求。因此,关于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的问题是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理论的重要部分。
布拉滕施佩格(1978)进一步明确了“均衡信贷配给”的定义。希尔德加德・惠特(1983)在斯蒂格利茨和维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扩展了信贷配给模型理论。贝斯特(1985)对抵押品的用途进行了深入探讨,泰勒尔(2001)通过研究指出,当道德风险存在时,借款主体自有资本的大小可以决定其借款能力大小。
(四)关系贷款学说。美国学者Berlin和Mester将银行的借贷方式分为两种类型:“交易型贷款”和“关系型贷款”。“交易型贷款”多为一次性或短期交易行为,信用需求不会反复发生。交易所依据的是企业的“硬信息”,比如财务报表、抵押品的质量和数量、信用得分等,这些信息易于表达、量化、方便传递。“关系型贷款”是以银行对借款人保持密切监督、银行重新谈判和双方隐含长期合约为基本特征。依据企业的“软信息”(比如业主个人能力、性格、口碑、品行、企业行为信誉等)对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进行分析。这些信息也称为意会信息,具有强烈的人格化特征,难以量化和传递。
“关系型贷款”作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有助于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抵押要求。因此,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如米切尔・彼得森和拉詹(1994)与青木昌彦(2001)都指出,为了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一些金融机构也发展了一种区别于传统银行信贷审批模式的“关系融资”的特殊融资模式。这种模式,注重通过考察中小微企业的“软实力”,来决定能否发放贷款。虽然如何判断软实力的高低存在中小微企业的相关信息碎片化、获得方式多样化、求证难度大、沟通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但是借贷双方通过深入交流和信息的不断积累,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艾伦・伯杰和格利戈里・尤戴尔(2002)指出,金融中介机构内部将会产生一个问题:放贷员工通过与中小企业长期直接接触,获得了大量的企业软信息,但却难以从放贷员工有效地传递给机构的管理层或者所有者;而小型的金融中介机构因为具有较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员工和决策层之间不会间隔太多级别限制,所以它们在关系型信贷中会产生较小的成本。金融机构通过获得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并建立起有效的基于“软信息”的评估和判断体系,从而突破传统的基于财务报表分析和抵押物价值的信贷审批模式,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能够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同时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
资本结构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影响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在资源总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合理筹集经营发展所需的资金,是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共同任务。采用科学的资本结构,合理地进行资本成本与资本收益间的权衡,将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X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Abstract: Small micro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ket economy, which accounts for more than 90 percent of all small micro enterprises. It is an important force of promoting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main carrier of job enlargement. However, small micro enterprise is the vulnerable groups, and it has difficulties in project financing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mall micro enterprise project financing,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definition of small micro enterprise, analyzes the causes, putting reference for small micro enterprise project financing.
关键词: 小微企业;项目;融资
Key words: small micro enterprise;projects;financing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160-0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全国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小微企业数量已突破四千万家,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5%,提供了4800万个就业机会。小微企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成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增长的重要基石。然而,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小微企业项目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加之融资渠道单一,银行授信额度有限,小微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分析小微企业项目融资困难成因,有效解决小微企业项目融资困难,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小微企业的定义
结合我国工信部等四部委对小微企业的界定,在多位学者对小微企业的分析及其给出的小微企业定义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小微企业指员工数量较少,生产规模很小、拥有资产很少、经营存在不确定性很大、抵抗风险能力极低、技术很弱的企业。工业企业员工总数低于100人,资产总额低于3000万元,年纳税总额低于30万元属于小微企业;非工业企业员工总数低于80人,资产总额低于1000万元,年纳税总额低于30万元属于小微企业。
2 小微企业项目融资困难成因分析
小微企业项目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小微企业自身因素、银行信贷政策因素以及服务机制不健全因素三个方面。
2.1 小微企业自身因素 ①抵御风险能力弱。小微企业拥有的资金少,生产经营规模很小,抵抗风险能力不足,缺少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很难达到银行等信贷机构的信贷准入条件。②管理人才匮乏。管理人才匮乏,通常由业主一人构成企业的管理层,缺少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存在较大的风险,容易发生决策失误。而且一旦业主因故未能发挥其作用,企业将产生运营困难,这是我国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③产品科技含量低。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微企业项目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具体表现为资源性粗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趋同产品多、优特产品少、低端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少的“三多三少”。
2.2 银行信贷政策因素 ①信贷准入机制不利于小微企业项目融资。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银行等信贷机构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对于信贷风险的防范,出台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不利于小微企业资信评估,小微企业信贷准入门槛提高。同时,信贷审批权限上收,造成贷款审批链条长、耗时费力,不能满足小微企业项目上“短、平、快”的资金需求。②信贷投向不利于小微企业项目融资。我国连续两年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银行等信贷机构的信贷政策更加倾向于“抓大放小”,信贷投向的重点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大企业和大项目,导致信贷投向集中度日渐提高,对小微企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有减弱的趋势。③抵押担保方式限制了小微企业项目融资。因小微企业资金规模很小,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很少,难以满足银行等信贷机构放贷要求。且办理抵押担保对于小微企业费用大、手续繁琐,额外增加小微企业项目融资成本。④责任人考核机制打击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基于降低信贷风险考虑,银行等信贷机构普遍实行对不良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终身责任制度、薪酬与不良贷款比例挂钩制度等,这种考核机制使得信贷人员在拓展市场时优先考虑风险小的大企业、大项目,抑制了对小微企业项目的信贷投入。
2.3 服务机制不健全因素 ①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小微企业项目融资难,关键在于担保难,虽然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众多,但与小微企业的的数量相比较,担保公司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众多小微企业的贷款担保服务需求。②信息共享机制滞后。小微企业信息零散地分布在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银行等信贷机构难以获得全面的信息,难以对小微企业项目、个人做出全面的资信评估,对小微企业项目前景难以把握。
3 小微企业项目融资途径
3.1 政府方面 ①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政府部门应当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扶持当地特色经济发展,增加小微企业产品的增加值和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应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头作用,抱团取暖,加强小微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共渡难关。②完善担保体系,架设合作桥梁。一是要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发挥为小微企业项目信用贷款担保的主心骨作用,并且应有政府的积极参与。二是要强化担保机构自身的自律,使之真正成为政府、小微企业、银行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三是建立小微企业信息系统,并逐步实现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为社会及时了解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信用状况提供权威的数据源。四是构建小微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分担机制。③政府要积极关注企业发展,积极支持小微企业项目融资。一是建立投融资机构小微企业项目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财政部门应视财力情况逐年扩大小微企业项目贷款风险补偿金规模,对金融和投融资机构的小微企业项目贷款给予风险补偿。二是建立重大项目融资配套支持体系。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投资项目,特别是基础建设项目,通过融资平台提供资本金支持弥补经营和建设主体资本金不足,为金融和投融资机构贷款提供配套支持。三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通过推进小微企业上市、引导企业发行债券、鼓励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公司和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努力构筑具有区域特点的融资市场体系。
3.2 企业方面 小微企业要将企业做大做强,就要立足长远,着眼未来,不能只顾眼前,甚至为了项目资金弄虚作假,尤其是生产性企业,要拿得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努力提高产品竞争力,企业才会有长久生存的机会,任何银行都不会对一家没有任何发展前途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小微企业要规范管理,尤其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随时能提供规范、诚实的财务报表。诚信纳税,小微企业项目资金运行轨迹清晰,现金流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①加强内部管理。小微企业应当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大力引进懂业务、善管理的优秀人才,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财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树立诚信意识,提高自身信用度,增强银行贷款吸引力。②提高财务真实性。小微企业要严格执行会计、财务方面法律法规,认真编制财务报表,如实反映企业财务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使银行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真实情况,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③调整发展战略。小微企业应当在市场准入时找准定位,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行业,选择好项目、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同时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
3.3 银行方面 从银行层面来说,必须多研究上级行政策,结合本地企业实际情况多研究如何变通,站在企业的角度多为企业着想,为企业做好实实在在的服务。①完善服务体系。银行等信贷机构要加大设立和改造专门从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营机构的力度,尤其是专门服务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专营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应强化重点服务小微企业、社区、居民和“三农”的市场定位。银行业机构应积极探索适合小微企业项目资金需求特点的服务手段和方式,提高小微企业项目信贷支持效果。②创新金融产品。一是在传统的信贷品种外,应推出动产抵质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贷款新品种。二是针对小微企业购买原材料或其他期限较长的小额资金需求,应提供整贷零偿方式的贷款。根据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平、快”特点,在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前提下,提供循环贷款方式,可以一次核实、多次提款、随时归还,额度循环使用。三是还可提供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结算、咨询、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③合理定价机制。银行等信贷机构要在充分考虑小微企业承受能力和生产经营状况基础上进行贷款利率定价,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尽量少上浮,禁止一切不合理收费,禁止搭售金融产品,不得强求小微企业购买各类理财、保险、基金等。
4 结语
解决小微企业项目融资难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关键是协调好企业、银行等信贷机构和政府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建立健全面向小微企业项目融资的金融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积极推动小微企业融项目资渠道多元化、方式市场化、手段规范化和结构合理化。
参考文献:
[1]马胜祥.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出路[J].农村金融研究,2012(4):5-10.
[2]韩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J].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2-13.
关键词:村镇银行;小额信贷模式;信贷模式比较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面向小微客户的创新型信贷融资模式探析――以村镇银行为例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4日
一、引言
随着国家鼓励创业政策的实施,现今涌现出大量小微型企业,但小微型企业创立之初的融资问题是一大难题。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表现出担保要求高、审核门槛高的特点。在这种社会压力下,各地村镇银行出现了创新型信贷融资模式。该模式针对小微型客户“短期融资、贷款频率高、资金需求时间急”的特点,采取“简单、方便、快捷”的办法,无需抵押物,依据客户的资金与经营情况,设计合理的信贷方案,包括额度、担保、还款方式等都有灵活的搭配,有效地解决了小微客户无固定资产抵押、融资难的问题,这种创新型信贷融资模式被很多银行、企业、个体所关注。本文从创新性信贷模式的特点及客户对该模式的评价等角度分析,总结小微客户融资需求特点,以便为小微客户提供金融供给、进行金融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小微客户对创新型信贷融资的认识及其融资情况调研分析
(一)调研情况。为了解各地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的具体贷款发放模式及贷款业务的运作效果,我们走访了山东、黑龙江、新疆等地的商业银行及村镇,实地探究各类信贷模式,同时,向各地的小微客户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小微客户对创新型信贷模式的看法,作为后期论文的数据分析,我们在2015年7月25日至2015年5月20日走访了山东、黑龙江、新疆、北京等地的村镇银行,了解各银行的贷款模式及贷款运营情况。同时,我们对各银行的小微客户发放了调查问卷,咨询了他们对不同信贷模式的看法及建议。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53份,收回53份,其中有效问卷5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二)调研分析
1、小微客户对创新型信贷融资的探析。由表1可知,在受访者中,有38%的是主动去银行咨询,26%的受访者是通过媒体报道了解,22%的是亲戚朋友介绍,只有14%的是银行推广得知的。(表1)
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银行对于小额信贷产品的推广不到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在受访者有贷款需要的时候都是主动跟银行联系,或者问周围的亲戚朋友,很少有人在能想到以前银行宣传过的产品,银行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贷款业务对于银行来说应该是一个盈利的主要项目,银行应该主动把自己的产品向有需要、有贷款意向的人宣传。并且小额贷款是我国贷款的一个新领域,针对中小企业,银行应该针对他们制定一些宣传方案,提高大众对小额信贷的了解程度。
2、小微客户对待创新型信贷的接受程度
(1)客户对贷款特点的看法。该贷款模式的特点具有贷款门槛低,并且不依赖抵押物,依据客户的资金与经营情况,设计合理的信贷方案,包括额度、担保、还款方式等都有灵活的搭配,根据这些特点,我们调查了客户对这些特点最看重的方面。(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58%的客户更看重贷款条件低这一特点,26%的客户认为贷款不依赖抵押物更具吸引力,只有16%的人认为产品的设计根据客户的需求更有吸引力。由此,绝大多数客户还是更看重贷款给出的条件,这是他们在选择贷款类型最重要的考虑。
(2)客户对利率水平的接受度。我们根据现今的贷款利率,将利率水平分为三类,针对已运用该贷款模式的小微客户,调查了他们对该利率水平的看法。(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38%的人认为创新型小额贷款的利率稍高,但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们仍可以接受该利率水平,36%的客户认为利率符合现在市场的总体利率水平,其余13%的客户认为该利率很高,已超出他们接受的限额。由此,创新性小微贷款既然是针对小微客户,小微客户的资金链本就相对薄弱,所以银行应针对客户给出的意见,指定符合客户承受能力范围的利率水平。
(3)客户对银行的风险控制是否做考虑。创新型贷款融资模式在贷款前需要对客户的家庭状况及个人信誉进行分析、测评,其中会涉及到客户的家庭及个人隐私,这种信誉评价模式给很多客户带来困扰,我们针对这种信用评价模式进行了问题研究,得出70%的人认为这种贷款前的信誉评价符合贷款模式要求,但16%的人仍有所顾虑,只有14%的人难以接受,所以绝大多数小微客户为了得到资金支持,仍可以接受银行的这种针对个人的信誉评估。由此可见,信誉评价形式并不能改变小微客户选择贷款的意向,只要银行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系统,客户在风险控制上不会做过多的考虑。
3、小微客户融资方式分析
(1)年龄与贷款额的卡方分析。在表4中,36~45岁的贷款对象贷款额相对集中在30万元以下,对于这个现象,我们认为,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处于事业稳定阶段,相较于年轻人也没有过大的创业激情,所以贷款额度较小;其次,选择30万元以上的贷款额的贷款对象相对较少,据我们了解是因为此种创新型贷款的特点主要是贷款条件简单,贷款额度适用于资金量需求小的客户,如果客户需要大量的资金量,那么这种创新型贷款并不适合。(表4)
(2)贷款用途分析。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的受访者贷款后资金用于创业,18%的受访者用于买房、买车等消费行为,14%的人是用做运营资金,缓解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短缺情况,或者在生产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只有2%的受访者用于其他用途。(图1)
经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作为创业资金和用于运营资金都是中小企业在创业期或生产期等遇到困难时去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现在需要借助小额贷款支持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小额信贷的发展前景很好。虽然现在各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层出不穷,比如P2P平台、风险投资等,但相对来说风险会比较高,政府对他们的监管还不到位,很多的相关法律还未出台,对于投资者和借款者都不安全。而银行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体系,安全性高。另外,银行的资金量充足,只要办好手续,随时能从银行提走贷款,其他新型融资方式比较不稳定,融资时期较长,对于短期资金需求,还是银行比较好。银行被大众所熟知,有资金需求时一般都会先找银行,因此小额贷款这方面的业务前景大好。
综合以上三部分内容,可以看出小额贷款方面客户的需求量很大,但是银行由于宣传不到位,这项业务还没有发展起来,银行应该加大宣传和推广,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4、创新型贷款模式存在的缺陷及小微客户融资需求特点
(1)创新型贷款模式存在的缺陷分析。如表5所示,被调查者选择的缺陷集中在“政府对于这一贷款扶持较小”、“没有大范围推广”、“涉及个人隐私较多”三类,分别占50.90%、18.2%、16.4%。众数项“政府对于这一贷款扶持较小”的异众比率为49.10%,所以用它来反映创新型贷款模式存在的缺陷的表性较差。(表5、图2)由此可见,创新型贷款模式虽然新颖,但其本身仍存在一些缺陷,银行有必要了解这些缺陷的存在会对此模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应该针对这些缺陷提出解决策略,从而提升小微客户及潜在客户对其的接受程度。
(2)分析创新型贷款模式的缺陷。主要应该注意和改善以下几点:①首先这种创新型贷款模式因为只在某些村镇银行实施,没有大范围推广,所以客户群体受限,贷款范围较窄,银行可以依据其特征在各地进行试行;②此种创新型贷款因为面对的是小微客户,所以贷款额度较低,对于一些有大量资金需求的客户来说不太适合,所以建议贷款额度大的客户选择其他的贷款模式;③因为此种创新型贷款模式相较于其他贷款手续更简单,所以为了防止出现贷款不良率,银行会对贷款客户的信息和信誉进行评价,这些调查虽然涉及个人隐私,但据我们调查了解,银行对这些资料的保管十分严格,所以个人隐私不会有被泄露的风险;④因为这种创新型贷款模式目前只在部分村镇银行进行推广,还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普及,其可行性仍旧有待进一步考证,所以政府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对于这种贷款模式仍然保持观望状态,我们相信,随着此种贷款模式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其可行性得到验证之后,政府会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小微客户也会得到更好的帮助。
(3)小微客户融资需求特点。通过本次对创新型信贷融资模式探索的调查,我们从各项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①绝大多数客户在选择贷款时,会持积极的态度,主动去银行或通过其他途径了解贷款信息,采取最稳妥的咨询方式,从而选择对自己最有力的贷款途径;②研究的对象为小额贷款客户,小额贷款客户资金链相对薄弱,还款能力较低,所以小额贷款客户的贷款额度集中在30万元以下。且各年龄段对贷款的用途及需求各不相同,导致贷款额度需求不同,所以年龄与贷款额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③小额贷款客户的资金缺乏阶段主要在创业时期和生活消费间,所以贷款资金的用途主要集中在创业及消费上。现今国家大力支持中小型创业,市场上还存在着大量的潜在客户,给小额信贷提供了很大的发展前景;④客户在选择贷款方式时更多的是关注贷款模式的利率及贷款条件等实质因素,这些因素与客户的利益息息相关,至于银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等手段来保证自己的发展,于客户而言他们并不过多关心,所以小额信贷要想更好的发展,应将精力重点放在调整利率贷款条件及还款方式等方面;⑤最后通过对客户对于创新型信贷模式的看法及其本身存在的缺陷,证明了这种贷款模式新颖,存在推广价值,但此模式仍存在缺陷,如在贷款利率、贷款推广等方面有待继续完善。
三、不同信贷模式对比分析
(一)商业银行的信贷模式
1、商业银行抵押信贷的传统信贷。商业银行的信贷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程序,即借款人提出申请、对贷款的调查、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估、贷款的审批、借款合同的签订和担保、贷款发放、贷款检查、贷款收回。这一套的基本程序走下来,借贷效率明显过低。
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支持民企时推出的还贷后周转再贷的“联保贷”政策,本是可以加快借贷效率的好政策,但是近年来,银行却提出,追加抵押品才能借贷,从而引起“抽贷”现象。对银行而言,提出这样的条件主要是出于风险考量。但很多小型企业,在资金上不能做过多的科学布局,一旦公司运营出现问题,信贷资金趋紧,若再拿不出过多抵押品,得不到贷款,公司经营马上被动。
2、商业银行针对小微客户的信贷。银行业机构在针对小微客户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做小微企业依赖抵押或第三方担保,使小微企业融资难演变成了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2015年6月,江苏省财政厅与江苏省农行合作,在徐州试行“苏微贷”,通过政银合作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该业务开展半年以来,徐州市农行已累计发放“苏微贷”39户,金额1.15亿元,并已有“苏微贷”储备客户60多户,金额约1.7亿元,预期后续业务规模将加速扩大。“苏微贷”业务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半年的时间里以3,000万元的资金撬动银行1.15亿元的中小微企业贷款规模,资金放大近4倍;二是显著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三是增强了政银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信心,撬动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苏微贷”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银行不能搞“一刀切”行为。适当采取信用贷的模式,对不同企业区别对待,因企制宜,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前景,有针对性的放宽政策,放低门槛。
(二)村镇银行的创新型信贷模式。村镇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针对小微客户,在产品设计上,立足与小微企业“短、频、急”的一些需求特点,采取了“简单、方便、快捷”的做法。北京顺义村镇银行针对小微客户设计了自己独特的创新服务贷款模式。
北京顺义村镇银行针对小微客户设计了“无抵押”贷款模式,在贷款业务担保方式选择上,为客户提供了保证、联保、信用等多种贷款担保方式,不依赖贷款客户是否具有固定资产等抵质押物,更多的是关注小微企业客户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状况。银行放低门槛,为弱势群体创造平等的融资机会,村镇银行无疑是让这些小业主在创业初期得到珍贵如血液的资金。北京顺义村镇银行在服务上秉承“简单、方便、快捷”的“贴心”金融服务理念,“简单”即小微企业只要提交营业执照或法人代表身份证就可申请贷款,其他手续都由客户经理来完成。
在风险控制上,顺义村镇银行通过“三看三不看”,识别风险:一是不看报表看原始。通过实地走访客户,捕捉最真实的信息是该行识别风险的基础;二是不看抵押看技能。顺应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的情况,以小微企业经营能力和劳动技能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来判断企业生存能力与发展潜力;三是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小微企业通常是由其家庭成员组成管理团队,如果家庭不和,就很难集中精力搞经营,以正面、侧面进行客户家庭信息的交叉检验,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不和,就会重点予以关注。北京顺义村镇银行基于自身成熟完善的贷审会风险控制体系,设立了总部与支行各级贷审会,并在此基础上,对一线支行行长和业务部门负责人根据其从业年限、风险控制能力水平高低进行不同额度授予不同的贷款审批权限。贷款审批权限分为ABCDEFG七个等级,授权直批贷款权限从20万至400万元不等。通过上述安排,使得80%以上的贷款能在支行层级就能完成审批,从而大大提升了信贷审批的效率。
截至2014年5月底,北京顺义村镇银行共累计发放小本贷款近5,332笔,累计发放金额7.98亿元,目前有贷款1,730余户,贷款余额2.7亿元,不良率为0.01%。贷款投放定位于小微和三农,户均贷款仅为67.57万元,其中50万元贷款以下1,857户元,户数占比达到69.11%;保证贷款余额124,558.29万,金额占比贴近70%;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分别为48.8%和86.53%。
(三)分析结论。创新型信贷模式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小微型客户的贷款需求。这种贷款模式瞄准小微型客户短期融资难、需求资金时间紧急等特点,设计出简单、灵活的贷款方案,从而有效解决小微客户的资金问题。以小微客户为重的村镇银行结合本地的小微产业特点,以“支农支小、服务三农”为经营宗旨,采用“错位竞争”的经营思路,彰显经营特色,与当地金融机构形成优势互补,将重心下沉、扎根基层、服务市民,做一个市场的补缺者而非追随者。在信贷投放上,有效运用小微金融的技术优势,将农户、个体经营户、小微企业主等作为业务对象,加大对小微企业、涉农企业的放贷支持,增强“支农支小”的金融服务能力,为从事实体经济的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既填补了金融服务的空白,又避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为自身的生存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小微外贸企业;SWOT分析法
本论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国内外统筹视角下河北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03323)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5日
小微企业是指小型及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家庭作坊式企业,表现为规模小、员工少、资金匮乏、缺少健全的规章制度等,小微外贸企业指的是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小微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中国加入WTO后,小微外贸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小微外贸企业达到500万个,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是它们创造的,它们在扩大就业、稳定增长、促进创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SWOT是企业战略的分析方法,是根据企业自身既定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并找出企业的优势、弱势、机会及威胁。其中,W表示weakness(弱势),O表示opportunity(机会),T表示threat(威胁),S表示strength(优势)。
一、小微外贸企业的优势分析
(一)小微外贸企业经营方式灵活,能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调整。小微外贸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因此工作效率比较高。面对充满变数的国际市场环境,外贸企业经营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一个“快”字,所谓船小好掉头,正是因为规模小,小微外贸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需要经过层层审批的限制,它们的经营决策权较为集中,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迅速地采取较为灵活的应对措施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也正是因为规模小,小微外贸企业采取的用人、分配等机制也较为灵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身实力的不足;另外,小微外贸企业更加符合市场细分的要求,更容易找到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
(二)小微外贸企业对所经营产品较为专业。小微外贸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有限,无力经营多种产品,因而产品比较单一,产品单一就能突出专业。大外贸企业为了扩张市场和壮大自己都必然选择多品种、多元化发展,因此就不可能专心做一种产品了,小微外贸企业则比较专业,它们往往将有限的资源投向那些被大外贸公司忽略的细小市场,并专注于这一市场,以求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取得更广阔的发展。
另外,大部分小微外贸企业是20世纪九十年代后外贸自主经营权放开以后成立的。这些新成立的小微外贸公司拥有新潮的思想观念,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很强,它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实力和努力来赢得市场与客户,相对于昔日享受政策扶持的国有大型外贸公司,小微外贸企业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三)小微外贸企业运营成本低,价格优势大。较大规模的外贸企业由于管理层较多,内部审批制度较为繁琐,容易造成较高的管理费用,企业内部存在浪费现象,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与大规模外贸企业相比,小微外贸企业组织结构简单,公司运营机制灵活,管理难度小,成本低。企业的管理运营成本是价格构成的一部分,较低的运营成本能降低产品的成本,使小微外贸企业能以较低的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二、小微外贸企业的弱势分析
(一)企业规模小,综合实力不足。首先,小微外贸企业的主要特点就是经营规模小,员工数量多则几十人,少则只有几个人,经营的产品以小商品为主,单笔的交易额在几千至几万美元之间,超百万美元的很少。多数小微外贸企业缺乏流动资金,无固定资产,主要依靠贷款从银行获得资金,满足不了企业长期业务发展的需要。其次,小微外贸企业在管理运营、开拓市场、组织货源、抵御风险等方面存在不足。再次,大多数小微外贸企业经营的商品单一,并缺乏自主品牌,制约了小微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经营管理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多数小微外贸企业科学管理意识薄弱,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经营决策的投机性、随意性很大,经营决策一般由老总一人做出。还有些小微外贸企业采取业务员承包经营方式,由于欠缺有效的管理制度,往往会出现业务员之间互挖墙脚,争抢客户的不良现象,这使得企业整体的竞争力降低。
进出口业务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业务员不仅需要国际贸易教育背景、熟练的英语沟通能力、较强的进出口业务操作技能,还要有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而小微外贸企业缺少这样的业务骨干。
(三)缺少战略眼光,获利能力差。多数小微外贸企业没有长远规划,缺乏战略眼光,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由于没有长远规划,经营决策充满投机性、盲目性和随意性,一项决策不是经过可行性研究得出的,而是靠直觉和兴趣决定的,这加剧了企业的市场风险,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小微外贸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生产工厂,主要采用向生产型企业购买产品的形式出口,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如果生产型企业具备了进出口经营能力,这会使得小微外贸企业在国内货源和国际市场上受到双重的打击,获利能力将大大降低。
三、小微外贸企业的机会分析
(一)政府扶持与金融机构的支持。目前,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各种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比如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公平税负,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2013年7月25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11条意见,根据“意见”,国家发改委鼓励地方融资平台发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2011年,财政部会同发改委,决定从2012年至2014年,免征小微企业的登记类、管理类、证照类行政事业型收费22项,涉及外贸行业的有货物原产地证明书费、海关监管手续费等。另外,为了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提出了低息贷款、税收减免、技术支持等政策,这些政策为小微外贸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同时,金融机构也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例如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三家银行获得银监会批准,分别可发行专项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300亿元、500亿元、300亿元,他们对应的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将不计入存贷比考核,此举增加了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主动性,对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起到了积极作用,增强了小微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内需的扩大。金融危机后国内外需求均下降,但它却为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动力。近几年,我国政府制定了很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小微外贸企业大力发展的契机,小微外贸企业应抓住契机进行产业调整,积极开发国内市场。在外需不足的环境下将市场转向国内市场,也是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
(三)出口退税率不断提高。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几年,我国政府为防止因出口下滑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陆续提高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部分服装、纺织品、鞋帽、机电、钢铁制品、玩具、玻璃制品的出口退税率得到了提高。提高出口退税率减少了出口成本,扩大了利润空间,使小微外贸企业在国际上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小微外贸企业应抓住机遇,扩大出口,增强抗风险能力。
另外,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温和复苏态势,外部需求增加,中国外贸发展态势良好,据《经济日报》报道,2013年上半年,中国东部地区出口9,009亿美元,同比增长9%,增速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四、小微外贸企业的威胁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近几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上扬,2010年12月31日1美元兑人民币6.6227元,2011年12月31日1美元兑人民币6.3009元,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到5.11%,2012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为1.03%。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出口成本增加,如果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不变,则成本增加代表出口利润的降低,这将会削弱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抑制出口。
由于小微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出口受冲击较大,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小微外贸企业不敢接长期订单,导致客户资源的流失,利润下降。
(二)新型贸易壁垒不断出现,贸易摩擦加剧。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我国出口额不断增加,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上升,我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多,涉及行业越来越广泛。2013年4月,智利对进口玉米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2013年7月,澳大利亚对原产于中国的变压器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同月加拿大对华床垫用弹簧组件进行反倾销再调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外贸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发补贴、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方面的贸易摩擦,给小微外贸企业发展带来很大阻力。
(三)劳动力成本增加。高端国际贸易人才都希望拥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较好的发展前景,而小微外贸企业大多工作环境较差,经常出差和加班,工作压力大,且员工福利不到位,有些企业坐落在郊县,导致这些小微企业招工难,留住高端人才更难。为了留住人才,小微外贸企业只能依靠加薪的方式,使得劳动力成本增加,降低了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外,小微外贸企业的出口风险增加,一是结算风险较大,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使出口企业的应得货款减少,降低了小微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信用证结算方式也有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软条款信用证、伪造信用证以及欺诈、拒付等现象屡见不鲜。二是坏账现象有所增加,全球经济低迷使得国外客户经营困难、资金短缺,他们寻找各种理由推迟付款甚至拒付货款,一旦我们与信用证或者合同稍有不符,就会面临拒付风险,使得本来资金薄弱的小微外贸企业雪上加霜,发展困难。
在今后的发展中,小微外贸企业应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外部机遇,克服自身弱势和面临的威胁,积极有效地利用自身经营方式灵活、运营成本较低、经营产品专业等优势,依靠政府扶持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在保证产品、扩大业务、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同时苦练内功,创立品牌,保持企业持久竞争力。一方面小微外贸企业要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吸收外贸人才;另一方面小微外贸企业要关注国际经济环境和汇率变化,规避汇率风险,多方寻求融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商品品质,防止贸易摩擦的产生。
主要参考文献:
[1]毛亚琴.金融危机下浙江中小外贸企业竞争优势的审视[D].宁波大学,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