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2 17:37: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糖尿病医生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糖尿病视网膜的危害情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家生活好了,可是糖尿病的发病率却在逐年增加。据统计,目前全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在4000万人以上,这当中约30%左右可能已经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该会有1000万,而这之中视力受到严重威胁的可能要在300万左右。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糖尿病引起的失明每年大概1,2000~2,4000人,可见糖尿病对我国人民视觉的影响有多大。作为眼科医生,我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因为糖尿病而失明的患者,因此,感到肩上的担子是十分沉重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原因
是否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取决于患病时间的长短和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情况以及个体的差异性。一般来说,刚发生糖尿病是不会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但随发病时间延长,一般7年~8年以后,就慢慢开始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了,随着时间延长病变会越来越加重。当然,如果您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得很好,生活方式很健康,心态也很好,可能病变发生得晚,我们也见过患糖尿病50多年,而眼底竟然没有发生病变的。个体差异也很大,有的个体尽管血糖控制得不错,但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却很厉害。
另外,1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且严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视网膜病变要晚一些。
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近年来医药科技进步很快,尤其是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出现,使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比如,激光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对控制黄斑水肿会有更好的效果;又如,对已经有新生血管形成的病例,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帮助新生血管的退缩,尤其新生血管在视神经上无法激光时。
在有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必须手术的病例,也可以先注射药物,然后再手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
糖尿病引起的青光眼的治疗方式
首先采用先注射抗血管生成药物,将虹膜新生血管退缩,其次再联合眼底激光、或睫状体光凝、或小梁切除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眼压控制下来。这非常关键,如果眼压很高,又迟迟得不到控制,最后视神经萎缩了,就什么都晚了。因此,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措施,将虹膜新生血管退缩,控制眼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
系统检查让前列腺问题“无处藏身”
了解了宋先生的全部诊治经过后,医生给他开了几项检查:尿常规、前列腺特异抗原、B超检查前列腺及残余尿、尿动力学。一周后再次来到医院,医生告诉他:你的情况已经明确了,是前列腺和膀胱出了问题,前列腺比正常人要大了许多,并且对膀胱出口造成了明显的压迫,是排尿梗阻(来自于前列腺问题)和膀胱收缩无力(糖尿病和/或前列腺增生)造成的,所以才会出现明显的排尿症状,残余尿(排完尿后立即检查膀胱内剩余的尿量)已经达到60毫升以上了,诊断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而且你的膀胱功能也受到了损害。其实,糖尿病患者本身排尿次数就较多,但是年龄大的男性却可能因为前列腺出了问题而更加容易出现排尿异常。
BPH让糖尿病患者“雪上加霜”
宋先生马上问道:“为什么糖尿病人出现前列腺问题,将比普通人患BPH更严重?”
主要原因在于:①糖尿病造成的神经病变可以引起膀胱收缩功能障碍,使得膀胱无力,膀胱内的尿液不容易完全排出,因此患者更加容易出现尿潴留,总感觉有尿意。②由于膀胱内经常残余尿液,糖尿病患者的前列腺特别容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尤其是真菌感染。
治疗更加困难
明确了病情后的宋先生面色凝重起来,忧虑地问:“现在我该怎么办?”
治疗应该兼顾糖尿病和BPH两个方面综合考虑。首先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继续调整好降糖药物,并配合使用一些改善局部血流、营养、调节神经的药物。有关BPH的治疗,可以首先使用α受体阻滞剂和植物药来缓解症状,尤其是改善残余尿问题。待到病情基本控制稳定后,还可以使用5α还原酶抑制剂来让前列腺部分回缩。另外离不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来控制疾病。比如应主动回避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多饮水,别憋尿,不要久坐,避免长时间骑车,天气寒冷时注意局部保暖等等。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糖尿病;随访
The effects of DIMS in Diabetes Mellitus Tracking and Clinical Controling
【Abstract】Objective: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MS in diabetes mellitus (DM) controlling. Methods: Founding and using DIMS in order to establish consummate data warehouse and tracking system, to supervise the clinic result effectively, therefore to prevent and cure the chronic syndrome of DM. Result: DIMS shows the long-term changes of the clinic result of DM patients with multiform dynamically, which can remind the doctors the happening of chronic syndrome and achieve the supervision of individual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DIMS in diabetic care is the effective means, which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uniform scheme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for the patients. DIMS is a good choice to decrease and postpone the chronic syndrome of DM patients.
【Keyword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iabetes, tracking
【中图分类号】R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15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增加,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5亿,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000万,居世界第二位。长时间的良好血糖控制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及延长并发症出现的时间。糖尿病患者管理混乱、信息缺失,随访不到位是造成目前诊疗质量、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1~2],而要想使糖尿病患者做到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完善的管理系统及随访制度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DIMS需求及设计方法
1.1 DIMS系统需求分析:DIMS管理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患者基本信息登记、数据资料分类管理、诊断信息的记录及添加时间、治疗情况的变化、各种数据、诊断及治疗的筛选及结果处理、随访时间的确立及随访资料的收集。根据不同需求对各种数据进行自定义提取及统计学处理,以获取科研信息。
1.2 DIMS系统管理方案设计。DIMS系统是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管理、糖尿病专病资料管理、系统管理、数据管理、诊断管理、治疗管理及科研信息分析等为一体的糖尿病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基本管理、科研管理及系统管理三大模块组成。
1.2.1网络结构:该系统包括管理系统、科研统计系统、系统设置三个部分。
1.2.2 主要模块结构及功能特点:
1.2.2.1 DIMS系统登入:管理员凭用户名及密码进入系统。
1.2.2.2 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院号、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及疾病治疗情况、个人史、家族遗传史。见截图1
1.2.2.3 体格检查数据:与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有关的体格检数据:包括血压、身高、体重指数、心率、双下肢浮肿情况及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神经系统检查等数据的建立。
1.2.2.4 检验数据:与糖尿病及及慢性并发症有关的检验数据查数据验数据:包括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脂、尿ALB/Cr、HBA1c、(0h、1h、2h、3h)血糖、(0h、1h、2h、3h)胰岛素。
1.2.2.5 辅助检查数据:与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有关的辅助检查数据:包括腹部彩超,颈动脉及双下肢动脉彩超、心电图、脑CT、眼科眼底检查情况。
1.2.2.6 诊断数据:患者不同时间的诊断情况。
1.2.2.7 治疗数据: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治疗方案,药物种类及剂量。
1.2.2.8 科研统计:设计了科研综合统计和家族史统计两大功能。从临床生化指标及各并发症等特殊检查及患者部分基本信息等条件变量,有选择性的进行检索,并进行统计处理。
1.3 系统设置:可进行管理员密码修改、复诊提醒、新增网络用户。根据复诊提醒及时与患者进行联系,建立完善的随诊体系。
2 结果
2.1 DIMS系统功能。DIMS系统采用中文全称下拉式菜单式选择方式输入,详细描述糖尿病患者基本信息、临床数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信息及治疗信息的动态演变,详细描述了糖尿病患病、发展、诊断、治疗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使管理人员更加直观、简便、准确地选择或录入。诊断模块的人性化和格式化设计、动态图表显示、提醒功能使医师一目了然,详细了解患者以往病情控制情况,为制定诊疗或干预策略以及个体病情监控起到了决定作用,使患者无论何时,就诊于哪位医生都可以享受系统性、连续性、个体化治疗。DIMS系统的科研统计系统为临床医生进行了较好的筛选,使统计更易进行,资料更完善、准确。
2.2 动态监控效果。通过动态演变情况的描述,使患者直观的了解自己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2.3 患者病情得到更好的管理。通过DIMS系统的数据管理,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患者各项指标,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肾功等的监测情况。通过提醒,尤其对老年健忘患者,督促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及调整治疗方案。
2.4 科研水平提高。通过该系统的建立,我们可以掌握多数患者的信息资料,通过对不同糖代谢相关指标、慢性并发症及治疗等检索,进行数据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论文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数据的收集,为糖尿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3 讨论
目前,国际内分泌界已越来越重视对糖尿病患者的强化管理,已有研究[ 3~5]显示,强化管理与一般管理相比,前者更有利于患者血糖的良好控制和慢性病发症的有效预防。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国外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及研究中更多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如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SM)。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为改变在糖尿病代谢控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建立糖尿病数据库,对院外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式管理,督促糖尿病患者的行为改变,使患者体会到改变所带来的益处,从而获得长期、甚至终生的行为改变。
DIMS系统建立可以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Bonds等[ 6]提出在干预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可减少在教育过程中的医患冲突。建立糖尿病患者管理数据库,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管理,建立医患双方为里一个共同目标而长期合作的治疗、教育模式。
DIMS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将成为医生的重要辅助工具,在动态的显示中了解患者以往的病情变化,对指导和调整治疗方案、基础研究的数据提供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DIMS系统主要针对患者病史的标准化管理,诊疗平台的应用,个体病情的动态监控,根据患者众多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以期尽早、尽快、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减轻和延缓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殷欣,卢文广.糖尿病病案数据库的系统设计.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713~715
[2] 赵列宾,戴蒙,宁光,等.糖尿病病案管理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中国医院统计,1998,5:147~149
[3] DAFNE Study Group. Training in flexble,intensive insulin management to enable dietary feedom in people with type 1 diabetes dose adjustment for normal eating(DAFNE)randmised controlled trial[J]. EMJ,2002,325(7367):746~749
[4] Plank J,Kohler G,Rakovac I,et al Long-term evaluation of a structured outpatient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intensfied insulin therapy inpatiention with type 1 diabetes:a 12-year follow up[J]. Diabetobgia,2004,47(8):1370~1375
[5] DCCT research Group.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CCT).Update. Diabetes Care,1990,13:427~433
“当我看到胖友们经过减重手术后变成美女、帅哥,并治好了他们的代谢性疾病,这是我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最大的满足和成就。”
此话出自朱江帆,一名外科医生,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糖尿病与减重外科主任。由他带领的糖尿病与减重外科,目前将4岁,尚年轻,但在他的带领下,手术量已跃居上海第一,患者辐射全国各地,还率先在国内实施了减重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血压,进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附加空回肠侧吻合等临床与实验研究,提出了减重手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胃中心假说”。
减重手术:纤细身材,改善健康
乍一听,减重手术应该是针对需要减轻体重的人进行的,殊不知,减重手术除了对肥胖患者具有良好的减重效果外,对肥胖所伴随的代谢综合征等疾病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朱江帆教授介绍道,有人用不伴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模型GK大鼠做了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实验表明,减重手术对于不伴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这个实验推动了世界代谢外科的发展。目前,减重手术可以治疗肥胖及其伴发的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高脂血症等。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各有其手术指征。
率先提出减重手术的“胃中心假说”
目前临床开展的减重手术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胃旁路手术,就是食物绕过胃,直接进入小肠;二是胃绑带术,就是用可调节的绑带把胃绑住,限制食物进入胃内的量和速率;三是胃袖状切除术,即把胃做纵行切除,使胃的容积大幅度缩小。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开展较多的是胃袖状切除术,占60%以上。而针对特别肥胖的患者,还可在胃袖状切除的基础上加做空回肠吻合术,使通过小肠的食物直接进入回肠,减少营养吸收,进而增强治疗效果。
针对胃局部进行改造,改变食物经过胃肠道的方式和量,就能起到治疗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作用,原理何在呢?问及原因,朱江帆教授说,“减重手术除了使进食量减少,体重下降外,由于胃肠道的改变,会引起机体一系列复杂的内分泌功能改变,从而对肥胖及伴随的相关代谢性疾病起到治疗作用。”目前也有很多关于减重手术治疗疾病的假说,而朱江帆教授最近则在世界著名减重外科杂志上发表了《减重手术治疗代谢综合征胃中心假说》学术论文,指出胃上有未知的细胞,可产生未知的激素,对代谢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做胃旁路手术后食物不经过胃,胃袖状切除切去了大部分胃,胃绑带术使食物进入胃的量和速率大为减少。这三种手术都和对胃的刺激减少有关系。朱江帆教授介绍:“根据这个假说,如果我们能找到这种未知的细胞,查出产生的激素,就可以生产相应的药品来用于治疗肥胖以及伴随的代谢性疾病,那么将会造福很多患者,再也不用开刀进行治疗了。”
注重服务品牌建设
东方医院糖尿病与减重外科成立3年之余,患者可谓辐射全国各地。许多患者慕名而来,不仅在于治疗效果好,更是在于医疗服务完善。东方医院减重外科病房为患者特制了宽松舒适的病号服,相关配套设施完善。针对来院就诊患者,还介绍了详细的就医细节,从交通到住宿,都给患者提供了合理建议。同时,科室医疗团队建立了“胖友俱乐部”微信群,每个在这里治疗的患者都可以加入到群里来,可随时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以及患者们相互交流,汲取经验。据了解,“胖友俱乐部”微信群里会不时举办户外聚会活动,为患者、医患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机会。医生还可以了解到患者术后的变化以及相关问题,给予及时指导。此外,科室还专门培训了个案管理师,专职负责患者的随访和联系。诸多医患细节,都体现了减重外科对患者的点滴照护。在这里,更像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每个患者从这里治疗出去,都自信满满,开启崭新人生。
单纯性肥胖 BMI>32[体重指数,为体重(千克)÷身高(米)2]。
糖尿病年龄27.5,C肽>1/2下限值(反映胰岛细胞功能的指标),病程
多囊卵巢综合征年轻的肥胖患者。
高血压年轻的肥胖患者,年龄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伴有严重打鼾或睡眠中憋醒。
科室主任介绍
——小记***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的护士们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是集心血管、神经、内分泌等学科于一身的大内科,具有病种复杂、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多的特点。该科的护理队伍是一支年轻向上,富有爱心,具有高度执行力的队伍,平均年龄只有28.94岁,经过多年的磨练,她们的身上散发出一种沉着稳重、吃苦耐劳的气质,并在优质护理上写下了自己独特的篇章。
一、护士均学客家话
***区第二人民医院座落于***区布吉街道吉华路,医院原辐射范围(含南湾、坂田)的居民均以客家话为主,这些居民可谓该院的忠诚顾客。
针对科室收治的老年患者大多是讲客家话的特点,内一科护理单元开展了人人学讲客家话的活动,大家从最基本的客家话学起,克服了害羞、怕讲不好的心理关,护士长带头身体力行,从而解决了护患之间的沟通障碍,现在来自五湖四海的护士们都掌握了常用的客家话,不仅改善了护患关系,同时也提高了健康宣教的效果。2010年该科还开展了“八声服务”,即:(1)接诊患者有欢迎声;(2)观察巡视有问候声;(3)治疗操作有解释声;(4)请求合作有答谢声;(5)操作失当有谅解声;(6)节假日有问候声;(7)家属探视有应答声;(8)出院相送有叮嘱声。受到了患者的热烈欢迎。
二、善动脑筋治“压疮”
作为老年病病区,压疮是内一科常见的也是最令人头疼的护理问题。该科的护士们勇于创新,另辟蹊径,不断探索,利用自制中药“生肌玉红膏”为病人护理压疮,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该药膏原是一种外科用药在一个中医老专家的指导下,她们对该药膏的某些成份进行了改良,尽管开始应用“生肌玉红膏”在护理程序上非常麻烦,但护士们却毫无怨言地用“心”为患者换药。她们的努力得到了很好的回报,短短的时间里,该科的压疮尤其是深度压疮患者的治愈率即有了显著提高,而且也大大降低了病人的治疗费用。另外,该科采用气管导管引流护理腹泻患者,对改善患者皮肤压疮上也取到了一定的成效。如2010年该科收治了2例三度压疮伴大便失禁的病人,肛周皮肤潮红、湿润,经使用气管导管引流大便后,肛周皮肤很快得到了改善。该科这些有益的尝试,先后登载在核心期刊《护理实践与研究》等杂志上。
三、患者的温馨家园
糖尿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有不少的增加。
该科高度重视专科护理建设,自2008年起设立了糖尿病之友俱乐部,每月定期开展糖尿病病友座谈会,对象包括住院患者、出院的老病号以及家属。护士或者医生采用书面材料、幻灯、讲解、示教、健康处方相结合的形式,向受教者讲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加强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病人病情的长期治疗,病情的长期缓解打下坚实的基础。糖尿病病友会举办至今收效良好,参加的会友也越来越多,大家都喜欢在这里分享降低血糖、有益健康的快乐,不但增加了专科护理社会效益,也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四、医护关系很和谐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离不开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良好的沟通是医护和谐关系的保证。内一科护理人员注重医护沟通 , 医护双方在工作中注重建立起彼此尊重信任、 以诚相待、 平等合作的关系, 通过医护人员职责界定共同管理好患者, 为患者提供全 方位、全程服务,从而使医护配合更为密切。护士跟随医生查房, 利用晨会、医护座谈会、春游、文艺演出、卡拉OK、定期聚餐等方式促进医护交流, 建立了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千方百计促进医护更有效地合作,为促进患者康复寻找着每一条途径。
五、专科护理有文章
内一科现有护士16人,其中副主任护师一人,主管护师二人,在护士长的带动下,大家都十分注重继续教育,目前该科已有5人完成了护理本科教育,还有11人正在继续护理本科或大专的学习。
提起糖尿病,不少人闻之色变。这种“富贵病”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刚刚进入小康的国人中间。许多人能吃能喝,正值壮年,忽然觉得浑身绵软无力,一查,莫名其妙地患上了糖尿病。生活条件越优越,患病者越多。经济高速发展的上海,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发病率由上世纪80年代的0.86%迅速上升到10.17%!远远高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
那么,这种疾病可以预防和规避吗?
笔者就此采访了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志民教授。
据刘老师说,糖尿病是一种顽固性的终生疾病。在20世纪之前,糖尿病还是一种不治之症。古罗马医生阿莱泰斯这样恐怖地描写:“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患者溶化的肌肉和肢体流入尿中,患者不能停止小便,尿流不止,如同开了闸门的渡槽。患者的生命是短暂而痛苦的……”
那时,患糖尿病就等于死亡。患者发病的生存年限仅4.9年!1922年,加拿大医生班廷从牛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彻底改变了糖尿病患者的命运。用胰岛素等药物,可以维持患者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治疗。
谈到预防,刘老师连连说“可以,可以预防!”原来还没人敢这么说,现在可以大张旗鼓地谈了。
糖尿病分为I型和Ⅱ型两类,I型一般是指先天遗传糖尿病,一般生下来就有,约占患病者的10%左右。大量存在的是后天患上的Ⅱ型糖尿病。我国在Ⅱ型糖尿病―级预防研究领域不仅起步早,而且成果卓著,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04、年2月10日,刘志民教授参加了在印度召开的世界糖尿病预防大会,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上千名专家与会。大会首先宣读传阅的文件,就是已故北京中日友好和平医院潘孝仁教授牵头研究完成的《大庆糖尿病预防6年前瞻性研究》论文。这一成果首次证明,简单地以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在高危人群中降低30%~5%患糖尿病的危险。
这一研究成果被国外学者获悉,几年以后,芬兰、美国分别组织了大型的糖尿病预防研究。这两项大型研究进一步确认了中国大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实用性,大大提高了大庆研究的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远见卓识与成功。
那么,糖尿病应该怎样预防呢?
首先,应该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起来。国际糖尿病联盟认为,现实状况是,任何人、任何年龄、任何地方都有发生糖尿病的可能!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糖尿病了解不多,大约有50%~80%的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还不太明白。因此,希望全球社会各个阶层、包括政府官员、健康人群等等,都对糖尿病充分警觉。
第二,要改变不健康、不科学的饮食生活习惯。刘老师表示,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到引起这种“富贵病”,大致会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不科学的饮食、运动太少导致体内出现氧化过激反应,产生大量的、有害的自由基,通过人体的内循环,自由基作用于人体的不同脏器――当然是相对薄弱的脏器,如发生在胰岛细胞上,就会导致糖尿病;如发生在血管内皮细胞上,就可能导致高血压。而在发病前,人体会先出现代谢异常,一般经过十年左右的缓慢发展期,最后导致这种病症的明显出现。
由于发病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因此,代谢异常其实从30多岁就开始了。但是,对30多岁年龄段的人进行早期预防和控制,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他们往往注意不到自身的危险,甚至拒绝采取什么措施。30多岁的人,要提高警惕啊!
刘老师说,脂肪是导致糖尿病的第一大敌。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喜欢大吃大喝的仍然大有人在。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必然导致脂肪的摄入过量,出现肥胖,极易发生Ⅱ型糖尿病。
刘老师告诫,每餐油的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10克,尽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尤其是尽量不要吃油炸食品,免得脂肪堆积。为什么我们的父辈或祖父辈――生活在五六十年代的中老年人患糖尿病的比较少呢?过去粮油限量供应,一个月每人就半斤肉、半斤油,吃得不好,油水少,脂肪的摄入量很难超标。所以,现在需要重要控制的是油的摄入。即使父辈没有糖尿病,也不等于没有这方面的基因。因为,那很有可能是没有机会表现,而到了我们这一代,机会来了……
控制油的摄入是―方面。然后还要控制糖分的摄入,这主要是指主食。每天所吃主食的量最好不要超过半斤。另外,进食时最好慢慢吃,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不要像非洲难民似的一顿饕餮大餐。国外做过试验,一碗饭十分钟吃进去,血糖马上就升得很快、很高,要是半小时吃下去,血糖升得就比较慢。上海的泡饭、北方的面条,都让人吃得很快,不利于血糖控制。
刘老师提醒,很多食品需要我们有节制地控制,高热能零食也需要适当控制。适量饮酒对人体有益,超量饮酒对人体有害。在酒类中,100毫升葡萄酒等于半两米饭,250毫升啤酒也等于半两米饭。很多北方人为了显示豪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是最不健康、最不科学的饮食方式。北方人喜欢吃地瓜、土豆,这两样都是高淀粉即高糖食物,喜欢吃也应该适当控制。2两地瓜或者土豆的热量,相当于半两米饭,粉条基本上是一两等于一两主食。还有山药、百合,差不多都可以算作主食。他认为,南瓜倒可以适当多吃,因为南瓜属于高纤维食品,可以减慢胃肠道的吸收。
实践证明,控制饮食,少吃也是长寿之道,每餐吃八九分饱就可以。古人说,“要想长生,腹中常空。”
一项调查发现,咖啡对糖尿病有―定的抑制作用,每天饮4~7杯咖啡的人,患糖尿病的系数量小。
在控制饮食的同时,每天应该有40分钟一60分钟的户外运动。人是高级动物,动物就得动,否则,就不像是那么回事儿了。生命的存在在于运动。现在很多人生活得比较安逸,“上楼坐电梯,出门就打的,整天看电视,不动好休息。”活动太少,也是使脂肪堆积的原因之一,也是患上各种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生活和工作节奏不要太快、太紧张。研究发现,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也能促使糖尿病的发生。要学会自己解放自己,学会寻找适当时机放松的本领,看戏、访友、郊游、远足、唱歌等等,调整一下绷得太紧的那根弦。
第三,使用药物预防。经过几年临床医疗实践,科学家发现许多治疗糖尿病药物也有预防作用,比如二甲双胍、拜糖苹等等。
糖尿病预防研究数据证实,服用拜糖苹降低餐后血糖高峰,可以阳止糖耐量低减,就是可以阻止葡萄糖耐量的减退,避免发展成为Ⅱ型糖尿病。
拜糖苹也是我国唯一批准的预防性用药。
[关键词]循证医学;内分泌学;临床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9-0200-02
一、循证医学的内涵及其产生的背景
什么是循证医学?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科学,即是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与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措施。
1992年,David Sackett及同事们在长期的临床流行病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同时在英国牛津,Iain Chalmer及同事们在十多年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开始了为循证医学实践提供可靠证据――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包括Nera.分析(Meta analysis荟萃分析)的Cochrane协作网工作。至今短短17年时间,循证医学席卷了整个医学界、整个全世界;美国《华盛顿邮报》将循证医学称为医学史上又一最杰出成就,将彻底改变21世纪医学实践的模式。
由于循证医学具有将最佳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的选择三方面恰当结合的特性,医生的诊治决策会使病人获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这对既往传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医生仅根据经验、直觉、基础理论或动物试验结果的推理,或零散的、非系统的人体研究结果诊治病人的方式,予以完善和发展,在医学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循证医学的实践过程
临床医师撰写临床研究论文时,根据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做好科研设计,根据设计收集病例资料,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得出结果,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样的结果才能为他人接受和应用。而这些临床实践经验不仅是自己的经验总结,同时更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这就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才能掌握某一领域的最新、最可靠的知识。所得出好的科研结果能帮助临床医师正确地回归应用于治疗的病人,并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如何正确评价这些文献并正确应用于病人的治疗过程,便是循证医学实践的过程。
循证医学研究中最佳最新资料主要包括用系统回顾(systemic review)或荟萃分析(Meta analy,sis)方法获得的经过评价和综合的资料。循证指南是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制定的针对特定疾病在特定地区或人群中应用的指导原则。实施EBM的步骤包括以下四步:(1)从病人存在的情况提出临床要解决的问题;(2)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3)评价资料的准确性和实用性;(4)在临床上应用这些有用的结果。
三、内分泌学临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内分泌学科内容繁多、涵盖范围广、疑难问题多、病种表现多样化,进展迅速,许多学生反映难以理解、记忆和掌握。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内分泌临床实践模式仍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与个人临床经验相结合的基础上,临床医生所得到的常常是基础理论或动物试验结果的推理,对临床病例的研究也基于个例报道和分散的病例观察性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上。人们辨证能力有限,这种实践模式不免带有个人的主观性,无法从大规模的众多的实验研究中得出总体的结果,难以寻找出规律性的临床研究结果。除了医师临床医疗水平提高受到限制,同时也给学生因需掌握繁杂的知识基础所带来的困难外,老师自身的观点不同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疑惑,增加了对内分泌学掌握的难度。如今,内分泌学科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每年至少有数十万篇内分泌学相关医学文献公开发表。鉴此,在内分泌学临床教学工作中,则更应强调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循证医学思维,提高内分泌学掌握的程度。
四、循证医学与内分泌学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
将循证医学思维具体应用到内分泌学临床教学工作中,老师必须掌握循证医学的知识,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提出临床问题,指导学生检索相关文献,收集证据,并对收集的证据进行真实性与准确性的评判。最后,综合最佳研究证据,得出结论。这样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的思维,结合实施EBM的步骤,将循证医学与内分泌学临床实践教学完全结合起来。
治疗一例2型糖尿病人,运用循证医学进行内分泌学临床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1 提出临床问题。从病史、体检得到的资料中,正确选择必需的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确定疾病的原因和诊断,进一步决定采用对病人有效而经济的治疗手段,每一步临床医师每天必须面对并进行抉择,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定夺。如下列门诊病例:一位65岁的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肥胖,15年前诊断为糖尿病,2年后发现血压升高,血糖和血压在此过程中未得到良好的控制,目前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24小时尿的微量白蛋白增高。提出问题:为延缓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临床上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外,是否需要严格的控制血压?控制多少为宜?
2 收集证据。证据是循证医学的核心问题,如何获得有效的临床证据是实施循证医学的关键。证据的来源可以是研究原著、系统评价报告、实践指南、其他针对治疗指南的综合研究证据或专家意见。收集证据的途径包括期刊、电子光盘检索,及一些未发表的文献,如学术报告、会议论文、毕业论文等。在原著中,前瞻性研究优于回顾性研究;有对照研究优于无对照研究;随机化分组研究优于非随机化分组研究;大样本研究优于小样本研究;当前对照组研究优于历史对照组研究;双盲法研究优于非双盲法研究等。如上例,采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随机对照试验”组合的检索策略对循证医学评述(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view,EB-MR)进行检索,发现UKPDS报告最有价值。UKP-Ds报告结果UKPDS平均随访8.4年的一项结果提示:严格控制血压(758例,140/82mmHg),死亡率下降32%,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降低34%,微血管的并发症下降29%~47%。流行病学观察研究,收缩血压每升高10 mmHg,可使2型糖尿病的相关病死率增加19%,心肌梗死率增加13%,外周血管病变率增加30%,微血管病变率增加10%。提示:糖尿病的目标血压应低于普通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提示严格控制血压与严格控制血糖对于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同样重要,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降压治疗应处于高度优先的地位,严格控制血压达到的标准在此后众多的研究试验中证实应在130/80 mmHg以下。
3 评价证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质量评价标准对检索出的研究报告进行评价,通常需要评价:(1)文献结果的真实性;(2)结果的可靠性;(3)结果的实用性。通常通过以下方面检查研究结果是否真实和可靠:是否盲法比较;研究人群是否全面;试验方法是否科学;可重复性;统计方法是否正确。确定了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果重要。最后通过结合病人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因此,对本例2型糖尿病人应积极控制血压以改善和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近3年来就诊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70周岁;(2)发作低血糖时血糖值< 3.9 mmol/L,存在低血糖症状,且进食或静脉给予葡萄糖后症状明显缓解;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免疫性疾病;(2)有严重全身性感染;(3)近期应用其他对血糖有影响的非降糖类药物。通过标准严格筛选出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在同期进行糖尿病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未发生低血糖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与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一般临床资料采集,对性别、年龄、病程进行收集和记录;入组时嘱患者等食 8 h,次日清晨进行空腹血糖(FPG)、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观察组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次日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照组在入院后7日进行静脉采血检测Hs-CRP。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主要发病因素进行赋值后,以有无低血糖为因变量,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及CR方面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的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糖尿病低血糖危险因素分析
将有无低血糖做为因变量,年龄、病程、性别、BMI、FPG、ALT、CR、HbA1c和Hs-CRP做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BMI(OR=0.648,P=0.017)和年龄(OR=1.812,P=0.010)是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其中BMI是2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的保护性因素,与低血糖的发生呈负相关,而年龄因素则与之正相关,见表2。
表2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根据IDF统计报告,全球目前有超过3亿的糖尿病患者,而中国已经以其高发病率居于全球第二,糖尿病类型主要为2型糖尿病[4],到203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突破5亿[5]。与此同时,近年来糖尿病发病还存在着低龄化的趋[论文写作 dylw.net]势,有研究称年龄大于20周岁的中国人群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15.5%[6]。控制糖尿病的同时必须兼顾低血糖风险考虑,DCCT、UKPDS以及ACCORD等临床研究提出了严格血糖控制可能会增加临床低血糖发生的风险[7],而严重的低血糖事件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显示,一次医源性低血糖所带来的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可能会抵消一生控制良好血糖的益处[8]。
低血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易引发交感神经兴奋或者是脑细胞缺糖,临床表现分为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低血糖症状两种[9]。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较多,据研究显示,其与口服降糖药物、应用胰岛素、年龄、生理因素、肝肾功能不全等等都有密切的关联,值得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对3年来就诊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观察研究,其中50例在降糖治疗中发生低血糖,而另外50例则未发生,通过对基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的观察和检测,对所有研究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入选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年龄普遍偏高,差异显著,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重要危险因素;观察组比对照组CR值高,差异显著,经Logistic回归分析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在BMI方面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并且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表明BMI是低血糖的保护因素,身体消瘦患者不容易引发低血糖发生,因此低水平的BMI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之一;观察组较对照组糖尿病病程明显较长,差异显著,但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长期用药可能会导致对血糖控制情况的疏忽而出现自行加大药量等原因从而导致低血糖发生的机会,本研究结果与临床中探究2型糖尿病低血糖危险因素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10]。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减少危险因素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降低低血糖发生的关键,建议患者熟练掌握低血糖特点和解决手段,避免低血糖发生。
[参考文献]
[1] Yang WY,Lu J,Weng J,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 张红梅,陈璐璐,吴朝虹,等. 2 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相关因素探讨[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535-1537.
[3] Funnell MM,Brown TL,Child BP,et al. National standards for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J]. Diabetes Care,2011,34(1):89-96.
[4] 沈小燕,陈刚,林丽香,等. 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12):935-938.
[5] 张新华,耿梅.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4811-4812.
[6] 刘晓明,仲伟红.糖尿病足预防护理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 23(2):104-106.
[7] 王少波,田向荣.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 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8):3658-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