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关于虎的吉祥成语

关于虎的吉祥成语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09 13:41: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关于虎的吉祥成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于虎的吉祥成语

第1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165

1 引言

因电力资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多,其对电力企业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力企业要转变传统战略发展思维,认识到电力大客户重要性,提高对其关注度,为自身赢取广泛的市场基础,实现竞争力提升。其中,业扩工程管理是该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其有助于推进电力企业安全、快速、稳定发展。

2 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内涵及重要性

业扩,顾名思义,业务扩充,主要指临时用电和变更用电,其是指客户用电申请受理到为其正式供电这一过程。业扩工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比较多,包括供电方案的确定和审批、报装工程设计和审图、工程验收和结算、《供电合同签订》及装表接电等。

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使电力企业与大客户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直接关乎电力企业服务质量及客户满意度,也影响了电力企业客户开发潜力。在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项目管理中,实施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方法,使电力企业具备较高的服务性能,提升其信誉度[1]。

3 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对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实施项目管理,能够推进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电力企业领导要提升对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项目管理认知度,将其作为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因受思维和技术层面的限制,其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

3.1 项目管理粗放

电力资源属于基础性能源,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需求。当前,电力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但其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思维及方法,难以满足市场要求。大客户是电力企业的重点服务对象,其管理过程复杂,项目管理不够精细。电力企业也没有在具体业扩工程项目基础上,执行相关工作,与大客户之间也缺乏互动,于业扩工程项目的实施不利,难以保障项目质量及效率。

3.2 责任不明确,实施过程复杂

因服务对象不同,业扩工程项目也千差万别,使项目管理效果不佳。部分电力大客户对供电过程中的时效性要求很高,电力企业各部门均要发挥作用。然而,具体实施过程中,管理责任模糊,实施过程复杂,客户认可度普遍偏低,导致电力企业的利益及信誉度受损,其很难在规定工期内顺利完成业扩工程项目[2]。

3.3 电力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

作为电力企业日常运营及发展中的重要客户资源,电力大客户直接关乎电力企业的整体运营质量及效益。但是,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项目实际管理中,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低,没有为电力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使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使客户整体满意度普遍偏低,无法适应当前电力市场发展要求,使电力企业信誉度受损。

4 基于项目管理的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管理策略

4.1 实施精细化管理

基于项目管理的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法,注重对细节的把控。电力企业领导要依据电力大客户实际服务要求,使业扩项目精细化管理过程更加完善,为后期各项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1)将客户经理责任制应用到大客户业扩工程项目管理中,将该过程中的责任细化到个人,提高业扩工程项目管理质量,使电力大客户具备较高的满意度。该过程中,相关领导及大客户经理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在具体工程背景下,开展业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以达到良好的项目服务效果。相关责任经理要时刻与电力大客户保持沟通和互动,确保双方能够对业扩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细则具备明确的把握,以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使客户更加满意。(2)依据电力企业运营发展背景及业扩工程项目实际管理要求,严格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各细则性内容,不断完善管理流程,满足精细化要求的同时,实现预期项目管理目标。(3)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项目管理实施中,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使电力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为电力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提升企业信誉度及社会认可度。

4.2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首先,选择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应用到业扩工程项目管理实施中。采用正确的方式,整合业扩工程项目管理中涉及到的各类信息及资源,借助相关软件进行客户分类,重点为大客户服务,获得其认可和信任,使电力企业获得充足的大客户资源。其次,电力企业要依据实际工作要求,对硬件设备进行合理应用和更新,及时淘汰和处理陈旧设备,依据企业各项工作要求,加大输电线路、配电站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项目管理中更加信息化特性。

4.3 提高电力企业服务水平

依据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项目管理情况及要求,为电力大客户提供个性化及针对,及时帮助其解决项目中的各类问题。企业也要注重员工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养,提高其整体服务质量,达到良好的业扩工程项目管理效果。

4.4 建立常态化例会制度

定期召开业扩方案会议,对各业扩工程管理方案进行集中审批,使电力业扩流程更加简单,且便于实施。定期召开例会,严格审核工程图纸,确保其符合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项目管理要求,对业扩工程实施过程及进度具备清晰的认识,并向客户经理上报,实现工程实施目标,使服务内容及过程更加有效。

5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大客户是电力企业主要服务对象,其业扩工程项目难度相对较大。电力企业领导及客户经理要将精细化管理方法应用到实H项目管理中,加强业扩流程管理对接,并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建立常态化例会制度,提高电力企业服务质量,使其具备较高的信誉度,为其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271.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031-01

近年来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综合征,是指在分娩后产妇出现的抑郁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多虑、烦躁不安、情绪低落以及易激惹发火等症状,直接影响着产妇和婴儿的身心健康[1]。临床研究显示产后抑郁症主要集中发生于分娩后二周,产后4周内抑郁症的发病率是非分娩女性的3倍左右[2]。为研究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及护理对策,我院选取收治的132例产后出现抑郁的孕产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产后出现抑郁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9.14±2.69)岁,排除患有精神病、智力障碍、免疫性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等疾病的患者,文化程度:38例大专以上,43例高中,51例初中及初中以下。

1.2 研究方法

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产妇的抑郁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诊治医师以及责任护士共同研究病例,分析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及相应护理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分析显示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中生理因素导致产后抑郁症所占比例最高,可达65.15%,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

生理因素:妊娠期孕妇的血孕素以及雌激素水平会明显升高,皮质醇和甲状腺素水平也会相应升高,而生产后极短时间内其雌激素水平会快速下降到孕前水平,机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很可能促进抑郁发作[3]。心理因素:产妇对母亲角色不适应或者缺乏认同感,难以克服作为母亲的压力;喂哺婴儿比较困难,怕自己难以照看好婴儿,从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生产后家庭关注重心的转移会使产妇产生失落感,生产后产妇身体肿胖,体形改变,若心理调适不当,很可能产生抑郁障碍[4]。社会因素:社会仍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若分娩女婴会影响产妇的精神,家庭支持是影响产妇精神和情绪的重要因素,丈夫家人的支持,本人对婚姻的满意程度,家庭矛盾,夫妻关系不和谐,产后家属关心较少都是促进产后发生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个人因素:产妇性格内向,个体素质有神经质,人格不成熟或者有强迫人格都是影响产妇抑郁症的重要原因,多发生于初产妇。另外有精神病家族史,产后出现并发症影响产妇正常生活是导致产妇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3.2 护理措施

3.2.1产前护理

向产妇详细讲解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从孕期至产后进行全程健康教育,临床研究显示全程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5],使其正确对待生产过程,对分娩期可能出现的不适,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教导产妇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生育观,锻炼自我调整能力,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严密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以免胎儿发育不正常增加产妇的心理压力。及时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缓解其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以便缓解产前压力。

3.2.2产时护理

积极营造轻松舒适的生产氛围,通过与其交流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分散其对镇痛的注意力,使其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同时多关心和体贴产妇,协助产妇进行进食、饮水、擦汗、如厕等生活基本护理,在生理、心理以及情感上给予产妇全面支持。分娩时根据产妇的需求允许家属陪伴,采用“导乐式”分娩方法减轻产妇的孤独感,缓解其不安和恐惧情绪。

3.2.3产后护理

向产妇及其家属宣讲婴儿的相关知识,使产妇进行适应母亲的角色,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增加与婴儿的感情。及时对产妇丈夫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强调家庭支持对产妇及婴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尽可能减少产妇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保证睡眠的充足和均衡的饮食,鼓励产妇锻炼身体,利于产后恢复。尽量减少对产妇的刺激,尤其对于有精神病史的产妇,多些给予关爱和关心。

3.3 结论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中生理因素导致产后抑郁症所占比例最高。总而言之,产后抑郁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同时不利于婴儿的情感、智力发育以及行为的发展,护理过程中应及时调查了解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原因,针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产前、产时以及产后全程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美凤,殷明媚,何景静. 产后抑郁症138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20):104-105.

[2] 谢金莲. 产后抑郁症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3, 3(15):56-58.

[3] 白鸿雁,张小兰.产妇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 5) :57.

第3篇

关键字:高层建筑设计;城市发展;相互关系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ity urbanization, high-rise building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it brings more space for city residents, in the rich city profi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ut can not be ignored is, high-rise buildings in bring vitality to the city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ings some problems, many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lack of intimacy, development of com. Can't and the city traffic problems, constraints and the environment relations, high-rise buildings and the surrounding deterioration, to some extent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lso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s, but also have certain negative effects. Thus, it has a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is paper will take this as the starting point, discusse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city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TU2

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扩张,在这个过程中高层建筑不断出现,它在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带来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城市发展情况的制约,二者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本文就从这种相互联系入手,通过分析高层建筑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城市发展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二者的深层次关系,下面本文就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 高层建筑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高层建筑的高展成为一个必然的存在因素。首先随着现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使用空间需求不断扩展,但是城市的空间毕竟有限,城市空间的主要载体建筑必然寻求另一种发展空间,即向高层建筑的方向发展;其次从商业的角度上来说,高层建筑的发展能够提升经济的发展空间,能促进城市的有益健康发展,但任何事情都有矛盾的两面,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副作用。那么具体来说,高层建筑的设计发展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高层建筑设计能够影响城市所在的街区

高层建筑的设计建设必须要和城市的规划发展达成一定的协议,要对其所处的街区负责,如高层建筑的设计应该以何种尺度存在,才能够与城市街区的整体发展融为一体,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由于高层建筑设计的体量和高度,它对与城市的周围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断增大的体量会影响城市的环境,造成环境的恶化,从而成为城市生活质量下降的祸根。高层建筑的设计能够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和城市街景本身具有明显的重要性,因此说高层建筑的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这种街区的影响关系,例如高层建筑在日照影响下会出现阴影,这些阴影很可能影响了小区域的环境气候等,在设计时要合理的把握这种现象,充分的利用其功效,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效果。当然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空调取暖等方面的问题,避免产生过多的热量影响城市街区的环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恶化居民的生活环境。由此可见,高层建筑的设计对于城市街区的影响很大,采取恰当的设计方案能够有效的避免高层建筑对城市街区环境的不良影响,反之设计方案不恰当,则可能会诱发城市街区更多的环境问题,需要谨慎处理。

(二)高层建筑设计便利了城市的整体规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正在大规模的被利用,造成用地紧张的局面。而高层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都是集中建立的,这样就能够有效的节约用地,为城市的发展节省更多可以规划的空间,保证城市的绿化面积,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环境恶化问题有正面的影响。同时,高层建筑的集中设计也便于居民的集中居住,便利了居民的生活,也便于集中管理。从另一个方面看,在高层建筑出现之前,人们的生活垃圾因低层棚户区设施的短缺而无法集中处理造成乱丢乱放,不仅污染了环境,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高层建筑出现之后,由于其设计的集中性特点,就能够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这样就能够创造更为环保的生活环境。除此之外,高层建筑的设计,也能够方便居民的出行,人行道与车行道分流,保障了安全也便利了交通。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的设计在各方面都能够达到需求的满足,也便于管理,对于城市的整体规划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高层建筑的设计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高层建筑的集中设计不仅方便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高层建筑的设计,能够达到便捷交通的功效,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节奏;同时能够带动城市绿化工作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为吸引招商引资者的到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的高层建筑设计发展较快,改变了城市的整体面貌,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使该地获得了长远的发展。由此可见,高层建筑设计在促进城市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 城市发展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上文中简单的论述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高层建筑的设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反之,城市发展对于高层建筑的设计具有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本文就进行详细的论述。

第4篇

本文发表在《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年第7期。)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出口等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指标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计算过程涉及到许多资料来源,其中相当一部分资料来源,如财政决算、会计决算资料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滞性,因此,这些指标在时间上并不总能满足宏观经济分析的需要。尤其是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季度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在进行季度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时,根本就找不到这些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常常利用相关的统计指标估计或推算上述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指标,以满足分析的需要。所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这两种类型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上述估计或推算的准确性,以免影响对宏观经济形式的分析和判断。本文阐述上述两种类型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居民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关系

居民消费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居民”指的是从事消费活动的住户或个人,不包括从事生产活动的企业、事业、行政等各种类型单位;“常住居民”是对居民所作的进一步限定,使其涵盖了临时离境和住外使领馆人员,排除了临时入境和住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使领馆人员。因此,原则上讲,居民消费这一指标不包括非常住居民在我国境内的消费支出,而包括我国常住居民在境外的消费支出。“一定时期”一般指一个核算期,即一年或一个季度。"消费性"意指不包括用于生产活动的房屋等建筑和机器设备方面的支出,这类支出属于固定资本形成。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所有房屋,包括居民住房的购买,都属于固定资本形成,而不属于消费性支出。“全部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指除了包括居民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居民以实物报酬和实物转移的形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住户生产并由住户本身消费的货物,如农户生产并消费的粮食;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商业统计中的指标,它“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销售对象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额。居民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与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关系。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对企业、事业和行政等各种类型单位的零售额。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讲,这些单位是从事生产活动的,它们购买的各种商品,除了以实物报酬和实物转移的形式支付给本单位职工和其他个人的部分外,要么属于中间消耗,要么属于固定资本形成,不属于居民消费。例如,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包括的售给社会集团的办公用具、纸张、书报杂志、文体用品,等等,属于中间消耗;办公设备,如电讯设备,交通工具,如小轿车、面包车、工具车、卡车,等等,属于固定资本形成(从这个角度讲,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实际上并不是消费品)。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与居民消费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其中大部分直接构成居民消费,正因为如此,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计算居民消费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但是,两者之间也有许多方面的区别,这些区别可以概括如下:

(一)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售给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和外国住华使领馆人员的消费品,居民消费不包括这些消费品,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这些消费品包括在货物和服务的出口中。

(二)居民消费包括我国临时离境人员和住外使领馆人员在国外购买的消费品,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这部分消费品。

(三)居民消费包括服务消费,如医疗保健服务、交通和通讯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等,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这些服务的价值。

(四)居民消费包括虚拟消费,即居民对以实物报酬和实物转移的形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居民对自己生产的货物的消费,居民对自有住房服务的消费,等等,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这部分内容。

(五)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售给居民的建造房屋用的建筑材料,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这类建筑材料属于建筑活动的中间消耗,不属于居民消费。

1978年至1992年,我国居民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具有如下数据关系:

表1:居民消费与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数据对照表(单位:亿元)

年度

HC

SR1

HC-SR1

(HC-SR1)/HC

1978 1759.1 1121.2 637.9 0.36

1979 2005.4 1311.7 693.7

0.35

1980 2317.1 1608.0 709.1

0.31

1981 2604.1 1798.5 805.6

0.31

1982 2867.9 1956.1 911.8

0.32

1983 3182.5 2169.5 1013.0 0.32

1984 3674.5 2574.5 1100.0 0.30

1985 4589.0 3391.4 1197.6 0.26

1986 5175.0 3912.0 1263.0 0.24

1987 5961.2 4562.0 1399.2 0.23

1988 7633.1 5869.6 1763.5 0.23

1989 8523.5 6376.4 2147.1 0.25

1990 9113.2 6509.1 2604.1 0.29

1991 10315.9 7358.5 2957.4 0.29

1992 12459.8 8621.3 3838.5 0.31

注1:HC:居民消费;SR1: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HC-SR1:居民消费-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 (HC-SR1)/HR:(居民消费-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居民消费。

注2:1992年以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再区分为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两部分,所以,本表数据截止到1992年。

注3:资料来源:(1992,1996)。

居民消费与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还用图形表示如下:(见附图1、附图2)

从表1、图1和图2可以看出,居民消费与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既具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联系表现为两者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区别表现为前者始终大于后者,从未重合过。并且,绝对差额具有逐渐变大的趋势,以1978年为最小,637.9亿元,以1992年为最大,3838.5亿元,平均绝对差额为1536.1亿元 ;相对差额呈较平稳的波动状态,以1978年为最大,36%,以1987和1988年最小,23%,平均相对差额为29%。因此,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占居民消费的平均比例为71%。

二、政府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

政府消费包括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的支出和政府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提供消费货物和服务所承担的净支出。前一部分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其经营收入价值;后一部分等于政府向居民提供的消费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居民收取的价值。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等于它的经常性业务支出加上固定资产折旧,其中的经常性业务支出等于政府单位(包括行政单位、全额和差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因从事业务活动而购买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支付的劳动者报酬和支付的税金(生产税)之和。用公式表示,即:

政府消费=政府关于公共服务的支出+政府免费或以较低价

格向居民提供消费货物和服务所承担的净支出

=(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政府服务的经营收入价

值)+(政府向居民提供的消费货物和服务的市

场价值-政府就这些货物和服务向居民收取的价

值)

其中,

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政府单位的经常性业务支出+政府

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

=(政府单位购买的的用于业务活动

的货物(固定资产除外)和服务的

支出+政府单位支付的劳动者报酬

+政府单位支付的生产税)+政府

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

政府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政府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中的一部分,如售给政府单位的文具、纸张、报纸、图书、杂志等办公用品,售给部队的粮食、衣着、日用杂品等生活用品,等等,属于政府单位购买的用于业务活动的货物,因而是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包括政府购买然后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给居民的消费性货物,政府关于这部分货物的净支出包括在政府消费中。

政府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主要区别可以概括如下:

(一)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对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等非政府单位的商品零售额,政府消费中显然不包括这部分商品的价值。

(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售给政府单位的小轿车、面包车、工具车、卡车等交通工具和电讯设备、电影器材等机器设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这些交通工具和机器设备的购买属于固定资本形成,不属于政府消费。

(三)政府消费包括政府单位关于服务、劳动者报酬、生产税的支出和政府单位固定资产的虚拟折旧价值,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这部分价值。

(四)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包括政府购买然后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给居民的消费性货物的全部市场价值,而政府消费只包括这些货物的市场价值与向居民收取的价值的差额。

(五)政府服务的经营收入是政府消费的冲减项,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显然不受政府经营收入的影响。

1978年至1992年,我国政府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具有如下数据关系:

表2:政府消费与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对照表(单位:亿元)

年度

GC

SRS

GC-SRS (GC-SRS)/GC

1978 480.0

143.7

336.3

0.70

1979 614.0

164.3

449.7

0.73

1980 659.0

186.0

473.0

0.72

1981 705.0

204.0

501.0

0.71

1982 770.0

225.4

544.6

0.71

1983 838.0

256.6

581.4

0.69

1984 1020.0 324.7

695.3

0.68

1985 1184.0 410.0

774.0

0.65

1986 1367.0 462.0

905.0

0.66

1987 1490.0 553.0

937.0

0.63

1988 1727.0 665.0

1062.0

0.61

1989 2033.0 697.8

1335.2

0.66

1990 2252.0 741.2

1510.8

0.67

1991 2830.0 887.2

1942.8

0.69

1992 3492.3 1083.5

2408.8

0.69

注1:GC:政府消费;SRS: 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GC-SRS: 政府消费-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GC-SRS)/GC:(政府消费-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政府消费。

注2:1992年以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再区分为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两部分,所以,本表数据截止到1992年。

注3:资料来源:(1993,1996)。

政府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关系也可利用图形表示如下:(见附图3、附图4)

从表2、图3和图4可以看出,政府消费与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但前者始终大于后者,且两者间的绝对差额随时间逐渐变大,从1978年的336.3亿元逐步增加到1992年的2408.8亿元,平均绝对差额为963.8亿元。政府消费与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相对差额始终在60%和70%之间变动,平均值为68%。显然两者间相对差额较大,这是因为,在政府消费的价值构成中,政府部门的劳动者报酬和固定资产的虚拟折旧价值占主要部分。

三、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

如前所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两部分组成。最终消费也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组成。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基本上表现为居民消费与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关系和政府消费与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关系。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区别可以概括如下: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和外国住华使领馆人员的消费品,最终消费不包括这些消费品,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它们包括在货物和服务的出口中。

(二)最终消费包括我国临时离境人员和我国住外使领馆人员在国外购买的消费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消费品。

(三)最终消费包括服务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相应的服务价值。

(四)最终消费包括虚拟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内容。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居民的建造房屋用的建筑材料,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这类建筑材料属于建筑活动的中间消耗,不属于最终消费。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对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等非政府单位的商品零售额,最终消费中不包括这部分商品的价值。

(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政府单位的小轿车、面包车、工具车、卡车等交通工具和电讯设备、电影器材等机器设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这些交通工具和机器设备的购买属于固定资本形成,不属于最终消费。

(八)最终消费包括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全部价值, 即,不仅包括政府单位在从事公共服务活动时所购买的的货物(固定资产除外)价值,而且包括政府单位从事上述活动时所购买的服务、支付的劳动报酬和固定资产的虚拟折旧价值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只包括其中的货物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具有如下数据关系:

表3 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表(单位:亿元)

年度 FC

SR

FC-SR (FC-SR)/FC

1978 2239.1 1264.9 974.2

0.44

1979 2619.4 1476.0 1143.4 0.44

1980 2976.1 1794.0 1182.1 0.40

1981 3309.1 2002.5 1306.6 0.39

1982 3637.9 2181.5 1456.4 0.40

1983 4020.5 2426.1 1594.4 0.40

1984 4694.5 2899.2 1795.3 0.38

1985 5773.0 3801.4 1971.6 0.34

1986 6542.0 4374.0 2168.0 0.33

1987 7451.2 5115.0 2336.2 0.31

1988 9360.1 6534.6 2825.5 0.30

1989 10556.5 7074.2 3482.3 0.33

1990 11365.2 7250.3 4114.9 0.36

1991 13145.9 8245.7 4900.2 0.37

1992 15952.1 9704.8 6247.3 0.39

1993 20182.1 12462.1 7720.0 0.38

1994 27216.2 16264.7 10951.5 0.40

1995 34529.4 20620.0 13909.4 0.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可利用图形表示如下:(见附图5、附图6)

从表3、图5和图6可以看出,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绝对差额随时间逐渐变大,相对差额变化比较平稳。这些特点同居民消费与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关系相同,这是因为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有较大比例。绝对差额以1978年为最小,974.2亿元,以1995年为最大,13909.4亿元,平均绝对差额为3893.3亿元 ;相对差额以1978年和1979年最大,44% ,以1988年最小,30% ,平均相对差额为38%。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最终消费的平均比例为62%。

四、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的关系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通过购买和销售、易货交易、实物资本转移或自己生产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净增加价值和因生产活动所实现的非生产资产的增加价值之和。前一部分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固定资产净增加价值 = 通过购买获得的新旧固定资产价值

+ 通过易货交易获得的新旧固定资产价值

+ 通过实物资本转移获得的新旧固定资产价值

+ 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价值

- 出售的旧固定资产价值

- 通过易货交易交换出去的旧固定资产价值

- 通过实物资本转移转出的固定资产价值

这里的固定资产包括有形固定资产和无形固定资产。有形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及其他建筑物、机器设备和培育资产,后者即人工培育的水果林、役畜、奶畜,等等。从理论上讲,无形固定资产包括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娱乐、文学或艺术品原件,等等,受资料来源的限制,我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的无形固定资产只包括矿藏勘探,没有包括其他类型无形固定资产。

后一部分包括土地改良和非生产资产所有权转移费用。土地改良指增加土地的数量、提高土地的质量或防止土地退化所进行的重大的土地改良,包括开垦荒地、填海造田、修建水库、灌溉渠,等等。非生产资产所有权转移费用指土地、矿藏等非生产资产在所有权转移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如律师费用、经纪人费用、税金,等等。

固定资产投资额又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的主要指标,它“指以货币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它是我国计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最基本资料来源。两者间的区别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投资额中不包括5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相应的投资。

(二)从理论上讲,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应包括上面定义的所有土地改良投资,而固定资产投资额只包括部分土地改良投资,即通过正式立项的土地改良投资,而没有通过正式立项的土地改良支出则没有包括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

(三)从理论上讲,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非生产资产的所有权转移费用,而固定资产投资额则不包括相应的费用。

(四)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人工林的成长价值和役畜、奶畜的成长价值以及通过购买、易货交易和实物资本转移所实现的役畜、奶畜的净增加价值,而固定资产投资额则不包括这部分价值。

(五)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包括部分无形固定资产的净增加额,即用于矿藏勘探的支出,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包括相应部分。

(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扣除了由于出售、易货交易和实物资本转移而转出的旧固定资产价值,而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扣除相应的价值。

1980年以来,我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具有如下数据关系:

表4: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对照表(单位:亿元)

年度 FCF

FAI

FCF-FAI (FCF-FAI)/FCF

1980 1318.0 910.9

407.1

0.31

1981 1253.0 961.0

292.0

0.23

1982 1493.2 1230.4 262.8

0.18

1983 1709.0 1430.1 278.9

0.16

1984 2125.6 1832.9 292.7

0.14

1985 2641.0 2543.2 97.8

0.04

1986 3098.0 3019.6 78.4

0.03

1987 3742.0 3640.9 101.1

0.03

1988 4624.0 4496.5 127.5

0.03

1989 4339.0 4137.7 201.3

0.05

1990 4732.0 4449.3 282.7

0.06

1991 5940.0 5508.8 431.2

0.07

1992 8317.0 7855.0 462.0

0.06

1993 12980.0 12457.9 522.1

0.04

1994 16856.3 16370.3 486.0

0.03

1995 20300.5 20019.3 281.2

0.01

注1:FCF:固定资本形成总额;FAI:固定资产投资额;FC-FAI: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FC-FAI)/FCF: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转贴于

注2: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起始于1980年,所以,本表数据也从1980年开始。

注3:资料来源:(1996),其中1995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有所调整;(1950--1995)。

1980年以来,我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的关系也可利用图形表示如下:(见附图7、附图8)

从表4、图7和图8可以看出,同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相比,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具有更接近的特点: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同;绝对差额在1986年的78.4亿元和1993年的522.1亿元之间变动,平均值为287.8亿元;相对差额较小,平均值为9%,除前五个年度外,平均值为4%。可见,导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产生差异的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五、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与进出口贸易额之间的关系

货物和服务出口指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货物和服务进口指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这里的货物出口和进口均按离岸价格计算。进出口贸易额是海关进出口统计指标,它指引起我国境内物质资源增加或减少的进出口货物。其中,进口贸易额按到岸价格计算,出口贸易额按离岸价格计算。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与进出口贸易额之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一)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不仅包括货物进出口,而且包括服务进出口,而进出口贸易额仅包括货物进出口。

(二)在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这一指标中,货物进口按离岸价格计算,而在进出口贸易额这一指标中,货物进口按到岸价格计算,其中包括进口货物从出口国口岸到我国口岸所发生的货物运输和保险等费用。

(三)在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这一指标中,出口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我国境内购买的货物,进口包括常住单位在国外购买的货物;而在进出口贸易额这一指标中,出口和进口均不包括上述货物。

1982年以来,我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净额与进出口贸易净额之间具有如下数据关系:

表5:货物和服务出口净额与进出口贸易净额对照表(单位:亿元)

年度

NEXP

NEXT

NEXP-NEXT (NEXP-NEXT)/NEXP

1982 91.1 56.3 34.8

0.38

1983 50.8 16.5 34.3

0.68

1984 1.3 -40.0 41.3

31.77

1985 -366.9 -448.9 82.0

-0.22

1986 -255.2 -416.2 161.0

-0.63

1987 10.8 -144.2 155.0

14.35

1988 -151.1 -288.6 137.5

-0.91

1989 -185.5 -243.9 58.4

-0.31

1990 510.3 411.5 98.8

0.19

1991 617.5 428.4 189.1

0.31

1992 275.5 233.0 42.5

0.15

1993 -679.5 -701.4 21.9

-0.03

1994 634.1 461.7 172.4

0.27

1995 998.5 1403.3 -404.8

-0.41

注1:NEXP: 货物和服务出口净额;NEXT:进出口贸易净额; NEXP-NEXT: 货物和服务出口净额-进出口贸易净额; (NEXP-NEXT)/NEXP: (货物和服务出口净额-进出口贸易净额)/货物和服务出口净额

注2: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是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计算的,我国从1982年开始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所以本表数据从1982年开始。

注3:资料来源:(1993,1996)。其中,1987年和1995年的货物和服务出口净额数据有所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净额与进出口贸易净额之间的关系也可利用图形表示如下:(见附图9)

从表5和图9可以看出, 除1995年外,货物和服务出口净额始终大于进出口贸易净额,因此,除1995年外,,货物和服务出口净额与进出口贸易净额之间的绝对差额始终为正值,1995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从上述表式和图型还可以看出,有两个年度比较特殊,即1984和1987年。在这两个年度中,货物和服务出口净额均为正值(数值较小),即表现为顺差,而进出口贸易净额则均为副值,即表现为逆差,从而,货物和服务出口净额与进出口贸易净额之间的相对差额表现得尤为特殊,分别为3177%和1435%。前面所阐述的因素是导致货物和服务出口净额与进出口贸易净额之间产生上述差异的基本原因(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也可能导致两者之间产生差异)。转贴于

从上述几种关系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指标与相关的统计指标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在利用这些统计指标对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指标进行估计和推算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些联系和区别,准确地使用它们。

参考文献——

一、国家统计局1994年制定:《国家统计调查制度》。

二、林贤郁:《关于改进宏观综合平衡分析方法,准确使用有关统计指标的几点思考》。

第5篇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实习成绩;临床工作能力

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扩大及护理继续教育的开展,护理专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呈上升趋势。截止“十一五”末,我国注册护士达205万,较2005年增长了52%[1]。其中大专学历达51.3%。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形势下,护理专科生只有把握好就业核心竞争力[2],既临床操作能力,才能与护理本科的专业力、思维力、创造力、可持续发展力等核心核心竞争力相抗衡[3]。

本研究对某医科大学的120名实习后期专科护生进行了调查,探讨实习后期专科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临床实习成绩的状况,明确两者关系,并分析临床实习成绩的影响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0年入学的120名护理专科生,其中男性10名,女性110名。其实习单位为广东省各个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下旬,是护生结束临床实习准备返校的月份。

1.2方法 使用统一指导语,集体发放问卷,匿名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20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1研究工具 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和自我效能感量表。

一般资料问卷包括专科护生的一般情况、性格、大学理论成绩、家庭情况、对学院以及带教老师的评价及带教方式的态度等12项内容。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最早的德文版系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著名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开始时共有20个项目,后来改进为10个项目,被试在14等级上进行自我评定,得分范围为10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目前该量表已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中文版GSES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0.87,重测信度=0.83(P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运用以下统计方法:①采用百分比描述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②用百分比、均数描述调查对象自我效能感情况。③应用t检验与相关性分析,比较专科护生实习后期实习成绩的影响因素的差异。④应用散点图统计图形描述护生实践成绩总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

2 结果

2.1调查结果 护生大学期间理论成绩绩点为1.8~3.3,平均(2.55±0.34)。护生临床实习成绩得分为83~99分,平均分(91.44±3.94)分。表一显示护生对本校护理学院老师的评价是极高的,负面评价是没有的,说明学院护理老师确实对护身起到正面影响作用。而护生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地的评价相对较差,说明临床护理带教队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2.2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得分情况,见表1。

2.3专科护生实习后期实习成绩的影响因素 以护生的后期实习成绩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各项为自变量进行分析,一般资料中对护生后期实习成绩有影响的因素依次为大学绩点、专业的态度、实习老师、实践成绩,见表2。

3 讨论

3.1打好学生在校理论基础,提高实习实践成绩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生在校成绩以中等为主,尖子生相对较少。表一显示理论成绩越高,越有助于临床实践成绩的提高。护理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理论指导实践不强等问题[4]。实习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扮演好护士的角色。因此要加强护生实习前教育。

3.2关注护生专业态度的培养,促进护生临床实习成绩的提高。表2显示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喜欢程度直接影响临床实习成绩。态度决定行为,护生只有对自己专业充满热爱,才会积极投入到本专业各方面学习上,致力于各方面能力提高。专职护理教师和带教教师应共同关注对护生专业态度的培养和情感教育,稳定护生的专业态度,使其能热衷于护理专业,提高其各方面素质。

3.3重视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护生的影响 表2显示实习带教老师对护生临床实习成绩有正面的影响作用,并且相关性显著。.提示:①带教教师应该改进带教方式,定期召开师生交流会,倾听护生的心声,分享彼此的体会,结合护生的要求和建议进行计划和实施实习方案;③关心护生的需要和感受,渗透人文关怀,为她们创造积极向上并且和谐温暖的实习环境。

4 结论

明确护生自我效能感与临床实习成绩、临床实践能力的关系,对于护理教师采取相应的对策,培养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护生的专业兴趣,提高护生各方面能力,提高护生临床实习成绩与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努力将其培养成新世纪的高等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2]黄谨耘.护理本科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2:3032.

第6篇

【关键词】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湖北省;相关性

一、引言

城市化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指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2010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将“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1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不仅是一个城市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市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即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区域的不断减少,城市区域的不断增加;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聚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份额的下降及第二、第三产业份额的上升;城市自身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城市功能对农村的辐射影响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城市化率来表示。城市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城市化率=国家(地区)城镇人口/国家(地区)总人口×100%

二、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发展的现状

图1

湖北省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之一,湖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水平的提高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加,人口的城市化水平趋势更为显著。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用于衡量城市化水平最常用的指标是人口城市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17.92%到2011年的51.27%,涨幅高达411.6%,而湖北省城市化率也从1978年的15.09%增长到2011年的51.83%。显示出我省的城市化水平从建国初期到现在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2001年,我省城市化水平为40.22%,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第12位。现在,这一比重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3%,这在中西部地区(内蒙古除外)是“拔尖”的,但比排在“前三甲”的上海、北京、天津低30个百分点以上,与同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黑龙江、吉林相比,也有10个百分点左右的差距,这与我省城市的规模尚小、功能较差有关。如,我省大城市只有4个(武汉、襄樊、荆州、黄石),比辽宁少6个,特大城市只有武汉,比辽宁少3个。而到2011年,我省城市化水平高达41.83%,城市化率一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6个百分点,同时转移农村人口达到138.27万人。图1中,我们观察中国城市化率与湖北省城市化化率(其中x1为全国城市化率,x2为湖北省城市化率)。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与我省城市化水平都大体表现为逐步上升的趋势,但是湖北省的城市化水平在1998年到2005年间高于全国城市化水平,到2006年至2010年间略低与全国城市化水平,而到了2011年开始高于全国城市化水平。

按照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率高达50%,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就进入了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加速发展期。而2011年我省人均GDP为5300美元,远远超过了3000美元,这表明湖北省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期。如果这一时期城乡一体化改革体制和政策调整有重大突破,城市化率有望达到60%至65%。因此,这一时期政府调整城市化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发展的相关性检验

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进程才开始加速。据钱纳里的世界发展模型(钱纳里,1988),在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同处于0.13左右的水平以后,城市化率开始加速,并明显超过工业化率(见图2,工业化率指制造业附加值占GDP比重,城市化率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图2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世界发展模型

同时,发展中的城市以其聚集效应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且提供一个总量不断扩大、由较高收入的城市就业人口组成的市场,对工业持续增长起到拉动作用。对发展中国家说,城市化还通过不断吸收农村人口而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经济走向现代化。

(二)最小二乘估计

本文在此处使用湖北省1982—2011年城市化水平数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数据,把城市化率作为解释变量,人均GDP作为被解释变量,来分析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利用了最小二乘估计,通过简单的回归分析,得出下图表: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3768.020 80.57746 46.76270 0.0000

X 0.033243 0.003837 8.664842 0.0000

R-squared 0.903707 ????Mean dependent var 4411.100

Adjusted R-squared 0.891670 ????S.D. dependent var 301.4677

S.E. of regression 99.22363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20949

Sum squared resid 78762.64 ????Schwarz criterion 12.27000

Log likelihood -59.04743 ????Hannan-Quinn criter. 12.14310

F-statistic 75.07949 ????Durbin-Watson stat 0.539583

Prob(F-statistic) 0.000024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拟合度为0.9037,可见我省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高度相关关系。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程度非常高。

(三)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目前,对时间序列的分析是通过建立以因果关系为基础的结构模型进行的,而无论是单方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还是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都要求这些数据是平稳的,以此来判断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序列平稳的基础上,分析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以此证明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是偶然事件。这里也是选取了湖北省1982-2011年的人均GDP与城市化率的数据来分析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和协整检验,见下图:

Null Hypothesis: D(ZC)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Constant

Lag Length: 1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LAG=5)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4.903188 ?0.0009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3.788030

5% level -3.012363

10% level -2.646119

*MacKinnon (1996) one-sided p-values.

(这里的ZC值的是人均GDP)

从结果可以看出t检验值为-4.903188小于显著性水平,说明人均GDP无单位根,且差分平稳(这里按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得出城市化率也是无单位根也就是平稳的),所以序列人均GDP和城市化率都具有平稳性,这里可以进一步证明城市化水平是对经济发展有影响,两者之间存在关系。接着,我们对残差e做时间序列模型,进一步得出协整检验的模型,见下图:

Null Hypothesis: D(E)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None

Lag Length: 0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LAG=5)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4.046689 ?0.0000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2.674290

5% level -1.957204

10% level -1.608175

*MacKinnon (1996) one-sided p-values.

从图中依然可以看出序列e无单位根,说明两个序列在显著性水平上也是协整的。说明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协整的,具有相关性。

然而,从梁强在对《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分析》的脉冲响应模型检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率在初期对经济发展有持续的正向作用,到一定时期之后开始呈现负面作用,到末期又回归到正向作用。这说明了开始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然而,维持过快的城市化水平不仅不会促进经济发展,相反还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作用,阻碍经济发展的步调。这主要是因为过快的城市化率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失业率上升等。后期又经过政府政策的调整和体制改革,最终回归到稳定的正向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城市化水平当以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有效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当城市化水平发展过快时,有可能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脚步。把握好城市化水平的节奏尤为重要。②

三、城市化水平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城市化水平提高能扩大湖北省的市场需求

目前,湖北省的市场需求和城市化均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根据斯密的观点,农村与城市相比,有些业务,哪怕是最普通的业务,也只能在大都市经营。虽然这个观点不一定全部正确,但是却能说明了城市化过程也就是市场需求增加的过程,随着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对商品的需求相应也会增加,从而带动了食品、服装、机械、电子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城市人口的消费能力远远高于农村地区,所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极好的带动市场消费。城市既是经济中心,又是区域最大的市场,城市市场规模越大,其经济优势越明显,吸引区外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越强,城乡之间的交易越频繁和交易量就越大,城市带动乡村经济的能力越强(段瑞君)。

(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2010年从湖北省统计年鉴可以看出,湖北省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87亩,农林牧业人均占有为0.37亩,而我国的人均耕地1.51亩。同时,从1978年-2010年湖北省城镇失业率均低于4.4%,处于充分就业阶段,这同时也在透露信息表明湖北省城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也显示了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必要性。因此,对农村人口众多的湖北省来说,在没有耕地与农林业的优势情况下,只有加大城市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同时,把所有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向外转移,在产业链上力求紧密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进而全面提升城市的就业吸纳能力,才能很好的扩大湖北省地区的就业。③

(三)城市化水平提高有利于发挥聚集效应

目前,湖北省与东部地区的省份相比,城市效应还存在很大差距,东部地区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城市聚集效应的增长极。湖北省由于城市规模偏小,城市化水平较低,吸收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不强,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城市效应,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吸收优秀人才和资金投入,尤其是通过武汉地带圈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把优质资源汇聚到城市,从而带动本区域的经济增长。

(四)城市化能够促进湖北省的创新

三星公司的雅各布斯说:“大部分的街区都应缩短距离。也就是说,要有很多在大街以及转角相遇的机会”,使得城市充满差异意味着高产出、中产出、低产出和无产出企业的混合”。通过城市化,使得创新在城市群里集聚,也就是“缩短街道”,把各种高新技术聚集起来,形成创新集群体,同样也能汇集广泛的创新意识体,把大批产业相关的企业聚集在城市中,既加强了彼此的竞争,又能产生互相学习的效应,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创新优势。

四、结果分析与总结

2011年湖北省城市化水平首次全国平均水平,达到51.83%,但是总体来说,城市化率相对于东部地区依然较为低下,因此,加快提高城市化水平极其重要。城市化本质上是一个人口的地域集中过程,人口和经济的集中便于经济活动利用技术和资本的外部性,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生产率,增加盈利能力,从而促进资本高效和创新体制的形成。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可以很有效的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城市创新圈、人才圈和增长极,增加地区就业。而维持过快的城市化率却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作用,不仅不会促进经济发展,相反,还会阻碍经济发展的步调。因此,在强调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时也要注意其不良的影响,以循序渐进的步伐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经济发展。

注释:

①江易华,程琼.湖北省城镇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②梁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分析.

③段瑞君.中部崛起的城市化探析.

参考文献:

[1]梁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分析[J].兰州学刊,2011(11).

[2]王小鲁,夏小林.城市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R].是国民经济研究所,2011.

[3]江易华,程琼.湖北省城镇化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26).

[4]段瑞君.中部崛起的城市化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6).

第7篇

1.盛世花城小区供水现状:小区共1178户人家,入住率99%,小区实际平均日用水量1.24万m3,实际户均日用水量约12 m3。小区共2套供水设备分别向高、低区供水。2~12层为低区,住户380户;13层~28层为高区,住户798户。高、低区供水泵房均设于天竺阁之下的地下一层。其中:高区生活供水泵房的外墙即地下室外墙,之上的1单元2~5层住户(一层为大厅)反映泵房噪声对其生活造成较大干扰;低区生活泵房在地下室内侧、且与高区泵房相隔一定距离,不在上述用户的正下方。

2.现场查看了地下室的生活泵房、1层入户大厅、2~5层的住户走道及部分住户的户内。由于多数用户外出上班,只进入了3层住户的户内进行查看,并与住户交流了解情况。

3.在1层住宅大厅,能听到明显的水泵运行噪声。在2~5层走道,基本听不到噪声。3层户内,在厨房、卫生间等与泵房在同一方位的靠外窗或洞口部位,以及房间内用耳贴近部分墙体,能听到噪声,噪声不大,但对住户有明显影响。走道管井及房间内管道无噪声及振动现象。

4.高区水泵房外草坪内的室外供水管道内,有哗哗声响,说明管道内有空气。连续而密实的水流在管道内不应该有哗哗声响。

5.高区水泵房内有明显噪声,但相比其他同类离心泵和其他项目中正在运行的大多数水泵,噪声在正常范围内,没有明显异常噪声。泵房内有3台水泵轮流运行,每次运行一台,其中:一台泵噪声及运行正常;一台泵除正常噪声外,还有明显喘振噪声,该泵的出水止回阀完全坏掉,停泵后水回流严重,出现其他泵运行时该泵本应停止运行却产生倒转,同时防水锤止回阀损坏会产生停泵水锤导致噪声加大可能;一台泵除正常噪声外,有轻微尖啸噪声,该泵出水口上止回阀为故障状态,停泵时有轻微水回流。泵房内的水泵进水管小,出水管大,且进水管由大管变小管时变径方式错误,导致气蚀或气化使系统进入空气。水泵已经运行了7年左右,个别水泵漏水严重。

6.据物管人员介绍,高、区低水泵房均各为3台泵,原为2用1备,但实际长期均为3台轮换运行,从未出现过2台泵同时运行情况。

7.高区水泵房内的水泵原为变频泵,但变频器未参与工作。设备有气压罐,但气压罐也未参与工作。

8.完全封闭的高区水泵房内墙、顶板采取了吸、隔音措施,但效果差,作用小。水泵基础设有隔振垫,但隔振垫厚度不够,做法不规范,泵体的大部分底坐仍与基础直接接触。进出水管道按要求设置了防机械噪声沿管道传递的橡胶软接头,泵房内支架与管道接触处设置了橡胶垫可以避免管道振动噪声沿支架传递给建筑本体。

9.低区供水泵房设备运行和噪声均为正常状态,且位于地下室内部距地下室外墙较远、不在被噪声干扰用户的正下方,基本对上部用户无噪声干扰。

分析及判断结果如下:

1.泵房内、1层大厅、1~5层的住户等处有噪声,虽然水泵运行没有产生明显异常噪声、且噪声在《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允许范围内(贵阳市南明区环境监测站提供的天竺阁501号住户噪声监测报告),但水泵运行噪声主要为中低频噪声,噪声的监测主要是针对中高频噪声,对于混合声的检测往往不能表现出低频的影响,故距高区泵房很近的1层大厅及2~5层住户户内的噪声影响较为明显,并对住户造成明显不适。而长期低频噪声袭扰,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影响。噪声对用户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高区泵房靠外墙设置且距离用户太近,采用普通水泵时低频噪声的影响很难避免。

高区泵房内、2~5层的各层管井、住户内的管道无振动现象,且该泵房内的水泵是供至高区的用户,2~5层用户为设于其他场所的低区供水泵房供水,均说明噪声不是沿管道传递造成。

现场查看过程中,在3层户内的厨房、卫生间等与泵房在同一方位的靠窗或洞口部位、以及在1层大厅,均能听到噪声,是由于水泵运行时的噪声主要为中低频噪声,其特点是绕射、透射能力强,吸声困难。封闭泵房的内墙、顶板处的吸、隔音材料主要对高中频噪音有效果,对中低频噪声基本未起到吸、隔音作用,从而使水中低频噪声穿过了泵房外墙并在空气中传播,进而影响上部相距较近的1层入户大厅及1~5层住户。

在3层户住户的房间内用耳贴近部分墙体,能听到噪声,说明存在噪声沿建筑物的墙柱板等传递,噪声主要来自于水泵底座与基础的直接接触、泵房内穿墙管道与墙体的接触,并以固体传声的形式向上传递。

应对措施:

1) 泵房噪声主要为穿越能力强、并难于用墙体和吸隔音材料阻挡的中低频噪声,减少这类噪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源头降噪,选用噪声更小的屏蔽泵、管中泵、或低转速泵加隔音罩,进一步降低水泵的噪声影响。屏蔽泵一般只有功率较小的产品,不适于本楼;低转速泵加隔音罩也不能最大程度减小噪声影响。管中泵是将泵体和电机密封置于专用的泵套管内,利用水冷降温减少了主要噪声源之一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冷却空气的气流噪声加上风扇高速旋转的叶片噪声),并将泵体、电机的机械、电磁噪声屏蔽于泵套管内,故噪声很小,特别适合要求安静的场所,缺点是保修期后维护检修困难。综合考虑,仍推荐采用管中泵。

2) 降低水泵功率以进一步减小水泵噪声,并设置小流量泵使夜间运行噪声更小。

任何同品牌水泵,功率越小,噪声也越小。根据原3台给水泵均从未出现2台泵同时运行的情况,考虑将主泵流量减半,改为2用1备,在极端最大流量的情况下可以3台同时运行。

考虑到泵房与上部住户相隔太近,而夜间对安静度要求很高,夜间用水量又非常小,采用小功率泵能进一步降低夜间噪声,故建议设置一台小流量泵,供夜间小流量时运行。并且,小流量泵在夜间运行还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3) 水泵底座与基础、泵房内穿墙管道与墙体的接触采取切实有效的隔振措施,杜绝噪声以固体传声形式沿结构向上传递。

考虑到出水管上橡胶软接头存在高压供水时不能彻底隔断噪声沿管路传递的可能,要求每台泵的出水管上的橡胶软接头改为金属玻纹管,在汇合后的总出水管上再设橡胶软接头。

2.水泵变频运行以及气压罐保水保压的功能,本可使夜间小流量或零流量时设备在低转速、低耗能、低噪声下运行,而实际上,本项目中的变频器及气压罐均从未参与系统工作,导致水泵全天24小时都在最大功率下运行,能耗浪费极大,且造成原本更需要安静的夜间噪声大。如果不更换设备,应请设备厂家重新修改系统运行方式,让变频器及气压罐投入工作。

3.管道内有哗哗声响、水泵有喘振情况,说明水泵出口以后的管道内有空气,是由于吸水管径太小且变径方式不当导致气蚀或气化而使管道内产生空气,而气蚀也能增加水泵振动噪声并影响水泵寿命,应增大吸水管管径,并采用正确的方式变径。同时,在各立管顶端增加自动排气阀排气。做好管道排气也可有效避免管道因积气而出现的水泵喘振噪声、管道水流及振动噪声。

4.水泵出水管上止回阀坏掉,应更换质量优良的静音缓闭防水锤止回阀,避免水泵倒转,以及避免水泵停机时产生水锤增大噪声、损坏水泵。

5.虽然低区水泵房噪声小,且没有观察到对上部用户带来干扰的情况,但所用设备的噪声仍然高过管中泵等低噪声泵,为尽量杜绝低区泵房噪声可能对上部用户造成影响,建议低区泵房的供水设备也更换为采用低噪声泵供水。

6.关于水泵及管道长期振动对高层民用建筑的结构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应不存在。原因如下:

水泵振动对建筑物主要产生噪声影响,对结构安全影响次之。如果对结构安全有影响,也主要是对最近的泵房有影响,若泵房安全无问题,上部结构基本上也无问题。另外,水泵功率越大,对结构安全的影响越大,高层建筑或小区等民用建筑中所用水泵,功率相对较小,未到振动可以影响结构安全的程度。通常情况下,泵房结构强迫振动响应频率高于结构的自振频率,强迫振动响应幅值最大所对应的频率远离结构自振频率的基值,也就是说,泵房结构在机组振动所产生的动荷载作用下,不太可能产生共振效应,从而危害泵房结构安全。

管道振动的情况很少发生,即使出现也多为噪声影响而无结构安全影响。作为常识,绝大多数的水泵进、出水口上均设有橡胶软接头,泵房内设有弹性支吊架,最大程度避免了水泵振动沿管道传递。管道振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使用气压罐的供水系统罐内隔膜破损、或水泵进水管做法不当造成气蚀或水气化,使供水管道内有空气,但这种振动对结构安全影响非常小,并且出现此情况时管道会发出较大振动噪声,会有人员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置,处理前述相关问题、以及在立管顶端设置自动排气阀,即可解决。通常情况下,顶层用户打龙头用水后,管内很少有积气,这也是多数楼房虽未在立管顶端设排气阀,管内也很少有积气的原因。本楼也未观察到有管道振动现象出现。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采取以下方案进行改造:

1.高区水泵房采用满足供水流量的管中泵结合小流量管中泵供水,并利用泵房内原有气压罐,变频运行。要求管中泵过流部件采用不锈钢等食品级材料制造,进水管管径不得小于出水管管径(若有水平段进水管接入吸水口需变径时采用上端平的偏心异径管)以避免出现气蚀或水气化,单台管中泵的进水端与橡胶软接头和闸阀联接,出水端与防水锤止回阀、金属玻纹管和闸阀相联接,汇合总出水管上再设橡胶软接头,并设供观察用压力表。

设备选型如下:

供水主泵 :采用管中泵,单台泵流量30m3/h,扬程140米,共3台。

小流量泵:采用管中泵,单台泵流量按不大于单台主泵流量的1/3由厂家配套考虑,扬程140米,供1台。

气压罐:利用泵房内原有高区给水气压罐,并更换罐内隔膜。

设备变频控制,控制系统应考虑气压罐参与工作。

2.低区水泵房建议参照高区水泵房进行改造。设备选型如下:

供水主泵 :采用管中泵,单台泵流量20m3/h,扬程60米,共3台。

小流量泵:采用管中泵,单台泵流量按不大于单台主泵流量的1/3由厂家配套考虑,扬程60米,共1台。

气压罐:利用泵房内原有低区给水气压罐,并更换罐内隔膜。

设备变频控制,控制系统应考虑气压罐参与工作

3、水泵进、出水管采用弹性吊架;若为支撑应垫装TJ型弹性垫层等,采用弹性支撑。

泵套管(设备)与地坪的固定支坐采取隔振措施,将振动源与泵房地坪隔开。

检查水泵出水管穿泵房墙体处:如果为外墙,应采用柔性防水套管;如为内墙,应在管道与墙之间垫装TJ型弹性垫层与墙体隔离。泵房一侧再用隔音材料封挡。

4.高、低区的给水立管顶端均增设自动排气阀。

处理结果:

在贵阳市政府及住建局主要领导的关心和督促下,盛世花城小区的建设单位与物管单位认真组织并实施了水泵房噪声治理改造方案,更换采用了新设备DD静音管中泵。设备于2013年12月8日运送到位并开始安装,14日安装完毕,经过一天的调试运行,与2013年12月15日晚正常投入使用。

第8篇

从古至今,动物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对于动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并基于动物的某种特征进行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赋予动物词概念意义和指称意义以外的文化意义,以此来表达自己或喜爱、欣赏或厌恶、憎恨的思想情感;同时,这些蕴含着褒贬色彩的动物词也折射着特定文化社群所特有的审美情趣、文化心理,承载着重要的民族历史文化信息。

一、汉语动物词的褒扬色彩

人们经常基于一些动物的良好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产生丰富的联想,突出它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由一些成语、熟语、吉祥语、吉祥图案等形式作为载体,表达人们的喜爱、欣赏、赞美等褒扬的感彩。

汉语中,由龙、凤、麒麟等传说中的吉祥之物和牛、马等对人们生产生活贡献较大的动物名称组成的词语较多地含有褒义色彩。龙、凤是汉民族吉祥、高贵的象征,汉语中由它们组成的词都是褒义词,如“真龙天子”“龙凤呈祥”等;而传说中的另一神灵之物麒麟则被人们作为天神送子的象征,在民间有“麒麟送子”的年画。华夏民族自古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经济形态(张岱年、方克立,2007:26),体大力强、善于负重的“牛”在农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而它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勤劳、忠厚、执着、奉献的代表。如人们经常用“老黄牛”来指那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用“俯首甘为孺子牛”来赞扬那些默默奉献却不图回报的人的高尚精神。从古至今,“马”始终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脾性温顺、善于奔走。“马”的勇往直前和蓬勃向上在一些成语、熟语中有所体现,如“快马加鞭”“马到成功”“一马当先”等等。一些含有“马”的称谓甚至还蕴含着“英俊”“聪明”等义项,如人们将“杰出优秀的人才”称为“千里马”,以“识途老马”比喻经验丰富、明辨是非之人,少女的心上人也被称为“白马王子”……人们喜爱“马”的程度可见一斑。

二、汉语动物词的贬抑色彩

既然外形优美、性情温顺、对人有重要价值的动物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由其组成的词也具有了较强的褒义色彩;那么,那些微卑、丑恶、对人无较大益处的动物则只能得到与之相反的负面消极的评价,甚至有许多由这些动物构成的词语成为了骂词詈语,带有贬损、侮辱的詈骂功能,人们在交际中使用这些词以达到宣泄情感、侮辱对方的目的。据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列出来的骂人的动物词就有74条,如:阿猫阿狗、白眼狼、跟屁虫、狗头军师、老狐狸、母老虎、鼠辈、狗屁、狗咬狗、狗仗人势、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德吉卓嘎,2005:16)。可见,以动物之名骂人的詈词占了不小的比例。

一般来说,人们通过寻求动物与人两者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以动物身上的某些不良特征,如外貌、生活习性等,来对应人的某些恶劣的性格、品行、道德等;把被称为“万物之灵长”的人贬斥为动物,表示对对方的轻蔑之意。通常,以“狗”“狼”“猪”“蛇”“鼠”等动物名称组成的词语含有较强的贬抑色彩。如:

狗的恋主性强,继而引申出奉迎巴结、倚仗权势之意,例如仗势欺人、与人作恶的人被称为“走狗”和“狗腿子”,奉迎巴结的人被称为“哈巴狗”,卑鄙无赖的人叫做“癞皮狗”。另外,“狗”与其他一些动物搭配组成的成语也都是贬义的,例如“狐朋狗党”“狼心狗肺”“鸡鸣狗盗”“狗盗鼠窃”等。

狼的本性凶残、暴虐、狠毒、有野心,由“狼”构成的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其的憎恶之心。如称好色之徒为“色狼”,称忘恩负义之人为“白眼狼”,称心狠毒之人为“狠心狼”“野心狼”“狼心狗肺”。

猪的天性好吃懒做,是“愚蠢笨拙”“肮脏丑陋”的代名词。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带“猪”的骂人话,如“笨猪”“蠢猪”“懒猪”“死猪”“肥猪”“猪头”“猪脸”“猪脑子”等等。

蛇会咬人,而且有毒,有俗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在汉文化中“蛇”是阴险毒辣的象征。因人们对蛇的憎恶而产生了许多贬义词语,如“毒蛇”“美女蛇”“地头蛇”“蛇蝎心肠”“牛鬼蛇神”等。

正所谓“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因其形象畏缩卑微、偷盗窃取、行动狡猾而受到人们的鄙视与忌恨。在与“鼠”有关的成语中,实在难以找出一条是褒义的成语。如“鼠窃狗盗”比喻小偷、小盗或鬼祟、卑鄙,“贼眉鼠眼”形容人其貌不扬,“目光如鼠”和“鼠目寸光”用来比喻人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卓识,形容一个人胆量很小,就用“胆小如鼠”等。

除以上动物之外,最不起眼的小虫有时也被用作骂詈语贬称他人,其鄙夷之意却毫不逊色。如无主见的人是“跟屁虫”“应声虫”,嗜睡懒惰的人是“懒虫”“瞌睡虫”,还有“蛀虫”“寄生虫”“糊涂虫”等。

作为詈语重要类别之一的动物詈语,其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它的表达方式既具有汉语修辞学意义,又具有汉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并以后者为重。动物詈语渗透着汉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是我们研究语言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角度。

三、汉语动物词褒贬色彩的民俗文化内涵

(一)褒扬类动物词的民俗文化内涵

1.褒扬类动物词与谐音文化

谐音,就是指“利用汉语词语的音同或音近的特点,由一个词语联想到另外一个词语,是一种同音借代的关系”。而谐音双关,“就是由一个词语联想到与其音同或音近的另外一个词语的语义,而且后者的语义是主要的交际义”(盛超,2005:43)。“汉字的同音字太多了,而吉祥字也有很多,这就使很多事物的名称都能跟吉祥之事联系起来,只要在语音上有联系,不管该事物属性如何,民间总能以某种方式把它作为一种祈福符号来使用”(黄涛,2005:186)。这种利用谐音进行祈福又叫做“讨口彩”,在我们汉民族民间就有许多基于谐音象征而产生的关于动物的民俗事项,如一些以动物为主要题材和内容的吉祥物和吉祥图案等。

蝙蝠本是一种丑陋的鸟,就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在中国文化中,蝙蝠被视为吉样、幸福的象征。由于“蝠”与“福”同音,民间有“福禄双全”“五福拱寿”等谐音用语。民间的一些吉祥图画中也经常可见“蝙蝠”的身影,如两只蝙蝠寓意“双福”,五只蝙蝠镶嵌在寿字形窗格上寓意“五福拱寿”,蝙蝠与鹿、仙鹤组图“福禄寿”(黄涛,2005:189),等等。

“鱼”因为与“余”谐音,也是民间用来表达吉祥的动物之一,表示“富贵(吉庆)有余”,象征财富。年画中也经常出现“鱼”的形象,如:“鲤鱼跃龙门”寓意“步步高升”;一条鱼在长着莲花的水中游动的“鱼戏莲叶图”,取“莲”与“连”谐音,“鱼”与“余”谐音,寓意吉祥语“连年有余”(黄涛,2005:186);数尾金鱼在鱼缸里游组图“金玉满堂”(黄涛,2005:189)等。

“鹿”谐音“禄”和“路”,寓意“福禄双全”“福禄长久”“路路顺利”等。在吉祥画中,两头鹿为“路路顺利”,鹿与蝙蝠为“福禄双全”,鹿与蝙蝠、仙鹤组图“福禄寿”(黄涛,2005:187)。

谐音双关是汉族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反映了汉民族的求吉利、重含蓄的文化心理。以上这些都是动物词因谐音双关而产生的文化民俗象征含义,表达了汉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褒扬类动物词与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一种原始宗教形式,通常指原始社会(在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中也有表现)流行的一种信仰和习俗的体系”(盛超,2005:29)。“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中华民族崇敬的图腾、保护神。《说文解字》指出:“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其形象是由几种动物综合而成:象鼻、牛头、鹿角、马鬣、蛇躯、麟身、鳄棘、鱼尾、鹰爪、鼍足(郭锦桴,2010:300)。在汉民族的心中,“龙”是神圣的,古时是帝王的象征,后来民间把它当作吉祥之物,引申出“高贵”“吉祥”之义。所以,汉语中有“龙”的词语皆为褒义词,如“真龙天子”“龙腾虎跃”“望子成龙”等。

而经常与“龙”相提并论的“凤”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在民间也是吉祥、神圣的象征。“凤”经常与“龙”结成许多成语,皆具褒扬色彩,如形容人的神态气度不凡的“龙眉凤目”,比喻才华出众的“龙跃凤鸣”形容书法笔势生动、秀逸的“龙飞凤舞”等。

由“龙”“凤”等组成的词颇具褒扬色彩,蕴含着汉民族崇敬的感情,这是传统神物信仰扩散的结果,也是汉族人民对古老图腾崇拜的文化心理的反映。

(二)贬抑类动物词的民俗文化内涵

1.贬抑类动物词与人本位观念

人作为最高等的动物,在心理上有一种优越感。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核心的文化,更加强调自身的价值。相反,对一些他们认为“低等”“卑劣”的动物就产生了强烈蔑视之情。“从深层文化心理看,贬损类詈语是传统的天地万物等级格局带来的人贵畜贱观念的反映”(孟昭水,2006:79),突出体现了“物贵”的传统的人本位观念。这样,一旦以动物来称人,如“(懒)猪”“狗(腿子)”“(白眼)狼”“(缩头)乌龟”等,就是将其贬为人类之外的“异类”,对该对象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侮辱。动物詈语“实则是以另一种形式反映人类自身对人性的强调和强化”(关英伟,2000:40)。

2.贬抑类动物词与传统道德观

中国自古就深受佛教的影响,民间俗语有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的善恶因果论等重要教义对中国人民道德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道德伦理观念深植于人民心中,成为了汉民族日常行为的准则。这些是非善恶的传统道德伦理思想在汉语贬抑类动物词中也有显著的体现。

狼是动物界最凶残的动物之一,生性凶狠残暴,有时甚至同类相残相食。成语“狼心狗肺”用以比喻狠毒、贪婪之人,“虎豹豺狼”比喻凶恶残忍之人。狐狸是狡猾的代名词,性多疑,含“狐”的词语也多为贬义词,常用作詈语,如:用“狐狸精”“骚狐狸”等贬斥那些用美貌姿色迷惑、勾引男人的女人,“九尾狐”用来喻指阴险奸诈之人。(郝志华,2002:25)这类动物词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惩奸除恶的传统美德。

四、结语

汉语动物词语的褒贬色彩是汉语词语文化意义中颇具特色的一个类别,隐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民俗文化信息,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反映。人们依据动物的外形、行为习惯等特征,通过隐喻的方式把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投射到动物身上,使动物词有了褒贬色彩,并凸显了汉文化的图腾崇拜文化、人本观念、传统道德观等。汉语动物词语的感彩是汉民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的独特映射。所以说,从人文角度,尤其是赋予其顽强生命力的民俗角度来观察和研究汉语动物词语,其学术研究价值还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1]陈创生.称谓、吉祥语、禁忌语、咒语的文化象征――对几种日

常语的意义阐释[J].学术论坛,2003,(1).

[2]陈伟武.骂詈行为与汉语詈词探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1992,(4).

[3]德吉卓嘎.《现代汉语词典》所收的詈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5.

[4]关英伟.詈语中动物词语的文化含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0,(3).

[5]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6]郝志华.汉语动物词文化意蕴例释[J].咸宁师专学报,2002,(1).

[7]黄涛.中国民俗通志⋅民间语言志[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8]姜明秀.汉语詈骂语研究[D].吉林大学,2006.

[9]李月松.汉语动物词语之国俗语义研究[J].汉语学习,2008,(6).

[10]刘福根.汉语詈词浅议[J].汉语学习,1997,(3).

[11]刘福根.汉语詈词文化意蕴例析[J].浙江社会科学,1998,(3).

[12]孟建安,柳金殿.詈语与社会文化[J].修辞学习,1997,(5).

[13]孟昭水.汉语詈语的致詈方式及文化内涵[J].齐鲁学刊,2006,

(4).

[14]盛超.汉语动物词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

[15]王清.动物隐喻的认知和应用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16]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7.

[17]周荣.汉语骂詈语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