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低碳理念论文

低碳理念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17:38: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低碳理念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低碳理念论文

第1篇

潜江市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和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近年来的“唯GDP”发展观念中,该市的不少资源被过度汲取,使其资源数量和储备大幅降低,并且由此影响了植被生态系统,导致环境恶化。在此背景下规划了“湖景天光”生态园林项目,该园林在潜江市省级开发区内,作为开发区核心区域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建设。

2、“湖景天光”生态园林低碳设计

2.1、设计思路

湖景天光的设计思路以低碳为主导,倡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园林整体设计上引入“活水环”和“碳素时空轴”的概念。首先,园林引入“活水环”。由于园林所在区域为典型的封闭场所,在低碳理念的倡导之下,园林自身的水体供给应尽量减少消耗能源,所以在水源选择上,首选降雨和周边的水源。众所周知,此类水里往往有不少杂质,还有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有机物等,所以在园林中应该部署人工净化水体的装置。具体来讲,结合园林的地形变化,使水体能够从高到低自然地经过水体处理的各个步骤,在沉淀、渗滤等处理过程之后变成符合要求的水体,这种设计理念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显著降低了能耗。“活水环”的水体处理模式,既可以使园林的水体得到及时有效的净化,也能使园林中的游人在游览过程中亲自体会到水质恢复的全过程,树立起“低碳环保”的观念。其次是设计碳素时空轴。其本意是在园林中以时空轴线的模式,展示出碳元素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与人们的生活相生相伴的全过程。园林设计时,选取与人类最难以割裂的碳素承载物——煤。园林展示出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发现了煤,进而使之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直至当代由于过度开采煤资源而导致资源告警,并由此转而寻找另外的可替代绿色能源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引发观者的现实思考,树立起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理念。在具体的模块划分上,以远古时期、农耕时期、工业时期和新能源4个模块将时间串联起来,同时在设计元素的选取上,注入隶属于不同时期的典型元素,给人一种视觉和认知的冲击感。远古时期:这个模块设计位置是园林的入口,通过多种类的植被体现出该时期植物高大繁盛的特点,正是这些植物最终形成了煤炭资源。农耕时期:体现的是人类出现后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在园林设计中体现为大片的梯田和农作物,并且结合当地的民俗等因素,陈设了很多诸如面具、图腾等雕塑,给人一种民俗文化的特色感觉。工业时期:人类逐渐进入工业革命,开始使用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对地球资源进行开采,随着工业进程的加速,这种开采行为变得日益加剧,伴生资源的枯竭、能耗和污染的触目惊心。这部分的主体是以煤矿生产的场景还原来表达。新能源:这个模块代表了人类发展的未来,通过引入当今方兴未艾的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潮汐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技术,使观者能够了解当前的低碳理念能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2.2、规划方案

2.2.1、园林的地形规划

在园林的地形规划方面,考虑到地形能够形成一座园林的骨架架构,所以对于地形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园林最终的布局和景观效果。引入低碳设计理念,在场地的利用上应该让地形和设计方案达到尽可能天然的契合,而诸如土方挖掘等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降低对原本地形的破坏,尽可能减少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最终使地形的设计既能够美化环境,又能减少能源消耗,符合环保要求。具体到“湖景天光”生态园林的选址,该区域的山体标高本身并不高,山势的走向十分缓和,虽然很开阔,但并不高远。与低碳的设计理念进行综合考量,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既要体现出园林图纸设计中的布局和景观,又要以该区域的现有地形为主,因地制宜。例如可以将挖湖过程中产生的土方用来增高山体,使各类材料能够物尽其用。

2.2.2、园林的交通设计

在园林的交通设计方面,“湖景天光”生态园林在设计中依旧遵循低碳理念,所以在路网的部署上能够尽可能结合现有的路线进行微调,对场地内部本来已经具有的小路进行原样改造利用,从而降低工程量,减少能源和材料的能耗,降低园林本身的造价。而考虑到园林的人性化功能,最终对所有的路网分为3个类别进行设计和建造:(1)木质栈道。此类路线最多出现于园林的出入口,还有一些地形起伏较大且十分便于布设的区域,木质栈道充满了野趣,能够给游览者新奇的体验。(2)石级道路。这个类型的道路主要设计在树林中以及需要攀登的区域,游人能够沿石阶而上,且石阶不必做太多的休憩,兼顾耐用。(3)缓坡道路。主要出现在坡度不大的地区,缓坡非常适合游人散步。以上几种道路模式互相组合,为游览者提供不同的体验。

2.2.3、园林的绿化种植设计

在园林绿化种植设计方面,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湖景天光”生态园林注重突出古朴优雅的氛围,使游人能够体会到清新疏朗的生态感受。经过考察,此部分区域的原本植被量较大,但也有小部分区域植物十分稀少。其不足之处在于植物的品种比较少,难以自然形成林冠线。在色彩的布局上也不够丰富,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无法形成彼此的呼应和点缀。在低碳理念的倡导下,对于场地中原有的植物应保留,既保持其原野气息,也不破坏已经形成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通过引入必要的植物来增强天际线视觉效果;引入充满色彩的树种为园林构造足够丰富的色彩层次,为观赏者带来优美的视觉体验。植物选择应充分注重其碳汇能力。由于阔叶植物具有更佳的碳汇能力,因此在选择时应使其优先于针叶树种。不少常绿灌木和落叶乔木相比体现出更强的碳汇能力,所以在选择时也应综合考虑。除此之外还应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固氮能力,

2.2.4、园林的建筑设计

在园林的建筑设计方面,遵循降低能源消耗的原则,在“湖景天光”生态园林中对建筑的模式也进行了特别的规划和设计。园林中的酒吧区、茶座区和管理区等设置在彼此靠近的区域,因为这些设施及用房会消耗较多的能源,通过集中管理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电力、水源的管网布设,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成本。而建筑本身则充分发挥了其依山面水的特点,在采光和通风方面均因地制宜,减少能源消耗。在建筑材料的选取上,尽可能使用耗能不高的材料,从而降低材料的碳排放值。如果当地出产某种材料,则不选取外地的同类品,从而降低交通运输费用。尽可能少用人工材料,选取天然材料以及可以循环使用的材料。在有条件的建筑中设置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和太阳能设备等。

2.2.5、园林小品设计

在园林小品的设计方面,既要满足该小品的功能性,又要实现其美观性和环保性。例如园林中的座椅、垃圾箱等元素,既要使其在美术效果上与园林风景融为一体,在材料的选择上又要符合低碳环保的原则,注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2.2.6、园林的景观水体设计

在园林的景观水体设计方面,考虑到大量水体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而如果水体的设计与此区域本身的生态平衡相抵触,反而会带来不必要的污染,所以最终选择的设计理念是因地制宜,通过雨水收集、中水净化、天然地表水源等来构建园林的水体。因为本区域属于相对封闭的场地,所以主要的水源来自雨水收集和中水净化。为了使水源尽可能重复利用,布设了自洁循环系统,“湖景天光”生态园林的驳岸也由各类生态建材所组成,在合理的水生植物的作用下,能够使水体和景观充分融合在一起。

2.2.7、园林的循环利用设计

在园林的循环利用设计方面,日常维护会产生一些废弃物。而对于植物性的废弃物,往往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能够转化为肥料。之所以没有选择废弃物填埋的处理方式,是由于填埋涉及到较大的工程量,会消耗较多的能源,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使园林的土质遭受污染。所以设置了废弃物处理中心,通过处理,使绝大部分废弃物转化为能够继续利用的肥料。

3、结语

本文在详尽分析潜江市“湖景天光”生态园林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低碳理念,阐述了基于低碳的园林设计模式。当前,在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中,基于低碳理念的园林逐渐已经成为园林设计的新思路,也会成为未来园林的重要模式。动,将使用材料对当前生态系统带来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实际景观设计工作中,对生态系统的重视工作关系到整个地区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景观的持续存在。在北京市园博园建设中,关于河流生态系统的规划就是我国景观设计中的一个亮点。在园博园建造之前,永定河多年断流干涸、生态退化,卢沟晓月这一美景已消失长达30年之久。在园博园设计过程中,北京市水务局利用再生水、雨洪水、官厅水库三方面的支援,在先期救活了永定河,重新恢复了自然的生态系统。同时为了让水“活”起来,又专门设计由泵站和管道组成的循环系统,使得永定河中莲石湖、门城湖、宛平湖、晓月湖、园博湖的水循环流动起来,并且人工设计落差,让水逐级跌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

3.2、合理利用景观材料

景观可以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对于硬质景观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尽量节约,并尽量选择可以再生或循环利用的材料。对于软质景观而言,在选择时尽量保持与当地水土环境的一致性。北京园博园对景观设计区原有材料的利用,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体现。北京园博园内锦绣谷中的石笼设计,就是在节约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师充分考察园博园当地的原址遗迹,并充分地将遗址中的剩余材料规划在设计中。整个石笼的建造中,大多数石料都是源于遗址的剩余。整个石笼的设计与建造既重新开发了当地的现有资源,又为整个景观建造工作节省了大部分材料,将资源循环与节约的理念结合起来,融入到景观设计的实际工作中。20世纪70年代后期,工业的发展速度尤为迅速,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废弃的工业用地。在面临这些工业用地时,以可持续发展及节约的眼光对其进行设计与处理,在设计区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工作,不仅减少了对大自然的损坏,而且可以变废为宝,对社会的进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都具有积极作用。

3.3、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力量

大自然的能量远超出人类的想象,尤其是一些自然奇景以及大自然自身的净化系统功能。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大自然自身形成的景物特征,以自然为基础,设计带给人美感的景观。另一方面也应当顺应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保持自然原貌,即保持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使带有美感的景观能够一直保持。北京园博园内石笼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原址材料的再利用与节约,在自然力量的借用中也颇有亮点。设计师在石笼建设过程中,除采用原来的石料,整个设计也保持石料原有的造型。虽然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人类不可避免地会对大自然产生一些危害,但是只要这种危害行为所产生的速度小于大自然恢复及更新的速度,那么景观设计就会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4、加强景观设计的管理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节约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加强节水设计能力,用最少的水设计出最好的风景。(2)节约用能,在设计上优先使用一些能耗低的材料和设施。为了保证持续性和科学性,规划设计必须与管理科学进行合理融合。因为在当前的景观设计中会面临一些复杂的环境问题,需要运用管理手段来解决,因此将二者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模式。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引导变化,以便能够维持那些很重要的过程和部分景观系统。在规划设计时,要进行充分论证和分析,注重策略和创新,注重每个过程及各方面的协调,并在施工时注重设计跟踪和监督,充分发挥规划管理的作用,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4、结语

第2篇

1.1增加绿植面积

园林设计不仅是古代艺术设计中的瑰宝,也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中展示低碳理念的先驱。与上世纪大多数园林设计中以人居方便为最高标准的设计作品相比,现代园林设计中的绿植覆盖率大大提高,园林中的绿植比率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成为评价园林艺术设计价值的标准之一,这不仅使园林设计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优雅、干净的生活环境,而且直接增加了城市绿植,对废气吸收、氧气排放都具有极佳的调节作用,这是目前低碳理念在艺术设计中应用最为成功的一种。

1.2四季绿植的交错种植

植物的生命力随四季变化而变化,因此植物本身为城市园林环境带来的“低碳”效果也随着季节变化。在北方的春天,阔叶植物尚不能发挥其绿化作用,因此,北方园林的绿植景观设计中常用大量的常绿针叶植物来进行灰尘、风沙的隔绝并通过植物发达的根系达到保持土壤水分、节约绿植灌溉水源等目的;而在秋天,大量的红叶植物的应用不仅能够达到美化园林、给人视觉清新感的作用,落叶也能够起到增加土壤养分,节约肥料使用的作用。可见,按照城市的季节特点进行四季绿植的交错种植,是实现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低碳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1.3具有特殊绿化功效绿植的应用

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具有特殊功效的绿植,是实现低碳理念的另一种有效途径。这些绿植包括枝叶密度较大的高大灌木、根系发达而植株短小的草。灌木和草的成本并不高,但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却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前者能够做出各种创意造型,增加园林景观的设计感;后者能够营造“公园”型的景观氛围,在低碳功效方面,高密度灌木起到隔绝噪音的作用,减轻建筑设计中的隔音压力,变相节约了建筑材料;草则以发达的根系储存大量的水分,而且具有多年生的特点,容易养护,节约绿植的养护成本。

2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应用低碳理念需要注意的问题

2.1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

很多植物对环境的保护效果是十分理想的,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师们倾向于选择这些更加低碳的植物,但是,有些植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例如,温带阔叶植物对地表水有较强的保存能力,对干燥地区的土壤水分保存作用很大,但是这些植物并不适应北方的干燥环境,过度应用导致植株死亡,反而是对低碳理念的违背,因此,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是十分必要的。

2.2确保植株的成活率

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还应注意保证植株的成活率,为了大幅度提高绿植的面积,有很多园林设计倾向于对植物进行密集种植,营造丰厚的绿化效果,体现城市园林的“绿色”感觉。但是,土壤养分对植物的供应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进行植物选择和种植时,一定要以植株的成活率为基础,只有这样,低碳理念才能够真正实现。

3结语

第3篇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

 

哥本哈根会议已渐行渐远,但是它所倡导的低碳生活和绿色经济的理念却深入人心。各大企业、各大高校都纷纷把低碳这一宗旨应用到生产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同时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引进、培养低碳人才的重要性。

一、对低碳人才重要性的认识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的战略性选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战略性措施,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和推动。拿可再生能源来说,以风电发展为例,目前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已成为世界第二,每年以百分之百的速度向前发展。相比而言,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就显的相对滞后。面对低碳经济及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而引发的人才需求,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有所反思,在认识到低碳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上,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具有前瞻性。

进入新世纪后,各个省份都已开始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江苏、广东等省份等尤为明显,因此不仅是针对高层人才、研究开发的领军人才、技术负责人还是针对产业层面的一线技术工人低碳经济,低碳产业发展所需的各个层面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高校率先觉察到了低碳人才培养的气息,开设了相关的院系和专业,比如华北电力大学通过对现有电气、动力、机械、自动化、水电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成立了全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在国家低碳人才培养方面承担了重要作用。实际上再生能源不但包括风能,也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水能等,院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要能够对低碳人才需求量作出充分的估计和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此外,低碳经济概念自身包括很多方面,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新能源、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的人才,教育体系内部各层次人才的培养也要均衡发展。

二、在低碳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高校学科配置对低碳人才培养的限制。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的院系及学科设置由教育部统一管理,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专业一直未纳入到学科体系当中,一直处于缺失状态。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国内低碳经济及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较慢、规模较小,对人才的需求量也相对有限。教育部于2010年3月9日的“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表示,为了加大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与鼓励有关高校从本科教育入手,积极申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关的新专业。这表明,碳技术将成为下一个科技的制高点,低碳科技人才也将是下一个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的重点,谁培养更多优秀实用的低碳人才,谁就掌握了新科技的话语权和定位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为此,有必要从现在起就要有意识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所有这一系列举措对于推动我国高等院校进一步放开手脚培养低碳行业的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另外,要将新能源人才培养纳入到国家的教育规划中,不仅包括本科、研究生教育,更要包括职业技术教育。教育要紧跟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站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下思考。

二是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凸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跟不上低碳产业的发展步伐。尽管我们的产业发展很快,但是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前不久,在四川内举行了两场与低碳产业有关的论坛,两场论坛除了研讨低碳产业如何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外,一个重要的呼声是,加强低碳人才培养,推进产业发展渗透。由用工市场反馈的信息显示,去年底以来低碳经济,与低碳相关的行业如太阳能光伏电站、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家等企业,招工数量大量增加,但实际供应量却很少。其中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为数不多的专门开设有低碳专业课程的高校,2008年被乐山市授予“乐山硅材料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每年毕业100余名学生,早早就被企业抢购一空,学校打算在师资、教学仪器和实习实训设备上加大投入,扩大该专业的在校生规模。

三是国家、企业、学校在低碳的“产学研”合作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就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关于低碳的“产学研”合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成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低碳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产学研”合作的摘要求,提高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从而促进学科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能够将科研成果迅速市场化从而带来效益,促进产业的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和院校的人才形成一种互通的良性合作,既能弥补企业人才不足,同时也能弥补院校教师技术方面的不足。

三、在低碳人才培养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大学与企业联合开展低碳学科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低碳人才的一条重要出路。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能够适应低碳时代的需要。因为低碳人才的培养应该是面向市场的,要了解企业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技能的教授,这其间企业的参与不可或缺。企业要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培训来进行企业自身员工的培养,也可以请高校代为培养,这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目前,高校和企业都在重视研究开发,怎样让两者相互衔接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衔接、如何更好地实现技术与市场的整合是一个长期处于研究和探索中的现实问题。我们要积极寻找大学与行业结合的更多动力因素,加强双方合作的需求强度与弹性,树立“战略联盟”意识,突破以往产学结合的固式,从战略层面出发,以协议的形式缔结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产学研联盟,取得高校、企业共赢的结果。

第二,在人才战略方面,高等院校及相关科研院所之间的科研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技高一筹的跨国公司早已起步进行这样的尝试,跨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早在1997年5月便成立了中德研究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巴斯夫与中国的高等院校及相关科研院所之间的科研合作,其发展基金迄今为止投资总额超过5000万人民币低碳经济,培养了大批具备低碳理念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在国内,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力诺能源光电子研究所”,共同研究太阳能中的高温利用技术,现在首批技术成果“钛金管”已经面世;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的太阳能采暖、制冷技术已经成熟,即将实行产业化推广;与山东建筑大学合作建立了太阳能检测实验室,并合作办学,培养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人才。

第三,随着低碳人才需求的日益旺盛,低碳人才的培训机构在市场上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国能源管理培训网便是其中的一家。随着低碳经济的兴盛,培训网的学员也在成倍地增加。实际上许多人才只要在理念与知识结构上稍加补充就能成为低碳人才,而这其间继续教育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一些院校开设的环境教育课程仅局限于城市、资源、生态及相关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其他专业很少或没有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各高校及培训机构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完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四,教育在低碳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未雨绸缪。针对教育部提出的积极申报与国家低碳领域相关的学科专业,各高校应依据自身的基础条件,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充分整合资源,在发挥原有各专业的学科基础上而调整。现在国家提出来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是原有产业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相关低碳产业的培育,专业的设置要根据低碳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适应低碳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例如各高校可以结合实际开展“低碳校园科技创新教育”等活动,如学校水处理与循环系统改造,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学校照明系统改造等。通过专题讲座、论坛、参观、讨论等形式的教育,让师生了解当前严峻的生态形势与发展趋势,理解构建低碳校园的意义,建立低碳的生活理念。

第五,在人才培养上,尤其是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按照以前的方式进行,要创造新的培养模式。首先在教学模式上,要培养学生开放式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常规能源的技术发展相对已发展的较为成熟,而节能减排技术、清洁技术等还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该领域不断的探索,勇于创新,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在职业技术教育上要加强学生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走近企业,更多的接触实践,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走进企业中进行学习。营造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在理论基础上,不拘泥于传统的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未来产业的发展。

第六,发展低碳经济是个全新的理念和发展模式,需要加强低碳领域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特别要提高企业决策者的低碳意识和理念。另外要吸引相关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低碳研究队伍。抢占未来低碳产业的制高点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创新能力,即不断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和效率;二是鼓励新能源发展的系列配套措施,包括财力投入、CDM人才培养、税收政策等各个方面。

目前国内大学在低碳人才培养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北京大学今年新增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强调能源-资源的一体化进行人才培养;继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低碳研究所后,北京交大首家“低碳研究与教育中心”于2010年4月成立,该中心旗下有低碳教育、低碳物流、新能源及可再生资源、节能环保等在研项目近30项,它将促进我国高校在低碳技术及经济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并开发有关低碳的课本教材、培养新低碳科技人才。

低碳人才培养的意义在于当这些具有良好环境意识和知识的青年学生走向社会并成为未来的领导者时,他们对环境的关心、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追求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必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丽蓉.低碳人才需求渐热[N].人才市场报. 2010-5-22

[2]吴建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09,(11)

[3]石定寰.培养低碳人才助力绿色经济[J].中国电力教育,2010, (6)

[4]郑艳.低碳人才何处觅[N].国际商报.2010-7-13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低碳,低碳金融,金融企业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及对应温室气体和金融资本流动性过剩两大难题的要求,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成为世界各国寻求经济复苏和健康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低碳金融,简称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金融企业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充分发挥金融的功能作用,确保实现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

1 金融企业低碳金融实施现状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金融企业利用金融这个杠杆,在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上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所以在人类经济史中,在重大技术创新的出现和经济转型的背后,总是少不了金融因素的支持。自从低碳经济提出以来,很多金融企业开始涉足低碳技术开发研究金融企业,由此产生了“绿色贷款”和“社会责任基金”等新概念。

1.1 国际金融机构低碳金融实施现状

国际金融机构围绕低碳经济的发展大概可归结于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融资支持,即通过成立各种“低碳”基金或环保基金,或直接贷款支持相关的产业[1]。2003年6月金融界出台了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赤道原则,截至2010年5月10日,接受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已有68家,分布于包括中国在内的27个国家或地区,项目融资业务量占全球项目融资交易额的85%以上,而且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或地区[2]。二是围绕现行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进行的各种融资、产品创新以及其他金融服务,在过去几年中,随着碳交易市场的迅速发展,围绕该市场的金融创新也在不断涌现。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在2008~2012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碳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

1.2 国内金融机构低碳金融实施现状

国内金融机构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对低碳项目的融资支持方面,以各类绿色贷款、环保贷款为主,主要集中在为低碳排放项目提供信贷融资上。在此过程中,通过与国际机构或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来控制有关风险和发展对低碳项目的资金支持。2006年,兴业银行将节能减排贷款与“碳金融”相结合,创新推出以CDM机制项下的核证减排量(CERs)作为贷款还款来源之一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碳金融”模式[3],并于2009年1月成立可持续金融的专门业务经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负责全行能效金融、碳金融、环境金融等领域的业务经营和产品营销。2007年北京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开展能效融资贷款合作,为涉及能源设备并旨在改善建筑、工业流程和其他能源最终应用方面的能源效率的项目或商品和服务提供信贷支持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在支持地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中,打出“绿色”“低碳”信贷牌。2009年一年投向绿色经济、低碳项目和民生工程的本外币信贷高达1000多亿元,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获得省政府颁发的“金融创新奖”。总体上,尽管我国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金融创新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其发展仍处于相对初级阶段,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完善。

2 我国金融企业低碳金融发展主要瓶颈

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碳货币化程度日益提升,碳排放权已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我国金融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碳金融发展的跟踪研究金融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及其它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品定价能力,争取在全球碳金融体系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但是,尽管我国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金融创新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其发展仍处于相对初级阶段,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和相关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善

由于缺乏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限制了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的定价能力。中国碳交易仅是集中在具体项目上,现在还处于“农贸市场”的阶段。2010年9月才建成我国第一家挂牌的碳交易市场——“天津排放权交易所”[4],是由天津市政府、中石油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共同成立的。国内相关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开发或消化大规模的项目。国内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

2.2 低碳金融的效益与金融机构的利润之间的矛盾

由于技术水平、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及风险补偿、担保和税收减免等综合配套制度,向低碳转型的相关企业往往会导致经营成本大幅上升,盈利能力下降,虽有社会效益,但缺乏现实即期的经济效益,会接导致融资机构信贷风险的上升。在现有金融监管与运行体系下,金融机构无力分担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成本,银行对于贷款的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的强调,以及证券市场要求企业利润实现的双重压力,使得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项目面临较为严苛的融资环境。

2.3 政策法律存在一定的风险

国际公约的延续性问题构成了碳金融市场未来发展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减排认证的相关规定也可能阻碍市场发展。因为,减排单位是由专门的监管部门按照既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认证。由于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领导者意图的变化,有关认证的标准和程序缺乏稳定性。所以,碳金融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着市场交易主体难以预期和控制的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5]。

2.4 金融企业信贷缺乏统一标准

虽然我国金融企业不断积极的开展“绿色信贷”,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信贷还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这是因为我国“绿色信贷”的标准笼统,缺乏具体的信贷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银行缺乏执行绿色信贷的专门机构等。

2.5金融企业对低碳金融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低碳金融是一项存在历史较短的金融创新,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对碳金融业务的项目开发、审批,以及运作模式、风险管理、交易规则、利润空间等缺乏应有的了解,熟悉碳金融业务的专业机构和人才不足,导致金融机构对发展碳金融交易业务缺乏内在驱动力。

3 我国金融企业的低碳金融未来发展之路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任何一个产业离开金融的支持都是不可能快速发展的。所以应该把低碳经济和金融创新的互动放在一个有机的系统里金融企业,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所有能够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创新。

3.1 金融机构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要扮演好两个角色

一是要成为低碳理念的推广者,积极践行推广低碳理念,大力开展绿色信贷,金融企业作为企业组织应当一方面不懈推行绿色运营,积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另一方面以“公益创新”践行低碳金融,采用拓展公益事业宣传、公益事业关联营销、社会营销、慈善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以及提供负责任的商业实践等方式,将低碳金融理念、产品、服务、技术、教育和培训等资源与企业、社区以及公益事业相结合,与客户结成伙伴关系,不断拓宽沟通渠道,让低碳经济、低碳金融深入人心。

二是要探讨金融环保机制、经营策略、管理机制、激励考核体系的业务流程再造,成为低碳经济的资金支持者。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的合作,跟踪研究国际碳金融发展的前沿理论,研发面向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金融产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及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3.2金融企业的碳金融创新道路

一是在排放权交易基础上与碳交易有关的的各种金融创新。随金融服务发展碳基金、碳证券、碳信托等,当然不仅仅包括工具的创新,还包括机构的创新、业务的创新、流程的创新、环境金融产品创新等[6],实现低碳经济和金融创新双赢,此外,金融企业可通过提供信用咨询、理财产品、低碳项目融资等服务新产品,可以尝试推出与“绿色信贷”和排放权交易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为节能减排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规避工具,同时为个人、企业参与相关投资提供了便利和渠道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二是贷款管理机制的创新。金融企业制定一套适合节能减排项目的新的贷款管理办法和管理技术。由于环境总容量是有限的,于是排污权就有了价值,通过转让可以产生收益,因此,金融企业能够容许企业将其作为抵押物来申请贷款进行融资。我国现在的节能项目普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方式,即节能项目的使用者利用实际产生的节能费用分期偿还节能项目提供者的设备价款。由于节能项目的提供者多为中小企业,其既不具备充分的抵押贷款条件,也很难获得银行满意的信用评级。按照传统贷款管理方法,这些企业难以得到银行信贷支持。而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这种新的贷款方式,则可以使这些企业获得贷款支持。

3.3 努力寻求低碳金融发展中的突破点

一是要强化政府作用,加强政府对低碳金融的宏观政策引导金融企业,制定出台前瞻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指导目录和淘汰落后产能时间表及实施细则等政策指引文件。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应更好地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建立与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相关联的信贷规模指导政策,来影响银行的贷款偏好。中央银行要充分利用“窗口指导”,引导银行加大对CDM项目的信贷支持,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

二是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配合,建立起多层次的碳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和碳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培育和培养我国碳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和本专业的人才,体系化学习低碳金融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对低碳金融和低碳经济的认知程度,加强对碳金融产品的研究,追踪低碳金融理论发展前沿,开展理论知识与国内金融机构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研究。

4 总结

人类已经到了必须重视审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转型关口,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势在必行。低碳金融业务是我国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充分借鉴国外优秀金融机构在低碳金融方面的先进理念、规范做法的基础上,积极研究适合我国金融机构发展的营销思路和一线产品,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我国碳金融在许多方面建设还不够完善,如各种政策、规范以及碳交易市场,低碳金融的意识和理念不够明确,以及低碳金融产品的研发、流程再造、宣传推广等实操方面仍有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

参考文献:

[1]王静.我国商业银行低碳金融战略的实施研究[D].山东大学.2010.

[2]唐绪兵.赤道原则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低碳金融的影响和启示[J].生态经济.2010.10:45-50.

[3]喻珊,喻强.推进我国碳金融业务发展的思考[J].中国金融.2010.24:34-35.

[4]周航,张浩楠,于学羲.发展低碳金融,服务经济发展—以天津为例[J].中国金融.2010.24:36-37.

[5]贾通志,吴强.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瓶颈制约及政策建议[J].征信.2010.5:84-86.

[6]李平.基于低碳经济的金融体系的构建[J]. 生态经济. 2010.8:121-124.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安置区,环保节能,低碳社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工业规划区和大型厂矿企业相继增多,因规划和项目建设涉及环保搬迁的村镇需要集中安置,在具体的搬迁工作中不仅需要解决经济适用、功能完备等问题,如何做到环保节能与低碳减排也是集中安置区设计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1建设低碳安置区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据统计,国外低碳城市能源消费38%来源于居住用能,33%是各种商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用能,交通用能占到22%,而即便是在伦敦这样的大都市,工业用能也仅仅占到城市能源消耗的7%…。因此可以看出,居住社区用能在城市的能源消耗占到了比较大的比重,而搬迁安置区的建设往往在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方面考虑较多,将低碳理念注入到安置区的社区规划、建筑设计、社区管理中。

2安置区设计的环保节能

安置区的设计要提倡节能、节地、节材,并建立起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再利用的住宅体系。安置区的生活污水要采取经济适宜的生化处理方式,处理后的出水可考虑尽量循环使用,尽量少排放,绿化、道路清洗及其他冲洗用水采用二次处理后的污水,以节约水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大型的安置区可形成区域内的小社区,该社区应具备生活、交通、环保等综合功能。

3国内外低碳社区案例

3.1弗班——德国可持续社区的标杆

德国弗莱堡市郊的弗班区被誉为德国可持续社区的标杆,弗莱堡享有“欧洲太阳能之都”及“欧洲环境之都”的美誉,也是全球率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之一。

弗班社区在节能减排、减少交通、社会整治及创造可持续邻里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经验,例如:1)使用80%木屑及20%天然气的高效热电联产再生能源装置提供弗班区的供暖系统,通过好的隔热及有效的暖气供应大约可减少60%的CO,排放;2)提倡“生活不须有车”的交通概念,减少了35%的车辆。与此同时,社区提供各种替代的运输方式(例如共乘、便利的大众运输);3)通过弗班论坛负责的社会工作,居民可参与更多的社区活动,例如创造合作社商店、农民市场及邻里中心等。

3.2上海崇明东滩生态社区

上海崇明东滩生态社区项目涵盖社区总体规划、生态发展、可持续能源、废弃物管理、绿色建筑、交通规划设计和建筑等方面的内容,主要的规划理念包括:

1)碳中和(CO零排放):热能和电力通过风能、生物能、垃圾和城市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板直接获得,建立全国第一个氢能电网;2)绿色建筑:最高建筑仅有8层,采用环保技术,屋顶草坪和植物为天然隔热层,可储存雨水用于灌溉;3)绿色交通: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为步行、自行车、清洁能源公交车(燃料电池)、水上出租车,市内建有不受机动车干扰的独立的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网络,任何地方到附近公交车站步行不超过7min;4)绿色基础设施:社区建立了集水、水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社区内80%的固体废弃物实现了循环使用。

4低碳社区的发展探索

2010年上海世博会,北京的城市最佳案例选择了国奥村,这充分体现了首都对建设低碳社区的勇气和决心,游客参观完之后,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

国奥村这个中国首个成熟的绿色环保社区汇集了30多项环保技术,北京的城市最佳案例选择了国奥村,原因是:1)再生水热泵冷热源系统,可以从污水处理厂排人河道的再生水中提取温度能量,为建筑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能源;2)景观花房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将生活污水集中至景观绿化花房,利用动植物的食物链建立起一个水体生态平衡系统,使生活污水得到再次利用,成为小区景观用水;3)这里的窗户中问都是中空的夹层,里面充着惰性气体,惰性气体能降低传热效果,同时窗户外层还有能够隔热防紫外线的膜,从而提高窗户的隔热效果;4)国奥村卫浴设备采用了“复用水”技术的洗手盆和坐厕一体化的产品。洗手盆内有特殊陶瓷阀芯,采用双档节水,防烫伤设计,有效节能减碳,并将洗手盆的污水经过过滤处理储存在坐厕水箱当中,内置自动清洁系统去除细菌和异味,坐厕比传统3/6坐厕节水25%。上海世博会国奥村的入口采用北京古建筑特色的门楼设计,而事实上,谁也想象不到,如此漂亮的展区竞多是建筑废料制成。国奥村用实际的案例,向世博游客展示了一个可以实现、并且很快就能跨人寻常百姓生活中的低碳社区案例。

“不久的将来,可能在上海也会有国奥村的项目。”国奥村负责人表示,奥运会留下来的并非只有精彩的赛事,更多的是奥运精神倡导的人、社会、城市及自然和谐相处,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推广与共享。

5结语

当时在建国奥村时,很多地方许多人都不理解。比如在选址上,要求附近有多少公共交通设施,提倡用本地的建筑材料等,其实这些要求是鼓励公众多用公共交通,少开车,用本地的材料也是为了减少运输时的碳排放。应该说,国奥村的开发使得我们在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更新。

第6篇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低碳保护机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逐渐升温,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断加强。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理念和研究实践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之中,有效利用能源,实施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高效发展,已是城市重点工作内容,这与提倡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不谋而合。可见低碳理念在中国实行是得天时顺地利。

现阶段,内地的各个省市都在争相打造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名片。北京、上海、保定等大城市已经采取行动,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和低碳城市。其他各级城市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然而,研究发现,对于低碳城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几无设想,论述甚少。

本文选取煤炭大省―山西省的煤炭重镇兼世界文化遗产先进市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其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如何应对大量文化遗产的保护,期望得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低碳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化的“低碳革命”正在兴起,人类也将因此进入低碳时代,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时代。城市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关键环节,只有整体城市在这些方面实施到位,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百科全书关于“城市规划”的定义],必然担负着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在城市规划中有效落实低碳城市的建设理念,关系低碳城市的实现程度。现在已经有很多专业人士致力于研究低碳城市规划,并做出了相应的实践探索。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从属于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理念深入到城市规划,必然反馈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但对于如何将低碳理念引入到历史文化保护中,如何确定低碳历史文化保护的定位、内涵,以及如何具体实施,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应用低碳策略的必要性

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除了自身对于专业研究人士的固有价值之外,更多的表现在开发旅游的价值上,向游客展示曾经的辉煌,这也是政府能够接受的、可以增加政府收入的方式。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历史文化遗产所处的历史环境遭受破坏,亟须应用新观念、新方法进行全面保护和开发。

历史文化遗产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其所处的环境,环境是承托其形象的重要因素。1999年国家颁布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价标准》(GB/T1775―1999),其中确定了评价旅游区等级的三大体系,即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定体系,景观质量评价体系,游客意见评价体系。这三大体系的提出为旅游区生态保护提供了可量化的指标:空气质量,噪声质量,水环境质量,景观、文物、古建筑保护,环境氛围协调性,生态状况等[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775-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中提及的相关论述]。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逐渐提高,对环境的要求日益增加,旅游者更倾向于在环境优良的旅游区活动。他们更多青睐于原始古朴、自然宜人的生态、人文环境,而那些环境恶化、充斥劣质人造景观的地方则日益为游客所厌弃。

在建设“低碳城市”这个系统的过程中,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开发,这样对于丰富低碳城市内涵,全面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历史文物的可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晋城市简介

晋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

说她古老,是因为晋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相传女娲氏、神农氏、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神农躬耕等众多的神话传说就发生在这里。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厚的文化底蕴,给晋城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文物古迹,古石窟、古雕塑、壁画比比皆是,古代建筑物随处可见。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是全国拥有国宝单位最多的地级市,另有省保35处、市保55处。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6处、历史文化名村14处。现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约占全国同时同类期遗存的1/3,全省近2/3。说她年轻,是因为她诞生于1985年市管县体制改革,今年刚刚25岁,正像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处处充满蓬蓬生机和无限活力。它自然资源丰富。无烟煤、煤层气、白云岩、石灰岩、铝土矿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尤其是煤炭资源储量大,品质优,享誉全国,全市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49%,无烟煤探明储量为273亿吨,占全国的1/4多,山西的1/2多[ 省略/kpw/kjbnews/edit/UploadFile/20081016113332331.doc中晋城市基本情况介绍]。

正是在这样一个既年轻又古老的城市中,历史文物与煤炭资源交织纠缠着,而低碳策略的应用正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出路。

晋城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所作的低碳探索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需要观念上的进步,也需要政策上的创新。晋城市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保护文物与发展煤炭资源之间的平衡点。近几年,采取了“生态兴市”战略,确定了建设生态强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政府集中财力投向市民假日休闲和历史文物旅游处实施绿化工作。这些实践探索,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4.1在规划低碳城市的过程中,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专门规划

在确定建设低碳城市目标的过程中,晋城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产业多元、低碳发展、生态优美的现代化宜居城市理念”,积极开展城区及周边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先后投入10多亿元,全力构筑“汇碳银行”。对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地区进行专门规划,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现以白马寺森林公园为例说明。

白马寺森林公园[太行日报《荒山变“绿心”――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景观绿化纪实》]位于市区北4公里处,面积1万多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自然风景旖旎如画,而且人文景观底蕴深厚,主要景点有“白马寺拖缰”、“白马禅寺”、“景公塔”、“石佛像”、“黑龙潭”、旅游滑道等。白马禅寺创建年代不详,但毁坏的比较彻底,原来的旧址上仅剩下一座"景公塔",耸然矗立,向人们昭示着她往日的辉煌。在整个城区绿化美化工程的基础上,特聘浙江大学园林专家对白马寺森林公园进行高规格规划设计。

4.1.1总体规划

城市绿心,到2020年,建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形象鲜明的5A级生态休闲和旅游胜地。

4.1.2规划方案及相应措施

历史景点的恢复:恢复修建了白马禅寺、景公塔、长江支队纪念碑、方山观景台、汤王庙、小祈山、黑龙潭、黄龙庙等自然人文景观,同时又建设了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平安系列工程、标志性建筑白马雕塑、四季园等,使公园充满了文化魅力。

白马寺山造林绿化:市政府鼓励大型煤矿与景区展开合作,联手开发白马寺后山,建设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园区。借此机会不仅可以逐渐改善环境,而且为煤矿的转型提供良好机会。晋煤集团2009年一次性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四季园精品工程和登山步道绿化工程。

4.2开展历史遗产的生态保护行动

晋城市在历史遗产的生态保护方面,主要采取了“以煤换绿”和低碳旅游两种方式。

4.2.1“以煤换绿”行动

开展“以煤换绿”行动,关闭或整治了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大型碳排放企业,坚持“节约型、多功能、园林式”的历史遗产生态保护理念。

2011年1月,皇城相府[山西新闻网《晋 级 之 路皇城相府创建5A级景区记》]正式获得国家旅游局批准,成为山西省继云冈石窟、五台山之后第三家5A级景区。整治污染对这一硕果的取得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皇城相府所处的位置紧邻山西第二大河流―沁河。沿沁河沿岸开发有很多煤矿资源,一些采矿污水排入沁河,导致周边的环境遭到污染。为有效保护这一地带的文物,政府决定大力整治环境,将周边的煤炭企业整体迁移。同时皇城相府景区进一步整合沁河周边旅游资源,形成以皇城村为龙头的特色城镇化示范区,并构建全国一流风景名胜旅游区。

4.2.2倡导低碳旅游

观光旅游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有力体现,在近年受到极大的重视。旅游与低碳的结合不仅能促进低碳城市的建设,而且有利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晋城市蟒河景区被亚太旅游联合会、国际度假联盟组织、中华生态旅游促进会联合授予“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

蟒河景区被誉为“华北小桂林”、“北方小九寨”,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近年来,大力倡导低碳旅游,坚持以创建循环型经济为发展理念,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优先发展体现低碳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积极应用电子检票系统和针孔摄像头;通过建立景区网站,增加网上购票、网上订餐等功能,来减少人工成本等[ 来源于2010年10月13号人民网-山西频道]。

借鉴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目前针对低碳与城市规划结合的相关理论很少,而且大多停留在宏观的目标层次上,缺乏实际可操作的实施策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城市规划的分支,低碳理论涉及相对更为贫乏。晋城市突破惯有做法,率先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案例,尽管目前所做的实践和尝试大多停留在历史文化的环境生态保护方面,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视野:低碳策略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只有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低碳保护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理论基础,明确具体着手方向,建立可操作指标体系,才能促进其不断完善和发展。诚如国家《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价标准》(GB/T1775―1999)中旅游区(点)等级的确定依据一样,历史文化低碳保护也应确立一套完整、可量化、可推广的实施指标体系,并融入相关保护条例和保护规划规范中,才能真正将低碳理念落实到历史文化保护的规划建设实际中 。

参考文献:

[1] 谷永新,李洪欣. “低碳城市”的思考[J].建筑节能,2008,8:24-25

[2] 张泉,叶兴平,陈国伟. 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 城市规划,2010,334(2):13-18

[3]顾朝林.低碳城市规划发展模式[J].城乡建设,2009:71-72

[4]杨鸿勋.关于历史城市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观点[J].建筑文化,2007,1:24-28

[5] 赵中枢,胡敏.历史城市的生态保护[J].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第7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旅行社发展;转型

当前世界经济和气候发展的现状表明,必须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尤其是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各国对低碳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更加需要。这里所讲的低碳经济是指在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都力求低消耗,减少污染,坚持走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1]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保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机遇。我国的专家学者还没有对旅行社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但是,从旅行社承担的职能和所起的作用可以看出,旅行社的发展方式对我国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旅行社发展面临的机遇

世界气候的变化逐渐引起各国的重视,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环境,比如进行理念的教育、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给各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旅行社的发展也是如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旅行社及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培训。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之下,旅行社必须特别注重对于资源的利用和消耗,保护自然环境,完善旅行社内部的管理,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希望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了解相关理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旅行社正好抓住这一机遇将低碳经济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员工。2)有利于旅行社充分了解旅游市场的情况,做好宣传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旅游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供,在旅游过程中开始追求对环境的保护型的消费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旅行社就要及时做好应对措施,针对旅游者的消费观念,制定合理的宣传方式。在旅游市场对环境友好型旅游产品需求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如果旅行社能够及时转变观念,把握时展的脉搏,做好营销宣传工作,必定会得到更多的认可,有利于旅行社的发展。[2]3)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旅行社市场也是充满着激烈的竞争,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促使旅行社积极采取更加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效率,不断的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从而提高竞争力。从另一个方面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扩大了旅行社发展的机会,也为其发展制定了明确的目标,旅行社的创新能够保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二、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旅行社发展面临的挑战

1)过于要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发展之下,一些旅行社在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自身经济利益的获得,而对于低碳经济理念和环境保护的观念认识不足,大部分的旅行社认为对于低碳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应当归于国家和政府,没有社会责任感,且存在道德缺失的现象。2)在旅行社的工作中不注重对游客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和引导。旅行社所关注的发展并不是走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而是一种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旅行社通常都是对于游客进行景点的讲解,追求趣味性和娱乐性,根本没有注意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更不会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缺乏对游客环境保护意识的引导是造成当前景区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

三、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实现旅行社发展方式的转型

1)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工作人员的低碳意识。在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中都要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这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旅行社的发展也是如此。要从原来注重经济利益的模式转变到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利益。同时对于旅行社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提高其低碳环境保护的意识,指导其在工作中教育引导旅游者保护环境。2)转变服务重点,引导游客的行为。旅行社的行为是影响旅游者的重要因素,所以旅行社要转变传统的服务方面,注重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时刻提醒旅游者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要确保不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情况下从事旅游活动,尽量在旅游过程中降低游客对环境的危害行为。同时在旅游过程中组织游客从事与环保有关的一些活动,比如植树等。[3]3)在政府的支持之下规范行业管理。低碳经济背景下旅行社的发展方式转型不会一蹴而就,而应当有计划的前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多个方面的问题,往往靠旅行社单方面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寻求政府的支持,在政府的宣传和帮助之下开展工作,积极进行创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好的行业环境。

参考文献:

[1] 杜宗斌.绿色营销理论及其在我国旅行社管理中的策略分析[J].企业经济,2006(8).

[2] 王红,颜淑蓉.发展方式转型中政府在旅行社行业的作用与影响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3).

第8篇

【论文摘要】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理念,对现代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革新性影响,从而对企业的管理会计也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作用。本文就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探究企业中如何优化管理会计的应用。 

 

1.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管理会计目标 

低碳经济下的会计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基本目标,该目标定位于碳排放量降低、生态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推进上来,其实质就是在生产中走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少投入多产出,谋求发展生态经济;其二是具体目标,即充分披露有关会计信息,满足决策的需要。包括了解环境资源所能产生的效益;了解环境投资总额、投资管理情况;了解环境费用支出总额及其具体用途等。基于低碳经济的理论,企业会计的总体目标是要明确经济的增长要建立在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并尽可能多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环境会计的确认、记录、控制和报告的相关信息,使政府部门能够随时了解企业在环境规划、环境保护义务及环境政策等方面的执行情况;使投资人、债权人和企业内部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环境会计实施情况,及其为企业眼前和长远经济发展带来的效果,为他们的监督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管理会计的主要问题 

2.1环境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严重缺位 

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专门针对环境会计的确切标准和会计准则,在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的信息披露的法规中也鲜有环境问题的涉及,而相对系统的环境会计及其相对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规范则是缺位的。这种机制上的严重缺位由于不能向外国投资者提供企业的环境信息,因此对会计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是有害的,同时也很难衡量外国投资机构对我国环境的破坏程度,对于发达国家试图在我国寻求“污染避难所”是无法治理的。 

2.2尚未建立健全环境会计技术层面的支撑体系 

我国当前还没有建立用于确认环境会计要素的准则和原则,并且统一的环境会计要素计量标准也不具备。基于大部分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在环境会计体系中得不到正常的市场交易的情况,因此不能以交易价格为环境会计的唯一属性。另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统一规定方面是滞后的,而且披露的内容范围和形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致使大部分企业都会低调处理环境会计信息,为的是使这类信息披露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的降低,从而导致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很难获得真实的环境会计信息,决策受到了误导。 

3.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对策研究 

3.1建立健全环境会计制度体系 

3.1.1构建环境会计操作体系 

这一点需要依靠国家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在对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借鉴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和针对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会计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遵从低碳经济的发展规律,筹划和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同时对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低碳经济时代下的有针对性的修订,并尽快建立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与监督体系,依法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监督,同时建立环境会计审计制度,以便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公正性、合法性及全面性进行审核与鉴定。 

3.1.2完善环境会计保障体系 

结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我国政府应尽快修改现行《会计法》,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纳入法规体系中,在法律层面上将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加以明确,为建立环境会计体系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强环境资源的立法与执法,明确环境资源产权;同时加强环境法规保障体系,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加强环境会计人员的环境及相关知识培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环境会计要求,更好地参与环境会计事务;建立全国财政补偿体系和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作为环境会计运行的资金支持系统。 

3.1.3建立和强化环境会计披露与监督机制 

众所周知,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对企业在社会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核查。首先,就要做到有法可依,在环境会计法的基础上给予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统一的标准。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准则体系,进而全面保证环境会计行为的规范和实施。其次,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全面、如实地进行揭示,因此,应加强监督,由政府或有关社会机构,依据国家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以及会计相关法律,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监督。再次,还要加强环境审计,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其审计重点可以包括:环境保护法的合理性;环境保护管理系统;企业环境保护政策和控制程序;环境经济责任的记录与披露等等;关于有害物质的贮存与处理。最后,要制订环境会计审计法规,建立环境会计审计制度。由政府审计或有关社会机构,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公正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做推广工作。 

3.2加强成本核算,健全企业绿色运行体系 

环境会计制度的核心问题是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目前有包括资本化方法、负债化方法、费用化方法、损失化方法等用以完善环境成本会计处理的方法。因此要倡导企业建立绿色经营系统,推进绿色工艺、绿色融资等,为环境会计发展提供良好的微观环境。同时以先进的理念对环境成本进行识别、计量和分配,对环境成本的实现绩效管理。绿色经营系统是企业为将其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相协调。首先,需要大力开展环境会计规范化的试点工作,选择好地点,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逐步积累成功经验,制定高质量的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由生态环境资源评估单位牵头,可以适时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参加,积极开展环境资源的监测、评价与计量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其次,环境会计信息系统是绿色经营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孤立存在,应该倡导企业建立绿色经营系统。只有在企业建立起绿色经营系统,才能为环境会计发展提供良好的微观环境。■ 

 

【参考文献】 

[1]桑军朝.低碳会计理论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2]赵娟.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环境会计假设[j].财会研究,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