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17:38: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学质量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学质量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持续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必然要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不同商校有不同的教育质童观,围绕其开展的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与质量监控也应该不同。高校完全可以遵循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但在引进企业具体的质盘认证体系时必须慎重。

在世纪之交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尤其为社会各界所密切关注。质量间题实际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质量是办学的灵魂”,“质量关系高等教育的生命”,“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这些思想观念已被高校广泛认同,并进而内化为办学理念和方针。为此,这些年来,各个高校普遍开展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活动,并尝试建立内部质量监控与保证的机制和体系,把它作为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就高校开展质量监控与保证活动的相关间题作分析与探讨。

一、高校开展质量保证,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的必然性分析

经过一段时期以来的努力,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逐步得到加强,部分高校已开始自觉追求教学高质量,致力实现教学工作优秀目标。但就我国高校教学工作的总体而言,学校各级领导承担着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创收、师资队伍和专业学科建设、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等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其工作任务的多重性与工作内容的多样化,客观上使学校各级领导投人教学管理工作的精力仍然相对不足。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仍然对教学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师生对教与学投人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对教学质量仍有较大影响。因此,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和强化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是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性举措。

随着《高等教育法》的实施、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体制的逐步建立,高校成为依法自主办学、相对独立的实体,学校不仅要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必须有自我约束的机制,以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持续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学校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增强竞争力,以及能够持续吸引良好生源,就必须向社会庄严承诺其质量信誉。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是当务之急。

21世纪初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由少数化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阶段,巨大的社会需求,政府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必然使高等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张,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将受到严峻考验。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的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的探索有助于丰富建设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和框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高等教育质量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世界许多国家政府、企业界、教育界普遍和持续关注的主题。1992年第八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上,世界比较和国际教育学会主席、世界银行高级官员海纳曼博士在震动了大会的报告中认为:教育质量的危机目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大会的三个具体目标之一是从针对性和质量方面改进高等教育体系的管理。“高等教育质量”是大会讨论的四个主题之一。对于教育质量的关切同时遍及高等教育机构之外的社会机构、团体。1999年召开的第四十三届欧洲质量组织会议,“教育质量”被列人会议的主题议题中。在追求质量的90年代,高等教育的质量理论、质量评估、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等始终是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

与此相呼应,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在努力维持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发展了多种教学质量保障模式,主要有旨在系统提高教学水平机制的教学专业发展模式,BS5750/IS09000质量保证模式,TQM质量管理模式、项目评价模式、学生发展评估模式等,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探索是世界高等教育共同关注的课题。

我国高等教育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等学校缺乏对教学质量积极主动的自我约束机制,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多为随机性的教学检查和对教学突发性事件进行管理,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人为性,缺乏积极的、制度化的全程适时控制的保证体系。因此,建立全程适时控制和制度化的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是21世纪初持续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

二、质量监控与质量保证及其与教育质量观的关系

(一)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质量保证

1、教学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为实现和保证既定的教学质量规格要求而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必须具备的办学条件和实施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广义教学质量保证涉及所有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首先是办学条件的保证。办学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标准,否则,人才培养的质量就难以保证,诸如,生均教学经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量、教室和实验室面积、后勤物质保障等,优良的教学质量要有良好的教学基础条件作保障。其次,师资保证。师资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教师的学术与教学水平以及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素质水平。所谓“大学非大楼之谓,谓大师之谓也”。第三,教学基本建设保证。教学工作要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上,质量才有保证,并不断获得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学风建设的水平直接构筑着教学服务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平台。第四,教学改革保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力的举措,是促进教学质量根本性提高的深层动力。例如,不改革专业设置过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就难以保证,如不实现向创新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转换,大面积上人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没有着落。第五,教学管理保证。教学管理是依据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有意识地调节教学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高效益、高质量地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和所有活动。教学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教学系统有限的资源投入与高效益高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任务的矛盾,它涉及教学思想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课程教材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师资、设备管理等等教学系统所有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可见管理是提高和保证质量的前提。换言之,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任务,而建立旨在保证和改进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狭义的教学质量保证即是教学管理的层面上属于教学质量管理的下位概念,其含义相当于教学质量监控。本文探讨与分析的“质量保证”即在狭义上使用之。

2、教学质量监控。为完满实现教学质量的目标要求而专门设计和实施的教学质量管理的结构、程序、过程和活动。它与狭义的教学质量保证没有明确的区分,二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属于教学管理的范畴。质量监控提供了内部教学质量保证。

从教学质量监控的视角看,在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所有环节原则上都必须作为质量监控的对象。而在真实的管理实践中,则应该把监控重点放在影响教学质量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上。笔者以为,必须作为监控重点的有:教学计划编制过程的质量监控。由于课程编制过程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在范围上大体相当,因此,也就是课程编制过程(生成系统)的质量监控。对人才培养质量起至关重要的课程和教学计划的生成这一关键环节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理论上教学计划作为人才培养的蓝图和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没有间题,在实际制订过程中往往过于草率。如,对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评价等缺乏充分的论证和精心的设计,对课程和教学计划整个编制过程,包括编制者的资格确认和编制本身的活动缺乏有效管理和监控,因而成为质量管理的盲区。(2)教学计划和课程实施系统的质量监控。这是目前各个高校实施质量监控主要关注的领域。其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有:院系教学管理质量监控、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生学习质量监控。

3、内部质量监控与保证和外部质量监控与保证。使一个学校的组织管理者相信正在实现既定的质量要求而自身内部开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称为内部质量监控与保证。为确保学校所提供的教学服务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够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政府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对学校开展的评估、审核、认定、监控等教学质量评价和管理活动,称为外部质量监控与保证。就高校自身而言,通过建立内外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机制,更新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质量观,树立全员质量意识,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高,是高校依法自主办学的内在要求。

(二)不同教育质量观与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

教育质量观所指的是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它所根据的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具体的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规格要求。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不同、对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求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就自然有别。层次和类型不同、办学形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学校应该拥有自身特定的质量目标、质量标准和质量要求,且赖以实施的质量管理活动和内外部质量监控与保证、质量评价必须分别有不同的针对性。

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前提。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应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从而也应当有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所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所谓“多层面”和“多样化”即包括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纵向层次,也包括研究型、理论型、应用型、技能型等横向层面;同时还指文、理、工、农、医等不同科类和成人高等教育、职业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不同类型以及全日制、半日制、夜大函授等不同办学形式。不同层次类型和办学形式的高等学校,其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不同。依此而开展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以及所构建的质量监控机制和体系就应该有根本区别。例如,传统的研究型大学,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理论学习与研究为教学重点。因此,这类大学开展的质量管理与监控活动,一切以学术质量的保证与提高为其出发点和依据。师资学术水平的提高、课程学术价值的取向、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的营造、学生学术潜能的激发与评价,自然成为质量管理与保证的核心内容。而职业型高等教育,以职业或行业分类为基础,以职业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适应各行各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教学着重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职业型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与监控一切保证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到位为目标,其质量监控体系带有明显的职业针对性特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选拨与培养,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现场实习质量的监控,注重学生实用性的职业技术水平的考核与评价。

上述的分析可见,如果以传统的学术型、研究型大学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来套用于职业型高等学校或以职业型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来套用于学术型、研究型大学,其质量管理与学校质量目标的严重背离是可想而知的。同样,纵向层次上,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的差别、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与远程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机制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彼此间切不可轻易照搬。

教育质量观随时代的不同而发展变化,因此,一所学校所建立起来的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其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的变化而不断调适。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观经历了知识质量观、能力质量观到当前的全面素质质量观的演变历程。与此相应的质量管理与保证活动必然要从以知识掌握的多寡和深浅为目的转变为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直至近年来强调人文教学、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为目标。如何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如何构建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是当前高校内部质量监控与保证亟待解决的两大课题。

三、高校引进企业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的理论与模式比较分析

研究和构建高校内部质量监控与保证的机制和体系时,人们很自然想到能否借鉴企业的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的成熟理论与模式。真实的情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中颇为引人关注的一项改革举措就是根据教育实际将经过调整的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美国是研究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并将其付诸实践最为突出的国家。仅在1991年至1992年,全部或部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高等院校就从92所增至220所。其中不乏有诸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此类研究型大学,但更多的是直接面向就业市场的技术学院或社区学院。如美国狐狸谷技术学院被认为是运用企业的动作模式进行学校教育改革的成功榜样,是“最彻底的顾客驱使的公共机构”。

美国许多高校从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和当时美国教育质量正受到全面检讨的背景密切相关的。当时发表的《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一书代表了美国各界的人们对教育质量危机的担忧,并呼吁要寻找提高教育质量的对策。以狐狸谷技术学院院长斯坦利·斯潘鲍尔为代表的一批院校长认为,美国教育“失败”部分原因在于学校的结构和管理方式。而“学校可以通过仔细控制的管理改革来得到改进和提高”,而且相信“质量和生产的技术与过程可成功地根植于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教育改革大背景和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支持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英国多科性技术学院的质量和标准原来一直由全国学术授予委员会予以保证,并靠它给予颁发文凭或学位证书,但这种与大学分属双轨的高等教育体制从80年代后期开始动摇,全国学术授予委员会行将消失,多科性技术学院开始获得授予文凭和学位证书的授予资格。从而结束了英国高等教育历时长久的双轨制。正是在英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这一背景下,沃弗汉普敦大学等一批学校为向外界提供可靠的质量信誉保证,决定对内开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并选择ISO9000质量论证体系,作为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途径。

从英、美等国的高校引人企业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并成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表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完全可以在高校中得到遵循,并使高校从中受益。“企业界的模式可以在设计课程和安排与实施教学中予以应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学校提高了教学服务和外部消费者的满意度,从而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提高了内部消费者的满意度,改善了组织氛围,增强学校内部的凝聚力。具体而言,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全过程性、全员性、全面方法性”及“质量为本”,“质量的改进与提高永无止境”等这些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本质和特征同样适应和有益于高校内部的质量管理。例如,重视管理层作出质量承诺,明确质量职责,确定质量要素,建立质量评价制度,认可、奖励与表彰质量管理先进组织与个人,重视质量文化建设等等这些质量管理的行动策略同样可以在高校全面展开。

第2篇

论文摘要:为了提高病原生物学教学质量,我们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病原生物学包含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2门相关学科,是医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川。实验课是病原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这们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的现象。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我们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切的体会到只有强化病原生物学实验课各个环节,采用经典与创新结合的教学方法,传统与现代并用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实验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革单调的演示验证性实验。逐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作风

每次实验课前,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有菌观念”,养成“无菌操作”的良好习惯。及时纠正错误,规范实验操作,实验课上一定要强调“眼见为实,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强调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实验报告中抄袭实验讲义,编造实验结果,不讲求实事求是的现象要予以严肃批评教育,同时也和未获得预期结果的学生一起探讨原因,营造切磋研讨,教学相长的机会和氛围。在实验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求精敬业的医学职业道德,为以后科研及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技能训练

实践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将能力培养和态度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始终。如显微镜油镜的使用、革兰染色法与抗酸染色法操作、细菌的培养与鉴定技术等。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精细动作,细致的观察力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等都极为重要。通常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涉及实验设计、操作步骤、结果观察、报告书写等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1明确实验目的首先向学生阐述实验目的,鼓励其亲自动手,独立操作。

4.2将社会实践融人到实验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常见病原性疾病的实验诊断方法进行相关实验诊断和检测。如学生应用透明胶带法自行检查蠕形蜡感染;应用粪便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蠕虫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对自身血清中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抗原、抗体进行检测。因为这些实验都是检测自己的感染情况,所以学生实验操作都非常认真,实验过程中既掌握了操作技术,又深刻体会了实验技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实验中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极大地激发了实验兴趣。

4.3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对部分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实验,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实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密切配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合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多媒体突破了微观限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学内容,将不易单纯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抽象复杂的理论直观地表现出来,变抽象思维为形象认识,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病原生物学实验有一些内容以模式图和实物标本难以展示,应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实验兴趣。比如在讲解用悬滴法进行细菌的动力测定时,学生经常无法找到正确的视野,除了显微镜使用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学生对细菌运动没有直观的认识。为此,我们特意制作了常见细菌的动力学观察视频资料,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对细菌的运动和显微镜的使用便有了初步的认识,操作和观察效率大为提高,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

六、建立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

第3篇

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包含了专业课程内容、自测、答疑、作业、考试、公告信息和相关资源、相关学科的链接等。一般包括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和教学网站三部分。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一般包括电子备课库、课件库、题库、案例库、学籍成绩库、科研成果库、学生学习社区、教师学习资源库等。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使教师摆脱传统的、低效的工作模式,提升专业化水平,使学生体验和接受数字化学习生活,提高学习兴趣。网络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设计建立课堂教学视频远程教学课程网,采用课堂录播或独立录制上传两种方式,建立教学视频库,便于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自主学习专业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建立数字化教学网站与计算机考试平台,拓展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同时对学习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以便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调整改进教学模式,以符合人才培养要求。教学互动网站建设。传统的教学,教师必须在课堂内完成教学内容,因而没有时间进行如讨论、答疑等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导致难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以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教学手段,建设教学互动空间,能有效地建立课程学习、作业与自测、讨论与答疑等环节的有效联系,增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内容和自我测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跨学科的视野,提高学生灵活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1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教学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再拘泥于课堂,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成为教师个人教学资源存储与充分利用的有效途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课外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及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建立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作用,为学生搭建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2.2现代化录播技术,提升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

高等学校应坚持将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脚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搭建精品课程共享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录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优质教学资源可利用录播系统对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讲授式多媒体教学课程的情景进行录制和播出,以达到师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3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团队根据课程呈现特点将课程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通过课程设计与优化使课程层次更加清晰,课程模块更加合理,课程优势更加突出。利用录播技术录制完整课程内容并在校园网播出,主要供学生学习和教师间交流,也可供社会学习者学习。此类课程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的学习机会,学习者不必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选择灵活,利用率高,传播范围广,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同时,授课内容也受到同行和社会的关注,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从根本上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录播应用于教学质量评价。录播教室主要承担精品课程、精品活动、精品讲座录播,同时还可分期录制教学计划设置的所有课程,即每学期每位授课教师需到录播教室录制至少2学时的课程,录制完成的课程经过后期制作与处理,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向师生开放,学生可点播视频反复学习。录制的课程除供学生学习外,还可供同行交流、教学督导专家对其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同行之间可通过录播课程了解其他教师的授课情况,以取长补短,激励教师争创优秀、齐头并进;教学督导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任意点播课程对其进行评课,评课后的反馈信息直接在教学平台上进行反馈,教师还可通过平台与督导专家进行沟通、交流。

2.4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务管理系统模块。教务系统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络B/S管理系统模式,以网络为平台,为各个学校教务系统的管理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学校管理教务系统,用一个账号解决学校教务教学管理,并且学校可以自由选择学校需要的教务管理系统,灵活地定制符合学校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务系统[2]。积极作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大量教学资料收集处理,形成有效信息传递、输送、公布、共享,全院师生第一时间可了解到教学动态和学生学习情况等信息,并可以下载或打印,学生可以通过客户端随时随地查询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有力地提升了各项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质量。

3.校园网络布线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保障

校园网建设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学校应重视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加大校园信息化建设投入经费,拓宽校园网出口总带宽,建成设备先进、布局合理、安全可靠、快速畅通、运行完善的万兆多业务校园计算机网络。实现教务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就业信息管理、后勤保障信息管理等多个子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各教学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教辅单位均建立网站,并通过网站与教学、行政相关的文件和资料,方便教师、学生查阅。

4.电子图书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馆藏文献资源和电子图书资源建设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开展,逐步形成以专业文献为主、兼有社会科学及其他自然科学、馆藏实体资源与网络电子资源互为补充的文献保障体系。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学校还可进一步推进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并逐步加强各专业图书资料室资源建设,进一步增强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

第4篇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当中,通常都是教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教师引导着学生去探索去学习,然而事实上笔者认为建立好正确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能够良好地接受中职语文知识的前提。在现如今的教学方式当中教师完全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也就是让学生占据主导的地位,将传统的教师课堂变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当中,学生长期地接受一种教学方式,一般都会感到疲惫,产生审美疲劳,在此笔者建议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是在疲惫的学习。随着信息化不断地发展,教师要学会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以及大屏幕去向学生展示一些中职语文知识,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二)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学手段现代化,主要讲的就是教师应当利用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和先进的信息系统来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采用的是“粉笔+板擦”的形式进行教学,而现如今,这种老套的传统教学模式终于可以得到了改进,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授课,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加容易、有趣。

三、突出“实用性”,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是中职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如今所有的事物已经越来越趋向复杂化、人际化。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所以对学生加强语文方面的培养是未来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中职学生教师可以模拟一些现场招聘或现场演讲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踊跃性。

(二)注重应用文教学,提高文书写作能力

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的就是联系工作,商务洽谈等业务,这些业务最离不开的就是语文方面的功底,没有好的语文功底,不会有任何一个企业愿意聘用,语文是人与人交往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之一。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经常会写一些文案或是策划,这些所用的知识都包含语文,由此可见语文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第5篇

实训教学环节是具体实施的关键环节,必须要在操作示范、实训指导、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主要环节进行严格控制。

1.1优化操作示范

操作示范是护理实训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它以形象的语言和规范的操作动作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印象,便于学生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和操作方法。实训教师在操作示范过程中,要按照实训指导教材的要求进行,力求操作正确、规范。操作示范前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操作的目的、重点和难点等。示范时要安排好学生的观看位置,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教师的示范动作。教师在示范过程中,要边演示、边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在示范过程中要有“慢动作”,以放慢的速度为学生演示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在示范结束后,可以询问学生或通过在示范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对操作示范的理解程度,必要时要重复示范。

1.2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在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水平,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采取一些讨论式、启发式、问题式、探究式以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积极性。角色扮演法和情景式教学法是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模拟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强化特定专业场景中所需的技能和技巧的方法,是集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于一体的一种有效的实训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到工作中专业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对自身的社会角色做好心理准备;缓解学生实习过程中环境、工作能力、人际关系等带来的压力;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独立思考、评判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其他教学方法为辅助,合理应用,使每种教学方法发挥应有的效能,以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1.3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一些基础的实训内容,我们可以只给出操作原则,而不限制具体的操作流程,鼓励学生以护理技术操作的规则为准则,以省时、省力、安全性与舒适度为原则去设计自己的操作流程,从多个角度探索不同的实训方法。同时,也要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仿真模型,使得实训内容可以更为生动、清晰的为学生展示出来,提高教学效率。

1.4认真进行实训指导

学生结合实训教师操作示范内容,按照实训指导教材中的内容和步骤进行练习,实训指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的对各实训小组及学生的实训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教师主要是检查指导学生的操作动作、操作流程以及是否违反操作原则等。在实训指导中既要注意发现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的方式进行讲解示范,个性问题采取个别指导的方式讲解和纠正。

二、改变实训考核模式,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评估

实训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的检验实训教学效果,保证实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在考核环节中建立完善且合理的考核体系,增加综合能力考核方面的内容,如: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以护理技能考核、小组案例考核、实训报告册3项指标综合进行实训成绩评价,使实训成绩评价更具准确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综合考核既能反馈教学信息、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又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人文交流等多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护理实训考核的效果和意义。

三、做好实训教学档案管理,促进实训室各方面建设

实训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检查和教学督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训教学档案不仅反映了学生实训过程中对技能训练的掌握情况,还反映了教师组织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严格按照实训大纲和计划的要求进行。实训教学档案应包括:实训教学大纲、指导教材、教学计划、实训教案、实训报告、考核成绩、实训开出率、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记录以及实训教学工作总结等。实训室主任要定期对实训教学档案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和找出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总结并改进实训教学工作,促进实训室各方面建设,从而达到保证实训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总结

第6篇

实践在发生变化,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学新手段,运用教学新方法,研究思维训练新形式。

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

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之一,尊师爱生是师生对话的感情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传统的教育观念赋予教师权威的地位,师生之间基本上相对封闭、保守的,教师看学生的目光是俯视而不是平视,心理上产生的距离感使教师很难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这使得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双向沟通与交流,学生的才能被限制,个性被压制。

三、要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就要求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技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1.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辩论、讨论、合作探究、搞主题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敢于表达,优化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利用现代媒体、影视作品进行教学。如在讲《财政及其作用》时,可以结合时事政治的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利用课件、图表、影视,让学生对财政及其作用有直观感受。3.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优美动听,音调和节奏也不能太单一,要抑扬顿挫。4.多正面肯定,以鼓励为主。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勤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自己所授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经常修正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提高思想水平,掌握科学知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状况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状况,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尺。1.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详略得当,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安排得当。2.课堂上思路清晰、逻辑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难点突出,且能讲够讲透。3.能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财政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难点。这节课我设计了20多幅幻灯片。信息量大,知识容量大,问题多,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4.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上组织讨论,并将政治学科的思想和知识内化,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

五、勤于总结,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可靠保证

第7篇

东秦内部教学过程监控系统是由学校、学院以及专业组成的三级体系,如图1所示。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大一、大二学生面对的老师主要是辅导员和公共课教师,大三、大四面对的主要是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然而辅导员隶属于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专业课教师隶属于教研室,公共课教师隶属于其他学院,容易造成教学信息沟通不畅,不利于大学生特别是大一、大二阶段形成良好学风。因此,从辅导员角度看,发挥辅导员的桥梁作用,加强公共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对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行全程的监控,对于优良学风的形成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辅导员应采取的措施

2.1在大一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班会,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虽然不利于学生成才,但是却使学生的目标明确,考上大学就是他们学习的目标,因此使他们在题海中辛苦坚持,数年如一日。然而在大学阶段,不少学生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的目标,认为自己进入大学就会有好的工作和好的前途,这种错误的思想是很可怕的,一旦在整个班级,整个专业里面蔓延,就会破坏整个班级的学习兴趣以及整个专业的学习氛围。在大一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尽早地规划自己发展方向等,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大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在于奋斗目标的缺失。通过专业教育和培养,告诉学生在这个专业中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才能满足社会这个行业的需要,使学生明白进入大学如果不好好努力,也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告诉学生的毕业去向,可以使他们自己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尽早树立大学期间的奋斗目标,也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大一期间做一下自己的大学学习计划。

2.2加强与公共课教师联系和沟通,重点监控大一、大二学生学习情况。大一、大二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阶段,也是大学生学风或者班风形成的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个时期里大学生主要接触的是公共课教师,加强辅导员和公共课教师联系,有助于监控大一、大二学生的情况,以防止他们在这个时期里掉队。因此,建议从学校或者学院层面加强辅导员和公共课教师联系,如:举办辅导员与公共课教师的座谈会、建立辅导员与公共课教师定期沟通机制等,而非仅在期末给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辅导员一份成绩单。

2.3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联系和沟通,监控大三、大四学习情况。为加强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联系,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建议采取下列措施:①每学期初,由辅导员向专业课任课教师提供上一学期专业后20%和成绩下降幅度较大的学生名单,作为任课教师上课点名、提问等重点关注后进生的参考依据;另外,上课考勤记录要作为学生评定奖学金、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入党以及推荐保送研究生等的重要参考数据。②充分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遇到学习成绩下滑较快的班委要果断地撤换,辅导员要尽量找一下规律性的问题,例如同寝室学生因为上网玩游戏而导致的成绩下滑明显或不及格时应该将寝室同学拆分,以隔绝不良环境干扰学习。③针对每学期的后进学生(专业后10%),可以发动专业课教师,实行“重点学生重点帮助”的制度。每位专业课教师负责帮助1-2名学生,采取半个月谈心一次的方式,主要解答学生在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上的困惑,介绍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提高成绩。④每学期初都进行一次由辅导员和全体专业课老师参与的座谈会,对上一学期专业排名靠后、成绩下滑较快的学生做具体情况介绍,便于专业课老师在本学期对上述学生加强了解和关注。

2.4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与沟通,对特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监控。本着“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针,树立正面典型,对特殊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对沉迷网络爱打游戏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批评和引导,并通过加强学风建设严抓上课和早晚自习的出勤率来约束他们的不良行为。对性格孤僻的学生主要以个别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困惑,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工作,要建立与重点学生家长的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近期在校情况,从家长和辅导员双向构建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双方要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东秦辅导员积极建立与学生家长定期联系、及时沟通的长效机制。要求辅导员每学期与每位学生家长联系至少一次,把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同时也能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在家及校外的情况,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工作格局。辅导员需做到特殊学生经常沟通;重点学生加强沟通;普通学生保持沟通。辅导员负责建立包含学生电话、QQ、邮箱和学生家长电话的学生通讯录,同时做到通讯录每学期更新一次。联系家长的方式采取电话、书信、短信、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或暑期家访等形式。

2.5建立辅导员与特殊学生家长联系的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特殊学生包含心理问题学生、学业警示学生、患重病或绝症学生、孤儿或单亲学生、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等情况,为增强对特殊情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辅导员在与特殊学生家长联系后需及时做好记录并建立与特殊情况学生家长联系的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

3结束语

高校辅导员在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为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提高该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完善东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辅导员应加强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沟通。

第8篇

【关键词】情感;教学;策略;实验研究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我国有关通过情感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越来越多,已有的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巨大影响,实施良好的情感教学策略能显着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感效果[1],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能使数学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积极体现。

为了印证已有的研究结论在本地区的适用性,更为了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情感教学策略,以德宏州民一中高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我们对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情感现状的表现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教学实际与调查德宏州民一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共12个班)564人显示,在学校设置的九门课程中,最喜欢学数学的仅占2916%,认为学习、研究数学有实际用处的占15%,认为自己在数学学习上努力了的占43%,努力学习数学但成绩还是不好的占27%,数学学习上没有努力是因为自我原因不努力的占40%,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态度影响自我对数学学习效果的占78%,认为数学老师讲课能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占4713%,认为自己数学课上注意力基本上能集中的占3318%,做数学作业时常感到没劲的占5319%。

分析认为民族地区大部分学生(约占60%)数学学习情感特征的现状中往往表现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数学学习动力不足,对数学价值认识缺乏,数学学习毅力不足,对数学有畏难心理,对数学教师有情感依赖现象等。因此一致认为,了解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相关因素,针对当地民族地区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一些共性,从而对症下药,选择和调整数学教育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师从情感角度来优化当地数学教学,构建出适应当地学生的情感教学策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与突破点。

2实验研究及其结论

2.1实验理论与设计本研究中优化教学的情感策略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在以往各教学变量注重或偏重认知因素的状况下力图从情感维度上进行优化,以求情知互促并茂[2]。这里仅以建议的形式提供情感教学各策略的操作思路。以下策略的划分是相对的,仅仅是为了在教学实践中便于教师本人更好地掌握要领、易于运用。

211匹配认知心理策略基本原理:尽可能的使教学内容成为能匹配学生认知心理需要,激发内在学习动机诱因,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所谓心向,也就是学生学习有关教学内容的意愿,即主观上是否乐意去学。

操作要点:1、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而采取相应的形式,巧妙组织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一般来说,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富有成就、自我表现的形式选择。

2、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启发、诱导,来改变学生原来的对教学内容与自己需要之间关系的认知评价,使之认识到所接触的教学内容是符合其需要的,从而达到调节学生学习心向的目的。

212超出预期思维策略基本原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处理教学内容,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操作要点:1、将看上去似乎是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奇异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事实。2、将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生动事例、有趣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蕴涵的趣味性,产生学习的兴趣情绪。3、将看上去似乎是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学生未曾思考过的问题、未曾接触过的领域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具有的深层内涵,产生欲进一步琢磨、推敲的兴趣情绪。

213发掘文化情感策略基本原理:教师通过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品味,寓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于情感化的讲解之中,以赋予其情感色彩,让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隐性情感因素或内容背后的历史素材得以尽可能地发掘,利用情感的信号与感染功能,以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并有陶冶情操的目的。

操作要点:1、教师本身要不断钻研,塑造自身科学文化素养。2、对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欣赏要有一定的品位。3、要了解和善于发现教学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和历史素材。4、要善于通过想象引感,要善于表达情感以引发感染。

214诱发美感情感策略基本原理:是指教师通过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加工提炼,让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悟性情感因素为学生所尽可能地感悟到,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该策略所依据的主要心理学原理是认知评价在情绪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操作要点:1、需要教师把自己对该教学内容的感受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向学生表达出来,以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2、一些教学内容完全反映客观事实及其规律,本身不含显性情感因素,但却具有引起情感的某种因素。如和谐的美、对称的美、简洁的美和奇异的美等,在教学中则往往需经教师点拨才能使学生感悟到。3、要帮助学生建立评价美的标准。即启发学生运用诸如和谐、简洁等特定的科学美的特征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想象、去判断。

215积极性评价策略基本原理: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性地评价学生课上课下的表现,来表明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的各种反应的积极肯定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德国的威廉·杰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

操作要点:1、对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教师要以学生自己原有的成绩为背景而不是以学生同伴的成绩为背景描述他们现在的成绩,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点滴进步,都要予以及时的鼓励。

2、对那些取得成功的学生,尤其是当学生在付出很大努力后才完成困难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则更应该给予表扬,而且在表扬时要注意将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暗示将来仍有希望取得类似成功,注意鼓励他们进行内源性归因。3、当学生的课堂回答基本正确时,固然要予以积极的评价;当学生的回答只有部分正确时,也应肯定其合理部分,鼓励其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当学生的回答基本错误时,也要肯定其有敢于回答的勇气,并告知如何得到正确答案。

216师生角色转换策略基本原理: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暂时充当“教师”的角色,通过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以达到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感融入的效果。

操作要点:要求教师改变惯常的角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让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担当“教师”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协助、纠错,变单向传授知识为双向的信息交流。

217有张有弛调节策略基本原理: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和调控课堂气氛,使不同的课堂气氛有节奏地交替转换,并与认知活动相对应,从而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丰富和谐的情感体验来达到知情互相促进和交融的效果。

操作要点:要求教师在课的设计中将一节课的不同认知活动阶段与张弛不一的氛围组合,并在教学中有效把握。随着不同的认知活动而产生相应的交替,使学生处在一定的情绪氛围中。在一个课时中安排多种认知形式或活动形式,为每一种不同的认知形式或活动方式设计一种情绪氛围(紧张、好奇、有趣、轻松),教师应有情绪化和感染力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激发出相应的情绪氛围。

2.2被试对象被试对象是德宏民族中学高中一年级172班学生。选择在男女比例、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纪律状况等方面都比较接近的171班作为平行班,他们都由笔者执教数学教学。学校在高一新生入学编班时,已作了严格的平均分班工作,各班的情况基本一致。实验班(171班)53人,民族生10人。对比班(172班)51人,民族生13人。

2.3工具(1)教学材料: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上)与第一册(下),教师根据各情感性处理策略的内涵及其运用要求,并结合教学内容编写的教案。

(2)测试材料认知前测和后测:以实验开始前的德宏州民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分数为前测成绩,实验过程中的德宏州民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分数为后测成绩,比较认知方面的数学成绩变化。两份试卷均由出题组提供,校教科处审定,难度适中,略高于会考水平。课后认知测试题:用志鸿优化设计丛书中的《高中15分钟随堂训练》中该小节课测试题。每节实验课后进行认知测试,以观察出策略在该课中对学生的影响。

情感前测和后测:在实验前和实验末分别进行同一份的学生数学学习情感问卷调查,用以比较学生在数学学习情感方面的变化;课后情感问卷调查表:自己设计、编制的,主要用于调查学生情感在教学中受感染的程度和对教学内容的倾向程度。

实验变量:对实验而言起主要制约与影响的变量。自变量:优化数学教学的情感教学策略。因变量:①学生的认知因素变化,主要是认知学习方面的成绩变化;②学生的情感因素变化,主要是实验期间的情感变化。

2.4处理过程实验周期一学年(200319—200415),由同一位教师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数学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认知方面的要求在两个班上也是一样的,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课时、相同的练习题、相同的认知和情感测试反馈方式。所不同的是,在实验班上,教学中运用了情感策略进行教学,而在对照班里,则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均不知道正在进行实验。

2.5数据分析和结果用SPPS15统计之星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实验班与对照班数学成绩及格率、数学成绩平均分前测和后测该策略的实施过程中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成绩实验班还出现了滑坡趋势,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及格率方面从相差2148%下降到了812%,平均分从相差2137下降到了6104分。但经过一学年后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在提高及格率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及格率从相差812%提高到了12148%,平均分从相差6104提高到了7109,效果比较明显。

其次,实验班学年前测平均分级名次从第6升到第2名,对比班学年前测平均分级名次保持第5名。

第三,对平均分差异进行了Z检验。前测平均数差异不显着(Z=-01669,P>0105),而后测平均数差异显着(Z=31203,P<0105),说明该教学实验对数学成绩的提高方面效果是明显的。

(2)实验班和对照班当地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数学成绩前后测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当地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数学成绩平均分前后测.情感教学策略实验,对汉族学生在数学学习成绩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同样,实验班和对照班少数民族学生相比较,前测平均分差异不显着(t=-013445,P>0105),而后测平均分显着差异(t=31312,P<0105),说明实施情感教学策略实验,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数学学习成绩方面的提高是明显的。

(3)实验班和对照班数学学习情感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情感问卷调查表在实验班与对比班分两个时间段发出,第一时间段是2004年9月25日,实验班发出53份(实有人数),收回52份;对比班发出51份(实有人数),共收回51份。第二时间段是2005年5月22日,实验班发出53份(实有人数),收回53份,对比班发出51份(实有人数),收回51份。2.6结论从上述统计的结果分析来看,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较,其教学效果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发展两大方面。

(1)情感策略对学生认知学习有促进作用教师在实验班上运用各种情感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情感处理,一改传统的理科教学的风格,提高了学生认知学习的效果。在认知前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认知成绩没有显着差异(Z=-01669,p>0105),但经过9个月的实验教学后,实验班学生在有关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面比对照班学生好,认知后测的平均分成绩两者相比有显着的差异(Z=31203,p<0105)。

(2)情感策略对学生情感发展有促进作用情感策略的综合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学习,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对学生的情感积极发展有促进作用。从情感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参见实验结果分析表3],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提高,数学学习信念增强,数学学习情绪能在学习过程中比以往有了良好的体验。进一步分析发现,情感策略对学生情感品质的发展还有影响作用。(3)情感策略对民族学生的认知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验,由表3的数据分析统计,实验班和对照班少数民族学生相比较,前测的平均分差异不显着(t=-013445,P>0105),而后测平均分显着差异(t=313126,P<0105),表明实施情感策略对当地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建议

(1)加强教师自身的情感教学素养。教师的情感教育素养是指教师在情感教育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教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修养,可从情感态度、情感能力、情感品质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情感态度可用以下几句话来简述:1、爱岗敬业,为人师表。2、热爱学生,循循善诱,升华魅力。3、刻苦钻研,提高水平。4、互相尊重,团结协作。

(2)要钻研教材,领悟其情感内涵;要能通过研究学生,掌握其情感表现;特别要注意和认知目标和谐统一的情感目标,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设计符合教材内在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3)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把握住“抓联结点,以激感为动力,启发主动性”这一“维度”。其做法是:在引入新知时,创境激情;在引导学习中,启智动情;在培养习惯时,晓理定情;在渗透思想时,以意示情。

(4)教师自身不良情绪因素的调控:要善于控制不良激情,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1调控的方法有:1、理智调节法:理智地对待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既看到问题的本身,又看到它发生的原因;既看到其危害性,又看到转化的可能性。2、言语调节法:当激情快要爆发时,通过内部言语加以控制。也可轻声提醒自己:“冷静”、“制怒”。3、注意转移法:教学过程中遇到不愉快的事,可快速回忆一件愉快的事或转换一下教学活动方式,也可利用请学生读、讲、写之机,赢得控制自己的时间,平息愤怒。4、爱心化解法: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很多事情皆易化解。

(6)中学生的学习过程随着年级的升高反而有倾向于接受式学习的趋势,数学学习过程中成功体验的机会逐渐减少,学习积极态度也逐渐下降,作为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数学学习成功体验、保持持久性的情绪注意力。情感教学策略的应用是一种选择的理想教法。

(7)在研究实验中,有些实验课是须花工夫的,课前须做一些必要的教学准备(如道具、画图、分组、学生准备任务等),因课堂时间的限制与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应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各教学因素的权重,应有恰当的安排。

(8)实施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检验与评价时,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测试评价,往往更为可取.因为无论如何,我们也不可能把一节课或一阶段数学教学达到的目标完全用语言表达出来[3]。

(9)“以情优教”中的“情”是教师应把握好的一个重要教学因素,要据情况“用之有度”。不要为了讨好学生使用此法,结果可能使得其反。有时真诚的消极评价也会带来积极的教学效果。

(10)现今教育教学方法可谓百花竞放,教学风格的多样化、信息的多元化,不能以某种固定眼光与教学模式看问题,尤其是对数学教学来说,重要的不是你使用什么手段策略,而是你是否达到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数学内容,是否使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数学思维训练与影响,是否促使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形成这一目的。

本专业从事教育业务!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数学论文

参考文献:

[1]王汝发1数学课堂中的情感教育[J]1数学通报119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