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01 09:16: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掌声教学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听障学生的主要专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听障学生基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与健全学生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法。把理论与实践、市场更好结合,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完成教学培养目标。本文就艺术设计专业听障学生的设计教学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
艺术设计专业;特殊教育;听障学生;图形设计;职业教育
21世纪进入信息化时代,艺术设计所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宽泛,设计的教学也变得多元化,除了教学设备的科学化,更多的是教学思路的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艺术设计行业的需求。
一、明确设计基础教学在特教设计专业中的意义
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由于听障学生听力缺失,其视觉能力尤为发达,动手能力和专注力都比较强,虽然在理解力上会稍弱,但临摹能力超强,非常注重细节。培养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其对事物的感知力,由于听力缺失对沟通与表达的渴求,都可以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来呈现。听障学生的这一特点正顺应了艺术设计专业的需求。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按教学内容基本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绘画类,绘画对手绘基本功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有基本的审美意识,在传统素描、色彩绘画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平面构成课程就是把学生从素描课转向设计课重要转折点,使学生了解设计有别于传统绘画,从而形成设计理念。另一类是软件类,在基本的审美以及手绘能力的基础上,利用设计软件进行创作,把设计理念完整的表达呈现出视觉形态。最终培养具有基本的设计思维与设计创意的能够独立进行设计创作的创新型人才。基础教学在特教设计专业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敲门砖也是奠基石。作为基础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从对设计的无概念客观的手绘到有概念主观设计语言的表达。对后期专业教学的不同设计专业方向的引导都非常有意义。例如平面设计方向、木雕设计方向、陶艺设计方向、扎染设计方向、动画设计方向等。
二、建构特教设计专业教学的图形设计意识。
如何建构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的设计意识是我教学的重点,只有从基础思维上引导正确,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少走弯路。设计意识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渗透。设计意识在基础教学中反复锤炼中得以深化。设计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设想与计划。意识的呈现也是思想集中的反映。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语言贴合设计需求表达设计理念。对于以读图学习为主的听障学生来说,有效的使用图形可视化信息可以弥补他们生理上的缺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听障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可视化”一词自1987年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召开的一个专题研讨会上诞生。可视化教学可以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和视觉化。在信息可视化教学方法的指导下,让听障学生更大限度的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充分挖掘听障学生的视觉优势,培养视觉素质。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增强识图、用图、画图的意识,运用信息可视化工具,创建适合听障学生的视觉资源。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手语无法准确表达专业性和感性词汇,导致理解偏差。在教学中以图形设计为切入点,以可视化为目的,充分利用听障生视觉敏锐性,建立艺术设计专业图形符号库,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在教学资源中如何能利用教学媒体,如何能更有效的开发图形可视化教学,对可视化资源的设计是我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最终得出听障生可视化图形符号系统案例并进行教学应用,使设计的案例通过真实的教学应用而得到有效的意见反馈。通过图形可视化资源设计延伸出一系列的图形设计可以形成app教学软件,使更多的app用户关注听障学生,扩大社会对于特殊教育的关注度。
三、挖掘职业教育设计实践教学与市场的契合点。
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需与市场结合。这种教学观念就要求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打造学校特色专业。学校教学应充分面向市场,适应市场需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依托,以就业为目的的听障生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做好市场化运作,把价值转变为商品,真正的为学生的就业打造桥梁,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按就业岗位规格来设置专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充分面向市场,建立工作室,传承技能,在师徒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传承,把技能真正的应用于市场。每个工作室侧重点不同,工作室的方向要细化专一,术业有专攻。工作室内部也要细化,细化到生产链的中间某个环节,精益求精。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安排专业课程,按照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技术人才。去年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完善自身专业,依托企业的力量找到市场,打造特色名牌专业,使学生能真正学到技术走向社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中还需不断摸索教学思路、研究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要求。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严谨教学、尊重每一名学生,特别是面对听障学生群体,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为其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努力创造适合听障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其真正的能学有所长,走向社会。
作者:于慧川 单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赵慧臣、郑曼.聋哑学生的可视化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
3D打印技术能够将抽象的专业知识转换为具象的实物模型,增强信息的可视化和可读性,符合高职听障学生“以目代耳”接收信息的特点。基于动漫专业教学的可操作性,结合3D打印技术的特点,文章采用逆向教学设计即从展示成果出发,借助3D扫描技术、点云数据拼合、3D打印技术等一系列手段使学生掌握展示作品的制作方法,经过反复实践研究制作过程,归纳新授知识并拓展创新设计。
关键词:
逆向教学设计;3D打印技术;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动漫专业;听障学生
动漫专业课堂教学一般基于项目,首先,展示成品效果;其次,分析成品制作过程中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第三,应用分析所得知识进行实践教学活动。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开展上述形式的教学需要借助多媒体等教辅设备,以便将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传递给高职听障学生。而传统的以“计算机+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式展示的多媒体教学已不能满足当前动漫专业的发展和改革需求。随着3D打印技术在文化创意、动漫模型等领域应用的快速发展[1],以及其高效、便捷的性能,将这一技术介入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动漫专业教学可以有效地针对高职听障学生“以目代耳”接收信息的特点,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实物模型,辅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有效性。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已然走向了产业融合。在技术革新、产业渗透、终端资源的跨界发展新形式下,现代传媒技术与造型艺术的漫画和动画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形成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2]。故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动漫专业教学必须强化多媒体教学教辅手段的革新,以补偿高职听障学生听分析器缺失所造成的短板。
1问题的提出
1.1教学设计固化,教学内容浅显
以浙江省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动漫专业《Maya模型》课程为例(下述均以该课程为例),在教学设计中大多以实例教学为主,一般设计过程为六步法,即实例效果展示→制作步骤分解→新授知识解析→教师演示实例→学生实践操作→教师从旁辅导。该种教学设计的授课模式过于固化、按部就班,未能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过程设计缺乏借助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予以强化并丰富教学内容的理念;实例教学往往侧重于某个知识点的讲授。该种传统的教学设计,达不到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效果。长此以往会降低高职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专业学习感到索然乏味。
1.2教学手段单一,辅助教学简化
现行教学设计中各环节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应用,以多媒体辅助设备开展的教学设计大多借助“计算机+PowerPoint演示文稿”为信息呈现的载体,其形式单一,内容局限,未能充分达到以多形式、多教具辅助教学内容教授的目的,同时,也不能丰富教学内容呈现,不能较好地将抽象的知识转换成具象感官的实物用于帮助高职听障学生理解知识。“计算机+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式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平面、抽象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这与高职听障学生对事物认知需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具象接受信息的方式有所背离。
1.3评判标准抽象,教学效果弱化
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动漫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未形成量化标准。对于学生创建的三维模型优劣的评判一般基于教师个体的经验,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评判的标准,只能通过教师修改和讲解。观察Maya软件中虚拟模型的造型、结构、比例,可以大概了解制作的问题,但不能获取较为精准的实物对比,而实际观察创建模型得出的现实成品则便于明确制作中的错误。《Maya模型》课程教学需要借助三维软件进行设计、制作,在软件中创建虚拟模型对高职听障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三维软件中立方体的透视,在创建时会有意识地将立方体底面向上移动。教师在一对一的辅导过程中应告知学生这是立方体的透视效果,并非是其本身底面向上倾斜。事实上,这样的解释对于高职听障学生而言是一知半解的,若能通过实物模型的展现进行对比,其效果能更为直观。
2原因分析
2.1教辅手段单一,教辅设备匮乏
对于教材的转化使用和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知识解析的可视化及教学设计停留在“就软件讲解命令应用”和“就实例解析知识”阶段,不能充分利用除“计算机+Pow-erPoint演示文稿”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更新过慢,导致了新兴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设备出现后没有被及时掌握并应用于教学设计中。另外,现行的教室多采用传统“计算机+投影仪”的多媒体设备,没有及时更新、增添新的教辅设备,即便部分教师掌握了新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因为设备的缺乏而受到制约。
2.2教学设计保守,缺乏综合设计
教学设计的墨守成规是导致教学改革创新无法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按部就班地将纸质的教材转变为电子课件,将实例操作步骤照搬照抄地在教学过程中予以演示,一是缺乏教学的灵动性,二是缺乏引导高职听障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仅针对一个个小实例是不足以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需要立足小实例的知识点并将其串联设计成为仿真项目,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3教辅介入浅显,内容过于抽象
教学设计制作时未能深入挖掘多媒体技术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也未尝试使用新兴的媒介教授知识。现行的教学设计未能将抽象的知识、虚拟的操作与具象的实物、实际的模型对比予以点对点的衔接,教学形式过于抽象。而优秀的教学设计需依赖于多重辅助手段的共同呈现,在进行知识点的讲授时,可以结合使用文字注释、图示说明、实例演示、实物比对等不同形式的教辅手段介入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中,从而发挥各种教辅手段在教学中的优势。
3应用研究
基于上述问题,结合动漫专业教学的实际,在教学设计环节融入3D打印技术将虚拟三维模型转化为实物模型,便于高职听障学生理解空间关系、透视原理等抽象的知识,以逆向教学设计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充分动手实践后,探索研究得出建模的方法和优化设计方案。
3.1基于3D打印技术的逆向教学设计
基于3D打印技术的逆向教学设计首先要求教师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提炼、规划、设计和总结,明确3D打印技术可介入的教学内容和实施环节,介入后能予以辅助高职听障学生更为直观、具象地理解知识,并能将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其次,逆向教学设计,即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导入教学内容时从“看得见、摸得着”入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具象化的认知,直至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并能拓展应用。基于3D打印技术的《Maya模型》课程的逆向教学设计一般有以下环节:实物成品展示→3D扫描实物→基于扫描数据进行造型设计和建模→打印模型→对比研究→修改再次打印模型→定稿→基于制作过程优化设计制作方案→拓展创新等;第三,在对比研究过程中需数次将三维虚拟模型与实物模型进行转换和对比,以便优化三维模型的制作,最终呈现出较高质量的作品。
3.2逆向教学设计实施
3.2.1多重形式展示成品效果
一般而言,在Maya中创建三维模型需要设定稿,设定稿大多是以平面手绘稿呈现的。为增强“视”对高职听障学生视分析器的刺激,需同时展示教师提前制作好的利用3D打印技术生成的实物模型,并以“平面设定稿+3D打印实物模型”二者结合的形式展现所需制作模型的造型。多重形式展示成品效果能使学生将平面设定稿中的前、侧、顶三视图和经3D打印的实物成品有效地进行对比,填补了平面设定稿中“看不见”部分的空缺,实际上3D打印实物模型是对平面设定稿的一种补充说明,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参考设定。
3.2.2利用3D扫描技术分析对象结构
通常在使用Maya软件创建模型前,会对所制作的对象进行比例、结构、特点上的分析,便于创建时对其造型的把握和选取事半功倍的制作方法。基于3D打印技术逆向教学设计,《Maya模型》课程中针对对象结构特征的分析是通过3D扫描仪对物体进行高速高密度测量进行的,并通过输出三维点云这一方法进行具象分析[3],其步骤是首先利用3D扫描仪对物体的多个面进行扫描,然后将各个部分进行拼接。扫描和拼合点云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对象物体的细致观察。学生选取的不同扫描方式,决定了拼合数据的难易程度,经过多次试验,学生对结构和特点就会有所了解,将扫描拼合处落在不易察觉的隐蔽位置,避免结构转折较大、起伏明显处的数据合并,注重单个扫描面的完整性。上述既是3D扫描技巧实则又是三维建模制作需注意的事项,通过实践动手的操作比纯粹的“看图分析”更直观、细致、精准。
3.2.3基于3D扫描数据再创作
相较于平面设定稿进行的模型创作,3D打印技术的介入为模型的创建提供了多重参考,拼合后的三维点云数据在软件中形成模型,基于高职听障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可设计两种方式进行分层教学。模仿能力强是高职听障学生的共性,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在Maya软件中对照3D扫描的模型进行临摹制作,同时可以结合平面设定稿及3D打印实物模型多重参考,充分了解所需制作的对象的结构,理解其空间关系、结构转折等,这减少了以往参照平面设定稿在Maya软件中建模的难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在3D扫描模型的基础上对其做加法或减法形式的调整、修改,以便在原有的造型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该种创作方法是依据固有的造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放大对象的特征,使创建的模型基于原型进行夸张,降低了创作的门槛和难度。
3.2.4使用3D打印模型检验制作成果
将学生在Maya软件中制作完成的三维模型利用3D桌面打印机进行打印,在3D打印过程中内外支架的搭建数量和密集程度可以用来检验三维虚拟模型造型的准确度和合理性,支架越多反映出打印耗材越多,说明Maya模型有待优化。通过3D打印的模型能够直观地检验Maya软件中模型创建的比例、大小、结构、对称性是否正确。对于在Maya软件模型创作过程中一些难以理解问题,通过3D打印所得的实物模型可以进行较好地解答。例如,高职听障学生在建模过程中会连续挤压面数次,造成重叠面的问题;利用3D打印模型时遇虚拟模型有重叠面,会产生同一位置数次打印耗费材料,造成打印模型的坍塌;遇到虚拟模型有严重错误时3D打印机会停止工作,以至于无法形成最终的实物模型。这种直观的检验方式能够便于学生查找模型创建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修改。
3.2.5数次比对优化制作
通过利用3D扫描得到的模型与在Maya软件中创建的模型对比,能明确二者之间的差异,相比以往教师凭借制作经验在Maya软件中指出问题并告知修改方法,这种模型之间的造型比对更为直观、具象、有效,同时高职听障学生能利用该种方法通过自查的方式发现问题。Maya模型可以经过数次3D打印进行多次对比、修改,如此循环往复的调整,学生能逐步摸索出制作的手段,累积正确的制作经验。每一次打印所得的实物模型都能成为可保留的制作过程,以便在后续开展教学时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解析。在数次对比和修改后,学生能够通过模型的制作反推设定方案。根据Maya建模中存在的问题,3D打印过程中内外支架的耗材,实物模型外观的美观性、实用性等,学生可以对设计方案做出优化,明确设定稿绘制的原则,掌握设定稿绘制的优劣及其对模型创建的影响。
3.2.6成品定稿拓展应用
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对同一制作对象数次的观察、分析、制作、设计,高职听障学生已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了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此时可介入诸如动漫衍射产品的拓展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形成完整的平面设定稿、3D打印模型实物、动漫衍生产品等。
4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的原则
逆向教学设计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将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打散再重组。首先,需要教师在充分熟悉教学内容和受众对象的前提下予以实施;第二,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将其融入到相应的环节,使其具有实效性,而不是“花式”形式上的介入,对教学有效性没有实质推动作用的介入无需设计在内;第三,在进行3D打印技术逆向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目标后,需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架构,而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要能将知识点进行串联,进而具备综合应用的能力;第四,鼓励学生应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设计。
作者:王冠 单位: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艺术系
参考文献:
[1]陈焕.探访省内首家3D打印体验园[EB/OL].(2013-09-29)[2016-03-01].
[2]卢斌,郑玉明,牛兴侦.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0.
[3]百度百科.3D扫描仪[EB/OL].(2016-01-19)[2016-03-01].
[4]王永虎.3D打印技术对视觉造型设计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6-88.
【关键词】教育技术;计算机仿真;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6―0124―03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信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是一个有待于开发和探讨的课题[1]。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器人仿真技术一般 用于工程设计,还没有用于高等学校听障学生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先例,它优良的计算机界面图象仿真功能,从视觉补偿角度非常适用于听障学生的特点。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将计算机编程语言学习中听障学生所遇到的难点,教学点用仿真图示的方法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组合。例如:流程图设计与编写计算机指令的关系,我们抛开听障学生不易明白的技术术语,以工程设计项目为方式,机器人创新教育的教学训练的模式[2] ,设计了流程图与指令对应同时与所写指令有明确执行效果的教学方法(见下图1)。
由于是工程项目设计,目标易于理解,听障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根据目标选用流程图中的图形进行过程组合,而在流程图的组合过程中对应的计算机指令也实事 的显示出来。指令的用法也一目了然。听障学生通过这一方法,首先知道流程图的基本画法,其中每一个图框中应写那 条指令,而且明白所写指令对应的实际效果是什么。利用这种图、文、做一体的简便方式,听障学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计算机语言的编写过程和机器指令的使用方法。针对结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在何处修改,同时可实时看到修改的结果。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听障学生的“入门” 较轻松,沟通较容易,这样便 使他们对学习编程建立信心。
一 基本设计思路
常规的计算机高级语言的教学一般选用指令分类的形式讲解, 每条指令的含义可用语言、文字解释。教材可以简洁明了。但听障学生由于听力障碍, 基础术语、语言文字能力较差,简洁的教材, 使得讲解十分困难, 同时没有听障学生适用的辅助教具, 更增加了听障学生的理解难度。为解决以上所涉及的难题,在本教学环节设计中引入仿真机器人,采用了屏幕机器人仿真和流程图与计算机语言对照的方式来讲解计算机高级语言, 大家知道: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被计算机程序化的影像起着视听教材的作用[3]。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将语言的学习变成屏幕游戏的编写, 不刻意强调每条指令的结构, 用简单的图面对比来告诉听障学生指令的意义和用法。这种视觉补偿的方式, 可很好地兼顾听障学生的生理特点, 扬长避短。设计原理框图见图2:
二 课程设计方案
1教学对象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听障学生极易放弃他们认为不易掌握的知识, 尽管有些在正常人看来是及其 简单的。为使听障学生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必须考虑听障学生达到此教学目标所经历的心理历程。本教学环境选用了视觉补偿的概念,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从基础知识入手,利用显、浅、易、懂的方式引导听障学生进入教学情景, 最大限度的集中听障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注意力,积极参与到既定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从教学内容来讲,要分析掌握技能与听障学生原有学习习惯之间存在的差异,面向学生的学习需要[4],听障学生还有多少知识没有掌握。从教材上来讲,教师应努力以鲜活的知识、通俗易懂的教授形式把生硬的教材符号简单化。
以往教学目标关注较多的是知识, 技能。缺少为达到此目标所进行的感情、能力的关注。对听障学生而言,教学目标与他们的生理、心里、认知能力之间有很大的联系, 而沟通难是工科学科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以如何使听障学生能够学会为主要目的,即用仿、学、做结合的方式改变“沟通难” 的问题。
2 教学目标
(1)根据知识的性质确定教学方式[5]。通过仿真教学辅具的帮助,听障学生能够较有成效地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的知识及基本操作,培养听障学生建立基本工程设计的概念,使听障学生能运用计算机仿真的手段将制定项目 设计构思以直观形象表达 出来,同时听障学生可用此方法完成自定义项目的练习。
(2)教学设计过程要根据听障学生的生理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教授知识的切入点,教师应“激活” 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诠释[6]。教授给 听障学生学会选择,正确使用,把学习内容分解成为一系列更易处理的单一子任务,从而使听障学生获得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感受到科学的有用和研究的
乐趣,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构建他们动态的知识体系,从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三 设计方法
1 课前准备
(1)教学点:流程图设计与编写计算机指令的关系及设计效果。
(2)构建计算机仿真技术支持的学与教实践教学环境。
学生每人一台教学计算机,在机器上装有仿真教学辅助软件。
学生自由组合组成练习小组,搭建实践教学用仿真场地同时配备教学机器人一台。
2 教学流程
(1)复习流程图的基本知识。
(2)利用仿真教学平台中流程图设计子系统,建立指定项目的设计流程。观察流程图的设计过程与指定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流程图的图示化选择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
(3)观察流程图的图形模块所生成的计算机指令与单一指令设计的不同。
(4)将流程图对应生成的计算机指令调入到计算机语言的编译环境中,进行语法检查,通过后,进入仿真。
例如:―― 设计一个《机器人走四边形》的工程训练项目,学习条件转移语句的使用。
首先:抛开听障学生不易明白的技术术语,以工程设计项目为方式,利用《聋教育仿真教学平台》设计了流程图与指令对应同时与所写指令有明确执行效果的教学方法(见图3)。
第二:对应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指令― 讲解用while实现虚拟前行的方法,条件循环走正方形指令。
第三:指导学生利用教学软件在计算机屏幕上利用图形化C语言编译环境工具完成指定教学科目的训练,教授对应学习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语言编程的基本方法和调试手段。
3 教学过程
根据图2我们可知,这是一个虚拟机器人运动的工程项目,我们将此单元课程设计为:
第一:设定工程目标: 虚拟机器人向前行走一段距离然后右转,重复进行。
第二:选用流程图与机器指令对应的设计方法讲解计算机语言。
首先用图形化编辑的方法列出流程图,此时每一个流程图形所对应的机器指令亦同时在屏幕上对应显示出来。
第三:学习机器指令,讲解使用方法。
第四:屏幕仿真,观看设计结果。见图4。若有误差对应修改。
第五:保存结果。
四 小结
利用这种图、文、做一体的简便方式,听障学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计算机语言的编写过程和机器指令的使用方法。针对结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在何处修改,同时可实时看到修改的结果。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听障学生的“入门” 阶段的学习较轻松,技术沟通较容易,这样便使他们对学习编程这门课程建立信心。用这种方法作为“入门”阶段的的教学途径,降低入门难度,从教学结果看听障同学掌握较好,课堂氛围轻松。
仿真技术用于听障学生的计算机语言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新的课题。本着浅显易懂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进行了如下设计:
第一:课前准备。将现代仿真技术成为听障学生课堂教学的组成元素。创建一个新颖的实践教学环境。减轻听障学生学习难度, 树立学习的信心。这样可以减轻听障学生学习计算机高级语言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
第二:从整个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自主参与,要照顾聋生的思维进程[7],将合作学习贯穿在查找、收集、交流、构思(设计)和运行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精神。提倡项目式合作训练,使学生把学习过程当成一种“游戏” ,轻松愉快,减轻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第三:重视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设计,尽可能挖掘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
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让他们树立信心,初步学会计算机语言的编程规律。 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 教学后记
通过教学辅具在听障教学中的使用,以构建计算机仿真技术支持的学与教创新环境为出发点,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教学手段,同时运用身心障碍补偿和技能训练的方法,对有听力障碍的学生进行现代技术知识的传授。教师利用这一教学载体,通过机器人创新教育的教学训练模式,力求解决听障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入门难” 的问题,听障学生能借助此技术来改善学习境况,同时建立一种新的听障教学的实践模式。
特殊教育象征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特教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细腻的过程, 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句称赞等各种表示都会对聋哑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更由于听障教学人文主义色彩较为浓厚,这种作用就更为重要。而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要始终把握好一个原则,那就是技术只能是一种工具,无法代替人的情感因素。根据听障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8]。将情感因素带入教学中,帮助听障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习质量,达到最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杜平原, 吴超英.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创新的构思[J].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2004.2:3-5
[2] 仲照东,李益明.机器人教学与高职创新教育[DB/OL].
[3] 山口熏,金子健.特殊教育的展望[M].辽宁: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4] (美)汤姆林森 著.多元能力课堂中差异教学[Z].刘颂译.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9.
[5] 李明祥.聋校信息技术教育探索[OL].
[6] 胡波.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现代教学设计[J]. 中国教育学刊, 2007, (3): 44-48.
[7] 张峰.聋校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OL].省略/runwen/xklw/xx/200703/144353.html.2007-03-09>
[8] 陈书爽.多媒体技术在听障学生个性化教育中的支持性研究[OL].省略/xgjy/tsjy/jszx/jxyj/tzyj/200802/t20080227_446842.htm.2008-02-26>
Th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Language Teaching for Deafness Students
HAN Yu-min
(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100075,China)
关键词:高校;班级管理;班长职能;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222-0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上充满了多元化的思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接受现代化教育的同时,也受到这些潮流的引导,这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也对高校的管理机制提出了更复杂的命题。作为班级的带领者,班长的职能需要与时俱进,围绕“思想文明,学业进步,和谐奋进,管理民主”的思想,以科学的方针领导班级,以多元化的方式管理班级,以人性化的方法建设班级。
1 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困难的原因
第一,班长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很多人都认为,当上了班长就是在班级里“当官”,就要优于他人一等,并没有在思想观念上从“当官”的角度转变为班级的服务者和管理者,就更谈不上“先班级之忧而忧,后班级之乐而乐”的思想素质了。比如,班级在搞卫生的时候,个别班长从不亲自参与,而是以指挥者和监督者的身份自居,这样不仅在同学和班长之间立起了一道墙,更是偷懒和利用职务便利的典型。
第二,班级制度滞后于班级管理实践。班级制度的不健全,不公平,无效率是班级出现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班级事务在师生沟通,同学关系,班级荣誉,班级管理等方面都遇到了制度,致使同学的声音老师听不见,班级的力量凝聚不起来,班级荣誉无人问津,从而使班级管理松散,部分同学游离在老师视线的边缘,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而这部分同学又以贫困生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为主。班级管理不注重人性化和多元化又是现有班级制度的另一突出问题,班委会决策机制不健全,甚至出现班长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同学的荣誉和机会得不到保障,个人荣誉往往归班长所有;组织机制得不到协调,班委分工不明确,班委的许多日常工作往往被班长“代劳”完成,以致班长不做班长应做的事,班委起不到班委应发挥的作用,更说不上站在领导者的高度去宏观规划班级的发展;监督机制不力,班长权利无人监督,同学行为无人监管,班级工作停留在“民不告,官不究”的状态,致使班级成员毫不在意班级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班长管理重心偏离和管理能力的不足。班长管理重心不在班级学风建设而在组织文体活动,致使班级学风无人规划管理、班级学风欠佳。班长管理能力不强,又导致班级无法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学校也难以摸清班级成员的思想状态。部分班长在管理班级时往往不注重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没有树立服务理念,而是直接使用同学和老师赋予的权利,采取简单粗暴的管理,最终造成班级管理人员之间出现发展目标不一致,无法优化班级资源,和同学关系紧张,班级建设不能朝学校管理预设的方向发展的现象。
第四,班长自身定位不准确。班长任职期间常常会面对的一个问题:到底是作老师的“勤务兵”,还是作同学的“服务员”?部分班长任职期间不是去深入了解同学的思想,解决班级的实际问题,而是去围着老师转,以换取老师的好评和个人的荣誉。这种以牺牲班级利益换取个人荣誉的定位,实际上已经损害了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的信任感。如此以来,全班同学包括班委成员,对班长的信任度日益下降,班长的威信越来越低,甚至出现对班长的抵触情绪。这样的班级注定是人心涣散,校纪班规得不到应有的贯彻执行,更谈不上实现班级的奋斗目标了
2 推动班长职能建设的具体对策
通过分析班级管理困难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问题的产生是和班长思想观念落后,班级制度机制不健全,班长综合素质较差,班长个人定位出现偏差等息息相关。班长职能建设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一个学风良好,管理科学,师生和谐的班级,其学生必定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良好的学习成绩,良好的发展潜力。因此,在推动班级建设,协调班级管理,实现师生沟通无障碍,同学相处和谐的进程中,班长职能建设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创新的考证与探索,多管齐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提高班长管理能力,以实现学校管理预设目标。
首先,要的是转变班长的思想观念,使之成为一名为班级服务的典型,成为一名科学管理班级的模范。这就要求班级在选拔班委时做到能力优先,兼顾品德;在班长任职期间,更要重视班级管理者的淘汰制度和责任相关制度,倡导服务同学的理念,增强班级荣誉感的意识,使班长时时为班级着想,比如: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辅导员和党委领导采取“与班长谈心”的形式,增强班长的责任意识,使班长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班长的信心,使其为班级服务时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班长卸任的时候要落实班长的服务能力量化,使他明白在其任职期间有何功绩,也使下一任班长有学习的经验或汲取的教训。特别需要重视的是,班长不能成为老师的“传声筒”,而要站在一个班级管理者的高度,统筹班级的管理,协调班委的分工,落实并激励班委的服务管理行为。
其次,要加强班级制度的管理。班长要深入了解同学的思想和行为,向老师反映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落实班委中群策群力的决策机制,不能出现“班长说了算”的现象。作为以学习和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大学生,班长更应该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充分为同学分忧,使同学成绩提高,并适度减缓同学的就业压力情绪。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领导有针对地提出了学生间的帮扶和拓展提高机制:大一、大二时同学之间互助,成绩优秀的同学点对点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以提高同学的公共基础成绩;到了大三,在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专业相关的班级论坛(如经济学专业就可以建立班级经济学论坛),以提升同学的专业素质,拓宽同学的思维方式。这些方法的实施,使班级得以和谐发展、班级组织形成协调机制,而班长作为班级组织协调的领导者,更应该重视这一机制的建立,不能仅仅只是组织几次班会或几次活动,而要更加深入地去探讨、组织、实践、协调发展专业相关的高层次,高文化的活动。比如大四求职时可以请相关的老师或专家为同学进行就业指导,让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分享求职成功的经验,尤其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就业困难的同学身上,发挥班级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提高就业成功率。但是,在组织协调班级工作的时候,班长应该是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和管理者,需要站在领导者的高度去宏观协调班级的发展,科学的进行班委的分工,不能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比如在处理就业问题的时候,搜集就业信息,宣传就业知识的任务就应该由学习委员完成,而班长需要做的是深入了解同学的就业意向和实际困难,实时地向老师反应班级的就业趋势和具体求职经历,并及时调整班级整体的就业规划,以更实际的方式实现班级预设的就业目标。最后班级要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所以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班长监督班委,班委监督同学,同学监督班长的机制。
第三,是要突出人本管理。班长的职能建设要更加注重协调统一班级成员的生活学习目标,使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班长的职能建设要更加注重以激励的方式促进班级的发展,权力的实践也是以统筹班级的发展和集体的利益为基础,以期班级的生活、学习环境达到和谐奋进的时代要求;班长职能的建设还要注重站在统筹发展的高度建立班级管理人本化,合理分工的运行模式,使每一位班委和同学以具体的行为自觉为班级和自己争取荣誉。
【关键词】高职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保障机制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25-03
目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面临不少的问题,既有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失当问题,亦有教育内容错位之失,以及学生价值追求消极、功利之误区。因此,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需要教育者与学生这对“双主体”共同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多种教育机制齐头并进,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建构和发展作用提供科学保障。
一、教育合力凝聚机制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与践行教育中,教育者“以往对教育实践的整体性把握不够,缺乏系统思维和整体育人观念,教育行为中的自发性、经验性和理论性较多”,因此,需要不断增强各职能部门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管理者、教学者与学工服务人员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实现无缝衔接。三方都应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时段育人的整体育人观。在高校内部,工作职能差异并不影响教育职责的共同承担。
管理者要认识到,高职学生成才的先决要素必定是健康的人格心理与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因此,办学定位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成才教育并重看待,使两者发挥对学生身心与技能的共同促进作用。
专业课教师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教学行为不仅承载着对学生知识的传输功效,也蕴涵着学生以何种信念、意志应用专业知识,服务他人和社会,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问题。由是观之,专业课专兼职教师也应该将理想信仰、道德信念、价值坚守等思想理论融合于知识讲解与实训中,因为知识传授与情感和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本来就是教学活动不可分离的两面。必须摆脱偏隘的单一的教育思维,也不宜为了获得某种所谓“心理共鸣”,在学生面前随意讽刺政治、讽刺社会,这样反而会弱化甚至消解学生认知中初步形成的社会思想价值认同。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不要妄自菲薄,应该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也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思想获得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完成。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在思想教育理论知识的获得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应力求做到“三化”:化理论为方法、化知识为智慧、化规范为德性。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关系,作为综合性、系统性的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涵括思想信仰、社会理想、群体精神和伦理道德在内的观念集合,其中社会理想是核心,思想信仰、群体精神和道德规范是社会理想实现的牢靠依托,进而通过深刻理性的认知,达致理性共识,并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功能来尝试剖析当前社会中因种种事件引发的思想困惑,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价值取向、价值奋斗和价值实践。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教育环节中,尽可能做到情理交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情入理,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把握学生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诸环节,从各个环节寻求对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真正从教材体系、课堂体系转化为学生的心灵体悟与触动,使大学生真正实现对这一理论体系的了解、认可、体验、赞同和支持。
从事学生工作的群体也要有效承担工作育人、形象育人的责任。较之管理者和专任课教师,学工群体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常态感知更深一些,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也稍小些,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状态、工作方式、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甚大,因此,除去从语言、理论方面在合适的场合对大学生进行适度教化外,更应努力以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热闹过后冷静思考,这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不过就文言知识的梳理、文本的朗读训练等方面来看,这种热闹似乎只是表面的浮华,再加上学生的一些搞笑表演更是与文本相去甚远。想想我们平时观摩过的一些语文名师如余映潮、于永正老师他们的课,初看上去貌不惊人,许多老师甚至觉得乏善可陈,没有惊艳之处,也没有令人拍案之时,似乎我们平时也就这样上的,似乎每个人都可以上成这样。于是心中便涌起丝丝自得或是说自信。然而细细品味,他们的课堂实在、高效,底蕴深厚。教无定法,然而不管什么教法都必须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都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前提,评价一堂课,我觉得科学是第一基本要求。
一、教学流程设计要科学
教学内容体裁多样,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把握文体特点,从而确定自己的教学重点。不过从阅读文本的认知规律来看,不管什么形式的文章,都可以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为什么写”——体会主题思想、“怎样写”——学习写作手法这三个方面去把握。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便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最科学的任务。如《皇帝的新装》一课,教学设计三步:教学设计三步:读课文,理情节;读人物,赏片段;品故事,谈感悟。不蔓不枝,层层深入。
二、问题设计要科学
问题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培养创造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研究文本专心细致,上课时觉得要跟学生交代的内容很多,生怕漏了哪一点,问题设计过多。笔者认为提问的根本目的是以问题为纲,架构起整个文本的解读,过多的问题会分散学生的思维,重点就不突出。因而问题要少,要巧。
《皇帝的新装》一课,三个环节分别设计三个问题:第一个,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串联故事情节,你会想到什么?第二个,我认为 是一个 的人,我从文中 可以读出,这里运用的描法是 ;第三个,读了本文,我觉得 是可 (怜、笑、恨、恶、叹、悲……)的,……请以此为开头,写一段话,谈谈你的阅读感悟。这样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晰,简洁有效。
三、时间分配要科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语文最有意识、最有目的性的地方,课堂教学时间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都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便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笔者这里所讲的时间分配不是导入、检查预习、研读新课等教学流程的时间分配,而是师与生在课堂上“活动”所占的时间分配。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缺一不可,如何把握合理的时间便是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的一环。特殊教学内容除外,笔者认为,学生活动占课堂总时间的70%左右是最为科学有效的。语文课堂要科学,然而仅仅靠设计是设计不出科学高效的课堂来的。学生是灵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预设的情景太多,好的语文课堂还应是自然和谐的。
1.教师的教态要自然。经常看到一些语文公开课“做”的痕迹太重,从头开始,教师就进入表演角色,或舞或蹈、或哭或笑……这样的课堂低估听课老师的水平,浪费学生的时间,看不到语文教学中最本真、原生态的东西。不管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我们还是要自然一些,不要“端着”,给人感觉气势逼人,高高在上;也不要“掖”着,小心翼翼,生怕出错。语言要自然,不哼哼呀呀,不大呼小叫,清新而不柔媚,流畅而不冗长。
2.问题的出现与生成要自然。在问题出示之前,要准备好过渡语,问题之间的衔接要自然。要善于根据学生回答生成新的问题,所有的问题到最后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串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向更广范围、更深内涵研读课文。不要拘泥于自己的设计,死命地把学生往自己设计的下一个问题那儿生拉硬拽。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灵活的改变提问的顺序。好的语文教师就像一个剑术高手,没有生硬的套路,剑在手,术在心,随心而动,流露无形。
3.表扬、点评要自然。课堂上,对学生的点评要及时、准确,以鼓励引导为主。在许多时候我们也看到,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尤其公开课上对学生不吝褒奖之词,“你太棒了!”“回答得真漂亮!”……让人听了有肉麻之感,不是不可以,而是要适度。对学生出现的谬误要引导,也要坦率地指出。不要刻意地要求学生掌声鼓励,那样的掌声是廉价的,水到渠成才是真实的。不仅我们对学生评价要客观务实,还要指导学生自评和互评时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师生交流无障碍,生生评价无顾忌。让师生轻松、和谐地度过一节课的时光。
关键词:开放型 教学设计
开放型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活动,互相交流。为什么要设计开发型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其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提出问题,本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但教师却通过一系列简单的提问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这种所谓启发引导,多是将学生的思维牵入预设的圈内;分析问题,本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积极动手实践,进行再发现,再创造,但学生的动手实践,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机械地进行着不同的操作;解决问题,本该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但在教师的引导下,答案多的是唯一,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现象很少;归纳总结,本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检验、评价、反馈、论证,从而上升为理论,但“一言堂”现象还很突出。这些弊端,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设计开放型教学模式的意义
开放型教学设计,正确处理教学“过程”和“结论”的关系,恢复“过程”的应有地位,给学生享有独立发现、动手体验、自主探索的广阔空间与时间。开放型的课堂教学设计能架起新课程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桥梁,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有益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基于以上观点,摆脱僵化的教学模式,设计开发式教学,才能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真正释放。
三、开放型教学设计的途径
(一)情景导入要生活化
特级教师吴正宪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的导入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课始,吴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分桃子,而且要求学生不许说话,只能用掌声来表示分得的桃子数量。“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几个?”“啪一啪!”学生用两声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呢?”“啪!”掌声依然响亮。最后“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表示。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愤懑状态了,然后吴老师让学生想办法表示这半个桃子,孩子们有的画图,有的写字……当学生用已有的方式不能表示这半个桃子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对于新知的探索就显得急不可待了,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这样的情境创设以其“挑战性”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主动学习便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二)设置问题要多样化
一个好的问题就是一束思维的火花。例如问题:“李老师今年30岁,小明今年10岁――?”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解答。这样设计,不但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扩大发展空间,还能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创造力。一个好问题,它的情境、内涵是丰富的,但不一定是常规的,有些隐含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提出、求解,并作出解释;不但要具有趣味性,而且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能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不一定有固定的答案,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由浅入深地作出不同的回答。
(三)探索交流要自主化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鸡兔同笼”趣题时,设计了一条题目:“鸡兔同笼,有8个头,26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为了让学生能尝试用多种策略解答数目比较小的此类题目。老师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于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纷纷尝试运用“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假设法”“列方程”“金鸡独立”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老师通过检查发现,基础好的同学用“列方程”和“假设法”,基础差的同学多数用了画图法、列举法,之后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典型方法是假设法。老师这样设计教学,可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数学意识,亲自体验尝试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四)练习设计的层次化
教师可设计一些独具匠心的练习。1.根据学生实际选做其中的几道题。这几道题既要起到复习所学知识的作用,又要具有代表性。学生做完后,教师提问学生做了哪几道,为什么这样选?这样设计,一方面起到复习旧知巩固新知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处理习题的能力。2.同一训练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四年级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出示这样一道训练题:张师傅3天加工18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再做12天共做多少个零件?要求学困生用一种方法解,中等生用两种方法解,学优生用三种方法解。各层次学生若多用一种方法正确解答就予以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欢乐中增强自信心。
(五)解决方法的多元化
如:班级有58位同学到公园的租船部去租船划,那里有5人坐的小船,每船每小时40元;有7人坐的大船,每船每小时50元。想一想,可能有多少种租船的方法?比较一下,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租船的方法最合算?更进一步探究一下,你能否找到一些规律,使我们不用通过大量的计算就能找到最合算的租船方法?
教学内容是岳麓版必修Ⅱ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接到任务后整个教研组都忙了起来,我上课,其他老师帮忙搜集资料、听评课。忙了两天两夜,课件、教学设计、学案大功告成。周一试讲时,在总体教学设计得到老师们肯定的同时,也受到大家的批评: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气氛比较沉闷。
之后,我一个人静下来思考:怎样的设计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本节内容主要有三目:第一目是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第二目是荷兰的扩张即“海上马车夫”;第三目是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这三目是以时间为顺序讲述的。在我的教学设计中,第一目由教师通过PPT展示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图,引导学生指出葡西两国殖民扩张的重点区域、方式、结果,并认识到: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虽然掠夺了大量财富,但由于制度落后,并没有将财富转化为资本,很快衰落下去。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展示葡西两国的殖民扩张图,培养学生准确的空间意识,提示和引领学生分析两国扩张的特点,培养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
第一目由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参与,第二目和第三目呢?有没有更好的形式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呢?一节《作用与反作用力》的物理课上,教师请两位学生用测力计来演示,参与者、观察者都兴趣盎然。我为什么不能借鉴这位老师的做法,请学生参与进来?又以何种形式参与呢?记得曾经听浙江一位老师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生们制作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名片,效果不错。何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荷兰、英国的知识卡,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通过展示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肯定、鼓励,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试讲时,教室没有投影仪,学生无法展示,只好口头表达,但小组合作积极,展示踊跃,学生爱学,教师乐导,整个课堂“活”了。老师们都很赞同这种设计。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够完成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教学,而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又该如何完成呢?老师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都不理想。
唐纳德·汤普森曾指出,“教师的重要活动之一是筛选和精简资料,对资料进行相当专业的评价,以便适用于学生,使他们能够对资料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在提出他们的想法时有效地运用资料。”史料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石,何不提供视频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参与,师生共同探究,既能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培养,还能实现对课标的突破。
于是,我花了两个晚上看完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阅读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七章有关西欧扩张的内容,剪辑制作了两段视频,搜集两段文字材料来论证西欧扩张的影响。一位老师提出建议:必须教给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加入历史方法的教学指导,教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并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由学生带着问题看西班牙和葡萄牙掠夺美洲和大西洋三角贸易的视频及世界市场变化的材料,再由小组讨论殖民扩张的影响。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形成对殖民国家、殖民地人民以及对世界市场不同影响的认识。通过探究殖民主义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同时注意“论从史出”的方法。
然而,历史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知道了什么,还应让学生有所感悟才是最有价值的。如何升华成了本课的关键,对此,老师们的意见也不统一。有的认为,讨论完了,应当由学生谈谈收获,教师总结。有的认为最后应由教师来展现,图片、伴奏音乐加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达到本课的。两种意见各有优点,关键在于哪个才是适合学生发展的。
准备材料的时候,我开始思考和酝酿。《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的任鹏杰老师说过,“历史教学‘恰到好处’的境界,就在于把‘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特级教师李明海老师说:“培养学生的借鉴反省意识,应该是历史教学的最大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感悟历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教学要始终以关注学生成长为目的。学生获得了什么、获得了多少?通过本节课,学生应学会如何学习、学会思考。本着这样的出发点,我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教师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反思西欧扩张的方式、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以及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学生自然会得出“文明在前进,大国有兴衰,崛起有正道”的结论。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感悟历史,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最后教师留白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大国真正崛起的道路是什么?靠制度?靠科技?还是靠文化?”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历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这样,一节课终于在历经初稿一听评一改稿一讨论一定稿的步步程序后,确定了下来。
在教学中放飞心灵
教学设计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能否站得住脚,还需在教学中让学生来检验。在课堂上,我按照设计的思路完成倾听、阅读、提问、思考、回答各种环节,不断调动学生们的情绪。在分组自主完成环节,学生瞬间被激活了。在组长的组织和带领下,有的制作表格,有的搜集资料,有绘画天赋的同学还制作起了荷兰和英国的特色标志,他们都在为团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共享劳动成果。在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都争着上台,展示者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听者时而屏住呼吸,时而掌声不断。当我不得不宣布展示时间已到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表达力在后面的分组讨论环节又充分地表现出来。不用老师提问,他们会自动起立回答,观点的深刻、准确,迎来同学的阵阵掌声和专家赞许的目光。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下课了,同学们集体起立,长时间地鼓掌。有学生用一首诗表达了他对本节课的感受。
这里没有枯燥/这里没有束缚/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可以打开心灵的窗/让我们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让我们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为了它/我不再封闭心扉/为了它/我抖落累累痕伤/为了它/我愿意飞向梦想的舞台/我喜欢把内心的喜悦分享给大家/我还可以摆脱内心的苦闷/因为它/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因为它/我的人生更加精彩/热爱它,赞美它/鸟儿的天堂/心灵放飞的地方!
这节课,能得到学生这样的评价,完全超乎我的预料。细细想来,这样几点应该不断坚持。其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只有立足于此,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得到学生肯定的好课。其二,不断研究当代先进教育理论,缺乏先进理论指导的教学改革是盲目的,也是可怕的。其三,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不断修改,做到每堂课都是成品,而不是半成品或次品。此外还应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这几点,不一定全能做到,但我应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