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4 01:56: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垃圾分类设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从普遍通识引导,到大力强制分类减量
“十二五”时期,通州区共计完成347个居民小区、36家党政机关、31所学校的垃圾分类达标创建工作。政府部门为每个试点小区(单位)免费配备了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电动分类收集车,安装了分类宣传引导栏,同时还为每个家庭配备了一组10L的分类垃圾桶。为有效引导居民们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区市政市容委按照每120户/人、每月给予600元的补贴标准,向社会广泛招募垃圾分类指导员(统称“绿袖标”),定人、定岗、定时,在小区指导居民们进行垃圾分类,并对分类不准确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居民们普遍认识到了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提高了分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为巩固垃圾分类取得的初步成果,2016年,通州区制定了《通州区垃圾减量工作实施方案》,在通识性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采取“强制”与“引导”相结合的形式,对全区范围内责任主体明确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科研机构、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体育场馆、文艺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食品加工企业;餐饮服务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强制开展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
强制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由区市政市容委负责组织牵头,区教委、区商务委、区工商分局、区食药监局等部门全力全程配合,按照职责协助通州京环公司与强制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单位签订服务协议,集中进行运输消纳。按照规定,强制分类、减量的单位,年均承担餐厨垃圾分类运输费1000-2000元。首批被强制的单位共有551家,计划于今年底前全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处理;第二批涉及的单位共计826家,计划于2018年-2019年实现分类运输处理。全区的规划目标是2018年实现城区垃圾减量工作全覆盖,2020年前农村地区垃圾减量工作实现全覆盖。目前,宋庄镇小堡村徐宋路两侧的54家餐饮服务单位已于去年底与通州京环公司签订了服务协议,实施了强制分类,餐厨垃圾减量效果明显。
从垃圾分类闭环不全,到积极落实“智慧分类”
按照北京市“大类粗分”的原则,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大类。除这“三大类”外,日常生活中还会产生诸如衣物、织物、电子等垃圾。为实现垃圾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州区通过逐步构建全覆盖、一体化的“大环卫”服务管理体系,有效扩展环卫作业面,做到了各类垃圾应收尽收,物尽其用。
2016年,通州区政府与北京环卫集团签署了《通州区环卫服务委托合同》,双方共同出资,组建通州京环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环公司”),按照《委托合同》,打造通州区城乡环卫事业发展的主体企业和投融资平台。
京环公司成立后,首先承担了通州城区的道路清扫、垃圾收集、垃圾处理、公厕维护、道路交通设施清洗、废旧物资收集、餐厨垃圾消纳等一体化的“大环卫”综合服务工作。下一步,京环公司还将承担通州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工作,投资建设工业垃圾、电子垃圾、废弃油脂、农村垃圾、畜牧垃圾、园林垃圾处理和再生资源化回收利用设施,构建全覆盖、一体化的“大环卫”服务体系,推进通州区环卫事业不断向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城乡一体化协调均衡发展。
紧紧抓住通州区环卫体制改革的契机,通州区政府通过京环公司,充分发挥、利用北京市属环卫的作业优势、科技优势和资源优势,试点打造“两网合一”示范小区,建设再生资源回收柜、智能厨余桶等智慧设施,并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搭建完成大件垃圾、织物垃圾、电子垃圾的分类回收体系,在此基础上与实施垃圾分类、减量的单位和社区对接,实施分类运输处理。
智慧分类系统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线上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旨在使可实现资源减量的垃圾依托智能化手段实现分类。智慧分类系统已在马驹桥镇的20个居住小区、城区的5个居住小区试点实施。社区居民通过电话、微信注册,申领具有用户身份识别标识的二维码和“北京蓝・生态卡”,垃圾智慧分类云平台管理系统自动为申领居民建立个人生态账户。
居民们将各类垃圾分类装袋并贴上二维码后,投放到智慧回收柜内。对于居民家中产生的大件垃圾(如废旧电器、暖气片、橱柜、衣柜等),通过微信或客服电话,提交上门服务预约或贴上识别码后,自行运送至指定位置。工作人员现场对智能分类回收柜中的各类可实现资源利用的垃圾及大件垃圾进行核算,同时做好积分录入工作,然后再由回收人员驾驶专用的再生资源回收车,将其运转到指定地点,从而实现了规模化的再利用。
智慧厨余桶(站)与其它垃圾桶(站)并排设置。厨余桶装有居民个人的刷卡记录器。居民通过刷“北京蓝・生态卡”,打开厨余桶(站)的投放口分类投放,同时获得奖励积分。每个居民每天可投放多次厨余垃圾,每天最多有效积分对应前两次。居民们通过垃圾分类获得的积分可线下享受相应的社区服务,兑换日常生活用品,也可通过E资源微信公众平台,线上登录积分商城,兑换代金券、折扣券或生活用品。
据不完全统计,智慧分类系统投放使用以来,2016年4月至10月,仅马驹桥镇的20个居住小区,回收次数累计达到8000人次,回收总件数累计达到60万件,兑换次数达到2000人次;各类资源的回收量包括废旧纸板27.8吨、饮料瓶18.6万个、废旧衣物10.7吨、废旧玻璃4.5吨、塑料类17.3吨、废旧金属5.4吨,其它10吨。
从管理服务体制不分,到形成规范管理机制
在通州区构建一体化“大环卫”格局的背景下,首先构建了城区的梨园镇、永顺镇、潞城镇部分区域,六环内及行政办公区以通州京环公司为主、各乡镇以镇级环卫作业队伍为主的垃圾收运处理服务体系。垃圾收运处理服务体系有效改善了传统粗放式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完善设施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制定奖罚等一系列办法和措施,明显提高了垃圾分类运输的处理水平。
“十三五”时期,通州区将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减量取得的成果,完善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等相关配套办法和措施,引导和鼓励城区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采取点面结合的形式,建设餐厨(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落实属地运营管理责任。同时,要求各乡镇依托自身的环卫队伍,力争2020年建设完成包括餐厨垃圾消纳处理站、筛分设施、密闭式清洁站等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区政府将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给予专项补助支持。各乡镇在建设餐厨处理设施前产生的餐厨垃圾,统由京环公司负责分类运输处理,形成统一完整、协同高效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的全程管理体系。
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建立责任机制。巩固、完善市容环卫管理体系,在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下,将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重心下移。规定区政府负总责,街(镇)主抓,明_区和街(镇)主要行政负责人为辖区垃圾减量工作第一责任人。同时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垃圾减量工作小组,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将各项指标分解量化,做到“点、线、面”责任明确,每月召开一次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街道、乡镇参加的工作例会,通报各部门工作进度。
二是建立减量工作监督机制。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纳入城市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借助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和专业队伍优势,实施网络化管理,委托第三方对试点小区、单位进行检查并形成通报机制。同时,发挥市容环卫联动热线和公共服务热线、政务监督热线,以及媒体、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做的及时发现、反馈问题,及时检查、督办整改。
三是建立减量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垃圾分类、减量应急处置机制,由京环公司配备专业人员、车辆设备和物资,对分类收集容器中达到80%的各类垃圾及时进行分类运输,做到发现问题或接举报后,按照责任区域和责任分工及时进行处置。
四是建立垃圾减量投入保障机制。垃圾减量资金安排重点以实现减量化为目标,在巩固城区试点小区分类成果的基础上减少分类桶、袋等消耗品投入,加大宣传引导教育,加强精细化管理。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工作。采取八进一支持一试点模式。八进即进机关、单位;进饭店、酒楼;进企业、商场;进市场、超市;进校园、课堂;进宾馆、公园;进社区、家庭;进村庄。一支持即区级委托市级环保组织,全年开展不低于78场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各街道、乡镇提供积分兑换及宣传活动必需的物资支持。一试点即京环公司在居住小区试点以二维码扫描积分、微信、APP平台预约等互联网技术 大力推进“智慧分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各种物品的消耗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会相应增长,亟需建设和完善城市的基础服务设施。为加快改善通州区的生态文明环境,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破解垃圾消纳难题,根据《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州区“十三五”规划纲要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通州区将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型、节约型、低碳绿色型社会,培养全社会资源环境意识,并将制定和采取一系列配套方案进行落实。
为进一步落实街道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工作成效,根据《关于印发〈xx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城管〔2018〕x号)文件精神,结合街道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为加强工作领导,成立街道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孙行军同志任组长,沈阳同志任副组长,李晓玲、徐恩、朱宁宇、沈伟、沈琦敏、戎振松、方超、占月华、朱红星任成员,推进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党政办,负责机关生活垃圾分类日常各项工作开展,包括制定实施方案、指导设施配置、监督检查、宣传培训、垃圾集中堆放点选址等。
二、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8年5月31日至6月24日)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机关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
2、召开动员会议。召开街道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动员会议,提出实施方案、落实任务要求。
3、开展宣传发动。完善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标识,完成各分类点位的设施布置,保障分类设施统一规范。开辟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采取分发公开信及操作指南、专题讲座等方法,宣传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知识,营造浓厚氛围。
(二)实施阶段(2018年6月25日至6月30日)
1、落实分类职责。建立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员、专管员、督查员、保洁员等“四员”管理制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为补充、互相监督。
宣传员牵头做好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
专管员负责督促保洁员和食堂工作人员做好垃圾分类和分类设施管养工作,提高分类设施的完好率和整洁度,联系垃圾收运单位按规范及时清运垃圾。
督查员根据日常检查考核办法,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做好机关垃圾分类工作。
保洁员负责每日对各楼层及会议室易腐垃圾、其他垃圾进行收集、清理,统一收集至机关大院的投放点;每周定时收集各办公室的废弃纸张(文件等)、报纸;每半月对大院投放点的可回收物进行分拣、清理并集中到堆置点;做好公共场所垃圾桶的清洁工作,确保干净整洁完好;对各办公室分类错误的垃圾进行分拣,并将发现问题反馈给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食堂工作人员负责及时清理收集食堂内垃圾,分类投放至投放点,严禁乱倒乱放,定期清洗垃圾桶,确保干净整洁完好。
2、实施分类投放。按照分类要求,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别投放至对应的投放点,确保垃圾不落地,垃圾投放正确。
3、检查分类成效。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检查及不定时抽查垃圾分类效果,及时通报结果。
(三)总结阶段(2018年7月1日起)
1、做好自查自检。各科室认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自查自纠,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抓好整改,实现常态化管理。
2、推进分类覆盖。街道办事服务中心根据实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7月底前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三、设施配置及投放要求
(一)设施设置
1、楼层内:每层卫生间各设置一个其他垃圾桶和一个易腐垃圾桶,开水间设置一个带过滤设施的茶叶渣收集容器。
2、街道机关:在机关大院内设置一处集中投放点,集中放置易腐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废品及可回收物收集桶和其他垃圾桶一套。
3、各办公室:设置一个其他垃圾、易腐垃圾双拼垃圾桶。
4、食堂:设置易腐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各一个。
5、可回收物集中堆置点:在机关大院内设立一处废品及可回收物集中堆置点。
(二)投放要求
1、易腐垃圾:日常办公生活产生的茶叶渣倒入开水间的专用茶叶渣收集容器,纸杯等倒入其他垃圾桶;水果皮核、枯枝树叶等投放至各办公室易腐垃圾桶内,再投放至卫生间易腐垃圾桶内。
2、其他垃圾:实行定点投放,日常产生的其他垃圾投放到各办公室其他垃圾桶内,再集中投放至卫生间其他垃圾桶内。
3、废品及可回收物:(1)废弃纸张(文件等)、报纸由各自办公室临时整齐堆放,每周由保洁员统一上门收集;(2)其他可回收物由办公人员自行分类投放至集中投放点,饮料瓶投放前将喝剩的饮料倒尽,确保可回收物干燥。
4、有害垃圾:投放至集中投放点。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全街道机关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结合“我是党员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等,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当好样板、做好示范。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县环卫设施规划工作,推进*县城乡环境卫生事业的一体化,使城市垃圾清运处理设施的建设完整、系统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计划中,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实现*县城乡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战略目标,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的需求,并为城乡环卫事业的发展、建设、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内容
本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县城乡垃圾收集设施规划,*县城乡垃圾转运规划,*县城乡垃圾处理规划,*县粪便、污泥处理规划,*县其他垃圾收集、处理规划,环卫公共设施规划,环卫机构及工作场所规划,近期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和环卫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等。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编制范围为*县整个县域,包括*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风景区(以下简称风景区)和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2020年,分为近期和远期。其中近期20*-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五条规划的评估、修订和调整
规划在2010年和2015年分别进行一次阶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本规划。必要时可适时修订或调整本规划。
第二章环卫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第六条主要目标
近期: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30%;城市和农村垃圾收集率分别达到80%和5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5%。
远期: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城市和农村垃圾收集率分别达到100%和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40%。
第七条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2010年):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发展要求,以投资体制、管理体制、经营体制的转换为突破口,初步形成包括垃圾收集运输中转、处理循环利用、环卫服务、环卫产品制造、环卫科技开发等内容的环卫产业体系和以园林、花卉、草坪、苗木、籽种、配套材料为主的绿化产业体系,并逐步实现环卫由政府行为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并重的转变。
第二阶段(2011-2020年):按山水园林生态型城市的发展要求,环卫的相关产业政策日趋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成熟,市场经济规律得到自觉运用,产业化运行模式全面形成,环卫产业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主导力量,并通过措施实现自我补偿、适度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八条重点领域
组建专业废品回收系统,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行垃圾源头回收减量,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利用废旧塑料回收技术,建立废旧塑料处置转化中心,最大限度消除白色污染;利用生活垃圾中的有机易腐物质,经过堆肥、发酵等措施,生产粮、林、花、果、菜、茶、草等专用有机复合肥;通过垃圾分类,使用建筑垃圾中有用的材料等作为建材,节约资源;在实施垃圾卫生填埋的同时,可优先考虑开发沼气利用,远期进行综合利用。
第三章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规划
第九条垃圾的分类及定义
本规划将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卫生垃圾、普通工业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分别对其收集、转运和处理进行规划。
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清扫垃圾、商业垃圾、事业单位垃圾、交通运输垃圾等。
生活垃圾中的居民生活垃圾又分为厨余垃圾和非厨余垃圾;其他生活垃圾又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建筑垃圾是指城乡建设中新建、扩建、改建及维修建设、构筑物的施工现场产生的垃圾。
医疗卫生垃圾指城乡中各类医院、卫生防疫、病员休养、禽兽防治、医学研究及生物制品等单位产生的垃圾。
普通工业垃圾指工业企业及其他相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毒无害的一般工业垃圾。
有毒有害垃圾是指工业企业及其他相关单位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人类和环境有毒害作用,需要特别处置的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垃圾在本规划中也归此类处理。
第十条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标准及相关规定
生活垃圾的收集设施的规划建设应以方便居民生活,美化环境,便于收集运输作业,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为基本原则;
供居民使用的生活垃圾容器和垃圾收集点的位置要固定,既应符合方便居民和不影响市容观瞻等要求,又要利于垃圾的分类收集和机械化运输;
供居民投放垃圾的垃圾收集点,其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m;
农村的垃圾收集箱(桶)应根据农户集中程度和方便程度设置,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50m。
积极推广小区每户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箱,由物业管理人员统一收集。
第十一条垃圾收集设施规划目标
建成区近期实现垃圾收运的容器化、密闭化和机械化;远期逐步实现垃圾的袋装化、分类化和资源化。
农村近期达到垃圾收集的容器化、机械化;远期要达到袋装化、密闭化、分类化。
第十二条控制垃圾产生量
通过改善城市能源结构、提高民用燃起的使用比例,推行净菜进城、净菜上市,限制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严格规范产品包装,征收垃圾处置费等举措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
第十三条垃圾分类收集规划
在收集阶段先分理出厨余垃圾,将非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送往垃圾分选中心进行分选,分选出的利用价值高的废品进入废品回收利用系统,其余垃圾进入垃圾处理系统。其中厨余垃圾采用生物处理方式堆肥处理或直接卫生填埋处置;可燃垃圾焚烧发电,难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填埋处理;有毒有害垃圾进入特种垃圾处理系统。
废品回收利用系统和城乡垃圾处理系统由县城管办负责管理,特种垃圾处理系统由县环保局负责管理。
第十四条垃圾分类收集率规划
2010年城乡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20%,对垃圾进一步进行细分,到2020年,分类收集率达到50%,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应相当完善,为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打好基础。
第十五条农村垃圾收集点规划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建设各村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一般按照1000人以内的村设立2处收集点,1000人以上的村设立收集点3-4处。
农村垃圾收集点的建设标准可参考如下:
(1)实行封闭式。即三面砌墙封闭,加盖屋顶,靠近道路的一侧为敞开式,便于车辆进出和人工铲运;
(2)实行通风式。实行封闭的三个里面,在距离顶棚0.5~1.0m的地方建花格通气窗,便于通风,散发臭气;
(3)实行化粪池式。对于收集点内垃圾产生的污水,要在收集点边上建造适宜的化粪池,将污水引入化粪池内厌氧处理;
(4)建筑面积。按照村规模大小和垃圾产生量,收集点面积考虑在20m2左右,即长5m×宽4m,层高2.5m以上。
一、基本情况:
XX街道位于XXXX。辖区面积11.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86万,现辖8个社区居委会。现有39个物业小区,701栋居民楼,2854个单元门。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宣传活动。
2020年11月,根据市、区主管部门关于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号召,我街与XX文化传媒公司达成协议,签订购买服务合同。截至目前,已经协调广告公司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宣传活动36场,其中街道大型宣传活动4场,社区小型宣传活动32场。
2、广泛设置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设施
在各居民小区主要出入口设置垃圾分类展板99处。
在辖区主要居民活动场所安装铁艺汽车造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16个,为XXX百姓增添了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
在街道、社区公共服务区域设置垃圾分类宣传品展示架9处,在其他主要公共机构、企业设置宣传展架20处。
3、制作垃圾分类宣传单、册及其他宣传衍生品,用于日常宣传。
目前,已经采购制作垃圾分类宣传单50000份,宣传册22000份,宣传海报1000张,垃圾分类无纺布袋5000个,环保降解袋2700组。
4、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员和志愿者队伍,结合三长联动,每周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活动,本年度已经开展入户宣传活动60余次。
5、面向公共机构、相关企业开展宣传,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单位22家。
推动建设以街道、社区、学校、商场、医院为主的22家企事业单位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在8家社区公共服务大厅设置有害垃圾投放点,鼓励居民进行有害垃圾定点投放。
6、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点位的督导管理。
我街辖区目前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点位12个。按照区城管委工作要求,我街加强了对点位经营者的日常规范管理,并将《XXX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向点位经营人员进行了点对点的宣传。
三、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党建引领
我街领导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街道多次召开专题会和现场会对全街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街道主要领导带头参加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多次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在街道领导的带动下,广大党员干部也都率先垂范,在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的同时,积极参加街道和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为了把垃圾分类工作做的更好,落到实处,街道还成立了专门科室负责垃圾分类工作。并在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方面提供最大支持。
2、多方联动,全力推进
垃圾分类的不断推进是个漫长过程,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建立强大的宣传阵地。我街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特别注重发动群众力量。
一是充分发挥“三长”的作用,联动小区网格长、楼栋长和单元长,取得小区居民的支持,共同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携手党员开展“垃圾分类 党员先行”活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壮大垃圾分类宣传队伍。
三是与学校、幼儿园联合开展分类宣传活动。通过与小朋友互动,在孩子们的内心种下垃圾分类、环保的种子。每个小朋友再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家族,不断扩大宣传效果。
四是征集志愿者,共同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目前我街已经与松原市志愿者协会长春分会,东北师范大学五色光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合作关系。
关键词 整合 垃圾处理
中图分类号:Z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此时诸多问题也会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注意一下那一处瑕疵---垃圾。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它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就代表者中国的形象。此次我们团队针对北京市的垃圾分类处理情况作了一个初步调查。
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对策是:以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技术为主,提倡有条件的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焚烧技术。近几年各城市开始进行垃圾焚烧处理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开发了包括NF系列逆燃式、RF系列热解式、HL系列旋转式小型垃圾燃烧炉及一批医院垃圾专用焚烧炉,并建设了一批中小型城市简易焚烧厂(站)。1985年,深圳引进日本三菱公司焚烧成套技术与装备,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型(300t/d)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一体化处理厂,为中国开展城市垃圾焚烧装置国产化工作打下了基础。
中国垃圾处理行业起步晚,但通过2013前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垃圾处理产业初具规模,垃圾处理市场容量有了显著增加,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进入环卫行I的企业数量也在迅猛增加。中国的垃圾处理市场已经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并正向成熟期迈进。
我们的调查工作主要分为这样几个部分:一,社区及农村调研(调查问卷分析);二,环卫工人及垃圾中转站调查走访;三,优秀地区门头沟区王平镇调查了解;四,优秀垃圾处理厂高安屯;五,国内外优秀国家和城市垃圾处理情况网上搜集资料信息;六,垃圾处理专业老师访谈。
经过我们的调查和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我们得知了以下信息。
1北京市垃圾处理的现状
1.1垃圾成分
现今垃圾一般分为工业垃圾、城市垃圾和农作废物,北京以工业和城市垃圾为主。
1.2垃圾产量
(1)北京工业垃圾日产生量超一万吨,而得到处理的只有一少部分。
(2)我们从高安屯垃圾处理厂的接待人员口中得知,北京每天的餐厨垃圾量在1200至1800吨左右,城市垃圾大约在3000至4000吨左右)。
由此而知,北京的垃圾日产生量近两万吨,但是其中被处理的大概只有40%,那么其余如此庞大数量的垃圾则没被处理,可见北京市既是全国在垃圾处理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城市状况仍令人堪忧。
2北京市垃圾处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1)北京市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垃圾产生量以高速持续上升。
(2)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地区垃圾已逐步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
(3)市民缺乏垃圾分类意识。
2.1推进垃圾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垃圾分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责任尚未完全落实;垃圾源头减量的投入不足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配套支持政策尚不明确;新建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难、建设难。
2.2主要措施
(1)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处理能力。重点推进焚烧、生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垃圾处理工艺结构调整。除高安屯垃圾处理厂、阿苏卫综合处理厂、安定垃圾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设施外,还需建设更多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能力逐渐提高。提高垃圾焚烧的比率,减少填埋的比率。将来所想的垃圾填埋、堆肥、焚烧的比率大约为3:4:4,垃圾处理结构进一步优化。
(2)极强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和全过程管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去的明显成效
确立“全程管理、系统仙界、科学分类、适应处理”的基本原则,以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建立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具体做法是:向居民家庭发放分类垃圾桶;小区公共区域建设垃圾分类投放站;开展密闭式垃圾清洁站的改造,是指具备分类、压缩密闭、环保功能,按分类种类运输、分类处理。实现垃圾分类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的衔接。
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
3.1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应用最早、最为广泛的城市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手段,其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管理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是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主要垃圾处理方式。其缺点是垃圾减容效果差,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厂址选择受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限制较多,较为困难;垃圾渗沥液及沼气的收集和处理难度大,易对地下水和土质造成污染,且存在爆炸隐患。因此,垃圾填埋的处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和地区。国外正在逐步减少垃圾直接填埋量,尤其在欧盟各国,已强调垃圾填埋只能是最终的处置手段,而且只能是无机物垃圾,在2005年以后,有机物大于5%的垃圾不能进入填埋场。
4国内外先进的垃圾分类处理经验
4.1力促垃圾分类从源头降低规模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进行资源化或者其它处理。无论后期垃圾处理的焚烧、生化处理、填埋等技术如何纯熟过硬,没有前端的有效分类,后期的各种处理都无法有序进行。但是,终端处理模式直接决定了垃圾的分类类型,前端分类的目标要从现实出发,基于国内居民生活垃圾的特性和居民行为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
范例:
日本垃圾分类制度。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上海市推行“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政府实事项目。
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汇集了众多废旧工业产品再循环处理厂。
关键词:垃圾治理;环境污染;垃圾分类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garbage, garbage classification in our city is just for the initial stage, although the specific effect of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is not ideal,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however, as a long-term and arduous project, we need to be patient, I believe that under the effort, it will usher in the garbage industry a beautiful spring.
Key words: waste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aste class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 508 9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目前我国垃圾治理现状
长期以来,垃圾治理工作一直由政府包揽,资金缺口较大。费用的紧缺势必带来设施短缺、工艺技术落后等问题,进而导致环境污染、浪费资源等一系列问题。但要将简易填埋或随意堆弃改为节约土地且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焚烧法的垃圾处理方式投资和运行费用比较高。国家出台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目的是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解决目前在垃圾处理上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提高垃圾处理能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不少城市环卫部门在城市垃圾回收、运输和处理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城市垃圾处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发展速度较慢、垃圾处理技术落后,尤其是运行经费的欠缺,垃圾包围城市、垃圾污染城市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已建的垃圾处理设施相当部分是简易填埋,不能做到及时覆盖;不具备完善的渗滤液收集和有效处理的设施,填埋气体未加收集和利用,二次污染现象严重。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和设备良莠不齐,部分焚烧厂烟气处理和监测达不到环保要求,产生的飞灰等危险废物尚未做到安全填埋,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突破这一僵局,从2000年起,我国大力倡导垃圾分类,并把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试点。但十年过去了,真正从源头实现垃圾分类的大中型城市至今还没有。废物回收尚处在原始的粗放阶段,与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社会、公众和单位对垃圾的危害及处理过程中应负的责任认识不清,垃圾处理的巨大压力和费用都由政府独自承担。
以广州为例,2009年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1.78万吨,其中部分的装修垃圾、绿化垃圾和高价值的废弃物经过分类回收后,进入终处理的生活垃圾约1.2万吨。2009年的生活垃圾量增长率达到3.95%。2010年上半年,全市进入终处理的生活垃圾约1.28万吨/日(中心城区8945吨/日),增长率为6.8%,无害化处理率为92.14%。
目前,中心城区只有两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在运行,分别是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为1000吨,其余近8000吨生活垃圾均进入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2010年截止到11月15日,两个垃圾处理设施共处理生活垃圾289.28万吨,其中焚烧处理26.06万吨,填埋处理263.22万吨,按这样的填埋速度,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容量仅能维持使用到2011年,番禺生活垃圾填埋场也将于2012年填满封场。生活垃圾处理形势严峻。
2上海市城市社区推行垃圾分类的改进措施
2.1完善立法加强垃圾分类的综合管理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统筹规划,实行综合管理。其中,政府作为主导机构, 需要制定更为具体完善的法律法规配,以相应的奖惩机制,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收集,禁止非法丢弃, 制定相应的收集标准,严格监督收集处理全过程,做到分类、 运输、处理全程监督管理。 同 时,规范垃圾回收企业,为其统一编号, 在市区设置回收点,实施回收补贴政策,鼓励回收可再收资源,如报纸、 玻璃、金属、塑料等。 设立非再生垃圾以及有毒垃圾回收站,由 政府出资,支持回收工作的有序进行,建立危险废物单独回收及处理系统。
2.2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方式
除了传统的通过社区进行宣传之外,各类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公共宣传栏等应分摊起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另外,国家事业单位可定期组织有关垃圾分类讲座,也可考虑将垃圾分类的知识编入中小学课本,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多方位、多渠道地宣传方能营造出垃圾分类氛围 ,从而达到提升市民垃圾分类意识的目的。
2.3改革管理体制转变运行机制
一直以来,我国的垃圾分类管理都是单一的政府统一管理,独家经营的管理体制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从国家和城市层次上分别归于国家建设部以及各城市卫生局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这明显阻碍了垃圾分类管理以及垃圾分类产业的良性发展,其弊端在于片面的把环保产业当作社会公益事业:企业投资于政府在政府,单一投入的情况下,由于资金的欠缺, 企业运转将难以运行 。加之缺乏鼓励政策及其他相关主体缺乏利益刺激和驱动,企业逐渐失去对垃圾分类的兴趣。为了更好的使得垃圾分类往良性方向发展,应该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的 新道路,实施垃圾分类管理与市场化的垃圾管理和垃圾产业化道路.要政企分开,明确各组的责权关系:政府只是负责宏观调控 ,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 .企业按照市场体制,成立垃圾分类民营股份制企业.在市场机制和利益的驱动下,垃圾分类与管理的工作将往良性道路发展,形成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的产业链,实现一条龙产业链 ,减少各环节之间过高的成本 ,拉动垃圾分类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3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发展出路
为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步伐,提高垃圾处理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整套垃圾治理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促使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向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3.1 制定完善的垃圾治理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完善垃圾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制定与完善市级垃圾治理规划,明确垃圾治理原则;建设源头减量、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置并举的多种垃圾处理设施,技术上做到“可靠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三统一”,效益上达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统一”;完善行政监管、专业监管和社会监管体系。在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以资源回收利用为核心、以社区为组织主体、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考核指标的垃圾处理产业,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专业化和产业化。
通过建立起有关城市垃圾处理的法规体系,进一步明确城市垃圾处理的主体、责任、权力和范围,通过依法行政、科学行政,力推进城市垃圾处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避免职责不清、规范不严、随意性大的问题。
3.2 政府调拨经费,促进垃圾治理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应用多种经济手段,从税收、信贷、征地和用电等方面对从事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生产、流通企业、事业单位给予支持。政府要合理制定垃圾处理费标准和科学的计收办法,加强收费管理,以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管理办法。同时,要引入竞争机制,将其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并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择有资质的企业承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积极探索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方式,使其提高处理质量、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积极鼓励资源回收,使得垃圾处理企业有自己的收益和积累,使城市垃圾处理产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投入产出机制。在继续确保政府投入的前提下,采取优惠政策,运用经济杠杆,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外资和民营资本等多种资本投入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建设。
3.3 参与国际环境合作活动,引进先进技术,推动环境技术进步
我国正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但由于我们在城市垃圾治理技术方面还很落后。只有通过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运用到自身的各个领域,才能推动我国城市垃圾治理方面的快速发展和跳跃式的发展。
4 结语
垃圾治理是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内容,既不能成为“决堤的洪水”,也不能成为“围堤的死水”,必须要“以合理的规划为先导、以完善的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技术为核心、以群众的参与为目的”,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监管,确保建好、管好、用好垃圾治理设施,使之既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沛沛,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J]. 中国外资,2011(8):212~213.
垃圾是一种没有对其正确使用或放错了使用地方的资源,垃圾处理方式失误不仅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回顾我国的垃圾分类治理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的垃圾分类进程并不是十分迅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已经提出垃圾分类思想,只是当时人们追求于发展经济,并没有对此类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1993年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1996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后,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才有了相关的法律化、制度化基础。2000年,住建部了《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使我国的垃圾分类治理事业在数个大城市中开展试点工作。2004年,我国建设部了关于垃圾分类治理的各种详细准则,其明确规定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与规范。2011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希望各个城市能够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进行。2016年后,我国的垃圾分类事业开始快速发展。在这一年中国家相继制定了《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的意见征求稿、《“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征求稿,这为促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到2019年7月1日,上海市颁布了《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垃圾分类这一行为纳入监管范围,使之更加制度化和法制化,掀起了全国大范围内垃圾分类的一大浪潮,使垃圾分类的进程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垃圾分类事业现状
我国的垃圾分类事业在逐步发展中进行了许多年,现如今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效果,垃圾分类行为已经日趋增多。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开展后取得了许多成就,如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了提高、降低了污染、变废为宝等。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任务仍然较艰巨,和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垃圾分类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在发展中加以完善和解决。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主体参与意识不强
居民的素质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对待垃圾分类的态度也不相同。垃圾源头分类是重要环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城市居民大多数对垃圾分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持有积极支持的态度。但多年来,中国城市居民已经养成了垃圾混放的习惯,目前仅仅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并没有落实行动,居民参与率不高,垃圾分类政策深化落实有一定难度。本文认为原因有三条。第一,居民没有专业的垃圾分类知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用于垃圾分类,随着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推出,“干垃圾”“湿垃圾”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让人划不清界限,居民缺乏专业素养,故在平时垃圾投放时仍然是统一投放。第二,长期以来,中国居民已习惯统一混放垃圾模式,已养成了行为习惯,加上目前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只在少数区域推广,大多数城市尚未推出强制性政策督促居民垃圾分类,因此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第三,居民社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一部分社区仍只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垃圾桶,而不是配备四种专业垃圾桶。由于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无法配合进行垃圾分类。
(二)基层执行力不足,缺乏监管
我国提出垃圾分类政策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力不足,没有真正重视宣传工作。第一,因为一部分城市尚未推行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各社区管理人员并未对垃圾分类足够重视。某些地区甚至出现社区负责人对垃圾分类回收政策推诿,对工作互相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尽管我国政府重视垃圾分类问题,但没有落实到基层,无疑给垃圾分类政策的施行增添了难度。第二,政府监管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城市虽已配齐专业垃圾桶,但仍采用传统粗放型垃圾处理方法,就地填埋或焚烧,这一方式严重污染环境。第三,政府尚未对垃圾分类进行专业立法,各地缺少强制性文件的推出,缺乏整套法律法规支撑。部分地区立法空白或立法内容笼统,无法真正落实垃圾分类政策。
(三)专业垃圾分类公司规模有限,形式单一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与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的指导密切相关,但目前我国城市专业垃圾分类公司数目较少,规模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目前,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企业,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政府可通过减免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垃圾分类公司进入社区,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同时,社区还可将生活垃圾外包给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管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此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增强二次循环。
三、完善我国城市垃圾分类事业的对策建议
(一)协助居民树立环保意识,提高主体参与率
近些年來,我国居民素质有所提高,但对于垃圾分类这个名词依然生疏。国家应加大宣传工作,使居民更快接受这一新理念,应落实到各城市各社区,明确社区管理者责任,在社区通过讲座、横幅、标语、入户宣传、社区宣传栏公布、微信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垃圾分类问题向居民作进一步的宣传,积极宣传垃圾分类政策。社区应落实垃圾分类政策,更好地督促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使居民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但是垃圾分类问题要因地制宜,各地市居民的综合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落实垃圾分类问题一定要注意结合当地有关部门出台的正式文件,采用多种方式向居民进行宣传。此外,学校也应注重对学生的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通过科普讲座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垃圾分类处理知识。垃圾分类意识从青少年抓起,通过青少年带动成年人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
(二)各部门加强执行力度,建立完善监督体系
我国政府已多项垃圾分类政策文件,应在日常生活中鼓励该事业的开展。政府可加大对垃圾分类事业的拨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购进专业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研发垃圾分类处理新技术,加大有关垃圾分类技术的新科技研发,统筹好垃圾分类基础配套设施完备。同时建立高效透明的监督机制,加强引导和监督,明细资金去向,做到政务公开。社区应明晰主体责任,引导居民正确科学垃圾分类,在社区设置简易垃圾分类操作间等。通过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形成以居民意识为核心的多元垃圾处理治理机制,推动我国垃圾分类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村镇联动、村庄连片、因地制宜,分类处理、回收优先”的基本原则,以“445”处理模式(即四个主体、四项机制、五个去向、六个基本没有)为基本要求,以主体建设和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建设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
二、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新农村建设五周年总结表彰暨农村清洁工程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欢迎”的要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操作标准,巩固一年试点成果,合理确定“两年面上推开”工作规模,落实垃圾处理“445”处理模式,努力形成农村面上卫生保洁的长效机制,使全镇农村垃圾污染得到进一步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达到农村“六个基本没有”:一是农民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二是农户庭院没有随地流淌的污水;三是村间道路基本没有的人畜粪便;四是库(塘)水面基本没有漂浮垃圾;五是村间道路基本没有的人畜粪便;六是公路沿线基本没有散落的塑料垃圾。
三、目标任务
巩固和完善前所有新农村建设点及集镇的垃圾处理工作,完成3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2个市县共建点村庄垃圾无害化工作,着力抓好德白公路边沿及村庄、通往新农村建设点沿途村庄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努力实现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三年全覆盖的工作目标。
四、工作重点
1、发挥主体作用。四个主体就是农民、保洁员、理事会和环卫所。一是提高农民垃圾处理的主体意识。垃圾处理,农民是主体。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洁和垃圾分类分拣意识,制定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众建立保洁等相关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比文明、比整洁等活动,使垃圾处理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确保自家庭院、草坪、房前屋后无垃圾、无污水溢流和杂物堆放整洁,并要求对垃圾分类分拣并定点放置。二是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保洁员是实施农村垃圾无害化的具体操作者、宣传员和督查员。要在进一步健全原有新农村建设点保洁员队伍的同时,按照30-5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为今年选定的6个清洁工程试点村配齐保洁员。保洁员应由村庄热心公益事业的五老、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担任。对保洁员要实行做到“四有”,即有管理制度、有工资报酬、有服装工具、有操作技能。要把村庄保洁员纳入到集镇环卫所统一管理,建立保洁员名册和报酬台帐,健全保洁员队伍的职责规定、考核激励机制,统一配置服装,结合农村低保、采取农民自筹和政府给予工资补助等措施,落实保洁员报酬;要加强保洁员的培训,强化保洁员的垃圾分拣分类收集、垃圾五个去向意识,每个试点村要有垃圾分类屋,并作好分类标识,强化保洁员的二次分类意识和垃圾规范化处理能力;保洁员要做到每天到农户家中收集一次垃圾,及时对公共场所垃圾进行清理,垃圾分类屋每周清运和焚烧一次。三是强化理事会村庄保洁的监督管理。理事会是村庄保洁的监督管理主体,理事会成员不仅要带头进行垃圾收集分类,而且要落实“门前四包”制度、督促保洁员搞好日常垃圾处理、按时收集农户保洁费、牵头组织卫生评比活动等垃圾处理日常管理事务,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激励措施。四是加强集镇环卫所建设。集镇环卫所要做到三个确保,即有一支环卫队伍,有专项工作经费,有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其工作正常运行;要把集镇的环境整治作为本镇农村清洁工程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制定目标,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切实改变集镇及中心村脏乱差状况;要明确环卫所工作职责,延伸环卫所职能,把对本镇新农村建设点保洁员的指导管理纳入到环卫所职责范围,要把保障集镇焚烧炉的长期正常运转作为环卫所的基本责任,促进试点村、集镇环境整治垃圾处理常态化长效化。
2、加强设施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是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设施建设要齐全。集镇要切实做到“五有”:即有环卫所、有环卫设施(环卫工具、机动垃圾清运车)、有集中焚烧设施、有专项工作经费、有健全完善的长效运行机制。所有村庄必须做到“四有”,即户户有分类桶、村村有一个垃圾处理设施(厨余垃圾投料池、垃圾分类屋、简易焚烧设施等)、保洁员有一套清扫工具,有一套完善的长效保洁制度。集镇环卫所做到“八有”,即有人员分工、有环卫服装、有电脑电话、有工作计划、有收支账目、有流程图表、有议事记录、有规章制度。集镇所在地、行政村所在地的街道旁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果壳箱和垃圾桶(池)。要充分发挥集镇焚烧炉的作用,确保焚烧炉正常运转。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有条件的地方,组织村民修建户用沼气池或沤肥窖或建造联户甚至全村共用的大中型沼气池。继续搞好垃圾棚屋建设,在每个试点村农户生活区内,建造一个面积在15平方米左右的垃圾分类棚屋,并在分类屋内摆放垃圾分类塑料大桶,用于分类存放保洁员从农户家中收来的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和运送至科技环保焚烧炉无害焚烧的垃圾。二是设施建设要规范。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要遵循方便、节约、有用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集镇垃圾处理中心(大中型焚烧炉)建设要符合环保要求,必须具备六大功能区,即分类区、回收区、储藏区、晾晒区、焚烧区、沤窖(沼气)区。垃圾晾晒池、建筑垃圾堆放场、垃圾储存房和沤肥窖(沼气池)等设施要远离江河湖泊、水源地、人居地和沿线路旁。要规范公路沿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公路沿线新建垃圾池要由县新村办会同当地公路建设等部门,合理选址(原则上垃圾池屋应远离公路两侧),要综合考虑沿线村庄布局及人口分布,合理安排垃圾池的建设密度,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县乡主干道垃圾转运清理纳入集镇环卫所职责范畴,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完善垃圾清理转运工作机制,确保垃圾及时清运。
3、健全回收网络。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的原则,加快农村垃圾回收网络建设,确保在村镇一线工作点有定点定期与保洁员联系和交易的供销回收员,乡镇一级有上连县、下通村的可利用垃圾回收机构,县里有再生资源回收股份公司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各级回收站点要定期公布可利用垃圾回收价格,本着应收尽收的原则,及时回收各类垃圾,并努力形成可利用垃圾回收加工产业链,使分类回收的可利用垃圾能够便捷、高效、规范、环保地进入加工利用环节。对于玻璃陶器制品、废弃电池、小塑料袋、化纤类衣帽鞋物等回收成本高于再利用价值的废旧物品,政府采取补贴的办法予以回收,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
4、强化长效机制。四项机制即宣传培训机制、资金投入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督促检查机制。一是宣传培训机制。浓厚的社会氛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规范的操作标准是确保农村清洁工程有效推进的关键。要建立长效的农村清洁工程宣传培训机制,通过召开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动员会或现场会,印发形式多样的宣传册,组织干部进村入户进行教育培训,利用电视、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使各级领导干部思想得到统一、认识进一步提高;镇里召开镇、村、组三个层次的培训,对清洁办及镇环卫所工作人员、保洁员、回收员、理事会成员、农民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的教育培训。二是资金保障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及“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一方面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筹资的路子,扩大资金来源,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个人捐资,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采取“各级财政补一点、村组集体拿一点、受益农民筹一点”的办法,安排垃圾处理资金。三是制度保障机制。建立部门协作制度、单位包村帮扶制度和卫生保洁制度。试点村和集镇要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建立“卫生检查评比”激励制度,健全保洁员报酬筹集等制度。四是督促检查机制。镇清洁办要结合实际,制定督查方案,明确督查的内容和标准,采取定期、定向、随机等形式,及时对工作动态和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情况,总结经验做法,科学推动工作。
5、实现垃圾分类五个去向。按照沤肥、回收利用、铺路填坑、封存、焚烧五个去向做好垃圾分类处理。⑴、沤肥垃圾。包括剩余饭菜等厨余垃圾和其它易腐食物类垃圾、农业废弃物等。沤肥垃圾由农户(或通过保洁员)倒入沤肥池或沼气池。沤肥池的建设应根据农户的意愿实施,可采用单户独建、合户共建、全村建大池等方式,最好是建设沼气池。⑵、回收垃圾。①金属类:废旧五金、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等;②纸类:报刊、杂志、黄纸板、包装纸、其他废纸等;③玻璃陶器类:玻璃杯、旧碗罐等;④塑料类:废旧塑料、塑料袋、矿泉水瓶等;⑤橡胶类:废旧橡胶、旧轮胎等。此外还有可利用的旧家电、家具和木竹料等。回收垃圾由农户—保洁员—供销社部门进行回收,循环利用。⑶、土建垃圾。碎砖碎瓦、乱石块、混泥土、石灰块、泥土、破损玻璃陶瓷块等。土建垃圾主要用于场地平整、道路路基、洼池填充等,优先考虑就近回填以及简单、实用的再生利用。⑷、有害垃圾。包括废弃电池、过期农药、废油漆、废灯管、废日用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要认真做好有害垃圾特别是废弃电池、医疗垃圾的回收封存处理工作,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供销部门要将废弃的电池采取水泥箱固体封存的办法集中存放,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垃圾的管理,落实层级责任制,集中统一处理,坚决杜绝擅自处理、随意处理和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理的现象。⑸、焚烧垃圾。不适宜回收的废锡纸、废旧织物、废木料、枯枝落叶等。枯枝落叶、干果壳等植物类垃圾可就地简单焚烧,严禁易爆物品、玻璃及有害垃圾等进入焚烧处理,焚烧的烟气排放之前须经布袋除尘及活性炭吸附处理,焚烧炉渣按一般固体废物处理,焚烧飞、渣和焚烧不完全的垃圾及其他尾气净化装置排放的固体废物要进行填埋和处理。
五、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是省委主要领导提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镇里成立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由镇长周洁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万普焱、人大主席张红、常务副镇长夏清川同志任副组长,镇环卫所、新村办、各村、卫生院、中学、小学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2、明确部门职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分工负责”的农村清洁工程工作推进机制。镇环卫所、卫生院、中学、小学、各村等农村清洁工程成员单位要齐心协力,明确本部门在农村清洁工程中的职责。镇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牵头做好农村环境整治的规划、指导、督促、检查;镇清洁办要做好具体协调、服务督导、总结工作;镇环卫所做好集镇卫生管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及保洁员队伍建设工作;卫生院做好卫生防疫宣传工作,着力抓好农村卫生院清洁工程,医疗和生活垃圾分开处理,医疗垃圾按要求消毒毁形,统一收集送至专门的处理中心集中处理,使农村医疗机构成为清洁工程样板;中小学要广泛开展清洁工程宣传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我是文明卫生小卫士”等活动,学校有固定环保卫生宣传栏,公厕有自来水,实施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开设环保卫生课堂,使学校环境更美更干净;各村负责村、组公路沿线白色垃圾处理。
3、实行镇村“3456”负责制。按照要求,全面落实对农户的“三项责任”即垃圾分类放置、美化净化承包、定期交纳费用;对保洁员的“四项职责”即收集农户垃圾、清扫公共垃圾、分类处理垃圾、管护使用设备;村委会的“五个到位”即宣传动员到位、安排落实到位、处理纠纷到位、上下沟通到位、督促完成到位;镇政府的“六有”实现即有管理机构、有工作人员、有经费保障、有清运车辆、有焚烧设备、有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