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计算机论文

小学计算机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17:39: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计算机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计算机论文

第1篇

1.计算机教育是我国教育方式的需要。

计算机教育不仅仅是普通的进行计算机运用知识教育,还应该积极的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并且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必须要全面提高中小学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2.计算机教育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要求。

为了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够让学生通过计算机交互对话来进行学习。计算机教育是其他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计算机不仅能够将图文声音以一种立体感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亲自参与有效地增加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记忆。教师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可以提供充足的课前备课资料,充足教学有关的信息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初中以及高中学校,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过渡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中小学学校必须要认识到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进行改革,全面实施计算机教育。

1.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些中小学校方对于计算机教育的重视不够。目前,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小学校方对于计算机教育的不重视,国家的相关文件中对于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目标以及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校方的忽视,在具体的操作中校方并没有完全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计算机教育。尤其是在初中和高中学校,受中考和高考的影响,极大的缩小了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课程。其次,中小学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师资问题是教育中最为严重的,在很多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并且相对安排的课程也比较少,甚至有时还会被用来上其他的文化课程。并且很多中小学的计算机教师不足,学校抽取一些没有专业知识的教师来教计算机。再有,设备上有很大的不足。很多中小学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在硬件设施方面有很大的不足,不能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计算机设备,那么这就导致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这直接影响了中小学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有效措施。

初中高中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不仅要合理的安排计算机课程,还应该为学生配备具有专业技术的计算机教师,以及充足的计算机,为中小学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计算机教育环境。

(1)加大的计算机教育的重视。

中小学学校应该加大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积极的根据相关文件安排合理的计算机课程,并且明确计算机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在信息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师以及学校必须要加以重视,积极的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2)加大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培养。

中小学学校应该积极的聘请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并展开对计算机教师的培训,全面提高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素养,并且学校应该定期的安排计算机教师进修,提高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素养。对于高中计算机教师而言,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同时还应该提高教师教导学生的方法,促进高中生素质全面发展。

三、结语

第2篇

1.1生源质量下降

时代的进步带动着整体社会教育程度的提高,对此,许多高校放宽了招生标准,加之父母更倾向于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更高等的教育,这就造成了现如今技工学校的招生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生源质量的下降。由于入学门槛相对较低,造成了生源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文化程度相对落后,一方面受学生之前教育质量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差造成的。这部分生源在进入技工学校后会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1.2相关学校对于计算机的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

通常情况下,技工学校往往对教学的实践性并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所安排的一些实训相对比较简单,在具体教学中就体现在过于着重展现教师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模仿参照教师的操作方法,造成了对于一些教育内容的渗透度不够,学生很难真正记住并掌握相关教学技巧和操作方法,失去了教学本身的一部分意义。而学生在毕业工作后,往往需要面临大量的实际操作,这就使得他们工作经验不足的特点被暴露得十分明显,使得其自身的工作竞争能力遭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削弱。学校加强对计算机内容实践的教育,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实践技能,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不再觉得理论知识的枯燥和乏味,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1.3教学的灵活性不够

现如今对于教师自身素质要求较高,而实际情况则是教师掌握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这就造成了教学的灵活性不够,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无法投入过多的兴趣在学习上,再加之学生生源较差、学生学习能力不高,种种的因素都使得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降。

1.4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有出入

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有出入,实际上也就是教师本身没有设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的。计算机知识需要进行灵活的运用,而现如今的教学目的往往被设立成学生要通过某一项资格等级考试,这大大地背离了教育本身的宗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成果进行很好的体现,但同时也为学生日后进入实际工作中要面临诸多的突发问题埋下了隐患,以至于难以适应现如今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课堂标准的具体要求,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给学生在毕业后的具体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5缺乏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

现如今的技工学校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绝大多数的课程教学都是以教师作为主体,向学生单方向地灌输理论的知识,缺乏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讨论和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而乏味,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2针对教学改革提出的几点建议

2.1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提升一个教师的自身素质,同样也就是提升一个教师自身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一个教师能力的高低与其自身素质息息相关。技工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实际,运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参照传统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尽可能地提升整体素质和相关领域的逻辑思维能力。现如今的技工学校教学模式相对比较落后,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现实存在较大出入,如何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就显得非常关键了。这就需要学校做好任课教师的定期培训工作,以此来增强教师的教学手段和综合技能。此外,还要做好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师的监督工作,对于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教师,相关教育管理人员要能及时地加以指正。在每个学期后还要制定学生对于任课教师的评定工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作出全面的考虑。

2.2注重实践教学,加大教学的实训比例

不同于绝大多数的理论性学科,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工作应建立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教师提供的不仅仅是方式方法,同时也应向自己的学生灌输学会利用新方式、方法的思维,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辩证地对待一件事物,进而提升日后工作中的工作效率。现如今的一些计算机从业人员本身知识积累掌握程度上相差不大,但真正迈入社会进入工作中就会体现出较大的差异,这就具体表现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上面。所以说,学校在进行教学时模拟实际的相关培训既能提升一个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其日后更好、更快速地融入到工作状态中去。

2.3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其自身知识的积累程度和对知识接受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测试,进而对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有一个大致的掌握,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这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对所学知识有效地接受并掌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教师在盲目教学时投入的不必要的大量精力。面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将自己学生分成不同的三个层次,采用各自的教学方式,在各层分布不同的教学广度和深度,使学生更快速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之后再进行整合,使整体学生的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2.4培养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自己极有兴趣的学科往往很容易进入到系统的学习之中,万事开头难,做好开头对于日后的后续学习具有很大的意义。所以说,教师学会培养学生自身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大大提升教学开展工作的效率。学生是否能够容易掌握一项技能,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与教师自身的能力并无太大关系,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学生不喜欢学习,就是有再好的老师也无济于事,反而还造成了一种资源的浪费。教师在培养一个学生学习计算机内容的学习兴趣时,需要结合相关的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具深切体会,有真实的感受,这样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学生才会更好地树立自身的成就感,切身感受到完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和任务。

2.5对于计算机教学中考核模式的优化

相比于传统学科对于理论知识上笔头的考核,计算机教学中更多的需要实际操作的相关考核,这就要求学生不只是完善自身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要真正做到能够参与动手实践,而这也就是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核心问题。现如今的考核模式对于理论和实践的区分并不太明显,而面对现如今社会发展趋势,掌握一项技能远远比理解一项技能要重要得多,所以,在教学考核中加重实践考核的比例就显得势在必行了。

2.6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

第3篇

1.充分考虑各专业差别,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

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和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国家信息化的要求,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例如,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对信息管理类专业,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

2.理念先进,服务人才培养定位,教学目标明确。

以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资源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注重对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通过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讲授,掌握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多媒体技术及程序设计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熟练掌握与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有效地表达思想,掌握基于信息技术的团队协作方式,接受信息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并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和吸收,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课程服务专业思想的实施

根据我们多年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改革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和为专业服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专业结合的做法是在教学手段和模式富有建设性成效的基础上积极主动思考,结合了我校办学的主导思想和特色并有了创新性发展。从几年的实践过程看,做法日渐科学,效果积极显著。具体做法:“积累、实践、服务”相结合。

1.及时与专业负责人进行沟通,与专业对接。

第一学期开学前,通过与学生所在院系教学负责人、专业建设负责人沟通等方式,实现课程内容与专业需要的对接,重新定位,按照专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即每学期在制定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计划时,请专业负责人或骨干教师参与,根据各专业需要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了解各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需求,从而对课程内容及时做出调整和修订。

2.提高课程组教师的计算机能力培训。

课程组的教师积极参与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实践锻炼等环节,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实现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对接。同时,课程组的多名教师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及时了解社会对计算机能力的实际需要,也了解到学生将来的就业趋势,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保持了计算机教育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作出了充分的准备。

3.为学校各专业的大四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排版指导,发挥服务作用。

随着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水平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之一。因此,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服务专业”的理念和做法既符合教育部对普通本科院校提出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所指,也符合我校的三大教育理念。作为我校的特色项目,必定对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应用计算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根据专业需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探索为专业课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按照学生能力培养体系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相关的理论课程重新整合、重组。如在讲计算机程序设计时,重点针对专业的实际问题进行程序分析。新体系淡化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实际了知识整合、交叉安排,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目的是更好地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服务。

5.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专业服务奠定基础。

计算机基础教学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大了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强调实践与实习,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验证理论,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在授课计划中还安排了多项相对独立、逐步提升的阶段性技能与综合性实验与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课程组教师需要了解相关专业课教学重点,积极主动地为专业课服务。

课程组教师通过与相关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的沟通,以及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及时地了解了专业急需用计算机解决的相关知识与问题,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都会将此部分内容作为重点进行讲解,为今后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开发了自主学习,课程服务专业的网站。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组开发了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网站,网站中包括了课程的大纲、授课计划、课件、习题、名师视频等资料,方便了学生资料的获取。同时,网站还重点设置了“专业学习模块”,针对不同的专业,根据各个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需要设置了不同的模拟试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8.适应专业特点,精心设计案例。

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是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做到课程服务专业,需要授课教师在案例设计之前需要与专业知识进行对接,对案例进行反复斟酌、思考与设计,好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基本概念,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如在对会计专业进行案例设计时,要尽可能将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在安排案例教学时有意识穿插更具会计专业特色的实例,在学习Word时,可以设计“财务报表”、“月份财务分析表”、“资产负债表”等案例,使学生在练习了表格排版的同时,了解了财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资产负债表应包含的基本信息,与会计专业基础课有了更好的结合。在讲解Excel时,可以重点与财务相关的公式与函数。在讲授PPT时,可以利用PPT内容提示向导、母版的改造、PPT中表格和图表的插入等操作,制作财务报告幻灯片,向股东和投资人介绍公司的财务状况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案例讲解,并结合布置一些有挑战性或应用性或有乐趣的任务、习题,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三、结论

第4篇

一、应用后的体会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多种教学媒体中无可代替的作用。

1、它有利于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具有的强大人机对话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按照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现代教学方法的研究表明,对于特定的个体在特定的条件下需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特定方法,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计算机可以准确地完成个别化程序方面所需要的大量基础性工作,以最优的步骤和顺序,提供与个别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材料,圆满完成个别化教学的任务。

2、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计算机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计算机同时具有图像和音响的刺激,又带有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更快更好地学到知识。

3、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在教学中花费较少的时间而获得较大的成果。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它具有表现力强,能用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诱发学生在情感上参与的作用;同时它重现力强,易控制,可以根据教师、学生的要求重复显示所需要的画面或所做的练习,并能及时反映出所做的练习是否正确,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二、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优化写字教学

1、利用电脑直观优势,培养正确的姿势和执笔方法。

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凡学写字,必学执笔”,正确的执笔,是写好字的前提。而正确的姿势能使学生平心静气,沉浸于写好字的氛围中,培养沉稳,认真的个性。但现在大部分学生已在没有严格的要求下,形成了一些写字的不良习惯,如写字时歪着头,下巴抵在手背上,身子紧贴桌沿,手指紧握笔尖等等。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纠正学生不良的姿势和方法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示范一遍,然后让学生模仿。但由于儿童感知觉不全面,抓不住特征,注意和兴趣短时性,因此学生往往不得要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模糊,费时,费力。如果设计一个软件,利用电脑直观演示,有针对性地演示,进行规范训练,再个别纠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执笔方法”为例,鼠标先按全程图,就出现放大的正确“执笔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怎样执笔,然后再在子目录下,分步讲清执笔要领(图和解说结合):一捏,拇指、食指的第一节相对捏住笔杆;二托,中指第一节由下向上托住笔杆;三垫,无名指和小指垫在中指下,增加中指的托力;四靠,笔杆斜向右后方靠在虎口上约45度。指关节均向外凸出,手掌成中空,握笔杆处约距笔尖一寸左右即可。教学时,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交互功能操作鼠标,分步学习执笔步骤要领,仔细模仿,规范训练。

2、利用课件辅助的写字课教学模式,优化掌握笔法技巧。

写字课教学模式一般为:

检查准备---示范讲解---指导练习---布置作业---整理文具

由于有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可以编制大量课件,如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结构要领五十法等,扩大学生的求知量。可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学生终端,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用适合自己需要的写字材料进行看、摹、学、比照。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热键查询对各种笔法运用,(包括轻重提按,运笔方法转换,行笔长短,各部分比例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步骤的解剖等),这种自主的教学方式,可以按照个别化方式进行,也可以将课堂教学中的集体授课和个别学习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讲清本课内容的重点,突出重点、难点,逐个步骤地解剖,让学生仔细观察,反复体味,切实掌握指导自己的练习,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竖的运笔法教学为例,设计这样一组软件,先设计各种竖画,让学生仔细看屏幕,认清竖画的种类和形态,随着鼠标移动,讲解竖画的形态特点,指出何以称为垂露竖,悬针竖,它们区别在收笔形态的不同,再按鼠标,进行具体剖析垂露竖,悬针竖的运笔方法。A、电脑出示垂露的运笔路线图,根据此图,剖析笔法动作(提笔向左上起笔;转锋向右按笔;转锋向下按笔铺毫力行(保持中锋行笔);驻笔作轻顿,提笔回锋向上收笔),然后按线路图分解动作,慢速示范,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反复观察、体味,然后书空练飞和复述,再在作业纸上进行实际操作,(摹、临)操作过程中,若需要,可按鼠标再回到上一步进行观察、体味和自己的操作进行对比,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学生书写情况,以具体指导,及时纠正。(悬针竖教法略)。这种教学模式,关键是要有优秀的辅助教学课件的支持。教学优点是比传统教学清晰,易于理解、掌握,学生眼、耳、手、脑并用,思维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认知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学习效果好。

3、电脑在作业批改、讲评和课外教学中的动用

作业批改,一要及时,二要注重质量,三要符号规范统一,要改中有批,批中有改,改正错处,通俗扼要,指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作业讲评,一般在写字课的前几分钟进行,可以利用扫描仪,把有典型性的作业扫描进课件,进行讲评,对予优秀作业,进行观摩表扬,树立榜样,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予以纠正,以往搞一次作业展览就要准备好几天,现在利用电脑,不仅反馈及时,而且省时、省力、面广、量大。

写字是一项长期的功力训练,只有坚持每天练习,才会保持进步,所以,小学写字课教学除课堂教学外,还应注意课外教学这一块,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优势采取各种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广泛开展课外书写活动,如:开办电脑书法讲座,摄集公园及名胜古迹的书法名作等在电脑中播放,激发学生对书写的热爱和求知的欲望等。

三、运用电脑进行写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性原则。教学时要由浅入深,先基础后变化地进行教法,要让学生一点一点地感知,一点一点地理解掌握,不能一股脑儿地倾倒出来,使学生不知如何是好,而且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2、示范直观性原则。即要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又认识事物的本质,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创造条件。

3、适龄性原则。根据学生身理条件和心理素质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编排教学秩序,设计课件时,对新授的设计,要尽可能利于学生反复观察、体味,加强记忆。

第5篇

【关键词】等级考试;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一.引言

笔者在职业学院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已经两年了,参加组织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四次,对等级考试的特点与意义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但从每次考试结果分析,我院学生通过一年的《计算机基础文化》,很多同学未能达到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平。笔者认为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改革,认为“考证促学”的方式组织教学比较适合职业学校的特点。

二.当前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1.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学任务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信息量的急剧增加,计算机的日新月异,对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现在和未来计算机将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应用能力将是人们的生存能力之一。搞好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全国的各大中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已成为公共必修课。然而,我国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比较紧缺,他们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时间去从事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受到一定。

2.课程体系

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和它在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配置,学习它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学会并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系统、数据库基础等;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及Windows环境下的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的应用软件;了解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学会利用获取知识,具备分析和处理知识及与人交流的能力。职业教育是培养能够马上适应的技术人才,因此,我们的教材也应跟上步伐,一般来说,一本教材用2-3年就要更新。

3.考试存在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试的主要职能,一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二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并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目前,职业学校在计算机基础的考试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1.考试的形式往往单纯采用笔试或机试。2.试题的质量不高。3.评分不客观,信息不反馈。因而,导致很多期末拿高分的同学,也未必能通过等级考试一级。也有些同学,考试笔试得高分,可是上机操作半个小时都未能输入完100个左右的汉字,叫他建立一个“记事本文档”都不会,这就是明显的脱离实际。

目前,很多人提出的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出要改革教材,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改良教学等。笔者认为很多学校只要把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好,教学质量就能上一个台阶。在这里我谈谈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考证促学”的教学思想。

三.“考证促学”思想的提出

为使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掌握21世纪必备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应用技能,全国各高等学校从1993年开始先后建立了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制度。江西省教委于1994年6月正式成立了江西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设计组,成功地组织了各次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1997年后,我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每年举行两次,考试人数逐年增加,考试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江西考区)的开考等级为一级、二级(Foxpro、Basic、Pascal、C)、三级(编软)。考试分笔试和上机测试两部分,笔试和上机测试都通过的学生可以获得《CCT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证书》。

笔者组织等级考试多次,对考试大纲,考试题目比较熟悉。省教委成立的等级考试设计组,组织编写考试大纲,考试辅导资料,试题库的更新。等级考试的一级水平,就是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所要完成的目标。等级考试的试题质量高,考核面广,真正能够体现考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现在大部分职业学校都成立了等级考试的考点。我想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文化》教材就可以选择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教材,职业学校没有必要自己编写教材;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文化》的期末考试可取消,改成考一级,因为考等级的考试费用不会很贵,另外,对于学生来说,考试通过可获得证书。对于老师来说,教学目标统一,任务明确,又可以减轻出卷改卷的负担。

四.“考证促学”的意义

1.加强师资建设

考证并不仅仅考学生,其实也在考老师,我深有体会。首先,一个学校申请了某个认证考点,必定要组织老师培训,这样可以加强老师的业务水平。我作为我们学校机等级考试的系统管理员,在安装调试考试系统的过程中也学了不少东西,我所学的又可以作为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其次,有了考试,老师也会自觉地了解考试信息,了解考试大纲,考试题型,进而教学生如何复习,给学生辅导,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我读书时未学到的知识,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我认为考试题出的很好,很多很实用的操作,对于职业学校来说重点就是要教授他们实践能力。可以说,通过组织几次等级考试,我自己学了很多,积累了很多教学实例,这将大大提高我的教学水平。计算机技术迅速,要学习的知识更新快,计算机的老师一定要不断学习。

2.教学目标统一,较全面地考核学生水平

职业学校不像初中高中,很少考试,即使考试,往往都是考得很肤浅,很容易过

关,这样没有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教计算机基础的老师也没有明确定位教学应达到什么要求,在同一个学校,常出现不同老师教学进度,教学重点不同的情况。甚至很多学校最后考试也是自己教自己出试卷,试卷质量不高,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如果我们采用等级考试的教材,明确规定我们的学生学完〈计算机基础文化〉必须通过一级考试,这样,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目标定位明确。等级考试分笔试和上机考试,既能测试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能测试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获取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我们有这么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怎么才能证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呢?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人们普遍不认同。当然,我们可以说是:偏见,但从纯客观的角度我们又怎么检测它的“含金”量呢?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现在作为学生升学、用人单位选人的重要。笔者认为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考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很全面。能够通过一级考试的同学,其计算机基础已经达到教学要求。

五.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思考在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推动计算机教学向着“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以后更好地为主义化建设添砖加瓦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的计算机认证考试,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一种比较适合职业学校发展特点的认证考试,将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

第6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我国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学校等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都产生了自动化与数字化的变革,而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也在整个行政管理工作的变革中普遍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探讨计算机技术在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有利于相关管理人员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档案的收集录入

传统的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往往是采用人工录入、纸质管理的模式,其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错误率比较高,同时由于时间的推进,档案的积累会占用大量的空间,使得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而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如果能够为中小学建立合理有效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能够为其信息录入、档案校对、档案存储等环节的工作都带来极大的便利,并且整个档案都由数据系统库存储,占用空间小,管理方便。而对于必要的纸质档案,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管理者可以建立电子目录,一方面使档案的归类管理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规范了档案的目录形式。

1.2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由于中小学涉及的日常事务多,工作节奏快,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一直非常多,因此很多时候档案管理工作很难与日常工作的开展完全同步。而如果采用计算机技术支持档案管理工作,则在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可以同步开展档案的管理工作。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初步的编译档案的大纲或者模型,在后期进行常规的读写或者修改,并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校对存档。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工作相比,其便捷化录入方式和修改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有了电子档案目录或者档案管理系统的支持,可以大幅度缩短整个档案查询、调取工作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3有利于减轻档案管理的工作量节省人力成本

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中小学通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档案录入、采集、存档、查阅等工作的便捷化,因此,原本需要多人进行汇总的档案现在只需要一位工作人员加上计算机的支持就可以完成。从这方面看,计算机技术同时又促进了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量的减化以及人力成本的节约。

2计算机技术在中小学档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计算机技术与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结合改革了档案管理的内容,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使整个校园的档案管理工作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因此,针对计算机技术对于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在此着重探讨计算机技术在中小学档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以探索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可行性。

2.1对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开展数字化模式变革

由于中小学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普遍会涉及非常多的纸质文件,因此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往往会忽视数字化档案的建立工作。而随着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中产生的很多档案都可以采用数字化模式规范、整洁的保存下来,例如学校发展历史的记录、学生管理工作的记录、教师科研成果、学生学习成果等等。同时档案管理的目录也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由原来的纸质目录变革为电子目录,或者由客户端直接进行管理。完成这些工作的跟进才能使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实现现代化、信息化。

2.2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引入

计算机技术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是通过相关管理软件的使用获得的。因此,要想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发挥好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中小学管理部门必须根据自己的需求,聘请专业的团队为自己设计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来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获得软件方面的支持。虽然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引入会造成学校管理成本暂时性的提高,但是数字化工作开展后,人力成本长期性的节约以及工作效率长期性的提高都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补偿。

2.3规范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一步内容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融入整个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在资料搜集、档案录入、档案修改与存档、档案查阅等工作中,学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便捷化的操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学校要注意技术使用的规范以及相关权限的设置。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便捷化,档案管理相关人员在数据录入等工作过程中,往往为了简便,省略了部分内容或者忽视了格式的设置。因此,办公系统中要设置相关的系统规则,规范电子档案数据的录入。同时在数字化的技术支持下,档案修改与查阅工作更加便捷化,学校要明确各方面的权利,通过客户端的管理将实际的权限设置于电子化的管理中,保持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2.4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与系统维护

计算机技术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是在实际的档案管理操作中,很多工作都需要特殊的技术来支持。因此在引进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学校应加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尤其是在信息系统操作方面的技术指导。由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枯燥性,很多档案管理工作都是由年纪偏大的人员负责,或者由部分教师兼职。在开展技术培训时,往往由于部分人员没有计算机基础,造成整个培训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因此,学校要适时调整工作人员的岗位,为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学校也应当高度重视软件的维护与更新。档案管理工作不同于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历史的记录以及相关工作证据的保存,因此档案数据库以及操作系统的维护工作至关重要。学校要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企业的技术支持定期对整个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维护,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分组教学法

在职业院校教育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不足,就会影响其学习质量。计算机专业属于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采用分组教学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计算机分组教学中所采用的分组方法

分组教学法是基于群体动力学理论所制订的教学方法。群体是一个整体,整个群体中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目的在于完成共同目标。在这个群体中,任何一个成员如果出现状态上的变化,都会对整个群体产生影响。群体中,成员之间也会存在状态上的影响,形成激励效应以达到预期目的。在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法包括两种,即外部分组教学法和内部分组教学法。外部分组教学法是以班级为单位而展开的教学模式。班级的编排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能力以及学习成绩;内部分组教学法是对班级内部的学生进行分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1]。在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每个小组以5人至7人为一个小组。学生小组在课堂上可以充分讨论,所有的小组成员都积极思考,相互协作学习,在动手操作上相互指导。每个学习小组安排具有较强学习能力且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为组长,以能够解决小组内部问题。每个小组都推荐一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讲解员,将小组成员对知识的认识以及实际操作过程都陈述出来。分组的目的是为学生塑造讨论的空间,通过相互协商解决各种问题,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二、计算机教学的分组教学课堂设计

采用分组教学法开展计算机教学,课程设计是重要的环节。对知识脉络要通过课堂安排展开,形成知识教学体系。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计算机学习中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收集,分析问题原因,完善课程设计[2]。教师要着重强调教学中的基础性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落实到学生讨论环节,让学生针对问题多思考,通过讨论解决,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当计算机课程教学结束之后,学生还要对自身的学习效果做出总结,教师通过总结对课程设计加以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计算机教学的分组教学课堂调控

(一)计算机教师要注重教学引导

计算机教师采用分组教学法,要对教学任务充分把握。教学任务量即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量,以及单位时间内为了满足教学需求而增加协同教学任务量。教师还要对教学任务的难度予以定位。一些计算机知识方面的问题需要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解决,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方法,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就会掌握学习方法。

(二)小组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要将小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师生互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懂得在讨论中思考问题,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根据重点展示和难点展示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展开学习。随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激发起来。

(三)分组教学的考核

分组教学的考核,包括对学生合作能力考核、学习态度的考核、课堂活跃程度的考核以及所完成的课堂任务情况。考核的结果所体现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整个分组教学中,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进度,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就意味着学生的思维活跃。通过考核还能够了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如果学生的学习质量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就需要对重视难度予以考虑,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分组教学的互评

分组教学的互评包括教师对小组的评价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小组评价重在评价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所掌握的知识质量以及知识沟通能力等,并提出问题解决措施。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是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措施。教师对小组的评价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分组教学的总体评价。评价更具有客观性,而且针对问题可以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分组教学法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占有主体地位,教师发挥指导性作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解决各种疑难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会有所提高。

作者:徐占源 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黄丽仙.计算机专业联想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对策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4):91-92.

第8篇

1.1中专学校缺乏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

很多中专学校过分的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缺乏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由于缺乏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导致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同时没有完善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设施,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课堂的开展。虽然一些中专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堂,但是由于缺乏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很多中专学校只是把计算机作为选修课或是考查课的形式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认真教学,学生也没有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没有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只是单纯地传授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不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学校虽然建有计算机机房,但是学生到计算机机房学习的时间不多,一些学校只把计算机机房当作对外宣传和用来应付上级检查,担心学生弄坏计算机设备而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

1.2教学方式落后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计算机学习的效率,但是在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影响,计算机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对中专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非常不利。在计算机课堂上,教师只是机械的传授上课前备好的教学内容,根本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听懂,很多学生听不懂也没有机会或是不敢向教师咨询,最终导致不懂的计算机知识越来越多,从而降低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师的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减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降低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自然不高。教师对学生计算机的考核方式还是传统的纸质考核,仅仅通过纸质考核,只能够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更不能够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实践操作的应用能力,这种落后的教学和考核方式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降低了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水平。

1.3使用教材不适合

只有适合的教材,才能够帮助中专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促使中专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但是很多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材不合适,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中专学校在计算机的教育工作中,没有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计算机教学,不管学生所学的专业是什么就利用相同的计算机教材教学,很多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无关,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不利于提升学生在岗位上的竞争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很多中专学校还是使用过去老版本的计算机教材,学生无法学习到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知识,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非常不利。很多中专学校还是只传授学生一些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没有将计算机软件、网络信息技术等教材引入中专学校中,阻碍了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2提高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水平的相关策略

中专学校要加强对计算机教育对学生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提高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中专学校要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将计算机设置为学生的必修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平台。除了重视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实践操作的练习,为此中专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设施的投资,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教师要给学生安排计算机操作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巩固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除此之外,学校要改变计算机考核机制,除了要保留传统的纸质考核形式外,还要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够提高中专学生计算机教育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2.2不断创新计算机教学方式

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计算机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在计算机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多媒体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计算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来增加对硬件和软件概念的理解,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学习了word2003的基本文字处理软件之后,教师在实践操作课堂上给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来制作毕业论文的版面设计,设计要求不限,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来对毕业论文的版面进行设计,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的团结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2.3加强社会调研,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中专学校要及时地做好计算机应用的调研,根据调研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的应用,及时地对计算机教材和教学内容作调整,这样才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中专学校的教师要通过进入企业来了解不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加强对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关注,根据社会调研及时更换中专学校计算机的相关教材,保证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工作岗位对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要求。中专学校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应该把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实践操作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不同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将教学内容和社会生产接轨对中专学生的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2.4加强对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