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2 17:40: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通信工程师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线路敷设前期准备工作及施工技术
1.1线路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通信工程的线路施工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准备,具体内容如下:
1、依据施工地域情况,设计蓝图。
首先,设计人员要到施工地点进行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土质情况、地下水位及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情况等因素,并依据以上因素拟出施工的白图,白图中应明确指出敷设的具体路线,施工使用的具体材料及具体的施工工艺。然后,将白图提交到建设单位进行审批,经建设单位同意后,方可将白图升级为蓝图。施工单位将以此作为施工最主要依据[1]。
2、施工单位的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在拿到蓝图后,首先要依照图纸中材料表所提供的施工材料数量提前进行采购;然后要依据工程量安排施工计划;最后,施工单位要安排合适的作业人员进行施工。
3、施工前的交底工作。
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要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和安全交底,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都处于受控状态。
1.2线路敷设的技术措施
在当今的施工敷设施工中,操作人员完全可以依照施工图纸中提供的技术措施进行线路敷设作业。在作业时,必须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如出现施工图纸的技术措施不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时,应现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并以国家的规范为最终依据组织现场施工,以保证线路施工的施工质量。
二、线路选择时几点因素
设计单位在选择线路时,必须考虑到以下几点因素:
1、在确定施工材料的前提下,在选择线路时,必须确保施工质量。现有的施工材料较多,并有个特点。如通信光缆,在进行光缆敷设时,应注意其材质不能弯折的特性,设计的施工线路必须圆滑,不宜有带有折角的弯曲[2]。
2、设计单位必须考虑到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首先要观察施工地点的土质是否适宜开挖作业;然后,要观察施工地点的地表水位是多少,能否满足线路敷设时开挖的深度。
3、在选择线路时,必须结合周边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线路敷设时,不能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如敷设路线上出现的大树应作出适当的调整,改变路线或作出曲线躲让。
三、线路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3.1合理选择路线确保施工安全
线路施工时,施工安全永远都要摆在第一位,其次是施工质量,最后才是节约施工成本。在线路敷设前,建设单位应先到当地的有关部门申请作业许可,并索要施工地的地下电缆和给排水管线的布置图。在线路施工时,尽快避开电缆和给排水管线所在的位置,在不破坏其他公共设施的前提下,确保线路施工安全进行。
3.2做好线路接续工作,降低通信小路的磨损率
线路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为降低线路施工完成之后,对于通信线路的磨损,在设计时,往往会设置较多保护措施,而这些措施与施工质量别无太大的关系,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施工成本,经常会偷工减料,但是这样的做法会降低线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建设单位在选择施工队伍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且在线路敷设完成之后,进行土方回填之前,对于施工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在验收合格之后,方能进行回填作业。
四、结论
由施工班长负责现场勘察,材料员协助记录测量数据,现场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
(1)核查现场的光缆路由走向、缆盘位置、接头位置与设计是否相符;
(2)复测路由的地面距离是否与设计相符;
(3)核查施工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可靠,便于施工和维护;
(4)核查施工现场需穿越的障碍物,并保障光缆与其他设施的最小间距符合要求;
(5)核查管孔资源情况、机房光缆成端资源情况;
(6)核实施工现场是否影响到其他物业单位,是否需办理相关手续;
(7)进入机房需严格按照机房的相关操作手册和要求进行操作;
(8)提供经复测核实的施工图,提供障碍物位置及各种安装器具的位置,提供光缆接头点地形、交通等条件的资料。
2设计文件审核
设计文件审核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之一,好的设计文件对指导施工具有阶段性的意义。项目经理在收到设计文件后必须组织项目组内部人员完成对设计文件的审核,填写设计存在的问题,并由编写人、项目经理审核签名。业主对审核时间有特别要求的,必须符合业主的要求。
3项目启动会
项目启动会非常重要,通过项目启动会,可以让组织领导、项目团队、客户对我们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分工、如何计划、采用什么管理策略、交付什么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项目启动会的关键点包括:
(1)本项目人员组织架构;
(2)项目会审纪要;
(3)项目任务分解;
(4)项目施工组织方案及风险评估,包括施工组织方案的合理性、风险评估的合理性。
4施工组织方案
为方便工程的开展及管理,施工组织方案应该包括:工程概况,施工管理架构,施工流程管理,车辆、仪表及工器具,工程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材料管理,风险管理,应急措施,工程竣工验收等方面。对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有3点要求:
(1)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备必须按照施工单位的实际来编写,不可夸大;
(2)方案内必须包含明确及严谨的应急措施,以体现施工单位对工程实施的重要性;
(3)项目经理根据项目要求和区域特性,必要时应分区域编写施工组织方案。
5安全技术交底
项目经理必须对下进行逐级交底,逐级落实安全与施工技术要求。交底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图纸合法性的认定,施工图纸是否经设计单位正式签署,是否按规定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是否得到业主和监理单位的同意;
(2)施工图是否齐全与规范,图纸中有无遗漏、差错、或相互矛盾地方,图纸的表示方法是否清楚和和符合标准;
(3)所提出的施工工艺、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存在不便于施工之处,能否保证质量要求;
(4)图纸是否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
6开工条件检查
开工条件检查是工程开工的前提条件,是工程实施的关键点。项目经理必须在工程开工前进行开工条件的检查。开工条件检查应该通过在现场进行检查的方式进行,若委托他人完成,如业主,必须提供有检查人签名的检查表,尽量附现场照片。开工条件检查的关键点包括:是否具备施工条件,会审后的设计文件,设备、材料、人员器具是否到场,开工报告和施工组织方案,相关手续、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安全技术交底是否完成,安全通知是否落实到所有施工人员等。
7设备材料检验
组织验货的项目经理应提前制定验货计划,重点核查材料数量、材料规格型号、外观质量。
8现场物资管理
材料员协助班长对直送材料的程式、数量进行核对、签收(书面签名确认),发现问题(如数量不对等)及时上报项目经理协调解决。现场施工时,对物资、材料应该尽量选择摆放在不影响行人、车辆交通的地方,并做好现场围蔽工作,做好安全工作。因一般施工现场范围较大,施工人员较为分散,对现场的物资、材料必须安排专人看守,以免发生被盗及被他人、他物损坏情况。
9质量控制点的检查要求
施工班组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重点检查施工质控要点,并及时将每日所做工作及工程实际进展情况与发现问题反馈给相关工程负责人。施工班组在收到相关验收单位通知的整改工程,必须及时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在收到监理通知书的情况下,务必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反馈给相关工程负责人。如在工程中发现的问题是自身能力无法协调解决的,则要及时地将问题反馈给相关工程负责人。具体的质量控制点设置因不同的通信专业和不同的项目而有所不同。
10工程量统计施工班组
根据现场实际的施工情况,对所使用的材料在图纸上真实地反映。所发生的工作量及材料务必符合实际及标准,除特殊情况外,工程施工所发生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的方案,并且必须将材料的损耗包括在内。项目经理审核施工班组的反馈图纸,核查数量是否吻合,如有不符,应向施工班组求证,必要时到现场审核。
11隐蔽工程及关键点
管理隐蔽工序或关键工序的特殊性直接影响到工程下个工序,乃至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及通信安全,项目经理必须组织实施与管理,并做好隐蔽工程的签证。对所有的隐蔽工序及关键工序要求必须有班长进行监督实施,对于关键工序必须要求有施工的方案。对监督实施检查结果要求有现场监理员及施工单位现场随工的签字,检查结果要求汇报给项目经理。
12资源录入资料
施工班长在现场进行工程信息的采集,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信息员根据已采集的现场工程信息按规范标准文档编制资源录入资料,对资料规范性负责,并对资料的逻辑性负有审核责任。项目经理对提交的现场工程信息负审核责任;系统录入人员对录入资料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负责。影响资源录入准确性的因素包括:竣工图纸错误或不符、竣工图纸与资源系统不一致、资源录入资料错误或缺漏、资源录入资料地址错误、竣工图纸的方向(指北针)错误等等。
13交工文件
交工文件的准确性是工程结算准确性的前提条件之一,交工文件必须通过项目经理审查后才能提交监理、业主。对交工文件的重点检查项目包括:
(1)交工文件是否按业主的要求出版;
(2)交工文件内各相关资料是否完备;
(3)交工文件中所列工程量与实际发生工作量是否完全相符;
(4)施工现场情况是否完整详细地在图纸中得到反映;
(5)图纸中参照物选取是否合适。
14资源申请要求
项目经理审核图纸、确认方案无误后,交由光缆挂牌申请人员申请牌号,如有大范围变更,牵涉到局向及用户地址,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光缆挂牌申请人员更改资料,重新申请牌号,并督促施工班组更换挂牌。光缆挂牌申请人员申请挂牌时,必须清楚填写光缆的路由、接入局端、所需数量等,收到对应的光缆牌号编码后,应第一时间组织刻录。资料员必须对照施工班组上交的原始资料,准确填写所占用的主缆光纤纤序及方向在时限内上交相关单位。
15预验收要求
在正式验收前,必须完成工程预验收;在工程预验收前,必须完成工程自检工作。工程完工后,必须进行工程自检、施工工艺自检、测试结果自检,现场的工艺及测试指标必须达到业主的规定要求,并编制相关记录表格。
16工程收款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实不是一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能全部概括的,因为市场需求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也并不是说市场需求决定一切,它应该仅仅是导向而已。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时,要在全面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学校自身定位、办学条件及学生基础等实际情况。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看是否与学生的基础、期望及需求相一致。当然,对于学生期望及需求的理解也存在一个局部和整体的辩证关系问题。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大多数毕业生的期望就是能够在一家专业对口、有一定知名度的IT企业做一名优秀的通信网络工程师,那么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要紧紧围绕通信网络工程师的岗位需求来设计相应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做到有的放矢。
(二)明确专业定位,选择重点方向
通信市场很大,社会需求也相对较多。为此,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通信工程职业分类,找出相对典型的职位,再结合专业未来发展规划和学生自身特点,明确专业定位,并选择重点发展方向。例如,通信工程相关企业每年都有大量研发岗位需求,但这类岗位对计算机程序设计、通信网理论、数学和英语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兼顾这一类研发人才。此外,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学校也无法针对所有岗位都进行相应训练,为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可以考虑岗位需求之间的共性技术,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几个重点方向来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可操作性
人才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标准,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高等学校专业规划、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其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复合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结构、人格素质结构等。因此,在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应当突出地方高校的基本特征和专业特色,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关系;通过搭建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适应人才培养的多样性要求,并能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作出快速准确反应的同时,又不降低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制订具体、合理的检验标准,从而有效地体现培养规格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优化课程及课程体系结构
(一)强化基本素质培养
在北京大学提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16字教学改革方针的引领下,全国多数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先后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制度,即在低年级(大一大二)实施“厚基础”的通识教育,高年级(大三大四)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这样通过构建“全校通修课程+学科通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开放选修课程”的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引入第二课堂资源,从而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需求多样化、学生发展个性化的要求,还可以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吸纳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从而落实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持续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核心专业知识体系
在大类招生与培养的框架下,传统的按专业招生与培养模式制订的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必然不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某些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老化现象。为此,需要对专业知识体系,特别是核心专业知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对课程进行大力度地整合与改革,通过重建按大类培养的核心专业知识体系,使其体现少而精、现代与经典相统一、注重工程应用与独立设计等特点。
(三)改革实验实训课程
着眼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改革现有的实验实训课程,基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DIO)工程教育模式开设综合性强、设计性强的实践环节。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在低年级学生中实施暑期实践计划、校企联合开设校内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逐步由校内学习为主转变为企业学习为主,通过直接到企业实习,让学生参与项目和团队合作的实际训练,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注重师德师风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这份神圣而伟大的职业,经常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本身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另外,教师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时都起着重大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教师,不仅应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还要有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以及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努力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加强业务能力培养
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业务能力培养。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关键在于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引导教师把精力集中到人才培养上来,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提高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薪资待遇和学历职称,发挥教师自主成长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通过职前培训,“老带新、传帮带”,同行和督导听课点评,定期组织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积极参加学科建设和专业学术会议等形式,是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的根本保障;通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企业特聘教授岗位制度、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等人才项目,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是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的有益补充。
(三)鼓励改革、探索、创新精神加强
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鼓励教师勇于改革、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精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能够不断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去开展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在注重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克服传统的世俗与偏见,消除人为优劣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学生得以充分表现其特殊才能的平等机会和权利;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借助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微课、幕课、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教学模式引入传统教学中,变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的开放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由传统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被动性学习转变为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学习;要求教师积极适应新角色,树立创新的师生观,通过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努力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转变为学生心目中的知心好伙伴兼专家型教师,从而构建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平等、民主、合作关系。
四、小结
论文摘要: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本文分析了企业需求旺盛、毕业生供给旺盛,却出现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结合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际需求,介绍了如何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专业特色,研究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探索更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等内容,以期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20世纪末,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21世纪初,宽带技术、光通信也已经崭露头角。通信工程专业所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当今最流行、发展最迅猛的领域。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对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堪称“最容易找到好工作”的专业。由于通信产业在全球的高速及持续发展,该专业在国外也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这些特点决定了通信工程专业必须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加强专业基础实践技能训练,加强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我国有工科类在校学生700万人,数量居世界首位。但工程人才质量的国际排名连续多年处于落后水平。一方面是我国一直没有建立注册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也未参加国际通行的工程师认证体系。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工程教育多年存在的“学术化”取向,使工科学生在读期间以上理论课为主,缺少工程实践。工科院校培养的是科学家,却不是工程设计人才。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培养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角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交叉学科特色,形成专业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更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以期做好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为我校其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一、研究与实践内容
通过改革和建设,研究并开发一套能适合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本科培养标准。通信工程是典型的产业需求牵动技术研发,进而驱动教育发展的产业。通信工程相关企业非常注重学生能否掌握新技术,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产业发展,导致了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难以有效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这样就造成毕业生和企业都陷入了一个“两旺两难”的境地:企业需求旺盛、毕业生供给旺盛,却出现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
为了适应新时期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应用性强、与社会联系密切的特点,紧密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立足于北京地方经济,依托行业发展,研究行业对于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应该具备的各种知识、素质及能力要求,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直接承担教学工作、成为学生在企业的导师,重视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的安排及落实,并注重实效。将知识传授、能力与素质培养各项人才标准以及相应的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对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加以实施。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做好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学生通过在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实习和学习,了解工程实际需要,熟悉工程设计、工程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职业素养、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积极探索和构建通信工程专业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搭建起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桥梁,培养适合国家、社会和市场需求,在工作单位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着的工程设计人才。
2.注重交叉学科特色,形成专业特色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中有适当的交叉,将通信工程专业的内涵由点对点信息传输扩展为网络信息传输,人才培养方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新的专业知识的特点,使本专业的学生具有适应通信和计算机两方面业务领域的能力。本专业有较强大的教学和科研队伍,科研能力强,教学和科研成果多。拥有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两方面的师资,形成了学科交叉和融合。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加强计算机技术知识学习,以微机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构成课程体系。在选修课中,设置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等课程补充加强计算机技术知识,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针对性。在拓宽专业知识的同时,精练教学内容,整合原专业课程,不出现知识膨胀现象。在专业课程调整中,将程控交换扩展成现代交换技术,增加了现代网域交换技术。在典型通信网技术的基础上,扩展了通信网理论基础和有关协议的内容。为了将通信传输系统与通信网结合起来,开设了接入网技术课程,它是通信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通信传输的信息以语音和图像为主,因此开设图像处理、多媒体通信、信息安全课程,向学生提供多媒体通信相关知识。
3.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坚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全面素质教育,重视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通信工程及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吸引通信工程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培养计划的制定中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拓宽专业知识面。建立学位课程制,确保专业的基础理论。增大选修课程,压缩课时总体数量。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对传统内容加以整合,设置综合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设计来训练学生知识综合能力。设立“创新实践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导师指导的科研课题,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革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基础课程以考核知识为主,专业课程主要采取大作业、项目成果、综述、报告、在企业实习的综合表现、口试和答辩等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
4.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卓越”绝不是少数、精英,而是指高素质、高质量。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有一支能胜任教学、实践环节要求的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到国内名牌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做访问学者,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建立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从研究所、企业聘请工程师或选派教师到研究所、企业参加工程实践等手段,打造一支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实验实习教师队伍。鼓励教师赴研究所、企业挂职锻炼和出国进修,加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优先聘请有研究所、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研究所、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从研究所、企业聘请有工程经验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加强与研究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培养基地。在研究所、企业的深度参与下,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师。
5.探索更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卓越工程师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结合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验室软硬件,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形成包括综合性、设计性、认知性和实战性的实验课程体系,有力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大学生科技活动项目、大学生科研与创新项目计划。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素养,提高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科研是使知识深化和更新,产业是将知识的价值体现出来。如何做好三者的衔接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本专业与研究所、企业密切合作,强化教学、科研、生产三者间的相互渗透。利用校办产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内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培养的本科生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研究所、企业学习,学习研究所、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研究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也为研究所、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与实践的特色
理顺产学研关系,推动研究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并结合市场、岗位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核心课程群建设。按照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学校和研究所、企业的密切合作,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以“实践”为中心,改革实践教学和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在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工程能力的同时,加强交流、组织、协作及自主学习能力等优秀工程师胜任力的培养。
三、结束语
通过改革和建设,研究并开发了一套能适合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受益学生是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如果效果显著,将可以与市内其他相关院校交流,并进一步推向国内相关高校。
参考文献:
[1]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2]汪泓.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3):1-5.
信息化时代,通信技术和设备飞速发展,如何使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更快的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索。
【关键词】
通信工程;应用型;研究
依据学校指导性意见、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版)中关于“通信工程专业表述为基础,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从2015年5月份开始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成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1科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遵照学院的“科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我们首先进行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论证工作,我们调研了辽宁省内与通信相关的公司,了解到了通信产业的背景、企业的需求方向。其次,结合通信行业的岗位需求、社会需求、学院培养目标我们进行了专业生产岗位群类型分析,分别从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传输三个行业类别出发,进行了各自的岗位职责分析以及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并建立了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群分析表,最终总结出来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1.2结合实际、建立培养要求首先,我们明确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获得能力要求。第一方面是学习研究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学生交流能力。第二方面是技术应用的能力,包括基本实验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开发能力,其中基本实验能力是通过电工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等方面的训练学生应具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对它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用信息并出去的过程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工程实践能力是通过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指导,使学生在工程现场直接参加工程项目实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门路,还为企业解决了工程技术问题,设计开发能力实现校企双赢。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的能力。最后一方面是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团队协作、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其次,我们围绕着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获得的具体知识结构,第一方面扎实的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知识,思想政治,外语,体育等基础知识;第二方面是专业基础知识,地基的牢固性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稳定性,因此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制定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应该包含电路基础知识,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基础知识;第三方面是专业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知识,有线通信,嵌入式等知识;最后一个方面是综合素质知识包括计算机,外语,团队协作组织协调等知识。再次,我们围绕着通信工程专业所需要的工作岗位素质建立了工作岗位素质支撑体系,该体系从职业道德素养,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健康的身心素质,人文科学素养,人文科学素养,工程素质,技能素质,管理素质这几方面出发,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加强学生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健康身心素质方面,制定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通过基本原理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通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学习对学生工程素质进行支撑。通过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专业课的学习对学生技能素质方面进行支撑。我们通过军训,毕业实习等活动对管理素质方面进行支撑,最终我们确立了毕业生应获得的具体知识、能力和素质。
1.3遵循培养应用人才,制定教学体系根据这些能力我们要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体系。教学计划包括学分汇总表,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表,理论课程汇总表和工程实践环节。我们立足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建立了专业核心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光纤通信等。通过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本科人才。同时我们根据就业需求将通信工程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为无线通信方向,计算机通信方向,数据传输方向,并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立了特色专业方向课。无线通信方向我们设立了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微波技术与天线、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应用等课程。计算机通信方向,我们设立了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通信、语音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数据库原理等课程。数据传输方向我们设立了IP电话原理、电视与视频技术、数据通信、信息理论与编码等课程。
1.4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加强工程实践环节1)前三年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包括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设计;建设通信工程专业平台;与企业加强合作;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与水平,提高教师工程教育能力,改善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的实现原则;课程设计的特色创新。2)第七学期集中实践组织方案,第七学期为集中实践阶段。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与校企联合办学的资源优势,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组织的安排学生到这些实习基地进行实习。3)第八学期为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共12周,计12学分。在毕业设计组织方案中包括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毕业设计的答辩等环节。
2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在市场调研阶段,认真开展工作,但在调研报告提交时,由于本人理解有误,未能将前期的调研结果按学院的要求格式完整的展示出来,造成通信工程专业的调研报告严重缺乏规范性、内容过于简单。2)在提纲撰写阶段,由于有些老师有课,存在系领导开会不能保证全部在场,导致在信息的传达以及提纲最新版本发送过程中,存在不是最新版本的情况。针对此问题,采取解决的办法是,无论哪名老师修订为最新版本后,都先传给专业负责人,然后再由专业负责人传给系领导。3)存在通信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内容把握不是很好。4)在培养方案汇报阶段,存在的问题是将通信原理课程放到了专业课中。在汇报当天,学院领导指出:应夯实基础,不要拘泥于学分的限制。针对这种情况,系领导带领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组员,积极研讨,最后将通信原理课程调整到专业基础课中。
3结束语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
一、 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的意义
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开始于20世纪,是由高等院校和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的非政府机构,对高等院校或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认定,并协助院校和专业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界的一种自我管理的活动。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是高等院校根据专业认证的标准,审核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到,检查人才培养机制是否完善,建立与工程界的紧密联系,促使高等院校根据行业产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专业特色和发展方向,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际上关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国际性协议主要《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华盛顿协议》成立于1989年,是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个国家的民间团体发起的,主要是针对国际上本科(一般为四年)工程学历的资格互认,签约国之间的工程学历基本相同,并被所有签约国认可,可以从事相关学术工作。该协议是当前工程教育认证最早的国际认证协议,也是世界上加入国家最多的协议,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协议。《悉尼协议》是2001年首次缔约的,主要是针对国际上工程技术人员(一般为三年)学历的高职的资格互认,主要成员国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南非、英国及中国香港7个国家和地区。《柏林协议》于2002年签订,主要是针对两年制层次较低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历认证,正式会员有加拿大、爱尔兰、南非和英国。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始于2006年,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推进专业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2013年6月9日国际工程联盟大会正式表决,全票同意接纳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国。2016年6月2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正式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达到了国际标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我校于2013年也开始了工程教育认证的试点工作,通信工程专业作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也被列为参与专业认证的专业之一,并在近几年的专业建设工作中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工作。
二、 工程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发展的需要,主要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多样化。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但是高等教育内容陈旧,落后于科技的步伐,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综合素质低。高校和企业之间联系甚少,高校不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缺少参与人才培养的动机和体制。因此,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和类型上均与社会脱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计划,旨在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工程师。“卓越计划”着力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性问题和创新性问题,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落实高校“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的企业学习阶段的任务,2012年教育部等23个部委和协会联合批准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626家企事业单位作为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为“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保障。我校通信工程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专业,2012年我校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建的校外实践基地成为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专业认证为导向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三、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人才培养体系
1. 校企共建管理体系
我校根据北京市的行业和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我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制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建设的协议,约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并成立了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小组,由企业和校内相关领导牵头负责。共同建设小组由企业作为第一负责人,学校领导作为第二负责人;建设中心下设了教学部,具体负责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运行及管理工作。
同时,设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专家委员会,由企业、兄弟院校的专家、我校相关教师等共同组成,负责审核校企合作的发展规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并督导日常教学的质量等。
教学部下设学生管理中心、工程实践中心、工程教学中心等,主要负责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日常工作、教学事物,以及学生在企业学习的安全、保密等工作,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教育等,保证学生在企业能够有充分的实践场地、实验设备与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工程实践锻炼。
2.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在专家委员会的领导下,围绕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特色,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方案。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第1-5学期主要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第6学校开始主要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学习。由企业设置了《数据通信网运维》、《数据网络工程系统与设计》、《移动通信工程系统与设计》、《通信行业标准月规范》、《现代通信新技术》、《国际卓越工程师导论》、《工程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在近三年的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已经培养了两届毕业学生,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注重培养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上,加强工程实践经验的培养,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的外语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从毕业学生的就业、深造情况来看,该培养方案基本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3.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卓越计划”的保证,也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必须条件。我校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同时也利用我校现有的设备和资源,组织教师有计划的进行培训,掌握通信专业所需要的基本工程经验。通信工程专业教师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进修,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取得企业的行业资格认证和企业讲师资格。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企业的重大项目和产品的研发,在实践中锻炼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培训,既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助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也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4. 行业职业工程师认证培养体系
行业职业工程师认证是行业相关企业对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认定,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是学生进入行业的敲门砖。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基于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LTE技术的认证、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技术、SDH技术、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的认证等一些列认证。各认证项目均由企业派具有高级职称的认证培训师授课,学生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并成为学生在企业学习的一部分内容。近3年来,学生参加行业资格认证考试通过率在98%以上,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行业资格认证培育体系。
5. 校企联合质量监控体系
校企联合质量监控体系是从教学的硬件条件、师资力量、授课内容和过程等各个环节,监控教学的质量,督促和帮助教师提高授课质量,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校企联合质量监控体系还设计了学生教学反馈问卷,每学期末让学生填写问卷,反馈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还在每学期中进行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及时发现问题,立即解决。通过校企联合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使得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闭环,有效地提高了国际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四、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成果
从2013年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正式进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开始学习至今,我校与企业联合制定了13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共同编写了两部教材,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基金30余项,学科竞赛获奖50余项,近500名学生获得了行业资格认证,多名教师深入企业参加教学科研活动,获得企业讲师资格。
通过与中心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深入合作,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逐步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了一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这些学生深入企业,参加定岗实习,了解通信行业的发展动态,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克服了传统高等教育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脱节的问题,使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
五、 结束语
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是世界各国高等学校发展建设要达到的目标,是推动高等院校进行专业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是改善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完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保证“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是达到专业认证标准的有效途径。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依托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以专业认证为导向,从管理运行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行业职业认证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建设,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管理运行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倪凯,金尚忠,孙彩霞等.发到国家高等教育认证体系及其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5:51-55.
[2]高小鹏,吕卫峰,马殿富.工程教育认证提升专业建设水品[J].计算机教育,2013,20:18-24.
[3]韩延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启动会简述[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13-14.
[4]孙健.论“卓越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高等理科教育,2012,1:41-46.
[5]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12.
[6]段蓉,朱昌平,范新南等.“卓越计划”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30(4):144-147.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监理;一体化监理
Abstract: nowadays the supervision work project construction work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But how can supervision faster, better and more efficient to complete construction project supervision of good task, get good grades supervis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supervision, is each supervising units and supervision engineer should consider and discussing. This article mainly to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integrated supervision this simple, for we exchange.
Keywords: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supervision; Integrated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建设工程监理属于项目管理在建设工程领域中的应用领域,它是现代工程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工程项目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西方发达国家,建设工程监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日趋成熟,并以经济上的明显效益而在各发达的工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制,对于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缩短建设周期、节约建设资金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结合通信工程一体化项目的监理组织管理展开分析探讨,以期从中找到合理有效可靠的通信工程项目的监理组织与管理模式及经验,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2.通信工程项目管理
多年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尤其是专线网络建设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一直是以专业划分,呈纵向轴线式的管理模式。工种与工种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一个基站的开通,按照传输接入专业、集成专业工程项目分别计划和实施,因此,监理人员也随之分别按专业要求进场监理,无形中形成了专业壁垒、导致各专业的工程项目信息不畅通。
近年来,国家在宏观政策把控上,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国家政策的导向、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迫使监理工作要有所创新,思维要有所超前,为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改变传统的工程项目监理模式是刻不容缓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借用一体化合成作战的理念,通信基站多工种跨专业综合性通信工程建设的一体化管理模式由此而产生。
3.一体化监理体系的构建
3.1一体化监理定义
一体化监理是指:通过项目总控模式,打通监理工作层面的专业 壁垒,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全专业监理制度和流程。将通信基站 建设过程中各个专业的工程计划、进度和监理工作有机结合,提高监 理工作的全局性、前瞻性和高效性。确保各专业环节环环相扣、紧密 衔接,提升各专业协同作业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工程整体的实 施速度和工程质量。
3.2一体化监理的主要优势
3.2.1内外部的组织协调更紧密
一体化监理组织对外接口较多,尤其是工程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协 调均集中在一体化项目组织中。通过一体化监理,逐步增强员工的综 合服务、综合协调能力与信心,能够使工程的组织协调更加紧密。对 外方面,通过设置多个“a、b 角”和“实习员工”的培养方法,使原来的组织形式向一体化组织形式稳步过渡,可以减轻外部人员安排 的协调压力。
3.2.2 监理内部人员素质提升
通过有效的培训,建立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监理人员通过 参加岗前培训、新技术培训、管理知识培训,加强了自身对各专业知 识的学习,提升了监理能力和水平。同时,通过一体化监理队伍内部 的交流、学习,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
3.2.3 有利于储备人才,提升人员利用率
当一体化监理队伍中员工的综合能力、各种专业知识、管理协调 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时,监理企业在市场拓展过程中人员力量紧缺或调 动过程中出现的人员紧缺状况可以得到缓解。一体化监理实施后节约 了人员,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综合项目管理,实现项目监理的综合水平 提高。此时,骨干人员稳定、员工工作积极性高,业主反映良好。
3.2.4 一体化监理的构建要素
在驻地网一体化监理模式中,监理单位定位由原来的“单专业项目管理”转变为“一站式全专线流程的项目管理”,由原来“侧重过程管理”转变为“以终为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目标管理”,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监督项目实施。一体化监理方作为项目解决方案的制订者和实施者,需要承担起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并举,既与建设方一起共同对项目最终目标负责,又要对项目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驻地网一体化监理系统包括:管理团队的组织架构、职能分配、 责任分工、人员职责、制度、实施总控架构、实施操作流程等要素。
4 一体化监理的实施
监理的职责包括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安全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及组织协调。
4.1 施工准备
4.1.1协助设计查勘
协调设计查勘工作的入场、实施;协调解决查勘现场的问题;填写查勘工作签认。
4.1.2协助设计会审
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技术交底会,对设计技术交底会 议纪要进行签认。熟悉设计文件,并对图纸、概预算表和设计文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4.1.3 施工组织审查
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方案,提出审查意见,签认后报建设单位。审查施工单位现场质量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 方案,确定能够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时予以确认。审查施工人员专业资格证和上岗证。
4.2开工准备
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开工报告,确认施工许可证、施工人员、 施工工具和主要工程材料已落实。确认施工组织方案已获监理批准,具备开工条件,签发开工条件确认,并报建设单位。协助建设单位主持召开开工会。
4.3质量控制
结合三亚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按照“需、特、强”的遴选原则,增设了车辆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海洋通信专业,调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特色方向为“汽车变速器”特色方向。新增设的车辆工程专业和调整的“汽车变速器”特色方向与现在汽车行业的需求紧密相关,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正是该行业所需的紧缺人才;调整后专业的工程化增强了,“应用型、实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更加明确,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新增设的通信工程专业海洋通信专业方向与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海南省的地域特色、本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密切相关,强化了专业的工程应用领域,更加突出了“应用型、实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加强学校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研究所、海南省渔业厅等科研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合作。
2.调整培养目标
以各专业人才通用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以满足行业需求人才为专业的服务对象,结合三亚学院的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推进高素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具备精湛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对工程的社会作用有广泛而深入的理解;能创造性地提出解决行业工程问题的新方法;具备使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质量的应用型工程师后备人才。
3.调整培养模式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为依据,采用四年制本科“2+2”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四年的学习年限内,前两年注重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和专业基础课理论与实践的学习,通过认知实习加强学生企业文化的熏陶;后两年注重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理论与实践的学习,通过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加强学生设计理念、工程素养的培养,并按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制定毕业设计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熟悉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动态,以此提高学生在企业的上岗能力。
4.加强实践教育
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着力构建“3+3”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即构建3种类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3种类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将实践教学分为专业认知实践、课程实践和创新实践三种类型;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是指将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提高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加强学校与吉利集团、沃尔沃集团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坚持工程能力和素质培养四年不断线,将工程项目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5.优化课程模块
基于“2+2”人才培养模式和“3+3”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汽车变速器特色方向的课程模块设置表如右上所示“重基础”阶段:通过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课程强化学生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方法的掌握;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了解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培养基本的工程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面向专业、基于问题”的认知实习,在还没有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参与到具体实践中,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融入企业,更早了解相关企业文化背景和工程背景,强化专业方向意识,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精方向、强工程”阶段:理论教学采取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索式学习模式,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实践教学分为校内教学和企业合作两种模式,校内教学以验证性实验、提高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主,同时结合各种大学生竞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企业合作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为主要形式开展,专业实习阶段让学生在企业工程师的带领下见习企业产品设计、生产、测试的各个环节,了解产品开发的过程;毕业实习阶段让学生在企业工程师的带领下真正融入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产品设计、生产、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的方案;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来源于企业,提出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解决方案并实现方案,培养学生从工程全局出发,提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6.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