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

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24 05:25: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

第1篇

一、实践教学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要求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1)可以把酒店管理理论运用到酒店实践,用酒店实践来检验课堂学习成果,让学生学到课堂上无法学到的酒店知识,看到在校学习中的不足。(2)可以使学生的工作技能、职业素养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7](3)有利于教学单位(学校)检验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甚至是学校的知名度,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4)从旅游企业来看,通过接纳酒店管理的实习生,不仅可以克服招聘中的不利因素,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同时还可以储备优秀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教学单位及旅游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横纵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一)吉林工商学院旅游管理分院概况

吉林工商学院是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原三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打造了财会、餐旅、粮食、食品等一批名牌专业。目前,旅游管理分院拥有旅游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教育两个本科专业,以及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等两个专科专业。2002年酒店管理专业被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批准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多年来,酒店管理专业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能力结构教育方面,针对专业特点、职业特点、技术特点、岗位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分为课程中实习和毕业实习,让学生用基础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二)横向实习制度,为学生搭建三大技能成长平台

从横向来看,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分为认知实习、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由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同时这三大部分相辅相成,有机组合,为学生搭建出层层递进的成长平台。

1.以认知实习为契机,为学生搭建认知平台

学生在入学初期,由于他们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极为有限,所以教研室于大一第二学期安排学生对长春市各大五星级酒店进行认知实习。首先,教研室设计出各大酒店的常规情况调查表,指导学生自主分组,要求学生对这些酒店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以此为契机,督促学生主动走进酒店,与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认真聆听酒店领导、业务主管及一线员工对于所在酒店文化及工作部门的介绍;同时仔细观察酒店的管理和运营方式,初步了解酒店运营机制和流程。其次,精心设计多项职业拓展训练活动,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管理沟通能力以及集体观念。通过一周的认知实习,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丰富了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初步明晰了酒店各岗位的工作流程,树立了良好的职业情感与职业态度。认知实习是分院认真贯彻执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以及落实“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办学理念的具体举措。

2.以教学实习为契机,为学生搭建锻炼实践平台

教学实习是在学生完成基本理论教学计划后,于第四学期末和第五学期初进行的一次跨暑假的实习活动。教研室会安排学生到长春、吉林、北京等实习基地(酒店)进行前厅、客房、餐饮、会展等部门顶岗实习,使学生锻炼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深入了解酒店运营机制及服务流程,增加对酒店实务的了解,加强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教学实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全局观念、协作观念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以顶岗实习为契机,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

在前两个实习活动打下的良好基础上,于第五学期末安排学生进行与就业直接挂钩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为期近六个月,是在学生完成全部理论学习并作好职业生涯规划后,邀请国内外著名酒店来校进行面试招聘,实习结束后,学生及酒店根据双方的表现进行双向选择,最终达成就业。顶岗实习的有效开展形成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共赢局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顶岗实习迫使学生接受酒店的考验和挑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顶岗实习有助于解决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及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酒店的角度看,顶岗实习使酒店获得了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酒店行业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一线从业者素质不高等问题。

(三)纵向实习制度,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

从纵向来看,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前的准备、实习中的跟进和实习后的评价工作等三方面内容。

1.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实习前,由分院领导及教师实地考察企业环境和教学实习条件,在确认企业的硬件设施与管理水平都符合规定标准之后,与企业进行磋商谈判,最终达成校企合作意向。签署协议后,分院要对即将到企业开展教学实习的学生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岗位设置以及规章制度等方面内容;组织学生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旅游管理分院实习生守则》;深入宣传“校兴我兴、我耻校耻”、“我与学院共荣辱、共进步、共命运”的理念,增强学生对学院的归属感和认同度,自觉维护学院形象,真正做到有损学院形象的话不说、有损学院形象的事不做。同时,深入了解学生对于实习的态度、欲达到的目标以及拟采取的措施。

2.实习中的跟进工作

在实习期间,分院领导要到实习企业对教学实习活动进行检查指导;同时安排指导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状态及心理状态,鼓励学生撰写实习心得感受。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促进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转变。3.实习后的评价工作实习结束后,要及时召开实结大会,让学生及时总结自己在实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教训,收获与进步,过失与不足;并通过典型事例来激励学生,探索具有酒店管理职业特色的创先争优活动,推动酒店管理的实习工作再上新台阶。此外,与用人单位及时沟通,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

第2篇

伍建军,男,湖南永州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谢军,男,湖南华容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高教管理。

摘要:本文从国内外工学结合的模式的主要内涵入手,详细的介绍了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餐饮类专业工学结合情况,指出目前工学结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分析。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存在问题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所谓“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生与工作结合起来的教育形式,从宏观上说是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的、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微观上说,也可以指教育过程的一种活动方式或环节。工学结合模式往往与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相结合,工学结合依托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而校企合作模式的核心又是工学结合。

(一)国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模式

1、德国“双元制”模式

此模式又被称为现代学徒制度,是将专业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办学特征是: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学生具有企业学徒和职校学生两种身份。

2、英国的“三明治”模式

“三明治”模式是英国采用的学习——实践——学习,工读交替的产教结合模式。即全日制课程学习与工商业训练相结合。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走出校门参加实际工作训练。

3、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

“合作教育”是目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工学结合模式。合作教育是把课堂学习与通过相关领域中生产性的工作经验学习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性教育策略,学生工作的领域是与其学业或职业目标相关的。

4、俄罗斯的“教学生产联合体”模式

学校通过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不仅使企业成为学校的生产实习基地,为学校提供物资、技术和经费支持,而且使企业通过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学生根据国家教育标准和教学计划要求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一半,有的企业还为学生提供“学生岗位”,支付生产教学的工具费和学习材料费。

(二)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主要模式

在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半工半读职业教育制度可以看做是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开端。经过了半个世纪多的实践,我国虽暂未形成像德英美俄式的典型性“工学结合”模式,但也逐渐形成了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这些模式多由各地方性高职院校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归纳而来,工学结合一般有如下模式:订单式模式、办校入企模式、生产教学一体化模、引企入校模式、顶岗实习模式、工学交替模、“2+1”模式、项目驱动模式等一些方式。

在总结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注重专业的差别性来实施不同的“工学结合”模式成为了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不限制于单一的固有的模式,而是由学校专业带头人提出适合本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遵循教育规律和企业规律,还要遵循相应的专业的教育规律和行业企业规律,“工学结合”实效会更为明显。

二、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餐饮类工学结合开展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餐饮业持续快速增长,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匾乏己成为目前餐饮面临的共同难题,并成为了餐饮业发展的桎梏。目前,我国开设餐饮类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大部分已经实施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真正建立起适合餐饮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较少。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教学业务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湖南省唯一一所举办湘菜烹饪专业的高职院校,湘菜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和餐饮管理与服务是学院的两个特色专业,学院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湘商湘旅湘菜”的办学特色,行业特征明显。该院实践的餐饮类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有:

(一)“计划招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模式

2005年5月与中国五百强的长沙饮食集团有限公司采用“计划招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模式开展合作办学。“计划招生”即指学院按湖南省教育厅所批准的招生计划进行录取;“委托培养”即指所招相关专业学生全部在长沙饮食集团有限公司就业;“定向就业”即指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学习取得毕业证书并由公司方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后,安排毕业生在所属餐饮企业上岗实习,凡实习合格者将成为公司方员工,享受员工待遇。聘请湘菜大师许菊云、王墨泉、刘国初等大师为学院客座教授,长期指导湘菜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和就业实施工作。

(二)“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

与上海小南国餐饮集团有限公司、长沙鑫远白天鹅酒店等企业建立“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开设“上海小南国班”、“鑫远白天鹅班”。“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是指企业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参与教育教学各环节,签订用人订单,对学生的未来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此模式增强了人才培养培养的针对性。企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提供专项奖学金,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被教授企业文化和相关岗位技能,最后一年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和工资,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运行和管理工作,毕业时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并发挥作用。

(三)“基地+企业+师生员工”模式

与长沙新长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长沙五十七度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大蓉和等餐饮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合作协议,双方在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合作办学、顶岗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建设合作、互派挂职交流合作、教学、科研及产学合作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此模式效仿俄罗斯的“教学生产联合体”模式,一方面与市场需求充分接轨,企业参与专业培养目标和顶岗实习期间教学计划的制订,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每年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接收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应用产品的研究开发平台,使教师通过实践锻炼真正达到“双师”标准,使基于工作的学习成为现实,使学生的“工”“学”真实化一体化。

(四)“双向嵌入”三方共建共育模式

与湘菜产业促进会、长沙五十七度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李锦记(中国) 销售有限公司“行企校”三方合作共建湖南湘菜学院,形成行业、企业、学院办学合力,对接湘菜产业,发挥行业优势,创新“双向嵌入”的人才培养共建共育机制。依托行业内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湘菜产业链,根据产业链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培养,让学生具备系统完整的职业技能。推进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共同制订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从湘菜行业企业聘请技术精湛的湘菜大师等担任兼职教师;湘菜学院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实训场地相结合,实现工学结合的深度化、全面化。

三、存在的问题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餐饮类专业的特点,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用,实践了四种不同形式的工学结合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因教育规律与企业规律的矛盾性,各种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育规律的相对薄弱性

“计划招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模式相当于早期的订单培养模式,相比较于“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前者企业参与“学”的过程相对较少,虽然聘请了湘菜大师为学院客座教授指导湘菜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和就业实施工作,但教育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差异性容易导致这种“学”在间隔性的时间内无法得到很好的运用。而“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虽然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参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但由于市场对餐饮类人才实操能力的要求较高,订单培养的2+1工学时间分配导致学生“工”的时间还相对不够。从餐饮类企业人才流动性大的市场规律上来看,这两种定向培养的模式能很好的解决餐饮类企业的用工荒,但教育的主观性和认知性规律显得相对薄弱。

这两种情况都容易造成学生对所从事的真实情景工作产生对立、抵触的情绪,虽然按照定向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后进入了企业工作,但流动性会逐渐变大,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越是不稳定,企业对接纳学生的积极性就越低,最终导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恶性循环。餐饮类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可以融入英国学习——实践——学习的“三明治”模式或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在订单培养的前两年中加强“工学交替”,强化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正面性,以达到工学对口。

(二)企业规律相对薄弱性

“基地+企业+师生员工”模式,学校与指定的企业在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合作办学、顶岗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建设合作、互派挂职交流合作、教学、科研及产学合作等方面进行合作,学生工学交替机会多,教师实践锻炼机会多,企业全方位的参与专业培养目标和顶岗实习期间教学计划的制订,在校企合作的广度上有了较大进步,但从学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上来说,暂未按企业规律形成一条完整的教育管理链,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主要由在校教师按照学校的理念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进入企业实习阶段,企业文化和规范只能短时间和小范围的制约学生,教育规律占主导,深度上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规律,应该将企业规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人才培养的单位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用企业化的理念和校企合作的模式来管理班级,进行人才培养,才能适应高职教育与市场的需求。

行企校共建的湘菜学院目前为餐饮类学生工学结合提供了较好的工学结合平台,餐饮类行业企业的共同的参与能让学生时刻了解到餐饮类行业和企业发展动态,提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效能。“双向嵌入”三方共建共育模式能根据湘菜产业链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培养,按照市场规律调节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具备系统完整的职业技能。在此模式的运用基础上,在工学结合过程中注重教育规律和企业规律的平衡,必将很好的实现工学一体化。(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本论文是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餐饮类校企合作中工学结合问题研究》的子课题,课题编号:12C0950

参考文献

[1]《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SWOT分析与对策》左锋 刁小娟,法制与经济,2009 年1月;

[2]《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周明星 吴炳岳,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8年1月,第23卷第1期;

[3]《餐饮类高职教育 工学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陈国林,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4]《烹饪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培养对策》金晓阳 何宏,中国西部科技,200704;

第3篇

Abstract: Professional Training research of vocational cooking techniques and nutrition special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ater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on,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oking techniques and nutrition specialt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is specialty and proposes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关键词: 高职教育;烹饪工艺与营养;教学分析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cooking techniques and nutrition;teaching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9-0215-03

0 引言

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使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逐渐深入,信息化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资源不可替代的工作工具。促使各专业领域的教育模式在不断挖潜深化之中,知识应用与职业发展二者合一的有机完美结合,摆在职业院校的问题是对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如何使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走向快速崛起的职业化发展轨道。很显然,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各行业领域需要快速占领这个资源。找出适宜专业发展的前进方向,不断创新,不断变化,最大限度的共享资源带给人们的价值体现。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属于旅游大类,是餐饮管理与服务类中一门专业。服务类专业在社会覆盖面极广。餐饮服务类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由于各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发展呈不平衡态势,师资水平、教学硬件条件、生产实训条件、就业从业环境也不均衡。因此,为有效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开发能力,丰富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烹饪技艺,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并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中,将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市与市、区与区、县与县、乡与乡、镇与镇、村与村等规划、整合,形成一个能够供具有相同专业的资源共享、共同打造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建设,尤其是准确把握专业定位,有效实施教学。

1 高职教育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定位分析

1.1 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需要在道德、品格、知识、能力、创新、健康这六个方面全面发展,这是职业教育的体现。教育的本质是促进职业人的全面发展。相对于职业教育规划而言,高职教育应遵循职业道德与技能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教学研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专业教育,遵循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求办学理念到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到专业教学模式。都要充分体现两者的结合与协调,使培养出的学生,既有职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

1.2 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烹饪项目工作任务生产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烹调生产操作职业岗位深入调查研究,和酒店烹饪实践专家一起对完整的烹饪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内容。通过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掌握,培养能从事烹饪产品生产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素质教育重点应放在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和高技能素质的培养上,培养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敬业精神和创新应用的技能水平。从培养目标的层面看,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面向酒店、医院、卫生保健、康复中心、企事业单位餐厅等从事烹调技术和营养配餐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理论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餐饮行业的烹调技术和营养配餐的基本管理技术及业务技能,成为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1.3 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培养的是烹饪餐饮业岗位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理论研究型人才。对技能操作人员来说,掌握一技之长很好服务社会,创造经济价值,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以烹饪餐饮业为宗旨,产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以此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

2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高职学生应该具有的能力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的定位,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高职学生应该不仅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而且具有一定的生产服务管理能力。具体表现在:中式烹调基本知识能力、中式面点基本知识能力、业务能力、最新烹饪知识与应用能力、烹饪史学与美学知识应用能力、饮食保健知识能力、食品卫生安全感官鉴评知识能力、营养与配餐知识与应用能力、餐饮企业管理能力、厨房设计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个人基本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更好的区别于与培训模式不一样的人才,突出高职教育模式对应用型、实战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办学特色,真正体现高职教育质量水平。

3 设计实践操作教学体系,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改革

3.1 构建一体化教学实践操作教学体系平台

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架构应是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模式,重点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突出个性目标的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①通识课程,基础理论部分以“必需、适度、够用”为原则。

②依据专业性质、职业特点、行业要求、对职业技能和岗位应知内容,需加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教育,加强职业岗位及专业技能知识学习(包括餐厅经营、管理、人事管理等)。

③设计实践教学项目,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做到点与面、简单与复杂,内容精炼而典型,内容重构优化,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分析能力。结合专业新知识、新工艺,融入专业教学中去。

④一体化教学要求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完备,确保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实践教学正常开出。

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高职教育融入地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根本特色。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建职业学习的平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保证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体验专业学习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职业课程体系设置,需按照职业学习能力的逐渐提升、发展规律(即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综合),按照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学习认知规律,对课程进行排序设计,以达到职业学习与掌握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体现校企共建,工学结合过程(由行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全程参与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体现教学情境与工作状态的有机结合(在餐饮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学习,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参与企业产品的生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法符合职业成长需要(如学生在职业岗位上所涉及的内容纳入课程设置中)。

3.2 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3.2.1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存在本质的不同,学科教育体现在掌握学科体系,而职业教育则体现在知识运用。教育教学方法选择不同,其结果效果也不相同。分析解决问题对职业教育更为重要些,更具有有效性、实效性。通常情况下,职业教育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教室既是理论学习的课堂,又是技能操作的课堂。技能的学习带有理论知识的内容,通过教师的讲与教,演示操作把理论知识融于其中,在完成一项整个工作过程中,使理论与操作都得到了有效的学习。在反反复复中,重复相同的工作过程,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

②实地考察法。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经营场所,感知实际工作状况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运作模式,产生直接的感官印象,充分认识专业知识。在职业场所中的运用价值,通过观看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技艺操作,产生对专业技术学习的感性认识。

③专业交流,面对面沟通,现场教学法。通过组织企业专业人士与学生的经验交流会,可以让学生当面聆听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工作经验、人生感悟、专业求索之路,达到激励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④校内实际操作。校内实际操作是定向完成教学任务计划,按照专业基本要求,从最基本的内容开始学习,逐渐由简单走向复杂的过程。此阶段属于基本功掌握熟悉阶段,涉足在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主要目的是熟悉专业内容,技术要素掌握,工艺流程,认识熟练产品制作完整的操作程序。此阶段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做”的亲身体验过程,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⑤校外定岗实习。进入第五学期,需走向行业企业生产岗位,亲自实战体验整个生产经营全过程,熟悉各岗位工作职责、范围、操作要求,体验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运作的机制,为将来在具体岗位上更好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此阶段是将“学”的内容与“做”的具体工作充分的结合再认识提高的过程。

⑥讨论式教学法。一些课程的某些内容可采用讨论课的方式进行。但以这种方式上课之前,要先做充分的准备。首先,老师要把讨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告知学生,然后学生通过预习和查阅资料做准备。上课时,围绕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讨论,最后,老师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概括。这样,使学生不仅明确教学目标,而且了解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3.2.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

①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色彩的画面、清晰多样的字体、悦耳动听的音乐、真实场景的视频效果,使教学情境设计独特而新颖,能充分吸引现代社会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让教学形式多样化、科学化,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丰富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专业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获取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重要使用工具,通过重构教学内容设计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情境,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施“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双向互动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技巧。

②教学技巧的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技巧的创新,对职业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与传统教学形式有很大不同,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需要教师研究学情,因材施教,尽量不要平铺直叙,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引起学生好学、好动,开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师生之间的角色互换。其次,学习指导。教学效果如何,需要教师及时与学生保持良好的联系,对教和学方面问题,及时获取学生掌握的程度,重点讲解,重点指导。

3.3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支点,组织开展实践教学

3.3.1 把实践教学搬出课堂,让学生走进企业

以往的课内实践教学往往停留在对某一问题的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而不能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真正的实践教学应当把一些课内实践环节和集中实训环节搬到企业中进行,通过给学生布置独立的任务,设计相应的目标,让学生完成相关的调研或者设计工作。或者把学生放进企业,或使其独立承担某一岗位的实习工作,使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企业环境,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主动钻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沟通协调能力。

3.3.2 和酒店餐饮行业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大赛,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

首先在校内建立完全开放的实训室使用制度,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技能训练平台,使学生熟练掌握六种核心职业技能。并通过和企业合作开展相关的技能大赛,如餐饮服务技能大赛、客房服务大赛、茶艺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和企业职工共同比赛,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同时也可以参加各种级别的行业技能大赛,通过比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精益求精的精神。

3.3.3 实现“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工学结合”理念的具体措施,学校要确保学生在企业岗位上顶岗实习,实现专业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加强实验、实训、实习三大关键环节。

通过在企业生产岗位上的实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本行业的新工艺,在行业企业师傅指导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服务意识和生产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此项活动的进行,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是工学结合的实质、核心和精髓有充分的认识与提高,对教师自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做好专业定位分析非常重要,高职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培养依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当地社会经济提高培养和输送有贡献的专业型人才,不断增强高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工学结合案例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安群,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7(08).

第4篇

1存在的问题

1.1实训基地建设不够重视,实训模式缺少科学性、规范性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方面还沿用其他传统学科的老教学方法,重视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或者有重实践这个意识但缺乏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方面能力的方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只能依靠模拟训练来进行实训、实践,而模拟训练的实训标准达不到理想效果,与实际应用和操作还有一定距离。理论课程内容缺乏应用性和创新性,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偏少。在旅游企业用人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表现出高分低能,好高骛远,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和独挡一面的能力,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实践课程安排有时流于形式,实训效果不明显。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现在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企业单位的顶岗实习或预就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作为学生的一门实践课程,学校把学生送到旅游企业,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至于学生到了旅游企业是否较好地结合所学进行实习,把所学带到实践中,又把实践中的问题带回课堂继续学习,每个环节有没有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而旅游企业是否真的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较好地学习及培养能力,还是只简单的在使用廉价劳动力?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实践基地不够完善,缺少科学规范性。如何建立规范成熟的实训基地模式,并进行有效科学的合作和实训管理是我们期待解决的问题

1.2把专业操作训练当作学生素质培养

现在旅游市场上需要的人才是接受国际先进服务理念,并能把服务意识融进熟练的操作中。而我们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却错把专业操作训练当作学生素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设置的课程如仪表仪容、公共关系、语言训练、客房服务、前厅服务、饭店服务、导游服务等大多是基础技能方面的训练,以为这样就能搞好学生素质培养。其实这只能说是学生的专业操作训练,而实训过程中素质培养从思想到内容都跟不上,学生在参加这些训练的过程中更多地感受到是单纯的重复劳动,这达不到让学生从教育理念上接受国际旅游的管理思想和服务规范,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当代社会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3学生创业创新培养有待加强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能会拥有一些带团机会,在服务技能和实际能力方面能得到一定锻炼,但学生对整体运作、旅游产品销售、管理经验方面缺乏实践。只能具体地根据安排来做一些事情,如果让其站在一定高度来做一个旅游产品还不行,在创业创新、独挡一面方面欠缺。

1.4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影响实训课质量的整体提高

目前许多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大部分从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直接从事高职教育,他们没有太多实践经历,对实践环节及实训中将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无从下手。更谈不上指导学生较好地进行实训,较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了。很多教师还是按高中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动手练习的模式来教授学生,或照本宣科,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较难适应工作需要和社会需求。

2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1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规范

高职高专学校领导及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必须从思想上意识到实训对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及将来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将之付诸行动,把实训基地建设规范起来。

2.1.1校内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都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建设,尽可能的与实际情况零距离靠拢,如模拟导游实训,模拟客房,模拟前厅。同时运用计算机软件将模拟方法用于教学科研活动,模拟旅游企业的经营环境,供模拟参与者进行旅游企业经营决策,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教学训练方式。通过建立导游模拟实验室,主要模拟导游业务和旅行社业务现场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综合实验室针对学生进行气质形象,美容美体、服装化妆、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仪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模拟防真的训练环境,适应行业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许多高职高专学校都有自己的产业部门,有的学校有高校招待所、专家楼、高校旅行社、餐厅等实体。把这些实体办成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培养出独挡一面的就业能力。如让学生进入校招待所、专家楼、餐厅等让学生思考并实践如何经营与服务才能让顾客满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搞好经营;让学生参加旅行社的工作,甚至在老师的指导下直接由学生自己负责整个业务的运行,包括拉客源,做计划,安排行程,带团,处理善后事宜等工作。作为高校的实体既完成了实习任务,更好的协助学生就业、创业,又可在劳动力成本方面节约开支,只要认真研究,敢于探索,这样的方式会越来越多的走向成功。当然万事有利就有弊,难免会有不利的一面,如因学生实践能力不过关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这样就要求在学生上岗前做好相关培训和提醒工作,上岗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或老师及时提醒和定时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真的出现什么差错向客人做好赔礼道歉工作,当事人作出检讨分析差错原因,及时总结经验并警示所有同学。

2.1.2校外

校外实训以顶岗为主,严格把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关,选择专业性强、操作规范,行业中处于先进管理的旅游企业作为实训基地。与企业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坚持资源共享、产学双赢的原则,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践的实习基地。具体操作可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一个稳定时间内如半年或一年内进行顶岗实习,另一部分留校学习,到期后可互换。这样总能保证企业有学生在岗,不影响企业的工作进程,学校正常安排学生的学习,把学生从实习中带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也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真正与企业之间行成了“双赢”。

2.1.3旅游企业、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

高职高专学校可创造条件在校园内部举办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供需见面活动,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学生打开就业渠道及与外界联系打开了一道窗口。具体操作可在实训、就业办公室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安排供需见面活动,把学生按能力大小进行搭配,轮流进行:1.去社会上了解、收集、整理对口的用人单位信息;2.向单位发出邀请函或亲自到用人单位邀请;3.布置安排好见面会场;4.会后班级讨论,总结安排活动成败经验,写出总结。事实证明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有的在安排供需见面会的过程中就被企业相中到企业去预就业或就业。学校还应加强与地方旅游局的联系,及时了解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修改旅游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学生就业。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把资格证书考试,全省导游大赛,旅游界的有影响的活动引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技能比赛,与旅游局合作,在学校设置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考点及考前培训,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早拿证、多拿证,早上岗、早就业;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模特大赛、导游员大赛、歌舞比赛等,促进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提高职业能力。

2.2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与国际旅游接轨

职业素质培养主要包括思想、理论、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现在的学生,虽然理论水平及特长爱好突出,但团队合作精神差,遇到困难缺少耐心和韧性。我们可在实训中加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公关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应变能力和独挡一面的能力;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多学习国外先进管理和服务经验,更好的顺应中国旅游强国的大发展方向,与国际旅游管理接轨。具体的做法可多结合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既生动又能让学生更好理解。组织学生分组到艰苦的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到贫困山区去“献爱心”,在校内组织一些象“烹饪大赛”这样的劳动光荣,勤动手脚的活动;到校外搞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等。

第5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实践模式 职业素养 实践改革

[作者简介]王喜华(1965-),女,福建福州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旅游教育。(福建漳州36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漳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教学改革课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ZY091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154-03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近十年的办学基础上,对实践教学进行了系列的改革。本文总结分析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就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兄弟院校参考。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不可否认,当前绝大多数学校认识到实践实训在教学中的作用,建设了很多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但部分学校在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先集中上理论课时,然后集中到实训室或酒店进行实操的现象,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严重脱节。有的学校一门课程理论课由一名教师承担,实践课又由另一教师承担。看似合理,其实学生反映两位教师上课讲解有很多冲突的地方。一方面,学生理论课上学到的实践操作技能不能很好很快地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和深化;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或发现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和教师商讨。

2 违背职业素养养成规律。很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安排大一学生到酒店、旅行社进行参观见习,了解酒店、旅行社等所有岗位要求和企业基本情况,然后到大三时期再进行某一具体岗位的实践。殊不知,从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来看,应该先是对导游、计调、中餐服务员等具体岗位的认知和技能训练,然后才是对酒店、旅行社整个企业的认知。这种违背职业成长规律的实践教学模式,必将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及对学习、专业的厌倦。

3 过分强调实践技能训练,忽视理论的积累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部分学校能够注意到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科任教师教学过程中要以技能操作教学为主,理论够用即好。但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把握好理论和实践的量和度的分配问题,很多科任教师尤其是校聘兼职教师、行业能手在给学生上课中,理论讲解不到位,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没有教给学生,将高等职业教育转变成低层次的职业培训。学生只掌握了“怎么做”,却不知“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能力低,培养的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提升空间较小。

4 学生顶岗实习存在严重的走过场。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更多的是酒店餐饮、客房、迎宾技能实习以及地陪、景区景点导游,顶岗实习单位更多考虑的是企业利益,学生得不到岗位轮换,学生实习只是简单技能重复练习和廉价劳动力的供给,导致很多学生中途更换实习单位或者逃避顶岗实习环节,造成就业专业对口率下降。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理念

旅游管理高职实践教学,首先实行知识、素养与能力培养一体化。以旅游产业需求、旅游专业学科理论为依据,以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导向,以“专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将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和日常生活中。其次,实践教学要为社会服务,实行教学、科研、服务与培训“四位一体”的开放式教学。最后,延伸实践教学平台,发挥第二课堂作用,通过职场礼仪、导游之星、饭店服务技能等各种大赛与活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如图1所示。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模式是实现目标体系和完成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手段与途径。综合国内多所高职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可以归纳为课程见习、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和综合实践四种模式,如图2所示。每种实践教学模式各有特点,应根据教学目标、实践任务性质及院校具体情况等加以综合应用。

1 课程实践课程实习主要是结合旅游管理专业部分课程的学习,由专业教师带队和指导,到相关景区或旅游企事业见习。实习时间较短(通常1天),分散于各学期,具有组织较易。见效快等优点。外出实习前要求专业教师在课堂先讲解旅游摄影、旅游行业认知、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饭店管理等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之后带领学生按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到景区或者旅游企事业见习,从中获得对行业的直观认知与技能的简单模拟训练。由于实习时间短,这种实践模式在系统的专业实践实习和动手能力培养等方面效果不太理想。基于其特点,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指导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实习任务书和实习项目指导书,实习现场中不仅可以由教师指导,还可以让优秀的学长、行业专家讲解指导。目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行业认知、旅游摄影、饭店管理实务、旅游摄影、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课程采取这种见习模式,时间l天(8学时)以上,完成饭店、旅行社认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调查等课程实习任务,效果良好。

2 校内实训。通过在学校建立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学生完成中西餐摆台、鸡尾酒调配、客房服务操作、旅游企业管理软件的操作、形体与礼仪等等实训。由于实训基地就在学校,实训室利用率高,还节约了一定的实习费、住宿费。但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最大不足是不能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工作氛围,并且场所限制,难以满足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和服务意识提高的需要。因此,建设生产性实训室,既可以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同时还可以利用本身造血功能,不断地更新实训设施,是实训室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建设了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形体训练与模拟导游实训室、茶艺实训室、旅行社模拟实训室、旅游信息系统与语音综合实训室、酒吧模拟实训室以及校企共建的模拟旅行社和校园酒店,规模以及软硬件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导游、餐饮与客房、形体与礼仪训导、美容化妆训练、旅游信息系统、酒水与咖啡调制等仿真实践实训和照相机、摄影机的使用等技能训练。特别是生产性校园酒店和旅行社的建成为实训室建设更新及学生技能训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 企业实习。指学生到旅游景区、度假村、餐饮连锁服务企业、旅行社。饭店等相关旅游企事业进行旅游服务技能、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实践实训,实习方式主要有院系组织的短期集中实训、分批次实训和学生自主联系校外企业实

训,校外实习基地是这种模式的主要载体。校外实习基地是指学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旅游企事业单位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实习场所。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不仅要满足简单的技能实习,还应具有企业储备人才培养的长远目光,愿意为学校提供可轮换的服务工作岗位以及可见习的管理岗位。在企业实习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旅游服务意识、操作技能、与人交往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锻炼和提高。目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已经建立了二十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与当地的一些大型旅行社、五星级酒店长期合作,在每年暑期和黄金周、双休日,为学生提供兼职实践岗位。实习期间,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旅游行业工作特点,积累了一定的从业经验,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些企业甚至就和学生签下了工作意向,并承诺免去学生就业时的试用期,实现零距离就业。

4 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教学实践模式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表现为第三学年下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班的顶岗实习。综合实践教学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习”,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旅游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训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这一阶段的实习,学生将充分运用所学习的旅游基础知识、管理知识、营销知识、文化知识等于真实的工作实践中,在实践中了解企业管理的规律、发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学会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旅游行业基层管理及督导层工作者的潜在能力,并把所思所想写成一份实实在在的报告。企业指导教师侧重学生岗位技能的指导,校内指导教师则要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疏导,包括人际关系、环境适应、心理生理困惑等问题。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举措

1 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构建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第一,召开旅游行业专家研讨会,校企共同分析旅游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按照职业发展的逻辑规律,构建分层递进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第二,职业核心课程设计要源于职业岗位又高于职业岗位的要求,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旅游服务操作技能,还应对旅游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新岗位的需求有所了解,满足职业岗位、工作升级换代的需要。第三,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对应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把实践教学分为专业见习、校内实训和企业综合实践三部分,并使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第四,当前很多学校重客房铺床、餐厅摆台、烹饪基本功,轻服务模拟接待、设备保浦训练、模拟厨房管理;重操作训练,轻素质培养;考核内容不合理,考核项目不完整,教学重点不适应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亟待进行改革。我校在实践内容上,按学生的认识和能力提高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或分阶段)安排,定位为基础性实践、模拟性实践、综合性实践与创新性实践,使实践教学内容自成体系,后一层次以前一层次为基础。如156页图3所示。

2 以工学交替为契点,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在教学组织上打破分段式教学。组织学生从大二上学期始,实行初步的工学交替,具体分为三部分:一是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及休息日,在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旅行社和酒店兼职锻炼。另外,当地举行与旅游相关的大型的节庆活动时,学生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二是课程实习,由学院统一安排,分批次、分地点、分部门到旅游专业共建企业实践。三是部分学生到旅游企业提前顶岗实习。学院为此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在管理上采取岗位角色管理,上课日由学校按学生管理,按学期考核理论学习成绩;工作日由企业按员工管理,按周考核技能成绩。专业教师与旅游企业对学生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指导、跟踪与监督,保证每位学生在三年内累计有6个月以上的时间顶岗实习并进行轮岗。

第6篇

【关 键 词】 烹饪专业;聋生;教学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经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21世纪的中国进入了科技社会,交通的便利、文化交流的多层次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烹饪原材料的跨地域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很多转基因的食品,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与世界文化融合等多方面的因素组合,使传统的烹饪文化、烹饪技术和行业发展特点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烹饪文化、技术既传承着历史的辉煌又背负着开创的重担,中国烹饪技术、文化要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这就必须有一大批适应新形势,具有新文化、新观念、新形式、新技术的烹饪人才。因此,大力培养新型的烹饪专业技术人才是烹饪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听障学生烹饪专业学习的职业能力优劣势及现状分析

健全人能调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综合起来观察、思考和分析世界,但是聋人由于失去了听力,只能用视觉去观察分析世界,以视觉经验为重心,自然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学过程中,聋生在菜肴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色泽变化、色彩搭配以及菜品名称等有很敏锐的观察能力,不利的是他们无法完整地与外界沟通和交融,只能“聋者以目代耳,哑者以手代口”。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烹饪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2008年我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特殊情况设置了烹饪专业,招收了第一届烹饪专业的学生。聋人在以目代耳感知世界的过程中,视觉优势突显,在烹饪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颜色搭配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烹饪课程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效果不尽人意。个别烹饪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惯于“五个一”教学思路,在课程设置方面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不够重视,学生除了解烹饪专业的知识外,其他知识涉及甚少,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缺少要求,个性教育观和主体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不够;整体教学内容未能有力支持适岗、应变、综合、创新、发展的中职教育层次的要求和能力培养。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就业时除了从事烹饪行业外无所适从,更难以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的职业转化,制约了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也造成了学生继续学习深造的后劲严重不足。

二、烹饪专业聋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的专业兴趣是专业教育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学生一入学就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巩固其专业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传授专业知识时,也要注意学生的专业兴趣,这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更直接、更主动。如通过讲授饮食文化史、菜系发展史等来影响学生关心自己所学的专业,从而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其次是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兴趣,教师在示范教学中,创造“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

(二)在教学中加强考核审评,强化核心职业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采用“链接式教学”,在考核过程中采用“课业手册”和“项目式考核”。

“链接式教学”即在实际操作中模拟仿真教学内容,也可称为“菜单式教学”。根据聋人特殊情况将烹饪烦琐的操作提炼为可操作的知识点,把知识点、注意点转化为关键词语,像菜单一般归门别类,形成思维的链接。在完成一道菜品前,学生首先想起哪些知识点,一个词语重点联想到下一步的词语重点,整个思路由各个重要知识点链接起来,以避免操作时急、乱导致技巧重点的遗漏。

“项目教学法”即在学生通过一年半的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在高二开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把一个班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给出具体价位的宴会包桌,综合性的考核学生掌握的烹饪核心职业能力:成本核算、营养卫生、热菜烹调、冷菜烹调、面点制作、果盘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这既是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考核,也是为即将步入社会做铺垫。

(三)多开展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日常课堂教学形式需要做出一些变革。如刀工,可以在每次课中增加实战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看到自己的不足。烹饪实做课,可以每个月增加一次自创菜比赛。一年一度的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次好机会。今年比赛形式之一――年级对抗赛,这种方式特别好。比赛采取现场公布主料、辅料,由学生自由创作菜品的方式进行。经过对比,低年级的菜品造型美观,非常有创意,但需要在味道上下工夫;高年级的菜品味道鲜美,造型也很有特点。这种比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发挥学生的潜能。

(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立创业能力

社会尤其需要既懂得饮食营养,又能科学烹调的专门人才,多带学生外出参观,开阔学生视野。增强校校联合教学,我校学生到其他普通高职学校参观学习,开展联校教研,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触动。通过参观,学生认识到了自己与健全学生在技能和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起来更有目标。

(五)创造条件,加强与实训基地企业和其他学校合作的交流,创设真实情境教学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如刀工实训,在学校附近联系2~3个餐厅,让他们顶岗实习2周墩子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厨师工作的特点,又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刀工技术。

三、专业技术职业能力检测指标的构建

根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的描述,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中等职业学校烹饪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教学设计与岗位能力的培养,以具体工作岗位设置实训项目,并对其进一步归纳、提炼,对本专业职高学生有较强的针对性。课程核心能力突出,以烹调技法为主线,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训知识,强调中餐菜肴规范化操作;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将操作程序、综合能力及菜肴设计能力培养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对烹饪就业现状和我校聋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析,调整了烹饪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教学设计与岗位能力的培养,以具体工作岗位设置实训项目,并对其进一步归纳、提炼,让烹饪技术可量化考核,对烹饪专业学生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程核心能力突出,以烹调技法为主线,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训知识,强调中餐菜肴规范化操作;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将操作程序、综合能力及菜肴设计能力培养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提升烹饪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高效课堂。在今后聋校职业教育发展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设真正适合聋哑人心理、生理发展需要的烹饪学科知识体系,培养聋生创新设计能力,融入社会适应市场发展和需要,加强残疾人核心职业能力的竞争力还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也将在不断探索、总结、交流中发展成熟壮大。

【参考文献】

[1] 陈光新. 烹饪概论 烹饪专业[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

【关键词】英语定位 就业能力 职业需求 教学方法

近年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际上承担着教学任务和“职业技能”培养双重任务,然而众多学院仍旧把重点放在训练考试上,根本就无法满足学生的职业需要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究其原因是根本没有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始终要突出以职业技术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深入了解。本文通过剖析国家政策,并深入学生与企业间调查,总结出了满足职业需求的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与途径。

一、公共英语的地位与作用

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2008年修订中,提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进一步贯彻“加强实用、加强表达、加强听说”的 “三加强”的要。而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将公共英语学生能力培养方向的定位方向于职场之中。

因而高职公共英语是遵循“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专业中凸显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尤其是2012年6月14日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告知公共英语是将基础英语和职场英语内容进行有效深度融合在专业支撑中突出的是其高等性,职业性与服务性。

二、调查报告与座谈分析

1.根据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动机与职业需求相关性对旅游、西餐、中餐烹饪、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国际经融、国际商务等非英语专业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3份,有效率95.4%,应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工具性动机的指数超出其他,所以唯有确定职业需求动机,学生受利益刺激,对英语的学习目标也就明确了,对英语的热情也就提高了。

2.在举办一系列与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座谈后,很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没有一个准确定位,而英语运用能力却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因而外在动机在英语学习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在研究并了解岗位需求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基础之上,发现两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最终达到实现教学与岗位的对接、满足就业市场和职业岗位需求的目的。

三、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与途径

1.明确学习动机,满足职业需求。

(1)以职业需求为动机开发和构建英语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分析英语职业,按照行动的逻辑选择教学内容,将工作体系的要求转化为教学内容。而后根据各专业工作岗位或岗位群确定职业标准职业素养标准,要求各专业院系、行业企业合作,制定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职业需求及所需职业素养把要求融合于英语各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课程的职业导向性。

(2)深层次校企合作是加强英语职业素养训练的主要途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术的获取,决定了工学结合是英语职业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以工学结合为根本的“学中做”与“做中学”体现的是英语学习性生产和生产性学习的基本规则。在这种机制下,英语职业能力与工作实践的深度融合使学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

(3)企业文化英语需求成分逐步融入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高职生英语职业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为学生积极搭建职业素养内容丰富的校园英语文化活动平台。校园英语文化的长期熏陶会让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不断增强。

(4)行业企业参与英语课程开发是教材建设的基本保障。行业企业参与英语课程开发,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前端,保证了英语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的职业导向性。在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共同制定英语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开发出反映行业企业的英语实际需求职业标准,加强了英语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与职业标准衔接的可能性。

2.实现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

(1)大班教学与小组协作齐头并进。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皆是大班学生,为了优化大班教学效果,让各种基础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让学生分组活动,组织任务多样的满足职业需求的活动情境教学,让学生身临其中。如展览会,用英文介绍各种展品,与客户交易等。同时开展第二课堂,召开大型的烹饪小吃街,招聘会,旅游景点介绍等等。

(2)重构模块与辅助教材并列前行。为了满足职业需求,教师拆解模块,选取与本专业学生相挂钩的部分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以此展开任务教学以及职业和文化素养的拓展。教师还需根据学生专业技能需要,在企业人员协助下编撰辅助教材,以满足各专业不同的英语职业需求以及职业本位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大听说部分,以适应涉外交流需要,增加社会竞争力。

(3)教学考核与职业能力并驾齐驱。学生在职场中最主要的体现就是现场交流能力,因而设置职业英语技能的口语考核,并加大形成性评价所占比例,才能让学生从而为岗位需求而努力学习。引入教育部职业核心能力办公室的职业核心能力测评体系,每学期末在学生中开展测评工作,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上应定位于高技能型外语人才,更注重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英语课程设置上,既要保证高等教育的特性,又要将职业技能培养融入英语学习中。这样公共英语教学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提高英语职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祥林,杨凤翔.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普通文化课改革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2).

[2]李刚.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职教论坛,2009(11).

[3]赵芝英.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J].2008(4).

[4]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

[5]贡立.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基本职业能力[J].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09(1).

第8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职业学校;技能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4-0061-03

教学的有效性要求一是教学有效果,二是教学有效率,三是教学有效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问、精力和物力投人,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实现自主有效学习,达到教学设计的目的。技能教学要达到效果,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了解掌握学生动态,有针对性的推行教学改革。

一、技能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技能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职业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技能教学的内容还是技能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1、管理层不能有效推动和落实技能教学改革

只注意到“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改革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而”上。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技能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而地全而铺开。

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管理者比较关注着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较少重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造成很多有益的教学方法未能及时得到推广。教师和学生难以逾越管理者所制定的规范,超越于某种理论的实践创新也得不到及时的认可,这显然违背了管理学中的“发展原理”。

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根据“系统原理”,只有技能教学的各个要素帮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技能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而必须同步配合,技能教学改革才能生效。“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列职业教育尤其重要。

2、专业技能实训场所建设的滞后性和设备投入的不足相对影响技能教学的训练和有效保障

现代技能教育为适应市场需要,都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为了提高技能教育的绩效,投入大量资金来配置实验、实习设备。按每个专业的要求来配置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会造成学校过重负担。而且市场发生变化,会造成设备和资金的闲置浪费,使学校处于窘地。一般职业学校在专业实训设备建设上都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重点配置骨干专业的实验、实习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专业技能教学的训练和有效保障。

3、专业教师动手能力的不足和实训指导教师的严重匮乏制约技能教学改革

专业师资的质量问题。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有从普教改行来的,大部分是近年大学毕业生,他们理论水平尚可,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专业而也较窄,不可能很好地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目前我国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专业课和实习课教师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尤其是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学历达标率低,技术等级证持有率低,这已成为制约职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瓶颈”。

4、重理论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观念制约技能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价机制在一定层面上引导教师注重理论课程的教学,理论教学较之技能教学操作简单、教学效果见效快,教学评价直观;技能教学投入大,见效慢;不少职业学校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中往往采用结果评价方式,而过程性评价难以操作,对技能教学的评价大多采用专业技能等级证的获取率是否达到规定的比例来作为评价的参数。造成职业学校注重教育主管部门的专业理论会考,注重劳动部门的技能等级证书的通过率。这就有失偏颇的引导教师注重理论教学、重视证书通过率,不利于学生技能的真正掌握。

二、技能教学改革的措施

职教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

1、调整教学计划大纲,处理好教学与技能考核关系

职业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时,既要认真考虑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也要考虑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按照专业特点,制订教学大纲,合理设置编写模块式课程,课程既要体现符合学生特点,又要符合教学规律,满足学生继续发展的需要,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把企业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学生能力组织成课程,写出教学大纲。“实际、实用、实践、实训、实效”。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作出一定的修改和补充,并注意及时把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纳入教材内容,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同时兼顾终身教育需要,分为四种课型: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程和技能操作课。理论课程和技能见习实习比例为3:7。

2、注重教学过程监控,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的过程。应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引导、指导作用。教学过程实施项月化、任务化教学,是为了保障技能教学的效果。我们在一堂技能课中配备主讲教师、监督教师、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学生技能训练,不同教师在同一堂技能教学课中各司其职,承担不同的任务,相互协作、互相配合。围绕教学实效性,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规定主讲教师一堂课中要少讲多辅导,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并在技能教学力求做到学习环境一体化,比如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所有课程全部在机房完成,所有实践全部在机房,建立学生学习小组制,随时可以分小组开展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随时都有老师指导。每堂课设置教师教学任务清单,学生学习要求清单,使教学任务,学习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课后分发课题教学调查表,摸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及时调整和反思。

3、注重学生技能学习兴趣的培养

设计丰富的课堂学习活动,技能教学内容尽可能采用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培养学生兴趣,采用项月教学和任务驱动法,设置不同梯度的阶段目标,培养学生成就感,尝试和体会成功的喜悦。例如计算机技能操作课程VB基础运用项目学习阶段结束后,编制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任务,编制了动画演示任务说明书;趣味打字任务说明书;纸牌游戏任务说明书等项月清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提问,小组讨论,调查,操作演练和演讲。

4、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推动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不断

提高

为了突出专业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中级工达标率,我校经常开展群众性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在专业技能竞赛中,把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作为竞赛要求,在校周内造成人人苦练技能,个个争当专业能手的浓烈氛围。专业学区、专业教研组甚至班级问都开展经常性竞赛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经常展示其进步,展示其过硬的操作技能。学校自2001年开始,每年5月份召开一次全校性的技能运动会。全校性的学生技能运动会目的在于全面促进学生技能培训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学技能,比技能,促提高的技能教育氛围。在全校性技能运动会上,围绕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和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特点。共设立了35项比赛项同,在宣传发动,组织落实的基础上,有95%的学生参与到本次技能运动会中,参与人数之多,设立项目之广,学生热情之高是举办之初没有预计到的,除了列活动进行严密的组织以外,后期的奖励发放仪式、橱窗展示获奖人员和名单照片,给获奖人员原初中毕业学校发送喜报等工作,无疑会作为一种职校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的有效措施。随后的几届技能运动会,要求参加比赛的学生覆盖而达到100%,让各专业学生充分展示技能特长,不断激励技能骨干。学校在评比三好学生的同时,单列技能先进个人或技能标兵,并给予精神、物质鼓励,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只要有比赛,积极派送选手参加竞赛,来提高职校生技能比武的频率,通过技能竞赛推动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5、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做到资源共享

为促进学校和企业跨合作,提高学校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毕业生就业率,学校重视与企业的接轨,成立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技能教学等进行论证规划,建立一起校外专业实训和教学见习基地。同时加强与高职院校――金华市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学院等高校的紧密合作,在师资培训、教师交流、实训场所沟通、相关就业信息等方面做到资源共享。与浙江师范大学软件研发中心合作,开展软件专业学生培养新模式研究的紧密型合作项目。大胆进行计算机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创新。取得一定的成效。

6、改进考核评估方法,做好过程考核

重点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解成不同任务,用具有实用背景的任务全面评估学生学到了什么专业能力。评估通用能力的发展水平。每一门课程都要进行连续多次的评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课堂教学中实行教学执行一评价表格,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课题教学的技术难点、监督教师和执行教师的沟通交流、学生的普遍性问题、个别性问题等等,加强刘学生的全而了解和监控,不以一次考核“定终身”。通过每次评估后的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及时改进技能教学。

7、重视教学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开创情景教育

简单的专项的操作技能主要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的链来掌握,而一个人的综合职业技能的形成要复杂得多,综合技能是在现场、岗位和工作环境相似的情境中形成的,是在完整的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不可割裂培养,不可能在分割的操作中形成,为此,我们在学生三年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专业特点,开创专业模拟场所,使学生在一个相似的环境中模拟操作。例如: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校专门设立旅游专业的客房操作模拟室、餐饮模拟操作室和标准客房,内部的布置参照酒店进行,学生进入实习场所后,按照酒店各部门的操作规范实习。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机电专业学生,进入实习场地必须身穿工作服装,严格按照安全条理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点下完成各程序的规范操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三年学习的后期,十分注重毕业设计这个环节,相当于增设一门阶段性的综合课程。毕业设计一般是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由相关指导教师提出设计题用和设计目标,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来进行设计。它不仅考查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能力怎样,更要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课本知识和实际运用融会在一起,尤其学生通过动手制造出自己的产品,还能产生专业优越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的作用是任何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通过毕业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成就与反思

通过技能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

1、技能教学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技能教学改革在我校的具体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反复的检验与校正,在实际运用中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从学生就业适应和跟踪调查中也不断得到了验证

2、充分认识到要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必须设置一定的任务,实施项目教学,注重技能的过程监控,不段激发学生操作课的教学的创新,这是我们开展富有成效的能力培养实践的前提。

3、专业技能教学质量和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等级和获奖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如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数控专业学生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1人(第一名),二等奖2人,导游比赛一等奖2人(其中一人第一名),二等奖2人,烹饪比赛一等奖2人(其中一人第一名),CAD操作比赛二等奖2名。参加全省导游技能比赛二等奖2名.三等奖1人。烹饪省比赛银奖1人。各专业技能等级证考试通过率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

4、毕业生依据过硬的操作技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基本能做到应岗和顶岗要求,就业情况良好。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5、学生技能学习竞赛热情空前高涨,反映在2006年举办的学校第5届技能运动会上,全校职高一、高二1377名学生(高三年级已经参加就业实习),参加33个技能项目的比赛人数就达到1418名,获奖学生400名。

几点反思:

1、职业学校实施技能教学改革必须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操作课的教学必须实行小班化、项目化、过程化管理。

2、要努力提升专业指导教师的技能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3、技能教学要行之有效,必须保障学生操作的技能工位。多练多考,设置阶段性考核同标。

4、加强与企业行业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依照行业标准,指导教学实践。

5、加大实训设施设备投入,保障技能教学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