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2 17:40: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作室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作室教学模式自由开放,课堂以项目制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由教学主导的角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合作的、探索性的帮助者的角色。同时,实现了综合跨专业合作式的教学,淡化“专业”的概念,逐渐弱化个人设计师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需求。以工作室为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促进教学相长,并加快学生就业适应力。
2.移动互联网技术实训要求
移动互联网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与该技术相关的课程教学方法必然要区别于其他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在汲取基础理论教学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技术、新知识。
2.1创新教学理念在实训过程中,除了要理论联系实际,更重要的是发扬移动互联网的“开发、分享、互动、创新”的精神,彻底打破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项目为驱动,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及提交的项目成果来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以此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完成课程要求的核心指标。
2.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移动互联网时代也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模式,校企合作将充分调动各自的资源,实现产学研结合和优势互补,为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3.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实训中的应用
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自身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而做出的价值高低的评价以及相应的赋值意向或偏好,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工作价值取向作为一般的价值取向在工作或职业上的具体表现,反映了人们基于自身需要而对社会上某种职业的优劣以及重要性进行评价的尺度及相应的认同偏好。工作价值取向不仅包含着对工作价值的认知评价,也涉及到因不同评价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当个体从事的实际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主导性价值或优势与其工作价值取向相一致时,更有可能使个体产生较高的工作满意感和工作投入。在教育领域,教师的工作价值取向不仅影响着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因此,了解教育者自身的工作价值取向无论对于其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是对社会贡献而言,都是有必要的,同时对于教师培训也具有指导意义。就教师群体的工作价值取向的已有研究来看,所涉及的调查对象既有新入职的教师,也有任教多年的教师。比如,张娜、申继亮、张志祯(2008)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研究发现,在选取职业时,新入职教师总体上看重的是工作的兴趣、工作的稳定性和帮助他人。不同性别之间的教师最看重的方面有所不同;曹桂莲(2008)对广州市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取向进行研究,发现教师对工作价值的肯定与重视程度属于中上水平,不同类型的教师在工作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异;丁桂莲(1999)选择内蒙古的高校青年教师进行研究发现,青年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特点是主体意识强,对自我发展的个人目标较重视。司继伟等人(2009)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研究,发现工作价值取向可以负向预测职业倦怠,正向预测个人成就感。对在职教师群体的工作价值取向进行考察固然重要,但若能将其提前至职前的准教师群体,一方面,为教师选拔提供参考,避免在后续工作中因价值取向冲突而导致的职业倦怠或离职,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也为后续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提供参考,以维持教师的工作活力与动力,稳定和优化教师队伍。虽然也有个别研究调查了师范类学生的工作价值取向(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1999;施章清、牟丽霞、2008),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学生及社会人员投身于教师职业,仅关注师范类学生是有局限的。总之,对职前的教师群体的工作价值取向进行考察,有助于提高教师选拔的高效性和有效性,也为后续的培训和干预提供依据。鉴于已有研究针对职前教师群体的工作价值取向的考察很少,取样代表性有限,我们拟对那些已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有明确从教意向、期待应聘教师岗位的教师候选人进行工作价值取向的调查。
二、研究方法
1.被试教师候选人272名,该批候选人都已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有明确从教意向、期待应聘教师岗位,但尚未被录用。2.研究流程给被试呈现的完整试题如下:列举了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可能看重的一些因素。请你结合自己选择职业时的情况,请选择三个你认为最重要的选项并对其进行排序:A福利薪酬;B声望地位;C个人发展;D人际关系;E文化氛围;F服务奉献;G安全稳定;H自然环境;I自主程度。3.统计分析根据已有研究者对排序问题的分析方法(刘德寰,2006),采用虚无编码的方式生成九个对应的新变量,分别代表教师候选人在选择职业时每个工作价值取向的重要性指数。重要性指数的大小范围是0~1,指数越大,代表被试越看重该类价值取向。使用spss11.5对重要性指数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教师候选人工作价值取向总体状况总体上来看,教师候选人自评的工作价值取向的重要性依次为:个人发展>文化氛围>安全稳定>服务奉献>人际关系>自主程度>福利薪酬>声望地位>自然环境。2.不同类型教师的工作价值取向男女教师候选人看重的工作价值取向基本一致。男教师候选人根据重要性对工作价值取向的排序是:个人发展、文化氛围、服务奉献、安全稳定、人际关系、自主程度、福利薪酬、自然环境和声望地位。女教师候选人根据重要性对工作价值取向的排序是:个人发展、文化氛围、安全稳定、服务奉献、人际关系、自主程度、自然环境、声望地位和福利薪酬。T检验的结果显示,在服务奉献的重要性指数上,男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70)=2.366,p<.05,男性更看重服务奉献。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教师候选人看重的工作价值取向基本一致。独生子女教师候选人根据重要性对工作价值取向的排序是:个人发展、文化氛围、安全稳定、服务奉献、人际关系、自主程度、福利薪酬、声望地位和自然环境。非独生子女教师候选人根据重要性对工作价值取向的排序是:个人发展、文化氛围、服务奉献、安全稳定、人际关系、自主程度、福利薪酬、自然环境和声望地位。在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上,非独生子女教师候选人的重要性指数较高,T(270)=2.508,p<.05。接受师范教育教师候选人根据重要性对工作价值取向的排序是:个人发展、文化氛围、安全稳定、服务奉献、人际关系、自主程度、自然环境、声望地位和福利薪酬。没有接受师范教育的教师候选人根据重要性对工作价值取向的排序是:个人发展、文化氛围、服务奉献、安全稳定、人际关系、自主程度、福利薪酬、自然环境和声望地位。虽然在排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T检验的结果显示,是否接受师范教育在教师候选人的工作价值取向重要性指数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教育程度水平的教师候选人看重的工作价值取向存在差异。具体来看,教育程度为大专及其以下的教师候选人根据重要性对工作价值取向的排序是:文化氛围、安全稳定、个人发展、服务奉献、人际关系、自主程度、自然环境、声望地位和福利薪酬。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的教师候选人根据重要性对工作价值取向的排序是:个人发展、文化氛围、安全稳定、服务奉献、人际关系、自主程度、自然环境、声望地位和福利薪酬。教育程度为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的教师候选人根据重要性对工作价值取向的排序是:个人发展、文化氛围、服务奉献、安全稳定、人际关系、自主程度、自然环境、声望地位和福利薪酬。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个人发展和安全稳定两个价值观的重要性指数上差异显著。应聘不同岗位类型教师候选人的工作价值取向重要性排序不完全一致。应聘艺术类岗位教师候选人的排序是:文化氛围、个人发展、安全稳定、服务奉献、人际关系、自然环境、福利薪酬、声望地位和自主程度;应聘体育类岗位教师候选人的排序是:个人发展、服务奉献、文化氛围、人际关系、安全稳定、自主程度、自然环境、声望地位和福利薪酬;应聘语文/数学/外语类岗位教师候选人的排序是:个人发展、文化氛围、安全稳定、服务奉献、人际关系、自主程度、福利薪酬、自然环境和声望地位。但是,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并不存在统计的差异并不显著。
四、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福利薪酬、声望地位、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文化氛围、服务奉献、安全稳定、自然环境、自主程度等九种工作价值取向在教师候选人眼中的重要性程度。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候选人工作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特点。分析这九种价值观可知,个人发展、文化氛围、服务奉献和自主程度都是与教育工作性质本身有关内在价值,而福利薪酬、声望地位、安全稳定等是与教师工作性质无关的外在价值。其他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是附加报酬。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候选人把个人发展、文化氛围、安全稳定和服务奉献排在了前四位,而把福利薪酬、声望地位和自然环境排在了靠后的位置。体现了教师候选人在多样化价值观的前提下,更多的看重的是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总体上反映了教师候选人在工作价值取向上,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结合,自身内部动机与外部需求,同时教师候选人的价值取向与教师职业的特征体现了一致性。同时,本研究与研究教师其他群体的工作价值取向的结论一致。张娜等人(2008)对207名新入职的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价值取向进行研究发现,新入职教师总体持有的工作价值取向由最看重到最不看重依次为:有兴趣、稳定性、帮助他人、多样性、独立性、高收入、休闲、声望和领导性。但是也有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李若衡(2006)的研究选择25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得出教师工作价值取向的平均数大小依次为:物质生活>自我实现与自我发展>生活环境与人际关系>工作环境>职业声望>职业态度>社会贡献。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样本选择的问题,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不同会导致教师群体在工作价值取向上产生一定的偏向。不同群体的比较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教师候选人在工作价值取向的排序上基本一致,最看重的都是个人发展和文化氛围。但是在第三的排序上男性教师候选人选择服务奉献,女性教师候选人选择安全稳定。这和其他领域的性别差异研究一致,体现了男女不同的工作期望。相对于男性,女性更看重稳定性。因为女性就业后往往会面临结婚、生子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工作不稳定,其他的收入、个人成长、婚姻家庭等个个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得影响。目前,随着教师群体中独生子女的增多,独生子女教独生子女可能就会成为当前学校当中的潜在问题。结果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教师看重的工作价值取向基本一致,在重要性排序上前两个相同,第三个有所不同,非独生子女选择服务奉献,独生子女教师选择安全稳定。同时在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上,非独生子女教师候选人更看重。可见,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教师候选人而言,独生子女教师候选人对服务奉献的稍低的评价和人际关系的不太看重,提醒我们在对新入职教师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适当的增加相关的培训。同时,不同教育程度教师候选人的工作价值取向也存在不同之处。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个人发展价值取向的重要性就越高。
1.注重培养自我超越精神
我们的主导教师应该在开展整个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坚持自我超越的理念,使学生在这种精神理念的带动下,树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联系的操作意识,摆脱安于现状、被动式的接受知识的狭隘思想,在执行任务时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能深切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性。
2.注重培养表述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人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完成自我形象的定位,通过外在语言的表达来完成内在性格的确立。语言扮演的不仅仅只是交流工具,更是对某种动机、某种秩序、某种选择、某种观念的导向和维护。由此可以看出,语言的表述在当代教育体制中不应该单纯的被认为是个人独我观念的陈述,还应该被认为具有协调各层级、各立场不同思想意见的作用,使不同层级、立场相通并随缘自适。工作室教学方法向来提倡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行业与专业相结合。对于一名专业的教师来说,真正最困难的并不是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分配,而是与学生间互动式的答疑解惑。所以,在推行工作室教学的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述的真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的魅力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加强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地进行互动式的鼓励,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自我表达,明确自我价值,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广告设计课程的分析探讨
广告设计是一门集心理学、市场营销、传播以及美学等多种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这一在市场经济、网络媒体等高速发展下出现的新型学科具有应用学科、边缘学科等多重特质。伴随着市场经济、网络媒体的持续发展,社会各业对广告设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广告设计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对此,我国的很多高等院校陆续将广告设计专业加入院校专业之列,计划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广告设计人才。但是,实现这种输送人才的伟大目标,各个院校在广告设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培养方法等方面还有很多亟需完善的地方。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建立最适合的教学体系,成为了各个院校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工作室教学方法在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1.培养学生树立实践的意识,激发其实践创新能力
以教学过程为载体,将教室、教学内容、实践工作等有机融合是工作室教学最大的教学特色。它完全的打开封闭的教室大门,将课堂扩宽到网络、图书室、资料室、甚至是广告市场,拉近了课堂与真实社会的距离,使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式的接受前人定下来的结论,而是自由的进入到网络、图书室、资料室、甚至是广告市场,主动的去探索、归纳、汲取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这种将实际合作项目纳入教学重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自身的实践意识,而且使老师在教学形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通过一些独特的教学形式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拉近与学生的教学关系。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可以让老师实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的学习。而探索式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实践创新能力。
2.加强学生的专业课知识的学习能力
项目式教学是工作室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它主要将“培养学生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作为教学导向,将相关单位的设计项目搬进课堂,结合相关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需求,来设定教学系统中的教学目标。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单一课程内容教学的形式,扩张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开放式的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各类学科的交叉和渗透,锻炼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提高学生离校进入社会就职以后的适应能力
工作室教学还致力于通过组织素材、市场调研、企业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直接参与到广告设计的设计实践活动中。这样一种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直面企业和市场,通过理论知识技能与实践的相互摩擦,来完成工作经验的积累。学生在这样一种学习过程中,总结和归纳广告设计市场的真实需求,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进一步完善自我,完成自我的改造与建构,在提升自己学习能力的同时,磨练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4.培养出极具现代特色,满足时展的优秀教师团队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工作室教学最大的不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工作室教学中的授课老师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更为突出、更为优秀的实践教学能力。为了引进一批优秀的教育人才,很多高校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大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种方式,让广告设计的社会需求以一种顺理成章的形式进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企业与学校为了实现培养高等艺术设计人才的共同目标,会自觉的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企业设计师与院校老师之间会积极的进行交流与学习,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教学氛围中建立一个极具现代特色、满足教育需求和时展的优秀教师团队。
四、结语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与数理统计法对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福建中职体育教师在社会地位,薪酬福利,考核评定,培训进修等方面满意度不高。因此,学校管理者通过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优化结构等方法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以有效提高中职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成效。
前言
体育教育是中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是中职教学工作的主体,是中职体育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所谓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在中职体育教育管理中,工作满意度主要指体育教师对工作的期望、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工作报酬、福利津贴、进修晋升和人际关系等之间协调一致的程度。工作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职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此外,它还将制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既可以增进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身心健康及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学校正确地认识体育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状况,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优化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从福建经济学校、福建省税务学校、福建宁德财校、漳州农业学校、福建工业学校、福建理工学校等57所福建中等职业学校中随机抽取28所中职学校共计120名体育教师,向其发放问卷,回收103份,回收率86%,其中有效问卷为94份。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2结果与分析
2.1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工作社会地位满意度从图1可以清晰看出,,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自己工作地位的满意情况不容乐观。只有8%的教师对自己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表示很满意,选择较满意的占18%,选择基本满意的占29%,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较不满意的占36%,选择很不满意的占8%。
笔者认为,一个地区的职业教育与该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福建省的社会经济实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我省的职业教育也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职业中等专科学校的学校体育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的中职学校生方面的作用和贡献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由于一些传统观念的惯性影响,作为中职学校体育教育一线工作者的体育教师,其工作的重要性、做出的贡献往往不被重视和认可,甚至不乏偏见。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工作社会地位的提高,既有赖于广大中职学校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专业水平、提升自身形象;也需要相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需要社会的认可与接受。
2.2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学校考核情况满意度人力资源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活动的依据,也是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管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是进行有效激励的基础。如能正确评价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成绩,将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动机,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目标的实现。调查表明,73%的体育教师认为现行的学校考核办法不合理或者相当不合理,认同学校考核的仅为21%(见表1)。学校考核涉及了体育教师的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考核办法的合理与否,无疑将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由此,笔者建议,中职学校体育教师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学校完善考核办法,积极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促进体育教学工作考核的公正与合理,真正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导向作用;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塑造良好的体育教师形象。通过内练素质,外塑形象,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社会地位。
2.3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薪酬与福利满意度从统计结果看,福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工资的期望比较高,只有2%的教师认同现在的工资状况。而且这2%的教师都是高职称教师。96%的体育教师认为工资应该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此外,5%的教师持无所谓心态(见表2)。据双因素理论,对教师的激励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工资、薪酬属于保健因素,一般不会直接起到直接的激励作用。然而,还必须注意到,虽然随着福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今年的物价上涨,房价飘升,加之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缺乏社会认可和重视,相对于中职学校其它学科教师的收人而言,体育教师的平均收人还较低,广大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工资收人有较高的期望值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对体育教师而言,对工资收人的期望其实就是还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这种需要完全可以影响其行为。在对福利方面的访谈中了解到,多数体育教师对福利情况不太满意,认为单位福利津贴分配方案需要进行改革。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当教师认为报酬不公平时,就会感到不满意,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由此,笔者建议,中职学校学校应充分考虑不同对象在不同时期的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奖励形式来满足人的不同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以此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2.4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培训进修满意度调查发现,福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单位的培训进修情况并不是很满意。持满意态度的只占总数的13%,高达58%的教师表达了不满,其中有16%的教师处于很不满意的状态。35岁以下的教师有87%表达了对培训进修制度的不满。近年来,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改革,而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中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需要广大体育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跟教学一线保持密切联系的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科部副主任杨铁黎教授,针对当前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总体不高的情况,也曾大声呼吁,必须加强体育教师基本技能和体能的培训。有针对性的进修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开发其潜能,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笔者建议,学校管理者应该克服“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加大培训进修力度,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好地胜任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
此外,研究发现,在上下级关系方面,福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较多认为和上级领导关系一般(52%),认为关系非常和谐的只占了10%a。研究结果提醒学校管理者,体育教师是新时代的人力资本,是自己的朋友和亲密伙伴。管理者应改变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方式,注意加强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在领导者的赏识和尊重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激励。
3结论与建议
从研究结果不难看出,目前,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不容乐观,表现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社会地位不太满意,对学校对体育学科的考核认可度不高,希望薪酬和福利津贴方面能得到提高和改善,对培训进修方面不太满意。针对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这里有体育教师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有着社会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原因。为此,有必要提出如下的几点建议:
3.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学校应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法》《体育法》等政策法规,切实把学校体育工作与体育教学放在适宜的位置;尊重体育教师的教学等工作;在考核评定、业务进修等方面,一视同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多元社会教师德育工作
身在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体会是最深的: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了。教师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作为中学的班主任,压力则会更大。其中最大的压力就是来自学生的德育工作。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的个性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了,不仅仅是普通中学的教师有此感受,一级重点高中的老师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同样的困惑。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同一个社会背景下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他们他们虽然在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上有着不同大小的差异,但是生活背景是相同的,因此,也有着独特社会背景下的独性。
我所面对的是浙江省二级重点高中的学生,这个群体比起一级重高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要差一些,但是比普高和职高的学生又要强一点,因此也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但作为仍然以高考为评价标准的高中教师,我在工作中最大的困惑并不是来自教学,而是来自作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我觉得,德育问题是作为我们现在面对的这群学生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最大的职责所在。因为,我们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社会、我们国家的不远的未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素质与价值观。知识是可以不断学习的,但个人素质和价值观、民族素质和民族的价值观却是难以再塑造的。高中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最难调理的时期。
从我所接触的这群学生来分析,更带有普遍性。这群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问题,不仅仅是他们年龄上所反映出来的阶段性特征的问题,还是跟他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家庭背景息息相关的。
首先,从年龄上来看,高中阶段,他们都在16到18岁之间,正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对自己的定位最为模糊的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不成熟构成了矛盾,使他们自己也处在成熟与幼稚之间徘徊,叛逆性极强。很多时候,尤其是在面对社会规范的要求或师长的教育时,他们会表现出明显的反感倾向,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了,已经懂事了,不希望大人还把他们当孩子一样看待,也不想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各项规章的制约,这就给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其实,他们这种希望得到社会认可、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尊重的心理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在尊重他们的意见的同时,也应该看清楚他们的个性特征的另一面,就是不成熟的一面。如果真的以为他们已经成熟了,对他们听之任之、把事情完全交给他们去处理而不过问,肯定是通不过的,而在错误面前,他们又往往会希望我们把他们当孩子一样来呵护和宠爱,不是当大人一样去批评与苛求。在这时,你会看到他们很不成熟的一面,很多事情面前,甚至连基本的是非观都还不成熟。这就是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所反映出来的特殊的生理特征。而在这个阶段与之接触最多的老师,则无疑是要面对他们这种叛逆性心理的直接对象。而这个阶段在孩子的发育成长过程中是不可跳跃的,也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则更应该倾注最多的精力来对之教育引导。这也便成了教师德育工作中最为棘手的一个阶段了。
其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造成我们这群老师德育工作困难的重要因素。当然,每个人所面对的家庭环境都是不相同的,所以他们的性格特征也不会相同,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都有着共同的背景,就是他们都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无疑都是家庭中的绝对重心。而现在中国家庭中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也正造成这些孩子性格成长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弱点:其一,他们都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凡事都是以“我”为中心,而总是会忽视周围他人的感受和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其二,不会关心、帮助和理解他人,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比较淡漠;其三,无感恩之心,对自己的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给予自己的关心与帮助都视为理所当然,视接受关爱位自然、应该之事,不会感恩,也不知回报;其四,劳动观念较差,长期以来在家庭中有父母为之安排好一切的习惯养成他们对劳动毫无意识的心理。这些都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的带有共性的特征,而我们现在的教师需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孩子,为了对社会的未来负责,作为今天的中学教师,尤其是对这群孩子们的道德行为负直接责任的班主任,这种德育工作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此外,教师德育工作中的困惑,也跟我们今天所处的多元社会环境对这群孩子的性格影响有关。我们今天的社会,正处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时期,来自东西方各方面的新的诱惑太多,老的传统的价值观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而新的价值观尚未成型,这就很难对这群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形成具有说服力的价值引导趋向。尤其是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我们目前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是不同步的,这种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滞后性,是造成今天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社会环境下中学教师德育工作困惑的最根本的原因了。
目前,硕士、博士这部分群体在入职基础教育领域后专业化发展的在职培训,几乎是个空白。如何促进这一群体入职基础教育领域后继续发展,迫切需要成功的经验。
我们发现硕士和博士进入基础教育领域,对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有积极的意义,他们的优势是:文化知识基础雄厚,理解转化理论能力强。同时也存有劣势:他们中大多所学专业不能直接与基础教育任职的教学实际对接,在大学所研究的领域过窄与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的多学科融合趋向不适应,在高校学习期间从事的科研选题、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不能与基础教育科研衔接(多数是为导师做助手,尚缺乏独立研究能力),理论研究专业性虽强,但是和基础教育的教学实际相离甚远。为此,我们把对硕士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长效机制来抓。
我校地处北京市远郊区,硕士分散在各个学科教研组,每组人数少。他们多数毕业于教育院校,但也有少数非教育院校的毕业生。基于此,我们首先进行基本情况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诉求。依据他们的愿望,学校成立了校长挂帅的领导小组,指导硕士毕业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工作。营造教科室牵头,校办室协调,教科室、教务处、总务处、德育处、信息中心提供教学、科研、生活、培训等全方位发展的外部环境。
为使外部环境成为优质“孵化器”,教科室成立专门“硕士毕业教师工作室”,使学校成为硕士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的优质平台。成功的教育人才“孵化器”需要学校先进文化理念的支撑,良性考核晋升、薪酬政策的保证,个性培训模式的宽松入口,个人成长路径的多渠道通畅等要素的综合条件。为此,我校“硕士毕业教师工作室”着眼硕士毕业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建设,每月组织专业学习和教学研究探讨。
优良的外部环境需要通过组织内部的积极落实,才能达到实效。为使工作室成为二者转化的枢纽,我们首先加强组织建设,出台《密云二中“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制定《密云二中硕士毕业教师工作室章程》,编制《密云二中硕士毕业教师工作室研修手册》,登记研修学员基本信息,签订“承诺与协议”。工作室每月定时开展活动,通过课题带动、“名师话吧”、“大家学堂”等形式组织研修学员参与。工作室制定了严格的活动考勤制度,并且与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挂钩,使工作室的开展有了制度的保障。
为使工作室有效运行,我们创建“学习型工作室”,聘请特级教师做领衔指导教师,从“通识”入手,以“个性专业发展”为目标,聚拢和谐人气,倡扬学习风气。工作室首先按学科把38位硕士划分为7-8人的五个小团队,分别从“组织管理机制”“有效研修模式”“活动运行机制”“活动协作机制”“评价激励机制”角度承担研修任务。
工作室成立以来,以课题带动为抓手,承担了北京市立项科研课题《创建学习型工作室,促进远郊区中学硕士毕业教师专业发展》,顺利完成了开题报告。五个子课题研修小团队正进行“合作学习”为主线的硕士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
我主要采取了下列做法:
(一)制定政策、制度保障
工作室成员都是来自一线的优秀骨干教师,他们既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完成研究任务,工作强度很大,工作室的工作幸亏得到成员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对参加工作室的老师安排适量的工作。其次是从制度上支持名师工作室的开展,以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骨干教师培养的作用。我区根据新区实际制定了相关制度,如:《关于加快推进优质教育全覆盖 全面提升新区教育水平的实施意见》《红谷滩新区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红谷滩新区李莉工作室管理制度》等,明确名师职责、管理制度、经费保障、发展规划、个人发展目标、工作目标、工作要点、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等,保证工作室工作顺利开展。
(二)教学科研、促进成长
1.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教师专业共同体,本身并不是一个同质性的群体,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和学习、成长经历,有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信念体系和思维方式。即使是执教同一内容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等许多方面也可以说尽显个人风采。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加上名师工作室交往的透明性,以及所提供的多样化互动机会,从而在名师工作室中建立起一种成员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格局。我的工作室目前有成员12位,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代表着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每次的工作室成员的研讨交流活动中,在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问题领域的交流与碰撞中,启迪了彼此的思维与想法,使参与的每个人都在研究与交流中得到不断提高。
2.因材施教,培养特色
我的一个特色工作就是让每个成员完成三年成长计划和五年规划,根据每位成员的特长,帮助确立教学风格和个人教学特色,并制定计划帮助他们朝着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开展活动,提供学习机会,定期和不定期地帮助他们打磨教学特色研究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争取让他们在自己的教学领域中脱颖而出,早出成效,早日成长,全面促进年青教师的专业成长。
3.教学研讨,专业提升
执教各类公开课、研究课,在专家的指引下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多年来被证实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一般条件下,请专家来听公开课并给予评价与指导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而名师工作室成立之后,几乎每周都排有活动日,工作室根据成员人数确定每人每周平均上公开课的次数,导师会就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给予指导。成员们有机会在专家的指导下反复“磨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并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工作室针对每位学员的专业,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工作室优秀成员胡倩,教学方法新颖而富于创新,参加赣教杯和“园丁杯”都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育新分校的聂影,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在工作室多次磨课,多次参加市级比赛获得好成绩,是我区小学英语学科的第一个市级学科带头人;还有余绪娟、王俊晖等老师,在课题研究上有独到见解和收获,分别在上海和郑州等地上展示课和经验介绍。
4.科学研究,引领成长
教科研是促进年青教师专业成长最有力的平台,名师充分发挥教科研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教育科研专长,积极指导青年教师开展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教育科研活动。同时外聘专家来工作室开展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讲座,促进年青教师教科研研究水平。同时,年青教师也积极参与,潜心研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教学教研论文评比等活动,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基于工作室这个平台,让老师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体现了人生价值。
5.建立个人主页、相互学习
为了让成员便于交流,工作室网页特意设置了一个专栏,就是个人主页,这是他们的自留地,他们可以上传教学经验,如:教学反思,教案案例,优秀教案,同时还可以在网页上面评课和科研交流活动,相互交流,共同成长。交流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感受大家的成长之路,分享大家的科研收获,也倾听大家的教学困惑,集大家智慧,帮助同伴解决困难。
2015年是工作室硕果累累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被评为了南昌市市级名师工作室,这一年我们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这一年我们获得了课题成果一等奖,这一年我们推出了数名区级学科骨干教师……工作室优秀成员胡倩,15年三次次赴湾里区、安义县和进贤县进行了“送课下乡”活动及中考专题讲座,受到了一致好评;余绪娟教师在全区做了“英语高效课堂”的讲座;熊叶青老师也在全区上了展示课;汤杰强老师在我区“英语开放日”活动中,与28中名师一起“同课异构”展示课,得到全市英语教师的一致好评。
(三)成果辐射,发挥效应
关键词:大学区;名师工作室;优质资源;共享;教育均衡
一、名师工作室诞生的背景
教育的不均衡性体现为教育在全国各地有着差别,就是在一个市、一个区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各种教育资源不均衡,由来已久,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高考制度加剧了这种不平衡性,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
陕西省西安市从2012年在城四区试点“大学区管理制”,2013年3月在全市实施。在区县域中小学中,以一所优质学校为龙头,联合3~5所同一办学层次的学校组成一个大学区。大学区内实行“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师培训、统一质量检测、统一评价激励”,让所有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学区内通过一定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及考核评估措施,搭建交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实施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上的指导与帮扶,以及教育设施设备、师资和生源的均衡分配,从而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
二、西电实验小学大学区英语名师工作室的成立
陕西省西安市西电实验小学大学区名师工作室基于上述背景,在2012年3月成立。由三所学校组成:陕西省西安市西电实验小学、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劳动路小学。“名师工作室”主要成员为三所学校英语教研组长,以及教学成果显著的中青年教师。大学区教学管理以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示范辐射力量,带动学区英语教师成长为目标,稳步推进学区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在完善大学区大教研组管理和建设,促进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扶持和提升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结合自己学区的实际情况,以品牌活动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大学区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区英语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名师引领、全员参与、互相提高,使教育教学工作落到了实处,受到了专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和大力推广。
三、具体做法
1.加强相关政策的学习,领会吃透精神
认真研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确保方向明确;认真学习、领会西安市教育局推进大学区建设的文件精神,明确任务,有一个清晰的理念,作为建设的指南;收集、整理相关材料,研究相应的建设思路和举措,尤其学习和借鉴友好学校的经验。
2.强化调查调研,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学目标
加强实际调研,了解了西电实验小学学区各成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各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学生生源状况、教学管理等做翔实的了解,做到心里有底。
3.工作室机构建设逐渐得到完善,工作室管理机制基本理顺
确定了工作室成员教师名单,进一步明确了各人工作职责,不断摸索尝试工作室的活动管理和运作机制。
4.积极协调,多途径抓教师队伍建设
(1)把学区英语教师交流作为工作重点,对学区老师做了更细致的了解,为做好均衡调配打基础。交流以相互听课、学区赛教、座谈会、外出观摩为主要活动,增加教师的互相了解,互相认识。一年多来,派出三所学校英语老师参加了各级各类观摩课、培训课13次;“名师工作室”8次亲临学区授课现场,直接掌握研讨情况,带动教研组老师开展议课评课,及时进行指导交流。“名师工作室”的生动实践,有效拉动了整个学区教师的快速成长。
(2)学习优秀经验,在交流中增加与外校教师同行、专家和教授的了解和沟通。英语名师工作室老师于2012年10月前往山西省太原市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这次观摩研讨会上,四位老师听取了观摩课17节,参与专家报告两场,参观了大学基地,并利用休息时间参加了一场交流讨论。通过认真地参加这次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老师的眼界得到了扩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3)着力培养年轻教师,让人人成就“名师”。学区各英语组针对新上岗教师采取措施,积极辅导,做好传帮带工作。本着“发挥老年优势、引导中年骨干、培养青年教师”的原则,大学区英语工作室开展了“搭档小组集体备课系列活动”,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改变创新,由老、中、青结合成三人备课小组,“老带青、青促老”,使更多的年轻教师切实体验备课的基本原则、规范过程、操作方法,以“互帮互助”的形式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有7位英语老师被相继评为“第十大学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
5.设立共同研究课题,鼓励学区老师进行自我发展规划
西电实验小学英语组、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英语组积极开展浸入式英语课程教学研究。劳动路小学英语组也相继开展了“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研究”的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并于2013年6月顺利完成市级小课题结题工作,并再次申请了新课题。2012年11月,西电实验小学英语组与劳动路小学英语组参与研究了“新课标形势下小学英语网络作业形式探究”的“十二五”规划课题。经国家相关部门严格审核,双双被中国教育学会英语专业教学委员会授予“国家级英语十二五规划课题陕西省首批实验基地”。
6.建设学生特色英语活动形式,以活动促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学习、探索、设计,开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英语活动,形成学区的品牌活动是我们一个创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设想和目标,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突出亮点。大学区首届和第二届英语口语大赛经过初赛到决赛,取得了完满成功,受到一致好评。活动是由学区长陆锁英校长提议,亲自指导,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侯西科校长、劳动路小学张晓丽校长协调组织,学区各学校英语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的结晶。此次活动先由三所成员校进行班级、年级选拔,经校级初赛后进入学区级决赛。比赛形式有儿歌、故事、演讲、歌曲、小品剧等。此活动加强了学区英语特色建设,锻炼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学区间校际交流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此外,工作室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竞赛活动,李阿妮老师获第六届奥林匹克杯作文大赛全国优秀奥林匹克作文教练员称号。劳动路小学在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省级选拔赛中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组织单位”。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在第九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术节全国总评选活动中荣获儿童A组朗诵类银奖和英语类铜奖,姚艳敏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劳动路小学在第五届、第六届奥林匹克作文大赛中均取得了可喜成绩,三位英语教师获指导类一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7.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省、市区教研活动,拓展视野
2012年10月,马玲老师受莲湖区教育局推荐参加西安市第二届基础教育资源专家评审。2012年,马玲老师参加莲湖区第三届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英语学科一等奖;李明明老师教学论文《i+1英语浸入式教学探索》获西安市教科所一等奖;刘清老师、郭晓茜老师、刘磊老师、张筱宜老师的论文获“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二等奖;李阿妮老师教学课件《My home》获西安市优秀资源课件二等奖。2013年5月,马玲、郭晓茜老师荣获“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一等奖,刘清老师获得全国二等奖。郭晓茜老师获陕西省最佳语音语调单项奖,马玲老师的论文获全国一等奖,另有5位老师的论文获得了二等奖,2位老师的论文获得了三等奖。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中,有9位老师的教案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在西安市教育学会主办的“2012年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征集活动中,9位老师获一、二、三等奖。
8.继续办好英语浸入式教学,推出优秀教师的精品课程
2012年3月“浸入式英语”课题组第二次教学研讨活动在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举行。2012年4月,英语浸入式课题组专家康叶钦博士来到大兴新区小学指导英语教学工作。2012年11月,浸入式英语课题组总负责人前往大兴新区小学进行听课指导,听取了浸入式语音课综合课程,受到专家一致好评。2012年12月,劳动路小学与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马庞寨小学的联谊活动中李阿妮老师进行了词汇展示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3年3月在西电实验小学成功举行浸入式英语教学观摩活动,2013年5月在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成功举行浸入式英语教学观摩活动,在专家指导的基础上,探索浸入式教学研究提升的途径和方法。2013年5月,刘清老师代表本大学区参加莲湖区小学英语教改研讨课观摩活动并做示范课,受到与会老师和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9.研究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教育的衔接,提供指导办法
2012年10月,西电实验小学为一年级新生印制了《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表》,对每位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背景、教材的使用、对老师的意见要求、家长对英语学习的认识等情况做了了解和沟通,为更全面细致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9月,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英语组为各年级学生印制《英语听读情况反馈表》,让学生回家后将听读内容、听读时间予以记录,做好学生在家的听读监督。11月,劳动路小学针对高段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词汇过关测评卷,及时了解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反思分析,调整教学方法。各成员校英语教研组实行集体备课,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予以深层剖析和讨论,并于课后进行及时的反思。
10.携手国际志愿者,加快国际化教育教学步伐,提升办学品位
2012年6月,美国的大学生志愿者Ten-zen和Mesa来到了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2013年5月新西兰Mark Taylor,2013年9月美国加州Anna和丹麦Sara来到西电实验小学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英语老师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此外,劳动路小学聘请来自加纳的 Bobby老师讲授英语课,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聘请拥有TEFL资格证书的Tanya Blank老师全面讲授浸入式英语课,接受加拿大浸入式英语课题组专家访问及美国杨百翰大学参观交流团访问,全面提高了英语教学品质。
在担任英语组教研组长,组建大学区英语名师工作室的过程中,我们以西安市大学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名校引领示范作用,开拓名师工作室在教育均衡中前沿阵地作用,实现名校和薄弱学校优质课堂教学和品牌活动资源的共享,不仅提升名校英语教学,同时带动薄弱学校同步发展,实现校际教育教学、特色活动的共建共享,使大学区内所有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