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组织部人事处处长

组织部人事处处长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31 01:39: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组织部人事处处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组织部人事处处长

第1篇

9月19日下午,校学生骨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明辨会”在XX楼107室召开。校党委组织部部长宋XX,人事处处长宋XX,校团委书记刘XX、副书记徐XX、王XX老师出席活动,各校级学生组织负责人、二级院系学生会主席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校学生会主席魏XX同学主持。

会议上,学生代表分别发言,从不同角度诠释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青协主席规划了爱国主义情怀感召下的青年志愿者工作开展;会计学院学生会主席分析了学生工作如何与爱岗敬业相结合。各讨论小组组长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给学生干部的工作启示、自我素养提高等主题分别进行了小组汇报。会上,魏XX主席做主题发言,她结合校团委、学生会近期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月的相关活动,阐明从自身出发、把小事做好,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表现。

宋XX部长为明辩会作了整体点评。他指出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首先要了解内容,其次要自觉践行,学生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宋部长表示本次明辩会开的很及时、很深刻、很精彩,意义重大,希望全校各级团、学组织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思考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途径,共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而努力。

刘文书记对全体学生干部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学生干部以身作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希望学生干部拓宽工作思路,努力创新;三是希望学生干部对自身工作做好总体把握。刘书记的三点希望得到了与会学生干部的积极响应。

第2篇

[关键词]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档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02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目前,我国现行的干部档案管理制度源于1950年的封闭式管理方式,1991年出台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并对之前的管理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完善。根据这些档案管理办法,干部档案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干部的个人信息(性别、年龄等)、政治身份、工作经历、任职期间受到的奖励和处罚、配偶以及子女情况等,而档案中的这些内容,是考察干部、进行干部职位调动、兑现待遇的重要参考依据。

从近年媒体对官员造假事件的曝光上看,干部档案中的“三龄两历一身份”,即年龄、工龄、党龄、学历、工作经历和干部身份是档案造假发生最为频繁的部分,这一方面是因为“三龄两历一身份”在干部选拔中发挥的作用较为重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对此类信息的审核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而造假成本却较低。

档案造假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晋升秩序,让真正的优秀人才受到损害,更是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在“三龄两历一身份”的审核认定工作上,必须慎之又慎,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严谨的管理制度来杜绝档案造假。

1 “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认定工作现状来看,“三龄两历一身份”的审核认定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被审核人个人信息有误、档案管理制度落后、监督体系不完善等,笔者对这些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以探索完善“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认定工作的有效途径。

1.1 被审核人基本信息不准确

在“三龄两历一身份”的认定审核时,时常会发生被审核人的基本信息不准确,如年龄、工龄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被审核人自身对个人档案的重视度不够,在进行相关材料的填写时随意性较大,如在填写出生日期时,一年填写为农历日期,而另一年填写为公历日期,这就导致了信息的前后不一致;又由于履历表格等材料需要书面填写,填写过程中由于不细致、不认真导致字迹模糊,档案审核人员无法辨认清楚;在填写人因故无法自己进行填写时,请同事代为填写,由于人的粗心大意,也会导致档案材料的信息不准确。

二是部分干部为了谋取利益,对其个人档案进行造假。如根据相关政策达到一定的工龄时才可以享受对应的待遇,其就对工龄进行谎报;遇到干部选拔、退休时就根据相关的要求在年龄上进行造假;有的干部为谋得升职,把自己的入党时间提前;有的干部在攻读研究生期间未取得学位证书,却谎报自己的学历为研究生,以得到更为优渥的待遇。中央巡视组在2014年的巡视工作通报,在已审查的20个地区中竟然有15个地区存在“三龄两历一身份”等档案造假问题。

三是部分老干部不清楚自己的具体信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很多档案材料已经缺失,这给档案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由于现行的档案管理制度源于1950年的档案封闭式管理,因此部分老干部已记不清自己的党龄和工龄的个人信息,而这些信息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很难去进行核实。

1.2 档案管理系统不完善

部分地区的档案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存在漏洞,这一方面使“三龄两历一身份”的信息有误差,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信息造假的现象发生。档案管理系统包括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以及管理工作的监督等,因此在分析其问题时,要从多个方面展开。

首先,从档案审核制度上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审核制度仍沿用着传统的管理办法,而传统的管理办法已无法满足高要求的档案管理工作,由此产生的错位导致了在审核“三龄两历一身份”时无法面面俱到,而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也使人们对档案有一种“神秘感”,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档案信息的作用和重要程度。同时,由于制度不完善,导致了档案材料收集工作没有受到重视,尤其是在中央对事业单位以及公务员进行了大量的编制和人员制度改革下,人员流动性提高,这也加大了档案管理的工作量,而档案管理部门本身的人员流动则影响更大。由于个人档案是跟随人的一生,这就要求在每个组织和部门都要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旦出现纰漏,会影响之后所有的审核工作,如,有些人在参加工作之前的原始材料不全,在入党的当年,所在单位没有将其入党申请书等材料放入个人档案;有些高校在学生毕业时,没有将毕业生报到证归档并寄往用人单位,后续出现问题时,学校无法进行弥补。

二是档案管理人员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三龄两历一身份”的审核认定工作工作量较大,工龄、学历等材料时间跨度很大,而大多数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力不够支撑如此大的工作量,在进行信息校对时,工作十分繁琐,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审核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同时“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认定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性,这也要求管理人员药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而部分档案管理部门经常雇佣兼职人员进行档案审核收集工作,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高和人力资源不足都导致“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工作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是在“三g两历一身份”审核认定时,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近几年,媒体曝光官员的履历造假行为屡见不鲜,中央巡视组在巡视工作中也发现了许多档案造假问题,而“三龄两历一身份”更是成为了档案造假的重灾区,究其原因,除了档案管理制度、重审成本高等原因,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是问题的关键。官员档案造假时,经常发生“团伙作案”的情况。如干部在户口年龄上造假,这就需要求助于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如要对党龄进行造假,便需要组织部门人员的帮助。在轰动一时的“王红英造假案”中,涉及了时任太原市商贸委员会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王秋兰和太原市财贸综合开发中心主任李某某的帮助。在广东查处的梅州市劳动教养管理所原政委钟立档案造假案中,12名责任人员分别受到党纪处分。

2 完善“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认定工作的有效途径

从对“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看,其主要有个人档案意识淡薄、档案造假、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等问题,基于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以给“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认定工作提供参考。

2.1 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完善档案管理体系,有助于确保“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认定工作的客观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在制度方面,要将档案审核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个人。“三龄两历一身份”的审核认定关乎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在信息的审核中,首先,建立责任追查制度,并落实到个人,防止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其次,对政府出台的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政策,务必在第一时间进行学习和推广,充分领会其精神,与时俱进地对现有的不合理的制度进行改进,如在年龄的审核认定上面,要区别不同时期不同政策的适用性。再次,要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等每个部分进行全面的制度管理,要做到每个行为都有章可循,如福建省委组织部2010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省管干部档案查借阅工作的通知》,对档案的借阅进行了规定。最后,在审核认定时要建立沟通机制,在“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完成后,可以出具书面的审核意见并递交给被审核人,使其保有知情权,如出现问题则可以即时解决,不拖拉、不积压。

在档案管理人员方面,要注重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除了落实到个人的责任制度外,还需要频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以确保其能真正胜任繁杂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时,随着智慧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走向了数字化,因此,档案管理审核部门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极改进,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素养,引进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人才,通过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三龄两历一身份”的审核、认定以及后续的保管工作,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也需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勇于担当,在工作中遵守组织纪律,注重工作细节,在与被审核人进行沟通时也要保持耐心,避免矛盾发生。

2.2 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可以保证“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认定工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造假情况的发生。

2.2.1 加大对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

档案造假成本低的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是由于O督体系不完善,惩罚力度不够,使干部存有侥幸心理,对档案进行造假,因此,一经发现有造假情况,必须严厉惩治,更要追究默许、参与和帮助造假者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

同时,要明确造假和“笔误”的边界,因此,在“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认定工作中,对信息前后不一致的档案,需要审核人员将档案与原始材料进行仔细对比,对故意造假与填写时出现的失误进行明确区分。

2.2.2 各组织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在“三龄两历一身份”的造假时,常常出现“团伙作案”的情况,这就需要各组织和部门有着良好的沟通制度,在责任认定时要明确各个单位担负的责任,在发生档案疑似造假时,各组织之间要积极配合,对不配合工作和推诿的人员,要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不留监督死角。同时,要尽量减少档案流通的环节,进一步缩减造假的空间。

2.2.3 审核过程透明化、数字化

在进行“三龄两历一身份”的审核认定工作时,要做到足够透明化,在进行干部任前审核时,对干部的档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如2011年福建省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新任省管干部档案报送工作的通知》,对干部任前信息公示做出了相关指示。同时,审核过程要逐渐实现数字化,电子档案是未来的趋势,各部门应努力推进电子化档案的建设,这一方面有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档案流通,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审核人员的工作环节和工作量,进一步缩减了造假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池红.干部人事档案中“三龄一历”的认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计婷婷.干部档案清理与“三龄二历一身份”的审定[J].档案与建设,2014(11).

[3]明文梅.高校干部档案“三龄两历一身份”认定审核的有效途径[J].中国冶金教育,2014(6).

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师文化建设路径

[作者简介]黎凤环(1965-),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广西柳州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第五批重点资助项目“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A042)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75-02

高职教师文化是指长期处于高职教育文化氛围中的教师群体,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角色认同等精神因素,以及在这种精神因素长期支配下形成的行为模式。教师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亚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优秀的高职教师文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管理效能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增强等起着不可估量的助推作用。

一、教师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教师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会对生活和工作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长期生活在这个群体中,会逐渐接受所在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并自觉自愿地把群体的目标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教师文化还会通过文化氛围、团队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对每个教师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产生约束和规范,使每一位教师观念和行为与整个群体保持一致。因此,教师文化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凝聚功能。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形成一种强大的“文化效应场”,使教师产生强烈的群体归属感、职业认同感和从业自豪感,使个体的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适应学校精神的要求,凝聚成一种合力和整体趋向。共同的价值观提供教师间交流沟通基础,交流沟通可增强教师之间的思想感情,培养和激发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激励功能。学校的活力最终来源于教师个人积极性的发挥。教师文化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当它被教师接受并认同,会使教师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会不由自主地洋溢着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会发自内心地产生出职业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会激发出所有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话,教师能很自然地以教育智慧去实践理想,以饱满的热情去从事“育人”的教育服务工作,言谈举止中也会很自然地流露出一种教师特具的人文气质。

4.塑造功能。一个群体的文化模式,会通过特定价值观念、语言、行为方式等对群体成员的信念、性格、态度、气质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成员通过自身的感悟,认识、理解所在群体的文化制度和文化精神,并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实践,把群体的文化制度和文化精神同化和积淀于自己的人格结构中,形成个体特定的人格与精神气质。②教师文化为教师群体成员提供了应该遵循的价值理想和行为准则,每一位教师则通过对价值和准则的内化形成了与教师文化氛围相符合的人格结构。

二、高职教师文化的特征

1.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长期以来,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成了智能的代名词,学校教育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作为衡量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成功与否的普通高考,也是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水平为目标。根据“多元智能理论”,高职院校的学生可能不具备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优势,但他们可能会在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方面有优势。因此高职教师应善于发现并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能特点,树立人人都是可塑之才的育人观,人人都可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的人才观,对所有的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根据他们的智能特点和学习规律,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2.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高职教育培养成功“职业人”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教育既要具有高等性,又要具有职业性、技能性,高职培养的学生既要有良好的专业修养、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又要有娴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因此高职教学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养成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人必备的职业素养。为此,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3.“教师+工程师”的角色观。高职教师必须不断充实发展自己,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跟上新知识、新技术发展的步伐。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在教中做,在做中教”,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应该是学术水平较高的实干家,这是高职院校教师角色的典型特征。

4.开放合作的职业观。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开门办学,根据科技发展、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合作是促进高职教育事业发展、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首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增强专业团队的应用研究和产品研发能力,提高教师技术水平;可有效推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校际合作可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教育需要高职院校间和相应的研究机构联手合作,共同探索和研究高职教育领域中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再次,团队合作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复杂性、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要求教师在保持专业独立性的同时,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高职院校教师文化建设的路径

1.建立感召教师群体的共同愿景。首先,凝练和发展学校优良传统。学校传统对教师文化的生成具有导向作用,并能同化教师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校要重视把本校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和沉淀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方式凝练概括出来,并加强宣传和教育,使教师在继承传统中被感化,促进学校优秀传统和精神的发展。其次,建构与完善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高职院校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基于当前价值与长远价值的有效融合,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引导教师树立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理想、弘扬积极探索的改革创新精神,创造跨越校企的多元合作氛围等,完善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促进优秀教师文化的发展。再次,引导教师践行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并帮助教师获得成功。让教师在活动中践行并获得成功,使教师的付出得到回报,教师对彼此间的关系感觉良好,促使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的愿景和职业信念。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师德教育,着力培养教师的敬业、服务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责任,强化融洽的师生关系,促成教师关怀素养的实现,使高尚师德成为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需要,使教师形成具有感召力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其次,学校要组织教师加强教育理论、专业理论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育人观,夯实专业基础,不断提高文化修养、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水平及能力。再次,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组织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学习锻炼,参加社会实践、技术服务等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3.构建以人为本、突出技术要求的管理体系。教师文化的形成也是学校管理机制不断运行的结果,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制度标准对教师价值体系的形成具有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因此,高职院校应基于教师的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为教师文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行为空间。首先,构建突出技术要求的制度体系。高职教师“教师+工程师”的角色要求,明确了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必须在制度上保证对教师的技术能力的要求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等制度体系的建设上,都应突出对教师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技术应用的要求,以制度塑造职业教育教师文化氛围。其次,改变激励力向。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以发展性评估为主导的教师绩效考评体系,改变依靠行政手段,注重量化指标,单纯依靠物质奖励刺激教师工作积极性,从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重对教师人格的尊重、能力的信任以及未来发展的关心。再次,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高职院校要根据教师劳动和心理特点,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公开的管理氛围和学术环境。充分尊重教师自我表达的愿望和主动性,吸引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应充分听取教师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意见,给教师一定的自主空间,确保其学术自,发挥其创造力。

4.将企业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环境。教师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校园是高校教师开展职业活动的最基本场所,也是教师文化生成的最基本的环境。为此,学校要紧紧围绕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以校园文化环境推进教师文化的形成。首先,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和学校办学理念规划建设校园环境。高职院校的校园建设,特别是新建设施,要融入文化元素和企业元素,做到自然与人文的统一、建筑与艺术的统一,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统一。如楼宇、道路、景观的设计和命名,巧妙地置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学术文化元素、企业文化元素,给人以多元文化的熏陶,使教师进入校园既能体会到文化之美,又能感受到浓浓的职业教育氛围。其次,营造实训环境的职业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应当按照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建设或改造实训场所,设备配制与布局应尽可能真实化或仿真化;实训场所张贴体现企业管理理念的励志标语、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图;师生进入实训场所统一着装;教师按照企业的规范和要求组织实训教学活动,使教师不仅感受企业文化熏陶,更从行动上践行企业行为规范。再次,校企合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组织开展企业文化调研、开设企业家论坛、各种形式科技文化活动、技能竞赛活动等,使校企融合的多元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清臣.教师精神文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车丽娜.教师文化功能的多维审视[J].当代教育科学,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