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3 15:12: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当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加大时,产品价格就会走俏,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扩大产量。在扩大产量的过程中,有很多前提条件可以决定生产是否进行得顺畅,其中有一条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转,否则既会增加维修成本,又严重影响了生产的进程,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不利。
二.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2. 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尤其在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业中更为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3. 建筑工人队伍发生了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我国的建筑工人由原来企业自有的1—8级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4. 租赁的设备使用期间,租赁双方在设备管理上还有脱节的地方。
据调查,目前建筑企业的施工设备主要来自三个渠道:1)施工企业自有设备,2)施工人员自带设备,3)从租赁公司租赁来的设备。租赁物体的管理,我国的《合同法》和《安全生产法》清楚地界定了租赁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像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5条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目前租赁市场中,各承租企业比较注意对大型设备的管理,租赁合同也将双方的责任义务划分得比较清楚,但对一些小型设备、专用设备,就不那么重视了,由于这些设备小,使用频率高、周期又短,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分属不同的企业,所以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在设备使用中主动维护保养设备的动力明显不足,设备只要能将就着用就可以了。而租赁公司则认为:设备是你施工企业用,日常的维护当然该你负责。设备的管理在此出现了无人管的真空地带。
三.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1.设备保养和维修应当以预防为主。
以预防性维修为主,这要求在设备故障发生前,按照设备的大、中、小型维修计划或相应的技术规定进行维修保养,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使生产顺利进行。对于主要生产设备,在日常巡检中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整改,以避免造成设备停机故障而影响生产等隐患。为了确保车间正常生产,把需要检修的设备均放在节假日,这样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检修是非常科学的,避免了由于检修设备而使车间停产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 采用适合设备的维修新技术。
根据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在对设备进行维修的同时,适时地进行设备的局部技术改造和更新,建立专业分工的维修体制,配备先进的维修机具,掌握维修新技术,培育维修质量好、工期短的维修能力;对燃料、油料实行科学管理,根据油质化验结果确定使用期。这样可以花费较少的资金,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众多施工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设备存在陈旧、老化、技术性能落后等问题,但由于受资金限制,在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采用状态维修与技术改造和局部更新相结合的方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3.保养和维修相结合。
维护保养是修理的基础,修理是维护保养的保证,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要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随时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就能稳操主动权。大量事实证明,机械维修保养工作做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机械能否正常运行,能否充分发挥效能和寿命,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目前仍旧坚持传统的清洁、紧固、调整、和防腐。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应尽可能地将状态监测与维护保养工作结合起来,提高维护保养工作的科技水平。
4. 在施工现场树立“人人有责护理设备管理工作”的观念。
施工现场的设备点多面广,仅仅靠维修人员来护理显然是不够的,只有每个班组的职工都加入到护养设备的队伍中来,现场才能从根本上充足地保证每台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转。应该让职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职工向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要工资,而企业靠效益吃饭,效益从稳定的生产中来,稳定的生产要靠运转性能良好的设备作根本保障。只有给每个职工背上护养好设备才有可能有饭吃的意识,全现场的设备设备管理工作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也才能起到有时钳电工无法起到的作用。即使操作工无法解决一些大的设备隐患或故障,但他有强烈的责任心或“有可能吃不上饭”的危机感,就会及时向维修人员开“设备管理工作票”,通知维修人员赶到现场,并积极协助维修人员尽快抢修好设备。
四.结束语。
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我们在设备设备管理工作这一领域里也可以大加利用,在维修队伍里组成“党员突击队”,塑造典型人物,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从全局上促成一支“在施工现场人人都会护养设备”的庞大的维修队伍,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稳步生产,进而保障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琪 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研究[期刊论文] 《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11期
【2】孔旭华 吴昊 叶锐 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研究[会议论文]2011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机械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
【3】廉秀兰 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研究[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21期
【4】赵伟霞 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研究[期刊论文] 《民风(科学教育)》2012年11期
【5】赵海波 刘九庆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探讨 [期刊论文]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4年4期
论文摘要: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许多企业的生产的过程中机器设备逐渐取代了人的作用,因而,企业生产开始受到了设备的影响,企业设备管理的工作开展得是好是坏,企业设备管理的思路是否明朗清晰,企业设备管理的效果是否满意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设备管理的策划与定位决定的。本文主要论述新时期的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迎合新时期发展趋势的应对措施。
一、前言
设备作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是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的一个物质硬件基础,也是影响企业生产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设备是企业生产赖以生存与发展壮大的根本,一个企业要想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形成产业链大小的规模,而且还要对这个“规模”进行细节管理,同时必须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与设备管理进行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企业忽视了对设备资源配置的管理
许多企业在设备资源配置的方面忽视了对其的管理,根据有关的统计资料分析得出,将近有七成以上的企业设备管理问题与设备的维修费用是取决于企业设备的配置管理。也就是说,企业设备在完成安装之后,未来问题与费用的维持有七成以上已经是确定了的。而不是想象中那样,可以通过后期不断地对现有设备故障加强控制与预防,便可以解决问题的。所以,企业应该加大对设备资源配置当面的管理,做好预防工作,防止问题发生后措手不及。
(二)企业设备管理的体制存在缺陷
大多数企业并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而且在责任分配方面也不明确。设备的管理部门与设备的使用部门之间形成了一种“双方都管或双方都不管”的局面。负责设备操作的工作人员只是对操作负责,而对设备操作规程的执行及其保养等均置之不理。因此,导致设备的操作不当以及保养无方,增加了不一些必要的维修。尽管维修人员了解设备遭到损坏的原因,但其无法或无心干涉操作人员的工作。因而,便形成了“管理者不管,使用者管用,修理者管修”这样的一种畸形管理模式。
(三)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改进
企业中负责设备管理的人员众多,其中包括有受过专业的设备管理培训的高等院校毕业生,有近似于设备管理专业的非设备管理专业的人员,亦有从企业生产实践中出来的对企业设备熟悉的人员。因为这些从事企业设备管理的人员的素质文化、专业方向有所不同,他们在管理设备时候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处理方式也大不相同。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企业设备的寿命、性能和状态皆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改进。
(四)企业设备维修手段还十分落后
当前,大部分企业在设备管理上还比较粗放,而且设备的维修工作并未形成一个固定的标准,在设备的管理上过度重视使用而轻视了管理。某些企业过分偏重其任务的完成,使得拼设备严重的现象频频发生,导致设备的运转大大地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负荷,以至于很多小故障没有得到及时的检查和维修成为了大故障,甚至到了完全不能运作地步。这样子不仅增加了检修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而且还增加了维修成本。很多企业的维修手段与维修条件还比较落后,缺乏一些必须的维修检测仪器,仅凭人的直觉与经验来维修,根本无法保证检修的质量。
三、对设备进行管理的措施
(一)更新企业设备管理的观念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过去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只是重视技术的管理,并没有重视其经济管理。企业应该搞好将经济管理与技术管理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使企业设备管理的静态管理转变成为动态管理,达到提高设备投资效益与利用率的目的。现代企业设备要实现真正的设备管理就要更新设备管理的观念,关键是重视并加强企业设备的管理工作,实行全体总动员对设备进行管理的观念,以获得设备的综合效能最优的目标。
(二)强化对企业设备维护的管理
现代企业的设备大都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与技术含量,对维修和检测的要求非常高。企业必须得舍得投入,要购买先进的保养机具与维修检测的仪器。加强企业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检查的工作力度,定期做好设备平时的保养维修工作,避免设备故障的频繁发生,延长企业设备的使用寿命。实施预防维修的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对常用设备进行测定和记录,时时掌握设备的最新状况,抓住维修的最好时机,减小维修的盲目性,渐渐地转向科学的维修。
(三)学习并掌握先进的设备管理模式
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国际化的设备管理模式已日趋成熟了,但是作为比较落后的我们则要学习渐进的设备管理模式,通过引进于吸纳的方法来快速提升我们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和世界的接轨。这样子做,不但可以节省大批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使我国的企业向世界化迈进。
(四)加强企业设备管理的队伍建设
由于现代企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与技术性能愈来愈高,所以对设备的管理、操作、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技能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而,要全面提高企业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就要加强专业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和培训力度,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工作,还要将各项培训工作放到设备管理的工作日程中。
四、总结
企业的设备管理作为一个永恒的讨论话题,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完善,企业生存的竞争力在加剧,人才、资源与技术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为更好地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应该在传统观念上有所创新,建立一套科学先进有效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完全发挥企业设备的效能,为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维恕.浅谈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合理选择[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11).
石油机械是开展石油开采、石油生产工作的重要设备,也是石油开采、石油生产的重要手段。现代化石油机械的不断发明与制造为推动石油开采、石油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一般情况下,石油机械设备的采购成本、维修费用比较高,所以应当尽可能地减少维修与更换石油机械设备的次数,因此,应当不断加强对石油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与日常维护。本篇论文主要分析与探讨了如何做好石油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
石油机械设备;设备管理;设备维护
石油机械作为石油开采、石油生产工作中的重要设备与重要手段,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方面有着非常大的贡献。但是,石油机械设备在一般情况下的采购成本、维修费用都是比较高的,这样的情况下,在石油机械设备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加强设备管理与设备维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目前在石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
长期以来,石油行业在机械设备管理这一工作上的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导致了机械设备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这一问题的出现,因为重视程度不够、待遇不高等问题的存在,造成设备管理人才招聘难、难留住。机械设备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导致了使用单位管理、租赁企业维护、政府监督这三者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石油企业不仅无法从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获得应得的收益,甚至与此相反的要付出非常高的购置成本、维修成本与保养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石油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1.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石油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因此,原有的管理制度也应该有所改变。随着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其科技含量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原有的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石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此外,因为机械设备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导致了现有管理人员不能有效制定实用的、与实际情况联系紧密的管理制度。上述问题的存在,造成制定管理制度的人员不能全面认识石油机械设备管理,执行制度的人员无法根据制定的管理制度开展石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从而导致了石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1.3对石油机械设备管理缺乏认识
目前,很多石油企业在石油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例如,政府在进行监管时的原则是“抓大放小”,而政府没有开设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这就说明设备管理工作是可以不受重视甚至可以直接忽略的,等等。在这样的错误观点下,很多石油企业对裁撤了设备科、材料科等管理部门。
2做好石油机械设备管理的几点对策
2.1重视石油机械设备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石油机械设备管理的开展与有效管理的实现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素以,石油企业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对具有高端操作技能、专业知识的机械设备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保证石油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合理制定与有效执行,这也是使石油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的一个有效手段。为培养机械设备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石油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讲座、学习会等形式的活动,让设备管理人员对石油机械设备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进行学习。石油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也是管理人员,对此类人员来说,更应该加强培训力度。石油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石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规范操作意识,使他们进行安全操作、学会如何管理石油机械设备,从而提高石油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管理水平,使石油机械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2.2建立健全石油机械设备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石油机械设备管理体制,就是要完善管理部门的职能,实现统一规划,落实专人负责,实行全员管理,进而做到专业管理、群众管理的有效结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实现石油机械设备的制度化管理,不仅是开展石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也是石油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石油企业应当制定出一个完整的、可操作比较高的管理制度,不仅要包括石油机械设备的选型,还要包括机械设备的使用、机械设备的保养、机械设备的维修以及机械设备的管理等方方面面,从而可以保证石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选型有其根据、操作有其规程、维修有其程序、检查有其目的。只有有了科学、合理的制度,才能使设备操作有方向、设备管理有依据,才能实现石油机械设备管理能够得到其应有的收效。
2.3更新管理理念
石油机械设备管理在石油企业中是非常重要也是最为基本的一项工作,因此,石油企业必须要加强对石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关注与重视。石油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不仅关系到工作安全,也关系到了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效益与产品质量。所以,石油企业应该对石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建立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石油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并配备上必要的管理人员,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安全管理代替设备管理。
3结语
综上所述,本篇论文通过分析目前在石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做好石油机械设备的管理,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帅.如何做好对于石油修井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7:74.
[2]赵普忠.石油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探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09:249+251.
[论文摘要]试对纺织机械设备的管理问题作探析,旨在阐述机械设备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纺织企业的机械管理具有“机械设备精良、专业技术配套、机械操作精确”的特点,也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不可忽视的关键。工作中注意上述管理问题能够为纺织企业的机器正常运转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纺织企业中的机械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随着纺织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机械设备在现代化纺织中的作用已尤为突出,机械设备管理在纺织企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纺织企业中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纺织机械,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纺织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问题
(一)管理机构及制度不够完善
机械设备管理是公司维护员的事,管理部门与车间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工作很难实施。
一些现有的纺织企业为了便于管理,往往减少管理环节,甚至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二)新旧机械装备使用存在脱节
随着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纺织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当前形势,纺织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纺织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入“冷宫”。
(三)机械设备的保养不够科学
目前大多数纺织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往往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一)依据机械管理需要,健全管理的体制和制度
企业应根据设备的运用状况,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我们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二)重视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纳入考核奖惩条例
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机械维护完全靠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来实施。对此,将机械设备的管理纳入企业考核条例,有利于明细工作责任,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三)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因此,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细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企业也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纺织机械设备管理的注意点
1.注意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纺织机械设备维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势在必行。
2.注意设备的长期运行维护。设备维护时应根据使用说明和运行期限进行合理的操作运用,切不可“带病”工作。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增长,油气储运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油气储运设备在油气储运上的地位也日益显著。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是改善油气储运工作a条件,提高储运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保障。本文从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加强压缩机各主要部件的定期保养和维护;油气储运设备管理要实行“三定”制度;加强油泵日常维护与保养;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等方面就如何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言
油气储运顾名思义就是油和气的储存与运输。在石油工业内部它是联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包括矿场油气集输及处埋、油气的长距离运输、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增长,油气储运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油气储运设备在油气储运上地位也日益显著。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是改善油气储运工作条件,提高储运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保障。
1 如何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
1.1 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
为了延长设备“寿命”,在设备管理上,我们应该实行每月定期“体检”,增强设备的“免疫力”。以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为例,长期以来重视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每个月对所有运行设备的振动情况都要进行一次检测,检测任务由克拉玛依科比公司承担,对不符合振动检测标准的运行设备单独核实,及时反馈给油气储运公司,油气储运公司根据检测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有力的保障了设备设施的安全平稳运行。
1.2 加强压缩机各主要部件的定期保养和维护
压缩机是油气储运中的重要设备。为了使压缩机能够正常可靠地运行,保证机组的使用寿命,需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执行定人操作、定期维护、定期检查保养,使压缩机组保持清洁、无油、无污垢。
第一,维修及更换各部件时必须确定:压缩机系统内的压力都已释放,与其它压力源已隔开,主电路上的开关已经断开,且已做好不准合闸的安全标识;
第二,压缩机冷却油的更换时间取决于使用环境、湿度、尘埃和空气中是否有酸碱性气体。新购置的压缩机首次运行500h须更换新油,以后按正常换油周期每4 000h更换一次,年运行不足4 000h的机器应每年更换一次;
第三,油过滤器在第一次开机运行300h~500h必须更换,第二次在使用2 000h更换,以后则按正常时间每2 000h更换;
第四,维修及更换空气过滤器或进气阀时切记防止任何杂物落入压缩机主机腔内。操作时将主机入口封闭,操作完毕后,要用手按主机转动方向旋转数圈,确定无任何阻碍,才能开机;
第五,在机器每运行2 000h左右须检查皮带的松紧度,如果皮带偏松,须调整,直至皮带张紧为止。为了保护皮带,在整个过程中需防止皮带因受油污染而报废。
1.3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要实行“三定”制度,维修要及时
实行“三定”制度,主要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制。每台设备的专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获得“操作合格证”之后才能操作相关的设备;在采用多班制作业,多人操作设备时,要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于新购或经过大修的设备,必须经过磨合期的试运转过程,以延长使用寿命,防止机件过早磨损;此外还要严格实行安全交底制度,使操作人员对施工要求、场地环境、气候等安全生产要素有详细的了解,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或适应性维修措施,以防降低设备的使用性能,缩短使用寿命,甚至酿成事故。当设备必须送修时,绝不能允许带病作业,但是在没有场地、设备等必要的条件下,切勿勉强拆修,以切实保证修理质量。拆装要按使用说明书和一定的工艺程序,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在拆装前后,零件要摆放整齐,严防磕碰和日晒雨淋。按目前施工生产的特点,设备维修工作可分为故障前的预防性维修和故障后的排障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一种为防止设备发生故障而进行的定期检修业务,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以查明和消除隐患,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依据设备的大修和二、三级保养,同期对其进行定期维修的方法。故障后的排障维修是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修理。
1.4 加强油泵日常维护与保养
油泵是一种理想的油气循环泵或作载热体输送油气泵。油泵日常维护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在开始运行初期有少量泄漏是正常的,在经过一定时间运行后泄漏将会减少或停止;
第二,选择泵的安装位置时,要使泵盖和轴承座的热量便于扩散,不出现任何蓄热现象。不许用输入管上的闸阀调节流量,避免产生气蚀;
第三,泵不宜在低于30%设计流量下连续运转,如果必须在该条件下运转,则应在出口装旁通管,且使流量达到上述最小值以上;
第四,注意泵运行时有无杂音,如发现异常状态时,应及时处理;
第五,停机:切断电源。将泵内液体放空,清洗且应定期把叶轮旋转180°,以防止轴变形,直到油泵完全冷却为止;
第六,经常检查地脚螺栓的松紧情况,泵的泵壳温度与入口温度是否一致,出口压力表的波动情况和泵的振动情况。
1.5 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
在建立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把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标准溶解到设备管理活动当中去,使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到有质、有量、有形、有效的开展,做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经常化。为了巩固和保持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我们在设备管理上严格执行交、接制度,做到“五交、三不交”。五交是:交生产和工作情况的同时,交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交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交滴漏跑冒情况。“三不交”是:遇有设备事故没处理完不交;设备问题不清楚不交;设备卫生不达标不交。
2 结论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及维护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只有在坚持提高经济利益,强化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才能不断提高油气储运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水平,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于克祥.工程机械维修的现状与设备的前期管理[j].科技资讯,2009(31):117-119 .
[2]刘惠坤.浅谈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要求与提高设备维护水平的措施[j].消费导刊,2009(5):105-109.
[3]卢继东.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4):123-126.
论文摘要:结合近几年油田公司在管道工程等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情况和工程机械发展现状,探讨一下在现代工程施工中如何使用、管理好机械设备,以发挥设备的最大使用潜力。
一、目前国内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现代化建设规模的空前高涨。仅国家的“十五“规划,在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建筑、电力通讯及环保行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点投资多达20000万亿元左右。这些工程都是关系国计民生、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不仅需要建设者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更需要他们使用好、管理好建设施工的有力武器—工程机械。集成化、智能化、机电液一体化、绿色环保的工程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基本保障,更是施工企业实力的一种体现。
目前,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在施工中投入的施工设备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施工企业自购,对外租用的设备很少。每个工程中投入的施工设备数量多、种类杂,旧设备技术状况老化,故障多,可靠性差;新设备技术含量高,操作、维修技术要求高,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施工对于设备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环保的客观要求。
二、国内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存在问题
结合近几年本人在施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的设备管理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项目经理部中设备管理人员少,配置不合理,且人员综合素质差,缺少精通技术、懂管理的人员。
2.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管理者、操作者职责、权力和义务不清晰,不明确。
3.操作、维修人员技术素质低。
4.设备技术资料、档案不系统,管理混乱。
5.消耗品、易损配件配备不合理,不能满足施工需求。
6.管理层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只重生产进度和施工质量,忽视设备管理。
三、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无论从领导到工人,每一个人都知道施工设备技术状况的好坏对于项目施工质量和进度影响有多大,特别是大型专业化施工设备,如重型起重机、盾构等常成为影响整体工程进度的关键环节。要想真正管理好施工设备,保证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达到管理标准化。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严格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而且制度必须覆盖住设备从选型、采购、使用、维修、管理和报废的全过程。要适用、可操作性强。制度一经实施,就要一丝不苟地执行。以工程机械为例,操作手必须每天认真填写设备运转记录、日常维护记录、日发生费用记录,通过这三个记录,就可以充分了解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小时、维护、小修项目和故障情况,并能过日发生费用记录的核查、累计,可以知道设备周或月度费用消耗情况。根据设备运转记录、日常维护记录再结合设备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巡视情况,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以上实际情况,参照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的技术要求,编制下个月度的维护保养计划,安排修理作业。修理作业也要严格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按照正常的修理工作程序,完成修理之前的技术检验、故障分析判断、解体鉴定、制订修复方案,修理过程要执行自检、专检记录的填写和最终竣工的验收。
2.完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情况监督考评制度。进行月度设备考核,制定详细的考评程序、奖惩办法,并将考评内容与设备运行工作小时、费用消耗、车容车貌、服务态度和维修成本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每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通知单的形式,传达到操作手或维修人员,限期整改,并到现场监督完成,并做整改后的验收。
3.加强岗前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培训和考核要有针对性,合格发证上岗,不合格下岗淘汰,接受再培训,操作人员上岗或转岗之前都必须按照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书进行专业化、系统化操作、维护保养培训,并进行认真的上岗考核,要确保操作人员操作技能熟练、会维护设备、懂设备的基本原理、熟悉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的情况及如何处理等。此外,管理、技术人员更应该加强学习,不仅要在理论上充分掌握设备的性能、操作、维护规程和维修技巧,而且要他们对重点设备也能熟练操作,在培训时给操作人员进行示范、指导。操作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施工安全、生产效率,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四、结束语
要想真正管好设备,使设备管理上一个台阶,关键是要各级领导重视,把设备管理提高到与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考虑问题,避免设备使用中的短期行为,杜绝施工中抢工期、拼设备的情况,另外在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应率先垂范,一视同仁,让管理制度真正地运行起来,常抓不懈,要在企业内形成设备管理上轨道,实现设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形成爱岗敬业、爱护设备、干好工作的良好氛围,真正从上到下重视、管理好企业的资产设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存在问题,提出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的完善策略。
引言
施工企业将机械装备作为竞争市场、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投资和生产力的观念已在业内达成了共识,但机械综合管理水平如何跟上机械装备水平快速增长步伐的问题却还没有得到认真的应对。市场告诉我们,要发挥好机械设备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和效率,使其创造更多的价值,则必须加快机械设备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探索,全面落实设备寿命周期的系统管理,切实提高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基于此,当前对施工企业设备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 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存在问题
1.1 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1.1.1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
1.1.2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上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 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2.1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和运转费用,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1.2.2 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下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1.3 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3.1 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丁“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来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1.3.2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2 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的完善策略
2.1 实行现行体制与创新体制并行的设备管理“双轨制”
当前施工企业走现行体制与创新体制并行的“双轨制”较为合适。所谓“双轨制”,即将现行的设备分级管理体制与成立租赁公司体制相结合,组建内部区域性机械设备租赁市场,实行部分设备的租赁使用。这里的“区域”与“部分”,即总体上暂不改变现行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租赁站,集中部分大中型通用性施工机械或项目新增施工设器实行租赁使用,租赁站在行政上隶属所在施工指挥部(项目经理部),并对指挥部(项目经理部)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指挥部领导的独立核算。
2.2 重新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设备管理指标体系
企业的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这个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设备的技术经济指标,要着眼于系统的赣体协调发展,并与贯彻iso9000标准相结合。设备管理指标体系是反映设备运用和管理水平的信息。以往的设备管理考核指标,如“设备完好率”、“利用率”、“红旗设备率”、“事故损失率”等,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但不容易把设备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此,必须重新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设备管理指标体系。
2.2.1 建立真正反映设备运用状况的设备统计指标,真实有效地反映设备的投入产出情况和设备对企业市场竞争的贡献能力,如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停机时间、故障时间、生产效率、生产量等;
2.2.2 建立设备技术状况评价指标,包括堤备完好率、故障率、可利用率等:
2.2.3 建立设备维修管理评价指标,包括维修时间、维修次数、维修人员丁时利用率与维修质量等;
2.2.4 建立以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为目的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统计与评价指标,对设备成本进行统计分析;
2.2.5 要建立设备保值增值评价指标,包括设备新度系数、设备净值计算与分析等,以科学地评价企业经营者任职期间设备管理水平和设备资金投入情况。
2.3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设备管理水平,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思想,建立起有利于优秀设备管理人才脱颖而出、才尽其用的选人用人机制,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
2.3.1 建立一支稳定的设备管理队伍。通过提高待遇,加强对设备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以经济手段吸引优秀人才加入设备管理队伍。通过开展“红旗设备竞赛”等多种活动,评选优秀设备管理人员,增强员丁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事业上的成就感留住人。
2.3.2 加大对设备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促使他们成为既懂专业,又懂现代管理、富有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要尽快建设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定位准确,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设备管理队伍。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能力强的设备维修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业务熟练的设备操作队伍。
2.4 加强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如何把施上机械设备从选型、配套到使用维修等全过程管理好,使其发挥应有性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是施工组织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把计算机技术引入到施工机械的管理中,可以改变目前各施工企业一直沿用的传统的管理方式,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益,实现对机械设备的动态管理。目前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是属于哪个单位就只能在那个单位相对较小的范围内使用。而由于施工生产各阶段工程任务的不同,便导致一部分设备的闲置。于是便会出现同一集团公司内,a分公司大量闲置某种设备,但是b分公司却在大量购置同种设备,菜一设备在购置后没用几次就长时间封存等。这些状况都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无法发挥施工企业的集团优势。为此,企业应大力加强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设备网络化管理,及时地传输设各信息,并对设备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可对设备进行合理的宏观调剂。
3 结语
施工企业从保证设备投资效益、发挥机械功效、满足施工需要、创造更多价值的观念出发,建立、健全自己的机械管理体系,切实抓好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管理优化,劳动生产率,标准化作业,生产周期
机械设备是生产要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企业全面完成任务、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及缩短产品的加工时间有着相当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论文大全。
社会的进步,国民物质需要的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来说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让我们的企业在严峻的市场中生存,这就对机械设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当今的社会生产中,机械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的必不可少的技术物质基础,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实现生产工业化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和机械设备在生产中的优越性,就必须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成套设备的一个生产循环过程,就是一件产品的形成,可以反映出这套设备性能的优劣,要想获得一件好的产品必须有优良的设备。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的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成功管理,无疑将会有力地推动机械设备管理的水平和层次。在生产中如何才能提高生产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调配,严格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严格管理,是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素质,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及用工制度合成体。工人每天跟机械设备打交道,他们是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尽心维护保养,对设备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求专职修理部门和修理人员,必须严格按规程对设备进行保修和维护。机械设备的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维修并重的原则,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发生机械故障,以免影响生产和危害工人人身安全。因此,机械设备应遵循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挖掘内部潜力,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论文大全。为了提高管理水平,首先,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并配套相应的规章制度。其次,严格执行分配制度,实行计件工资与工作效率和考勤相结合的原则,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多劳多得使人心安定,工作积极,同时对工人队伍中涌现出的先进生产者、技术革新者大力宣传,并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使人们形成一种争先进、当能手、爱企业、愿给企业献计献策、为企业争光的好风气。
二、强化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
高效机械设备的管理就是在全体企业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通过对生产目标的管理、生产要素的管理、生产程序的管理,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个部分的作用,并及时处理好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达到高效、优质、文明、安全的生产。生产中,周密的组织计划,配套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是进行高效管理的重要条件。因此,有计划的工作对加强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无疑是重要的。对机械设备,我们通过经常性的检查,可以全面掌握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和磨损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针对检查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设备的改进和维修工作措施,有目的地做好修理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修理质量和缩短修理时间。在生产中,按检查时间间隔的不同又可分为: (1)每日检查,通常在上班后,机械设备没有运转起来之前由操作人员进行检查; (2)定期检查,按照使用和吧保养所制定的检查计划,定期由专职维护人员会同操作人员进行检查;(3)年终检查,经过一个生产周期,设备的许多零部件必须拆解检查和维修,这就要求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要想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首先让大家明白设备的原理和生产的工艺流程,然后让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目标责任及奖惩办法,因为机械设备的保养是机械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项预防性工作,让其明白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的机械设备,有利于机械设备的正常生产,能够提高机械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大大减少机械故障,避免出现机械事故,减少零件的磨损,并可以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零部件消耗,降低设备成本。有些机械零部件磨损较快,除了要求工人每天开机前的例行检查外,还需要加强对设备定期不定期的保养和维护,必要时还需根据设备磨损、入口进料及出口产品等的情况安排例检。有的磨损材料价格昂贵,且更换次数较多,我们会在不影响设备的使用情况下有意识的适量延长保养和维修的问隔时间。
三、 增强和完善业务能力,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需合理安排生产进度,在维修保养过程中,我们应当多一些指导性安排,尽可能少一些指令性安排的原则,让工人们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合理的安排、正确的布置工作能够让各班组之间互查互检,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以此让工作人员明辨是非,并且对问题也可以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在管理机械设备的时候,不能在企业生产中只讲效益,只抓质量,忽视了安全生产,这样做势必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强化质量,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也是我们生产企业势在必行的重要趋势。作为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要在质量的同时,不能忽视安全检查,要把责任事故由事后处理变为事先预防,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论文大全。在设备的维修和使用过程中,我们都应主张降低损耗、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管怎样的制度和措施,管理过程中都需强化我们的管理,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使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合作。
四、不断学习新技术,努力完善设备保养和维修制度。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出现,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这就要求我们管理机械设备的同时不断的学习。设备维护和维修是相辅相成的,机械设备良好的保养维护,能防止设备过早磨损和遭受意外的损坏,但不能阻止设备正常的磨损和损坏,因此对机械设备不但要做好经常性的保养维护,还必须进行及时修理。机械设备的修理一般分为小修、中修、大修。小修一般是无计划地临时安排的修理,其目的是消除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突然故障,或是个别零件的损坏,或一般事故性损坏的问题。保养是预防机械设备故障和损坏,而小修是排除机械故障和修理损坏件,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互相影响。保养不好,小修就会增多,小修作业中必须要做好有关保养工作,中修是更换与修复设备的主要零件和数量较多的其他磨损零件,其目的就是对不能继续使用的部分总成进行大修,使整机状况达到平衡,以延长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解体检查修理,保证各零件的质量和配合要求,使其达到良好的技术状态,恢复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精度等工作性能,以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现代企业中的设备管理要大力推行先进的现代管理手段,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不断的积累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建立健全相关配套的各种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机制。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渐开放,国外的新技术,新装备的出现,我们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发生变化,我们必须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创新出新的管理模式,这是我们的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的必由之路。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体制及企业良好的工作环境,能使我们的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推动我们企业朝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设备管理者面临的又一个新课题。
【参考文献】
沈永刚. 现代设备管理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赖一飞. 工程项目管理学 .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刘庆山.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