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植入式广告论文

植入式广告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3 15:12: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植入式广告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植入式广告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植入广告 营销策略 广告研究

植入式广告(隐性广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视觉符号,甚至是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或电子游戏等各种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目的①。近几年,国内植入式广告发展迅速。按照植入的媒介,植入式广告大体分为六种类型:影视植入式、电视节目植入式、电子游戏植入式、网络社区植入式、图书植入式。其中,影视植入式与电子游戏植入式,是目前广告主较青睐的方式。本文主要以影视为例来讨论目前研究趋势。

一、国内植入式广告的研究

笔者分别以“植入式广告”“内置式广告”“嵌入式广告”等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如图一。

可看出,国内学术界对植入式广告的关注总体呈上升趋势。较早关注植入式广告的文章是:《隐性广告――广告人的新把戏》(谈伟峰等,2003)和《无所不在的植入式广告》(莫梅峰,2003)。分别从营销手段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对植入式广告进行剖析,指出植入式广告将有广阔发展前景。

硕博学位论文是学科前沿、系统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笔者对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尚未发现相关的博士学位论文。但2006年至今,以植入式广告为主题的硕士学位论文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如图二。

最早以植入式广告为研究主体的学位论文是《植入式广告研究》(刘檑,2005),系统梳理了相关概念并确定了植入式广告的范围,归纳了植入式广告的类型和特点并探讨了运作过程及操作技巧。

二、植入式广告的研究领域

尽管国内植入式广告研究侧重点不同、分析角度不一,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可行性研究:对植入式广告兴起原因、国内发展现状、植入形式、优劣势、存在的问题讨论,广告商业性与影视艺术性的平衡是热点;二是植入式广告的营销策略研究:结合营销学理论对植入式广告在各种媒体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利用传播学、心理学等知识指导植入式广告的设计应用,主要侧重于方法运用的指导和技巧的总结;三是植入式广告效果的研究:主要以影视剧为研究对象,采用宏观阐述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剖析影响植入式广告效果的各种因素,并试图建立较理想的效果评估体系。

(一)植入式广告的可行性研究

植入式广告作为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天然结合体,意味着它本身具有冲突性,主要体现在“广告商业性与影视艺术性”上。面对植入式广告的现状、发展及其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国内学者们对其可行性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主要分为反对方、支持方和中立方三大阵营。

1、反对方。影视作为一种美学文化载体,承载着提高审美意识,完善审美教育,提供审美娱乐的文化责任。植入式广告虽然以与影片情节、人物相结合的形式出现,但为引起受众足够注意,它需要在片中有足够的出镜时间,甚至需要影视情节造势配合。这些要求与影视自身艺术标准相冲突。目前植入式广告存在过于直白,插入不当,与故事情节融合度不高,广告与影视主次定位颠倒等现象,破坏了影片的艺术性,损害了观众的利益,广告效果也大打折扣甚至是有损品牌形象。另外,有学者对植入式广告的伦理性和合法性提出质疑。1937年颁布的《国际商会广告行为准则》提出“任何广告不管形式或是使用的媒介,必须是清晰易辨的;当一则广告在含有新闻或文章的媒介上时,它应该轻而易举的被认作广告”。显然,植入式广告的隐形特征恰与广告的基本伦理性相违背。②

2、支持方。在传统广告发展面临瓶颈,新媒体环境与技术呼唤新广告形式的大背景下,具有隐蔽性、强制接收性、低成本高回报等特点的植入式广告将为我国广告业及影视业带来新机遇③,广告与媒体合作是双赢的。经济方面,广告的植入拓宽了影视业资金来源,而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影视制作质量。植入式广告以道具植入、对白植入、场景植入等形式,对植入的产品或品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频率曝光,将品牌形象甚至是产品功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受众,相对于传统广告是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形式。艺术方面,植入式广告以道具、场景等形式与故事情节进行巧妙结合,真实还原现实生活场景,增加影视作品真实性生活化气息,带给受众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3、中立方。中立者们既肯定植入式广告具有顺应市场需要的特点,也注意到它自身商业性与影视艺术性不可调和的矛盾。广告商业性与影视艺术性,是一对此消彼长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因此,只有正确的定位影视与广告的主次关系并恰切把握两者平衡度,才能相得益彰实现双赢。

(二)植入式广告的营销策略研究

最小破坏影视艺术性,最大发挥植入式广告商业价值,是广告界与媒体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优化运作策略。虽然,不同广告植入形式不尽相同,但仍存在需要共同遵循的策略。

1、植入形式:匹配和谐。影视风格、题材、主题内容与品牌定位是否相符;影视目标受众人群与植入产品的目标客户是否相符;不能为了植入而植入,应综合考虑产品的特点、目标受众特点及媒体特点是否相匹配。当广告品牌的价值理念与影视内容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达到和谐一致时,广告商业性与影视艺术性才能达到最佳平衡;影视目标受众与产品目标客户达到一定程度的契合时,才能最大程度影响目标客户达到广告目的。

2、植入度量:适量有度。广告植入的数量与程度,是影响广告商业性与影视艺术性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植入式广告的本质决定它需要尽可能多的重复出现,表达自己的品牌理念及产品功能,达到让受众留下印象的广告目的。然而,这样做势必会伤害主体影视的艺术性,影响收视率,间接有损广告的商业性。故应适当控制植入广告的数量和深度,保证影视第一,广告第二的合理定位次序,尽量不破坏影视原本内容及完整性。

3、植入手段:多元整合。在产品品牌与影视内容相匹配,数量适当的前提下,植入手段尽可能多元、创新、整合,以实现最佳广告效果。

(三)植入式广告的营销效果研究

最佳营销效果,是广告的终极目标,也是众学者研究热点之一。18篇硕士学位论文中,有4篇以植入式广告效果为研究主题。通过案例分析、实证分析、对比研究等研究方法,结合传播学、营销学等知识分析影响植入式广告效果的因素,提出科学的植入策略及模式。综合研究发现,影响植入式广告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影视内容、产品品牌、受众、及受众所处的环境、产品或品牌植入的过程五个关键因素。④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研究不深入

与植入式广告发展速度和复杂程度相比,目前国内相关学术研究大大落后。大部分文献是对植入式广告的可行性、现象评论及感性的经验总结等宽泛的描述性研究,缺乏使用规范的研究方法设计和科学论证过程的文献资料。部分学者开始尝试定量实证研究(林升梁2006;CTR媒介智讯2007;Tsai,Liang,&Liu2007)将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引用到国内,并取得了一定的探索性成果。但国内广告产业结构模式、受众对广告信息接收方式和接受心理与国外都有较大差异,并且国内外消费文化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认为今后国内对植入式广告的研究必须注重本土化的发展状况,规范使用研究方法进行科学论证,唯有如此得出的理论才能有效的指导实践,促进国内植入式广告健康快速发展。

(二)产业体系不完善

与巨大市场需求相比,国内相应的价值评估和效果测量体系还不完善,信息支持平台还较为缺乏⑤。并且对行业运作和发展起保障作用的行业知识学习系统及法律法规等交易保障系统几乎是空白。一个产业的运作水平取决于产业链的各个方面,理论与实践必须相互扶持,才能保证整个产业按照正确的方向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植入式广告是在传统广告发展遇到瓶颈,传播环境日益复杂,新媒体时代呼唤新广告形式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并以其自身非对抗性、强制接受性、隐性传播性等特征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给营销业与影视业带来新机遇。虽然,目前对于植入式广告的可行性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很多争议,但它是顺应时展的,随着学者们后续研究的深入和自身机制的完善,将有广阔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①陈丹阳,《论植入式广告在影视中的发展与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8)

②周培勤,《对影视植入广告的伦理和法律思考》[J].《电影艺术》,2008(2):61

③李佩兰:《植入式广告为中国电视剧产业带来新的机遇》[D].重庆:重庆大学,2009:40

④祖婕:《影视作品中植入式广告传播效果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53

⑤毛璐敏,《电视植入式广告效果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56

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传统打断式广告被垢病的同时,植入式广告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植入式广告之所以能成为倍受推崇的推广手段和宣传方式,在于其用非广告的表现方式对需要传播的广告信息进行精心编码,使受众在纯粹的信息接收环境中,以无意识的状态接收广告信息的刺激,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商品和品牌信息。2010年央视春晚刚落下帷幕,晚会上的植入式广告便受到社会热议。本文试从2010年央视春晚的植入式广告入手,探讨植入式广告的传播策略。

早在1917年,英国小说家诺曼·道格拉斯就曾断言过广告在全球的蓬勃发展趋势,他说:“通过广告,你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理想”。从当时的情形来看,广告业确实锐不可当,20世纪20年代的西方世界,广告与商业同在,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样的黄金时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从60年代开始,广告泛滥成灾的局面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也许是因为广告的虚张声势,也许是因为广告的名不符实,总之,民众开始对无处不在的广告表示出强烈的不满,这也预示了广告的前途并非风光无限,此后质疑广告的声音果然愈演愈烈。

伴随tivo音像录影机的面世,广告业必须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这种名为tivo的音像录影机可以让人们随时切断电视广告,以便不让这些广告影响他们观看节目。像录影机深受人们的追捧,投入市场便获得大卖。在这种情形下,广告人必须寻找到有效的方式来破解人们摆脱广告的意愿。只有创新才有可能绝处逢生。

植入式广告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异军突起。 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又称植(置)入式营销(product placement marketing)(也称“隐性广告”、“软性广告”),是指将产品服务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传统广告片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网络游戏、手机短信、小说等各种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目的的一种营销方式。

一、植入式广告倍受推崇的原因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传统打断式广告被垢病的同时,植入式广告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植入式广告之所以能成为倍受推崇的推广手段和宣传方式,有其深刻的原因,综合来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从消费者的层面来看,在消费者和广告之间存在一个恶性循环伴随消费者的日益成熟,传统广告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的吸引力逐渐下降,而吸引力的丧失贝导致品牌与消费者的有效接触依赖于轰炸式的投放,在广告轰炸下,受众显示出愈来愈明显的逆反倾向,对广告产生不信任感,继而表现出麻木和冷漠,最终只能是再次加剧了对广告的拒绝与逃避。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广告面对警觉的消费者,就需要以审美的表达方式来拆解他们的排斥心理,使之乐于接受广告信息。与传统广告相比,植入式广告在商业信息的传达方式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被称为“不再是广告的广告”,这种广告形式能够降低消费者的心理警戒程度,因而具有相对较高的认可度。

其次,从媒介环境的层面来看,现今媒介传播环境的竞争程度日益加剧。以我国的电视媒介为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电视媒介的生态环境和竞争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电视媒介的赢利模式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广告,因此各电视台、电视频道纷纷以增加广告时长的方式维持收入增长,与此同时,电视频道和节目播出时间的剧增又加速了受众的分化,相当一部分广告讯息会遭到屏蔽或相互抵消,这就严重降低了广告的有效性。总之,广告环境的日趋复杂、环境噪音的逐渐增大,使广告接触率严重下降,形成了广告拥堵的局面,因此广告主急需找到新的优质传播渠道。较之传统的硬性广告,植入式广告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作用模式,开辟出较为宽松的传播环境,绕开了嘈杂的广告信息环境,因而能够带来更为有效的传播效果。

第三,从商品本身的特性来看,每件商品自投入市场开始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分别是导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这个过程中,广告投入的增加并不与品牌价值的提升完全成正比。众所周知,处于导入期的商品需要硬性广告来推广,但处于发展期以后的商品仅需要以提醒的方式来保持消费者的认知度便可,如果一味采取硬性广告的方式反而会造成消费者的麻木甚至反感。植入式广告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迎合了处在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中后期的老品牌的需要,通过植入式广告可以巩固消费者对该品牌产品的记忆和认识,在潜移默化之中建立起对品牌的好感。

综上所述,植入式广告因其区别于传统打断式广告的优点而迅速发展,在西方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植入手段、形式和植入所依托的载体运用上都相对成熟,而且也取得了相当好的广告效果。但在中国,植入式广告还处于起步阶段,从电影《没完没了》首开中国植入式广告先河之后,《大腕》、《无间道》、《手机》、《天下无贼》等一部部带有植入式广告的电影相继浮出水面。植入式广告在电视媒介中的演绎更是风生水起,从电视剧到新闻、体育、娱乐、法制等各类电视节目,植入式广告可以说是无孔不入,这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电视节目,成为植入式广告梦寐以求的载体,那就是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

二、虎年春晚的植入式广告盘点

如果说植入式广告在2009年央视春晚上还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在2010年的央视春晚上则是有点大张旗鼓了,因此在刚刚落下帷幕之时就引起了一番轩然大波,评头论足之中褒贬不一。2010年春晚的植入式广告在形式上没有突破,还是在台词、道具、情节、画面等环节植入,下面试归纳一下虎年春晚的部分植入式广告:

(一)道具植入广告

在我们接收到的外界信息中,83%以上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因此利用人们的视觉感受来植入广告获得的效果也最为明显,2010年的春晚舞台上利用视觉植入广告较之去年来得更为明显。明确被植入广告的节目有:小品《五十块钱》里,两个主人公身上的围裙,黄底红字很显眼地写着“鲁花”两个字,且桌上也放着鲁花牌压榨花生油;小品<捐助》和《家有毕业生》中被摆在舞台中央的国窖1573和洋河蓝色经典,一红一篮分外显眼;刘谦的近景魔术中摆在桌上的汇源果汁;还有歌舞节目<拍拍拍》,伴舞演员手中高举着佳能相机,这个节目在网络上被戏称为佳能相机的一个超长版本的广告。

(二)台词植入广告

在春晚舞台上,利用台词植入广告的现象也很多,可分为主持人的台词植入和语言类节目的台词植入。主持人的台词植入广告主要体现在由欧阳夏丹和任鲁豫主持的春晚贺电榜中,语言类节目词被植入广告的要算赵本山的小品(捐助》最为突出,众所周知(捐助》被植入三个广告,分别是搜狐(含搜狗)、国窖1573和海南三亚,这三个品牌都在小品台词中有所体现,如:“我们是搜狐视频刨根问底儿栏目的主持人,我是主持人阳阳……”(小沈阳);“大爷,搜狗不是搜寻狗,而是一种输入法,可以在上面找到你们的名字”(于洋);“你看,国窖1573"(王小利);“过完年我带你去三亚,那里空气老好了,我们去旅游,有大海”(赵本山)。

(三)情节植入广告

小品《家有毕业生》疑为土豆网量身定做,整个故事情节围绕青年创业者卖土豆展开,还刻意套用了一系列植入痕迹明显的广告词:“土豆,一切皆有可能”、“土豆恒永久,一颗永流传”、“假如没有土豆,世界将会怎样”。此外,在刘谦的近景魔术中也被植入一个小情节,桌面上安排一瓶汇源果汁,刘谦在热身表演时喝了一口,并煞有介事地说了一声:“这是汇源果汁”,这个小插曲博得现场观众一阵心照不宣的笑声。

(四)画面植入广告

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还通过镜头发现一些明显是广告的画面,如小品(五十块钱》里,该小品背景有一个很明显的吊牌广告,“平安”二字赫然出现,屏幕右下角还反复出现“中国平安,平安中国”字幕。

春晚刚落下帷幕,对春晚的讨论已经如火如茶,根据各大网站的调查显示,虎年春晚网民投票满意度相当之低,最大的一个原因在于对植入式广告的不满。明目张胆的广告植入不但冲淡了春晚的年味,更令观众大有眼球被“绑架”之感,极大伤害了观众的情感,甚至有网友发出了“春晚,请不要在广告中插播节目,”的椰榆,专家学者也公开质疑,声称春晚“钱景”下的前景让人不敢轻易想象。确实,作为一档举世瞩目的重量级电视节目,央视春晚理应重视公共性、公益生和民俗特征,过多的广告及背后的利益无疑会给春晚这个品牌,甚至央视品牌造成伤害,这也使得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深刻反省和思考植入式广告的传播策略的应用。

三、运用植入式广告进行品牌传播的关键环节

笔者认为,运用植入式广告进行品牌传播应重点注意以下一些环节:

(一)植入式广告的情节安排

第3篇

[关键词]植入式广告 营销 品牌

[中图分类号]F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091-02

一、植入式广告的概述

(一)植入广告的内涵

本文认为植入式广告的定义为:植入式广告从属于传统广告,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又称“植入式营销”,旨在通过镜头、人物、角色、对白以及情节发展等,将产品或服务与电影、电视剧、游戏、娱乐节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潜移默化地从正面影响观众对产品或服务的看法,减少观众的抵触心理,进而达到营销目的。

(二)植入式广告发生作用的原理

植入式广告对受众产生的效果可从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与行为模式典范理论来分析。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某种刺激与某种反应之间建立关系的过程,即通过让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在相近地甚至同时出现,建立起刺激与该反应之间的联系。经典性条件反射产生的行为是不随意行为,该行为无法由个人意识随意控制,而是由刺激引发心理改变所产生的。当观众看到电视剧里自己喜欢的明星或者是某一个电视角色,在使用某种产品时,为了与偶像的行为趋于一致,也会产生尝试使用该产品的想法。

美国学者赫伯特·布鲁默指出,青少年经常想象自己是英雄或豪杰,并试图模仿他们的行为。观众经常模仿流行电影或电视剧中明星的穿着、风格、行为等,并想象自己就是该角色。当观众无法成功展现跟演员一样的独特魅力时,就会使用一些容易获得的商品来弥补这些渴望的特质,而观众在对这些类型的商品进行选择时,植入式广告就起到重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二、我国电视剧中植入广告的现状

(一)我国电视视剧植入广告的发展

中国的商家通过电视剧向大众推销产品的历史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吕丽萍和葛优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首次采用了植入式广告的宣传方式,当时,白龙矿泉壶公司出资13.5万元获得了该剧的片头广告权,并且剧中也多次出现了该公司的产品,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该公司的产品销售量直线上升,品牌知名度也大幅度提高,该事例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例成功的植入广告案例。

植入式广告真正大量席卷各大荧屏并吸引消费者眼球是在冯小刚执导的《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等一系列贺岁影片热播之后。而后,我国电视剧走上了广告疯狂植入之路,植入式广告也由新型的营销手段变成了寻常的品牌宣传手段。

虽然植入式广告在我国迅速发展,从近几年来看,植入式广告虽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但却引起了来自社会的谴责,植入广告太多太杂,导致一部完整的电视剧情节被分割,植入广告过于突兀,让观众大呼“无厘头”。植入广告作为一种隐性广告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误导,侵犯了公众的自主选择权,由此而引发的不满日益增多。

(二)我国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形式

目前我国电视剧的植入式广告主要有以下四种植入方式:道具植入、台词植入、角色植入和场景植入。索尼公司常年赞助TVB的拍摄,因此在港剧中,演员所用的手机大多是索尼,镜头也会拍摄Sony商标并给予特写,这种植入方式就属于道具植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索尼的曝光率和知名度。舒蕾在《一起来看流星雨》中则采用台词植入,钢琴老师于馨帮学生楚雨荨清洗被恶作剧弄脏的头发时,说:“这么好的头发,就要用蚕丝蛋白护理。”该桥段将柔顺黑亮的秀发与舒蕾蛋白护理洗发用品联系起来。《天真遇到现实》中,演员陈数成功塑造了一位天真善良的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平安保险推销员,这让观众觉得平安保险公司的推销人员不仅只是以利益为出发点,而且会站在投保人的角度去考虑,一改人们往日心目中推销人员的形象,杨天真这个角色的植入让人们对平安保险公司产生好感,增加了引起人们日后消费行为的可能性,也使得营销人员的形象在观众的心目中变得积极。在2011年的热播剧《男人帮》中,主角选购家电时都会选择在京东商城购买,货到时也会有身穿京东制服的送货员上门送货给人以快速、便捷的感觉,这就是典型的场景植入。

另外,冠名赞助商也是植入式广告的一种形式,比如电视剧《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在片名中插入清扬品牌的广告词,该品牌成为剧中的职场背景,产品与剧情及剧中主要角色的巧妙结合,让受众深刻感知到产品的使用特点以及该品牌的精神内涵。

三、我国电视剧植入式广告中的效果

(一)正向效果

植入式广告具有隐蔽性。如果广告宣传的产品或品牌能够与电视剧作品巧妙融合,起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那么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宣传方式。一部剧情跌宕的电视剧,融入契合电视剧主题的宣传产品,加上品牌方的精心策划和制片方的整体观念,像对待影片其他细节一样来处理植入部分,也能够使受众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获得产品或品牌的信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会得到迅速提升,如此一来,植入式广告就能够传递出品牌的核心价值,淡化广告本身的刻意性,观众变为主动接受,减少了消费者对广告的反感和不信任感。热播剧《蜗居》中宋思明和郭海藻之间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实际却为路虎汽车做了一次广告,宋思明形容路虎汽车为有血性的,像一匹野马一样,认为路虎是男人的腿,将路虎的品牌核心价值诠释得淋漓尽致,使消费者产生丰富的品牌联想。

同时,植入式广告具有高效性,植入式广告较传统广告传播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中国大陆每年上映的电视剧多达上百部,每部电视剧中都会植入各式各样的品牌,电视剧生命力强,可以重复播放,也可以录制影碟,更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这样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时间是传统广告无可比拟的。联合利华和湖南卫视共同打造的《丑女无敌》系列剧中,立顿奶茶始终贯穿剧集,使得立顿这个品牌迅速在办公室白领心中占得一席之地,立顿奶茶的销售量也因此大幅上升。

并且,植入式广告的强制性使得广告与受众的接触度更高,它从更多方面、更多角度充分展示产品的个性和特点,在传统广告的模式下,观众可以选择避开广告时间,但是在植入模式下,由于剧情的连续性,观众不会选择避开与剧情紧密结合的广告。

(二)负向效果

广告的生硬植入是导致观众对植入广告反感的重要原因,植入的要求是比较灵活和巧妙的,如果广告猛然地出现在观众面前,不仅会破坏剧情的流畅性,而且会破坏观众观剧的心情,同时也会破坏原始营销目标的实现,甚至可能起到截然相反的作用。在偶像剧《盛夏晚晴天》中杨幂饰演的晚晴送朋友巧迪尚惠彩妆产品时,和朋友一起喊出了该产品的广告词,广告的成分变得浓厚,剧情显得突兀,难以充分显示该产品性能和功效,产品的核心价值不能充分展示在观众面前,对于品牌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

过量和过高频率地植入广告会让观众形成冗余的感觉,重复的产品和台词的大量出现,不但降低了电视剧的质量与品质,也使观众产生厌恶情绪,最终导致产品口碑不好,电视剧收视率下降;而且最终导致品牌商和电视剧制作商双输的结果。饱受争论的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是植入广告方面不折不扣的王牌,该剧植入了包括联想、高姿等30多个品牌,大量的植入广告使得该电视剧成为各种品牌的展览,电视剧变得功能化、商业化。

植入式广告信息传播渠道的有限性使得植入式广告的目标受众与电视剧的目标观众存在差异,导致植入式广告接受度和宣传效果会大打折扣。

广告的植入只考虑到品牌的知名度,忽视了品牌的美誉度,有些品牌单方面追求出镜率,而以一些非正面形象出现,比如有一伙盗贼化装成旅游团,手拿淘宝网的小旗子开始打劫,这虽然增加了淘宝的知名度,但是对这一品牌也产生了负面作用,降低了品牌内涵。

四、植入广告的品牌策略

(一)加强电视剧剧情和植入广告之间的融合度

要本着“内容第一,广告第二”的植入原则,将重点放在电视剧剧情本身,在观众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会更易于接受与剧情发展相符合的广告推广。好的植入广告会深入人心,达到宣传商品的效果,深化品牌影响力,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建立相同的品牌价值观。

(二)合理控制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数量和展露时长

过少的展露会让观众忽略了该品牌,但是过多的展露和过长时间的视觉干扰会让受众对植入式广告的本身反感。所以制片方应该对赞助商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适当筛选和把关,比如,可口可乐公司要求其产品每年在公众面前的曝光率不得超过56次,以防观众产生不悦和反感。

(三)根据品牌的不同生命周期选择植入方式

属于成熟期的品牌,品牌已经相对成熟,品牌定位很明确,品牌知名度也比较大,因此在植入广告时,要避免过量和频率过高的植入,导致受众反感,品牌商要控制品牌出镜率,适当地以提醒的方式强化消费者的记忆。而新进品牌最主要的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强化品牌个性,但同时防止突兀的植入,宁可放弃植入机会也不要出现在一个不符合品牌形象的场景中。

(四)选择适当的媒介植入

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媒介受众,植入式广告在投放时要注意电视剧的目标观众,尽量使电视剧的目标观众与广告的目标受众保持一致并且要考虑品牌所传达的理念,据此选择适合的媒介,从而达到相对最好的宣传效果。

(五)品牌以正面形象植入

品牌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固然重要,但是品牌的美誉度是决定消费者是否选择该品牌的决定因素,电视剧中植入的品牌应该以积极正面的形象展现,让消费者产生品牌好感,此品牌才会进入消费者激活域,成为消费者的备选。

(六)健全法制完善植入式广告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法律对植入式广告的干预和管制需要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与促进市场效率之间保持平衡。使观众能更好地欣赏影视制作,避免受到过多不必要的广告强制推送。

【参考文献】

[1]莫梅锋.无处不在的置入式广告.中外管理,2003年9期.

[2]植入广告:不要败口味.

[3]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

[4]周培勤.对影视植入广告的伦理和法律思考.

第4篇

【关键词】电影植入式广告定价运作流程

在现如今高度商业化的好莱坞,电影产品植入(Product Placement)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发展,好莱坞业内普遍认为:植入广告能让制片人之外的资金支持你的电影,用的是他人而非电影公司的钱,那么将会更加利于市场销售,更加推进电影的商业化;我国电影行业一直比较保守,商业化程度较低,改革开放之前电影植入式广告鲜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电影行业完成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电影行业通过“院线制”回归市场,在市场发展的初期,必然要有较长的探索和适应期,如何找到市场,市场的特性如何都要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消费时代到来之际,商品生产者更注重加强自己产品在受众心中的印象,而电影植入式广告以其独特的隐性广告形式往往能收到良好的广告效果,因此,电影植入式广告在现代成为了广告主推销商品的有力武器。

一、电影植入广告的内涵

“世界性广告消费主义文化像潮水一样席卷全球,无论在什么领域,只要有一点缝隙,它也会渗透进来,以至最终被它同化,将它变成广告消费链条上的一环。”①上世纪60年代,战后西方社会经济复苏,社会商品丰盛,“消费”取代了“生产”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的核心,产品的销售成为了各大企业的关注重点,广告是连接消费者与商品的中介物,在追求商品销售的“消费时代”,消费行为本身成为了一种现代人的生活宗教仪式,人们在这样的仪式中期望以消费的商品的价值标志自身的存在,彰显自己的生存意义,从重视产品的物质质量提升到了追求产品自身的象征意义,也就是说上升到了心理需求的层次,这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物质产品的特性和生命周期都是有限的,但是它本身的象征意义可以是无限,而创造这些象征意义的正是广告,因此广告可以无限地创造消费需求,促进整个社会的商业化。在现代商业社会,任何可能的媒体都会成为广告媒介,特别是大众媒介,而作为大众媒介之一的电影,具有强制观看和高清画质等独特的特性,很好地契合了商品生产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因此在电影整个产业链中可以说产品植入广告的效果最好。早在1913年的美国电影院中就开始出现广告形式,那个时期典型的例子是《家庭不和》影片的上映,该影片是精美食品公司制作的广告短篇,在当时电影广告这种形式还是半遮半掩地生存,因为人们还没有完全接受,不时受到反对。而现在电影中出现商品信息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如今在整个电影产业链中广告已经成为电影获利的主要来源,票房收入甚至退居其次。

所谓电影植入式广告指的是把商品信息融入电影的影片场景、影片道具、电影对话语言、主人公的喜好及其物品中的广告形式,相对于直接以营销目标为主的“硬广告”电影植入式广告形式生动不易引起观众反感,由于品牌出现并不是直接的销售诉求,所以电影植入式广告也被称为隐性广告。电影植入式广告可以在观众观看影片时,使其不知不觉就接触到广告信息,被称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产品营销方式。

电影与广告的结合有三种形式:贴片广告(广告主将制作好的广告放在电影正片开始之前播放,一般是每个30秒/场的费用为50-80元不等)、产品植入(又分为场景植入、对白植入、情节植入和形象植入)、搭配销售(电影与企业合作,在前期至后期为产品营销目标进行活动策划,立体宣传);两种具体的方式进行操作:其一是电影制作的过程中进行道具进行招商,其二是在电影宣传活动中冠名。本篇论文着重探讨电影植入式广告在国内的发展策略,希望国内的电影植入式市场能发展壮大。

二、中国电影植入广告的现状

据调查,现代电影植入式广告进入了全速发展期,全球电影植入式广告以每年21.5%的复合年增长率(1999~2004年)发展。至2004年底,其全球的市场价值已达18.8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的四年内将翻倍成长。到2007年全球广告主在植入式广告上投入的43.8亿美元中,26%是投向了电影,电影植入式广告高回报、低成本的有利条件使很多高知名度的品牌如可口可乐,耐克等都积极投资于电影植入式广告,美国著名的福特公司甚至专门成立电影投资的研究机构来从事本身产品的植入,可见在未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消费时代到来的环境下,电影植入式广告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在社会资本中所占比例也会越来越大。

我国广告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全速发展,全国广告营业额从1981年的1.18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57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由0.024%增长到0.75%;人均广告费由0.118元增长到119.67元。我国已经成为广告增长最快的国家(或地区)之一。广告业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行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起着显著作用。②我国的广告市场前景广阔,不过中国的传统广告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增幅趋缓,根据CTR媒介智讯最新的中国广告数据显示:2006年第一季度广告花费总额达742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1%,低于2005年第一季27%的同期增长水平。中国广告市场进入低速增长期,传统广告的发展开始显现出瓶颈,而新兴的电影植入式广告随着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后,开始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据国内专业从事电影广告市场开发的央视三维公司数据显示,2007年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监播到的电影植入广告额为1.6亿元,到2008年这个数字翻了一倍,由于在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市场刚刚兴起,这个数字在广告总额中所占份额并不大,但是增长速度迅猛,而标志电影植入广告市场发展潜力的影院数量到了2008年,有效银幕数量超过了4000张③,增长速度快,可发展空间大,因此电影植入式广告在中国将是未来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广告形式。

三、中国电影植入广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混乱的定价体系。在好莱坞电影的运作过程中,是由广告商与专业的第三方电影植入广告公司签订合同实现的,一般签订1~2年的合同,约7500~10万美元的费,并由ERMA(娱乐资源与营销协会)统一管理,正规化运作④,而对于国内的电影植入式广告市场来说,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价体系,特别是一些低成本制作的电影,还停留在单纯依靠产品曝光时间长短来定价的阶段,而曝光时间长短也没有进行科学的定量调查(比如上座率和重复播放周期等),只能听任广告主能“给多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电影制片方认为植入式广告纯粹是额外收入,与电影本身没有多大关联,因此在敲定植入式广告价格的时候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植入式广告不与电影本身关联却与现金的多少有关,资本盈利大于实际电影内容,造成架空了的价格体系,不利于市场规范化和各方利益的平衡。

2.适合植入广告的电影产量不足,质量欠佳。中国电影的现代化(这里主要是指意识形态方面具备人文反思性)是从“第五代”电影开始的,至今也只有“第五代”电影是合适的植入式广告生存土壤,其他大量的电影都没有收到如期的广告效应。正如前面提到过的问题,中国电影产业目前正处于商业化飞速发展但仍是很初级的阶段,资本的进入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很容易造成互相抬价和让电影制作方按照资方意图办事的状况,这样就变成了资方在主导着电影内容,极其容易造成电影内容平庸化和枯燥化(毕竟广告商不是专业的电影艺术家),降低电影本身质量,自然更加无从谈起广告效果,使得电影植入广告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所以国内电影数量虽然在增加,但是可植入的电影缺乏。现今在国内典型的“第五代”电影是冯晓刚导演的电影,能为广告主提供合适的植入机会: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手机》、《天下无贼》等,为惠普、佳能、诺基亚、宝马、中国移动、长城油等12个赞助商提供了充分品牌展现的机会,加上其他品牌的荣誉赞助,电影获得了上千万的经费。冯晓刚电影的成功代表广告主是非常青睐电影植入式广告的,但同时也看到除了以冯晓刚电影为代表的“第五代”电影之外,广告主无处可植入广告的窘境。

再从电影本身的叙事内容来看,很多电影同质化严重,毫无新意,这样的电影上映后的票房收益难以保证。由于国内市场缺乏对影片前期效果的市场调研,所以对广告主而言,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更像是一场赌博:在电影上映之前,无法知道这部影片是否能够卖座,广告是否能够有效达到目标群体;另外一种情况是即使影片成功也不等于植入式广告会同样成功:就像《疯狂的石头中》,黄博的一句台词“牌子”虽然成为经典流行语,但带给班尼路的更多的是负面的品牌效应,损害了班尼路品牌的定位;另外一个例子是在电影《非诚勿扰》中,受益最大的并不是赞助额度最高的温莎威士忌和招商银行,而是一分钱也没出的日本旅游胜地北海道:其实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北海道的旅游部门并没有与片方达成合作,但在影片上映后,北海道景点旅游的海报贴满了北京的地铁,全国各地的旅行社也纷纷推出了“非诚勿扰经典路线游”的北海道旅游项目,收到了不俗的、意外的广告效果。

正是存在着以上质量方面的问题,使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发展受到制约,可以看出在广告主和电影制片方之间还没有找到一个平衡点。

3.第三方专业电影植入式广告公司生存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中国的电影植入式广告市场还不成熟,并没有形成规模,第三方专业公司无法掌握有效资源,预算和客户都还仍然掌握在广告公司手里,广告主宁愿找他们自己的公司,也不会去信任没有资源的第三方专业电影植入式广告公司,而在美国,广告主和专业的电影植入广告公司之间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比如威望迪和丰田就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更大的问题在于,第三方公司普遍担心制片方会“越过”自己直接与广告主联系,往往会单方与广告主签订合约,所以违约责任也不得不由自己承担。另一方面,大部分较优质的电影项目都掌握在大电影公司手里,而这些公司由于规模发展还不够等原因,还没有将专业的广告业务独立出去运营的实力,所以一般都会以节约成本来考虑自己设立广告部,第三方公司的生存市场就变得极其有限。缺少必要的资金扶持和专业的人才输送,电影广告植入这项技术含量很高同时又非常繁琐和细致的工作就很难达到要求。而在美国,专业的电影植入广告公司通常会在电影制片厂设立办事部门,由专家直接阅读剧本,寻找可以用来做植入营销的机会,并专门设立植入式广告预算;同时电影植入广告公司同时也承担着在影片产业链中与广告结合的其他几个节点做广告的工作,比如影片宣传冠名、影片片花销售等等的,已经发展成为专业的娱乐公关公司,不断壮大实力,由此看出,与美国相比,国内植入式广告的商业化发展还有相当的差距。

(二)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品牌符号意义的不和谐。消费时代受众其实是在消费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在受众的心目中每一种商品所代表的意义和社会认同是不一样的,而一部电影就好像是一个围绕着人物、场景展开的品牌象征性符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象征性符号并不是像物质一样放在那里独立存在,它的内在象征意义会构建出一个超越物质的意义世界,这个意义世界要靠电影本身的叙事体现出来(比如情节、道具、台词等),以电影语言进行表现,如果脱离了电影语言的语境,品牌本身的意义就会得不到表达甚至被扭曲――比如在低等的语境中受众就容易将植入在其中的品牌认为定位也同样低等,广告效果就无从体现,因此,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策划人而言,寻找适当的符号世界(电影)来进行植入就至关重要的。一旦发生错位(mismatch),就会引起消费者认知上的矛盾,从而削弱本身品牌的广告宣传效果,而且国内目前的电影植入品牌并不是在电影拍摄前进行科学合理安排的,大多是在电影进行的时候才插空植入,所以就无法保证品牌符号意义的协同性,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2.广告与电影情节脱节、广告效果减弱。观众之所以愿意去看电影,是因为电影本身的品牌效应(比如某个导演、演员、对内容的兴趣程度等等),观众不会有意识地去寻找电影中的广告信息,所以如前所述,广告信息必须与电影语境相融合,让电影语境把广告信息、产品意义表达出来,比如电影《变形金刚3》中有一个细节,当军事主管的副手问她是要LV的包还是爱马仕,主管很心仪地选择了爱马仕,这就把爱马仕品牌适合高层人士的品牌意义表现了出来。但是国内大多数广告主对这一点并没有清醒的认识,盲目植入,不顾与情节的融合,这样的做法,无法体现出产品自身在电影中存在的意义,更无法向观众传递产品内涵信息,广告效果可想而知。

植入性广告就是要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产品的信息,而目前在我国一些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此类广告过于直白化,还是“硬广告”的营销模式,还没有发展到“生活广告”(诉诸生活意识而不是产品本身物质特性的软性广告)的阶段,大多数投资于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广告主意识还停留在出场越多越好,LOGO越大越好的程度,把产品的物质特性强加于受众,忽略了受众的感受,容易造成受众的反感,一看就知道是推销的广告,心理上就容易产生拒绝,影响广告效果。如一个小例子:在电影《短信一月追》中,某品牌手机出现的频率简直比主角的戏份还高,影片内容空洞,完全是为了广告而拼凑剧情,观众称之为“电影直销”,大呼上当。

四、中国电影植入广告的未来发展策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加深,虽然我们和西方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同样的也进入了消费时代,在传统媒体广告发展出现瓶颈时,电影植入式广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因为电影产业链中有很多能够与广告结合的盈利点,植入式广告是最能推动整个产业链商业化的一个节点,我国拥有优势的广告市场和电影市场,一旦电影植入式广告市场得到充分发展,带动的效益将是非常可喜的,但我国的电影植入式广告市场毕竟是个刚刚起步的市场,很多方面都没有经验,存在不少问题,针对前述我国电影植入式广告发展及运行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运行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我认为,未来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思路出发,在实际操作中应该灵活运用。

(一)逐渐培育成熟的第三方专业广告公司

在国外发展成熟的植入式广告市场中,一些世界知名广告公司都成立了自己的相关业务广告公司负责专门的植入广告。如加州的Feature This!Vista Group,Hollywood International Placement等等,⑤事实表明,成立专业的植入广告公司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因为这类公司的出现可以整合市场上零散的资源,做到对市场资源的科学系统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质量。

笔者对我国专业植入式广告公司的发展建议是:依托大型广告公司实力,逐渐规范市场。目前在我国,许多小的第三方公司不仅没有专业人才,甚至掌握的媒体资源少之又少,大多靠关系吃饭,不懂得市场运作规律必然扰乱市场发展,而像奥美广告公司、BBDO广告公司、TOM国际等世界知名的大广告公司,它们的实力雄厚,一般掌握有权威的市场咨询,应该从这些大公司里培育专业的植入式广告公司:最初可以先在这些大公司内部培养专业部门,待市场成熟后可以独立运营,如我国现在的OA广告公司、海润奥美,以及合润传媒,就是依托大型广告公司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专业的电影植入广告公司也可以有意识地参与到电影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影片片花销售、影片名片销售、影片宣传冠名,周边等等),与影院和制片方签订合作合同,共同盈利。这样的专业化道路不仅有利于市场发展,同时也可以为植入式广告提供专业的制作建议,提高植入式广告的水平,从而达到预期广告效果。

(二)电影植入式广告的运作流程

从专业的电影产品植入广告公司工作程序来看,应该在制作前期就敲定好电影的植入广告,从下图所示流程可以看出如何运作电影植入式广告:

上图清晰地表述了第三方专业植入式广告公司是如何运作电影植入式广告的,从根据导演选题寻找目标消费者,再从确定的电影剧本中找到广告植入点,最后确定广告公司、广告主和电影导演三方面的事宜,这样的程序能够保证广告活动的科学性,因为是在受众调查和剧本分析的基础上植入广告的,目的性明确,不会造成半途插入广告的生硬和没找准消费者而造成的浪费。

(三)注重前期调查评估,形成科学定价体系

科学地定价不仅保障了电影方、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的利益,对规范电影植入式广告市场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定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我国市场刚起步,定价体系还不完善,根据以上分析的运作流程,我认为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定价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应该基于前期对电影题材和受众的科学分析制定出,制定每千名观众收费的标准,或者按照影院观众人数的一个基数(比如不少于2100万人观看)于一定时期内合作进行的定价,就如威望迪和丰田签订的为期2年左右于全美国院线的合作合同。这方面的定价需要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和讨论,电影协会应该加强对各方的协调工作,朝有利的、有序的市场化发展;二是我们国内业界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按照植入式广告在这部电影中价值的大小来定价,也就是说在一部电影中,广告公司会以镜头里出现的广告客户的时长(硬性量化标准,分为听觉长度和视觉长度)为依据,以及质化评估,也就是情节度(主要考察品牌是如何在内容里体现的、是否涉入影视内容的情节线、是否出现在人物台词当中或是充当场景)为重要指数最终进行价值大小的判断,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选择电影的风险(因为不知道影片上映后是否卖座),从而使得广告主理性选择投放广告的电影,加强广告效果。如下图所示:作为基础的露出时长细分为视觉坐标和听觉坐标,与质化的情节度坐标共同构成植入广告价值的值空间,空间里不同的点代表了不同的广告价值:

植入式广告价值评估模型(CTR PVI-Model)⑥

(四)注重品牌形象与目标受众心理特质的契合

在电影植入广告运作流程中,对受众的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类型不同的影片观众群也会不一样,比如战争历史题材的观众主要是中年群体,艺术片主要吸引感性消费、注重艺术气质的观众,而时尚都市片的观众主要是年轻一代和都市白领,每一个群体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质,只有找到受众的心理特点,才能把握住在影片什么地方、怎样植入广告才能给受众感官刺激,引发受众的注意。

电影植入式广告主要是靠视觉呈现,因此,品牌要想在电影中增强自身的辨识度,就应该根据对受众心理特点分析的结果,找到影片中的刺激受众心理的情节点,针对性地把品牌形象与情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受众对出现的品牌符号记忆深刻,以至于每次回顾喜欢的电影情节时,都能自然地想到片中出现的商品信息。

(五)广告与电影情节融合,实现广告效果的最大化

电影语境直接决定了植入式广告的基调前面已经提过符号意义的统一化,在实际运用中不能以受众较难接受的“硬广告”(产品广告)出现,而应该注意产品符号背后的象征意义是否与电影情节意义相符合,是否能顺畅地将产品意义表达出来,产品和电影的意义世界一旦发生融合,受众便能很轻松地记住产品及其品牌意义,不需要专注、理解、记忆等有意识的心理关注成本,观众能轻松地接受广告信息,因此产品植入广告只要遵循了符号意义协同性的规律之后,表现形式就可以比较多样化了,比如以电影内容为主,植入广告为辅或者最近以微电影形式为典型的电影内容服务于广告,这样广告就在语境一致的前提下发挥出了主动性,就如《一触即发》微电影中的各色名牌广告,也借助了明星效应,同时情节安排出色,使得广告与电影的结合又多了一种灵活、容易被接受的形式,而且,极具创意的广告形式也不失为一部有趣的电影剧本。宝马公司就为它的一款经典车型Mini Cooper量身定做了一部电影《偷天换日》。2003年上映后,观众对影片三辆宝马Mini Cooper的优越性有了深刻的映像,影片取得了成功,而宝马的植入式广告也获得了成功,完成了广告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在电影植入式广告的运作中,最有效果的方式就是电影情节与广告内容―尤其是产品形象相融合,这样,广告才能借助电影的优势给受众深刻印象,从而给产品销售带来持久的效益。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新兴的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做了一定的分析,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市场仍在不断前进和探索中,对电影植入式广告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完善,我们需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才能促进中国电影植入广告市场的健康发展。

注 释

①张殿元:《世界性广告消费主义文化批判》,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3月

②吴永新:《我国广告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2006年8月

③数据来源:人民网

④数据来源:【美】珍妮特・瓦斯特《浮华的盛宴》

⑤资讯来源:CTR咨询

⑥CTR PVI-Model是目前国内比较完善的植入式广告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法]让・波德里亚原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美]珍・斯泰格著,单红、王义国译:《电影广告的历史和理论》,1992年版

[3]沈芸:《中国电影产业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

[4]关雅荻:《当电影沦为广告作品―中国电影植入广告的利与弊》,《电影艺术》,2007年第12期

第5篇

关键词:公交广告;审美特征;审美价值

1.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呈现出媒体多样化、信息直播化、受众分散化的新特征。公交车作为城市的一道流动风景线,其本身无疑成了传播信息良好的载体,蕴含了无限的广告价值。人在流动,车在运行,信息在传播,城市公交系统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在城市功用塑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交广告不仅仅是商业手段,也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作为人们在生活中接触频繁的媒体形式之一,公交广告日益发展,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审美体验的提升,对公交广告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

2.公交广告的审美特征

公交广告主要有车身广告、候车亭广告、拉手广告、车靠背广告等多种形式。公交广告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图形美、色彩美、文案美等,设计者通过多元素组合设计能够巧妙的对产品目标进行释义推广,并高效的加强目标印象,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设计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合理组合与搭配,在设计师巧妙地安排下,尽力完美的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2.1 图形美

日本语言学家时枝诚记说:“通过语言得到的印象是抽象的,易逝的,可能只具有一般价值,掌握它需要时间,而通过照片得到的印象则是具体的,能够看到确定的例子,瞬间就可以记住。”充分说明,图形作为视觉语言运用在车身广告中,能达到直观的诉求方式。车身广告中的图形应具备简洁清晰,车体接触人群时间比较短,所以,复杂图形在短时间都不利于识别和记忆。图2.1的公交车内拉环抓手直接做成产品图形,简洁实用,独特的广告创意使受众在近距离感知品牌同时,也把品牌的人文关怀潜移默化的植入到受众认知中。

图2-1国外某手表品牌拉环抓手广告图2-2公交候车亭广告:雀巢广告

2.2 色彩美

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特定的刺激信息,具有情感属性,形成色彩美。广告的色彩美是广告审美的一个重要特质。公交广告的色彩美,是指公交广告设计中的色彩所表现出来的比较赏心悦目的价值。如图2-2,这是设置在公交候车亭的座椅广告,红色的底色和白色的字母对比强烈,简洁醒目,不仅仅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在城市形象建设中也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3 文案美

广告文案是广告作品中的文字语言部分,与色彩相比,公交广告的文案似乎并没有那么引人夺目,但是一则好的公交广告文案往往能引起受众情感的共鸣,起着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图2-3, 这个广告刻意留白,只有一句话的文案:“广州人,谁偷走了你的8小时?” 引发公众好奇心。广告右上方有醒目的南海桂城四个字,这是比邻广州的佛山桂城的一个城市形象广告。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除却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时间,那么余下的8小时理应是休闲娱乐时间。而休闲娱乐去哪,桂城用“偷走8小时”的文案制造悬念,引发注意,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和商业效应。

图2-3广州公交站台广告:南海桂城广告

3.公交广告的审美价值

3.1有助于城市形象魅力的提升

戈公振在《中国史学报》中对广告做了这样的描述:“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发展之记录”。黄海澄在《艺术美学》中提出:“内容与形式在艺术作品中是一个整体结构,它所发挥的是整体功能,单纯形式因素难以独自发挥作用。” 从他们的观点可以看出,广告不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很大程度上展示了城市的精神风貌,体现出城市的文明程度,成为现代城市形象的特殊构成要素;广告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美化,优秀的城市公交广告,在传达广告信息的同时,迎合人们视觉审美需求,调节着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亮丽的色彩,新颖的创意表现形式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3.2有助于满足城市生活多样化需求

公交广告的日益发展是现代城市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公交媒体已经与城市生活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向人们传递着各种资讯与信息,并深深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活动与日常生活方式。城市公交在相对固定的路线运行时,可以根据不同受众需求来进行广告设计,如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商业繁荣的街区,可以放置丰富的商业广告,在文化区和城市门户区投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城市形象的公益广告等.配合运营周边环境投放的广告,形式多样统一,色彩绚丽和谐,既能突出商业氛围的繁荣商业发展,又能与城市形象相得益彰,满足城市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3.3 有助于引导道德价值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广告作为一种宣传工具,对受众就有教育引导的作用,是社会舆论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公交广告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亦传达新的生活观念、新的消费方式,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俗,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撒播形成一种隐形的文化环境。当下“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频频出现在公交车身、公交站台及其他的户外广告形式中,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片配上简洁精炼的文字,为城市增添色彩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精神文明和道德文化建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结语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公交广告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广告审美不仅仅注重其外在的视觉效果,更应深层挖掘其内在的审美文化。只有清楚地认识公交广告的审美特质和审美价值,使广告创作深入受众的内心世界,引发共鸣,才能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4规划项目(14YS33)。

参考文献:

[1]黄海澄.《艺术美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温华.《户外广告与城市景观的艺术融合》.汉江大学学报.2001

[3]李敏.《城市公交车身广告视觉心理效应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7-12.

第6篇

[关键词] 隐性广告;大众媒介;背景画面;背景台词;特定音效

サ缬耙性广告又称“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身着大众文化的隐身服,跳脱了传统广告的直白诉求模式,以更加隐蔽、积极、动人的形态潜入了观众视野。因为在电影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服装、道具乃至影视的名字,都可以转化成商品的品牌,给制片商带来巨大的利润,所以电影隐性广告正在悄然兴起。这是一种异业结合模式。最早的电影隐性广告是将某种产品植入电影情节或场景中,占据某个位置或展现其功能,使观众能够记住该产品或公司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表现形式又发展到电视剧、游戏和流行音乐中。

ヒ弧⒑挝降缬耙性广告

ツ壳白罹哂跋炝Φ拇笾诖媒是电影,观众不仅能欣赏精彩的故事情节,还能从电影中了解到相关的民风民俗和文化。正因为电影是最直观广阔,同时也是最细致的信息载体,它能通过形象和生动的镜头,直接涉及普通人的生活,而这种功能实际上是最有效的广告宣传方式之一。当广告宣传初遇电影时,还带有几分的羞涩,往往只是在影片的结尾,写上几句鸣谢赞助单位,打上企业或者品牌的Logo等,在电影会上张贴赞助商的广告,邀请赞助单位参加并作介绍,仅此而已。近来,中国电影业在国际电影商业运作模式的影响下也开始学着利用电影这块幕布背后的魔力。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发展,可以说广告无处不在。此时,以非人工形式出现的电影隐性广告悄然而起,并以多种形式进入大众的视野,部分还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受到越来越多广告商的垂青,这就是电影隐性广告。

ピ缙诘牡缬耙性广告多出现在电影中。在国外有据可查的电影隐性广告出现在1951年的《非洲皇后号》中,片中明显展现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在中国出现隐性广告较早的是1992年的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从此以后,隐性广告慢慢在影视剧中蔓延开来。从电影《大腕》《十面埋伏》《2046》《功夫》到《手机》《天下无贼》,隐性广告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ザ、电影隐性广告的特点

ピ谝桓龉愀嫘畔⑵烫旄堑氐氖贝,只有把广告做得不像广告,让受众在没有任何戒备的情况下悄然接受,才能取得最好效果。一般来说,电影隐性广告有如下特点。

1.以背景画面的形式出现

サ缬耙性广告以背景画面的形式出现在影视节目当中,即在人物活动的场景中,布置可以展示产品或品牌信息的实物。这种宣传方式更为隐蔽,产品的宣传海报或宣传的产品会直接出现在画面中,而不需要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用语言来点破它。如电影《手机》中一个很生活化的场景:伍月看严守一主持的节目,影片中的电视上则播放着中国移动“沟通从心开始”的广告。这种将商品直接置入影片并融入剧情之中,使广告元素与传播载体完美结合的方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电影《天下无贼》中,动感地带的巨幅海报虽没刻意宣称“我的地盘我做主”,却总是出现在如火车站等主要场景的背景处,其形象代言人周杰伦海报上的神情,在画面中清晰可辨。

サ缬耙性广告以背景画面的形式出现时,一定要注意到广告的隐蔽性。因为电影置入式广告与传统的广告表现手法不同,传统广告的表现手法是通过直接展示和创意的诉求方式来唤起受众对商品的共鸣,达到促进销售的效果的。而电影中的隐性广告则是通过电影编剧、广告赞助商和电影导演的精心策划把商品安排到电影的某个情节中,使商品由始至终地成为电影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让观众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接受商品品牌的信息,从而达到后期促进销售的效果。这一点也正是电影中隐性广告的重要特点,独有的诉求方式,跳出了传统广告的表现手法,容易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更有亲和感,更隐蔽,它以一种随意但积极的表现形式潜入观众的视野,突破受众对广告的心理防线。

2.以台词的形式出现

ゲ品名称直接出现在影片的台词中。这类电影隐性广告成本较低,商家可以充分利用电影资源,借电影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广告产品隐性广告。比如,隐性广告以台词的形式出现在人物的对白或主持词中,即在台词中强调产品或品牌的优点。《阿甘正传》里有一句经典台词:“见美国总统最美的几件事之一是可以足喝‘彭泉’牌饮料。”有时候,电影中甚至会出现真正的产品广告。由此可以看出,电影置入式广告可以充分利用电影画面、情节及场景,充分拓展广告空间,这些有利因素都将为置入式广告而服务。

3.以人物经常使用的生活必需品反复出现

サ缬耙性广告信息以剧中人物经常使用的生活必需品来展示,通过画面的反复出现,来强调传递某一产品。通俗地说,影视剧中的人物吃的、穿的、用的,都是隐性的广告产品。谈到这点,我们不得不谈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手机》。这是一则经典的案例:片中演员使用的全部是摩托罗拉手机,被安排了多个特写镜头的男主角严守一的摩托罗拉新款商务手机,出尽了风头,俨然成了第二主角。又如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确确实实地让中国传统服装――旗袍火了一把:著名演员张曼玉身着各色旗袍,摇曳多姿,许多女士看过电影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拿着张曼玉的剧照定做旗袍,服装赞助商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宣传。电影利用明星的号召力,增强说服效果。

4.通过品牌广告的特定音效或旋律暗示受众

サ缬耙性广告通过特定的音效或音乐旋律的暗示,引导受众联想到特定的品牌。例如各大品牌的手机都有其特定的几种铃音和短信提示音,在影视作品中,观众即使不能清楚地看到手机上的品牌标志,也可以通过熟悉的铃音或短信提示音来联想到手机的品牌,相信看过《手机》的朋友们,无不对严守一使用的摩托罗拉E380的铃声“you have a new calling come”印象深刻。还有,现在很多品牌都有自己的品牌主题曲,一听到主题曲,就能使受众联想到相应品牌。诸如此类,都是以声音传递产品或品牌信息。

ヒ陨音传递商品或品牌信息的广告效果持续时间长且影响广泛。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艺术形态,它的生命力是极强的,一部经典的电影可以反复播放无数次,甚至可以流芳百世。这相对于平面广告、户外广告、POP广告,或者30秒的电视广告所能带来的瞬间记忆而言,电影中的隐性广告在受众的脑海里所停留的时间相对长久且记忆牢固。如果一个商品和一部经典电影结合紧凑,情节自然,那么这个产品的广告影响将远远超过其他广告的表现方式,因为它使受众对商品记忆深刻并且时间长久。

サ比灰性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这里只是列出了几种常见的形式。其他的比如节目本身就是一个广告,这在一些服务类、科技类节目中经常出现,节目本身介绍某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本身就是在为这种产品和技术做宣传。

ト、电影隐性广告的弊端

ソ几年,电影中的隐性广告在国内有较大的发展,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也看到隐性广告在电影中的弊端。

1.电影隐性广告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

ジ据广告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广告应当有广告标记,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サ缬耙性广告和普通广告相比,没有明显的可识别性。而商家给大众的广告是应当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和明确的广告标志,因此电影隐性广告不具有法律的约束效力,同样也缺少了相应的法律支持。

2.电影隐性广告无法充分表达商品的特性和品牌文化

ダ如电影《天下无贼》中一个场景是在公路上非常惊险的场面,出现了品牌――长城油。作为商家而言,仅仅只显示了品牌标志,却无法展示自己的产品优越性能,如商家所宣传的“有效抑制发动机内产生的黑色油泥,减少活塞沉积物,保持发动机清洁”等特长。

サ比,商家采用电影隐性广告的表达形式是利大于弊的,越来越多的商家看中这种表达形式不易引起消费者之间的反感,能够拉近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同时对企业本身和商品自身做有利的宣传的优点,这种电影中的隐性广告使商家和电影制作商获得了双赢。(国论文下载中心)

[参考文献]

[1] 樊传果,李忠诚,张娜.隐性广告解析[J].当代传播,2005(05).

[2] 张晓静.从审美文化心理解读受众的需要[OL].审美经济网,2004-05-04.

[3] 祁聿民,苏扬,李青.广告美学:原理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许伟杰,曹增节,刘剑.隐性广告例证研究分析[J].新闻界,2006(02).

[5] 李由,徐光胜.浅论隐性广告与媒介传播[J].新闻传播,2007(04).

[6] 张连举.广告传播对受众心理的审美体认[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06).

[7] 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英]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9] [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0] 黄佶.电影隐性广告的不足及其片外效应的利用[J].当代电影,2005(03).

[11] 罗永泰,王丽英,卢政营.基于隐性营销模式的隐性广告策略[J].当代财经,2005(04).

[12] 张庆洁.浅谈硬性广告在影视传播中的运用[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13] 龚莉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隐性广告运作的“五行”心法[J].声屏世界,2006(04).

[14] 杨育谋.隐性广告:对消费者更慢更慢地加温[J].中国商人,2004(11).

[15] 张莉.隐性广告的传播学审视[J].今传媒,2006(11).

第7篇

论文摘要:虚拟现实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旅游由现实空间发展到虚拟空间,也使虚拟旅游成为可能。本文首先阐述了虚拟旅游的涵义与特征,然后在分析虚拟旅游功能结构的基础上对其盈利模式和运营策略进行了探讨。

虚拟现实技术从兴起至今已经二十多年 ,发展迅猛,渗透至各个行业。1995年,Williams和 Hobson首次指出,虚拟现实技术必然对旅游业产生影响,旅游业将步入一个新的信息时代,也可称之为虚拟旅游时代。美国民众与互联网研究机构 Pew Intemet American life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美国所有的互联网用户当中,45%的成年美国网民曾有过虚拟旅游的经历;而据西班牙旅游局统计,西班牙70%的人的出行决策是通过Intemet获取的。可见,旅游信息网络化已成趋势,虚拟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虽然目前虚拟旅游仅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潜力却极其巨大。

虚拟旅游是现实旅游的补充和完善,对现实旅游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有突破。虚拟旅游这一研究主题的提出使得旅游学由现实空间发展到虚拟空间和网络空间,涵盖范围更广,学科体系更加完整。对于虚拟旅游的研究,虽然有现实旅游的相关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以借鉴,但它毕竟属于旅游的全新领域,其功能结构、盈利模式和运营策略等问题仍需探讨。

一、 虚拟旅游的涵义与特征

(一)虚拟旅游的涵义

所谓虚拟旅游是指以包括虚拟现实在内的多种可视化方式,形成逼真的虚拟现实景区,使旅游者获得有关旅游景点信息、知识和体验的过程。通过互联网和其他载体,虚拟旅游将旅游景观动态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游览路线、速度及视点,还可以参与发生的事件,或与其他参与者进行交流。

除了虚拟旅游的概念中所包含的直接效用之外,它还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意义:

1.用于旅游规划。由于虚拟旅游用计算机模拟景区,能逼真地展示规划设计方案,可操作性强,并易于修改,可以预见其必将在旅游规划设计中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

2.再现旅游景观。针对那些已经不存在的旅游景观或是即将消逝的旅游景观开发虚拟旅游,是保护、再现和传播自然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弥补现实缺陷。虚拟旅游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 生存和休闲空间,在其中 “人性”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社会在精神文化功能上的缺失。

(二)虚拟旅游的特征

虚拟旅游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超时空性。虚拟旅游能将过去世界、现时世界和未来世界拥有的物体和发生的事件单独呈现或进行有机组合,并可随时提供给参与者。

2.交互性。交互指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沟通,虚拟旅游利用多种传感器与多维信息空间发生交互作用。

3.高技术性。虚拟旅游依托于现代化的虚拟现实技术及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脱离了高新技术,虚拟旅游就不可能产生。

4.经济性。虚拟旅游摆脱了客观条件的限制,降低了费用,避免了多种不可抗力的约束,从而使得 “旅游”更加便宜。

5.多感知性。虚拟旅游环境能够给予旅游者景象、声音、接触、经历等多种感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由于时间、空间、经济等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大多数人的旅游需求难以得到充分的满足,这时基于计算机网络具有交互式多维可视化等特点的虚拟旅游就成为灵活便捷的选择。虚拟旅游与现实旅游的差异见表 1。

二、虚拟旅游的功能结构与盈利模式

(一)虚拟旅游的功能结构

虚拟旅游网站是一个集成虚拟旅游体验、游客交流、旅游信息和网上预订等服务的智能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组成:

1.虚拟景观游览。虚拟景观游览系统将景区的实地情景真实再现于网络中,这是虚拟旅游的核心组件。借助导航模块和电子导游系统,游客可以循着系统预先设定的线路漫游也可以自选线路漫游,不仅能通过显示器观赏这些景区的风光,而且可以通过虚拟人物的手势或口令参与到游戏情节中,以了解景点的人文历史或者进行用餐、购物等消费,从而获得宛如实地旅游的体验。

2.旅游信息规划。虚拟旅游的发展同现实旅游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虚拟旅游往往扮演实地旅游前先期体验的角色。因此,虚拟旅游便成为潜在旅游者获取各种旅游相关信息的一个渠道。更为重要的是,利用智能化的系统工具,虚拟旅游可以全面整合旅游者对目的地“食、宿、行、游、购、娱”这些咨询需求,为其提供一个规划旅游行程的网络应用服务平台。

3.旅游电子商务。虚拟景观游览系统与虚拟旅游社区对广大旅游爱好者来说是具有魅力的 “圣地”,同时也吸引了旅游相关机构的聚集,成为重要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供旅游者了解、购买或预订旅游相关商品和服务。 比如美国的 “第二人生”网站,大约有460万会员在其提供的拥有 1000多个景点的虚拟世界中旅游,同时吸引了IBM、喜达屋酒店以及便捷航空等公司,方便了游客进行网上购物与预订。

4.虚拟旅游社区。旅游不仅仅是狭义的景观欣赏,更是一种情感的皈依,人际的互动不论对现实旅游还是虚拟旅游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虚拟旅游社区是人们通过互联网围绕旅游生活而形成的生活空间。围绕旅游话题,社区成员通过文字、声音或视频进行广泛开放的交流,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旅游经历与其他成员共享,从而使旅游体验升华;另一方面,也可以分享其他成员的旅游经历,并获得各种旅游知识,为实地旅游做准备。

(二)虚拟旅游的盈利模式

虚拟世界本就是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对于虚拟旅游如何实现收益的问题,国内外仍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就目前来看,基于虚拟旅游的基本结构体系,它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旅游目的地营销。虚拟景观游览系统对旅游目的地起到了实地旅游之前的有形展示作用,在这种营销模式中,虚拟旅游网站可收取大量的广告费用。这也是目前虚拟旅游网站的主要利润点。虚拟旅游给旅游者提供了一个获取旅游信息的平台,而对那些知名度不高的景区而言,则是一个新的宣传手段。因此,虚拟旅游运营商应该主要瞄准那些有潜力但现在还比较冷清的3A或4A级景区。

2.植入式广告。当虚拟旅游网站具有较高知名度并达到一定会员规模的时候,可以与除旅游目的地的其他企业接洽,将其商业广告内置,以获取广告收入。例如,在虚拟景观游览系统的某些场景中,增设客户品牌的酒店、餐馆、茶社、商场等,或者是企业标识、吉祥物、产品广告牌等等,但要注意广告的投放技巧,避免生硬的植入,最好使其自然地融人虚拟旅游的情节之中。

3.虚拟货币及物品出售。虚拟旅游可以与网络游戏相结合,在游戏环节中通过出售虚拟货币及物品等方式来盈利。借鉴网络游戏买卖武器装备的做法,虚拟旅游也可以让旅游者兑换虚拟货币进行虚拟旅行装备的交易,或者在虚拟旅游目的地营造自己的观景别墅或产权酒店等等。

4.旅游收入分成。虚拟旅游网站通过旅游信息查询与旅行线路规划的功能,一方面可以帮助旅游者设计和实施旅游计划,另一方面可以向景区、酒店、旅行社、航空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等旅游企业推荐顾客,从而与这些旅游企业对旅游收入进行分成而获得收益。其实,虚拟旅游运营商与这些旅游企业的合作还可以更加紧密。例如,用户通过注册参与虚拟旅游,若达到一定积分或级别即可获得相应的实地旅游价格折扣,就会带来更多的实地旅游消费。

5.网上购物或预订。虚拟旅游与现实旅游是紧密联系的,在旅游电子商务这一功能结构中,一旦游客对于虚拟旅游相对应的现实景观或物品产生兴趣,网上购物或预订便可产生利润。即使用户不会真正来到旅游目的地,带有当地风情的衣帽、饰品、书画、手工艺品、土特产品等旅游纪念品的销售也会为虚拟旅游网站的盈利提供更大的空间。

6.会费征收。在虚拟旅游社区中,人们按照不同的旅游兴趣形成不同的社群,通过人际交往获得高度的社会认同,找到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归属,并且通过自我形象设计和空间环境设计,实现自己的梦想。基于这些需求,虚拟旅游网站可以向长期参与者定期收取会费,并开发出某些只针对会员的高级服务,比如用户将虚拟财富兑换为现实货币的时候,可设定只有会员才能享受这项服务等。

虚拟旅游的功能结构与盈利模式的对应关系见图1它表明了虚拟旅游网站各个功能模块所能产生的利润来源。

三、虚拟旅游的运营策略

虚拟旅游的不良体验会削弱现实旅游的吸引力,甚至会导致潜在顾客群的流失。因此,虚拟旅游网站应该采取有效的运营策略,提高顾客体验价值。

1.完善虚拟旅游功能。虚拟旅游是相对现实旅游的一种旅游方式,与现实旅游的综合性相比,虚拟旅游也不仅仅是虚拟景观游览那么简单,应当结合现实旅游中食、宿、行、游、购、娱的多方面和全过程逐步完善其价值功能体系,从而推进现代旅游体系深入发展。

2.更新虚拟旅游产品。信息爆炸的时代,虚拟旅游网站所提供的冗余信息和过时信息可能会干扰旅游者对有用旅游信息的正确分辨与选择,使其难以确定旅游目的地、旅游内容和旅游进程。因此,虚拟旅游网站应该利用丰富且清晰、及时且准确的旅游信息来吸引旅游者,并面向不同类型的旅游者不断推出新颖的、独具特色的虚拟旅游产品。

3.控制虚拟旅游成本。虚拟旅游从构思、研发到设计生产,要经过结构设计、信息收集、信息数字化、模型构建、建设数据库、程序调试、广告宣传等阶段,往往一个小规模景区的构建也需要几个月乃至几年的时间,特别是调试阶段,需要认真细致地对每个环节作检测,所耗费的时间与人力成本很高。因此,注意控制虚拟旅游开发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才会增加盈利的可能性。

4.开展虚拟旅游合作。现在80%的旅游网站以地方信息或单一旅行社信息为主,服务范围也局限于区域性。另外,旅游企业自己招募人员来完成虚拟旅游的建设,由于人、财、物等原因,质量也不高。旅游企业之间紧密的合作,特别是高科技专业虚拟旅游制作公司的引入将会使虚拟旅游的发展更加迅速。

5.加强虚拟旅游宣传。虚拟旅游网站 自身也有一个向用户宣传推介的问题。虚拟旅游企业应采用整合营销传播的方式。比如通过在宣传册、馈赠品上标明网址,在广播或电视广告中展现站点,向顾客发送电子邮件并促进顾客之间的口碑推荐,在热门网站及旅游相关媒体上刊发报道或文章等来提高知名度和访问率。

参考文献

[1]WiUiams P.&Hobson J.S.P..ViuflRea1.ity and Tourism:Fact or Fantasy?[J].Tourism Manage- ment,1995,16 (6):429—435.

[2]于萍 .虚拟旅游初探 [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7O一74.

第8篇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广播剧;“微广播剧”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剧作家曾说:“广播剧是魅力女神,像诗、像梦,在声音世界中,使人享受一切美妙。”广播剧作为听觉艺术,具有诗歌的韵律美和诗意美、音乐的节奏美和抒情美、小说的想象美和形象美以及绘画艺术的意境美。总之,优秀的广播剧具有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同时,广播剧的传播空间又无比的自由。尽管广播剧有着如此的艺术魅力,但由于其依赖的物质手段相当有限, 在文化体制改革以及网络电子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它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其曾经的风光不再,并且越来越被冷落,越来越萧条。广播剧要重振雄风,就要符合网络时代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去考虑其艺术表现的方式和传播的途径。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在移动网络时代,广播剧如何借助移动网络媒体,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微广播剧”,以使其再度焕发青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广播剧家族的新成员——“微广播剧”

互联网时展至今,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形式的特点是操作方便、时效快捷、互动性强、参与途径简单,这些特点使其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并且由于它们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这个时展的脚步,顺其自然地成为了这个时代信息传播领域的一系列样式。而“微”形式的这些特点恰好也符合广播媒体所具有的特质,因此,“微广播剧”也就应运而生了。广播剧人力图把广播剧制作成为3-8分钟的短小精炼的微剧形式,这样,其内容可以随时更新,节目制作周期短,成本低,尤其适合当代年轻人在车载广播、手机等移动互联媒体上收听。

“微广播剧”这个概念,是浙江广电集团2011年在北京广播剧发展论坛上提出来的。2012年,浙江广电集团与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主办了首届“微广播剧”大赛。从首部参赛作品上传至微博开始,18天时间里,单部作品最高转发量达6434次,共计95部参赛作品平均每部的转发量达2137次,合计为20.3万次。这些数字足以表明,网络人群、手机用户是“微广播剧”的主要受众。

2013年举行的“微广播剧”大赛更是鼓励3-5分钟的作品,将“微广播剧”更加“微化”,其目的是为了开辟广播收听的新途径,让微剧能够更有效地与手机相结合,方便听众下载收听,让更多的年轻朋友和普通百姓成为广播剧的创作者、体验者和参与者,并最终成为忠实的收听者。这些活动对广播剧来说,带有重要的探索意义,定会带来广播剧革命性的变化。

二、“微广播剧”诞生的社会背景和技术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广播剧的式微,有学者曾建议“探索广播剧小而精的日播剧,以系列剧为基础,把时下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适时地融入到广播剧的创作中”,“缩短与听众的距离,并寻求广播剧及时播出的互动话题”。在这种情况下,短小而快节奏的微广播剧很显然是最好的选择。一集几分钟,听众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整地欣赏一部广播剧。不用光盘、MP4,只需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下载一部3—5分钟的“微广播剧”,让人在等公交车、等餐排队的“碎片时间”里不再无聊、焦虑,充分“自娱”。由于“微广播剧”的制作方式、播出渠道、收听渠道都与目前移动互联时代的特点完美结合,其能赢得广大听众也就不足为奇了。

1.制作形式和剧本的创新

相对于传统广播剧的制作团队而言,“微广播剧”的制作团队并不都是专业的电台广播剧的制作人员,有很多是广播剧的爱好者。他们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产品,利用电脑甚至手机进行录制,而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广播剧演员无需集中录制,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交流,然后将每个角色录制的部分通过网络传输,实现合成。这就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使得广播剧的制作简单化。同时,对于专业的广播剧制作人员而言,单集超过20分钟的广播剧基本上都难以做到每周进行更新,缺乏足够的更新必然会导致其被市场遗忘。而微型广播剧3-8分钟的时长,全原创的剧本,并且可以做到每天更新,因为对创作者而言,这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他们可以轻松应对。

与制作形式相关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剧本的创新。传统广播剧大多改编自小说,而且主旋律题材的内容居多。同时,这类广播剧有着绝对完整的故事结构。如果听众想要收听一个完整的广播剧,必须选择从第一集开始收听。这与现代受众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相符合。现代人追求快速消费,比如开车时收听的不确定性,这要求广播剧短小精悍、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微广播剧”的内容都可以独立成篇,无论从任何一集开始收听,都能够完整地理解当集的故事,其剧本也紧跟社会时势。现在的网络就是一个大的素材库,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当下受众所关心的一些话题和热点,这样制作的广播剧也更受到关注。因此“微广播剧”的素材来源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同时,有些“微广播剧”还是边录边根据网友和听众的建议来调整广播剧的内容,根据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剧本内容和演员表现,这就极大地加强了与听众的互动,真正做到了“听我想听的”。这都是传统广播剧无法做到的。

作为在网络和移动互联平台传播的广播剧,不断贴近网络受众的收听习惯是创作者必修的功课。剧本对白可以使用网络语言,并将一些网络流行语句融入到剧情当中。这种网络流行语言就如同与年轻受众的秘密暗语,可以向听众传达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拉近广播剧与年轻听众的心理距离。

2.播出和收听渠道的创新

“微广播剧”是最早实现融合各种媒体传播的广播剧品种,它可以将不同介质的媒体融合在一起,力求使传播效果最大化。相对于传统广播剧的播出平台——电波,“微广播剧”拓展了播出的渠道,通过网联网、移动终端(车载广播、手机),特别是通过手机微博,把其上传至微博,听众可以随时收听,而且微博的推广效应是“蝴蝶效应”,如果有人转发,收听的人都是成倍的增长,转发的越多,效应越大。通过手机扫二维码就可以及时收听“微广播剧”,这在广播剧界是一个创举,同时,“微广播剧”也适合车载环境下的碎片化播出和收听,适合网络传播。这都使广播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与其他媒体比较,网络媒体作为播出平台的优势有:(1)全球性的传播范围。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或多或少只能对某些区域产生影响。但一旦进入网络传播,所有网络能到达的地区都可以看到。(2)全天候的保存时间。相对于传统的媒体,互联网提供了巨大的存储空间供信息保存,一旦上传至网络,这些信息可以随时供人们点击查阅。(3)超强的交互性、沟通性强。不同于电视、电台的信息单向传播,互联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还在于它的交互性——信息互动传播。受众可以将自己听到的感受及时地传递给制作者,制作者也可以根据受众的反应来调整。(4)成本低、效率高、最经济。相对于报刊、电台、电视台的制作成本, 网络由于节省了昂贵的制作费用,成本大大降低,其成本让很多个人都能承受。

三、“微广播剧”的发展趋势

1.“微广播剧”必须走向互动

如同网络歌曲一样,“微广播剧”的发展必须面向广大网友,不仅要制作网友喜闻乐见的作品,还要吸引广大网友进行创作、讨论,方便他们在网络上上传与下载。

2.“微广播剧”必须要学会自我推广

正因为互联网的便利性,网上的各种“微广播剧”纷繁复杂,作品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因此,一部优秀的“微广播剧”要学会自我推销,自我包装:(1)借助名人效应传播。可以邀请更多在网络,特别是微博上有影响的媒体人共同参与录制。微博的传播规律告诉我们,明星效应是推助一个作品传播的重要手段,甚至是最快的手段。(2)增加广播剧的图文形式。网络传播不同于传统的电台,音频文件的播放是点击者看到文字图片的相关内容后作出的二次反应,所以,音频文件吸引点击的一个关键还在于文字和图片。

3.创新经营方式,必须走面向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广播剧的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因为城市中拥有汽车的人越来越多,广播是他们开车途中的首选媒体;用手机刷微博,更是老少皆宜的;另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广播的老年受众人数也呈上升趋势。

虽然“微广播剧”制作成本较低,但要发展,靠一味地输血肯定是不行的,必须面向市场进行经营,依靠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金进行广播剧的生产。由此,要创新经营方式:(1)进行跨行业、跨媒体合作。如移动通信增值业务产生后,广播剧这一媒介产品也受到它们的重视,可以与其进行合作。(2)贴片广告。这是一种适用于网络广播剧的广告形式。如果受众增多,就能寻找合适的赞助商,在网络上播放前加上贴片广告,包括图片广告、音频广告、视频广告。(3)植入式广告。通过分析目前已经实现盈利的自制视频,我们发现它们几乎都是以植入广告为其广告模式。其表现形式多样,如可以通过剧情设置,将广告融入,播出植入式广告。(4)推出与广播剧相关的音像制品、网络音频,建立多种渠道的盈利模式。

总之,机会与挑战并存,网络在给予传统广播的收听方式以冲击的同时,也给广播剧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广播剧从业人员应该调整思路,充分挖掘从制作到播出的每一个环节中网络的可利用性,运用听众更加熟悉和喜欢的现代视听技术来做广播剧,根据他们的需求与兴趣提供精美的广播剧节目。只有这样,才能让处于“严冬”中的广播剧早日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赵然.广播剧兴衰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0.

[2]张红彦.新时期广播剧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广播,2006(07).

[3]张梅莲.广播剧发展的前景初探[J].新闻爱好者,2011(15).

[4]唐亚娟.论广播剧的生命力与发展前景[J].中国广播,2012(11).

[5]张君昌.广播剧生存与发展路径——广播剧的生存与创新[J].新闻前哨,2012(03).

[6]石天冶.网络传播对文化发展的影响[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05).

[7]焦文.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J].新闻传播,2012(09).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