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3 15:13: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育教学经验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环境教育因素
由于小学生无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处在逐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的认识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直观。所以新编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有80%以上的插图都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准确地把握插图中环境教育因素,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如:一年级小朋友从进学校第一天第一堂数学课,就要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在“准备课”第2页上就看到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1座大桥、2只蝴蝶、3幢楼房、4只彩球、5位小朋友、6朵白云、7棵松树、8个字(请您爱护花草树木)、9只小鸟、10朵鲜花……在学生练习数数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第一册第10页和第17页的“校园一角”插图,让学生知道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营造,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校舍、操场、游泳池……是我们每个小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熊猫、羚羊、松鼠、企鹅、白鹭、猴子等动物的插图,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濒临绝迹。
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知识的拓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也逐步抽象、充实,从居住环境到校园环境,从自然环境到人工环境,从水、大气、土地到动、植物,从资源、人口到地球、宇宙,教材中有50%以上的应用题都作了一定的反映。如:
1.每个窗台放2盆花,5个窗台一共放多少盆花?(第三册)
2.同学们采集标本,捕到9只蜻蜓,捕到蝴蝶的只数是蜻蜓的3倍,捕到蝴蝶多少只?(第四册)
3.一条蚕吐丝1500米,5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第五册)
4.大林有55张风景邮票,动物邮票比风景邮票少29张,两种邮票一共有多少张?(第六册)
5.沿海堤有一条防风林带,宽是48米,东港村境内的防风林带占地8640平方米,这段防风林带的长是多少米?(第七册)
6.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3倍,已知天鹅和丹顶鹤共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第八册)
7.1996年江苏省海水产品量达79.5万吨,淡水产品大约是海水产品产量的2.09倍,1996年江苏省水产品产量大约有多少万吨?(第九册)
8.园林工人铺草坪,第一组6人铺了37平方米,第二组7人铺了43平方米,哪个小组铺得多?(第十册)
7
9.织女星每秒运行14千米,是牛郎星运行速度的─,牛郎星每秒运
13行多少千米?(第十一册)
10.在比例尺是1:25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4.21厘米,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第十二册)
类似以上题目,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要求,但它们已内在显示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解答好这样的题目,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二、要善于搜集环境教育的统计数据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信息量和信息传递的速度是按指数规律增长的,但教科书由于编写时间和容量的限制,一些对儿童有影响的信息不可能都反映出来,因此,要在数学教学中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善于搜取当代社会与数学紧密联系的新颖信息,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广泛阅读书报,时时留心有关数据,以便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提供环境教育的数据。如:
环境与生活:
1.一个人平均每天呼吸14千克空气,是一天食物重量的10倍或饮水重量的4倍。
1
2.血液里绝大部分是水,肌肉里有一半以上是水,骨头里─是水,
4人体是个“大水桶”。
3.一公顷生长旺盛的草坪,每天可以吸收9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0千克氧气。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消耗250克氧气,呼出900克二氧化碳。照这样计算,一个人必须拥有一个教室大小的草坪,才能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求。
1
4.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药物模仿天然植物合成,─的药物直接从植物
4中提取或以植物为原料。
环境与社会的经济发展:
1.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地大人更多,物博人均少”,占世界陆地─的土地却要养活超过世界─的人口。
11
105
2.一只燕子在6个月里可以吃掉50万只害虫,一头猫头鹰一年中会吃掉1000只田鼠,而1000只田鼠一年要吃掉2吨粮食,一只灰喜鹊可以保护1300平方米的松林免遭松毛虫的侵害。
3.最近,新疆罗布泊地区打出了第一口淡水井,井深465米,日出水量达452立方米,为当地矿产、旅游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1997年,宁波市共接待境外游客10.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旅游创汇6.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
环境污染的危害:
1.1997年12月中旬,急剧排放的烟尘和有毒气体使沈阳4天内有2000多人急性中毒。
2.1支烟产生的烟雾需一个房间的空气来混合,人才不会受伤害。
3.去年北京市洗车用水就洗掉了13个昆明湖,造成首都饮用水紧张。
4.目前太空有2000个废弃卫星,1400个用过的火简助推器和1100个游弋的小型物体,这些太空垃圾随时会撞坏卫星。
如此等等,教者向学生提供这些数据信息时,要正确处理好智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要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要将有意识的教育寓于无意识的受教育之中,做到自然、贴切、力求渗透,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三、要善于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适时、适量地渗透环境教育内容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与其它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所以,教者就应该依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向学生渗透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如: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原则课堂活动语言情境
(一)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回避或忽视语法教学呢?作为一个工作在一线的英语教师,通过大量具体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语法知识的欠缺将会制约学生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语法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英语课程标准》对语法教学目标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尽管语法本身不等于语言,但语法是语言构建的规则,总结语法本身的规律能加深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同时,语法知识又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基本方面,只有当学习者掌握了语法知识,他才有可能真正获得熟练运用这种语言的能力。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完全否定语法教学的作用或忽视语法教学都是不明智的。“语法在整个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已经不是语法该不该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二)语法课堂教学的理论原則
语法教学首先要创设生动形象的语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其次,让设计的活动有效服务于教学目的。此外,语法教学不能停留在结构的教学上,既要重视结构的正确性,又要重视语用的适合性。那么如何开展好语法课堂教学,既能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又能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枯燥的”语法呢?根据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语法规则讲解的适量性原则。解释语法项目时,讲解要适时适量,解释清楚就可以了,讲解时间过长会让学生产生疲倦感,会让语法课显得沉闷。有些教师认为只有把语法尽可能详尽地解释,才能保证学生运用的正确性,而且往往把学生犯的语言错误归因于语法讲解不够。成功的语法教学应该做到:语法知识要运用于有意义的交际语境中,要为实现交际目的服务,要促进交际语言的准确与流利,要避免过多语言术语的解释,要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其实,就像学开汽车一样,没有理论肯定不行,但只有理论或理论记忆太多,同样开不好车,最关键的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讲解语法的时间,在有效使用上下功夫才能营造出一个人性化的语法教学环境。
2.意义先行原则。英国教育专家提倡采用这样的教学顺序:首先让学生在一个有意义的情境中理解所教语法项目的意义,然后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在较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性活动,运用所学的语法项目;最后。在学生理解并会运用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法规则上来,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英国教育专家JayneMoon(2000)的研究表明,孩子具有“goformeaning”的天性,即在学习语言时,学生的注意力通常首先放在语言的意义(meaninZ)上,然后他们才会注意语言形式(vocabulary,pronuncia-tion,grammarstructures)和语言规则。如果在开始授课时,教师首先谈论语法规则,势必导致他们不感兴趣。
3.隐性原则。在语法教学方面,外国专家提出了两种方法:“explicitgrammarteaching”(显性语法教学)和“implicitgrammarteaching''''’(隐性语法教学)。前者侧重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后者则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境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法规则。有些老师的语法课上得枯燥无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采用了过多的机械的练习方法,也就是过多地运用了“explicitgrammarteaching”。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需求,教师应尽可能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来活化语法,让语法练习生动有趣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新学的语法项目转化为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来创设语言情境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语法教学,要从用的角度出发,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学会“用语言做事”。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才会对所学的语言理解得更加清晰,想象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根据笔者在海外培训获得的知识和多次的教学实践,在此介绍几种可行且有效的语法教学课堂活动形式。
1.Bingo。Bingo游戏通常被教师们用在小学的词汇教学中,其实它也可以用在初中的语法教学中。如我们可以用它来练习介词的用法。给每个学生五个不同的句子,每句有一空需填上合适的介词。游戏开始,教师说出一个个介词,学生根据自己拿到的句子的意思,判断能否填进,如果五个句子全部填好并且认为准确无误,就喊“Bingo”。这时,教师还得请这位学生读出每个句子,其余同学一起听,如果全部正确,这位学生就是这一轮的winner。如果有错误,在纠错之后,那么游戏继续进行,直到另一个winner出现。
2.WhoamI?——verbtenses。这个活动可以用来练习时态,课前教师在每张纸上写上过去一位名人的名字,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抽一张纸,纸上的信息不可以让别的组知道。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几个句子的开头:
Longago,Iusedto……
Ihaveoften……
Ihavenever……
Threeyearsago,I……(+simplepast)
Thesedays,Ioften……
Nextmonth,Ihope……
Bythistimenextyear,I''''11have……
要求学生假装就是那位名人,在组内展开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学生用以上的句子去描述,看看别的同学能否猜出这位名人是谁。
3.Chainstory——simplepast。这是一个故事接龙游戏。通常是教师先开个头,例如:Lastyearaninterestingthinghappenedtoateenageboy,然后叫一个学生加一个句子接下去,完了让这个学生再请另一个学生加一个句继续这个故事,直到这个故事有一个很自然的结尾。所有的学生都要注意听,看每增加的一个句子是否有语法错误。叙述故事要用一般过去时,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一般过去时的游戏形式。在练习语法的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
4.Thingstodo——modals。这是一个练习情态动词的活动。教师在黑板上分别写下:ThingsIcando:ThingsIoughttobcableto;ThingsImustdo:ThingsIneedtodo,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4个句子,例如:
Icanuseacomputer.
Ioughttobeabletorideabike.
Imustdomymathshomeworktonight.
IneedtotellmymotherthatIhavelostoneofmyshoes.
然后,让同座位的两位同学将自己的句子读给对方听,接着,让他们写4个有关对方信息的句子,例如:
MarycanspeakFrench.
Maryoughttobeabletodriveacar.
Marymustfinishheressaytoday.
MaryneedstohelpmewithmyEnglish.
教师可以要求一些学生读出他们的句子,如有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
5.Anothername——2ndconditional。这个活动可以用来练习虚拟语气。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人。请他们完成下面的一个句子,并说明原因。
IfIcouldchoose/hadtochooseanothername,Iwouldchoose.
Forexample:IfIcouldchoose/hadtochooseanothername,IwouldchooseMary.MymotheriscalledMary,andallmylifeIhavelovedthatname.Iwouldalsoliketobecalledafterher,asIthinksheiswonderful.
当然,这个活动可以有很多主题,如favouritefood/TVprograms/agameofsports/placestovisit
6.Writeapoembasedongrammar——speel-fledgrammar。这是一个既可以练习特定的语法又能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要求学生写一首五行的诗歌,每一行都有特定的语法要求,例如:
Ⅰ.Onthefirstlinewriteanounofyourchoice.
Ⅱ.Onthesecondlinewritetwoadjectivesjoinedbyandtodescribethisnoun.
Ⅲ.Onthethirdlinewriteapresentparticipleofaverbandanadverbtodescribethisnouninaction.
Ⅳ.Startthefourthlinewithlikeorasfollowedbyacomparison.
Ⅴ.Startthefinallinewithifonlyfollowedbyawis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an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ke/A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fonl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sample:
Spring
Greenandbright
Blowingsoftly
Likeabeautifulmaiden
Ifonlyitwerespringallyearlong
笔者曾听过本县很多的英语课,有常规性教学课、观摩示范课、公开课、教育教学课堂竞赛课,其中70%的英语教师都是用汉语组织教学,课堂上用汉语解释英语,讲解知识点。课后和他们进行交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高频率使用汉语的原因,回答都是担心学生理解上的问题,怕学生听不懂。但是这样的做法阻碍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前进的脚步。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只有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才能掌握和体会,但由于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汉语式的思维严重地负迁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影响了他们学习效能的提高。所以英语老师要在教学中营造一个讲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氛围,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英语化。如七年级一开始上课就用英语向学生问好:Hello,boysandgirls!用英语作自我介绍:MynameisDiaoJing.YoucancallmeMissDiao.然后问:What''''syourname?如果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可用汉语板书展示。从学生踏入英语课堂开始,教师就要坚持用英语来上课,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生刚开始学的都是简单的单词和句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如教授Listentome.时,教师可以反复指指耳朵,配以适当的表情,反复几次学生就心领神会了。又如,当学生在课堂上随便说话时,教师可以把手指放在嘴上“嘘”一声,然后对学生说:Bequiet,please.学生看着教师的动作、表情,很快就明白了句子的意思。当学生回答得好时,教师应用鼓励的话语:Verygood!Welldone!Cleverboy/girl.等等。所谓习惯成自然,这样既可以增强课堂的英语气氛,又可以增加学生听英语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听力,还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学习英语,减少母语的干扰作用。
二、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创设情景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英语语言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为了激起学生对教材所选用材料的兴趣,每个教学内容,教师都要认真钻研,精心谋划,创设一个能激起学生求知欲望的导入。例如:人教版英浯七年级下册Unit10SectionA“I’dlikesomenoodles.”在准备这个部分的内容时,我把这个单元的内容都认真地梳理了一遍,找出教学目标、重点以及难点,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的分配。这个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一些食物名称和就餐的对话,而SectionA的中心就是食物名称和围绕wouldlike的句型:“Whatwouldyoulike?”“Whatkindofnoodleswouldyoulike?”“Wouldyoulikealargebowl?”……那么,什么样的导入能吸引住学生,让学生聚焦到教学内容上来呢?我想了一个和生活实际联系的情景导入,到了本地很有名的超市,把超市和教材中所涉及的食物都拍下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问:“Doyoulikeshopping?”然后把照片展示给学生“Whereisit?”“It''''sLemeijaSupermaket.”学生们都大声答,兴趣盎然。接下来出示食物照片:beef,chicken,cabbage,mutton,potatoesandsoon,边展示边说英语,有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跟着读了。接下来问:“Whatwouldyoulike?…”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会让他们很有兴趣,因为他们的很多知识经验来源于生活,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和生活相关的导入是一个goodidea,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呆板的内容变得灵动起来。
三、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进行情景创设
英语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情景因素,尤其是每个Unit中都有大量的对话,只要认真分析、钻研,挖掘出其中情景因素,就可以用来为情景教学服务,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教材内容中的情景,pairworkandgroupwork,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练习还可以进行替换。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体验运用英语达到交际目的的成功感和愉悦感,近一步增强了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自信心。
四、利用多种辅助手段,进行情景创设
关键词:经济;数学教育;途径
新经济时代,处处离不开经济问题,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在数学教育中渗透经济问题,是现代不同层次上数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教育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历程中,教育家们提出了许多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于数学教育而言,目前在新经济时代下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数学教育只有采取积极的策略应对这些挑战,才能推动数学教育自身的发展。
一、新经济时展的数学观
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有人对百名中小学数学教师和大学数学系研究生进行过这样的调查,当你接触到数学这个概念时,你把数学想象成什么?通过调查,结果显示,76%的人想到的是计算、公式、法则、证明;20%的人想到的是烦、枯燥、没意思、成绩不及格;4%的人回答是使人聪明、有趣、有用。该调查虽涉及面不广,但很有代表性,数学教师如此认识数学,数学教育中正确的方向值得怀疑。
在新经济时代的数学教育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发展的数学观。数学应该是自然科学的工具,任何一门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天文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数学,数学也是经济学,建筑学,会计学的工具等等。数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起越来越的作用。当今时代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数学对社会的贡献已从间接服务转变到直接干预,也就是说,数学的社会功能已从为其他学科提供工具,发展到直接创造价值的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数学的本质将必然会赋予更为完美的涵义。
二、新经济时代数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1.在数学课程方面
数学基础教育课程从教学内容上,要逐步增加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矩阵变换、数学文化、优选法与试验设计、风险与决策和视图与投影等内容;从教学方式方面,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改变那种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标,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要方法的教学模式,努力创设一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领域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意识,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2.在时展方面
在进入21世纪之后,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教育全球化。就目前而言,教育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资源共享”,一国教育体系的预设功能已经可以部分借助于其他国家的相关资源来实现,包括资金、师资、教学仪器设备等等,共享全球教育资源已经从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并且在高等教育中依赖性逐步增加的“全球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三、在数学教育中渗透经济问题的现实意义
1.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经济问题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经济生活中,这样就可以为他们了解生活中简单的经济问题提供平台。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探索中感受经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唯其如此,学生才会更愿意接近数学,学习数学。才会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此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们的数学教育才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2.学以致用
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数学知识应用于银行业务,如储蓄、贷款、货币兑换等,例如:比较一笔款每年转存一次比一次存五年所得利息相差多少,则更能从容对待住房贷款、助学贷款问题;会比较等额还贷,差额还贷,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还贷方式,进一步处理好银行业务。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险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数学知识也正能涉及坐车、坐船、坐飞机的保险,财产保险、人寿保险问题等。此外,数学知识还可应用于广告、有奖销售、彩票、折旧和税利率等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小到水果买卖问题,大到大型企业运营。都需要考虑如何使成本最小、利润最大。还可以把数学知识作为预测的武器应用于市场经济中,分析商品在市场运行中的供求关系。避免盲目性。此外,在国民经济中的供求的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积累、消费、产业结构及对外贸易等有许多问题都涉及到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还有证券市场中的股票、基金等。这就是我们在数学教育中渗透经济问题的意义所在。
四、新经济时代在数学教育中渗透经济问题的教学途径
1.数学建模理论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迫切要求数学教育作出反映。如何把非数学问题抽取成数学问题,数学建模应运而生,数学建模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做数学”达到学数学的目的。此外,计算机迅速发展,为重视建模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
数学模型大多是以一些实际问题中归纳出来的模型。但是进行教材整理以后,用简洁地定义,定理的方式加以叙述,往往掩盖了这些模型的实际背景,就比较重要、数学中容易运用的经济问题模型作简单论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如移动公司有两种本地通话计费方式,第一种方式为无月租、本地通话费0.3元/分,第二种方式为月租费5元,本地通话费0.2元/分。问:对于本地通话,如何选择手机计费方式?这虽然是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经济问题,但可以通过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设通话时间为X分,所需费用为Y元,第一种通话方式可表示为:Y=0.3X.(X≥0);第二种通话方式可表示为:Y=5+0.2X(X≥0)。通过建立如上数学模型,把简单的经济问题渗透到数学课堂中,从而培养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解决经济问题
“课题学习”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课题学习”的设置,不是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课题学习”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课题学习”体现为:第一阶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强调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第二阶段以“综合运用”为主题,在继续强调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运用”的要求;第三阶段则以“课题学习”为主题,强调了以“课题”为标志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3.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经济问题
法律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民众的法治观念,强化民众的法律意识,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积累的过程。当前,全球化的特殊背景对我国法学教育的体制和培养目标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我国的法学教育不但要努力培养合格优秀的法律工作者,而且还要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养,使他们对法律产生信仰的情感。在我国,各大院校的法学院除了要培养法律专业的人才外,还要时刻关注社会对法律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全球化这个时代背景下,法学院的职能应随着社会的需求发生相应的转变。
二、我国法学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挑战
(一)法律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国际脱轨
由于国际秩序的维护需要制订和运用统一的国际规则,就使得对熟知国际法律规则并具有外语交涉能力的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我国在对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提倡的是外向型经济,这就要求我国目前培养的法律专业人才应该拥有国际性的思维和眼光,能够对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通晓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但是,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完善系统的国际法教育,学生在国际法方面的实践机会少之又少,严重缺乏国际思维和眼光,与当前我国法治建设发展急需国际性、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现实不符。
(二)法学教育规模扩大,法学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法学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不仅仅表现在法学本科教育院校数量的增加,就连法学研究生教育的类别也在不断增多。但随着在校法学专业学生数量的增加,法律专业人才的质量却在不断下降。在这样短短的几十年间,增加如此多的法学教育院校和教育种类,再加上受到教育师资、图书资源、实习岗位等教学条件的限制,教育的质量必定会下降,法学教育的目标也将无法实现。同时,导致一些法学院的毕业生在参加工作以后,常常会由于专业基础不够扎实、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法律以外知识知之甚少等原因而受到单位领导的责难。
(三)法律专业人才分布区域不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法学教育院校在数量上急剧增加,规模也随之扩大,但是,法律专业人才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并未加以解决。由于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差距很大,相应地也造成了法律专业人才在这两个地区,不论是人才的数量上,还是人才的质量上也都有很大的差距。
(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缺少衔接
由于我国在法学教育的制度上没有很好地做到与法律职业之间的有效挂钩,再加上没有完善司法考试制度与法学教育之间的衔接机制,导致很多院校的法律专业毕业生不能顺利地从事法律职业,造成了法学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制度上没有对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进行有效的保障,既使法学教育的毕业生缺乏最基本的法律素养,无法满足当前法律职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威胁了法律职业对法学教育的信任,又模糊了法学教育的培养目的,降低了法学教育对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阻碍了法学教育在教学上的改革。
三、我国法学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变
(一)加强法律伦理的教育
一所合格优秀的法学院要想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一所受人景仰的院校,首先就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教育。一直以来,法学院都被人们视为“法律职业的守护神”,不管是对职业法律人才还是学术法律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具备身为一名法律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对法律人加强法律伦理上的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合格优秀的法律人才,更多的是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制止司法的腐败。社会大众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往往来源于对法律人职业道德水平的评估。所以,要加强法律人在法律伦理上的教育,打造法律人本身崇高的道德形象。
(二)培养国际性的法律人才
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正在积极地为当前国际新秩序的形成和建立以及国际规则的制订献言献策。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格局已密不可分,我国对外实施的“走出去”战略迫切需要新型的国际型法律人才,为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竞争提供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这就要求我国国内的各大法学院校认清当前形势对法律人才的需要,打破以往只重视国内法教学而忽视国际法教学的法学教育方式,将对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放到时代需要、国际需要以及国家对法律人才的需要上来,努力培养出符合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法律专业人才。
(三)坚持法律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相结合的理念
目前,为了符合现代法治的要求,我国法学教育应该以职业性和专业性为根据来培养具有高素质、高实践能力并充满人文气息的法律职业者为目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英化教育。但由于当前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拥有众多的非城市居民,再加上我国法律职业的相关制度还没有完善,在这种情形下,完全采用西方国家的精英化教育又是行不通的。一个国家的法治道路是漫长的,要经过对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才能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法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以,未来我国的法学教育要坚持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相结合的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专业人才。
(四)实施多样化的法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语文教学;教课文;教语文;美丽转身
虽然语文教育者一致认同在上语文课时主要是用课文来教学生们学语文,但是,当前在语文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教课文”。记得台湾教师赵镜中曾与一位教师同时在内地教授《太阳》这一课时。一堂课下来,发现这两位教师所注重的教学目标都不相同,赵镜中老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怎样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将教学目标重心放在了研究太阳远、大、热的特征和太阳与人类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方面。后来,赵镜中老师感叹的说:“内地的语文课主要以教课文为主”。他对这一教学方式不认同,觉得在课堂中应以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采取好的方法为主要。从他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内地与台湾教育者的语文教育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那么,当前我们要想实现有效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将教育观念全面的转变,从“教课文”向“教语文”方向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还要注重人文关怀,以此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方面全面提高。
一、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提纲
首先,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一下“教课文”与“教语文”的涵义。前者主要指的是将课文中包含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后者主要指的是将课文作为例子,不断地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以及学习语文方法。在上《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我们应深入地挖掘教材,找准突破口,引导学生们全面掌握文中出现的一些关键词。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把握住文中的重点部分,让他们去感受昆虫学家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并且还要提出“法布尔为什么从小就对昆虫这么的喜爱”?以此引导学生们分析研究喜爱、痴迷的具体表现,将文章的提纲大致理清。这样一来,文章的层次就会清晰可见,学生的知识也逐渐的提高。文章的条例变得清晰了,很好地为下文掌握关键词和揣摩文中人物的特征该选用何种有效的方法引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语言上的积累与合理的运用
1.教给学法,将语言积累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一套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将他们潜在的能力有效地激发出来了。在“学贵得法”中就非常注重这一点。教育者在语言积累过程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比如,在“牧童”这一词解释过程中,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将字分开来解释,这样他们就会很快的理解这一词的意思,就是“放牛的孩子”。再如,在感受课文内容过程中,教育者提出这样的问题“阅读了这篇课文,你们了解了什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表达出来吗?”对于学生来说,直接采用词语说的教学方法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他们在用词语回答时并不是很理想。不过,笔者认为采取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是很有帮助的,可以让他们知道:在阅读文中时,应重视其中涵盖的词语,并且还要将文中的词语积累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经常引导学生们做这样的语言训练,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2.教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著名作家叶圣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材就是一个例子,要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他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会运用语言,那么,如何才能将语言积累向运用语言方面转变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应在课文的基础上,合理的开发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必须明确课文所要教的内容。充分地考虑除了要教学生们学习生字新词之外,还应教他们什么。
其次,根据认知规律,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在教学生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前,应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
3.针对小学生爱玩与好奇心的心理特点,创设适当的情境,提高其写作兴趣。首先,观察情境,注重重点,写出真情实感;所谓观察情境,主要指的是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等一些具体的事物进行观察;其主要是在小学生的思维、心理以及学习语文的特征基础上而提出的。比如,现在是春天,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户外去寻找春天的踪迹,感受春天和煦的风带来的一丝惬意;下雨了,可以让学生们趴在教室的窗口上观察雨中的景色以及路人的反应;秋天时,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秋天的田野,以此体悟出秋天是农民伯伯丰收的好季节。
教育的不断发展,逐渐推行新课改的教育方针,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体系,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校在对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改革的同时,开始重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融入一定的先进思想和创新思维,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于学生来说,思想道德意识并不完善,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并不全面,因此,高校教师在思政教育中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应对传统的教学进行完善,与创新方式相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1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变化分析
1.1 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变化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社会形式存在一定的变化,对教育体制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学生的心理思想情况产生一定的作用。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化,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时,更加注重整体发展趋势,以世界和未来的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保证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通过对理论进行分析,进行一定的扩展,与实际相结合,进而实现新课程整改的一定目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1.2 思想状况与思维变化
学生在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推动,逐渐开始变得宽阔,具有一定的个性化色彩,融合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具备一定的新时代气息。网络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得到一定的扩展,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更便捷的获取更多的信息,及时了解各种思想政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为了适应新变化,就应适当的结合网络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网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政策,对思政教育体系进行完善,保证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1.3 教师整体素质的变化
教师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核心价值,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引导者,在进行教学时,除了对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具有一定的掌握外,也应对现今的社会现象进行一定的研究,保证思政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教育体系的不断深化,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方面,也在不断的提高,各大高校开始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教学基础,进而保证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带动作用。
2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比较与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比较与衔接,主要是体现在不同年级的思政课程内在体系以及教学教法之间的联系。
2.1 认识程度较低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程度存在一定的欠缺,并不能以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普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基础课程而非专业主干课程,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也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相对于老一代大学生的政治关注与热情,新一代大学生更加关注个体的命运与前途发展,对于个人利益诉求的追求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政治上的成长,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较为懈怠,存在一定的消极思想,无法对自身的思想意识进行提高。随着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择并不局限于专业知识和能力,对相关的素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得到一定的认识。
2.2 教师整体素质达不到要求
虽然各高校已经采取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但在实际实行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的综合素质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同时,教师的素质和知识储备情况参差不齐,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老师教学较为呆板上课一味照本宣科,另外一部分老师则在教学中将知识“碎片化”,仅以话题来吸引学生的片刻注意力,还有的教师完全抛开书本用个人的语言讲行组织教学,随意性过强。据调研相当一部分思政课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并不能灵活运用,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和实际进行结合,在教学模式上缺乏一定的创新,对于新的教学形式也不能及时掌握使用,使得教学质量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部分教师在进行授课时,教学内容准备不足课堂组织安排过于平淡,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实现预期的计划。
2.3 教学方法和模式存在一定欠缺
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按照新课改的相关要求,高校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也应进行一定的创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相关的设备和设施不能很好的利用,在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不能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将理论引入实际生活,很多教师在实践方面存在欠缺,依旧按照教材进行死板的教学,无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3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价值的有效策略
3.1 优化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改革
知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社会的进步会对相应的理论进行一定的创新,相关的政策体制也会存在一定的变化。因此,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严格把关,适当的进行删改,使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理论结合实际,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基本观点,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进行实践。
3.2 ??新教学方法和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渐使得高校的教育方式进行一定的变化,互联网教学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相关信息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思想素质的重要性,提高个人素养。
3.3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是教学体系的核心,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对于思想政治教学,教师应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对自身的思想意识也应进行提高,充分了理解和认识思想,及时学习新媒体制作技术,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更加透彻的传递给学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一直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长期关注的焦点,作为民办院校的一名一线教师,我和我们的课题组历时1年时间对西安欧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一、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的意义 首先,传统教育长期形成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互不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改变这一现状,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其次,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学习有自身的特点。
(1)广博性。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普遍觉得知识浩瀚如海,他们渴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2)专精性。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特征的社会活动,围绕着如何使大学生尽快成为高级专门人才而进行。(3)自主性。大学生的学习虽然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但是不像中学生那样绝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有相当大的自主性。大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就决定了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计划能力。(4)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结论之外新观点的寻求和钻研。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具备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 最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国际贸易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贸业务能力与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外贸公司、跨国公司及各类企业的相关部门,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业务管理、市场推广和营销策划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今后的工作环境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二、生本教育的方法 鉴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大学生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应具备较强的与人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我们提出了生本教育观。具体来说就是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好具体环节,把教转化为学,以学定教,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一)先做后学,先学后教 此法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预学、尝试练习等途径,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内、外部联系产生直觉地、感性地、综合地认识或疑惑,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达到对知识感悟深刻、易于内化、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如“国际商务英语口语”课的教学,在课前先给学生设置一些商务情景,学生在课下准备。在课堂上采取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通过学生讲解、角色表演、作业互改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口讲英语,提高英语会话水平[ 1 ] 。
为了避免学生准备不充分、课堂气氛不活跃,老师还可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讨论。例如,在《公司及产品介绍》一章中,教师先讲授一些常用句型、接待礼仪等理论,然后,通过幻灯片给出一条英语新闻———2008年欧盟对中国贸易出口配额增加,并补充过去欧盟对中国贸易出口政策。学生通读后,给出讨论话题, Do the trade between EUand China’s Import & Export corporations have a p ros2perous future? (中国与欧盟外贸公司之间的贸易有好的前景吗?) ,用20min时间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老师讲授,结合课本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至少一个理由。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各组中进行引导及答疑。最后每组找1~2位同学将各组观点陈述,教师对其发音、观点等给予纠正和点评。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给学生做出示范。这样,在课堂上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多,学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其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尝试解决—师生合作—引导学生小结。又如“外贸单证”课的教学,教师利用外贸单证系统,给学生在课堂上布置作业,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制作单证的理论知识在模拟机上检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单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当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真正掌握了外贸制单的技能,为成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 。
教研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加强实践性教学,比如:在教授“报关实务”、“国际货运”课程时,授课教师与西安海关联系,安排学生去西安海关观摩,并邀请西安海关报关科科长就报关程序和海关法规等知识进行专题辅导。活动过后让学生对此次活动进行小结,并就学生认为的实践和理论脱节的部分进行讨论,以增学生生的操作能力。
(二)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各组之间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学生个人能解决的问题个人解决;学生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合作解决。教师起着启发、引导、帮助的作用,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思维互启,创新灵感增强。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自学得到的知识是无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时间。(2)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3)组织课外学生学习互助组, 如“一帮一”等。
三、结果分析 开展“生本教育下教学方式研究”1年余,体会如下:
(一)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实践表明:实施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普遍要求老师继续举行生本教学,要求教师多布置任务。
(二)学生从苦学转变到乐学 传统的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睡觉也多。由于生本教育体现了为学生为本而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学生在学习上自主,所以,他们学习的热情高、主动性强,创新意识强,维特别活跃,学习效率高。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乐于学习。他们欢迎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分组讨论在课堂上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