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3 15:13: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通过对企业和往届毕业生的职业调查及在校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得数据确定发动机课的教学模式,根据理论与实践统一原则,根据汽修专业需要培养的作为生产、服务、管理、技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结合发动机课本的内容设置,实现课本知识与工作实际进行无缝对接,将课本运用项目教学方法进行重新构建为八个项目。针对项目教师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授课。
二、教学实施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发动机课的课堂实施过程大致分为设计教学任务、制定项目分析案例、组建学习小组、行动学习、总结反思和形成评价六个阶段。其中,行动学习由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实施小组行动方案、课堂展示、经验交流、评估改进(反思)五个循环的学习环节组成,在这个行动学习循环过程中,教师要参与研究并适当指导。
(一)设计教学任务
这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成功设计教学任务,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1.该任务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从而主动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如何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何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并能适应团队工作?2.认真研究任务内容和过程,充分准备在任务中可能会涉及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可能会提出的疑问。3.布置任务时,如何使任务的介绍具有吸引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如项目《汽缸体检修》一课中,设计教学任务:一分析排气管排气的颜色;二分析故障原因;三汽缸体检修使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四量缸的步骤;五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汽缸体的磨损形式;六确定维修方法。先从观察视频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任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撰写教案和任务指导手册,准备工具:桑塔纳轿车发动机、工具箱、量缸表、螺旋千分尺。
(二)制订项目分析案例
这是行动学习课堂实施的基础阶段,教师制订项目要贴切,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互助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如要学习汽缸体的结构、各部分作用及故障现象和检修方法,则制订项目《汽缸体检修》,采取视频“排气管冒蓝烟”激发学生兴趣,再采取情景案例法引出任务:一客户将车开到修理厂说:自己的车油耗增大,动力不足,加速无力,排气管还开始冒蓝烟,请维修师傅帮忙给检查修理一下。经初步诊断是汽缸体发生故障,从而引出项目———汽缸体的检修。如要学习活塞环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故障现象和检修方法,则制订项目《活塞环选配》,采取视频“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提出问题:活塞环的工作环境、活塞环的可能作用、活塞环可能发生的故障。再采取情景案例法引出任务:一辆轿车发动机着车时,伴随有“啪、啪”的钝哑金属敲击声,加速时,响声加大,单缸断火后响声减弱但不消失。经初步诊断是活塞环响,从而引出项目———活塞环的选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分析可能发生的故障原因和故障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借助资料和网络完成。
(三)组建学习小组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将学生分组是一个重要的准备环节。各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根据任务要求,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工作过程,团队协作完成任务,达到任务目标。
(四)行动学习过程
行动学习是行动导向学习实施过程的核心阶段,行动学习由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实施小组行动方案、课堂成果展示、经验交流以及评估改进(反思)五个循环的学习环节组成。1.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在明确学习问题、组建学习小组后,小组成员便要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详细分析学习问题,研究并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详细分工。小组行动方案要包括解决问题的思路、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学习目标等。如在项目《气门间隙的调整》中,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完成气门间隙的理论知识的整理、故障原因和分析的工作。学生进行首次分工完成资料查询和工单填写。2.课堂实施。包括课堂展示、经验交流、评估改进环节。如在项目《空气流量计的检修》中,学生在课堂上要动手完成项目要求,并验证自己的方案。①教师指导,学生演练。教师让学生找出自认为方案最佳的一组来进行实车操作,其他学生观摩,同时找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有问题教师可适当提示。操作结束后,请其他学生对这组学生的操作过程给予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再由操作的同学总结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教师对本次操作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最后学生对故障诊断计划进行整理修订。②虚拟练习,攻克难点。空气流量计的故障原因较多,可采用虚拟软件练习。教师设置的故障由易到难,让学生系统学习空气流量计的相关故障,尽快熟悉故障诊断流程,攻克难点。③实车练习,技能提升。学生熟悉了故障诊断流程后就可进行实车练习。实车练习由各组组长负责,按培训要求组织。教师只负责监督。④检查:考查学习效果。技能比武,检查效果。教师在车辆上设置故障,进行比赛,组内学生确定好分工,不同组进行监督并作详细记录。给学生发放评估单,让学生根据评估单的内容对操作的同学进行检查打分。教师巡视时予以详细记录,以便后期点评。
(五)总结反思
找出优点和不足,激发学习动力。首先进行自评和互评,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找出他人存在的优点和长处。(六)形成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中取得的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或让学生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展示或汇报,通过展示和汇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价学生的工作情况、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型的学生,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用方法去维修操作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后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法;“四段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198-03
一、引言
建筑施工管理专业是传统的土建类专业之一,随着近年教育体制改革和规模的扩大,全国技工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国家不断加大对技工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另一方面,随着规模办学的扩招,学生的综合素质逐年下降,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各方面的信息冲击相当大,大部分技工学校的学生对于传统的课堂讲授、传统的教材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的学生在技工学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技工学校的教师必须从课程到教学各方面另辟蹊径,结合当代学生,特别是技工学校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学习特点及个性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广东城市建设技师学院在全校就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是目前国际职业教育界热推的主要职业教育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中一系列的行为活动来体现行为目标,不单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为了养成一种行为方式,或从行为活动中获取方法、技巧。所谓行动导向,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行动导向教学法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重视“项目”教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有如下六种: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
三、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四段式”教学模式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先进理念,结合本校“任务驱动,二元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施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笔者提出了“四段式”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课堂中“讲授―练习―演示―模仿”的四段,“四段式”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1.引入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中项目的概念,以项目工作的六步流程为思路。
2.结合当代技工学校大力推进校企双制与校企合作的内涵,将企业的角色完全溶入教学过程。
3.利用当代先进的多媒体表现手法,利用仿真教学法实现工作过程的虚拟模拟,充分调动“90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专业兴趣。
4.利用完善的实训教学环境,实现工作过程的实景模拟,培养学生未来岗位的职业能力。
“四段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流程如表1所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四段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如表2所示。
四、“四段式”教学模式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上述研究,笔者将“四段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中,现以课程中的一个学习情境――“梁施工”为例,说明“四段式”教学模式在学习任务中的具体应用(见表3)。
五、结语
基于上述研究及试验,“四段式”教学模式要求学校需具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立体的数字化资源及完善的实训场所及设备。“四段式”可应用于一门课程、一个学习情境或一个小任务,令学生的学习活动场所在教室―仿真实训机房―实训操作场辗转,一改枯燥的教学环境,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下一步希望通过更深入地研究、更丰富的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实训场地建设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及“四段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专业更多的课程中,构建全面立体化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徐伟.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EB/OL].2013-10.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高职英语;能力培养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它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评价它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个先进的教育观念,一种指导思想,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一种新的思潮,一个改革的代名词。其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用心+用手+用脑(职业活动)。
一、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
所谓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但是,行动导向不同于以斯金纳的“刺激—反应”理论为基础的“行为理论”和“行为主义”。
二、行动导向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法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它的基本特点在于学生互相配合工作和讨论问题,通过团队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结合书面资料或教师提供的虚拟的或实际的信息,在理想的情况下学生积极参与全部教学过程,这样做的学习效益是最高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目标:不是看学生的成绩排名,是真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让学生做“一个有能力的人”;2.教学内容:不是传统的学科体系,是跨学科、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3.教材模式:不是有限的知识陈列,是如何去做的引导;4.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信息收集、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估6个环节组成的“完整的行为模式”;5.教学组织形式:不是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6.教师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以传统的主角知识灌输、教学组织领导者变为行动的引导或咨询、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7.交流方式(教学方法):不是单向地灌输,是双向地传递和互动;8.激励手段(效果控制):不是靠分数激励,是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三、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课堂的应用
由于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具有实用性,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摒弃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地做到“思想和身体都行动起来”。教师要充当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重任,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人物和关键所在,故教师观念的更新与意识觉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变主导为引导,在教授理论知识时,引导启发学生为什么这么做,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只有行动与理论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四、 行动导向教学对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教育部和原国家教委曾指出,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要做到:1.课程内容必须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从课程中应能找到这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清晰联系;2.必须形成学生的任务意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把知识和任务整合起来。前者是课程内容开发中需要完成的,后者虽然也需要相应的教材模式的支持,但最终需要运用任务教学法来实现。“完整的行动”、综合职业能力必须依靠每一次教学来培养,围绕选定的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主要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
我国着名的教育家,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始人和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者黄炎培先生曾提出职业教育要“手脑并用,教学合一”,强调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实施以行动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并结合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显然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刘洁.“行动导向法”在电子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7).
【论文摘要】 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外尤其是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构建了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课程的建设方案,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有所借鉴。
当前,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突破性发展。截至2006年,全国已有高职院校1 145所,在校生达800万人,从人数和规模上看,已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规模的扩张必须以质量的提高为基础,加强内涵建设是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改革是其中的基础环节。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正三角的课程排列顺序,增加了理论学习的难度,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等问题(徐国庆,2005),已无法适应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2006年教高[16]号文件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对国外尤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研究,认为以工作过程为序化标准的行动导向课程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向。
一、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理论内涵
“行动导向”一词来源于德语Handlungsorientierung,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掌握职业技能、学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其最大的创新点在于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智力类型对学科体系的内容进行架构,并在此基础上依据职业情境,按照工作过程的序化标准重构了行动体系的课程内容,注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国内外基于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出不少成功的范例,其中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备受广大职教领域里的教师、管理者和研究人员的推崇,该模式由七个步骤及其涵盖的两个系统组成,具体见图1。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由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体系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导出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再由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适合教学分析,充分利用校内仿真化的实训基地和校外全真化的顶岗实习基地,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厂家课程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基础,按照职业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整合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合理设计学习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职业态度,通过反思性思维使其内化,转化为个人从业所必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获取自我构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二、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课程改革实践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职业情景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自我调节的行为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笔者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课程建设方案。
(一)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案
在前期对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需求的社会调研和对历届会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组建了由课程专家、行业专家、骨干教师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对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归纳,构建了会计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具体见表1)和相应的学习情境,实现了课程结构与工作体系的无缝对接,充分体现了课程定位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方案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是依据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特点,合理设计学习情境,确定课程单元所需传授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劳动态度,整合工作任务涉及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学习领域的名称和总学时、学习情境的名称和学时、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教学材料、工具和媒体、学习知识和能力准备、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考核和评价等。笔者以《企业经济业务核算》学习领域课程中货币资金核算的学习情境为例,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具体见表2。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方案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步骤进行,其中:资讯是指获取信息,计划是指制定行动步骤,决策是指选择方式,实施是指付诸行动,检查是指审视过程,评估是指评价结果。主要内容应包括每个学习情境的名称、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场地、教学步骤、教学组织等。笔者以《企业经济业务核算》学习领域课程中库存现金核算的二级学习子情境为例,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具体见表3。
三、结束语
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最新理论,依据高等职业学生的智力类型特点,通过营造仿真化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制定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的课程实施方案,创建了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反思性实践能力,并将其内化为自我建构的过程性知识,积累职业经验或策略,突出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的企业化和教学内容的职业化的鲜明特点,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真正做到实践与教学零距离。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行动导向教学 电脑设计 就业市场 尝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迅速发展后,各高职院校纷纷借鉴其行动导向教学,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而现有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不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要求的。因此,要实施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目前,高职电脑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将来就业市场对学生能力的高要求,高职,确切的说,是本人身边的高职电脑设计课程必须进行改革。
将行动导向教学的各类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入现有的高职电脑设计课程当中来,进行有益的、深入的尝试。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起源于改革教育学派的学习理论,它与认知学习有紧密的联系,都是探讨认知结构域个体活动间的关系。不同的是,行动导向以人为本,认为人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馈,关键是学习者的主动性的自我负责。学习不再是外部控制(如行为主义),而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中,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是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包括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是有目的地扩大和改善个体活动模式,其关键是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我负责,即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管理。行动导向强调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批评和反馈,即学习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将认知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将学习者个体活动和学习过程与适应外界要求的行动空间结合起来,扩展学习者的行动空间,提高个体行动上的角色能力,对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行动导向教学是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目标最佳的培训方法,是必须的选择。
行动导向的教育培训多以小组形式进行,强调合作和交流,一个教学单元中一般不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生具有尝试新活动方式的实践空间。根据教学方法的复杂程度,行动导向教学培训分为三个层次:
1、实验导向性教学:主要过程为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评价结果,目的主要是解决实际技术问题。
2、问题导向性教学:主要过程为理清问题实质、确定结构、解决问题和在实际中应用结果,目的主要是培养技术思维能力。
3、项目导向性教学: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全面培养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发展。
行动导向教学培养目标的精髓,即是培养人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关键能力。
本人认为目前的高职电脑设计课程教学行动导向教学(工学结合)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实际的教学尝试中,工学结合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简言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促进学习;从做中学,从学中做。
2、确立课程的培养目标――综合职业(行动)能力。工学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行动)能力。
3、确立课程模式――学习领域。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是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类似于学科系统化教学体系中的课程教学大纲,但又有别于教学大纲,学习领域是没有学科限制的。学生能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教学中进行新的课程开发――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它反映了学生未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弊端。
5、教学过程中确定内容载体――教学项目。工作过程知识是隐含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是个人在实践和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6、制订新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中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
7、工学结合与学科系统化、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比较。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模块化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差异。
教学改革中的收获及问题可总结为以下方面:
(一)电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评价
几个主要方面取得整体性的提升突破和显著效益。一是整体性的构建提升了教学团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创新和执行能力,深化了专任教师以“工教结合”搭建校企合作桥梁的内涵、功能和融合效应;二是整体性的构建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多元化、多功能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硬件体系和软件制度;三是整体性的构建提升了电脑设计技术专业为社会服务的综合功能、辐射能力和示范水准,技术开发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校际对流与支援等均开拓出新局面,发挥显著效益。
(二)电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色和亮点
1、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理论、实训、创作一体化”系列教学法
电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主要的特色和亮点,就是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理论、实训、创作一体化”系列教学法,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一系列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主旨都在培养学生操作层面和策略层面的高技能并举,即突出艺术设计类专业共性特点的创意思维和创新方法能力。
[论文关键词]高职机电 行动导向
我国通识教育随着教育潮流,开始重视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学习过程、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形式,并在课程设计上强调行动导向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教育目标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批判思考、伦理推论、有效沟通、实践智慧以及社会责任感,使通识教育成为行动导向学习的核心领域,成为解决问题、激发正确行动的基础。因此,行动导向的学习应成为我国通识教育推动的重要目标。行动导向的学习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以学习者为核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机电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中应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行动导向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上与传统教学都有着根本的区别,其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和操作性强,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一、行动导向的学习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论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行动导向的学习讨论涉及两种概念,即行动学习和服务学习。两种概念亦都含有主动学习、经验学习以及重视反思的意涵,能达成学习者本身凭借经验自我觉知和自我反思的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其在于学生以个人参与学习或服务过程中的经验为基础,掌握学习过程,设定目标及计划,进行资料搜集、分析及呈现等。由于这类学习是全面性的,且学习者能直接涉入问题解决,因而能使学生了解及重视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日趋复杂多元的世界里,我们需要透过各类经验学习的方式,培养能自我引导、终身学习的人。
(二)行动导向在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意义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可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行动导向的教学一般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重视“案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
二、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应用行动导向理念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实践教学观念陈旧
机电类课程教学设施设备无法跟进,办学条件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设备陈旧老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缓慢;实践教学占地面积小、教学用房不够,教学现代化程度不高,基于行动导向的机电专业教学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难以落实。
(二)师资力量缺乏
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培训工作亟待加强。由于近几年连续扩招,各高职院校学生数猛增,一方面是专任教师多;另一方面是专业课教师奇缺,好多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或专业转行过来的,真正有水平的专业教师和实验教师较少。
(三)文化因素的影响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是在德国生长起来的,而他们的文化与我们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氛围有极大差异。传统使学生在心态上充分信任教师,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害怕自己的观点冲撞了教师,又害怕出错被同学取笑,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表现出畏缩、沉默等不良现象,这种典型的高权力距离、不确定规避文化影响下的学生表现与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所要求的主旨是相背离的。
(四)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方式
从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的实践过程来看,教师的不适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教师习惯了按传统教材编写教案,按部就班备课、上课,而现在要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基于行动的教学,而且目前这方面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资料很少,所以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了许多,辛苦了很多。二是教师的实践太少,很多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验,并不太了解机电类专业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各流程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三是在课堂组织方面,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是观察者和引导者,但由于学生特点、教师经验等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放羊”的现象,难以达到良好效果。而对于学生来说,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自控能力较差,而且适应了被教师紧盯和教师手把手教的教学模式,现在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学习,显得无所适从。
三、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应用行动导向实施策略
(一)教学要因“生”而异,因“课”而异
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具体在机电类专业每门课程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应因具体的学生而异、因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异。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同一门课程的不同内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在进行机电类项目教学法尝试时,开始几乎是所有课程“全军出动”,后来在摸索的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机电类专业课程都适合用项目教学法的形式来教学,如一些概念性较强但学生又必须掌握的课程,用案例讲授也许更合适;也不是所有班级学生都适合于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如有的班级学生大部分基础差,缺乏沟通技巧,学习能力达不到要求,那么在自主学习资源的部分,就必须要教师适时指导。所以在具体教学上,我们应该依照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二)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事物发展有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动员教育,重视引导学生,让他们了解行动导向教学的优势,转变学习习惯并配合教师完成任务,教师教学中要适度进行信息收集及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产生默契,鼓励学生,引领他们适应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进步予以表扬和鼓励,同时还要严格要求。
在美国,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都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历,而且是具有一定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被聘教师的课注重实践环节,基本上是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实例渗透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行业的新发展、新动态和新问题及时出现在课堂上,实用性很强。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美国的机电类专业教育也优于我国目前的整体水平。由此可见,重视教师队伍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实际操作能力亟待提高。教师在积极参加学校培训的同时,还应在工作之余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问题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教师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了解机电类专业各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各流程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教学内容才能紧跟市场变化不断更新,教学才会与工作实际相吻合。通过实践锻炼,教师会提高专业能力,成为学生佩服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且树立极高的威信。
尽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遇到了一些困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行动导向教学凸显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宗旨,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开发,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真正让行动导向的教学落实到位,有效贯彻实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丰富、探索和创新。
(三)要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1.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要降低高职机电专业理论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幅度增加高职机电专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训练以及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要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大量增加与生产岗位相近的实际操作性实训,减少传统教学中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综合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及操作能力。高职教育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毕业生直接面对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工作中担负着将他人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具体的产品,或将高等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基本任务。在教学中,要采用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在校内车间进行实训、模拟操作训练,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形式。
实践教学实训基地是对机电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能的模拟实操培训,高职机电专业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是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的场所,虽然二者侧重点不同,但是它们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
高职机电专业实训基地不但可以为在校高职学生提供学习基本技能的机会,而且能够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维服务。实训基地能满足教学、实训、技能鉴定、培训、技能竞赛以及生产技术服务的要求。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应以服务学校为主,又是能与工业园以及行业共享的,特色鲜明,技术先进,集专业教学改革、实训、技能鉴定、培训、技能竞赛以及生产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示范性实训基地。除了政府的投资外,高职院校还要拓宽思路,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在确保实训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2.行动导向课程的企业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社会实践及工作环境,来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企业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教学形式。企业教学可以采用和学校教学相同的组织形式,但企业教学又要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作用。企业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对部分专业理论知识很难清晰、透彻地理解,到企业现场结合实际操作,体验真实的生产和工作环境,能形象地理解知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组织现场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目的。现场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完成的任务,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工具、时间、环境、卫生和安全保障等必须明确。教师、学生及参与教学人员都要清楚。现场教学的课前准备要充分,引导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教学中要重视现场指导。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结合理论知识,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以学生动手操作为重要途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必要的及时总结。
四、机电专业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及案例
(一)机电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使用步骤
1.确定课题。小组讨论,领会练习的内容、要点和教学目标,写出课题的工作原理过程和功能介绍,分配小组各成员的具体任务。
2.制订计划。先规划大目标,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把目标细化为多个子任务,时间节点上要明确哪组学生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事情。
3.实施计划,完成任务。此步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划分小组,组内协作,完成任务,形成作品。
4.结果评估,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师生评估作品,找出规律特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二)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案例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之一,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弊端。项目教学法指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教学的所有要求几乎都能在项目教学法中得到满足。其中,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通过项目工作进行学习的含义,提供多层次和深入的学习效果。项目教学法目的是促进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放权”,保证学生在教学实施的各个阶段都是独立、主动的,教师的行为局限在准备和收尾阶段,而不是在教学过程之中。如下教学案例:
1.项目确定及实施。总目标:拆卸一台旧的机床。子目标:(1)为什么拆卸?拆卸下来的材料如何处理?机床的结构是什么?(2)不同的部分如何拆?垃圾如何处理?文件如何整理?(3)有没有可以利用的零部件?要求:学生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实现方法和手段。学生要制订详细的计划,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专业人士获取相关的信息。划分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任务(共4天):第一天,各小组制订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一步一步如何实施;第二天,查阅资料,与专家交流,并修订实施计划;第三天,各小组完成任务;第四天,结果整理、汇报、评估。
关键词:中职;行动导向;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改革
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通知,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文件第21条提到“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详细地描述了中等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的重心是教学,尤其是要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本文以广州市示范性专业——计算机的应用基础,其核心课程《计算机硬件基础》为例,探讨基于行动导向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的应用。
一、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有很多种,如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受教对象和教学环境等要素的不同,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行动导向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试验平台和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行动导向教学的深化实施,使教学的组织和设计更加优化与丰富。本文以《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硬件维修一体化课室为课程实验平台,以行动导向教学为授课模式,提出基于行动导向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1. 教学设备要求。
(1)基础设备:一体化课室常备的计算机硬件、教学用桌椅、多媒体设备、挂图等。
(2)拆装设备:拆装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工具箱(内含拆机常用工具)等。
(3)检修设备:计算机故障检修卡、万能表、故障检修相关测量仪器等。
(4)演示设备:CPU结构图、内存原理结构图、已拆的硬盘、计算机原理展示视频、计算机构造演示多媒体课件等。
2. 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传统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授课方式采用顺序教学的方式,即依次从计算机原理、CPU构件、内存构件、硬盘构件、显卡构件、显示器的顺序进行教学,计算机的拆装检修授课也是以文字说明配图画介绍为主。这样的授课内容比较完整,但是缺乏实操性和衔接性,学生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原理构造思维,往往学完了整个课程,都不懂怎么拆机和装机,更谈不上计算机的故障检修了。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内容教学操作方式,不采用顺序教学,而选择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方式。将学校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控制在5人左右,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操作工位,配备相应的试验平台和拆装检修设备,教师对计算机进行由外及内的演示拆装及检修,学生分小组带着相应的项目和任务同时进行演练。教师演示结束后,由小组讨论完成项目任务,分组进行项目完成情况汇报,生成项目总结和实验数据整理分析报告,并提交指导教师考核。
3. 试验项目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需要设计不同的实验项目和情境模拟让学生进行项目操作,不同的实验内容应当设计不同的实验实施方法。以本课程内容为例,设计实验项目和情境(详见表1)。
4. 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设置与实施。
计算机硬件故障检修课程内容是《计算机硬件基础》的主要实训内容,主要应用于实际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维修工位,为了加强学生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设置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课后以团队研讨的形式,通过查找资料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完成课程要求的任务,并生成研究报告提交指导教师,作为课程知识考核的重要内容。(详见表2)
5. 课程考核方式。
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采用“形成性”的考核方式,即完成一个任务就得到一个成绩,完成所有任务才能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其中每个任务的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制”评价指标,即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评价等级。评价等级的认定依据包括平时表现、技能考核(包括实验项目考核和课程设计考核)、研究报告和总结汇报。
三、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国外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强调职业技能的德国,都已经有充分的研究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充分调动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以行动导向为研究对象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国内高职院校教学中还处在发展阶段,在中等职业学校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符合国情的实施方式研究,笔者以广州市示范性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为依托,开展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模式探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避免出现教师按课本讲授,学生无法接受的教学尴尬境况。经过教学实践验证,充分活跃了课堂授课的氛围,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融入了更多企业工作环境的元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章韵,倪晓军.应用型专业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
[2]田海梅,陈爱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09,(20).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教师应该有和时代同行的教学观念,深刻领悟对学生的
教育目标,将英语教学目标与专业教育目标联系起来,在工作过程导向理论的指引下,刻苦钻研有关专业知识,尝试对英语教学和考评方式进行变革。
一、在英语教学法改革中的运用
职业教育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这要求我们所运用的教学
方式要以行动为导向。事实上,“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或者工作任务来导向的,属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策略范畴,它的构成是很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因此,它不属于什么详细的教学方法。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的指引下,已经开始改革教学方式了,原因是要转变教学方式,变成任务教学法,在现代化教学方式、视听设备、教学辅助设备的帮助下开展教学,突出学生的核心地位,鼓励学生发表观点与参加课堂上的活动。教师要用心设计、巧妙安排不同的模拟实际情景的活动,增大课堂的容量,既要在课堂上体现社会,又要将课堂扩展到社会,这都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群体、语言运用、交际当中学好英语,真正实现学生交际与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在英语考评方法改革中的运用
当前,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是受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的指引与推动的。然而,对于考试及评价方式,大学英语课程还是老一套,重点检测认知因素。主要方式还是笔试、参考依据、卷面成绩这样的旧模式,不可能检测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
兴趣、热情、态度,另外,还有学生在学习上的优良习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妨碍了改革的不断发展。所以,要利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来指引与促进英语考核的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测评方式
更合理、更科学。下面,对改革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1.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体现在不仅有笔试,还有听力与口试;不仅在课内考核,还在课外考核。注重实践考核,考核方式多样,像开卷、闭卷、当场交际、辩论、写作论文、情景测试、任务表演等,或者综合运用几种方式。另外,考核评价要多给几次考试的机会,当然也能单类单项地考。注意所有的考核方式要以就业来作导向。注重实践考试,注重能力考核。只靠一份考卷来对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显然很不合理,在多方面进行实践检测考核才是科学合理的评价。
2.注重全过程考核评价方法
除了注重多元化的考核外,还要加强学生平常的考查,如,课堂提问、听课效率、作业效果、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等,且将成绩登记入册,将标准划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依此来考核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
3.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
考核后重点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注意反馈意见,给出以后教学、学习的改进方法,从而指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给我们创造了架构理论和实践互相融合的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新概念,在理论上引导了大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