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环保投资论文

环保投资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3 15:13: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环保投资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环保投资论文

第1篇

(二)环保投资使用效率低下

据统计,1991~1995年,中国污水处理能力年增长率为8%,但达标排放量的年增长率仅为1%。由此可见,我国有限的环保投资并未产生应有的效益。这一问题的产生,除了环保设备技术含量较低外,主要在于以下二方面:一是环保资金使用过于分散且缺乏监督。目前我国环保投资的大部分都用于各个点源的污染治理方面,用于区域性综合防治的投资很少,这种“撒糊椒粉”式的环保投资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大大削弱了环保投资效益。而这种资金使用分散的状况又与资金来源分散有很大关系。作为污染治理资金主要来源的“三同时”环保投资主要来自各企业,又用于各企业,排污费也是以环境保护补助金的形式返还给企业使用。这样的运作过程必然使得整个社会疏于综合利用,造成资本和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由于环保资金的使用缺乏预算约束机制和有效的监督考评制度,许多企业把应该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挤占或挪用,或将治污资金的相当比例用在环保机构工作人员的人头费及其它装备上,而不是用在排污设施方面。二是现行环保投资的行为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严重滞后于社会整体的市场化进程。由于规模经济、技术特征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环保投资带有极强的社会福利色彩,属于国家垄断性行业,既不允许国内社会资金的有效介入,又缺乏一套严格规范的、可操作性的管理模式以保障投资主体的合理权益。这种机制在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的同时,也使环境公用部门普遍出现低效率现象。

二、促进环保投资发展的财政政策取向

从促进环境保护投资发展的财政政策来看,其思路应是:国家财政除应直接承担起市场不能或不愿介入的投资责任外,更重要的是要采取各种财政手段,推动环保投资的市场化改革,这是增加环境保护投入,提高环保投资效益的治本之道。具体举措如下:

(一)增列环保支出预算科目,建立财政环保投资增长机制,确保财政对重大环境问题的调控力度

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这些国家的环保投资占其总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中国财政环保投入由于在国家预算中不被单列,因而既不利于统计,也不利于监督,更不用说保证其占预算总支出的比例了。为此,笔者建议在国家财政预算科目中单列环境保护支出项目,在此之下具体分列新建项目防治污染的投资、老企业工业污染治理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资等项目,并立法规定其支出额度和增长幅度,以确保国家在环保问题上的宏观调控力度。

财政直接参与环保投资,如下二点至关重要:一是财政应是在划分各投资主体环境事权的基础上,承担起一些公益性很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跨地区的污染综合治理以及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等方面的投资任务,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囊括应由企业和个人按照“谁污染谁负责”原则承担的环保投资。二是财政的投资行为也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贯彻“自负盈亏”的原则。

(二)运用各种激励性财政政策,调动企业和个人环保投资积极性

以当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状,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遏制环境整体恶化的势头,仅仅依靠国家有限的财政支撑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解铃还需系铃人”,引导市场力量自觉防范、治理污染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财政可运用以下政策:(1)提供优惠贷款,即对企业环境投资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2)对企业投资于防污设备给予投资抵免、税前还贷、加速折旧等多种形式的税式支出。许多发达国家常用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等间接优惠政策刺激企业进行环保投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财政除对废物利用给予直接税收减免外,还应允许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机器设备,如无公害的生产设备、特定基础材料产业结构改善用设备等实行加速折旧制度,这样不但可以把污染的可能性扼制在萌芽状态,还可以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先进技术,加速设备的更新换代。其次,应加强税收支出对治污领域里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推动作用,将政策优惠的重点从事后鼓励转为事前扶持。(3)在环保融资中给予税收优惠。具体地说,可发行环保债券或建立环保基金,对个人或企业购买环保债券或存入环保基金的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所筹集资金主要贷给企业购买环保设备,实现环境达标。(4)利用财政资金或专项基金对环保产业和有明显污染削减的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此外,政府还应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优惠贷款的援助。

(三)改排污收费制度为污染征税制度

为改变目前环保资金使用分散及监督不力所造成的低效率,有学者认为可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将排污费纳入预算管理,由政府集中统一使用,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排污收费制度是一项对超标企业的惩罚性消极手段,不能激励企业主动积极降污,也就是说,该项政策带有先天缺陷。而对污染课税不仅能激励企业积极创新,提高治污水平,使社会生产达到最适点,而且便于形成由政府统一使用的、有着严格预算约束的专项环保资金来源,因而以对污染课税来代替排污收费制度,不仅能带来效率生产,而且还能有效解决排污费等使用分散和缺乏监督所造成的环保投资规模不经济问题。

这项改革应从易到难,从目前来看可先将污染最严重也最普遍的排放“三废”的行为纳入征收范围,如将二氧化硫排放费、水污染费、噪音费分别改为二氧化硫排放税、水污染税、噪音税,待时机成熟时,再把那些用难以分解和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制造的产品如废电池、包装袋等纳入征收范围。在税基的选择上,对排放的“三废”的行为,可以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税基;对消费时会造成污染的产品,可以企业的产量作为税基。税率的选择宜采用地区差别定额税率,以适应各地不同的环境要求,同时要防止把税率订得过高,以免社会为过分清洁而付出过大代价;在征管上,宜将污染税作为地方税,并尽量做到专款专用。

第2篇

关键词:环境会计绿色会计研究视角 核算框架

一、我国环境会计研究现状及视角

利用中国期刊网,在“标题”中以“环境会计”、“绿色会计”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的结果表明:1992年前没有相关论文,从1992年起至2006年4月12日,共有论文799篇。对所搜索出的论文按照研究内容大致分类如下(表1):

从研究内容来看,以“环境会计”和“绿色会计”为标题的论文中,涉及到环境会计的基本概念、内涵、必要性、宏观环境会计和微观环境会计、会计计量、基本假设、信息披露、成本核算、环境审计、国外环境会计介绍等等,应该说,研究内容是非常全面的。从研究方法看,主要是规范研究,只有少数实证研究。但理论研究的成果没有能够体现在会计实务中。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除了少数的研究以外,多数的研究是将环境会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来研究的,笔者认为,这样的研究视角是有失偏颇的。

从会计学本身的发展历史来看,会计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会计学也经历了从原始的计数阶段、农业社会的以内控为主的阶段、工业社会以投资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阶段,以及目前的利益相关者阶段。纵观会计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经济社会的重大事件对会计的巨大影响,这些事件的发生改变了人们对于会计信息需求的内容、结构,促进了会计作为一个通用商业语言的发展,完善了会计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监督、控制的职能。作为一个日趋成熟的系统,有其本身的发展规律,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事项的发生、社会需求重心的转移而不断改进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这种规律和该学科固有的方法体系不应当因为增加了新的内容而有所改变。笔者认为,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和会计学本身以及会计特殊事项的产生和发展一样,环境会计的产生也是源于社会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引发了社会对于环境信息的需求,自然引起了作为重要信息系统的会计系统的重视和研究,也要求会计系统对其作出反应。

尽管与其他新的经济事项相比,环境问题具有更强的系统性(这一点可以从对环境会计要素的研究中得到验证,在会计领域中与它的研究内容可以相提并论的当数人力资源会计),但是,与人力资源相比,环境会计又明显的不同:(1)环境要素中所涉及到的如生态资源、空气、水等的具有更大的难以计量性。(2)环境权益的产权不明晰。与人力资源不同,环境资源具有很多公共物品的特点,它的产权如何界定目前尚是一个难题。而如果没有明确的产权界定,即使能够解决环境资源和权益的计量问题,也不能够确定其利益的分配归属。(3)人力资源问题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在信息社会,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现,人力资源作为一项投入要素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而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加愿意将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一样享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因此,他们愿意披露有关的信息。而环境问题是基于产权相当不明晰的资源,从对企业的利益和对经营者自身的利益而言,都没有很强的激励作用,经营者一般不会自愿产生披露环境信息的需求。从现实情况看,环境问题虽然提高了社会福利,但是一般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因此,企业只是在遵循法律法规的限度下进行相关的处理和披露。

环境会计的提出,本身是一个理念的更新,是以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等先进的观念为基础,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为目标的会计系统,是对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新的挑战。它并不是要改变会计系统的手段、方法、内涵,只是改变了价值和绩效评价目标。

西方环境会计体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环境污染――(促使)环境立法――(引发)企业零星环境核算――(促进)环境会计法规――(规范)系统环境会计核算、披露和环境成本管理的渐进过程。美国从1969年开始到70年代末期,通过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但是,其至今并未专门处理环境问题的会计准则,而是通过诸如《处理环境污染成本的资本化》等具体会计准则和证券交易委员会专门会计公告来进行环境会计的处理和信息披露的。日本的环境会计区分了内部环境会计和外部环境会计,外部环境会计侧重于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内部环境管理会计侧重于环境成本的研究与控制,从这个角度来说,该体系实际上是研究了会计学的两个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所涉及到的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当在统一的会计体系下来研究环境问题,而不应当将其作为一个独立于现行会计的体系来研究。

二、基于现实的环境会计实务框架

我国企业对于环境会计涉及到的问题,受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影响比较明显。虽然有少数企业有自愿披露的迹象,但是,无论从环境会计涉及业务的处理、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上,企业间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可比性。因此,解决环境会计问题的现实考虑是加快法律体系建设,包括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法规。从会计法规制度的角度而言,笔者认为,基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应建立以下环境会计实务框架:考虑到企业的成本效益问题,除个别项目外,不改变现行的财务报表体系和绝大多数的报表项目,主要采用在现行的核算体系中增设二级科目的做法对相关环境会计事项进行核算,增设个别报表项目及对应的一级科目。同时考虑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采用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增加系统的环境会计报告的方式来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

(一)统一对现行法规体系所规定和涉及到的业务的核算科目及核算内容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进入该系统的事项都必须能够以货币计量,环境事项也不例外。因此,对于目前还不能解决其货币计量问题的经济事项,如生态资源等,本核算内容中将其排除在外。

(1)固定资产――环保固定资产,主要核算购置环保设施的支出,指用于购买控制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污染的设备支出;在建工程执行“三同时”制度发生的与环保有关的设计费用、施工材料费、有关人员工资;已有环保设备进行更新改造的费用。

(2)无形资产――环保无形资产,主要核算绿色产品标志认证费;降低污染和改善环境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可以资本化的部分;外购的排污许可证。

(3)原材料――环保材料,主要核算环保材料。

(4)管理费用――环保支出,主要核算排污费、厂区、矿区进行零星绿化的费用、环境管理机构经费支出、环境监测支出、与本期经营活动有关的清理成本,包括已经发生的污染现场清理支出和目前计提的预计将要发生的污染清理支出。

(5)营业外支出――环保罚款、停工损失、环保资产减值准备等,主要核算企业由于不遵守环境法规而形成的罚款以及由于环境污染和损害造成损失或伤害而对第三方的赔偿;停工损失,

即政府环境管理机关勒令停产限期治理的生产经营损失、计提的环境设备减值准备。

(6)营业税金及附加――环境影响税金,主要核算企业缴纳与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税金,如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7)其他应付款――应付环境负债,主要核算应付环保费(应支付的单位排污费、个人排污费、包装物排污费)、应付环保税、环保统筹基金及其他应付款。

(8)长期应付款――应付环保负债,主要核算预计环境恢复支出等长期应付款。

(9)预计负债――预计环境债务,主要核算为净化环境而预计发生的各项支出而形成的负债。

(10)或有负债――或有环境事项引起的负债,主要反映对环境造成损害可能承担的企业环境治理支出,这种由环境问题招致的债务在某些方面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11)资本公积――环保捐赠,核算企业因为环境治理业绩获得的赠款等。

(12)环保收入――环保免税收入,核算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享受到的流转税、所得税等税种免税或减税的政策;利用国家指定的环保设备享受的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以及免税或加速折旧等政策形成的收益;提供环保专业技术所得到的所得税免税待遇。

(13)环保收入――环保减息收入,核算从国有银行或环保机关(周转金)取得低息或无息贷款而节约利息形成的隐含收益(此时,应按照正常利息计量财务费用)。

(14)环保收入――环保奖励收入,核算企业采用其他环境治理措施得到的奖励。增设“环保收入”科目的同时,在利润表中增设“环保收入”项目,作为利润的组成部分。

第3篇

【关键词】管状带式输送机;应用;故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U47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近年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环保问题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散装物料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粉尘污染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也逐渐引起各个国家输送机械的制造、设计、行政管理、使用等各个部门的关注,为了从根本上减少输送过程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对散装物料的运输实行无公害和环保性运输,世界各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根据散装物料的运输研制出形状各异的封闭式带式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就是其中的重要之一。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设计是基于普通的槽型带式输送机,也是在这种普通输送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主要采用平面胶带为主,其分支区段有布置托辊。

管状带式输送机的优势

管状带式输送机使用的输送带与普通的输送带类似,更加适宜普通用户的习惯,也更加容易被广大的接受者接受,与管状带式输送机相比而言,其他类型的带式输送机使用的输送带与普通输送带的差别就比较大,管状带式输送机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防止外部的杂质混入输送机中,也能够很好的防止输送的物流受到风吹日晒而产生损害,也可以实现回程吨的封闭输送,避免在输送散料的过程中发生洒料和漏料的情况,非常符合环保的要求,此外,管状带式输送机也可以实现柔性的布置设计,实现了三维空间的转弯设计,可以有效避免输送机在辅助设备投资中投资和维护费用的增加,因此,这种管状带式输送机也更加适宜存在障碍物以及空间狭小环境下输送线路的建设,可以有效的缩短输送机的输送距离,全面降低整个工程的造价。管状带式输送机可以全面的实现散料的封闭性输送,这样,散料在输送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洒落、飞扬和溢出的情况,那么就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对散料的运送也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此外,在散料输送量相同的情况下,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胶带断面尺寸较小,一般滞后输送带的30%,占地面积也较小。

(二)管状带式输送机可以实现大角度的散料输送,一般情况下,普通的输送机的提成角度只能达到18度,而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式不同,其对散料的输送主要将散料包围在馆内进行输送,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增加输送带和散料之间的摩擦力,可以提高输送机的提升角度,目前,投产的管状带输送机的最大角度已经可以达到30度左右,这样就可以实现垂直提升的目的;此外,管状带式输送机的机架宽度较小,可以用较低的宽度进行散料的输送,有效的增加了输送面积,从而降低刚才材料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三、管状带式输送机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管状带式输送机启动之前,工作人员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设备构成,检查好设备中的除铁器,防止物料里的钢管、垃圾等杂质进入待管状带式输送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故障。此外,在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工作过程中,严禁超载,防止由输送机超载运行导致其运行稳定性受到阻碍,在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工作过程中,应该控制好闸门的流量,保证管状带充填率应该小于75%。在管状带式输送机工作的过渡阶段,应该将散料放置于输送带的中心位置,避免机架与胶带直接接触而导致胶带出现磨损的情况,从而影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使用寿命。在输送机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其实际的工作情况对其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设备的运行存在发热、噪声异常、振动等情况时,就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停机检查,找出设备发热、噪声异常以及振动情况产生的原因,工作人员在查找出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之后,要上报给领导,并第一时间制定出解决方案,排除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故障,如果发现输送机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故障发生停机或者由于紧急情况而停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管状带式输送机的重载启动会较为困难,需要先进行减震,待进行减震后才可以进行后续的启动,那么就一定要注意,在出现这种情况后,应该严禁重载停机。此外,在输送机停机前,应该将放疗闸门关闭,将管状输送带之内的散料全面清除干净,在设置好完善的保护装置后,才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开机。

四、管状带式输送机的故障分析

(一)管状带式输送机的故障原因分析

管状带式输送机经常发生的故障主要是胶带的跑偏和扭曲情况,造成这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1.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超载,由于超载原因出现的胶带跑偏和扭曲是管状带式输送机常见的故障之一,在超载的情况下,会使带式输送带受到较大的压力,从而出现跑偏和扭曲的情况。

2.胶带清洁的影响,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及时的将附着在胶带上的散料和杂物,就可能导致管状带式输送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胶带振动和跑偏的情况。

3.维护保养的影响,如果工作人员在对管状带式输送机进行维护和保养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将胶带上的油和保护剂清洁干净,那么就会导致输送带的表面膨胀并变得松软,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胶带就会出现损坏的情况。

4、管状胶带张力的影响,在设计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过程中,如果未对管状胶带的张力进行全盘考虑,其张力难以达到实际需求,那么在管状带式输送机工作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胶带扭曲和打滑的情况。

(二)管状带式输送机故障排除方法

对于管状带式输送机故障的排除主要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当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胶带扭曲和跑偏时,可以纠正输送机尾部滚筒的形托辊位置来纠正;如果输送机的重锤拉近段以及头部部位发生跑偏的情况,那么在遇到这种情况后,就可以通过改变和调整尾部的滚筒、增面、滚筒位置、槽形托辊组的方式来进行纠正;如果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回程段及中间承载段出现胶带扭曲的情况,就可以采取调节窗式托辊组的辊子位置角

来进行纠正。采用以上的纠正措施,就可以全面的消除管状带式输送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根本上提高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寿命,也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带来良好的经济效果。

结语

管状带式输送机提高了整机的生产效率,投资费用较低,可以实现对散料的无尘输送,也减少了散料的飞扬和散料的情况,为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节约了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的情况下,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其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应用将会日趋完善起来。

参考文献:

【1】果新华、吕世静:管状带式输送机的使用及故障排除[期刊论文],秦皇岛港务文摘,2008(11)

【2】潘磊、李随军、王兆祥:管状带式输送机系统优化[期刊论文],山东冶金,2012(2):34

【3】袁道幸: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应用[期刊论文],江西冶金,2009(4):29

第4篇

关键词:城市污水,热泵,热能回收

 

节能与环保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两大主题,污水源热泵低位热能回收技术以其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特点,引人尤为注意。与常规空气源热泵相比,污水源热泵节能34%,CO2减排68%,氮氧化物(NOx)减排75%[1]。相较于其它低品位能源,城市污水水量巨大且水温相对稳定,但目前尚未被有效利用。据2006年统计,我国污水年总排放量达537亿吨,预计到2010年可达730亿吨,发展城市污水源热泵技术潜力巨大。科技论文。

1城市污水低位热能回收可行性分析

1.1城市污水热特性

城市污水水温稳定,变化幅度较小。从济南某污水处理厂侧采集的数据显示(如图1),污水温度在冬季一般保持在10℃以上,在

图1 污水温度与环境温度变化曲线

夏季保持在23℃左右,与环境温度相比,具有典型的冬暖夏凉特性,且赋存热能较高。有研究表明,城市污水中的热能在城市可利用废热中最多,据估计达40%。此外,城市原生污水水温受气候影响较小,利用区域较广。

1.2 城市污水低位热能回收潜力分析

由城市污水热特性可见,如果能够通过热泵技术把其中的低位能量提取出来,其价值与意义将极为重大。以济南市冬季采暖期为例,据统计,全市目前日产生活污水约38万吨,日处理量为27万吨左右,取采暖期最低污水温度为10℃,则可利用的温差Dt=10℃-4℃=6℃(根据机组要求,利用后的水温不能低于4℃)。

如果能充分利用,则每天可回收的热量Q可由下式(1)计算:

Q=Cp´G´Dt (1)

式中:Q¾污水每天可利用热量,J;Cp ¾水的比热容,4.2´103J/(kg×℃);G¾日处理污水量,27´107 kg;Dt ¾污水可利用温度,6 ℃。

计算得:Q=6.804´1012 J

根据规范规定,民用建筑供热指标取45~70W/m2,取建筑热负荷指标为50 W/m2,则所回收的热量Q可供采暖面积S可由式(2)计算:

S=Q/(T´q)(2)

式中:S¾采暖面积,m2;Q¾污水每天可利用热量,6.804´1012 J;T¾一天时间,8.64´104 s;q¾建筑热负荷指标,50 W/m2。

计算得:S=157.5´104 m2

可见,仅仅通过回收目前日处理的生活污水的热能,就可以为157.5万多m2的建筑供暖,足见其应用潜力及应用价值。

2 城市污水源热泵系统工艺流程

根据城市污水与热泵的热交换部分是否直接进行,城市污水源热泵系统可分为直接利用系统和间接利用系统[2],其系统简图如图2、3所示。

图2 污水直接利用空调系统

图3 污水间接利用空调系统

污水直接利用空调系统相较于间接利用空调系统不需要中间换热器,因而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效果更为明显。一般污水直接利用方式的节能率比间接利用方式高7%左右。此外,污水间接利用方式系统较为复杂,设备投资较高,因而实际工程应优先选择污水直接利用空调系统。

3 城市污水源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3.1 城市污水源热泵系统的优越性

(1)高效节能。通常,水源热泵每消耗1kJ的能量,可以为用户提供4kJ以上的热量或冷量,相较于锅炉(电、燃料)供热系统只能将90%左右的电能或70%~90%的燃料化学能转化为热量供用户使用,水源热泵要比用电锅炉节省2/3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1/2以上的能量。由于城市污水具有较为稳定的流量和适宜的温度,这种特性使得城市污水源热泵系统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效率高20%以上,而运行费用仅为普通中央空调的50%~60%。

(2)环保效益显著。系统供热时,与传统的锅炉供热系统相比省去了燃烧过程,减少了CO2、SO2、NOx、粉尘颗粒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供冷时,省去了冷却水塔,避免了冷却塔的噪音、霉菌污染及水耗,减少了城市热岛效应。整个系统不产生任何废水、废气、废渣,环保效益显著。科技论文。

(3)一机多用,投资省。城市污水源热泵系统一机三用,即一套机组可满足用户采暖、制冷及生活热水供应,设备利用率高。省去了普通中央空调中冷却塔、锅炉房或换热机房热网等初始投资,总投资额仅为传统空调系统的70%~80%[3]。

(4)运行稳定,维护方便。城市污水的热特性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性和稳定性,不存在空气源热泵冬季除霜等难题。此外,由于系统简单、机组部件少及运行简单稳定,相对维护也较为方便,使用寿命可长达20年以上。

3.2城市污水源热泵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换热器的腐蚀问题。城市污水水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而在进行换热器选材时必须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国外在相关研究及应用时,通常选用镀铝管材或铜质管材,有的甚至采用价格较贵的钛制材料,国内也有学者尝试使用塑料管材进行相关研究[4]。

(2)换热器的堵塞问题。城市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悬浮物,在污水进入换热器进行换热时,易堵塞换热器。实际应用时,必须在换热器前加置自动过滤器对悬浮物进行截留。

(3)换热器的积垢问题。城市污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时,换热管壁易积垢,进而降低传热效率。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需要设置换热管自动清洗装置,以便于定期刷洗。

4 结束语

城市污水中蕴藏着巨大的热能,是一种尚未有效开发利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城市污水源热泵低位热能回收技术利用城市污水进行供暖、制冷,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经济适用、运行可靠的综合特点,是一种值得深度推广的新技术,开辟了污水资源化的新天地。科技论文。顺应政府能源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做好相关研究与规划的基础上,相信城市污水源热泵低位热能回收技术一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N C BAEK,U C SHIN,J H YOON. A study on the design andanalysis of a heat pump heating system using wastewater as a heat source[J].Solar Energy,2005,78:427~440.

[2] 黄国琦.城市污水源热泵的开发和应用[J].流体机械,2005,33(6):76~78,38.

[3] 韩丰云,王铁军,刘杰.污水源热泵热能经济技术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3):352~355.

[4] 吴荣华,孙德兴,张成虎,等.城市污水源热泵的应用与研究现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8):1326~1329.

第5篇

关键词:供水安全,水污染,污染控制,环境保护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对维系人类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平衡具有中心作用和综合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我国,也面临着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持续恶化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保证安全供水,提高公共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的矛盾。水的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越来越明显。

1 .我国水污染的状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并且时空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难度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用水的要求会更高,缺水威胁还可能加重。加之,水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

(1)地表水体污染。我国污水的年排放总量已达600多亿吨,其中80%以上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的污水。全国7大河流经过的主要大城市的河段,大部分水质污染严重,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有的已经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

(2)地下水体污染。地下水污染的特点“三氮”污染,硬度升高,酚、氰化物、砷、汞、铬、氟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升高。这类物质不易分解,不易沉淀,在迁移循环过程中遍布水体、土壤和作物,污染环境,危害生态。

(3)降水酸化日趋突出。全国已有不少地区降落酸雨,并呈由北向南扩展之势。

(4)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规范》和国家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我国有近一半的城市居民在使用不合格的饮用水。饮用水安全问题严重威胁到居民身体健康,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 .水污染的影响

水污染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极为重要的制约因素。水污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工业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工业生产离不开水,水质会直接影响工业产品的质量。二是对农业的影响。用污染的水灌溉农田,会造成土壤质量降低,农作物减产、变质,甚至颗粒不收;污水对渔业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大,可使水生生物缓慢中毒,出现畸形的或是带有怪味的鱼虾,严重时一夜之间成百上千的鱼死亡。三是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中,当数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3. 加强水污染控制的对策思考

(1)加强全民的环保教育。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世世代代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应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水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积极投身防治水污染的伟大实践。特别是政府要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坚持实施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发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污水作为一种稳定可靠的水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形成良性循环,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水污染控制的协调发展。

(2)加强工业废水的源头治理。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则,全面推行废水排放量最小化清洁生产。一是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执法力度。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严肃查处违法排污现象。二是严格工业项目环保审批。博士论文,供水安全。。对于新建基本建设项目,严格实行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放许可证制度,坚持做到生产线设计与污染治理设计、生产线施工与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生产线建成投资与污染治理设备启用“三同时”,严格杜绝对环境产生新的污染。三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环保生产工艺,生产绿色产品,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四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博士论文,供水安全。。博士论文,供水安全。。从源头削减污染,清洁生产包括合理选择原料和进行产品的生态设计、改革生产工艺和更新生产设备、提高水的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率,以及加强生产管理,减少和杜绝跑冒滴漏。五是提高工业废水处理及利用的水平。

(3)加强城市废水污染的控制。一是科学编制城市水资源利用的整体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好城市的近期、中期、远期水资源综合利用整体规划和水污染控制规划。二是抓好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我国城市大多数属于综合性城市,居住、商贸、工业混杂在一起,城市建设欠债太多,排水系统不健全,管道质量差,且雨污合流,不利于对污水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必须与城市建设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决不能半途而废或打乱总体部署。应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和“雨污分流”的原则,建设好市政排水管网,并为污水回用预留管网空间。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区排水设施建设、逐步实现雨污分流,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衔接。三是筹划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水污染控制的骨干工程。应逐步建立面向市场的环境保护融资机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和外国资本投资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以最短的时间实现水污染控制阳治理。要根据城市规模和污水水质实际情况,科学论证引进污水处理高效低耗成套工艺、技术和设备,防止出现部分处理建筑物和设备闲置的问题,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出更大的社会、环境效益。污水处理厂建设也要注重消除自身对环境的影响,成为无污染的绿色工程。

第6篇

【关键词】: 热电冷三联供;溴化锂;节能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refrigeration co-production of existing problem, should vigorously develop the thermoelectric cooling joint production, and analyzes the cool co-generation energy sav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trigeneration supply; lithium bromide;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热电冷三联供技术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中.在一些没有稳定工业热负荷的热电厂,如果仅是热电联产.热负荷通常会受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完全的热电联供,这会降低热电厂供能的热经济性.以热电厂的供热为能源,利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集中制冷,从而实现热电冷三联供,可以使热电厂的热负荷相对较为平稳,提高热电机组的负荷因子,因而热经济性较高

一、现状概述:

滨海热电厂在非采暖期出现热负荷低谷,供热机组在非设计负荷下运行,偏离了最佳经济工况点,运行效率低下,供热系统的大量闲置,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发电量不稳定,联产系统运行的指标不能在全年内达到最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生产和学习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自90年代起我国南方城市出现了空调热。从目前已普遍采用的空调设备来看,绝大部分都采用电空调,尽管电空调有许多优点,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耗电量高,大量使用造成电力供应紧张;电空调以CFC为制冷剂,大量使用及排放破坏臭氧层,使地球表面受太阳紫外线的辐射增强;另外电空调在夏季制冷时,向室外排出热浪,其结果是室内凉爽室外更热,给周围环境造成热污染和噪声污染。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热电联产和制冷现状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进一步改善。而热、电、冷三联供就是在热电联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明显的节能和环保优势。热电冷三联供其核心就是在热电联产的基础上配置吸收式制冷机。由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以低位热能为动力,所以可以充分利用热电厂供热机组的抽汽或排汽制冷,这对于背压式机组来说可以增大机组的负荷率,使机组热效率提高。对于抽汽式机组来说,在增加冷负荷以后,无论是维持发电量不变,还是保持进汽量不变,都会减少机组的凝汽量,降低发电煤耗率。近年来地球温度呈上升趋势,在北方地区出现了酷夏年,空调也日益进入北方家庭。同时,在剧场、宾馆、医院等公共场所,一般是装设集中空调设备,这就为热电冷三联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二、采取的节能方案:

在非采暖期发展制冷热负荷,可填补热电厂热负荷低谷,提高热电联产供热系统的经济效益,扩大热电厂适用范围。采用制冷机实现热电冷三联产,其循环热效率可达65%以上,对于增加供热机组夏季供热量,提高机组热效率和全厂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三、效益分析:

1、发展热电冷三联产,提高热电厂经济效益

首先确定几个参数:天津地区室内每平方米用冷量按100W计算,假设油田有200万平方米的供冷面积,民用电价按0.49元/度计算,民用空调为1匹(制冷量2324W,制冷功率735.35W),煤价按900元/吨计算,夏季用冷时间按每天8小时总计4个月计算。利用电厂参数为1.27Mpa、300℃的蒸汽配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为冷用户提供冷量。

1)通过初步计算得出冷用户用1匹空调制冷所耗的电能折合成人民币为2381.5万元;

2)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为用户供冷所消耗的蒸汽量折合成人民币为338万元;

3)经过对比采用热电冷联供方式在每个夏季可节约2043万元。

4)我厂#2机组容量为25MW抽背式汽轮机,如果夏季能够满负荷发电,售出电价为0.3元/度计算,则夏季可带来的经济效益为2160万元。

5)初期投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价格为1200元/kW,则200万平方米的供冷面积初投资约2.4亿元。

经过计算应用热电冷联供技术需要6年即可收回成本。

2、发展热电冷三联产,可保护环境

以氟利昂(CFC)作为制冷剂的空调机组,会引起臭氧层破坏而导致温室效应,而现在采用的氢氧氟氢(HCFC)虽然对环境影响小些,仍对臭氧层有破坏。热电冷三联产(CCHP)在降低碳和污染空气的排放物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因为采用溴化锂吸收式机组,溴化锂作为吸收剂无毒无害,对环境保护很有利。据有关专家估算,如果从2005年起,每年25%的新建筑及从2010年起50%的新建筑均采用CCHP的话,到2020年的CO2的排放量将减少19%。如果将现有建筑实施热电冷联产的比例从4%提高到8%,到2020年的CO2的排放量将减少30%。

3 节电分析

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突出优点就是节电。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以高沸点物质(溴化锂)为吸收剂,低沸点物质(水)为制冷剂,组成二元溶液,取代压缩式制冷,其制冷系统的能耗主要是热能,电耗量仅为压缩式制冷的25%~30%.(见下表),与压缩式相比,每制1163kw冷量,吸收式制冷机可节电250kw左右,节电是很明显的。另吸收式制冷机也可以直接利用工业生产的废热和余热,也有很好的效益。

4 发展热电冷三联产,可减少油田电网的沉重负担

根据初步估算夏季油区内部由于使用空调所消耗的电能约计为48600MW,而发展热电冷三联产可缓解夏季用电矛盾,减少油田电网的沉重负担。

结论:

(1)经济效益:热、电、冷三联供解决了热电厂冬夏季热负荷不均造成的热经济性低的问题,降低了发电煤耗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2)环保效益: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取代压缩式制冷机,避免了9C9 类氟利昂制冷剂的大量使用和排泄,起到环保的作用。

(3)节电: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较压缩式有明显的节电效益,可以大大缓解夏季用电紧张的问题。

(4)投资少: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基建投资仅为压缩式制冷机的50%~60%左右,年运行费用也较压缩式少。由上述分析可见,热、电、冷三联供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在现有热电联产的基础上,大发展热、电、冷三联供,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见,热、电、冷三联供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在现有热电联产的基础上,大发展热、电、冷三联供,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汪海贵 采用天然气的小型斯特林冷热电三联供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分析[学位论文]博士 2004

[2]邢黎军热电冷联供系统优化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李静宜.臧杰立热电厂采用热电冷联供的适用性分析[期刊论文]-制冷与空调 2010(1)

[4]崔锦丹.荆玲.韦新东长春市住宅中分散型能源系统导入效果的评价[期刊论文]-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9(1)

[5]任华华.王森森燃气内燃发电机在"三联供"系统中的应用和分析[期刊论文]-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9(1)

第7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绿色转型;经营绩效

1引言

中国政府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占河南省工业增加值12.5%的煤炭行业实施绿色化转型战略,对于河南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按期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国知网、SpiScholar学术资源在线等中外数据库中可以查阅到的文献来看,以煤炭行业绿色转型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尚不多见。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以河南省煤炭上市企业2010-2019年的相关数据为例,运用Stata14.0统计软件,实证分析环保设备投入、绿色技术投入对煤炭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探讨煤炭企业绿色转型的路径,同时为我国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2文献回顾

2.1环保设备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

支持企业环保设备投入与经营绩效负相关的观点:Erdiaw-Kwasie等(2016)认为,企业环保设备投入的增加会提高企业经营成本、减少企业利润等[1]。王鹏和张婕(2016)以2009-2013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回归检验方法得出,企业环保投资与财务绩效呈显著负相关[2]。持相反观点的Siegel(2010)认为,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行为能够加强绿色技术的应用,强化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使用,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3]。杨霞等(2017)以我国农业上市企业为样本,分析得出:所选取的上市企业环保投入对企业经营方面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

2.2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企业绿色技术投入对经营绩效大多为正向影响:Ki-HoonLee和ByungMin(2015)用10年的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得出:绿色技术投入能带来绩效的提升,帮助企业提高市场价值[5]。姚西龙等(2015)使用了全国各省市的企业绿色转型程度数据,表明了企业增加绿色技术研发投入的转型行为,更能有效提高其经营绩效指标[6]。车亮亮等(2016)选取典型煤炭上市企业作为案例进行详细剖析。结果显示,该企业实施的措施中绿色技术投入能显著提升企业生产能力[7]。

3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主要包含4个方面:案例样本与数据来源、变量设置与测量、研究假设以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3.1案例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河南省2010-2019年煤炭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选取的案例企业分别为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选取环保设备投入和绿色技术创新数据来源于企业定期报告及环境报告,运用Excel进行手工整理;其他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和国泰安数据库。文中相关数据采用Stata1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检验。

3.2变量设置与测量

本文的变量在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可获得性、指标选取的综合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分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3个部分。详细的变量介绍如下。

3.2.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主要是测度企业经营绩效。大多数文献关于企业经营绩效的衡量主要分为2种:一是财务指标,如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等;二是非财务指标,营运指标如人均销售收入、能源节能减排效率和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等。本文主要选取营运指标下的人均销售收入来得出绿色投入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计算公式为:PCI=总销售收入/总职工人数。

3.2.2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包括企业环保设备投入和绿色技术研发投入。现有文献对于环保投资额的衡量主要来源于环境报告中列出的企业与环保投入相关支出明确的数据的总和数(李虹等,2016)[8]。另外一种主要取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在建工程”“管理费用”等相关科目的明细额(胡珺等,2017)[9]。本文选取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相关明细科目的数据作为环保投资额。以企业环保投入总额占年末总资产比例作为企业环保设备投入变量(EPI)。公式表示为:EPI=环保设备投入总额/年末总资产。相关明细科目主要选取“专项储备”中的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费用”中的排污费、绿化费等。绿色技术研发投入与企业营业收入息息相关。所以本文采用绿色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作为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变量(GTI)。公式表示为:GTI=绿色R&D支出/营业收入。

3.2.3控制变量

关于控制变量的选择,首先从企业特征角度考虑,本文在计量模型中引入了企业规模(Size)和企业性质(State)作为控制变量(黄涵悦,2016)[10]。其次,借鉴范宝学等(2019)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11],本文在经营状况方面控制了盈利能力(ROA)、现金持有水平(Cash)和企业成长性(Growth)等对企业解释变量的影响。其中,为控制企业性质(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对解释变量的影响和不同年份的可能差异,在控制变量中加入了企业性质(State)和年度变量(Year)。同时,为控制公司治理方面,本文还引入了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OC)和股权制衡度(Z)。所有变量定义如下:人均销售收入属于被解释变量,代码为PCI,度量方式为总销售收入/总职工人数;环保项目投入属于解释变量,代码为EPI,度量方式为环保设备投入总额/资本存量;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属于解释变量,代码为GTI,度量方式为绿色R&D支出/营业收入;企业规模属于控制变量,代码为Size,度量方式为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企业性质属于控制变量,代码为State,度量方式为虚拟变量,国有控股企业为1,其他企业为0;盈利能力属于控制变量,代码为ROA,度量方式为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现金持有水平属于控制变量,代码为Cash,度量方式为货币资金/总资产;企业成长性属于控制变量,代码为Growth,度量方式为(当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股权集中度属于控制变量,代码为OC,度量方式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企业总股本;股权制衡度属于控制变量,代码为Z,度量方式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第二大股东持股数量;年度属于控制变量,代码为Year,度量方式为虚拟变量,10个年度,产生9个虚拟变量。

3.3研究假设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企业环保设备投入和绿色技术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目前还未得到一致的结论。传统观念认为,煤炭企业承担绿色化投入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从而影响经营绩效水平。但事实上,绿色化投入的承担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积极的影响,如赢得社会信誉、获得政府的支持等。对此,研究引入企业内部变化和外部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影响变量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煤炭企业绿色化转型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3.4评价模型构建

根据提出的假设1和2,构建如下2个回归模型。

4实证结果分析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根据整理后的样本数据的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值和方差等信息,对样本数据呈现出的相关性与差异性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为回归部分作准备。

4.1.1环保设备投入规模(EPI)的描述性统计

如表1所示,从总体统计数据值与每年的数据值来看差距较小。全样本环保设备投入的均值为0.017,可以看出煤炭企业的环保设备投入处于较低水平。从每年子样本统计值来看,环保设备投入额最大值为6.25%与最小值0.13%差异较大,表明煤炭企业之间的环保设备投入(EPI)的差异较大。

4.1.2绿色技术研发投入(GTI)的描述性统计

如表2所示,从各个年份的数据值可以看出,煤炭企业的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平均水平较低。从总的数据值中可以得到绿色技术投入均值为1.10%,中位数为0.81%,表明部分样本煤炭企业的绿色技术投入(GTI)水平低于平均水平,而且绿色技术研发投入(GTI)最小值为0.0014%,最大值为4.13%,表明煤炭企业之间的绿色技术研发投入(GTI)存在较大差距。

4.1.3其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如表3所示,对于控制变量,对数处理后的公司规模(Size)的均值为23.68,说明样本企业资产规模普遍较大;盈利能力(ROA)的均值为0.10,且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较大,说明所选上市企业盈利能力普遍较低,且盈利水平参差不齐;企业人均销售收入(PCI)的最大值为155.59,最小值为8.75,表明样本煤炭企业的经营绩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第一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例为50.46%,股权制衡度(Z)为31.39,表明煤炭企业的股权相对集中。

4.2回归分析

本文将经营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企业环保设备投入和绿色技术研发投入作为解释变量,分别研究环保设备投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和绿色技术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二者之间的关系。

4.2.1环保设备投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回归分析

由表4可得,模型一的R2为0.7202,说明模型一整体拟合优度较好,回归方程显著。企业环保设备投入(EPI)的系数为4.6530,且在10%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环保设备投入(EPI)对经营绩效(PCI)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假设1通过检验,证明假设1成立。

4.2.2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回归分析

由表5可得,模型二的R2为0.7167,说明模型二整体拟合优度较好,回归方程显著。绿色技术研发投入(GTI)的系数为4.4233,且在10%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绿色技术研发投入(GTI)对经营绩效(PCI)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假设2通过检验,证明假设2成立。在控制变量方面,企业规模(Size)与环保设备投入(EPI)和绿色技术研发投入(GTI)负相关但不显著,说明对大企业来说绿色投入受社会关系影响较大,会比较偏向于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学者胡海玲(2018)研究指出,行业的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存在负向调节作用,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更强[12]。企业成长性(Growth)与环保设备投入(EPI)和绿色技术研发投入(GTI)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说明发展能力越强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绿色化投入,由于发展能力好的公司,其资产状况较好,良好的资产能力是进行绿色化投入的基础。

4.3稳健性检验

本文借鉴范宝学等(2019)的衡量方法,采用变换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用环保设备投入强度(EIS)代替环保设备投入规模(EPI)来表示企业的环保设备投入。公式表示为:EIS=企业环保设备投入总额/营业总成本。用绿色研发投入强度(GIS)来代替企业的绿色技术研发投入(GTI)。将变量EPI换为EIS、GTI换为GIS后,模型一中EIS的系数为1.7229,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环保设备投入对经营绩效呈正相关,与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致。模型二中GIS的系数为6.4597,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绿色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与回归结论一致。综上,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与前文的结论一致,说明本研究的结论稳健性较强。由此可见,本文的假设H1和H2均成立。

5煤炭企业绿色转型优化路径分析

5.1加大研发力度,注重绿色技术投入

煤炭企业要在当今环境下找到符合自己发展的高效途径,必须向技术发展靠拢。从本文选取的案例企业中可以看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一方面,推动从煤炭生产环节、洗选加工环节到煤炭消费环节的变革,运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措施,实现煤炭清洁化和低碳化。以煤为基础的产业链延伸,增加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发展循环经济。另一方面,建立生态矿山,大力推行绿色开采理念,创建开采方式的科学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5.2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优化环保设备投入结构

煤炭企业应客观看待由于前期环保设备与绿色技术投入占用企业资金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期的环保投入会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企业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建立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境管理制度,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在优化环保投入结构方面,企业应积极进行环保设备投入和绿色技术研发。同时,将环保投入的重心放在前期预防上,可以减少后期处理污染物所发生的支出,从而降低企业整体环保成本。

5.3完善法律法规,重视环境信息披露

第8篇

论文关键词:环境金融生态发展

年7月30日,我国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出台绿色信贷政策,提出要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和完善的金融工具,增强信贷资源支持循环水平的效用。发展环境金融是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柴达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金融介绍

(一)定义及发展趋势

1997年,国外学者首次提出环境金融这一概念。目前,关于环境金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学者也存在多种观点:①环境金融是金融业根据环境产业的需求而进行的金融创新;②环境金融是针对环境保护,以及为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而开展的投融资活动;③环境金融就是把循环经济、金融创新放在一个有机的系统里,探讨所有能够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创新。

纵观上述观点,一个共同的认识是:环境金融是针对环境保护开展的金融创新,研究用于环境保护用途的金融创新工具,因此应具备金融创新的范畴,明显的环保意图,并能提高循环经济水平等特征。这就与当前各国政府倡导的绿色、环保等政策不谋而合。可以预见,环境金融将成为21世纪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笔者认为,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环境金融就是要研究如何利用金融创新途径达到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柴达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并达到政府一企业一银行多方共赢。

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有必要发展环境金融

(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面临严峻的环保压力

循环经济包括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型社会三个层面,分别定性为小、中、大循环。目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围绕盐湖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有色冶金等四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乌兰等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正处于从企业清洁生产向生态工业园区过渡的阶段,即小循环向中循环过渡,这一阶段的显着特征是生态保护功能有待改善,突出表现在:一是循环利用水平不高。由于柴达木循环经济仍处于探索阶段,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短,资源开发中的废弃物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破坏环境和资源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水资源缺乏,但利用率偏低。目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但万元GDP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三是减排防污压力较大。尤其是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室效应,致使当地温度在以每10年0.44摄氏度的速度上升。

(二)发展环境金融有助于缓解当前的环保压力

1、发展环境金融与循环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宏观助解环保压力。从宏观上看,环境金融和循环经济的目标一致,二者均期望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柴达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发展环境金融正向引导企业的环保行为,微观助解环保压力。从微观上看,企业提高清洁生产能力是缓解当前环保压力的保证。环境金融的关键是以环保为宗旨,通过金融杠杆作用,实现金融资源的绿色配置与使用,间接影响循环经济中的企业的环保行为,激励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环保能力,采取各项环保措施吸引信贷资源。

3、环境金融参与循环经济有助于实现多方共赢。循环经济讲求以最小的环境代价为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收益,在资源利丌]上“榨净”,最终政府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获得了绿色财政;企节省了成本,提升了利润空间。环境金融与循环经济并行后,金融支持循环经济的效果更加突出,银行也能从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收获更大的效益。

(三)循环经济为发展环境金融创造了优势条件

从循环经济“资源一产再生资源”的生产模式来看循环经济模式最大程度降低了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节约了资源,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且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信贷资金因环保因素所形成的风险,信贷资源的“洼地效应”强于传统经济模式,为银行发展环境金融创造了优势条件。但是金融创新体制的弊端是发展环境金融的最大阻力,如:作为基层金融机构,末经上级授权,金融创新难以有效展开,并且基层银行机构创新研发人才欠缺,现行的金融创新产品中难寻针对环保因素的会融创新产品。

三、发展环境金融有助干促进试验区企业全面采取环保措施

假设柴达木地企业存在信贷资源争夺战,并由此产生*弈行为,柴达木地区从时间依次经历了“传统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绿色信贷”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弈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银行向企业投放信贷资金是必然事件,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是偶然事件。因此不管企业采取环保措施与否,银行均向企业投放信贷资金,并且企业采取环保措施要花费一定的资金成本,此时企业的上策是都不采取环保措施,并且能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第二阶段:银行向企业投放信贷资金是必然事件,参与循环经济试点的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是必然事件,末参与的企业可以不采取环保措施。因此参与试点的企业以“符合同家环保产业政策、污染物排放达到相关要求”为获得信贷支持的取胜条件,但环保投资见效慢,银行不愿向试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银行仍然可以为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和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获得短期效益。最后导致银行信贷资金大部分投向非环保企业,对循环经济的支持作用不充分。

第三阶段:银行向企业投放信贷资金是必然事件,参与循环经济试点的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是必然事件,未参与的企业可以不采取环保措施但不能获得信贷支持。绿色信贷实施后,给予了发展环境金融产品的良好机遇。从期望值角度看,同一条产业链条上的所有企业都有意愿采取环保措施,因为同一链条上的企业都不希望因其中一个环节的断裂,而导致自身经营闲难。不同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之间,不采取环保措施的非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间,虽然不存在利害关系,但由于绿色信贷政策的硬性约束,为了获得信贷支持不得不采取环保措施。因此*弈结果是柴达木地区所有企业均采取环保措施,共享信贷资源,最终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水平上台阶。

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环境金融产品设想

目前罔内外常见的环境金融产品有碳金融、绿色抵押贷款、巨灾债券、生态基金等产品,这些产品对设计适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的环境金融产品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如碳金融中的碳指标交易是通过总量控制与配额指标交易,督促企业采取更清洁的生产技术,或者企业为了节省购买配额的资本,选择其他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巨灾风险证券化是通过发行收益与制定的巨灾损失相联结的债券,将保险公司部分巨灾风险(包括人为造成的生态破坏风险)转移给债券投资者。

(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机制

1、产品设想:政府在制定年排污总量指标时,根据上年度排污总量,适当减少下一年度排放总量,并逐年递减。桐关部门根据每户企业的规模、清洁技术、排污情况,将排污总量指标公平、公开、科学地分配到每户企业,规定配额指标可在试验区范围内自由交易,并且人民银彳丁、银监局等银行业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绿色信贷有关规定,监督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指标超额或不足的企业发放贷款。

2、存在困难:(1)企业向银行虚报排放情况,骗取银行信贷资金。(2)企业获得贷款之后,肆意排放污染物,导致全年排放超标。(3)配额指标交易双方虚报交易情况,为某方制造指标充裕或排放达标的假相。

3、解决措施:(1)由政府相关部门(如环保局、发改委、经贸委等)、人民银行、银监局制定完善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机制实施方案》,规定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向银行机构通报指标交易情况、授信发生企业的实际排放情况;企业向银行提供的排放情况需由政府相关部门认证;人民银行、银监局制定相应的“信贷指导意见”并承担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2)银/-i-~ll定与单位排放量相应的单位信贷资金规模,根据企业年度排放剩余指标计算最大信

贷投放量,或根据企业使用配额指标的进度,按比例发放贷款,遇有违规行为,可暂停贷款发放。对于企业中长期贷款,银行可根据企业历史排放情况,保守估计贷款期的排放总量。(3)建立“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市场”,将排放指标证券化,吸引社会资金介入。

(二)柴达木循环经济绿色债券

1、产品设想:由金融机构发行,专门将资金用于向循环经济项目贷款的金融债券,也可以由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单独发行,甚至地方政府可将试验区全部或部分绿色环保企业集中打包,发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绿色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全额用于环保产业。

2、存在困难:(1)如何保证所募资金全部用于企业的环保产业。(2)如何保证债券融资的成功率。

3、解决措施:(1)严格审核上市企业的环保资格,鼓励和支持符合循环经济特点的企业或项目通过直接融资渠道发展环保产业。(2)由政府相关部门、人民银行、银监局组建债券运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债券的上市、日常运作管理及所募资金的使用监管。(3)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绿色债券。(4)建立柴达木循环经济绿色产业投资基金(未上市股权投资基金),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资于末上市企业。

(三)柴达木循环经济生态补偿机制

1、产品设想:一是设立财政专项贴息补偿基金,专项用于补偿企业因违规排放造成的信贷资金风险,提高银行发展环境金融产品的积极性;二是设立由企业利润、财政资金组建的重大污染事件补偿基金,用于应对人为造成的重大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