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内部管理论文

企业内部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3 15:13: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内部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内部管理论文

第1篇

1.内部审计能够观察到企业管理的效力

企业管理的实际目的是协调企业运营中的各项事务,使企业经营目的得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内部审计的工作目的和企业管理是一致的。企业管理的效力表现在企业管理的人员、资源投入以及企业活动效率的提高方面,有很多企业管理行为在初期并不能看到明显效果,却能够通过内部审计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处于观测企业管理效力的地位。

2.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方向的指示器

企业管理是以企业规划和企业政策为执行基础的,而企业规划和企业政策的产生,则是以企业利益实现为根本目的的。企业的经营利润如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哪些方面出现问题,都可以通过对财务工作的整理和观察得出结论,而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整理,反馈企业资金运用的结果、发现企业资金运用中的问题,则都是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从这个角度则不难看出,企业内部审计的结果直接指向企业利益实现的程度,而企业管理则以企业内部审计结果所体现出的企业经营问题为核心,内部审计实际上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方向指示器的地位。

3.内部审计与企业文化结合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内部审计除了针对企业资金应用进行监督和反馈之外,其工作性质本身还能够彰显出企业文化,内部审计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来看,企业文化建设从要求员工对企业负责,转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为主流的文化,在要求员工对企业诚信,对工作负责的同时,企业也给予员工相应的承诺。内部审计作为公平、公正地监督、核对并反馈企业资金和企业运营状况的工作,无论是审计工作本身还是审计工作员工,无疑都是企业公正、诚信的形象化身,企业内部审计做得好,企业内部文化基础就越扎实,员工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就越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就越顺利。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工作还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同企业文化一起,直接进入了企业管理的核心。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效力

在国际通用的内部审计职业说明中,对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责任关系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内部审计.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个表述确切地说明了内部审计和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即内部审计对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之效果显现,有评价和改进的作用。在企业实际管理中,风险管理已发展成为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而风险管理则是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内容、一个新的领域。目前,内部审计更强调确认经营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由对交易事项和政策的遵循的评价,转变为对目标、战略和风险管理程序的关注;内部审计的建议更加强调风险的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提高组织整体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2.内部审计协调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各种关系

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独立于具体操作和管理之外的控制层,直接对最高决策人员负责,对具体操作和管理部门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审计建议,以降低内部控制无效而产生的风险。在这个工程中,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始终站在既非企业决策者的角度,也非企业员工的角度进行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的结果可以说是完全公正、公平的,一切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员工对企业工作的责任履行效果怎样,都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客观地表现出来,在内部审计中,企业各部门和企业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层之间的关系,能够清楚地理顺;与此同时,内部审计还帮助企业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责任的履行效果的评估,能够充分展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力度,进而使企业对内部控制过程以及员工的工作进行重新安排,使内部控制的关系更加清楚、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更加明确、和谐。

3.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内部结构调整

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企业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进行独立的评价,例如检查单位内部各项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业的目标是否达到等等。另外,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结构调整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应该说,在企业不断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强化内部审计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正显得越来越重要。首先,内部审计是评价和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其次,通过内部审计能够测试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内部审计的这两个工作结果,直接指向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建设和变化,一旦内部审计的结果表示企业某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责任问题,则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层就能够通过部门绩效分析该部门是否存在人员冗余或者行为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而进行部门裁撤或增员的决定,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结构变动的作用也因此显示出来。

三、结语

第2篇

一、新经济下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的一些问题1、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PR)。EPR是一种根据市场需求建立的企业内外部资源计划系统,如能成功应用,可对企业各个营运环节及区域的运行状况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对全面提升企业市场决策能力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应用是有很大难度的,成功率目前也仅仅20%左右,而且投资较大,目前国内企业还少有成功的案例。但是未来企业实施EPR将是大势所趋。在财务管理方面,可以对企业的收支状况实时进行了解和把握,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结帐的速度。在销售管理方面,可以更加及时把握用户的需求,并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有关部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市场。在存货管理方面,可以对存货的型号、数量、进出库情况实时查阅,降低存货成本。在风险控制方面,可以及时把握市场的供求信息,及时推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降低生产和进货的盲目性。在应收帐款的管理方面,可以更加及时了解客户欠款的支付情况,最大限度地降低呆帐和死帐现象。企业决策者通过利用EPR系统,进行有效的判断、决策和控制,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并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专家们预测,在未来5年内,网上贸易额将达到全球贸易额的四分之一。新经济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贸易额的扩大促进了全球化贸易的发展。但是由于它的产生与迅猛发展,以及作为一种无纸化、无场所化的新兴产业,给各国企业体制及管理模式和内控机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并由此而滋生出一系列内部控制问题。

传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定,企业内部无论哪个单位和个人,无论从事生产、销售、还是对外提供劳务,都要办理必要的手续,并经过批准。然而电子商务自问世以来,似乎就一直忽视这一关系的存在,任何一个人只要拥有一只“猫”(Mdem)和一根电话线,通过互联网人口提供的服务就可以参与网上交易。这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子商务完全是建立在一个虚拟的市场上:企业的贸易活动不再需要原有的固定营业场所、商等有形结构来完成,大多数产品或劳务的交易并不需要企业实际出现,而仅需一个网站和能够从事相关交易的软件,而且互联网上的网址、E-mail且地址、身份(ID)等,与产品或劳务的提供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问题。

3、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观念的变革与创新。即要把对企业的财务监控作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效益监控体系,以企业最终经营成果作为内部控制的依据。新的内部控制观念中最关键的是,要规避传统经济下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缺陷,真正建立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经营全过程的会计核算制度,其核心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的会计核算指标。传统经济下的会计核算指标多为实物资源指标,而对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经营管理资源等无形资产反映很不充分。但在新经济条件下,主导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己经不取决于有形资源,而更取决于企业能否拥有和控制无形资源。那么,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会计模式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急风暴雨式的革命。会计及内部控制不应当是经济理论革命的适应者,而应当在某些领域率先进行改革。我国企业除了要主动向新经济学习外,还应当向世界上先进的网络公司学习,向其它类型的高科技企业学习,甚至向这些企业投资,通过投资买创新,买经验,买管理办法。在新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更应当有全球经济意识,要能敏感地认识到各类新生事物的价值,如品牌的价值、域名的价值、互联网的价值、生物工程的价值、纳米技术的价值等。

4、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员工的价值,内部控制机制也应当按经济规律办事。面对开放的经济环境,员工的高素质和高流动性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高效秦市场所必需的要素。面对这种形势,企业要用市场战略的眼光来衡量他们的价值,内部控制的功能主要在于提高员工的创新热情。内部控制组织的高效率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先决条件。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许多重大决定都存在着巨额固定成本,又称沉没成本,一旦停止生产经营,或研究开发不成功,就很难再收回。因此,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更应当关注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5、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两大体系的建设。企业为了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控制,主要依赖于自身的两种体系:制度体系和能力体系。制度体系主要是指以企业财产权利或产权关系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规则、规范、制度、条例等的制度安排。能力体系则主要是以企业智力资本为基础而拥有的变换、创新、整合等的系统能力。

企业基于一定的制度体系,通过权利的享有和使用,可以保证对企业活动所必需相关资源进行支配和应用;而基于一定的能力体系,则可以产生对已有资源进行配置的附加或放大。效应,也就是能够促使企业的资源实现高效率或最佳配置。因此,如何构建这两种体系亦将成为新经济下的一大课题。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体系的模式是什么?至今还没有明确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需要建立起新的企业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能力体系还缺乏一定的认识。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能力蕴涵于其系统运行过程之中。具体表现为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变换能力”,以及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创新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和协调各种资源产生更大效益的“整合能力”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度安排和能力体系的培养和构建。如果企业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不具备上述基本能力,要想在新经济条件下生存是很困难的。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能力体系以智力资本为基础。支撑企业能力体系的要素主要有三个:技术、人员和组织。新经济下企业应具备的技术实力,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如机械、设备、安装、生产等狭义技术,而是包括服务、沟通、筹资、投资、战略、形象等因素在内的广义技术。也就是说,新经济下企业应该发展的技术是能够创造和实现资源价值的有形或无形的技术整体,也可以叫做“硬技术”与“软技术”的总和。

新经济下企业的人员因素对其能力体系的支撑作用,必须超越传统意识下只注重内部人员,特别是内部管理人员的狭隘认识。虽然提高内部人员的素质对于改变企业的智能基础和能力结构非常重要。但是,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能力的载体是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供应商、销售商、消费者、信息传播者等这些与企业经营活动形成价值联系和利益关系的各种人员群体。

新经济下企业的组织是配置资源和发挥能力的结构形式,从根本上说,它是企业整体能力的整合机制。它必须是开放的、极具活力的组织,这样才能为能力的发挥创造一个空间,提供千个舞台。

新经济下企业的整体能力的发挥依存于三种组织联系形式:工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和外部协作组织。正式组织主要通过“职能角色”发挥资源的优势作用;非正式组织主要通过“自然沟通”发掘深层次的内在活力;外部协作组织主要通过“利益共享”实现合作竞争力。

二、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将发生显著变化首先,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基构将改变。那种工业时代的金字塔式、自上而下控制的组织形式,将转变为扁平化、网络化、民主化的组织形式。新经济要求企业不断创新,这需要个人、部门之间进行高效率的合作,需要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企业内部控制不是更多地基于权力的需要,而是基于信息的科学性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新经济下,企业内部控制层次明显减少,但责任更加明确,效率更加提高。内部控制通过每个人与组织建立起合适的“视窗”进行,内部控制的透明度也大大增强。

其次,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式也将改变。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内部控制方式是高层控制低层,一层控制一层。而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网络可以及时传递各种信息,而许多知识和重要信息主要分散在企业的基层,存在于专家的头脑中。因此,企业内部由最基层建立起的各种类型的控制小组,将是实行自我控制最佳的控制方式。

第三,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有所扩展。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内部控制侧重于内部管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可以共享对方所拥有的资源。过去边界明确现象逐渐消失,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其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的外部化、宏观化。

第四,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由顺序化向并行化发展。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网络和普遍采用的视窗工作方式,使得工作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接近不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样内部控制可以由顺序化向并行化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设计、制造、销售、工业工程人员并肩工作,共同控制企业的物流和信息流,控制企业的资金流量和流向。

第五,企业内部控制关系也将发生明显变化,由命令与控制向集中与协调转变。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内部等级非常明显,工作先按过程分解,然后通过命令和控制再将其进行连接,指令往往来自企业上层。在新经济时代,企业通过网络可以很方便地使内部人员之间及与外部人员之间平等、动态地进行协作和沟通。企业中每一个人都是网络中的知识贡献者,都可以成为企业控制网络上的决策点或节点,都可以尽可能地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三、新经济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创新新经济是在高科技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运行具有很大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创新作保证。这种内部控制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

第一,建立新型的资金供给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对资金的需求。要对有市场价值的一切创新活动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但是创新活动具有很大风险,传统的资金供给制度难以满足创新活动的需要。因此,企业资金供应渠道将更加多元化,需要大量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而对这部分资金的控制,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彻底更新。

第二,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不能沿用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那将限制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发挥各个部门、个人的专业特长。新经济是建立在开放式、竞争性的市场上的,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创新和产业化。我们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往往与科技创新,与市场价值分析相脱节,单纯追求费用的节省和成本的降低。因而,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的创新显得非常重要。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要面向市场,面向未来,要做到产学研政良性互动。政府应当制订一些规范性、指导性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具体如何实行,如何操作,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以应用。比如,在许多不成功的项目上投资,花费了大量的成本、费用,在传统经济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允许的,而在新经济条件下,这完全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第三,建立新型的投资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投资控制不能按传统的老一套办法进行,更应当关注投资风险问题,关注投资的最终价值的实现。投资控制应当更加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更充分地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更加关注对高科技,对人类生存环境有利项目的投资。在投资方案的评价方面除了要考虑传统的一些经济指标外,要更加注重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指标的评估,关注投资对企业员工价值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未来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员工精神风貌和企业形象的影响。

第四,建立新型的分配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分配控制制度也应当大胆改革创新。对员工的分配,对创新的分配,对无形资产的分配,对资本的分配,对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分配,都应当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新经济的运行,更加有利于全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新的分配控制制度应当更加注重有利于新经济的各种创新的价值,应当在科学测评各种资源的附加价值的基础上,控制新增加价值的合理再分配。

四、新经济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国玫化问题新经济是全球化经济,因此,企业内部控制也有国际化趋势。但每一个企业都受本国文化、制度、经济、政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也不例外,也有一个国家化的问题,即要考虑中国的国情和文化。

第一,企业内部控制要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西方国家强调的是法制,我们也在向法制化国家靠拢。但我们也强调“以德治国”。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信仰明确、思想鲜明,内部控制才更有实效。在新经济下,伦理道德具有极高的价值。企业内部控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修己安人”,“修己”就是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是未来企业内部控制的总纲。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我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文化最鲜明、也是最重要的特色和标志。企业内部控制要强调“仁爱”的作用,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这才更有利于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群体,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第3篇

(一)财务管理内涵

财务管理就是指在一定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在企业中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市场需求,借助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相关形式,重视企业经济的测算、平衡等,实现管理方法和企业需求的结合。二是,明确市场发展。一切目标、方法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市场是竞争地,优胜劣汰的地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运作要有的放矢,适应和驾驭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以求得企业长足发展。三是,会计核算资料。企业会计资料与数据就是企业的发展史,这些资料与数据在经过分析、整理之后,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为此,一定要保证会计资料与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四是,诚信机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一定要遵纪守法,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工作,不断树立诚信、可靠的信誉,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融资困难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中,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进而也就导致其在法律地位上不够明朗,缺少法律的保护。目前大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基本上不会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进行担保,即使有银行向企业贷款,一般也都是高风险的提高贷款利率的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成本。因为资金问题,导致企业必须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投资目标,这样也就无法进行长远的规划,缺少了科学的财务预测、决策、预算、分析等,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投资现象,致使企业容易出现一定的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不到位,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现金管理不当,存在着资金闲置或者不足的现象。大部分企业都认为,资金越多越好,导致很多资金都没有投入到生产当中,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闲置浪费情况。部分企业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导致大量购置不动产,造成正常经营所需资金不足,出现财务困境。其二,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难度大。很多企业都没有制定严格的赊销制度,缺乏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与信用评价,没有制定一些有效的催收方案,导致很多应收账款无法兑现或者出现呆账的情况,造成资金紧张,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三,存货控制不合理,导致资金呆滞。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存在着盲目生产的情况,进而出现了存货积压,占用了很多资金,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出现停产情况。其四,重钱轻物,资产流失严重。很多企业管理者都忽视了原材料、固定资产等内容的管理,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无人追究,导致资产浪费严重。

3.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同时缺乏忧患意识,没有对企业的规章制度予以重视,导致财务管理受到限制。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有限,在工作中经常做出一些错误决策,进而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4.企业财务监管不到位,内控制度不完善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不仅包括对资金钱财的管理,还有对货物服务的管理,如果只关注资金钱财管理,忽略货物服务管理,就会出现资金流失现象,导致企业发展受到阻碍。同时,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因为企业财务监管不到位,内控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混乱,无法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健全金融市场,完善融资机构

为了确保投资者的合理利益,达成企业融资的多样化,合理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企业领导以及管理层一定要对金融市场的规律进行充分的理解,进而从多方面展开融资。政府等有关部门一定要制定合理的金融机制,不断健全金融市场,增加多种金融产品以及企业融资范围,同时在企业债券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进而促进企业金融的不断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重视资金管理,强化财务控制

首先,将资金管理工作当成是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因为资金使用周转涉及内容较多,和企业内部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经营者一定要认识到用好、管好资金的重要性,并且重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保证资金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其次,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加强资金来源与运用的配合,如禁止用短期借款购买固定资产,避免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对资金收回与支付时间进行预测,如什么时候收回应收账款,什么时候进货等均要心中有数,实现收支平衡,避免出现资金拮据的现象;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加强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的配合。再次,强化财产控制。建立与完善财产物资管理的内控制度,在采购与领用物资、销售及管理样品的时候,重视操作程序的设置,维护安全,堵住漏洞。财产记录与管理工作应分开进行,强化内部牵制,并且不可以将资产记录、管理、核对等工作交给一人完成。最后,强化对存货与应收账款的管理。近些年来,一些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强化对存货与应收账款的管理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强化存货管理,尽量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减少资金呆滞,保证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强化应收账款管理,评定赊销客户信用,核对应收账款,完善管理制度,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3.强化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财务”与“会计”不分家,财务管理从属于会计工作,其内容也只是营运资金管理。随着财务管理核心地位的不断提升,此种情况逐渐转变。所以,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一定要注重财务预算与营运资金管理等工作,明确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为此,强化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增加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财会队伍,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

4.强化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财会制度的建设,按照强制性、可操作性、针对性的原则,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配合,完善预算编制、决算实施等工作,将财务管理工作和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确保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一)内部审计内涵

内部审计是财务管理的主要构成环节,属于监督机制。企业内部独立客观的监管活动均是由内部审计完成的,审计工作主要有专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开展,其职责就是审查与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并且对企业内控进行监督,促进企业经济目标的达成。从规范化、系统化角度分析,内部审计主要就是结合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薄弱点制定有效对策,增加企业产出,提高企业利润。内部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财务内控制度评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对财务内控制度予以评审,为审计工作提供依据,明确审计工作时间、范围、性质,促进审计工作的全面展开。二是,经济效益、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审计。在对经济效益、财务收支、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的时候,经济效益是核心内容,其次为财务收支与经济责任。三是,管理审计。只有提高企业竞争力,才可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充分发挥审计作用,而管理才是审计的关键所在。为此,在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评定,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针对中小企业来说,其经营规模有限,企业管理者主要负责日常事务,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是由管理者提出、决策的。一旦管理者缺乏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就会导致审计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2.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在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需要一定的独立性,其对审计职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一般而言,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均是由企业管理者决定,进而对内部审计重点、方向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对普通员工有着管制作用,限制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影响了审计效果,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现阶段,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限制了企业内部工作的有效落实。针对中小企业而言,因为其发展前景、社会保障、薪资待遇等方面较差,无法有效吸引优秀人才,与大企业相比,发展较为落后,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展开。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系统的学习培训,普遍存在着素质低、专业知识少、业务素质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展开,无法有效发现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进而限制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企业内控力度不强,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

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经常缩减财务人员,没有严格遵循不相容业务分离原则;在企业财务收支、成本核算、财务清查等工作,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制约了有关工作的全面落实;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导致没有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尽管部分企业设立了审计部门,但也是其他部门的附属或者合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严重缺乏权威性与独立性。同时,很多企业经常忽视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导致会计操作较为随意,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制约了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阻碍了成本核算工作的全面展开,进一步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果优劣,经常取决于企业管理层。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层一定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氛围,明确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检查、评价、鉴证等作用,促进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2.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制度

要想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并且通过此项工作强化对企业内控的监督与管理,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就一定要合理配置审计机构,同时明确、规范机构内各项职责的分配制度,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针对中小企业而言,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董事会或者股东会报告,接受监事会的业务指导,通过双重负责形式,明确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与范围,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首先,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并且确保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其次,对内部审计职责、工作范围等予以规定,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最后,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全面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展开。

3.拓展内部审计职能,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审计人员不仅是对财务领域的审查,还要加强对企业工作的审查与管理,将工作重心由“查错防弊”转移到企业管理、决策方面,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审计人员角色的转变,由监督、检查角色转变为协助、服务角色,全面调动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积极性,协调配合完成工作,拓展审计职能,提高工作效果。同时,一定要重视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增强法制观念,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促进审计工作的全面落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4.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强化服务意识

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审计机构的建立与完善,构建信息化的审计平台与体系,从审计程序、审计台账、联网审计等方面协助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改进事后审计方法,逐渐强化事前、事中审计,对重大项目的预算、合同等做好监督评价,及时有效反馈信息,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监督管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除此之外,一定要强化服务意识,逐渐向服务导向型、增值型审计转变,建立与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一定要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价,结合“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实现发现型、监督型审计向服务导向型、增值型审计的转变。

三、结束语

第4篇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缺乏信息咨询,造成低水平过度竞争普遍存在,导致效益普遍恶化,把造价压低到合理的成本以下,以便在低价位上维持一定的利润水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造成建筑市场秩序混乱,影响公平竞争。因此,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信息作为软件,已构成企业的生产要素之一。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不断从各个渠道取得准确可靠的信息,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服务,是企业致胜的法宝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形势变化万千,信息是物质流通和市场运动的先导,建筑企业计划部门要多与同行业协会交流信息,搜集积累全国及国际同行业的生产规模、技术装备、经济效益、生产成本、市场份额等信息,从而为企业知己知彼地确定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如参与市场招投标承揽任务,不但要掌握企业本身的各种信息资料,还要掌握竞争对手的情况,对影响企业在招投标活动的未来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先作出推测和判断,正是企业计划工作的前提。

2建立目标管理系统,提高计划的严肃性

在现代管理中,经济组织的总目标或最终目标一般是通过目标管理来实现的。就是要把自上而下的企业目标的分解与自上而下的职工期望的目标相结合。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承揽到建设任务。并与业主或建设单位签订了承包合同后,就必须为履行自身承担的责任。实现自身权利而搞好内部计划管理工作,通过企业的生产计划、生产作业等计划来研究如何有计划地组织企业的生产活动,监督计划的执行,保证计划的实现,这时,企业内部的各级计划部署已转变为指令性计划,是决策性计划,必须贯彻执行。建筑商品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长期过程,企业必须有良好的正常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在施工人员的施工生产活动中的行为就必须有所依循,有所约束,必须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来维护企业内部计划的严肃性,保证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我单位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采取目标管理的办法,在企业计划总目标和基本计划的基础上,组织下属的各个部门确定各级次级目标,建立一个多样性,多层次的目标体系。它不仅使企业的每一个基层单位的管理者和成员都能清楚地了解他们的任务和应取得的预期成果,进行自我控制,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这样既提高了计划的严肃性,又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应变性,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建立以提高计划严肃性且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内部计划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3完善企业定额,提高计划的科学性

定额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对产品数量、质量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和消耗等方面规定的应达到的标准或衡量尺度。没有正确的定额,就没有科学的计划。在计划工作中,要使用许多定额,主要有:产品质量和数量方面的定额;劳动方面的时间定额等,企业在制定劳动定额时,必须保证定额水平能够先进合理。尤其是建筑产品是以销定产的特殊商品,由于其所具有的生产的个别性、作业分散流动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而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建设项目,价格也不相同,但对于同一建设项目来说,价格就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就是使价格最大限度地接近价值,也就是接近社会必要劳动消耗。在建筑市场中,如果生产的同一商品所需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本就低,利润就高,有利于市场竞争,按照这样价格出售的商品获得的收入,就能补偿在生产中的消耗,并获得盈利。建筑企业建立和健全了自己先进合理的定额在参与建设项目的投标中,就能正确估价企业在同行业中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竞争力量的强弱,同时也会根据定额,编制出较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报价,只要报价一报出,标底一公开,企业就能基本估算出干完该项工程大概的盈利或亏损数。企业有了自己的定额在进行内部管理时,就能够运用定额,对所属工程处、施工队乃至施工班组进行切合实际的考核。因此,制定和完善企业定额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计划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4加强统计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建筑行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企业经营科学的决策必须要有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作为基础。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灵魂,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反映真实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表现在数量方面,最重要的一点表现在统计信息的质量上及时计划执行情况继续检查和监督。企业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市场因素影响和施工条件造成的不断变化,往往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统计信息能够比较及时地反馈,及时了解计划完成情况,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了解产品的产供销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情况,并通过统计分析对所发现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再通过施工现场调度会,及时修订和调整施工生产作业计划,使之达到新的平衡,以保证整个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全面完成计划任务,实现计划目标。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职能作用日趋增大,企业的领导要从掌握更全面更客观的实际情况,确保企业经营决策科学无误出发,重视和支持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使其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5结束语

第5篇

(一)面临来自管理层的压力

很多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时企业的治理层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只是在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下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并为了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将内部审计委员会委托管理层进行管理,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内部审计委员会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时受到管理层的压力,并不能对企业进行客观的内部审计,造成企业通过内部审计难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二)独立性受到挑战

内部审计不像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那样对独立性有更严格的要求,在内部审计委员会与企业的管理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情形下,造成企业的内部审计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性受到挑战。在内部审计形式上的独立性方面,有企业管理制度设置的原因,正如前文所述的内部审计受到管理层的压力,也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委员会的员工既在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任职又在行使企业的管理职能而造成的形式上的不独立;在实质上的独立性方面,内部审计委员会作为企业长期设制的机构,不能像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外部审计那样执行严格的轮换制度,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师长期在企业内任职而得不到轮换,使内部审计在实质上的独立性受到挑战。内部审计要发挥好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其独立性受到挑战而给企业管理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内部审计师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师的任职并不像注册会计师那样要求严格的任职条件,在企业的治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企业聘任的内部审计师的职业素质受到影响。一方面,提供外部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强大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团队,注册会计师拥有丰富的审计经验,而内部审计师仅仅对所任职企业提供审计服务,其审计的经验明显不及提供外部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内部审计师时通常委托企业的管理层代为处理,企业的管理层在招聘内部审计人员时会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在招聘过程中不愿意高薪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审计师到企业担任内部审计职务,从而导致当前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从业者职业素质欠佳的情形。

(四)内部审计程序不规范

内部审计程序不规范是内部审计独立性受到挑战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低下以及受到企业管理层压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导致的结果,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对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并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一样有着严格的审计程序,整个审计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务成本,这导致不论是企业的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内部审计都保持消极的态度,特别是在很多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高度整合的情况下,对企业的内部审计需求不足,使企业在执行内部审计时并未严格的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内部审计的不规范的审计程序导致通过内部审计得不到客观的审计结论,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二、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建议

为了克服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面临的挑战,使内部审计发挥其在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中应有重要作用,企业股东及企业的治理层可以通过提升内部审计委员会的权限、聘请具有丰富审计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担任内部审计职务以及在治理层领导下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提升内部审计委员会的权限

为了保证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限制并最大限度的保证内部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企业的治理层应当提升内部审计委员会的权限,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治理制度的设置要求,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在治理层的领导并参与的情况下行使其职能,让企业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在执行内部审计时不会受到来自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委员会的压力。

(二)聘请具有丰富审计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担任内部审计职务

聘请具有丰富审计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担任内部审计职务,一方面可以解决内部审计委员会职业素质整体低下的问题,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的处理好由于长期任职原因而导致的内部审计委员会与管理层的密切关系导致的实质上的独立性问题,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三)在治理层领导下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治理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劳永逸,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也需要根据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进行改善。内部审计制度应当在治理层的直接领导和干预下不断的发展完善,才能让内部审计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

三、结束语

第6篇

企业在通过预算管理之后能够对企业的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以及调配,同时通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结合,进而很好的提升了企业预算管理的能力以及施行的能力,进而很好的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并且预算管理和企业的内部控制二者之间是相互相成的,进而使二者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为了能够更好的是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进行结合,必须要对其二者的共同点进行找出,之后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的目标以及过程使相同的。通过对企业进行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结合的方式,进而使企业的内部建设得到很好的推动,同时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更好的是企业进行预算管理,进而有效的避免了企业的盲目性管理,也能够很好的对企业的经验效率得到提高,最终使企业的发展目标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最后就是要企业建立起系统化的授权体系,并且通过将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相结合,从而使其企业的的战略目标得到更好的试验,然而二者之间是具有着共性的,然而要对二者进行分开的处理,在对二者分开的过程中进行挤密的联系,这样才能够不会使企业出现不规范的流程出现,真正的通过对预算管理的利用来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二、关于企业实行预算管理所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

在企业中,由于预算管理的概念还没有被完全的理解,并且对预算管理的本质也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认识,进而在企业中的运用并不是很灵活。所以企业在实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以下的事项进行注意。

1.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全局的规划性

所谓的全局规划性主要是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特点,并且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这点问题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在对企业的一些方案进行确定实施的过程中,要通过共同的规划以及决定,进而使其方案的内容能够得到完成。在对方案进行确定的过程中,要实施上级分配到下级,下级在对其进行总结之后反馈到上级这一管理方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选择出适合企业的方案,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使企业每个部门之间能够有效的结合到一起。

2.必须要对企业的约束力进行增强

在企业中,很多的预算管理主要是强调事后的控制,这样导致其控制的约束能力出现下降,因此在企业中,必须要加强事前的控制以及事中的控制,并且企业的预算管理在经过上层领导批准之后,必须要根据总体的目标来去实行。与此同时,在预算管理进行执行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根据有关统计的分析,以此来监督企业的预算管理展开程度。

3.必须要建立起考核的相关机制

在企业通过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有关的考核机制,并且预算管理是一项相对来说具有着规划性的系统工程,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每个部门能够统一,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防治个别人员的惰,进而保证预算管理能够得到全面的完成,进而需要企业能够针对预算管理的机制建立起完善的考核制度,进而使企业能够实施绩效的考核,同时要对企业的工作人员实行赏罚的制度,在最大的限度上是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最终使企业的执行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增加,为企业的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当中能够处在不败之地。

三、结语

第7篇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施自我制约与自我调节的一种内在机制,在企业当中处于中枢地位。也可以说,企业是否已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企业当中,从上至下无论是董事长、经理,还是普普通通的生产工人,都要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在销售工作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当中的重要作用,并有效应用于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维护企业生产材料、产成品等财产安全当中。除此之外,销售人员也要有高度责任感,对于自身的岗位职责要认真履行,服从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要求,并将此责任感渗透于企业的销售工作当中。这不仅是现代企业中完善内部管理的要求,也是全方位提升企业经营与管理水平的关键。

二、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保证销售管理的水平提高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生产企业销售管理水平,有利于完善企业其他配套管理制度。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充分运用计算机程序与监控等现代科技,制定与管理销售业务的流程需要通过内部的控制管理制度来进行,还需定期检测与评估,提高销售管理的水平、保障销售业务、安全无缺的回款、降低经营的风险、实现经营的管理目标等。健全销售内部的控制制度,能够平稳地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所以,企业要重视对关键岗位的控制,实行轮岗的制度,明确各工作人员的岗位与责任,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此做到依章、依法行事,使得销售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重点加强销售的流程控制,保证销售管理的水平提高

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管理实质就是通过强化企业过程与流程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销售流程来提高销售管理的水平,主要包括:编制销售计划、管理合同签订、货物发运通知、核对账款结算以及分析考核销售等。

(一)编制销售计划

编制企业的销售计划这个环节能够让企业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各种用户需求,销售计划的一般控制管理程序主要是企业的销售部门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产品库存量以及用户的需求量,来编制出不同品种不同用户的销售计划,并经过企业管理层研究确定之后下达到各个业务科室当中。这个环节的控制与管理重点就是检查企业的销售计划是不是经过相关的审定之后才开始执行。

(二)管理合同签订

对于合同的签订和管理,能够让企业有效的规避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点,确保企业的利益合法化。其工作任务主要是通过加强对合同范本的管理来降低合同签订的风险,并通过信用与资质管理,建立起用户的诚信档案,减少履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规范合同签订的流程来提高合同的审批效率,通过合同的统计分析来提高企业经营的决策能力等。这个环节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以检查相关的销售部门是否审核合同、在签订合同后是否及时送交财务等部门为控制重点。

(三)货物发运通知

对于企业长期跟踪的信用良好的重点客户,可以先给客户发货后让其付款,而非重点客户就要严格按照签订的协议或者合同执行,由销售科相关销售管理人员填写好收款通知单,并于财务科审核确认账款到账、经过信息审核无误后出具销售通知单,并到销售部门办理取货卡片,货物管理科则根据取货卡片给客户发货等。这一整个关节的控制重点与管理中心就是检查货物的发运手续是否齐全,并且在价格调整的过程中按照什么标准来折价,所发出的货物是否与登记的货物品种一致,发货量是否与登记量符合等。

(四)核对账款结算

对于账款结算事项,必须经过销售部门按照销售的合同与发货的情况填写开票资料之后,送到企业的财会部门,经过财会部门审核之后开具发票,并办理好相关的手续,做好及时的账务处理等。这个环节的控制重点与管理中心在于检查财务的入账手续齐全与否,跟合同的约定相符与否,相关的审批与权限符合与否等。

(五)分析考核销售

对企业的销售进行分析与考核,则需要由销售部门与相关部门相互沟通协调,以便准确及时地对销售计划的完成情况、销售货款的回收情况、销售流程的执行情况以及用户反馈的信息情况开展分析,对所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以书面报告形式展开,并定期考核销售管理的情况。

四、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销售管理水平

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良好的企业控制环境、规范相关控制行为、加强内部责任管理以及健全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等,从而有效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销售流程,并合理的执行管理制度。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第一,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要对企业会计与统计资料等进行不定期的监督与检查,对于销售工作,要从事后监督转变成事前与事中监督,要充分发挥出企业职工的监督作用,约束与督促销售部门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运行;第二,加强企业相关部门的控制管理监督,建立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制约的制度,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与管理考核以及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加强对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监督与控制,来进一步强化销售的执行力,明确好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当中应当承担的一些责任,对于一些敷衍工作并且没有责任心的工作人员,要明确的追究因其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后果,并通过相应的处罚机制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与责任意识,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内部所有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的销售业务水平及高效执行内部控制的管理意识。

五、结束语

第8篇

近年来,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对内部控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对内部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常规的经营活动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努力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与效率,确保经营活动的科学性,加大内部监督力度,才能实现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会计内控管理不仅有助于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还有助于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保障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同时,亦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效规避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精神与文化建设,杜绝“涉贪”等利用企业财务漏洞所从事的违法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打击、杜绝损害企业利益的种种行为的出现。

2企业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现状

2.1人力资源管理不当,致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将目光集中于扩大市场份额方面,而忽视了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无形中放大了业务发展过程中需面临的风险指数。比如,在人员招聘过程中,人事部门并没有充分考核应聘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继而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连续、顺利进行;又或是并未对会计从业人员定期展开教育培训,培训方式落后,仍在沿用“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法,而受制于部分“师傅”自身专业素质不强,导致培训效率相对较低;此外,还有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对本职工作缺乏责任心,业务技能不高且学习能力较差,导致部分人员为饱私囊而利用职务便利,给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2.2业务发展与会计内控间发展不协调

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该工程的顺利“施工”与“竣工”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与配合。但就当前情况来看,不少企业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意识较为淡薄,且专业技能水平偏低,从而难以正常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部分管理层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所在,往往将内控工作归类于基本操作规范类,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相关人员总是根据领导的意图来把握发展的主方向,时而扩大业务发展,忽视内控风险;时而加大风险控制,影响业务发展,两者并没有实现协调平衡发展,由此造成各种规范的缺失而给企业埋下众多安全隐患。

2.3会计内控制度不符合企业发展实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原有的、老式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企业业务发展的具体要求,例如会计电算化这类利用信息设备和科学技术的财务管理方式都已逐渐普及开来。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起步与发展较晚,内控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的说,一是会计内控管理制度并没有形成体系,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也没有对内部操作的流程及评价标准等进行具体化说明,不仅不利于相关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也使相关部门难以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而正确的评价,有碍各部门间的合作,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削弱了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效能的发挥。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企业过于重视业务发展,而忽视了制度建设的意义及重要性,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对落后;或是经常出台各种规范或者制度,但各制度内容并不合理亦不协调,无法形成制度体系。需要明确的是,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内容陈腐的会计内控管理制度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2.4内控管理制度执行与落实难以到位

由于内控管理制度理论性过强,会计人员多数只知道有规章制度,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实行、如何去操作,所以实际操作性并不高。同时,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时主观随意性较大,缺乏对制度的深入了解,经常在出现一些问题或者错误时不依照制度解决,大都凭经验敷衍了事,因此制度的执行也不彻底。就整体情况来看,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多数没有严格遵循相关的内控制度,也没有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导致各种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会计人员违规操作现象频繁出现。部分企业人事部因没有准确地定员定岗,使得部分人员身兼数职,不利于形成规范的岗位制衡机制,等等。

3完善企业会计内控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3.1加大内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进程

提高全体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完善会计内控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会计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责任感。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将其与基本福利制度挂钩。比如,在招聘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能者上”的原则,择优录取具备较高人格魅力、组织能力强,且精通会计业务的应聘人员。当然,也要考察每个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在选择人员录用之后,要适当设定实习期,考察工作人员的表现,并进行适当的调岗,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手段,加强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3.2联系实际制定内控管理制度规范

制度是行为的保障。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内控管理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业务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化解各种潜在的风险。首先,内控管理制度要立足于国家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的基础之上,必须充分考虑本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现行各项管理制度的内容、效果等进行分析和梳理,并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补充。针对原规定不明确的地方,要进一步展开研究,形成一个全面性、系统性以及较强操作性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保证内控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次,要着眼于现行管理制度的薄弱环节,促进制度建设与企业业务开展的均衡发展,不断完善会计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制度,做好管理制度应用的经验总结,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内控管理工作时,还要注意约束制度的执行,确保各项技术得以“用之有道”。

3.3强化现行各项内控制度执行力度

制度只有被利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制定的制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所以,企业会计内控管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循规章制度进行业务操作,还要在业务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如何加大执行力度,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各个环节的程序控制工作,确保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操作。贯彻执行各项会计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加强日常工作审查,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第二,加强对会计工作重点岗位和工作环节的控制管理工作。条件成熟的企业可实行岗位轮换制度,每隔一定时间就对各种工作进行轮流换班,使得内控管理工作能够长期处于被检查和被监督的状态之下,各种会计风险也很容易被识别出来。第三,强化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各种安全保障机制。比如,在财务核算方面,必须将现金与有价单证分开,工作内容由不同的人分别完成;款项的支付与账簿的记载工作必须依据有效且真实的凭证,且经专人审核,等等。第四,落实会计岗位工作责任制度,将各个环节进行细分,将工作落实到个人。一旦出现问题,便可“顺藤摸瓜”直接追究具体人员责任。

3.4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监督机制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类问题。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检查机制,能够有效应对风险和防范风险,维护企业的良好发展秩序。首先,加强监督队伍建设,选聘优秀的稽核人员。为确保稽核人员能充分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选择熟悉金融行业规范和法律规定,且从业多年的人员;同时,对在岗的稽核人员,还要定期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以便其更积极、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积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稽查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如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辅助监督人员提高稽查、监督工作的力度和频率,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劳动力成本投入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此外,条件成熟的企业还可组建一支专门的会计专家检查团队,加快技术创新,不断优化监督检查流程,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模型及各种处理手段,提升非现场检验的平台质量,建立一个上下联动、权责明确的监督体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体系,保证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