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3 15:14: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当前的形势所趋
我们目前所处的21世纪是个特殊的时段,既面临一些难得的机遇,也有一些挑战需要去克服。这些机遇可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如减轻企业贷款的压力,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简化企业申请的审批流程等等;另一类则是这个社会所机遇每个人的发展空间,这是个自由的信息化时代,成功掌握在掌握高科技、知识丰富的人的手中。同时,我们所面临的压力也不能小觑,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分享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成果,这就诞生了各行各业间的巨大竞争。若自己想要发展,就不得不利用信息化这项资产更好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提升自己。
(二)建筑行业自身所需
建筑行业作为21世纪一门热门的行业,源于近代。虽然它诞生的时间不长,但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已是有目共睹。建筑行业作为新兴的行业,由于它的发展历程不长,所以在当下这种竞争激烈、行业稂莠不齐的背景下,无形会促使建筑行业内部衍生不良因子。当下的建筑行业,既作为国家大力扶持的新兴行业,但同时也是公民关心并唾骂声最多的行业。面对当前一件件楼塌事件的曝光,人们对建筑企业的公信力不断下降,建筑企业犹如站在风间浪口,没有躲避的退路,只有想办法去解决以重拾公众对自己的信任,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行业的长效发展。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前面我们简析了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这是客观事实,我们不得不为。仔细探析,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便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建筑企业工作效率
建筑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带来的效益就是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如建筑企业竞标信息的除了以前陈旧的方式如报纸、电视、广播的宣传,现在可以很轻松地开通企业的网站进行,不仅速度快,而且很有实效,让那些有这方面需求的人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到这些信息。除了企业竞标外,如企业采购原材料,以前可能还需采购部门的相关人员逐个去实地查看原材料供应单位的材料,对比哪家的原材料物美价廉。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采购部门的人员可以在办公室内通过进入原材料供货单位的网站来详细了解该单位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等多方面的问题。
(二)降低建筑企业的运行成本
既然建筑企业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那么必然会减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在以前的建筑企业中,一份工作可能需要两个人做,但企业信息化后,这份工作可能只需一个人做。各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节约了不必要的企业使用资源的成本。企业各部门之间,通过网络传媒等信息化技术来传递信息,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人员的流动,这就将减少劳动力的成本,这也将使公司对中高层领导的需求量更大,而缩小了普通业务能力下层人民的需要,企业也就将不必为招工底层劳动难的问题担心了。
(三)推动建筑企业资源的共享
如果说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那么它同时又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一个篱笆三个桩”,在当下,要想本企业能发展得更好,那么就必须实现合作。特别是企业信息化过后,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变得更加便利。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势和缺点,只有在吸取别人优点后改掉自己的缺点,你才能得到发展。对于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企业是一个系统庞大的组织网构成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需要管理、呵护好每一个子系统网络。这就需要各个子系统网络通过信息的共享,才能共同前进,不至于哪个落后,最终演变成为“木桶效应”。
(四)增加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当下,员工是企业中的顶梁柱,面对当下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形势,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用工荒的现象。所以,现代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保证企业员工的不流失。但据最近企业员工流失的调查现状来看,企业员工流失现象严重,建筑施工企业也同样面临这类困扰。如何保证企业员工的不流失,无疑要加强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企业的员工愿意留在公司发展,想为本公司的发展献一份力。建筑企业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后,一方面,必将保证企业运行的高效化,这将使得企业能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它将有效地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企业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企业奖惩机制的民主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会为员工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建筑施工企业现代化的管理领域
建筑企业信息化的运用与调整,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建筑施工管理的现代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建筑施工管理的现代化,而建筑施工管理的现代化,使得建筑企业信息化朝着正确的方向稳定地前进。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在建筑企业管理方面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施工审批流程现代化
当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审批流程中常常因为繁琐的审批流程而耽误预定的施工日期,造成不必要的延误工期之责。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单位可以将传统的工程施工审批流程精简化,通过网络这个媒介,及时使审批流程高速转起来。如在传统的方法中各线、各部门会对本线、本部门所要施工的工程进行立项,然后部门负责人写出书面申请的施工申请,交行政部审核,最后经总经理核定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在信息化的今天,书面申请可以直接省去,只需各部门通过网络进行文件的传输,并留下底稿就可。
(二)原材料签收过程现代化
原材料是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保证原材料供应齐全,原材料的质量合格,建筑施工公司才能有效地建起合格的建筑楼。原材料在建筑施工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在传统的原材料签收过程中,先由采购部根据负责人所拟定的清单去采购货物,将采购的货物送到仓库,然后仓库的相关人员会根据《采购单》进行对照,包括数量、质量、体积、重量等多个方面。如果合格即进行验收,反之,联络相关部门进行退货处理。但传统的这种签收方式,会导致货物的漏发,货物容易混淆。在信息化的当代,可以对货物进行贴码处理,每个标码中写清货物的具体信息,然后经相关人员的扫码即可知晓。不仅速度快、保证货物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人力,为公司节约了一定的劳动力成本。
(三)施工工程质量监管的现代化
为了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危害因素的发生,做好施工工程质量的监管变得极为重要。对施工工程的监管,涉及多个方面,如原材料不丢失、不挪用、不替换、施工工程交期是否一致、施工工程的进度是否合理、施工人员是否有违规违纪操作、偷工减料、期满谎报等违纪行为。但在现实中,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监管工作做得不到位。在当前,要有效地杜绝此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通过监测仪器的安装,如工程外部安装施工进度监测器,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可以时时了解到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队要定期进行相关情况的汇报,这种汇报不必要进行面对面,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可以在建筑楼的上方进行卫星定位监测,对其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全局掌握。
(四)工程验收过程的管理现代化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说对施工工程的监管是第一重要要素,那么施工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工作对建筑施工楼的质量保证有着一锤定音之效。在传统的建筑施工工程验收过程中,主要由公司的主管部门对建筑物的工程材料、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方面做一个评价,然后决定这项工程是否符合规定而对外进行出售。但在这过程中,常有人员无视规定,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渠道使那些不合规定的房子出售出去,这也就是当前震级不大的地震也能让高楼瞬间坍塌,有些新买的房子雨天也会漏雨等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存在很大区别。管理会计主要是围绕企业决策与价值进行的;财务会计管理主要是围绕资金管理和企业运营、决算进行的。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建构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可谓是一项系统而重要的工程,必须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有条不紊地进行。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各项制度、规划,在此基础上,将管理会计融入其中,使其能与企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以便充分发挥其效能。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要以人为本,不断建立健全考核、管理控制等各项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和控制,来确保管理会计实施有据可依。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涉及多个环节与部门,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协调开发商、市场、施工、物流等之间的关系,使各环节在施工的各阶段,都能积极参与财务管理,进而提高管理会计的水平,促进业务进程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升,最终实现资金高效利用和资源优化配置。从目前来看,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在我国近年来才开始应用,其应用经验相对较少。为了使管理会计能更好地发挥其应用的效能,有必要对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
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会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当前的会计财务信息及数据变化比较快,如果建筑施工企业不加强财务数据更新,将会导致实际财务状况出现偏差。管理会计利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加工、整理和报告财务会计提供的相关资料,从而为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规划与控制提供参考。管理会计能够最大程度地为建筑施工企业创造价值,并能提高管理层经营决策的准确性,确保企业能够实现健康、良性的发展。管理会计必须要以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为基础,只有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准确,才能将管理会计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但调查显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往往都是考虑如何获取直接的最大经济效益,对于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及管理会计则重视不足,使得经营决策和管理策略偏离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建筑市场环境具有不可控性,其对于企业带来的影响也较难预料。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建筑施工企业要面对很多不可预知的市场风险。在进行经营决策的时候,如果企业没有进行充分调研,过于将市场影响因素和企业竞争环境假定在理想状态下,将会难以保证决策正确,甚至会导致企业出现亏损。
三、建筑施工企业强化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尽管我国建筑行业在近年发展迅猛,但是,其财务管理水平却因为各种因素,而未实现相应的快速发展。在实践中,建筑施工企业大多都依靠一般预算定额来管理财务,不过,一般预算定额只能分析各项费用与利润,不能真正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在此种情况下,为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资金利用效益,就必须要将管理会计引入到财务管理中,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预测作用,结合企业经营目标,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招投标管理中的应用
从本质和目标上来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对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明确认知二者之间的不同,以便使其在各自的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因为建筑工程项目涵盖的环节比较多,预算与实际财务活动会存在差别,可能会存在超出预算的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务必要认识到这一点,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要利用管理会计来预测工程项目成本与利润,确保工程经济指标反应中的数据真实、可靠,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建筑施工企业预算准确性。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企业 管理创新 理念
一、管理创新涵义及理论意义
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所谓管理创新,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方法、手段、模式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管理方式难以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在竞争中要想占据优势地位,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企业必须尽快创新自身的管理体制,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同时,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市场的要求,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要求。建筑市场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企业只有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创造性地满足需求,由被动地适应外界需求转变为主动地、创造性地适应市场转变。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它的完善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创新是一种理念,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合理,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核心理念
(一)思想观念方面的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指在企业管理中需要比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对企业进行管理,结合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当前市场的需要,制定企业管理发展战略,贴近市场,乘势而上,围绕市场引导创新的理念,引领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在人才管理上投入一定的经费对人才进行凝聚、培养和引进,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内容中。
(二)管理制度创新
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夯实发展根基的有效手段。为适应市场竞争形势,针对企业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按照《公司法》及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重新制定各部门层次的职能标准,理清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管理关系,对原有的生产、经营、财务、资金、质量、安全、文明、设备等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疏理,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营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方式的特殊性表现在工程项目建设地点的不断变化、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和交易时间长。这些特点要求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必须有很高的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表现在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纷繁复杂的管理要素推动项目生产要素运作方式的创新。
(四)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大小就是其竞争制胜的决定因素,资质门类和等级、质量认证都是对综合服务能力的认定,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产品许可证。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建筑企业业绩越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施工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产业化的目的。
(五)成本控制措施创新
项目是成本中心,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成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绝大多数管理活动都是围绕成本而展开的。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验交,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一个工程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有现场成本,通过现场管理降低成本;有机械设备成本,通过缩短机械使用周期来提高效益;有材料成本,通过控制材料的质差、价差、量差来减低消耗;有劳动力成本,有效地使用劳动力,不搞人海战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质量成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减少无效劳动;有文化成本,通过提高凝聚力来调动积极性。还有运输成本、财务管理成本、安全成本等。完善的项目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关键因素。
关键词:建筑企业 管理创新 理念
一、管理创新涵义及理论意义
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所谓管理创新,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方法、手段、模式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管理方式难以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在竞争中要想占据优势地位,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企业必须尽快创新自身的管理体制,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同时,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市场的要求,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要求。建筑市场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企业只有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创造性地满足需求,由被动地适应外界需求转变为主动地、创造性地适应市场转变。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它的完善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创新是一种理念,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合理,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核心理念
(一)思想观念方面的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指在企业管理中需要比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对企业进行管理,结合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当前市场的需要,制定企业管理发展战略,贴近市场,乘势而上,围绕市场引导创新的理念,引领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在人才管理上投入一定的经费对人才进行凝聚、培养和引进,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内容中。
(二)管理制度创新
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夯实发展根基的有效手段。为适应市场竞争形势,针对企业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按照《公司法》及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重新制定各部门层次的职能标准,理清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管理关系,对原有的生产、经营、财务、资金、质量、安全、文明、设备等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疏理,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营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方式的特殊性表现在工程项目建设地点的不断变化、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和交易时间长。这些特点要求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必须有很高的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表现在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纷繁复杂的管理要素推动项目生产要素运作方式的创新。
(四)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大小就是其竞争制胜的决定因素,资质门类和等级、质量认证都是对综合服务能力的认定,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产品许可证。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建筑企业业绩越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施工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产业化的目的。
(五)成本控制措施创新
项目是成本中心,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成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绝大多数管理活动都是围绕成本而展开的。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验交,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一个工程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有现场成本,通过现场管理降低成本;有机械设备成本,通过缩短机械使用周期来提高效益;有材料成本,通过控制材料的质差、价差、量差来减低消耗;有劳动力成本,有效地使用劳动力,不搞人海战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质量成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减少无效劳动;有文化成本,通过提高凝聚力来调动积极性。还有运输成本、财务管理成本、安全成本等。完善的项目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关键因素。
(一)营运资金需求量大
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都是定向销售的施工项目,产品单一、施工周期长。项目投标时,要向发包方交投标保证金;项目施工前,要向发包方交履约保证金;项目施工中,要先垫资材料款、人工费等;项目完工后,又有总价值的5%~10%质保金在1~2年后才能结算。而发包方资金结算是分阶段的,只有在合同约定的节点,施工进度及质量达到要求时,才能获得发包方该阶段的资金支持。这样,就造成建筑施工企业营运资金占用金额大、占用时间长、周转缓慢、流动资金需求量增大。
(二)营运资金分散严重
建筑施工项目分布范围广、流动性强,每个项目开工,都需在现场开立账户,以满足现场零星材料采购和支付人工住宿等生活必须之用。项目越多,这种分散的账户资金余额就越大。
(三)资金监管难度大
建筑施工项目分布地域广,远距离、跨地区施工很普遍。因受成本制约,现场工作人员往往身兼几职,如采购兼出纳、保管兼采购现象比比皆是,这种不相容职务未相互分离的状况为舞弊发生埋下了祸根,然而项目分布的广泛性及成本与效益的矛盾给总部监管带了很大的难度。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成效日渐显现,整个建筑施工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资金状况越趋严峻,资金管理的困难也日益明显。
二、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施工市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买方市场,随着建筑市场施工队伍的急剧膨胀,加上经济的全球化,僧多粥少的局面日趋严峻,企业为了生存,为了中标,竞相压价,低价中标,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结算比例也任由发包方设定。工程垫资量庞大,拖欠工程款居高不下,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资金管理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弱化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资金预算管理缺乏刚性
现在,多数施工企业都在讲预算,但真正实行到位的廖廖无几。预算只是停留在编制过程中,将年度预算简单地分解为月度预算,没有以工程施工项目为单元细化建造成本测算,也没有将预算作为资金支付的刚性依据,更没有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预算成为一种时髦的摆设。
(二)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
建筑施工企业因工程项目分布点多、面广、线长,流动性强的特点,为充分调动和提高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有效落实执行招投标制度,实行了项目经理责任制,同时在项目当地开立了银行账户。据有关资料统计,大中型施工企业开立的银行账户平均有四五十个,有的多到上百个,甚至在同一地区的几个施工项目也分别独立开户。这种粗放的分散的资金管理模式,导致资金的分流沉淀,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三)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
不少施工企业内部各分公司目前尚沿用传统的纸质财务报表和口头汇报的简单方式来反映资金状况,由于核算原则不清晰、核算方法不统一,导致反馈信息失真。特别是还有相当部分的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必要的电子计算机财务信息传递、核算、查询和监控系统,总公司很难及时了解掌握下属公司的财务动态,信息滞后、效率低下。
三、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资金管理理念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行为受市场、业主、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和施工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较大,内部管理难以协调。即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控制环境较差,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们普遍误认为:没有合适的土壤,全面预算管理这粒优质的种子也不会发芽。预算管理理念缺乏,资金管理仅维持在传统的事后统计核算的模式上。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没有科学的先进的资金管理理念作方向性指引,资金管理就只能停留在落后的简单的统计核算状态,根本谈不上管理,更谈不上效果;而树立了预算管理的先进理念,资金管理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有明确的思路,资金管理效果才能计日可待。
(二)资金管理制度
目前,一些企业将资金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制度相互混淆;一些企业虽制定了资金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不合理、不切实际,制度与现实成为“二张皮”,使得资金管理变得盲目、随意;还有一些企业建立了比较严格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但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落实到位,从而造成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10人管理靠魅力、100人管理靠制度”,可见制度对管理的重要性。资金管理也一样,若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制度来统一规范人的行为,大家随心所欲,管理的目标将难以达成;相反,若能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并符合实际的资金管理制度,明确办事规程和规则,通过宣传或培训等方式让全体员工了解且认可,并有相应配套的考核机制来促使大家共同遵守,则资金管理的效果必定能如期达成。
(三)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素质及技能
项目管理人员不熟悉财务,财务会计人员不懂管理,知识面普遍狭窄,缺少资金时间价值观和现金流量观,缺乏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分析方法,无法及时准确地向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资金信息,这种现象在建筑施工企业相当普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是企业管理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和技能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一个企业,若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和技能较低,且不能及时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则无法理解、掌握并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无法及时准确地捕捉到有效的信息以提供给决策者,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相反,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高,有先进的资金管理理念,能掌握并运用科学的预测营运资金的方法,合理地筹划资金,高效地使用资金,资金管理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四)内控监督
目前,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在片面追求产值,财务和审计对分公司和项目部的资金运作监控不力,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无严谨系统的分析,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财务状况不清,经营成果不明,按领导意图来处理帐务,造成“资金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的怪现象,有的潜藏着巨大亏损,问题非常严重。内控监督是实现资金管理效果的保证。审计监控缺少或审计监控不到位,如收款环节不能严格按合同条款约定时间及额度结算,付款环节经常出现资金挪用现象,资金使用效率将会大大降低。相反,财务和审计若能认真分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针对资金运营各个风险节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定期监督其措施的执行情况,将能有力促进资金的高效运作。
四、改善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现代企业资金管理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是集有效规划、控制、评价于一体的系统管理。建筑施工企业要针对自身经营产品的特点,围绕着资金这个核心,从项目投标、项目施工到项目竣工全过程,做好资金预算,将资金筹措和使用的责权利下放到分公司或项目部,项目部编制预算时,采用责任预算编制方法,即根据工程实际特点,如,结算方式、结算条件、应收账款回款期等自行测算工程预算收入流入量,根据收入成本配比原则、材料人工付款方式、付款账期确定预算支出流出量。投标前,要根据建设单位资金实力、资质等级、信誉程度、结算方式、垫资资金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科学测算,合理评估垫资风险,保守确定可以承受的最低标价。施工中,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监督和考核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对施工过程材料采购、人工、设备购置和其它直接费用支出的各个环节进行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其中可控部分进行节奖超罚措施,不可控部分用预算约束支出,用制度控制行为。项目竣工,要根据合同要求及时向业主提供结算资料,确保工程按时决算,并将工程款的按时足额回收与项目经理个人业绩挂钩,激励与约束并存,实行重奖重罚,以提高项目经理催收工程款的积极性。
(二)强化资金的监督与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树立一种观念“钱流到哪儿、管控就到哪儿”,严把现金流入流出关口,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都进行严格管控。资金流入方面,要密切关注进度款及结算款等应收款项是否缓收或应收未收、投标及履约保证金等其它应收款是否按期收回、处置资产是否按程序报批及处置收入是否收回等;资金流出方面,要密切关注大额资金的审批支付是否合规、应付款项是否存在支付风险、资金支付预算是否有效执行及差异原因分析等
(三)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立足于资金高度分散的现实,借鉴银行管理经验,将信贷、结算、资产负债率、利润率等经济杠杆手段移植到企业,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统一风险预警机制、统一资金预算机制、统一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统一资金划拨审批机制。并根据不同金融产品(货币、承兑汇票、保函等)的特点,在项目投标、中标、施工各阶段合理分配调剂。通过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从整体上综合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规避资金风险。(四)推行ERP,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率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就成为资金管控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企业要基于项目点分散的现状,推行ERP,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根据分公司或项目部反馈的资金使用和需求信息,按项目特点进行分类分析,统筹安排,将有限的资金转换成有效的资金。
五、结论
(一)建筑企业对于成本管理不够重视,相关的管理理念也已经僵化由于在很长一段实践内,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受到了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所以,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在发展的时候都更加倾向于企业盈利管理,而对于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则不是太过上心。这就导致在日常的成本管理过程中,大部分的工程施工都没有受到成本管理的约束,所以形成了一些损失。此外,当前的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都喜欢采取重揽轻干的方式来进行企业管理,对于成本的事前管理和事后控制都持忽略态度,这种情况很难帮助企业快速发展。而且我国的很多建筑企业的企业管理理念都太过僵化,只关心施工成本中的控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却不去注重资源在成本支出方面的优化。
(二)大部分建筑企业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的目标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在日常的发展过沉重,都只是注重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工程的整体成本来对经济成本进行管理,却没有较为标准的成本管理体系。甚至很多企业一直没有制定科学的目标成本本,所以这种情况会对未来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形象,并且也会使得企业的收入的到一定的损失。
二、如何通过成本管理提高建筑经济
(一)保证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想要保证成本管理可以正常和有序的开展,保证项目可以正常进行施工,首先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人员有着足够高的素养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只有这样,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才可以在建筑经济管理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方面,首先要引导项目管理人员深刻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且培养项目管理人员在原本的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对管理的理念和模式进行更新;与此同时,还要对项目管理人员采取持证上岗的方式,注重对项目管人员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将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与培养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方面同时进行。在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原有基础水平的前提下,逐渐对他们进行完善,引导项目管理人员学习国外的科学管理模式,注重项目管理人员与建筑企业的管理层的沟通和交流,从整体提高项目经理的工作能力。
(二)通过科学手段对经济经本进行预测控制,从而为经济合同的顺利履行提供保障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全方位的清算核查施工项目的工程成本,并且建筑施工企业还需要与施工单位建立一个完善的承包合同,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应该对所签订的合同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保证全完领会其中的隐藏含义,从而保证不会留下什么漏洞被施工单位所利用。确保完成以上的所有步骤,才可以对项目进行正式的工程施工。在进行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权力与责任的分离,而且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更应该注重这一问题,从而保证工程可以顺利的实施。
(三)注重对项目成本的核算管理工作项目成本管理是基于建筑项目成本核算而建立,也就是说,建筑项目成本核算是项目成本管理方面的依据和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成本核算,那么在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计划方面的工作很难有进展可言。所以,想要实现对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上的强化,就需要首先建立一个较为完善得监督制度,然后对项目成本管理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严格的监管,在此过程中,要有专门的核算人员对数据进行记录和认真地校对,然后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尽可能保证没有问题。
(四)全面管理和控制项目内的各个环节的成本实际的工程项目从投标开始直到最终的工程项目的完工,都是要依赖于成本的管理。所以,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在管理理念的基础上进行,这同时也促进了建筑企业内部的所有的员工对于成本控制的意识。对工程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控制,以确保企业的利润可以实现最大化。在工程的投标阶段,工程项目的投标预算可以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按照企业的实际控制状况进行,采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以项目预算作为基础,由项目的投标部门进行投标,这种投标的方式可以对投标过程中的各种开销进行限制,并且可以使得项目的投标部门全方位的对被投标项目进行考察,并且以企业的预算为标准分配资源,论证考察被投标项目的所有事项,从根本上保证投标的正确性和成功率。这种方式比传统的投标方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所以间接地提高建筑企业的利润。在技术层面而言,技术管理本身就是对成本管理的科学管控的方式。目前主要有两个问题影响到技术管理。第一是是否合理规划化建筑市场的施工情况,是否做到安全生产以保证损失降到最低,其次是有没有通过技术方面的各种革新,省略各种对于的环节和程序,从而实现根本上的节约资源;此外还有机械设备以及材料管理层面的控制。原材料成本费用占建筑工程项目的总费用的绝大部分,所以要从采购、使用等方面构建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以实现对原材料的全范围的原料成本管理和控制。例如对供应商进行招标,然后对大量的原材料实行分批提供的方式,这样可以大幅降低原材料的储存费用。
三、总结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集成管理模式;管理现状
Abstract: this paper aimed at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carries on the comprehensive profound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innovative and the value of related Suggestions, actively explore new era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tegrated management pattern, for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enterpris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rovide the feasible growth plan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e; Managem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做好内部管理的前提下,构建跨企业的集成管理模式,形成和谐的集成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现状
(一)企业外部环境
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增加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不确定性。为了消除外部不稳定性,节约交易成本,大型建筑企业往往采取一体化策略。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开始由“决策-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分离的传统模式,向“DB(design-build)模式”、“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模式”、“管理承包(management contracting)模式”、“PMC(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ing)模式”以及目前推行较广的“BOT(build-operate-transfer)”等模式发展。建筑企业在整个建设管理过程中的角色不断向前和向后延伸,参与程度越来越高。
(二)企业内部环境
目前,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普遍推行以工程项目管理为轴心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顺应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市场要求。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种管理方式的不适应逐渐显现出来,如项目资源过于分散,项目管理部责权过于集中,项目小而全的趋势,项目层面与企业层面的联动缓慢甚至错位等。
(三)项目组合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对分布于不同地点的项目进行实时和协同控制,需要对大量变化的、不确定的信息进行即时判断并做出决策。同时,企业的资金、人力、材料、设备、技术等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资源条件,对异地分散的多项目进行实时的协同管理控制,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就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了。
(四)单个项目问题
当前,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投资失控、工期拖延、质量拙劣、效率低下等问题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没有将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使其暴露出片面性、阶段性和局限性的缺点,再加上现代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复杂化和系统化,使得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加严重和突出。
二、建筑施工企业集成管理模式
(一)企业外部集成
企业若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消除外部不稳定,同外部各机构部门构建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广泛的“企业外部集成系统”,如图1所示。
施工过程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在生产的不同阶段注重与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劳务分包商、专业分包商的信息衔接与实时联动,从物流管理的角度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利益共享,在联盟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评估机制和协作机制;通过信息的沟通与反馈,强化监理工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建立建筑施工企业与咨询机构和专业顾问间的联盟,解决业主在预定、购买交接、使用及后续保养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管理好客户关系,避免流失企业重要客户,减少企业外部不稳定成本。
图1 建筑施工企业外部集成模型
(二)企业内部集成
企业内部集成模型是通过企业协调中心(中央数据库)将企业内部各层级和项目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联动,构建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如图2所示。
(1)企业高层管理者(公司董事长)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战略目标并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创造有利的组织运行环境;中层管理者总经理及项目经理)的职责是将跨部门的知识、技能、经验与信息汇合起来,为基层管理者提供服务、指导与能力的培养;基层管理者(项目各部门负责人)的职责则是对组织单元的知识、资源和信息进行整合。
(2)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说,项目层面的各个部门仍然存在,部门主管成为协调者,而不是行政主管。在企业招投标部门投标中标后,即可通过项目经理(经由企业协调中心)通知物料需求计划部门制定物资采购计划,对项目的物料需求制定初步采购计划。在项目设计完工后,进入项目建设时,采购部门就可按物料需求计划及时采购物资以供项目施工部门的需求。但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物料需求计划部门制定的计划、采购部门实时采购和项目施工部门的实际需求三者间会产生冲突与矛盾,这就需要三个部门间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
至此,项目层的管理即可转入下一项目的运作和经营中去。通过企业内部各层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项目经理)战略及策略的制定,可以将企业战略贯穿到项目层面;而项目各部门的有效沟通与协作就可以在项目建设层面将企业战略与项目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
图2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集成模型
(三)项目组合集成
传统离散的管理模式使项目信息不能有效集成,容易产生信息流失、扭曲、孤立、过载等问题,也很难实现企业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建筑企业实施项目组合集成管理,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多项目之间的有效沟通协调,对企业所拥有的或可获得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有效地、最优地分配企业资源,以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因此,多项目管理层面的集成主要是项目间的协调与沟通、管理人员职责转换、人员、物资、资金在项目间的调配,如图3所示。
(四)项目层集成
项目层的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核心,而企业层的管理终极目标是为项目层服务。工程项目同时具有工期、质量、成本、人力资源、风险、沟通等多个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管理目标。工程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这些目标和要素进行通盘的规划和考虑,以达到对项目管理的全局优化。因此,可以通过建立以“项目全生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目标”为导向的“项目层集成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
(1)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life cycle integrated management,简称LC IM)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将传统管理模式中相对独立的决策阶段开发管理、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管理、运营阶段物业管理运用管理集成思想,在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各方面进行有机集成(不是简单叠加)。
(2)三大目标的集成--质量、成本、工期。现代建设项目每一个活动的完成都有其费用、工期和质量要求,它们的综合便构成了这个建设项目最终的费用、工期和质量。按照这一思想,在对建设项目目标进行控制时,可以先对建设项目进行分解,分解至统一的某一级别,然后再将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目标分解到这个级别上的分项工程或工序。
由项目的三大目标组成的目标系统,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目标的变化,都势必引起另外两个目标的变化,并受其影响和制约。
(3)工程风险管理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是相当重要的,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承发包交易中存在向发包人倾斜、承包人承担了过多的风险的不合理现象,承包商要尽可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施工合同的风险,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的工程风险防范系统以防范和消除风险。总的来说,在事前,应加强风险的分析识别,选择适宜的风险管理措施;在事中,加强合同管理和结合先进的管理方法,消除风险因素,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在事后,积极采用措施减少损失,做好信息反馈,积累经验,提高日后的风险管理水平。并且,在项目施工建设期间,建筑施工企业应通过企业中央数据库密切关注资金流动、作业流程和物资流转,消除不确定性因素,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项目质量、成本、工期的目标。
图3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集成管理模型
本文从“企业外部集成”“、企业内部集成”“、项目组合集成”、“项目集成”这四个层面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在不同层次上所要达到的集成目标,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对其综合考虑,构建“建筑施工企业集成管理模式”,如图4所示。
图4建筑施工企业基础管理模式
三、相关建议
(一)企业内部各层级各部门要清晰明确集成管理的重要环节。从外部到内部,从项目组合到项目个体,在项目工程建设中引入项目全生命周期、作业成本法、物流管理、客户关系、信息流管理等先进理念和方法。
(二)企业要综合人、财、物到技术、信息、品牌等资源要素。企业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对有形资源的投入,还应该注重企业品牌的提升,顾客忠诚度的培育,市场反馈机制的完善,注重无形资源带来的价值增值,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发展的要求。
(三)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实现和完成认识上的转变。集成管理不仅要改变的是施工企业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更是注入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这个理念对资源的整合作用是聚变和放大的。
(四)企业要提升自身资源和外部环境资源的结合能力。在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内外部各环节的风险,风险的降低可以节约成本、增加收益。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足长展。
参考文献:
[1]陈敬武、袁鹏武:《建设项目目标集成管理模式研究》,《施工技术》2008年第2期。
[2]来艳红、张云波:《建筑企业多项目基础管理模式》,《施工技术》2008年第6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要生存、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企业对资金的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规模。但是在市场存在恶性竞争、同行较多的情况下,有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出现工程资金垫付、欠款难以追回的情况,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应重视对企业资金的管理。
一、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1.降低企业因资金问题造成的损失
资金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避免不了负债。在企业存在负债的情况下,如果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在规定日期清偿债务,会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给以后的贷款带来不便。因此,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对减少企业因资金问题造成的损失至关重要。
2.增强企业管理能力
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注重企业资金管理能提高企业的总体管理能力。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可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为企业的其他管理提供坚强的后盾,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3.在建筑施工市场中争取更大的份额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商机进入建筑行业,建筑行业的竞争日渐激烈。在企业竞争过程中,资金充足并且管理良好的建筑企业较资金有问题的企业更有优势,可以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中立足,进而发展。例如,在大型项目进行招标时,资金充足的企业可以竞标成功,直接淘汰资金短缺的企业。另外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有变动,资金雄厚的企业可以随时投入装备或注入资金确保工程的顺利实行。
4.维护社会安定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承担很多社会责任。首先,建筑施工过程要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的安全性能,为居民的安全负责。其次,建筑施工企业经手的一些工程可能会出现拖欠工程款等情况,此时建筑企业需要垫付工人的工资,避免因为拖欠农民工工资引起的不良状况发生。因此,企业的资金管理也会间接影响到社会安定。
二、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很多企业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对资金的管理意识都很薄弱。一方面,因为资金管理会触及一些管理人员的利益,所以很多建筑企业并不想进行资金管理。另外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注重企业及自身的眼前利益,不会长远考虑,对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消极应付。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本身专业知识不够,由其制作的企业管理方案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另一方面,企业的普通员工大都认为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部的责任,只有企业高层需要关注,与自己毫无关系,在平常的工作中对企业资源铺张浪费,造成企业资金损失,为企业资金管理带来不便。
2.流动资金短缺
流动资金相对于企业就相当于血液相对于人体。企业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才能进行周转,资金的循环利用是增加企业收益的一个必要条件。现在的建筑企业经常碰到需要垫资的情况,如在竞标时有些业主明确说明需要建筑企业垫资,否则无法竞标成功。这种情况有一就有二,为了竞标成功,大多建筑企业都会接受垫资的要求,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在缺乏流动资金时,企业会进行银行贷款筹资,但是银行贷款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商机稍纵即逝,所以企业在资金管理中要注意流动资金的短缺问题。
3.资金利用率低
受市场经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的项目工程实际施工往往与设计方案有所差距,企业的资金分配不能按照计划进行甚至严重不符,资金利用率低,而资金的浪费甚至可能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行。例如,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往往多个同时进行,而且这些工程大都地区跨度大、工程周期长,而每个工程需要有单独的账户,导致企业资金分散,集中管理难度大,使用效率低下。
4.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已意识到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资金管理成效低。首先,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将资金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相互混淆,或虽然制定了制度,但制度内容不合理、不切实际的现象较为普遍[1]。其次,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成分。在资金预算时主要看工程材料资金和人工资金两方面,但这些资金非常容易因市场变化而产生波动,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请专业的、有经验的预算管理人员进行资金预算,减少企业因资金预算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策略
1.增强资金管理意识
首先,要定期在企业内部举行资金管理方面的讲座,让企业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都意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不注重资金管理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危害,让资金管理意识深入人心。其次,企业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节约企业成本,注重对资金的管理,以身作则,争取让全体员工共同注重资金管理,平时节约企业资源,减少企业资金的浪费。最后,企业员工应有资金预算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注意资金预算结果,减少施工消耗资金与预算资金的差距。
2.拓宽流动资金来源
首先,企业平时应加强与银行的联系,银行贷款要按期还清,保持良好的信誉,做大银行授信,拓宽融资渠道,争取更大的贷款额度。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工程款的结算、回收,在工程结束后,力争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追回工程款。
3.资金集中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完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将资金集中安排,统一账户,对资金按需分配。如果企业的某项工程所需资金量大,回款周期长,可以先调取资金完成工程,但要在工程结束后最短的时间内集中收回该工程的所有款项。
4.提升企业员工素质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人才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速度[2]。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招聘专业的人才完善、执行资金管理制度,还须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增强员工资金管理意识,加强员工对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企业资金管理要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从企业内部注重资金管理,优化企业资金结构,提升资金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作者:田卫鹏 单位: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