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3 15:14: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及针对电动葫芦型起重机专用的变频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电路参数计算及软件设计、仿真等。
一般性能的节能调速在过去大量的所谓不变速交流传动中,风机、水泵等机械总容量几乎占工业电气传动总容量的一半,其中不少场合并不是不需要调速,只是因为过去交流电机本身不调速,不得不依赖挡板和阀门来调节送风和供水的流量,许多电能因而白白的被浪费掉了。如果换成交流调速系统,把消耗再挡板和阀门上的能量节省下来,每台风机、水泵平均约可节能 20%,效果是很可观的。
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许多在工艺上就需要调速的生产机械,过去多用直流传动,鉴于交流电机比直流电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可靠、维护方便、转动惯量小、效率高,如果改成交流调速,显然能够带来不少的效益。但是,由于交流电机原理上的原因,其电磁转矩难以像直流电机那样直接通过电流实行灵活的即时控制。70年代初发明了矢量控制技术,通过坐标变换,把交流电机的定子电流分解成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用来分别控制磁通和转矩,就可以获得和直流电机相媲美的高动态性能,从而使交流电机的调速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特大容量及高转速的交流调速直流电机换向器的换向能力限制了它的容量和转速,其极限容量与转速的乘积约为 10 KW·r/min,超过这个数值时,直流电机的设计与制造就非常困难了。交流电机则不受这个限制,因此,特大容量的传动,如厚板札机、矿井卷扬机等,和极高转速的传动,如高速磨头、离心机等,都以采用交流调速为宜。
一、起重机发展趋势
物料搬运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作为物料搬运重要设备的起重机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作用愈来愈大,对起重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起重机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发展趋势:大型化和专用化、轻型化和多样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成套化和系统化、新型化和实用化。
二、电动葫芦
电动葫芦,简称电葫芦。由电动机、传动机构和卷筒或链轮组成,分钢丝绳电动葫芦和环链电动葫芦两种。通常用自带制动器的鼠笼型锥形转子电动机(本次设计既是选用此种电机)(或另配电磁制动器的圆柱形转子电动机)驱动,起重量一般为 0.1~80t,起升高度为 3~30m。多数电动葫芦由人用按钮在地面跟随操纵,也可在司机室内操纵或采用有线(无线)远距离控制。电动葫芦除可单独使用外,还可同手动、链动或电动小车装配在一起,悬挂在建筑物的顶棚或起重机的梁上使用。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工作原理简介
三相异步电动机由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组成,定子和转子之间是空气隙。三相异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性能优良、制造成本低、维修费用省、坚固耐用等优点,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正常情况下,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n 和转子转速 n 不同步,这是因为如果同步,转子与旋转磁场之间不再有相对运动,导体不再切割磁场,就没有感应电动势产生,也就没有了转子电流和电磁转矩,无法维持电动机继续运行。
三相异步电动机有一个很重要的参数:转差率——用 s 表示,其定义式为
在很多情况下,用 s 表示电动机的转速比直接用转速 n 方便得多,使很多运算大为简化。一般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在 0.02~0.05 之间。大部分厂家生产的异步电动机的铭牌上标有下列数据:
1.额定功率P:电动机额定运行时轴端输出的机械功率,单位一般为 kw
2.额定电压U:电动机额定运行时定子加的线电压,单位为 v 或kv
3.额定电流I:定子加额定电压、轴端输出额定功率时的定子线电流,单位为 A
4.额定频率 f:我国工频为 50Hz
5.额定转速n:电动机额定运行转子的转速,单位为 r/min
四、笼形转子异步电动机的特点
笼形转子异步电动机具有转子结构坚实、效率高、价格低、控制设备简单和维护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各种应用领域中使用最广泛。但这种电机的启动性能较差,即启动转矩低而启动电流很大。因此在选择使用时应考虑启动问题,即:1.启动转矩Tk应大于负载静转矩Tl;2.启动电流在供电电网上造成的瞬间电压降不能超过容许值;3.在启动过程中电动机的能量损失要小。
本次设计用电机为锥形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常用的电动葫芦用锥形转子制动三相异步电动机型号有:YEZS、YREZ、YBFZ 和 YBEZX等几种。该类型电机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其锥形转子的特殊结构在通电时产生磁拉力,打开制动机构,使电机正常运转。
该类电动机的定额是断续周期工作制S ,负载持续率不低于 25%,每小时等效起动次数不低于 120 次。电源频率为50Hz,同步转速为 1500r/min。4.5KW及以下的额定转速为1380r/min。7.5KW以上的额定转速为 1400r/min。允许最大转速为 3750 r/min,
【参考文献】
[1]孙涵芳.INTEL16位单片机[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热继电器利用负载电流流过经校准的电阻元件,使双金属热元件加热后产生弯曲,从而使继电器的触点在电动机绕组烧坏以前动作。其动作特性与电动机绕组的允许过载特性接近。热继电器虽则动作时间准确性一般,但对电动机可以实现有效的过载保护。随着结构设计的不断完善和改进,除有温度补偿外,它还具有断相保护及负载不平衡保护功能等。例如从ABB公司引进的T系列双金属片式热过载继电器;从西门子引进的3UA5、3UA6系列双金属片式热过载继电器;JR20型、JR36型热过载继电器,其中Jn36型为二次开发产品,可取代淘汰产品JRl6型。
带有热-磁脱扣的电动机保护用断路器热式作过载保护用,结构及动作原理同热继电器,其双金属热元件弯曲后有的直接顶脱扣装置,有的使触点接通,最后导致断路器断开。电磁铁的整定值较高,仅在短路时动作。其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动作特性符合现行标准、保护可靠,故日前仍被大量采用。特别是小容量断路器尤为显著。例如从ABB公司引进的M611型电动机保护用断路器,国产DWl5低压万能断路器(200-630A)、S系列塑壳断路器(100、200、400入)。
电子式过电流继电器通过内部各相电流互感器检测故障电流信号,经电子电路处理后执行相应的动作。电子电路变化灵活,动作功能多样,能广泛满足各种类型的电动机的保护。其特点是:
①多种保护功能。主要有三种:过载保护,过载保护十断相保护,过载保护十断相保护+反相保护。
②动作时间可选择(符合GBl4048.4-93标准)。
标准型(10级):7.2In(In为电动机额定电流),4-1Os动作,用于标准电动机过载保护,速动型(10A级):7.2In时,2-1Os动作,用于潜水电动机或压缩电动机过载保护。慢动型(30级):7.2In时,9-30s动作,用于如鼓风机电机等起动时间长的电动机过载保护。
③电流整定范围广。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一般可达3-4倍,甚至更大倍数(热继电器为1.56倍),特别适用于电动机容量经常变动的场合(例如矿井等)。
④有故障显示。由发光二极管显示故障类别,便于检修。
固态继电器它是一种从完成继电器功能的简单电子式装置发展到具有各种功能的微处理器装置。其成本和价格随功能而异,最复杂的继电器实际上只能用于较大型、较昂贵的电动机或重要场合。它监视、测量和保护的主要功能有:最大的起动冲击电流和时间;热记忆;大惯性负载的长时间加速;断相或不平衡相电流;相序;欠电压或过电压;过电流(过载)运行;堵转;失载(机轴断裂,传送带断开或泵空吸造成工作电流下跌);电动机绕组温度和负载的轴承温度;超速或失速。
上述每一种信息均可编程输入微处理器,主要是加上需要的时限,以确保在电动机起动或运转过程中产生损坏之前,将电源切断。还可用发光二极管或数字显示故障类别和原因,也可以对外向计算机输出数据。
软起动器软起动器的主电路采用晶闸管,控制其分断或接通的保护装置一般做成故障检测模块,用来完成对电动机起动前后的异常故障检测,如断相、过热、短路、漏电和不平衡负载等故障,并发出相应的动作指令。其特点是系统结构简单,采用单片机即可完成,适用于工业控制。
2温度检测型保护装置
双金属片温度继电器它直接埋入电动机绕组中。当电动机过载使绕组温度升高至接近极限值时,带有一触头的双金属片受热产生弯曲,使触点断开而切断电路。产品如JW2温度继电器。
热保护器它是装在电动机本体上使用的热动式过载保护继电器。与温度继电器不同的是带2个触头的碗形双金属片作为触桥串在电动机回路,既有流过的过载电流使其发热,又有电动机温度使其升温,达到一定值时,双金属片瞬间反跳动作,触点断开,分断电动机电流。它可作小型三相电动机的温度、过载和断相保护。产品如sPB、DRB型热保护器。
检测线圈测温电动机定子每相绕组中埋入1-2个检测线圈,由自动平衡式温度计来监视绕组温度。
热敏电阻温度继电器它直接埋入电动机绕组中,一旦超过规定温度,其电阻值急剧增大10-1000倍。使用时,配以电子电路检测,然后使继电器动作。产品如JW9系列船用电子温度继电器。
保护装置与三相交流异步异步电动机的协调配合
为了确保异步电动机的正常运行及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必须考虑异步电动机与保护装置之间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大容量电网中使用小容量异步电动机时,保护的协调配合更为突出。
a.过载保护装置与电动机的协调配合
过载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应比电动机起动时间略长一点。由附图可见,电动机过载保护装置的特性只有躲开电动机起动电流的特性,才能确保其正常运转;但其动作时间又不能太长,其特性只能在电动机热特性之下才能起到过载保护作用。
过载保护装置瞬时动作电流应比电动机起动冲击电流略大一点。如有的保护装置带过载瞬时动作功能,则其动作电流应比起动电流的峰值大一些,才能使电动机正常起动。
过载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应比导线热特性小一点,才能起到供电线路后备保护的功能。
b.过载保护装置与短路保护装置的协调配合一般过载保护装置不具有分断短路电流的能力。一旦在运行中发生短路,需要由串联在主电路中的短路保护装置(如断路器或熔断器等)来切断电路。若故障电流较小,属于过载范围,则仍应由过载保护装置切断电路。故两者的动作之间应有选择性。短路保护装置特性是以熔断器作代表说明的,与过载保护特性曲线的交点电流为Ij,若考虑熔断器特性的分散性,则交点电流有Is及IB两个,此时就要求Is及以下的过电流应由过载保护装置来切断电路,Ib及以上直到允许的极限短路电流则由短路保护装置来切断电路,以满足选择性要求。显然,在Is-IB范围内就很难确保有选择性.因此要求该范围应尽量小。
结语
【关键词】节能;软启动;交流异步电机;轻载
1.引言
目前的电机节能技术主要是通过改进起动控制方式和运行中节能两部分进行节能,传统的起动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直接起动方式,也叫全压起动。起动时通过一些直接起动设备,将全部电源电压直接加到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使电动机在额定电压下进行起动。直接起动的起动线路是最简单的,然而对于需要频繁起动的电动机,过大的起动电流将造成电动机的发热,影响电动机的寿命;同时电动机绕组在电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可能引起短路,进而烧毁电动机;另外过大的起动电流,会使线路压降增大,造成电网电压的显著下降,从而影响同一电网的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有时甚至使它们停下来或无法带负载起动。(2)传统减压起动方式。减压起动是在起动时先降低定子绕组上的电压,起动后,再把电压恢复到额定值。常见的减压启动有以下四种:①星形-三角形(Y-)起动;②串电抗起动;③自耦变压器起动;④延边三角形起动。减压起动虽然可以减小起动电流,但是起动转矩也会同时减小。因此,减压起动方法一般只适用于轻载或空载情况下起动。
本文设计的节电器采用软起动的方式,弥补了传统起动方式的不足。本文采用六只晶闸管,两两反向并联,串联到电动机的三相电源线路上,系统发出起动指令后,起动器微机控制系统就会进行数据据运算,使得输出晶闸管发出触发信号,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按照设定的模式,调节输出的电压,达到控制电动机起动的目的。由于在起动前设定了一个不对电网产生影响的起动电流,电流是缓慢增大至设定电流,故无冲击电流,所以对电网的影响很小小,并且降低了起动力矩的冲击。在节能的同时,增加电动机保护电路,在出现缺相、过载、短路等故障时可以及时切断电源,保护电动机。
2.系统整体结构
本设计的电路包括负载跟踪电路,故障检测电路,欠压补偿电路,电机控制电路和为各电路提供工作电源的直流电源电路等,如图1所示。
直流电源电路如图2所示,12V直流供电电路由变压器T1、二极管D1―D4组成的整流桥、12V稳压管DW1和滤波电解电容C1组成,变压器T1的两个输入端与交流输入电压两端连接,变压器T1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整流桥的两个输入端,12V稳压管DW1连接在整流桥的两个输出端,滤波电解电容C1并联在12V稳压管DW1的两端。5V直流供电电路是在12V直流供电电路基础上采用三端稳压器SWDZ1产生。12V电源接三端稳压器SWDZ1输入端,滤波电解电容C2、C8接在三端稳压器SWDZ1和地之间。直流电源电路为后续电路提供低电压工作电源。
负载跟踪电路如图3所示,负载跟踪电路主要由单片机PIC12F675,电流互感器TL1,高频抑制电容C3,运算放大器LM358,微调电阻R46,节能指示灯LED1,设置指示灯LED2以及整流二极管D5,滤波电解电容C12组成。电流互感器T1初级的两个输入端连接在电机工作电流上,次级与运算放大器LM358的同相端、反相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LM358的输出放大的交流电压信号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5,在整流二极管D5的输出端连接滤波电解电容C3。电阻R46将放大后的直流电流转换成直流电压;运算放大器LM358被接成反相放大器,当电机开始工作时,感应的交流电压信号输入LM358进行放大,运算放大器LM358输出放大的交流电压信号,通过二极管D5整流,C3滤波将交流电压信号平均为直流电平信号,连接单片机PIC12F675的GP4端采样端口部分。在设置时,调节R46直至指示灯LED2亮,表示调整到理想位置;单片机采样判断若电机为轻载,则调节电机电压进行节能,此时节能指示灯LED1亮。
故障检测电路如图4所示,故障检测电路由单片机PIC12F675,电流互感器TL2、TL3、TL4,电压取样电阻R28、R29、R30,整流二极管D8、D9、D11,滤波电容C4、C6、C7和故障报警指示灯等组成。单片机PIC12F675的VCC端连接在5V三端稳压器SWDZ1的输出端,单片机PIC12F675的GP1、GP2、GP4端为电机三相交流电的感应直流电平信号采样输入端,该单片机使用内置的4M晶振,R43、C22串联接单片机GP3的上电复位端口,D13为故障报警指示灯,当电机正常运转时指示灯熄灭,出现缺相、过流等故障时指示灯亮。
欠压补偿电路如图5所示,电压互感器T2初级的两个输入端连接在电机工作电流上,次级与运算放大器UA741的同相端、反相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UA741输出放大的交流电压信号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10,在整流二极管D10的输出端连接滤波电解电容C5,然后连接到单片机PIC12F675的GP4端采样端口部分,当单片机经过采样、运算、判断之后发现电机电压低,欠压指示灯亮,同时控制进行电压补偿。电阻R36为释放电阻,用于放出电容C5中的电能。
电机控制电路如图6所示,电机控制电路由光电耦合器JP1―JP9,晶闸管Q1―Q3,满载指示灯D12,三极管Q4、Q5、Q6,延时电容C9、C13、C14,压敏电阻R8、R23、R24,限流电阻R31、R32、R2以及滤波电容C10、C15、C16等组成。光电耦合器信号单向传输,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晶闸管可以进行可控整流,当负载跟踪电路监测到电机负载发生变化时通过控制三极管Q4的通或断控制晶闸管,就可以改变电机电流。同样,故障检测电路检测到故障发生则断开三极管Q6,晶闸管停止工作,保证电机安全;欠压补偿电路发现电路欠压时,通过控制三极管Q5的通或断进行调节和补偿。电机轻载启动时,通过电容C9、C13、C14延时供电,光耦JP1、JP2不工作,晶闸管的导通角较小,电机降压启动;满载启动时,光耦JP1工作,不进行延时,电机全压启动。压敏电阻R8、R23、R24耐压值为470V,当电压过高时自动短路,具有抗浪涌的功能,有效保护晶闸管和电机。
3.系统软件流程
本文中系统对传统电动机控制方式的主要改进在于软启动和与之对应的软停机,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控电机负载状况,负载较小时降压运行,节省电能,负载较大时恢复全压运行。当有故障出现时,进行显示和系统自检,若检测到故障较严重即断电停机,保护电动机。系统由3片单片机配合工作,其整体软件流程图如图7所示。
4.系统测试
通过在10KW交流异步电动机上的实际调试和参数调整,此系统软硬件结合很好,软起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跟踪电机负载状况并及时调整电压,保证电动机工作在最经济的状态下,同时,系统可以有效判断缺相、过载、短路等故障,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切断电源,保护电动机。
5.结语
本文中设计的交流异步电动机节电器采用六只晶闸管,两两反向并联,串联到电动机的三相电源线路上,通过软起动方式起动电动机,降低对电网的拖动和冲击,在电动机运行过程中实时跟踪负载状况并调整电压,实现经济运行,节省电能,并可以在电动机出现故障时保护电动机,延长电动机寿命,对使用交流异步电动机较多的工矿企业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梅玉伟,江胜利.三相异步电机的节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29-30.
[2]唐小强,皇金锋,董锋斌.基于DSP的单相斩控式交流调压器的设计[J].电气技术,2011(3):10-12.
[3]段向军,兴志.异步电动机轻载节能控制系统开发[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1(1):134-137.
[4]刘建业,安曙明,付占稳,等.三相异步电动机智能化节能器控制策略与控制算法[J].电工技术杂志,2004(2):34-37.
[5]刘宏科.交流异步电机运行过程中的节能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关键词】 机调速 系统设计
为了便于监控变频器的运行状态并及时发现异常,应取出变频器的异常信号送到PLC的输入模块,以作为变频器的事故报警信号及安全制动。为了与变频调速系统配合,保证在启动力矩、低频转矩、过载能力等方面满足系统的要求,选用冶金起重专用变频电动机。变频电动机的电磁设计、结构设计和绝缘系统设计既考虑了对变频器电源供电和宽范围变频调速的适应能力,又体现了冶金及起重专用三相异步电动机过载能力大、机械强度高的特点。与变频调速良好的起、制动功能相结合,特别适用于采用变频调速,短时间或断续周期运行、频繁启动和制动的场合,既能保证电动机在高频时的过载能力,又能在低频时保持恒转矩输出。
1 变频调速主系统设计
变频调速单元采用森兰SB61系列SB61G110KW通用变频器,其变频调速系统主电路如图1所示。
2 变频器外部电路设计
绞车升降的运转具有较大惯性,四象限运行的特点,与其他传动机械相比对变频器有着更为苛刻的安全和性能上的要求,SB61G系列通用变频器是专为起重类负载而设计的专用变频器,该系列产品采用了最优的电机控制方法—矢量控制技术,它可以对所有交流电动机的核心变量进行控制,并把定子磁通、转矩作为主要控制变量。
变频器可以输出频率可调的交流电源,另外在变频器的加设有声光报警输出口及制动单元,能够实现变频器故障报警器和安全制动,更有效的对控制系统进行安全保护。
3 PLC控制部分设计
PLC是本控制系统中关键的一环,其主要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主要的控制功能有如下几项:主令操作控制、保护监视控制。
4 调速控制系统保护措施
空气断路器短路保护应满足以下要求:(1)当电动机发生相间短路或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保护装置应能切断故障电路。(2)当电动机正常起动或制动时,保护装置不应动作。空气断路器可以用来频繁地起动电动机。并对电动机实现保护,由于有良好完备的灭弧装置,操作速度也由弹簧机构执行,迅速可靠。因此,用来控制电动机时,其额定电流(即指主触头的额定电流)选择得大于或等于电动机额定电流1.3~1.4倍即可。
5 结语
提升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实现,包括变频调速部分、PLC可编程控制器部分及安全保护和抗干扰部分。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进行恒加速变频调速启动,恒减速变频调速停车及行程变频调速运行等。变频调速范围宽、调节精度高。采用变频调速后,电机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软启动和平滑调速。变频器调速还可通过软件很方便地改变输出转矩(即调整转矩补偿曲线)和加减速时间、目标频率、上下限频率等。能够使提升机S形速度给定很好的得到实现。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仪钰编著.矿井提升系统新技术及装备.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2]王成元编著.电机现代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自磨机,皮带轮,锥形轴套
1.概述
济钢集团炉料公司主要负责钢渣的开发和利用,年处理量达150万吨。为了更好地服务济钢,投资建立了年产10万吨自磨钢渣的生产线。论文参考网。自磨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渣铁自身之间的摩擦清除其表面粘结的渣,达到减少渣铁含渣量的目的,同时还具有分级处理的功能。
2.自磨机传动部分的组成
自磨机的传动部分主要有三相异步电动机、皮带轮、窄V带、液力偶合器和减速机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一 自磨机传动系统
3.存在的问题
减速机输入轴与皮带轮内孔之间是过渡配合,比较紧,安装拆卸很不方便。有时候,工人拆卸时不小心会划伤轴和皮带轮内孔的表面,如果继续使用,设备的振动会加快减速机输入轴轴承的损坏,轴承一旦抱死,就可能将输入轴扭断。如果配合不紧,就容易损坏键和键槽。论文参考网。由于自磨机配套的是硬齿面减速机,减速机的轴需要经过渗碳淬火和磨齿等工艺,所以加工周期非常长,一般都需要半个月左右。我公司就曾经发生过减速机输入轴被扭断的情况,造成故障停机半个月,经济损失达50多万元。
4.改进方法
在减速机输入轴和皮带轮内孔之间增加一个带法兰的锥形轴套,将皮带轮内孔加工成锥形,锥形轴套的内表面是与减速机输入轴通过键相配合的圆柱面,外表面是与皮带轮相配合的圆锥面,同时使用线切割将锥形轴套沿着轴向切出一条缝。锥套上的三个均布螺纹孔和皮带轮上的三个均布光孔各自组成一个完整的孔,另外皮带轮上还有三个均布螺纹孔,相对应的锥套上没有孔。
图二 锥形轴套的连接方式
装配时,先将锥套通过键装在轴上,然后将皮带轮装在锥套上,最后用三个内六角螺栓穿过皮带轮的三个光孔与锥套的三个螺纹孔联接起来。随着螺栓在锥套上的螺纹孔中不断拧紧,螺纹作用使锥套相对于皮带轮向皮带轮锥孔的小端运动,这时因为锥度的原因,锥套就不断包紧轴,而轴又反作用于锥套,再作用于皮带轮,这样,皮带轮、锥套和轴就紧密地组装在一起了。
反之,在拆卸时,将从锥套中退出的螺栓拧在皮带轮的螺纹孔中,随着螺栓在皮带轮的螺纹孔中不断拧紧,当螺栓的尾部顶在锥套产法兰上时,螺纹作用使皮带轮相对于锥套向皮带轮锥孔的小端运动,这样,皮带轮与锥套就脱离开来。论文参考网。
当锥套将皮带轮与轴连接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个过盈配合的连接体。锥套内孔与轴有键连接,是通过键来传递转矩和力的。锥套与皮带轮间虽然没有键连接,但是接合面存在正压力,产生的摩擦力就可以传递转矩和力了。
5.结构优点
5.1安装拆卸方便,节省维修时间,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5.2提高传动件使用寿命,当传动件经过长时间运转时,内孔及链槽就可能发生损坏,如果是使用这种锥套的传动件,发生这种情况时,只需更换锥套就可以恢复使用,因而大大提高传动件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
论文摘要:针对“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以及实验设备模块化、装置化的弊端,结合三明学院的具体改革情况,提出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优化,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电工学”是三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理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多年来一直延续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电工学”教学工作还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目前“电工学”课程只安排了51学时,其中还包括17个学时的实验课,真正上课讲授的时间只有34个学时,面对教学内容不变、课时不断减少的现状,“电工学”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第二,由于实践教学设备模块化、装置化,从而减少了各个分立元件的接线问题,造成一些重要的实际操作没有达到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目的。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们讲好这门课程需要认真思考的,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一些“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措施。
一、教学内容优化
1.“电工学”课程特点
“电工学”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作为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应用非常广泛,现代一切新的科学技术无不与电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电工学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能够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训练实验技能,并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1-5]
2.“电工学”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
由于“电工学”课程课时少而内容多,理论阐述的内容抽象难懂,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很难达到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如下优化。
(1)结合课程特点,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针对“电工学”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组成的内容,要继承下来,比如电路理论知识和基本定理;要把电工学科前沿的、新的知识及新技术、新产品及时介绍给学生,使引进的新内容与当前发展的新技术水平相适应,如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及仿真软件。淘汰过时陈旧的知识、删除不实用、偏难的内容、删去与专业无关的内容、避免重复与其他教学交叉的知识。比如对于物理学课中已学过的知识,如磁场的基本知识等不再重复。因为直流发电机越来越被半导体整流设备所替代,对直流发动机的介绍就可以简略。
(2)针对不同专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电工学”课程具有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特点,应针对不同专业优化教学内容。“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应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所授课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进行增减。上课时多联系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案例,特别是应该结合实例讲授概念与原理的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电工学”知识在本专业领域的作用和意义,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关注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课程有兴趣,才能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另外,不同专业对“电工学”知识点的掌握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要根据专业的需要、学时的多少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决定取舍。比如,物理学专业要对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知识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可适当增加plc可编程控制器和单片机方面的内容;机械专业可多介绍一些电动机、发动机等方面的内容。在做教学课时安排时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课时安排也不同。我校针对不同专业安排“电工学”为34、45、51、60 学时等。
(3)承前启后,讲解详略得当。“电工学”作为高校理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是后续“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电学课程的基础。比如电阻电路基本定理及电路分析作为电工学的基础知识要作较详细的讲解,即对这一部分的定理、概念,都要讲到位,让学生理解,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果这些知识掌握不扎实,后续课程学习时难度就会比较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地将新技术、新产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未来社会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3.实验课的优化
“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结合方式。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实验手段与实践技能,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验内容应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
现在实践教学的弊端在于设备过于模块化、装置化,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只要插几根线即可,减少了各个分立元件的接线问题,造成一些重要的实际操作没有得到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目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要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已具备实验技能的前提下,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情况,完成一个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设计。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验室现有元器件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路线,选择实验方法和步骤,选用仪器设备,提出实验预案,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独立操作完成设计性实验,写出实验报告。这样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自主实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引入高新技术实验,如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引入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技术等实验。
还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课堂教学转到实验室,提供给学生一个主动获取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良好环境。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工测量等理论教学。
总而言之,应该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二、“电工学”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
1.使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电工学”知识内容比较多,有些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有些高科技的知识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需要结合实际讲解才能更有说服力。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不用板书、节省时间等明显优势,有助于解决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将一些抽象的公式、原理、定律,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清晰展示给学生,来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交流电动机这一章,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电动机及其结构,并在演示的过程中细致讲解,用动画效果来介绍电动机的转动原理,使学生能够有较强的感官认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学习。
2.课堂讲授与课外自学相结合
“电工学”课程存在着内容多,学时少,而知识更新、补充快的特点。课堂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对课程讲授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对理论性强、难度大的内容一定进行课堂讲授。而对应用性、概述性或难度不大的内容,可结合学生特点,专业要求,安排学生课外自学。
比如安全用电这部分知识非常直观、易懂,可不讲或略讲,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电工测量这章可以从课堂教学转到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自学,用实验的形式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电工学”课程理论性强,应结合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讲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和电动机的控制部分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配电房、校内供配电线路,介绍计算机房配电线路和实验室配电线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对于安全用电的知识结合校园中学生违规用电,造成的安全隐患给以深刻剖析,培养学生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我校还经常开展进社区家电维修活动,志愿者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登记维修记录,有的在一旁帮忙,有的则埋头检查电器旋下螺丝,拆开电器,认真仔细查找原因。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动手操作中得以升华。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电工学必备的理论知识、分析方法和电工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过程的管理,规范课程成绩的评定,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结合“电工学”课程特点,制定下列考核办法。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四部分构成。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5%)+(实验成绩×25%)+(期中考试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50%)。
根据学校关于平时成绩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确定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5%(平时成绩由出勤和作业二部分综合评定);实验成绩占25%(可根据平时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得出)。
这种考核方式,使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考核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也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收到了很好效果。
四、结束语
“电工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少,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改革考核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但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不懈的努力,才能使“电工学”教学工作取得更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飞.电工学(第一版)[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3]鹿晓力.电工学(第一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文章来源文秘站
1机床导轨和传动链误差
导轨影响着机床上各种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也是保证机床运动的基本标准。车床在导轨的精度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要求:水平面直线度、垂直面直线度、前后导轨平行度。在由导轨引起的误差中,除了导轨本身会存在一定误差外,加工时间过久或保养不好导致的导轨的不均匀磨损也是造成导轨误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普通的机械加工机床都是通过传动链来进行主运动、进给运动的变速。如果在传动的过程中,传动零件有误差,就会影响对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有严格要求的零件加工精度,特别是螺纹、齿轮等方面的加工。所以传动链误差也是加工精度主要误差来源之一。
2提高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
2.1直接减少误差法
直接减少原始误差,是指在搞明白误差的主要来源之后,查出相关的出现误差的原因,并直接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的方法。例如:在生产过程中,热量和力量的改变会使细长轴的车削发生弯曲或者变形,这时就可采用反向切削法,并在顶尖出安装弹簧,就能够减少或消除热伸长所产生的危害。
2.2原始误差转移法
原始误差转移法,是把那些能够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因素,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转移到影响因素相对比较少,或者是基本没有影响的加工精度方向上面去。例如,在转塔车床工作的时候,机床需要经常性的旋转,因此对于保持旋转精度很难做到精准控制。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所谓的“立刀”安装法,即把会影响加工精度的刀刃的切削基面放在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小的垂直面内。
2.3误差补偿法
误差补偿法在数控机床上使用较为普遍,其基本原理是:将影响加工精度的有关误差数据计算并整理好,并将其统一存放于数据表中,这样当数控系统完成一次操作之后,加工人员就可以根据坐标的位置来查找新的误差补偿值,从而实现对坐标轴附加运动的有效控制,有效地提升加工的精度。在此过程中,当原始误差表现为负值时,人为的误差就取正值;当原始误差表现为正值时,人为的误差就取负值。
2.4均化误差法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本工序的加工精度稳定,工序能力也足够,但毛坯的精度太低,所以导致定位误差或复映误差太大,因而使加工精度不能得到保证。这种时候,就可以使用均化误差法对误差进行处理。所谓均化原始误差法,就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将误差分成若干均等分,即根据误差大小将工件分组,这样每组工件的误差就可得到有效减少。然后再按这些分组相应地调整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缩小整批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再在加工过程中其不断对工件进行微量切削,使高点不断被磨掉,逐步提高工件的精度。
2.5实时补偿法
实时补偿法,是指在机械加工的过程当中,利用高精度的补偿控制装置定时采集误差数据,根据误差的大小及方向补偿控制装置的微量位移。这个装置具有很好的可靠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补偿的精度对于校正尺的制作精度具有较大依赖性,补偿的精度深受校正尺的制作精度以及较为复杂的调整方式的影响。但其优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事先将已经测量好的数据归纳到数据表格之中,然后通过坐标的位置精确地从数据表中找到误差补偿值,最后以此为基础制作坐标轴。整个过程较为简单,误差能够随时进行修改。
3结语
[论文摘要] 电工技术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基础课。目前,电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促进其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的作用与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计算方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电工技术技能,打造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本文结合了当前电工技术发展的实际,对电工技术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要体现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充分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强的思路;探讨了多媒体教学为基础,项目教学为载体,点滴激励、实物展示、参观学习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电工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工技术课程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本文针对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用相量法分析简单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的方法,理解电路的暂态、换路定律和时间常数的基本概念,掌握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动态电路,并能了解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能读懂简单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首先电工技术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对理论讲述要求必须透彻,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在巩固完善过去粉笔与黑板的固定模式外,近几年,我们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现列举如下,与大家一块探讨。
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多媒体教学由于其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的特点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借助教材附带的课件加以按特点要求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另外,要求每位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建立自己的教室工作室,进行网上交流、答疑、辅导教学。例如讲解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这一章,有原理图进行原理分析判断改错,答案不唯一,还有原理讲的通,实践中由于接线或者器件位置不合理,导致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教师、学生通过网上查询、互动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也能学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正是由于多媒体的应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方面教学方法现在基本得到普及。采用多媒体教学贯穿全课程。
2.项目驱动教学法
课程整体采用项目的制作与测试过程来丰富教学内容,即整个课程采用了个体项目的方式驱动课程教学,即在每个知识点讲完后提出相应的训练项目,来训练学生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并按照项目的工作任务需求设定不同的目标;诸如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在完成项目中训练能力、学知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通常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采用分析解答的项目。例如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原理,他们属于电工技术理论解题占有重要地位,理论考试是常考的知识点,理论讲授完之后,由于两定理解题各有千秋,因此我们就提出项目:每位同学至少找出两个例题来分别说明采用两种方法解题那种为好;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明确两定理应用时注意事项,培养阅读能力,达到解题方法能灵活应用。而对于实践性强的知识点,例继电器控制系统,我们就安排原理说明做项目,要求每位同学观察身边事物,至少找出一例控制电动机工作的事例,并能说明其工作原理,结果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既有工地运送物料的升降机、砖窑用的拉车系统,更有的同学观察仔细,发现教室里的多媒体屏幕上下运动、上下课的电铃系统等,都含有电机正反转控制原理或者时间控制原理的知识点,通过感性认识,加以理论知识辅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开动脑筋思考,使书本的知识得以充分理解和贯通,达到我们课堂讲授控制系统的目的。 转贴于
3.点滴激励教学法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表扬和尊重,学生正处于人生最敏感时期,更是如此。“成就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非常好的能动力和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学生完成一个任务或一个项目都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佳品,对主动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特点的学生教师会加于表扬,并在项目评议中作为成绩记录的一部分,对没有做出作品或作品做得不够理想的、知识点欠缺的学生,教师会加于引导,这样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每一点滴的进步,都可以通过同学的鼓励和教师的评分得到体现,使学生在自己的成果得到认可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在这方面,我们采用把学生分成甲乙两方对垒的方式进行,例制作转动变平动标本,有的同学采用齿轮转动原理来实现、而有的同学则采用的是不同轴心的两个转轴加一连杆来实现,说灵感来源于小时候好奇,看脱粒机在农田工作时,认识到的知识,双方互评,看看对方的优缺点,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而理论性强的知识点,采用两方通过业余时间收集五到八个相关例题,定好时间,以擂台的方式PK,最后老师评议,优胜者给予一小礼物,以资鼓励,其他者均给予口头表扬。时间掌握在一百分钟(两小节课)以内;最后,大家鼓掌表示结束,同学们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4.现场观摩教学法
对这一方面,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我们对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以及继电器控制系统这三章的理论讲授难度大,尽管有多媒体、或者小型模具课堂演示,都不如走出去到相应的企业现场参观、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当地联系两家企业,一家调压器厂,一家电机厂,事先通过要求学生预习课本,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到现场后随机向相关技术人员提问,通过两个下午,即八个小时同学们就亲眼目睹关于调压器绕线、抽头;硅钢片的制作、铁心的锻压、线圈的制作与放置、三相电机线圈的接法;等(下转第293页)等;一清二楚,在此通过技术人员的现场解答,知道有关抽头、绕组接法、转子截面的铁片、铅豆等相关用途或者发生故障时有何现象伴随产生,又如何处理?事先应如何才能避免等等书本根本讲不到或者讲不全的知识。而且一次在电机厂参观时,有一位同学问到能把单相变三相使用吗?如果能结果又如何?技术人员一一解答,同学们收获颇丰。
三、存在的问题
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大部分电工技术的课程都存在理论知识过多,而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的现象。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其二,走出去经费和学生的安全也是一个重大问题;其三,教改后计划学时数很少,需要讲的知识点又很多,等等,这一切还有待于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寻找更好地解决方法。
四、结论
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电工技术》这门课程,通过本人和其他老师从事教学这些年的心得,和大家交流以上方法。总之,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下一步我们尝试在课程结业考核中,增加技能测试,并将项目操作考核所占比例加大,重在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总而言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教与学的方法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我们会继续探讨下去。
参考文献
[1]高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中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
梁碧勇.高职高专电工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考试周刊,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