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3 15:14: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会职称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嵌入式课内实践是指将实践教学嵌入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总学时中既包含一定的理论学时,又包含一定的实践学时,这样的课程称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课内实践通常是在相应的理论知识点讲授完毕之后立即进行,一般在上课地点即可完成。成本会计的嵌入式课内实践教学一般由任课教师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来安排,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点,使理论课程在内容和时间分布上与实践课程动态相关联,形成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模式。总体要求是根据教师收集的实训资料,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对生产过程进行成本计算,对相关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编制成本报表并对其进行分析,为企业预测、决策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具体要求:分配方法选择科学合理;成本计算准确,步骤齐全;会计分录编制正确;报表编制规范。以我院为例,成本会计总课时为60课时,其中理论课40课时,实训课20课时,每一实践项目2课时。
二、校内集中实践———综合性手工实践与电算化实践相结合
显而易见,嵌入式单项实践是综合性实践的基础,要求学生必须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当然仅有单项实践是不够的,还不能让学生对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有个整体性的了解,校内集中实践则能解决这一问题。校内集中实践是综合性手工实践与电算化实践相结合,综合性手工实践安排在理论课程和单项实践全部完成后的集中时间段内进行,训练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理解的一个升华过程。集中实践一般安排在专门的会计实训室进行,大约一周时间内完成。电算化实践则是在手工实践结束之后进行,一般安排一周时间,包括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电算化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践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手段,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和网络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现代化技能。
(一)综合性手工实践综合性手工实践是在成本会计理论课程和同步课内实践全部结束之后,从有关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成本报表的编制到成本分析所进行的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综合模拟手工实践。较之第一阶段的课内实践来说相对集中,一般安排一周至两周的时间。通过一段时间较集中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促使知识技能向能力转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综合性手工实践通常以一家中型制造企业为例,设计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并将其集中在十二月发生,在购买———生产———销售三大环节的业务中着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核算,简化财务会计的业务,强调生产过程中料、工、费的消耗、归集、分配,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真正将成本会计的知识融于实训中,达到制造业企业会计实训的目的。综合性手工实践可安排16学时,具体程序大致如下:
(1)根据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或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并登记各账户期初余额。
(2)根据模拟企业背景资料中各项相关费用的发生情况,逐一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填制有关记账凭证。
(3)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有关费用明细账户,进行各有关费用的归集。
(4)根据有关费用明细账户归集的费用,将各项费用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
(5)按照模拟企业背景资料的要求,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6)编制成本报表,并对其进行分析。
(二)电算化实践综合性手工实践结束之后,立刻在专门机房中进行成本会计的电算化实践。电算化实践是通过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的财会系列实训软件来完成的,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部分。单项实训从生产环节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到结转产品成本,再到最后生成报表,体现出不同分配方法和成本计算方法对成本的影响。综合实训则包括运用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方法对产品成本的流转、分配和归集进行核算。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模拟实践,学生一方面可以将两种不同方式的会计实践中所生成的数据资料进行互查对比,以验证其正确性,并对二者操作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另一方面还可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两种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
三、校外综合实践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将校内模拟实践拓展延伸至校外,呈现递进式的飞跃。而社会调查、顶岗实习等都是校外综合实践的有效形式。
(一)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学生利用假期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活动。高职院校可组织学生到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成本费用控制较好的企业进行专题调查,了解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措施;也可组织学生到成本费用高、生产经营状况不好的亏损企业作专题调查,发现这些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借此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的企业是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核算、编制成本报表并进行成本分析的,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对成本会计理论知识有个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将成本会计校内实践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四、结语
对于咨询行业而言,各省(市)对于职称论文重复率的标准设定略有差异,大多会设置在20%-30%左右,有些会在当年的评审通知中明确,有些省份未做明确但实际上会进行处理。因此,拟参加评审的人员要结合所在省(市)的重复率标准,在前使用软件进行检测,对于重复率较高的文章要认真反复修改,直至将重复率严格控制在20%以内。以前曾看到有评委爆料说评审时发现有评审人员全文抄袭自己的文章,这种情况下即使侥幸通过也会被评委投反对票。但并不意味着整篇论文都需要是作者自己原创,论文创作时要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吸收消化,按照自己的逻辑和语言进行整合,同时应在论文中或参考文献中加以注明。
第二步骤是要过内容关。论文质量直接影响评审时科研部分得分,而创新性、实用性、可读性是衡量职称论文质量高低的三个重要标准。创新性是指论文内容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能够提出新观点、新工具、新方法、新操作或新启示,进而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证,形成作者的一己之见,使论文对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不同,职称论文大多是实务文章,选题应源于具体财务实践,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指导实践,因此论文内容不能仅限于理论介绍、背景描述,而应将重点放在应用启示、管理对策上,即使是理论型文章也要着眼于对理论成果的应用探讨。可读性是指论文内容要写得通俗易懂,在文字使用上要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对于较为复杂或枯燥的理论、原则、规范等应尽量通过鲜活的案例、具体的操作等形式来进行演绎和阐释清楚。同时,论文选题、内容最好能和作者过往的工作经历相匹配,如制造业从业者宜围绕制造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展开,尽量不去挑战所在行业之外的研究领域,用于高会评审的论文选题应围绕单位或行业的经济学、财务、内控等问题展开。
第三步骤是要过细节关。一是要合理安排论文的发表时间。论文通常在通过经济学中级职称以后就可以着手准备,在预计参加评审前的2-3年内均衡发表最好,切记不宜在截止时间前的最后1-2个月才发表,以免给评委留下突击发表的不良印象。二是要合理安排论文的篇幅字数。一般来讲,除了要满足所在省份对论文字数的基本要求之外,实务论文的字数不宜过多,但也不能过少。字数过多会显得论文拖沓冗长、啰啰嗦嗦,对于发表在收费期刊上的还有要多交版面费的问题;字数过少会导致很多问题分析的不够透彻、不够充分,让人感觉研究不深入,读起来会显得余尤未尽。参考实务期刊的征稿要求,文章字数宜控制在3000字-5000字左右。三是要留意与其他科研项目的叠加。除进行论文创作之外,编写(编著)书籍、参与(主持)课题也是科研能力的有效证明,申报人员要善于把握机会,积极参与专业课题的申报、书籍的撰写,特别是由国家财政部、各省财政厅(局)、各省经济学学会立项的课题。四是要留意论文创作的行文规范。论文标题和结构要合理,论文语句要通顺,应避免明显的病句、错误的用词,也不能出现明显的错字、别字。五是要留意评审时论文提交的规范。提交论文纸质材料的,要包含杂志封面、有刊号页、当期目录(最好用荧光笔划出送审文章的标题)、正文等;提交论文电子版的,要记得预留时的电子版,文章排版要整洁,字体字号要美观大方,不能引起评委的反感;发表多篇论文的,主送论文要用最能体现申报人科研能力的论文。
关键词:实际有效汇率;就业;向量自回归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已经趋向升值通道: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已逾20%;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逐渐增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波动幅度由汇改之初的千分之三扩大到千分之五。人民币汇率的这一重大变化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之一便是我国沿海地区部分出口型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甚至破产倒闭。由于这些出口型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生存困境必将给原本就已经很严峻的就业问题带来更大的压力。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实证分析,探寻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
有关汇率变动的就业效应问题,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做过相关研究,他们大致从汇率升贬值和汇率波动性两个角度对此展开研究。关于汇率升贬值的影响,多数研究认为本币实际贬值有利于扩大本国的就业量;相反,本币实际升值则不利于本国就业量的增加。kleinetal.(2003)采用1973-1993年美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表明汇率变动会导致劳动力的重新配置:本币实际升值对制造业就业具有显著的岗位破坏(jobdestruction)效应,他们还发现本币实际升贬值对就业的影响程度随行业开放程度的提高而上升。hatemi-j&irandoust(2006)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和协整分析方法,对法国制造业分行业就业量与汇率波动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法国制造业就业量对实际汇率波动相当敏感,实际汇率升值将导致制造业就业的显著下降。但是,也有研究得出本币贬值不利于就业的结论。edwards(1989)对39个发展中国家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本币实际贬值导致国内产出(从而就业)和实际工资的下降。
关于汇率波动性对就业的影响,一般认为汇率波动越剧烈越不利于增加就业。burgessandknetter(1998)的国际比较研究发现,法国和德国的制造业就业很少受汇率冲击的影响,并且向长期均衡状态的调整十分缓慢,而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和意大利的制造业就业受汇率冲击的影响较大,且向长期均衡状态的调整相对迅速。belkeandgros(2002)的研究表明,汇率波动通过贸易途径对就业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但为了出口,企业需要承受所投入的沉淀成本。由于投资和雇佣工人需要付出成本,变更决策会使企业遭受很大的损失,因而汇率的剧烈波动将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劳动需求。
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汇率变动的就业效应问题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万解秋和徐涛(2004)分析了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就业的实际影响,认为人民币升值将抑制就业的增长,加重就业负担。范言慧和宋旺(2005)利用制造业总体数据,考察了实际汇率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升值将导致制造业就业的下降,而制造业出口份额及投资水平的提高会部分地抵消这一影响。鄂永健和丁剑平(2006)认为,只有当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即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比较小时,本币实际贬值才会促进就业的增加。目前,由于中国消费者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可能比较大,因而人民币实际贬值有利于就业增加。然而从长期来看,中国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有下降的趋势,因此过分依赖于低币值的汇率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并不可行。
本文将在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更能反映一国货币整体对外价值的实际有效汇率为分析对象,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在样本区间和数据选取上,本文采用1994-2007年的季度数据,原因有二:一是这一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走向完善的时期,整个样本期内不存在经济体制的跃迁问题,与许多横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不同经济体制阶段的研究相比,数据的可比性更强,因而结论也更为可靠;二是采用季度数据而不是年度数据,可以扩大样本容量,增强实证分析结论的稳健性。此外,与现有文献不同的是,本文不仅考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水平变动对就业的影响,还将考察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就业的效应。
二、模型、变量与数据检验、评估
(一)模型构建
影响就业的因素很多,汇率只是其中的一个。因此,如果依据经济理论建立结构性经济计量模型,就需要很多解释变量,否则会造成遗漏重要解释变量的设定偏误。但是,受数据可获得性和样本容量的限制,人们很难将所有重要解释变量都纳入模型之中,而var模型所具有的特点却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由于它对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不必加以区别而同等对待,var模型估计的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因此,为了考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就业效应,本文将对就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率、国内市场需求规模等变量建立一个var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
(二)变量与数据
1.就业量(empl):选择城镇就业量季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数据库。
2.实际有效汇率(reer):采用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2000年=100),其数值上升代表人民币对外实际升值,下降代表人民币对外实际贬值。
3.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率(reervol):本文借鉴klaassen(1999)和张静、汪寿阳(2005)的方法,将实际有效汇率的季度波动率定义为每季度中各个月份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变动百分比的平方和。
4.国内市场需求规模(gdp):本文采用经cpi平减的实际gdp指数(2000年=100),表征国内市场需求规模。企业对劳动的需求产生于消费者对企业所生产的商品的需求。一般来说,本地市场需求规模越大,对劳动的需求也越大。cpi和gdp季度数据来自各期《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职称论文
以上变量均取自然对数形式,同时为剔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采用x11方法对所有季度数据进行季节调整,图1给出了各变量时间序列图形。
(三)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回归时造成“伪回归”问题,需要对时间序列做平稳性检验。为此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就业量(
empl)、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率(reervol)以及国内市场需求规模(gdp)等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由于empl、reer和gdp都存在单位根,因而是非平稳序列,但它们的一阶差分δempl、δreer和δgdp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因此empl、reer和gdp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另外,reervol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因而为平稳序列。
(四)var模型的建立
在进一步分析之前,首先估计一个非限制的var模型。由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率为平稳时间序列,作为外生变量进入var系统,建立如下var(p)模型:
yt=a1yt-1+a2yt-2+…+apyt-p+bxt+εt(1)
其中y为由empl、reer和gdp构成的3维内生变量向量,x为由reervol构成的1维外生变量向量,a1…ap和b是待估计的参数矩阵,p为内生变量的最大滞后期,εt为随机扰动项。接下来需要选择var模型的最大滞后期p.通常希望滞后期足够长,这样既可以完整地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还可以避免因滞后期太短而导致的严重的误差项自相关和参数估计的非一致性问题。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滞后期越长,模型中的待估参数就越多,自由度损失越严重,从而直接影响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因此,必须在滞后期与自由度之间寻求某种均衡。实践中,一般根据aic和sc信息量取值最小的准则确定滞后期p.据此,经过反复试验比较后发现,在p取2时,aic值和sc值同时达到最小,因此最大滞后期取2,即var(2)是最优模型。对var(2)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系统外生变量reervol的系数估计值仅为-0.0003,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率对就业量的影响不仅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而且从经济意义上看也是微不足道的。
(五)协整检验
为进一步考察就业量(empl)、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和国内市场需求规模(gdp)等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这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以前面所建立的var(2)模型为基础,采用johanson和juselius于1990年提出的迹统计量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对于协整的具体形式,经过比较后选择序列有线性趋势,但协整方程仅有截距。由于empl、reer和gdp等变量之间存在、且仅存在1个协整关系,标准化的协整方程为:
emplt=5.2565-0.1821reert+0.0908gdpt(2)
方程(2)揭示了就业量、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国内市场需求规模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这一长期关系,可以得出结论:第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国内市场需求规模都是就业量的重要决定因素;第二,长期来看,人民币实际升值对就业有显著的不利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每上升1%,就业量将下降0.1821%;第三,国内市场需求规模与就业量呈正相关关系,国内市场需求规模每增长1%,就业量将上升0.0908%.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协整分析结果表明就业量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实际升值对就业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导致就业量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变动较为敏感的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内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于世界市场,我国较高的对外依存度使得国民经济中相当大的比例暴露于汇率风险之中,导致企业经营业绩、进而劳动需求易于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
其二,中国出口产品较高的劳动密集程度。在技术进步率既定的情况下,如果出口企业资本-劳动比例较小(即出口产品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则出口企业一定产量的减少将导致企业大幅度减少对劳动的需求,而相对较少地减少对资本的需求,因而汇率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就较大。
其三,出口企业低规模经济程度。在技术进步率既定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生产发生了规模经济效应,因而单位劳动的产出水平很高,出口企业一定产量的减少对劳动需求所产生的影响也会很小。也就是说出口企业规模经济程度越高,企业因汇率变动而调整投资水平时对其劳动需求的影响就越小;反之,规模经济程度越低,汇率变动对企业劳动需求的影响就越大。由于中国出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导致其规模经济程度较低,这也使得出口企业劳动需求、进而就业量易于受到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性对就业量的影响很小,且未通过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长期保持了较高程度的稳定性,造成中国出口商习惯上很少关注汇率波动的风险,因此其劳动需求也就基本不受汇率波动性的影响。但是,随着未来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企业将不得不面对汇率波动的风险,汇率波动性对就业的影响也将随之增大。
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本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第一,人民币升值速度宜缓不宜急。由于我国经济较强的外向型特征,在国内企业的规模与竞争力还处于较低水平时,人民币持续、快速、单边升值,不可避免地将削弱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进而对就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出口企业的承受能力,科学把握汇率制度改革和汇率水平调整的最佳时机、速度和方向。第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外汇市场建设,发展并完善包括外汇远期交易、外汇期货和期权交易、外汇互换等在内的金融衍生产品,为我国外向型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提供必要的手段和工具。第三,从长远来看,为了减少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进而就业的不利影响,还应采取一揽子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推动经济增长从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向更多地侧重于国内市场转变;实现外贸发展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层次,提高外贸效益和质量;推动企业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之路,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等。
参考文献:
[1]万解秋,徐涛。汇率调整对中国就业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4(2):39-46.
[2]范言慧,宋旺。实际汇率对就业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5(4):3-12.
[3]鄂永健,丁剑平。实际汇率与就业[j].财经研究,2006(4):13-24.
[4]张静,汪寿阳。人民币均衡汇率与中国外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klein,m.w.,s.schuhandr.k.triest.jobcreation,jobdestructionandtherealexchangerate[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2003(59):239-265.
[6]hatemi-ja.andm.irandoust.theresponseofindustryemploymenttoexchangerateshocks:evidencefrompanelco-integration[j].appliedeconomics,2006(38):415-421.
[7]edwards,s.realexchangerates,devaluation,andadjustmentexchangeratepolicyindevelopingcountries[m].themit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