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3 15:14: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育督导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由音位、音素、词和词组、句子及篇章等构成的层级系统。从功能上看,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Kluckhohn关于文化定义是: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其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器具;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区分不同的文化。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不可分割。任何语言都带有所属文化系统的特征,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属性,充满了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体现着民族的世界观。因此,在跨文化教学中不论及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无法解释语言。
二、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一)独立学院教师文化教学意识不足首先,受到传统重视形式和语法结构的影响,独立学院教师重视教授学生写出语法正确的句子,但忽略学生掌握如何在不同场合下表达出符合语用习惯的英语句型的能力,学生跨文际能力较差。其次,教师忙于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再次,教师缺乏文化教学的具体手段。
(二)独立院校学生文化学习意识淡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交流日益增多,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有很多机会进行跨文化交流。目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课外主动学习目标语文化意识淡薄,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能将相关的文化知识介绍给学生,并鼓励学生主动了解吸收目标语文化知识。(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二个不可分割。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非常重要,通过学习目标语的文化,学生可以掌握其语用规则,这样可以输出符合语用习惯的英语表达。
三、文化导入的方法
(一)听说的文化导入对于英语听说教学的文化导入,最重要的是通过输入不同语境下的文化知识,让学生运用交际用语输出合乎语用习惯的表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及语言禁忌。比如在打招呼或问候的语境下:如果中国人对英国人讲“Whereareyougoing?”他们往往认为是询问,而不是一种友好的“问候”。英美国家人士习惯气候寒暄,季节问候。教师可以将它应用到课堂的教学中,在上课的前几分钟里,用天气季节性的提问与学生交流,可以培养他们用英语去思维的习惯。通过角色扮演,在特定的语境中去操练相关的句型,从而培养学生文化融入的本领。
一、高职高专学前儿童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教育指导的重要性
0~6岁阶段的学前儿童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持续并逐渐成熟,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欢模仿等特点,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个阶段是进行科学意识和科学兴趣熏陶的重要时期。有些科学原理和过程比较复杂,不能带领幼儿进行现场实物操作,教师可以通过早期科学阅读进行认知,满足幼儿对科学领域的探索和好奇。
(一)丰富、扩充学前儿童的科学经验
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教育指导,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大脑中已有表象水平上的科学概念。从早期科学阅读形成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生理水平发展特点来看,学前儿童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概念的,他们对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建立在表象水平上。指导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通过他们的亲自动手操作,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或者在教师操作引导下,幼儿将体验、观察后的生动的表象储存在他们头脑中,这些来自早期科学阅读的信息和表象,也是学前儿童获取的初始科学经验。
(二)培养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教育指导可以激发学前儿童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前儿童学习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并在学前儿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好奇心,科学也最能吸引儿童的好奇心,而学前儿童天生就具有丰富的想象、联想,随时都会有一些古灵精怪的想法,爱探究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他们喜欢探索自然,是天生的科学家。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常常表现为对周围一些事物或现象注意、提出问题、操作摆弄、探索发现等等。合乎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将使学前儿童永远保持探究和学习的热情,也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动力机制。
(三)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在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教育实践中,教师通过为学前儿童提供各种体裁的科学阅读,让学前儿童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以引导的方式,引导学前儿童发现问题,让学前儿童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鼓励学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四)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
学前儿童早期科学阅读对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学前儿童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优美规范的语言文字,赏析生动神奇的情节。在诵读、讲述、创编赏析科学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二、学前早期科学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早期科学阅读活动的指导原则
1.早期科学阅读活动的组织要围绕科学阅读的体裁特点来进行设计科学阅读的体裁形式有科学儿歌、科学儿童诗、科学故事、科学童话等等。诗歌、故事体裁不一,特点各异。在开展科学阅读活动中,结合作品的体裁特点进行。比如,将科学诗歌和诵读联系在一起,故事和讲述联系在一起。活动内容要紧紧围绕体裁设置情境,在科学阅读系列活动中可以出现美术、音乐等活动,但这些活动的主体是科学阅读,这些活动是辅助科学阅读活动进行的,活动的目的也是让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体验科学阅读作品,对科学阅读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2.早期科学阅读教育活动应该成为系列主题活动
科学阅读教育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当中的积累和渗透,不是对一本图画书照本宣科机械的读书,也不是单纯的一次活动。教师以科学阅读为主要教育内容,围绕其展开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和其他领域结合起来,也可以结合时令、天气、节日灵活开展。这样的系列活动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内容,引发学前儿童更多的思考和阅读兴趣,也有更多的机会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3.根据学前儿童生理发展水平的特点进行教育指导
在幼儿园小班,从学前儿童喜欢的科学儿歌和学前儿童能接受的浅显的科学小故事入手,先给幼儿讲一些好听的故事然后让幼儿猜一猜好听的故事是哪里来的,引导幼儿对图书的认识,激发幼儿对书本的兴趣。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诵读韵律感极强科学儿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寓教于乐。在幼儿园中班,教师要去营造一种读书真快乐的氛围,创造环境,让孩子们爱上书,喜欢读书。在幼儿园的教室里布置图书角,放一些图文并茂的,小朋友喜欢的科学故事书,科学儿歌书、科学诗等。在语言栏里,有小朋友喜欢读的句子及情景图案,跟小朋友一起读一起看,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幼儿园大班,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进行阅读。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如音频、课件、挂图,让幼儿发挥听的作用;幼儿对儿歌故事了解之后,再进行复述、创编,这样可以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好阅读的基础。
(二)学前儿童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教育指导策略
学前儿童早期科学阅读是一种多种感官参与的认知活动,开展不同体裁的学前儿童科学阅读活动指导,潜移默化中对学前儿童进行早期科学启蒙教育。比如在小班开展认识小动物预报天气的科学活动,教师预设的目标是让学前儿童通过倾听、诵读、观察等操作活动指导。幼儿明白有些小动物会预报天气的事理;可以领幼儿到户外去观察,天要下雨,小蚂蚁“过道”、小燕子“低飞”、小鱼“吐泡”;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教师讲解。
1.利用听觉认知科学阅读
对于低幼儿童来说,早期科学阅读的重要手段是发挥幼儿的听觉。可以开展听教师诵读、听录音机磁带或其他声频。教师亲切、绘声绘色的语气语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在倾听的同时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景,思考故事后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自己也会有很多的为什么,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2.利用视觉认知科学阅读
(1)运用实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讲解科学儿歌或者科学故事时,出示图片和视频,使幼儿产生感性认识的同时,加深印象,增强理解。对于比较形象的科学文艺作品适合运用实物、多媒体课件或图画等直观方式展示。由于学前儿童缺乏生活经验,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全面,呈现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实物,可以帮助学前儿童真正理解形象化的自然事物和科学原理。比如在讲解科学儿歌《水果歌》“苹果爱红脸,香蕉爱弯腰,石榴爱咧嘴,桃子爱长毛,西瓜爱睡觉,起来要人抱。”可以选择适当季节,进行实物展示,将苹果、香蕉、石榴、桃子、西瓜展示给小朋友。
比如,在指导科学故事《小鸟找春天》,教师在诵读过程中,适当出示相关图片,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前儿童学会观察并有所得;也可以让学前儿童分角色进行表演,再现小鸟找春天的情景,深刻感知春天到了的自然变化。
(2)室外自然景物认知
在活动中,结合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时间和地点,教师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对于春天自然规律的认知,通过到室外观察花开了、小草绿了、柳树发芽了、小朋友在室外游戏等等,认知春天到了的自然变化的特点。
3.利用触觉认知科学阅读
触觉是学前儿童最早发展的能力之一,也是探索认知事物的重要方式。丰富的触觉刺激能促进幼儿认知作用。对于科学谜语儿歌《小雨点》的认知,“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在田里秧苗绿,落到河里看不见。”让幼儿感受雨点的清凉和自然状态;对于科学儿童诗《小雪花》的阅读“下雪啦,下雪啦,像鹅毛满天飞,像棉花满地撒,抓一把,带回家,跑进屋,喊妈妈,再一看,小雪花变成了水娃娃。”让幼儿感受小雪花自然状态和遇热融化的特点。
4.利用感觉记忆认知科学阅读
自我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以来,给我震动较大的是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太理想,尤以高一学生数学成绩最差。许多学生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即使是在中考这样大开支考试中,要取得高成绩也不怎么困难。而步入高一后,数学考试想得高分,那就有点望尘莫及,异想天开,即使想及格,也往往不能如愿以偿。学生大多认为数学难学,不少学生家长对此也疑惑不解。为什么初中学习较好的学生,进入高一后竟然如此迅速地失去了往日的"高分"呢?为解开这个谜底,我从数学大纲、教材、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采取观察了解,翻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发现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滑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教材因素
首先,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方面相比,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在知识"量"上急剧增加,部分数学内容如一元二次不等式,对数概念及及运算法则等均由初中移到高一讲授,这样就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另一方面,辅助练习及消化小结课相应减少。高一新生对此不很适应,因而产生了对数学如入迷宫的感觉。
其次,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在难度上"台阶"跨度较大。
再次、教学内容在直观与抽象程度上的变化。
2、教法因素
(1)被动学习。许多学生升入高一后,还像初中那样,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缺乏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不能较快地适应高一数学教学。
(2)学不得法。高一阶段课程设置多,自习课少,学生疲于应付当天作业,预习、复习时间极少。陷于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3、学生因素
(1)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习惯于原来的学习环境,老师的教法,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法不很适应。
(2)学生松动情绪。
二、教学对策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学生数学成绩从初中到高一的大滑坡。要提高高一学生数学成绩,避免大滑坡现象的出现,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解决好高初中数学教材的衔接问题。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①必须熟悉初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哪些数学内容由初中移到了高中,哪些在初中是新概念到高中就为这些知识的发展与扩充等等。②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编拟适量习题,抚平高初中数学学习题的"台阶"。以"低起点,小步距,勤反馈,重矫正"为原则,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第二,要解决好初、高中数学教法的衔接问题。高中数学教材容量增多,学生心理特征,认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决定了初、高中教法上的不同。如何改变学生因应付中考而造成的"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好倾向,加快学生高中数学教学的适应性,搞好教法的衔接是其中心。为此①要适当放慢起始教学制度,待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节奏后再酌情加快教学进度;②采用逐步渗透,新旧类比的教法。众所周知,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新知识是旧知识和发展和提高。因此教授新课应与旧课密切联系,以旧引新。③重视思维方法的教学。数学过程要始终体现"思维"这一主线,把数学的思维美展现于学生面前。④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有关学习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能力及独立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做好小结回味,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第三、要解决好高初中学生学法的衔接问题。教师的工作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地还要让学生"会学",为此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这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①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所学习内容课前就做到心中有数,真正带着问题听课。②教师应有意识地强化学生促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渡,指导学生把研究的对象从复杂的背景中抽象出来,进而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抽象结论具体化,抽象方法通俗化。如教授集合概念时,引导学生以教室里的学生、桌子等切近生活的实物为对象从中抽象出元素的素的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从而使集合概念形象化、具体化。③通过测试,建立错误库。根据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加以记载,分类指导,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定位;问题改进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2-0023-02
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招生规模已与本科院校大体相当,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重点是提升内涵和办学质量。教学质量是体现高职院校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完善的、有效的教学督导机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督导体系建立时间不长,很不规范,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各行其是,定位不清,督导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不仅未能真正发挥对教学的推动作用,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教学良好氛围的培育,以致地位边缘化,值得探讨。
1 当前高职院校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没有优质的督导队伍。督导的职能决定了督导人员应该是专家型的,具备优秀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可是不少高职院校督导人员往往以返聘的退休教师或者老教师为主,这些教师虽然经验丰富时间充裕,但其教学观念和专业技能毕竟和中青年教师存在一定差距。有的院校甚至把一些没有专业特长和教学经历的人员安排到督导处,这些督导员自己缺乏实战经验,当然无法指导教师,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课堂检查工作。
2)督导内容和方式简单化,重“督”轻“导”,或光“督”不“导”。教育教学的环节和内容很多,教学管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都是督导的内容。一些督导不深入考察,工作中如蜻蜓点水,仅充当“教学警察”的角色,巡视课堂后即对教师做出考核评价,对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也只做简单批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指导。
3)缺乏尊重与沟通。教学督导人员对师生缺乏尊重,听课不打招呼,擅自闯入教室,破坏教学秩序,伤害教师感情。同时,教学督导人员听课之后只做考核评价,不和被督导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开诚布公的交流,导致相互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加深,引发督导对象的抵触情绪……
4)以点代面评价偏差。教学工作是持续的多面的,但督导的抽查形式,使督导人员倾向于凭教师的某一两次课就形成对该教师的整体评价,评价容易出现偏差。
5)督导积极作用被削弱。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教学督导不能落实“指导”,因而积极作用被削弱,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水平的积极影响有限。
2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定位与职能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出现上述问题和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角色定位错位,被定位为考核系统而非支持与服务系统,因而队伍配备不注重专家化,督导人员则以考核官的身份和心态自居,以不恰当的方式干预教学。实际上,教学督导的定位是管理系统中的决策支持系统,是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参谋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以服务教学和教学管理为宗旨,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目标,以教学信息收集为手段,针对教与学双方和教学全过程,对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估,及时客观地向学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及教学双方反馈教学现状、问题、质量等教学工作信息,并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
高职院校督导的基本内容通常为“三督”,即“督教”(教师教学)、“督学”(学生学习)、“督管”(教学管理)。由于高职院校有专门的学工处,各院系都配备了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和较强的辅导员队伍,可以较好的履行“督学”职能,因而教学督导可将工作重点放在“督教”和“督管”上,深入考察,发现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和教师教学中的优缺点,提出改进工作的有效建议,推进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激励和引导教师自我成长,最终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职能包括“督”和“导”两个层面,“督”包括检查、监督、评价等职能,是基础职能。“导”包括反馈、指导、建议等职能,是较高层面的职能,也是“督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往往只注重实现检查、监督、评价等基础职能,而不落实反馈、指导、建议等核心职能,并且因为角色定位错位的原因,在“督”的基础职能上也履行得不尽如人意,以致出现上述种种问题与现象,引起矛盾与争议。
通过全面正确履行职能,高职院校的督导可以发挥对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的诊断评价作用、反馈督促作用、沟通协调作用、咨询指导作用和推广经验作用。
3 建立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新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体系大致存在三种模式,一是职能处室模式,督导处和其他职能处室平级,作为教学研究评估的机构;二是依附于教务处的模式,督导作为教务处的一项职能;三是校长直接领导模式,作为咨询部门,负责全校的教学督导和参谋。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第一种模式下督导处便于经常化专门化开展工作,但其职能易与教务处、学工处等部门交叉重叠;第二种便于教务处统一安排,但容易出现“以管代评”的弊病;第三种便于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但如果制度不规范,则可能出现自我管理不善的问题。无论运用哪一种模式,都要明确定位、职能和重点。建立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新机制,改进和完善高职院校督导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规范的督导工作制度。制定教学督导的组织模式、运行机制、聘任考核等系列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出现的问题修订和完善。教学督导要顺利持续开展,必须有制度保障。
2)建立一支专家型督导队伍,专家型督导人员能“督”善“导”,既能充分肯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中的优点和长处,又能敏锐地指出其缺点和不足,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建议,令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督导队伍可以由教育教学专家和优秀的老中青年教师按一定比例构成,由于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督导队伍中还应有来自企业的专家。因为院级督导一般很难配备所有专业的专家,院系二级督导可分工协作,院级重点“督管”,系级重点“督教”,院系二级督导同时协助学工线做好“督学”工作。
【关键词】传统经典伦理协调关系幸福感
我们喜欢和谐的社会生活。只要人和人之间能和平相处,也就不愁整个社会秩序的是否安定了。在传统经典散文教学中,引导理解相关内容是对人际关系的再次梳理,以《论语》教学中为例,完成伦理思想教育,就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典型的教育。
一、关于个人之间关系的伦理思想教育和幸福感的解读
《论语》开篇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样温暖的话语,宋代朱熹就曾作出评价,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接着说“人不知而不愠”,人家不知道我也不怨恨,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而“仁者爱人”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对别人的体谅。所有这些关系体现人和人之间的和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诱导学生考虑各种人际关系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和亲人相处一定要有爱的规范和必要的尺度;没有朋友的生活是不正常的,和陌生人相处要遵循共同的社会规范;职场原则是同事关系的特殊伦理。幸福来源于所有伦理道德的总和:天伦之乐是至高无上的普遍公认的幸福,朋友在一起畅所欲言的争论和聊天也是一种幸福的生活;与同事的携手共进是人生满足的重要因素;团队合作的原则让每一个人体会到幸福等。虽然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知识水平不同,但这不应该是人们之间成为相互和谐的障碍。所谓和而不同就是人们处理朋友之间矛盾的最佳原则。
现代社会,生活的竞争力都日趋激烈。不是每个人的才能都能被发现继而被提拔重用的,因此里可能会郁闷,会纠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加之现在的人们功利心比较强,为了利益去竞争,也会不惜出卖朋友、违背公序良俗,甚至损害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学习《论语》倡导的教义:“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有才有德的君子做人、做事,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升官发财,而是为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君子应以宽恕的心态来对待别人,当自己不被别人了解的时候,希望被了解,不责怪别人的不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思想,做个有仁爱的人。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和人的关系的和谐,是幸福的底色,也是整个社会大厦稳固的基础。
二、关于协调个人和家庭关系的伦理
孔子有生曰:“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意思是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物,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的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孝悌和社会的安定有直接联系,孔子的思想主张就由此出发,认为孝悌就是仁的根本。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对父母不诚心孝敬,那养活父母和饲养狗、马,怎么样去分别呢?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孝必须是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敬,而不仅仅止于供养上。用心去对待家人,父母,兄弟,儿女,夫妻,亲戚。不要因为经济利益而相处,不要因为被利用而变质,也不要因为维持表面而一方承受痛苦。时代变迁,现代社会,家庭形式以及多样,人们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意味着家庭伦理的不断更新。无论相聚还是离别,必须真诚对待,才是最基础的原则,也是解决问题的良药。
三、关于协调个人和他人关系的伦理
在封建社会,国君和子民的关系就是个人和别人的关系。
在孔子所处的时代,统治者代表着国家的利益,个人和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便代表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孔子认为国君要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的多。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就是说,孔子认为,这样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以礼的主要内容,也是人际关系的原则。孔子有病,国君来探视,他无法起身穿朝服,就把朝服披在身上。
互助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就已经超越了这种思想,子贡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思想的伦理,在后世闪光,智者会借助他人的力量成就自我。历史上的名人因为成就他人幸福的例子比比皆是。
四、協调个人和国家关系的伦理思想
在封建社会,国君和子民的关系就是个人和别人的关系。
在孔子所处的时代,统治者代表着国家的利益,个人和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便代表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