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计算机会计论文

计算机会计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3 15:14: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算机会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计算机会计论文

第1篇

1.1会计机构与人员配置不到位

当前,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会计机构与工作人员的配置时,并没有依据相关的会计规范制度的要求来配置,多数企业为节省企业的经营成本,对会计机构的设置缺乏专业化与科学化的设置。在进行企业会计部门的员工招聘时,为节省资源,通常会聘用一些兼职人员或者非会计专业人员来执行会计工作,使得会计核算无法确保其准确性与科学性,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

1.2未按照会计制度建立会计账册

当代社会中,大部分企业制定会计账册的目的是为了搪塞上级管理机构的审查,而不是是为了推进企业管理的有序开展与进行。与此同时,企业中对于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也缺乏合理性与规范性,与会计制度的要求严重不符。在企业运营的资金收入的管理方面,时常会有虚拟账目的发生,在此过程中,企业的具体会计工作存在人为操作的情况,这一系列原因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日益增大。

1.3内部监督机制缺位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缺乏健全性,对于企业的成本预算、固定资金的管理、企业收支审核与财物稽查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并没有发挥其监管职能与会计反映职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些企业管理者与会计部门工作人员由于受经济利益的诱导,使得会计工作无法有序进行,严重阻碍会计核算所应当对企业财务管理行使的监督职能。

2.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2.1加强会计机构建设

当前,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加强会计机构的建设,确保会计机构的设置具有专业性与科学性,并配置具有具有专业性的会计人员,以确保会计机构具体工作的有效践行。在进行会计部门的员工招聘时,应运用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优秀员工的选拔,在此过程中,确保招聘工作的公开性与公正性,避免一些裙带关系人员的不合理的要求,并且,应杜绝招聘兼职会计人员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会计部门的执行力,确保信息资源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推进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

2.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推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展开。因此,当前企业应当完善企业的成本预算、内部管理、财务收支审核与稽核等方面工作的制度,以使得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完善会计管理制度、财务审核与处理制度,使得会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能够明确,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期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制度方面的保证。

2.3加强外部监管,发挥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

如上文所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企业中会计核算的监管职能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所以,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监督职能,对企业会计的一些具体事务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促进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会计管理工作方面常常会出现一些违法现象,对此,应强化企业的管理职能,进行及时的处理与管制,以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清算股利;投资成本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第7条规定: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在《2006年企业会计准侧讲解――资产分册》中(以下简称《分册》),把这种以成本法计算的,投资企业收到的不能作为投资收益的而只能作为投资成本收回的股利称为清算股利,并对清算股利的计算作了如下的规定: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投资企业持股的比例×当年投资持有的月份/全年月份(12)。由此,提出了在当前年度和在以后年度两个计算清算股利(即投资企业应冲减初始成本的金额)的公式:

清算股利=被投资单位非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持股的比例-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①

在谈到如何运用上述公式时,《分册》阐述如下:若前者(被投资单位非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持股的比例)大于后者(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应按上述公式计算的结果冲减投资成本;若前者小于后者,这不应冲减投资成本,应按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投资收益。

在谈到以后年度时,《分册》又说:在以后年度,投资企业从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中确认投资收益或清算股利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清算股利=(投资后至本年度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投资单位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投资成本的清算股利。②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清算股利,无外乎是指投资企业收到了被投资单位在接收该投资前的利润,比如说:甲公司在2007年9月1日以50万元投资到乙公司并占其10%的股股权。而乙公司在2007年实现利润1120万元,决定用120万元来分红。所以甲公司在2007年末就能得到12万元的现金股利。但甲公司按2006年新会计准则,是不能把所得的12万元全部作为当年的投资收益,因为甲公司在2007年9月1日才投资,而乙公司是把2007年全年利润中的120万拿来分红的。也就是说,乙公司在赚取这1120万元时,是从2007年1月1日起到2007年12月31日赚取的利润,而从2007年1月1日到2007年8月31日止这段时间中,并没有收到甲公司的投资,而甲公司却得到了全年的分红,所以甲公司要把收到的12万元分解为投资前利润和投资后的利润,其收到投资前的利润就叫做清算利润,而只能把收到的投资后的利润当成当期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这样的分解在会计实务中只凭现有的已知条件是无法进行的。要分解这个数据必须还要有下面两个条件:

第一,乙公司要分清当年在甲公司投资前的利润和投资后的利润。

第二,乙公司要分清当年利润分配额120万元中有多少来自甲公司投资前的利润,又有多少来自甲公司投资后的利润。

上述两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很容易查清,只要搞清当甲公司投资时,乙公司的利润即可。以后的到年底的利润增长额就是甲公司投资后的利润。但要搞清第二个条件,就很困难了。而且乙公司本身也搞不清。

没有上述两个条件,任何分解方法都是错误的。所以,《分册》中99页的公式也是错误的。

在后来的许多教科书中,有学者提出了用月份数来分解:这就是上述公式①的理论基础。即将甲公司所得到的12万元按当年投资前和投资后时间所占月份数的大小分解为两个数:12×8/12=8万元和12×4/12=4万元,把12万分解为8万和4万元,8万元是投资前的,也就是清算股利。而4万元才是甲公司的当年投资收益。但要像这样处理,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乙公司在赚取这1120万元时,每月赚的利润是相等的。没有这个条件,我们是不能这样来处理的。如果乙公司在赚取这1120万元时,从2007年1月1日起到2007年8月31日赚了1100万元,而从2007年9月1日到12月31日赚了20万元,这样甲公司就不能按投资前和投资后的月份比例把所得的12万元分解为两部分,而一定要搞清楚,乙公司分红的120万元中,有多少来自于从2007年1月1日起到2007年8月31日赚的1100万元,有多少来自于从2007年9月1日到12月31日赚的20万元。来自于1100万元的分红再乘以持股比例10%才是真正的“清算股利”,而来自于20万元的分红乘以持股比例10%才是甲公司当年真正的投资收益。这就是公式①的错误所在。很遗憾,我们在使用这个按月份分解所得利润的时候[公式①],并没有强调这个条件。

如果事情再往以后发展,以上的公式②也无效了:若2008年乙公司又赚的利润500万元,而且用360万元来分红。这样:甲公司就可以得到36万元。但是这36万元中有没有清算股利呢?那就很难确定了。若乙公司用来分红的360万元,全部是来自于乙公司2008年赚的500万元,那末,甲公司得到的36万元中就没有清算股利。若乙公司用来分红的360万元中有一部分是来自于2007年的未分配利润,那又要分两种情况来分析:

若来自于2007年9月1日以后的未分配利润,那末,甲公司的2008年所得的36万元中也没有清算股利。

只有当乙公司用来分红的360万元有来自于2007年1月1日到2007年8月31日所赚取的利润时,甲公司的2008年所得的36万元中才有清算股利。而这时的清算股利用上述公式是计算不出来的。假如:乙公司在2008年用于分派红利的360万元中有240万元是来自于2007年的未分配利润,而且假设2007年乙公司每月赚的利润是相等的,那么,乙公司在2008年用于分派红利的360万元中就有160万元是来自于2007年1月1日到2007年8月31日所赚取的利润,这时,甲公司2008年所得的36万元中就有16万元是清算股利(16=160×10%)

现在我们来计算甲公司2008年所得的36万元中得清算股利:

数据(1):投资后至本年度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120万+360万=480万

数据(2):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的净利润(这个数据只能按上面的假设:每月实现的利润相,1120×4/12=373.33万)

数据(3):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10%

数据(4):投资企业已冲减投资成本的清算股利8万(假定2007年每月赚的利润是相等的)

公式②:清算股利=[数据(1)-数据(2)]×数据(3)-数据(4)=(480-373.33)×10%-8=2.667

可以看出这个结论和上述的分析不一致。但不能否认甲公司2008年所得的36万元中有16万元是清算股利。

若再往下发展:2009年乙公司赚了800万元的利润,且用480万元来分红,则甲公司就得到48万元。那么,这48万元中有没有清算股利呢?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只要乙公司用来分红的480万元中有来自于2007年1月1日到2007年8月31日乙公司所赚取的利润时,甲公司的2009年所得的48万元中就有清算股利。现在我们有假定2007年每月赚的利润是相等的,而且2009年乙公司用于分红的480万元中有240万元是来自于2007年。那末,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推算出2009年甲公司所得的48万元中就有16万元是清算股利。(16=240×8/12×10%)然而若我们用公式②来计算,结论就不相同了:

数据(1):投资后至本年度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120万+360万+480万=960万

数据(2):投资后至上年末止投资单位累计实现的净利润(373.33万+500万=873.33万)

数据(3):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10%

数据(4):投资企业已冲减投资成本的清算股利8万+16万=24万

公式②:清算股利=[数据(1)-数据(2)]×数据(3)-数据(4)=(960-873.33)×10%-24=-15.33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计算清算股利时:若用公式①,必须要有每月赚的利润是相等的这个假设。没有这个假设,公式①是站不住脚的。若用公式②就更没有道理了。在此,我仅对此作个推论。最后的结论还需权威人士来下。

有些人认为,精确计算清算股利不重要,按照重要性原则可以不必计较清算股利的精确性。但事实上由于在2008年以前的税法中,若能把收到的分红能计为清算股利的话,只要投资方和被投资方是存在税率差异,计为清算股利的分红是不须记入投资收益的而纳税的,从而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当然,2008年以后的国内一些企业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因为在2008年的新税法中,这样的投资收益若满足了一定的条件,都可以免税的。但如果是以股票形式取得的投资,或者到国外投资的话,只要有税率差,只要我国还没有和被投资国签订税收双边协议,利用清算股利避税的问题还是存在的。所以我认为,清算股利的精确计算不是不重要,清算股利是否计算精确,在上述条件下,直接关系到是否可以利用清算股利冲减投资成本的规定来合理避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第3篇

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面没有得到完善,医院在依照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比率进行提取修购基金的过程中,应当是借记医疗支出以及药品支出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在这一过程中医院资产负债表作为净资产组成部分,并没有像企业会计制度那样设计专门的核算固定资产磨损程度项目的雷击折旧科目,从这一方面来看医院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项目记录永远是原值,使得虚增额难以确定。另外在医院会计制度中的成本核算当中也有诸多的问题,主要就是成本核算的对象没有得到明确,使得成本核算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在成本项目的分类方面还没有得到合理化,比如没有设置专门的核算成本会计科目,对政府对医院的财政不住的成本项目也没有详细的考虑。还有就是成本分摊的方式在处理上不够完善。

2.新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在我国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完善过程中,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以往的制度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调整变化,首先在适用的范围上有了调整,在这一制度中把会计制度的使用范围调整为公立医院,对乡村以及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包括在内,对社会上的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可对其参照执行。然后就是在权责发生制方面进行了强调,要求医院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折旧采取全部计提的方式加以处理,增设了零余额庄户用款额度科目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的科目。其次就是对财政补助资金预算管理进行了强化,在新的会计制度当中设置了财政补助资金收入以及支出和转账的科目,并增设了待冲基金科目。同时将科教资金统一归入到了医院收支管理当中,从而来提高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新的会计制度对医院的成本核算进行了完善,对以往制度当中的核算对行模糊以及范围的不明确等现象,都给出了详细的要求,在成本报表的展示内容方面也得到了完善。还有就是对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管理以及医疗会计报表体系等也进行了调整完善。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对医院会计核算产生了多层次的影响,首先新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体系进行了完善,在多个方面都有了改善。例如会计科目的改善以及药品进销差价的取消和对支出类会计科目的调整等。其中在会计科目方面增加了对公益性会计核算科目,从而对医院公益性支出进行准确统计,根据实际的需要对部分会计科目进行了取消,从而将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进行了有效提高。然后就是对医院成本的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其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最为主要的就是使得成本核算的对象比较明确化,科室的费用得到了归集处理,对科室管理得到了有效加强。在新的会计制度方面对项目成本以及病种成本和科室成本等核算的对象有着明确的规定,在科室成本方面将其分为行政后勤类以及医疗技术类和临床服务类、医疗辅助类这几个类型,对其成本进行了归集,对其范围进行了统一。对科室管理强化方面主要就是规定了三级分摊制度。还有就是对医院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提高,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下,对医院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得到了提高,对医院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资产负债管理有了加强,对医院的收支核算进行了规范,不仅是规范了医院教学科研资金的核算,同时还表现了医院收入完整性的这一特征。对医院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完善,增加了绩效考核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细化了医院会计核算工作。最后就是对政府财政性的资金核算进行了规范,反映了医院资金补偿信息,规定了政府财政拨款以及科教项目资金结余不能作为年终分配,应通过财政补助情况表进行反映。

3.结语

第4篇

我国城建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就会带动园林经济的发展,当代社会中,园林经济已经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可是当前我国园林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依然存在着缺陷,园林经济想要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就一定要将这些缺陷有效地解决。

1.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对象

会计核算对象不够完善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园林单位中主要的会计核算问题。比如,就园林成本核算的部分来说,仅仅是把核算对象局限于园林建设中所形成的经济成本,然而并没有将核算对象扩展到在经济活动中消耗环境资源所形成的经济成本。再举例,园林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收益,仅仅只是把核算对象局限在市场中用于交换的一些货币性收益,往往会因为园林建设所带来的各种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没有办法被公正以及客观地反映出来,就不被看作为核算对象。当前这种多变的客观世界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建设单位面临财政危机,濒临破产,这些现象都离不开财务人员的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同时这些现象都会园林会计核算对象的判断以及划分形成强烈的影响。这种不够完善的会计核算对象会造成园林单位的个别成本以及个别收益与社会成本以及社会收益之间形成不一致的不良现象,最终就会导致园林建设单位之间出现不公平分配的不良现象。

2.没有充分体现资本保全原则

现代企业管理相关内容要求企业在管理经济时一定要有效地实现生产以及经营目标,并且使企业的资本保全得以有效地实现。园林单位中所拥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并未将资本保全这一原则全面的体现出来。比如,在提取园林绿化的育林基金的过程中就没有将资本保全这一原则充分地体现出来。除此之外,在对园林资产进行计价时并没有对建设园林的时间进行充分地考虑,而仅仅只是考虑到在建设园林时产生的历史成本对管理资本的影响。这就很容易导致简单地将资产成本划分成园林管理费以及资产成本这两个部分。由此说明,当前管理园林经济的方式忽视了因为时间变化等一些因素所具有的客观存在性而导致货币价值发生的变化,仅仅是将园林建设所投入的初始成本进行了简单的计算,没有充分的将资本保全原则体现在园林经济的管理当中也因为这一原因。

二、对我国新时期的园林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探究

1.将成本意识树立起来

管理施工建设中的项目成本的主要目的是借助管理成本的方式,使建设施工当中的项目成本不断地得到控制并且有效地被降低,使最低的目标成本这一要求得以有效地实现。因此,在进行园林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好项目成本,应该要对园林管理部门的项目经理进行良好的成本管理教育,除此之外,还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只有在对园林进行施工建设的时候使员工的成本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让员工能够意识到对于园林经济的管理而言,有效地进行项目成本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才可以在园林施工建设的项目管理当中有效地贯彻以及实施项目的成本管理。

2.加强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对于林绿化建设企业的项目管理而言,园林建设中的成本管理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成本管理这一子系统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园林建设的成本计划以及预测、对成本的分析以及会计核算、成本的考核等。在进行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有联系的管理环节。成本预测是产生成本决策的基础条件,而且,结合成本决策制定出具体的成本计划。利用控制成本的方式来有效地监督成本计划,从而使成本决策中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成本计划的实施情况受成本会计核算的检验。所以,成本的考核过程能够有效保证园林建设管理中的成本核算责任制得到有效地实施,同时还是园林建设工程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手段。在建设园林期间对其成本进行控制以及管理时,一定要对园林经济的产生过程进行严格地把握,为园林的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一,在进行园林经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园林管理的相关部门应该有效地做好各种资料的统计、整理以及记录工作。园林的生产经营以及经济活动将由园林的原始资料反应出来。会计人员在园林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对园林原始记录的计算以及编制进行良好的掌握,同时还要对分析的方法进行记录,对于园林的原始资料要进行及时并且准确的保管,有效地存档以及传递相关资料,能够将园林建设活动中的经济状况真实并且有效地反映出来。第二,想要在园林管理企业中实现最大的经营利润,那么就应该对建设中主要材料所需要的成本进行控制以及管理,所以,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对苗木等绿化材料所需要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并有效地将其降低,这对于整个园林建设的经济活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第5篇

1.预算管理基础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今的企业中必须要实行精细化的管理。并且现今我国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之前的粗放式管理也早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一般体现在:未对各项资金的支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支付方式缺乏科学性等。

2.会计核算缺乏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分析

发现目前我国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早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必须建立新的、适应性强的财务核算制度。但落实新的财务核算制度时往往会遭到一些企业的反对,比如:不依据经费开支标准开展工作、未设立综合性强的预算经费开支标准、目标单位擅自建立名目来发放奖金等。

3.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确定收入和支出的最重要依据就是现金流的变化情况。可是这种工作方式,无法真正体现公路管理中的资本负债率,完全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不成立的。而这一管理方式中的收入只包括该会计季度实际收入的部分。这种会计核算方法会降低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为公路单位的发展进步创造科学的数据依据。

二、公路管理中的会计核算要求

1.不仅要贯彻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的各项条款

还要重视下列几个方面:首先,公路在试运行过程中不能计算累计折旧。进行公路建设的试运行时,应严格按《规定》要求。检验公路的实际运行情况不能对相关项目投资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其次,公路项目的试运行过程中,必须要协调好僵硬企业与公路建设企业间的财务问题。实际工作期间,试运行公路的经营企业和建设企业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所以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重视下列几个方面:①明确公路建设企业及经营企业的性质,两者是有显著差异的。因此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体现出这一差异。公路的经营企业和建设企业必须设立一套符合自身特征的会计规定。②经营企业在平时工作中所使用的财务会计核算规定必须与建设企业的要求相符。进行财务核算工作时还要符合收支两条线的准则。③进行公路试运行的管理工作时,若出现了缺陷产品,则由此产生的支出必须立即告知建设企业。做好信息的交流工作,使建设企业能够立即将这一费用列入工程费用中。④在公路的正式运营后,经营企业必须要做好公路通行费的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在制定平时的各种财务报表时,必须以公路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依据建设基建收入项目。

(1)建立相关辅助台账

进行公路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时,必须设立明确的台账。因为根据《规定》要求,在公路建设试运行期间不得进行固定资产项目折旧。应在实际工作中建立相关资产辅助台账是为了在工作中方便相关单位的工作。该台账的建立内容主要涵盖: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购买日期、买入价钱、实交税费和折旧等。

(2)建立合同辅助台账

进行公路的建设工作时,一定要对合同进行多次审核,以保证合同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都能够满足有关规定。所以必须要设立合同辅助台账。在各次计量工作中要将合同辅助台账和支付报表以及工程项目展开认真的核对,发挥合同辅助台账的作用。并且也能及时的反映工程款的收支状况以及施工进度,保证财务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

(3)贷款及利息台账

在众多的基础设施中,公路属于资金投入较多的项目,因此进行公路工程的建设时通常不会一次就筹够资金,而管理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合理进行资金的筹集工作、管理好资金的支出并尽量降低成本。所以,一定要建立科学的贷款和利息台账制度。这样可以更深入的理解贷款及利息的重要作用,使管理者设定的贷款偿还方案更加的科学可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进步。

(4)其他类型的台账

进行公路项目的建设工作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拆迁,因此一定要设立信息的拆迁台账,还要科学的确定土地补偿金额。这不仅是公路建设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公路项目的会计核算工作时一定要保证水费台账、工程监理等工作的质量,有时还要运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早已才能从各方面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2.公路实际经营中的经费开支核算

公路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费用都属于公路经营成本的范畴。一般的公路养护成本要包括日常公路保养成本、维修费用和公路的改建费用,这些都需要以企业管理及核算的要求来确定。长期的实际经验说明,公路养护成本在公路运营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可是进行公路管理的会计核算工作时若将其归入日常管理费用,就会使日常的管理费用虚高。不仅与企业要求的精细化管理相差很远而且还会导致财务会计数据真实性欠缺。因此,将公路经营总成本进行划分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是非常必要的,财务会计管理的必然要求是统一经费开支标准。

3.公路管理中的收费权转让

第一,应在法律许可的区域来开展公路管理工作中收费权的转让。在会计理论的框架下,把转让费用划入固定资产账户。进行公路管理的会计核算时,要把收费权的转让视为对公路项目的回收投资。若将公路建设作为无形资产,则可以在财务工作中将公路资产等价于无形资产,账面资产与转让净收入间的差值就是当期投资收益。

三、结论

第6篇

1.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因为其产品本身的建设周期较长,所以对于一般的项目商品在建设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想要收回成本需要大量的时间,在这个期间中,即使预售工作已经完成,但是对于我们会计工作来说也无法确认收入,这就对两者的配比的原则造成了影响。另外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是以整栋建筑为基本单位,而对于销售楼房来说是以户型为基本单位,这就造成了两者的不配比。

2.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是以整个企业为主体来进行编制工作。投资和筹资活动也是以一个企业单位为基本的单位,而房地产开发企业是以建筑部门作为一个基本的生产部门,其基本的运营都是以这个部门为主。在工程进行阶段时我们编制现金流量表所体现的是工程用物资、支付工资等科目,但是在整个房地产开发工程完成后则是表现为销售款的回收科目,以上所描述的这些原因都会对企业内部会计核算造成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无论对于内部的审查还是外部的认知,现金流量表都无法表现出企业现金流的全貌,这也就造成了我们会计工作的困难性。

二、解决会计核算问题的措施

1.合理设置会计科目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会计账目设计的时候要仔细的对本企业的所有的工程进行详细审查工作,要明确本企业对于开发项目的数量,项目的具体规模,并要求结合具体的内部管理章程进行成本的核算工作。一般说来公司的下属公司部门如果不对本单位内的所有资金的流动进行独立的核算工作的话,那就不用单独设立开发间接费用账。只是在成本栏目内增加利息栏一项及管理费这一项。由于利息费用和管理费用等费用是主体,为了账目的核算更加方便,可以对开发成本一级账适当的取消,并且可以把代建工程、房屋开发等科目设为一级账,然后根据相应的一级科目设置明细账。在我们的实际的工作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完全能够设立一份明细台账,然后根据我们进行的核算的不同对象,设立成本卡片,这个卡片主要作用就是对项目从开始起到结束的所有的成本费用进行详细的记录工作。在一个会计年度工作完成后要将本年度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归档、整理、保存。成本卡片要注明抬头和账表部分,抬头的内容包括开工的具体时间、结束的具体时间、建筑面积及变更施工的单位的具体情况。对于这个卡片的主要内容则是应该采取多栏式的明细账进行记录。这种成本卡片的优点是反映整个项目的进程的资金情况,有利于对项目是否投资进行详细的分析。

2.实施现金收付实现制

房地产开发企业因为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账目和资金实际支付和发生的实际时间不一样。我们国家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的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体,但是经过我们会计人员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其实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日常的会计核算的工作中进行现金收付实现制。因为在我们的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选择权责发生制的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缺陷,能够让人为的对所产生的利润进行调剂,权责发生制在客观上为企业的待摊费用和应收账款等账户进行调节提供了便捷,能够导致我们会计信息的不准确,进而导致资金的流失。再就是权责发生制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其收入的实际情况,这样会导致企业的资金的周转情况不明确,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工程项目签订越多的购销合同,所产生的资金问题也就更加的明显。由上可以看出权责发生制并不适合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如果是收付实现制能够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的原则,而且能够很明确的表现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的流向问题,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也不影响现金收入、费用及营业外收入的情况。

3.扩大信息透明度

在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时候应该加大信息的披露力度:一是对于土地的拥有量及其成本的信息,对于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就意味着更多的建筑项目,这些土地随着年限的增加也可以产生一定的利润,如果用于开发的话会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的利润更是不可估计。一般的房地产公司在信息中并没有土地使用权、总额等相关的信息。所以我们在房地产开发公司应该在财务报告中增加关于土地使用及拥有量的相关信息,这样可以有利于社会对于土地资源的监督;二是企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该将所有的资金流向进行公开,让媒体和社会进行监督。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应该把企业作为基本一个的单位,在这个项目中的所有的活动都应该受到公众的监督活动,尤其是对于资金的流动情况,更应该有详细的报表让媒体及公众来时刻监督。主要的监督内容应该有购买工程物资款,对工人的工资发放情况,还有就是对于楼房销售所得到的房款的多少;三是注重质量保证金及风险信息的透明度,我们房地产开发企业有一定的高危险性,为此我们应该建立起保证金制度来保障房屋产品的质量,以此可以防范风险。但是对于我们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开发的工程需要的资金量巨大,所要消耗的时间也相对其余的商品比较长,所以对于保证金的数额自然较高,而且需要保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基于此种情况企业应该就开发的具体情况提取质量保证金,把保证金计入工程成本,提高对于风险的应对能力。同时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应该把企业可能遇见的各种风险进行详细的列明,并对项目的抗风险力度进行标注,这样才能够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的透明度。

三结语

第7篇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会计主体单位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会计工作人员并没有与单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致使会计核算经常不履行相关规范规则,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使得违法乱纪行为频繁发生。其次,因为受到人员编制的限制,很多单位中的会计人员一般都会担任多种会计职责,这种混乱的职位划分,势必会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部分单位领导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很难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准确的检查。这样一来,当会计监督管理中存在了问题,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现象。而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却不能很好的执行,甚至还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随意挪用公款,给会计核算工作造成许多的麻烦。

二、强化会计核算体系规范性的有效途径

1.加强事会计制度的建设

首先,我们想要加强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就必须对原有的会计制度进行更加全面的改革与完善。我们只有充分保障了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才能确保会计核算体系建设的规范性,这样不仅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创造更多的便利,同时也促进了会计主体单位的长远发展。因此,作为新时期的会计主体单位,必须加快转变思想,切实结合本单位实际经营发展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注重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以及素质修养的宣传教育,减少、不规范操作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从而确保会计核算质量。

2.加强内部的预算管理机制

可以说,财政预算改革对于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相关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财政预算管理机制,对各项资金的使用进行明确的规定,大力推行部门预算制度。而这一新制度的推出,势必会让财务管理内容变得更加多样性,其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更是贯穿于财务全过程中。只有充分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同时能够对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以解决,才能真正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完整性。其次,各部门也要认真做好收支规模的预算编制工作,要对每一笔已经批复的项目支出,制定出相应的项目进度规划,促使项目有预算的进行。另外,会计核算人员必须履行预算规范性制度,通过结合实际的执行进度,适当的对支出明细进行调整。

3.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管理

加强对成本核算的管理,是推行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的重要措施手段之一。因此,相关单位领导必须真正意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并加大对成本核算体制的建设,充分掌握本单位中各项资源的消耗情况,充分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以免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等不良现象。只有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体系,才能有效避免资金的过度消耗,为利益者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并且,如果在成本核算过程中遇到问题,会计核算人员也可以通过采用国家颁布的一系列财税政策进行解决,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促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发挥最大化的效能,促进会计主体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制度是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要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和工作性质等方面出发进行完善。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管理建设必须完善财务会计的运作流程,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科学的进行业务流程的设计,规划监督的各项内容,落实“收支两条线”的政策。根据国家规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财务核算制度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财务审批的制度等等。

三、结束语

第8篇

应收账款应不是简单的赊账与追账,其中会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如周期、数额、方式、方法以及种类等等,而当前许多企业在应收账款方面管理不善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一)缺乏精细化核算意识。大多数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方面意识过于简单粗糙,而直接参与赊账与应收账款催缴的销售人员及工作人员也将这部分的管理工作看得过于笼统,从而经常出现一把抓或者一盘散沙的局面,项目不清、周期不明、追账无计划、无方法,往往让资金回收陷入无目的、无成效的尴尬局面,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也就在于缺乏应收账款精细化核算的科学意识。

(二)缺乏专门人才队伍。应收账款对于企业资金管理及财务运作来说都是一门复杂而系统的学问,但是当前企业在应收账款的具体管理及操作方面仍然缺乏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专门人才,虽然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开展基本的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但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并不是特别在行,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不仅有企业的管理意识不够正确的原因,同时还有在人员任用方面的随意性原因,在此种管理队伍的运作下,想要提升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质量必然会十分困难。

(三)具体管理工作不够细化。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就必须进一步实现会计核算的细化管理,但是在这方面当前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得并不好,不够细化、粗糙、随意、无规范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应收账款想要实现核算及催收的有序与科学就必须加强应收账款在类别上的分析归纳,从而给出不同的催收程序及方法,但是目前情况来看,未能做到令人满意,甚至这方面无人在进行认真的操作。再如,加强应收账款的核算细化还必须掌握及时、精确的财务会计数据,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每一笔应收账款的分门别类,一一对应,但这方面的工作同样不够令人满意。再次,由于在管理工作当中没有推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许多问题出现以后无人认领责任,造成许多问题无人扫尾与承担损失及后果,进而制约了整个应收账款管理的有序健康开展。

(四)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制度是确保管理工作与具体操作能够有序开展的重要依据,当前许多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不够细化、不够规范也往往是因为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造成的。例如未能针对客户信誉做出科学及时的评价、未能对应收账款具体项目做出更为细化的规定、未能就催收过程中的项目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与研究同时也未能就具体经办人的责任、义务及权责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定。这些问题的粗糙简单直接造成了无法实现应收账款会计核算的进一步细化,从而制约了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以及资金管理工作方面的水平提升。

二、加强应收账款会计核算细化管理的措施

研究前文已经提到当前我国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含着诸多方面的原因及具体工作,仅仅依靠单一方面的工作力度加强无法切实提升整个应收账款会计核算的细化管理水平,所以我们需要从这些问题入手,有的放矢的寻找解决方法。

(一)树立科学管理意识。科学的管理意识才能够指导正确的管理行为,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来说,想要切实提升其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在资金管理及财务运作方面的具体质量就必须真正加强会计核算的细化管理,真正实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所以不仅需要加大在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当中的科学意识树立,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企业领导者、经营者与决策者这方面的意识树立,同时还要就企业的具体情况加强应收账款及会计核算与本企业具体生产运作特点的有机结合,从而真正实现统筹全局、运筹帷幄,为加强应收账款会计核算细化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加强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同时也需要加强具体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专业技能。首先在管理队伍素质提升方面应该根据国家对财会人员做出的基本要求将不合格人员从管理队伍当中清除出去,其次还要就企业的应收账款具体特点加强现役管理人员的技能提升与观念革新,同时还要加强对兼具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具体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确保管理队伍的素质与水平能够胜任企业当前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其次,加强具体工作人员的技能与素质应该重视本职工作素质提升以及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学习掌握两个方面,这样才能够确保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更为切实的执行,能够更加牢固的与具体工作相结合。

(三)加强具体工作细化管理。为了确保应收账款会计核算细化管理工作的切实加强,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操作。首先,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经济条件及财务水平就应收账款进行细化分类,例如根据信用额度或者信用期限进行划分,可分为优质客户、预警客户与严重超期客户。优质客户可按照正常管理程序进行管理,无需额外加强细化管理程度。对于预警客户,则是正处于超期边缘,将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与呆账坏账的客户,这部分应该作为核算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应加强催收力度,加大相应销售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督促力度,避免这部分客户演变为严重超期客户,而对于严重超期的客户,为了尽量降低企业的实际经济损失,应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与催收方式,而转为定时提醒客户偿还最低欠款金额,同时进一步细化这部分客户的欠款偿还核算内容,建立单独的核算项目,实现最大限度的精细化管理。其次,对于每一笔往来项目及资金流动都要进行专门的数据录入与登记,避免核算过程中的疏漏与错误。再次,要加强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加强销售人员及管理人员在确保基本销售任务得以完成的基础之上的责任意识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