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3 15:14: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系统分析师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设备事故的主要原因有:①设备由于污秽、受潮等原因使得绝缘强度下降而造成接地短路,该类事故占设备事故的55.2%;②设备本身性能下降或故障造成事故,该类事故占设备事故的比例为28.5%。如高压保险断流能力不够,造成弧光短路引发扩大事故;PT、CT的本身绝缘强度下降造成接地;断路器机构出现合闸线圈、跳闸线圈烧坏。③安装质量不高造成的事故占设备事故的16.4%。其主要表现为电缆头老式制作工艺造成使用年限不到就发生电缆头故障;还有就是线路接头压接不良造成长期运行后过热烧断。2)小动物事故的主要原因有:该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是10kV配电柜进老鼠,占85%;还有在其他设备(变压器、电容器)上进老鼠。其根本原因是开关柜的五防措施不到位,有相当多的10kV开关柜为老式开关柜改造而成的;加之开关柜、变压器、电容器所处的变配电室的门窗防小动物不到位,使得小动物进入酿成事故。3)操作事故的主要原因有:①操作时“三核对”执行不到位,发生断路器实际没有被断开时拉隔离开关、合环时不看电流使得联络开关实际没有合上而拉开原进线电源开关等况。该类事故占操作事故的45.5%。②保护定值没有随运行方式变化及时调整,该类事故占操作事故的27.3%。③在一次设备不停电时处理辅助设备的故障时,没有解除相关连锁而造成一次设备停电。这种没有解除连锁造成的事故占操作事故的27.2%。
2企业电气事故的重点防范措施
2.1防范的重点对象根据对该企业的事故统计与分析,防止电气事故发生的重点为电气设备以及设备所处的环境。
2.2防范的重点措施1)加强设备管理采取定期清扫设备瓷瓶、母线、电缆头等方式,避免设备绝缘下降;加强设备预防性试验,及时发现设备本身的绝缘缺陷,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淘汰老式不合格设备和电气产品,提高装置的技术水平。2)提高电气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培训,提高安装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避免因安装质量和检修水平引发的电气事故;强化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严格操作票制度,加强模拟操作的训练。3)针对运行方式的调整编写操作规程,把运行方式相对应的联锁投退、保护定值等相关内容编入操作规程。组织学习规程,按规程进行操作。
3对建立企业电气事故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的建议
1)在企业配电网发展的各个阶段,电网事故的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建立专门针对企业配电网络的事故管理体系,从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防范措施、事故档案的建立等多方面配备组织架构和人员,定期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开展反事故演习,提高消除事故隐患的能力以及事故处理的能力。2)随着企业电网容量的增大,现代企业配电网的运行和管理面临与此相适应的挑战。现有的事故分析手段和所能达到效果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配电网的要求,那种按专业划分的、孤立的事故记录和分析手段必须抛弃,而应建立实时性强、分析功能完善、资源配置合理的电网事故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3)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采用和推广使现代企业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高新技术的成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拓宽,为运行和管理日益庞大复杂的企业电力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其中,电网事故分析的技术手段及达到的深度是企业配电网的事故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关键因素。现有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自动化监控系统已不能完全满足配电网发展的要求。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SCADA)采集的是系统稳态信息,能量管理系统(EnergyManagementSystem,EMS)只是将SCADA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监控处理,缺乏对调度的决策支持。目前,电力系统的智能电网逐步采用了相量测量单元(PhaseMeasurementUnit,PMU)、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MeasurementSystem,WAMS)和广域监视分析保护控制系统等,为在线监测电网动态信息、进行预警型调度运行决策、使电力系统调度由分析型向智能型转变创造了条件。企业自身为了加强电网运行管理工作,应借鉴电力系统中的相关经验,着手发展配电网信息收集和安全监视系统等与配电网发展相适应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手段。
4结论
超压出流是指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大于流出水头,其流量大于额定流量的现象,两流量的差值为超压出流量,这部分流量未产生正常的使用效益,且其流失又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识,属“隐形”水量浪费。此外,超压出流会带来如下危害:①由于水压过大,龙头开启时水成射流喷溅,影响人们使用;②超压出流破坏了给水流量的正常分配。③易产生噪音、水击及管道振动,使阀门和给水龙头等使用寿命缩短,并可能引起管道连接处松动、漏水甚至损坏,加剧了水的浪费。为了解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现状,笔者对此进行了实测分析。
1测试对象
选择11栋不同高度和不同供水类型的建筑作为测试对象,其中多层建筑3栋,均为外网直接供水;高层建筑8栋,一般均分为2个区,低区由外网供水,高区由水泵、高位水箱联合供水或由变频调速泵供水,有的楼层住户支管上设有减压阀。
通过对目前建筑中普遍配置的螺旋升降式铸铁水龙头(以下简称“普通水龙头”)和陶瓷片密封水嘴(以下简称“节水龙头”)使用时的压力和流量进行测试,了解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现状。
2测试装置
由于测试是在已投入使用的建筑中进行,为不妨碍用户的正常用水,采用了图1所示的试验装置,即用塑料软管与一新安装的试验用水龙头相连,试验用水龙头前安装压力表,测试时只需将软管的另一端与原水龙头紧密相连即可。
测试采用φ15普通水龙头和节水龙头各1个;天津市星光仪表厂Y—100型压力表(测量范围为0~0.6MPa,最小刻度为0.01MPa)及附件两套;φ15塑料软管、1000mL量筒、秒表、三通、管箍等管件若干个。
3测试内容和方法
3.1测试点和测试时间
对每个楼体中测试点的选择一般为:从第一层开始隔层入户测试(但实测中因有的住户家中无人,测点有所变化),测试点水源为室内已有污水盆水龙头或洗涤盆水龙头出水。测试时间为上午9:00~10:30。
测试建筑内普通水龙头和节水龙头在半开、全开状态下的出流量及相应的动压和静压值。
3.2测试方法
①流量测定
采用体积法测定流量,测试时水源水龙头全开,测试用水龙头分为半开和全开两种状态。记录普通水龙头和节水龙头在两种开启状态下水的出流时间t及相应的出流量V。每个测点在同一开启状态下测三次,取三次的平均值作为此状态下的最终测定值。
②压力测定
在每次测试用水龙头开启前读压力表值,此值为该测点静压值;测试用水龙头开启后,在记录流量的同时记录压力表读数,此值为该状态下的动压值(工作压力)。
4结果及分析
两种水龙头半开状态时的动压、流量测试结果及回归曲线和曲线方程分别见图2、3。
4.1普通水龙头半开状态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中规定:污水盆水龙头当配水支管管径为15mm、开启度为1/2(半开状态)时,额定流量为0.2L/s。根据上述规定,对67个用水点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有37个测试点的流量超过此标准(超标率达55%)。
4.2节水龙头半开状态
节水龙头与普通水龙头相比,在管径、水压相同时的全开、半开流量均小于后者。节水龙头虽然出流量小但水流急,在较小流量下就可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因而节水龙头的额定流量应小于普通水龙头的额定流量。结合现行的和送审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充气水龙头和单阀龙头的额定流量范围,笔者认为应将0.15L/s作为节水龙头额定流量的参考值,以此作为判别现有建筑水龙头是否超压出流以及新建建筑采取控制超压出流措施的依据。
由图3可见,节水龙头出流量为0.15L/s时对应的工作压力为0.08MPa,其与普通水龙头出流量为0.2L/s时对应的工作压力(0.06~0.07MPa)非常相近,这进一步说明将0.15L/s作为节水龙头额定流量的参考值是比较合理的。
节水龙头以半开状态并以流量为0.15L/s作为其额定流量时,实测中有41个测试点的流量超标(超标率达61%)。
5结语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普通水龙头和节水龙头的超压出流率分别为55%和61%,实际上水龙头出流量的超标率要大于以上数值。以普通水龙头为例,有的水龙头(如洗手盆)的额定流量不是0.2L/s而是0.15L/s;有的水龙头额定流量虽是0.2L/s,但要求的开启度不是1/2而是3/4或全开(全开状态下有60个测试点的出流量超过0.2L/s),这样就使得水龙头出流量的实际超标率远大于55%。
测试中普通水龙头半开时的最大流量为0.42L/s,全开时最大流量为0.72L/s;节水龙头半开和全开时最大流量分别为0.29L/s和0.46L/s。不论是普通水龙头还是节水龙头,在半开状态时最大出流量约为额定流量的2倍;在全开状态时最大出流量约为额定流量的3倍以上。
综上所述,在现有建筑中水龙头的超压出流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是比较严重的,由此造成的“隐形”水量浪费是不容忽视的,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排风系统变频器变频调速电气控制
1.引言
建工学院理化实验楼是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场所,其中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工原理、物理化学、普通化学、环境测试、微生物等实验室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其排风系统性能的好坏是关系到实验环境安全,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的重要一环。
为保障各实验室排风效果达标,除在风机造型;风管、排风口及排风口的开启设备设计上蒲足要求。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上要在系统安全稳定、低耗、易操作等功能方面进行考虑设计。
下面就电控系统的电路设计,风机的风量控制等功能的实现进行探讨。
2.排风系统的工艺要求
理化实验楼根据要求设计25个排风主管道系统;每个实验室根据实验点的多少,安排相煎的排风口,通过相应管道连接最近的主管道。每个实验点的风口用电动蝶阀控制其启闭。
排风系统要求能在任一排风口打开时,其相应主排风口的风机能自动运行,并能根据其排风口开启多少,调节排风机风量的大小;如果相应主排风管道的排风口全部关闭,其排风机应能自动关闭。
3.电气控制系统方案的设计
3.1.排风机调速控制器的选择
随着工业的发展,能源的紧缺、电力资源在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性日渐显著,节能降耗是每个电气设计者的责任。如何设计一个既符合工艺要求,又能有效地使用电能;使操作简单、系统可靠的电路,其风量控制电路是最重要的一环。
根据当前变频技术的提高,交流电动机的广泛使用,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当今节电,改善工艺流程,以提高产品选题和改进环境、推动技术进步的一种主要手段。而变频调速的核心设备是变频器,变频器与电动机的控制配合构成了变频调速系统。
我国的电动机用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60%-70%,风机水泵设备年耗电量大约占全国电力消耗的三分之一。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风机、水泵等设备的传统调速方法是通过调节入口或出口挡板,阀门开度来调节给风量和给水量,其输入功率大,大量能源消耗在挡板、阀门的载流过程中。由于风机水泵类大多为平方转矩负载,轴功率与转速成立方关系,所以当风机水泵转速下降时,消耗的功率也大大下降,因此节能潜力非常大,采用变频器来调节流量,其节电率为20%-50%,效益显著。
由于变频技术的成熟,变频器的性能稳定、操作简单,具有全方位的软硬件保护、体积小、安装简易、节电效果显著。故采用变频器作为控制风机风量的电控器件。
3.2变频器控制电路的实现
常用变频器的配线图如:(后附图1)
控制变频器调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模拟量控制调速;一种是多功能输入端子选择;模拟量控制是给0-10V直流电压;变频器根据给定电压大小进行无板调速;另一种多功能输入端子选择即根据三个多功能端子的开关组合,共可组成7段速度。7段速度可在编程时事先预量。
由于排风系统的管道设计是根据建筑物及排风走向设计的,其某一排风机所关联的排风口多少不一样,有的一个交流多达11个排风口,并且根据要求,先打开的风口是任意的;如果11个排风口的系统它的打开组合多达2048种,要对其编程控制也是不可能的;故根据变频器模拟量控制原理,利用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达到控制转速的大小。6个排风口的排风系统控制原理图如:(后附图2)
3.3.控制电路说明
K1、K2、K3、K4、K5、K6是来自排风口蝶阀的反馈信号,设计转开关是为了在调试系统时,全速运行风机状况及变频工作状态;在检修时可检查系统状态。平时工作时应转到蝶阀控制状态。
4.系统功能验证
以六速变频控制原理图来验证电路的控制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FWD1DCM是变频器运行或停止的端子,当两端子闭合则变频器工作,两端打开则变频器停止运行;从原理图可知,当任蝶阀打开,其反馈信号接通相应中间继电器线包;使其触点闭合,启动变频器工作,此时其变频器速度控制端子AVI、ACM上的直流电压通过其分压电阻产生相应的电压,则变频器输出相应的工作频率,使其风机工作在相应的功率上。如果六个排门口全部打开,其六个串联电阻全部短路,变频器将全速运行;当排风口全部关闭时,六个中间继电器全部失电,则KA线包没有电压,则KV继电器触点打开,变频器作停止工作。
5.系统原器件选择及要求
5.1.变频器的选择
风机水泵类负载是典型的平方转距负载,低速下负载是非常小,并与转速平方成正比;通用变频器与标准电动机的组合最合适。这类负载对变频器的性能要求不高;只要求其经济性和可靠性;现国内有专门为风机水泵类设计的变频器,一般应选此类型变频器。
5.2.分压电阻的选择
分压电阻作为控制输入信号,其性能要求阻值稳定,满足功率,且长期工作性能好,其阻值选择应考虑其供电电源的功率和控制端的内阻;应使其阻值合理,不应太小使其供电电源超负荷;而选择过大,使控制端内阻影响其控制精度。
5.3.控制柜的布线要求
变频器控制输入端AVI、ACM为模拟量输入端,其直流电压要求高,为避免柜内的交流电源的干扰,凡与其相联的线路应选用屏蔽线,并且应使其连线尽可能短。
变频器的输出电源与电机连接的电源线应尽可能的短,一般应小于50米;否则电缆寄生电容过大,易导致变频器功率开关器件开断瞬间产生过大尖峰电流,可能损坏功率逆变模块。
关键词:通信设施;防雷措施;电压防护;降低危害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智能化在通信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先进通信设备对过电压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由于雷电在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等上感应的瞬间过电压造成的危害时常发生,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因过电压及其所产生的过电流对传输线路、通信设备和人员造成的危害。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少危害,国际电工委员会已将雷电灾害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雷击、感应雷击、电源尖波等瞬间过电压已成为破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从大量的通信设备雷击事例中分析,专家们认为:由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是通信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了解了它的形成过程,寻求有效地防护措施才能减少雷电带来的损失。根据气象观测,地球上每秒钟要出现大约100次左右的闪电雷击。按照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通信大楼一般都安装有避雷针、避雷网或避雷带,并且均采取了联合接地的方式。从形式上看,它已具备了良好的防雷和抗外界电磁干扰的性能,然而通信设备为什么有时还会遭受过压过流而损坏呢?甚至还会对操作维护人员的人身构成威呢?这是由于当发生雷电时,带电的云层会在通信设施的天线上产生感应电荷或雷电感应通过通信和电力线路侵入,如果天线和通信线缆与大地之间直流通路不畅,就会由于感应在天线和线缆与大地之间产生高电位而引起过电压,致使通信设施无法承受强电流的侵入而损坏,甚至会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随着长江通信建设速度的加快,先进通信设备在长江通信网的大规模应用,单一的防护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网络安全的要求,我局也加大了对防雷接地系统的投入,防护体系也日趋完善。防护体系已从单一防护体系转为多级防护,多级防护包括防直击雷、防感应雷电、防地电位反击引起的瞬间过电压影响等多方面的防护,应根据数字程控、数字微波、VHF、光电传输、交直流电源等所有微电子设备的不同功能、不同受保护程度确定防护要点和保护等级。根据雷电引起瞬间过电压的危害的可能侵入的通道,从电源线到数据通信线路都应该做到多级保护。为此我们应采取的防范原则是“整体防御、综合治理、多重保护”,力争将其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
一、通信设施的防雷措施
通常来说,避免建筑物及设备遭受雷击的方式大致有四种:①疏导,即将雷云中的电荷通过引线疏导至大地,避免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电流流经建筑物或通信设备,从而使建筑物或通信设备免受雷击。②隔离,即将雷电所产生的过电压和被保护物隔离开来从而避免雷击。③等位,即将铁塔地、天馈线地、设备工作地、建筑物的公共地等置于等电位上。④中和,即释放出异性电荷和雷云中的电荷进行中和,从而阻止雷电的形成。根据以上的四种避雷方法,具体到一个通信工程的防雷电过电压来说,其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外部防护
外部防护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网、避雷线和避雷带)和接地装置(接地线、地极)来加以防护。其保护原理是: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的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避雷线)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以影响雷电先导入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避雷线)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这是人们长期实践证明的防直击雷的有效方法。然而,被动放电式避雷针存在反应速度差、保护的范围小以及导通量小等不足。根据现代通信发展的要求,避雷针应选择提前放电主动式的防雷装置,并且应该从30°、45°、60°等不同角度考虑,以做到对各种雷击的防护,增大保护范围,增加导通量。建筑物的所有外露金属构件(管道)都应与防雷网(避雷线或避雷带)连接良好。
(1)安装避雷针或接地装置的要求①避雷针应当装在高于天线尖端数米,避雷针与天线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以防止由于避雷针的存在而损坏天线的辐射图形影响通信效果。一般的做法是避雷针成为天线塔体的主杆,通信天钱却装在避雷针外线大约1.5个波长以外。
②避雷地线的直流通路的电阻要求足够低,一般为10-50Ω,由于雷电浪涌电流较大,频谱较宽且持续时间短,因此要求必须有尽量小的电感量。
③接地引入线长度应不大于30米,其材料应采用热镀锌扁钢或铜排,截面积应不小于40mm×4mm。地线不能用扁平编织线和绞合线,因为这两种线电感较大,不利于泄放雷击电流,且容易被腐蚀。要尽可能使用3毫米以上的实心导线,且最好是相同的金属材料。
④为了增大地表层的过电压的泄放面积,可采用埋设有一定间隔的多根接地体,且相互焊接。如在建筑物的四周以1至2米的间隔埋上10根左右的铜管,并把它们焊接起来。
⑤对一些重要的通信工程来说,可以考虑安装放射性避雷装置。放射性避雷装置可以说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防雷保护装置之一。放射性避雷装置的关键部分是放射源,它能连续自行发射α粒子,使周围空气电离产生大量电子。在雷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电子不断加速,对空气产生连锁的多极电离或雪崩电离,形成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的电子流,这时产生的由放射源指向雷云的电离通导会永不间断地中和及释放空间电荷,把已有
的低电场消除掉,把可能形成的高电场降为低电场,从而有效地防止发生雷击,起到显著的消雷作用。这种放射性避雷装置的防护面积较大,其半径大约为260米左右,且安全可靠对人身无伤害。(2)防感应雷击的方法
除在通信铁塔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装置的同时,还要注意消除感应雷击,其常用的方法是在天馈系统中安装电涌保护器(SPD)。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SPD的接地端必须与地连接可靠,一般要求接地引线应从天馈线入口处外侧的接地线、避雷带或地网引接,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Ω,不然将会影响到防雷的效果。二是因存在一定的插入损耗,对天线辐射信号的强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还要注意驻波比,一般要求天馈系统的驻波比不大于1.5。三是安装通信天线时,天线的支撑杆要与铁塔可靠连接,连接电阻等于零。对重要的通信工程而言,除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外,还要注意供电系统的防雷,常见做法是在变压器和配电房安装避雷装置。
2.内部防护
首先是电源部分的防护,因为线路是雷电侵入的主要通道之一。对于高压部分,供电部门有专用的高压避雷装置,而线对线的过压则无法控制。因此,对380V低压线路应进行过电压保护,按国家规范要求应分为3部分: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通信局(站)配电机房总配电盘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一级保护;在楼宇总配电盘至楼层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三级保护。目的是用分流(限流)技术将雷电过电压(脉冲)能量分流疏导至大地,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分流(限流)技术中采用的防护器的质量、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防护的效果,因此应选择合格优良的避雷装置。
第二是信号部分的防护,这需要根据通信设备的对雷电的敏感度来确定。建议在所有信息系统进入楼宇的电缆内芯线端时,应对地加装避雷器,电缆中的空线应接地,并做好屏蔽接地。
最后是接地处理,接地系统把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达到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目的。一般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有建筑物地网(与法拉第网相接)、电源地(要求地阻<10Ω)、逻辑地(也称信号地)和防雷地等。通信设备要求交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地必须独立时,如果相互之间距离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则容易出现地电位反击事故。因此,各接地系统之间的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时,应尽可能使它们连接在一起,如实际情况不允许直接连接,可通过地电位连接,从而保证各类接地点的基准电位是惟一值。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每年在雷雨季节前后或春、秋检修时应定期用精密地阻仪检测地阻值,以确保地阻值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二、结语
总之,防雷接地对通信设备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接地系统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通信设备和人身的安全。根据国际、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国家和信息产业部的有关设计规范,可以明确以下几点。
1.通信局(站)必须按规范建立在联合接地系统、均压等电位分区保护的基础上。
2.无论是通信大楼,还是通信设施,都必须采用层层防护的原则。
3.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建筑物防雷接地规范》与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根据各通信机房、基站等所处的环境,应从电缆引入开始安装多级保护器。
关键词:证券市场;通货紧缩;因果关系
一、世界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挑战
通货紧缩(Deflation),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经济学》(1992)中定义为“与通货膨胀(Inflation)相反的是通货紧缩,它发生在价格总体水平的下降中”;斯蒂格利茨则在其《经济学》(中译本,1997)中将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目前国内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简明定义为: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普遍、持续的下降。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大都出现程度不同的通货紧缩,时至今天,其阴影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徘徊。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期刊文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通货紧缩,而非二次衰退。
1、三大经济体
继日本之后,美国、德国和英国也相继面临通货紧缩的危机。由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GDP占到全世界GDP的75%,因此三大经济体的经济走向对世界经济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的一年,企业的资本设备价格下跌了1.0%,汽车价格下跌了1.6%,服装产品价格下跌了2.2%,电器价格下跌了2.7%,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个人电脑,跌幅高达20.9%.通货紧缩不但笼罩着制造业,而且已蔓延到美国具有优势的服务业:酒店的价格下跌了2.1%,飞机票的价格下跌了3.8%,电话服务业的价格指数更是下跌了4%.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持续性的通货收缩,对正在挣扎着走出衰退的美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消极作用。2002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5.0%,但进入二季度后急剧回落,二季度经济增长仅1.3%,预示着美国经济调整、复苏和变革步履维艰,通货紧缩仍是主要威胁。
欧元区的通货紧缩压力总体不太大,但是德国和英国则相对严重。德国经济目前正处于通货紧缩的边缘,加入欧元区以来,德国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方面失去了相当的自主性,目前欧洲央行的基准利率对于通胀率只有1%的德国来讲相对较高,估计2003年出现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较大。英国近来的通货紧缩压力一直比较大,统计数字表明,当前英国的年主导通货膨胀率只有1.9%,同英国政府设定的2.5%目标有一定差距。目前,英国的零售价格指数仅仅相当于1987年的水平。过去12个月来,英国耐用消费品价格平均下降了3.8%.
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一直处于萧条时期,尤其1998年之后,庞大的财政赤字,沉疴不起的消费低迷,频繁的企业破产,使通货紧缩日益突出。为此,日本政府今年10月30日出台了“反通货紧缩综合对策”,以寻求复苏经济的出路。
2、亚洲
中国台湾由于经济金融十分不景气,以至于通货紧缩愈显严重。根据有关资料,2002年1~10月,台湾消费物价年增长率为-0.26%.
中国香港自1999年呈现通货紧缩,2002年9月份消费物价指数下跌3.7%,跌势持续47个月,且创下27个月以来最大的跌幅。
亚洲其他国家,如泰国和菲律宾等,近年来消费品价格与以往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也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苗头。
3、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是阿根廷,目前该国正处于连续第四年的严重通货紧缩之中。其他如墨西哥,危地马拉等,也都出现了通货紧缩趋势。
4、中国
近五年,生产能力结构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如果根据国际普遍的看法,通货膨胀率低于1%即属通货紧缩,那么,从商品零售指数上涨率看,中国1997年已出现通货紧缩;从居民消费指数上涨率看,中国1998年进入通货紧缩。因为,中国五年来价格指数上涨率一直低于1%,到2002年4月,这两个指数上涨率分别为-2.1%和0.3%,所以,“通货紧缩取代通货膨胀成为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头号顽敌”(胡鞍钢,2002年)
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和治理对策,近年来已有大量论述,本文拟着重从股票市场的角度来分析证券市场与通货紧缩的相互关系,并从中得到一些有效遏制通货紧缩的思路。
二、历史上证券市场与通货紧缩的相互关系
纵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史,通货紧缩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经济现象。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期间出现的严重通货紧缩,以及日本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并延续至今的螺旋式的通货紧缩。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其通货紧缩的产生和发展都与证券市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美国1929~1933年的通货紧缩
在大萧条之前的1922~1929年被称为是美国“繁荣的七年”,股票市场(以下简称“股市”)上,投机之风可谓空前绝后。据统计,在此期间,有价证券的发行额为490亿美元,而股指居然上涨了5倍。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出现恐慌性抛售,当天的交易量达到1300万股,证券市场一天之内蒙受的损失开创了历史最高纪录。至1932年6月,以S&P500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为代表的股票价格已平均下降了86%.股市的暴跌成为引发美国其后5年严重的通货紧缩的导火线。
美国1929-1933年的通货紧缩主要表现为: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大幅下降。1929年8月至1933年4月,CPI下降了28%.可见,通货紧缩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首要特征;
(2)国民生产总值(GNP)大幅回落。1929-1933年,美国的GNP下降近24%,平均每年有接近8.3%的负增长;
(3)工厂、银行大量倒闭。大萧条期间,美国倒闭的企业超过14万家,倒闭的银行超过5100家;
(4)失业率大幅上升。1929-1933年,失业率从3%上升至25%;
(5)消费萎缩,投资暴跌。1929-1933年,物价平均下跌了6.7%;美国企业投资额由1929年的560.2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84.4亿美元;
(6)证券市场筹资额锐减。1929年,美国企业债券、股票的筹资额近80亿美元,而1930年锐减至44.83亿美元,及至1933年筹资额只有1.6亿美元。
2、日本的通货紧缩
1985~1989年,日本经历了泡沫经济形成、发展、最后破灭的过程。由于极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大量的过剩资金涌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导致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暴涨。1989年底,以日经指数由38915点的历史高位急剧下挫为标志,日本的泡沫经济宣告破灭,从此进入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时期,尤其1998年之后,各种迹象表明日本经济已处在“通货紧缩螺旋”的边缘。
当前日本经济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与美国大萧条时期相似的通货紧缩特点,主要表现为:
(1)物价下跌。日本CPI从1999年起连续27个月下降,2001年CPI更是下跌0.8%,跌幅创下历史纪录;
(2)经济增长陷入停顿。1992~1995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不到1%,1998年则下降到-2.8%,是战后经济增长表现最糟糕的一年;
(3)企业生产能力下降。日本生产能力指数曲线从1998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截至2001年2月,破产企业负债额为23.61万亿日元;
(4)就业形势严峻。90年代初以来,日本年均失业人数连续增多,2000年完全失业率达4.9%,2001年再创纪录地达到5.4%.
(5)资产价格下跌。“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地价持续下跌。2001年年初商业用地的地价下跌7.5%,仅为最高值(1990年9月)时的18%,跌至1981年的水平;
(6)股市低迷。“泡沫经济”崩溃之后,股市一蹶不振,至2002年11月14日,日经指数以8303.39点报收,创下1983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3、美日通货紧缩的启示
综观美国和日本两国通货紧缩的发生、发展过程,结合两国在通货紧缩发生前后所采取的宏观政策,我们不难看出,证券市场与通货紧缩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关系。
(1)股市超常波动会诱发通货紧缩。美国为了抑制股票投机,美联储在1928-1929年错误地采取了过急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收缩公开市场操作并两次提高再贴现率,同时大幅度提高对经纪商贷款的利率,甚至限制会员银行对经纪商贷款,从而导致金融市场在诸多利空下变得无序,股价暴跌随之出现,银行和企业连锁破产,市场供求失衡,产品价格下跌,最终引发了通货紧缩。为了应对泡沫经济,从1989年5月起,日本政府开始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一共5次提高贴现率,从不到2.5%上升到6%.由于该政策过急过猛,导致股市大幅下挫,加速了以通货紧缩为特征的长期萧条的到来。
(2)股市暴跌加重了通货紧缩。无论美国还是日本,在通货紧缩阶段股市暴跌都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其通货紧缩的程度:一是股市暴跌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和扩散效应,将使公众认为大萧条已经来临,产生物价将持续下跌的消极预期,致使消费支出大大减少,导致社会总需求锐减;二是股市暴跌直接减少了人们的账面资产,财富减少的效应进一步降低了公众的消费支出;三是股市暴跌使企业筹资面临较大困难,减少了投资需求,激化了社会总供求失衡的矛盾。通货紧缩是供求严重失衡的直接后果,股市暴跌造成社会总需求进一步下降,加深了供大于求的矛盾,也就意味着加重了通货紧缩的严重程度和治理难度。
(3)通货紧缩反过来导致股市持续低迷。股市稳定的最根本基础是上市公司的素质,而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由于市场疲软、价格下跌、产品销售不畅、利润下滑、再生产资金短缺等因素的作用,上市公司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发生严重的亏损直至倒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下降恶化了其资产质量,直接导致股市不断下挫,即使政府采取刺激性的措施,只要上市公司的业绩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也只能收一时之效,难以改变股市长期低迷的颓势。
由此可见,证券市场与通货紧缩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证券市场尤其是股市的崩溃直接引发了通货紧缩,证券市场的萧条加重了通货紧缩的治理难度;反过来,通货紧缩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瓦解了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造成证券市场长期低迷,最终可能引发证券市场崩溃直至整个金融市场和国家经济的全面危机。
三、发展证券市场,遏制通货紧缩
证券市场与通货紧缩的相互关系提示我们:发展证券市场,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防止因证券市场的衰退而引发和加重通货紧缩,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就我国而言,进一步规范发展证券市场,充分发挥和利用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供求关系的功能,无疑是遏制通货紧缩的一条重要路径。
1、保持证券市场稳定,提高公众预期。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和基础,运行了11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取得了辉煌成就。截至2002年10月底,我国共有上市公司(A、B股)1215家,深沪两市的总市值达到4.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接近50%,投资者开户数发展到近7000万户。尤其自1991年以来,证券市场在境内外累计筹集资金高达8000多亿元,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自2001年6月上证指数达到2245点之后,股市一直处于下跌调整之中,2002年1月达到最低点1339点,近期则始终在1500点以下徘徊。股市的低迷不振与我国的宏观面的现状发生了严重背离,并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经济的上升势头。据中国证监会统计,2002年1~10月,证券市场累计筹资727.06亿元,同比下降32.22%;投资者累计交纳印花税97.62亿元,同比减幅达62.95%.
根据现代消费理论,消费不仅是由现期收入决定的,人们对未来持久收入的预期也在消费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股市低迷和股票价格持续大幅度下降,极易使投资者形成消极预期,并可能扩散而导致公众对物价产生持续下跌的预期,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下,使消费屡屡搁浅,从而影响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一个反例证明是:2002年“6.24”行情爆发后,我国股市曾一度冲高;国家统计局的监测显示,2002年6月份,受股市反弹等因素的作用,消费者信心指数在5月份的基础上回升0.2点,达97.3点。由此可见,保持证券市场在规范中稳定发展,防止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下滑而加重通货紧缩的趋势,在目前显得尤为迫切。
2、发展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缓解银企经营压力。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直接融资从无到有。自1991年至2001年底,我国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得到极大地发挥,上市公司共募集了7727.09亿元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国有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后,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更新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的能力较上市前明显提高。当然,同直接融资市场发达的英国、美国、荷兰等国相比,目前我国的直接融资比例仍然较低。过去十年我国从证券市场筹集资金近八千亿元,但银行贷款却增加了八万多亿元。直接融资市场的不发达,导致全社会资金融通主要依靠银行存贷机制来循环扩散。其结果是,企业过份依赖间接融资,使银行的职责和压力太重,同时由于很多企业在客观上没有偿债能力,或在主观上逃废银行贷款的不良意识浓厚,使中国银行业潜伏着很大的经营风险。据统计,目前我国国有银行的坏账占GDP的25%左右。出于对贷款难以回报的恐惧心理,银行惜贷一直是近年来银行资金运作最大的痼疾;银行资金宁可投放到国债和交纳央行准备金,赚取低利的息差,也不愿意给企业放款。同时,2002年6月末我国居民储蓄已超过8万亿,存款增长速度快于贷款,存贷差不断增加(2002年6月末银行存贷差增加到3.65万亿元),银行经营雪上加霜。因此,通过法律规范大力发展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对于提高社会资金融通的效率和效益,防止出现“债务-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是大有帮助的。
3、利用证券市场财富效应,扩大社会需求。
证券市场存在“财富效应”,当投资者的虚拟资产(如股票等有价证券)的价值呈现不断上升时,投资者可支配的财富增加,其消费信心和消费欲望都会增强,即期消费和超前消费的增加,将拉动社会总需求的上升,缓解通货紧缩的压力,最终带动GDP的增长;而GDP的增长又为证券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创造了必要条件,如此形成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同理,如果虚拟资产价值下跌,证券市场将产生“负财富效应”。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我国股市在2001年下跌前的市场价值总额约为5.4万亿元,而到2002年10月市场价值只剩4.4万亿元,整整“蒸发”了近1万亿元。股市市值的蒸发意味着股民财富的消失,股市中的散户投资者在我国以中上等收入阶层为主,是我国最有活力、也最具潜力的消费阶层。目前股票资产的大幅缩水,必然会压缩这部分人的日常即期消费支出。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居民因投资亏损已对自己的消费产生影响的占48.11%.同时,股市低迷和股票价格的下降,导致企业投资股票的资金损失,产生财富缩水,造成企业投资能力的下降,最终导致投资增长乏力。居民消费支出下降和企业投资增长乏力,必将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其结果将是因需求不足、供给相对过剩而导致物价下降,从而造成通货紧缩。
4、发挥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调整和改善社会供求状况。
我国通货紧缩主要源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是“大量短缺和无效供给同时并存,是政府垄断和体制障碍下供给和需求双向不吻合的结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1)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利用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将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
证券市场是通过对现代市场经济中一系列机制发生影响而影响社会供求状况,进而影响社会再生产的。一方面,通过聚集和利用社会资源,疏通储蓄及闲置资金转化为投资渠道,使之朝着调整和集中的方向改变分配,促进投资,推动消费,改善供求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交易数量、价格与收益率,既对微观主体经济运行产生鼓励或抑制作用,又对产业调整、组合及其恰当选择创造条件,从而有利于加强企业竞争,改善经济结构,提高整体经济效率,促进供求相互契合程度。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远未成熟,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但是应当看到,我国证券市场是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起步和建设的,必然会出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些困难和挫折是发展中的困难和挫折,经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只要坚持不断改革和创新,与时俱进,一个规范、公正、法治,能有效推动资源配置的证券市场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参考文献:
[1]A.加利。西林。通货紧缩[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罗振宇。通货紧缩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编著。中国通货紧缩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钱小安。通货紧缩论[M].商务印书馆,2000.
[5]胡鞍钢等。中国挑战通货紧缩[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6]余明,余熳宁。对日本当前通货紧缩态势的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1,(4)。
[7]李晓超,马岩。前三季度世界经济形势及全年展望[N].中国统计信息网,中华工商时报社;2002年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N].中华工商时报2002-04-17.
[8]高峰,肖冰,刘兴祥。辉煌的乐章-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纪实[N].证券时报,2002-10-21.
[9]李正信。通货紧缩威胁美经济复苏[N].经济日报,2002-10-17.
关键词: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新疆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城市化水平的评价,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传统上大都采用主观赋权的方法,但由于其存在着赋权的主观性,不考虑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等缺陷,使其评价的科学性受到质疑,从而使评价结果缺乏说服力。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本文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这种客观赋权的评价方法,对新疆19个城市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新疆城市化进程提供借鉴。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从现象上看,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数目增加或城市规模增大,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上升的过程。但从本质上,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农村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转化的过程。因此,本文从广义城市化内涵出发,充分考虑到指标选取的针对性、层次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及动态性原则,从四个方面确定了10项指标: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口城市化是区域城市化的核心,表现为人口向工业区聚集、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可以从人口结构、人口数量等方面设置指标。
本文选x1表示非农业人口比重反映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城市化水平,经济城市化的核心内涵是经济结构的非农化,其中工业化是直接推动因素,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兴旺则是城市化向纵深拓进的表现。因此可以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设置指标,本文选x2表示人均GDP、x3表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4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反映经济城市化水平;生活方式城市化水平,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活方式的城市化水平。因此,可以从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等方面设置指标,本文选x5表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x6表示在岗职工人均工资、x7表示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x8表示人均财政收入来反映生活方式城市化水平;环境城市化水平,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状态好坏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可以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等方面设置指标,本文选x9表示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x10表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来描述环境的城市化水平。
综合评价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原来选取的多个指标,利用线性变换的方法重新组合成尽可能少的且互不相关的几个综合性指标,并且使这几个指标能尽量多的反映原指标所包含的信息,从而达到简化数据和揭示变量间关系的目的。
用个数较少、相互无关的主成分代替个数较多且相关的原指标群,如果每个主成分的含义能够得到明确解释,并能获得有关数据,那么这种替代完全可行。但一般情况下,主成分的含义是模糊的,更无法直接取得数据资料,此时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利用SPSS社会统计软件包可以完成主成分分析,其步骤如下:
3.计算累计贡献率,一般按累计贡献率≥80%的原则确定主成分数。
4.计算主成分得分矩阵,形成一个新的矩阵。
.以各主成分的信息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各市的综合评价值。
根据该方法,笔者通过查阅《新疆统计年鉴-2005》获得原始数据,利用SPSS软件分析可知前三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已达80.046%,故取前三个主成分。由主成分载荷可知,第一主成分在非农业人口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财政收入上有较大的载荷系数,反映人口、经济及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第二主成分在人均住房面积、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上有较大的载荷系数,反映居民生活、环境水平的高低;第三主成分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上有较大的载荷系数,反映第三产业发展及环境水平的高低。
由前三个主成分的权重对各评价单元的主成分得分加权求和,得新疆各城市综合评价值并排序,见表1。表中各得分的正、负表明各市的城市化水平相对于新疆平均水平的位置。由表1可知,新疆各市的城市化水平有明显的差异,高于新疆平均水平的有5个城市;低于新疆平均水平的有14个城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克拉玛依市与城市化水平最低的乌苏市,其评价值相差4.692。
(二)聚类分析法
本文用聚类分析法对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出各市的综合评价值,并进行最优分割,把样本按城市化水平得分的高低进行分类。然后通过分析各类的共同点,找出各地区的优势和差距,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新疆城市化水平的对策。在这里,聚类方法选用的是Q型系统聚类方法,距离采用欧氏距离。利用SPS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将样本分成三类。
第一类:{克拉玛依市};第二类:{乌鲁木齐市、库尔勒市、阜康市};第三类:{奎屯市、石河子市、昌吉市、哈密市、米泉市、伊宁市、喀什市、和田市、阿勒泰市、塔城市、博乐市、阿克苏市、阿图什市、吐鲁番市、乌苏市}。
(三)评价结论
克拉玛依市的综合城市化水平最高。克拉玛依市在第一主成分上的得分遥遥领先,表明在非农业人口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财政收入等指标上水平较高;第二主成分得分排名为第三,表明在人均住房面积、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上水平较高。
乌鲁木齐市、库尔勒市和阜康市的综合城市化水平较高。乌鲁木齐市除第二主成分外,其余均靠前,与克拉玛依市不同之处在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财政收入较发达。库尔勒市在第一主成分上得分排名第二,在第三主成分上排名不高,阜康市在第二主成分上的得分较高,排名第二,第一主成分得分也相对较高,排名第五。
奎屯市、石河子市,昌吉市、哈密市、米泉市、伊宁市、喀什市、和田市、阿勒泰市、塔城市、博乐市、阿克苏市、阿图什市、吐鲁番市、乌苏市。奎屯市、石河子市在第一主成分上的得分属于中等水平。昌吉市、哈密市、米泉市在第一主成分上得分属中等偏上水平,吐鲁番市在第一主成分上得分位于新疆最末。米泉市、塔城市、博乐市、阿克苏市在第二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也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喀什市在第二主成分上得分位于新疆最末。塔城市在第三主成分上排名第一,和田市、阿勒泰市、吐鲁番市在第三主成分上排名分别为第三、第四和第五,喀什市、阿图什市、哈密市在第三主成分上排名为第七、第八和第九位,属于中等水平。乌苏市在第三主成分上得分位于新疆最末。
本文结论
提高新疆城市化水平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全新理念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从新疆区情出发,发展新疆城市化,必须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因此,新疆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优先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健全城市体系,加快构筑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等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有计划有重点的合理发展和培育一批有特色的中心城镇,全面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加快推进新疆城市化进程的当务之急是要有步骤地推进新疆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建设。因地制宜、分区指导,加快新疆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整体提高。针对南疆、北疆差异较大的现实,制定城市化发展的分类指导政策,力求重点突破,兼顾一般,实现共同提高,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发展。发展城市化必须与当前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升级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发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的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的业务发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的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这样中国联通的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的强劲竞争。
两者的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自从两年前起,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公司开拓了模拟网的“本地通”,随后又开拓了数字网的“本地通”业务,将竞争领域扩展到固定电话市场。并且收费低廉,入网费仅二三百元,月话费减半,几乎接近安装一部固定电话的水平。当时的移动通信公司还是中国电信旗下的一员。然而1999年电信重组,移动独立之后,便逐步演变成中国电信新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
近年来,固定电话大力开拓“移动市话”业务,并在许多城市兴起,南到肇庆、深圳,东到余杭、杭州,西到昆明、西安,几十个城市掀起了一股移动市话的热潮,而且都大手笔地投资移动市话建设,并着力开拓这项业务。无线市话的推出不仅可以缓解固定电话趋于饱和、市场疲软和热装冷用的矛盾,更能刺激电话业务量的增长,提高网络的接通率,提高全网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减小由初装费降低资本的负面影响。
(3)增设移动运营商,促进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是全球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都看好这一庞大的潜在市场。随着“入世”的来临,新的移动业务经营者将可能出现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我国只有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业务经营商,而世界通信大国一般都有三家或三家以上,因此有必要增设第三家(或更多)移动通信运营商经营移动业务。
最有可能获取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是中国电信集团,原因如下:
·中国电信拥有世界第二、我国第一的网络规模,共有超过1.2亿个固定电信用户;
·它有丰富的电信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经营维护经验;
·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开通移动市话业务;
·它是中国最大的电信企业,而且是入世后抵御国外电信运营商抢占中国市场最有可能的、最大的国有企业;
·自移动和寻呼分离后,中国电信也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移动作为通信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中国电信急需切入该市场;
事实上中国电信已经作好了经营移动业务的相关准备。
二.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运营业的飞速发展为设备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全世界主要的移动通信制造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外国品牌之间、国产品牌之间以及国产与外国品牌之间的竞争。
1.市场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通信投资持续增长。巨大的移动通信投资繁荣了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也为手机厂商提供了高速增长的巨大市场,根据统计测算,2000年的手机销售量和销售额将分别达到4000万部(用户增长3176万,加上已有手机用户购买新机,总规模达到4000万部)和80亿元人民币左右。
2市场竞争格局
(1)国外供应商在中国市场基本形成格局
国外厂商从1994年开始就大举进军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GSM系统市场大部分仍被外国厂商占据。主要国外供应商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北电网络、阿尔卡特等,它们每年从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获得巨额利润。手机市场则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品牌为主。1998年之前,外国品牌垄断了我国的手机市场,1999年国产品牌手机虽然取得突破,但外国品牌仍然占据了97%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共有手机生产企业27家,年生产能力在3500万部以上,其中国产品牌企业10家,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17家。
(2)民族移动产业呈群体突破之势
过去,我国的移动通信制造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致使网络主要设备被外国公司垄断。这种局面从1997年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变,一些国内企业、科研机构自主开发成功了一系列GSM系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1998年大目、华为的GSM系统设备先后开局成功,并通过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生产型鉴定,标志着国产GSM设备在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进入1999年,大唐、华为、中兴、金鹏等自主开发的GSM系统先后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入网许可证,并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1999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了零的突破,基站市场占有率2%,交换系统市场占有率4%,今年上半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6%。由于国家对民族移动通信产业的扶持以及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的互惠互动,到2000年底,这一比例将有望达到15%。预测到2003年,国产移动交换系统和基站的市场占有率将分别达到70%和50%。目前,国产移动通信系统厂商已能提供全网解决方案和产品,在2.5代(GPRS)移动通信方面,民族厂商也开通了实验局。
(3)国产品牌手机蓄势待发
1999年以来,国家在扶持国产手机发展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确定了东信、中兴、TCL、康佳、海尔、科健、南方高科、奉化波导、厦华、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首信集团)10家国内办公作为手机生产重点企业,大力加以扶持,1999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到2000年6月,在销售的2000万部手机中,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以上,并有望到年底达到15%左右。
巨大的市场、不菲的利润诱惑、收复山河的决心、本土化经营、丰富的中国市场开拓经验、一体化的人文环境、销售网络和服务理念,所有这些都是国内厂家参与手机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外品牌垄断我国手机市场的局面将会一去不返,国产手机将替代国外品牌成为中国百姓推崇的民族产品。
(4)市场预测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将远远超过固定通信。同时移动通信和lnternet相互结合,也将产生巨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并反过来更加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的繁荣发展。尽管今年推出的WAP手机的发展没有像人们初期想象的那么迅速,但用户规模已超过1万,且正在成倍增长。同时,新技术、新业务的出现也将有力推动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
3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国产品牌正取得越来越喜人的成绩。
(1)国家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政策
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格局的变化存在许多驱动因素。为了推动我国移动通信设备特别是自主开发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和信息产业部制定的有关技术装备政策,决定加大在基础设施中使用国产设备的力度,强调在同等性能价格比的条件下,优先选择国内生产设备,以促进国内移动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向规模化发展。根据有关政策,从1999年开始,从严控制直接从国外进口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主要采用国内合资生产和我国自主开发生产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原则上不再电批新的GSM会资或独资企业,对已有的合资企业要加快技术转让的深度和速度,加快产品的本地化进程,同时加强政府监管,规范移动通信设备厂家的经营活动。
另一方面,国家成立了促进移动通信发展的移动通信产品研究开发专项资金,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整个国产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
为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交通噪声状况,九江市环境监测站于2007年10~11月,对九江市市区公路交通噪声进行了监测。
1.1监测情况说明
根据《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和《声学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3222-94》的监测要求。
1.1.1测量时间段选在每天的交通高峰时间,每个监测点位连续监测1小时;各测点每次取样测量20min的等效A声级,以及累积百分声级L5、L50、L95,同时记录车流量(辆/小时)
1.1.2测点位置为距离路在两路口之间,道路边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沿20cm处,此处离路口大于50m.这样该测点的噪声可以代表两路口间的该段道路交通噪声。
1.1.3测量仪器为国产HS6288E型环境噪声分析仪,并配备HS4782A型打印机。1.3监测结果分析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九江市市区范围内的主要交通干线长约93.0公里,2007年交通噪声Leq平均值为66.8分贝,比2006年下降了1.1分贝。
2交通噪声的危害
交通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严重时甚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引起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噪声可使学习工作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下降,在特定条件下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另外,交通噪声还会影响到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
3交通噪声的防治策略
3.1降噪路面
对于中小型汽车,随着行驶速度的提高,轮胎噪声在汽车产生噪声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修筑降噪路面对于控制交通噪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所谓降噪路面,也称多空隙沥青路面,又称为透水(或排水)沥青路面。它是在普通的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上铺筑一层具有很高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其空隙率通常在15~25%之间,有的甚至高达30%。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根据表面层厚度、使用时间、使用条件及养护状况的不同,与普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此种路面可降低交通噪声3~8dB。
该方法的优点是:由于混合料孔隙率高,不但能降低噪声,还能提高排水性能,在雨天能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局限性是:耐久性差,集料、粘结料要求高,使用一段时间后,孔隙易被堵塞。
3.2种植降噪绿化林带
树木及绿化植物形成的绿带,能有效降低噪声。在公路两侧植树绿化,是防治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合适树种、植株的密度、植被的宽度,可以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同时绿化林带还可以起到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吸附微尘的作用,能改善小气候,防止空气污染,截留公路排水、防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绿化林带宽度大于10m时,可降低交通噪声4~5dB。这是因为投射到植物叶片上的声能74%被反射到各个方向,26%被叶片的微震所消耗。噪声的降低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植物种类都有密切关系。
该方法的优点是:生态效益明显。局限性是:占地较多,早期降噪效果不显著。
3.3声屏障技术
采用构筑声屏障的方式来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降噪方式。声屏障降噪主要是通过声屏障材料对声波进行吸收、反射等一系列物理反应来降低噪音,据测试采用声屏障降噪效果可达10dB以上。声屏障按其结构外形可分为:直壁式、圆弧式;按降噪方式可分为:吸收型、反射型、吸收-反射复合型;按其材质可分为:轻质复合材料、圬工材料等等。由于声屏障的类型各异,所以在降噪效果、造价、景观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在选用声屏障时,应根据受声点的敏感程度、当地的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来合理选择适用的声屏障类型。
该方法的优点是节约土地,降噪效果比较明显。局限性是:长距离的声屏障使行车有压抑及单调的感觉,造价较高。
4结束语
九江市作为历史悠久的著名旅游城市,噪声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市民生活和健康,也成为了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实现优化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控制交通噪声污染,市政府在2007年进一步加强了城区机动车辆管理,加强了道路建设,改善了道路布局,实行车辆分流,保证了了道路的畅通,并且增加了城市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建设,除实施市区禁鸣喇叭及城区道路拓宽改造外,还对出租车,大型货车进入主干道执行严格限时等制度,这些管理措施使九江市主要干道在2007年车流量大幅增加的同时,交通噪声源的污染范围和程度比2006年有所下降。在今后的城市道路建设中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强环保建设,根据工程实际,对降噪措施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在多方案比选之后采用最佳降噪方案,从而保障九江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笔者对2007年九江市城区公路交通噪声实地监测的结果及其对沿线社会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常见的公路交通降噪措施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城市交通噪声防治策略
参考文献:
[1]韩善灵,朱平,林忠钦.交通噪声综合影响指数及噪声控制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5,(1).
[2]刘佳妮.园林植物降噪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