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师问题论文

教师问题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3 15:15: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师问题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师问题论文

第1篇

临床学习阶段的教师,不仅要履行医生“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更要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不但要在临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上教育学生,更要从医德修养和思想品行上培养学生;不仅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师德建设,认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师德修养,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形象去影响和培养学生,以教风促学风,以师德促医德,从而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夯实基础。临床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其师德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强师德建设不仅能够促进临床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促进其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品质,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必然经历过专业知识的不断积淀和师德修养的反复锤炼。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临床教师承担着医务工作和医学教育的双重使命,作为前者,必须有关爱病人、勇于奉献、坚持操守的品质,作为后者,必须有关心学生、坚守信仰、不断进取的意志,他们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拓展知识层面,全面提高素质,以满足高等医学教育的需要,而这些是以师德作为核心支撑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职业态度,它以内在驱动力的方式促使临床教师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技能、恪守职业纪律、完成教育目标。

当前临床教师师德建设困境

近年来,在国家高等教育方针政策的引领下,医学专业教师的师德状况呈积极健康的态势,然而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受市场经济和开放环境的负面影响,部分临床教师的师德建设还存在着很多亟须改善的问题。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高素质的医疗专业人才,但当前医学教育实践中却普遍存在“重授课、轻育人”或“只授课,不育人”的现象。[2]有些临床教师对自身的职责认识模糊,理解存在偏差,只满足于教授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完成自己的临床教学任务,无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不用职业道德规范去教育学生,甚至对学生课外的违纪违德现象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有些临床教师过分追求名利,本身并不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把物质利益作为价值追求的目标,把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带教工作当做副业,仅仅是提高专业职称、谋求社会地位的手段,通常表现为不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不认真进行备课,教学敷衍了事,考试则根据人情关系随意给分,置学校的教育宗旨和学生的自身素质于不顾,缺少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古人云:言高为师,身正为范。临床教师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而且要承担起示范引领的教育职责,在救死扶伤的过程中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3]但是,有的教师纪律意识淡薄,无视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学校的教学制度,举止随意;有的教师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只注重个人发展;有的教师对待病人举止傲慢、态度恶劣;有的教师甚至把对社会现象的不满情绪带到工作中,怨声载道。这些消极言行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抵消了正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由困境引起的原因反思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高尚师德的孵化器,反之则是滋生不良师德的温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经济的变化使高等医学教育领域更新了办学观念,拓宽了办学渠道。但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外来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渗透,扰乱了人们的传统思想和道德标准,很多人把追逐金钱和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理想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随之滋生,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道德失范的现象。[4]高校处在思想文化碰撞的最前沿,这些负面现象对教师的思想价值观念及道德评价标准产生了强大冲击,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不断被弱化,尤其是临床教师,他们的工作环境更具有社会接触性,在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上更容易出现偏差。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在狠抓基础建设的同时,纷纷扩大了招生数量和规模,而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教学矛盾。高等医学院校素以培养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临床技能为主要目标,在医学教育尤其是临床医学教育过程中,生师比例的一再提高,加大了临床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在带教病例和个人精力有限的情况下,相对于每个学生的临床实践指导机会就会减少,很多时候教师只能疲于应付带教授课任务,与学生在思想层面进行沟通和交流日益减少。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时代的发展,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走向边缘化,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的表现日渐明显。和一般专业教师不同的是,临床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以教学医院为主,因此,教学医院对临床教师师德建设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虽然目前各教学医院一再强调用人要德才兼备,但具体到人才引进、教师管理、业绩考核、职称职务等实际操作中,往往过分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学历职称、科研成果等显性条件,忽视了其职业理想、思想素质、师德师风等隐性条件,在无形中也助长了部分临床教师重业务、轻政治,重技能、轻师德的思想,只重视身为医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忽视作为教师的师德素质的培养,平时有限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教育也大多流于形式,师德问题从认识根源上长期被忽视、形同虚设。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职前教育,轻在职教育的现象,至今没有制定出统一的师德规范和评价标准,更未细化到临床教师这一群体。在传统的师德教育内容中,往往以政治要求代替职业道德要求,枯燥乏味、缺乏时代印记,偏向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过于神圣化、模范化,缺少现实精神和职业特色,使大多数普通教师难以产生认同感和共鸣,削弱了师德教育作用。[5]同时,除简单的岗前培训内容外,师德教育大多采用空对空的集中理论学习等传统形式,方法单一,缺乏道德实践性,从而使得师德教育缺乏实效。

第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互动提问方式

课堂互动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倍受英语教师及英语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有的教育专家指出,课程的进展及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互动的充分理解有利于其外语教学。根据交际法教学理论,教师提问应鼓励学生参与语言活动,形成课堂从静到动的根本转变。研究者们认为教师提问方式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好的提问能够引起并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教师提问的重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认真的完成教学大纲,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虽然老师学生间互有问答,但老师基本上是照本宣科的提问。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既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启发学生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学生排斥课堂提问,最终导致不愿意主动运用语言,不愿意开口发言。但随着外语教学的改革,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出现,教育专家们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互动。这种互动的优势,在于有一个较宽松的课堂氛围,启发式的教师提问方法成为主流。香港著名的教育家Tusi指出,在大多数的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是产生课堂互动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的问题是衡量学生对语言理解和参与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评测学生是否获取了教师传授的知识。英国著名教育专家MichaelByram也强调了教师提问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效的利用课堂提问技巧对课堂管理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提升学生的语言技巧和社会互动,以及拓宽学生的思维和促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认知介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如何问

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环境中的首要部分,创造好的英语环境首先要从课堂做起。旧的课堂环境,少有表达自我的机会,学生没听懂或有疑问,往往没有机会表达,而且老师的“满堂灌”也不注意学生的反应,久而久之,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气氛就形成了。实践证明,这种静态的没有交流的学习氛围,是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提问就能扭转着这种情形。有效的英语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较多地参与课堂活动,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1.提问的普及性。教师在提问时尽量避免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做到全员参与和有效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嘴巴动,脑子动,彼此互动。同时还可以把学生的参与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把学生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计入平时成绩,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提高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回答问题为主动积极。

2.提问的适当性。教师的提问不要超出课堂所学的范围,选择适当的问题。还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不是将学生的提问留到课堂最后结束的几分钟。同时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随时当众提出疑问。对学生所提问题给予足够的尊重与重视,并当堂解决,加深印象。

3.提问的灵活性。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观点的表达方面没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去寻找,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以及他们为回答问题时所做出的努力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尽情地发挥。这样的提问既不能扼制资优学生的想法也不能成为差等生的桎梏。4.教师提问的通俗性。提出的问题简单明了,易被学生接受。

总之,教师提问应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言来引导、正确把握提问的技巧、启发和鼓励学生,并经常性地给他们提供反馈意见,帮助他们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

三、教师问什么

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分为低认知水平问题和高认知水平问题,或展示性提问和咨询性提问。展示性提问是指教师已知答案的提问,多半是学生在课本中能找到现成答案的提问,很少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而且师生之间缺乏信息沟通,思维水平也较低。教师通常利用展示性问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就课文中的字词句或者是某个重要的细节向学生发问。咨询性提问是指教师尚不知道答案,学生也要经过寻找、思考后才能知道答案的提问。由于从教师那里得不到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以自己有限的英语语言能力通过合作与交流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这两种提问各具特点,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为了保证课堂上学生较高的参与率,教师在整个提问过程中应适时调整提问方式,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成功地驾御课堂,实现课堂互动效果的最优化。

四、教师提问的误区

实现课堂互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量的提问有时也保证不了互动的产生。某些问题反而妨碍互动性学习。Kinsella总结出了以下6条。

(1)教师提的问题众所周知,过于简单,学生会不屑于或不答。(2)展示性问题提得过多,学生容易对非真实语里的逢场作戏产生厌倦。(3)含义抽象或有歧议的模糊问题应避免。(4)不要提语言结构复杂或堆砌词藻的问题。(5)过多的修辞疑问句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学生准备回答时,而你自己回答了问题。(6)随心所欲提出来的多个问题次序紊乱,缺乏逻辑联系。

五、结论

显然,教师的提问方式影响着学习者的参与,同时也影响课堂互动的产生。纵观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也就是问题的设置、提出、回答等,对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于自己的课堂提问应该事先有一个明确的设计目的,而不是仅仅用提问来检测学生掌握的知识,有明确设计的提问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郑佩芸.课堂提问与焦虑控制[J].外语界,2003,(3):26-30.

[2]Brown.H.D.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第3篇

一、存在的问题

1.论文撰写不够规范,缺乏起码的科研训练

论文的撰写是否规范,不仅反映研究质量,还可以反映出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从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到正文的标题、内容、参考文献等都应严格要求,规范书写。从上报的论文来看,很多论文结构混乱;题目与内容似是而非;引用的字、句没有标明出处,有的甚至多处成段引用;图表制作粗糙;参考文献书写随意;绝大多数作者甚至不知道摘要是什么,更不知如何去表述……从中不难看出,很多教师缺乏起码的科研训练。

2.绝大多数选题缺乏新意,低层次的重复研究过多

论文的选题十分关键,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上报的论文中,根本不是论文题目的不在少数;有的论文题目过大;有些题目表述不准确,是很明显的病句;不少论文属于教学心得、经验总结或工作总结;多篇论文题目极其相似,缺乏新意;有的论文如快乐体育、素质教育都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有的研究如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应适应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等已是常识性的共识,根本无需再作研究。

3.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研究设计粗糙、漏洞多

从研究方法来看,比较单一,除极个别运用了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外,大多数论文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就文献研究法而言,信息占有量很小,且过于陈旧,有的论文参考的文献都是2000年以前的,有的甚至是1985年前后的文献。另外,普遍缺乏最新的权威文献,从而使研究的层次大打折扣。从调查研究来看,问卷的设计可信性低,效度令人质疑,调查的样本不尽合理;实验研究的研究程序、实验对象、指标的选取、条件控制、实验获得的数据等存在明显的漏洞,结论缺乏依据且逻辑性差。数理统计法仅仅停留在一般性描述上,有的完全“拿来主义”,“借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再作一简单的“比较”。

4.真问题的“草根”研究少,泛泛而谈的空“理论”居多

作为一般的基层体育工作者,研究应紧扣教育教学实践。上报的论文作者基本上都是广大一线教师,长期直接面对体育教学,应该具有丰富的研究素材,研究应当充满张力与活力。但评审过程中发现,真问题的“草根”研究并不多见,反而泛泛而谈的空“理论”居多,其中,很多所谓的“研究”是“蜻蜓点水”。

5.研究者的学习意识不强,对研究现状缺乏基本认识

论文是一面镜子,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研究者的职业态度。课改已走过了十个年头,高中课改2004年秋学期至今,也七年有余,但很多论文题目、内容阐述的仍是“新课程”以及课改初期的问题或现象;很多研究或实践早有定论,无需再走弯路,但上报的论文中,很多篇幅还在重复着别人走过的“老路”……这不能不说明研究者的学习意识不强,对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以及当前学校体育的基本走向缺乏必要的、基本的认识。因此,更谈不上紧紧围绕学校体育的热点、难点及空白点进行深入研究。

6.学风浮躁与不端,侥幸心理普遍存在

我们希望看到的研究是广大一线教师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与提炼的、视角独特的闪光点,以及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健康、良性发展的有效干预措施。评审时,也在向这方面倾斜,只要是“真情实感”也都给予了较好奖次,但学风浮躁与不端、心存侥幸者还比较普遍,大段落、数段抄袭别人成果,更甚至全文下载,没有注明任何引文的现象比较多。正如一评委所言:“我们不是在进行论文评审,而是在查找是否抄袭。”

二、应对策略分析

1.充分发挥高层次论文的示范效应

充分发挥高层次论文的示范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基层教师提升论文质量。在去年年底我市中小学体育年会上,特别邀请荣获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大会二等奖以上的作者作了大会交流,使很多基层教师大开眼界、深受启发,从而对科研论文的撰写有了更加直接的感性认识,这对他们将来的论文写作必将大有裨益。

2.注重学习自研能力的培养

学习自研能力是教师切实提高教科研能力的有效举措。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学习研究《课标》、教材、教参、人体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还应当不断学习自研教育教学理论,从而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紧跟课程改革与时代的步伐。笔者建议广大基层教师主要阅读以下五类书籍:第一类是教育经典类,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加德纳的《多元智论》。第二类是教育科研方法类,如杰克·R.弗林克尔与诺曼·瓦伦著的《教育研究的设计与评估》、陈小蓉编著的《体育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这些书籍对科研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第三类是期刊类,可分为四小类,其一是教育类核心期刊,如《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这类期刊能够拓展我们的宏观视野;其二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如《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此类期刊的学术性较高,篇幅较长,对教师的深层研究很有帮助;其三是对中小学教学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意义的《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这两本杂志对基层体育教师的成长很有帮助;其四是《中国知网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这类期刊容量大、分类齐全,收录时间长,是研究的重要文献。第四类是人文类,它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文字功底,而且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并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

3.举办不同层面的科研论文培训

从目前的各级各类培训来看,其中绝大多数突出了体育教师教学方面的培训,而对基层教师科研能力方面的培训明显不够。因此,作为体育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针对不同层面基层教师的特点,聘请教科研专家定期举办培训班,切实提高广大基层教师的科研水平与层次。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教科研能力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绩效工资改革后,科研成果已直接纳入到考核工资当中,由于基层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与其他文化学科教师存有一定差距,如能在培训力度上不断强化,将对他们的切身经济利益有一定帮助。

4.发挥课题拉动的效能

提升研究能力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过程的反思、改进,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也就是把教学当课题来研究。研究之初,基层教师可以选择与实践联系密切的应用性课题,或主动参与其他教师的课题,从而逐步积累研究的经验,再循序渐进地过渡到独立承担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使研究更具深度。

5.充分借助学位提升这一平台

第4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 为确保论文写作质量,督促学生在校期间收集足够资料以保证后期顺利开展论文写作,体现开题报告的真正意义,进一步规范论文指导工作,经请示教务处并结合资料收集和开题报告撰写、师生交流的实际情况,现对论文开题和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和指导意见:

1、开题报告中的选题理由和意义、研究计划(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即论文内容框架、研究目的、拟解决的难题、参考文献)必须真正体现学生对论题的把握、思考和资料占有情况。

2、在资料收集方面,必须督促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期间图书资料借阅和cnki期刊网下载的便利条件。借阅的图书由于受借期限制,应于离校前复印需要参考的内容。下载的期刊文章应保存于u盘,并建议学生打印出纸质文稿以方便写作时参考。

3、开题报告中的论文研究内容视为论文提纲初稿,可要求至一级标题,学生离校前(至迟不得超过2月上旬)应另交包含二级标题或更详细脉络的正式提纲。教师同意论文提纲后,允许学生在后期写作中微调,但主题内容不得偏离已确定的选题。

4、开题报告中不写论文写作各阶段的时间要求(时间要求由教师在论文任务书中下达)。

5、开题工作一律由指导小组统一进行。指导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①学生在选题理由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与拟解决的难题方面,对论文主题的把握程度和思考情况。②资料占有情况,指导小组要检查学生复印纸质图书资料和下载期刊网文章(注意:caj或pdf格式文章,而非网页文章)情况。对于纸质图书资料,著作类应至少复印封面交指导教师留存备查,期刊类应复印所参考文章的全文,并另复印参考文章的首页交指导教师留存备查;对于下载的期刊网文章,应用u盘将下载的全部文章拷贝给指导教师留存备查。③检查是否仍存在重题情况。

6、达不到开题要求的,指导小组应责令学生修改开题报告、补足资料,于学生离校前另行开题。

7、开题报告形成过程中,选题可做学科内调整。开题报告获得通过,选题即不得再行改动,否则即会出现论文与开题报告不一致。特殊情况下,如确需改动选题,必须按上述要求,重新整理材料,并由指导小组组织第二次开题。

8、开题报告通过后,指导教师应尽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该任务书按要求一律由指导教师填写。指导教师根据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内容,结合教师对论题的思考,填写论文内容在论文要求一栏中,主要就论文的写作方法(例如,是侧重理论分析推演还是实证研究,还是二者结合)、应重点论述的问题、防止出现的问题、各阶段时间安排等方面提出要求。

9、学生离校后采用电子信箱与教师交流的,学生发送及教师修改后的的提纲、文稿,应采用粘贴附件的方式。教师向学生发送电子邮件应在发送设置中选择保存已发送邮件,以备检查。学生返校后,所交文稿应一律为纸质文稿,教师修改过的纸质文稿,学生在上交新稿时必须一并交给指导教师留存备查。上述指导、修改工作的主要内容,教师注意随时填写过程检查表备查。

系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将在放假前进行论文指导中期检查,开题报告和有关资料是检查的主要内容。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参考 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范文一:

论文选题与专业结合较紧密,选题的范围比较适中。该选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论文的结构完整,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论文的内容安排合理,逻辑关系清晰,紧扣论文主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整个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行性较大。在下一阶段写作中,要注意研究方法的正确应用,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有较强针对性的具体建议。该开题报告符合要求,同意该同学开题,并进入下一阶段的论文写作。

论文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范文二:

课题立意明确,技术路线可行,研究内容充实,研究方法切实有效,学生本人对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有较为全面地了解,现开展的工作为完成课题提供了多方面的便利,相信能够完成课题,并撰写出达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的毕业论文。

论文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范文三:

该生通过与课题组成员和老师充分讨论,参考了许多文献,确定了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的课题。本课题初步确定的电路原理图合理,设计思路基本明确,通过设计和研究可以提高开发电子产品的能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课题的设计。

同意该课题开题。

论文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范文四:

该生对选题与老师进行了充分讨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要求,参考了许多文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选题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延续,符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论文的设计。

论文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范文五:

XX同学所设计的题目是智能锅炉温度控制系统,题目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题目涉及到信号检测与处理、微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该同学在开题期间收集并查阅了一定的技术资料,对所设计的系统任务基本明确,设计思路比较清晰,控制方案选择较为合理、可行,对选择的器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证;工作量适中,工作计划安排合适,预测按计划安排抓紧时间进行设计,可以如期完成设计任务。

开题答辩通过,同意进入毕业设计。

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要能反映以下几点:

1.学生开题报告中对选题来源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情况;

2.学生开题报告中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方向是否明确;

3.学生开题报告中研究的方法及措施是否可行;

4.学生开题报告中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安排是否合理,特别要注意学生开题报告中的时间安排与本人下发的任务书规定的时间安排要相呼应;

5.是否同意开题;

第5篇

论文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反思

陈至立同志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闭幕式上讲话指出全而推进索质教育的关键是校长和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索质的高低H_接关系到索质教育能否真正实施高索质的人才能否得到培养。而教师索质中关键是课堂教学索质即教师能否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去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师课堂教学索质的提高中课堂教学反思起着}一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的意义、力一法作以下探讨。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基本的职责是把课教好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基本途径。囚而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工作的核心也是教师获得职业满意感以及高认可度的关键。而在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课堂教学反思意识及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波斯纳Posncr.G.J.1989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z而经验也并非是个自然积累的过程它与教师的主体性是联系在一起的经验是教师主动思考获得的获得的经验是否具有迁移价值也与对经验本身的反思是联系在一起的。关于教师课堂教学反思的意义可以从以下两力一而加以认识。

(一)可以促进教师山新手烈教师向专家烈教师过渡

专家烈教师是指具有良好的、全而的知识结构能高效地、有创造性和洞察力地解决教学领域问题的教师。2教学的合理性、高效性可以说是每一个有志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追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却发现有些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后很短时问就能适应教学工作成为教学领域的专家而有些教师则要花较多的时问也有一些教师尽管终生从事教学工作兢兢业业最终没有获得多少长进一H_停留在新手烈教师的水平。

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囚索固然很多如职业思想与信念教育观念、学识水平、个性特征以及思维能力等但教学反思能力却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囚索。试设想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对教学过程与结果经常进行回顾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课堂教学的失误就会逐渐减少其教学技能就会小断提高。如果一个教师满足于一节课的结束就是一次任务的完成每一次课都是前一次课的低水平重复经验的获得完全依赖自然的积累这样教学效果的提高就会显得非常有限。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已有的研究3和许多教育实践证实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小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小管其教龄多长经验多么丰富他永远只会停留在一个新手烈教师的水准上。山于反思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作用以及对教师成长的作用反思性教学二flcctivctcachir}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教学实践和理论。“

(二)可以促进教师职业满意感的产生与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索质

有学者曾论述过教师的二种境界教书匠、能师、人师。教书匠—灌输烈教师能师—智慧烈教师人师—教师的最高境界。5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书匠处于新手烈教师的水平能师处于专家烈教师的水平人师是艺术家的水平是塑造人、促进人全而发展的艺术家。而一个教师要实现教师的最高境界能师境界是一个小可缺少的环节。当一个教师能够成为专家烈教师时他的课堂教学效果一般是良好的小会出现或很少出现病态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一般会赢得学生的认可自己也会产生满足感。另外山于教学业绩突出一般会受到各种表!o赢得各种荣誉教师的地位在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心目中会小断提高职业满意感也会产生与发展。当一个教师对职业产生满意感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史加注重自身的形象维持一个满意的形象这种职业自豪感以及维护自身形象荣誉的动机又会促使教师小断进取追求史优秀的境地。

教学是需要小断学习的活动教师只有通过小断学习才能学会教学课堂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学习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索质的有效力一法。

教学反思力一法有很多有人提出录像反思法、对话反思法、教学反思法每种反思力一法又都具有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步骤。布鲁达奇Bcalmchct1994提出四种反思力一法川反思日记川详细描述(3)交流讨论川行动研究。在此笔者试图从教师个人反思的角度来论述课堂教学反思的途径与具体力一法。

(一)冻述性反思

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结束后对课堂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行为包括备课、课堂中的语言、表情动作、提问、板书、学生的反应、作业布置、个别指导等进行全景式回顾以旁观者的立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力一式。这种力一式能够使教师对教学整个过程进行认识分析教学设计及具体教学行为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小合理的也能分析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教学目标设计是否正确。

(二)对比式反思

即教师主动与其他教师主要是指专家烈教师的课进行对比的力一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虚心求教的态度和恭谨的行为去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全程式记录观摩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反应然后与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对方比自己优越的地方吸取经验也可发现对方的小足以引起自己借鉴。

(三)讨论式反思

指教师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中的一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的力一法。讨论式反思有助于开阔教师的视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建构正确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技巧力一而也会有所发展。

(四)课题式反思

指教师针对自己课堂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来进行深入探讨的力一法许多教师的教学改革实验就属于这种形式。在此需注意的是课题有大有小小要认为一说课题就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课题式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对问题有深入的探讨获得全而性认识也会丰富教师的知识经验提高研究能力促进教师成为学者烈教师。这种力一法的操作要点是首先要确定研究课题这类课题通常来自对课堂教学中问题比较突出明显的地力一如课堂中学生的厌学、自信的缺乏、注意力小集中等然后是围绕课题内容查阅文献搜集有关该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最后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力一案并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来验证力-案的可行性。

(五)田模拟式反思

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是作者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尝试运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开设一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作者首先明确了该教学模式的要求和特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组织灵活多变的师生互动,且运用电教手段反馈强化,鼓励学生发现和探索新的问题。适当注意选择合适的探究题材,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

一、 何谓“问题探究”模式

“问题探究”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题意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以发现问题作为教学的开端;(2)以探究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3)以解决问题和引申问题作为教学的归宿。

我在设计“液体表面张力”一课时,利用讲故事和让学生做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再经过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深入观察和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经历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验、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运用“问题探究”模式设计课题的导入

问题是教学的主线,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使教学过程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因为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发现问题的来源。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生动直观、富于启发,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此外,教师的态度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课题导入阶段,我首先通过讲述牛顿观察苹果落地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善于从司空见惯的平淡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一种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科学方法,然后我要求学生观察手指尖下的水滴和肥皂泡。学生在观察肥皂泡时会发现光的干涉现象,会提出肥皂泡体积大小不同,会发现肥皂泡的体积由大变小,甚至有些大的肥皂泡拉成椭圆形等等。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肥皂泡和水滴的“形状”,我要求学生比较水滴和肥皂泡在什么方面有共同的特征?它们的外形有无棱角?经过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和热烈地讨论,逐渐将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向课题。

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问题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选择性,对持续进行有目标的思维探索活动具有显著的激励功能。美国哈佛大学流传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学会思索、学会发问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应力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用风趣的谈吐,和蔼的态度努力营造宽松活跃的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多方面观察、大胆发问,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辟肥沃的土壤。

三、 设计探究性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概念规律

在物理学中,许多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对于实验现象要善于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故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的探究发现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性质,我给学生提供了有关的信息和材料,将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结合起来,通过观察细线形状的变化、液膜表面积的变化以及与橡皮膜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发现液面的这一特性,然后通过分析讨论指导阅读的形式,使学生能够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去解释液面收缩的原因,建立起“表面张力”这一概念。

在教师引出了研究“液体表面的性质”这一主题后,如果直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既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又费时费力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我既没有这样做也没有完全将实验步骤方法详细交代给学生,而是把实验设计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研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巡视、指导和启发,并适时地给予评价。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通过教师的启发,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概括。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建立正确的概念,教师必须通过最有效的教学手段突出问题的要害,以便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概括出规律性的结论。

四、 运用电教手段和已获得的概念探究新问题

当学生通过上述探究活动获得概念和规律后,应利用效果的反馈强化,通过独立或非独立练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巩固。在设计“液体表面张力”这一课时,我运用了电教手段,启发学生对课题导入阶段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一边看录像,一边讨论录像中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增强了运用知识的兴趣、能力和习惯。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而是要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出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并不需要也不可能在课堂上立刻就得到答案,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脑在课后探究,把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习惯。为此,我在“液体表面张力”这一课的结尾提出了几个联系生活实际的思考题和小实验,要求学生课后收集有关资料和实验器材,自己去观察研究,把探究活动的结论在下次课上告诉教师和其他学生,教师在下次课上再给予对比和评价。这样做可有效地将问题引申拓展,把探究活动由课内扩展至课外再反馈回课内,形成良性循环。

五、 运用“问题探究”模式需注意的问题

第7篇

早在2005年1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若干意见》就已提出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质量工程”,高校的实验、实训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0年4月、2011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先后在杭州和西安举行了“全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研讨会、“全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与师资队伍建设”研讨会等,与会专家与教师在研讨中提到了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交流了许多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经验。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一直致力于探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实验课内容及教学方法方面做了许多改革尝试,对《统计学》实验课、《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策划》等课程教学实习、教学生产实习等方面进行了立项研究和教学改革,但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有些实践教学环节难以得到有效实施,许多硬件设施难以支撑实践教学的有效运行,例如,实验室的电脑因老化、配置低问题使一些专业实习软件不能顺利运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还有其他很多问题,例如因受经费少、指导老师少、场地有限等诸多因素影响,实践教学大多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部分实习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学历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不完备。实践教学一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如何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营销策划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等,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建议

实践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日常生活实践能力、职业活动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四个部分。为此,应构建完整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评价五个方面。

1.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B.S.Bloom指出,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应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等三大领域。就市场营销专业而言,通过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应使学生开阔眼界,加深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解掌握,具备从事营销策划、管理等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营销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培养良好的公德及责任意识等。

2.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生产劳动、技能训练、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设文)、参观、调查、分散实践、第二课堂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等,涉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市场营销专业第一课堂即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习实训,包括专业课程中的实验、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包括学生社团、体育俱乐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活动如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营销策划大赛等。第三课堂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顶岗实习、产学合作教育等。应将专业实践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如相关资格证考试获取证书、等可以替代第一课堂相关实践环节学分,也纳入学分管理,以实现“三个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

3.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保障。

要实现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需要有相应的条件,即保障系统,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软件包括实践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式、方法及实践教学管理等,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则是实践教学的硬件,是实践教学得以进行的基础条件。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实践教学师资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与实习、实训单位共享资源,聘请其专家、营销骨干兼任实践教学导师。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学校、校区、系(部)的投入和校企、校地共建等方式,不断改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好实验室硬件并配套好电子商务、I6等实习软件。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拓展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实训基地,共创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4.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管理。

由于主观上的轻视与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实践教学有时流于形式。实践教学管理不同于理论教学的管理,比较复杂。为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制度管理、组织管理和运行管理。制度管理指制订一系列关于实习实训的教学管理文件,包括课堂上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教学实习、专业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文、社会实践、营销策划大赛等涉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实践教学管理的文件制度,以此作为检查落实的标准。作为具体培养单位的教学学院或系(部),应强化相关文件的制定与落实。组织管理由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系(部)作为办学实体,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运行管理指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编制实践教学大纲,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落实指导教师、经费和场所,妥善准备、科学安排、中期检查、及时评定总结,应加强过程控制,严格落实责任,切实达到实践效果。

5.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子系统。

第8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 生源 师资配备 分级教学 

 

一、双语教学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与日俱增。这种国际化,包括师生之间的国际流动,课程的国际化培训与科研的国际合作等。为了加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教育部要求在高校里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也成为我们迎接国际化挑战的重大举措之一。 

所谓“双语”教学,指用两种不同语言(在中国,主要指汉语和英语)交互进行学科教育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者全部非语言学科教学,通过学习学科知识,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两种语言教学,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我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即双语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学英语,而是以英语语言为手段去学习专业知识。 

二、双语教学因材施教原因分析与实施方法 

为了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我们必须考虑双语教学的每—个环节,如教材,师资,授课模式等。而在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显示出极大的差异性。要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我们就不能不考虑这种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以作到实事求是,因材施教,使双语教学的巨大优势真正得到体现。 

(一)据高校类型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层次的高校,首先应根据本身生源质量情况和师资配备情况在总体上进行合理定位。如对于一些办学水平较高的重点院校,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生源质量高,从国外回国或进修返回的教师相对较多,这些教师在专业和授课方面都较熟练。应将双语教学要求与目标定在较高的位置,即双语教学的起点与教学结果都应明确的要求。这些院校一开始就应将双语教学纳入到常规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计划中来,引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使用全英文授课,甚至用英文写毕业设计论文。 

对于普通的高校,由于学生基础稍差,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别,另外普通高校里国外回国或进修的教师相对较少,不宜盲目地照搬重点高校的模式,应制定出适合本身的教学计划,对于比较难的科目不宜采用双语教学。授课方式上也应由中英文结合讲授,逐步过渡到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充分的适应过程,让老师有充分的双语教学成长的时间。 

其它一些以培养应用技能为主的高校,在教材的选用、课堂英文使用的比例等方面都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双语教学计划以选修或示范模式为主,教学目的以外语学科词汇的渗透,学科概念和公式的表达以及部分外语释义的讲授为主。 

我校信电学院首先在信息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探索,课程名称为《计算机通信网络入授课教师长期从事信息专业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作为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具有较高英语表达能力。对本校学生授课时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实行全英文授课。在给另一所学校徐海学院授课时课堂上主要以汉英结合为主,教材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二)据学生素质因材施教 

在同一高校也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高校所招学生来自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各个地区英语教学的开展情况参差不齐,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分级组织教学。对于英语综合水平较高的学生,应以参照重点高校的教学要求模式;对于一些从老边少等英语教学不发达地区应采取适当的教学进度;中间部分是学校双语教学的主体,更应视学校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在双语教学期间,根据学生进步程度的不同,可自动申请到不同的教学等级中来,这样做到合理规划,共同提高进步。 

在《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虽然有80%的学生表示满意,但仍有20%的学生反映学习效果不好,思想负担很重。这些学生大多来自英语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针对这些学生,学院准备在下几届的双语教学中采用双向选择,即通过学生自主报名,班主任推荐.任课教师考核等办法,将双语教学分为两个教学进度不同的授课组,并创建双语教学多媒体网站,进行教学辅导。通过网站,学生可以下载多媒体课件和查阅专业词汇等。这样做到合理规划,共同提高进步。 

(三)据前期教育不同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时期

[1] [2] 

学生的不同前期教育,双语教学计划应作相应的修改。原来的学生中学阶段主要以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小学阶段基本未接触英语教学;但目前中学阶段转向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甚许多地区在小学阶段就实行英语,甚至双语教学,逐渐与大学教育衔接。我们在制定双语教学计划时,应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前期教育而有所区别,在总体大纲的制定或进行分级选拔时人数和方法上不能一成不变。 

三、总结与探讨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我国本科教育工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培养世纪社会发展高素质复合人才的需要。发展双语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了解世界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无疑会有很大帮助。发展双语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我们必须立足于实际,与时俱进,深化双语教学改革,应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个高校生源实际情况特点,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双语教学能够在整个高校系统顺利地开展,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双语教学所带来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