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网络教育专科论文

网络教育专科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3 15:15: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络教育专科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网络教育专科论文

第1篇

自1999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全国正式开始网络教育试点,在中央电大和相关高校网络教育的引领下,作为电大系统的基层电大积极实施开放教育试点,根据其要求,在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诸方面开展全新的探索和实践,办学规模迅速扩张,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理念逐步转变。本文从基层电大的角度,对开展网络教育作以下几方面分析思考。

一、电大开放教育与高校网络教育的比较

(一)电大开放教育的优势1.系统优势。从纵向看,电大已形成了从中央电大、省电大、市地电大、县级电大4级系统,教学点遍布全国城乡,已形成了完善的管理系统和教学系统,人称“天下电大一家人”。从横向看,电大教育作为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地方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电大教育事业的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和教育强县(市)的组成部分,人财物等资源配置都列入年度计划及中长期规划之中。2.导学优势。坚持“基于网络,导学结合,虚实互补,四维互动”的16字教学模式,学生在网上学习、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配备一定的任课老师,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课堂授课,保留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部分,做到现代和传统的统一,虚和实的有机结合,使未上过普通高校的学生也感受到大学课堂教学的风味,使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在良好师生互动中完成。许多求学者在众多的网络教育中选择电大开放教育,正是这一优势所吸引的。3.人脉优势。电大开放教育组班式教学和管理,形成紧密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使学员在电大有了新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校友之间的友情。经常开设一些小组讨论、郊游,在茶室、餐厅里聚会,增加了相互沟通,促进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对学员的专业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使学习成了交友的平台,有的同学走出孤独,缓解了工作的紧张,陶冶了情操;良好师生关系,也使教师接触了社会,融入到充满生机的社会大学之中;在招生中形成了以旧带新,以“一招十”的良性循环。4.历史积淀的优势。今年是电大创办30周年,三十而立,丰厚历史积淀是一份丰富宝贵的财富,这是不可复制的。目前电大的开放教育是从过去的电大远程教育演变而来的,她摒弃过去一些落后的东西,继承一些精华的东西,增添一些具有时代性的新内容,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统一。电大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山区、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四个面向”方针,长期以来孜孜不倦践行着,电大培养的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或白领、或蓝领,扎根创业创新的第一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电大学员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拓荒者作用。5.硬件设施的优势。基层电大已建成并开通电大系统的宽带专用网,配置开放教育所需的网络技术设施设备,有较完备的教学场地;近几年来,有的县(市)完成了电大异地重建扩建,面貌为之一新;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且数量和质量上得到迅速的提升;有完整的管理机构,为开展开放教育提供扎实的基础保障。

(二)其他网络教育的优势1.名校品牌优势。电大以外的网络教育依托其母体高校,拥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的优势,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声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名校受到广大求学者的普遍追捧,无论是要文凭还是要知识都具有鲜明的品牌优势。浙江大学、人民大学这种优势尤其突显。2.资源丰富的优势。普通高校拥有众多的专家、学者、教授,人才资源雄厚,学科建设健全,科研前沿,获取的信息新,创新能力强;由于高校的经济实力强,技术装备完善,有条件开拓新的领域,这些都有力地支持了网络教育的发展。仅从教科书和网上资源都可窥见高出电大一大截。3.专业设置自的优势。普通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上拥有较大的自。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和显现本校的特色专业和强项,另一方面可以适时或超前开设一些适销对路,社会有较大需求的专业,引领目前和未来知识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吸引广大的求学者。如人民大学在人文和经济类方面的优势在网络教育中就比较突出。4.产业化的优势。奥鹏作为产业化的模式是通过收取服务佣金的盈利方式,将高校的课本、师资等资源以及考试标准形成体系,交给奥鹏来执行,形成一个系统的产业链,这样就可以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5.网络服务标准化的优势。利用网络的最大优势,解决学习时空的限制。首先,在师生异地的情况下让学生得到及时到位的服务,如让学生及时拿到全面而准确的学习资源,报名、交费、选课、作业的递交都在网上完成。其次,让学生按某个标准通过课程考试,并且这种标准证明其获得了某种能力,部分科目的网上考试就是显示这一特点。

(三)电大开放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品牌建设滞后。电大创办30年,在师资队伍、科研、学科建设、校舍场地等硬件建设方面,不仅不能与老牌院校,甚至不能与后起的高职院校相比;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重规模扩张,轻内涵品质建设,因此电大的影响力、电大毕业生在社会上的作用,似乎在渐渐褪色。2.“远程不远,开放不开”。电大创办的初期,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台有一定的专栏节目,传播电大的课程,现在电大不仅没有创设“百家讲坛”这样的栏目,而且从中央到省地方的媒体上都难觅踪影,从事远程教育的电大在主流媒体上退却,这是电大的缺位。远程教育的学员在网上可以报名、选课、交费等,这些网络教育学院做到了,而电大没有跟进,电大学生的作业还是传统的纸质作业,且几年内容不变,没有新意。电大专科论文写作,也需调整。3.学科前沿信息、新成果不能及时吸纳。许多教科书陈旧,理论观点已经过时。例如,会计有了新标准、新规定,可是教科书还是旧的,使第一线的任课老师束手无策。

(四)其他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过分依赖人机互动,缺乏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没有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不能利用远程教育的平台,构建今后工作、学习的人脉网,造成同学情感的缺失。有人戏称:“开学时交钱,期末时考试”,网络学院对学员的现状也难以作调查、摸底,只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至于充满个性的活生生的学员面貌一概不清楚,生动的人性化的教学演变成冷漠的程序化的模式。2.缺乏一个覆盖基层教学点的联系机构和组织机构。对基层指导、关心甚少,基层的要求、建议难以真正的诉求,有诉求也难以给予明确的令人信服的答复,由于商业的运作,教材价高且到达不及时。3.在利益分配上,网络学院处于强势,而基层处于弱势,分配给基层的比例少,分配上缺少一个与基层协商的机制,不利于调动基层的积极性。

(五)电大开放教育与高校网络教育之间可借鉴之处1.开放教育借鉴网络教育:网上资料做到新全好;教材及时修改以适应新的变化,增添新的知识内容;变纸质作业为网上作业,考试可增设开卷的形式;专科学历的论文写作应作新的调整。2.网络学院借鉴开放教育:学员学习面临难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外语、实验,可开设一定数量的面授辅导,并给以一定的经费保障;利益分配上建立一种基层电大有话语权的协商机制,实现双赢,以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电大的师资,并对基层师资开展一些培训、教研活动;建立学会等组织,构建从上到下的组织网络,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二、新形势下基层电大开展网络教育应实施的对策

基层电大经历近10年的网络教育,外部的环境和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要素发生了空前的变化,特别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机关、事业、学校在职人员、企业管理层的学历普遍提高,网络教育的生源呈现出下沉和减少两大特点,面对这样严峻的生源市场,基层电大开展网络教育必须作出未雨绸缪的积极思考和探索。

(一)正确处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关系,进一步确立非学历教育在电大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目前,“电大的主要任务有三条,第一是进行学历教育,即本科、专科和中专的教育。第二是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第三,为普通高校的网络学院提供支持服务。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表现在:首先,学历教育的老师同样可以作为非学历教育的老师;其次,资源方面,非学历教育的有些资源可以纳入到学历教育里面去;再次,接受学历教育的学生应该更多地接受非学历教育的一些培训,这样有利于拓展其知识面,增加多种技能。”〔1〕近年来,临安电大和周边县(市)电大在行业培训和企业培训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业绩,值得借鉴。

第2篇

论文摘要:成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的特殊性。《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是远程成人教育高等专科计算机应用专业,首先接触的是专业技术基础课。由于成人教育特点及本课程特点共同作用形成的教与学的矛盾,直接影响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就这一矛盾进行了探讨。

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教学模式是基于远程、开放的环境下,充分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所构建的教学活动形式。由于教育的大众化,入学门槛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条件、态度、方式也各不相同,加之面授辅导时间又少,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此,本文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积极探索与深入思考。以期远程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成人教育《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基础太差。尽管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避开了高等数学知识的应用,但学生在学习诸如含有微积分公式、指数、三角函数、向量分析等内容时,还是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教学模式陈旧,“远程不远,开放不放”,教学资源匮乏。。针对成人教育《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取得了初步成效。

首先,把握远程成人教育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如教材第三章中的“数制与编码”,教材采用大篇幅讲解,学生学习有困难,但该内容恰巧无需掌握。学生用计数器很容易完成,即使学生没有计数器,也可用加权“系数的关系”来完成。如(257)10=( )2,可以用257=28+20,很容易得出结果为:(100000001)2。再如:掌握常用标准中规模寄存器、移位寄存器、计数器的逻辑功能与使用方法;熟悉由门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原理,了解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的功能和用途等。紧扣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编写电子教案。建设高质量的网上教学辅导课,再辅助以网上实时、非实时答疑及其他网上教学支持服务,希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辅导效果。

其次,重视实践应用,理论与实践并举。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对面授课加以改造、创新,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自主化学习的指导思想,又不刻意淡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强调学员的“主体”性的同时,决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导”得恰到好处。转贴于 1.学会以下分析和使用方法:简单直流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用布尔代数表达式、真值表、逻辑图、卡诺图、波形图描述逻辑函数的方法;组合逻辑及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常用中规摸组合逻辑器件和时序逻辑器件的使用方法。2.培养以下几方面的初步能力:使用常用测试仪器(万用表、示波器、扫频仪及信号源等)的能力。以上基本技能的讲授,尽量在实验室进行,辅助以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再之,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现代远程教育的许多教育资源,都是以网络为载体的。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外,必须熟练掌握现代的教育手段和技术,特别是网络教育技术。不断拓宽通过网络与学员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渠道,通过“课程答疑室”开展网上实时及非实时答疑活动,及时解决学员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等手段进行作业的上传与批改后的发放;坚持每天都上网,及时处理学员反馈的问题,随时监控、了解学员的学习进程,使学员随时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存在;结合课程特点和中央电大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课程网上bbs讨论、网上模拟自测题等等,编写好自建资源,供学员随时、随地上网学习,并且可以随意点播任意章、节的导学内容。

最后,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往届考试题,讲解每章曾出现过的考题类型,给学员作较详细的试题分析、解题思路指导。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举一反三,给学员讲解做题方法,进一步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提炼、归纳,形成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适当进行精讲多练,可以增强学生信心,提高期末考试及格率。

总之,成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的特殊性。《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问题很多,由其教育教学形式的特殊性和本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一系列问题,只能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加以解决。

第3篇

【关键词】中国教育技术;30年;透视;反思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1-0053-03

中国教育技术(以前称电化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起两落”:20世纪20年代左右诞生,30年代末由于被迫停止;建国以后得到快速发展,“”期间又被迫停止;改革开放之后又再度兴起,如今进入迅猛发展阶段[1]。也就是说,中国的教育技术真正得到快速发展是从1978年开始的,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十年的历程。我国古语有云:三十而立。也可以说,中国的教育技术已经到了而立之年。但是,中国的教育技术真正“立”起来了吗?怎样才算“立”起来?本文通过回顾近30年中国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对其中显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以促进教育技术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 中国教育技术30年所取得的成绩

诚然,在这三十年中,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取得了以下令人瞩目的成绩:

1 建立健全了各级教育技术机构,装备了大批教育技术设备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首先成立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之后各个省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继成立了各级电化教育机构,并购买了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等教育技术设备,还建起了多功能电化教室、语言实验室、微格教室、闭路电视系统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和网络,为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 创办了一批教育技术刊物,形成了教育技术完整的专业体系

我国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始自1984年。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三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设立硕士学位授予点,1993年又批准在北京师范大学设教育技术学博士点。进入90年代以来,建立教育技术专业成了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00多所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开设教育技术学本科(或专科)专业;有77所高校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8所高校(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以上所说本、硕、博点院校均不含军事院校)。

随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我国教育技术界先后创办了《中小学电教》(创刊于1978年)、《外语电化教学》(创刊于1979年)、《现代远距离教育》(同上)、《电化教育研究》(创刊于1980年)、《中国电化教育》(同上)、《中国远程教育》(创刊于1981年)、《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创刊于1987年)、《现代教育技术》(创刊于1991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创刊于1995年)等刊物,这些刊物的出版拓宽了教育技术人员的视野,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为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 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技术实验以及相关课题研究

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是我国远程教育的创建和起步时期,我国第一代和第二代大学层次的远程教育均建于这一时期。例如,第一代大学层次远程教育的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建立在20世纪50年代初,第二代大学层次远程教育的代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于1960年2月。不幸的是,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由于,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进程被迫中断;直至结束后,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进入恢复、繁荣和调整时期。可以说,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波三折”,真正革新和新起飞期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1999年1月在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任务,这才拉开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序幕。于是中国远程教育革新和新起飞期又被称作现代远程教育阶段[2]。近几年,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突飞猛进,构成了一个以网络为枢纽、信息资源为神经,把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高校及重点中学联系起来的、全方位开放的远程教育运行体系。截止到2004年,教育部已经批准了67所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国各级学校开展的《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高等学校课程电化教育实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以及现在正在启动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1000实验学校》项目与《创建教育科技园实验学校》等实验研究项目,直接带动了我国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产生了明显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中国网络教育产业综合报告》指出,我国网络教育总体市场规模已达125亿元。

二 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上是近三十年来我国教育技术事业所取得的一些成绩,确实可喜可贺。但也不可否认,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误区:

1 求“创新”轻“继承”

1995年,总书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此全国掀起了一片创新的新潮,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努力贯彻创新精神,教育技术也不例外。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创新”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创新绝不是闭门造车、也绝不是自说自话,它一定是站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说话。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新首先是一种继承。换句话说,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在我国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领域,很多文章或著作的作者标新立异,提出了一些教育技术相关的新名词、新概念,譬如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解释就因人而异,其称谓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多次易名。诚然,我们提倡与时具进,也提倡百家争鸣,但“换汤不换药”的实质却让人叹息,也引发了理论上的一些混乱。在实践开发领域,很多人更是喜欢另辟炉灶,做了不少重复性工作。如关于网络课程的开发,其实有很多网络课程已经非常不错,我们要做的就是拿来或直接应用(对于本课程)、或学习借鉴(对于其他课程)、或继续开发一些新功能以求更完善,而没有必要重开门户造成资源的浪费。另辟炉灶不是创新,标新立异也不是创新,创新一定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

2 网络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

我国网络教育虽已初具规模,但还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均衡。据易观国际2005年11月底推出的《2005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教育市场监测》显示,网络教育市场2005年全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6.1亿元,其中网络基础教育市场规模为15.8亿元,网络学历教育市场规模为85亿元,网络职业认证培训市场规模为14亿元,而企业E-Learning市场规模仅为1.3亿元,幼儿网络教育市场规模暂为零。2007-2008年中国网络教育研究报告中也指出:我国的网络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网络职业认证教育发展势头良好,而幼儿网络教育和企业E-Learning还没有得到发展和普及。

3 学科?抑或是领域

芬恩提出,一个领域是否能够成为一门学科需要六个条件:(1)有智慧的技术;(2)在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应用此技术;(3)进入这个专业之前,需要长时间的训练;(4)存在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协会,成员之间有高质量的交流;(5)出台了有关专业的系列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6)一个有组织的理论知识体系,且随着研究的进行,该体系不断地被扩展[3]。

那么,教育技术能否成为一门学科或作为一门学科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似乎不太容易被人理解。因为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体系,教育技术作为一门专业或学科在实践中已经存在。所以,说“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学科是否成熟”更为合理。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瞿葆奎先生在对教育科学的分类框架中提出关于评判一门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是否成熟的两个标准:一是属于“理论”方面的――对象、方法(理论知识体系);一是属于“实践”方面的――是否有代表人物、著作、学术组织、学术刊物等[4]。若根据以上标准特别是从芬恩和瞿先生所说的理论知识体系来衡量,则中国的教育技术因为有组织的知识体系目前正处于建设过程的初期阶段,所以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目前还非常不成熟。赛特勒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说法――教育技术属于前范式阶段,对于今天我国的教育技术仍然适用[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教育技术无论从实践研究领域还是从专业学科的角度来看均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把一门学科的成熟发展作为其“立” 起来的标准来看的话,那么中国的教育技术则是“三十而未立”。当然,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因此,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诸如认识上的偏差等问题。更何况,三十年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来说时间尤短。但必须坚定的是: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年轻的研究领域正在活跃地存在着,使其发展成为一门真正成熟的学科是教育技术学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吴在杨主编.中国电化教育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20.

[3] James D.Finn, Professionalizing the Audiovisual Field, Ronald J.McBeath (1972), Extending Education Through Technology-Selected Writing James D.Finn o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p.33),Washington, DC: AECT, USA.

第4篇

关键词: 专科 本科 教育途径

近年来专科生的队伍越来越庞大,随之而来的各方竞争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专科生面对严峻的事实开始“充电”,提升学历。目前,专科升本科的教育途径有多种,本文将对专升本的不同教育途径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专科升本科的教育途径

1.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1.2专接本

专接本又称“特色自考”,是全日制在籍专科学生在基本完成专科阶段教育的基础上,接读自学考试本科教育的一种自习形式。

1.3成人高考

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成人高考,是为我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以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

1.4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又称为网络教育,是高校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将事先录制好的授课课件上传到网上,学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和完成作业;学员与教师、学员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

1.5专转本

选拔优秀专科生转本科学习简称专转本。专转本是由省教育厅制定招生政策,编制下达专转本选拔招生计划,省教育考试院组织报名、命题、考试、阅卷、录取的选拔考试。各省略有不同,本文以江苏省“专转本”为例。

2.招考对象和入学方式

自学考试报考条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按省级自学考试机构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名。对有特殊要求的专业,考生须按有关规定报名。待考生办理本科毕业证书时,必须交验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原件才可办理本科毕业证书,所以专科在读的情况也可以报考本科,只是领取本科毕业证的时候必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毕业证。

专接本招生对象必须是列入国家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各类专科学校的三年级在籍学生;经市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学生。专接本没有入学考试。

成人高考属国民教育系列,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招生统一考试,各省、自治区统一组织录取。报考专科起点本科的考生必须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毕业证书。成人高考在每年8月网上报名,9月由招生办公室进行报考考生的确认,10月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考试,并根据考生成绩划定录取分数线,成人高考难度和录取分数都大大低于普通高考。

远程教育报考者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毕业证书,性别、年龄等不限。应届专科毕业生应持即将毕业学校证明和学生证报名,且入学时,应获得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毕业证书。报考医学类必须有相近专业医学类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毕业证书。远程教育一般每年3月和9月由报考的本科学院组织入学考试,自主命题,录取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专转本选拔对象是列入国家普通院校招生计划,经省级招考部门按规定程序正式录取在本省各类普通院校的专科二年级、三年级在籍学生(含普通院校对口单独招生学生)中,符合选拔计划招生专业对考生专科阶段所学专业要求等报考条件;思想品德较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每门专业基础课学习成绩达到良好以上,无不及格课程;在校学习期间未受过记过及以上纪律处分的考生,经所在学校推荐,可报名参加专转本考试。因为专转本是省级选拔考试,报考范围只限本省各类普通院校,因此考入外省普通院校的本省户籍考生不能报名参加本省的专转本考试。

专转本所有招生专业分为文科类、艺术类、理工科类、英语类和日语类。省控线按类分别划定。报名和填报志愿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3月,学生可根据自己在专科阶段所学专业情况,在本学科门类中选择相同或相近专业,不得跨门类报考。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的4、5月,专转本录取计划总量控制在省高校高职(专科)当年毕业生的5%以内(含招收五年一贯制学生选拔计划),考取后安排在普通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民办二级学院)。近几年,江苏省专转本的录取率一般在30%左右。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是经市招生部门按照规定程序正式录取的,并且是在本省各类学校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学生,此类学生实行的是在学生符合条件、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接受院校组织考试,择优录取。

3.难易程度和学习周期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宽进严出,以自学为主,自考全都由国家出题且在社会上公开考试,每个专业有十多门课程,每门课程必须及格以上,最快可在两三年内完成学业。自考是所有专升本方式中最难的一种,每年全国有一千多万人报自考,拿到毕业证书的只占10%左右。

专接本学习周期一般为两年,政治理论课在专科阶段已学过的成绩合格,承认其课程及学分;公共课按院校考试成绩占40%,参加高等教育自学成绩占60%来计算成绩;衔接课程按院校考试成绩占30%,参加高等教育自学成绩占70%来计算成绩;主干课程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的成绩;实践和应用课程由主考院校负责考核,所以相对自考要容易一些。

成人高考和远程教育为宽进宽出,英语和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参加教育部规定的统一考试,其它各门课程的考试由所在高校自主命题,通过考试相对比较容易,学习周期一般为两到三年。专转本录取的学生统一转入普通民办高校三年级学习,培养方式、学籍管理、考试、毕业等和所在高校本科生要求相同。所以成人高考、远程教育和专转本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顺利毕业。

4.授课方式

自学考试是以自学为主,也有一些培训机构组织的考前培训。专接本为脱产学习,由专科院校在主考学校的指导下组织辅导授课。成人高考的授课方式有脱产、业余及函授三种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远程教育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选择、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专转本录取的学生由普通民办高校单独组建班级,不插班学习,授课和所在高校本科生相同。

5.毕业证书和学位的含金量

自考毕业证由主考院校所在地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主考院校联合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盖有主考大学章和省自考委的印章,由于其学历证书获得最难,通过率较低,因此认可度相对较高,目前国外有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承认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凭。由于专接本是特色自考,因此毕业证和自考毕业证相同。成人高考和远程教育毕业证盖有所学习高校的印章,证书上分别显示“成人教育脱产或函授”和“网络教育”字样,两者的社会认可度低于自考和专转本。专转本毕业证书和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相比,证书上显示“专科起点,两年制本科”字样,但是只有专转本的学生第一学历为本科学历,认可度和普通民办本科相当。如果学生是三年级考取了专转本并且达到了原所在专科院校的毕业标准和要求,则还可以领取到专科毕业证书。

以上所述专升本方式只要课程成绩和学生表现达到所在高等院校学位授予的标准和要求即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由所在高等院校授予相应学位。但是学士学位证书上会说明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的学士学位,只有专转本方式的学位和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的学位相同。

6.费用比较

自学考试每门的报名费只有几十元,加上教材、信息采集、论文答辩等费用,最低在一千元左右。如果参加一些考前培训班,还需两三千元左右的培训费。专接本每年的学费为五千左右,两年的费用需要一万多元。成人高考和远程教育的学费根据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略有不同,修完所有课程的费用在两万元左右。专转本是在民办本科学习,每年的学费就一万多,加上住宿费、代办费等,读完本科需要花费四五万元。

第5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习者;信息素养;差异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5-0083-04

一、引言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将信息素养划分为知识、意识和技术三个基本层面,并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1]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2]信息素养包括人对信息重要性和需要的知识,以及为解决面临的问题确定、查询、评价、组织和有效生产,适用于交流信息的能力。[3]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类需要具备的基本生存技能,包括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娜日等(2011)提出网络信息素养的概念,即有效地使用网络信息并进行创造信息的能力,主要特征是:以网络信息环境为平台、以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和数据库检索为核心内容、以全球网络信息资源为主要检索对象,突破时空界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4]向磊等(2013)分别从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四个方面对远程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进行了界定。王晶(2012)提出了远程学习的主要模式,即网络教学课件的自主学习模式、网络资源的主动学习模式、网上实时授课的收看(听)模式、虚拟教学实验室模式和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协作学习模式。[5]

鉴于此,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平台(以下简称“网上人大”平台)为例,提出远程学习者的信息素养问题,对此开展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设计与检验

(一)量表设计

为调查远程学习者的信息素养现状,笔者设计了远程学习者信息素养评价量表,共计28个题项,主要层面和题项为:①信息意识,包括4个题项;②信息知识,包括5个题项;③信息能力,包括12个题项,其中获取能力(5个题项)、分析能力(4个题项)、加工能力(3个题项);④信息道德,包括7个题项。信息素养各题项的评价采用“李克特五点式”评价法,即设计五个不同的选项为:非常符合、比较符合、说不上、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并分别赋值为5、4、3、2、1分,学习者根据题目所描述的事件,在五个不同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被试者个人实际的选项。最后,对收集到的数据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到的分析方法有描述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主成分分析、差异比较分析等。

(二)样本描述

本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网上人大”)的学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利用自行开发的问卷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学员通过登录“网上人大”平台自愿填写问卷。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共收集到调查问卷998份,经复核得到有效问卷881份,有效率为88.28%。在881份有效样本中,其中男生364人,女生517人;在籍生823人、毕业生58人;样本平均年龄29.60岁,最大55岁、最小17岁,21-35岁的样本占73.8%;涉及会计学、工商管理、金融学、法学等13个专业,其中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3个专业的样本最多,均超过了100个;样本涉及学历层次6个,包括专科起点本科、高中起点专科、单科选修等,其中专科起点本科和高中起点专科的样本量最多,合计占86.4%;样本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在国内设置的138个教学站或考点,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

(三)样本检验

本研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信息素养评价的28个题项进行项目检验。结果表明,高低分组在28个题项上均具有显著区分度。因此,保留全部28个题项,进行进一步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28个题项进行因素分析,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见表1)研究中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抽取共同因素。因素抽取时,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以最大变异法进行正交转轴。本次研究共进行了4次因素分析。前3次因素分析共删除了11个题项,剩余17个题项。在第4次因素分析中,KMO值为0.872,自由度为136,P值为0,达到显著水平,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本次因素分析共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4个,分别解释变异量的20.825%、14.801%、13.449%、11.779%,合计60.855%。通过分析发现,经由4次因素分析形成的17个项目所组成的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可以开展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方法进行信度分析,来进一步检验问卷的可靠性。对上述因素分析形成的4个分量表、1个总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各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布在0.601~0.871之间,表明各量表内项目间的一致性可以接受或较好。

三、研究分析

为便于研究,笔者仅选取性别差异、层次差异、区域差异等指标对样本进行差异分析。

(一)性别差异

通过对不同性别远程学习者在信息素养及其各因素等5个方面进行差异比较,(见表2)结果表明:女学习者在信息道德(F3)方面显著高于男学习者,男学习者则在信息知识(F1)和信息意识(F4)方面明显高于女性;在信息技能(F2)方面男女学习者没有显示出显著的差异。在调查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女性学习者确实更遵守网络法规和关注个人信息安全,而男性学习者更倾向对刺激、猎奇的网络信息感兴趣,有的男性学习者表示曾访问过黑客网站,甚至“收藏”过破解他人电子邮箱密码或攻击网站的方法。这也说明远程教育管理者应充分重视对男性学习者在网络道德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及疏导。

(二)层次差异

笔者针对信息素养的四个因素――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意识,选取样本较多的四个层次,即单科选修、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本科第二学历,对不同层次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及各因素进行差异比较,(见表3)结果表明:在信息知识(F1)、信息能力(F2)和信息素养(F)方面,单科选修学生的分值均显著大于高中起点专科和专科起点本科的学生。经对“单科选修”学生访谈获知,由于单科选修是“网上人大”为远程社会学习者更新和扩充专业知识而设计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职业发展和兴趣爱好,选修“网上人大”开设的任何课程,因此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很高,有效促进了远程学习者信息素养的提升。

(三)区域差异

在研究中,笔者对“网上人大”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7个区域远程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及各因素进行差异比较,(见表4)结果表明:①在信息知识(F1)方面,华北显著大于华东、东北、西南、华南,华东显著大于华南;②在信息能力(F2)方面,华东显著大于华南、西南,东北显著大于西南,西北显著大于西南;③在信息素养(F)方面,华北均显著大于华东、华南、西南,华东均显著大于华南、西南,西北显著大于西南。这说明,远程学习者生源不同信息素养存在显著差异,也印证了全国范围的信息数字鸿沟现象仍然存在。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经对调查样本进行科学检验、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远程学习者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意识较高,并已达到较高水平,而学习者的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相对较低,远程学习者应加强在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方面的学习。二是远程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在性别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女学习者在信息道德方面显著高于男性,男学习者则在信息知识和信息意识方面明显高于女性。三是远程学习者在学习层次上的信息素养差异显著,尤其在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方面,单科选修学生的分值显著大于高中起点专科和专科起点本科的学习者。四是远程学习者区域上的信息素养差异仍然存在,华北显著大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华东显著大于华南和西南,全国范围内的信息数字鸿沟现象仍然存在。

为进一步提高远程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促进远程学习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整合远程学习资源,提升学习者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资源是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对象,其适切性直接关系到远程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远程学习者面对的学习资源内容丰富但较为分散,在远程学习过程中,资源的开发者应对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重组。无论何种学习资源,都应以有意义的方式进行整合和建构,以便于远程学习者从众多的信息资源中及时地检索到有效的信息。在远程学习平台中需构建的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学习平台、讨论学习专区、学科学习专区、个人学习档案区等。因此,在远程教学中对信息素养进行培养,就需要把信息能力教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教学中,并把学科资源库、数字化图书馆资源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针对远程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整合充分有效的远程学习资源,以激发学习者的信息需求,提高学习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二,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远程学习者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习者更多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习者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形式,以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在远程学习中,自主学习是培养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因此应鼓励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有效地处理好社会学习者的工学矛盾,探索适合个人实际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是远程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应当通过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培养远程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教学组织者也应重视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丰富远程开放课堂中交流工具的使用方式,给学习者创造更多的自主参与和交流的机会。[6]

第三,强化学习活动设计,促进学习者信息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是学习者具备信息素养的主要衡量指标之一,应通过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远程学习者对信息知识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信息知识的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包括:对于课程可将交互活动设计融入学习课程、作业、论坛之中;对于作业可以设计小组协助任务、学员互评作业、专家点评作业等活动;在论坛方面可设计互动的讨论类学习活动,依据远程学习的内容或实践问题,设计学习者感兴趣的活动任务;可以建立讨论小组,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和营造良好的氛围,组织讨论并进行评价;在组织形式上,也可以构建远程学习者网络学习共同体。另外,设计者也应在时间上给予学习者相对宽裕的学习机会,从课程选择、自我评价、学习时间等方面给予更多的灵活空间。

第四,增设信息素养课程,完善信息素养培养体系。目前,对远程学习者增设信息素养课程(或专题)是提升远程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关键环节。将信息素养学习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激发学习者整合专业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建立博客、个人网站、多媒体大赛等。因此,若希望学习者达到相应的信息素养,以支撑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远程教育组织者就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现有的信息经验,尽可能地使各门专业课程内容兼顾信息素养教育中所包含的相关技能。如在普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增设信息素养课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增加信息伦理、信息安全、信息保护、网络犯罪等教育内容,在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中加入文献信息检索、学术道德规范等内容,以进一步完善远程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段金菊.民族院校大学生网络学习信息素养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2(3):103.

[2]焦冰清.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信息素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3]向磊,唐加军,舒波.远程学习者信息素养的提升对策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6):62-65.

[4]娜日,吴晓伟,吕继红.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网络信息素养评价[J].情报杂志,2011(7):81.

第6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新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视野探讨了成人教育的地位,即成人教育拓宽了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成人教育是践行终身教育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有效梁道。并进一步提出了新经济时代成人教育的发展新思路:在指导原则上,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式上,构建网络化的教育平台;在教育目标上,面向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新世纪以高新技术、信息、知识为核心的新经济初见端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教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谁拥有优势人才谁将在世界经济的竞争中占主导的地位;哪个国家教育现代化的程度越高,哪个国家将拥有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

一、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

所谓的新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柱、以智力为资源、以知识为资本而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形态经济”川。它与其他形态的经济相比较,主要有四个特征:(1)新经济时代下,知识成为最直接、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类创造价值的主要杠杆。知识要素决定了生产力的水平和速度、决定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2)新经济时代下,知识更新、知识物化的周期和时间越来越短。(3)知识不仅成为生产的重要因素,而且成为“特殊商品”,知识阶层成为社会的主体。(4)高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类工作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大大增加。新经济时代的出现,将使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质的变化,同时也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新经济的挑战,是对人才的挑战。从根本上说,是对教育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成人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在新经济时代下,成人教育必须应对教育的新要求,承担起培养社会急需的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应用型人才,提高在职人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知识增长、科技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可以说,成人教育是新经济时代人才知识更新和补充的最主要途径。

二、新经济时代下对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1.成人教育拓宽了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

我国拥有丰富的人口资源,要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关键在于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人才优势。如何把潜在的自然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人才资源优势?除了实现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外,还在于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在当前的新经济条件下,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半衰期的缩短,人们必须不断地为自己补充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信息,加强技术培训,以适应这种新环境的快速变化。尤其是各种在职人员必须不断接受新的教育,补充新的知识。而成人教育是拓宽在职人员知识,增加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科技、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力手段。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和造就新经济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发展成人教育既是基础,又是关键。为此,成人教育应该成为人才资源开发、创新人才资源增值最重要、最快捷的途径。通过成人教育促进区域间经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以更加广阔的方向、更加多样的形式、更加灵活的机制、更加开放的体系,全面适应当前经济结构、技术结构和知识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同时成人教育又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1)教育对象社会化,包括在业人员、待学人员、待业人员;(2)教育过程终身化,从18岁的社会青年至老人,一直贯穿终生;(3)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有脱产、函授、夜大、电大、自考、业余和开放式网络;(4)办学层次多,有专科、本科、硕士的学历教育和形式众多的非学历教育等。所以,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培养大量应用型、科技型人才的一条根本出路,是推进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2.成人教育是践行终身教育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渠道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构建学习型社会,这也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就是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对一个人来说,成人教育是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新经济的发展使得人类所拥有的信息量趋于无限扩大,知识更新频率明显加快,社会分工更加精细。职业的进一步多样化和就业机会的急剧变动,使得那种依靠十多年教育一劳永逸地获得终身受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教育已经过时了,一次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人们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进程。对于成人来讲,就更需要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吸纳新知识。成人是接受终身教育的主体,从获取知识的比重来讲,90%一95%的知识是在成人期间接受的教育中取得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成人教育的实践有效地贯彻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再者,由于成人教育其特有的教育对象的社会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教育过程的终身化等特点,能为提高国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实现终身教育理念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实践终身教育理念的同时,成人教育通过其教育职能的发挥也能促进成人身心充分和谐发展。在新经济时代里,随着人们学历层次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在注重学历教育的同时将会逐步关注非学历教育,成人教育的重心将由过去的补偿式教育向发展式教育转变,不仅要对人们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而且要对人们进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提高文化素养。所以,成人教育能促使每个教育对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能力和行为规范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使他们理解并形成为社会协作和社会所必需的共同价值观念、政治方向、思想意识、道德伦理和行为方式,并具有个体所处时代性和社会性的共同特征。由于人不仅是社会的主体,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成人教育也能使教育对象在与社会相适应发展的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品格,进而促进教育对象为实现对自我生命的改造,不断追求生存的意义,不断优化自己生命而终身学习,以实现人的身心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三、新经济时代成人教育的发展新思路

随着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教育资源也出现了全球化流通的趋势。各个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过程中,同时也实现了关于教育各方面资源的互通有无,在诸如师资队伍、办学模式、教学经验、教育对象(生源)等进行科学合理的交流与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共享的便利,为我国提高成人教育的发展效益,避免走弯路,创造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由于教育资源的全球化流通也带来教育事业的国际化竞争,这一竞争在我国加人WTO更为明显。面对新经济时代的新挑战,我国的成人教育必须尽快地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的发展思路。

1.在指导原则上,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当今一切教育活动中愈来愈被重视,在成人教育活动中发挥人本精神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以人为本”就是要承认、尊重教育对象在成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教育活动围绕教育对象展开,不断完善教育对象独立人格,实现教育对象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一方面,“以人为本”要考虑到作为成人教育主体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存在,具有自身的合理需要,要尊重教育对象的合理需要,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在成人教育活动中,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要比一般教育对象更成熟、更具有主体意识,能较强地理性选择和主动参与教育过程,从而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居主体地位,因此受教育者关于教育活动实施的态度、意向、观点及想法能够准确迅速地反映出成人教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有利于成人教育不断改革与完善。另一方面,“以人为本”要考虑到教育对象作为主体的内心认同和接受问题,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目的性较强,他们往往通过工作时间或社会交往清楚地了解自身发展需求,因此对教育教学中各个环节具有能动的影响力和潜在的作用力。为此,确认“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能够有效地指导成人教育的实施。

2.在教学方式上,构建网络化的教育平台

伴随新经济的兴起,新的传播技术也在各个领域得以广泛地应用,为教育手段、方式进一步的更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当前,传统的成人教育呈现出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成人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更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信息的网络传播形式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产生巨大冲击,教育的网络化成为必然的趋势。对成人教育来说,构建网络化的教育平台是其适应新经济时代教育发展新趋势的必然选择。首先,网络教育可以为成人教育提供一个无限的办学空间,学习可以不受教室、学校、地域甚至是国家的限制,从而有效地弥补了办学资源紧缺和办学条件不足的窘况。由于成人教育的对象一般比较分散,他们在自身的水平现状、学习目的、期望值等方面的差异很大,而传统成人教育课堂授课具有单调、划一的缺点,不利于教育对象的自主选择。网络教育具有信息资源快、新、多的优点,便于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能培养、训练教育对象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学龄教育等方式的缺陷,满足了各种层次人员的学习需求。其次,网络教育具有的高速度、高效率特点,符合新经济时代下信息知识不断生产与更新的趋势。在信息“大爆炸”、知识更新周期愈来愈短的环境下,网络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克服传统的教授方式的缺点,促使教育对象及时获取有用的知识,学会对千变万化的信息作出迅速的识别与选择,学会通过网络进行知识的共享、利用、开发、创新,促使教育对象真正处于主体地位,提高教育的效率。再次,网络教育以其灵活丰富的方式,为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相互交流提供优质服务,为成人教育提供科学的管理体系,使成人教育的各项管理工作更规范、更简洁,成为实施成人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

为此,应对新经济时代教育的新发展,要构建网络教育平台,使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应被用到成人教育活动中,形成全新的教育培训思想和方式,使教育对象学会应用现代网络技术传播和交流信息。网络教育不仅给成人教育带来了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使成人教育更加适应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确实贯彻以教育对象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3.在教育目标上,面向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小组,快乐学习

 

合作学习是电大开放教育积极提倡、大力推行的重要学习方法和策略。它要求学员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不同的合作条件组成学习小组,在经过独立学习,获取教学信息之后,通过一定的形式或者依托某种媒介交换学习心得体会,互相帮助,相互评价,以寻求合作学习之间的乐趣和学习增长效益[1]。事实证明,在开放教育中,学习小组成员彼此之间关系融洽、学习积极性更高,平均成绩更好。笔者于2010年3月组建了法学专业2009秋开放学习小组,并担任指导教师,经过了一年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指导教师介入的“学习小组”

开放教育是以学员自学为主,教师面授为辅,配合网络以及多种媒体手段教学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它重在培养学员学会自主学习、加强沟通协作学习和提高实践运用能力[2]。因此,学习小组是开放教育所提倡的学习模式之一。传统教学理念中学习小组的组成通常是班级成员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分组,组员8~10人,选取一名组长负责日常工作的方式。但在开放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习小组中的组长仅仅发挥了与教师联系和协调小组成员之间关系的作用,无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引导组员进行自主学习。主要原因在于以面授结合网络教育的教学新模式,组长也是第一次接触,缺乏带领小组成员的经验快乐学习,如果没有专门负责开放教育教学的老师辅导,小组活动就会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实践效果较差。因此,我们在组建2009秋开放学习小组的时候,增加了专门负责教务工作和教学工作的两名指导教师,这些指导教师已经从事开放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无论学员在选课问题还是学习方法问题上有困惑,两位指导老师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和协助组长解决问题。并且,由指导教师直接介入的学习小组,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上的交流,指导教师站在学员的起点上帮助他们,在学员的学习过程中辅导他们,一起共同迎接困难和挑战。

二、小组学习带来的成效

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更能发挥合作的优势,让组员充分的交流,反馈意见,互帮互学,共同讨论,共同进步,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学习小组是开放教育自主化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学员通过参加学习小组活动,开展互帮互学,可以消除因个别化自主学习带来的诸多困难,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增强自学能力的目的。据统计,2010年3月~9月这半年,2009开放学习小组有组织进行的小组活动一共十次,主要以网络为主要活动平台,组员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关系密切,小组学习氛围浓厚。与第一学期相比,本学期所选择的七门课程,法学专业课的成绩平均在80分以上,高出班级同类课程平均分7分以上。

三、关于开放学习小组的几点思考

(一)小组成员的选择

协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由于指导教师的精力有限,为了充分关心到每一个学员,我们认为小组成员的选择以5~6人比较适宜论文范文。2009秋开放法学共有学员32人,各自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起点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指导教师为此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调查问卷,对全班学员的基本情况、学习起点、学习习惯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作出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五名组员,二位指导教师一起组成了2009秋开放学习小组。这种方式组成的学习小组,大家在学习起点、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奋斗目标上都有一定的共性,便于学习小组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二)组长的选择

组长是指导老师的得力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乐于奉献并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员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员,而且应该培养学员的这些能力。在实践中,很多学习小组到后期都组织松散快乐学习,流于形式,小组活动经常变成了聚会茶话会。分析其原因,很大一部分都归结于小组无人管理,作为组长,没有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因此一个好的组长,一定是一个好的带领者、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

2009秋学习小组组长李蓉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计划。在中国移动这个服务行业,她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职能,社会经验、管理经验丰富,并且乐观、积极向上、乐于奉献。选择李蓉同学作为组长,事实证明,她真正做到了对小组的有效管理、组织和监督。在学期末,她会将小组成员的成绩进行统计、通报,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及时帮助。在新学期初,她也会与指导教师沟通,帮助学习小组制定一份较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且监督学员积极参与面授课程、参与小组活动、并且整理各类学习资源给大家共享。所以说,有一个好的组长,会使得小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三)有计划有组织的小组活动

开放教育学习小组不能只流于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教学内容需要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再采用这种形式。如果通过面授课或者网络学习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就无需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是否采用小组教学要慎重安排。开放成人学员,由于突出的工学矛盾,不能完全准时参与面授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来进行教学或者教务上的辅助工作。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组活动一般选择在面授课结束之后,可以进行知识的扩展或者集中解决学员未理解的知识点。另外,小组活动也需要有效的组织,不放任自流。小组活动虽然是以学员作为主体,但是也不能缺乏教师的引领,对于小组活动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组织和管理,其中包括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下发活动的通知,可以利用QQ群中“群活动召集”对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主题等,进行详细的介绍,通知组员报名参加,附带的提醒功能非常人性化,另外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可以上传相关的记载资料或者图片资料作为留念,功能很强大。

(四)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小组协作学习的目的在于让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受到重视,学习的过程中都从中有所获[3]。所以,小组在开展活动时,必须以个人—协作的模式,按能力大小进行分工。这样指导教师或者组员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有效的小组活动提供保障。指导老师需要根据个人特长分配不同的任务快乐学习,让能力有限的组员完成相对简单的工作,例如活动内容的记载、以此来激发他接受更多任务的兴趣,增强他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同样对能力较强的组员担任组织管理工作,并给予明确的任务目标,各司其职。例如本学期,除了常规的教学指导教师、教务指导教师、常务组长之外,我们特别安排杨风月同学作为我们本学期的学习委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本学期所学习的两门重点课程:经济法学、合同法学,杨风月同学已经多次学习过,并且以非常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相关的社会化考试,同时由于工作环境的缘故,也接触了不少的实践案例,可以从学员的角度为组员的学习提供较大的帮助。本学期,杨风月同学的任务具体细化为:

1.以授课教师的教学计划和进度作为指导,为组员拟定一个课程学习计划,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和应考经验。

2.辅导其它组员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册。

3.发起与这两门课程相关的小组活动。

4.带领大家登陆省校2.0平台,参与课程论坛活动。

5.配合组长一起做好课程学习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五)快乐学习,共同成长

对于成人学员而言,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再回到校园,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知识的补充,克服工学矛盾、克服家庭的牵绊,这需要付出努力,付出耐心,付出时间,有时甚至会有很多的牺牲论文范文。所以,我将“快乐学习,共同成长”作为我们小组的口号。学习可以是快乐的,记得大学期间,出于对期货知识的喜爱,我选择了《期货基础知识》作为选修课程,自从走进这个课堂,一切的一切都成了享受,课堂上表现突出,回答问题机智灵活,得到了老师的赞赏,考试成绩也非常优异,如今十年过去了,这种满足感、快乐感依然记忆犹新。所以,让学员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功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快乐是社会的认可,是心灵的满足,是成功的愉悦。让学员在追求成功中享受学习,享受快乐。同时,学习的快乐更体现在追求知识的快乐,追求理想的快乐。一个人有了理想,有了奋斗的目标,面前的一切艰难困苦都无法阻挡。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信念的人是快乐的。

为此快乐学习,在小组成立最初,我与荣老师就给这个学习小组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学习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希望这五名学员能够用二年的时间内,完成专科所有课程的学习,成绩达到优良。在完成专业课学习之后,由指导教师带领,花费1~2个月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完成社会实践与毕业论文的写作,获得法学专科毕业证书。继而进行开放法学本科阶段的学习。本科阶段的学习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有扎实的专科法学理论作为基础,学习的负担不是很重。与此同时,作为专业指导教师的我,会带领全组人员参与《企业法律顾问》的资格考试,制定详细的考试复习计划,并参与其中,给予他们一定的辅导。在完成本科学业之后,学员就有了参与司法考试的资格。对于司法考试而言,需要学员付出更多的精力,所以这可以成为组员的个人奋斗目标。我想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有指导教师的全力协助、学员之间的相互鼓励、学员自身乐观向上的精神,就能充分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共同成长,这是我们小组每一个成员期望达到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存智.合作学习的理论与策略[D]. 山东师范大学, 2005.

[2]付炜.关于开放教育入学教育的思考社区矫正的法律问题[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8.

[3]王慧敏.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7,2.

第8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教育资源;现状分析;综述文献

教育资源是涵盖教育领域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的总称,是教育发展的前提和依托[1]。随着国家对护理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以及护理行业自身的努力,各地区对护理教育资源的相关研究也有所增加。2011年,国家将护理学认定为一级学科,这一举措为护理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契机[2]。近年来,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以及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社会各界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量增大,要求护士不仅要满足患者身体需求,更要满足患者心理、社会等人文精神需求[3]。所以发展护理学科十分必要。而护理教育资源作为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保障,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相关研究来看,国内对于护理教育资源的内涵理解不清晰,对于护理教育资源的认识不全面,有关护理教育资源相关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明确各地区护理教育资源的研究现状有助于了解目前国内护理教育发展的程度,也为护理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依据。因此,笔者将近年来有关护理教育资源的师资、人才培养、物力、财力、护理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1护理教育资源内涵及现状

护理教育资源是指为护理领域发展提供护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总称。由于我国护理教育起步晚、层次低、发展缓慢,目前各地区护理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从相关研究来看,我国护理资源发展整体存在护理教育师资及人才匮乏,护理教育资源存在投入与利用不足共存,护理教育物资、财力投入不足等[4-7]现象,越是经济发达的省、市,护理资源配备越齐全。蔡少芳等[8]研究指出,东部地区医学院校的数量、占地面积、师资及护理人才要多于中、西部地区。从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国际医学教育指南》[9]显示的世界各地医学院校设置,可大致了解全球医学教育资源分布呈现严重不均衡现象,经济越发达地区医学院校越多,而这些地区如北美、欧洲等人口相对较少,人口数量多的地区反而设置较少。

2护理教育资源的配置

2.1护理教育人力资源

2.1.1护理师资培养

国内护理教育师资的配置总体上存在人力短缺、高学历少、偏年轻化、临床实践缺乏的现象[10]。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以及社会对护理学的关注度提升,护理教育招生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也需要大量优秀的护理教师来培养护理人才。由于我国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对于护理教师的培养还在发展中。近年来为了增强国内护理师资队伍力量,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21世纪初,教育部提出发展“双师型”护理教师[11],即培养既能胜任护理教学工作,同时又拥有丰富临床护理实践经验的护理教师。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对于护理师资方面研究大多集中在岗位培训、人才引进、学历教育、校外师资选聘等方面,而对高校护理专职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研究较少,这对将来护理师资的研究方向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国外护理师资配置发展较快。21世纪初,美国护理联盟(NationalLeagueforNursing,NLN)提出护理教育者出现老龄化、数量短缺、专职教师比重减少的现象,指出要提高护理教育地位,减少护理教育人才流失。随后NLN完成第1版护理教师能力指标框架[12],经过不断修改,成为美国护理教师上岗认证的标准(CertifledNurseEducator,CNE)。此外,护理教育工作者能力要符合用人单位要求,护理教师至少达到研究生水平,以及具备临床实践能力。欧洲学者研究证实了教学能力在护理教师核心能力中的重要地位[13]。相比较而言,国外的有关护理教育者能力研究较国内早、发展迅速,对护理教育者的要求也较高,而国内很多学者虽然正在积极地进行相关探索,但研究的结果大多只能在小范围应用,并不能成为国家认定护理教师的标准。

2.1.2护理人才的培养

拥有大量优秀的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发展的基石,是护理教育资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纵观国内外护理人才的培养,护理专业起始教育层次较低,起步较晚,但全球各地区的发展情况也有所不同。我国护理专业教育包括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层次,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提高,近年来中专生的培养规模逐渐缩小,大专生、本科生的教育规模逐步扩大,护理专业研究生、博士生也不断增多。目前,我国护理专科院校数量超过500所,护理本科院校超过180所,设置护理研究生培养的院校超过60所,已有超过20多所护理院校设置护理博士点,且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增长中[14]。“十二五”时期,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取得了显著成效,护理队伍的学历不断提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注册护士占总数的62.5%[15]。“十三五”时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为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新的目标:到2020年,注册护士总数达到445万,每千人注册护士数至少为3.14;大力培养老年护理人才,其参加培训比例达到90%等;要求护理人才培养要与行业需求相平衡,逐步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可见,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层次的不断提高,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国家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但这与国外护理人才培养还有一定差距。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护理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发展迅速。20世纪中后期,美国就已经提出护理教育应以本科学历为主,20世纪60年代开始培养护理研究生;北欧一些国家将护理本科教育作为注册护士的最低要求;20世纪80年代日本、泰国、韩国开始培养护理博士;澳大利亚要求注册护士达到本科学历才能上岗,现已完成100%的高等护理教育[16]。Shirazi等[17]研究提出多样的自学活动对护理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运用感官知觉学习、知识建设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方式、与他人互动4大种类。有报道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的护理专业协会如英国助理和助产士委员会、美国护理学会等建立有完善的护理人才介入机制,制定了护理专业协会对护理高等护理课程体系认证制度等[18],以弥补护理专业教育的认证和管理不足。

2.2财力、物力资源研究

2.2.1财力资源

高等医学院校建设成本与其他种类同等层次高等院校相比较多,因为其培养医学生所需时间长,一门课需配备多专业老师而致人力成本高(如理论老师、实验室老师、临床老师等),实验设备需不断更新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教育经费出现不足及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很多院校的护理研究没有固定的课题资金来源且申请资金渠道少[19]。赵国伟等[20]通过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地方医学院校教育经费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把教育经费的筹集能力、运作能力、增长潜力3个维度作为评价教育经费管理水平一级指标,下设8个二级指标及28个三级指标。这一评价体系的建立为教育经费的管理提供参考。有学者提出应形成具有医学院校的经费核算体系,公开教育核算信息。

2.2.2物力资源

教育资源中的物力资源主要包括图书、建筑物、教育及科研设备等。充足的护理教育物力资源可以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条件。由于经济水平发展的程度不同,以及部属地方院校教育资源配备的渠道来源不同,各地区医学院校的物力资源发展参差不齐。调查显示,地方院校的自习室、文化娱乐设施等资源供给不足,部属医学院校学生对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高于地方院校[1]。目前我国很多医学院校大型设备匮乏,实验室规划和建设不合理,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利用不足的现象并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有学者也作出了尝试,但国内对护理教育物资的研究还较少。管静等[21]对护理实验室功能定位和建设模式进行探索,提出构建“3个平台1个区”护理试验教学中心,即基础平台、专科实验平台、综合试验平台、储备实验室,能较好地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3护理教育资源共享

目前教育资源共享是全球研究的热点。虽然我国有关护理教育资源共享建设和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网络技术缺乏而导致护理教育资源网络平台建设不完善,大多数网络资源共享模式只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缺少多样化资源共享模式等。但我国从院校合作到运用网络共享教育资源,都进行了尝试和努力。我国的教育资源共享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3.1院校合并

政府依据院校性质、地理、学科特点等把2所或以上高等院校合并,共享师资、图书资料、院校设施等,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并进而打造实力强校[22]。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通过这种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也是我国最早探索教育资源共享的实践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院校的综合实力,但由于各校建设制度和学科发展程度不同,以及权责分配不明等问题,大学合并后会增加教育管理成本,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反而较为困难。因而有学者提出此种模式不宜作为教育资源共享的常用模式。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校企合作可否作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如医学院校与医院间合作。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护理学院与附属医院联合培养护理人才和师资,聘请临床护理专家任教,派送学生到医院实习、见习,这种方式可将临床实践技能资源运用到护理学院教学资源中,同时也将护理知识理论运用于临床护理人才培养,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环境和资源的共享。

3.2大学城建设

将高等院校集中建立在一个区域,或者在大学集中地域建立社区,各高校在这一特定区域对硬件、软件资源共同利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23]。这种利用地理位置优势的大学城建设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各高校的管理制度和隶属单位不同,综合实力有差异,存在有些院校共享意识淡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资源共享。目前,大学城建设是多种不同类型院校的加入,建议可以建设同种类型院校的大学城。比如建立医学大学城,同时邀请教学医院加入,形成大规模医学教育资源共享区域。护理专业作为医学专业的一部分,通过各高校护理学院与医院护理教学部门共同建设,利用地域便利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3.3大学联盟

该模式起源于美国克莱蒙特大学联盟,现已发展得比较成熟。大学联盟指2所或以上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活动方面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汇集其总资源而形成的合作组织,也可以由科研机构、学院共同参与,具有区域性、多机构合作、扩大资源、节约资源成本等特点[24]。20世纪80年代,美国护理教育界开始广泛以大学联盟作为护理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国护理教育界也可借鉴这种模式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有些护理院校已通过互聘教师等形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对解决师资匮乏、教学力量薄弱等问题有一定的意义。但就目前大学联盟在我国的运用程度来看,还十分不够。护理教育领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联盟,比如大学附属医院附近建立新的护理高校,培养高素质临床护理人才;护理学院与护理科研机构联盟,加快护理科研的进步;护理学院与养老机构合作,促进老年护理教育发展等。

3.4网络教育资源共享

在护理教育领域,我国正在通过网络最大化实现护理教育资源共享。

3.4.1通过慕课共享护理教育资源

慕课是一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各种学科知识[25],它与网络公开课的区别在于慕课包含的是一个完整的学习周期,是“理想课堂”的再现,也创新了教育资源共享方式。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创办我国首门护理慕课《常见慢性病健康管理》在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上线。傅映平[26]提出护理专业教师可以把慕课、课堂研讨、翻转课堂3种模式融合,将慕课和护理课堂紧密联系起来。高校护理教师可开设在线虚拟护理实验室教授护理临床技能课程,既增加学生的兴趣,又可缓解实验室紧缺的现状。护理教育与慕课的结合响应了医学教育改革,通过这种自主化、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使越来越多的护理专业学习者提升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拓宽了学习护理知识的视野,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共享,有利于促进护理教育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研究。

3.4.2其他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实践

冯俐[27]对医学教育网络资源网站技术构建进行了探索,通过对上传和下载的医学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强调了元数据对提高教育资源维护性和共享性的意义。汪庆玲等[28]在104家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医学院校和医院配合下,构建共享型全国高职护理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了13门核心课程,推动了护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了有限的护理资源无限的共享,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速护理教育资源的信息化过程,对将来护理专业资源库建设的深化和完善有一定意义。这些网络资源平台的建立和网络课程的开设可以缓解目前医学院校教室设备不足、图书资料紧张等教育物力资源缺乏的矛盾。大部分网络教育资源因其可反复免费利用,节约了教育成本,也缓解了教育财力资源紧张与需求量大的矛盾。通过互联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虽然社会各界都作出了相应的努力,但目前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不足,上传和下载网络教育资源的推广力度还不够,缺乏完善的网络构建机制。这些对于护理教育网络资源共享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护理教育研究者应根据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特点,建立适合我国护理教育资源共享模式。

4小结

通过对护理教育资源相关文献的分析,从护理教育资源中人力资源的师资和人才培养方面、财力资源方面、物力资源方面、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归纳总结,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力方面,而缺乏对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深入研究,护理教育领域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也还不够。护理学者应集结各方力量,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源培养方式,加大护理教育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投入力度,合理分配,同时探索出适合我国护理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积极构建护理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充分利用高科技迎接护理教育资源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王彦斌,侯建林,陈娟.中国医学生对就读院校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2):170-175.

[2]魏晓琼,郑显兰.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3):233-235.

[3]罗军飞,廖小利,汪迪.论我国护理学科社会科学属性的现状及其发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6):100-102.

[4]尤黎明,万丽红,赵娟娟,等.广东省护理教育资源与需求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01-109.

[5]赵杰刚,史素玲.河南省护理教育资源及三级医院护理人力需求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2):73-76.

[6]高艳华,刘秀,李颖,等.河北省医学教育资源现状分析[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9(4):42-46.

[7]苏建萍,赵慧玲,代亚丽.新疆地区高等护理教育资源现况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1):507-509.

[8]蔡少芳,申思思,张妮莉,等.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资源分布现状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5,36(12):68-71.

[9]WorldHealth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Directory[EB/OL].(2013-10-05)[2017-04-20].ht-tp://avicenna.ku.dk/database/medicine.

[10]董兰,刘冬,吕君.护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J].全科护理,2015,13(20):1145-1146.

[11]许路,邱东民.院校合作下高职护理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3):83-84.

[12]NationalLeagueforNursing.CertifiedNurseEducator(CNE)2012-2013CandidateHandbook[EB/OL].(2017-03-08)[2017-04-22].

[13]朱迪,杨培常,张艳,等.高校护理专业教师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0):34-37.

[14]章琳,王丽娟.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3):2992-2994.

[1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EB/OL].(2015-11-24)[2017-02-24].

[16]柯盈盈,郑晶,尤黎明.我国护理专业起始教育规模与层次结构及区域分布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2):145-148.

[17]ShiraziF,SharifF,MolazemZ,etal.Dynamicsofself-directedlearninginM.Sc.nursingstudents:aqualitativeresearch[J].JAdvMedEducProf,2017,5(1):33-41.

[18]曹梅娟.国外专业协会对护理学科人才培养的介入机制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89-190.

[19]郭桂芳.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概述[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7):485-489.

[20]赵国伟,段志光.地方医学院校教育经费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9):703-707.

[21]管静,孙宏玉.护理学实验室功能定位与建设模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1):879-881.

[22]孙爱萍,张红光,严永江,等.秉承双赢原则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9):203-204.

[23]赵蕾.基于大学城模式下的资源共享问题分析[C].北京市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五届(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11.

[24]李芳芳,姜安丽,顾申.护理专业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大学联盟及其发展[J].护理杂志,2010,27(7):990-992.

[25]MilliganC,LittlejohnA.Howhealthprofessionalsregu-latetheirlearninginmassiveopenonlinecourses[J].In-ternetHighEduc,2016,31:113-121.

[26]傅映平.浅析“后MOOC时代”我国高校护理教育发展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2):201-204.

[27]冯俐.医学教育资源网站的技术构建与实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6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