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校园信息化论文

校园信息化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3 15:15: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校园信息化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校园信息化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管理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管理,加速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建设和发展,它对于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其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办学水平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1.加快信息化基础性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实现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是基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需多渠道挖掘潜力,进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要以全新的观念,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设备添置做到整体规划,实用,够用,适度超前;经费投入做到争取政府多拨入一点,社会多支持一点,自己多投入一点,购买必备硬件设置,并通过宽带与互联网相通,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抓好信息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

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了使教师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走出一条现代化教学的新路,学校应把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信息技能作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想方设法促使教师能尽早、尽快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首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必须使教师全员参加信息技术教育的全程培训,做到“三学两用一制作”。“三学”:一是利用每周二、四下午第二节课后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培训;三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人培训。学校还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奖励制度,给学习优秀的教师以鼓励,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三学两用一制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造性教学设计的氛围。教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设计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其次,学会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要求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全体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演示,还要让学生运用信息加工的工具,如运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创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处于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我们如何使学生适应这信息瞬变的社会呢?最根本的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有效地进行交流,从而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对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学会学习。?サ鼻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经从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转移。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而今天所说的“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有效的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帕博特教授认为最理想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事物。为达到控制某种事物的目的,他们“学着(或尝试)去学习”。网络学习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与特有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并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信息作文课上,学生一旦掌握了从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就能在Internet这一信息空间自由翱翔。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也更为高涨。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不但学会在网上阅读全国小学生优秀范文,而且能建立个人作文的文档,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起了班级作文资料库。把以往感觉枯燥乏味的作文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再也不怕写作文了。美术课上,随着鼠标的点击,学生来到Internet上的美术长廊尽情浏览。网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会学习的天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同一时空主动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创造信息,可以在网上进行自由的交流,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答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信息素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网络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知识,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学校创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地参与社会活动、展现自我提供了机会。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品质得到充分的张扬。

E-mail有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可以通过给教师发E-mail,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把自己对老师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讲出来,同时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学生欢呼“在网上,我们和老师一样高”,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电子聊天室,可以供学生宣泄心中的压力。有位女同学性格比较孤僻,有话不敢向家长、老师、同学们讲,但她在聊天室里却能把自己的苦恼、烦闷尽情倾吐。她每次上网后都感到轻松愉快。网络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坚持不懈,创新信息化教育新构架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我们在实践中感到:构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新型的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1.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的资源。当前随着校园网的建成,其关键部分的资源库的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包括资料文献库、信息资源库、软件库和光盘库在内的校园网络资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料和信息。

2.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互联网上也有一些负面信息,部分学生对此类信息识别和抵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侵蚀。学校应建立“防火墙”,注意把网络与德育结合起来,开发研制德育课件,尽快使德育占领网上阵地。

第2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新媒体的大量涌现,信息化建设在全世界全面铺开。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强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走在世界的前列,无论是在工业、国防、教育、交通、行政管理,还是在我国不发达的农业领域内,均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部分领域内还走在了世界前列。毫不例外,高职高专院校在肩挑培养祖国栋梁重任的同时,没有忘记人才培养的宗旨: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此,全国各个高校都在努力加快本校的信息化建设,以便适应与外界的信息沟通和衔接。而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的档案室,加快学校各类档案,支撑学校全面战略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建设技术型职业院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高专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档案室基本情况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河南南阳卧龙岗上,是我国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也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事家诸葛亮的躬耕地。于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医疗、卫生、保健、医药制造及医技的技术型的高职高专院校,主要面向农村、县级医院及各个药品制造企业培养合格使用人才。学校档案室负责收集整理学校各类文书和各类有价值的资料,包括学校上级来文来稿和各处室及附属部门的上报材料及原始资料。

3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室是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助部门,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管理中,连学校二级处室也算不上,隶属于学校二级部门校党委办的下辖科室。长期以来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更谈不上现代化建设。甚至连对档案室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性质等最基本知识都不了解,更谈不上档案室对学校的发展作用的认识有多深。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是上述困境的主要原因,在此情况下,档案室信息化建设举步维艰:截至目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室各类档案集中在一个屋子里,无论是分门别类还是通风防潮等各方面均不合格;管理上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手工登录,虽然才建设自动化管理,仅仅是单机自建电子表格形式管理,连一个自动化管理软件也没有,特别是在上级来检查财务工作时,财务档案中的凭证查找真如大海捞针,费时费工,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切实际,信息化建设不科学科学性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所以科学性应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就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档案室建设也应遵循科学性,保证档案室建设的科学、合理、远见等要求,保证档案室建设50年不落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室建设之处没有征询学校各部门,特别是校两办的意见,没有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可行性报告,最终导致目前档案室位置偏僻、空间狭小、管理落后、信息不畅等困境。馆藏内容匮乏,信息化资源结构残缺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历史资料的收藏家,档案室理应在科学的管理体系下,按照规范、科学的架构体系下,对高职高专院校发生的各项业务和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完整、系统、规则地记录和保存,从而保证对高职高专院校历史的还原。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室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档案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不科学,档案信息收集不全,各年度还有零散于部门间,特别是一些教学宝贵资料流落于各系,随着各系领导班子的更替,个别教学档案资料丢失时有发生。目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室红头文件较多,财务档案资料齐全,教学文件、学生管理文件、重点建设档案、科学研究资料等专门档案较少;传统纸质档案多,现代电子档案少;原始档案多,加工整理的档案少,这些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4加大宣传,寻求领导支持,确保资金到位

第3篇

关键词:“场域-惯习” 高校校园 创新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21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显然是针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什么是创新?如何进行创新?高校如何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在其实践社会学理论中提出了场域-惯习理论。笔者看来,高校校园就是一个场域,而学生创新的思维与行为则是惯习的表征。在场域-惯习的理论下,如何构建起校园场域的创新文化,并通过文化的影响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惯习的生成,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

1 场域-惯习理论与高校创新教育

1.1 场域概念中的高校创新教育

在布迪厄看来,场域是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有着自身的逻辑、规则和常规。[1]高校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有着自身建设与发展逻辑、运行规则与规律。场域是一种客观关系的系统,“从分析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2]高校中的教师、实验员、科研员、管理者、学生、后勤服务人员等都有各自的角色定位,相互之间在运行规则与常规之下结成了相对稳定的客观关系网络。场域是充满互动的空间。布迪厄从来不把场域看成是静止不动的空间,相反因为场域内部各种主体之间的积极互动,使场域充满活力。在高校校园场域中,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后勤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互动,各自扮演着独立的角色,各种团体的内部有竞争有合作,使整个场域充满了活力,这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土壤。

1.2 惯习概念中的校园创新教育

惯习则是“持久的可转移的秉性系统”,对此菲利普·柯尔库夫解释道:“秉性,也就是说以某种方式进行感知、感觉、行动和思考的倾向,这种倾向是每个个人由于其生存客观条件和社会经历而通常以无意识的方式内在化并纳入自身的。”[3]高校校园的功能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给予学生学习、研究的基本素养与技能,并形成其持久的学习、态度与行为方式。惯习又是与客观结构紧密相连的主观性。在高校校园场域中,学生应该被认为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实习实践积累的经验建构成其自身的知识解构体系,并运用该体系的开放性,吸纳更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而生成持久的创新动力。惯习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每位学生在校园成长过程中,既分有学校给予学生集体共同的价值观,但同样因学生自身天赋、经历等不同,而出现独立的个特征和价值观,也只有异质性的群体才能保证创新观念的不断涌现。

1.3 场域-惯习理论中的校园创新教育

在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中,客观性的场域和主观性的惯习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高校校园作为一个客观性的场域为学生提供各种文化的成品以及社会资本的积累。学生作为主体,在客观性的校园场域中,是积极能动的,是主观性惯习的载体与体现。首先,场域和惯习是相互交织的双重存在,“实践理论要同时考虑外在性的内在化和内在性的外在化的双重过程”,学生作为主体,既是校园场域外在性内在化的承受者,同样也是主体内在性外在化的建构者;同时,校园中的创新教育既有校园不断革新传授内容与方式的过程,也是学生习得与否定再造的过程。其次,一个场域内部,场域与惯习之间存在“本体论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场域形塑惯习,惯习成了某个场域固有的必然属性体现在主体上的产物。学校要开展创新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来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这是高校作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功能和其本质属性体现。另一方面,惯习则让场域的建构更加充满意义,“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得你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4]。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通过惯习这个历史的、开放式的系统,积淀成校园创新文化,成为惯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形成构成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校园创新教育体系。第三,场域与惯习之间通过实践中介形成了一个动态系统。校园场域设置了创新教育的目的,为实现该目的,校园各种政策、制度通过各类主体的实践形成了相互交错的动态的关系系统,该系统利用主体的实践逐步构建成起创新的惯习体系。

2 创新的内涵与校园创新文化

2.1 创新概念及其内涵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创新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实践方式,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人类改造世界的力量大大增强。但是在人口暴增、资源短缺的境遇下,人类更加迫切地需要通过创新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一般认为,“创新”的概念首先是由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指的是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和生活领域首次出现并运用。1995年,欧盟将“创新”定义为在经济和社会中成功生产、吸收应用新事物,提供解决问题新方法;不仅是经济机制或技术过程,还是一种社会现象。从众多定义来看,创新行为的目的在于满足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创新结构包括创新思维、创新理论与创新方式,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个人创新、群体创新和社会创新。

第4篇

我们在引用他人的论点、数据等内容载录下来,在论文引用的地方标注出来,把它的来源作为参考文献列出来就可以了。关注学术参考网,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关于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

[1]张胜利.局域网内网格计算平台构建[J].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工业大学,2007.3.

[2]殷锋,李志蜀,杨宪泽等.基于XML的校园网格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12.

[3]殷锋.网格关键技术及校园网格应用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6.

[4]王海燕.基于.net的校园网格异构数据统一访问接口[J].计算机工程,2010.6.

[5]韩旭东,陈军,郭玉东,等.网格环境中基于Web服务的DAI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5.

[6]郑荣,马世龙.网格环境下基于XML的异构数据集成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8,34(22).

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春霞,齐菊红.校园网安全防御体系的相关技术及模型[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1):122-124.

[2]智慧.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3):94-96.

[3]高杨.浅谈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4(11):135.

[4]樊建永,薛滨瑞.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在校园网络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7).

[5]李斌.学校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4).

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

[1]沈卓逸.校园网贷规范发展策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812.

[2]包艳龙.“校园网贷”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征信,2016,(08):7375.

[3]谢留枝.如何解决大学生网贷出现的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6,(19):7374.

[4]林丽群.网贷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培育探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4850.

[5]马俊.浅谈高校校园网的管理[J].长沙医学院学报,2008(7):93.

第5篇

2013年是“十二五”期间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一年,是2012-2013年七项重点工作开始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今年教育部召开了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推进会;接着,为加快推进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印发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都是为了确保今年各项重点工作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高校的信息化发展引领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经过几年的建设,校园网络等基础设施已经逐步完善。实验室、会议室和图书馆等都已经普遍实现了信息化手段的管理。如何在已有的设施基础上,为高校师生提供更精细的服务,让他们更喜爱我们的校园,更愿意留在这里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是我们信息化部门需要考虑的新课题。

文印信息化是我们以前考虑比较少的一个方面,在信息化过程中也是属于设备,通常不受重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高校的各科研单位、院系所相对独立,文印设备的采购也是分散的,没有系统化的来考虑。教研人员和学生的论文装订和批量文印,大多是由校内的商业机构、文印小店来完成。

这样的文印现状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隐患。

第一是信息安全隐患。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科研成果。论文、科研课题这样的重要信息内容就会随着开放的文印环境,而意外的泄漏出去,因为在街边小店,谁都可以看到这些重要的科研文件。在复印过程中,这种泄露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安全管理上的问题必须要进行提高和重视。如果学校的科研环境不完善,或者安全性没有保障,会影响到能否聘用到国外著名教授。如果课题研究内容泄露,会导致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这种问题不仅在高校比较严峻,在我们国家也是一样,比如过去很多标明绝密的文件,会被其他人误看。所以一定要树立这种信息安全意识。

第6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平台;B/S结构;信息资源库;架构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0912-02

Architecture of Network-based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GE Fang-zhe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 Huaibei 235000, China)

Abstract: Undergraduate thesis is the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issues and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ir basic knowledge, basic theories, is also the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n the quality of four-yea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herefore, thesis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management, we propose architecture of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ternet and the GSM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design concept is feasible.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B/S struc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database; architecture

毕业论文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和进行科研训练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本科生四年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1-2]。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或设计,进行科学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及数量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论文管理工作压力不断增大,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论文管理工作还是处于人工管理阶段,难以兼顾公平与效率。同时高校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及收藏价值,但学生论文数量多、纸制论文或光盘刻录的论文不易保存,并且增加了对往届论文检索的难度。为方便毕业论文的管理和查询,提高毕业论文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节省管理资金,我们设计了基于Internet和GSM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实现了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1 毕业论文管理的过程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是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使毕业论文各环节中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从而确保学生按时地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基于此,高校基本都建立了“选题开题中期管理评审”的毕业论文过程体系[3],确保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1) 选题。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第一步,毕业论文选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一般是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选题表,提出选题,然后,开展学生选题。

2) 开题。每位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后,要充分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自己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实验方案等基础性工作,为正式开始论文工作做准备。

3) 中期管理。在毕业论文中期,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工作进程和论文质量进行认真指导、监督、检查,与学生交流,并帮助他们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通过中期管理,强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使学生顺利推进毕业论文。

4) 评审。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组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情况、答辩情况、评分情况以及论文的归档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从而确保整个毕业论文的质量。

2 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

本平台设计需求是利用高校完备的校园网络系统,设备档次高、配套设施齐全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管理中开放、交互、共享、协作的特征及网络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4]。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要应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及管理模式,符合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基本过程[5]。因此,本文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理论和软件理论构建毕业论文管理平台。

本平台采用B/S结构,帮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课题以及课题介绍,供学生选题,之后,系统就自动在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链接。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要求可以直接发送到学生的电子邮箱内,同时通过GSM网络,发短信息到学生手机,达到及时通知学生的目的。学生也可以直接从指导教师的公告栏上获得导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要求。学生可以在BBS上咨询某指导教师,平台会自动将咨询内容发送指导教师的电子邮箱内,同时平台可以通过GSM网络,发短信息到指导教师手机,达到及时通知指导教师的目的。平台可以帮助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电子函件建立联系与帮助,以及通过电子函递名单、BBS专题组建立公共联系、讨论和互助。

3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架构

3.1 网络系统架构

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创性地将新兴的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终端引入校园管理,在学生、教师和学校间架起一座空中桥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沟通平台,有快捷、方便的特点。毕业论文管理平台为学校毕业论文管理提供可监督、管理的环境。

本平台的网络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服务器、连接服务器与GSM的短信中心接口、校园网等几个重要的部分。

3.2 软件系统架构

软件主体框架由“在线审核”、“信息资源库”、“论文交流”三部分构成,具备网络化管理、资源共享、学习支持及过程管理监控等基本功能。

1) 在线审核

在线审核依据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流程设计,支持毕业论文各主要环节的申报及审核管理。在线审核包括:指导教师资格审核、课题审核、答辩小组审核、成绩审核等模块。

指导教师资格审核模块: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学经历等资格条件进行审核,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论文指导总量进行控制,防止指导超篇。

课题审核模块:对学生或指导教师申报的论文初步选题进行审核。选题审核通过后,学生方可进入毕业论文设计和写作环节。对没通过审核的选题,学生或指导教师可根据系统提示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或重新申报。

答辩小组审核模块:对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指导委员会、答辩小组的成员构成及其资格条件进行审核。

成绩审核模块: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进行初评、由小组指导教师复评、由院校复审。复审后的成绩数据可导入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不需要手工录入成绩。

2) 信息资源库

建立信息资源库,有效开展管理支持服务和教学支持服务。信息资源库应包括:教师资源库、学生信息库、毕业论文素材库等。

教师资源库:教师资源库包括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库、答辩教师库。指导教师信息数据,学生和管理人员可登录查询,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论文指导教师。

学生信息库:学生信息库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特长等信息,有助于指导教师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指导有目的性、方向性。

毕业论文素材库:建立毕业论文素材库目的在于为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毕业论文教学全过程的支持服务。毕业论文素材库应包括:毕业论文管理文件、优秀论文、参考资料等,可以考虑按学科、专业以及课题方向来分类建设。

3) 论文交流

论文交流是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关键部分。设计的目的就是使论文的管理方便、快捷,对论文的质量管理提供帮助。论文交流应包括:师生个人专区和专业公共论坛。

师生专区:是师生间开展个别交流互动、个性化论文指导的平台。学生可在该区提交毕业论文提纲、初稿、修改稿,指导教师及时将指导意见或修改稿反馈给学生。学生可查看指导教师修改意见,并通过历次指导纪录,领会指导教师的思路,使毕业论文的指导、修改过程具有连贯性。在这个过程中,短信中心接口及时地通知教师和学生,使他们之间交互时间尽可能的短。管理人员可跟踪学生论文进程及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系统自动形成记录文档作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

专业公共论坛: 是学生间的互助协作学习、信息交流的平台,以BBS的形式设计。在交流过程中,短信中心接口仍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服务。

4 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技术

本平台以SQL Server2000 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浏览器、Web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的三层体系结构。主要采用动态网页技术,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通过ODBC(开放式数据库互联技术),利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访问。系统通过与数据库连接,实现数据库的相关操作。

5 结束语

基于Internet和GSM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一个开放的、可监督的教学管理方式,对本科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有较大意义。目前已完成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总体框架的搭建,部分在线审核模块及信息资源库已正式启用。我们将不断完善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建设, 逐步完善网络环境下的毕业论文管理运行机,实现毕业论文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网络化。

参考文献:

[1] 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49-52.

[2] 赵旦峰,李刚.论科学选题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109-110.

[3] 黄英金.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5(9):57-59.

[4] 陶文平.网络环境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探索[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5):88-91.

第7篇

[关键词]工程硕士 教学 管理 信息化平台

工程硕士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平台的

建设与实践的必要性分析

工程硕士作为一种在职学位教育,经过近十多年来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专业学位中涉及领域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一种学位类型。山东科技大学自2001年增列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以来,先后获得了“矿业工程”、“软件工程”、“工业工程”、“安全工程”等1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面对社会对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的迫切需求,重视与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既是承担学位培养单位的责任,也是企业发展和在职工作人员更新知识的需要。由于工程硕士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学位,它的录取、学习与培养和一般的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程序有很大的区别。考虑到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工作环境、领域知识以及工作与学习矛盾等方面的特殊性,工程硕士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把办学单位教育、管理、培养的功能有机结合和系统集成,具有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课堂知识传播与获取、面对面教学决策与服务的特点,是教学改革、管理机制转变和教育理念更新的必然。尤其是对于在职学位教育主要是面向从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企业在职人员,这类学员以“进校不脱产”的方式完成学业。过去曾经采用的定期上课辅导、现场课堂教学都是由任课教师集中面授某门课程,但由于学员普遍存在工作与学校的矛盾,再加上学员所在单位地域分散的实际,给教学组织与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也使得工程硕士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工程硕士教育的实践迫切要求培养单位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突破时空限制,完善培养各个环节,以满足工程硕士教育的需求,达到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目的。

本文立足于工程硕士培养信息化平台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围绕工程硕士的日常管理,把工程硕士生从入学到毕业后各个环节的课程成绩、中期考核、论文开题、论文进度等重要事项的记录纳入其中,力求从工程硕士信息查询、学籍管理、教学环节管理、师生互动交流管理以及毕业过程管理等几方面入手,提高我校工程硕士的管理水平。

工程硕士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实现

目前我校工程硕士培养领域不断增加,招生人数年年递增,随之而来的工程硕士教学管理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目前建立的工程硕士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平台就是根据工程硕士教育的工作实际,在原有的以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手工管理的基础上,开发了多功能、交互跟踪式工程硕士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该信息平台把工程硕士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各个环节的课程学习、作业提交、成绩考核、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提交等培养内容纳入其中,从工程硕士信息查询、在校学籍管理、培养过程管理等方面,提高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管理水平。

工程硕士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平台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Browser/Server)软件工作模式,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提供的网络资源发出服务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的信息及处理结果返回到浏览器和服务器。B/S模式的优点是具有稳定的技术平台,业务扩展、系统升级简单方便,它为异种机、异种网、异种应用服务的联机、联网、统一服务等提供了最现实的开放性技术基础。使用B/S模式,可以较好地满足基于Internet互联网需要以及面向师生的服务和互动管理,满足并发访问的实际需求。因此为了使学员能够在线学习,需要拥有一台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以目前最为普通的计算机配置来讲,基本都可以满足需要。学生要自己负责个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配置,并确保系统具有足够的性能。

工程硕士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平台功能

构建工程硕士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目的,一方面提高日常的教学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学员服务,另一方面为学位培养过程提供交互平台,有效促进学员课程学习、与任课教师的互动以及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人员管理和培养管理两大模块。

1.人员管理功能

信息化平台人员管理功能包含指导教师和学员各自的个人信息管理,学员个人基础数据信息按照学员报名信息全部转入,指导教师信息由各业务学院提交到管理部门后转入。后期的维护由学员或指导教师本人完成。录取学员凭录取通知书办理注册登记手续,领取个人学籍的学号和信息化平台的登陆密码,指导教师由平台管理部门发放个人登录代码和登录密码,进入信息化平台后可以查阅和修改个人的基本信息,修改登录密码。

2.培养管理功能

培养管理功能是信息化平台的核心功能,通过使用该功能中的不同选项,可以完成培养计划的查阅和修订、课程的选择、与任课教师的互动、作业的提交、成绩与学分的取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选题情况、中期汇报、论文提交、指导教师评语等内容,方便了学员课程的学习以及对培养进度与过程的了解,大大加强了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及指导老师全面、及时、准确地对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掌握,强化了培养单位对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工作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

第8篇

深圳市布心小学教学设施先进,功能用房齐全,育人环境优良,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素质全面发展的乐园。学校成立了教育创新、教学指导、科研信息、后勤服务四大中心,以突出教育信息化优势为重点,初步形成了集教学、科研、管理和教育活动等为一体的全方位数字化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能不断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构筑了良好的教育平台。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高,取得了一大批有突出影响的喜人成果,不仅获奖面大,而且获奖层次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坐落于深圳市东湖之畔的布心小学创建于1988年3月,是广东省一级学校。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以长远的教育战略眼光,确立了“享受教育,夯实健康人生基础”的办学理念和“建数字化校园、创信息化学习型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并且突出信息技术应用特色,让信息技术深入课堂、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活动,具有信息化特色的教育开展得卓有成效。

“数字化实践”抢占先机

作为一所省一级学校,为了达到更高的办学高度必须确立一个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办学目标,指引学校前进的方向。布心小学校长宋声鹏在做了充分的调查和准备之后,果断、及时地提出了“建数字化校园,创信息化学习型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

对于构建“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宋声鹏校长有自己特殊的想法。他认为,品牌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他将布心小学定位于信息化学习型特色学校,即要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教育活动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的数字化育人环境,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在宋校长的领导下,学校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特色教育建设与发展之路,取得了社会公认的显著成绩和社会效果。

在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主办的三届“科技信息节”活动中,布心小学收获颇丰,尤其是第三届活动,学校一举囊括了五个比赛项目的一等奖,并且还获得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绩效评比罗湖区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外,学校还连续4年组织学生参加深圳市学生网络夏令营,获奖成果和人次居于全市首位,连续三年荣获市教育局颁发的“最佳组织奖”,并被授予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4年8月,在“中国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论坛”上,布心小学作为从全国筛选出的取得突出成绩的7所学校之一,宋声鹏校长应邀向大会作了精彩的经验报告。同年10月,学校又承办了全国“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讨会,由其所提供的两节现场课受到了来自中央电教馆和全国各地实验学校的专家代表们的一致好评。

2006年,在深圳举行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布心小学成绩骄人,共获奖17个,其中一等奖5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7个,一跃成为深圳市和罗湖区的获奖“专业户”。与此同时,布心小学还荣获了“2006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 称号,宋声鹏校长当仁不让地成为了“2006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校长”。

布心小学在信息化教育上所取得的成绩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众多专家的关注和支持。目前,已经成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实验学校的布心小学,在教育局组织的信息资源共建中,积极参与,无私奉献,无偿捐献了1万多个资源包,为全市创建信息化特色教育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合作化精神”洋溢校园

要想让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队伍的管理。学校认为,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开展数字化教学与打造信息化学习型学校特色的先决条件,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就布心小学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的实践来讲,有一支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信息化学习型特色学校的创建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布心小学首先引导全校教职工更新观念,确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理念,以提高学习力、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为目标,积极引导和支持教师参加教育信息化相关知识的业务培训和职务进修,并将信息素养培养、培训纳入师训必修课程。正是在这种新的办学目标指引下,全校上下认识一致,行动统一,形成了一个“我在学,你在学,他在学,大家学”的浓烈的学习氛围,主动地学、自觉地学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其次,学校有计划、分层次培养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确立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分类分层”的培训考核制度,按照“行政推动、专家引领、现场研讨、制订规范、及时检查、促进发展”的思路实施。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常规设备的使用、保养知识,以进一步提高常规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率。另外,还紧跟时代步伐,引导教师学习专题学习网站和博客等建设。发挥名优教师和市、区骨干教师的作用,由他们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引路与探究。第三,学校在大力宣传建设信息化学习型特色学校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总结信息化学习型学校的先进经验的同时,积极为师生的学习和创造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在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深圳市的网络夏令营和罗湖区的科技信息节活动中,学校精心组织,千方百计为师生参加活动创造条件,使比赛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机制改革”推陈出新

宋声鹏校长十分注重领导班子建设。他认为,一所学校的发展有赖于一个坚强有力、勤政廉政的领导集体,所以,学校始终非常重视“集体心理气候”的营造。学校一直在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使教师们能够坦诚相待。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学校建立了健康、高效的议事制度。在执行校务公开制度上,在评优、聘任、招生、选拔推荐学生等工作上都实行了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以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学校还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会议,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办学意见,并与家长们一起商讨学校发展规划,使得学校的工作纳入了全体教师和社区居民的监督之下,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