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3 15:15: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小企业的定义有很多,不同国家和地域对其界定也不一样。中小企业通常是指企业经营规模、员工人数及营业额较小的企业。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小企业覆盖社会经济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经营状况,中小企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1规模较小,组织机构简单
中小企业的首要特点即是规模较小,组织机构简单。中小企业往往是一家一户发展起来的,投资较少,员工数量少,组织机构简单。中小企业主要围绕经营内容来进行人员配置,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也是员工,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管理者。中小企业的简单组织机构决定了其人员配置效率较高,工作岗位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与企业工作效率紧密相连,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也容易评判。中小企业的小规模特点使其在发展经营中具有决策迅速、执行效率高、市场反馈迅速等方面的优势,但也决定了其存在经营理念受管理层素质限制、管理方式粗放、人力资源有限、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1.2灵活性强,发展潜力大
也正因为规模小的特点,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很强。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内容、经营场所都可以基于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来调整,及时改善经营状况。而灵活性强则保证了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在与大型企业竞争和激烈的市场考验之下,经营的灵活性就非常重要。基于中小企业的灵活性特点,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潜力。许多大型企业是中小企业在经营得以迅速发展,规模扩大之后转型而来的。浙江名企娃哈哈集团,即是一个最初只有三个人的小型校办工厂,在“创始人宗庆后的领导下,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食品饮料企业集团,成为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的饮料生产企业”。娃哈哈集团的发展历程可以作为中小企业巨大发展潜力的典型案例。
1.3数量较多,分布范围广
中小企业的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的雏形,但是数量上要比大型企业多得多。中小企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经营内容也是多种多样,能够满足消费者各种各样的消费需求,为企业发展赢得市场和机遇。从行业来看,无论是传统的餐饮住宿、建筑安装,还是新兴的网络科技、智能技术,中小企业都在各自行业里担当着自己的角色。从分布地域上来看,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穷乡僻壤,中小企业总能生存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以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为例,许多地方几乎是家家户户办厂,中小企业林立对浙江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中小企业由于本身特点限制,在经营管理中注重企业生产效率和企业的产值,对企业管理和经营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长期处于附属地位,经常遭遇忽视。分析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中小企业更好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2.1领导层忽视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小企业的小规模特点,决定了在企业管理上存在许多弊端。首先在企业管理层的人员安排上,中小企业很难有实力去人力资源市场上招募顶尖管理人才。而许多中小企业是家族式的企业,管理者也是本人或关联亲属,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管理层素质良莠不齐。在中小企业早期的创业和积累过程中,创始人或单干或与亲属一起,凭借着勤劳吃苦,往往能够使中小企业保持较高生产效率,但是随着企业发展,若管理者还是以前的经营管理模式就会限制企业的发展。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中小企业领导层往往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看不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积极影响。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2经费投入有限
经费投入是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占用企业的生产资源。许多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困难,主要原因在于经费投入有限,企业文化活动难以开展。一些中小企业虽然在进行文化建设活动,但也是流于形式的象征性管理手段,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以省钱为首要任务。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从根本上说还是中小企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中小企业管理层存在不够重视的经营管理思想。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长远意义重大。在这个层面上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经费不应该算在企业支出里,而应该看做是企业再生产的投入里。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短期效果是改善企业内部的组织文化和员工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效果是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2.3文化建设活动流于形式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很重要。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有些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确实在进行,不过许多文化建设活动流于形式。比如有些中小企业会在醒目处张贴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材料,企业墙壁上涂上一些鼓足干劲的口号标语等,内容会涉及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立志口号等。这些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制度文化,但是对于真正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来说只是流于形式的宣传而已。这种形式的中小企业文化应付相关部门检查和参观还行,但是对企业员工来说意义不大。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首要目标应是营造企业的“家”文化,凝聚员工,进而产生企业的良好氛围,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3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良性发展对策探讨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会对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企业向心力有负面影响,长远来看则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思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去完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建设来推动企业产业转型和升级,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3.1加强领导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增加经费投入
中小企业的管理与企业的发展不协调,企业发展了但是管理者往往还固守着创业初期的一些管理方式和管理思维,存在不同程度的粗放式管理和僵化式管理。但是中小企业管理层拥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权,决定着企业资源的分配。要实现中小企业的企业绩效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促进企业转型,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还在于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加强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增加经费投入,落实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3.2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调动员工参与积极性
人才资源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开展文化建设活动,根据员工最基本的需求和最渴望的激励措施来安排企业文化活动,以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在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还要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重视,从而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会直接改善企业中的工作氛围,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企业人力资源吸引力的不足,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以人为本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积极作用。
3.3以地域或行业为纽带创立共同的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受到自身实力的限制,文化建设的影响力有限。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单单依靠中小企业本身还不够,企业文化建设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地域或行业为纽带创立共同的企业文化。当前在企业管理领域有一个比较热门的概念叫“产业集群”,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一词,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以浙江为例,许多中小企业以地域为纽带形成了同一产业或密切相关产业,浙江省政府因地制宜确定了萧山化纤纺织产业集群、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海宁皮革制品产业集群、义乌饰品产业集群、黄岩模具产业集群等42个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因地制宜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要高,借助地域或行业打造更高平台的企业文化影响力,直接提升员工的自豪感和企业的外部影响力。
3.4依托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饭店企业文化,是本地区社会习俗、传统文化和酒店业管理经验、服务规范的积淀,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导向在员工心目中树立并共同遵循的符合社会道德,是促进企业发展、促使社会文化进步的价值观。饭店企业文化呈现以下几个显明特征:①服务是饭店企业文化的基本特性,饭店对顾客的承诺,最终是通过员工的服务得以展现的;②文化意识是现代饭店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③饭店顾客群的国际性决定了饭店企业文化的融合性特点;④饭店企业文化具有突出的人性化特征。
2企业文化在饭店经营中的运用
饭店企业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更没有现成模式可搬。它需要长期地坚持和磨练,是一个不断淘汰、演变、进化的过程。
2.1礼仪服务
礼仪服务是饭店企业文化的形象展示,1987年饭店开业之初,我们就在无锡市首家推出电话礼仪“您好!”,让宾客顿感亲切;随后推出的“三到服务”(客到、茶到、毛巾到)微笑服务,让宾客倍感温馨;现在我们推出的鞠躬90度送客礼仪,又让每一位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尊敬。春天,一杯芳香开窍的花茶;夏天,一杯清凉爽口的柠檬茶;秋天,一杯滋润清火的绿茶;冬天,一杯暖意浓浓的红茶。
2.2餐饮质量
餐饮质量是饭店企业文化的品牌展示。自君来湖滨饭店开业以来,传统小笼、清炒虾仁、肉酿面筋等已成为这里的品牌产品,这些品牌产品既是对传统的一种坚持,也是对时代的一种创新。荣氏家属为了吃君来湖滨饭店的特色菜肴,每年都要特意组织包机从世界各地飞来品尝;另一位香港周先生每月要飞到君来湖滨店,乐此不疲,成为君来湖滨的佳话和老常客。曾经的君来湖滨厨房创下了“无锡排骨”国际金奖美誉;曾经的美食节进入了美国、新加坡、香港;新加坡丰隆集团曾联合所有饭店请湖滨厨师展示“无锡排骨”和无锡地方特色菜肴;曾经的“大江南北宴“”乾隆宴“”西施宴”成为中国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拳头产品,有多少旅游团队的包价里一定有“乾隆宴”等三大宴。日本“樱花团”曾78次在君来湖滨举行盛大宴会,团员们对湖滨菜肴赞口不绝,并在日本各大报纸杂志上宣传。
2.3员工管理
饭店是一个劳动密集型、感情密集型的行业。而饭店产品的本质,就是重视员工所提供的服务。由于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很多,就需要我们依靠提高科技含量、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也只有强调以“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饭店企业文化的塑造从整体上影响和提高员工的素质,才是提高饭店服务质量、增强饭店竞争力的根本之道。饭店企业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强调“人是企业第一要素”的理念,在努力为员工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创造更好生活条件,鼓励员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同时,更注重饭店价值观的认同和集体人格的培育,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崇尚“客人就是上帝”的观点,现在我们提出“顾客第一、员工第一”的理念,这是我们对饭店企业文化理解的一大进步。
2.4品牌形象
产品品牌是饭店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饭店品牌,实际上是饭店向顾客做出的承诺,也是饭店在保证满足顾客对饭店产品和服务产生情感和功用上的预期诉求。饭店品牌文化凝聚着饭店的经营思想和营销理念,这是饭店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饭店价值观的结晶,是消费者辨别企业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是品牌培育的源泉,而实施品牌战略的实质是对自身企业文化形象的一种传播。
3企业文化对饭店发展带来的作用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伦理危机、文化危机。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对危机进行文化反思,同样十分必要。我们应该看到,危机对国内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深刻影响,既提出了严峻挑战,也提供了难得机遇。危机检验企业文化建设成效。危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试金石。一个企业究竟重视不重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如何,在危机时期体现得尤为明显。面对危机,企业是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还是暂时放到一边,是一以贯之地践行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还是说一套做一套,反映出企业是真正重视企业文化还是“叶公好龙”,将企业文化作为锦上添花的装饰品。严峻形势下,企业能不能保持强大的凝聚力、职工能不能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企业有没有持续发展能力,则直观地反映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危机凸显企业文化的价值。一般来讲,企业生存与三个要素紧密相关,即环境、资源和文化。企业适应环境,可以活的下;企业资源充沛,可以活的好;企业文化优秀,可以活的久。环境、资源是客观的,文化则是主观的,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企业文化是可以确定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外部环境异常恶劣的情况下,只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有效整合资源,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危机“倒逼”企业文化创新提升。危机往往是催生优秀企业文化的契机。比如,海尔的质量文化,如果没有产品质量危机,张瑞敏不砸冰箱,也就不会有这一企业文化的经典案例。从大的方面讲,文化可以分为两类:常态文化和危机文化。前者代表的是相对平稳发展、有规律性的文化;后者代表的是危机条件下,人们思维、生活方式突然改变后的文化。客观讲,这些年,国内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快速发展,对危机的认识和准备不足,对危机文化重视不够、研究不深。面对危机,很多企业突然发现曾经津津乐道的企业理念、曾经“宏伟壮观”的发展战略,似乎一夜间便显露出窘态,难以为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认真反思自己的企业文化,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从而使企业文化得到丰富发展。
二、把握危机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以“文”化危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度过危机、成长壮大的根脉。危机时期,企业必须认真把握形势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围绕企业文化作用的充分发挥,把握工作的着力点,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危,以“为”求机,为企业度过危机、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撑。着力建设危机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当前形势下,企业必须注重建设完善危机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危机时期的导向作用,引领职工共克时艰。危机文化应该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危机理念。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讲,微软离破产只有180天;海尔CEO张瑞敏讲“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华为总裁任正非讲“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都体现了较强的危机意识。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莱钢提出了以“化危为机,自救图存,齐心扭亏,自我超越”为核心的危机理念,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其深入人心,凝聚克难制胜的正能量,引领干部职工把危机变为强身健体的机遇,牢固树立“自救”意识,齐心戮力减亏扭亏,保生存图做强,努力实现新的超越。二是危机管理。危机管理包含危机的辨识、预警、确认和处理,要求企业提高对危机的预见性,事先做好危机处理预案,当危机发生后,按照制定好的预案和计划,迅速处理问题,缩短危机时间,减少损失。为了加强危机管理,莱钢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对全公司各业务流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梳理,确定了战略、财务、市场、运营、法律五大类75种274条风险事件,研究制订风险控制策略,以防范和化解企业内外部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危机,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着力建设创新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做动力,也是企业应对危机的活力之源。建设创新文化就是要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强化职工创新工作的动机,引导广大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应对危机。
一是培育创新精神。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宽容对待失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创新活动,对员工总结的先进操作法、技术创新成果、合理化建议等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涌现出大量群众性创新成果。2013年,全公司共表彰职工技术创新成果1512项,创造经济效益2.15亿元。二是建立激励创新的机制。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把那些创新意识强、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放在重要岗位上。实施首席工程师负责制,实行“专家、学科带头人、优秀科技人才”三级评价奖励政策。建立以成果为主的评价机制,打破学历、身份限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推动各层面创新。激发各层面的创新积极性,将创新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召开科技大会,重奖科技成果。2013年累计开发新产品61项,新产品销售比例达到30%。开展管理创新成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评选表彰,给予相应的奖励。今年以来,莱钢实施了“保生存、求发展吨钢增效400元”、“加快推进运营转型、全面实施精益管理”等重大管理创新,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组织绩效。2013年,莱钢党委召开第五届莱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大会,表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20项。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越是困难,越要讲和谐。和谐产生凝聚力,和谐产生战斗力。危机时期,必须更加重视和谐建设,用和谐文化将职工凝聚起来,确保队伍不乱、力量不散、干劲不减,众志成城抗击危机。在当前形势下,对企业内部而言,和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对职工讲“共赢”,另一方面职工对企业讲“共担”,也就说,企业与职工共享阳光,同担风雨。面对困难形势,莱钢积极践行“共创共进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大帮扶机制,建立五条保障线,设立职工服务中心,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服务,落实人文关怀,让职工感受到冬天里的温暖。企业关爱职工,职工感恩企业。广大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将岗位视作抗击严冬的战场,以实际行动喊响“企业有困难,我们来承担”的口号,积极为企业献计献策,众志成城齐心扭亏,全力打好保生存图做强攻坚战。
三、加强和创新危机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更加注重人文关怀。重视人的价值并努力创造条件促成人的价值的实现,以此达到企业价值的实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本质所在。职工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而且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和实践者。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人关怀,使企业文化真正得到广大职工的广泛认可,被广大职工信奉和实践,从而产生强大的物质力和推动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更加注重创新应变。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企业文化也应该具有适应性,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文化应该与时俱进,打破稳定性所导致的“习惯陷阱”或“路径依赖”,以创新应对变化,以创新促进发展。否则,企业文化就成了一潭死水,没有生命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成长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是从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人的反思开始的。100多年来,美国一直是西方世界企业管理的领导先驱。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美国向来都是领先的。然而,美国人慢慢发现,在东方的日本,一种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使日本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和危机中,安然度过,甚至超越美国。经过相关学家的分析与考察,他们发现美国的企业,较倾向于组织结构、战略计划、规章制度等偏硬性方面的管理,而忽略了对人的重视。因而管理比较僵硬化,这阻碍了企业活力的发挥。而导致这种管理差异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文化的差异。正是由于日本企业,在精神上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推动,才有效主张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崛起。
每一个企业,从创业开始,就自发地产生自己的企业文化,一个想让自己的企业成功的企业家,一定要认真考虑和设计合适自己的企业文化。成熟的企业及其企业家,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机,把塑造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管理工程来推行,使自己的企业文化更加成熟。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共通的观念、意见决定的方法,以及共通的行为模式之总和。广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则是指企业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等。其核心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品质是企业主要的竞争力之一,企业文化不管是理性主导成长调试型、共识凝聚型或是层级节制型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展现出不同的企业风貌。
二企业文化建设
1.创造可变动的企业文化
台湾著名饮料企业黑松公司发言人许庆珍说:“我们卖的是饮食文化,不只是一罐包装后的水,我们希望看透广告,提供给大众欢乐或思考的空间”。这也就是黑松饮料公司可以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在不断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自己本身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在不断的共识与积累中也帮助了企业快速地成长。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绩效的主要原因,绩效好是公司一般具有适应性的文化内容,包含风险承担、信任及先动性等特征。文化的内容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不会有一个万能的文化来适应或是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必须视不同的产业的特性而决定,成功的企业在动荡的环境下强调行为导向与创新,在稳定的外在环境下则有强度信赖度、整合性和绩效评个透明等文化特征。企业文化可以造成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但必须是有价值、稀少以及难以模仿的。
2.建立高生产率的文化
建立高生产率的文化是与消除阻滞生产率的文化截然分开的,往往是同时进行的,但关键是要消除落后的。因为谁都知道消除一种落后观念,要比引进一种新技术困难得多。然而,建立高生产率的文化,也并非易事。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本文化、团队文化,等等,都可以说是高生产率文化,但相比之下,必须强调指出:首先高生产率的文化要求企业家或企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其次要建立能够产生高生产率的组织结构,让懂管理的人管理,让管理专家管理,使领导层的决策高效率、管理高效率,管好那些创造90%业绩的人和至多20%的业务。再次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这里的分配有三种含义,一是权力分配。企业必须让员工有管理权和决策权,日本的三菱是这样做的,美国的通用是这样做的,德国的西门子也是这样做的,世界优秀的企业都是这样做的。二是利益分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价值观已经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员工是合伙人的观念越来越被投资者所接受。三是发展机会的分配。致力于企业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员工的发展,给员工以学习的机会、升迁的机会、成为股东的机会等。当员工有了决策权、管理权,又能与企业共享利润,或者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时,企业的生产率会怎样呢?是可想而知的。此外,职业道德教育也很重要。因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使人爱岗敬业,产生非常规绩效。
3.建设具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把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员工对诚信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让诚信原则深入人心,成为员工共同的信念,作为员工行动的道德准则。这就需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积极倡导,以身作责,做到讲究诚信的表率,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多与员工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方式,增加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在提升员工自身素质的同时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居于CIS的核心地位的是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设计、科研、生产、营销、服务、管理等经营理念的识别系统。确立企业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是企业对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营销方式和营销形态所作的总体规划和界定,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信条、经营宗旨、经营方针、市场定位、产业构成、组织体制、社会责任和发展规划等。企业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准则和文化观念以及由企业价值准则和文化观念决定的企业经营方向、经营思想和经营战略目标。民用飞机作为民族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在高端产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处于极为领先的地位。作为标杆式的大企业尤其要重视企业价值观的塑造,通过对民用飞机产业整体发展态势的宏观把握,在与国际情况比较的基础上,对本产业各大企业公司的现状进行全面系统评估的基础上,梳理、提炼出反映民用飞机产业特点,符合产业和企业发展目标和丰富管理内涵的理念体系。确立民用飞机企业乃至产业的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民用飞机社会文化系统的基石。企业价值体系应当包括核心理念和应用理念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其中核心理念涉及企业使命、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应用理念涉及人才理念、安全理念、质量理念、成本理念、廉洁理念、诚信理念、创新理念、客户理念、市场理念等。企业价值理念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系统,对于不同的产业或企业,其核心理念和应用理念都各有不同,都有自己的内在特质。
具体到民用飞机产业的企业价值理念,至少应当包括如下六个方面:第一,创新理念。创新文化是大型客机和新支线飞机研制成功并取得商业成功的动力源泉。技术创新是民机获取竞争优势,提升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技术创新是企业能力集中在技术层面上的先驱性活动,也是通过产品过程和工艺过程把能力转化为客户价值的活动。技术创新能否转化为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动态企业能力的积累,首先在于技术能力的发展。创新理念的塑造着力于激励创新热情,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思维,积累创新成果,凝聚创新人才。该文化体系应当包括创新理念、创新人才观、创新环境、创新激励制度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在如下方面给予重点建设:培育核心创新理念;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构建创新文化学习型组织等。第二,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建设着力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升关爱乘客生命的理念,强化员工的全程安全意识,这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生命线,是大型客机和新支线飞机研制的成功之本。该文化体系应当包括安全方针、安全价值观、安全性研制流程、安全性评审准则、安全行为规则、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制度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建立飞机的安全性标准体系;开展科研、生产安全现场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制、研制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流程、飞机的安全性评审体制和准则;开展员工安全培训;组织开展以安全文化为主题的活动等。第三,质量理念。质量可靠是大型客机和新支线飞机实现商业成功的核心保证。质量文化重在提炼并提升对质量价值观的认同度,注重细节,推进质量管理。在具体文化建设中,要在质量方针、质量价值观、质量行为准则的指导下强化质量意识;开展质量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开展员工质量文化培训;建立健全质量案例档案;建立健全质量问题曝光制度、质量信息等相关制度等。第四,诚信理念。诚信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着力于培育公司诚信文化理念,构建公司自身良好品牌,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推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诚信文化体系应当包括产品质量诚信,对客户诚信,管理诚信,履约诚信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对重大质量事故、问题及弄虚作假责任者的处理规定;推广精益制造;强化对企业诚信和对产品诚信的意识等。第五,协作理念。协作文化强调的是产业或企业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配合、协调、整合、合作等价值理念。协作文化是团队精神的文化体现,对于产业分工、专业分化日渐深化的现代科技工业发展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到航空产业发展,我国航空工业企业事业单位有185家,分布在16个省3直辖市,企业众多、规模小、人员多,低水平重复建设,科研与生产脱节,联系纽带脆弱,技术落后。各企业集团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经济效益,内耗较大。这就迫切需要企业整合,实现协同并进的发展战略。协作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整合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第六,民主理念。积极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民主的价值观与信念之上的。没有企业民主就不可能有促进企业发展的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企业民主是企业员工广泛参与创立企业文化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企业员工才可能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被关心、被爱护,才可能调动企业员工参与创立企业文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企业民主,企业文化只可能存在于企业的领导层中,这样企业文化蜕变成了企业阶层文化。如果在这一阶层仍无民主可言,那么企业文化则变成了个人文化信念。现实告诉我们:企业文化越发达的企业,它的民主化程度越高,民主表现方式也越多样化。在这样的企业中,约束企业员工行为的最大力量,不是来源于等级权力,而是文化价值观念及其中的道德力量和行为规范。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立企业文化的主轴。企业的价值观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观念,是一种企业人格化的产物。企业的价值观是在企业的全体成员的个别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在对个别价值观进行同化、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新价值观。一旦企业的价值观形成,它必将要求企业员工将个人所信奉的价值观置于其下,而遵循共同价值观,以便在此基础上统一企业员工思想行为,形成企业统一意志和力量。
2确立民用飞机产业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企业视觉识别是企业理念的视觉化,通过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完整、体系的视觉传达体系,将企业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符号的概念,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具体体现为通过企业形象广告、标识、商标、品牌、产品包装、企业内部环境布局和厂容厂貌等方面。其核心目的就是通过企业视觉形象的塑造来更直接更明确地传达企业理念,树立企业形象。视觉形象(VI)在CI系统中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具有主导的地位。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大型企业都感到建立统一的识别系统以及塑造独特经营观念的重要性,极为重视企业视觉形象建设。如1956年,美国国际商用计算机公司以公司文化和企业形象为出发点,突出表现制造尖端科技产品的精神,将公司的全称“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设计为蓝色的富有品质感和时代感的造型“IBM”。即使这八条纹的标准字在其后40多年中成为“蓝色巨人”的形象代表,即“前卫、科技、智慧”的代名词。对于我国民用飞机产业的视觉形象系统的设计要参照国际经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确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产品特色的企业名称和标识。企业视觉形象系统包括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基本要素系统主要包括企业名称、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宣传口语、市场行销报告书等。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办公事务用品、生产设备、建筑环境、产品包装、广告媒体、交通工具、衣着制服、旗帜、招牌、标识牌、橱窗、陈列展示等。因此,在树立我国民用飞机产业的视觉形象系统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企业视觉形象设计的基本规律,对象征民用飞机产业(或企业)的标识做系统化的统筹安排,从而有效发挥其传达民用飞机产业独特的企业理念,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用飞机企业形象。
3加强民用飞机产业的企业行为文化建设
文化的力量不是来源于文化本身,而需要由拥有文化的人加以实践。通过特定文化塑造起来的人进行生产实践,才能发挥其所具有的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作用。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企业的价值理念要发挥作用需要我们将它用于指导企业的运行,规范企业行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这就构成了企业文化塑造中对企业行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行为识别系统构建。行为识别是企业实际经营理念与创造企业文化的准则,对企业运作方式所作的统一规划而形成的动态识别形态。它是以经营理念为基本出发点,对内是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管理规范、职员教育、行为规范和福利制度;对外则是开拓市场调查、进行产品开发,透过社会公益文化活动、公共关系、营销活动等方式来传达企业理念,以获得社会公众对企业识别认同的形式。加强民用飞机产业的企业行为文化建设要结合公司理念和自身实际,将文化理念转化为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这既包括决策管理制度、战略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制度文化建设,也包括企业行为准则、员工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礼仪规范、公共关系规范、日常礼仪规范等。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区别于过去的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因为它以全新的角度认识了人的因素。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影响和作用,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质的行为模式。加强民用飞机产业的企业行为文化建设需要高度重视对企业员工进行精神激励。在我国当今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无疑是鼓励和调动人们工作热情与积极性的首要因素。但物质利益并非是激励企业员工的唯一因素,这是因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层次的需求日渐凸显出来,众多的心理学理论都揭示了这一点。因此通过企业行为文化建设的精神激励,能够产生强大的动力,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在企业员工行为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发挥树立典型和英雄榜样的引导作用。企业员工中的模范典型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每个企业的发展,虽然是通过群体的力量来推动的,但是不能忽视群体中卓越的典型事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鼓舞、带头作用。在企业行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通过精神文化激励和模范人物带动形成行为文化的塑造,也要通过加强文化设施载体建设,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完善职工培训中心、职工文化体育场所、阅览室、图书馆等企业文化设施。加强特色活动载体建设,以展示公司企业文化的窗口建设。重视对摄影、书法、美术、文学、体育等各种业余文化社团的管理引导,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营造健康、祥和、温馨的文化氛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走向科学化和条理化,趋向符号化。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发展进行有目的地制定经营理念,制定一套能够贯彻的管理原则和管理规范,以符号的形式参照执行,使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市场流通流程化,以降低成本和损耗,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对外传播形式则利用各种大众媒体等使社会大众大量地接受企业传播信息,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来提高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增强社会大众对企业形象的记忆和对企业产品的认购率,使企业产品更为畅销,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
4建设民用飞机产业文化展示平台
加强民用飞机产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推进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需要依靠各种文化载体建设,构建各种文化的展示平台。文化载体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整个框架体系运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障。加强信息传播载体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沟通企业内部建设与外部形象宣传的有效中介。在大众传媒日渐发达的时代,企业文化宣传的平台呈现出多层次、丰富化、多样化等特点,企业的文化展示要与时俱进,综合运用报刊、广播等传统传媒手段和网络等新型传媒工具有效展示公司理念的文化产品,加强对舆论宣传、公共关系的研究和策划,通过选择社会有效传播载体,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开辟新途径。民用飞机产业作为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文化形象等诸多要素于一体的知识集群,其对科技文化的展示作用需要深入的挖掘,通过传媒宣传形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既实现民用飞机产业或企业的自身宣传,加强民众对它的高度认同,同时也能够以鲜活的科技实体展示科学文化知识的无穷魅力,激发人们学习科技文化的兴趣,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要积极探索民用飞机产业文化展示与民众文化素质提升相结合的载体活动。以民用飞机为基本立足点的文化展示平台建设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着手:(1)以企业公司总部为基础,重点建设公司创新发展管理理念展示基地;(2)以设计研发中心为主体,重点建设飞机设计理念展示基地;(3)以总装制造中心为主体,重点建设飞机制造理念展示基地;(4)以客户服务中心为主体,重点建设飞机服务理念展示基地;(5)扩充和完善民用飞机的科普中心,重点建设飞机科普展示基地。文化展示基地是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特殊载体、特别成果和特色形象代表。企业文化宣传要围绕文化展示基地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项目形成独特的民航文化产业。
5协调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协调好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生产经营是企业的根本任务。企业的其他工作——包括企业文化建设都应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根本宗旨。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努力协调、大力促进两者的一致:以企业的根本目标和宗旨统率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建设保障企业目标和宗旨的达成与实现。只有这样,企业文化的建设才是方向明确、有动力的,不会陷于盲目境地;而企业生产经营则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加强民用飞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协调文化建设与民用飞机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努力实现公司文化与发展战略的有机融合,促进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实现公司与民机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促进公司发展、民机产业发展、各利益相关方发展的和谐统一;实现公司发展与员工发展的有机融合,促进国家利益、公司利益和职工利益的和谐统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大格局中,使其成为企业统筹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保障,要有专项经费预算,并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形成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有分工科学、责任明确、配合协调的管理体系,由其承担企业文化运营的有效管理。具体而言,企业要形成坚强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组织领导和管理体系,明确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健全组织,明确职责,部门设置、人员、职责、分工、考核、培训、奖惩等科学合理,运行通畅;要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规律,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推进所需要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依、依章管理、遵章操作、按章检查;要完善学习培训体制,以企业文化为重点,学习目标明确,坚持系统思考和不断创新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学习培训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成果转换机制;要着力打造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才骨干体系,建立对企业员工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评价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全面建立企业文化考核和评价体系,促进文化与管理、理念与行为的有机统一。
6结语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一、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所有制的特点和经营目标,更加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于是物质领域比精神价值受到了更多重视。一方面,人们总是认为,企业文化只是一种表面文章,可有可无,与企业盈利无实质关系。另一方面,尽管有些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可是从何入手?交予哪个部门负责?许多企业都是一问三不知。在现在的民营企业中,文化建设工作似乎都全部落在了所有者即民营企业家身上,很少有民企成立文化建设专业部门,而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又分身乏术,自然而然文化建设受到冷落。
2.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的形成,我国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是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的。企业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影响和决定其他要素的形成和传播。民营企业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的思维被动的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限制管理者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窒息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客观上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提高。
3.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没有较好地建立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上,未能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致企业文化基础薄弱。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体现在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的全部过程中,由于这一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常常依赖企业家、管理者的思想信念,未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中,使思想大多局限在传统的只顾企业利益、只顾投资者利益的经济思考方面,而对普通员工的利益考虑不够,更未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或全社会的利益,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在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形成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实践表明,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家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键的因素。然而,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就是说,未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并以国家利益为重。表现在企业经营上,就是只看重眼前利益,而没有长远规划。二、加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民营企业要做强做大,就必须按市场规则运行,必须提升企业竞争力。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决不是装修门面,而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建设应成为企业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
2.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塑造企业家文化。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形成崇高的品格;企业家要从多方面吸收知识营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学习,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家要自觉进行理念改革,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
3.创立最具激励机制的企业精神。我们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促成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创立,进而利用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热情,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不断推进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4.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形象,在社会中应表现为对社会的真挚热忱和对自己蓬勃发展的信念,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规范、管理规范、工作标准来实行,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5.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因此,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把提高员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和文化生活看成是员工搞好生产经营的基础,使企业的发展目标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胡石明:《漫谈企业文化》[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首先,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企业制度文化本身能体现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加强企业整体以及员工个体遵循的行为规范建设,从中反映出我们企业崇尚什么、反对什么,即企业信奉的价值理念,反映出我们企业的做事方式与风格。通过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我们能更加清晰、准确和全面地表达自己的企业文化,从而有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其次,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运行机制的一种具体表现。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并且在得到员工认可的前提下,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弱化,可以更好地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对立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
其三,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为规范,就要正确认识理解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懂得运用制度文化来保证和促进企业发展。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把电信服务理念和行为准则制度化、规范化,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经营服务水平提高的目的。不难看出,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做好经营服务工作。
其四,要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企业全方位的管理。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把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开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一个完善、合事宜的企业制度文化,能规范员工行为,使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
二、当前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之现状
我们看到,目前电信企业在制度建设上已初显成效:通过推进五项集中管理,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通过大力实施预算管理,强调了企业的科学决策、投入产出经营效率,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素质;通过竞争上岗、薪酬改革、绩效考核、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教育培训等五项机制创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BPR业务流程重组,逐步形成了“以前台服务为标志,以后台服务为支撑,以网络服务为基础”的服务链,解决了过去对市场反应慢、业务流程不畅、员工职责不清等问题,使市场响应能力得到极大增强。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电信企业还缺乏对内在的制度文化自律与软性的制度文化引导;缺乏强调心理认同、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缺乏启发员工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支撑制度的文化尚未全面形成,企业的制度执行成本较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动因认识不到位。一些制度的产生并不是完全立足于需要之上的,认为制度是越多越好,为严格而严格。
二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到位。将制度文化建设仅仅局限于制度这一表现形式,甚至迷信于制度建设,而忘记其他部分。
三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不到位。将制度看成是管理者的文化,或者是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注重外在的约束,而不探讨制度内涵是否被员工心理认同和接受,并自觉遵守,使制度没有成为一种共有的文化。
四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执行认识不到位。有的企业在执行制度时,自上而下强制推行,虽然这些制度往往能迅速实施,很快就在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人的行为中体现出来,但是,这些仅仅是表象,其后缺少与员工的沟通,不能让员工充分理解和认同制度的内涵,不重视制度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因此,制度的有效性不长。
三、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西方学者做过一个比喻:制度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规范、标准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对制度的接受度、认同感、认知率等无形管理。这个比喻形象、深刻。其中,制度是有形管理部分,制度文化是无形管理部分。制度是载体,多强调理性化,重视科学标准和规范的作用;制度文化强调的是非理性化,重视内在精神价值的开发、集体感受和各种非正式规则、群体氛围的作用。制度可以造就一个结构框架合理、运转程序规范、执行严格的标准化企业;而制度文化管理可以赋予这个企业以生命活力,为之提供精神源泉和价值动力,引导其发展方向,并创造经营个性和管理特色。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信仰、道德、理念、规则和行为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它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所凝聚的力量。所以,我们认为,把握企业制度文化的“无形”、“柔性”,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从审视制度是否以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制度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个企业离开了制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同时,制度又反映一个企业的基本观念,反映企业对社会、对人的基本态度,因而制度又不是随心所欲的。制度必须从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是对企业根本性需求的维护。如事关企业生存的各种问题,包括服务质量、客户关系、网络运行等,毫无疑问是必须以制度加以明确规范的。
(二)从审视制度的内容是否以“以人为本”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活力点。制度是靠人去执行的,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去执行也不会产生好的效率、效果来。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应是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首先,应加强对企业员工诚实守信的教育,因为如果没有诚信,就会出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投机取巧的现象,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信誉。其次,要关注员工自身价值的建设,注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当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每年提出不同的知识更新要求,通过培训、考试、考核和业绩评估等形式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能力水平。同时,管理者还应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从审视制度是否使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支撑点。制度作为公正的体现不但要求其形式是公正的,更要求其内容是公正的,要使制度约束下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唯有如此,才能得到全员的认可。
(四)从审视制度的执行是否真正严格平等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折射点。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制度的监督执行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执行制度时是很难以做到完全公正和无歧视性的,这样往往就会影响制度的效果,危及制度的最终目标。
(五)从审视制度的责任是否明确落实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规定是企业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就会使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个企业也就没有什么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惩罚规定是责任追究制度的补充,它既是治理违法违规、偷懒、弄虚作假的直接手段,又是树立正风,打击歪风邪气的有力武器,这种制度规定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全体员工都应是制度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在企业内部不应有特殊员工,尤其是对违法违规的处理上,必须坚持公平、公正性原则,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这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并具有权威性。
四、常州电信企业制度建设概要
如前所述,制度与文化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特别是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期的企业,文化的反作用力更为明显。制度是有形管理部分,文化是无形管理部分。制度是载体,多强调理性化,重视科学标准和规范的作用;文化强调的是非理性化,重视内在精神价值的开发和群体氛围的作用。制度可以造就一个结构框架合理、运转程序规范、执行严格的标准化企业;而文化可以赋予这个企业以生命活力,为之提供精神源泉和价值动力,引导其发展方向,并创造经营个性和管理特色。因此,文化理念的落实最终要靠制度去推进,形成固化模式,否则文化就没有土壤,制度也没有持久生命力。在企业转型中,制度的再造与文化的再造是相辅相成的。
为此,今年以来,常州电信在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先进行了一些探索。分公司明确提出,企业制度重建工作必须与《企业文化纲要》宣贯工作,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宣传、贯彻落实相结合,必须与流程重组、架构再造工作相结合,必须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一是明确了制度建设的目的。以执行层的精细化为途径,以管理层的精确化为目标,逐步固化各种事务处理模式,为企业运行疏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描述清晰的操作和管理规范。
二是确定了制度建设的理念。即,制度建设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在现有机制下的改良;制度建设要做好“针线工夫”,一针一线地缝出企业品牌;制度建设要为精确化决策提供保障;淡化个人色彩,实行职业化管理;效率与规范相结合。
三是把握好制度建设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制度的描述不够清晰、细致,缺乏可操作性,留有一定的个人意志空间;部门职责的制定只解决了分工问题,没有解决执行质量问题,一些职责仍缺乏与之配套的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各种制度仍缺乏相应文化理念、价值观的贯穿和支撑。
四是勾划了常州电信企业制度的总纲及框架。总纲包括序言及八章内容,阐述了常州电信的沿革、企业性质、议事规则、企业精神及企业愿景,规定了员工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规范了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关系,明确了员工守则。企业制度的框架分为三大块,即业务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内控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行政管理、法律事务、人力资源、财务审计、运行维护、市场营销、服务监督、信息化等。同时,将沟通反馈制度、监察检查制度和文化监督制度贯穿各个部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不断总结经营成功、失败教训所形成的特有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奖惩规则,它有形无形地弥漫于企业特有的氛围中,促使广大员工为自己所接受的信仰而自觉工作,产生出强烈的使命感,激发出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理念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强化提升企业管理理念。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向员工传达符合大局观念的准则,适应市场要求的科学理念,实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和提升。
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模式
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很多,具体到每个企业都有其相应的文化建设模式,可以说没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就没有整个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企业要具有切实可行的文化建设方式和方法,以正确引导和影响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
第一,知行合一是创造企业管理新境界的文化建设方式。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我国企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很多企业的文化管理还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从内涵上把握,这与对企业文化建设理解的片面性是分不开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把本企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领导者或者集体形成的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各种文化要素,诸如企业信条、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基本价值观、世界观、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已有的知识性文化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来统一员工的思想、引导员工的行动。
第二,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传统的企业管理是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了人文的因素,过分强调企业的制度和纪律,对员工采取命令式的管理方式,使企业与员工间变成纯粹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脱离了企业的文化纽带。这样企业自然会僵化,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下降,损害企业的凝聚力。现代企业之间不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现代企业的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着人性化、和谐化的理念,以人为本,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让员工在企业践行中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达到自我管理、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体现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突出特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建设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而确定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不同企业文化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建设策略有所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才决定了不同企业的个性化特色。每个企业应表现出自己独具个性的文化色彩,才会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只有具有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第四,创新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学习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创新学习型企业组织,引导每个员工树立起崇高的企业信念,追求心灵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提高素质、开发智能,贯彻“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