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3 15:15: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探测技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初步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系
1.初步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体系。2005年,宁夏就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了自治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宁夏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入“十二五”时期,宁夏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宁夏已将《宁夏节能减排专项规划》《宁夏低碳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等纳入“十二五”专项规划,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2.清洁发展机制(CDM)工作取得实效。早在2003年10月,宁夏就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省级CDM环保服务中心,积极承担或参与了中国—日本CDM项目开发能力建设项目、中国—加拿大地方(宁夏)CDM能力建设示范项目、中意环境科技合作、中英合作—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二期)等一批国际环境科技合作项目,项目涉及能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替代等领域。截至目前,宁夏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达89个,经联合国执行理事会签发的核证减排量(CER)达到64950万吨,为企业带来4561万元的收益。
(二)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
宁夏光热、风能资源丰富,区内可利用的荒漠荒地为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了极大空间。目前,宁夏新能源开发利用已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格局。宁夏相继建设了宁东、青铜峡、贺兰山、永宁、红寺堡、麻黄山等10个风电场,2010年,风电装机达到100万千瓦,减排温室气体219万吨。2011年,彭阳、西吉、海原等贫困山区的7万多农户免费领到了丰联世贸公司发放的太阳灶,农村太阳灶入户率达30%,建成被动式太阳能光热房8万多平方米;农村沼气利用量达到1.2亿立方米,沼气入户率达30%。
(三)节能减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十一五”期间,宁夏单位GDP能耗从2005年的4.1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3.308吨标准煤/万元,五年累计下降20.09%。2011年,宁夏单位GDP能耗比2006年下降了15.57%。与此同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也明显降低,201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已下降为10.67吨二氧化碳当量/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下降率为4.85%。二是能源消费增速明显回落。“十一五”期间,宁夏能源消费量累计增长45.1%,比“十五”期间回落70.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7.7%,比“十五”期间回落了8.8个百分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也从10.90吨二氧化碳/万元下降为8.51吨二氧化碳/万元。三是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逐步下降。“十一五”以来,宁夏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力度。2010年,宁夏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6.12吨标准煤/万元,比2009年下降了5.96%,比2005年下降31.7%。四是单位GDP电耗下降。2010年,宁夏单位GDP电耗为4916.3千瓦时/万元,比2005年下降1.6%。五是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010年,宁夏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75%,比2005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效率为39%,比2005年提高7.1个百分点;原煤入洗效率为94%,比2005年提高5.8个百分点;炼焦效率比2005年提高31个百分点;炼油效率比2005年提高7.7个百分点。
(四)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以来,宁夏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重点建设工程,工程区草原植被迅速恢复,累计造林560万亩,林草资源总量逐步增加。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10.5%提高到2011年的13.8%。新增湿地85万亩,碳汇量大幅度提高,水土流失和沙化面积逐年减少。宁夏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区治沙在1500亩以上的企业达60多家,治理沙地及荒地300多万亩。个体治沙造林户数达到14.7万户,造林65万亩。特色经济林面积连续5年增长速度超过12%,2011年达到420万亩,林业生产总值实现132亿元。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宁夏林地面积增加了1840平方公里。国家生态环境状况技术规范评价结果显示,2011年,宁夏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43,比2005年提高了一个级别。
二、宁夏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宁夏属于富煤省区,已探明煤炭储量310亿吨,居我国第6位。作为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工业结构呈现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特征明显,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一)环境质量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农村环境管理体制亟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宁夏纳入监测范围的6大主要排水沟入黄断面水质仍为劣Ⅴ类。固原市、中卫市的可吸入颗粒物及石嘴山市的二氧化硫等污染因子仍超过国家标准。二是全区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较快,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率还是较低。
(二)节能降耗任务仍然严峻
2011年,宁夏全区单位GDP能耗上升4.6%,后四年单位GDP能耗年均需要下降5.05%才能完成节能降耗总体目标任务。从五市情况来看,2011年,银川市单位GDP能耗上升6.95%,剔除宁东因素上升3.6%,石嘴山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04%,吴忠市单位GDP能耗下降4.72%,固原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5.52%,中卫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31.13%。五市均未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节能减排任务的压力将逐步加大。
(三)各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升高
一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升高。2011年,宁夏氮氧化物排放达45.81万吨,增长9.71%;二氧化硫排放量达41.04万吨,增长7.18%。二是氨氮削减量太低。2011年,宁夏化学需氧量排放23.37万吨,削减量只有2.67%;氨氮排放1.80万吨,削减量1.14%,氨氮削减量比例太低。三是各项主要污染物工程减排能力有待提高。全区氮肥、造纸行业废水深度治理工程进展缓慢,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和农业源污染减排还在规划阶段。与“十一五”时期相比,污染减排形势更加严峻和艰巨。
(四)低碳技术水平落后仍是制约宁夏低碳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实现低碳经济需要很多科技的支撑,如甲烷的回收利用、氧化亚氮的分解、二氧化碳收集并储存到地下等技术。
三、加快宁夏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宁夏“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宁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5%左右,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至15%。为此,树立生态绿色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保护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就成为宁夏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着力点。
(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光电和风电等新能源产业
首先,依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改造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其次,充分发挥宁夏太阳能、风能的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宁夏新能源开发利用。在贺兰山东麓南端和中部干旱带建设大规模光伏并网电站,大力支持光热发电领域新技术与新成果的研发与示范。鼓励开展光热熔盐、集热装置等关键技术、材料与设备的研发,进一步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学、研一体化,进行光伏产业和相关产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建立太阳能利用的研发和创新体系,开展光伏产业核心技术、装备制造技术、核心设备、配套产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培育光伏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优势,使光伏产业成为宁夏新的经济增长极。再次,加快发展风力发电产业。重点建设贺兰山东麓、宁东、麻黄山、中卫、红寺堡、同心、西吉、海原大型风电场,引导风电项目集中规划,因地制宜开发小型风电场,形成集中开发与分散开发相结合的格局。同时,大力扶持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开发大型风电设备,提高风机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第四,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打造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产业体系。开发推广秸秆气化技术,因地制宜建设秸秆气化站,有序发展秸秆气化发电,实现作物秸秆的能源化利用,拓宽能源多元化利用之路。
(二)积极开展重大低碳技术开发研究
依托宁夏低碳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共性技术研究与开发,将先进实用、应用前景好的科技成果和新型减排技术进行集成,在高载能行业、新能源产业及建筑领域进行大力推广,提高行业技术水平。1.开发应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在尿素、氰胺生产企业逐步推广烟道二氧化碳捕集浓缩和回收利用技术,开展煤气化产业二氧化碳捕集工艺及石油开采工艺对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发展二氧化碳应用产业,开展高浓度工业级二氧化碳运用于灭火、制冷、金属保护焊接、生产碳酸盐等领域的研究。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选择火电企业开展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试点,研究制定符合宁夏实际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地质封存技术体系。2.开展废气中一氧化碳回收与低碳利用技术。探索回收一氧化碳并入现行的煤气化炉,制备甲醇等有机化合物的可行性研究,在密闭式电石炉上开展示范;开展以一氧化碳为原料制备醋酸、草酸等试点示范;积极开展电石、碳化硅、硅铁冶炼炉尾气回收以及一氧化碳纯化相关技术的研究。
(三)建立低碳经济人才培养机制
围绕宁夏低碳产业、低碳产品及低碳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实行人才委培项目,有计划地培养低碳经济所需专业人才,全力建设低碳科技人才队伍,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四)加强荒漠化治理,大力发展碳汇林草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性贸易壁垒运用形式不断创新,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四种。
1.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所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环境保护和人民的安全健康并无影响而设置的贸易障碍。具体形式包括:(1)绿色环境标志制度;(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3)绿色包装制度;(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5)绿色补贴制度。
2.信息壁垒
发展中国家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发展对外贸易,向别国进行出口时,会因为其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水平低、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市场不完善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等而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在全球国际贸易和网络营销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导致其自身的信息,如制定、采用和实施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认定程序等不及时,造成其技术性贸易壁垒模糊、不透明的,同时也难以及时获悉和知晓别国拟制定、采用和实施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认定程序等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而遭遇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3.国际知识产权壁垒
国际知识产权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如专利产品,贴有合法商标的商品以及享有著作权的书籍、唱片、计算机软件等实行进口限制,或者凭借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实行“不公平贸易”而采取的措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1)由专利权和标识性权利构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2)《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临时措施的滥用;(3)贸易的“内部化”;(4)选择性投资;(5)严格限制平行进口。
4.道德壁垒
道德壁垒就是借助各国间文化和道德背景的差异,以人的劳动环境、劳动条件及劳工权利的标准或以“动物福利”标准过低或缺乏、动物从出生到被宰杀过着“悲惨的生活”为借口导致的出口被拒,称之为“道德壁垒”。具体包括:(1)社会责任标准;(2)动物福利标准。
二、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创新运用的统筹思考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运用和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应该从宏观统筹上对中国应对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创新运用加以思考。
1.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与快速反应系统建设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是由政府部门、技术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其运行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是由一个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中心、三大系统(咨询系统、信息沟通系统、技术支持系统)、三大体系(预警预报体系、快速反应体系、多方互动体系)、一个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服务网组成的有机整体。
图1.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系统构架2.建立和完善国家的技术保护体系
(1)建立和完善国家的技术法规体系。要加快中国产品的管理和质量体系方面的法制建设,通过高新科技手段,提高我国出口贸易的产品质量,改善我国出口贸易商品的结构,对各种产品的生产与进出口行为,制定带有强制性的详细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并以这些带有强制性的详细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作为立法渊源,制订进一步的具体的执行细则。
(2)建立和完善国家的标准体系。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法规、标准运行的法律机制,营造有效的运行环境。在以宪法为根本的法律体系中,调整包括《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提出具体的标准化要求,逐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第二,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标准化体系,特别是严格按技术法规和标准(自愿采用)的要求来制定和采用,实施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第三,尽可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要求缔约国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均应以国际标准或其有关部分为依据,采用时应尽量等同采用。
3.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力
(1)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着力改变部分服务业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过低的状况,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另一方面,加速培育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行业,按照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的要求,整合新兴服务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不同隶属关系之间的资源配置,逐步形成服务功能多层次、投资结构多样化的新型服务体系。
(2)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第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其研究开发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第二,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不仅可以提高大学和科研机构技术研究的市场适应性,加强技术成果产业化,而且为企业提供了一条费用低、速度快的产品技术升级换代的捷径;第三,引进与创新;第四,组建技术联盟,不仅可以增强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层次,而且可以增强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避免形成投有自我技术能力的工业化。
三、积极探索技术性贸易壁垒新形式的有效应对措施
1.绿色壁垒的应对措施
针对绿色壁垒发展的现状,应该分别采取短期措施和长期战略措施。
短期措施包括:(1)研究发达国家的贸易制定和运作方式,以及在绿色壁垒方面所采取的战略和措施,从中找出我国可以借鉴的内容,为确定我国的绿色壁垒战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发;(2)加强调查研究,完善检验检疫法规体系。检验检疫部门应就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现行的国际环保规范和国际公约,大量收集国内外疫情资料,趋利弊害,防止其他国家利用现有国际公约及多边贸易体系环境规范的不合理性制造绿色壁垒;(3)紧盯国际标推,大力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认证制度。
长期战略措施包括:(1)建立绿色贸易制度,实施绿色营销。建立绿色贸易制度就是把绿色贸易思想融入我国的贸易制度之中,成为开展国际国内贸易的一个基本思想和原则。绿色营销就是企业通过满足人们的绿色消费需求,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实现自身的盈利所进行的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定价和分销,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2)推进绿色生产活动。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由末端治理转向全程控制,在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的全过程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3)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的产业,以绿色生态产业代替污染严重的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4)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政府应通过各种公众媒体引导公众改革传统的大量消耗能源不关注环境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建立绿色消费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2.信息壁垒的应对措施
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1)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看待我国的电子商务建设。在我国,由于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低下,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还非常缓慢。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上看待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抓住有利时机,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2)政府应该创造一个有序的法律环境。避免电子商务网络中资金流失和伪造电子货币的可能性,在市场准入制度、合同的执行和赔偿、反诈骗、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广告管制、交易监督以及网络有害信息过滤方面制定有效规范;(3)政府在技术上应当设立专门机构,承担电子网络的指导和咨询工作,并组织制定指导性电子网络标准,消除企业在电子网络中的风险;(4)加快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
3.国际知识产权壁垒的应对措施
针对国际知识产权壁垒发展的现状,应该如下应对措施:(1)树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利用知识产权的主战场。只有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进步运行机制、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策略性运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缺陷,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设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提高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的能力。企业有必要设立一个独立的知识产权部门,由专人负责知识产权工作;(3)完善知识产权的立法和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的实施,保护我国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与外贸利益。
4.道德壁垒的应对措施
目前,我国企业接受欧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的还不多,今后接受社会责任审核将是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的事情:(1)政府应该鼓励企业积极申请SA8000标准认证。在一定的年限内,对执行SAS000标准而必须支付巨额成本的企业给予补贴。积极参加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贸易与劳工标准、经济全球化的讨论,主动与进口国有关实行社会责任条款的非政府组织进行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尽可能减少这此条款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2)建立SA8000的专门咨询机构。政府部门尽快建立SA8000信息中心和数据库,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减少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冯宗宪.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变动效应、影响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张东海.TBT与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3]杭争.TBT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6,(12).
[4]高文书.贸易技术壁垒经济分析[J].财贸经济,2007,(9).
[5]夏友富.TBT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J].WTO经济导刊,2006,(5).
关键词:煤炭开采;安全管理;问题;策略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尤其是重视其中危及安全的隐患,不断配备新设备,消除由于设备陈旧引发的安全事故,加大对职工的培训,以提高其安全意识,同时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增加科技投入,以确保煤矿开采工作顺利推进,最终能够为煤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提供坚强的保障。
1 煤炭开采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员工缺乏安全工作意识。煤炭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难实施各种安全工作规则,在进行开采工作时,员工虽然是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者,但是,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很多员工为了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凭借自我经验来进行作业,从而引发各种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员工遇到采掘工作接替紧张问题时,会对不正规的工作面进行开采。很多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瓦斯监测系统进行胡乱布置,很难兼顾系统的维护以及管理,从而导致其成为应付各种检查的工具,难以在实际开采管理工作中发挥出实际的作用。
1.2 检查工作缺乏科学性的指导。煤矿企业在进行开采工作时,缺乏较为权威的安全监管工作,很多煤炭企业所用的依然是较为陈旧的安全检查工作方法,由安全监督工作人员和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凭借自我技术以及经验对开采现场进行检查,难以对能量化的各种监测方法进行执行,从而导致检查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达不到科学管理工作水平。安全监督工作人员在对相关职责进行履行时,缺乏一定的保障措施,从而导致整个监督管理工作水平达不到力度要求,权威性受到影响。
1.3 缺乏安全技术人才。煤炭企业所执行的技术管理工作很难达到实际水平要求,煤炭开采工作强度相对较大,风险与报酬很难实现正比例发展,这些因素都导致煤炭企业缺乏一定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工作人员,技术骨干很容易出现流失。很多正规院校毕业的学生不愿意到煤炭企业进行工作,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安全技术工作人员,很多煤矿企业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难以顺利进行技术管理工作,对安全管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难以进行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储备工作。
1.4 投入工作不到位。煤炭企业在进行开采工作时,所用的设备以及设施很难及时进行维护和整修,从而导致其出现老化的现象。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在对开采工作效益以及开采工作安全关系进行处理时,存在轻安全、重生产的思想,为了能够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的要求,要求煤炭企业过度追求进度和产量,不顾设备的实际状况,从而导致煤炭企业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出现员工超负荷工作的现象,出现各种危及安全隐患。
1.5 管理不完善。领导团队的决策水平高低决定着企业总体水平。煤矿开采工作同样如此,领导层的决策对事故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开采之前,肯定进行大量的评估和检测工作,现实中,领导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评估和检测,管理不力,对于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不足,从而为安全事故埋下隐患。
1.6 设备陈旧。我国许多煤矿开采是从20 世纪开始的,到现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同时,开采使用的设备价格非常昂贵,使得相关设备长时间得不到更新。长时间的使用,其损坏程度日益提高,非常易于发生危险。所以,作为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关键工具,开采设备的危险性愈高相应引发事故的概率愈大。这样,设备陈旧同样属于引发矿井事故的一个主要根由。
2 做好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2.1 建立并完善生产规章制度。煤炭企业要想保证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重视相关制度,不断强化制度工作的建设力度。首先要对生产制度进行重视,细化安全管理工作措施,建立安全质量检查制度以及考核制度。通过这种制度化的建设工作来提升煤炭开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从而形成全面的管理以及控制工作局面,保证所有的开采工作都能够按照相关制度和要求来进行。
2.2 对生产责任进行落实。煤炭企业在实际开采过程中,要对相关工作进行控制。排查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安全检查以及监督工作,把所有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与监督部门的责任进行挂钩,从而保证所有的安全监督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履行相关工作责任。对于开采工作中出现的任何安全事故,都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其源头进行追查,还要对原因进行分析,处理相关责任人。
2.3 开采现场推行安全质量标准。煤矿企业进行安全开采工作的基础就是各项质量标准,这也是保障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主要途径。在推行安全质量标准时,要对管理目标进行制定,对验收标准进行严格控制,还要保证考核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做好员工的技能以及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保证煤炭开采工作人员能够在实际开采过程中提升互保以及自我保护技能以及防护意识,从而对技术标准以及技术规范进行执行,让他们在开采过程中不存在任何麻痹大意的心理。
2.4 做好安全投入工作。煤矿企业在进行开采工作时,要不断提升开采设备的机械化程度,装备、管理以及培训工作是保证煤矿企业顺利生产的基础,也是煤矿企业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所总结出的相关经验。通过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实际生产效率,创造更加优越的作业生产环境,从根本上杜绝所有安全隐患的发生。煤矿开采工作的逐渐深入,水害、瓦斯以及其他灾害影响力越来越大。煤矿企业只有抓住发展机遇,做好安全投入工作,对安全设备进行引进,才能够解决好所有的安全问题。
2.5 加强安全监督。安全监督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关口,该环节中,是否认真进行安全检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故的可能性。所以,安全监督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尽快发现问题,尽快妥善处理潜在威胁。并且应当加强对安全监督人员的考核。
2.6 配备新设备,消除相关隐患。煤矿开采过程中,应当尽快找出相关设备中的安全问题,对那些较为陈旧或者损坏较为严重的设备需要尽快将其更换,尽量将其中的危险因素消除;尽快将那些投入使用时间相对较长的设备淘汰并更新,通过这种方式将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避免设备危险运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创造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不容忽视。开采工作的安全管理是保证整个企业顺利发展的基础。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要首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帮助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区网;网络性能;带宽;时延;性能测量系统
1.系统设计
系统框架设计:
该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界面管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数据包的发送模块,数据包的捕获模块,协议解析模块,存储模块等六大模块。其系统设计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设计结构图
下面对各组成模块做如下简要说明:
(1)用户界面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能让用户手动输入内容并将查询的内容呈现给用户。
(2)业务处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以业务边界为限制,进行业务类的封装。
(3)数据包的发送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用户界面管理模块对各种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封装,还可以进行网络性能探测数据包的封装,构造完成后进行数据包的发送。
(4)数据包的捕获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捕获到所有经过网卡的数据包,还可以根据过滤条件捕获特定的网络探测数据包。
(5)协议解析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对特定的探测数据包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并且计算网络的带宽和延迟。
(6)存储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存储接收端接收到的网络探测数据包并且对接收端计算的网络带宽和延迟也进行存储,以便用户对数据库中的网络带宽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和了解。
2.系统功能介绍
对网络协议发生器而言,该系统主要的操作对象是用户,它们的操作主要包括协议构造管理,数据包发送管理,数据包捕获管理,数据包分析管理和存储模块这五大功能模块。
2.1 协议构造管理模块
本软件系统要求用户可以构造不同协议的数据包,还可以构造能够探测网络性能的网络探测数据包,用户可以设置要发送的数据包各层协议首部的内容。
2.2 数据包发送模块
数据包发送模块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用户可以任意构造不同协议的数据包。另一部分是用户必须严格按照网络探测数据包的格式构造数据包。
2.3 数据包捕获模块
数据包捕获模块也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用户可以捕获所有经过本网卡的数据包。另一部分是用户可以筛选出满足过滤条件的网络探测数据包。
2.4 数据包分析模块
数据包分析模块也包括两部分功能:一部分是可以对经过网卡的所有数据包进行分析,按照TCP/IP协议栈的原理,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解析,从数据链路层开始。首先分析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如以太网协议等。其次在根据以太网的分析结果在分析网络层的协议,如IP协议。分析了网络层协议以后,就可以对应用层上的协议如TCP,UDP进行分析了。最后分析应用层的协议。
2.5 存储模块
存储模块的功能也包括如下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用来存储主机在某个时刻的流量信息(包括总的流量,上传流量,下载流量)。另一部分用来存储捕获的网络探测数据包的相关信息(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数据包的类型,大小,发送的时间戳和接收的时间戳,计算的某段时间的网络的带宽和延迟等信息),形成图表的形式以方便用户查看某一时刻网络的性能和主机的流量信息。
3.系统流程图设计
数据包发送和捕获技术是网络协议发生器的关键技术,如果在一个繁忙的网络上进行数据包的发送和截获,而不设置过滤器,那得到的数据包会非常多,导致我们的应用程序响应失败,因此对于网络协议发生器进行必要的性能优化,考虑到用多线程来进行数据包的发送和数据包的捕获操作,于是在程序中使用了两个线程:一个线程是构造数据包和数据包的发送线程。
另一个线程是过滤数据包和数据包的捕获线程。考虑到能高速的发送数据包,我们应该将数据包发送线程的优先级设置为高优先级。下面通过流程图来介绍我们的网络协议发生器:
图2 多线程系统流程图
4.网络性能测量系统的应用
我们利用这个网络性能测量系统对现有的性能测量方法进行了实验与数据分析,实验的内容由以下几小节进行简要的说明
4.1 VPS逐跳带宽测量方法的实现
4.1.1 实验平台
图3 网络拓扑结构
搭建如图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2号是背景流的发送端,计算机4号是背景流量的接收端,计算机1号是网络探测数据包的发送端,计算机3号是网络探测数据包的接收端。每段链路的带宽如图所示都为10Mb。
4.1.2 背景流下的精度分析
本实验采用的是局域网流量产生器,通过设置产生数据包的大小和传输的速率来控制路径的背景流量的大小,我们让它的背景流量分别为0Mb,1Mb,3Mb,5Mb,7Mb,9Mb。即背景流占链路带宽容量的0%,10%,30%,50%,70%,90%。
VPS算法:
针对每次测量实验中获得的可用带宽值的大小,分别计算出在各速率的背景流下的可用带宽的大小(见表1)。
4.2 基于探测报文间隔模型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的实现
4.2.1 实验平台
图4 网络拓扑结构
搭建如图4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2号是背景流的发送端,计算机4号是背景流量的接收端,计算机1号是网络探测数据包的发送端,计算机3号是网络探测数据包的接收端。计算机4号和计算机3号与路由器之间的带宽为10Mb,既是紧链路又是瓶颈链路即窄链路,因为此算法在测量之前必须保证紧链路和窄链路是同一条路径。背景流量的控制与VPS算法的是一致的。
4.2.2 Spruce算法
针对每次测量实验中获得的可用带宽值的大小,分别计算出在各速率的背景流下的可用带宽的大小(见表2)。
4.3 基于自拥塞模型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的实现
4.3.1 实验平台
图5
图6
背景流量的控制与VPS算法的是一致的。
4.3.2 PathLoad算法
针对每次测量实验中获得的可用带宽值的大小,分别计算出在各速率的背景流下的可用带宽的大小见表3。其中可用带宽范围的中间值即为测量的带宽。通过上述的测量结果,我们经过统计分析出这3种带宽测量算法的误差比如图6所示。
5.结论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协议层出不穷,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各种协议的组成部分并且深入理解TCP/IP协议栈,本文除了深入研究网络数据包构造技术,数据包捕获技术以及各类网络协议分析方法以外,根据需求还设计出了一个网络性能测量系统,该网络性能测量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
(1)研究了以太网帧的帧格式以及基于 TCP/IP 协议族的数据报文格式,为深入理解协议分析的原理以及过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该软件界面简洁,方便用户操作,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手动添加网络协议,达到了很好的扩展性。
(3)可以通过发送探测数据包,实时了解网络的动态,对于发现网络故障,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4)基于多线程的网络性能测量系统,可以模拟多个会话,从而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5)利用这个网络性能测量软件,我们对现有的算法进行实际测量,通过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测量误差最小的算法,为下一步改进该算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悦敏.网络协议分析方法的研究[C].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1
[2]谢小特,王勇军.专有网络协议数据包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4
[3]王龙.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
[4]黄俊杰.基于Linux的网络协议学习系统[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5]杨洪春.利用网络协议分析器分析TCP_IP协议[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6]岳彩祥.基于主机的网络协议分析[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7]王俊峰.高速互联网性能测量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
[8]刘敏,李忠诚,过晓冰,邓辉.端到端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J].软件学报,2006.
[9]贾圣文.互联网主动带宽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
[10]李廉.基于园区网的高带宽实时流媒体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
[11] The Probe Gap Model can Underestimate the Available BandWidth of
Multihop Paths.
[12]PathLoad:a Measurement tool for end-to-end available bandwidth
【关键词】开关柜;特征气体;诊断
高压开关柜在电力系统中担负着关合及断开电力线路、保护系统安全的双重功能,随着电力系统向着高电压、大机组、大容量的迅速发展,电网日益扩大以及变电站无人值班管理模式和综合自动化的普及推广,高压开关柜的安全运行越来越重要。高压开关柜内闸刀触头、电力电缆进出线的接头接触不良时,接触电阻增大,在负载电流流过时会产生发热现象,过热会引起金属材料的机械强度下降,绝缘材料老化并可能导致击穿,形成事故。在高压开关柜中,固体绝缘中的空穴、不同特性的绝缘层之间,以及金属(或半导电)电极的尖锐边缘处,由于气体的击穿场强比固体介质低得多,气体中的电场又比固体介质中高,往往在气隙的部位产生局部放电。这些局部放电会造成电介质绝缘强度逐步下降,最终导致绝缘的损坏。此外,高压开关柜中还存在SF6气体的泄漏,同样会造成设备性能的下降。因此,测量和监视高压开关柜内的运行状态,是避免重大事故发生及控制故障恶化的有力手段,对于保证高压开关柜的正常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有的各个测试系统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并且各种方法只能实现对某一种故障的监测,还无法实现对高压开关柜的运行状态准确监测。针对于上述的情况,针对于上述的情况,对高压开关柜在运行过程中各故障状态下的气体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各种故障状态下,高压开关内部会产生不同的特征气体。由此可见,采用变压器油色谱测试的原理,通过对不同特征气体的分析,可以实现对高压开关柜运行状态的监测。基于上述的原理,本论文介绍了基于故障气体原理开发了便携式开关柜故障探测装置,该系统通过提取开关柜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气体,采用气敏传感器对各种气体成分进行分析,从而对开关柜的运行状态做出可靠判断,确保高压开关柜的安全运行。
一、开关柜内部故障的特征气体分析
对于采用SF6断路器的小车式开关柜,最容易发生的异常是接头发热、SF6气体泄漏和局部放电。下文将分别研究每种异常状况的特征气体特点。
1.接头发热
接头发热是一次设备的常见故障,对于常用的小车式开关设备,由于其断路器小车经常被移进移出,断路器的触指和触头很容易受到撞击等外力作用而变形,导致接触不良而发热,另外其电缆接头也是发热故障的高发部位,由于开关柜内部发热几乎不能早期发觉,接头发热故障对于开关柜的安全运行事关重大。接头发热产生的特征气体比较复杂,各种气体的组分和浓度随发热温度和接头材料的不同而不同,主要特征气体有以下几种:
a.烷烃和硫化氢——主要是接头电力脂、脂、示温蜡片中杂质受热分解产生,由于断路器触头无一例外地涂有脂,如果接头发热,凡士林融化导致内部少量碳原子数量较少的烷烃和硫化物等杂质气化而分布在柜内的空气中,由于各种气体传感器对于烷烃等可燃气体灵敏度极高,因此很容易检出。
b.单质铜和氧化铜颗粒——如果温度过高,接头的铜会逐步氧化发黑形成氧化铜,极少量的氧化铜和单质铜会升华进入空气,并产生微量烟雾。
c.绝缘材料分解气体——发热接头附近的绝缘材料(如环氧树脂)受热也会产生一定特殊气体,另外接头部位的灰尘受热也会产生特殊气体,主要有氢溴酸、胺类、腈类、酚类、烷烃、醛类、氮氧化物,多环芳烃、杂环族化合物、羟基化合物等。
2.局部放电
局部放电也是一次设备的常见故障,空气中的放电现象会产生氮氧化合物、臭氧和负离子,因此对于空气中的局部放电,如沿面放电等,可采用探测上述气体的传感器进行探测,对于固体介质内部的局部放电则没有作用。
3.SF6泄漏
绝大部分的小车式开关柜均为装设断路器SF6压力表或密度继电器,如发生SF6泄漏,只有等到压力低于报警或闭锁值时,才能通过处罚压力接点的方式用光子牌、指示灯间接显示出来,如果压力接点失灵,SF6气体即使漏完运行人员也无法知道,如果此时操作断路器可能导致设备爆炸的严重后果,因此采用另一种手段探测SF6泄漏也很有必要。由于现有的SF6气体传感器能检测到0.1ppm以下浓度的SF6气体,因此开关柜内部的SF6泄漏应该能很容易地检出。
二、气体传感器设计
1.传感器的选择
通过对不同传感器的性能比较,分析了各种传感器在寿命、灵敏度、成本、加热功耗和反应速度方面的优缺点,本论文提出了采用电化学可燃气体传感器+离子型烟雾传感器+TGS型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接头发热、大气型臭氧传感器检测局部放电、环境监测型SF6传感器检测SF6的方案。
接头发热采用电化学可燃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灵敏度很高,用其可满意地检出微量的硫化氢或其他可燃气体;游离碳、游离状氧化铜和单质铜用气体传感器较难检出,为了提高检测性能,又加上了离子型烟雾传感器,这样如果柜内有极少量的烟雾颗粒,也能及时检出,通过联合使用2种不同原理的气体传感器,就能较可靠地探测出开关柜内部发热异常。局部放电和SF6泄漏的检测分别采用O3/S-5型大气监测用臭氧传感器和SM-SF6型SF6气体传感器,该两种传感器的检出灵敏度都在0.1ppm以下,足以探测开关柜内部的SF6气体泄漏和表面局部放电现象。
2.气体传感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将特征气体浓度量转化为电量的传感器,大部分气体传感器都采用电阻率变化的方式输出信号,当环境中某种特征气体含量较低时,传感器电阻较大,当该气体浓度增大后,传感器电阻减小,大部分气体传感器的电阻在一定范围内都能与气体浓度成比例变化,具有较高的线性度。
典型的采用加热方式工作的气体传感器电路如图1所示,传感器的1、2端口为加热端口,3、4端口为输出端口,R2为加热端口的限流电阻,用以将加热电流调整到传感器所规定的电流值,R1为输出端负载电阻,当传感器启动后,需要加热一段时间,加热完毕后即能工作,此时3、4端口的电阻值会随着外界气体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R1上的电流和输出端的电压变化,起到监测气体浓度的作用。
三、系统结构设计
通过上述的研究,本论文对整个测试系统进行了设计,其整个原理如图2所示。
从上述监测系统的结构框图可以看出,整个系统由CPU控制系统、按键、液晶显示屏、通信总线、A/D数据采集单元、局部放电探测单元、SF6泄漏探测单元和触头过热探测单元所构成。整个系统的工作过程为:首先采用抽气的方式,将开关柜内的运行气体送入到各测量单元中,利用局部放电探测单元、SF6泄漏探测单元和触头过热探测单元中的气敏传感器对各种故障的特征气体进行测量,实现非电量向电量的转换,接着将各测试信号传到A/D数据采集单元,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最后将数字信号送入CPU控制单元中,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将测试结果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液晶屏中,其显示的内容可通过按键进行更改。此外,整个系统还可以通过通信总线,将测试结果上传至监控中心。
四、测试电路设计
针对于上述电路的框架,本论文对其的测量电路进行了设计,其原理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整个测试电路由模拟开关、AD采样电路和MCU组成,其工作原理:首先将测量信号(如热信号、局部放电信号等)接入模拟开关,然后利用MCU控制模拟开关,实现对其分时控制,将模拟信号输入AD采集单元中,接着MCU控制AD采集单元实现对其模拟量的数字转换,从而实现对被测量的测量。
五、系统软件设计
根据上述的测量电路,对其控制软件进行了设计,其程序的流程框图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程序的流程为:首先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如接口的电平、寄存器初值的设定,中断的关闭等,然后控制模拟开关,使模拟信号进入AD的输入端,接着对其进行模数转换,实现对模拟量的分时采样,然后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对高压开关柜的运行状态作出判断。
六、样机的效果测试
鉴于要寻找内部存在异常的运行开关柜比较困难,因此设计了一些模拟实验,来验证该样机的实际效果,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图4为测量程序流程图。
七、结论
本文说明了空气绝缘开关柜内部异常早期探测的必要性,提出一种通过检测开关柜内空气质量和特征气体组分的方式,来探测空气绝缘开关柜内部异常状态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了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对于接头发热、表面放电和SF6泄漏异常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实现对高压开关柜的监测。
参考文献
[1]吴家棍,孙良彦.传感器技术[J].1997(1):18-21.
[2]尚文,刘杏芹,汤笑婷.应用化学[J].1998(2):60-63.
[3]陈尔绍.传感器实用装置制作集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4).
[4]陆凡,王小平等.传感器技术[J].1997,26(3):5-6.
[5]彭军.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火宅,漏电报警器
一、电气火灾的原因和危害性
我国的电气火灾大部分都是因漏电和短路而引发的,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电气线路的漏电和短路是导致电气火灾发生的根源和重要原因之一,并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应引起大家高度的警惕和重视。
当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受到损伤而导致接地故障,主要是指相线对地或与地有联系的导电体之间的短路,包括相线与大地、PE线、PEN线、配电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敷线钢管、桥架线槽、建筑物金属构件、上下水和采暖、通风等管道以及金属屋面、水面等之间的短路。科技论文,火宅。当发生接地短路时在接地故障持续的时间内,与它有关联的电气设备和管道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和装置外的可导电部分间存在故障电压。此电压可使人身遭受电击,也可因对地的电弧或火花引起火灾或爆炸,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
电气短路主要包括金属性短路和接地电弧性短路两种:金属性短路是由导体间直接接触,如相与相之间、相与N线之间短路,其短路电流大,短路点往往被高温熔焊,金属线芯产生高温以至炽热,绝缘被剧烈氧化而自燃,火灾危险甚大,但金属性短路产生的大短路电流能使断路器瞬时动作切断电源,火灾往往得以避免;接地电弧性短路是因短路电流受阻抗影响,电弧长时间延续,而电弧引起的局部温度可高达2000℃以上,足以引燃附近可燃物质引起火灾,但由于接地故障引起的短路电流较小,不足以使一般断路器动作跳闸切断电源,可见接地电弧性短路引起的火灾危险远远大于金属性短路。科技论文,火宅。电气短路以单相接地故障居多,电气火灾的危险则以接地电弧性短路为最严重。另外不论是TN系统还是TT系统,接地故障回路的阻抗都大于带电导体短路回路的阻抗,这也是形成接地电弧性短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分析电气火灾的原因,在低压电气线路上加装防火漏电报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防火漏电报警系统,能够准确地监控电气线路的故障和异常状态,提早预警发现电气火灾的隐患,及时报警提醒人员去消除这些隐患,避免火灾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把电气引发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防火漏电报警的内容组成及功能特点
防火漏电报警以带激励脱扣器的塑壳式断路器为主开关,另外配备各种采集、记忆、通讯等元器件,集漏电、短路、过载、过压、欠压、防雷、防误合闸、故障类型识别、强制断电等各种保护功能于一体,并具有来电显示、声光报警和本机自检功能。防火漏电报警主要作为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使用,并通过防火漏电报警系统。对电气线路的故障和异常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使被动防火变为主动防火,实现集中监控和管理的目标。其主动性功能特点如下:
1)系统启动后首先对电气线路进行全面运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电气火灾隐患。当不存在电气火灾隐患时才允许开关合闸接通,若存在电气故障时提前预警并可以断开回路,未排除电气故障前拒绝合闸接通,确保低压配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2)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对电气线路的运行状况实行全天候在线自动安全监控,自动跟踪诊断电气故障,分析和识别故障类型,并发出声光和语音报警,通知电气维护人员及时排除故障,把电气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智能监控,防患于未然”。科技论文,火宅。
3)防火漏电报警采用了微电脑(PIC单片机)自动控制技术,取代了传统被动式机械热效应控制技术,全面实现升级换代,分断速度更快,实测数据只有0.04秒,比传统开关动作速度缩短了数倍,分断速度越快,所产生的电气火花就越小,一旦发生故障能快速切断,增强了安全可靠性。
4)系统具备“黑匣子”记忆功能。通过一台电脑在5km范围之内,可对多台防火漏电报警实现远程监控。随时可关断或接通用户供电线路,随时可查询用户供电线路安全用电情况,随时调阅每台防火漏电报警当前或历史运行情况,一旦发生漏电、过载、短路等故障时能准确在电脑界面上显示出发生故障的供电线路具置和发生故障的时间。使故障发生的原因一目了然,便于维护和管理。
5)系统采用智能化网络管理。采用RS485/RS422四线制全双工通讯模式,传输距离在5km以内。科技论文,火宅。同时可与烟感、温感或可燃气体探测器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心实行联动控制,把配电与消防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双重报警和控制功能,大大提高了对漏电火灾监控的可靠性和保护性,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气火灾误报和漏报现象,全面主动防御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科技论文,火宅。
6)系统实行多功能全面保护,除传统的漏电、过载、短路保护外,又增加了防止过压、欠压、雷电感应和误操作等防护措施,以避免对电气设备的损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防火漏电报警系统的实际应用
防火漏电报警系统由防火漏电报警、集线器、中继器、转换器、台式监控主机或电脑等设备组成。系统以防火漏电报警作为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使用,集各种保护功能为―体,担负起各种电气故障的实时检测、采集和发送任务,并具有来电显示、声光报警和本机自检功能,对过电流、剩余动作电流、动作与延时时间等各种参数值进行现场或实测后设定。采用先进的动态阈值检测和自动判断技术、高灵敏度剩余电流探测、新型故障数学模拟算法和现场总线技术,为智能远程监控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系统对电气线路的运行状况实行全天候在线自动安全监控,随时检查各用户安全用电情况,可接通或分断用户电源,并具备“黑匣子”记忆功能。准确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监视故障点的变化,满足了《新高规》中,“储存各种故障和操作试验信号,信息存储时间不应少于12个月;切断漏电线路上的电源,并显示其状态;显示系统电源状态”等要求。
系统可实现独立监控,监控主机单独设置在值班室或消防控制室内。也可采用通讯接口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网运行,实现双重报警和控制功能,监控主机可与消防系统设备共用,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达到集中监控和管理的目的。
四、总结
在低压电气线路上安装防火漏电报警这是有效可行的方法。通过防火漏电报警系统,能够准确地监控电气线路的故障和异常状态,并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科技论文,火宅。监视故障点的变化,随时储存和记录故障信息情况,提早发现电气火灾的隐患,及时报警提醒人员去消除这些隐患,避免电气火灾发生,把电气火灾的消灭在萌芽状态。
此项新研究的思想灵感来自于近期“隐形斗蓬”的技术,所谓的“隐形斗蓬”就是让可见光发生弯曲,从而让目标产生隐形效果。隐形的原理就是,光线发生弯曲绕过目标物体而不是直接照射到目标物体上,这样光线就不会被散射并反射到观测者的视野范围之内,物体表面上看似乎消失了。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采用了相似的方法产生一个时间漏洞,尽管只是很短一瞬间的事,但时间停滞的效果持续约为每秒的40万亿分之一。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家阿历克斯-加耶塔是该项研究的首席作者。加耶塔介绍说,“想象一下,你能够将光线转向,让时间变慢,然后再加速,这样你就可以在光束中产生一个缺口。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于那一瞬间的事件将不会散射光线,看起来就好像那件事从未发生过。”
加耶塔举例说,“在博物馆中,有时会利用激光束扫描来保护无价的艺术珍品。探测器的激光束在不断来回扫描,突然激光束被挡住或被保护区没有激光,比如你走过激光束照射的地方,此时警报就会响起。但是,如果某种设备能够让一部分激光束加速,一部分激光束减速,这样就会出现瞬间无激光束的情况。此时你再走过相同的位置,这样探测器就永远发现不了发生过
何事。”
让时间静止
加耶塔等人的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自然》杂志之上。在论文中,研究人员介绍了时间停滞的实验过程。探测器照射出一束激光束,然后激光束穿过一种名为“时间透镜”的设备。和传统的透镜能够在空间上将光线发生弯曲一样,时间透镜能够使得光线出现暂时的分隔(非空间上的)。加耶塔介绍说,“在时间域中,这是一种能够真正控制光束属性的方法。”
论文的联合作者、康奈尔大学应用与工程物理学院科学家莫蒂-弗雷德曼据此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实现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变激光束的频率与波长,从而使其以不同的速率传播,这样就产生一种(时间)间隙。”然后,时间漏洞的另一侧还有第二束脉冲激光,这束脉冲激光的作用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改变激光束的属性,从而让激光束恢复到原有的属性。在实验中,发生于时间漏洞之中的事件,都可以逃避探测器的探测。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光学研究所科学家史志民(Zhimin Shi)介绍说,“这是首例真正产生时间间隙的实验,也是首例实现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同时隐形的实验。”史志民并没有参与到该项
研究。
时间隐形
尽管这项研究仍处于最初期阶段,但是这种对时间的操作将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前景。史志民表示,“我认为,可能人们还没有对这种技术究竟有多大用途考虑太多。也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让某事物隐形不被探测到,或者故意让某事件处于‘斗蓬’
之中。”
不过,时间透镜技术还有可能让人悄无声息地向不间断的数据流中插入特定信息,这一行为可以做到天衣无缝,难以发现。弗雷德曼解释说,“我认为,你可以将某些数据隐藏于即将进入光纤中的数据流中。利用时间透镜,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数据,事后还可以还原。”
【论文摘要】: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稳定,关键在于根石基础的稳定。险工、控导根石断面的不足,是造成工程出险的主要原因,正确掌握根石坡度情况,无疑为防洪抢险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黄河上一直沿用人工锥探的方法来进行根石探测。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对人工锥探险工、控导根石的有效方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存在的问题
1.1探测的外边界问题。通常我们在探测时,险工从根石台、控导工程从口石开始向外探测,这可以称作内边界;向外探测至无根石为止,可以称作外边界。探测时,随着水平距的增大,根石深度越来越深,人工锥探的难度也增大,当深度到达15米以上时,需要接3杆以上(每杆5米长),在遇到特殊地质(如淤泥、硬土层等),就无法继续探测。再者,当水平距很大时,就算能探测到根石,也不好判断是该坝的根石还是上游走失的根石。因此,进行根石探测时首先应确定一个合适的外边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探测强度,而且能够提高探测质量和精度,缩短探测时间,节省人员,节约资金。
1.2探测精度较低。现在的根石探测方法和原理决定了它的精度,探测时是否探测到根石、根石的来源及根石有多厚等均无法准确知道,而只能在米格纸图上划出一条坡度线粗略显示。
在实际操作中,当探测主坝靠溜时,探测船难以按要求部位准确固定,或近或远,或前或后的情况时有发生,所探点不一定在同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影响了探测精度和准确数字,尤其是水流很急的部位,人工锥探将无法进行。另外,船上探测也经常受到限制,在大风天气时也影响探测精度。
1.3探测资料整理问题。每坝探测完之后都要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现行的根石探测资料整理计算、绘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用根石软件探测管理系统。此软件处理缺石量沿用险工根石台、控导从口石开始计算的方法,难免出现误差,计算根石的平均坡度时也存有误差。在一种是人工计算、绘图。把每垛坝岸现场实测的各项数据整理好后,再用人工按实测数据、比例,划出一条坡度线显示出来,然后对照图进行计算、分析每段坝是否缺石或不缺石。这样一来,单凭在图上分析、观察、计算根石量缺与否,是有相当大误差的。有时也可能参照历年探测资料进行对比,是否有无变化,敷衍了事,根本起不到真实的探测效果,失去了根石探测的重大意义。
1.4探测的安全问题。通过近几年来根石探测的经验来看,根石探测坝垛一般都是常年靠水的工程坝岸,水中探测难度较大,特别是水流速度较大,锥杆高度又在10—12米左右时,探测锥杆难以保持垂直,影响探测精度,且由于探测人员站在船边向下锥探,船在水流的推动下,使船左右摆动,难以固定,加之工作面窄小,安全系是小,容易造成人员落入水中,发生事故。
2措施与建议
2.1对根石进行探测时,要确定探测边界。探测边界应控制在22米为宜。按1:1.5坡度计算,根石坡度达到15米时水平距为22米,因为测船长加上内边界到水边的平距就是22米左右。
2.2要加强根石探测方法的研究,加大投资力度,以高科技含量的探测技术代替传统的锥杆探测。本人的初步想法是:开发研制一套钢架式多用根石探测器。即:由测杆改为测绳探测;由传统的船上探测改为在根石上和船上都能探测;由以前的皮尺丈量平距为行走滑车丈量;水深测量由以前的测杆丈量变为电子显示数据。同时建立模拟试验场地,选择合适的坝岸对根石进行解剖,摸清根石界面及其分布形态。
2.3对于暂时无法探测的断面,原则不予探测,在资料处理好后可以参照相临断面的情况,一旦具备探测条件时,择机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