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大学论文

建筑大学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3 15:15: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大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建筑大学论文

第1篇

20世纪,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建构主义理论,使当代学习理论研究出现了革命性的转变,成为现论学习研究的现状和走势,推动了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次重大革命与突破.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领域带来了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根本性变革.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认知的过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理论体系中,学习并不是被动地对新知识的记忆和吸收,而应当是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经验,以及知识结构对新的问题与知识进行的主动建构.学习是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的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问题作为切入点,积极独立地进行探索与发现,并且在相互协商与讨论中获取知识.所以必须将被动接受的学习者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将灌输知识的教师变为知识意义的建构帮助者与促进者.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教材作为大学生学习意义建构的对象,在原有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新的物理知识的同时,对原有物理知识认知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造与重组,从而实现物理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大学生物理学习在于理解和意义的制订,而不是物理知识本身;集中于物理知识的自我建构,而不是教师的传授上;集中于社会的互动,而不是个体行为方面.高校教师要为大学生创建有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让大学生能依据适当的认知工具和丰富的资源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或者通过一定的情境,或者通过社会参与的过程,用自我的经验和交流使自己的知识具有应用的能力.大学物理教学环境中,要潜移默化地让隐性知识与人、情境产生互动和增长;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信息加工的主体.

2大学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应试教育思维的消极影响

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仍深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仍然认为自己是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主导代替学生主体;课程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教材的老化难以涉及物理学科前沿知识,学生在应付这种课堂教学的同时,内心是毫无学习兴趣的.在这种课堂知识无用论的影响下,只求不挂科,考够60分就可以的思想在学生中还是大有市场的.这种消极应付式的学习,只能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低下.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深感书本知识用不上的残酷现实,只能在实践中从头学习.这种落后的教条性教育现象造成了高等教育的极大浪费,也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的效果.

2.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从现今普遍的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传授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用对其进行思考,坐享其成,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动性发挥.从教学手段看,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课堂授课往往拘泥于严谨的科学表述,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知识深奥难懂,认为学好物理是难度非常大的一件事.注入式的物理教学方法,再加上传统的物理实验模式,物理知识内在规律的深奥性很难通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以深入浅出的形式表现出来,落后的教学观念与现代素质教育脱节严重.大学物理教学的“填鸭式”现象也有其存在的现实原因,比如说大学物理教学任务多,但课时比较少.这种客观事实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物理教师赶课时的心理,师生间几乎没有互动的时间.这种教学模式脱离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自主性.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也不强,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3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大学物理课程的考核手段比较单一.一般都采用考教分离的形式,采取平时、期中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侧重检查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从课本到课本,从理论到理论,只能促使学生使用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却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意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扩展学生物理知识和培养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物理考试试题和答案大多取自于课本、平时的习题册,考试题目重记忆轻理解,题目的答案便于准备,只要学生把这些题目背下来,基本上就能应付考试.这就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出现,学生为分数而学习,为分数而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丧失了考试应有的指挥棒作用.

3改进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策略

3.1研究型教学模式策略

教育的目的关键不是当前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世界著名大学的教育理念来看,大多都以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为目的.大学物理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大学物理课程的研究型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着重探索研究,正确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教学活动.教师在物理课堂上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创新实践机会,逐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维理念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注重知识获取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兴趣,完善知识结构.教师要展开问题式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式物理背景中,激发主动学习的意识,建立起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生成学习的路径,在体验识别物理学习目标和达到物理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增强探索知识的能力.大学物理研究型教学模式所呈现出的学习方式重在让学生锻炼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物理解题思维策略进行自我完善.在这种物理教学模式中,问题的确立比较关键,对整个教学进程产生决定作用.所以说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结构,适时提出问题,要防止过早提出问题.学生物理知识建构还没有一定的基础,就会削弱学习的效果.教师提出问题后,要主动发挥指导作用,在学生努力进行物理知识建构的过程中给予超前的方向性的指导.学生物理知识建构后期,教师同样需要积极指导学生建构后的知识或者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努力使物理知识重组得到进一步升华,为将来新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结构基础.所以教师要能紧紧抓住学生物理知识建构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不同特点,辅以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式学习.

3.2情境型教学模式策略

大学物理教学在知识点的传授上往往具有情境教学的特点.教师围绕知识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教材,并且使学生的学习物理知识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大学物理教学不仅要反映物理学在工程中的应用,而且要体现当前的科技发展,力求把经典内容教出新鲜感.大学物理情境型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相关联蕴含物理知识原理的社会或生活提炼加工后展现并影响给学生.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已形成的建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创设一个更容易让学生建构新知识的情境,让学生在与周围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蕴含相关物理学原理的社会或者生活在内化知识时进一步提炼加工.也就是说,情境型教学模式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物理建构知识和经验,创建更适宜学生建构新知识的环境,方便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固有知识体系中.大学物理教学创设情境的方法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体验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也可以将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场景通过一定形式在课堂上呈现;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演示情境,在情境再现的过程中体验新的物理知识;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物理知识的角色扮演,在参与过程中加深内心体验.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情境创设,还是角色扮演式的情境学习,这些情境型教学模式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能锻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创造思维,培养学习物理新知识的适应能力.学生在这种情境型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原有认知结构.经过整合个体内部知识,往往会比较容易接纳新的知识,甚至产生学习的顿悟,从而建立更高级的新的认知结构.所以,情境型教学模式对唤醒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启迪智慧,往往发挥着出乎意料的作用.

3.3合作型教学模式策略

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动学习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教师依据整个学习小组的成绩,对小组成员进行奖励或课堂成绩认可.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和创造性设计实验研究项目,让学生参与并完成从选题到设计以及动手操作到结果分析的整个程.大学物理教师采用这种合作型教学模式不应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组建学习小组,因为每个学生的成绩、能力、知识背景都是不同的.所以要建立在对学生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建学习小组,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向其他成员学习,实现学习互补.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大学物理教师应密切关注小组学习进展,对部分存在搭便车心理的学生及时教育引导,对在合作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尽可能地予以鼓励和表扬,尽量最大程度发挥出朋辈教育的效应.如果物理教师漠视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消极现象,不仅会对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公正性产生影响,还会让小组学习活动的其他成员产生新的消极怠工心理,最终会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失败.所以最终的学习成绩评价中,学习成果尽管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但物理教师也要注意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给予差别化评价.这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学习评价的公正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4结语

第2篇

在传统思维和教育教学理念下,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即课堂教学经常忽视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发现、萌芽、发展和形成过程,忽略了对学生物理思维、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培养。由此可见,传统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并非有助于对大学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大学物理教学是知识的生长和灌输,是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发掘,创新的过程。通常,我们认为:第一,一般的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被认为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复制、灌输工程,而应当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理解和再创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相伴而生、并行发展的,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不但应当是一个教师讲授、认识知识的过程,而且更应当是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创造新的知识的过程。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忽视和抹杀学生的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灌输”,而应当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总结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领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总结中拓展、派生出新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当重视学生对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想法、方法的由来,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丰富想象空间、创造建构出新的知识。

第三,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对物质世界进行认识和探索的过程,它使得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进而使得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意识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用物理学家探究物质世界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过程来指导、引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的每一次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合理、完整的科学探索、发现、探讨和思考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真正看到物理问题是怎样被提出、发现和发展的;又使得学生能够看到,只有从某一角度来分析、思考问题,才能有利于最终解决问题;并由此真正体会到在探索与发现并存的学习方法和环境下,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动性及其乐趣。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它不仅包括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解惑,而且还应当包括学生对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逻辑能力的综合培养。就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来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思想性和逻辑性,从而变物理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理性思维和快乐成长的过程。

2建构主义逻辑下大学物理教学的学生观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所在,即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空着脑袋进入学习状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其实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即使对那些从未接触过、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的问题,当这些问题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时,他们其实也还会基于以往的经验总结,依托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来形成对该问题的科学合理解释的。另外,学生的学习是在与同伴、老师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进行的,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可能共同需要针对某些问题展开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相互的质疑与交流,彼此了解真实的想法,这些协作与交流也是应该贯彻于整个学习之中的。通常,课堂交流主要有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学生自我的独立思考等。学生的自我思考是指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进行反复推敲,推陈出新的过程;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则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进行不断讨论、商榷和辨别的过程,我们认为交流性的课堂教学是物理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方式和教学环节之一。

3建构主义逻辑下大学物理教学的教师观

建构主义逻辑下的大学物理教学中,由于我们注重强调学生课堂学习中的自我构建,教师便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思维逻辑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通过建构较为符合课堂教学内容要求的教学环节,来促进和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融合与联系,从而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点和逻辑结构,开展讨论,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构建,使其向着有利于逻辑思维构造的方向发展;进而在讨论与交流之中,把物理知识和问题一步步引向纵深,由此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这样,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在自由探索中不断地去发现规律、认识规律、理解规律、驾驭规律和完善规律。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成为在学生学习上真正意义上的好帮手、组织者和促进者,就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必须注重并善于学习现代的课堂教学理念,转变并更新教学观念,逐渐将素质教育渗透并扩展到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中;第二,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第三,必须掌握和具备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手段;第四,必须具备事业心、进取心和一定的敬业精神。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每个教师只有以宽广的胸怀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并培养、引导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善于接纳他们的失败和挫折,引导、激励他们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和大胆地探索未知世界,才有可能走向未来的成功。随着教育理念的培养和改变,大学物理教师必然会面临各种巨大的挑战,但无论如何,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建构主义的逻辑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4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建构主义

作者简介:薛丽娜(1983-),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外语部,助教;胡一南(1986-),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外语部,助教。(河南 

开封 475001)

中图分类号:H3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140-02

随着现代化的日益推进,国际经济贸易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给大学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挑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道路上也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是否能达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能力和意义构建的建构主义给大学英语口语课堂诸多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过程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同化指个体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的过程(即图式扩充);顺应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信息的刺激发生变化的过程(即图式变化)。在此基础上,斯滕伯格和卡茨等人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对主动性如何发挥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的过程中有四大要素:(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构建。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分析教学目标,更要充分考虑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2)协作: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无论是个体对教学材料的搜集整理,学习假设的提出验证,还是学习成果的评价都离不开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学习伙伴间的沟通探讨才有助于完成既定学习任务,加强个体对学习最终的意义的构建。(4)意义构建: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谓意义的构建就是指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比较深刻的理解。

2.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要素。传统的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中心,是知识的主动传授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对象;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和手段。而建构主义下的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担当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促成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构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意义构建的主动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积极构建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二、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口语情况的调查和听课总结,大学英语课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的问题

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口语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差别,认为学生上课还是主要靠听教师讲解来获得口语能力,于是课上还是教师作为主角,没有给学生安排足够的口语训练时间。而口语教学本身很强的实践性注定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失败。口语能力的获得必须靠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实践才能提高。有些课堂即便有口语训练这个环节,但往往形式单一,话题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好。师生互动方式主要靠提问。缺乏合理的口语评价机制,大部分教师仅仅对学生的发言做简单的对错评判,没有深入挖掘学生出错的原因以及进行及时的引导。

2.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我校英语口语课堂人数一般为50人左右,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上课时,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站起来发言,害怕自己说错了被其他同学嘲笑。而被提问站起来的学生也往往是低头颔首,往往以“My English is poor”为借口不愿意多说,勉强说了两句后还会请求老师:“May I speak in Chinese?”而小组活动时,面对别的同学流利的英语,一些学生深感自卑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只会以简单的“Yes,I agree with you”来附和别人的观点。如果学生这种不自信的心理不及时得到纠正,就会慢慢演变为对英语口语的恐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3.学生语言基础方面的问题

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学生基本上都有6-8年的英语学习经验。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打下了坚实的英语阅读和写作基础,但能够基本听懂英美国家人士说话的人却并不多,而能够用英语流利表达自己思想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很多学生中学时代几乎没有听过英语,主要靠阅读方式来吸取英语知识。听力基础的薄弱也严重影响了很多学生口语方面的学习。与此同时,很多学生对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缺乏清晰的认识,简单地将书面语等同于口语,站起来发言时前思后想组织句子结构,结果说出来的句子结构又长又复杂,选用的单词也非常书面语化。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口语单词以及句型方面的知识,比如,表达“好”的时候,很多学生倾向于使用“great”,而不会使用如“fantastic,excellent,thrilling”等同义词来替换。学生之间互动大部分是对话式的,讨论内容多限于自我介绍、打招呼等简单的日常用语,难以提高学生真正的口语表达能力。

4.学生对文化认识方面的问题

如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使许多学生能快速及时了解英美国家的各种信息。比如男生一般比较喜欢看NBA,所以对篮球运动方面的信息了解比较多。而女生更倾向于看美剧和电影,对影视明星更感兴趣。这些兴趣对学生们学习英语提供了激励作用。但因为学生兴趣单一或者缺乏引导,往往知识面比较窄,比如,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学几乎毫无了解,提及Byron,Russell等现代文学上的知名人物很多学生竟然表示闻所未闻。同时学生对英美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也缺乏系统的认识。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最终的表达方式,学生对文化方面知识的不足将会阻碍学生口语以及英语能力的长足发展。

5.学生思维方式的问题

口语课堂上,由于受书面语影响深刻,很多学生发言时前思后想组织句子,害怕出错。很多学生的口语即便语法上没有错误也非常不地道,有浓浓的中国腔,也就是我们说的Chinglish,比如很多学生谈到天气基本上都用weather而不会用it,从而说出“the weather is raining”的句子。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缺乏基本的口语知识,很多时候是因为学生对英汉思维方式的区别认识不清,简单地认为只要将汉语一字一句翻译过来就是英语了。另外,学生对一主题的发言主要来自于自己的印象,没有逻辑性,泛泛而谈,缺乏理性深入的认识。

6.学习材料方面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了解,很多高校非专业英语的英语教材偏于陈旧,有的教材甚至已经超过十年没有更换。比如有的话题还是“Would you go to watch the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口语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其表达的方式和内容也是时时刻刻在更新的。而教材作为口语教学的基础,更应该及时跟上时代步伐,反映最新的社会现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口语课堂问题的解决

区别传统的结构主义将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的中心,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的教学观,建构主义从更科学的角度摆正了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角色,一些应用该理论进行的教学实践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证明建构主义在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更有效的模式,改进学生的学习观念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1.摆正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

首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观里面教师作为中心的观念,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课堂好比建房子,教师只是指挥者,真正要动手建造实践的是学生。口语课堂更是如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练习实践的空间。课前,教师应当合理组织课堂的结构,搜寻合适的话题,安排恰当的口语活动;课上,教师应当当好指挥者,合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进行较好的课堂导入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羞怯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开口讲英语的兴趣。需要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要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激励,既要委婉地指出其语法或内容方面的错误,同时要不吝于表扬学生,谨防打击其自信心。同时课堂活动的形式一定要多样化,每学期适当安排一些演讲、辩论、读书交流会或者小测验等。课下,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交流,主动了解其学习上的困难,排除其心理障碍,对症下药对其进行学习上的指导。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当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更新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便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

2.学生要做好课堂的主人、知识能力的探索者和构建者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靠教师传授的,而是靠学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教师和其他人的帮助,通过一些学习材料和资源进行意义构建而实现的。学生在学习中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聆听者。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奠定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比如,每节课结束都提前说好下节课的主题,要求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或网络上搜寻相关材料,积极进行总结整理分析,做好课前准备,必要时可以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利用多媒体来演示讲解自己的发现和心得。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最终意义的构建是离不开其他人帮助的,除了激发学生自我探索式学习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积极交流探讨会话,共同完成任务。在此期间,教师应当时时跟进组内活动进程,对其进行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认识到意义构建的过程性,正确面对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

知识能力的获得、意义的最终构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学生抱着急功近利的态度面对口语课堂,期望经过几节课的锻炼就可以说出流利地道的口语。一旦遭遇挫折,就心灰意冷放弃了努力、失去了目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学期初信心满满,学期中后期却垂头丧气的原因。口语能力的获得除了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指点和同学的帮助外,更多的需要学生个人课下积极地实践,比如坚持背诵经典的文章,多观看一些英语原声节目和电影等等。任何学习都需要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变,教师要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有充分的认识,及时排解学生学习的压力,必要时可以给学生讲解各种英语口语方面成功者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选材要丰富广泛,创设模拟仿真情境

语言是时代、社会的及时反馈,而口语语体的变动性和内容开放性的特征更使其显得灵活多变。因此,课本和教学材料的选择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对教材也要进行创造性的应用,选取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可行性高的材料进行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补充除教材外的材料,广泛选取与时代主题贴近,大学生关注的话题材料以及能激发学生学习奋斗的材料。意义的建构是离不开情境创设的,课堂口语情境创设也对学生口语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应当创设形式多变、仿真程度高的话题模式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比如可以选取当下的时政新闻作为话题目标,或者贴近学生校园生活、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1]Piaget,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1972.

[2]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高文.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第4篇

关键词: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建设;发展策略

一、学报基本情况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创刊于1984年,是由新闻出版总署和科技部批准,教育部主管的学术期刊,2005年由《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更名为《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开始由长安大学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共同主办。办刊宗旨是秉承科学精神,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主要报道建筑结构、地下建筑与基础工程、防灾减灾、桥梁工程、建筑材料、建筑学、市政工程、力学等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就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开设“专家论坛”和“院士讲座”。 主办单位长安大学对《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的编辑出版高度重视,在办公条件、人员配备、出版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目前有3名专职编辑,并计划在今后几年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增强编辑力量。

二、期刊发展策略分析

1.注重编校质量

自2005年更改刊名以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狠抓期刊的编校质量和学术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期刊在连续几年“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评优”中均获得编辑出版优秀奖。

2.提高学术质量

面对新时期学术期刊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通过调整工作重心,加大约稿力度,树立了“立足中国,面向国际”的组稿意识,采取了多种途径和手段组织优秀稿件,以期全方位提高学报质量。经过几年的努力,期刊的投稿量不断增加,学术水平及影响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从2005年到2011年共出版28期,刊发学术论文520篇,其中:院士为第一作者的论文22篇,占4%;教授、副教授论文260篇,占50%。与同行业其他学术期刊相比,作者群体学术层次较高。发表的论文中,有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在90%以上,国家级基金项目的论文数量达到了322篇,接近年发稿量的62%,其中不乏“十五”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73”“863”等国家重点项目的论文。

3.扩大影响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积极与国内外影响力较大的数据联系,争取被更多的数据库收录,从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目前,《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已成为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十余种重要数据库的来源期刊。2012年,《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标志着《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根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的数据,《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从2007年起,影响因子排序一直居行业前列,2012年的复合影响因子为1.314。

4.加强特色期刊建设

编辑部一直把打造特色期刊作为期刊发展的宗旨,并一直努力创办特色栏目。编辑部不断向行业内的名家、大家进行约稿,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并以此为突破口力争将《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建设成为建筑行业内的名牌特色期刊。在2006年9月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组织开展的“首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中,《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荣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08年、2011年《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两次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

5.建设数字化平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依托长安大学杂志社自主开发了稿件查询系统及审稿专家库,已稳定使用多年,现有审稿专家1700余名,且审稿专家库动态更新,保证了审稿质量。同时,长安大学杂志社已购买了期刊采编系统,编辑部正在调试系统,争取实现作者在线投稿、编辑在线办公、专家在线审稿、编辑部内部办公及文档管理统计网络一体化,为期刊下一步发展提供更好的数字化平台。

第5篇

论文致谢一:

历经半年多时间的磨砺,硕士毕业论文终于完稿。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由于得到了许多的帮助和关怀才能得以最终完成。在这里要对他们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肖亚明老师。本论文是在肖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开题、资料搜集到写作阶段,肖老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励。在研究生三年时间的学习中,肖老师严谨的治学之风、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宽广的胸怀将影响和激励我的一生。借此机会,我谨向肖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其次,我还要感谢我的同门王金祥、刘顺、程鑫、夏晶,我的室友李健、缪彤彤和师弟师妹董文秀、汪俊等等诸位同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给予了我不少的帮助。同时,感谢他们三年来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始终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术氛围。能在这样的团队中度过我的硕士阶段,是我极大的荣幸。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给予我学业上的支持理解和生活上的关心,他们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论文致谢二: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就要结束了自己不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取得了诸多的进步,而这一切都师、同学及朋友的帮助。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宣以琼教授,本文的研究与撰写工指导和教诲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资料的收集,以及文性研究到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中都凝聚着宣老师的心血和汗识、敏锐的洞察力对于我顺利完成硕士论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学术思想、求实的工作作风都使我受益匪浅。

三年来,宣都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在此,谨向我的导师宣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其次感谢我的同门曹志强、吴安斌、刘宗族、李小庆、喜、张俊,感谢他们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以及期助!感谢他们陪我度过多姿多彩的研究生生活!

感谢我的室友贾莉莉、余珍三年来对我的支持与关心!

感谢百忙之中审阅论文的每一位老师,本文还有许多不正!

论文致谢三:

在硕士生涯即将结束之际,回想在合肥工业大学近七年的求学之路,心中感慨万千。本论文是在苏馈足副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同时也离不开许许多多人的无私帮助,在此谨对他们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感谢导师苏馈足副教授在我读硕期间的悉心指导。苏老师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的逻辑思维、渊博的学术知识使学生深受裨益,敬佩不已。在对待科研严格要求的同时,在生活方面苏老师也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对导师的悉心指导与谆谆教诲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感谢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石先阳教授以及武超老师,在实验室的提供以及实验的操作方面,他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能够在这么好的实验室中学习是我的荣幸。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感谢安徽建筑大学李卫华教授及他的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他们给予的无私帮助和指导,他们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是我学习的榜样!

感谢课题组董军、郑丽、沈俊、方晖、邓绣坤、康加廷、金旺红、袁瑞、张明、张易培、陈飞、林坦、潘凯等,我的实验是在他们的协助下完成的。同时感谢实验室所有老师。

感谢我的父母及家人,在我多年的求学生涯中所给予的物质及精神支持,你们的理解和支持成为我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力量源泉,在此深表感激之情。

再次对上文中所有提到姓名的和没有提到姓名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并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们。谢谢!

论文致谢四: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走向结尾,本人的学位毕业论文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再次,我要感谢母校西南交通大学,在这里,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与支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李百毅老师,三年过来,李老师让我对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都有了新的认识,从论文的选题到课题组的成立,直至最后论文的落稿,他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并使我日后在建筑设计的道路上坚定的走下去。

第6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长安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2049

国内刊号:61-1442/TU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2009)

联系方式

第7篇

2018年上半年面向社会开考专业实践性环节考核时间安排表

专业

考核课程

报名时间

报名方式

考核时间

实施单位

报名联系电话

通信信息管理(专)

所有实验

2018年3月

电话或到学校自考办

(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406室,成都市一环路东一段240号)

2018年5月上旬

电子科技大学

自考办

028-83202390

uestcedu.com/

电子技术(专)

所有实验

计算机及应用(专)

所有实验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

所有实验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

所有实验

机电一体化工程(本)

所有实验

计算机及应用(本)

所有实验

计算机网络(本)

所有实验

计算机信息管理(本)

所有实验

工业工程(本)

所有实验

机电一体化工程(本)

毕业设计

2017年12月

2018年3月中上旬

工业工程(本)

毕业设计

计算机及应用(本)

毕业设计

计算机网络(本)

毕业设计

计算机信息管理(本)

毕业设计

房屋建筑工程(专)

所有实践课程

2017年12月上、中旬

到学校自考办(西南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5408房间)

2018年3月中旬

西南交通大学自考办

028-87600449

建筑工程(本)

所有实践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本)

所有技术法考试

工程造价管理(本)

所有实践课程

物流管理(本)

所有实践课程

工程造价管理(专)

所有实践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上、中旬

2018年3月下旬

建筑工程(本)

毕业论文

文化产业(本)

毕业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上、中旬

到学校自考办(西南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5408房间)

2018年3月下旬

西南交通大学自考办

028-87600449

物流管理(本)

毕业论文

电子商务(本)

毕业论文

英语(专)

英语(本)

听力 、 口语

口译与听力

2018年3月1日至3月29日

网上报考

2018年4月21日

西华师大自考办

内江师院自考办

四川大学自考办

西科大自考办

sc.51100.net

028-82009200

国际贸易(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2018年3月下旬

四川大学

自考办

51100.net

028-85412537

联系人:邱老师

法律(本)

毕业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本)

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本)

毕业论文

英语(本)

毕业论文

新闻学(本)

毕业论文

旅游管理(本)

毕业论文

对外汉语(本)

毕业论文

中英合作商务管理(本)

毕业论文

中英合作金融管理(本)

毕业论文

美术教育(专)

实践课程

2018年6月

电话报名

2018年7月

护理学(专)

1、生化实验2、病理实验3、药理实验4、临床实习5、生理实验

2017年12月

网上报考

2018年3月至6月

人力资源管理(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2018年3月下旬

汉语言文学(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1月

网上报考

2018年3月

四川师范大学自考办

crjy.sicnu.edu.cn

028-84760759

数学教育(本)

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

毕业论文

物业管理(本)

毕业论文

应用化学(本)

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本)

毕业论文

社会工作与管理(本)

毕业论文

应用化学(本)

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

环境影响与评价

有机化学(二)

信器分析(一)

2018年3月9日

现场报名

2018年3月10日上午

201年3月10日下午

2018年3月11日上午

2018年3月11日下午

四川师范大学自考办

028-84760802

应用化学(专)

微生物学

无机化学(二)

分析仪器结构与维护

工业分析

食品理化检验

2018年3月11日上午

2018年3月11日下午

2018年3月10日下午

2018年3月10日上午

2018年3月10日上午

物业管理(本)

物业管理与实务(实践)

2018年3月10日上午

028-84760255

学前教育(专)

幼儿教师实习指导(实践)

028-84760713

学前教育(本)

幼儿教师教研指导(实践)

教育管理(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30日之前

网上查询细则,材料邮寄学校自考办报名

2018年3月

成都师范学院自考办

028-66054321

cdnu.edu.cn

会计(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1月14日至11月24日

网上报名

Swufe-online.com

2018年3月24日

西南财经大学自考办

028-87352955

联系人:尹晓瑾

金融(本)

毕业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本)

毕业论文

财税(本)

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本)

毕业论文

经济学(本)

毕业论文

营养食品与健康(本)

1、所有实验

2、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15日

电话或到学校自考办报名,四川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四川理工学院汇北校区食堂4楼408办公室

2018年3月中下旬

四川理工学院自考办

0813-5505572

联系人:张老师

电子商务(专)

1、课程考核

2、课程设计

2017年12月

到学校自考办

1、2018年3月第1周

2、2018年3月上旬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自考办

028-87077790

联系人:梁老师

小学教育(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

电话或到学校自考办

2018年3月

西华师范大学自考办

0817-2314317

13219131715姚老师

体育教育(本)

毕业论文

2018年1月4日至10日(法定假日除外)

电话或到学校自考办(成都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处306室)

2018年3月14日报到,3月15日考核

成都体育学院自考办

028-85050130

数字媒体艺术(本)

所有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开题、答辩)

2017年12月4日至2018年1月15日

信函或到学校自考办

2018年3月下旬

西南科技大学自考办

0816-6089268

zk.swust.net.cn/

信息管理与服务(本)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本)

电子信息技术(本)

建筑经济管理(本)

物流管理(专)

实践课程

2018年3月12日

到学校成教院

2018年3月26日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028-85094025

秘书学(本)

毕业设计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30日

到学校自考办

2018年4月初

成都学院

自考办

028-84612006

联系人:李老师

乡(镇)村管理(专)

所有实践

2017年12月

信函、电话或到学校自考办

2018年3月第2周

四川农业大学自考办

0835-2885763

林业及园林高新技术与管理(本)

毕业设计

2017年12月

2018年3月第2周

汽车服务工程(本)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实践)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实践)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8日

到学校自考办

2018年3月下旬

西华大学

自考办

028-87721841

毕业设计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

电力电子技术(实践)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践)

自动控制原理(一)(实践)

工业过程与过程控制(实践)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践)

毕业设计

工程管理(本)

毕业设计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0日

网上查询细则(网址:jjy.pzhu.cn)邮箱报名(邮箱:1277155636@qq.com)、现场报名

2018年3月1日

攀枝花学院

自考办

0812-3372897

信息技术教育(本)

数据库Visual Foxpro及学校应用(实践)

Photoshop图形处理(实践)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实践)

毕业论文

2017年11月10日至11月30日

2017年12月2日至12月20日(论文)

到学校自考办(绵阳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自学考试办公室一楼410房间)

2018年1月10日报到及开始实践性环节考核

2018年1月6日论文答辩

绵阳师范学院自考办

第8篇

关键词专业认证安全工程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0引言

国家教育部门近年来努力加快建立和完善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分类标准体系,也健全了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与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状态常态监测)。[1]因此,工程专业教育认证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认证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之一,它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对专业进行的合格性评价。从2008年开始,安全类专业开始认证试点,10年来,安全类专业认证工作总体上经历了试点工作组、分委员会以及专业类认证委员会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过程。目前,我国安全类共计有166个专业点,安全类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校已经达到30所,占全国该专业总数的18%。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促进了安全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有力推动了产业和教育的融合,也增强了安全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我国安全事业健康发展的适应性,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从2014年开始,南华大学结合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以及安全工程专业补充标准,开展了系统和深入的教学改革实践,2015年安全工程专业接受了教育部专家组的第一次现场考查,并顺利通过了专业认证,有效期为:2016年1月-2018年12月。2018年6月20-22日,教育部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专家组一行4人莅临南华大学,对安全工程专业进行了第二次现场考查,如果通过,有效期为6年。在准备专业认证以及前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在本科教育以及工程教育认证中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及其实施的情况进行了的总结。

1将实践教学与专业认证标准进行对接

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在专业认证的开始阶段,基层教学单位(学院和系)应该严格按照工程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来规划和准备本科教学工作。例如,在工程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的第五部分中对实践教学有具体的要求,即“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两者至少占到总学分的20%。专业要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工作要有企业或行业专家的参与。[3]”在最新的专业(安全工程)补充标准中也对实践环节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实践环节包括四部分:“(1)专业实验;(2)认识实习;(3)生产实习;(4)课程设计。”补充标准中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如下:“(1)毕业设计(论文)须有明确的工程背景。(2)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该由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进行指导。[4]”具体内容由于篇幅限制没有全部列出,读者可以参阅相关文献。

2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2.1实践教学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系统性不强。当前,高校的实践教学过于依附于理论教学,没有形成一套单独的、完整的实践教学系统。不管是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还是专业实习等环节,没有按照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规律从低到高,分层次进行设置,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工程能力方面的训练。(2)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高校通常采用示范教学的方式,即先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设备和操作方法等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按老师的讲解和要求做实验。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被动的完成实验,没有进行过独立的思考,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此外,对于学生的各类实习,大多也是走马观花,实习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3)实践教学设备不足。当前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验设备的更新和维修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学生上实验课时往往是多人共用一台设备,造成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高、怠慢,甚至不做实验,编造数据等。(4)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考核存在漏洞。目前,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评价还不完善,在学生实验、实习与实训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比如:实验组织和管理比较松散,学生实验准备不足,有的学生不能完成所做的实验;学生实习不能全过程参与;课程设计不能按质按量完成。对于各种实践考核,主要按报告给定成绩,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平时的表现。(5)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薄弱。当前普通高校的实践教学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相对滞后,人员相对偏少且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和专业技能。高校教师由于有比较严格的科研业绩考核的任务,比如发表SCI和EI论文,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显得力不从心,这样难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2.2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采取的改革措施

(1)结合培养方案的修订,加强对同类高校的调研,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专业补充标准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进行系统梳理。近年来先后调研了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郑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福州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修订,删除了部分重复和重叠的内容,使得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四类实践环节层次更加分明,形成闭环的封闭结构,并不断改进和完善。(2)进一步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引导学生申请和参加大学生创新课题和项目,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改进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近年来,依托环境风洞实验室,开出了风速、风压动态测试等创新性实验项目;2018年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获批校级以上大学生创新课题超过20项,参与的学生超过100人;以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为抓手,不断推进安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与企业现场生产与施工高度融合,如安卓1401班的生产实习分别在中建一局华南区域公司和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的施工现场完成,时间长达3个月,效果良好。(3)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一流本科教育的要求,积极申请新的本科实验设备,淘汰过时和落伍的设备,积极利用学校其他学院和专业的实验设备开展一些实验,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近年来,专业先后投入了400万元的经费,重点建设了环境风洞实验室、建筑与地下工程安全实验室,以及对安全检测与监控实验室、防火防爆实验室和电气安全实验室的设备进行了更新。(4)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对于实验课,要求任课教师加强监控,做好分组教学及签到,做好实验的预习、实验之前的安全教育;对于课程设计,要求指导老师至少集中辅导三次,最后采取答辩的形式来给定成绩;对于实习,以安全工程卓越班为试点,进一步拓展实习基地,延长实习时间,比如将生产实习的时间由2周延长为2个月以上,企业深度参与到实习教学过程中去;对于毕业设计(论文),则要求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内容尽量结合起来,学生深度参与到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当中去。近年来,完善了本科实验教学的管理;制定了和修订了实践教学记录本;完善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管理。(5)鼓励近年来新引进的博士到外单位挂职锻炼或者攻读博士后,鼓励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去企业进行短期的交流和培训,促进新进教师工程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先后有2位青年教师去中建一局华南区域公司进行短期交流,有2位青年教师去中核集团二七二铀业有限公司进行短期交流和学习,有1位教师去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挂职锻炼,有5位青年博士申请进入到清华大学、南华大学、中科院、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和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博士后培养。

3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已经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实践教学体系。

3.1专业实验

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有助于大学生理解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安全工程专业可开设安全人机工程实验、通风与职业卫生实验、防火防爆实验、电气安全实验、安全监控与监测实验以及特种设备与机械安全实验等。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开了建筑与地下安全实验以及核与辐射安全实验。

3.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要求大学生根据所学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安全工程专业而言,可开设以下几门课程设计:安全评价课程设计、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通风工程课程设计、电气安全课程设计、防火防爆课程设计、安全设施课程设计、化工安全课程设计、建筑施工安全课程设计等。南华大学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经验,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开设了四门课程设计,分别为:安全评价课程设计(包含露天开采、建筑施工、加油站等)、防火防爆课程设计(包括化工厂、加油加气站等)、建筑施工安全课程设计(包括基坑支护、脚手架、模板支撑、临时用电等)和建筑消防课程设计。

3.3专业实习

安全工程专业的实习一般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采取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5-7]目前,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单位主要有:中核集团二七二铀业有限公司,中核集团湖南宏华机械厂,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厂有限公司,衡阳市内的建筑工地;生产实习的单位主要有:中国五矿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五矿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建一局华南区域公司,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市世和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等;毕业设计主要分散在学生的就业意向单位。近年来,学院和系加强了对实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如学生实习前需要单位开具实习的接收函,学校需要给用人单位开具实习计划及学生名单及联系方式,学生实习完成后需要用人单位开具实习鉴定意见等。

3.4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将大学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一次集中展示,最能体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8]近年来,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涉及安全评价、建筑消防系统设计、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设计、矿山开采设计安全专篇、防火防爆检测系统设计、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设计等内容。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质量和广度都较高。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保障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1)学院专门成立以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为成员的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在毕业设计之前,领导小组召开指导教师、学生动员大会,阐明毕业设计的意义,提出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2)从选题上严格把关,召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选题讨论会,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自工程实际或者科研课题,学生每人一题,严格控制研究论文类的比重。(3)提高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鼓励教师赴企业参加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工程设计工作。鼓励教师赴企业参加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工程设计工作。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核安全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考试。(4)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检查制度,要求指导教师通过开题检查、期中检查、成果检查等方式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以上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2018年南华大学百篇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比中,安全工程系有3名学生摘取了此项荣誉。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服务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