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3 15:15: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实习护士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护理带教
一、带教老师应注重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作为初次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来说,面对陌生的环境,复杂的人员,对带教老师个性的未知,怕自己做不好,担心老师、患者责怪等因素,不免产生紧张、害怕、孤独无助的心理。因此,作为带教老师,第一印象的好坏会给护生带来很大的影响。端庄大方的仪表、整洁得体的着装、和蔼亲切的语言、温文尔雅的举止及亲切真诚的微笑,会一下子拉近师生的关系,在最短时间内消除护生的紧张心理。
二、帮助学生熟悉环境、规范礼仪
对新来的护生首先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本科室的环境及工作特性、物品摆放与存放处、工作的时间顺序安排等。严格护生着装仪表规范,遵守院规科规,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离岗、串岗,不随意调班、代班,有事及时请假。操作时做到“四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说话轻、走路轻。说话温和、尊重患者、微笑服务。同时要反复告诫护生要有慎独精神,说明不安全医疗对患者、自身及医院的危害,树立法制观念,加强责任心。
三、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
作为带教老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娴熟的临床护理技术,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师德,热爱护理工作,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带教过程中要做到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向护生传授知识和医疗护理道德。在临床带教中注意带教方法,为学生做出榜样。对学生应放手不放眼,要亲自指导,规范操作,严格要求,有错误及时给予纠正,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加深理解,眼睛随时要紧跟学生,保证医疗安全,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在带教过程中,结合遇到的病情变化,主动向护生传授知识和经验。
四、宜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
实习护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应多问、多看、多学、多练、多请教,从而自觉获得知识;带教老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启发性地将护理学的重点、难点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护理安全防范的知识传授给护生;生活上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在放手不放眼的情况下,尽快让护生熟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是复杂而多变的,有时患者病情或心理细微的变化恰恰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护士只有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实践经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及时发现这些变化,采取果断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带教老师可布置观察的内容,如患者出现的症状、体征、治疗效果、药物反应、思想动态、营养状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等,并指导护生如何观察。护生必须收集以上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实施并及时给予评价。通过临床实习,护生可以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患者的临床实际问题,为护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12月采取“无缝隙护理”模式的80例手术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实施“无缝隙护理”之前的80例手术室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14~77岁,平均(47.1±9.3)岁;患病情况:头颅外伤18例、急性阑尾炎14例、急性胆囊炎11例、急性胰腺炎13例、胆结石7例、肾结石9例、其他类型8例。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13~79岁,平均(47.3±9.6)岁;患病情况:头颅外伤19例、急性阑尾炎13例、急性胆囊炎12例、急性胰腺炎14例、胆结石8例、肾结石9例、其他类型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两组护士各20例,对照组护士年龄21~35岁,平均(29.9±5.0)岁;学历:中专(包括职业高中)8例,大专9例,本科3例;工作年限1~8年,平均(4.30±1.22)年;观察组护士年龄20~34岁,平均(28.3±4.2)岁;学历:中专(包括职业高中)7例,大专11例,本科2例;工作年限1~8年,平均(4.27±1.09)年。两组护士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
1.2.1积极转变服务理念
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之前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关于“无缝隙护理管理”的相关资料,将“无缝隙护理”理念及原则融入及贯穿于整个围术期,与患者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接触”,为手术患者提供一个“优质、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以及护理服务。
1.2.2开展民主化管理
无缝隙管理过程提倡患者自我管理。在实行“无缝隙护理”管理之后提出科室全体护理人员人人都是护理质量小组成员的理念,人人都能参与质量控制,人人都为双重角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人人都需要为科室的护理工作献计献策,尽量积极主动地去做。护士长应经常性地同护士谈心、交流,听取多方的意见,并组织科室所有护士集中地进行探讨与分析,形成工作制度大家顶,预防对策大家提的工作氛围。
1.2.3实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应使制度标准化: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管理需求,结合科室实际工作状况不断地修订职责、护理常规以及制度等。其次,护理行为合法化:在围术期延伸扩大了护理工作的基本内涵,修订了术前探访——术中个性化护理——术后回访工作的护理流程。整个流程由手术室的护士亲自执行,改变了往常由手术室护工到病房接患者的危险行为。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事先向患者进行告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肢体暴露。再次,实行弹性排班周末安排制度:改变传统的排班模式、减少固定班次以及增加可调控的班次,在制度上应将每班工作职责加以细化,每天按照手术任务合理地安排手术人员,并合理地配备护理人员。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准备情况、医患满意度、护士考核成绩。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准备情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记录合格率及工作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267,x2=5.228,4.386,4.397,P<0.05)。
2.2两组医患满意度及护士考核成绩对比分析
观察组医患满意度及护理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209,5.271,t=3.995,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与增强,医疗安全问题被提上日程,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医护工作人员应该保持较高的警惕性,努力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及其他手术风险事件的出现,确保风险因素,对实际病情进行观察,并作出相应的充分准备。然而由于很多患者对手术了解的知识很少,目前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消极负面问题,不良情绪往往会对治疗的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不仅要求具有熟练掌握技术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对护理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无缝隙护理”是一种严密衔接的护理过程,护理人员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顾虑及提出的问题逐一解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术中积极主动地配合临床医生和麻醉师,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及病变部位的变化,护送患者入病房,并做好交接班工作,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为术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在手术中实施“无缝隙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服务,而且要求提供的服务注重患者的感受,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无缝隙护理”是一种严密衔接的护理过程,护理人员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主动服务意念、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的考核素质,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
4结语
1 品种
选用目前,生产上栽培面积较大的有早青一代、黑美丽、绿宝石及黄色果皮的香蕉西葫芦等。
2 茬口
安排早春茬可比黄瓜提早定植20-30天,1月至2月份播种育苗以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为宜,4月中下旬上市,6月上旬拉秧;秋冬茬8月下旬播种,9月下旬定植,11月上旬采收,可延迟到翌年4月下旬。
3 育苗技术
3.1 壮苗指标
株高15-16cm,茎粗0、4-0、5cm,具有2-3片真叶,节间短,株形紧凑,根系发达,无病虫为害。为了达到壮苗指标,育苗时应做到:土坨要大(10-12cm)、苗龄要短(平均苗龄30-35天)、温度要低(育苗期白天18-22℃、夜间8-10℃)。
3.2 播种
每667平方米需要种子500克。将种子泡在60-62℃温水中10-15分钟,进行消毒,然后浸种8-10小时,沥干后用湿纱布包好,在25-28℃下摧芽48小时。育苗的营养土配合比例为有机质与肥园土各半。充分混合装入塑料杯内,灌水后,每杯播种1粒己发芽的种子,覆土20cm厚,为了提高地温,在育苗床可铺设地热线。
3.3 苗期管理
播种至出苗,白天温度25-30℃,夜间16-20℃,经3-4天可出齐苗;出苗后为了防止幼苗徒长,应降低温度,白天温度20-22℃,夜间10-12℃,既能使幼苗健壮生长,又可促进雌花分化。育苗后期,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白天温度18-20℃,夜间6-8℃。塑料杯育苗,应掌握控温不控水的原则,幼苗显旱应进行灌水,一般育苗期灌水2-3次。为了使幼苗生长整齐,应采用移动倒苗方法,将大苗倒放在温室苗床的南侧,较小的苗放在苗床中部光温较好的位置,倒苗时可适当加大苗钵之间的距离,使秧苗整齐而健壮。
4 栽培技术
4.1 整地施肥西葫芦根系发达,吸水肥力强,每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有机肥3-4吨,磷二胺20公斤,翻地两遍,深20-25cm,在施肥方法可采收集中施和普遍施相结合的方法,将三分之二的有机肥撒开普施,将三分之一的有机肥进行条施或穴施。然后作成垅宽60cm,沟宽40cm,高15cm的高垅,然后覆盖地膜。
4.2 定植后管理 早春,当10cm的地温稳定在8-10℃以上。气温稳定在3℃以上,白天20℃以上气温维持在5-6个小时左右,约2月初即可定植,行距为1m,株距40cm左右,每667平方米定植2000株。选“冷尾热头”晴天上午进行。定植时开穴灌埯水,用湿土封埯,经2-3天后再灌水一次;幼苗成活后,选择晴天,进行一次沟灌,灌水后地表见干,对垅沟进行一次中耕使土壤疏松。秋冬茬在9月初定植,选择阴天下午进行,定植后为了防止高温死苗,可以覆盖遮阳网防高温避强光,促进缓苗。在开花坐果期,白天温度20-25℃,夜间在15℃以上;果实膨大期大期白天温度20-23℃,夜间13-15℃。在水肥管理上,幼苗期至开花坐果之前,以中耕保水,控水控肥为主,防止因土壤水肥过多而出现徒长或“疯秧”。根瓜果实开始膨大时,结合灌水每667平方米追施磷酸二胺15-20公斤,第二、三果实膨大时进行第二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0公斤。灌水追肥后注意放风排湿,防止灰霉病的发生。
4.3 保花保果西葫芦在温室内栽培易出现化瓜,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其方法是“每天上午6-10时,采下雄花去掉花冠,将雄花的雄蕊轻轻的在雌花柱头上涂抹,即可完成人工授粉,每朵雄花可授3-4朵雌花。用20X10 -6的2、4-D或60X10-6防落素处理柱头和果柄,可防止化瓜,促进果实膨大。向幼果柱头喷施0、1%速克宁药液,可防止灰霉病为害幼果。
4.4 植株调整
(1)吊蔓冬春季节栽培西葫芦,为了通风透光良好。每株用尼龙绳进行吊蔓,使植株直立生长。
(2)整枝摘叶
西葫芦以主蔓结瓜为主,对于侧枝应及早摘除;西葫芦叶片大,叶柄长,易相应遮光,应将病叶、黄叶、残叶和老叶及早摘除,可促进通风透光和防治病害的传染。
(3)更新整枝生长后期,中下部叶片老化,植株生长势较弱,应将中下部叶片摘除,选择上部1-2个侧枝,打顶后代替主蔓结果。
5 采收
西葫芦以鲜嫩、顺直的幼果为产品,当幼果长至0.5-1.0公斤应采收上市。特别是第一二个果实更应及早采收可防止“坠秧”,保证高产。幼果采收后,用毛边纸包好,装箱上市。
6 病虫防治
6.1 灰霉病
灰霉病首先在开花期由雌蕊柱头部位浸染子房,使幼果顶部发霉而腐烂,失掉产品价值,除加强放风排湿外,可喷施50%速克宁1500-2000倍液;58%瑞毒霉素1000-1500倍液;也可用百菌清烟雾剂熏烟。
6.2 白粉病
药剂防治用20%粉锈宁乳剂2000倍液;50%硫胶悬浮剂300-4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福星800倍液。另外,用小苏打500倍液,食盐水300倍液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2011年实习生中专10名大专40名本科10名,2012年实习生中专15名大专45名本科10,2013年实习生中专5名大专40名本科15名共190名,均为女性。
2不同实习期的心理问题
2.1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1~3个月)的心理问题
2.1.1心理压力过大
不同学历年龄的实习生心理压力不同,普遍都有焦虑、恐惧。从校园学习到医院工作,对于医院及不同科室的陌生环境。接触不同的患者及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年龄性格各不相同带教方法也不同,实习生在临床护理实习工作中害怕担心中药记不住,担心穴位找不准,护理操作怕出错。担心老师会训斥自己,害怕与带教老师交流。担心与病人交流怕病人说自己是实习学生不让自己护理学习,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2.1.2对中医护理中药好奇心心理
从理论学习中到临床护理工作实践,护理实习生感到中医医院的各项操作和综合医院不一样,对中医穴位注射操作就比较陌生,穴位注射操作难度大,因中医穴位注射承担的风险较大,一般老师也不会让实习生动手。对实习生来说很好奇
2.1.3急于求成心理
中医中药药名较多针灸掌握比较难,实习护士急于求成想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想让老师多讲解,多示范。实习护士有较高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希望能理论联系实际。得到老师的认可。有时科室较忙老师讲解的不是很仔细或讲的太快实习生还没有理解,实习生感到很困惑。
2.2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4~7个月)的心理问题
2.2.1动手欲望心理
通过前几个月的学习,基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医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到了轮到新的科室,就会问老师哪项护理操作自己能动手,护理实习生会自信的告诉老师自己掌握那些中医知识以及技能,实习生对自己能胜任护理工作的自信心大大增加。
2.2.2满足心理
护理实习生有满足心理,对于中医护士来说,她们认为,临床中医护理工作每天基本都是一样的,没有她们想象的难,只看事物的表面,在实习中她们已经基本能够掌握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有自满的心理不需要再学习中医新的知识想法,中医中药精髓博大不是在很短时间能够掌握的,实习学生要虚心学习中医的精神及精华。
2.3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8~10个月)的心理问题
2.3.1厌烦心理
当中医专科护士实习到此阶段时,觉得护理工作繁重、乏味,疲惫,每天重复一样的护理工作:打针、发药、贴敷+TDP、拔罐、护理健康宣教。再没有刚实习的新鲜感。
2.3.2不稳定及矛盾心理
此阶段中医医院实习生面临找工作的问题,感觉中医护理工作与学校想象的有实际上的差距,加上社会传统对护士的偏见,时常会有不想做护士想法,影响到最后阶段的实习。对于医院来说,中专护士的文凭太低,中医学院相对较少,所以聘用的机会较少。在投完简历屡屡被淘汰时,她会着急,无法正常的实习。本科实习生通过一年的实习又感到自己选错了专业有不想干护士的想法出现了不稳定及矛盾心理。
3实习生在不同实习期的心理对策
3.1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1~3个月)的对策
对于刚刚进入临床护理工作的实习生,首先带教老师应该态度和蔼了解实习生的需求了解实习生心理需求,带领她们熟悉病区工作环境,尊重学生,这样实习生才不会对带教老师产生害怕的心理。带教老师也要认真、自信、不厌其烦的耐心讲解基本中医中药知识。满足她们的求知欲望。做到放手不放眼,让实习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2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4~7个月)的对策
此阶段的实习护士她们对临床护理工作一知半解,自信心高,甚至达到自满心理。带教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实习生,将中医中药以及中医穴位系统给她们进行讲解,并要求实习生掌握的内容。对于她们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以便改掉实习生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护理操作的习惯,让同学了解中医护理工作不是简单的工作,它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同时带教老师也要积极鼓励护生参加各类护理学习班,鼓励实习生去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带教老师要培养实习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责任心和兴趣,培养新型高素质护理人才。并且注重实习生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
3.3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8~10个月)的对策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01-2014.01期间产科实习护士106人,将其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5±3.7岁,大专生21例,中专生32例。对照组: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1.6±3.8岁,大专生22例,中专生31例。两组实习护士基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纳入标准如下:(1)自愿选择带教模式;(2)临床护理经验半年至一年;(3)积极接受护理实习教学并配合研究。本项研究内容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知情同意。
(二)带教方法
对照组实习护士接受传统带教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选取合适的带教老师统一对实习护士进行为期两周的理论教学。
(2)理论教学完成后,带教老师一对一教导实习护士临床实践技能。此过程总共耗时一个半月。
(3)完成大纲教学内容后对学员进行考核。实验组实习护士接受临床路径带教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
(1)带教老师将大纲内容分为三部分:基础、进阶和实践。基础阶段为期两周,为学员讲解理论知识和实践相关内容。带教老师一对一对学员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辅以临床实例和相应解决方法帮助实习护士更好更快地学习。
(2)进阶阶段为期两周,带教老师一对一教实习护士临床实践技能。此阶段带教老师反复操作和演练至学员掌握操作技能为止。带教老师关注学员各项操作中的错误并予以指导和纠正。
(3)实践阶段为期两周,实习护士跟随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护理。护理的具体内容、相关操作以及解决方法均详细、完整传授至实习护士。
(三)效果评定
首先,在为期一个半月的带教工作完成后对实习护士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理论知识考核通过笔试(满分100)形式进行。实践技能考核通过临床护理操作(包括非常熟练、熟练和不熟练)进行。然后,调查两组实习护士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此项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统计。
(四)统计学方法
实验资料均由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首先,考核两组实习护士的专业技能。据统计,实验组护士理论知识平均得分90.3±4.1分,实践技能熟练率为86.79%。对照组护士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为81.5±3.8分,实践技能熟练率为69.81%。然后,统计两组实习护士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实验组满意率90.57%,对照组仅为73.58%。
三、结论
产科是临床护理和治疗的重难点科室,若临床路径能有效实施于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便可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本项研究于产科护生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临床路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多专业医护人员合作制定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计划。计划以全程照顾和考虑患者,给予最高质量的护理。其次,临床路径提供有效的教育,规范具体环节。带教老师采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指导实习护士。然后,此方法注重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带教老师通过悉心指导和实例讲解传授护生沟通技巧于实习护士。最后,临床路径通过辅导、演示和实践增强实习护士的综合技能。本项研究结果表明,经临床路径带教的实习护士理论知识学习结果更好且具有更专业的实践技能。
四、总结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91例,女69例;年龄19~58(44.9±7.3)岁;手术时间30~386(155.3±19.4)min;手术类型:普通外科52例,骨科33例,妇科27例,泌尿外科33例,神经外科15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9例,初、高中67例,大专及本科46例,本科以上18例。所有患者均精神智力正常且手术成功,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将160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2013年5月~2014年1月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的9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2~8月接受护理模式改革后手术室细节护理的63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即术前将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术中给予相应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模式改革后的手术室细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到病房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为患者讲解手术概况,并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配合方法;选取类似疾病手术成功案例向患者介绍恢复情况,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但避免提及意外、死亡等词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采用和蔼的态度及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进行沟通,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交流时间以15min为宜。②术中护理:为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做好各项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以温和的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消除患者戒备心理,并且陪伴患者身边,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尽可能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在麻醉时,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麻醉完成后,协助固定好手术部位,要注意遮挡不必要暴露的部位。如患者提前清醒,可告知手术进程,安抚患者情绪。术中要加强对患者体征的观察,如有不适或者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调整。此外,要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皮肤清洁应耐心细致,并认真清点纱布、缝针、手术刀等器械,避免遗留患者体内。在麻醉清醒后第一时间告知手术是否成功,并嘱家属安心照顾。
1.3评价指标
①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共包括4个方面,分别为仪器设备管理、器械准备、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每个方面分别赋予30分、20分、30分、20分;护理质量安全为各项总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分越高越好。②护理满意率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护理满意率调查表进行评定,内容包括护患沟通、护理服务、术前手术室准备、患者舒适度、护理技术等方面,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根据总分将患者满意程度分为3个等级,>85分为满意,60~85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比较
观察组仪器设备管理、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及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器械准备项目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3.51%。
3讨论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马尔他热;波浪热;乳制品;家畜;护理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马尔他热(MoltaFever)或波浪热(UndulantFever),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地区性流行病。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羊,其次是牛和猪。病菌可以从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也可随乳制品进入体内。我科2006年收治1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经密切观察、及时确诊并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后好转而转入专科医院继续治疗。
一、病例简介
男,21岁,学生。患者于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体温波动在37.5℃左右,伴流涕、打喷嚏,有轻咳、咳少量白色泡沫样痰,自服阿莫西林、APC、维C银翘片等药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咳嗽、咳痰、流涕症状好转。3~4d后体温复升并波动在37~39℃,伴畏寒、寒战、乏力、腹胀;l周前出现双侧踝、膝关节疼痛,伴右足第1跖趾关节持续性肿痛;3d前出现右上腹压痛。于我院就诊,行腹部B超检查示“脾稍大,肝大,左肾结石或钙化灶,盆腔少量积液”,于2006年5月10日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院。个人史:出生并久居于山西省,家中养羊,否认疫区居留史及疫水接触史,否认长期放射线、毒物接触史。人院后查体:体温36.8℃,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70mmHg,皮肤温度及湿度增高。左侧颈后可及淋巴结1枚,直径约o.5cm,双侧腹股沟可及淋巴结数枚,最大直径1cm,质韧,活动度可,无压痛。球结膜轻度充血,右侧颜面部稍肿胀。右侧颌下腺略饱满,表面不平,质软。脾肋下约3cm,质软,叩诊肝下界于肋弓下5cm,肝区叩痛阳性,脾区叩痛阳性。脊柱T。。棘突可及压痛及叩击痛。双手细颤。患者入院后仍间断发热,体温最低36.8℃,最高40℃,呈波状热。人院后行骨穿检查提示骨髓增生活跃,中性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不除外感染。5月12日患者出现左侧部位疼痛,逐渐加重并转为双侧,查体:右附睾头、体、尾均肿大,约4cm×2cm×2m,左附睾轻度肿大,压痛(+),左侧精索静脉曲张,阴囊B超提示:双侧附睾略增大并血流丰富,双侧精索静脉轻度曲张。反复查布氏杆菌凝集试验3次均为阳性,滴度为1:20,血培养结果支持,因而确诊为布氏杆菌感染。给予抗感染(利复星O.2g静脉滴注,每日2次)、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后体温呈下降趋势,5月23日转入传染病医院继续治疗。
二、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持续发热,反复治疗反复发作,同时伴全身多处不适,关节和疼痛,以及对疾病及预后的不确定,感焦虑、抑郁、悲观和恐惧,不愿与人交流,有时会对医护人员发脾气。在此情况下,我们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与抱怨,说明我院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会尽快检查确诊,以消除患者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在每次进行治疗、检查、护理工作前充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其意义、目的、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做好思想工作,从而建立了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在双方共同努力之下,患者能够正视自己的病情,并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情绪状态较前明显好转。
2.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及热型,关节肌肉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注意有无关节强直、畸形。观察患者生殖系统症状,如炎、附睾炎等,了解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如腰痛、胸痛、腿痛等。观察患者淋巴结肿大的程度、部位及肝脾有无肿大及其程度,此患者左侧颈后及双侧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肝脏、脾脏肿大,叩痛阳性。此外,还应监测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生化、布氏杆菌凝集试验结果、出入量、生命体征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在给予患者抗感染、退热、补液治疗时,随时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后的反应。
2.3发热护理
2.3.1监测体温变化向患者讲解发热的相关知识,如发热的原因、诱因、治疗等;介绍发热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冰袋冷敷的部位、乙醇擦浴的方法等;每日测量体温4次。该患者体温循环起伏呈典型的波状热,每次测量体温前30min不进食或饮用热水,测量时用毛巾擦干腋下汗液,以保证结果准确。物理降温时可用冰袋冷敷前额、头顶或体表大血管处,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也可用30~40℃温水或35%~50%乙醇100~200ml擦浴。严格掌握禁用冷的部位,注意避免长时间冷敷同一部位,以防止局部冻伤。同时观察周围循环情况,如患者出现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时,及时处理,此患者未出现上述表现。
2.3.2做好基础护理患者多于夜间或凌晨退热时大汗淋漓,盛汗后感全身软弱无力,口腔黏膜干燥。嘱患者卧床休息,除如厕外不下床活动。给予温水擦浴并及时更换潮湿的衣裤。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注意保暖,让患者穿棉质透气性好的衣裤,以利于散热。出汗后及时帮助患者擦干,避免受凉。指导患者漱口,避免口腔感染并给予少量液体石蜡涂抹口唇。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清新,病室内温湿度适宜,每日通风换气2次,每次30min。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口腔及其他部位的感染。
2.3.3及时补充营养和液体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面条汤、面片汤、蔬菜粥等。鼓励患者少食多餐,每日进餐5次,每次200~300ml。指导患者每日至少饮水2000ml,可饮用蔬菜汁、水果汁以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当患者食欲差,进食少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以保持电解质平衡和体液充足,并监测生命体征、出入量、电解质指标,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2.4疼痛护理布氏杆菌能够进入细胞内,侵犯关节肌肉组织、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多器官,从而引发一系歹{j临床症状。疼痛多发生在大关节,呈游走性,有时疼痛十分剧烈,如锥刺样或顽固性钝痛,一般镇痛剂不能缓解。当神经干或神经根受累会出现幸孛经痛,可表现为腰部、下肢及胸部剧痛。当病变侵犯生殖系统时,会出现炎、附睾炎等。该患者出现双侧踝关节和膝关节疼痛,疼痛为持续性钝痛,伴有右足第1跖趾关节持续性胖痛。双侧部位疼•87•痛,为持续性胀痛。遵医嘱针对不同的疼痛部位分别给予处理:①关节疼痛时遵医嘱给予5%~lo%硫酸镁热敷局部,每日2~3次,同时配合水浴疗法等以减轻疼痛,协助按摩、肢体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强直、肌肉萎缩及关节活动障碍。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患者双侧膝关节及踝关节疼痛较前明显减轻,右足第l跖趾关节肿痛减轻。②胀痛不适时遵医嘱给予“十”字吊带托扶,将位置提高,避免下垂,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局部胀痛。患者诉使用“十”字吊带后胀痛较前减轻。教会患者使用放松术,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疗法,以缓解病痛。
2.5健康教育
选择适宜的时间,向患者分次讲解布氏杆菌病的相关知识。强调及时就诊并说明急性期彻底治疗的重要性,以免复发和慢性化。羊是主要传染源,牲畜得病后早期往往导致流产,其阴道分泌物、胎盘、羊水、乳汁中带菌率最高。因此,注意管理好传染源,防止病畜或患者排泄物污染水源、食物,禁食病畜肉及乳品,对牲畜开展普查普治,必要时应宰杀,以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小结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布氏杆菌病较为少见,很容易被入忽视,但仍有散在发病。对于该病在问诊时详细了解流行病学史尤为重要。此患者既往有与羊的接触史,病情发展中有波状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关节疼痛、胀痛等表现,连续3次检验血清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均为阳性,从而支持了本病的诊断。提示对于布氏杆菌病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应用抗生素,才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同时,给予患者积极合理的治疗与精心周到的护理,是提高疗效、促进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缝;质量控制
一、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置位置正确
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仅为抗压强度的7%~14%(平均约为10%)最合理,因此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应规定为:使施工缝接缝面与结构的纵向轴线垂直。
(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筑数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一般不应留施工缝。
(3)混凝土条型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浇筑完毕,不宜留施工缝。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不应留置施工缝。如设计没有规定,而施工时又必须分段浇筑混凝土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方可设置。但在同一设备机座的地脚螺栓之间,在重要机座之下和用轴连接传动的设备机座之间不得留置垂直缝。
(5)基础的薄壁或悬臂部位以及被孔洞削弱部位不应留置施工缝。
(6)施工规范规定:“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大断面梁,没有具体规定端面尺寸,一般认为和板连接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筑,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筑并按照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7)对简支梁作受力分析,在荷载作用下跨中的剪力较小,施工也比较方便,施工缝应留置在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8)浇筑圈梁时,由于砖墙的十字、丁字、转角墙垛、门窗洞、预留洞的上部以及圈梁与其他混凝土构件交接处,如带有雨篷、阳台、天沟板等的圈梁属于薄弱环节或关键部位,都应连续浇筑混凝土,除此之外的部位均可留置施工缝。
(9)楼梯的混凝土宜连接浇筑。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筑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10)雨篷由于浇筑量少且属于悬壁构件,应一次浇筑混凝土完毕,不能留施工缝。
二、正确处理施工缝,确保混凝土质量
(1)混凝土初凝以后,不能过早地在上面浇筑新的混凝土层,否则在振捣新浇筑的混凝土时,会破坏已初凝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所以必须等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
(2)重新浇筑混凝土之间应清除施工缝表面的水泥浆、垃圾、松动的砂石和软弱层,以及钢筋表面的油污、泥锈和砂浆等杂物;采用表面涂刷缓凝剂处理的垂直施工缝,应在拆模后即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清除表层水泥浆,使石子外露。由于水平施工缝前后层混凝土的结合是通过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接触面的摩擦力以及前后层混凝土的黏结力和接触面产生的咬合力来提高其抗剪能力的,因此施工缝表面要粗糙,这对前后层混凝土结合有利。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然后把施工缝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润湿,但低洼处不得有积水。
(3)在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水平施工缝处形成石子密集区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宜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水平施工缝处先铺一层厚度为10~15mm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垂直施工缝处也应先刷一遍水泥浆(水泥:水=1∶0.4),然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在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其直径一般为φ12~16mm,长度一般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左右,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也应补插钢筋,光圆钢筋两端加弯钩。在水平施工缝继续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观察校正。务员之家
三、根据设计部门的要求进行留置和处理复杂结构和重要结构的混凝土施工缝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